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在西方称为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义的管理心理学,是以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组织或活动中与管理过程有关的心理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组织运行过程与人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规律。

狭义的管理心理学,即经济管理心理学,其研究对象是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它研究经济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因素对管理效率的作用,如人的意识倾向(理想、世界观、信仰、兴趣等)、知识才能、性格脾气、情绪情感对管理效率的影响。也研究各种管理措施,如思想教育、劳动竞赛、操作合理化、工资奖金制度、升级考核制度等措施,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霍桑实验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这项试验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在这项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

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

①工场照明试验

②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

③“访谈实验”

④观察研究——“群体实验”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同泰勒的传统科学管理既有区别也有相同点。相同点表现为:目标一致,两者都追求高的生产率;两者都认为个人与管理者冲突,责任应归于管理者;两者都追求管理者同工人之间的和谐或利益相关。不同点表现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

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

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2)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3)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4)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人性假设与管理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又名为惟利人(Rational-Economic),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1、“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雪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几点:

①职工们基本上都是受经济性刺激物的激励的,不管是什么事,只要能向他们提供最大

的经济收益,他们就会去干。

②因为经济性刺激物是在组织的控制之下,所以职工们的本质是一种被动的因素,要受组

织的左右,驱使和控制。

③感情是非理性的,因此必须加以防范,以免干扰了人们对自己利害的理性的权衡。

④组织要控制住人们的那些无法预计的品质。

2、“经济人”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

根据经济人假设而制定的管理策略有下列几种:

①组织是用经济性奖酬来获取职工们的劳务与服从。

②管理的重点主要摆在高效率的工作效益上,而对人们的感情和士气方面应负的责任

是次要的。

③如果人们工作效率低情绪低落,解决办法就是重新审查组织的奖酬刺激方案,并加

以改变。

二、“社会人”假设

1、“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社会人(Social man)假设是指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求,只有满足人的社会需求,才能对人有最大的激励作用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在组织中的社交动机,如想被自己的同事所接受和喜爱的需要,远比对经济刺激物的需求更为重要。

根据社会人假设,西方管理心理学提出了“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

2、“社会人”假设的管理原则

从社会人假设出发,要采取不同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策略与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管理者不要把自己的注意力局限在完成任务上,而应更多注意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那些人

的需要。

②管理者不仅要注意对下属的指导和监控,更应关心他们心理的健康,归属感与地位感。

③管理者要重视班组的存在、因此,在奖励时,不仅考虑个人奖酬,更应考虑集体奖酬。

④管理者的作用,不仅要抓计划、组织与控制,更要充当下级职工与更上层领导者之间的联络人,将下情(下级的需要与感情)上达。管理者不是简单的任务下达者,而是给职工创造条件、方便、富有同情心的支持者。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1、“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自我实现人(Self-Actualizing Man)假设是指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在工作中将自己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感。

人的能力有大小不同,即使能力低的人,在他们的其他需求或多或少己获满足之后,也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寻求意义和任务完成的满足感。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又称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组织文化的结构

组织文化结构是指组织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即组织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

第一层,表层文化,又叫实体文化。这是指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所构成的实物文化,即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形态,它主要包括企业产品的结构和外表款式、企业职工劳动环境和员工娱乐休息环境,职工的文化设施以及厂容厂貌等。

第二层,中层文化,或称制度文化。是指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传统习惯、领导风格、职工修养、人际关系等。

第三层,深层文化,或称精神文化、观念文化。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存,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巾形成的独具本企业持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

现代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形成组织文化由表层到深层的有序结构。实体的物质文化最为具体实在,构成组织文化的硬件外壳;制度文化是观念形态的转化,成为企业硬外壳的

支撑;而精神文化则是观念形态和文化心理,为组织文化的核心。

组织文化的功能

1、凝聚功能

2、导向功能

3、约束功能

4、激励功能

5、辐射功能

6、协调功能

组织文化的创建

1 优化企业环境——组织文化的外壳

2 提高企业产品品位——组织文化的载体

3 企业家的培养——组织文化的源头

4 重塑企业形象——组织文化的展现

5 培育企业精神——组织文化的灵魂

6 企业价值观的形成——组织文化的内核

7 完善企业制度——组织文化的支架

8 员工的选拔与同化——组织文化的维系

组织文化的保持

保持组织文化的具体方法:

(1)雇佣合适的人和解雇不适合的人要控制的东西;

(2)管理者(特别是高级管理者)反应关键事件和组织危机的方法;

(3)管理和团队角色塑造、教学和训练;

(4)定下奖励和惩罚的标准:

(5)聘、选择、提升、从组织中开除的标准;

(6)组织典礼、仪式和故事。

个体心理与管理

一、社会知觉与管理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在管理中涉及到的大多为社会知觉的问题。即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其研究范围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自己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社会角色的知觉等。

知觉防御(Perception defense)

知觉防御是指人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忽视而不见或加以歪曲,以达到防御的目的。

二、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是指人对于自己所处特定的社会与组织中的地位的知觉。

一个完整的角色知觉过程包括四个成分:角色认知、角色行为、角色期望、角色评价。

角色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应该在社会与组织中所处地位的认识。

角色行为是指一个人按照特定的社会与组织所赋予角色的特定的行为模式而进行的行为。

一个担任商店营业员角色的职工,其在商店内的行为模式是,要有熟练的服务技能,丰富的业务知识,周到、热情的服务态度;而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与管理者的角色,其行为模式应该是,要完成多项领导行为与职能,包括群众组织者,群体教育者,群体利益代表者与维护者,信息使用和传播者的角色行为。

角色期望是指他人对一个人所应承担角色的希望与寄托。

角色评价是指他人对一个人的角色扮演的评论与估价。

影响角色知觉的因素:

(1) 对角色认知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对自己所应承担角色的认知受二种因素的影响:一是自我评价,二是个人的文化背景和家庭社会环境。

(2) 对角色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能否按照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而行动,这受个人对角色认知的程度与自己的个性待征所制约。在单位里的领导者,对自己所扮演的领导者角色的认知与意识愈深刻,他就能履行领导者的行为模式,承担该承担的领导责任,起到领导者的应有作用。

一般来说,不同个性的人,如外向型与内向型的人在履行角色行为时会有不同的表现,甚至会影响角色行为的效果,但是通过角色塑造,按照角色所规定的规范可以改变人的个性特征。

(3) 对角色期望的影响因素

他人对某一人的角色期望受角色职务及平时的了解程度制约。

(4) 对角色评价的影响因素

他人对另一人角色评价的高低,制约于对该角色的期望与该角色实际上角色行为的差距。

(5)角色知觉的实践过程

从角色知觉的实践过程中可见,首先,角色知觉的实践过程是综合角色认知和角色期望,将主观可以与客观需要相结合,寻找明确的自我角色形象。

其次,体察客观的角色评价,吸收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并结合角色认知,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

第三,充分检验自己的角色,并根据角色评价确立自己固定的角色行为模式,最终达到角色确认的目的。

个性

个性是由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组成的个性倾向和由能力、气质、性格组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机结合而成的。

个性倾向是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行为的积极性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是在人的个性差异中比较稳定的、经常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它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的基本特征:

1. 差异性。

2. 稳定性。

3. 整体性。

4. 独特性。

5. 倾向性。

气质的差异与管理

一、气质概述

气质:是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表现。它体现人的行为活动进行的速度、强度、内外倾向及灵活性等动力方面的个性特征。

二、关于气质生理机制的几种学说

1、体质、体形说

2、体液说

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三、气质类型的差异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胆汁质又称不可遏止型,属于战斗类型。这种气质的人具有强烈的兴奋过程和弱的抑制过程;这种人情绪易于激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暴躁表现;此外,还表现出性急,易于爆发狂热,而不能自制等。

多血质又称活泼型,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由于神经过程平衡而灵活性高,易于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人能很快同人接近,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在工作学习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在集体中梢神愉快,愿意从事合乎实际的事业,能对事业心向神住。

但是,这种人注意力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

粘液质又称安静型,属于缄默而沉静的类型。由于神经过程平静而灵活性低,反应比较缓慢。但是,不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平衡。这种人在生活中是一种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这种人的不足之处是有些惰性和不够灵活,不善于转移注意力。

抑郁质又称易抑制型,属于呆板而羞涩的类型。由于神经过程薄弱,在生理上不能忍受或大或小的神经紧张。抑郁质的人行动上表现非常迟缓、腼腆、怯懦、迟疑,有些孤僻。

但是,这种人感情细腻,作事小心谨慎,观察敏锐,善于察觉别人观察不到的细小事情。

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少数人是上述四种气质类则的典型代表,大多数人是中间型或者混合型气质类型的人。

第二种气质类型的人不太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一般不适宜当管理者。

第三种气质类型的人,虽然不适宜当开拓型的管理者,但是作为管理者群体中的成员还是适宜的。

一些特殊的工种,如飞机驾驶员、宇航员、电站集中控制室的调度员、高空带电作业人员等,要求他们具有灵敏快速的反应、冷静、理智、胆大心细,临危不惧的心理品质。

为此,是否具有特殊工种所要求的特殊气质特性,成为职业选择、培训、淘汰的重要根据之一。

在进行管理教育中,要注意根据人们不同的气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管理人员的气质类型中:

(1)不宜有典型的胆汁质和抑郁质。前者表现为鲁莽、易激动、脾气急躁,不能控制自己等,后者表现为沮丧、抑郁、孤僻,行动迟缓等。

(2)管理人员的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粘液质,或两者的混合型是较适宜的。多血质类型者兴奋占优势,对外反应快,能控制自己,平衡外向性。这类人适宜于当企业家,以其机敏而均衡的气质特点有利于生产经营管理。

混合型气质的管理人员占优势。

性格差异与管理

一、性格概述

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性格特性的分析

1、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在对人、对事、对物、对自己的态度。

2、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人们在情绪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及稳定心境等方面表现出

来的个别差异。

3、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人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千方百计地克服

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时,表现出的意志特征上的个别差异。

4、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人们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

别差异。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纯粹的外向型和内向型的人,绝多数人兼有外向和内向的中间型,只是在特定场合下由于场景的影响,表现为外向或内向占优势。

外向型的人重视外部世界,爱好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与外向型相当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外向I型)、胆汁质(外向II型)。

内向型的人重视主观世界,爱好沉思、善内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之中,孤僻、缺乏自信、沉默寡言、冷漠、易害羞,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与内向型相当的气质类型是粘液质(内向I型)、抑郁质(内向II型);

与兼有外向性和内向性的中间型相当的气质类型就是混合质。

行为修正激励论

行为修正激励论表明,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起到强化、激励的作用。如果行为的结果对个人不利,行为就会削弱或消失。

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赏使这个行为巩固、保待、加强这叫做正强化。

对于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使之减弱消退,这叫做负强化。

奖励的激励功能

(一)奖励有助于满足需要,持续调动人的积极性

(二)奖励可以调动人的积极的情感

(三)奖励有助于增强人们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

(四)奖励有助于强化人的角色意识

(五)奖励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1. 促使正确的道德认识的形成。

2. 丰富道德情感。

3.形成坚强的道德意志。

4. 促使道德行为习惯化。

(六)奖励有助于培养和开发创造力

有效奖励的实施方法

(一)创造有效奖励的心理气氛

(二)奖励对象要有真正的先进性

(三)奖励要注意时效性

(四)奖励的内客应该多样化

(五)要制定一项长期的奖励计划

(六)奖励的标准要更新

非物质激励方式的内容

(1)带薪休假;(2)职业发展;(3)工作激励;(4)培训激励;

(5)荣誉激励;(6)参与激励;(7)情感激励。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P.F.德鲁克 1954 年首先提出的,1965年G.奥迪奥恩又做了进一步阐述。

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是:

①将整体目标分解为具体单位和个人的目标,形成目标体系。

②目标管理的中心是尽力避免组织目标与个人要求相矛盾而造成强制性管理控制和人才资源

的浪费,并尽可能地将管理建立在组织目标与个人要求统一的基础上,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以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目标管理的意义:管理心理学家认为,目标管理对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

益有以下的好处:

(1)目标管理迫使人们事先制定计划。

(2)目标管理过程含有反馈这一环节,能保证上下级之间对于要下级去完成的任务取得一致的意见。

(3)目标管理承认职工的个人差异,并允许每个人各自设置自己的目标。

(4)下级参与目标设置,易于增进他们对目标的理解和乐于接受目标的程度。

(5)目标管理有一套控制的办法,能使实际的工作成绩与目标的偏差受到定期和系统的考评。

(6)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便于统一。目标管理有利于鼓励人们增长才能和提高积极性。

工作态度

工作活动本身所包含的激励因素有:

(1)它的趣味性;

(2)工作活动的挑战性;

(3)工作活动所具有的培养性,它使员工感到在职业上能够得到发展和成长,增强了自信与自尊;

(4)工作活动中提供的交往机会,也会增加工作的吸引力;(5)工作任务完成的激励性,只有在工作任务完成时员工才会感到满足,当事者对自己的抱负与价值得到实现时产生轻松感与自尊感。

挫折与管理

在心理学上,“挫折”一词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挫折一词的英文名词为Frustration。挫折的定义为,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挫折行为表现的主要特征是攻击、退化、固执和妥协。

一个人受到挫折后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建设性反应,另一种使消极的破坏性反应。

战胜挫折的方法:

首先要发展积极和建设性的反应,减少破坏性的消极反应。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它还与一个组织所采取的管理方式有关,管理者要善于从挫折的征兆中找出真实的原因,采取各种诱导措施,以增加建设性的行为,消除破坏性的行为。具体措施包括:

(一)对受挫折者的攻击行为采取容忍的态度

(二)改变情景

(三)采用精神发泄方法

应激与管理

应激管理指降低应激的任何方法,帮助人们明白应激反应,识别应激物,使之应付技巧以将应激之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对个体应激管理的实际建议:

1. 提前计划并做好时间管理。

2. 大量锻炼,饮食均衡,足够的休息,普遍关心自己c

3. 培养固定的生活哲学,保持积极态度。

4. 注意使工作和个人生活保持平衡。一直花时间去娱乐。

5. 学习放松技术。

放松技术的优点是个体在上班时间里能使用它们去处理工作要求。例如,对应激一般的“放松反应”是(1)选择舒适的位置;(2)闭上眼睛:(3)放松肌肉:(4)了解你的呼吸;

(5)当思维浮现时,保持积极态度;(6)持续一段时间(如:20分钟)。

心理治疗与管理

心理治疗在人的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心理学题库

管理心理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是( A )。 A、动机 B、认知 C、行为 D、情绪 2、最基本的心里过程是( B )。 A、动机 B、认知 C、行为 D、情绪 3、领导者的选拔与培养属于( C )。 A、组织管理 B、动机管理 C、行为管理 D、认知管理 4、思维与决策属于( D )。 A、冬季管理 B、情绪管理 C、组织管理 D、认知管理 5、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的是( A )。 A、利维特 B、闵斯特伯格 C、梅奥 D、泰勒 6、管理心理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 B )。 A、实验法 B、问卷法 C、测验法 D、访谈法 7、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常常作为人员测评的一种工具的是( C )。 A、实验法 B、问卷法 C、测验法 D、访谈法 8、现代管理心理学形成于20世纪( C )。 A、30年代 B、40年代 C、50年代 D、60年代 9、管理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而被人们广泛接受是在20世纪( D )。 A、30年代 B、40年代 C、50年代 D、60年代 10、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 B )。 A、利维特 B、闵斯特伯格 C、梅奥 D、泰勒 12、领导行为研究最有代表性的领导理论是 A、通路-目标理论 B、领导-参与模式 C、生命周期理论 D、认知资源利用理论 13、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A、荣格 B、阿德勒 C、费洛伊德 D、霍妮 14、认知平衡理论是心理学家海德在( B )提出的。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15、动机的归因理论的主要提出者是( A )。 A、韦纳 B、班杜拉 C、费斯廷格 D、赛里格曼 16、人的需要最高级的层次是( D )。 A、安全需要 B、社交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7、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 )。 A、郝茨伯格 B、马斯洛 C、贝雷尔森 D、斯坦尼尔 18、工作价值观的概念最早是由( C )提出的。 A、罗基奇 B、宁维卫 C、赛普尔 D、谢恩 19、组织承诺最早是由( B )提出的。 A、艾利泽 B、贝壳 C、卢梭 D、赫里欧 20、下列不属于领导的功能表现的是( D )。 A、组织功能 B、激励功能 C、角色功能 D、决策功能 21、胜任特征是由( A )明确提出的。 A、麦克兰来 B、斯本塞 C、道尔顿 D、杜博斯 22、建立胜任特征模型的最常用的方法为( B )。

关于管理心理学的课件

4 .组织行为学时期为20 世纪70 年代及以后。标志是组织管理问题的综合性,跨学科性,系统性研究。重点是组织中个人,群体,整个组织极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行为等更为广义的组织管理心理学问题。1903 ,德国的斯腾提出“心理技术学”1914 ,利莲?? 吉尔布雷思在其《管理心理学》中提出“管理心理学术语”1912 ,Hugo Munsterberg 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1924-1932 ,霍桑实验1933 ,《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人际关系学说1949 ,在芝加哥召开的跨学科会议上,正式把这门学科定为“行为科学”1958 ,利维特提出用“管理心理学”代替“工业心理学”1959 ,心理学家(M??Haire )提出把工业心理学分为:人事心理学,人类工程学,工业社会心理学。后者即为管理心理学1964 ,利维特发表《组织心理学综述》1966 ,巴斯和雪恩各自出版了《组织心理学》1970 ,F Luthans 的《组织行为学》历史事件我国管理心理学发展和研究概况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1 、建立学术组织和教学科研机构。目前,我国有两个工业心理学专门研究机构。一个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工业心理研究室,另一个是浙江大学心理学院工业心理专业。此外,华东师大心理系、北大心理系也有人专门从事管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2 、翻译编写了一批管理心理学著作。3 、开展多方面研究。我国学者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激励问题研究。俞文钊:同步激励理论、公平差别阈理论、三因素理论(激励、保健、去激励连续带模式)二是人员测评研究。三是领导行为研究。四是跨文化问题研究。(外资、中外合资企业)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1958 年利维特出版《管理心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思路 对于管理心理过程及组织管理规律的理解,既需要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又取决于可靠有效的实际数据。理论和数据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两个必要元素。其中,准确的思路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先决条件。管理心理学研究有三种理论思路:微观、中观和宏观的思路。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需要根据研究的不同目的,选择相应的理论思路。 1.微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微观思路注重于研究个体特征或小团体中的个体行为。管理心理学微观思路与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密切相关。实验心理学为学习、动机、知觉和压力等专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个性与咨询等领域运用了许多临床心理学方法;社会心理学则提供了有关态度、群体和社会化方面的理论;而人事心理学有关人员测量、选拔、培训、奖励、绩效等的研究与应用,与管理心理学有着尤其密切的关系。微观的研究思路在研究设计、测量和分析等方面都从心理变量出发,考察各类心理因素之间的关 系及变化规律。 2.中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中观思路以个体心理为基础,把注意力放在群体行为和管理过程方面,并特别侧重于研究群体动力机制、领导行为和管理决策模式等。同时,在研究中注重群体变量和有效管理行为的具体情景条件。 3.宏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宏观思路重视组织层面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组织环境、组织体制、组织文化和组织战略等宏观因素及其效应的考察。同时,宏观的研究思路倾向于采用整体设计,注重多重组织因素作用下人员特征、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之间的交互影响。 管理心理学研究特别重视通过实证分析对理论假设作出多重检验。图 2-1为理论检验过程的各个环节。 二、研究的计划与设计 为了开展有效的管理心理学研究,首先,应该对有关的研究与应用文献有足够的考察和了解,尤其需要注意那些把研究结果转换成实际应用的杂志。熟悉以往研究,是计划和设计的基础;其次,应该对简单化的结论持怀疑的态度并进行透彻的分析;第三,应该确保研究所运用的概念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努力尝试新的思想,使自己的组织成为不断更新发展 的“学习组织”。 制定好研究的计划是成功研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一环。在制定研究计划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课题和研究方法,而且应该充分预计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在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还应广泛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 易度和(A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C)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 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 学研究方法中的( B)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C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C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C)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C)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B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C)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是(C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B ) A.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 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A)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A)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D )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C)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A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管理心理学整理范文

一、个性与管理 1、个性的定义: 它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2、人的心理过程: 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过程。 3、个性的特征: 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倾向性 4、个性的心理结构: 能力、气质、性格 5、气质的含义: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 定的心理特征。 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6、性格的含义: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类型:a。机能类型说—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b.向性说—内外 c.顺从说—独立型,顺从型 d.文化社会类型说----理论型,实际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 7、能力的含义: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务的心理特征,或者说,能力是个人完成一定活动 的本领。 类型:个体的一般能力。个体可以发展的潜在内力。通过教育可以得到的能力。 8、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差异于管理有何意义?(看笔记) 个性影响员工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效率,人际关系---------根据个性特质安排工作 相符互补性进行人员配置 管理者要设立一种使员工个性不断成长的氛围 二、重点:人员激励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 1、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性激励理论重点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 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等。 马斯洛: 1)生理需要——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身体需要。 2)安全需要——保证身心免受伤害。 3)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感情、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 4)尊重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和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2、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模型激励理论是研究从人的动机产生到最终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的理论。它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某些关键因素,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管理心理学专题

管理心理学专题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多选简答论述 案例分析 复习范围 第一章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psychology )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 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包括内容 3.对非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物知觉和一般知觉 而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人知觉和社会知觉 4.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5.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6.气质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 力特征。 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能判断属于何种气质类型) 7.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 的科学。

8.群体与个体心理的区别(论述or简 答) 个体心理与行为主要研究作为个体的人所具有的需要、动机、态度以及智力、能力等。根据心理差异进行人事配置根据员工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进行激励。 群体的人具有个体的人所没有的一些心理特点;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主要研究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群体凝聚力、士气和人气关系、人际沟通等。群体中存在着人际关系与上下左右的交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群体气氛、士气、凝聚力、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群体思维和群体决策中的极端转移以及仿效、感染、从众、引拒、竞争、协作、相容、冲突等。 所有上述现象在个体单独活动中一般不会出现,而只有在群体中才会发生并为个体所感受。 9.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 P26 理解意思 群体动力理论借用了物理学中的“力场”观念,描述群体行为的产生机制。所谓群体动力是指群体行为的动力与方向。 B=f(P E) B是个体行为,P是个性特征,E是环境 10.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问卷 调查法; 访谈法;心理测验法;个案法

《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完整版

一、单选题(共50道试题,共100分。)V1.谈话法和问卷法应属于() A.观察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满分:2分 2.“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这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称为() A.合理化作用 B.压抑作用 C.投射作用 D.逃避作用 满分:2分 3.内聚力高的工作群体,工作效率() A.必然高 B.必然低 C.可能高也可能低 D.以上都不是 满分:2分 4.气质和性格在心理学研究中都属于() A.个性倾向性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个性心理特征 满分:2分 5.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 A.群体与外界比较隔离 B.群体成员沟通较少 C.群体的规模较大 D.群体规范是消极的 满分:2分 6.管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工作绩效主要取决于他的() A.能力和工作难度 B.能力和激励水平 C.性格和机遇 D.价值观与态度 满分:2分 7.根据领导方格理论,管理绩效最好的领导风格是()。 A.9.1型 B.1.9型 C.9.9型 D.1.1型 满分:2分 8.俗话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是()的表现。 A.合理化作用

B.投射作用 C.压抑作用 D.逃避作用 满分:2分 9.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很大,因此他对于那项任务的积极性会() A.很高 B.很低 C.可能高也可能低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满分:2分 10.根据需要型的激励理论原理,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的需要,()才能最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A.干方百计地满足人的一切需要 B.干方百计地满足人迫切需要 C.干方百计地满足人的合理需要 D.干方百计地满足人的合理而迫切的需要 满分:2分 11.某人与多年相识的女友分手后从此一蹶不振,这是一种什么心理表现?() A.攻击 B.升华 C.冷漠 D.退化 满分:2分 12.在知觉过程中,人们趋向于对容易说出例子的事物给予高判断,即所谓() A.易获得性偏差 B.基础比例偏差 C.社会刻板印象 D.心理定势 满分:2分 13.人的动机、兴趣、信念等都是需要的() A.表现 B.内容 C.来源 D.诱因 满分:2分 14.在人的个性组成中,较多受生物因素的影响,较少受社会影响的是()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态度 满分:2分 15.首先提出"管理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马基亚维里 B.薛恩

《管理心理学》练习题大全

《管理心理学》练习题大全一、单选题1.第1题、、阿Q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属于下列哪种自卫方式 D.合理化2.第2题、有人勤奋有人懒惰,这是性格的 D.态度特征3.第3题、不属于能力测量范围的是 D.兴趣测量4.第4题、下列智商公式中哪种是正确的A.IQ=MA/CA*100% 5.第5题、以感情来维系成员之间关系的群体是 C.非正式群体 6.第6题、一般来说,一个群体的规模越大,凝聚力往往 C.越小7.第7题、下述公式中表述正确的是 B.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8.第8题、能力总是和人的( )联系在一起 D.活动 9.第9题、成就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麦克里兰10.第10题、采用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出所需要的行为并使之固化的过程叫 A.行为塑造11.第11题、人的个性有三个特点,分别是()、综合性、稳定性。D.独特性 12.第12题、一个人殷勤盼望成为电影明星,却因容貌平凡而无法如愿以偿,模仿某一个成功明星的发型、姿态,宛如自己也当上了大众所羡慕的明星。这属于哪种防卫方式 B.表同作用 13.第13题、人们通常提到的一个人的“行为风格”指的是这个人的() B.气质 14.第14题、管理者作为一种榜样而被部下认同、模仿和学习,管理者的这种权力属于以下哪种权力 C.参照权力 15.第15题、能力直接影响着( ) A.活动效率16.第16题、领导者提供工作上需要的各种材料,当职工前来质询时,即给予回答,但不做具体指示。这种领导风格属于() B.放任式领导17.第17题、组织内的个人是可以相互替换的,张三的工作及职位,李四可以代替,不重视个人的独特性。这是()的特点。 C.正式组织18.第18题、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著名创造工程奠基者()发明的A.奥

管理心理学专题

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多选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复习范围 第一章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psychology )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包括内容 3.对非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物知觉和一般知觉 而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人知觉和社会知觉 4.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5.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6.气质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能判断属于何种气质类型) 7.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的科学。 8.群体与个体心理的区别(论述or简答) 个体心理与行为主要研究作为个体的人所具有的需要、动机、态度以及智力、能力等。根据心理差异进行人事配置根据员工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进行激励。 群体的人具有个体的人所没有的一些心理特点;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主要研究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群体凝聚力、士气和人气关系、人际沟通等。群体中存在着人际关系与上下左右的交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群体气氛、士气、凝聚力、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群体思维和群体决策中的极端转移以及仿效、感染、从众、引拒、竞争、协作、相容、冲突等。 所有上述现象在个体单独活动中一般不会出现,而只有在群体中才会发生并为个体所感受。 9.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P26 理解意思 群体动力理论借用了物理学中的“力场”观念,描述群体行为的产生机制。所谓群体动力是指群体行为的动力与方向。 B=f(P ? E) B是个体行为,P是个性特征,E是环境 10.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心理测验法;个案法 第二章 11.个体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12.霍兰德的个性类型:现实型;研究型;社会型;传统型;企业型;艺术型 13.不良的性格特征:孤僻心理;封闭心理;顾虑与猜疑心理;敌意心理;嫉妒心理 (你身上有何不良特征,打算如何克服) 14.智力的测量工具:比奈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情绪管理,情绪的劳动与管理、应激管理、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已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研究 2)理论基础不同 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3)形成的背景不同 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 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必然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需要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研究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研究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而已。 3.研究目的上的联系:目的基本相同,通过对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探索,揭示有个规律,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好人的全面发展。 4.管理心理学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个体关怀和宏观关心——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时应表现出个体关怀的特征。 2) 是什么或为什么——发挥心理学的优势,不仅回答“是什么”或“怎么做”的问题,还要弥补组织行为学在回答“为什么”问题方面的不足。 3)务实或理论——强调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 4)行为或意识——强调提高或改变员工的意识或觉悟水平。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个案调查法 第二章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1)心理技术学:德国斯腾1903年提出。最早研究的是冯特的学生闵斯特伯格,1912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研究人-机关系问题,与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向一致,但是缺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管理心理学导论 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导论 一、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 (二)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对象与任务 (一)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三、国外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科学管理运动 (二)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产生 (四)群体动力理论 四、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本 (三)中庸之道 (四)无为而治 五、管理心理学研究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六、当代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当代管理心理学进展的特点 (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人性与管理 一、中国古代人性假设与管理 (一)人性无善恶假设 (二)人性善假设 (三)人性恶假设 (四)人性善恶混合假设 (五)人性自然假设 (六)性三品假设 二、西方人性假设与管理 (一)经济人假设(X理论) (二)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 (三)社会人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 三、人性假设理论的新观点 (一)文化人假设(Z理论) (二)决策人假设 (三)学习人假设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2、管理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3、霍桑实验 4、X理论 5、Y理论

6、权变理论 7、开放式组织理论 8、战略管理理论 9、个案研究 10、问卷研究 11、相关研究 12、实验研究 13、发展研究 14、测量信度 15、测量效度 (二)领会: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人群管理理论 3、管理心理学的历史演变 4、我国管理思想与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三)应用 1、霍桑实验的实践意义 4、X理论的人性假设 5、Y理论的人性假设 6、权变理论的人性假设 7、开放式组织理论的应用 8、战略管理理论的应用 第二部分个体心理与管理 考核知识点 第三章社会知觉与管理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二、工作中的社会知觉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度和( A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C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b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c)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c)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 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C )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C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B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C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是( C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 B )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a )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a )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 D)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c )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 A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7.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是( A ) A.小型群体 B.大型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8.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 a )

全国2014年10月00163管理心理学试题

题库提供:众联网校支持手机APP 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3)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部分选择题(40分) 1.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和【】 A.数理分析法 B.判断法 C.比较法 D.实验法 2.心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是指【】 A.认知度 B.可靠度 C.效度 D.信度 3.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是指【】 A.聊天 B.交往 C.感觉 D.沟通 4.在古典管理学家之中,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的是 【】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古利克 5.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被后人称为【】 A.科学管理之父 B.人事管理之父 C.组织管理之父 D.心理学之父 6.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其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A.韦伯 B.梅奥 C.马斯洛 D.摩尔斯

7.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称为 【】 A.形状知觉 B.运动知觉 C.时间知觉 D.空间知觉 8.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它做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并用词标志出来,这就是知 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 鲜明、更大指的是【】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心理定势现象 10.能力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学说,其中“智力的三维结构学 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皮尔曼 B.塞斯登 C.基尔福特 D.加德纳 11.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验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即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一 般人口中测量是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曲线分布。临界状 态的I Q分布在【】 A.70以下 B.70?79 C.80?120 D.120以上 12.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表现为孤僻、迟缓、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觉察事物白 细节、具有内倾性的气质类型是【】 A.粘液质 B.胆汁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13.建立友好和亲密人际关系的欲望是【】 A.权力需要 B.生理需要 C.归属需要 D.成就需要 14.弗鲁姆提出的激励理论是【】

管理心理学 b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管理心理学试卷(作业考核线下) B 卷(共 2 页) 一、典型气质类型有哪些?其行为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实际经验谈谈如何根据组织成员的气质差异做好管理工作。(20分) 答:典型气质类型:1.多血质;2.胆汁质;3.粘液质;4.抑郁质各类型特点1.多血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典型表现:多血质又称活泼型,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在工作学习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愿意从事合符实际的事业,能对事业心向神往,能迅速地把握新事物,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的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兴趣广泛,但情感易变,如果事业上不顺利,热情可能消失,其速度与投身事业一样迅速。从事多样化的工作往往成绩卓越。合适的职业: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演员、市场调查员、监督员等等。 2.胆汁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强;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控制力弱;反应快但不灵活。心理特点:坦率热情;精力旺盛,容易冲动;脾气暴躁;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感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典型表现:胆汁质又称不可遏止型或战斗型。具有强烈的兴奋过程和比较弱的抑郁过程,情绪易激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暴躁而有力;在语言上,表情上,姿态上都有一种强烈而迅速的情感表现;在克服困难上有不可遏止和坚韧不拔的劲头,而不善于考虑是否能做到;性急,易爆发而不能自制。这种人的工作特点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埋头于事业,也准备去克服通向目标的重重困难和障碍。但是当精力耗尽时,易失去信心。适合职业:管理工作、外交工作、驾驶员、服装纺织业、餐饮服务业、医生、律师、运动员、冒险家、新闻记者、演员、军人、公安干警等。 3.粘液质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不快但灵活。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典型表现:这种人又称为安静型,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由于这些人具有与兴奋过程向均衡的强的抑制,所以行动缓慢而沉着,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为无所谓的动因而分心。粘液质的人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情感上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也不易流露情感,能自制,也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这种人长时间坚持不懈,有条不紊

(完整版)西南大学《管理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包括(),(),()和(); 2、管理心理学产生的起点是由“工业社会心理学之父”梅奥教授主持的(); 3、管理心理学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及(); 4、需要按照诱因可以划分为()和();按照发生学来源可以划分为()和() 5、动机的特性包括(),(),()和() 6、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首先提出来的,他把强化分为()和()。 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和()。 8、态度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和()。 9、决定和影响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以及()。 答案: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规律),具体包括(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和(领导心理); 2、管理心理学产生的起点是由"工业社会心理学之父”梅奥教授主持的(霍桑实验); 3、管理心理学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个案研究法)以及(投射法); 4、需要按照诱因可以划分为(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按照发生学来源可以划分为(本能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5、动机的特性包括(支配性),(维持性),(自我调节性)和(内隐性); 6、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首先提出来的,他把强化分为(正强性)、(负强性); 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8、态度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态度的认识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和(态度的意向成分); 9、决定和影响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欲望的满足程度),(新知识的接收和积累),(个体和团体的关系)以及(人格特征)。 第二次作业 1:[论述题]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2、简述需要这种心理状态的特征。 3、动机有哪些主要功能?影响动机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请简述需要、动机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5、简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该理论对我们的管理实践有哪些有益的启发? 6、简述公平理论及其对管理实践的意义。 7、简述态度的性质,影响态度转变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8、经济学家与行为科学家在人性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措施上有哪些不同? 9、论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改变人的态度。 答案:

管理心理学专题

管理心理学专题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多选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复习范围 第一章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psychology )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包括内容 3.对非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物知觉和一般知觉 而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人知觉和社会知觉 4.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5.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6.气质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能判断属于何种气质类型) 7.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的科学。 8.群体与个体心理的区别(论述or简答) 个体心理与行为主要研究作为个体的人所具有的需要、动机、态度以及智力、能力等。根据心理差异进行人事配置根据员工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进行激励。 群体的人具有个体的人所没有的一些心理特点;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主要研究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群体凝聚力、士气和人气关系、人际沟通等。群体中存在着人际关系与上下左右的交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群体气氛、士气、凝聚力、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群体思维和群体决策中的极端转移以及仿效、感染、从众、引拒、竞争、协作、相容、冲突等。

所有上述现象在个体单独活动中一般不会出现,而只有在群体中才会发生并为个体所感受。 9.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 P26 理解意思 群体动力理论借用了物理学中的“力场”观念,描述群体行为的产生机制。所谓群体动力是指群体行为的动力与方向。 B=f(P E) B是个体行为,P是个性特征,E是环境 10.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心理测验法;个案法 第二章 11.个体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12.霍兰德的个性类型:现实型;研究型;社会型;传统型;企业型;艺术型 13.不良的性格特征:孤僻心理;封闭心理;顾虑与猜疑心理;敌意心理;嫉妒心理 (你身上有何不良特征,打算如何克服) 14.智力的测量工具:比奈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第三章 15.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6.态度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三个方面。简称为态度的ABC模型 17.几种主要的工作态度: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工作投入;组织公民行为 18.组织承诺表现为:(1)希望加入某个组织;(2)愿意保留某个组织的成员资格; (3)信仰组织的价值观并接受组织的目标;(4)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理解

管理心理学

2017管理心理学 任务一: 一、单项选择: 1、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环境 √B、教育 C、素质 D、实践活动 2、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环境 √B、教育 C、素质 D、实践活动 3、霍桑实验提出的(),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A、人际关系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需要层次论 D、领导行为理论 4、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知觉不包括以下()。 A、社会自我 B、精神自我 C、物质自我 √D、现实自我 5、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被称为()。 A、优先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 6、按某种或某种典型的性格特征,性格可以分为()。 A、优越型和自卑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D、以上选项都对

7、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A、大众心理 B、激励心理 C、组织文化 √D、领导心理 8、“不信于赏,百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姓弗畏”出自我国古代哪部经典名著(): √A、孙子兵法 B、春秋 C、诗经 D、史记 9、自我知觉的核心是()。 A、社会自我 √B、精神自我 C、物质自我 D、生理自我 10、()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A、科学管理理论 B、社会系统学派 √C、需要层次理论 D、决策理论学派 11、对一个人个性形成发展起着直接作用的是()。 √A、早期教育 B、学校教育 C、遗传 D、社会教育 12、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A、抑郁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13、个性的特质包括,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 A、优越性 √B、倾向性 C、情绪型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全

Part1 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心理活动、怎样的途径和技巧去激励人心和行为,达到效率最大化。 2、为什么学习管理心理学? 推进管理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中国式管理心理学体系。 作用:(1)推进管理现代化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3、管理心理学为什么以人作为研究对象? (1)“企业就是人” (2)人是首要资源 (3)人是企业管理主体 4、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有何关系? 管理心理学是由行为科学发展起来的,是心理学的分支,属于一门应用理论学科。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行为在规律性的行为,侧重于将心理学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而组织行为学则是研究外在表现行为规律性的学科。 5、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方法有哪些? (1)明确管理心理学的两种属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国和国外经验相结合。) (2)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思想 (3)用各种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行为 Part2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起源于心理学在工业中的应用,由此产生的工业应用心理学和同期出现的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三个分支学科为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提供的素材,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心理学产生。 2、梅奥“霍桑实验”主要容是什么?得到了什么理论观点? “霍桑实验”分为四个阶段 (1)工厂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备试验 (3)谈话的研究 (4)观察实验(接线板接线试验) 结论:工作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且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容有四: (1)工人不仅是“经济人”而且是“社会人” (2)劳动生产率的首要因素是“士气或情绪”而不是报酬等物质的利益,满足工人欲望与士气是提高生产率

管理心理学

韦纳的归因理论在高校学生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如何对成功失败进行归因,影响着大学生的动机、认知和情绪情感,韦纳的归因理论将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将归因理论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系统和人际交往关系相结合预测和控制学生的行为,能够有效的的实现高校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归因归因理论学习动机人际交往 1、归因和归因理论 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即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的动机加以解释或推测。 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激励理论之一,最初是由海德(F.Heider)在1958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像科学家一样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进行理解、推理和判断。其后,还有琼斯和戴维斯(E.E.Jones&Davis,1965),凯利(Kelley,1967),罗特(J.Rotter,1966),贝姆(D.Bem,1967,1972)等心理学家相继对归因理论进行研究。 归因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心理活动的归因,即关于人的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2)行为的归因,即根据行为和结果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征、素质或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因果推论;3)期望和预测,即从过去的一定行为和结果推测在某种状况下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任何行为的归因可分为两种类型:外部归因(情境归因)和内部归因(主观倾向归因)。前者是指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外界环境,后者是把个人的主观因素如信仰、态度、性格等作为个人行为产生的主原因。美国心理学家韦纳依照此理论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成功失败归因模型。[1] 2、韦纳的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成功与失败可归因于四个方面: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这四种因素可按原因源即内外因、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来划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