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整理_经济地理学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整理_经济地理学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整理_经济地理学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整理_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区位: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的方面的意义。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指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10)

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部的原因。最早提出区位因子的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09、07)

区位地租:区位条件造成的土地价值的差异。(11)

孤立国:孤立国是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在其农业区位论中设定的前提条件,是一个假象空间。有六个前提条件:

①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②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③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且收成相同,

④距城市80km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区隔绝,

⑤人工产品供应之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只来源于周围平原,

⑥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05)

杜能环: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的同心圆结构。(12)

原料指数:等于局地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重量。(04)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多区位公司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05)

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域经济结构包括了产业结构、所优质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等。(10、09、08)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12)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要素是进行生产活动必须使用的各种物质资料和劳动力,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与人文景观等。根据产业对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可以划分为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04)

主导产业:所谓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10、07)

支柱产业: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支柱产业不等同于主导产业,虽然其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扩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业中所占比重却很小,或者与其他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并不具备发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因此他不能发挥区及分工的作用,也就不具有主导产业应有的功能。(04)点轴系统:也称点轴式空间结构,它是在极核式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区域发展的初期,虽然出现了增长极,但是也还存在其它的点,在增长极与周围点的交往中,促进了连接它们的各种交通线路、通讯线路、动力供给线路等的建设,改善了沿线地区的区位条件,

刺激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区域的资源和要素在继续向增长极及相关点集聚的同时,也开始向沿线地区集中。这样,就在区域中形成了点和轴线。构成点轴空间结构。(09、08、0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环境质量,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而退化,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而改善,即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水平呈倒U曲线型关系。(11)

霍夫曼比例: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的净产值的比值。(11、10)

区位指向:所谓区位指向是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06)

技术创新:所谓技术创新就是技术发展中的突破,是技术领域发生的根本性的、对技术本身和经济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是:发现新的可用资源,创造新的生产工艺、发明新的生产方法,产生新的经营管理思想及相应的操作方法等。(04)

增长极: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经济单位的集合体。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法师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12)

循环累积因果原理:循环积累因果原理是经济学家缪尔达尔首次提出。他把社会经济制度看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认为导致这种演进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和互为因果的。如果这些因素中的某一个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另一个相关因素也发生变化,后者的变化又反过来推动最初的那个因素继续变化,从而使社会经济沿着最初的那个变化所确定的轨迹方向发展。可见,社会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守恒或者趋于均衡,是以循环的方式在运动。这种循环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具有积累的效果。(05)

结点区域: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它是由区域内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网络)(08、07)经济地域综合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09)

产业集群: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如大学等)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11)

经济区:经济区也就是经济区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有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05)

中心外围理论:也称之为核心—边缘理论或中心—边缘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发展经济学研究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经济关系时所形成的相关理论观点的总称。中心、外围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后来被引入区域经济的研究之中,融入了明显的空间关系概念,形成了解释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和空间模式的中心—外围理

论。(12)

区域分工: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方式。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资源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为满足各自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利益的产业。于是,在区域之间就产生了分工。(06)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12、11、10、06、04)

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是指处于枢纽或重要地位、具有较完善的物流环节,并能实现物流集散和控制一体化运作的物流网络的节点。(05)简述交通网络分析的方法和主要指标?(11)

方法:交通便捷程度主要取决于交通网的完善程度。交通网可以用密度与结构来表述。交通网的密度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当然也必须考虑到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①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交通网密度越大,交通越便利。②但是,并不是交通网密度大的地方交通就一定便利,衡量交通便捷程度还要考虑到交通网的结构,即要综合考虑连结度和通达度指标。如图2-7,以假想的交通网为例来认识交通网络的连接度与通达度。

指标:交通网连结度(connectivity),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有多种表示方法,其中通常用贝塔指数(beta index)来计算与比较。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贝塔指数越大,交通网络越发达。

通达度(accessibility)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可以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通达指数指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它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通达指数越大,通达性越好。

分散指数(dispersion index)是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

平的指标,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

试用运费指向论并通过原料指数解释现实中某些工业部门的区位倾向?(11)

1.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

如钢铁业、水泥业、造纸业、面粉业、葡萄酒酿造业、制糖业和乳制品业等。以水泥工业的区位布局为例分析如下:制造1t水泥需要主原料石灰石1.33t,煤炭0.43t,粘土0.35t。当所有的原料都为局地原料时,那么,原料指数为2.11。因此,在原料产地特别是在使用重量最大的石灰石产地布局的话,运费最低。而事实上,现实中大型水泥厂也几乎都是在接近石灰石的产地布局。

2.原料指数小于1的工业

如啤酒酿造业、清凉饮料制造业和酱油制造业等。以啤酒酿造业为例分析如下:生产1t啤酒一般需要主要原料水10t,大麦和啤酒花等0.03t。需要水较多是因为除啤酒酿造用水外,啤酒瓶的清洗和冷却也需要大量的水。啤酒酿造用水尽管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但水仍可作为遍在原料,而大麦和啤酒花则属于局地原料。这样计算出的啤酒酿造业的原料指数为0.035,是典型的消费指向性工业。在现实中,啤酒厂的确几乎都布局于城市或其周边,即消费者集中的地区。

3.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

如石油精制工业、机械器材组装工业和医疗器械制造工业等。石油精制工业是把原油精制后生产汽油、轻油和重油等石油产品的工业。原油是局地原料,从原料到产品其重量几乎不发生变化,接近于纯原料。因此,可把石油精制工业的原料指数看作为1。这样从理论上讲,其生产区位是自由型。实际上,从世界石油精制工业的布局来看,既有在原油产地(波斯湾和墨西哥湾等)的,也有在消费地大城市(纽约等)的。

解释最小运费运费原理?(05)

Ⅰ、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产地都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以产生最小运费为目标的区位指向为:

①仅以遍在原料为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②仅以局地原料且以纯原料为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③仅以损重原料为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对应上述设定的原料指数和区位重量两个因子,即可得出一般的区位法则:

)>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①原料指数(M

i

)<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②原料指数(M

i

)=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

③原料指数(M

i

(自由区位)。

Ⅱ、在生产工程不可分割、原料地为两个且同消费地不在一起时,其区位图形为三角形,即区位三角形;而当原料地为多个,并不同消费地在一起,其区位图形为多边形,即区位多边形。韦伯采用了力学方法,即“范力农构架”。运费最小地点应是区位三角形的重力中心。

试用产品周期理论解释跨国投资的原因?(11)

该理论由弗农提出,主要用于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然后,把这些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

Ⅰ、在新产品阶段,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这些条件要求,使得新产品的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如美国)的都市中心。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生产在主要工业国增长的同时,也开始在其他发达国家进行。但仍集中于主要工业国,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它国市场(图6-1)。

Ⅱ、在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无需进行较大变化。这使得使用已有的技术从事长期生产成为可能。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成本,会在出口与投资它国生产之间进行利润权衡。当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大于在当地直接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时,企业便会选择直接投资。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图6-1)。

Ⅲ、在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而此时产品的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品生产区位转移的结果,使得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

该产品的进口国。

简述跨国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12)

(1)便利的交通运输:包括与公司内其它分部、子公司之间,与其它主要市场之间,应有方便的交通联系。以便主要决策者与相关人员之间有良好接触,掌握公司运营脉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及时的信息获取:具有丰富信息的区位对总部决策制定起重要作用。这些信息包括市场变化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相关国家主要政治决策信息等。

(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这些关键人员包括国家立法机构和政府有关机构的主要人员、其他大型公司首脑、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市场)的决策人员等。通过当面交谈、交流,不仅可获取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人际联系,可行游说之便。

简述公司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与区位要求?(10)

过程:R&D是一个复杂的运营过程。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研究阶段;通过市场营销,发现新产品(或者对原产品的改进)信息;同时,通过应用科学研究,了解生产这种产品的技术可行性。

第二阶段为研制阶段:根据第一阶段所获信息,对拟开发产品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开发。

第三阶段为生产阶段:先对研制的产品进行样本生产;然后根据市场需要改善,并进行大规模生产和营销。

区位要求:

①接近于科研机构(如大学、科研院所等)和贸易组织,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

②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科学家、工程师、技工)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动力的需求;

③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以便及时对样本及新产品的性能、消费者偏好提供反馈意见,并引导消费。

跨国公司R&D的区位要求和区位特征是什么?

区位要求见上;

区位特征:

公司的R&D区位应该①趋于大都市区和科研机构集中区。由于R&D区位条件与公司总部具有某种相似,R&D在空间上也应倾向于②公司总部所在地。对大

型跨国公司来说,其母国更具有R&D区位条件,故这些公司的R&D多③集中于母国,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更是如此。

但对不同类型跨国公司,其R&D区位分布也有不同。

①母国市场型公司很少在海外建立R&D。既使少量公司在海外建立R&D,也限于低层次的支持型实验室。

②东道国市场型公司,在公司母国建立有R&D机构的同时,也趋于在海外市场建立较高层次的R&D机构(综合性R&D实验室)。

③世界市场型公司(全球运营)具全球取向,而不限于某一国家市场。这类公司趋于在适宜区位建立国际性和相对独立的专业研究实验室。

简述跨国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04)

不同生产活动具有不同的区位条件要求迪肯从一般工业公司总体生产组织的角度,抽象出4种生产单位区位格局特征。

(一)全球集中生产型

这类公司将生产活动集中在一个区位(或一个区域,一个国家),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市场。这种区位类型,受国际贸易政策影响较大。如果国家间贸易壁垒存在,国外销售便难以拓展。所以,在大型地区性集团(如E.E.C、东南亚联盟、英联邦等)之内,易于形成此种类型的公司生产格局。

(二)市场地生产型

该类公司在每一个市场地(国家)均建立其生产厂家,这些生产厂家以服务各自的市场为主。无(或很少有)跨越国界的销售发生。属于典型的进口替代型生产。

(三)专业化生产型

该类型公司具有多个生产区位(国家),每一区位集中生产一种产品,服务于区域或世界市场。

(四)跨国一体化生产型

该类型公司按生产过程在不同区位(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每一区位只负责最终产品的一个生产过程。

图6-8跨国生产单位的几种组织型式

简述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09)

1.高比较优势系数

主导产业是在区域比较优势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区域比较优势可以用比较优势系数来测度。区域某产业的比较优势系数的值越大,越具备成为主导产业的条件。

2.高产业关联度

主导产业通过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来组织、带动它们的发展。因此,主导产业除了比较优势系数高,还必须具有高产业关联度。

3.高需求收入弹性

主导产业的产品不仅当前的社会需求大,而且产品的未来社会需求要能够持续地、较快地增长。主导产业必须是高需求收入弹性的产业。

4.高生产率上升率

5.高产业创新能力

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担负着组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是推进区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因此,只有具有高创新能力的产业才能成为主导产业。简述产业结构演进的市场机制、政府干预及二者的关系?(06)(一)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

总的来讲,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机制有两个,一是市场机制,另一个是政府

干预。

Ⅰ、市场机制对区域产业结构产生作用的途径是供需关系、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

①供需关系能够引导各产业之间建立起经济技术联系,使它们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②价格机制则可以调整要素在各产业之间流动和配置,调节产业之间的数量和规模关系。

③竞争机制能够促进各产业努力进行技术更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使各产业出现兴起和衰落的更替。

局限:当然,市场机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控也不是万能的。①市场价格信号失真,就可能导致某些产业发展过度,而另一些产业可能发展不足。②无序的竞争则可能导致重复建设,使资源总体配置效率降低。

Ⅱ、政府干预是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杠杆和产业政策对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调控,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政府干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政府制订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之间的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次序等,将其作为指导区域产业发展根据。

②政府运用财政、税收、信贷、价格、工资等政策工具,通过对不同的产业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以便有效地协调各产业之间的发展关系,使它们的发展符合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要求。

③政府还可以通过维持市场秩序、规范企业和个体的行为、消除限制要素在产业之间合理流动的种种障碍、促进市场信息畅通等,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政府干预同样也有其局限性,如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决策失误,或者干预过度,都可能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畸形,降低结构效率。

二者关系: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在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引导和推动着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

简述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中的四个阶段及其基本特征?(04)

(1)前工业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这个阶段代表了工业化之前的时期。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区域空间均质无序,其中有若干个地方中心存在,但是它们之间没有等级结构分异。由于这个时期区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极不发达,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对应的区域空间结构是由一些独立的地方中心与广大的农村所组成的,每个地方中心都占据一块狭小的地方。区域内部各地区之间相对封闭,彼此很少联系。

(2)过渡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这个阶段是工业化的初期。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某个地方经过长期积累或外部刺激而获得发展的动力,经济快速增长,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区域经济的中心。这个中心的产生就打破了区域空间结构的原始均衡状态。在这个阶段区域空间结构由单个相对强大的经济中心与落后的外围地区所组成。该中心以其经济发展的优势吸引外围地区的要素不断向它集聚,越来越强大,而外围地区则更趋向落后,从而致使区域空间结构日趋不平衡。

(3)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在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展,在区域的其它地方产生了新的经济中心。这些新经济中心与原来的经济中心在发展上和空间上相互联系、组合,就形成了区域的经济中心体系。由于每个经济中心都有其规模相应的大小不一的外围地区,这样,区域中就出现了若干规模不等的中心——外围结构。这些中心——外围结构依据各自的中心在经济中心体系中的位置及关系,相互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区域的空间结构。在这个时期,区域空间结构趋向复杂化和有序化,并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4)后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在这个时期,经济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日趋紧密和广泛。同时,不同层次和规模的经济中心与其外围地区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它们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缩小。所以,区域内就逐步形成了功能上一体化的空间结构体系。随着中心与外围地区界线的逐渐消失,区域将最终走向空间一体化。

简述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类型?(08)

①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即,某些经济活动(如农业和采矿业)在空间分布上趋向于相关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集中的地方。

②原料地指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原料的经济活动(如钢铁、建材、木材加工、重型机械制造等)的区位趋向于原料集中供给地。

③燃料动力指向。一些经济活动(如火力发电、有色金属冶炼、电冶合金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或者是需要获得稳定的动力供给,它们在选择区位时趋向于燃料、动力供给地。

④劳动力指向。部分经济活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劳动力或对某种类型的劳动力有很大的依赖性,因而在选择区位时趋向于相关劳动力集中的地方。

⑤市场指向。有的经济活动(如服务业、部分食品和饮料工业等)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产品销售受市场影响大或产品不能长途运输,因此,它们的区位趋向于市场。

⑥运输指向。有的经济活动,运输费用在产品的成本中占的比重高,或者是为了方便地从不同的地方获得原材料、向许多地方发送产品,所以,它们在选择区位时通常都趋向于运输费用最低的地方。

简述集聚作用及其空间效应?(12、09)

集聚是指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17]。

集聚能够产生集聚引力。在集聚引力的作用下,区域经济的在空间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首先,集聚将导致区域的极化现象。并随着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等将不断地向优势区位移动,而加剧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与不平衡。第二,集聚是促进发达地区、城市、城市密集区、专业化地区、产业密集带等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力量。第三,集聚还能够引发和加剧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专业化地区与一般地区等之间形成发展关系上的“马态效应”,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简述集聚机制的形成原因和空间效应?(10、08)

形成原因:集聚机制的形成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区位指向相同的经济活动往往都趋向于集中在同类区位,这就带来经济活动在少数地方的集聚。二是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出于加强相互联系的需要,一些内在联系紧密、相互依赖性大的经济活动往往趋向于集中在某一适宜地区。三是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各种经济活动为追求集聚经济也需要在空间上趋于集中。

空间效应:同上

简述扩散机制的形成原因及其空间效应?(07)

形成原因:第一,避免集聚不经济。所谓集聚不经济就是当集聚规模超过了一定

限度而发生的集聚经济效益减少、丧失,以及因集聚而带来的外部环境对经济活动的负面约束现象。如人口稠密、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生活费用和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环境污染等。面对这些问题,一些经济部门以及相关的资源、要素就不得不从原来的集聚地区迁移出去。第二,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如集聚地区的部分企业、经济部门为寻求进一步的发展,主动到周围地区建立分支机构或新的发展据点;集聚地区部分企业和经济部门为了减小竞争压力不得不到其它地区开辟新的市场;集聚地区在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被淘汰下来的部分企业和经济部门到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去寻求立足之地,等等。第三,政府的政策作用。地方政府为了解决集聚地区因经济活动过密、人口膨胀而引起的种种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会制订出一系列政策,诱导和鼓励集聚地区的资源、要素、企业和经济部门等向其它地区扩散。

空间效应:总体而言,扩散机制将促进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在空间上趋于相对均衡,有利于逐步缩小区域内部的经济水平差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简述城市与区域的关系?(12、07和04(论述))

城市是区域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区域内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聚集体,区域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城市进行的。

Ⅰ、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约束

①城市是区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是一个区域内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化、独立发展,并在空间上趋于集中而形成的。

②区域从资源供给、环境容量、市场需求、社会发展等发面约束城市的发展。

③区域发展和城市变迁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城市发展的轨迹。

Ⅱ、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①组织和带动区域发展。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城市又被称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

城市是区域中最具发展实力和活力的组织,通过与区域的各种联系,城市的发展对区域发展产生组织和带动作用。

②构造区域空间结构。

一个规模较大的城市与其腹地往往可以构成一个经济区域。

城市体系,是一定区域内的一组相互依存、彼此间有较稳定的分工和联系、分布有序的城市群。

③城市化推动经济和社会的演进

城市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引起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组织发生变化,并不断改变空间的分布于组合状态。

简述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10)

见上Ⅱ

简述农村工业化对农区发展的作用?(06)

农村工业化对于区域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农村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农业劳动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和集约化。第二,农村工业化缓解了农村人口多、耕地少的尖锐矛盾,同时,也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增加了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第三,农村工业化使农村居民受到了商品经济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影响,促进了他们文化水平、思想意识,乃至人格等素质的全面提高[25]。总之,农村工业化推动了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并且对区域和国家的市场经济转轨做出了积极贡献。

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05)

(一)技术创新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

技术创新能够发现新的原材料,生产出全新概念的产品,或者是增加产品的新功能、新品质。这样,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形成相应地生产行业或部门;二是新产品在功能、品质上超过原有产品,使同一生产部门发生内部的分化。其结果,就是新的生产部门的建立,包括生产全新概念的产品的部门和生产新功能、新品质的部门。与此同时,一些原有的生产部门出现衰退,甚至消亡。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朝阳产业,夕阳产业。例如,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出现,在固体物理学和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形成了半导体工业;在控制论、电子技术和计算技术基础上建立了计算机工业。而传统的纺织、钢铁等部门则走向衰落。

技术创新通过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使得一些新兴产业不断兴起和发展壮大,部分原有产业的地位逐渐下降,从而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更新。

(二)技术创新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

首先,技术创新所开发出的新产品,往往能够刺激人们新的消费需求,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热点。如,电视的出现就形成了电视机的购买热,并成为生活中的消费必须品。

其次,技术创新生产出的功能更新、品质更好的产品,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引导人们争相购买新产品。

再次,技术创新不断地在揭示原有产品的缺陷,如使用不便,有害健康,存在安全隐患,对环境危害等;

同时,又指出什么样的产品或消费方式有益于健康和环境友好等,从而改变

人们的消费习惯。

技术创新对消费需求变动的引导,改变了区域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一方面对生产产生导向作用,促使区域进行产业发展的调整,进而引起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对商业贸易产生指示作用,引起区域贸易结构的变化。

(三)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

其一,技术创新直接引起生产方法、经营与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等的变革,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组织形式,经济运行规则等的变化。如,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的结合方式与比例关系,不同企业之间将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建立相互联系。

其二,技术创新会直接或间接改变人们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这些方面的变化就改变了人们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利益分配、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的认识和行为。

(四)技术创新增强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因素。技术创新力强的区域,其产业的技术先进程度高,所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

技术创新使得区域经济增长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减少实体性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共识。

论述跨国公司的成长过程及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08)过程:早期跨国公司的海外经营活动主要是从海外获取廉价的原材料,运回国内加工生产。部分跨国公司在海外生产,但主要是为了便于利用当地的原料和销售产品,以贸易为主要目的。上个世纪中叶以来,跨国公司发展迅速[2]。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多的公司包括众多的中小企业纷纷跨入跨国公司的行列,跨国公司数量不断攀升。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作用:

(一)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1]

1.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使资本和其它要素在国际范围内较为顺畅地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的细化和国际生产一体化

的发展。

2.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

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高素质的人才、充足的信息、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在新技术开发方面走在其它公司的前面。在新技术扩散过程中,跨国公司通过对知识产品的内部化,解决了国家之间、公司之间交易费用昂贵的问题,加上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应用新技术的新企业,促进了先进技术在全球范围的跨国界流动。

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

跨国公司一方面利用自有雄厚资金扩大投资,同时还可以利用其良好的银行信誉以及对金融市场的专门知识,帮助其它企业从国际金融市场筹措急需的资金。

5.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

跨国公司在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投资、经营开辟了东道国了解别国经济政策的新途径。

简述经济活动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09)

一、经济全球化影响范围广泛

(一)地域范围

外商直接投资除了加快地区经济增长之外,还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管理水平提高、技术引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内陆地区同样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由于出口的激励,进而带动农民购买力提高,并间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二)产业范围

从经济全球化影响的领域来看,几乎所有的产业均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以我国汽车制造业为例[11],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最近几年纷纷进入或者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这在促进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的同时,对民族品牌也造成很大冲击。我国农业也是这样。

二、全球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

(一)制造业生产与贸易

1.制造业生产

全球制造业生产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趋势明显。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比例逐渐增大,而发达国家所占比例逐渐缩小。但是,总的来看,制造业仍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在发达国家内部,制造业相对地位也发生了新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第一的状况并未发生变化,但其所占份额有所下降,日本则发展较快。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内部,东亚制造业生产和出口占据重要位置。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增长主要集中于新兴工业化国家,如中国、亚洲四小龙、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这些国家制造业的高速增长,已经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制造业贸易

和制造业生产相似,制造业贸易也出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

商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复杂的世界商品贸易网络,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

(二)服务业

发达国家的GDP中,服务业占比例较大,而发展中国家占比例较小。但依旧是高收入国家服务业比例较大。

(三)外国直接投资

国外直接投资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向。

外国直接投资在发达国家的集中程度有所下降,发展中国家开始上升。

尽管发展中国家外国直接投资比例有所上升,但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来源国。

三、全球经济形成多极格局

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地图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多极的、复杂的世界经济已经形成。新兴工业化国家,尤其是东亚、东南亚国家的崛起,正在改变着世界的经济地图。

简述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特点?(12)

Ⅰ、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地理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理论视角的多元化。其中,制度转向、文化转向、关系转向等成了标志这种特点频繁使用的术语。尽管这些术语含义有别,但其共同之处是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经济地理现象的影响。

Ⅱ、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其进行的“经济地理”研究称为“新经济地理学”。之所以称为“新”,是因为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地理研究,它侧重用经济模型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地理现象,并试图将其纳

入到长期忽视空间维度的主流经济学中。

简述综合经济区划的主要原则?(06)

Ⅰ经济原则

①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每个区都必须有足够的人口、土地、资源和经济基础,为主导专业部门的发展提供一个完整的经济、自然环境;同时还要有足够的空间、一定的条件,使专业化部门、辅助部门和地方自给部门得以共同发展

②经济中心与吸引范围相结合。一个综合区应有一个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一定辐射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或经济核心区。

③一般经济联系与稳定经济联系的关系。

④综合经济区划应覆盖全部国土。同级综合经济区之间在地理范围上不宜重叠或交叉,各同级经济区地域范围的总和要覆盖上一级经济区的国土总和,全国性的综合经济区覆盖国家的全部领土。

⑤注意经济区内自然、经济、社会环境条件的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

Ⅱ社会政治原则

①经济区划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②经济区划与行政区划的关系,要适当照顾一定行政区界限的完整性。③经济区划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系。

Ⅲ可持续发展原则

①经济区域生态区的关系。②经济区之间的关系。③资源的一体化管理。

Ⅳ远景性原则

①指明区域的发展前景。

②对于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经济区的地域,也应将其划分出远景区,指出其发展放向和经济联系的途径,并对其进行具体规划。

(1)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区域条件相结合的原则。

(2)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经济中心和吸引范围相结合的原则。

(4)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相协调的原则。

(5)经济区域与民族聚居区相协调的原则。

(6)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相结合的原则。

(7)国内劳动地域分工与国际分工相结合的原则。

(from网络)

东北师大专业真题试卷(精).doc

教育传播部分 1=东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专业名称:教育 技术学 考试科目:教育传播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部分)考试时间:2012年1月8日下午 说明:所有试题答案均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1. 试阐述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15分) 2. 请结合案例说明布鲁姆提出的螺旋式组.织教学内容应注意的儿方面问题(15分) 3. 请结合ARCS 动机模型阐述动机因素对学习品质的影响(20分) 4. 请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学习内容分析(20分) 5. 请结合新技术的发展阐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20分) 10分,共4小题,共计40分) 1. 信息的形式及其成因。(10分) 2. 符号的木质是什么?列举教师的一种非语言符号,说明其在教育中的应用。(10分) 3. 如何理解网络教学媒体的作用?(10分) 4. 如何实现网络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10分)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1题,共计20分) 1. SMCR 传播模式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启示?(20分) 东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 考试科目:媒体技术(C 语言)考试时间:2012年1月8日下午 说明:所有试题答案均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n 1. 输入x 和n 的值,e x =y ——,其中x>0实数、n 为正整数。(10分) 妇洲 2. 定义一个判断是否为素数函数f4,输出3?n 间素数的平方根之和。(10分) 3. 输入10个实数存在数组d 中,将小于平均数的元素累加,并输出。(如输入为25、 9、23、7,输出 16) (10 分) 4. 编程求10个字符串中最长与次长的两字符串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新的字符串p,并 输出。(15分) 5. 己知数据文件A.DAT 中存放100个整数,将其中小于平均值整数,按由大到小的 降序顺序排序并输出。(15分) 6. 下面程序是判断输入的字符串是否是“1口1文”,(顺读和倒读都一样的字符串称“1 口1 文”,如level),请填空、(5分)

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您准备考教育学,那么教育学考研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凯程老师特别把历年教育学考研真题整理如下,供同学们参考,更多年份的真题,同学们也不用费心去寻找,凯程官方网站就有免费提供,找客服索取即可。 凯程创建于2005年,已经有11年悠久历史,在教育学方面战绩辉煌,网站有很多学员经验谈视频,肯定对大家很有帮助,也是凯程辅导成果的展示,凯程开设有基本保录班、半年保录班、暑期集训营、百日冲刺集训营,飞翔标准班等课程。下面发布的是2013年东北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活动课程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法》中的体现,其中体现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2.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三、论述题 1.有人说“一两遗传胜过万吨黄金”,这种说法对么?说明你的道理。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学记 2.中华职业教育社 二、论述题 1.试论述孔子教学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 1.简述苏格拉底法的基本内容。 二、论述题 1.试论述杜威的课程与教材论的相关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心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论述题 1.某地某学校根据学生入学前的智商高低来分快慢班。试论述你的想法,并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评价。 本文转载自凯程考研网 凯程考研免费提供以下内容,到凯程网站找客服免费索取。 2007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08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09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10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11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12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13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14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15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16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心理 一、简答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二、论述题 2.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论语 2、蔡元培 二、试分析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理想国》 2、终身教育 二、论述题 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美育 2、因材施教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回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2、简要回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3、简要回答教育的本体功能 三、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学原理 1. 简要回答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0分) 2. 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0分) 3. 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作用(10分) 4. 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一例做深入剖析(20分) 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 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苏格拉底法 4.《初等教育法》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试论《学记》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2.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0分) 1.概括化理论 2.努力管理策略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计20分) 1.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2.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教育原理 1、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 3、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4、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 二.中外教育史 1、学而优则仕 2、苏格拉底法 3、生活教育 4、《学制令》 5、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 6、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三.教育心理学 1、流体智力 2、先行组织者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归因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活动课程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法》中的体现,其中体现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2.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三、论述题 1.有人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这种说法对么?说明你的道理。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学记 2.中华职业教育社 二、论述题 1.试论述孔子教学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 1.简述苏格拉底法的基本内容。 二、论述题 1.试论述杜威的课程与教材论的相关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心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论述题 1.某地某学校根据学生入学前的智商高低来分快慢班。试论述你的想法,并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评价。

东北师大历年真题

东北师范大学1998年――2002年世界史试题 1998年世界上古中古史――中国古代史(先秦―明清) 一论述题 1、论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2、试析东晋南朝时期门阀衰败的原因 3、论隋统一的历史意义 4、为什么说北宋是个积贫积弱的王朝 二名词 1、图腾 2、宗法制 3、《法经》 4、王猛 5、检籍 6、三省六部制 7、四季捺钵8、金奔巴法9、一条鞭法 1998年世界上古史――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 1、庄子 2、初税亩 3、国人 4、范睢 5、破釜沉舟 6、《史记》 7、张骞8、文景之治9、田里不鬻10、代田法 二简要分析王莽改制 三论“复故爵田宅”的意义 四对“党锢之祸”的思考 五略述“天人合一”思想源流 1998年世界上古史、中古史(研究方向:世界中古史)―中国古代史 一试析“楚汉战争”中刘邦、项羽成败的原因 二试论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三试述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四简答题 1、列举唐代官修史书之主要成就 2、说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代表诗篇(每人三篇以上) 五名词 1、殷墟 2、合纵与连横 3、《神灭论》 4、五代十国 2、简述俄罗斯从中央集权走向专制统治的途径 3、简述拜占廷封建化的道路 4、简析幕藩体制的性质 三、论答题 1、析中世纪德国没有形成议会君主制的历史原因 2、论英法百年战争对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影响 1998年世界近现代史――世界近代史 一、名词 1、麦哲伦 2、《九十五条论纲》 3、重农学派 4、奥斯曼青年党 5、德意志关税同盟 6、松姆河战役 二、简答题 1、简述文艺复兴中意大利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意义。

2、简述斐杨派执政斯间所颁布的反封建法令。 3、简评《大日本帝国宪法》。 三、论述题 1、试析19世纪下半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2、你认为世界近代史中都有哪些重大理论问题? 任选其一,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1)至少列举三个重大理论问题 2)谈其中一个问题时,如能介绍他人发表的论著中的有关观点的,另加5分。3)谈自己观点时,要立论有据,自圆其说。 1998年世界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史 一、名词 1、卡普暴动 2、四月提纲 3、桑地诺 4、戴维营会谈 二、简答 1、国内史学界在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有几种主要观点? 2、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后果? 3、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特点? 三、论述题 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日本是如何被打败的? 3、试评中苏分歧和中苏关系恶化。 1998年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一、论述题 1、《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及其影响。 2、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二、简答题 1、评“官督商办”企业。 2、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 3、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4、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是怎样加强法西斯统治的? 三、名词 1、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2、军国民教育 3、第一次直奉战争 4、“制宪国大” 1999年世界史――上古史 一、名词 1、乌尔第三王朝 2、亚历山大大帝 3、米诺斯 4、布匿战争 5、塔西陀 6、迈锡尼文明 7、梨俱吠陀 8、楔形文字 9、提修斯 10、阿育王11、自然哲学12、帕特娜神庙13、万神殿 14、索福克利15、埃赫那吞 二、简析雅典民主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东师自然地理试题

1999年自然地理试题 一.解释概念(每个2分,共20分) 生物群落互惠共生有效辐射相对湿度径流模数 地域分异大陆度潜育化过程断裂构造 二.简要回答以下各句(每小题5分,共40分) 1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2绘图说明褶曲的基本类型,并注明其形态要素。 3指出城市热岛产生的原因。 4说明地球的形状的地理意义;指出地球自转运动带来的地理效应。 5指出第二型冷锋的形成及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6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哪些? 7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8指出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三.简述风海流的形成机制,并以北太平洋洋流系统为例,说明地转流的形成过程(15分) 四.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及营养结构,并以此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与物质循环。(15分) 五.简述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10分) 2000年自然地理试题 一。解释概念(每个2分,共20分) 层理结构低压槽露点温度降水变率顺潮径流深度准平原雅丹地貌 吸湿水顺行演替 二。简要回答下列各问(每题4分,共40分) 1简述自然地理研究的任务。 2用惯性规律解释科里奥利力的形成。 3根据化学组成可将岩浆岩分为哪些类型? 4地层的假整合接触说明什么? 5简述逆温的成因。 6简述暖锋云系特征。 7简述北太平洋洋流系统构成及地理意义。 8指出滑坡产生的基本条件。 9简述物质的生物循环在土壤行程中的作用。 10说明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三。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四。对比东北性河流和华南型河流的水文特征。 五。阐述全大陆水平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本类型与成因。 2002年自然地理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组成地壳的主要化学元素 2气团的形成条件 3地下水的类型

东北师范大学(2010-2017)考研真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333入学考试试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 2.外铄论 3.说服法 4.学校管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各级《教师专业标准》谈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基本内容。 2.简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 三、论述(20分) 论述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几处关系。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学记》 2.书院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现代价值。 2.韩愈的《师说》中的教师观和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毛雷尔法案》 /莫雷尔法案 2.英国公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赫尔巴特四步教学。 2.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主义教育。 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举例说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受哪些因素影响 二、论述题(20分) 小欣遇到难题,数学老师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小问题的逐步引导,最终成功解答了。联系维果斯基和布鲁纳的理论,分析数学老师的行为。以及对今后教学中的启示。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333入学考试试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制 2.培养目的 3.道德教育 4.教师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 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三、论述题(20分) 试述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重大作用。 中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简述中国古代蒙养教材及特点 二、论述题(20分) 试论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及其现代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简述《国防教育法》的内容。 二、论述题(20分) 试论卢梭自然主义思想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精细加工策略 2.同化 二、论述题(20分) 论述观察学习的过程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东师《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2017秋17春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有明显界限限定的自然综合体是() A. 相 B. 地方 C. 限区 D. 自然区 正确答案: 2. 单独地划分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然后将两类不完全的区划单位进行交叉,可获得()。 A. 自然区域 B. 综合单位 C. 单列系统 D. 双列系统 正确答案: 3. 下列关于大洋表层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大洋表层是大洋表面以下100m深的范围 B. 海洋绿色植物的集中带 C. 大洋的基本生长部分 D. 海洋动物最集中的水层 正确答案: 4. 自然地理系统起连接作用的组成部分是() A. 水分 B. 大气 C. 岩石地形复合体 D. 土壤 正确答案: 5. ()是生态系统各要素中对干扰反映最敏感的因子,也是人类与自然合作水平是否融洽的标志。 A. 气候 B. 植被类型 C. 径流量 D. 土壤 正确答案: 6. 自然地理系统的核心是() A. 水分

B. 大气 C. 有机界 D. 土壤 正确答案: 7.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是人为干扰,自然地理环境的状态并不会变动过大,或是变动后自我调节,逐步恢复原状态,我们称之为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 B. 发展性 C. 稳定性 D. 有序性 正确答案: 8. 人类活动加剧了地表固体物质的机械搬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 地表的水平衡被破坏 B. 改变了生物界的平衡 C. 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 D. 加速了化学元素的迁移 正确答案: 9. 平地上开垦的耕地与林带的组合属于哪种典型的自然地理结构() A. 棋盘式结构 B. 水平式结构 C. 交错式结构 D. 镶嵌式结构 正确答案: 10. 下列解释中,关于自然区划单位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异质的合并 B. 是同质的归纳 C. 是不同等级异质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分布区 D. 自然地理区划单位内部结构是不同的 正确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地球内部水平联系方式有() A. 机械迁移 B. 物理过程 C. 化学过程

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10 17真题

实用文档2010年教育心理学10一、简答题(每题分,共10分)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20分)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1 中国教育史5分,共1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论语》 1 、蔡元培 2 二、试分析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的价值。(20分) 外国教育史5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分,共计10分 1、《理想国》 、终身教育 2 二、论述题,20分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世纪601 、评述20 教育学原理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计10分) 、因材施教2 1、美育 分,共计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30分) 1、简要回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各自的地位作用。 、简要回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作用。2 、简要回答教育的本体功能。3 三、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分)20解。( 实用文档年2011教育学原理10分)、简要回答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 10分)、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2 20分)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作用。(3、 ) 分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中一例做深入剖析。(204、 中外教育史分,共2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 、有教无类 1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2 、苏格拉底方法3 4、《初等教育法》 分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

、论述《学记》在教育原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1 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60、论述20世纪2 实用文档年2012一、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 二、论述: 1.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目标 2.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 二.中外教育史 1.学而优而仕 2.苏格拉底法 3.生活教育 ((学制令)) 4.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 5.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三.教育心理学

东北师大2010-2015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2010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美育 2、因材施教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各自的地位作用。 2、简要回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作用。 3、简要回答教育的本体功能。 三、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论语》 2、蔡元培 二、试分析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理想国》 2、终身教育 二、论述题 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二、论述题 1、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2011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教育学原理 1、简要回答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作用。 4、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中一例做深入剖析。 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有教无类 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苏格拉底法 4、《初等教育法》 二、论述题 1、试论《学记》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2、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概括化理论 2、努力管理策略 二、简答题 1、简述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2、论述成败归因理论。 2012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课程标准 二、简答 1、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 三、论述题 1、全面发展教育中如何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 2、教学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中外教育史 一、名字解释 1、学而优则仕 2、生活教育 3、苏格拉底法 4、《学令制》 二、论述题 1、试论孔子的德育理论及现代价值。 2、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流体智力 2、先行组织者 二、简答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2、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2013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活动课程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

自然地理1作业和答案

1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以下各种三角洲中属于鸟足状三角洲的是() A.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B. 黄河三角洲 C. 尼罗河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2. 石海属于() A. 重力地貌 B. 冻土地貌 C. 风沙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满分:3 分 3. 河床向上游的加长主要是由()造成的 A. B. 下蚀作用 C. 侧蚀作用 D. 磨蚀作用 E. 溯源侵蚀作用 满分:3 分 4. 河流侵蚀最强烈是()处 A. 海平面以下 B. 海平面附近 C. 中游水库 D. 上游源头地区

满分:3 分 5. 戴维斯侵蚀循环学说认为()阶段地表起伏最大。 A. 萌芽期 B. 幼年期 C. 壮年期 D. 老年期 满分:3 分 6. 某山地海拔高度4185m,它属于() A. 低山 B. 中山 C. 高山 D. 极高山 满分:3 分 7. 属于冰蚀地貌的是() A. 蛇形丘 B. 冰斗 C. 终碛堤 D. 鼓丘 满分:3 分 8. 某谷地走向较为顺直,横剖面呈梯形,谷坡陡峻,纵剖面崎岖不平,没有恒定的纵比 降,谷底组成物质为沙或基岩,这个谷地应当是() A. 溶蚀谷 B. 河谷 C. 风蚀谷 D. 冰川谷 满分:3 分 9. 当外海的波浪进入深度小于()波长的浅水区时,波浪开始变形 A. 1/2

B. 1倍 C. 2倍 D. 4倍 满分:3 分 10. 理论上,当波浪入射角与岸线成()角时,沿岸泥沙流的搬运量最大。 A. 0° B. 15° C. 45° D. 75°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以下为干旱区常见的地貌有() A. 风蚀残丘 B. 峰丛 C. 洪积扇 D. 溶蚀谷 满分:3 分 2. 以下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有() A. 溶沟 B. 溶斗 C. 石芽 D. 石柱 满分:3 分 3. 以下属于冰水堆积的有() A. 冰砾阜 B. 蛇形丘

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10-17真题

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1、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论语》 2、蔡元培 二、试分析论述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的价值。(20分) 外国教育史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理想国》 2、终身教育 二、论述题,20分 1、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计10分) 1、美育 2、因材施教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简要回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各自的地位作用。 2、简要回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作用。 3、简要回答教育的本体功能。 三、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20分)

教育学原理 1、简要回答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0分) 2、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10分) 3、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作用。(20分) 4、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中一例做深入剖析。(20分) 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 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格拉底方法 4、《初等教育法》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论述《学记》在教育原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2、论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一、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 二、论述: 1.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目标 2.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 二.中外教育史 1.学而优而仕 2.格拉底法 3.生活教育 ((学制令)) 4.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 5.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三.教育心理学 1.流体智力 2.先行组织者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归因理论

东北师大历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东北师大历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徐影老师。 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活动课程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法》中的体现,其中体现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2.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三、论述题 1.有人说“一两遗传胜过万吨黄金”,这种说法对么?说明你的道理。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学记 2.中华职业教育社 二、论述题 1.试论述孔子教学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 1.简述苏格拉底法的基本内容。 二、论述题 1.试论述杜威的课程与教材论的相关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心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论述题 1.某地某学校根据学生入学前的智商高低来分快慢班。试论述你的想法,并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评价。 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教育原理 1、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 3、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4、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

二.中外教育史 1、学而优则仕 2、苏格拉底法 3、生活教育 4、《学制令》 5、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 6、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三.教育心理学 1、流体智力 2、先行组织者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归因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学原理 1. 简要回答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0分) 2. 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0分) 3. 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作用(10分) 4. 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一例做深入剖析(20分)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 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苏格拉底法 4.《初等教育法》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试论《学记》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2.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0分) 1.概括化理论 2.努力管理策略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计20分) 1.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2.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心理 一、简答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二、论述题 1.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东师《自然地理学(一)》17春在线作业3

2017秋17春自然地理学(一)17春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3.5小时,该班机返航回到北京只需3小时,原因是() A. 地球自转的影响 B. 两地时差的关系 C. 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 D. 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同的影响 正确答案: 2. 逆温层的出现说明大气是() A. 不稳定 B. 稳定 C. 中性状态 D. 上层稳定下层不稳定 正确答案: 3. 降水变率小说明() A. 涝灾可能性大,干旱可能性小 B. 涝灾可能性小,干旱可能性大 C. 旱涝可能性小 D. 旱、涝可能性大 正确答案: 4. 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是() A.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B. 太阳辐射使地球各纬度热量不均 C.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正确答案: 5. 当天空出现青蓝色时,说明大气中的微粒直径是() A. 大于入射波的波长 B. 小于入射波的波长 C. 等于入射波的波长 D. 与入射波的波长无关 正确答案: 6. 下列辐射中,波长最短的是() A. 大气逆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太阳可见光 D. 太阳紫外线 正确答案: 7.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要温暖,其原因是() A. 大气吸收了可见光的缘故 B. 大气逆辐射增强的缘故 C.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D. 地面辐射增强的缘故 正确答案: 8. 如果某干旱地区的盛行西北风,由于风的作用,处于最西北端的荒漠类型是()。 A. 岩漠 B. 砾漠 C. 沙漠 D. 泥漠 正确答案: 9. 下列关于地貌成因的论述,错误的是() A. 构造运动是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B.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作用是形成地貌的主导外动力 C. 地貌发育是纯自然过程,人类活动无法改变地貌的发育 D. 岩石的硬度、胶结程度、是理性质和结构等都会对地貌的发育产生影响 正确答案: 10. 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是() A. 大气环流 B. 太阳辐射 C. 地面状况 D. 人类活动 正确答案: 自然地理学(一)17春在线作业3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多形成连续性降水的天气是() A. 快行冷锋天气 B. 慢行冷锋天气 C. 反气旋过境天气 D. 暖锋天气 正确答案:

完整版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教育综合真题2010年332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一、简答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1. 二、论述题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2. 中国教育史一、名词解释、论语1 、蔡元培2 二、试分析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外国教育史一、名词解释《理想国》1、 2、终身教育二、论述题 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评述20世纪教育学原理一、名词解释 1、美育 2、因材施教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回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2、简要回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3、简要回答教育的本体功能三、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学原理 1. 简要回答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0分) 2. 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0分) 3. 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作用(10分) 4. 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一例做深入剖析(20分) 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 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苏格拉底法 4.《初等教育法》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试论《学记》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2.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0分) 1.概括化理论 2.努力管理策略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计20分) 1.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简述成败归因理论2. 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教育原理 1、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 3、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4、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 二.中外教育史 1、学而优则仕 2、苏格拉底法 3、生活教育 4、《学制令》 5、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

东师《自然地理学二》17春在线作业1

2017秋17春自然地理学(二)17春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腐殖质在土壤剖面表聚是( )土壤的共性。 A. 森林土壤 B. 草原土壤 C. 盐渍土壤 D. 荒漠土壤 正确答案: 2. 影响动物毛色季节性周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温度 B. 光照 C. 水分 D. 地形 正确答案: 3. 水在地面凹穴、洼陷处蓄积的过程叫()。

B. 截留 C. 下渗 D. 蓄渗 正确答案: 4. 不同种的高矮棵耐荫性和阳性植物生活在一起有利于各自的生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 原始合作 B. 偏利共生 C. 互利共生 D. 群栖 正确答案: 5. 蓄满产流主要决定于()大小。 A. 降雨强度 B. 降雨历时 C. 下渗强度 D. 降雨量 正确答案: 6. 热带的大花草是()植物。 A. 寄生 B. 附生 C. 共生

正确答案: 7. ()在地表水循环中发挥着储存和补给的功能。 A. 海水 B. 河水 C. 湖泊 D. 冰川 正确答案: 8. 植物具有良好的贮水组织,能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是()植物。 A. 硬叶旱生植物 B. 肉质旱生植物 C. 中生植物 D. 湿生植物 正确答案: 9. 在我国东北,杜鹃把自己的卵产在其它鸟的巢里,让别的鸟为它孵卵育雏,是()关系。 A. 外寄生 B. 内寄生 C. 性寄生 D. 巢寄生 正确答案: 10. 腐殖质在土壤剖面呈舌状向下延伸,是( )。 A. 黑土

C. 栗钙土 D. 棕钙土 正确答案: 自然地理学(二)17春在线作业1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土体中下部可以发现石膏的土壤是( ) A. 黑土 B. 黑钙土 C. 栗钙土 D. 棕钙土 正确答案: 2. 河水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作用。 A. 重力

东北师范大学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平亢地 2. 水迁移元素 3. 自然区 4. 地球表层 5. 自然地理区划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和()。 2.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下至()。 3.()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4.()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A.大气 B.岩石地形复合体 C.水分 D.有机界 2.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 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风能 3.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 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 4.当一个系统对周围环境输出过多的能量和物质,从而使系统因满足不了最低需求而使系统受损,这种损伤功能类型称之为()A.进料过多 B.泄漏 C.进料不足 D.阻塞 5.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包括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下列那种不是对地带性单位的划分?() A.自然带 B.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区 D.自然地带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 2. 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3.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五、论述题(共30分) 黑土退化原因分析 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 平亢地:排水良好,既没有强烈的侵蚀,也没有明显的堆积,土壤颗粒粗细适中,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影响土壤发育。该地段的地方气候可代表当地的大气候;有良好的养分平衡量条件。 2. 水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水圈进行迁移的元素。 3. 自然区:是在发生上相同又能表现自然地带特征的区域。在它的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形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地方气候、土壤类型、生物群落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综合体有规律地典型地重复出现。 4. 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5. 自然地理区划:一方面要把具有历史发展的共同性和有规律的地域联系的自然地理单元自下而上地合并联结起来,另一方面要根据发展的共同性、自然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区域内部相似性最大、差异性最小,而与其外部相似性最小、差异性最大的地方自上而下地划分开来。 二、填空题 1. 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供给功能)、(处置功能)、(抵制功能)和(保存功能)。 2. 自然地理系统的界限是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石圈)。 3. (大气)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绿色植物)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4. (正)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负)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三、选择题 1.B 2.A 3.C 4.B 5. C

2019考研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及解析

2019考研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及解析 教育学原理 一、简答题 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掌握知识...... 【中公考研参考答案要点】 (1)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因为系统的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和经验;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他们能力的提高,因为人们的能力同样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只有那些能力高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才强、学习效率才高。 (2)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能力 学生的能力不仅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的性质、难度和数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的态度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交给学生系统的有适当难度的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掌握学科的结构,特别是要启发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弄清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逻辑推导与论证,能够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能力。 可见,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学习,正确理解知识,掌握获取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就能有效地促进他们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得越是富有创造性,他们的能力就将提高得越快、达到的水平越高。这是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之间的必然联系。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不管是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还是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能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都是片面的,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论述题 1.为什么说教育公平是实现...... 【中公考研参考答案要点】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整理_人文地理学(按题型顺序)

人文地理学萨乌什金:俄国近代经济地理学内部两大学派之一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重视自然条件的分析和区域的综合研究。(06) 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也研究人的文化作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2、05) 文化生态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对属于他们的那部分地域加以组织、利用和加工的结果,可被视为环境的人为部分。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人—文化—环境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地域文化系统,人—文化—环境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文化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相互作用的机制。(05) 文化景观:亦成为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12) 人地相关论/可能论/或然论:由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提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12) 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有决定性

作用。(09) 人地关系图式: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展现的是一个社会文化系统内人地关系模式。其中四个要素,即人口、自然生物环境、社会组织和技术。人口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并具有一定文化的群体。自然生物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空间与资源。社会组织,是指人类社会的文化环境。技术是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人们利用技术获得生存,改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四个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反映了文化的结构,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关系。(06)人类大陆图:著名学者邦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为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11) 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11) 北日耳曼语:即斯堪的纳维亚人所说的语言,它包括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和冰岛语。这些语言都源于古代斯堪的纳维亚语,10世纪后由于人口的迁移和政治上形成了不同的国家才分化成现在的四种语言。(10) 补充:世界语言分布:(1)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斯拉夫语、印欧—伊朗语;(2)汉—藏语系: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日语、朝鲜语、越南语;(3)闪—含语系:阿拉伯

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东北师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试题================ 外国文学史2004年卷 一、解释概念(每题5分,共55分) 威塞克斯小说复调小说迷茫的一代梅塘集团为艺术而艺术拉普荷马式比喻亚瑟王传说系统第四堵墙三一律破晓歌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俄狄普斯情结; 2、教育小说的基本特征; 3、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所提出的创作思想; 4、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 5、“新小说派”的创作特征。 三、简述下列各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论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延宕; 2、论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的社会历史观念; 3、论厄内斯特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外国文学史2005年卷 一、解释概念(每题5分,共55分) 镀金时代传奇体小说狂飙突进为艺术而艺术史诗剧拜论式英雄扁平人物大学才子派死海古卷歌舞伎阿克梅派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狄奥尼索斯精神和阿波罗精神的关系。 2、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 3、传奇与现代小说的分别; 4、民间史诗的基本特征; 5、分析印度古代诗人迦梨陀娑的戏剧《沙恭达罗》的艺术理想。 三、简述下列各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论威廉?莎士比亚化创作的美学依据; 2、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诗歌主题; 3、论弗郎茨?卡夫卡小说中荒诞情节的功能。 外国文学史2006年卷 一、解释概念(每题5分,共55分) 万物有灵论主神奥丁罗宾汉谣曲《圣经旧约》埃达悲剧表现说湖畔派诗人反英雄角色苏联解冻文学魔幻现实主义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圣经?雅歌》中的爱情描写有何特征? 2、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特斯》的主题是什么? 3、莫里哀的《伪君子》的开场好在哪里? 4、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表达了怎样的女性观? 5、拜伦和雪莱的诗风有何不同? 三、简述下列各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论狄更斯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艺术特征; 2、论西奥多德莱塞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