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1+年至2010+年中国三大城市群中几个典型城市的API变化特征

2001+年至2010+年中国三大城市群中几个典型城市的API变化特征

2001+年至2010+年中国三大城市群中几个典型城市的API变化特征
2001+年至2010+年中国三大城市群中几个典型城市的API变化特征

第34卷第8期2012年8月

2012,34(8):1401-1407

Resources Science

Vol.34,No.8Aug.,

2012

https://www.doczj.com/doc/853164809.html,

文章编号:1007-7588(2012)08-1401-07

2001年至2010年中国三大城市群中

几个典型城市的API 变化特征

孙丹1,杜吴鹏2,高庆先3,师华定3,轩春怡2

(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北京市气候中心,北京100089;

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要:利用2001年-2010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9个代表城市近10年的每日API 数据,研究

了各个城市群和城市API 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并统计了每年轻度污染及以上级别的天数,结果表明:近10年三大城市群代表城市的API 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京津冀城市群API 最高,下降也最为明显,而珠三角城市群API 最低,下降最不显著;各城市年均和季节API 随纬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城市群内部距离海洋近的城市API 较低;三大城市群API 呈现冬春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北京和石家庄近10年年均污染天数最多,珠海污染天数最少,2001年-2008年三大城市群城市间的污染天数差距较大,2008年之后污染天数差距明显缩小,API 有趋于同步的变化趋势,大气污染呈现一定的区域同质化特征。在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实施之前系统分析三大城市群近10年API 的变化特征可为日后科学评价和对比两种指数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城市群;空气污染指数(API );污染天数;变化特征

1引言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视,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也在逐渐加大,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相差较大,不同地区特别是不同城市其空气质量在近年中的变化特征不尽相同[1-3]。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三大城市群,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三大城市群内的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空气质量是否得到了改善抑或继续恶化,弄清楚这个问题并深入比较各城市群之间的API 异同,对我国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制定、修改环境保护政策和相关技术标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三大城市群代表城市空气质量近年变化特征的分析也可为我国其它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大气环境保护提供必要的借鉴[4-7]。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API )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数量尺度方法,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其特点是综合、简便、直观,适于表达不同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程度[8-9]。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城市空气污染及API 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Sarrat 等研究了不同城市地表类型形成的热岛对区域大气污染的影响[10];Houda 等根据不同天气类型,研究了一种利用太阳分光光度计观测结果反演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值的方法[11];Lu 等评估了香港地区空气污染指数的优缺点,并对目前采用的API 提出了修订建议[12];杜吴鹏等采用2001年-2006年API 和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研究了沙尘天气过程对我国北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13];王海鹏等利用逐日API 资料和一维连续Morlet 小波变换方法

收稿日期:2012-05-10;修订日期:2012-06-20

基金项目: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10906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05103);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10CB428506)。

作者简介:孙丹,女,贵州遵义人,博士生,从事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研究。E-mail:sunday1013@https://www.doczj.com/doc/853164809.html, 通讯作者:杜吴鹏,E-mail:duwupeng@https://www.doczj.com/doc/853164809.html,

第34卷第8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853164809.html,

研究了兰州大气污染时间序列的多尺度变化特征、主周期和影响因素[14]。另外,其他许多研究人员对一些典型地区和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也进行了详细分析[15-18]。

本研究在统计2001年-2010年日均API 基础上,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中9个代表城市,分析了各城市群城市近10年API 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对比了各城市及各城市群之间API 的异同,统计了各城市近10年轻度污染及以上级别天数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大气环境改善措施,对导致空气质量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用的API 数据来源于国家环境保护部的对外发布结果,该数据根据各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每日监测值计算得到。目前我国采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3项指标的监测数据计算空气污染指数,计算方法可参考相关文献和技术规定[9,19-20]。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我国城市API 分级标准见表1,其中API 大于100即达到污染级别。

3结果分析

3.1京津冀城市群

图1是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天津和石家庄2001年-2010年API 变化,从图1可以看到3个城市的年均API 近10年呈下降趋势,年变化系数分别

为-2.9、-3.7和-6.3。天津和石家庄的API 近10年比北京降低的更为显著,主要是由于北京城市迅猛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更大,北京的城市人口和机动车急剧增加,城市规模的膨胀在3座城市中最为明显,因此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改善大气环境所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石家庄本来污染最为严重,经过一定的环境整治后其API 下降的幅度最为明显。天津

紧邻渤海,海陆风对大气污染物的清洁能力较强,其大气环境自净能力最强,自然条件最为优越,因此其年均API 最低。

近年3城市年均和各季节API 有趋于同步的特

API

空气污染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0~50一级优

51~100二级良

101~150三(1)级轻微污染

151~200三(2)级轻度污染

201~250四(1)级中度污染

251~300四(2)级中度重污染

>300五级重度污染

表1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

Table 1The API ranges and relevant air quality grades

年份

图12001年-2010年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年均

和各季节API 变化

Fig.1Annual and seasonal API change trends at Beijing,

Tianjin and Shijiazhuang from 2001to

2010

1402

2012年8月

孙丹等:2001年至2010年中国三大城市群中几个典型城市的API 变化特征

https://www.doczj.com/doc/853164809.html,

征,年均API 值在80左右,一方面表明各地治理大气污染力度的加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大气污染有“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因而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采取区域联防联控越发重要。北京在奥运会前外迁或关闭了很多高污染高能耗的工厂企业,并与周边的天津、河北等省份通过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源的排放,这对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很大的作用,从图1中可看到北京在2006年后大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API 降低趋势更加明显,在2009年和2010年降低到85和86。值得注意的是在2006年3城市API 均有所升高,这主要是因为该年度春季沙

尘天气较为严重,导致其春季平均API 偏高所致。

京津冀城市群API 季节变化明显,春季和冬季API 较高,夏季最低,这是因为该地区冬春季干燥少雨、沙尘天气频繁,采暖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和天

然气,而夏季降水较多,空气对流旺盛,污染物极易沉降和扩散。但随着污染类型逐渐由工矿企业、冬季取暖等粗放型排放向以机动车尾气排放为代表的复合型污染转变,近些年京津冀地区API 的这种季节变化特征正在逐渐减弱。3.2长三角城市群

图2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南京和杭州2001年-2010年的API 变化,相较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年均API 较低,总体上API 呈震荡下降趋势,但没有京津冀城市群下降明显,API 年变化系数分别为-1.7、-2.2和-1.7。3座城市在2002年API 均最高(上海80,南京98,杭州89)。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和杭州近年API 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南京2010年API 明显升高,该年度南京4个季节的API 均较高,南京地处内陆宁镇丘陵,大气扩散条件较沿海地区略差,且南京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城市,化工、钢铁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较大比重,与同处于长三角区域的上海相比较,南京的API 明显偏高。上海毗邻海洋,北面紧邻长江入海口,海洋性气候较南京和杭州更加明显,其大气污染物在清洁的海洋性大气影响下易于扩散,加之空气中水汽含量高,污染粒子易于随降水沉积;由于杭州受海洋清洁大气影响的程度小于上海,因此其API 介于南京和上海之间。

长三角地区冬季和春季大气层结稳定,污染物

易于累积不易扩散,造成冬春季API 最高,夏季雨水充沛对污染物的洗刷及大气对流旺盛对污染物扩散均较为有利,因而夏季API 明显低于其它3个季节。

3.3珠三角城市群

图3是珠三角城市群的广州、深圳和珠海2001年-2010年的API 变化,其中广州和深圳在2002年-2004年API 有一定的升高,此后呈平缓下降趋势。珠海的API 在2001年-2005年略有下降,2005年-2010年略有升高,这与广州和深圳的API 年际

年份

图22001年-2010年上海、南京和杭州年均

和各季节API 变化

Fig.2Annual and seasonal API change trends at Shanghai,

Nanjing and Hangzhou from 2001to

2010

1403

第34卷第8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853164809.html,

变化特征相反。3座城市API 年变化系数分别为-1.47、-0.74和-0.67,总体来看,相较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近10年API 降低不太明显,按季节划分,夏季较其它季节降低的略多,这可能与夏季天气和气候变化特征有关,比如降水的增加等气象因素。

珠三角城市群毗邻南海,属于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常年降水充沛,大气扩散条件较好,在三大城市群中API 最低。由于冬季大气层结最为稳定,污染物易于累积不易扩散,造成冬季API 略高,而夏季频繁的降水加之城市大气受清洁海风控制使其API 最低。

从图3中可以看到珠海的空气质量优于邻近的广州和深圳,但随着大气污染呈现区域性特点,一个地区的空气质量不仅受自身大气环境条件的制约,还会受到邻近地区的空气污染物排放、输送、沉降等的影响,应特别关注珠海近几年API 略微升高现象,避免与广州等城市的污染程度趋同,提前制定和采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3.4年均和季节API 对比

图4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9个城市年均和4个季节API 的对比,从图4可以明显地看出,京津冀城市群的API 最高,其次是长三角城市群,而珠三角城市群的API 最低,也就是说,这3个城市群的API 由北向南逐渐降低。从各城市群内部来看,距离海洋近的城市其API 较低,例如天津的API 低于北京和石家庄,上海的API 低于南京和杭州,同样珠海和深圳的API 低于广州,即气候背景和地理位置对城市空气质量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

从各季节来看,冬季和春季的API 明显较高,而夏季的API 较低,这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有关,夏季多雨,对大气污染物的清洁作用明显,冬春季大气层结稳定,且北方城市冬春季采暖及春季频发的沙尘天气会增加大气中污染物含量。

3.5污染天数对比

为进一步研究各城市群代表城市近10年空气污染程度,统计了2001年-2010年每年API 大于100即轻度污染及以上级别的天数(表2),从表2中可以看到,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北京和石家庄污染天数

年份

图32001年-2010年广州、深圳和珠海年均和

各季节API 变化

Fig.3Annual and seasonal API change trends at Guangzhou,

Shenzhen and Zhuhai from 2001to 2010

图42001年-2010年9个城市年10年平均API 对比

Fig.4Average API comparison for a decade at nine cities from 2001to

2010

1404

2012年8月

孙丹等:2001年至2010年中国三大城市群中几个典型城市的API 变化特征

https://www.doczj.com/doc/853164809.html,

最多,近10年年均分别高达131.6天和111.7天,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京津冀城市群特别是北京和石家庄的污染天数已经明显下降,表明该地区的大气环境改善明显。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的轻度污染及以上级别的天数最少,近10年平均为47.7天,而南京和杭州明显较上海的污染天数多。珠三角城市群中,珠海除了在2001年出现一次污染外,其他年份没有出现API 大于100的情况,而广州在近10年的污染天数明显高于同区域的深圳和珠海,年均达到34.4天,不过近几年广州的污染天数已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图5中可以看到,2001年-2008年三大城市群城市间的污染天数差距较大,而2008年之后,各个城市间的污染天数已呈缩小的趋势,特别是京津冀城市群的污染天数已经减少到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接近的水平。

4结论与讨论

通过统计分析2001年-2010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9个代表城市的API 年际和季节变化以及污染天数,得到以下结论:

(1)3个城市群代表城市近10年API 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京津冀城市群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API 下降最不显著。

(2)3个城市群的年均和季节API 由北向南逐渐降低,京津冀城市群API 最高,珠三角城市群API 最低,而城市群内部距离海洋近的城市API 较低。

(3)3个城市群API 均表现出冬春季高、夏季低

的季节变化特征,气候背景对城市空气质量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

(4)城市群不同城市年均和各季节API 有趋于同步的变化趋势,大气污染呈现一定的区域同质化的特征。

(5)北京和石家庄近10年年均污染天数最多,分别为131.6天和111.7天,珠海污染天数最少;2001年-2008年3大城市群城市间的污染天数差距较大,2008年之后各个城市间的污染天数明显缩

小。

我国现行的空气污染指数是2000年从发达国家引进,相比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纳入API 的指标相对较少,要求也较低,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相比则更低,如欧美国家广泛开展的PM2.5年份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珠海

200118519227859

123881741200216794

187881541063920200314911015545767455180

2004144808756737575250

200513778844669663560

200613768784265713470

200712846793956623650

20089546674046712450

20098658543153451910

20108857483167571090

10年平均131.682.9

111.747.778.271.534.48.20.1表2API >100的天数统计(轻微污染及以上级别)

Table 2The days statistics of API >100(low-grade and above pollution level)

(天)

图52001年-2010年三大城市群代表城市轻度

污染及以上级别天数变化

Fig.5The days change of low-grade and above pollution level for typical cities in

three urban agglomerations from 2001to

2010

1405

第34卷第8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853164809.html,

(细粒子)监测,我国目前还没有纳入常规监测,因此,系统分析各个城市近10年的API 变化特征,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按照我国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比较和评估每个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距离深入研究还有一些距离,但我国API 标准实施的这10余年中,其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 )将于2016年正式实施,系统分析全国3大城市群代表城市近10年API 的变化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为以后科学评价和对比两种空气质量指数奠定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雷华,余晔,陈晋北,等.2001-2007年兰州市主要大气污染物

污染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0,29(6):1627-1633.[2]张人文,范绍佳.珠江三角洲风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0(6):130-134.

[3]吴莹,吉东升,宋涛,等.夏秋季北京及河北三城市的大气污染联

合观测研究[J].环境科学,2011,32(9):2741-2749.[4]周美春.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对比分析[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0,23(2):33-36.

[5]徐祥德,周秀骥,施晓晖,等.城市群落大气污染源影响的空间结

构及尺度特征[J].中国科学,2005,35(S1):1-19.

[6]李莉,陈长虹,黄成,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O3和PM10的区域

污染特征模拟[J].环境科学,2008,29(1):237-245.

[7]Xin J Y,Wang Y S,Tang G Q,et al .Variability and reduction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 in Beijing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during

the Beijing 2008Olympic Game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55,DOI :10.1007/s11434-010-3216-2.

[8]李向阳,丁晓妹,高宏,等.中国北方典型城市API 特征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3):96-101.

[9]张轶男,向运荣,张毅强,等.我国与国际空气污染指数系统的比

较[J].环境科学学报,2009,29(8):1604-1610.

[10]Sarrat C,Lemonsu A,Masson V,et al.Impact of urban heat island

on regional atmospheric pollution[J].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6,40(10):1743-1758.

[11]Houda Yahi,Richard Santer,Alain Weill,et al.Exploratory study

for estimating atmospheric low level particle pollution based on

vertical integrated

optical

measurements[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1,45(23):3891-3902.

[12]

Lu Weizhen,He Hongdi,Leung Andrew Y T.Assessing air

quality in Hong Kong:A proposed,revised air pollution index (API)[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1,46(12):2462-2569.[13]杜吴鹏,高庆先,王跃思,等.沙尘天气对我国北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9,22(9):1021-1026.

[14]王海鹏,张斌,刘祖涵,等.基于小波变换的兰州市近十年空气污染指数变化[J].环境科学学报,2011,31(5):1070-1076.

[15]唐晓风,张建辉,刘红辉,等.沙尘天气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范围与强度分析[J].资源科学,2002,24(4):1-4.

[16]曾令建,缪启龙,高庆先,等.沙尘天气对北京大气环境质量及太阳辐射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1,24(4):433-439.

[17]

王峰云,王自发,阎凤霞,等.华东地区一次持续大雾过程及其

与空气污染相互作用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15(5):685-694.

[18]马雁军,刘宁徽,王扬锋,等.沈阳及周边城市大气细粒子的分布

特征及其与空气质量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1,31(6):1168-1174.

[19]

陶志华,秦浙新,韩梁钧.空气污染指数模式的改进[J].环境保

护科学,2006,32(1):14-16.

[20]薛志刚,刘妍,柴发合,等.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改进方案及论证

[J].环境科学研究,2011,24(2):125-132.

1406

2012年8月

孙丹等:2001年至2010年中国三大城市群中几个典型城市的API 变化特征

https://www.doczj.com/doc/853164809.htm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API of Several Typical Cities within Three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from 2001to 2010

SUN Dan 1,DU Wupeng 2,GAO Qingxian 3,SHI Huading 3,XUAN Chunyi 2

(1.Key Laboratory of Middle Atmosphere and Global Environment Observation,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2.Beijing Municipal Climate Centre,Beijing Meteorological Bureau,Beijing 100089,China ;

3.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 100012,China )

Abstract:Due to the enormous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climate,geography and other natural conditions,the atmospheric pollution and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air quality present diverse trends in different regions.Air pollution index (API)is released daily for some important cities and it serves a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public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researches.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most developed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Therefore,studying their ai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larifying the API similarities as well as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cities and urban agglomerations will play an active role in amen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in providing policy reference for other cities.API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come from the announced results of Stat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 this paper,daily API data of nine typical cities within the above three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last decade were used to research API ’s annual and season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and to calculate days with low pollution level or above every year.In addition,the reasons leading to pollution change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PI had declined clearly in typical cities of three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last decade as a whole;API of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is the highest and presents the most obviously decline trend,while the Pearl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the lowest API and the least prominent decline;annual and seasonal API for all cities decrease from north to south with latitude,and the API of a city near the sea is lower than other cities;the API of three urban agglomerations are high in winter and spring and lowe in summer;the pollution days in Beijing and Shijiazhuang are the most,while in Zhuhai are the least;the pollution days have large gaps among three urban agglomerations during 2001-2008,but the gaps narrow significantly after 2008;the API of all typical cities have the trend of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and atmospheric pollution presents regional homogeneous characteristics in a certain extent.Analyzing the API change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last decade systemically can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wo indic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Urban agglomeration;Air Pollution Index (API);Pollution days;Change characteris-tics

1407

中国三大城市群集聚空间结构演化与地区经济增长_孙铁山

收稿时间:2015-12-10;修回时间:2016-02-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05、41001069)作者简介:孙铁山(1978—),男,内蒙古包头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学。E-mail:tieshansun@hot?https://www.doczj.com/doc/853164809.html, 。 中国三大城市群集聚空间结构演化与地区经济增长 孙铁山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北京 100871) 摘要:使用1995—2014年中国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数据,分析其经济集聚水平和空间结构特征演化,并探讨经济 集聚及其空间结构演化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三大城市群经济增长过程中集聚水平的变化趋势验证了威廉姆森的倒U 假说。同时,三大城市群集聚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也显示,集聚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集聚程度之间同样存在倒U 关系,即在经济发展初期,随着经济集聚水平提高,经济布局往往呈现出中心城市极化特征,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经济活动趋于分散化的同时,经济集聚的空间结构也会向更加趋于多中心结构的方向演化。对经济集聚、空间结构演化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经济集聚的确推动了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对于京津冀和珠三角主要是围绕中心城市的经济极化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而对于长三角则主要是多中心集聚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关键词:经济空间集聚;集聚空间结构;地区经济增长;三大城市群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16)05-0063-08DOI :10.15957/https://www.doczj.com/doc/853164809.html,ki.jjdl.2016.05.009 Evolution of Agglomeration and Its Spatial Structure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Three Major Metropolitan Regions of China SUN Tie -shan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China ) Abstract: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and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re three most well-developed and competitive metropolitan regions in China.The study on the long-term spat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of these three regions will help reveal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rend of large metropolitan regions in China.This paper uses the prefecture level city data from 1995to 2014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agglomeration and its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se three regions,and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agglomeration,changing spat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glomer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se three major metropolitan regions changed over time with economic growth,and the trends provide th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inverse U curve hypothesis of Williamson.Meanwhile,the evolvement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n these three regions also indicate there exists an inversed U cur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ity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gglomeration levels,which means monocentricity will be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ing agglomer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development,while with the increa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economic activities tend to be more dispersed as well as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tend to be more polycentric.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on economic agglomeration,its spat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shows that economic agglomeration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ree regions,however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nd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the monocentric agglomeration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economic growth,whil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the polycentric agglomeration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economic agglomeration;spatial structure;regional economic growth;three major metropolitan regions of China 第36卷第5期经济地理Vol.36,No.52016年5月ECONOMIC GEOGRAPHY May ,2016

中国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 1.长三角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以上海市为中心,包含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等六个城市,江苏的南京、扬州、常州、泰州、镇江、无锡、南通、苏州等八个城市。其辐射区涵盖了浙江金华和衢州两市。该城市群目前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杭州、宁波、南京、苏州等为中心的“一核心、多中 全球化巨型城市网络雏形已经显现。常住人口增长与移民人口增长优势不明显,GDP增长率逐渐放缓,但在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环境治理、港口交通等方面排名位列第一,该城市群正逐渐转向内部发展环境的优化。可以预期,这将是下一轮发展的必要准备。 长三角城市群应结合城市建设、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行集约化发展,统筹区域布局,实施功能分区,提高资本、土地和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鼓励地方化,保持城镇集群特色,优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与区域性交通网络的衔接,提高区域经济效率。

2.珠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由香港、广州、佛山、江门、深圳、惠州、肇庆、珠海、东莞、中山、澳门等11个城市组成,外加清远市作为其辐射城市。它是我国沿海开放区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群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即使不将香港和澳门计算在内,该城市群仍旧吸纳了全国近1/6的外资。2007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二,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为第二、现实竞争力第一、成长竞争力第三。 (1)先天竞争力。位于华南地区的该城市群,其发展是伴随珠江三角洲的 其 、 20位。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得分也不够理想,排名仅为第12位。今后该城市群的发展应仍旧以香港为城市群核心,以澳门、广州为中心城市的核心圈层,并以此城市结构来带动城市群经济的新发展。“城市群由原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生产性带动,逐步走向服务性的产业带动,这种发展方向的转换将使珠三角城市群成为南方强有力的经济重心。” 3.京津唐城市群 京津唐城市群位于环渤海湾地区、华北平原北部,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市一省,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唐山、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

八年级地理下册 7.2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二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教案(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对区域经济分析的一般认识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过程】 【出示目标】(熟悉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学生齐读目标。 【情境导入】(视频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进入到本节学习) 多媒体播放歌曲:《江南水乡》。 同学们,一曲《江南水乡》,你醉了吗?刚刚我们在视频中看到很多历史文化名城,时至今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又如何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踏上长江三角洲这块富庶繁华之地。 【自主学习快乐收获】(学生独立完成,标记重难点)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本52~57页,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的自主探究部分; 2.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发现并记录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细读教材,勾画出重点、疑点内容。(分不同颜色进行勾画,并注意标注) 【自学检测】(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1.多媒体出示自主探究答案,学生更正并提出疑难问题; 2.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著名的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和核心城市,并分析城市的分布特点。(图文结合,锻炼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阅读材料,让学生介绍对上海的印象,了解浦东开放开发二十几年的巨大变化。(锻炼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展示,引导学生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地位以及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中国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密集区

1.都市区 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北京都市区、长三角都市区、上海都市区、杭州都市区、金华-义乌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等。 2.大都市带 概念:大都市带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有若干个彼此分离的大都市区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逐渐紧密连成一体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形态,是一种新的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和城市区域发展的现象。 世界大都市带 目前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以及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等。其中又以第一、第二个大都市带最为典型: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该大都市带简称波士华希(Boswash),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都市连绵带,沿着大西洋,北起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南到弗吉尼亚州,共涉及美国10个州。北端城市为波士顿,南端是华盛顿,中间以纽约为中心,依次排列着普罗维登斯、哈特福德、纽黑文、费城、巴尔的摩等一系列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延伸970km,宽50-160km,面积约为13.9万平方公里。据美国《幸福》杂志1977年的统计,美国50家最大商业银行中的28%,50家最大人寿保险公司的42%,5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的33%,50家最大零售公司的42%,50家最大运输公司的28%都将总部设在这个大都市带内。另外,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这个大都市带不仅是美国政治中心,也是世界政治活动的中心地。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为核心,包括横滨、京都和神户等特大城市,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江地区所形成的日本最大的大都市带。这个大都市带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国土面积的20%,居住人口达6000余万,集中了日本50%以上的人口,远远超过美国东北海岸的大都市带,人口密度也比后者高出3-4倍。东海道大都市带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全国工业企业和工业就业人口2/3,工业产值的3/4和国民收入的2/3,以及全国80%以上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究开发机构。这一大都市带已成为日本群岛的重要发展轴心。 我国大都市带 上海大都市带(上海,南京,苏州,宁夏,杭州)、沈大都市带(沈阳,大连)、京津翼大都市带(北京,天津,石家庄)、成渝大都市带(重庆,成都)、长江中游大都市带(武汉,长沙,南昌)、吉黑大都市带(哈尔滨,长春)、珠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珠海,深圳,广州)、济青大都市带(济南,青岛)

中国三大组团式城市群

中国三大组团式城市群 作者: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节选) 组团式城市群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镶嵌体系,体现出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为特征的城市发展的高级演替形态。在水平尺度上是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的城市平面集群,在垂直尺度上是不同等级、不同分工、不同功能之间相互补充的城市立体网络,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从而分享尽可能高的“发展红利”,完整实现“区域发展动力、区域发展质量和区域发展公平”三者在内涵上的统一。 城市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其空间形态的演进,具有明显的特征: 城市的点状表征:0维模式(传统城市中心,强调集聚性,产生城市病) 城市的线状表征:1维模式(沿江沿路城市带,强调通达性,腹地相对狭小) 城市的面状表征:2维模式(城市群,强调结构性,功能相对不对称) 城市的体状表征:3维模式(组团式城市群,强调等级、有序、互补和立体网络性,最大限度获取“发展红利”) 而大力培育组团式城市群,既是中国城市化战略进程的跃升,也是中国新一轮财富涌流的本质载体。 今后中国必须坚持发展三大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组团式大城市集群,打造中国城市化建设中的主力与经济增长能力的“航母”。国家三大组团式城市群必然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城市体系,以寻求资源利用的空间最大“整合交集”为根本出发点,让发展红利得到充分涌流。 组团式城市群发展模式的战略突破 1、避免了城市摊大饼式的单极化扩张; 2、形成了以大中小城市相协调为特征的区域镶嵌体系; 3、建立了以地缘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空间布局与城际战略联盟; 4、构筑了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城市等级系列集合; 5、实现了效率最大化的城市结构在区域中的逻辑充填; 6、充分协调了自然-社会-经济的城乡时空耦合;

[2020年](城市规划)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殿后精编

(城市规划)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 殿后

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殿后 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殿后 长三角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提法由来以久,并且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认可。但关于这一规划的正式官方文本近日才出台。根据长三角区域总体功能定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提出了“一核六带”的区域总体布局框架。虽然规划已经跃然纸上,但要从规划变成如同伦敦、纽约等世界级城市群,上海及长三角诸城市无疑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事实上,长三角地区也不是等到规划出台才开始行动,构建城市群的行动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如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港口一体化等进程都已经如火如荼,“三小时都市圈”“长三角港口一体两翼”等提法也成为长三角构建城市群的切实行动的佐证。然而,这样的一些动作要么是来自各城市自主延伸的行为,要么是城市间两两协商的产物,基于全区域、大思路的规划迟迟没有出台,从而导致各种行动之间的无序、重复甚至冲突。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长三角机场建设重复严重,而港口建设尽管有“一体两翼”的定位,但由于没有配套的方案与区域协调机制,一体化成效并不理想。因此呼唤基于国家战略层面、从长三角区域全局出发的城市群规划就显得非常急迫。 国家管控认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大城市圈。城市圈作为国家管控在空间上的载体和精华,在一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美国的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大洛杉矶区;日本的大东京区、阪神区、名古屋区;英国的伦敦城市群;韩国的首尔区;德国的鲁尔区等等都成为一国经济的增长极。美国三大城市群的GDP占全美国的67%,日本三大城市群的GDP占全日本的70%。而中国三大城市群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只有38%。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必须向城市群和城市经济带延伸,使之成为国家新一轮财富聚集的战略平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的催化下产生。 这份规划纲一方面给长三角区域的城市群发展制定了总体战略,更重要的是,其中的“一核六带”的关键性提法因为明确了上海在整个城市群中的核心作用,因而具有纲领性意义。这为长三角城市群从规划到实际操作奠定了基石。

中国城市群规划汇总(最全)

中国城市群汇总(最全) 已建成的城市群三个将成世界级 已基本建成的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西岸。以后泛长三角、泛珠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而济南城市群如整合到京津冀鲁城市群,也是世界级的。 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肇庆、佛山、中山、江门、澳门等城市所形成的。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盐城、泰州、淮安、杭州、宁波、金华、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衢州、合肥、马鞍山23个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地市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范围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滨州、德州、聊城等14市。 辽宁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8个城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双核包括四川的成都、德阳、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广安和重庆主城、涪陵、合川、永川、江津、大足等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集合体。 关中城市群:由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农业示范区以及商洛构成。 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厦门、泉州市为中心,包括漳州、莆田、宁德等城市。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中西部居多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甘肃城市群、乌昌城市群、黔中城市群、银川城市群、拉萨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石家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南宁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1)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6年3月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出炉。新华社发布的《草案》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纵轴,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 材料二中国的城市群发展路线图 (1)阐释城市群形成过程。 (2)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优势十分明显,互补作用强。说出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各自的优势。 (3)描述中国城市群的分布特点。 参考答案:

(1)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城市圈或都市圈。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形成了城市群。 (2)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优势;天津具有港口和制造业的优势;石家庄具有商贸业的优势。 (3)分布不平衡;中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多,西部少;第二、三级阶梯的平原地区多,第一级阶梯少;沿海、沿江地区多;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线沿线多。 典型例题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体系空间格局图 (1)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城市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提出,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城镇化地区,构建以陆桥(亚欧大陆)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2)归纳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宏观空间布局的总体特点。这样的宏观空间布局有哪些优点? 材料三从世界各国城镇化态势看,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 (3)分析加快成渝城市群建设的主要有利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 (1) 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沿海地区多,西北内地少交通沿线多,远离交通沿线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山区少 (2) 两横三纵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较多,城市基础较好大部分地区地表起伏小,交通运输便利有利于我国大区域城市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合理分布人口工业生产既有集聚,又有分散有利于缓解多分集中造成的城市环境问题 (3)位于四川盆地底部,地形起伏小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利于人类聚居四川盆地是著名的“天府之国”物产丰富长江水系发达,川渝等多条铁路相连,水陆交通便利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资金保障气候湿润,河流众多,城市用水充足有利于合理分布我国人口和生产力有利于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地理练习-第七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第二课时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知能演练提升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其表现的内容多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反映我国某区域景观的剪纸作品(如图),完成第1~2题。 1.该剪纸作品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在()。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长江三角洲 D.华北平原 2.该剪纸作品所反映的区域,其民间美食和传统体育活动是()。 A.馍、踩高跷 B.糌粑、攀岩 C.粽子、赛龙舟 D.窝头、滑冰 3.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 A.重庆市 B.上海市 C.天津市 D.北京市 4.下列关于上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 B.是我国最大的城市 C.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D.煤炭资源丰富 下图是“我国长江流域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7题。 5.长江干流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是()。 A.Ⅰ和Ⅱ B.Ⅱ和Ⅲ C.Ⅲ和Ⅳ D.Ⅳ和Ⅴ

6.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不包括()。 A.交通便利 B.市场广阔 C.劳动力素质高 D.矿产资源丰富 7.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A.上海 B.南京 C.杭州 D.武汉 8.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与此问题成因无关的是()。 A.上游毁林开荒 B.中游围湖造田 C.中下游酸雨污染 D.夏季降水集中 9.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不相关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10.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A.技术先进 B.能源丰富 C.洪涝灾害频繁 D.信息不畅 11.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计算机软件基地,选址时应优先考虑()。 ①邻近原料产地②靠近市场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上海宝山成为我国钢铁工业中心的主要优势是()。 A.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B.人口稠密 C.水运便利和广大的消费市场 D.农业基础好 ★1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特征与开发模式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特征与开发模式 《现代城市研究》2009年第2期 摘要:城市群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城市群或城市群规划建设中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总结国内外学者划分城市群发展阶段的方法,借鉴生命成长规律,把城市群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对城市群发展具有的共性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城市群不同发展阶段的量变与质变特征进行了综合表述。最后,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提出了宜采取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城市群;发展阶段;发展特征;开发模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进入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资源要素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不断向各级规模的城镇集聚,许多小城镇升格为城市,中小城市演化为大城市,大城市演化为特大城市,城镇的规模与数量和城镇的空间密度不断增加,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不断强化,社会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社会经济中的城市群体化现象也越来越显著,城市群体化的作用越来越大。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一大批城市群,城市群已成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同时有关城市群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城市群的规划建设也越来越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而城市群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城市群或城市群规划建设中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只有对所要研究或要规划建设的城市群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见解或对策与措施。 1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 国外学者对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划分问题研究起步较早。以戈特曼的研究为例,他通过分析生产要素对区域人口、产业、空间及城市生活方式等循环往复的相互作用过程,把纽约都市圈的形成和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孤立分散阶段(1870年以前)、城市间弱联系阶段(1870—1920年),大都市带的雏形阶段(1920—1950年)和大都市带的成熟阶段(1950年以后)。比尔·斯科特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单中心(中心城市为主导的阶段)、多中心(中心城市和郊区相互竞争阶段)和网络化阶段(复杂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关系)。美国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城市群的形成发展可分为工业化以前的农业社会、工业化初期、工业化的成熟期、工业化后期等四个阶段。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城市群的发展阶段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刘荣增将城镇密集区发展阶段划分为初级发展、过渡发展和相对成熟三个阶段;王成新、姚士谋综观国外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并结合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区域差异,将城市群发展大体划分为初始、发育、稳定和成熟四个阶段。方创琳等将城市群按发育程度把我国城市群分为发育雏形阶段城市群,如呼包鄂城市群;快速发育阶段城市群,如武汉城市群;发育成熟阶段城市群,如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趋于鼎盛阶段城市群,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育鼎盛阶段城市群。张京祥认为城市群空间的形成和扩展,经历了多中心孤立城镇膨胀阶段、城市空间定向蔓生阶段、城市间的向心与离心扩展阶段和城市连绵区内的复合式扩展阶段等四个阶段。官卫华、姚士谋将城市群按发展演化分为四个阶段:城市区域阶段、城市群阶段、城市群组阶段、大都市带阶段。还有将城市群按发展水平分为四个等级:高级发展阶段、中等发展阶段、初级发展阶段、发展前期阶段。 以上可见,虽然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划分视角,对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却包含着以下几个共同点:①城市群的发展必然是由低级到

基于综合城市化的城市群效率研究——我国三大城市群的实证比较

一、引言与文献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涵盖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为中国城市化的反复期,表现为前进与倒退并存;改革开放后至今为第四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渐步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在2002年之后,中国的城市化开始超常规发展,年均增长速度超过工业化国家快速增长期年均1个百分点,创造世界之最。[1]Roger C K 、Yao Shimou (1999)[2]也提到中国正经历的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规模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城市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加。政府的工作报告或一些学者的研究文献都将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视为值得欢呼庆祝的成功,[3]许多地区纷纷提出了要加速城市化,以城市化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的整体城市化水平为17.92%,到2009年底,整体城市化水平为46.59%。与此同时,在中国东部和东南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地区,城市化水平更是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如2006年,长三角的城市化水平为62.91%,珠三角的城市化水平为79.48%,京津冀的京津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80.84%,而同期中国整体城市化水平为43.90%,[4]这三大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超过全国约30个百分点。 中国的城市化吸引了诸多学者和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但是“城镇化这一课题,虽然已经过中国学者比较系统、长期深入的研究分析,仍还有许多具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5] 中国的城市化总体可以 2012年第1期 基于综合城市化的城市群效率研究 ———我国三大城市群的实证比较* 李胜会 冯邦彦*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YJC79014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10451064101005130)、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2011sz003)、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0B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胜会,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广东广州,510640);冯邦彦,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化不是一种自生成长的城市化,而是在外部力量主导下的“粗放型城市 化”。通过研究发现,在我国三大城市群,传统的城市化水平“虚高”,很大程度上只是人口的“被城市化”; 综合城市化指数衡量的城市化水平更具内涵,反映了城市化的真实程度。通过对综合城市化效率的研究,我 国三大城市群地区综合城市化效率总体有效性不足,尤其是大城市效率水平较低,而中小城市效率水平较 高。通过对三大城市群比较发现,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效率水平最高,珠三角城市群综合效率水平最低;在效 率变化上,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效率改善均优于珠三角城市群。 [关键词]综合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城市群效率Malmquist-DEA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1-0066-08

2019-2023年中国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比较

2019-2023年中国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比较 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比较 一、行业发展概况 通过数据智能分析、洞察并挖掘企业经营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城市能级提升的关键要素,提出推动新经济发展和城市能级的四个重要维度并建立了包含33项核心指标、128项外围指标在内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结合高德POI数据、统计数据、工商数据、银联数据及招聘数据等多源数据,对京津冀、长三角及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的48个城市进行了比较研究。(注:本次调查数据中,大湾区未包含港澳地区。) 图表三大城市群全景概览 数据来源:零点有数 二、营商环境对比 三大城市群营商环境平均分为0.34分,大湾区以0.37分略胜一筹。(注:由于48个城市最终数据级差较大,本次研究的分值以1分为满分。)从企业生命周期、投资环境、新经济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四个维度着眼,由科技、人才、资本组成的新经济发展要素是三大城市群共同的瓶颈所在。如何做到技术不断创新、人才不断跃升、资本服务持续拔高是中国“尖子生”当前面临的最大的成长烦恼。

图表三大城市群营商环境对比 数据来源:零点有数 三、发展梯队分析 打破区域的限制,对48个城市进行了综合分析。值得肯定的是,经过2015年以来持续深化的“放管服”改革,以及2017年以来多轮的营商环境促提升、大督查等行动,企业全生命周期市场监管、投资环境开放度、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等在各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除绝对领先的第一梯队外,后四个梯队的形成主要产生于两个方面的要素级差:一是城市高质量发展要素,尤其是城市整体商务服务、生活服务的水平。二是新经济发展要素,尤其是技术创新的支撑载体建设、研发投入等水平。凡是这些指标表现不好的,其企业信心指数也会处在低谷。这一现象在第四、五梯队的城市中尤为突出。 图表营商环境五大梯队 资料来源:零点有数

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及功能定位分析

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及功能定位分析 一、从战略视角深刻审视我国区域经济协作趋势 由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京津唐都市圈的发展所引发的我国区域经济协作正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同时展开,并且呈不断深化之势。我国目前对区域经济协作的理论研究方面,比较侧重于不同区域经济之间的比较。当然,这一方法比单个城市之间的比较显得有深度和厚度,但是这种比较仅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是有缺陷的。 缺陷在于缺乏战略的高度,更没有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出发和谋划。我国的区域经济协作如果脱离了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背景,其意义是要大打折扣的,并且对区域经济协作的推进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区域经济协作过程中,如果缺乏清晰目标的引领,我国刚刚起步的区域经济协作将从一开始就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不但区域之间、而且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也进行相互抑制性的竞争,并且乐此不疲。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区域经济协作是服务于经济全球化中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而不是仅仅服务于区域经济,更不是服务于区域中的某一城市。 那么,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我国区域经济协作如何推进?以什么目标来引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迹象为,在经济全球化势头日益增强的环境下,在不断加大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我国将改变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分散化发展倾向,在有效的市场基础上对地区经济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走集聚化、规模化、综合性的发展道路,并加快营造若干具强劲竞争力的区域性经济高地,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我国区域经济协作的发展具有若干层次性要求。 第一层次为区域内的合作。以目前发展比较成熟和先进的城市和地区为核心,在我国搭建若干经济社会文化综合发展的区域性高地,使其不但具有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而且应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断对外拓展,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第二层次为区域间的协作。以若干区域性都市圈为节点,建设和形成功能互补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其意义在于都市圈和区域经济协作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国民经济组织水平和竞争能力,是为

中国十年后(2025年)最富24个城市

中国十年后(2025年)最富24个城市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根据过去五年全国城市发展的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比较各城市内外环境,从294个城市中选了24个城市进行深入的案例研究分析。 1.北京。今朝首善之地,明日世界城市。全球格局变化,中国迅速崛起。北京以首都地位对内汇聚全国资源,对外有广泛的国际联系。目前北京城乡差距较大,环渤海城市群尚未形成整体聚焦效用,未来发展空间大。另外,政府立足现实,战略高远。 2.上海。借重中国崛起,建设世界中心。开放的国际市场拓宽了上海获取资源的途径与潜在的发展空间,其全球战略地位日益突出。长三角城市群实力强劲,上海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将崛起成为世界级大都市。此外,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

3.成都。昔日”中华天府之城“,明日”世界田园之都。成都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全球定位和长远目标,并继续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成都的历史文化浓郁,生态环境优越。信息技术发展,赢得了与沿海地区城市相近的发展机会。

4.沈阳。借振兴东北机遇,展“东方鲁尔”雄风。沈阳的基础条件良好,城市环境优美。国有企业改革率先完成,民营企业与国际接轨。国际投资和国内产业转移,为腾飞提供硬件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为沈阳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5.重庆。老树逢春发新花,迈向国际大都会。国家将重庆定位为西部的重要增长极,使重庆获得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沿海工业梯度转移及重工业加速的双重机遇下,重庆将依托雄厚的基础进行产业升级。此外,城乡统筹发展,拉动了强劲的内需。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形成三大城市群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指出:中國形成三大城市群 新華網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韓潔)中國沿海的環渤海灣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正在發展成主導中國經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三大城市群,今後中國經濟將越來越向這三個大城市群集聚。由國內外近百位權威專家和學者透過多年研究完成的中國第一部城市發展報告——《(2001-2002)中國城市發展報告》19日在北京正式面世。報告專家團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牛文元說,中國要在本世紀的頭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加快中國城市化步伐,發揮城市的中心作用是必由之路。他指出,中國城市化戰略應按面、線、點設計,要培養三大城市群,創建七大城市帶,發展若干個中心城市,構建起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立體框架。 報告指出,作為城市化的高級形式,大城市群目前在中國已經開始出現,如20世紀80年代開始崛起的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以廣州和深圳作為經濟中心;90年代發展起來的滬寧杭經濟群的集中地——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還有現在正逐步顯現的首都經濟圈——環渤海灣大城市群。 牛文元說,大城市群在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有較好的投資環境和經濟實力,有完善的城市功能和較高的投產效益,同時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心,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說,目前,三大城市群中的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和長江三角洲大城市群已明顯形成,以北京、天津為核心的環渤海灣大城市群也會很快形成。以此為中心,中國還應考慮規劃一系列的城市經濟帶,比如上海——南京沿線經濟帶,併發展一批有特色的中心城市,如綜合型、政治型、經濟型、交通型、文化型、旅遊型等特點的城市。 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未來城市發展的核心面、線、點形成後,將有一半的人口、GDP的80%、全國工業產值的90%以及全國進出口總額的95%在這些地域產生。《(2001-2002)中國城市發展報告》是在中國市長協會

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地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试讲稿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试讲稿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读图,能够说出组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市和核心城市 2、通过自主阅读和学生的搜集资料并介绍的方式,感悟上海的功能和作用 3、理解“同城效应”这一概念和其产生的重要条件 4.生能够了解到交通方式的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同城效应及其产生条件,学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同桌合作学习,探讨交通方式对生活的影响,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树立区域之间协作和共同发展的观念,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教学重难点: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上海的功能和作用,同城效应及其产生条件,交通方式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各位考官好,我是初中地理组的1号考生,我今天是讲的题目是八年级下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转身写板书】,现在开始我的试讲。 教学过程:

同学们,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诗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些诗词赞扬了苏州、杭州这些长江三角洲城市的繁华美丽景象。时至今日,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又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板书):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新课讲授)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展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图,说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都由哪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城市组成?找出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有哪些?本地区 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哪些?(停顿)老师看到大部分同学已经找完,请一名同学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好的,请这边带眼镜的同学来回答。嗯,不错,这名同学观察能力非常强。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上海、杭州、宁波、南京等城市,其中人口在五百万以上的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历史文化名城有苏州、扬州、南京、杭州等城市。好的,这名同学请坐。 (展示南京中华门、苏州园林图片)请同学看老师PPT展示的南京中华门图片(注意说的时候,用手指向PPT)。从这些图片上,我们能感受到我国古代建筑的风貌。南京作为我国六朝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中华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堡。 (过渡)那同学们,这张图片是我国哪个城市?嗯,有同学说对了,是我国的上海。东方明珠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那上海这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课题】西三角经济圈城市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的】 1.学会区域差异比较的方法 2.学会分析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和城市化过程存在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基本知识】 考点一:西三角经济圈中区域差异: 【例1】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气候资料统计表。 城市1月均温(℃) 7月均温(℃) 年降水量 (mm) 年平均日照 时数(小时) 无霜期(天) 6 25.1 1500 1071 296 -0.9 26.6 658 2267 232 材料二:“西三角经济圈”包括经 济圈、经济圈和以为中心的关中 城市群,将被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 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1)和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从农业生产角度分别评价平原和渭河平原在 气候资源上的优势。 (3)是我国的古都之一,分析其区位优势。 (4)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相比,“西三角经济圈”有哪些有利区位条件? (5)位于渭河谷地,该地形区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区域差异比较步骤和比较因素

考点二:西三角经济圈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例2】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现状,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由到经过我国重要南北方自然地理分界线是________。同时它也是我国粮食作物中________和__________作物的分界线。 (2)指出图中、两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并分析导致两城市地域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三角经济圈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4)西三角经济圈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例3】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 材料二:上图圆部分为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专家学者提出的“西三角经济圈”,包括经济圈、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将联合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1)“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 (2)从“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产业地带空间分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