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内部过电压及其危害

常见内部过电压及其危害

常见内部过电压及其危害
常见内部过电压及其危害

常见内部过电压及其危害

[摘要]电气设备在运行中承受正常的工作电压,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如雷电侵入或电网内部的操作、故障等常会产生异常的电压升高,这种电压升高称为过电压。电力系统内部操作或故障引起的过电压叫内部过电压。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电力系统常见的内部过电压防止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过电压;危害;分析

一、操作过电压

在中压配电网中,操作过电压主要包括:开关开断电容器组产生的操作过电压,开关关合和开断旋转电机、变压器、电抗器等感性负载产生的操作过电压。下面详细叙述这两种过电压的产生与采取的限制措施。

1.开关开断电容器组产生的操作过电压。开关在开断电容器组这种容性负载时,总有—相率先过零熄弧(假设为A相),此时会有一个接近幅值的相电压残留在电容器端。由于B、C相的存在,中性点出现位移,10ms后开关A相触头的恢复电压可达2.5Uphmax(最高运行相电压幅值),而此时可能出现B相、C 相不能开断的情况。如果C相不能开断,恢复电压最大可达4.1Uphmax,若此时开关触头发生重燃相当于一次合闸,使电容器组重新获得能量。电压波产生振荡,在电容器端部、极间和中性点上都会出现较高的过电压,过电压幅值会随着重燃次数增加而递增。这种过电压具有明显的随机性,与诸多因素有关,符合正态分布规律。但是,只要开关不发生重燃,这种过电压将不会超过关合时的过电压。

2.真空开关在关合和开断感性负载产生的操作过电压。感性负载包括高压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等,真空开关在关合和开断感性负载时,会产生操作过电压。(1)真空开关“开断”感性负载时产生的操作过电压。真空开关具有较强的熄弧能力,不需要等待电流过零熄弧,而是在电流过零之前几安培或者l0—20A就可以将电流突然截断,强制熄弧。而这一截流现象,却引发了截流过电压的产生,甚至继而引发多次重燃过电压和三相同时开断过电压;(2)真空开关在“关合”感性负载时产生的操作过电压。真空开关在“关合”时出会出现类似“开断”过程的过电压,主要原因是开关在关合过程中有“弹跳”现象,触头接通后又分开,多次的“弹跳”相当于经历了多次的开断。有统计表明,关合过电压出现的次数要大于开断低电压出现的次数。

二、单相接地过电压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l0kv中压配电网中,当发生单相接地时,会使中性点产生位移,使全相上出现较高的工频过电压,其幅值与中性点接地方式有关,最大

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哪几种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哪几种分类 目前操作系统种类繁多,关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又分为哪几种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哪些分类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哪些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分类一 根据操作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对作业处理方式来考虑,可分为批处理系统(MVX、DOS/VSE)、分时系统(WINDOWS、UNIX、XENIX、Mac OS)、实时系统(iEMX、VRTX、RTOS,RT Linux); 计算机操作系统分类二 根据所支持的用户数目,可分为单用户(MSDOS、OS/2)、多用户系统(UNIX、MVS、Windows); 计算机操作系统分类三

根据硬件结构,可分为网络操作系统(Netware、Windows NT、OS/2 warp)、分布式系统(Amoeba)、多媒体系统(Amiga)等。 操作系统的五大类型是: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扩展资料:常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简介 CP/M CP/M其实就是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享有指挥主机、内存、磁鼓、磁带、磁盘、打印机等硬设备的特权。通过控制总线上的程序和数据,操作系统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人们的指令…… 主设计人:Gary Kildall博士 出现年月:1974年>>>>>详细内容 MS-DOS DOS系统是1981年由微软公司为IBM个人电脑开发的,即MS-DOS。它是一个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在1985年到1995

年间DOS占据操作系统的统治地位。 主设计人:Tim Paterson 出现年月:1981年>>>>>详细内容 特点 文件管理方便 外设支持良好 小巧灵活 应用程序众多 Windows Windows是一个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用户设计的操作系统。它的第一个版本由微软公司发行于1985年,并最终获得了世界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的垄断地位。所有最近的Windows都是完全独立的操作系统。

零地电压

不可小觑的零地电压(1) 【赛迪网讯】零地电压是困扰信息类设备使用的一个较突出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了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设备的使用寿命。正确处理零地电压问题,对于维护整个机房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电能是生活中最重要能源之一。而且各个行业的用户对供电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供电可靠性、电压质量与频率质量等衡量标准外,对零地电压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零地电压问题在计算机机房设计国标中没有硬性规定,但在现实工作中又会经常遇到,它如何产生?有什么危害?应控制在多大范围内呢? ?/b> 零地电压的形成 我国发电厂的发电机组输出额定电压为3.15~20kV。为减少线路能耗,一般电能的输出要经发电厂中的升压变电所升压至35~500kV,再由高压输电线传送到受电区域变电所,降压至6~10kV,经高压配电线送到用户配电变电所并降压至380V低压,以提供给用户使用。 对于任何一个用户来讲,为其提供电力设施的供电线路一般都很长,由于各输电线路之间的电流并不相等,因此在用户端、零地之间肯定存在零地电压。不过,如果能够把零地电压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就不会对系统或者设备造成危害。 但在某些场合,异常情况往往会导致零地电压的偏大,例如: (1)三相电源配电时负载不平衡; (2)接地电阻不符合规范要求; (3)N(零)线、PE(地)线线径不够或断路; (4)高频谐波引起电位升高; (5)电磁场干扰;

(6)使用UPS、电子稳压器等电子供电设备; (7)用的插线板不符合电器标准; 以前,造成零地电压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前三项。近些年来,随着节能灯等气体放电类光源的普遍使用,变频技术、大容量可控硅整流装置的广泛应用,都使得零地电压值产生了偏高。 在以上产生零地电压的因素中,第(6)、(7)两项是用户设备的问题,以使用UPS 为例,UPS是由整流电路,开关电源等组成的,由于电子电路的特征以及电感和电容的存在,系统中UPS的应用会造成输出零线与输入零线之间存在电压差,因而造成了输出零线与地线之间的电压差。 零地电压的危害 零地电压对负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引起硬件故障,烧毁设备;引发控制信号的误动作;影响通信质量。 零地电压过高可以引起硬件损坏。一般情况之下,零地电压值不能超过2V。零地电压过高的危害,除了引起电子设备硬件直接损坏外,还可能引发控制信号的误动作,造成设备的误启动和误关机。 作者:约稿发布时间: 零地电压过高,还可能造成误码率上升,丢包率增加,造成通信缓慢,传输速率下降。影响通信质量,延误或阻止通信的正常进行。 对于计算机设备而言,零地电压过高则会导致服务器速度下降、网络交换速度降低、服务器无故关机,甚至造成硬件损坏。 有的时候,服务器在零地电压高于某一值(比如2V)时就无法启动。因此用户安装的某些负载(例如HP小型机、IBM服务器等),厂家的硬件安装工程师在现场就会对安装环境的零地电压进行测量,一般情况下要求小于2V,大于此数值则不予加电开机。 要避免硬件故障发生,服务器管理人员就必须注意服务器的使用环境完全正常。比较重要的服务器除必须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之下工作外,电源环境也要符合标准,不仅要采用UPS,还必须配备良好的接地系统,以保障零地电压低于2伏。

变压器常见故障大汇总及案例分析

电力变压器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变压器是靠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改变电压、联络电网、传输和分配电能;电力变压器是变电站核心设备,结构复杂,运行环境恶劣,发生故障和事故对电网和供电可靠性影响大,需要针对具体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变压器故障的分析判别牵扯的学科领域多,既要有电工、高电压、绝缘材料、化学分析等基础知识,还要熟悉自动化、热学等;变压器的故障种类多,表现形式千差万别,需要熟悉结构原理、熟悉现场运行条件、熟悉每台设备特点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章:大型变压器显性故障的特征与现场处理 显性故障:是指故障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比较直观明显的故障,在此,结合现场实际,对大型变压器显性故障的原因和特征进行了叙述和分析,介绍了现场常见的处理办法,也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办法。 一、外观异常和故障类型: 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异常和故障时,往往伴随相应外观特征,通过这些简单的外部现象,可以发现一些缺陷并对异常和故障进行定性分析,提出进一步分析或处理的方案。而且可以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故障确定检修和试验方案.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处理:

1、防爆筒或压力释放阀薄膜破损。 当变压器呼吸不畅,进入变压器油枕隔膜上方的空气,在温度升高时,急剧膨胀,压力增加,若引起薄膜破损还会伴有大量的变压器油喷出;主要有以下原因和措施: 1)呼吸器因硅胶多或油封注油多、管路异物而堵塞。硅胶应占呼吸器的2/3,油封中有1/3的油即可,可用充入氮气的办法对管路检查2)(油枕)安装检修时紧固薄膜的螺栓过紧或油枕法兰不平,(压力释放阀)外力损伤或人员误碰。更换损坏的薄膜或油枕. 3)变压器内部发生短路故障,产生大量气体。一般伴随瓦斯继电器动作;可先从瓦斯继电器中取气样,若点火能够燃烧,需取油样色谱分析和进行电气检查,确定故障性质,故障原因未查明,消除缺陷前变压器不能投运。 4)弹性元件膨胀器内部卡涩.更换或由制造厂处理. 5)隔膜结构的油枕在检修或安装时注油方法不当,未按规定将油枕上部的气体排净。停电将变压器油注满油枕,再将变压器油放至合适的油位高度。 6)胶囊结构的油枕因油位低等原因,胶囊堵塞油枕与变压器本体的管路联结口。在管路联结口处装一支架,防止胶囊直接堵塞联结口。 2、套管闪络放电。 套管闪络放电会使其本身发热、老化,引发变压器出口短路事故;低压套管尤其严重;其主要原因和措施有:

计算机操作系统考研讲义

第5章输入输出设备管理 本章是操作系统的第四大功能,属于对硬件的管理。主要内容有:外部设备的分类及安装、输入输出设备的分配算法、外部设备和CPU 之间的数据传送控制方式(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中断控制方式、DMA 方式和通道方式)和设备驱动程序等。 5.1 概述 5.1.1设备管理的任务与功能 1.设备管理的任务 (1)按用户需求提出的要求接入外部设备; (2)尽量提高输入输出设备的利用率。如,发挥主机与外设以及外设之间的真正并行工作能力。 2.设备管理的功能 (1)分配设备 按设备的不同类型和操作系统选用的算法分配,包括分配相应的通道、设备控制器以及对未分配的任务或作业进行排队等。 (2)控制和实现真正的输入输出并行操作 包括通道程序控制、启动设备、及时响应及处理中断讯号等。(3)对输入输出缓冲区进行管理 如:逻辑名的管理,多个缓冲区的分时及串并行操作,同类多个外部设备的均衡工作。 (4)在一些较大系统中实现虚拟设备技术。 5.1.2 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基本输入输出设备的发展共经过了三代 (1)第一代:键盘和打印机; (2)第二代:鼠标和调制解调器; (3)第三代:手写笔和扫描仪等。 5.1.2外部设备的分类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除了CPU和内存(也叫主存储器)外,其它大部分硬件设备都可统称为外部设备。其中包括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外存设备和终端设备等,还包括将外设和主机连接起来的通道(channel)和控制器(controller)。在计算机系统中,从不同角度将设备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加以管理和调度,归类后简化了设备管理程序,管理工作的关键之一是“分类”和“记录”。 1.按用户和用户分类 (1)系统设备(一般是标准设备)

浅谈零地电压的产生原因与解决方法

随着通信行业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设备对供电电源的质量和稳定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要求供电的可靠性、供电电压和频率等供电参数达标外,对零地电压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零地电压问题在计算机和数据机房设计中没有硬性规定,但在通信设备供电中又会经常遇到。这里就其产生原因,对通信设备有什么危害,应如何控制和解决,以确保通信设备稳定可靠的运行进行探讨。 1 零地电压的产生原因 通信局站由供电局供给l0kV交流高压电源,并降低至380V低压交流电源,以提供给通信设备使用。 对于通信设备用交流电源来说,由于交流配电机房与通信设备机房有一定的距离,为其提供的供电线路一般都较长,又由于交流线道中有开关电源、空调、照明等各种供电线,所以供电线路之间的三相交流电流不可能平衡。 (1)若电力机房为了供电的安全性,两交流屏并联使用,但两交流屏的零线没有并联; (2)单相UPS输入末接地线; (3)交流输人电源线使用单股敷设方式。 以上情况部会在通信设备供电端零地之间产生零地电压问题。不过,若能把零地电压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就不会对通信系统和设备造成危害,否则将造成通信设备损坏。 2零地电压的危害

零地电压对通信设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起硬件故障,烧毁计算机接口设备;引发控制信号的误动作;影响数据传输质量。零地电压过高时会引起硬件损坏,一般情况下,零地电压值不能超过2V。零地电压若超过2V,将引起计算机串口硬件直接损坏,还可能引发控制信号的误动作,造成计算机和数据设备的误启动和误关机。 3零地电压的控制措施 交流供电零地电压是影响通信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原因,零地电压过高会造成数据设备和计算机设备的故障或损害,所以必须控制在2V之内。由于零地电压较高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所以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再做相应的处理。其主要考虑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如下: 首先保证三相交流负载平衡,如果三相用电负载不平衡,零线上的电流就会加大,输入、输出零线两端的电压差就会增大,直接造成输出零地电压增高。因此,在初次加电时尽量保持三相交流用电负载平衡,并定期根据负载的使用变化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零线截面积,减少零线的线路电压损失,比如:零线电压U=IR,而零线电阻R=ρL/S,所以对于UPS设备交流输入、输出的零地线的线径应大于或等于相线线径,减小零线长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零地电压数值。 另一方面必须有良好的接地系统,是降低零地电压的保障,所以通信电源系统 的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要求标准,否则接地电阻值一高,很小的电流就会产生很高的零地电压。在通信局站接地系统设计和使用时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要求标准,针对地线线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在系统的最大用电负荷及安全的前提下,对不同的设备和不同负荷,使用不同地线线径。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电源线和地线在不同的走线道单独敷设至设备端。 同时在UPS设备选型时,选择谐波干扰符合国家规定的UPS。必要时还必须安装相应抑制各次谐波的滤波设备,从根本上解决零地电压问题。也防止UPS 谐波对柴油机发电机组电机供电的干扰和影响。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常见问题与探讨

此文章来源: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常见问题与探讨 摘要: 目的总结归纳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的常见问题,方法收集整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对照 分析应用情况并比较其差异。结果与结论:从五个方面较为全面的总 结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所涉及到的问题,认为在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 关键词: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问题 Discussion of common issues in the Bactaril Endutoxin Test, BET ZHOU Su-Wen.(Pharmacology Laboratory, Hubei Institute of Drug Examination, Wuhan 43006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conclude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bacterial endotoxins test. METHODS by collect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work and referring to the related articals and information, w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ir difference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bacterial

andotoxins test were comprehensively generalized in the review from five aspects and the conclusion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acterial endotoxins test need to be further enhanced and standardized. Key word: Bactaril Endutoxin Test;problems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actaril Endutoxin Test,BET )是近二十年 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检测药品及其中间品中内毒素污染的一种方法;作为家兔热原检查法的一种替代,已经十分成熟,美国药典迄今已为八百余种药品制定了该项检查法,中国药典自1990年版开始收载以来,每版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品种也逐步增多,2005年版已增加到204种,并且在增补本中将继续增加收载数量,该方法相对家兔热原检查法而言,有劳动强度低、快捷、经济、灵敏和易于标准化等优点,受到广大药品质检人员高度关注。2005年版药典在2000年版药典基础上在方法学、结构及细节上均进行了重大修订,使其更加规范、合理。 由于该方法本身是一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试验步骤比较多,每个品种的限值制定和试验过程中涉及到的标准品、鲎试剂、检查用水及干扰因素等,均会给对实验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下是笔者近年来在药品检验过程中发现的较为常见的问题进行的汇总, 以 期对实际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1、标准及限值的制定

镀锌缺陷

镀锌工序常见缺陷 缺陷名称缺陷特征产生原因 1.锌粒 缺陷特征: 在热镀锌带钢表面上分布有类米粒的小点,习惯上称为锌粒。锌粒缺陷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带钢上下表面粘附大量颗粒状,在带钢局部增加了锌层厚度,造成表面粗糙不平,既不美观而对使用有害俗称锌粒。表现形式有两种,其一颗粒较大的锌粒,成份主要是铁—锌化合物,也就是底渣。 产生原因: (1)锌锅中底渣过多上浮,粘到钢板表面所引起的。 (2)锌锅中自由渣过多粘到钢板表面所引起的。 预防及消除方法: (1)合理的控制锌液温度与带钢入锌锅温度前者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带钢表面铁的溶解度,后者是加速F2AL5层的形成。 (2)严格控制锌液中的化学成份,向锌锅中合理添加合金锭,保证锌液Al的百分含量在0.18~0.22%。其目的一方面是稳定的锌液化学成份有利F2AL5层的形成,另一方面是锌液中过饱和的铁首先与足够量的铝结合形成铁—锌—铝化合物,也就是自由渣,以减少底渣的形成。 (3)提高原料表面清洁度,减少故障停机次数。提高原料表面清洁度是为了在正常生产中最大限度减少带钢表面带入锌锅的“脏物”。故障停机次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锌液中铁含量的多少,由于退火炉没有带钢停机防氧化功能,停机后炉内带钢表面大量氧化,启车后被带入锌锅,使锌液中铁含量急速增加。同时停机后带钢长时间停留在锌液中使F2AL5层遭到破坏铁会大量溶入锌液中。而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大量的铁是无法形成自由渣的,这时就会直接形成底渣。故障停机的随机性和停机时间的不确定性使提前和临时添加铝变得可操作性不强。减少故障停机次数和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4)及时清理表渣及定期清理底渣。 2.厚边缺陷 缺陷特征: 当热镀锌带钢边缘的镀层比中部镀层厚得多时,就产生了边厚。 产生原因:

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操作系统介绍一、操作系统主要功能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和可扩展的工作环境,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接口的程序集合。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通常都设有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等功能模块。 处理器管理 处理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处理机的分配和运行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处理机的和运行都是以进程为基本单位的。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动态执行过程。 处理机管理应实现下述主要功能: (1)进程控制:负责进程的创建、撤销及状态转换。 (2)进程同步:对并发执行的进程进行协调。 (3)进程通信:负责完成进程间的信息交换。 (4)调度:按一定算法进行处理机分配,包括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 存储器管理 存储器管理主要是指针对内存储器的管理。主要任务是:分配内存空间,保证各作业占用的存储空间不发生矛盾,并使各作业在自己所属存储区中不互相干扰。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指负责管理各类外围设备(简称:外设),包括分配、启动和故障处理等。主要任务是:当用户使用外部设备是,必须提出要求,待操作系统进行统一分配后方可使用。当用户的程序运行到要使用某外设时,由操作系统负责驱动外设。操作系统还具有处理外设中断请求的能力。

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是指操作系统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在操作系统中,将负责存取的管理信息的部分称为文件系统。文件是在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一组相关信息的有序集合,每个文件都有一个文件名。文件管理支持文件的存储、检索和修改等操作以及文件的保护功能。操作系统一般都提供功能较强的文件系统,有的还提供数据库系统来实现信息的管理工作。 作业管理 每个用户请求计算机系统完成的一个独立的操作称为作业。作业管理包括作业的输入和输出,作业的调度与控制(根据用户的需要控制作业运行的步骤)。 二、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1、手工操作(无操作系统)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20世纪50年代中期,还未出现操作系统,计算机工作采用手工操作方式。 手工操作 程序员将对应于程序和数据的已穿孔的纸带(或卡片)装入输入机,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输入计算机内存,接着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序针对数据运行;计算完毕,打印机输出计算结果;用户取走结果并卸下纸带(或卡片)后,才让下一个用户上机。 手工操作方式两个特点: (1)用户独占全机。不会出现因资源已被其他用户占用而等待的现象,但资源的利用率低。 (2)CPU 等待手工操作。CPU的利用不充分。 2、批处理系统 批处理系统:加载在计算机上的一个系统软件,在它的控制下,计算机能够自动地、成批地处理一个或多个用户的作业(这作业包括程序、数据和命令)。

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建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重点

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建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本文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建立、限值的确定、方法学验证及常见问题进行了介绍。在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之前,应尽可能多的收集有关该药品的基本信息,例如:有关样品的溶解性信息,推荐的稀释液,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最适溶剂;样品的pH范围;分子量大小;产品规格、体积或重量;拟用于临床的用法和用量等等。以便选择合适的样品处理方法和内毒素检查方法,对于早期研发阶段的药物,应选择合适的赋形剂,以有利于细菌内毒素检查中对样品的稀释处理。此外,在确定内毒素限值时还应尽可能采用最大人拟用剂量,为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中增加剂量留出空间。 一、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建立的主要步骤 对某一新化合物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时,首先应根据人体最大日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计算和确定样品的内毒素限值,选择合适的鲎试剂,根据临床规格,计算最大有效稀释倍数,稀释产品,并在低于最大稀释倍数的浓度下进行检查。可以采用凝胶法,也可以采用终点法或动态法。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为准。 1、细菌内毒素限值的确定 一个药品在投放市场前,它是否满足内毒素限值的要求?样品的内毒素含量具体是多少?这些问题不但关注用药安全,还应该最大限度的提供有关内毒素含量的准确信息,为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提供警戒信息。尽管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建立是一个科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但其最终目的还是要为控制药品质量服务。因此,在方法建立时,不但要阐明限值的合理性,考虑技术可能达到的限值,同时还要满足相关药品管理法规的要求。 研究人员在建立方法的早期,一般会按照临床建议的最大人用剂量确定一个非正式的限值,这个限值可以根据实验室可以达到的最低检测水平,把限值订的相对比较严格,但往往由于早期的临床剂量会比最终上市的临床剂量高几倍,所以严格的限值,可能会使得正式生产时很多产品不能通过检查,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参按照法规允许的最高水平,酌情确定样品的限值。 样品内毒素限值的确定一般与临床人体最大给药剂量有关,剂量越大,单位重量或体积的内毒素限值越低。一般按以下公式计算:内毒素限值L=K/M。式中内毒素限值L是以EU/ml、EU/mg或EU/u表示;K为按规定的给药途径,人体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最大可耐受的内毒素剂量,以EU/(kg.h)表示,注射剂K=5EU/(kg.h),其中放射性药品注射剂K=2.5EU/(kg.h),鞘内用注射剂K=0.2EU/(kg.h)。一般我国人群平均体重按60kg计算,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最大耐受量为300EU/h;另我国人体的平均体表面积按1.55m2计算,人体每平方米的最大耐受剂量为(300EU/h)/ 1.55m2 =(193EU/h)/ m2 。 M为人体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接受的最大给药剂量,以ml/(kg.h)、mg/(kg.h)或u/(kg.h)表示。 内毒素限值计算举例(一):A注射剂的人体最大用量为每小时1.5g,每公斤每小时体重的剂量为1.5g/60kg=0.025g/kg=25mg/kg,内毒素限值L=K/M=(5EU/kg)/( 25mg/kg ) = 0.2EU/mg。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细菌内毒素标准品和鲎试剂常常以EU/ml表示,所以在具体实验中样品的内毒素的限量可以转换为EU/ml的表示方法,可使实验操作计算更为方便。假定产品A的浓度为100mg/ml(或原料药经溶解后的浓度为100mg/ml), 那么,将产品A的限值从EU/mg转变为EU/ml时,内毒素限值L= 0.2 EU/mg 100 mg/ml = 20 EU/ml。内毒素限值计算举例(二):B注射剂的临床最大用药剂量为1g/m2,规格为50mg/ml,内毒素限值L=(193 EU/ m2)/(1g/m2)=193 EU/g=0.193 EU/mg,转换为EU/ml 表示时,L = 0.193 EU/mg50 mg/ml=9.65EU/ml。 大输液品种的限值一般定为0.5EU/ml,灭菌注射用水则定为0.25EU/ml。内毒素限值没有考

热镀锌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热镀锌工艺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1:08AL钢种含碳量是多少? 答:含碳量是0.5--0.12%。 2:成品在库中最长允许存放多少时间? 答:允许存放3个月,以避免存放过久产生氧化。 3:锌层脱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锌层脱落的原因主要有:表面氧化物,有硅化物,油脂蒸发不尽,锌锅铝含量偏低, 锌液中停留时间太短,镀层偏厚。 4:厚边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A,板型差,有大浪边或大瓢曲, B,速度太低, C,气刀角度调整不对, D,起到喷嘴缝隙未调整好, E,气刀太高或气刀距离太远, 5:锌锅中锌渣有哪几种? 答:A,底渣,当钢板浸入锌液之后,便开始了铁锌之间的扩散过程,铁被侵蚀落入锌液中,就形成了铁锌合金,沉入锅底。 B,浮渣,由于锌液表面氧化而形成。 C,游离渣,介于底渣和浮渣之间,但是数量极少。 6:锌粒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A,原板问题,主要是原板清洁度和原板铁粉含量。 b,锌液温度过高,使底渣浮起 c,AL含量过高,影响铁的溶解度。 7:热镀锌层的黏附性是什么? 答:根据热镀锌理论和研究成果,锌层的附着能力不取决于铁----锌合金层的厚薄,而取决于钢基和铁锌合金层之间有FE2AL5的中间层。 由于铝对铁比锌对铁有较大的热力学亲和力,所以在加铝法带钢热镀锌中,在温度和时间的影响下,总是优先在刚及表面形成铁----铝化合物,这个薄而均质的中间层能够牢固的附着在钢基表面,实际上他起着粘附镀层的介质作用。 合金层中的吸铝量越高,则镀层的粘附性越好,合金层中的吸铝量不仅取决于锌中的铝含量,而且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锌液中的带钢的温度。

8:锌层脱落和锌层裂纹的定义是什么? 答:锌层脱落时由于钢基和铁---锌合金层的相界上没有形成作为粘附媒介质的均质的FE2AL5中间层,使镀层的粘附力下降,在弯曲时就可能导致锌层脱落。 锌层裂纹是由于脆性的鉄锌合金层超厚,使镀层的延展性下降,在弯曲时就产生了锌层裂纹。 9:酸洗后的钢件铁盐含量应在多少?清洗后附着量可降至多少?为什么用温水 好? 答:酸洗后表面的铁盐含量应在2.3克/平方米。清洗后可降至0.5---1克/平方米。温水的好处是: A,钢件表面附着的铁盐在热水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大。 b,钢件在酸洗时扩散入金属基内的氢气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容易逸出。 c,由于热水的水分子运动较为激烈,可以将粘附在钢件表面的其他赃物撞落下来,即使是轻微的油剂也可以被洗掉。 10:助镀液应该具备哪些性能? 答:a,应该有固定不变的化学成分; b,在锌液的温度下必须相当稳定; c,对钢件金属基体不会产生铁盐以及氧化物; d,即使由助镀液形成了铁盐,但该铁盐应能被锌液还原; e,助镀液的产物应是流动而容易被清除掉的,并不会影响助镀层的质量; f,助镀液分解时,应能产生中性或还原性气氛,并起到吹扫锌液面上脏物的作用; g,具有良好的助镀性能; h,助镀液与锌液的分解反应要进行的十分迅速并完全脱落; 11:助镀液中铁含量超高会有什么害处? 答:当超过允许范围时,当待镀钢件上涂了含有铁(呈fecl2存在)的溶液后,与锌反应生成较多锌渣,其次,粘附在钢件表面的fecl2与锌液反应后,如果不脱落下来,仍旧粘附着,则会使钢件表面的镀层上出现不同成程度的粗糙现象,再次这种铁盐与锌液反应后,会使中间合金相层生长的较疏松,因此弯曲时易脱落。 12:为什么溶剂应加热使用? 答:溶剂水溶液一般加热到50----60度时使用效果良好, 1,可以使固体氯盐溶解这样可以保持溶液中成分较均匀; 2,容易将粘附在钢件表面的铁盐冲洗掉; 3,加速了钢件金属基与锌原子结合; 4,可蒸发掉溶剂一些多余的水分,保持溶剂浓度; 5,可将钢件酸洗时渗入基体内的氢排掉; 6,钢件吊出后容易干燥; 13:什么叫溶剂老化,弊端是什么? 答:如果钢件在溶剂中浸渍以后没有很好的烘干或已有一些锈情(水锈)出现时,又加上锌液中铝含量较高的情况下,一旦钢件表面的溶剂与锌液表面上的铝与锌接触反应,就会发生反应而生成氧化铝和氧化锌,这些东西再与锌液和溶剂中的氯化锌继续结合而成为黑色胶状物,这样溶剂就失去了活性而起不到助镀作用,从而漏镀。 14:怎样再生溶剂? 答:氯化锌和氯化铵的复盐水溶液再生,主要是去除溶剂中过多的水分,碱性氢氧化锌,

操作系统简答题(含答案)

1.OS的主要功能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用户接口。 2.OS有哪三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操作系统一般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 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特点是:多道和成批处理。 分时系统具有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和及时性的特征。 实时系统特点:及时响应和高可靠性 3.OS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技术、异步性 4.OS一般为用户提供了哪三种接口?各有什么特点? 1.联机命令接口 提供一组命令供用户直接或间接操作。根据作业的方式不同,命令接口又分为联机命令接口和脱机命令接口。 2.程序接口 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用命令组成,提供一组系统调用命令供用户程序使用。3.图形界面接口 通过图标窗口菜单对话框及其他元素,和文字组合,在桌面上形成一个直观易懂使用方便的计算机操作环境. 5.OS主要有那些类型的体系结构? 单体结构、层次结构、微内核结构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虚拟机结构 6.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指在内存同时放若干道程序,使它们在系统中并发执行,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当一道程序暂停执行时,CPU立即转去执行另一道程序。 [特点]:多道、宏观上并行(不同的作业分别在CPU和外设上执行)、微观上串行(在单CPU上交叉运行)。 7.OS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所有其他软件都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上,并得到其支持和服务;操作系统是支撑各种应用软件的平添。用户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和服务操纵和使用计算机。可见,操作系统实际上是一个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资源的总指挥部。操作系统的性能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解释一下术语:进程、进程控制块、进程映像、线程、进程的互斥和同步、临界区和临 界资源、竞争条件、原语、信号量、管程、死锁、饥饿 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单位。 进程控制块(Procedure Control Block):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含

用电 电力安全常识 零地电位差问题

电力安全常识 1.安全电压最高是多少伏? 42 伏 2.通过人身的安全直流电流规定在多少以下? 50mA 3.通过人身的交流安全电流规定在多少以下? 10mA 4.我们防止直击雷的保护装臵有几种?避雷针;避雷网;带。 5.电线接地时,人体距离接地点越近,跨步电压越高,距离越远,跨步电压越低,一般情况下距离接地体多少,跨步电压可看成是零。 A : 10m 以内 B : 20m 以外 C : 30m 以外答: B 6.低压验电笔一般适用于交、直流电压为() V 以下。 A : 220 B : 380 C : 500 答: C 7.消除管线上的静电主要是做好什么?答:接地 8.什么叫安全电压? 答: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体接触到有一定电压的带电体后,其各部分组织(如皮肤、心、脏、呼吸器官和神经系统等)不发生任何损害时,该电压称安全电压。 9.影响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因素有:电流的大小,人体电阻,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的频率,电压的高低,电流的途径,人体状况。 10.凡在潮湿工作场所或在金属容器内使用手提式电动用具或照明灯时,应采用多少伏安全电压?答: 12V 。 11.室内照明线路的用电设备,每一回路的总容量不应超过多少 kW ( 1 ) 1 ;( 2 ) 2 ;( 3 ) 3 。答:( 2 ) 12.插座容量应与用电负荷相适应,每一插座只允许接用几个用具? 答: 1 个 13.为防止静电火花引起事故,凡是用来加工、贮存、运输各种易燃气、液、粉体的设备金属管、非导电材料管都必须( 1 )有足够大的电阻;( 2 )有足够小的电阻;( 3 )接地 3 14.电动工具的电源引线,其中黄绿双色线应作为线使用。( 1 )相;( 2 )工作零线;( 3 )保护接地。答:( 3 ) 15.保证电气检修人员人身安全最有效的措施是。

热镀锌影响因素综述

热镀锌影响因素综述 郭太雄1 瞿祖贵2 (11攀枝花钢铁公司钢铁研究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21攀钢冷轧厂) 摘 要:论述了热镀锌原板化学成分、带钢表面状态、锌液成分、锌液温度和带钢入锌锅温度对热镀锌钢板镀层性能及表面状态的影响。 关键词:热镀锌;镀层性能;表面状态;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G 335122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hot dip galvanization GUO Tai -xiong 1,QU Zu -gui 2 (11Iron &Steel Research Institue ,Panzhihua Iron &Steel (Group )Co 1,Panzhihua 617000, China ;21Cold Rolling Plant ,Panzhihua Iron &Steel (Group )Co 1) Abstract :The influence factors ,such as the composition of base sheet and galvanizing liquid ,the strip surface condition ,the temperature of galvanizing and sheet entering zinc pot ,on the performances of zinc coat are described 1 K ey w ords :hot dip galvanizing ;performances of zinc coat ;surface condition ;influence factors 1 前言 生产热镀锌钢板的难点在于获得优良的镀层 性能,即良好的镀层粘附性,优良的镀层加工成型性,美观而又能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表面特性。热镀锌钢板镀层金相结构一般由Fe -Al 层、Fe -Zn 合金层、纯锌层组成,其各自的结构、厚度及表面形态等决定了镀层性能。因而影响热镀锌的因素可归结为影响镀层结构的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钢基化学成分、带钢表面形态、锌液成分、锌液温度及带钢入锌锅温度等。 2 钢基化学成分对热镀锌的影响 211 碳的影响 钢基中的碳含量对热镀锌有显著影响。碳含量愈高,铁—锌反应愈剧烈,Fe -Zn 合金层变厚,使镀锌层粘附性变差。因此,热镀锌原板一般选用含碳量为0105%~0115%的低碳钢板。 Akihiko 等人的研究表明〔1〕 ,Fe -Zn 合金层 结构可分为3类:暴突结构( ξ相),细晶结构(δ1相)和柱状结构( ξ应为相)。并认为钢中的固溶碳可抑制暴突结构的形成,使镀层的抗粉化性能得到改善。 此外,碳还影响镀锌层的表面质量。对于含碳量高的镀锌原板,若退火温度太高,碳会在钢板表面富集,形成渗碳体,从而提高钢板表面张力,降低锌液对钢表面的浸润能力,使锌液不能在钢板表面均匀流动,在热镀锌时,形成锌瘤缺陷。212 硅的影响 实践表明〔2〕 ,当钢中硅含量超过0104%时,高温下镀锌板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在还原炉中很难被充分还原,热镀锌后,板面生成很厚的灰白色镀层,其粘附性能较差。因此,热镀锌原板一般要求硅含量≤0103%。 提高还原温度,延长还原时间,提高保护气体中的氢气含量,或提高带钢入锌锅温度,可抑制硅的表面富集作用,使钢板表面SiO 2得到充分还原,可使镀层的粘附性得到改善,从而在热镀锌线上可生产出含硅量较高(>015%)的一般冲压用高强度钢板(390~490MPa )。 收稿日期:1999-04-05 作者简介:郭太雄(1972~),男(汉族),四川攀枝花人,工程师。 ? 84? 轧 钢STEEL ROLL IN G 2000年2月?第17卷?第1期 Feb 12000 Vol 117 No 11

主机房零地电压大原因分析

经营管控项目之主机房UPS输出零地电压大原因分析 一、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对零地电压偏差要求 根据国标GB/T16895.10-2010(安全防护电压骚扰和电磁骚扰防护)对装有大量信息技术设备的建筑物内,供电系统采用TN-S(三相五线制),如下图示: 服务器及电信设备对UPS供电系统的零地电压有效值控制在小于2伏以内。电压偏差大,会出现死机,甚至CPU损坏,误码率大,网速减慢,设备损坏,数据出错,服务器厂商都有严格的零地电压要求。目前实测机房的零地电压为17伏,供货商不允许通电调试。 二、机房的供电现状 中心机房现有2段电源供电。由Ⅰ段(进线柜1)和Ⅱ段(进线柜2)组成。

Ⅰ段(进线柜1)容量1000A,约660KVA,向3楼、2楼梅兰日兰200KVAUPS供电(单相供电),少量电源向大楼提供照明电源。 Ⅱ段(进线柜2)容量1000A,约660KVA,向3楼、2楼空调供电,少量电源向大楼提供照明电源。 Ⅰ段(进线柜1)和Ⅱ段(进线柜2)可以通过母联开关柜进行互切。 目前,因外部供电原因,原引有两路独立电源,目前只有一路可用,电源都切在Ⅰ段(进线柜1)电源上,用电总量398A。 用电具体分别:Ⅰ段(进线柜1)用电: 3楼机房UPS:161A;2楼机房UPS:61A;大楼照明、空调等153A;Ⅱ段(进线柜2)用电:所有空调、照明:153A。 三、原因分析 零地电压产生的原理: 低压配电系统的常规电路如图一所示:

由于供电系统主要是单相供电,三相平衡时,零线的合成电流为零,负荷严重不平衡时,有大量电流从零线流过。举例如下:零线电压Vn=In Zn In为零线电流 零线电抗Zn=ρ×L÷S ρ为导线电导率,L为线长,S为导线截面积 如果In=60A、Zn=0.1欧姆,Vn将为6V。 四、解决办法 (1)三相负载尽可能平衡 (2)接地符合规范要求 (3)缩短零线长度,增大零线截面积可减小零线电抗,从而将低零地电压, 此种方法解决方案的优点是效果明显,从零线电抗计算公式 Zn=ρ×L÷S看,当线长L减小,导线载面积增大,Zn随之减小,零

输电线路维护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输电线路维护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逐年递增。当前,各行各业要想保持正常的运转,基本上都离不开电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构建高效稳定的电网系统势在必行。作为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输电线路是保证电网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只有电力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安全、稳定,方能保证电网系统的有效运转。 关键词:输电线路;维护;问题;策略 1输电线路运行浅析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生产、生活用电量需求更多,只有提高电网安全建设,才能保证输电线路运行安全。通过提高对线路运行的重视,逐渐拓展输电线路应用范围。但是输电线路本身在运行中比较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地理环境或者天气状况等,亦或是一些人为因素,线路本身质量问题、安装问题等,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保证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必须提高其安全性,积极应用自动化技术,为其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要根据输电线路运行要求,制定完善的监控系统,对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等进行实时监控,如果发现某处存在故障或者安全隐患,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寻找发生故障的

原因,消除安全隐患。输电线路本身具有复杂性、广泛性等特点,在复杂的输电线路环境影响下,对线路本身安装设备质量提出要求,需保证设备与输电线路之间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输电线路输电能力,提高安全输电能力。输电线路为输电系统运输电力的重要载体,这个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必须保证输电线路安全可靠性,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 2分析影响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的因素 2.1人为因素 在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人为因素是造成输电线路运行安全指数下降的首要因素,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非电力工作人员的消极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输电线路保护意识差,存在有碍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的行为。二是输电线路工作人员。输电线路工作人员作为对相关线路进行日常维护的重要人员,因安装技术不到位、维护意识差、养护技术低及线路保修设备配备不足等因素,造成输电线路运行安全指数降低的现象屡见不鲜,间接影响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稳定性。 2.2自然因素 在自然界中狂风会增加输电线路运行故障形成跳闸现象,如若风力强劲,将刮断电线及其支撑杆,影响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线路覆冰在我国南方虽然比较少见,但也有发生

关于镀锌常见问题

热浸镀锌外观质量要求: 镀锌层表面应连续、完整,并且具有实用性光滑,不得有过酸洗、起皮、漏镀、结瘤、积锌、毛刺等缺陷。 镀锌颜色一般呈亮银色、灰色或暗灰色。 一、锌层表面发黑 原因分析:(1)钢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如硅Si和磷P)可能会导致形成不均匀的光亮和(或)暗灰色镀层。(2)锌温过高,镀锌件出锌液后冷却时间缓慢。方法建议:(1)加入少量合金元素可以显著地降低硅和磷的不利影响或改善镀层外观。(2)镀锌时,适当降低锌温,减少镀锌件出锌液后冷却时间。 二、镀锌层被打磨掉 原因分析:在使用手提电动砂轮机打磨锌瘤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对锌层的损伤。 方法建议:在精加工过程中,尽量使用锉刀打磨,减少使用砂轮机打磨。 三、漏镀锌 原因分析:原材料或工件表面焊渣或表面氧化物没有清理干净,不能被酸洗掉,阻碍了锌液附着。 方法建议:焊接处焊渣或表面氧化物必须清除干净后才可以进行酸洗。 四、表面大面积不上锌 原因分析:原材料或工件表面的碳膜(如轧制油的残余物)、油污、油漆等类似污染物造成酸洗不净。 方法建议:对于局部油污、油漆等污染物采用砂轮机打磨等方法清除。 五、角钢背锌瘤过大 原因分析:锌温太低、或镀件从锌液面起吊时的速度太快,角度太少,造成锌液流动不畅,形成锌瘤。 方法建议:在工件不过火发黑的情况下,提高锌液温度,减少装夹密度,减慢工件起吊速度。 六、表面浮渣 原因分析:镀锌夹具过脏或锌液面氧化锌没清理干净。 方法建议:镀锌夹具尽可能保持清洁干净,工件起吊前,应将工件上部液面的锌灰清理干净。 七、孔内积锌

原因分析:锌温太低、镀件取出速度太快。或工件的穿挂角度不合理,造成孔处锌液流出速度太慢。 方法建议:提高锌温,减慢工件起吊速度。工件装夹时应该考虑不阻碍工件表面锌液的流动性。 八、管内部大面积漏镀 原因分析:酸洗时由于管内憋气,导致管内部分位置酸洗不足。或工件键入锌液时,管内憋气,造成助镀剂被“烧伤”,失去助镀效果。 方法建议:对于封闭或半封闭的工件在酸洗过程中,适当翻动工件,使其内部充分酸洗干净。在工件进入锌液时适当提升行车速度,不能停留。 九、表面锌瘤大 原因分析:起吊速度过快,造成上层工件的余锌流到下一层的表面,严重影响工件外观质量。 方法建议:减慢工件起吊速度,提高锌温。 十、表面锌渣严重 新浮渣粘在锌层表面上。温度低,部分锌液没熔化,严重影响镀锌层的外观。方法建议:提高镀锌温度,工件全部浸入锌液时,适当缓慢摆动工件,使工件周边锌温平衡,工件角落内的浮渣全部浮出液面。 十一、积锌严重 原因分析:工件无流锌孔,造成锌液不能流干净。 方法建议:进料工件必须符合可镀性工艺条件。封闭形结构设合理的排气出口和排锌通道。 十二、锌层表面粗糙 原因分析:1、可能由原材料本身条件(钢材表面的活性元素硅si、粗糙)造成。 2、过度酸洗使钢材表面粗糙,或严重腐蚀,镀锌表面粗糙。 3、高温镀锌或长时间浸锌,造成锌层变厚,表面容易造成粗糙。 方法建议:1、控制好工件酸洗时间,避免工件过度酸洗。2、合理控制好锌温。锌温过高,镀锌层厚度增加,锌渣增多,反之,锌温过低,锌层流动性差,镀锌不光滑。 十三、出现斑点或白锈 原因分析:储运过程中高温潮湿的环境下,有些镀锌件表面会出现以碱性碳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方法建议:避免镀锌件处于高温潮湿的密闭空间或雨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