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心理学复习

运动心理学复习

运动心理学复习
运动心理学复习

心理学答案

一、单选题

1、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对人的学习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以上一个也不是

2、归因理论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运动员在比赛失败后教练员应训练运动员()(P25)

A内在稳定 B内在不稳定

C外在稳定 D 外在不稳定

3、一个人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称()(书26)

A失败性无助 B 习得性无助

C挫折性无助 D 失去性无助

4、属于自我效能感中行为模式的有()(书27)

A目标 B忧虑 C努力 D 归因

5、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

A动机理论 B 归因理论

C自我效能理论 D目标定向理论

6、多维焦虑理论认为,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运动表现呈关系。()

A. 倒 U 形

B. 线性

C. 波浪形

D. U 形

7、的个体,在相对较高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运动表现。()

A. 高特质焦虑、外向

B. 高特质焦虑、内向

C. 低特质焦虑、外向

D. 低特质焦虑、内向

8、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称之为。()

A. 认知状态焦虑

B. 躯体状态焦虑

C. 心理准备状态

D. 状态自信心

9. 对动作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高的运动技能,越需要在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好的运动表现。()

A. 较高

B. 很高

C. 很低

D. 较低

10、. 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

B. 非常高

C. 比较低

D. 非常低

11、Martens 认为可以将的工作强度比作人的唤醒水平。()

A. 探照灯

B. 发动机

C. 电脑

D. 变压器

12、()是研究注意分配最主要的实验之一 P64

A、双重任务技术 B.内化方法 C.放松训练法 D.自我暗示

13、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这种心理现象叫做()

A、注意方式 B.注意转移 C.注意稳定 D.注意集中

14、哪位心理学家实验得出双重任务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分配能力()P65

A、席尓瓦 B.卡特尔 C.辛格 D.麦切伦

15、()可评价新手与高手之间的技能水平差异 P65

A、双重方法技术 B.多重任务技术 C.单重任务技术 D.双重任务技术

16、注意分配中提到,当运动员的动作达到自动化或娴熟的程度时,对运动员有效信息加工能力的要求就会() P64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先提高在降低

17、人格的气质四类型中多血质通常表现为()

A.活泼好动

B.急躁

C.反应迟钝

D.敏感

18、以下运动对应的运动员人格说法错误的是()

a.射击运动员较为含蓄

b.足球运动员较为外向

c.排球运动员较为独立

d.橄榄球运动员想象力与感受方面较差

19、纵向追踪研究与横向追踪研究相比更有利于()

a.揭示事物的本质

b.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

c揭示事物的结果

d.揭示事物的内容

20、人格具有独特性、()

A、稳定性和差异性

B、差异性和统合性

C、稳定性和统合

D、完整性和统合性

21、罗杰斯和马斯洛的理论对人格理论影响巨大,他们是哪个人格理论的代表人物?()

A、心理动力流派

B、特质流派

C、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

D、人本主义流派

22、()等人认为基本的人格特质存在于所有人身上,但是他们更强调性格特质、适应特征和整合的生活事件之间复杂的、动态的关系,以及在日常生活的社会系统中文化系统和事件的持续影响。

A、迈耶、卡特尔

B、麦克亚当斯、帕尔斯

C、迈耶、帕尔斯

D、迈耶、麦克亚当斯和帕尔斯

23.合理的目标设置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A.使运动员更加努力,信守承诺。

B.通过激发运动员的自信心,提高参赛的满意度和自豪感。

C.使运动员更加具有坚持性,尤其在目标行为的进步可以测量时。

D.帮助运动员将大问题化解为小问题,并制定出行动计划。

24.合理比赛心理的定向中不包括()

A.结果定向

B.当前定向

C.过程定向

D.主动定向

25.身体动作是比赛心理的调节的方法之一,其中不属于利用身体动作的是()

A.呼吸调节

B.宣泄调节

C.活动调节

D.表情调节

26.下列不属于从认知角度进行的调节方法的是()

A.表象调节

B.暗示调节

C.激化调节

D.颜色调节

27.比赛中遇到开局不利,下列哪一种调节策略不可取()

A.专注比赛任务,回想比赛方案。

B.注重比赛过程,专注执行动作。

C.回想已完成的比赛任务,并预想好的比赛结果。

D.坚定信心,不轻言放弃

28.Adersen和Williams(1998)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根据这个模型,运动员对运动环境的__ _决定运动损伤是否发生。

A、应激反应

B、行为反应

C、认知反应

D、情绪反应

29.一些运动员受伤后,不再重返赛场是因为丧失了( )

A运动能力 B社会支持 C自我认同感 D比赛资格

30.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心理反应的过程()

A 否认

B 愤怒

C 兴奋

D 抑郁

31.在应激-损伤模型中,应激反应是造成运动损伤的( )

A 间接原因

B 直接原因

C 没关系

D 直接或者间接原因

32.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33.以下不属于攻击行为的特点的是?()

A.它是一个行为,而非态度、情感或动机,想攻击某人并不能构成攻击行为。

B.具有指向性,或是故意的行为。

C.其意图是损害或伤害。

D.行为指向有生命的个体,某运动员怒摔球拍可视为攻击行为。

34.以下不属于攻击行为的理论的是?()

A.本能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道德归因理论

D.内驱力理论

35.对运动中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划分正确的是?()

A.竞赛及社会环境因素

B.比赛结果因素

C.主客场因素

D.团队的道德气氛因素

36.以下不属于做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原因的是?()

A.身体原因

B.爱好原因

C.心理原因

D.社会原因

37.以下对兴奋剂使用及预防控制说法正确的是?()

A.创造反抗性环境

B.宣传兴奋剂文化

C.建立公平竞争的观念

D.传授应对技巧

38.下面不属于运动员饮食失调的影响因素的是?()

A.心理因素

B.社会关系

C.个人原因

D.社会文化因素

39.将权力集中在领导者身上,由领导者单独做出决定,然后下达给下属,并在必要时以强制的方法让属下执行,下属无任何发言权的领导方式为()

A.慈善式的集权领导

B.专制式领导

C.参与式的民主领导

D.剥削式的集权领导

40.作为教练员,其领导行为的基本功能是()

A.决策功能

B.组织功能

C.沟通功能

D.激励功能

41.运动员的(),是指为团队实现团队目标所作贡献的大小或能力的才干发挥程度。

A.执行计划的自觉性

B.目标的热情

C.行为效率

D.动机水平

42.在人格方面,菲德勒认为()是指对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关系的关注。

A.任务驱动

B.关系驱动

C.权变模式

D.交互作用

43.教练员拥抱被替换下场的球员,其实际行为是教练员在执教中表现出来()。

A.激励行为

B.自发行为

C.领导行为

D.一般性鼓励

44.对出错的运动员进行鼓励而不是斥责,并提出技术性指导,是有效的()

A.执教行为

B.领导行为

C.一般性沟通

D.技术性沟通

二、多选题

1、属于为韦纳归因理论的维度有()(书25)

A控制点 B 稳定性 C不可控性 D可控性

E不稳定性

2、能力在韦纳归因理论中属于()(书25)

A稳定 B 不稳定 C 内部性

D外部性E可控性

3、归因理论中不可控的因素有()

A努力 B 运气 C 能力 D任务难度 E心情

4、唤醒的表现有()

A.脑电唤醒

B.行为唤醒

C.植物性唤醒

D.神经性唤醒

E.肌肉性唤醒

5、运动员的焦虑表现在()

A.认知的

B.生理的

C.行为的

D.大脑的

E.肌肉的

6、奈德弗提出的注意方式的理论中,注意的结构包括哪些维度() P55

A、注意方向 B.注意方式 C.注意时间 D.注意范围 E.注意强度

7、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有哪些() P62

A、保持愉悦的心情 B.模拟练习 C.放松训练法

D.秒表练习

E.保证充足的睡眠

8、比赛心理调解能力是影响运动员比赛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属于比赛心理调解内容的是()

A.合理设置比赛目标的

B.参赛角色的合理定位

C.心理定向

D.教练的执教水平的合理定位

9、目标设置中应处理以下哪几种关系( )

A.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B.动作技术完成目标与结果目标

C.挑战性目标与容易完成目标

D.具体目标与模糊目标

10、损伤后运动员的心理反应的两个方面()

A 认知反应

B 情绪反应 C抑郁反应 D应激反应

11、导致运动员受伤的主要心理因素包括下面那几项( )

A 应激反应

B 人格特征 C应激源史 D应对资源

12、心理学手段对运动员损伤的恢复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包括的手段有( ) A建立密切情感关系、传授损伤康复知识

B应用心理应对技能、做好伤病复发准备

C提供对方社会支持、借鉴其他伤者经验

D运动员自我鼓励、社会力量大力支持

13、运动员饮食失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心理因素

B.社会关系

C.个人原因

D.社会文化因素

E.竞赛因素

14、使用兴奋剂的危害有哪些?()

A.改变了体育运动的本质,破坏了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B.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C.产生药物的依赖

D.产生过敏反应,损害免疫力

E.引起各种疾病感染(如肝炎、艾滋病)

15、攻击行为中有哪些相关理论?()

A.本能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挫折——攻击理论

D.道德归因理论

E.一般攻击理论

16、根据所学知识选出下列有关教练员的领导功能的()

A.沟通功能

B.组织功能

C. 选拔功能

D.创新功能

E.决策功能

F.激励功能

17、团体动力学创始人勒温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行使权利和发挥影响力的方式,不同,将领导风格分为三类:()

A.民主式领导

B.放任式领导

C.协商式的民主领导

D.专制式领导

E.参与式的民主领导

F.剥削式的集权领导

18、教练员的领导行为是否有效,是否有助于团体目标的实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哪些影响()

A.领导者的能力

B.领导者的品质

C. 追随者的特点

D.情景因素

E.领导风格

三、判断题

1、运动员的自我效能越高,焦虑水平就越低,努力程度就越低,运动成绩就越好( ) (P27)

2、成绩的表现、替代经验、实践运用和情绪唤醒是自我效能的信息影响()(P26)

3、每个人的唤醒水平总在从中等兴奋到高度兴奋这条连续线上变化。( )

4、根据倒U形假说的观点,射击运动在低唤醒条件下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

5、倒U形假说认为,过高的唤醒水平将导致运动表现的恶化或成绩的下降( )

6、注意分配是指在不同时间内指向不同现象() P63

7、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指向不同现象()

8、运动员的注意力对运动员表现具有间接影响() P60

9、运动员的注意力对运动员表现具有直接影响()

10、气质是表现在心里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里特征。()

11、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包括许多成分,例如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

12、参赛角色定位中重要的是处理好“夺”和“保”的关系。()

13、当前定向的原则要求运动员将注意力集中在可控制的因素上。()

14、人格能影响运动损伤发生()

15、受伤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反应在强度和持续时间上存在着个体差异。()

16、运动员对潜在的应激运动环境反应决定运动损伤是否发生。()

17、依据攻击行为的目的,可将其分为敌意性攻击或故意性攻击()

18、在竞技运动领域,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原因包括三类,即身体原因、心理原因及社会原因() P195页

19、在发生饮食失调时,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饮食相关的心理及行为症状不同()

20、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者,关键在于他能够影响和推动一批人,通过这些人去完成团体或组织的任务及目标。()

21、领导行为的权变模式提示我们,教练员的领导方式没必要有弹性。()

22、教练员必须对执教情境和特定的环境因素具有足够的敏感性。()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在体育中有和作用?

答: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某一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它对格斗对抗性项群中散打运动员无论在训练还是比赛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队员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对队员竞技水平稳定良好的发挥、保持和提高以及取得优异成绩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2、什么是倒U型假设?

认为每项任务都有一个最佳的唤醒水平,未达到或超过这个最佳点,活动效率(成绩)即会下降,成绩与唤醒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当唤醒水半由低向上,变化时。运动成绩会有所提高,直至达到最佳唤醒水平;而当唤醒水平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则会下降。

3、什么是唤醒及其主要表现?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体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唤醒有三种表现,即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现去同步化的低压快波)、行为唤醒(非麻醉动物唤醒时伴随的行为变化)和植物性唤醒(较高水平刺激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

4、奈德弗的四种注意方式,并举例简要说明 P56

答:(1)广阔—外部注意:指注意范围广阔并指向外部环境的注意。集体项目中比较常见,比如足篮排。

(2)狭窄—外部注意:指注意范围狭窄并指向外部环境的注意。如足球守门员防守对方点球的短暂时刻所需要的注意,高尔夫球、保龄球等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的项目的运动员这类注意较好。

(3)广阔—内部注意:指注意范围广阔并指向内部信息的注意。如棋类运动员搜索记忆中的已知棋局时的注意。

(4)狭窄—内部注意:指注意范围狭窄并指向内部信息的注意。如射击、射箭、跳水、体操等项目中的运动感觉体验,演练某一技能等就要利用这种注意。

5、心理定向的三个原则,并简要说明 P61

(1)过程定向原则。这个原则要求运动员将注意力集中于比赛的具体程序和任务中,而不要过多考虑比赛的结果甚至是结果所带来的利益。

(2)主位定向原则。这个原则要求运动员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而不要过多关注对手或环境因素。

(3)当前定向原则。这个原则要求运动员关注场上正在进行的比赛,而不要过多想已经产生的失误、从前比赛的成败或可能到来的比赛结果等。

6、简述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以及遵循的原则。

答:本我处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本我的要求需要立即获得满足,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自我是从现实环境中由本我逐渐分化发展而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是现实化了的本能,其需求的满足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遵循的是现实原则,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各种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等的行为;超我位于人格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我。超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内化而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影响,遵循的是完美原则

7、简述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人格差异。

答:研究指出,运动员与一般人群在多种人格特质中存在差异,不管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的运动员都比一般人更独立、更客观,焦虑更少;运动员比一般人更自信、更具竞争性、更为外向;运动员在人格的某些维度与一-般人群存在差异。

8、合理比赛心理定向的原则主要有哪几个?并简要说明。(P133-P134)

9、锻炼者或者运动员在受伤后常有哪几个阶段的悲伤反应过程?

答: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与改造

10、请简述如何预防运动中攻击行为?(P192)

(1)了解攻击何时最可能发生。教练员需要了解与运动员攻击行为相关的情景线索,如比赛失利、认为裁判不公、感觉尴尬、身体疼痛或比赛失准等,以便能尽早的发现和控制攻击行为。

(2)修正攻击反应。教练员需要密切观察运动员的行为,将有攻击迹象的运动员从场上换下,教练员还可以教导运动员控制情绪,以及应对挫折反应的技能。(3)教导适当的行为。教练员可以通过社会学习的策略,首先解释运动过程中的适当行为和不当行为,进而通过直接强化、榜样、替代性强化等,教会运动员展现适当的行为。

11、简述使用兴奋剂的危害(P195)

(1)使用兴奋剂意味着在训练外人为地提高比赛成绩,违背了体育运动的本质,破坏了公平经竞争的体育精神。

(2)使用兴奋剂伴随着对运动员身心健康的伤害,甚至危害运动员的生命,如女性出现男性化特征,神经内分泌功能遭到破坏,此外,使用兴奋剂与精神病性症状、人格障碍有关。

(3)使用兴奋剂与药物成瘾密切相关,如使用促蛋白合成类固醇的运动员,一旦停止用药,肌肉的累积及力量就会消退,这迫使他再次服药,这就会导致消极迷瘾,而一些娱乐性药物甚至于毒品密不可分。

12、教练员应该具备哪些优良的品质?

答: 1.正直2.灵活性3.能培养忠诚4.能建立信息5.负责人6.直率

7.准备性8.足智多谋9.自律10.耐心

五、论述题

1、小明平时是一个不爱训练,整天偷懒的孩子,在一次田径比赛中,小明取得

了较差的成绩,赛后小明认为是自己的运气不好、对手太强。王强平时训练特认针,在比赛时由于下雨造成成绩较差,赛后王强将自己失败归因于自己运气不好受到天气的影响。结合材料分析归因理论在体育中的作用?

2、什么是应激,结合体育运动应该如何理解应激的概念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为应激,又称为紧张。在结合体育运动认识应激这一概念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诸因素,但是这些刺激物通常不能直接地引起紧张,在刺激与应激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中介因素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2)应激不能只根据生理术语来界定,还应考虑应激的认知因素。在许多情境里,一个刺激的绝对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对个体的意义。

(3)应激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生理化学基础,神经递质的变化,特别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活动,是应激产生的物质基础。

(4)应激能与多种情绪相结合而形成复合情绪。过于强烈和持久的复合性应激情绪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导致心理操作效率的全面下降。

(5)知觉水平的不同,应激程度也不一样。用积极的眼光知觉高的要求,试图通过达到高的目标率来迎接挑战,以便进一步获得尊重和自尊的人,他们往往由于建立非常高的标准和目标而使自己陷于紧张的境地。

3、运动员在赛前出现状态焦虑应当如何对待?

首先分析出现赛前状态焦虑的原因

其次解决方法

(1)期望值不宜太高,制定合适的比赛目标;

(2)淡化比赛名次,减轻比賽负

(3)促进对比赛环境的适应

(4.)增强自信心

(5.)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

(6)呼吸调节法

(7)专门性心理训练

4、在某学校的篮球课上,老师教给学生运球时,一直告诉学生要盯着球看,去控制球,请问这位老师的做法正确吗?并运用相关运动心理学知识进行解释。P64

答:不正确。当某一动作的熟练程度越高时,它所需要分配到的注意力就越少,而篮球中的运球属于比较基本的篮球技术,完全可以通过增强他的熟练度,而减少对他的注意力。在训练过中,老师需要通过让学生减少盯球,来训练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从而在后期学生的篮球技能才能够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5、材料题

材料一: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一篇文章《学生自杀频发,体育生却是个例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体育生以及有运动习惯的学生,为什么自杀现象比较低,因为体育运动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挫折教育。体育的作用不仅是锻

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的一点是它对人的意志、精神方面的锻炼。材料二:2019年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晚间十点左右,一辆白色轿车突然停在车流之中,其中一男孩突然跑下车后迅速跳桥,紧跟着的母亲反应不及,没能抓住他坐地痛哭。没错,这个17岁的男孩当着母亲的面跳桥轻生。当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候,虽然男孩已经被打捞上来,但是却没有了生命体征。男孩的母亲称,因为儿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矛盾,于是她当时就在车里对儿子进行批评,但是她怎么也想不到,儿子居然直接打开车门冲出去跳桥。母亲自责道,要早知道儿子会这么做的话,她就不会批评儿子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她很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结合材料分析人格与运动表现中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人格差异?

6、美式足球运动员凯斯米尔拉德是著名的组织后卫,在一次比赛中他的膝盖前叉韧带断裂,受伤后,他一蹶不振,脾气很坏,根据所学知识,从心理学手段列举4种手段,并列举具体方法。

答:(1)建立密切感情关系。让对运动员来说重要的人,探视或者电话慰问,告诉他:我们会在这里陪你,我们一起帮你恢复。

(2)传授康复损伤知识。队医用通俗的方式让运动员理解伤势,并告诉他接下来不同的时间段他可以恢复到什么程度,做什么康复训练。

(3)提供对方社会支持。教练员、队友、家人、亲属、朋友关心他,而不是批评他。

(4)借鉴其他伤者经验。通过其他受伤运动员的亲身体验和建议,使伤员增强自信心。

(5)应用心理应对技能。队医帮助运动员坚持目标设置等我规划,不因为某一天感觉好就超过规定的负荷。

(6)做好伤病复发准备。帮助运动员定期评估和修改康复目标,帮助他们学会应对复发的技能并鼓励他们在伤病复发时告诉重要他人。

(写4条即可,具体方法合理即可)

7、材料:2004年11月19日,在活塞队的主场进行的一场步行者与活塞队的比赛当中,爆发了一场球员球迷大斗殴。因为引发奥本山事件,格林被警方处以30天监禁,同时被罚款500美元,他手中持有的活塞季票也被收回。请从上诉材料中列出运动中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运动中攻击行为的预防。(p189-192)

答影响因素:

(一)个体因素:对对手意图的感知

目标定向

榜样及替代强化

外部奖励

去个性化

(二)竞赛及社会环境因素:比分差距

主客场因素

比赛结果

联赛排名

比赛的时间段

团队的道德气氛

预防:(一)了解何时攻击最有可能发生

(二)修正攻击反应

(三)教导适当的行为

8、材料: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本意是提高成绩,为退役有一个好的结果做准备!但1968年反兴奋剂运动的开始,使一些运动员利用国际反兴奋剂组织的漏洞,服用一些还没被列入黑名单的药物,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兴奋剂药物的研制和反兴奋剂的检测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有人用,必然会有查到的可能。用的时间越久,从概率学上讲,可能越大。

根据材料解释兴奋剂的概念并试分析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原因。(P194-197)答概念:指为提高运动成绩而使用某种对运动员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的临时性物质或方法。

原因(1)身体原因:运动员通过兴奋剂加速损伤后的复原过程;减轻疼痛以应对更大的训练负荷:达到控制或参加较低体重级别比赛的目的

(2)心理原因:提高自信,借服用兴奋剂提高自己对比赛获胜的自信:成就动机,竞技体育体现了个体追求成就的强烈欲望:

(3)社会原因:竞技运动的政治化和商业化,是的运动员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使用兴奋剂的愿望增强;科技的进步使得兴奋剂使用成为可能。

9、球队领袖乔丹1996-1997年度NBA总冠军决赛的第五场之前,芝加哥公牛队和犹他爵士队战成了2:2,爵士队赢得了前面两场主场。这是犹他的第三个主场,而他们在季后赛中主场作战还未尝败绩。迈克尔·乔丹是篮球场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他此时染上了肠道病毒,因身体虚弱而整天躺在床上。比赛时,他显得病怏怏的,做每个动作都有些吃力。但他总能以某种方式设法保存体力,并且专注于做什么才能赢球。不可思议的是,本场比赛他不仅独得38分,而且还投进了制胜的三分球。公牛队在后来的第六场比赛中,主场获得了NBA总冠军,乔丹也当选季后赛的最有价值球员。队友皮蓬( Scottie Pippen)在谈到乔丹的表现时说:“你今晚看到的是难以置信的勇气和领导表现。迈克尔是我们队的领袖,他带领每个人与他并肩作战。他以身作则,而且,他对胜利的渴望和做到最好的心感染了每一个人。”

试列举运动心理学相关概念或理论分析题中现象.(概念或理论不得少于2个,列出概念或理论,分析与题中案例的联系)

答:1、领导特质说。该学说认为,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者,是因为他们具有一些相对稳定的人格倾向,如聪明、果敢、独立和自信。这些稳定的人格倾向就是“领导特质”。这一理论最大的问题是不考虑环境的作用。这就意味着,迈克尔·乔丹不仅在篮球场上是伟大的领导者,而且在棒球或其他运动项目中同样也是。

2、领导行为说认为,领导者是塑造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只要学会杰出领导者普遍的行为,任何人都能成为领导者。

最新运动心理学全部复习题

第一章人的心理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心理过程 B 思维过程 C 心理活动 D 认识活动 ()2、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A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C 认识过程 D 认识活动 ()3、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有喜,怒,哀,乐,爱,恶的色彩,这些心理现象是属于 A 认识过程 B 情感过程 C 心理过程 D 个性特征与心理活动 ()4、心理是 A 人脑的机能 B 心脏的机能 C 脑与心脏协同的过程 D 意识的功能 三、多项选择题 ()1、心理过程包括() A 认识过程 B 意志过程 C 想象过程 D 情感过程 E 思维过程 四、判断题 ()1、人的心理现象其实是人脑和心脏共同活动的结果。 ()2、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 ()3、反射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4、狼孩和猪孩的实例表明,一个正常人如果离开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不能形成正常的心理。 ()5、人的心理最高级水平是意识。 ()6、社会实践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根本条件,每个人的各种分析器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答: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从产生、发展、变化到完善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2、个性心理 答:个性心理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一个整体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A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答:(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内容和源泉 (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3)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答:人的心理与体育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两点: (1)心理活动与体育运动 (2)心理活动对掌握运动技能、进行训练或比赛起调节作用 第二章认知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感觉 2、知觉 3、错觉 4、适应 5、注意 6、无意注意 7、有意注意 8、记忆 9、思维 10、想象 11、创造想象 12、运动知觉 13、空间知觉 14、时间知觉 15、表象 16、运动表象 二、单项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这一心理现象是 A 感觉 B 记忆 C 知觉 D 表象 ()2、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的关系都是 A 正比 B 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 C 反比 D 后者是正比,前者是反比 ()3、我们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的能力,这是我们的 A 绝对感受性 B 差别感觉阈限

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选择和填空 1、1925年,格里菲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运动员的注意品质主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紧张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5、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对象的特点、对活动的态度、主体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主体的意志力。 6、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对原来活动的注意紧张程度、新对象的吸引程度、个体的神经类型和已有习惯、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 7、运动知觉是对外界物体运动和机体自身运动的反映,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协同活动而实现。 8、专门化知觉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长期专项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综合性知觉,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线索作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和觉察。 9、影响运动记忆效果的因素: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不同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大脑的功能状态。 10、特质焦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特质焦虑高的人,几乎在他们所面临的许多情况下都表现出焦虑,无论是在训练场、比赛场、参加社交活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为遇到的许多事情担忧或有一种模糊的心神不定之感。 11、状态焦虑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焦虑。 12、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有: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1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个性具有稳定性。 1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个性的独特性。 15、气质与性格相比较,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难,比较慢; 16、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性,变化比较容易和快些。 17、运动动机是指激发一个人从事运动活动的内在动力。 18、动机的功能有三类:(1)是激发功能(2)是指向功能(3)是维持和调节功能 19、反复地练习与实践是技能形成的条件,操作或智力活动达到自动化程度,是技能形成的标志。 20、打太极、舞蹈、游泳、滑冰、短跑等都属于连续性运动技能。 21、拳击、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项目所运用的技能,都是典型的开放式运动技能。 22、自动化阶段的特点:视觉控制作用减弱,动觉控制作用加强,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动作的错误。 23、动觉反馈:在形成运动技能以后,动觉反馈是运动程序的控制器,保证着运动技能的顺利进行。 24、人为性反馈:观看录像等向学习者提供投篮动作信息的过程,属于人为性反馈。 25、同时反馈:学习者一边看镜子一边修正自己的动作属于同时反馈。 26、身体活动产生的良好的情绪体验:1.最佳表现。2.流畅体验。3.高峰体验。4.跑步者高潮。 27、最佳表现是指一个人在某项活动中的行为超越了其自身正常水平的现象。 28、锻炼迷瘾是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法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29、什么是团队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体 30、自然实验法:这是在日常的生活、教学、训练、比赛等活动情况下,对某些条件加以必要的控制盒改变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31、实验室实验法:这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运用各种特殊的仪器并严格控制外部条件和相应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 32、自变量是指呈现给被试的某种形式的刺激;是因果关系中作为原因的那个方面。 因变量是指被试做出的反应,即因果关系中作为结果的哪个方面。 33、效度——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量出所测特性或功能的真实性程度。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填、判、名解) 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消极影响称负迁移。 1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18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9.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20.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运动心理学复习提纲

运动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心理现象(主要是人类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以及能力和人格(个性心理特征)三大方面,及其对行为之影响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个体心理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感过程:人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3)意志过程:控制行为、克服困难的过程 2.个性差异 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理想和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稳定性:能力、气质和性格 3)自我意识:人对自身的觉知与体察:自我认识、体验、控制 ●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运动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研究内容: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过程及人的个性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竞技运动领域:心理评定,心理选材,心理训练 2.体育教育领域:掌握运动技能,增进心理健康 3.大众健身领域: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动机作用: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起动、调节、维持和制止的作用。1.选择行为的定向功 能2.激发行为的始动功能3.促进行为的强化功能4.持久行为的维持功能

●动机理论: 1.认知评价理论:每一事件均具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相关的控制功能和与能力感 相关的信息功能。 2.自我效能理论: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或者对自 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3.目标定向理论:分为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前者关注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后者关注自 己与他人相比的成绩。 ●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一、满足运动员的各种需要 二、合理运用强化手段 三、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直接激发动机 四、变化训练比赛环境,间接激发动机 五、给予自主权,培养责任心 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唤醒: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 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成分:生理唤醒;情绪体验;威胁、不确定性、担忧的认知表征 原因:三不知,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不知道别人期望自己做什么,不知道最好的行动方针是什么 分类: 状态焦虑: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受,也是高度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特质焦虑:一种人格特征,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躯体焦虑:焦虑的生理特征,直接由自发的唤醒引起,通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肠胃痉挛以及肌肉紧张表现出来。 认知焦虑:焦虑的认知特征,由对内外刺激的评价引起,是含有担扰性视觉表象成分的一种不愉快感受。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血液

第三章:血液 名词解释 1.红细胞压积P62: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内环境P56: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3.渗透压P58: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血液的渗透压一般指血浆渗透压。 4.溶血P58 :在低渗NaCl溶液中,由于水分进入红细胞内过多,引起膨胀,最终破裂,红细胞解体,血红蛋白被释放,这一现象总称为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5.碱储备P59: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6.等渗溶液:正常人体温在37。C时,血液渗透压约在5800mmHg,以血浆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6.运动性贫血P62: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由于运动员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浆量为前提,所以血细胞容量的相应指标如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趋势。虽然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不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 简答题 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55;P56 答:血液的组成: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有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也称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是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血浆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抗体和激素等。 血液的功能:(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 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这些因 素的相对稳定会使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 (二)运输作用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运动心理学: 人本主义: 反应时: 运动兴趣: 运动动机: 目标定向: 归因: 习得性无助感: 态度: 注意: 锻炼成瘾: 焦虑: 唤醒: 心境状态: 表象训练: 迁移: 运动损伤: 团体凝聚力: 敌意性攻击: 应激: 单项选择题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C )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提出心理学是研究人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 A、华生 B、马斯洛·罗杰斯 C、考夫卡 D、魏特墨 3.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B)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4.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A. 广泛性 B.有效性 C.倾向性 D.稳定性 5.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6.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理论。()

A 动机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本能理论 D 认知理论 7.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的归因理论。()A.Weiner B.Heider C.Jones D.Kelley 8.唯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A.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9.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D)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 A.指向 B.集中 C.意志努力 D.指向和集中 11.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 B. 非常高 C. 比较低 D. 非常低 12.下列哪种训练属于自生训练。() A. 放松训练 B. 系统脱敏训练 C. 肢体发暖训练 D.生物反馈训练 13.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完成各种动作。() A. 视觉表象 B. 动觉表象 C. 内部表象 D. 外部表象 14.心境状态是一种。() A. 认知过程 B. 情绪状态 C. 注意状态 D. 意志过程 15.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 A.选择信息 B.加工信息 C.激活 D.唤醒 16.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D)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17.归因理论是对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A.行为 B.自我效能C.动机 D.成就感 18.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___。() A 适应性的 B 主观的 C 非适应性的 D 非主观的 19.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心里个性特质和稳定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詹姆斯和朗格提出的情绪学说。 6.着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刺激情境-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渐进性放松法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皮肤电。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氨基酸神经递质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 12.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13. 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健康信息理论、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认知过程,它在阶段变化的早期比较重要;二是行为过程,它主要应用于阶段变化的后期。 19.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意识,或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20.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来决定。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 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

运动心理学全部复习题复习过程

运动心理学全部复习 题

第一章人的心理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二、单项选择题 (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 B 思维过程 C心理活动 D 认识活动 ( )2、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A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C认识过程 D 认识活动 ()3、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有喜,怒,哀,乐, 爱,恶的色彩,这些心理现象是属于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 C心理过程个性特征与心理活动 ( )4、心理是 A人脑的机能心脏的机能 C脑与心脏协同的过程D意识的功能 三、多项选择题 ( )1、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 B 意志过程 C 想象过程 D情感过程 E 思维过程

四、判断题 ()1、人的心理现象其实是人脑和心脏共同活动的结果。 ()2、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 ()3、反射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4、狼孩和猪孩的实例表明,一个正常人如果离开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不能形成正常的心理。 ()5、人的心理最咼级水平是意识。 ()6、社会实践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根本条件,每个人的各种分析器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答: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从产生、发展、变化到完善的过程。包括认识过 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2、个性心理 答:个性心理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一个整体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B 4、A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填、判、名解) 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消极影响称负迁移。 1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18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9.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20.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21.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

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空间知觉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简述自生放松方法和渐进放松方法的差异。 3、简述教练员的强制影响力和自然影响力。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认知评价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试论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试论采恩斯社会促进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008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运动知觉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简述警觉和警戒的差异。 3、简述伯克维茨的修正的挫折——攻击理论。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主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在北京奥运会中的意义。 2、试论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试论焦虑方向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009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相互关系。 2、“大赛之前逛公园”使用的是哪种类型的比赛情绪调节方法?请简要介绍另外两种同类型的调节方式。 3、简述多维焦虑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启示。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模拟训练的核心思想、主要作用和具体做法。 2、试论身体活动产生积极心理效益的原因。 3、试论团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2010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动机的目标定向理论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意义与作用。 2、简述躯体焦虑与认知焦虑的区别及这种分类方法的作用。 3、简述解释表象训练机制的符号学习理论,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述请依照费德勒关于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谈谈如何做好一个球队的主教练。

运动心理学第4章复习题.循环机能

第四章循环机能 名词解释: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是指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的产生兴奋和收缩的特性。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一般是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P83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P83 心指数:以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P83 心力贮备:又称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指心脏在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下,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心输出量的能力。(心力贮备可用最大心输出量与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之差值表示。健康成年人安静时输出量为~5升,剧烈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25~35升,即心力贮备为20~30升。心力贮备包括心率贮备和每搏输出量贮备。) 血压: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P90 心电图:用导引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P86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舒张或收缩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减压反射: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传入冲动分别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进入延髓后,一方面使心迷走中枢的活动加强,另一方面又使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活动减弱。这些中枢通过改变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的兴奋性来调节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其总的效果是使心脏的活动不至过强,血管外周阻力不致过高,从而使动脉血压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因此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P99 思考题: 1.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P84 PPT:①心率和每搏输出量心率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增多都会使心输出量增加。 但心率超过140-150次/分时,因心室充盈不足,而心输出量下降。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填、判、名解) 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消极影响称负迁移。 1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18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9.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20.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21.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22.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23.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的,在人脑内部进

《运动心理学》试卷习题2.doc

习题三 %1.运动技术训练中心因素及心理定向的意义 1.知识点内容: (1)运动技术训练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2.习题 1 ?是非判断题 (1)运动技术训练,从心理学角度來说,就是在人脑皮层上建立起合理的动力 定型 结构,是有意识地使动作获得自动化的过程 (2)运动员运动水平包括技术水平、战术水平和身体索质情况,其中身体索质是第一位的 (3)运动员掌握以力量和高度对抗为主的篮球技术,除具备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夕卜,还需具备勇敢、顽强、果断等意志品质 (4)运动技术系指充分发挥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合理而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 2.单项选择题 (1)运动技术训练,从心理学角度來说,就是在大脑皮层上建立起合理的动力定型结构,是有意识地使动作获得()的过程 A整体化B连贯化 C 一体化D自动化 (二)知识点内容(2) 心理定向在运动技术训练中的作用 1.选择填空题 (1)()的心理定向是运动员在练习过程屮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用力的意向上 (2)()的心理定向是运动员在练习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最人限度地发挥速度上_ (3)()的心理定向是运动员在练习屮把注意力平均分配到发挥速度和用力上A速度型B力量型C混合型D空间型 2.是非判断题 (1)心理定向是指动作开始以前和完成动作过程屮心理的准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性(2)在速度力量练习中,混合型的心理定向冇助于形成冇效的动作定向结构 (3)田径的跳跃技术有吋变得不合理是因为运动员的力量型心理定向所致的 %1.运动知觉及其在运动技术训练中的作用 知识点内容:(1)运动知觉概述 1.是非判断题 (D排球运动员对对手发球的抛球动作、击球动作以及球的飞行路线的知觉被称Z为主体运动知觉 (2)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外界事物和人B身运动状态的反映 (3)人对口身运动的主体知觉,是以机体的骨骼和肌肉活动所引起的动作为对彖的(4)体操运动员的躯体知觉属于运动形态知觉

体育大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 考博复习

第二章体育运动中的动机问题 1、动机(motivation): 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2、动机的作用(基本功能):1始发作用。2指向或选择作用。3强化作用。影响动机的强度和方向的因素: 人的内部需要(need)和外部条件。 3、动机与需要和目的的关系: (1)动机与需要:1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当需要没转化为动机之前,人不可能有所活动,只有当需要转化为动机之后,人才能活动。2行为并非全部由需要引起。 (2)动机与目的: 动机是驱使人们去活动的内部原因,目的是人们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动机与目的的关系表现为如下几方面:1动机和目的可能是完全一致的;2动机和目的是可以互相转换的;3有时目的相同动机不同,也有时动机相同,目的不同。 4、驱力(drive): 指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实际上,它就是内部需要。 5、诱因(incentive): 指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实际上就是外部因素。 6、动机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种类和对象来分类:

生物性(biologicalmotivation)和社会性动机(social motivation)及物质性(physiological motivation)和精神性动机(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2)根据兴趣的特点: 直接动机(direct motivation)和间接动机(indirect motivation); (3)缺乏性动机(或匮乏性动机)(deficiency motive)和丰富性动机(享有动机)(abundancy motive); (4)无意识动机(unconscious motivation) (5)根据动机的来源分;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和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xxxx效应: 奖励会产生使内在动机削弱的效应。这种效应以后被称为德西效应(Deci effect)。 真正影响行为自我激发和调节的是人对行为的自主性或控制性意识;自主性(autonomy): 是指出自行为者意愿,由其自由选择或承担责任。控制性是指在某种压力下趋于特定行为。 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与以下三种因素有关:1有强有利的外部奖励使运动员产生反应;2运动员体验到最初的成功;(由外部奖励觉知自己的能力在提高)3使运动员意识到外部奖励并非最终奖励,而对达到的成就产生的自我满足感才是最终的奖赏。 7、自主性(autonomy): 出自行为者意愿,由其自由选择和承担责任。 8、控制性: 在某种压力下趋于特定的行为。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

一、名次解释 1.应激:在出乎意料紧张请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2.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应。 3.心理健康:即人对内部有安定感和自信心,对外能以社会上工人的形式进行反映。 4.感觉:在事物的直接影响下,脑对于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5.心理技能训练训练:训练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技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地发挥。 6.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的事情形象的反映。 7.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8.动机:使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9.归因:是人们对于已发生事物结果原因解释。 10.自我效能感: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人物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认识。 11.应激:在出乎意料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体验。 12.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应。 13.感觉:人脑对客观事物部分属性的反应。 14.心理健康: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和自信心,对外部环境能从社会上公认的形式进行反应,对不正确的能进行积极的反抗。 15.心理技能训练:有生的,有计划地对训练有素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二、填空题 1.构成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体系包括心理、体能、技术、战术。 2.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的心理实验室。 3.传统的四分法把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5.情绪的两极性是指增力性,和减力性。 6.注意是指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行为主义学习观代表人物桑代克的核心理论是联结。 1.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2.联结主义学习论的代表人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个规律:学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3.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4.根据情绪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强弱程度,一般把它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5.思维的两大特征是间接性、概括性。 6.观察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 7.动机产生的条件是:需要、诱因。 8.人的心理实质是脑的机能和客观现实的反映。 9.技能形成的途径是通过练习获得的。 10.人的动力调节系统是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以个人的需要为基础,由动机、兴趣、态度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

运动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感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p.85)。 2.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p.91)。 3.思维: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p.104) 4.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5.归因: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归因偏差):指观察者倾向于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原因,而忽视了外在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6.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7.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性。 8.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9.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或者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 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10.任务定向:是指强调纵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个人努力,以掌握技能、完成任务为目标的心理定向。 它有助于内部动机的维持与提高。 11.自我定向:是指强调横向的自己与他人相比、注重社会参照,以超过他人为目标的心理定向。它对内部动 机有损害作用。 12.应激:也称“压力”,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 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包含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评价和应激反应三种主要成分。 13.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 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14.竞赛焦虑: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竞赛情境产生的担忧,它包含情绪体验、认知表征和生理 变化三种成分。 15.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 16.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特征,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17.运动知觉:对外界物体运动和机体自身运动的反映,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协同活动而实现。 18.专门化知觉:是专项运动对运动员心理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长期专项训练所 形成的一种精细的综合性知觉,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线索(器械、场地、运动媒介物质如水、空气)做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和觉察。 19.热身损耗: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刻回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这种特殊的运动成绩下降 现象叫热身损耗。 20.运动表象: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景。它反映运动动作在时间、空 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如对身体的位置、动作的幅度、方向、速度的表象。 21.运动直觉:是个体在复杂的运动情境中,根据有限信息,对问题做直接和迅速求解的思维。 22.心理技能训练也称“心理训练”, 广义: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训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 狭义:是采用特殊手段使受训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过程。 23.比赛心理定向:指运动员赛前和赛中的注意焦点。(p.431) 24.战术思维:是指解决战术问题的思维,包括了解对方和同伴情况、推测对方和同伴作战意图、选择和确定 战术方针等。 25.主场效应:也称主场优势,指与比赛地点和比赛胜负有关的一种统计现象,即主场取胜的比例大于客场取 胜的比例。 26.心理不应期:相继给予两个刺激并对两个刺激分别产生反应时,如果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短,则第二个反 应的时间就延长,这种推迟的时间叫做心理不应期。 27.智力技能(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28.习得性无助:由于无法控制某事件的出现或消除而感到无能为力,是后天形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