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版毛概2015版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最新版毛概2015版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最新版毛概2015版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最新版毛概2015版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2015新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分章期末复习题

第1章

1.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具体情况是什么?

答: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2.为什么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必要性)

答:(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科学内涵有哪些?(可能简答或选择)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科学内涵: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何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第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产生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答:第二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内容包括:1.邓小平理论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科学发展观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可能简答)

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6.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7.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

答: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主题,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8.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于何时?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时期)成熟:遵义会议以后,1945年党的七大中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

答: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及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

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他们有三个

答:地位: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评价:毛泽东晚年特别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而言,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1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诞生的时代主题怎样?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12.邓小平在哪次党的大会上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答:1982年十二大

1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哪些重大理论问题作了深入阐述?

答: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三个有利于”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组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内容主要包括:

答: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理论(当代中国最大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社会主义本质(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理论;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习近平强调)?

(1)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围绕全面深化改革 (4)围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全面依法治国 (6)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围绕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 (8)围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9)围绕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10) 围绕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我过外交战略 (11)围绕全面从严治党 (12)围绕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18.什么是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1980年邓小平概括)?

答:(1)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

理。

18.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9.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结合实际谈谈实事求是的现实意义。

答:(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合乎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或者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将原来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贯彻下去;党之所以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也在于重新确立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验证明,把握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是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发展脉络,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20.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是如何阐述实事求是新含义的?

答:“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及其贯彻落实这一思想路线的意义。(可能简答)

答:内涵: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党的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22.党的哪次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历程?

答: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

23.《中国共产党章程》怎样规定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其核心是什么?

答: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核心:实事求是

第2章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社会主要矛盾有哪些,其中哪个是最主要矛盾?

答: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最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答: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在必要的前提。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

3.近代中国革命何时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答: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5月4日。标志性事件:五四运动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什么?

答: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革命的动力、革命的领导、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分别是什么?

答: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前途:社会主义

6.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答: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7.首次论述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文献是什么?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什么(可能简答)?答: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基本纲领有: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8.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由哪篇文献首次概括?哪篇文献给予确定?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文献:首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肯定:《战争和战略问题》

9.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什么?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9.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可能简答)

答: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是什么?

答: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1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道路依据及其内容(为什么)

①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②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③中国革命的敌人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④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⑤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

⑥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①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科学地回答

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的问题,正确的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力量1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3章

1.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什么?是否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其基本阶级构成和主要经济成分有哪些?答: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不是,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基本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主要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此时国内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其简称是什么?

答: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称:三化一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的特点:(1)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有机统一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用何种方法?采取的过渡形式有哪些?

答:方法: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过渡形式: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3.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

答:(1)积极引导,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由低到高,循序渐进

4.社会主义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

的基本出发点

7.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8.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9.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原因是?

答:(1)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2)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们。

第4章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历史文献是什么?

答: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提出了哪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处理的基本方法有什么不同?答: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采取专政和民主两种不同方式,对敌专政,对内民主。

3.党的八大在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上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什么?(不确定答案,挑一个)

答:1.提倡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的矛盾。

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4.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是什么?应该汲取的教训有哪些?

答: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们来搞建设

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答: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6.(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答:理论意义: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实践意义: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5章

1.党的哪次会议哪份文件第一次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党的哪次代表大会系统阐述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

答:1987年党的十三大。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科学含义是什么?

答: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4.所谓初级阶段,是否指的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经历的历史阶段?

答:不是,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同一概念?

答:不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在社会性质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从经济基础方面看,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共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上;从上层建筑方面看,他们之间区别主要在: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否得到基本确立。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1)从不发达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发展特征

(2)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处于由落后到比较先进的发展阶段

(3)发展任务和目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在哪些方面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两个版本都忽略了题目是阶段性特征)

答: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③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但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其核心内容是如何简称的?

答: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核心内容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下内容浏览即可):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求。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途径。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个方面。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依据(为什么)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第6章

1.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什么?

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有哪些方面?

答: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①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理论意义)

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意义)

4.如何理解坚持科学发展的内涵?

答:(1)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3)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③坚持科学发展。

6.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答: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地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建设创新型国家。

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认为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有人口大国变为人才强国。

7.经过多次党的代表大会的讨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是如何给予形象化的确定?

答:“三步走”发展战略

8.十六大提出我国用多长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答:提出大体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9.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是什么?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有哪些?

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0.先进生产力、标志、核心关键都是?

答:科学技术

11.为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所实施的战略有哪些?

答:(1)科教兴国战略 (2)人才强国战略 (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7章

1.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对中国的作用是什么?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答:作用: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怎样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起的社会活动和人民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革命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什么是颠覆性错误?怎样坚持改革和正确方向,防止出现颠覆性错误?

答:所谓颠覆性错误,就是指根本性、方向性错误。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怎样?怎样如何处理这三方面的关系?(可能简答)

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5.中国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依据是什么?

答:一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二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

三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四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6.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具体内容布置是什么?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有哪些?(可能材料分析题)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内容布署: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3)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7.如何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答:(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8.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有哪些?

答:(1)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9.在新时期下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策略?

答:(1)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策略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发展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第8章

1.党的哪次代表大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答:1992年党的十四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点是什么?

答: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了什么?

答: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改为了“决定性作用”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答: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公有制经济包括哪几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成分?

答: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8.公有制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否一回事?应当怎样对待?

答: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对待: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实现形式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贫”的区分。只要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根据社会化生产规律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使国有的经济在更大的范围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9.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策略?

答:要允许更对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答: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

11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的实质是什么?包括哪些类别?

答: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分类:1.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各种生产资料

2.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12.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是是什么?

答:(1)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者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3)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2.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的内容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1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答: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

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3.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新认识。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5)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14.我国的国体是什么?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答: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5.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7.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什么是依法治国(科学内涵)?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9.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答:1.依法治国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4.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5.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9.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答:目标和任务是: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1.怎样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总要求:坚持争取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任务:1.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2.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3.发展基层民主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什么?其内在关系是怎样定位的?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什么?

答: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5.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有哪些?

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这二十四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26.和谐社会的一般内涵是什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一般内涵: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基本内涵: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7.加强社会建设以什么为重点,着力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答: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

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28.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什么问题?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其首要的工作是做什么?

答: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热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首要工作:节约资源

29.当前必须树立的生态文明的理念是什么?

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30.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答:(1)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2)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3)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4)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第9章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附:1985年3月,六界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把“一国两制”定为基本国策)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3.首次以国家大法的形式来宣示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坚强意志的法律是什么?

答:《反分裂国家发》

4.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来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最根本、最核心的是要做什么?

答: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答:(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6.2015年5月,习近平提出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五点主张(新形势下对台方针---习五条)

答:(1)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个中国)

(2)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发展的宗旨。(互利共赢,福祉同享)

(3)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心灵契合,增强认同)

(4)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互相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着眼大局,互尊互敬)

(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心劲一致,共谋复兴)

第10章

1.什么是时代主题?

答: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应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十三大对当时的时代主题做出了什么样的论断?

答:根据邓小平论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深刻论断”,以下是对时代主题的判断:

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都已经解决,要清醒的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3.什么是世界多极化?当前的基本态势是什么?

答: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基本姿态是: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是多极格局最终形成前的较长过度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姿态。

4.什么是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是怎样提出战略机遇期的?

答:战略机遇期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生存、发展或实现某些方面重大突破是所面临的有利时期。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5.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哪几条?其根据(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意义是什么?

答:特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根据: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3.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

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4.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5.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6.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坚决不能放弃我国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

意义:1.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强国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全世界的是更多机遇

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

国际体系变革

2.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什么?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是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什么?中国外交的一个长远目标和一项现实任务是什么?

答: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倡导并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这既是一个长远目标,又是一项现实任务

第11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可以概括为哪几条?(可能简答)

答: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1.一切为了人民

2.实现共同富裕

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依靠的根本力量是什么?

答: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3.新的社会阶层包括哪些社会成员?

答: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的两个联盟是什么?

答: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5.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

第12章

1.《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指的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宗旨和检验其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是什么?

答: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检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行活动的最高标准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怎样得来的?

答: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4.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当前应当着力解决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答:(1)充分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3)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5.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存在的“四大危险”是什么?

答: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地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6.十八大提出党的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

7.全面从严治党包括哪些?

答:(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3)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4)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8.思想建党的地位?作用?

答:地位: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

作用:思想建党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9.制度治党的地位?

答: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

2015年毛概课后一到十二章习题答案全

第七章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答: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答:1.重大意义: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2.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3.怎样理解必须全面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答: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是领导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涉及许多重大关系的协调和处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人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4.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答:①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②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③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第八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内外形势和人名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的。 现实意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

2015大学毛概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5大学毛概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人是( C )。 A、张心如 B、刘少奇 C、王稼祥 D、邓小平 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 A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党的建设 3、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原因是( D )。 A、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 B、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 C、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 D、帝国主义的侵略 4、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C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

5、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核心是( A )。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巩固 D、人民军队的建设 6、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B )。 A、革命的对象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动力不同 7、中国革命最基本的问题是( B )。 A、军队问题 B、农民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党的建设问题 8、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C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武装斗争 9、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C )。 A、合法斗争 B、秘密斗争

C、武装斗争 D、经济斗争 10、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 A )。 A、党指挥枪 B、官兵一致 C、军民一致 D、民主建军 1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 A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1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B )。 A、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D、陕北革命根据地 13、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B )。 A、无产阶级领导权 B、工农联盟 C、工、农、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 1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 D )。

毛概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1)(精)

毛概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题型 单选(30 x 1 =30 多选(15 x 2 =30 简答(4 x 5 =20 材料分析(2 x 10 =20 第一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 2::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重大意义(大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近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科学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大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 础。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9 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毛泽东思想理论内容及其活的灵魂: 主要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六,党的建设理论。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2015年修订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优秀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系: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容 ⑴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是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容:①新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

东南大学2015年毛概期末复习试题答案高分答案

考试时间:6月18日(周四)18:30-20:30 题型题量:简答题(每题10分,3题,共30分); 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每题20分,2题,共40分); 材料题(每题30分,1题,共3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P3(和2,4相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成果的过程。 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方展理论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两者的关系是 怎样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①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②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历史地位是什么? (和5相似)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了解)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它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是什 么? (第一章,简答题,字数超50)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发展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郑州大学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

毛概知识点最全总结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必要性:①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②由中国革命的动力决定的 ③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 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药店方法论意义。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争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度性质? 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②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③新民主主义体系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第四章 1.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5章

吉林大学2015版毛概考试复习资料

2015年12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答P3 1 2 2. (P4) 形成具有中 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 1 2 3 不断赋予马 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3. (P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1 2 东思想 3 运用和发展。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灵魂和主要内容。P6、P10-1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 是中国共产 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2 会主义革命 34 5 6 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P14)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6. (P18)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7. P6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8. —(P19) 设什么样 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 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9. (P27)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10.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及科学内涵P33

2015年毛概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期末考试 单选题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本质的区别是( B )A.革命的对象不同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D.革命的动力不同 2.在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贡献最为突出的是( D ) A.陈独秀B.李大钊C.蔡和森D.毛泽东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 B ) A.社会主义道路B.共产党的领导 C.人民民主专政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B )A.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D.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D )A.革命B.改制C.改良D.改革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C )A.社会主义道路B.人民民主专政C.人民当家作主D.市场经济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C )A.独立的社会形态B.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 C.过渡性质的社会D.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 8.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是( A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B.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C.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D.党执政规律的理论 9.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被誉为新时期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的时间是( D )A.1978年B.1991年C.1989年D.1992年 10.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 ) A.生产资料公有制B.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 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人们的思想境界 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B C D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A B C D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E.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3.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的含义有( A C D )A.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B.多种所有制经济、分配方式并存

2015版(修订版)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2015版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二、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重大意义: 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毛概(大题)期末考试重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特征是什么?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我国为什么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三种类型。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5、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7、新世纪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什么?答: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机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8、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民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额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9、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答: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新政的政党关系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成功的创造,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额优点。 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邓小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适合于我们的国情”。 10、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额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额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11、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12、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求 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4、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低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鼓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互关系: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解释。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答: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贴近文化创新。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答: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1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开放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1、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1.要着力提高收入者收入。 2.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3.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 4.要取缔非法收入。 5.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经营 垄断;规范垄断性企业资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办法, 合理分配利润。 2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总的要求。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 老、基本医疗、最低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 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 保障体系。 2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是什么? 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 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 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重要意义: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 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同一问题。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 主义的国家学说。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 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 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 的不良后果。 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 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4、2008年12月胡锦涛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推动两 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是什么? 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25、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有哪些? 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 有可能 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 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 全局的集中体现; 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 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世界和平 的重要基础; 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 题已经解决。 2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 子在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27、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 则。 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8、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 多样化。 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 环境。 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3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变化呈现出的 新特点有哪些? 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 是岗位流动加快。 31、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 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 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 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 现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 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 活动都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他们中的大 多数人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 出来的。他们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通过诚实劳 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 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即使占有生产 资料和雇佣工人,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工 商业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3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 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 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 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 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 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33、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 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 民族共同繁荣。 3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先锋队?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 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 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35、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指什么? 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6、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命的根本利 益,中国共产党要正确把握哪些原则? 一,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妥协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关系。 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37、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建党经验。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 位,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制度;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开展整风运动进 行马克思主义教育。 ▲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 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 保护的状况,等等。 ▲如何解决民生问题:1、要重新认识市场经济的特性 和规律2、要加强对市场经济微观管理的准确度和着 力度3、要把共同致富的大政策落实到一次分配、二 次分配的具体过程中去,使最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果4、要制定农民工逐步享受市民 待遇的政策和法规。这是一个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 别、贫富差别的大战略、大政策5、要把解决民生问 题列为考核各级政府和领导人员政绩的重要内容6、 中央政府以及省、市政府要加强检查工作,力促各项 政策、法规、措施的落实。 ▲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 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深化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建 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 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社会要靠 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 极因素,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特征是什么?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 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 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 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 主导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 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 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 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 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 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 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我国为什么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 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 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 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 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 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 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 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三种类型。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 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5、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 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 工业化,是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 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 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7、新世纪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答: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 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 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机构, 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8、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 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 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民主 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才能 有可靠的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 出发点额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9、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 政? 答: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 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在一定历史 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包括 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 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 人民的范畴,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 少数人实行专政。 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新政的政党关系是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史上一个成功的创造,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 一个特点额优点。 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 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 方面。邓小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也就是无产 阶级专政,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适合于我们的 国情”。 10、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额发展,是我国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 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 源条件额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 件。 11、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 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 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 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 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12、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 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 主的根本保证 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 放的客观需求 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4、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低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鼓励全国各族人 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 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 相互关系? 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 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 义荣辱观。 相互关系: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 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主要的组 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 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解释。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文化素质。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 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贴近文化 创新。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 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 繁荣,一手抓管理。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答: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 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 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的必然要求。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 求。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 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1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3.必 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5.必须坚持 正确处理改革开放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 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1、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 格局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1.要着力提高收入者收入。 2.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3.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 4.要取缔非法收入。 5.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经营 垄断;规范垄断性企业资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办法, 合理分配利润。 2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总的要求。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 老、基本医疗、最低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 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 保障体系。 2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是什么? 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 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 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重要意义: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 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同一问题。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 主义的国家学说。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 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 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 的不良后果。 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 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4、2008年12月胡锦涛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推动两 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是什么? 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25、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有哪些? 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 有可能 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 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 全局的集中体现; 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 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世界和平 的重要基础; 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 题已经解决。 2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 子在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27、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 则。 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8、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 多样化。 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 环境。 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3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变化呈现出的 新特点有哪些? 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 是岗位流动加快。 31、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 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 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 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 现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 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 活动都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他们中的大 多数人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 出来的。他们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通过诚实劳 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 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即使占有生产 资料和雇佣工人,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工 商业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3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 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 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 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 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 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33、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 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 民族共同繁荣。 3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先锋队?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 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 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35、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指什么? 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6、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命的根本利 益,中国共产党要正确把握哪些原则? 一,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妥协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关系。 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37、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建党经验。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 位,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制度;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开展整风运动进 行马克思主义教育。 ▲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 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 保护的状况,等等。 ▲如何解决民生问题:1、要重新认识市场经济的特性 和规律2、要加强对市场经济微观管理的准确度和着 力度3、要把共同致富的大政策落实到一次分配、二 次分配的具体过程中去,使最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果4、要制定农民工逐步享受市民 待遇的政策和法规。这是一个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 别、贫富差别的大战略、大政策5、要把解决民生问 题列为考核各级政府和领导人员政绩的重要内容6、 中央政府以及省、市政府要加强检查工作,力促各项 政策、法规、措施的落实。 ▲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 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深化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建 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 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社会要靠 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 极因素,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