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香教师招聘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

山香教师招聘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

山香教师招聘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
山香教师招聘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新增考点

教育心理学不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简单应用,它拥有独特的研究课题。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

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从学科作用看,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心理。

从研究层面看包括①客观描述主体心理活动的现象;②揭示主体心理活动的运行机制和规律;③为促进主体有效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及主体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方法指导。

从研究领域看,包括基本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教育社会心理。

研究内容: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组成。其中学生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无论哪种差异,都影响着学习与教学的过程,都成了教育心理学要研究的范畴。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一般问题,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服务于教育实践。而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现有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育。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个性与共性。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表现: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瑞士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

德国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之上;

1868 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苏联“教育心理学之父”

1877 俄国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913~1914 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因此,桑也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心理学之父:冯特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心理学著作:190房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时期(20世纪60~70末)

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

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4)完善时期(20世纪80以后)

布鲁纳: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原则:

①实验法: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现场试验和实验室实验。

②观察法:最基本最普遍。③调查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个案法

④测验法

⑤教育经验总结法

⑥产品分析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①客观性原则(前提条件);②教育性原则(促进良性发展,基本伦理道德原则);③发展性原则;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⑥系统性原则。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1.新增考点

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2.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个体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乳儿期(0—1)

婴儿期(1—3)

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

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

成年期(25—65)

老年期(65—)

人生全程发展的观点:①个体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发展阶段构成;②发展是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的;③个体发展由多种因素决定,且存在极大的可塑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不平衡性表现:①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②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

闭锁性: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内心的秘密”

心理发展的基本模式:⑴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⑵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⑶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

⑷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不系统化向稳定、系统化演变。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教育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⑴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意学生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⑵注意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

⑶抓住关键期。

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⑴学生心理的发展依赖于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方向;⑵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⑶教育可以加速或者延缓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⑷教育能够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学习准备:准备状态,或准备性,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者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遵循学习的准备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①了解学生学习准备的具体程度;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校也适应学生的具体实际水平,不应只强调学生适应学校。

奥·劳伦兹“关键期”

2岁口头语言发展2~3岁计数能力发展2.5~3.5岁遵守行为规范3岁独立生活能力4岁形状知觉形成4~5岁学习书面语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⑴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

图式: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同化: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顺应: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平衡: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平衡是相对的。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2018年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笔记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 Part One Education Chapter 1教育与教育学 Section 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 广义: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更狭义:德育 二、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 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学习者)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媒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三、教育的本质 有目的的培养人时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四、教育的功能 1.含义: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类型:从作用对象: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从作用方向:正向功能(积极)和负向功能(消极) 从呈现形式: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五、教育起源说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水平低下 (二)古代学校的教育 1.古代中国教育 夏代: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孟子》:设庠、序、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西周:“学在官府”官学体系有了“国学”“乡学”之分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秦朝:文化教育专制,法家占统治地位焚书坑儒,百家争鸣over 汉代:帛和纸作为书写工具出现;汉武帝独尊儒术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消极影响 隋唐:选士制度科举制中央官学 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产生书院《四书》作为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宋元明清] 明代: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的固定格式 清末:废科举,开学堂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 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3)、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格 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4)、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华生。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之 间的联结关系。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马斯洛、罗杰斯, 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 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标志是: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 第二章认识过程 一.注意 1.注意概述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山香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含义 (一)广义的学习 1、广义学习的含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产生广义学习的三个特征: (1)学习必须使个体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有些主体的变化,如疲劳,创伤等引起的变化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或一旦条件改变就会自行消失,这种变化不能称作学习。 (3)这种变化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二)狭义的学习 1、狭义学习的含义:指人类的学习,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1)人的学习是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科学文化知识,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2)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与他人的交往时,以语言的中介进行的。 (3 3 (1)学生学习的含义: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和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2)学生学习内容:①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②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的发展,③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3)学生学习的特点:①以系统地掌握人类的间接经验为主;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③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④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二、学习的分类 (一)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二)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认为学习结果就是各种习得的才能、本领。获得以下五种才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1、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 2、智慧技能的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辨别技能是最基本的智慧技能,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复杂程度,依次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3、认知策略的学习: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智慧技能指向外部环境,而认知策略指向学习者内部。 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加涅提出三类态度:(1)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2)对某

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1.描述: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和精确的观察和了解。 注:描述要客观,必须忠实于可观察到的信息 2.解释:寻求心理和行为的原因,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或行为。 注:解释要合理,谨慎地超越被观察到的现象。 3.预测:是对某种特定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或某种特定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4.控制: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不发生,或者影响它的形式、强度、发生率等。 二、心理学简史: 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适应环境 科学和技术 寻求生存的意义哲学和宗教 2. 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3.当代心理学流派: 结构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因果性原则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求其结论必须建立在依靠科学方法收集和处理的证据基础之上。 科学的方法包括一整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1、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表情、 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从中发现行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有方向地严格控制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特定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出现,从而研究心理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3、测验法 ⑴作业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成一定难度的任务,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质量对其特 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能力测验学绩测验 ⑵自陈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成一些自我评估的题目,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情况对 其特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心理学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 记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3)、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格 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4)、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华生。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之 间的联结关系。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马斯洛、罗杰斯, 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 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标志是: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 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 第二章认识过程 一.注意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

概念题及单选题(93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知,情,意)。 3、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 心理学的诞生。 4、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心理学简史:(单选)学派名称,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1)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认为心理和意识是由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哲学基础为实 用主义)(意识流)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巴甫洛夫。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 形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流”,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本我”、 “超我”和“自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6、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 人皮亚杰。 1)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存在、价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10、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推断自变量和 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1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又叫“皮格马利翁 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 12、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3、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4、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任务能力 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15、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 方式方法的特点。 1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能力。体现三个方面:1)、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 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 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17、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18、学习:是指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

2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下)吐血整理

第一部分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 A.后脑 B.骨髓 C.前脑 D.延髓 12.用所谓省的方法研究心理学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是()。 A.神经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认识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23.行为主义的观点是()。 A.主研究意识 B.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 C.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 D.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行为 24.把人看成一个信息加工者,一个具有丰富的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积极的有机体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主义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识心理学的观点 25.看同一部电影或上同一堂课,不同的人感受却不同。这说明人的心理具有()。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现实性 D.能动性 26.主意识是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的心理学流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机能主义心理学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A.脑 B.脑神经 C.脊髓 D.脊神经 E.神经元 2.下列属于巴浦洛夫提出的概念的有()。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C.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D.动力定型 E.观察学习 3.以意识为研究对象的西方心理学流派有()。 A.构造主义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人本主义心理学 E.刺激—反应学派 4.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 文案大全

A.兴趣 B.爱好 C.信念 D.理想 E.世界观 7.“怒发冲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上词语所描写的心理活动有()。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过程 E.观察过程 8.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 A.意识 B.前意识 C.潜意识 D.后意识 E.无意识 第二章认知发展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4.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线索有重要作用。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5.审美活动中最突出、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 A.感知 B.记忆 C.思维 D.情感 17.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是记忆的()品质。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20.永久性遗忘是因消退而引起的()。 A.存储性障碍 B.提取性障碍 C.生理性障碍 D.心理性障碍 21.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28.人的心理活动能在时间上连续,主要是由于()。 A.记忆的作用 B.思维的作用 C.想象的作用 D.联想的作用 31.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关系和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识,与个体的认识能力发展相对应的是()。 A.社会认识 B.社会体验 C.社会性交往 D.人际认识 32.医生通过量血压、心电图等确定病情,体现了思维的()。 A.概括性 B.间接性 文案大全

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学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及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①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⑴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 ⑵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⑶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②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⑴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⑶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二、心理学的体系 儿童心理创始人:普莱尔《儿童心理》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 何林渥斯:《发展心理学概论》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教育心理学研究核心:学习过程(学习心理) 教育心理学发展:1903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其命名著作“教育心理学之父” 1877 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以其命名的 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心理学化”思想 廖世承:192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心里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活动基本形式:反射:无条件(先天)反射和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第二信号系统活动(人类特有) 神经活动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实践对心理起决定作用 心理发展: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整个过程 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 幼儿期(学龄前期3-6、7) 童年期(学龄初期6,7-11,12)(四年级11、12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需要具体形象为支柱) 少年期(学龄中期11、12-14、15)(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青年期(学龄晚期14、15-25)(抽象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成年期(25-65)老年期(65及以后) 学习准备状态:遵循学习的准备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时期(劳伦兹“印刻效应”提出)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4、教育起源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

山香教育招教考试心理学部分重点总结

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①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②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气质、性格、能力等。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 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②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①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②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③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④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布洛卡区”论证了心理是脑的机能。 2.神经系统的结构 (1)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①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②神经系统:包括脑和骨髓。大脑包括: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额叶有目的有方向 枕叶是视觉中枢 颞叶是对听觉刺激进行加工 顶叶是调节机体的感觉等 延髓被称为“生命中枢” 躯体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 颞叶听见你说词,枕叶看见你写字 3.神经系统地活动方式: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 4.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 动机;能力和人格。 5.认知也叫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 6.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7.心理师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8.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10.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11.动物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知觉(脊椎)和思维萌芽(灵长 类)三个阶段。 1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狼孩)。客观 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3.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1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5.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心理。 16.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7.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概念,并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18.19世纪中叶,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实验法的采用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19.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20.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 志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学派(5个)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22.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采用了内省实验的方法。 2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在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创始人是杜威和安吉尔。 2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采用实验观察法。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5.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大于部 分之和。 2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的心理包含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他把人的 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27.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 学。 28.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29.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30.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 3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更多的应用到儿童)、调查法(访谈法、 问卷法)、个案法(长期追踪)、实验法(主测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3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剖析

【每日一练】教师招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活动的中心和灵魂是()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教材 2.教学过程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3.某大学校长在一次开学典礼上说:“学校不仅要给学生‘干粮’,更要给‘猎枪’。”这句话强调了在学习中() A.智力比知识重要 B.方法比知识重要 C.品德比知识重要 D.过程比知识重要 4.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是(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5.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赫尔巴特 6.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7.“教师能做的,教务处不做,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体现了班级管理的( )原则。 A.主体性 B.集体性 C.阶级性 D.独立性 8.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 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搞好班级教育工作 9.在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A.目标和规范 B.学生人数 C.班主任 D.班干部 10.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11.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分析书面材料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12.学生在班级组织中,直接体验班级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学习和接触社会文化规范,学会处理和协调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形成相应的群体观念和价值取向。可见,班级组织具有()A.社会化功能 B.教育功能 C.个性化功能 D.文化功能 13.以下哪种德育方法对发展个体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社会情感以及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 A.合作学习法 B.品德评价法 C.角色扮演法 D.实际锻炼法 14.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以下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 B.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C.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 D.学生的思想很不稳定 15.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说明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原则。 A.知行统一 B.渗透熏陶 C.集体教育 D.一致性 16.下列德育原则与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有关的是( )

2020年教育心理学(山香内部资料全)

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以人的为主)。 二、心理学的对象(P2) 1、个体心理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2、个体心理与行为 3、意识与无意识 4、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观点(P3) 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事系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 1 、构造(结构)主义心理学(冯派:冯特、铁钦纳) 2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派:华生、斯金纳)191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行为主义的诞生。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后期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其理论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3、格式塔心理学(韦派:韦特海默、考夫卡、克勒),又称“完形心理学” 。 4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精神病医生:佛洛伊德) 基于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理论,他还提出了本我(Id )、自我(Ego)和超我(Sup)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5、认知心理学 1967 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 6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反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第二势力—精神分析的生物还原论”。 7、进化心理学 四、现代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基础理论领域和应用(或职业)领域。 五、心理学的任务(P9):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与心理学(由以下阶段组成)(P1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工作,它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体在更短的时间内成长。 (1)确定教学目标:首要环节。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受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两大因素影响。 (2)分析教学任务;(3)选择教学方法; (4)执行教学过程;(5)评价和反思教学。 2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P1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3、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三个阶段)(P12 )第一阶段从20 世纪初至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前。 第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日本小泉著、旁宗岳1908 年翻译);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教育心理学》(廖世承1924 )。 第二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 开始。 第三阶段即“文化大革命”后至今。一、教育心理学(P13) 1、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上实施的教 育,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 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的教育。他 有几个特征:(1)在教育任务上:培养具有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文化技 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在培养对象上:18 岁以上青少年。(3) 在社会职能上: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 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 2 、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 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6)(1)观察 法;(2)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3) 测验法;( 4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现场实验)。三、教师学习高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 意义 1 、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 针对性第一,有助于高效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 点的理解。 第二,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 特点的理解。 第三,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 解。 2 、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 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宏观上而言,这个过程主 要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 四种主要的变量。第一,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 生的学习心理。 第二,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 有效教学的能力。第三,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 价/ 反思能力。 3 、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第 一: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 意识。 第二: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 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4 、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 生心理健康。 第一,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 题。 第二,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 手段。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含义: 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 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所谓系统变化是指发展 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 统、有组织的。 2、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社 会化)两个方面。(p24) 3 、理论观点(p25)(1)精神分析学派:佛洛 伊德;(2)认知发展学派: 以皮亚杰为代表。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 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 同化、顺应、平衡。成熟、物理经验和数理经验、 社会经验以及平衡构成了影响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 因素。 (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果斯基(一是低级 心理机能: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二是高级心 理机能: 逻辑思维、随意注意、高级情感)。 (4)人类发展生态学:布朗芬布伦纳 4、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 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 青少年其实有儿童成长为成人、又不成熟到成 熟的时期。青少年早期又称青春期。第二节学生的 认知发展 1、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B前运算阶段(2-6 岁)。C 具体运算 阶段(6-11 岁)。D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以上)。 (2)佩里认知发展的三阶段A第一阶段:二元论阶 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以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 推理,对问题及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的。 B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此阶段的个体认识到事物 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 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C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个 体不仅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时具 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即能够确定“这对于我是正 确的”。 2、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p35 论述题)思维是已 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地反映, 它是认知(智力)的核心因素。 (1)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 趋向成熟和完善。 (2)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 迅速发展首先,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时代发展 的需要。其次,大学阶段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最佳阶 段。此外,高等学校也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 供了有力的条件。 ( 3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 的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以各种认知 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 或认知活动。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组 成。 3、大学生的人格结构:包括认知方式、动机、气 质、性格、自我调控等成分 4、青少年友谊的六大发展功能(歌德曼总 结): 陪伴、放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的支持、 社会比较、亲密。 三章学生的心理差异与教育 、学生的气质差异 1、心理差异-- 是指心理的个别差异或个体心理的 差别性,即一个人在其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 天的实践逐渐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相对稳定的 个体心理特点。 2、气质:心理学上说的气质不同于人们通常说的风 格或气度,而是指人的“脾气”“秉性” 或“性 情” ,他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之一,指个体内在 的、不依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稳定持久的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个人 独特的色彩。气质的特点:(1)气质是心理活动 的动力特征;(2)气质是一种天赋的个性心理特 征;( 3 )气质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 气质的类型:(1)胆汁质(直率热情、好动、 脾气急等);(2)多血质(活动、敏感、反应 快、情绪不稳等);(3)黏液质(安静稳重、 反应慢、沉默寡言);(4)抑郁质(孤独、反 应迟缓、多愁善感等)。 3、大学生气质教育:A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B 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C 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某些气质特征 为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D 临床 研究,两种不平衡类型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发生 者。 4、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有三种基本特征:(根据 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 (1)强度( 2 )平衡性(3)灵活性 二、性格差异与教育 1、性格的含义: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 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 征。 2、大学生性格类型差异:(1)外倾型性格明显多 于内倾型性格。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就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与活动规律的科学。 4.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与意志;需要与动机; 能力与人格。 5.认知也叫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 6.需要与动机就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7.心理师脑的机能,也就就是说脑就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8.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心理特性。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与意志。 10.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她的需要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11.动物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知觉(脊椎)与思维萌芽(灵长类)三个阶 段。 12.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就是心理的源泉与内容(狼孩)。客观现 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3.心理就是社会的产物,就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就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14.心理学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5.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心理。 16.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与抑郁质。 17.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概念,并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18.19世纪中叶,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实验法的采用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19.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就是冯特。

20.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 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学派(5个)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与弗洛 伊德的精神分析。 22.冯特与铁钦纳就是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采用了内省实验的方法。 2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心理学应该在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 的机能作用。创始人就是杜威与安吉尔。 2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就是华生。采用实验观察法。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5.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大于部分之 与。 2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的心理包含两部分,即意识与无意识。她把人的心理 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27.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学。 28.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罗杰斯与马斯洛。 29.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与脑的机制。 30.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更多的应用到儿童)、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个案法(长期追踪)、实验法(主测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 32.神经元就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与功能单位。 33.神经元就是由细胞体、树突与轴突组成的。 34.反射就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35.把反射活动的结构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的过程叫反馈。 36.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