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知识点

最新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知识点

最新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知识点
最新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知识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气温逐渐。海南岛,

黑龙江。

(2)降水:自向,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东南沿

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呈分布,逐级下降。第一级阶梯上的地

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农业具有西东、南北的分布特点;

(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的分布特点;

(3)经济发展水平:。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

域、、、。

(2)界线及其确定的主导因素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显著。)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区域的划分 1.我国可分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区域。 2.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大体以400mm降水量线为分界线。 3.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大体以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还与1月0℃等温线,800mm降水量线最接近。 4.青藏地区的范围大致与地势第一阶梯的范围一致。 第二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5.南方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区别。(课本P8、练习册P7) 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气候1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 全年降水量400mm以上800mm以上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高原、平原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小大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 农业生产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甜菜甘蔗 居民生活居民主食面食米饭 民居特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传统交通工具马车船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6.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干旱。 7.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是西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 8.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自然景观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9.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地势高,造成高寒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 10.我国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1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牧区,主要畜种的区别列表比较: 牧区牧场类型主要畜种 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牧场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牧区山地牧场细毛羊 青海、西藏牧区高寒牧场牦牛 12.西北和青藏地区的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灌溉的地区。例如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宁夏的宁夏平原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黄河,甘肃的河西走廊的灌溉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新疆天山山麓的灌溉水源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 13.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小麦。 14.被称为“日光城”的城市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北京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 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 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老挝 )、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19年( 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 东部 )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 )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壮 )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 中部 )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 东北 )、( 西北 )、(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本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 本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下载 内容预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

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

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提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

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 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 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 ⑴1 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八下地理第五章测试题 1.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A.气候差异B.地形差异C.河流差异D.植被差异 2.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城市位于 A.西北地区B.南方地区C.北方地区D.青藏地区 3.跨经度最多的区域是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 4.下列区域属于不同级别,并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县(自治县、市)、省(自治区、直辖市)B.温带、亚热带、热带 C.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D.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5.下列关于“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作为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北方地区的界线B.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C.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D.第一级阶梯与第二阶梯的界线 6.下列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能反映北方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7.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8.下列界线与我国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相一致的是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②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③1月份0℃等温线④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⑤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⑥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A.①③⑤B.②⑤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④⑥ 9.下列地形区全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A.华北平原、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C.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D.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10.造成“南橘北枳”的主要原因是 A.栽培技术不同 B..耕作制度不同 C.气候不同 D.地形不同 11.北方地区的农业耕作制度是 A.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D.一年三熟 12.造成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生产方式和生 活习惯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条件 B.土壤条件 C. 气候条件 D.技术条件 读青藏地区图,回答第13、14、15题 13. 图中铁路线是 A.青藏铁路 B.兰新铁路 C.陇海铁路 D.成昆铁路 14.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三江”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15.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提纲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x藏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少多 主要地形平原与高原为主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小大 河流结冰期有无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 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 糖料作物甜菜甘蔗 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传统交通工具马车船

传统体育项目滑雪、溜冰赛龙舟、游泳 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景观自东向西的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x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x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x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天山山麓。青藏地区发展的是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北京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河流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到渤海。北京皇宫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这样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3、北京有着无数名胜古迹,长城、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其中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4、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5、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6、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7、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8、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最新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重点图幅:图5.5 1、 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的分界线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本章重点图幅:图6.3、图6.6、图6.11、图6.13、图6.19、图6.20、图6.24、图6.25、图6.28、图6.29、图6.30、图6.32、图6.42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 (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华北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河平原和淮河平原组成,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冲击形成的。 4、黑土地和黄土地 (1)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a.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b.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2)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 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3)自然灾害: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修建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1.[2019·凉山州改编]下列地理区域与文化活动搭配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那达慕节B.南方地区—赏冰灯 C.西北地区—赛龙舟D.青藏地区—献哈达 2.[2018·深圳]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北方地区种植小麦,人们多喜面食 B.南方地区河湖众多,人们多擅长游泳 C.西北地区草原辽阔,适合发展畜牧业 D.青藏地区地势低平,是“鱼米之乡” 3.[2019·烟台]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中描述的山脉最有可能是( ) A.秦岭B.天山 C.昆仑山D.横断山 [2017·潍坊]图1是我国局部地区图,图2是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读图完成4—6题。 4.我国哪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过图1中的甲山脉( ) A.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B.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5.图2所展现的耕作场景,可能位于图1中的( ) A.①地区B.②地区 C.③地区D.④地区 6.图1中四地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应错误的是( ) A.①地区—中温带—半干旱地区 B.②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C.③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D.④地区—亚热带—湿润地区 [2017·盐城]读我国某地区山脉和河流位置示意图,它们是我国重要的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的河流是( ) A.辽河B.黄河 C.淮河D.渭河 8.对图中甲、乙两地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地处湿润地区 B.乙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 C.甲地区: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D.乙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 9.[2018·深圳]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 A.秦岭—淮河线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400 mm年等降水量线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10.[2017·威海]我国地域广大,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十分显著。关于我国地理事物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线是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B.乙线以西以畜牧业为主,以东以种植业为主 C.丙线以西人口稠密,以东人口稀疏 D.丁线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11.[2019·辽阳]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与黄海。 (2)地形:以平原与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与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与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与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4)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6)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秦岭-淮河线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认识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两侧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阅读:秦岭和淮河

秦岭为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向东流经安徽省,于江苏省注入洪泽湖,然后大部分水流经高邮湖向南注入长江,还有一部分水流经苏北灌溉总渠向东注入黄海。 2、 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在下图中指认四大地理区域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400mm 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阅读:400mm 年等降水量线:把中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部分,东南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雨热同期,以农耕为主。西北地处内陆,大多数降水少,是中国重要的牧区。 ① ② ③ 甲—— 乙—— 丙—— 丁——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地区 读图: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本区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哪几级阶梯? 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北方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绵延分布。 除一部分山地外,北方的年降水量大致为400~800毫米,为温带季风气候,这就决定了区内农业以旱作为主。 北方地区长城以北(即东北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主要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长城以南(即华北地区)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 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如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 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目前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陕西榆林是中国新型的能源矿产基地。北方地区特大型油田有黑龙江大庆油田、山东胜利油田、甘陕长庆油田。北方地区大型煤矿主要在山西省、陕西省、河北省、黑龙江省,山西是中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北方地区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都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 北方地区地方特产丰富,著名的有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 北方地区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下册说教材 说课人刘新孔 一、说课程目标 八年级下册地理 ,讲述中国的区域地理部分。就是本册教科书的主体。对于这一部 分内容,《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具有开创性的变革。与以往同类地理教学大纲的省区 罗列或地区分列方式不同,《地理课程标准》只就是列出了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与学习 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个别特殊的除外)。这就为教科书的编写留有较大的空间。在编写本册教科 书时,有以下考虑。 第一,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课时的限制,本册教科书不可能全面系统地讲述中国区域地理,而就是结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某些区域作为案例讲述。因此,教科书的重点不就是使学生了解系统的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而就是教会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分析与认识区域地理特点的方法。 第二,所选区域,除了《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4个区域(北京、港、澳、台湾)以外,以典型、有特色为原则,又选择了其她5个区域,这样本册教材共选择讲述9个区域,符合课程标准中“至少学习5个区域”的要求。 这9个地理区域分别就是: 特别行政区──香港与澳门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南方地区──长株潭城市群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南地区--------贵州省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从区域选择的情况瞧,首先就是适当照顾到覆盖面,上述区域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的 北方、南方、西北、西南以及几个特殊地区;其次,就是突出区域的典型性。除标准规 定的必选区域外,上述几个区域都就是我国非常具有特色的地区,在同类区域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再次,展示区域的多样性。既有特色多样的区域(包括行政区、地形区、旅游区、综合区等多种区域),也有尺度不同的区域(小到省区内部的二级行政区,大到地跨数省的流域区)。我们希望学生在通过这些案例学习后,能够形成对中国区域地理初步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二、说课程内容 本册教科书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就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 分”“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等内容。希望起到两方面的作 用,一、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以偏盖全。 第二部分就是以案例的方式,对中国的区域差异进行具体介绍。所选区域按照省级 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的方式组合。省级行政区作为我国建制历史悠久的一级行 政区划,既就是行政区,又就是经济区、文化区,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选择了较多的省区案例(5个)。其次,一些各省区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我们选择了珠江三角洲与西双版纳作为 省内区域的案例;此外,由于自然或人文等方面的联系,我国还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我们选择了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作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第三部分就是全书,乃至全套地理教科书的结束语。由于就是中国地理的最后一章,因此,先从中国出发,介绍我国在综合国力上的整体提高,再从世界着眼,分析当今世界就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当代世界的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这样设计,一方面与七年级世界地理部分相呼应,另一方面始终把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使教科书有比较高的立意。 三、课程结构 (一)、教科书章节与课标内容的对照 章节内容课程标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不同的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二节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南北方的自然差异 南北方生产与生活的差异 第三节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干旱的西北地区 高寒的青藏地区 以牧业为主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 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 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说出各地例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 产、生活的影响 第八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政治文化中心 历史悠久的古城 1.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 历史文化传统与城市职能。 2.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 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重点图幅:图 5.5 1、 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2、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自然差异 一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小于800毫米 大于800毫米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交错分布 河流冬季结冰 有 无 河流流量 小 大 河流汛期 短 长 人文差异 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传统交通方式 以陆路运输为主 常用水运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较小,墙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总结 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人文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的分界线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 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名称: D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A 青藏地区 。 界线①与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季风区非季风 区界线接近,主导因素是夏季风或降水。 界线②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即第 一、二级阶梯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形或地势。 界线③ 秦岭---淮河 一线。大致与我国一月0o C 等温线和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据图说出本区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 2能根据本区的资源分布,分析本区的主要城市的工业部门。 3调查或查找资料说出北方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并能分析其原因。 4通过调查及查找资料说出北京主要的城市职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调查本区的资源,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原因。 2通过查找资料,分析北京的职能,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及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学习,初步形成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主要工业中心及工业部门。 2首都北京的城市职能。 三、教学难点 工业基地形成条件。 四、活动设计方案

1通过调查或查找资料分析北方地区的资源。 2从图中看北京,分析北京的城市职能。 五、教学方法 综合法(谈话法、图示法、调查研究法等)。 六、教学手段 投影、挂图。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 续表

(4)讨论:工业基地形成条件, 用框图形式把它表示出来。 能源基 地和工业 中心 辽中南地区形成工业基 地的条件是什么? 提供《北方地区矿产、 城市和铁路分布图》 引导学生分析辽中南工 业基地形成原因。 (1)根据工业基地形成条件, 读《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 分布图》,分析东北辽中南工业 基地形成条件。(要求说得具体, 如原料要求说出矿产名称及产 地、交通状况要说出具体铁路的 名称) (2)总结北方地区矿产种类: 能源矿产丰富。 (3)根据矿产条件,分析辽中 南工业基地可发展的工业门类及 工业部门。 续表阶段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第五、六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①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②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③ 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④湿润和半湿润区的界线⑤水田和旱地的界线⑥南方和北方的界线 ⑦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 ⑧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界线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界线及划分依据 (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其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为界,其主导因素是季风因素。 (3)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其主导因素是地势。 (注意:青藏地区而不是青藏高原地区;内蒙古高原在西北地区,而黄土高原在北方地区) 3.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也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2)主要种植业区:引黄河水灌溉,如“塞上江南”(灌溉农业)。 引高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如河西走廊(绿洲农业)。 (3)植被:(西北地区从东向西植被出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及原因:降水) 4.青藏地区: (1)以牦牛等高寒畜牧业为主,属高寒牧场。 (2)主要种植业:少数地方可发展青稞等高寒农业及林业,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河谷农业)。

主要河流和湖泊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 塔里木河等,河流我为内流河 河源头 农业特色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棉花、小麦、甜菜等 牧场特色高寒牧场山地牧场和温带草原牧场 优良畜种牦牛、藏绵羊等三河马、三河牛、细毛羊、滩羊等少数民族藏族为主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其他方面交通不便矿产资源丰富(石油、煤、稀土矿、矿等)【重难点突破】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面积、人口、民族 新疆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2.自然地理特征 (1)“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从北向南依次为: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 (2)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新疆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温暖湿润空气不易达到,所以本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3.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1)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盆地边缘有绿洲,水源丰富 不利条件: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匮乏 (2)绿洲特色产品 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所以新疆的瓜果特别甜。由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稀少而有稳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为我国最大的长绒棉 生产基地。 (3)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疆人民为了有 效地利用绿洲丰富的水资源,修建了适合当地环境的 坎儿井等水利工程。 坎儿井是在当地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古老 的引水工程,大体上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人们巧妙地利用山的坡度,使水在自流过程中避免大量蒸发,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体现了新疆人民的聪明才智,符合人地协调发展的方向。 (4)绿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疆农业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的盐碱化。 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兴修引水渠、灌渠、坎儿井等水利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天然气、新能源等作为农村生活能源 4.新疆油气资源分布(西气东输) 新疆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结果表明,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重点图幅:图5.5 1、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 北方地区 本章重点图幅:图6.3、图6.6、图6.11、图6.13、图6.19、图6.20、图6.24、图6.25、图6.28、图6.29、图6.30、图6.32、图6.42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 (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华北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河平原和淮河平原组成,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冲击形成的。 4、黑土地和黄土地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五章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山环:由D大兴安岭E长白山F小兴安岭如马蹄形分布着K东北平原,5.水绕:1黑龙江2.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临,3.图门江4.鸭绿江与朝鲜为临,5辽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龙江6.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条件: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2、最大的商品粮基地(1)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2)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3、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1)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的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2)由于大面积开荒,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2、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 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1称谓:文明的摇篮黄土风情: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