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

1、水彩画《中国竹家具店》·清

清代竹制家具的生产极为普遍,并已作为出口商品远销海外,对当时的欧洲家具有一定影响。这是19世纪前期英国人所绘中国竹制家具店的写生水彩画,可以看出当时的主要产品形制和制作工艺。

2、明刻本插图中的竹制家具·明

明清竹制家具不被人们所注意,迄今未有专门著述介绍。其原因主要是制家具质脆易蛀,怕潮湿易开裂,难以长期保存。这是明代万历年间刻本《玉簪记》中的插图,可见竹制家具在当时已经非常成熟)。

3、三屏风独板围子罗汉床各部位名称

圆床榻后背及左右两侧安装围子的,京城匠师称之为“罗汉床”,其名源于园林中的“罗汉栏板”,石桥上常见这种结构,栏板相接中间不设望柱。罗汉床的品种变化较多,一般多集中在围子上,常见的有三屏、五屏或七屏式。

4、带门围子架子床各部位名称

带柱有床顶的床统称架子床,可分为“四柱床”,“六柱床”;宛如一间小屋的叫“技步床”。其它变体形式较多,如月洞门罩架子床等。

5、一腿三牙罗锅枨加卡子花方桌各部位名称

圆方桌在传世家具中最为多见,有大中小之别,俗称“八仙”、“六仙”和“四仙”。这种“一腿三牙罗锅枨”式方桌,是明代家具中最为标准的一种方桌形式,因每一条腿与三块牙子相交,下又有罗锅枨而得名。

6、夹头榫画各部位名称

画案的尺寸要大于半桌,与长条桌的区别就在于它的面较宽。画梁与书案的区别在于前者不设抽屉而后者有抽屉。这种夹头榫画案是明式家具中画案类的典型造型。

7、圈椅各部位名称

圈椅是由清代北京工匠叫起来的,明时称“圆椅”。它的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柔和美观。并且在坐靠时不仅肘部得以倚搁,掖下也得到支承,非常舒服。

8、三足圆香几各部位名称

香几因承托香炉之功能而得名,其中圆形多于方形。香几一般都居中摆放,应各个面都宜观赏,所以其腿足处理一般多弯曲夸张,姿态变化较为丰富。

9、灯挂椅各部位名称

这种面略窄而高靠背的椅子有专称“灯挂椅”。明清之际,椅类家具大约分成四类,靠背椅、扶手椅、圈椅和交椅。图中的靠背椅形似南方制灯架而得名。

10、玫瑰椅各部位名称

玫瑰椅的名称由来尚无处考证。南方人称之为“文椅”,可能是因为文人喜欢使用而得名。玫瑰椅轻为轻便,靠背不挡视线,但其搭脑正当人背部,适合坐以写作而不宜靠坐休息。

11、无束腰罗锅枨加矮老管脚枨方凳各部位名称

在无束腰的方凳中,直足直枨是其基本形式。枨子与凳面所用的短柱称“矮老,起加固作用。枨子做成拱背形的,被称为”罗锅枨“。腿足于端所安装的枨子叫“管脚枨”。

12、四开光坐墩各部位名称

坐墩也叫“绣墩”,由于它上面多覆盖一方丝绣座垫而得名。坐墩的开光来自于古代藤墩用藤条盘圈成形的壤壁。弦纹及上下周边的钮扣状装饰象征绷在鼓面皮革边和帽钉。其它变体形式非常之多。

13、圆角柜各部位名称

圆角柜的柜顶有三面喷出,称为“柜帽”,柜帽转角处多被削成圆角;另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门扇不靠合页开启,而是利用设在门上的门轴开关;这种柜式造型挺拔,侧脚显著。

14、清式家具上的镶珐琅装饰

这是清式柜的局部,采用镶錾花鎏金的铜板来装饰抽屉面,地子施珐琅彩。珐琅彩是由西方传入的瓷器釉彩,低烧成,氧化金属着色剂,质地细润,色明亮。铜胎珐琅也是一种特殊工艺。

15、红木炕桌上的青花镶面、清、嘉庆

镶嵌是清式家具的主要装饰手法之一,继承前代业已成熟的技艺基础之上,又在镶嵌材料上有所扩展。同一时期的南方瓷业也相当发达,制瓷工艺领先于世界各国,象这样大面积高温瓷板不变形,而且釉色统一的桌面,在当时并不罕见。

16、清式家具上花样多变的束腰

明清家具多有束腰。束腰是从须弥座造型变化而来,在家具上系面框和牙条之间的缩进部分。这是我国传统家具的典型特征之一清式家具的束腰装饰丰富多变,工匠们创造了数不清的式样和变体,而且较少雷同。

17、清代家具上抽屉面的浮雕图案

注重装饰性是清代家具最显著的特征,为了达到瑰丽多姿、千变万化,使用了不同的雕饰手法,雕刻工艺仿剔红漆器、仿竹刻、甚至仿牙雕,现代技工无法与之匹敌。

18、楠木木纹

楠木体轻,不变型不开裂,价格昂贵。金丝楠木家具迎光可见闪现的金丝,非常美现。宫中常用楠木制床、榻、触之不凉,其它硬木不具备这种优点。

19、老黄花梨木纹

这是仅次于紫檀木的名贵木材。老黄花梨中常见木疤,平整不裂,俗称“鬼脸儿”。由于明朝及清初大量使用此类木材,使之在乾隆年间急速减少,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正宗老黄花梨木家具都是清代乾隆以前的产品。

20、乌木木纹

乌木体重,基本没有纹理,表面有细碎小口,如风吹日晒一般。单独的乌木家具不多见,常与黄花梨、黄柏等搭配使用。

21、柞榛木木纹

此木有类似鸡翅木的纹理,质地坚硬、表面光亮又似红木,在苏北皖南一带有大量柞榛木制成的家具。

22、铁力木纹

产于广东,是清代广做红木家具的前身。铁力木的纹理清晰,完全由棕眼管孔组成,经磨光上蜡,棕黄相间,久用之后则色重,极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23、南榆木纹

南榆指产于江、浙一带的榆木品种,色偏红棕,木质比北榆相对而言较细些,多疤结,价廉易得。

24、北方榆木纹

北榆棕眼疏密渐变分散,木色发黄白。北方传世的各代民间古家具几乎主要是这种木材制成。北榆材幅宽大,色泽明快。

25、新鸡翅木木纹

鸡翅木有新、老之分。新鸡翅木有黄斑、红斑,不甚净,传世新鸡翅木家具时间普遍偏晚。鸡翅木与铁力木木纹相似。

26、老鸡翅木木纹

鸡翅木树生红色果实,唐诗“红豆生南国”即指此树。老鸡翅木份量较轻,纹理浅褐浅黄相间,木质松脆易切削,成品家具传世极少。

27、新花梨木纹

自清代晚期开始,至今一直在进口的花梨木,是相对于“老”花梨而言。其实所谓老花梨根本不存在,只是一些近似黄花梨的普通花梨而已。新花梨所制家具多为晚清式样,偶见明式,也是民国仿制的。

28、新红木纹

一般指我国广东、云南一带引种栽培的新品种,其品质不如老红木。也有认为新红木是进口的。总之,新红木色较老红木为浅淡。新红木的家具式样都很晚,晚清至民国时最多。

29、广做老红木木纹

老红木材幅较宽大,棕眼细长,比紫檀轻比黄花梨重。广东人更喜欢明代的紫檀、铁力之色之重,所以选用红木亦倾向色深者。

30、苏做老红木纹

清代中期,紫檀和黄花梨日渐难求,开始从南洋进口红木以替代,这一时期的红木被冠以“老”字以区别后来的新红木。苏做家具常用色浅呈棕黄色之红木,这与欣赏习惯有关。

31、波罗哥木纹

波罗哥木色泽如同楠木,比楠木更坚硬、更沉重一些,是广做家具常用的一种木料。广东一带的工匠常精工细做、染色烫蜡以充红木。

32、核桃木纹

主要出产于山西一带,所以它是晋做家具中比较常见的材料。该木经水磨烫蜡后有硬木光泽,其质细腻,易于雕刻,色泽灰淡柔和。

33、虎皮樟木木纹

樟木产于江南广大地区,唯福建、台湾为最。其树径粗大,材幅宽,花纹美丽,其中红樟似虎皮者最名贵。樟木有浓烈的香味,可避虫,宜于制造衣箱。

34、北方柏木木纹

柏木色黄,质地细密,比较耐水,多疤节。有香味,也是一种药材。上好的棺木也用柏木制作,北京出土的几处著名汉墓都有用干百根柏木整齐堆叠而成的“黄肠题凑”,有香气而且耐腐。

35、缎杨木木纹

指“小叶杨”,它有缎子一般的光泽,故名。而大叶杨、胡杨等杨树品种是在20世纪中期才出现。缎杨木质地细软,性情稳定,价廉易得。一般用于榆木家具的附料或大漆家具的胎骨。

36、杵榆木木纹

北方榆木棕眼疏密渐变较为分散,木色发黄白;南方榆棕眼细密集中成线,质坚色红;东北榆木常有细密分布的砂粒状小斑点,材质更加疏松,俗称“沙榆”,关内极少见早于民国的沙榆古家具。

37、高丽木木纹

明朝时多有进口木材。其时朝鲜有“高丽国”之称,所有以当时那一批进口木材称为高丽木。高丽木色泽土黄,烫蜡后似黄花梨,当时在北方很受欢迎。清宫造办处常用高丽木制作冰床、船椅等质轻而坚固的物品。

38、腿足线脚举例(扁圆、扁方类断面)

圆、方、扁圆、扁方这四类腿足形状,只是个大致的分类。有的家具腿足变化丰富,整条腿足的线条,轮廊、弧度、粗细几乎无一处相同,线脚就更加复杂了。

39、腿足线脚举例(圆、方类断面)

家具腿足有各种线脚,其线与面的处理各不相同,它是家具装饰的一种重要手法而已。

40、边抹线脚举例(上下对称)

传统家具的线脚看似简单,不外乎“平面”或“混面”及“凹面”;线条也不外乎阴线与阳线。但仔细分析其深浅宽窄、舒敛紧缓、平扁高立,相当复杂,稍有改变,就会影响到整个家具的精神面貌。

41、冰盘沿线脚举例

在凳、椅、桌、案、床、柜等家具上都有线脚,线脚有上下对称或不对称之分,不对称者俗称“冰盘沿”,就如同某种盘子的边缘。图中所给是古典家具上常见的冰盘沿线脚。

42、明式官帽椅上的管门钉

苏式家具通身无一处透榫,也不施胶,只是在几个关键部位用几枚竹钉来固定。这种竹钉俗称“管门钉”,取自古代管城门的兵士“管门丁”之意。如图中所示,搭脑与扶手上的四颗竹钉其实起到了固定全身的作用。

43、插销

镜框、玻璃灯笼、碧纱橱等多见用这种销法,制做要求精致,起线并暗藏于线条之中。

44、走马销

“走马”源于古建术语“走马板”,是活动自由的意思。走马销是栽销的一种,即在两顺材之间,用燕尾状栽销连接,其巧妙的结构,可使二都既紧密结合,又可拆卸自如,所以又名“仙人脱靴”。是罗汉床围板、太师椅扶手上最常见的方便用销。

45、桌挂销

亦称偏口挂销。这种挂销是明清硬木桌类家具腿部与牙板结合部必用的结构。其牢固程度高,不会丢失,配合“抱肓榫”,有较强的抗扭力。桌挂销有定位准确、可反复拆装、越打越严的特点,便于长途运输,是苏、广及宫廷造办处硬木桌子上必用的销子。

46、穿销

穿销是在栽销的基础上延长其一端,使其贯穿于牙板的内铡,一般穿销通常有梯形的角度,边沿有燕尾形的榫口,可在增强部件强度的同时,管束其干缩湿涨的方向,使二木永远贴紧。

47、透销

是在栽销的基础上,使销子延长并通透于其一板材的中心,多见于大型的铁力、紫檀等床案厚重的牙板与大边的拍合,十分坚固。

48、栽销

是在两顺向木材之间凿眼垂直栽上的薄方木片,以联结固定二者间的位置。如在桌面心板之间,床牙板与大边之间等等。

49、修理断腿的钉

在北京的旧家具行,修理那些不散架的家具或断损的家具时,往往首先使用“三簧钻”打开原有的旧钉、或者开孔打入新钉,以恢复原有面貌。“三簧钻”是北京匠师特制的一种钻具。

50、半粘牙板用钉

常见有清初精美的吴式家具,通身无一处透榫,也不施胶。只是在几个关键部位用三两枚钉来固定。历经数百年后仍完好如初。

51、苏做半榫用钉

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到了明清之际,除部分民间家具外,大部分宫家具及城市高档家具均采用了南洋的硬质木料,外表经水磨汤蜡处理,非常华美。而内部则处理成半榫、闷钉、抄手榫等形式,保存外观的纹理齐整、线条顺畅。

52、大进小出楔

是在半楔的基础上,用较壮而规整的木楔穿透家具表层将半榫备牢,省工省料,既美观又坚固。这种楔一般用在两层材料不一致的家具之上。也可用在断损的榫的修复上使用。

53、圈口穿销

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结构,做工十分讲究,明代黄花梨万历柜及圈椅上应用,可作鉴定断代的依据。

54、钉销

“钉”,是指竹钉,不是铁钉。在中国古典家具当中,除西北干燥地区偶见用铁钉外,其它地区极少以铁为钉。用铁钉是中国古典家具工艺上之大忌。竹钉断面多为圆形,间或也有方形。“销”,是指两顺向木材间用于管束其相关位置的小木块。管而不死,可拆卸活动。

55、半榫破头楔

破头楔用在半榫之内,易入难出。破头楔一旦在半眼的卯里撑开后,榫头将很难再退出,是一种没有可逆性的独特而坚固的结构,最适宜用在像抽屉桌桌面下的矮老等悬垂而负重的部件上。这种作法不常使用,因为它没法修复,被称为“绝户活”。

56、破头楔

通常是在透榫端部的靠近外侧的适当位置,预先锯开楔口,待榫入卯后,再备入楔子,使榫头体积加大。此楔口也可以临备楔前用凿子刻开。常用在攒边的桌面、椅面、床面的四角等结构部位的透榫上。

57、中国古典家具结构方法──挤楔

楔是一种-头宽厚,一头窄薄的三角型木片,将其打入榫卯之间,使二者结合严密,榫卯结合时,榫的尺寸要小于眼,二者之间的缝隙则须由挤楔备严,以使之坚固。挤楔兼有调整部件相关位置的作用。

58、红木木纹

红木广泛分布在广东、云南、印度等地方,材质坚硬,仅次于紫檀。清代中期以后,高级家具大部分采用红木,有的红木貌似花梨木,往往乱真。但它没有闪烁的斑斑金点和鬼面花纹等花梨木的特点。

59、带盖春花瓷·清·

清代晚期开始,制造家具的材料也越来越多,树根、陶、瓷、藤、柳甚至金属都被广泛使用。这种瓷质座墩是当时陶瓷业发达的必然产物,另外它也非常美观实用,夏天坐之取其凉,或者置于室外露天处,不怕风吹日晒。

60、铁力木木纹

也称铁梨木、铁栗木。产于印度及我国的广东、广西。树木直立高大,质地坚硬,纹理较粗糙,所制家具经久耐用。铁力木有宽大整料,木纹极似鸡翅木,常有用铁力木伪充鸡翅木的现象。

61、竹制编藤童椅·清·

清代生产竹制家具的地区相当广泛,特别是在盛产竹子的南方各地,竹制家具得到很大发展,人们就地取材,制成美观、实用、形式多变的竹家具。

62、鸡翅木木纹

又称杞梓木、鸂鶒木,也是一种名贵木材,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木质坚硬,色暗红或紫褐色。鸡翅木被匠师们分为新鸡翅和老鸡翅木,新鸡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