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组研修活动记录

数学组研修活动记录

数学组研修活动记录
数学组研修活动记录

数学组研修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一

1 时间:9月23号地点;党员活动室参加对象:本组所有教师

2 活动内容:传达教研组长会议上的有关事宜。

制定本学期数学组活动计划。

附:活动计划

2014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高级中学数学组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学校、教导处的工作意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深入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紧紧抓住“发展、提高、统筹、服务”四大要素,根据我校教育工作要求与目标,深入创建为民服务型教育,积极开拓教育教学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我校数学教学工作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提高学校数学教育的总体水平。

2、加强教科研意识,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

3、教科研一体化,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课程整合的探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的素质。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青年教师崭露头角。

三、工作要点

1、提高教师素质,采取“传帮带”的方法,加速对青年教师的素质培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组织教师集体备课。

2、定期举行教研组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使每位数学教师逐步建立各自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切实抓好教学检查、质量分析等教学工作环节。继续实施随堂听课制度,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率。严格按照计划活动,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讲实效,不搞花架子,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和内容四落实。

4、规范教学行为。布置的作业,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符合学生的兴趣;符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要求,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开展教学大纲的学习,把握大纲精神,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并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大力开展并规范教研组建设,认真进行教材研究,落实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各环节。

6,组建高一,高二,数学竞赛小组。做到两“落实”,落实学生,落实培训教师。

四.各月工作重点9

9月份

1.教研组制订计划并开展活动.

2.各备课组制定活动计划和授课计划.

3.高中数学全国联赛报名工作.(程雪飞)

4.新教师听课(沈旭东,杨允辉)

5.主题(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系列活动一

10月份

1.高三数学教学调研

2.沈旭东公开课

3.各年段月考(10.9—10.10)

4.组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10.12 奉化中学)

5.参加奉化市中小学校本研修优秀案例评选活动

6.主题系列活动二

11月份

1高一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上旬)

2.参加名师教学展示及高一新课程实施情况研讨会(参加对象: 青年教师) 3杨允辉公开课

4各年段期中考试

5高三数学教学工作会议.

6主题系列活动三

12月分

1.高二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

2.宁波市高三复习会议

3.教师教学论文评比

4.本学期工作反思和总结

一月分

期末考试及教学质量分析

活动记录二

时间;10月7号地点;党员活动室参加对象:本组所有教师

活动内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学习(1)

主持;徐君逸

主讲:罗永高老师

附:学习材料

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功。有效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物质)之下,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备课除了教案写作的常规要求外,还应从教师自身、教材、学生等角度入手,有效地开发和整合这些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方案。

要备好课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标中明确: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本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多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作为教师,我们要研究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要非常熟悉要教什么,怎么教;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哪些要重点讲,哪些只要简单介绍。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

2.备课要用好教材

有效备课是解读教材,超越教材的创新。我们在备课时要多角度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备好课,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与教材进行深入地对话,备好教材,把“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

3.备课要研究教学的对象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备课不要脱离学生的起点能力,很多的备课往往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不考虑学情,从而定位不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活动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在备课行动中基本掌握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基础,部分学生的能力倾向和能力水平。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环节。备课备学生和备教材同样重要,因为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以备课时先要全面了解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可能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4.备课时应充分考虑“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备课实际上是一种预设,而现实告诉我们,“生成”才是真,到了课堂上才知道真实情况,这就存在一种“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偏差,从而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学情。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好相应的对策。这样上课时,遇到特殊情况才能有游刃有余。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意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首先,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其次,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再次,问题情境要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最后,问题要有趣味性即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如在讲线性规划之前,先引入如何在给定的资金下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样学生会觉得更有趣。此外,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高中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高中生一般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因此,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或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首先,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其次,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组合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班级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再次,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最后,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第一,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第二,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第三,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交流中共同学习。

3.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首先,教学要面向全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课改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次,教学中要关爱学生,重视情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重视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让学生从数学教学活动中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在民主的氛围中,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才会得到尊重和保护,学习的有效性才会得到提高。

4.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要经过精心设计。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注意学生的覆盖面,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

5.课堂时间使用的有效性

一节课就45分钟,时间非常宝贵,一秒种也容不得浪费。因此,课堂上一定要简洁的语言把问题说明清楚。绝对不允许说与课堂无关的话。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扯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浪费了不少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所以经常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到位”。所谓“三讲”就是:核心内容必须讲;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必讲;学生的疑点和难点必讲。“三不讲”是指:学生已会的不讲(讲了只是浪费时间);学生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讲了不但浪费时间,还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三到位”是指讲练到位、点评到位和纠错到位。

6.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知识的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和图形、动画的演示和视频的播放,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但是,值得提一点的是,我们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而丢弃传统教学用具。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段时间正好可以让学生审题和思考,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保留在黑板上。然而过多地利用多媒体之后,课堂上的教学容量大了,而且内容展示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展示很快就过去了,让学生应接不暇。其实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为无效的“机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恰到好处地用”。理想的教学应把教师、传统教具和多媒体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三.辅导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体现在对学生的辅导的有效性上。对学生的辅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别辅导,即针对班级情况确定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其主要表现是课堂的关注,练习的面批、订正等。(2)小组辅导。主要是针对中等生,按照他们自的特点进行分组,例如女生对立体几何图形的识别有障碍,男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散漫、怕烦不愿意计算、不肯主动做练习,此时可以分组后进行组与组的比赛,以此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3)班级整体辅导。采用先练后批再评讲的方法,教师做好试卷分析工作,针对题型进行发散,举一反三解题,通性通法,各类题型的多种解法,重点讲解学生易接受易想到的方法,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4)年级交流辅导。在年级内部进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辅导,使得每个教师都能清楚的了解并掌握,哪个知识点的是学生普遍的问题等等。

四. 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首先,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数学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实际上是从现实材料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数学模型,它是现实材料的形式化,它与自然、生活密不可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描述性知识的检测上,在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演绎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都应成为评价的重点。同时,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形式应灵活多样。

其次,加强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再次,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最后,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自我评价,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的能力,为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活动记录三

时间:10月27号地点;党员活动室参加对象:本组所有教师

活动内容:教学有效性活动二(沈旭东老师公开课)

各位老师的评课

罗老师:教师备课仔细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备课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上课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师生互动做的比较好。应该说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美中不足的是对对数函数的图像的变化讲得还不够透彻。

杨老师: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做的很漂亮,体现了该教师良好的素质。上课过程流畅,内容安排合理。重难点也比较突出,上课过程中,教师能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不足之处是上课安排的内容还不够多,还可以就对数函数图形的运用讲得还不够多

应老师:应该说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可以的,就是运用函数的性质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讲得不多。是否可以加强些。

程老师:上课过程中能给学生介绍各种数学思想和解题技巧。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就是本节课是否应该再增加一些内容。

附电子教案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并通过对数函数的图象分析得出函数性质,会求解对数函数定义域及比较对数值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对数函数内容的学习,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底数a大小对对数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知识方法准备)

1 学习指数函数时,对其性质研究了哪些内容,采取怎样的方法? 设计意图:结合指数函数,让学生熟知对于函数性质的研究内容,熟练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借助图象研究性质.

2 对数的定义及其对底数的限制. 设计意图:为讲解对数函数时对底数的限制做准备. 2.(引例)教材P 70: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表,体会“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P 的取值,通过对应关系

log

t P =,生物

死亡年数t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而t 是P 的函数”.(进而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定义:函数0(log >=a x y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

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

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x y 2log 2=,5

log 5x

y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问题:你能类比前面讨论指数函数性质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 研究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

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探索研究:

○1 操作: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可用描点法,也可借助科学计算器或计算机)

(1) x y 2log = (2) x y 2

1log =

(3) x y 3log = (4) x y 3

1log =

(5)5log y x =

引申:只画第一个函数图象, 能否马上得到第二个函数图象? 利用换底公式,可以得到 122

y=log log x x =-

自变量相同, 函数值相反,故函数图象关于x 轴对称.(从特殊到一般,总结规律)

2

图象特征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总结出函数图象的特征,完成表单. 图象性质部分:由学生仿造指数函数性质完成,教师适当启发、引导,完成表单.

○3 思考底数a 是如何影响函数x y a log =的.(学生独立思考或小范围内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规律总结:在第一象限内,自左向右,图象对应的对数函数的底数逐渐变大.

(设计意图)⑴通过图象的对比,使图象直观、准确,便于学生理解图象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⑵通过问和分析,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不拘泥于某一点上,全方位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使问题的解决由粗到细,由无序到有序。

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 ⑷充分发挥学的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

探究活动要点:引导学生回顾需要研究函数的哪些性质,探讨对数函数的性质时强调数形结合即函数图象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作用,注意从具体到一般的思想方法的应用,渗透概括能力的培养,注意独立研究和集体讨论的结合与分配;进行课堂巡视,视情况给予个别辅导,让学生表述自己的发现,及时评价学生、补充学生回答中的不足. (三)典型例题

例1.(教材P 71例7).

解:(略)(讨论分析:求对数型函数定义域的依据? → 师生共练 → 小结:真数>0)

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对对数函数定义中底数和定义域的限制,通过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加深对对数函数的理解,重点并非求函数的定义域,教学时不需加大此部分难度. 巩固练习:(教材P 75练习2).(个体练习为主,可让学生上讲台在黑板解题,强调格式) 例2.(教材P 72例8)(讨论分析:比大小的依据? → 师生共练 → 小结:利用单调性比大小) 解:

(1)解法1:用图形计算器或多媒体画出对数函数2log y x =的图象.在图象上,横坐标为3.4的点在横坐标为8.5的点的下方:

所以,22log 3.4log 8.5<

解法2:由函数2log y x R =在+上是单调增函数,且3.4<8.5,所以22log 3.4log 8.5<. 解法3:直接用计算器计算得:2log 3.4 1.8≈,2log 8.5 3.1≈ (2)与第(1)小题类似

(3)注:底数非常数,要分类讨论a 的范围.

解法1:当a >1时,log a y x =在(0,+∞)上是增函数,且5.1<5.9. 所以,log 5.1a

当a <1时,log a y x =在(0,+∞)上是减函数,且5.1<5.9. 所以,log 5.1a >log 5.9a

解法2:转化为指数函数,再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大小. 令 11log 5.1, 5.1,b

a b a ==则 令2

2log 5.9, 5.9,b a b a ==则

当a >1时,x y a =在R 上是增函数,且5.1<5.9 所以,1b <2b ,即log 5.1a <log 5.9a

当0<a <1时,x y a =在R 上是减函数,且5.1>5.9 所以,1b <2b ,即log 5.1a >log 5.9a

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熟悉对数函数的性质,渗透应用函数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注意:本例应着重强调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对数值的大小的方法,注重方法的探究,先从数形结合的方法入手再引申出利用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同时说明还可以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大小的方法,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规范解题格式. 巩固练习:(教材P 73练习3).(个体练习为主,可让学生上讲台在黑板解题,强调格式) 三、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本节课的目的要求是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在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

象和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

(1) 提问学生本节课学会了什么知识; (2) 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

四、作业布置

1. 必做题:教材P 74习题2.2(A 组) 第7、8题. 2. 选做题:教材P 74习题2.2(B 组) 第4题. 3. 拓展题(选做):

1.已知函数(2)x

y f =的定义域为[-1,1],则函数2(log )y f x =的定义域为 2.求函数22log (1)y x x =+≥的值域.

3.已知log 7m <log 7n <0,按大小顺序排列m, n, 0, 1 4.已知0<a <1, b >1, ab >1. 比较1log ,log ,log a

a b b b 1

的大小b

(设计意图)作业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布置,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又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在解题能力方面也得到锻炼。 五、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1、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获取知识时所遵循的“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本节课中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得到,就是通过与指数函数图象的类比得到,又如例题的难易逐步递增,就是遵循上述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2、本节课借助电脑多媒体使教师的设计问题与活动的引导密切结合,注意了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强调学生“活动”的内化,以此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以及与科技发展相适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方式,逐步渗透现代教学思想。

活动记录四

时间:地点;党员活动室参加对象:本组所有教师

活动内容:教学有效性活动三

主讲:杨亢尔老师

附学习材料

如何使用数学新教材

所谓高中数学教材内隐素材性资源就是潜藏于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深层的隐性知识,既包括蕴含在结果性知识中的数学材料背景知识,数学逻辑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也包括过程性知识。也就是说,内隐素材性资源反映了客体和主体两个侧面,业已存在的隐性知识再现为客体因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对知识的体验,则表现为主体因素。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内隐素材性资源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深挖教材中数学材料的背景知识。

新教材是一个静态出版物,而具体的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不同课堂中的学生也有着地区的,城乡的差异,就是在同一个课堂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材编制人员要设计一个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普适的背景材料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某些教学素材赋予一定的现实背景,将其情境化或根据原有教材情境的意义,选择一个类似的真正适合学生实际的替代情境。例如化“asinx+bcosx”为同一个三角函数的教学中,首先从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出发,两个具有相同周期的波叠加后,还是一个波,而且这个波与原来的两个波具有相同的周期(可通过教具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动态演示),假设原来的两个波的波动方程为y=2sin(x+∏/3)和y=sin(x+∏/4),那么叠加后的波动方程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进而引入课题,”将a sinx+b cox”化为同一函数。

二、从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整合教材知识。

高中数学改变了原来的按知识的逻辑发展顺序编排教材的做法,而是更多的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水平,注意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螺旋上升,逐渐提高,因而将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划分成了若干模块,相关内容的逻辑联系相对弱化。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为学生补上这一课,才能真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统计的内容,在必修系列课程中主要是通过尽可能多的实例,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体会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整体的统计思想,并学习一些处理数据的方法;在选修课中则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案例,使学生进一步学习

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加深对统计思想及统计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教师在教授这部分选修内容时,应引导学生站在逻辑的高度对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以致达到融会贯通。

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概括,能够挖掘出隐藏在不同表面下的统一性,达到对教材中数学知识的深刻认识。正如米山国藏所说:在数学中,有相当多的东西,尽管它们是由同一的精神和思想所思索出来的,但由于其外表形式的差异,似乎一般多将它们作为单个独立的对象来看待。如果把这种“同一的思想”概括出来,就可以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使得所学的零散的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例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的主要表现有:从函数的观点或方程的观点考虑问题或理解问题,而后用函数与方程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构造函数方程将问题化为函数问题或方程题;选择适当的变量建立函数模型或方程模型,以解决图象问题、最值问题、应用问题等。

三、深刻挖掘现实生活,注重学习过程,实现过程性知识的开发。

结合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创新问题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提出问题,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课堂上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随着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逐步增强,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优秀的数学资源。这也是值得鼓励和探索的方向。

爱因斯坦曾说过:“人们解决世上的所有问题,是用大脑,而不是用书本。”教材作为课程资源,师生对教材就可以共生,共创,再次开发,让教材中的数学成为学生喜欢的数学,从而真正实现用教材教。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数学案例。

题目:求证:12+22+……+n2=n(n+1)(2n+1)/6 (课本习题)

方案1:(1)复习数学归纳法。(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该题目。

(3)做相应的练习。

方案2:(1)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求数列{n2}的前n项和?

(2)讨论:能否用等差或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动手,发现无效)。(3)讨论:从特殊化做起,通过观察去发现规律,设S1(n)=1+2+3+……+n=n(n+1)/2,S2(n)=12+22+……+n2,则可求出前n项值表。

可以发现:

S2(1) 3 S2(2) 5

= 1= = ;

S1(1) 3 S1(2) 3

S2(3) 7 S4(4) 9

= ;= ……

S1(3) 3 S1(4) 3

于是猜想:

S2(n) 1

= (2n+1)

S1(n) 3

由此得:S2(n) = S1(n) ×(2n+1)/3 ,S2(n)=n(n+1)(2n+1)/6

(4)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猜想。

方案3:结合生活实际将题目改编为一个应用问题,然后以应用问题引入题目,其余步骤同方案2。

方案4:在方案3的基础上,让学生合作探究,寻找其它解法(例如将(n+1)3=n3+3n2+3n+1 ( n∈N+),前n 个式子叠加),另外增加一个发散性问题:求S3(n) =13+23+……+n3.

上述四种教学方案的改进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方案1是典型的传统的教学设计,并没有对这一数学内容的内隐素材性课程资源进行挖掘,从教学目标上看,只是强调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案2较全面地展现了数学教学过程,把数学教学理解为从“发现”到“证明”再到应用的过程,同时,又揭示了“特殊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不仅能够训练学生“合情推理”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提高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领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教学目标也就拓展为知识能力(而且是多种能力要素)的发展并重,内隐素材性资源也就得到了较好的开发。方案3在方案2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揭示了这一数列问题的现实模型,从而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体现出数学的实用性,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教学目标再一次拓

展到知识,能力,数学体验三位一体,内隐素材性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方案4在方案3的基础上又作了一次改进,注重了学生的合作探究,一题多解,又增加了一个发散性问题。注重了知识的联系及思维过程,这样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创新意识,显然,这一方案形成了一个多维目标体系,对隐性素材性资源的开发应该是比较

全面的。

开发教材中的内隐素材性资源,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要有比较深厚的数学理论功底,对教材结构有清晰的认识,了解数学分支的基本思想,用高观点来指导数学教学。第二要着手剖析教材,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挖掘知识背景,突出数学知识的人文价值,揭示数学思想方法,建立概括性高、派生性强的数学知识结构。第三在教学活动中要改变传统的“结果式”教学为“过程式”和“过程加结果式”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思维的展示过程,在体验中构建知识,在体验中养成探索精神,在体验中

发展优良的数学素养。

中学英语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记录

中学英语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记录一 教学过程: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基本完成了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即对于比较级的理解和练习。通过话题的贯穿,学生较好地融入了语法学习中,学习气氛比较活跃。但是整节课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重点没有突出,难点没有讲透。比如在讲解as 时,没有透彻地区分such …as …和such …that …之间的区别。作为高三的语法复习课,应当有明显的侧重点,而对难点应强调体现。 2. 讨论部分的问题设置有创新,但是没有做到练习的目的,过于肤浅。如何对Discussion 的问题进行创设、施行和活动后的任务,都是值得再思考的一个问题。 3. 板书没有起到关键作用,ppt 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大的盲区。 评课: 1、尤老师综合素质好,教态自然,声音响亮,善于与学生建立情感。整节课教师始终面带微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研修主题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研修时间 2013年9月12日 主持人 彭金凤 地点 会议室 参与教师 尤红英 侯立芹 陈静 商玲玲 代玉栋 陈娟 研修内容 及活动纪 要 本次研修活动主要内容: 对其公开课进行教学思路说明及教学反思,教研组其他老师进行评课,尤其对“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及研究,从而使得我们组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 能够更好地发挥所学所得。

2、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 3、教学设计合理,教学任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4、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特点,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不断挖掘和发挥学 生的潜力。总体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新授课。 中学英语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记录二 课后反思: 针对初中生在考试中需要面对大量的生词,同时猜测词义的题型在占据相当可观的分值的阅读理解题中,又是有可能对学生造成很大心理压力的情况,我选择了和学生分享怎样在阅读理解中克服心理压力,猜测特定的词义的课型。 本次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挑战:怎样使学生克服对生词的畏惧感、怎样在大量的材料中挑选出适当的内容进行教学、怎样总结猜测词义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归类、怎样使学生通过上本堂课来熟悉及掌握此课的内容等等。期间,我曾经因为思路枯竭而数次想放弃这堂课,幸而我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并完成了整堂课的教学。 评课: 整堂课共创设了三个情境: 情境1: A Trend in Reading Comprehending(导入 3分钟) 导入部分以一张表格的形式清晰、直观地将2009、2010、2011汇量要求、阅读理解词数及最长篇幅的字数用数字表现出来,提问学生通过表格观察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对数字的比较得出中阅读理解的词汇量、篇幅长度在逐年增加,从而引起学生对词汇量积累的重视。同时引出本课的主题:If you come across a new word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what will you do ? (个别回答) 感悟1:情境创设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导入部分的表格所呈现的是近中考对于词汇量要求的提高,而对于词义猜测的重要性的体现并不明显。

数学教研组校本研修计划

数学教研组校本研修计划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 式和有效策略,已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制度框架,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为教师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它表明:这是一个新型的结合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绝不是一种概念上的翻新,而是理念上的一次重建。因而,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本学期我将认真践行校本教研工作,融入学校教育创新,借助同伴互助提升教育理念,感悟教育真谛。我个人的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研修目标 1、规范数学课堂教学,优化备课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者,逐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及水平。、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同伴们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 四、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水平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把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梁永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活动记录

梁永中学 信息技术工作活动记录 信息技术活动记录一 活动内容: 一、组员分工 1、赵玉英负责理论学习,考勤纪录。 每月一本书,每人汇报一次,订出具体安排,会议和考勤纪录,每月一本书,每人汇报一次,订出具体安排,会议和考勤纪录,(时间、培训内容、主讲教师、准备材料)。 对主讲教师的反馈评价表,读书目录表。) 2、芦梗楠,教育技术研究中心制度学习实施。 3、学习评价王燕。 4、档案,资源收集仇萍。 5、案例与反思的模板,校本培训,教案审核由王发龙来负责 二、谈案例与反思的体会: 刘妤老师发言: 1、这个案例就是教育教学当中的事件,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教师怎样对待这样的事件,反映了教师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如果认真就可以对教师有一定的好处,如果草草了事,就会产生不利。同时对其他教师也是一种参考,以前没有对案例进行反思,现在知道了对教学案例的重要性。 2、教技术研究的职能与框架:

教育技术研究职能,信息技术应用管理职能,为教育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培训),设备维护管理职能,资源建设职能,信息化技术的引领职能。 薛佳: 1、了解不解课前备课,还要课后作小结。还知道了作案例的具体步骤与格式,知道了怎样写案例,要突出自己的特点,有创新,要有自己的努力,多记多看。 2、职能框架: 对教师: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的培训,同时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所提高。 对学生:根据it行业的发展要不断更新,可以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上网,可以设计让学生在寒暑假进行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对组员要有严格的要求。 许飏: 专门找一个班或一个年级,或一个学生。对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有一点突破与提高。把反思发到论坛上,每个星期汇总一次。 三、教研组活动制度: 写教案: 计算机不能安装的软件要写出来,运行不了的要写出来。

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

高中语文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5年9月20日 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教研主题: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内容摘要: 一、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理解课中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很多例子说明,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把主动权交给他们,不但会发现解决许多问题,而且会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习惯。 课本中有许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单独把它们抽出来理解,学生往往会有困难,但如果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够确切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 高中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理解会有一定困难。如《草原》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见到过草原,对"洒脱"一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在草原上行驶不必像在马路上一样,还得看红绿灯,还得受警察的限制,可以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体会出"洒脱"这个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学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

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试想,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通过预习,认真查阅工具书,解决了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借助工具书理解了疑难问题,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就是找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吗? 五、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同志在读《二十四史》时,作了无数的批注、评点,在空隙处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生在读书时,伴随着积极的思考,用铅笔在课本上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体会,不是很好吗?学生在读书时,只有一边读一边思考,才会有所感,才会圈画批注,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吗? 六、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 最后,还需要说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没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二、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靠自己反复练习,但也离不开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在这里,还应特别强调教师的身教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校本研修案例--数学(汇编)

“解决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主题研修 实践探索研修案例 2014年10月14日 一、教研活动背景 新课程“解决问题”从一年级开始便渗透于数与运算领域之中,从理论上讲,六年的学习,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应该会得到加强。但在我校实际教学中发现,我们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越来越弱了。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与传统应用题教学下的学生相比,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什么降低了,为什么学生拿到应用题会无所适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通过推门听课等常规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他们将教学的关注重心过多的放在了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上,教学中缺乏对数量关系的渗透、分析,从而导致我们的教学从生活情境直接走向综合应用。这样的教学,导致许多学生不会做应用题,害怕做应用题,拿到题目,无处下手。长期下来,势必会削弱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本学期以“解决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作为切入口,让老师们在理论——实践——反思——跟进实践——再反思的不断循环中,提高对数量关系教学的再认识,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教研活动过程 2014年4月23日,我们进行了主题研修第二阶段活动——实践探索。本次活动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一节课。在此之前,每位数学教师对这节课进行了教学设计的构思,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上午第二节,我们进行了讨论,针对本节课的数量关系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三节课,有王帅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对本节课进行了课堂实录。中午,我们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下面是一些评课的片段: 张世锋:在复习和引入阶段,郑老师紧扣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开始就进入了“综合列式”的构建模式中去,有利于下面教学的开展。利用多媒体,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用比较小的数字对问题进行解决,符合小学二年级的认知水平。在学生出示了计算结果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思维的整理、学生通过说一说、倾听等方式,让学生更加好的进行了问题的解决思维训练;练习题设计有一定的梯度,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路忠明:王老师先创设情景,把一步计算合并成综合算式引入到新课。先出示一个方阵有4行,每行5人,再出现3个方阵,进入了数学的主题。学生自行是做,经过交流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式。让学生说自己计算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比较评论,学生掌握了连乘的算理,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并解决了一些计算的实际问题,紧扣了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的案例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的案例 一、研修主题: (一)虽然新教材编写得很好,但感到难以驾驭,配套的教参所给的建议远远不够,大大增加备课难度,降低工作效率。再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学总是匆匆忙忙,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有所担心。 (二)由于教材的内容缺乏前后联系,学生对有些内容不太了解或缺少兴趣,学生的能力要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三)到底要不要淡化知识的系统性,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但这样一来学生的考试成绩肯定要受到影响。该怎样在这两者中寻求平衡? 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重中之重,最后大家确定研修主题为:通过设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案例实施过程 (一)学习资料,教师独立备课 研修主题确定后,我们组老师开始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教师们都意识到,设计《正比例函数》这个教学案例时,把学生的合作探究融合进去,还要考虑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习资料后,让老师们独立进行备课。 (二)交流研讨,集体备课 教师们完成教学设计后,我们再组织教师交流各自的设计与设计意图,就在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发现教师们设置的问题不够具体,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是模棱两可或抽象笼统的。那怎样才能把问题设置得科学、准确、具体,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开展了多次研讨,讨论过程,老师们各抒己见。有的老师则发现,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碰到的。为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又找来有关的学习资料组织大家学习。 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些老师开始发现:1、问题不够具体,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具体的载体和路径。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一些生活的场景,加入一些材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们还就加入哪些生活场景哪些材料进行了讨论等,集体备课后,老师们都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交上来,评选出一篇较优秀的教学设计,让写这篇教学设计的老师做好上课的准备。 (三)教学实践,深入研讨 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观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对课件很感兴趣,但整堂课的气氛并不十分活跃,老师期待的高潮并没有出现,尤其在有些训练环节中学生的反馈并不理想。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部分知识的训练环节多而仓促,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帮助不大,大部分学生无所反应,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教学效果表现为:1、举手人次不高,参与率低。2、机械性训练不够扎实。3、大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4、学生知识没有巩固,运用能力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又开展了研讨,随着讨论的深入,问题开始集中、开始显现:1、问题设计不能引发学生真正思考。2、活动设计较繁复,加上学生原来的知识储存与老师活动讲解的不配套,使训练环节匆匆而过,学生是一知半解,无法完全进入活动环节,造成训练不扎实。3、问题设计的要求没有梯度性,学生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4、没有体现分层教学,缺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得不到相应的训练。5、对小组活动要求讲解不到位,给出时间较仓促,合作学习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最后结果学生活动不活跃。随着讨论的深入,老师们的反思已不仅仅停留在这一堂课上,而是对以往所有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家总结了共同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或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虽然能兼顾到学生兴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内容)

刘集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 记 录 表 (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每到一次课堂作业发下来,或者每当一次练习、测试结束后,我时常会听见一些小朋友们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那么简单的题目居然被自己做错了!还有很多孩子往往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懊悔。细细一想,“是啊!为什么孩子们做的时候不细心点呢做后怎么不去认真检查呢”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一定能大大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就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保障。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呢,笔者结合几年来中低年级的教学实践来看,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端正学习态度、正视检查意义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要充分认识到答题或者做事情之后检查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一些科学家、名人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让学生明白检查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另外要使学生对自己错误的特点和习惯进行总结,这样可以

使学生在遇到最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就会多加留心和注意,这时“错误”就会通过学生的检查而无所遁形了。检查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认真读审题目、细心落笔答题 解题时的读题、审题以及第一次的落笔是解答结果正确与否的关键之所在。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如果做到这一点,检查就会变得轻松和容易。 三、掌握检查方法、熟练进行检查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在答题后,不是没有去检查,而是“不会”检查。每次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很多孩子看去来是在“拼命”地检查,如果教师仔细观察或者向他们进行询问时,就不难发现,他们都是用眼睛看来看去,内心的思维却总是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对的,也教师老停留在原有的思维模式当中,因此这种检查

信息技术备课组活动记录

信息技术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0\3\8 备课组活动记录一 中心议题 制定本学期授课计划 参加对象 全体信息技术教师 简要过程 讨论本学期授课计划、授课内容 1、由于本学期的初一新生初来乍到;对学校环境、微机室位置以及学校就是如何安排信息技术课等不熟悉、不清楚、初一年级授课教师有必要做好课前管理教育。 2、讨论本学期应该开展哪些信息技术活动、如何规划安排等。 反思小结 本次活动就是本学期教学活动的开局,对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总体布局、设计规划等指导意义。对于做好本学期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备课组活动记录二 时间:2010\3\22 中心议题 Flash专业知识学习 参加对象 全体信息技术教师 简要过程 1、讨论flash教学的重要性,怎样选择与制作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观瞧视频教程。 网上有些例子很形象,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就是,我们虽然了解相关知识点,但就是却也无法及时做出这样的效果,所以观瞧这样的视频教程就是很有用的。 虽然知识点就那么几个,并且我们也都会,但就是怎样利用这些知识点来制作出各种有趣的作品,却就是我们欠缺的,所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很有用处。 反思小结 Flash教学时下学期的重点内容之一,作为教师必须对flash的各个知识了如指掌,能因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利用flash来创作一些有趣的作品来吸引学生,而本次活动的开展恰好达到了这个目的。

备课组活动记录三 时间:2010\4\19 中心议题 《EXCEL图表处理》集体备课 参加对象 全体信息技术教师 简要过程 1、查瞧教材关于excel图表的相关内容,学习学科指导意见,会考标准中对《excel图表处理》的相关说明。 本课觉得在上课内容的安排上必须创新,必须用生动并且贴近生活的例子来吸引学生,而且本课的重点应该就是怎样利用图表来获取信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次活动收获很大,以前总就是觉得将创建图表的知识点讲完就完了,现在才知道重点在怎么样利用这些图表来获取数据。 反思小结 “姜还就是老的辣”这话一点也没错,老教师能更加深入地把握教学内容,并且能从这些教学内容中挖掘出更深层析的内容,通过集体备课,把这些有巨大价值的信息传授给我们新教师,能让我们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少走不少弯路。

理科教研组活动记录7word文档良心出品

理科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1) 全体理科组教师 主要内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活动过程, 一、研究本周教学工作: 1. 教学重点: ① 化学研究的范围 ② 两个变化、两个性质 ③ 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方法;药品的加热方法;仪器的 连接方法。 2. 教学难点: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b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C 、变化与性质的区别 d 、液体药品和固体药品的取用和加热 e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 3. 教学易混点 (1)变化与性质的区別和联系 (2)液体药品与固体药品的加热和取 用 活动内容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记录人 参加人员

(3)发生装S和收集装置的选用 二、教案审签 各位教师能按时提前已备好课(3课时) 通过本次活动,统一了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易混点,解决了各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统一了教学进度。

理科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2) 全体理科组教师 主要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合作交流学习的积极作用 活动过程¥ 1. 分析现在的学生是否具有合作交流学习的习惯。 2. 教师应发挥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的积极性。 3.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合作交流学习的积极作用。 4. 在引导学生发挥合作交流学习方面应采取的措施进行讨论。 5. 总结本次活动。 活动内容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合作交流学习的积极作用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记录人 参加人员

理科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3) 全体理科组教师 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如何关注个体差异,搞好因材施教 活动过程, 1. 每位教师谈谈本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差异程度。 2. 在教学中应关注个体差异,搞好因材施教。 3. 在教学中如何关注个体差异,搞好因材施教。分层次性的提问,分层 次分置作业。 4. 总结本次活动。 主持人 记录人 活动内容 在教学中如何关注个体差异,搞好因材施教 活动时间 办公室 参加人员 活动地点

东营小学数学组校本研修案例

东营小学数学组校本研修案例 “解决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主题研修 实践探索研修案例 一、教研活动背景 新课程“解决问题”从一年级开始便渗透于数与运算领域之中,从理论上讲,六年的学习,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应该会得到加强。但在我校实际教学中发现,我们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越来越弱了。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与传统应用题教学下的学生相比,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什么降低了,为什么学生拿到应用题会无所适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通过推门听课等常规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他们将教学的关注重心过多的放在了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上,教学中缺乏对数量关系的渗透、分析,从而导致我们的教学从生活情境直接走向综合应用。这样的教学,导致许多学生不会做应用题,害怕做应用题,拿到题目,无处下手。长期下来,势必会削弱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本学期以“解决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作为切入口,让老师们在理论——实践——反思——跟进实践——再反思的不断循环中,提高对数量关系教学的再认识,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教研活动过程 2012年9月,我们进行了主题研修第二阶段活动——实践探索。本次活动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一节课。在此之前,每位数学教师对这节课进行了教学设计的构思,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上午第二节,我们进行了讨论,针对本节课的数量关系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三节课,有李艳婷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对本节课进行了课堂实录。中 午,我们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下面是一些评课的片段:

张宏伟:在复习和引入阶段,李老师紧扣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开始就进入了“综合列式”的构建模式中去,有利于下面教学的开展。利用多媒体,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用比较小的数字对问题进行解决,符合小学三年级的认知水平。在学生出示了计算结果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思维的整理、学生通过说一说、倾听等方式,让学生更加好的进行了问题的解决思维训练;练习题设计有一定的梯度,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杨秀静:李老师先创设情景,把一步计算合并成综合算式引入到新课。先出示一个方阵有4行,每行5人,再出现3个方阵,进入了数学的主题。学生自行是做,经过交流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式。让学生说自己计算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比较评论,学生掌握了连乘的算理,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并解决了一些计算的实际问题,紧扣了数学目标。 以上两位教师的发言刚结束,我们立刻打断接下去的发言,因为发现教师没有围绕主题进行有效的评课。因此,在经过再次强调后,出现了以下的几位发言: 刘海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注重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上,缺乏对数量的具体分析。比如,4表示什么?5在这里表示什么,那么4×5先求出的是什么,除了让学生明白先求什么,还要提问为什么要这样算呢?很明显4表示的是行,5表示列,每行×几列=一个方阵的人数。包括其他的两种策略,我们要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 最后教研组长进行了总结。 三、教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们主题研修的第二阶段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引领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升评课水平,做到能够围绕主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 1、精心准备,认真策划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5年3月20日 地点:办公室 主题:研讨《如何提高后进生得成绩》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刘春丽:如何提高学习困难学生得学习成绩就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探讨得一个焦点问题,以关心,培养每一个学生得角度出发,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一个学困生得学习成绩长期处于落后得状态,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本人得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动力,而且也会影响整个班级,整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校得学习成绩。我们都知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她们做一百个题目还不如教给她们正确有效得学习方法。 马俊芝:数学知识得逻辑性最强,学困生由于前后知识衔接不起来,给思维造成了困难而丧失了信心,因此,我们在讲授新知识得前一天,要针对性在布置复习、预习得内容或提纲,课堂上有意地趣味性地启发学困生回答基础性得旧知识,这样扫除了学习新知识得障碍。 孙立新:学生在课堂上一般就是不太爱举手得,教师应主动叫她们回答问题,并通过表扬她们树立学习得信心。长此以往,她们就逐步转入主动思维得状态。积极为学困生创造思维得条件。 杨毅:课堂上安排适当得一段时间让学生议论重点、难点,同一小组程度不同得学生都有,这样既有利于学困生发表自己得见解,促进她们得思维,又有利于她们听取优生得瞧法,提高自己得思维能力,开拓思维视野。 张国芹:课堂练习题安排成阶梯式,既不妨碍优生得拔尖,又兼顾了学困生完成基本得学习任务。通过一些基础题,使她们有成功感,进而提高她们对数学学习得兴趣。 刘春丽:所以,我们在平时得教学中,要经常应用上述方法,不仅使学困生逐步爱学数学,会学数学,更重要得就是提高了她们得思维能力,培养她们得兴趣,达到提高学习成绩得目得 数学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5年4月3日 地点:办公室 主题:怎样共建有效得数学课堂

体育教研组活动记录82745

体育教研活动记录(一) 活动主题:怎样有效地开展全校师生健身健康活动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只重智育而忽视体育,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和出色的社会工作者都是些技术过硬而身体太软的人才,致使我国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比我国人均寿命要短十年。体育运动对人类有机体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进行身体教育的过程中,不管哪一个年龄阶段,何种性别,也不论是哪一种体育范畴,只要合理选择和运用某些体育活动练习,就能确保人体机能和形态,以及身体素质得到最佳发展 活动主题:如何避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 预防伤害事故,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教师不仅自身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1 做好卫生安全教育工作 2 充分掌握学生基本情况 3 传授技术动作要正确 4 组织教法要科学合理 5 注意场地器材的安全性总之,对

于体育教学中如何预防伤害事故,每位教师都有很多的经验,希望我们在一线的体育教师都能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能更好的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在广播体操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广播体操的的功效、体味广播体操的美感,让学生明白做操的技巧,更要让学生明白广播体操中每一个动作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只有做到位才能发挥最大的强身健体功效,才能展现每个学生的体态美的道理。在做操过程中让学生自我体验优美的操姿、从而激发学生的做操的兴趣!

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记录(四) 活动内容:讨论如何提高广播操质量 经过讨论,结果如下:提高学校课间操质量的六个"加强" 一、加强学校领导对课间操的重视 学校领导应督导加大对课间操的管理力度,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也是培养良好的校风的重要手段。另外学校领导要组织督促其他任课教师走出办公室,到操场来,和学生同时出操,以自身的楷模作用去感染和带动学生认真做操,锻炼身体。 二、加强体育教师的管理和带头作用 体育教师是课间操的主要管理者和组织者。首先应每次安排一名动作示范优美的同学上台领操,并且要做到动作规范,节奏鲜明,要体现广播操的力与美的结合,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得不认真模仿的感召力。另外,体育教师应深入到学生队伍中,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如果发现有不认真做的学生,应及时地指出,令其改正,要求认真正确的完成动作。 三、加强与班主任密切的配合,共同提高课间操质量

数学校本研修案例成果#优选.

高中校本研修案例成果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 式和有效策略,已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进了我们的 生活因而,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本学期我将认真践行校本教研工作,融入学 校教育创新,借助同伴互助提升教育理念,感悟教育真谛。我个人的校本研修案 例成果如下: 一、几点认识 1、平时需要不断充电。在这个学习化的社会里,不学习自然会落伍。作为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更需要有深厚的学养来适应自己的工作。一方面,抽时间得多翻阅资料,让数学的底子再增加点厚度,另一方面,在业务上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多吸收多借鉴,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多积累多历练,笃学慎思,不断充电! 2、教学不能重复昨天。“教,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调整,才能进步不断成长。 3、业务还要继续钻研。通过校本研修学习,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进而给自己在各方面有一个较为清晰准确的定位。感觉平时在函数、应用题等几方面,还做得不够,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调整、提高。我会认真把别人的先进经验和切实可行的经验做法,带回去再进行整理,结合自身实际,以备下一步改进加强。 4、理念必须落实实践。通过研修学习,接触到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心无比震撼,好像自己占领了一个制高点。但是,只有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充分体现先进理念的意义和价值。 二、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下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4年10月15日 地点:会议室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内容:评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执教:赵维国 主持人:徐建成 发言记录: 一、做课教师文香介绍教学设计: 本课为百分数教学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中我主要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供独立思考,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并充分体会到百分数认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其次在教学材料的安排上大量的结合具体的生活素材,以孩子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多种教学形式,吸引并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学生喜笑颜开,而且还不停地念着“XX是XX的百分之几”?我也沉浸在愉快之中。冷静反思,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1.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以“中国好声音”现场直播,和相关资料引入课题,在比一比“谁会是最佳歌手”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了百分数。这时,学生已经隐约之中感悟到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是为了比较大小而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这既体现

了知识的连贯性,也让学生初步感悟了百分数的含义,及比较数据时使用百分数的好处。 2.密切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因此,我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知识对于个人的意义,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这节课中,我把学生调查到的数据以“信息发布会”的形式展示,学生是在理解和解释自己及同学调查得来的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3.练习有层次、有拓展、有坡度 除了书上的练一练,我还设计了四个练习: 练习一是按要求填表,表格的内容是按课本上的例题改编的,充分考虑到聋生对语句理解困难的原因,而降低梯度让学生在课堂生成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对百分数的含义的理解。 练习二是选择题,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 练习三是判断题,学生在理解百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练习四是出示一段关于世界环保的资料,让学生在感受百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同时,体验到地球正在受到破坏,我们应该节约资源——从我做起。对学生也是进行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二、评课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沾益县白水镇第二中学王吉会 数学校本教研是为提升数学教师的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数学意识服务的,其在各校开展的形式多样,“集体备课”是大家共同关注并不断探讨而又褒贬不一的形式之一。“集体备课”的优点是:同伴互助,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集集体之智慧,提高教师钻研、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不足之处是:数学“集体备课”在部分学校名存实虚,教师为了“省事”,往往是你按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我,我按有关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你。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是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一大悲哀:部分教师可能对别人所给的教案不甚理解甚至连看都未看就走进教室,这对学生将是何等的不负责任(可能有点危言耸听)!数学“集体备课”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它的优势,我校在这一校本教研形式上作了深入的探讨。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开展以校为本的专题研究 我们的数学校本研修力争真正做到,以解决我校处于困难初级中学,数学更为薄弱学科为主要出发点,我们数学组通过分析我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定课题(专题),在研修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

特色,再用研修成果来指导教学实践,使数学教学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发展,学校良性发展。 目前我校数学组教师少,且均较年轻,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而我校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够理想,学习方法普遍落后等问题,再参考大量有关校本研修资料和我区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组决定开展一系列立题小,周期短,见效快,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数学校本研修专题。主要有: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研修和实践;为求课堂教学高效率,进行最优课堂教学探讨;为有效解决学生课业负担,开展对作业的研究。 数学“集体备课”内容的选定要克服随意性,增强目的性。在学期初,就要让各年级组确定好“集体备课”的内容,不宜过多,最多不能超过整册教材内容的一半。在确定哪些为“集体备课”的内容前,年级组的所有教师要把整册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疏通,了解各个知识领域在本册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乃至与其他年级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一般来说,所选“集体备课”的内容应是教师们共同认为在教法上较难处理的、别人研究过但又上不出新意的、他人从未研究过或是目前教材中的数学综合实践内容等。当然,集体备课内容的选定最好能兼顾数学学科中的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各备课组研修专题草拟 1.预备年级

最新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资料

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完型填空 (一) A young woman in her 20s was sitting on the train, next to her mother. They both looked tired __1__ excited.

The young woman was looking out from the train's window. Suddenly, she shouted, “Mom, look, the trees are behind us!”Her voice was so __2__ that everyone on the train heard. Mom smiled. But a young couple sitting nearby __3__ the young woman's childish behavior (行为) with pity. “Poor young woman.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wrong with her __4__,” they thought. A while later, the young woman __5__ again, “Mom, look! The clouds are running with us!” Mom smiled again. And she seemed very happy with the young woman's words. __6__,the couple couldn't help asking the old woman, “Sorry if we offend (冒犯) you. But why don't you take your daughter to a good doctor?” The old woman smiled and said, “Actually (其实), we have just come from the __7__.” “Then you should go to a better one. Because it seems that your daughter's situation hasn't __8__,” said one of them. They felt so bad for the old woman. “No, in fact I'm very happy with the treatment,”said the mother. “My daughter was __9__ from birth. Today, she is seeing the world for the first time.” Every single person has a story. Don't judge people before you truly know them. The truth might __10__ you. ()1. A. but B. and C. as D. or ()2. A. sweet B. low C. loud D. soft ()3. A. arrived at B. looked at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的案例zjt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的案例 宜城市郑集镇楚都中学朱俊涛 一、研修主题: (一)虽然新教材编写得很好,但感到难以驾驭,配套的教参所给的建议远远不够,大大增加备课难度,降低工作效率。再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学总是匆匆忙忙,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有所担心。 (二)由于教材的内容缺乏前后联系,学生对有些内容不太了解或缺少兴趣,学生的能力要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三)到底要不要淡化知识的系统性,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但这样一来学生的考试成绩肯定要受到影响。该怎样在这两者中寻求平衡? 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重中之重,最后大家确定研修主题为:通过设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案例实施过程 (一)学习资料,教师独立备课 研修主题确定后,我们组老师开始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教师们都意识到,设计《正比例函数》这个教学案例时,把学生的合作探究融合进去,还要考虑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习资料后,让老师们独立进行备课。 (二)交流研讨,集体备课 教师们完成教学设计后,我们再组织教师交流各自的设计与设计意图,就在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发现教师们设置的问题不够具体,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是模棱两可或抽象笼统的。那怎样才能把问题设置得科学、准确、具体,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开展了多次研讨,讨论过程,老师们各抒己见。有的老师则发现,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碰到的。为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又找来有关的学习资料组织大家学习。 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些老师开始发现:1、问题不够具体,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具体的载体和路径。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一些生活的场景,加入一些材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们还就加入哪些生活场景哪些材料进行了讨论等,集体备课后,老师们都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交上来,评选出一篇较优秀的教学设计,让写这篇教学设计的老师做好上课的准备。 (三)教学实践,深入研讨 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观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对课件很感兴趣,但整堂课的气氛并不十分活跃,老师期待的高潮并没有出现,尤其在有些训练环节中学生的反馈并不理想。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部分知识的训练环节多而仓促,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帮助不大,大部分学生无所反应,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教学效果表现为:1、举手人次不高,参与率低。2、机械性训练不够扎实。3、大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4、学生知识没有巩固,运用能力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又开展了研讨,随着讨论的深入,问题开始集中、开始显现:1、问题设计不能引发学生真正思考。2、活动设计较繁复,加上学生原来的知识储存与老师活动讲解的不配套,使训练环节匆匆而过,学生是一知半解,无法完全进入活动环节,造成训练不扎实。3、问题设计的要求没有梯度性,学生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4、没有体现分层教学,缺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得不到相应的训练。5、对小组活动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