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变化试题库

全球变化试题库

全球变化试题库
全球变化试题库

《全球变化》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系统:

2.全球变化

3.大洋传送带:

4.深层流:

5.碳酸盐补偿深度:

6.温室效应:

7.生物净初级生产力:

8.阳伞效应:

9.始新世末期事件

10.新仙女木事件:

11.区域分异

12.沃克环流

13.热盐环流:

14.极性倒转与极性期:

15.气候模式:

16.均一性假设:

17. 18O的含义

18.新生代衰落:

19.绕极环流:

20.奥杜威文化:

21.更新世滥杀假说:

22.14C年代测定:

23.冰期-间冰期转换过程的不对称性:

24.磁化率

25.孢粉

26.地质年代表:

27.成铁时期

28.全息假设

29.Heinrich事件:

30.冰期:

31.间冰期:

32.生物泵:

33.14C测年

34.末次冰期最盛期:

35.火山活动指数:

36.南方古猿:

37.能人

38.直立人

39.早期智人:

40.晚期智人:

41.北京猿人:

42.猛犸象:

43.第四纪:

44.古自然地理环境时期:

45.辐射演化:

46.布容正向极性期:

47.松山负向极性期:

48.植物硅酸体:

49.古土壤层:

50.古环境感应体:

51.环境代用资料:

52.全球变化敏感区:

53.小冰期:

54.人类生态系统:

55.地球轨道参数

56.全球尺度

57.全球观点:

58.IGBP

59.更新世:

60.有孔虫:

二、填空

1.全球问题的根源在于地球有限的生命支持系统与()之间的矛盾。

2.当前的全球变化研究以()和()地球观为指导,区别于以圈层为核心的旧的地球

科学体系。

3.目前正在进行的全球变化研究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体系,主要有四个内容上密切联系又彼

此相对独立的国际研究计划构成,它们是:(),(),(),以及()。

4.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和()三种形式。

5.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被抬升到()以上重新接受侵蚀堆积

过程,从而完成岩石圈循环过程。

6.全球生态系统可分为()和()两大类型。

7.按照全球变化驱动力的来源,可以将驱动因素分文三种类型:()、()和()。

8.()和海陆分布格局的变化会导致大洋环流形式的变化。

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按其所达到的程度可以分为:()、()、()和()四个层次。

9.()与()是最易受全球变化冲击的地区。

10.过去全球变化研究所依据的主要原理包括:()和()。

11.利用()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12.综合考虑各圈层演化与全球环境变化的特点,可将地球45亿年的自然环境演化分为五

个发展阶段:生命出现以前的()、以海洋生命繁盛为标志的()、(),但生物种群和海陆分布形式均与现代明显不同的古自然地理环境时期,和()。13.从()到()的环境变化是新生代衰落的重大转折时期,许多现代环境特征都是

在此时期形成的。

14.在末次冰期()是冰期最盛期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

15.人类学界一般承认人类进化系统是从()到()再到(),()到()

的顺序。

16.全球变化表现为在不同的()和()之间物质交换和贮存比例关系的变化。

17.物理气候系统由大气、海洋、冰雪、陆地表面和生物圈所组成,()是物理气候系统

的驱动力。

18.大气主要通过()将动量送给海洋,影响海洋环流,气候系统正是通过大气和海洋的

运动实现()的传输与转化。

19.冰雪通过其()和()成为有效的热汇,它们在大气热量平衡中起着冷却面的作

用。

20.海洋对大气运动和气候系统的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影响地球大气系统

的(),二是影响(),三是调谐(大气运动),四是降低气候系统的()。

21.所有被风侵蚀的物质最终北搬运到大洋沉积,完成()在地球表面的迁移转化过程。

22.除生命活动过程之外,()、()与()是控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三个关键环节。

23.地球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与交换是通过一系列过程来实现的,这些过程按其性质可

以分为:()、()和()。

24.根据所依据的信息来源与研究方法的不同,当前全球变化研究包括三种途径:第一(),

第二,(),第三,()。

25.物理气候系统由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和()所组成,()是物理气候系统

的驱动力。

26.气候系统中的能量变化主要与大气和海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有关,但能量循环过程很大

程度上由气、液和固态水物质所支配,()来实现的。

27.地球的行星反射率(α),决定了到达地球的太阳能被直接反射回太空的份额的多少。

云量、()、()、()、()、(),以及海陆分布格局等都对地球行星反射率产生影响。

28.地球的温度就是由“温室气体”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来维持的,如果没有这些温室气体

存在,地球的表面温度将较现代低32℃,即从现在15℃下降为()。

29.维持温室气体的平衡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自然状况下大气的温室气体是由

生物过程和()来调节的,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自然平衡受到破坏。

30.大气和海洋以十分复杂的()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十分敏感的(),共同

承担着地球上能量的传递作用,是热量从赤道向极地传输的重要方式。

31.除表层风生流之外,大洋中还存在由海水的密度分布决定的海洋环流,由于密度又取决

于温度和盐度,所以也称为热盐环流。极地区域因辐射冷却等因素而形成的()的海水强烈下沉,形成底层流或深层流。

32.水在不同的水体之间不停地相互迁移转换,构成水文循环过程,此过程受太阳能所驱动,

一般在几年之内就可循环一次,但不同部分循环更新的速度有快有慢,通常大气中的水汽约()循环更新一次,而水在海洋中的停留时间超过()。

33.海洋是地球系统中最大的大气水汽的()和CO2的(),海洋通过改变水汽蒸腾和

CO2吸收的强度调节大气中这两种最重要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使温室效应的强度得到有效控制。

34.土壤是空气和水分贮存的场所,它的性质不仅影响地表的水分和热量的状况,同时也影

响与大气的交换过程,影响土壤对大气中()等气体的平衡的调节作用。

35.进入大气的尘埃物质对地球能量的收支平衡有重要影响,大气中尘埃的含量增加会()、

()、(),但总体上使地球接收的能量减少。

36.在远离大陆的大洋中心地区,陆源物质含量很少,沉积过程以海洋中浮游微体生物骨骼

的富集居主导地位,主要为碳酸盐和硅酸盐沉积,碳酸盐的沉积主要由化学作用()控制,硅酸盐沉积则主要受生物作用()控制,碳酸盐沉积于浅水区,深水区则主要为硅酸盐。

37.大气环流是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热量和水分通过大气环流进行传输,水分的传输影响到

陆地上()、()和()。

38.水循环过程的意义不仅是水的气相、液相和固相之间的状态转换,更为重要是,就气候

系统而言,以全球能量和水循环过程为主体的气候和()的过程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39.经风化和侵蚀堆积作用而形成的陆地表面为在其上发生的()、()和()提供

了多样化的空间,正是在经风化和侵蚀堆积作用下形成的陆地表面上,发育了土壤、生长植被、调节水的储存和运动、进行与大气的水热交换。

40.成土过程所产生的松散的颗粒物质的聚集使得在陆地表层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有机物

质和营养元素富集的(),成为陆地生态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

41.()的物质是在空气中传输的,进入到大气中的尘埃物质在大气层中停留,对全球

气候产生影响。

42.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控着地球系统中的()循环过程。

43.从化学的角度看,土壤的成土过程是一个由生物调控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它与()

过程发生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内,既彼此对立又相互依赖。

44.()、()和()这些地球的轨道参数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它们的变化均会导致地

球接受太阳辐射的季节和地区分布的变化。

45.在长时间尺度上,地球系统自身变化引起全球变化的例证之一就是()过程之间的密

切关系。

46.海洋与陆地的交界面,即(),是各种过程结合作用的地区,是受海面升降控制的地

区,也是全球变化及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表现最为强烈的敏感地区之一。

47.14C年代的表示方法为××××a或kaBP(Before Present),代表距今××××年(千

年)以前的意思,通常以()年为起算点。

48.白垩纪末的生物大灭绝是本时期生物演化过程中一个极为重大的事件,灭绝并非在同一

时期发生,但却是()结束的标志。

49.第四纪环境以周期性的冷暖环境交替转换为特征,冷暖波动的幅度达()以上。

50.作为一种风尘组分为主的堆积,我国境内的黄土堆积主要与冬季风环流的搬运密切相

关。因此,黄土被当作反映()变化的标志。

51.()、()以及考古与历史文献记载研究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全球变化研究领域。

52.导致全球变化的因素按其发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如太阳活动、地球轨道参数

的变化;(),如太阳长期演化、板块运动等;(),如火山活动、小行星碰撞,其发生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但发生的频率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53.降温是冰期气候的突出特征,但全球降温的时空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冰期降温的特点

可以概括为:北半球大于南半球,(),冬季大于夏季,山地大于低地。

54.北半球冰盖的()是冰期最盛期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

55.西太平洋末次冰期时出露面积最大的浅水区有三大片:包括黄、渤海在内的东海陆架,

南海南部至爪哇海的巽他陆架,即(),印度尼西亚到澳大利亚之间的萨呼尔陆架,即()。

三、判断题

1.它是唯一有生物圈的星球;唯一有充裕氧气和液态水的星球;唯一经由板块构造过程不

断更新地表结构,使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反复循环的星球。()

2.地球系统最简便的划分是分为地圈和生物圈。()

3.地球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与交换是通过一系列过程来实现的。这些过程按其性质可

以分为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两种类型。()

4.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的生物过程,将太阳能和大气中的碳固定在植物体内;通过植物的呼

吸作用或是植物的燃烧,固定的碳和能量又被释放到大气之中。()

5.空间尺度是指一个过程或一种现象发生的空间规模,按空间规模的大小可分为区域尺

度、局地尺度和全球尺度等。()

6.在全球变化中,全球的含义包括时间规模上的全球尺度和思想认识上的全球观点两个方

面。()

7.所谓全球尺度是指过程或事件本身的空间尺度大约相当于地球直径以上,或虽然过程或

事件本身的空间尺度没有达到上述规模,但其影响却是全球性的。()

8.全球变化的主要时间尺度可以用五个不同的时段,其中几千年至几十万年的中等时间尺

度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

9.全球变化都是通过一定的过程来实现的,表现为地球系统中某些关键性过程的变异,并

通过这些过程的变异引起一系列的反馈过程,最终导致全球环境偏离原有的平衡状态,即发生全球变化。()

10.全球变化可分为可逆性变化和不可逆性变化。严格地讲,环境的变化是可逆的。()

11.全球环境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在空间上的表现就是区域分异格局的调整。()

12.从全球变化的观点来看,资源是动态变化的,是有限的,其可更新性是相对的,对资源

的过度开采、掠夺性开采和高消耗浪费,必然引起环境的恶化,产生灾害性的后果。()13.时间尺度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由长时间尺度转向短时间尺度,特别关注102~103

年尺度上的全球变化,在此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也最为重大。()

14.物理气候系统由大气、海洋、冰雪、陆地表面和生物圈所组成,太阳能是物理气候系统

的驱动力。()

15.海洋贮藏了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驱动物理气候系统的动力。()

16.在全球尺度上,主要有两种相互关联的大气环流形式,一是由于赤道—极地之间的能量

梯度作用和地球自转的影响所产生的大气平均经圈环流;二是赤道地区大洋东、西两侧海水冷暖差异形成的大气纬圈环流,即沃克环流。()

17.大气和海洋以十分复杂的线性方式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十分敏感的耦合系统,共

同承担着地球上能量的传递作用,是热量从赤道向极地传输的重要方式。()

18.云辐射反馈是水文循环与气候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反馈。()

19.冰雪圈过程是水循环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它能够有效地调节地球表面的能量收支和温

度平衡。冰雪通过其高反射率和融解成为有效的热汇,它们在大气热量平衡中起着冷却面的作用。()

20.海洋所吸收的能量绝大部分(85%左右)贮存在海洋的表层(混合层)中,这些热量被

以潜热、长波辐射和感热交换的形式传输给大气,驱动大气的运动,并控制着大气的温度。()

21.固体地球系统的主体是形成地球固体表面的岩石圈和土壤圈,同时也包括与其上表面相

联系的地球的各外圈以及与其下表面相接触的上地幔。()

22.在陆地上,平移运动使大陆分裂,形成裂谷,如红海、东非裂谷等,它们最终会发展成

为新的海洋。()

23.广布于陆地表面的土壤层是成土作用和风化作用彼此平衡所形成的产物。以元素富集、

松散的颗粒物质聚集作用为主导的成土过程是与风化、侵蚀作用相对立的过程,它延长了风化物质在陆地表面滞留的时间,增强了地表抗侵蚀的强度。()

24.风成作用是地球表面最为广泛的侵蚀搬运形式,绝大多数的风化物质是通过风搬运到海

洋沉积的。()

25.在平流层中的尘埃可停留数日至数星期,搬运距离可达数百至上万公里。进入对流层中

的尘埃物质停留的时间可达数年,搬运的距离也更远。()

26.在间冰期,随着海面上升,大陆架上的峡谷重新被淹没;侵蚀基准面抬升使得河流搬运

动力减弱,河口地区逐渐被沉积物所填充。()

27.陆源沉积物沉积在陆架上相对沉降的地区,并因而进一步加大了沉降幅度,其中以太平

洋的周边地区发育最好,因此也称为太平洋型。()

28.碳酸盐和硅酸盐的化学沉积虽都有生物作用,但碳酸盐的沉积主要由化学作用(海洋溶

解作用)控制,硅酸盐沉积则主要受生物作用(浮游生物生产率)控制,碳酸盐沉积于深水区,浅水区则主要为硅酸盐。()

29.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被抬升到侵蚀基准面以上重新接受侵蚀堆

积过程,从而完成岩石圈循环过程。()

30.生物之间通过由处在低营养级上的生物逐级向更高营养级上的生物提供食物的方式,实

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移,其中,大量的能量在传递的过程中被生物消耗了,往往只有十分之一的能量能够传到下一营养级,所以,营养级越高的物种数量越少,从而形成一个生态金字塔。()

31.全球生态系统(或称生态圈)就是地球表面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生态系统的总和,生

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32.植被的存在使地表的粗糙度减小,对大气运动及大气与地面之间的交换均有显著影响。

()

33.生态系统的运转、生物之间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

过程来实现的。()

34.大洋单位面积的净初级生产力与苔原和荒漠相近,但由于面积广大,因而在全球净初级

生产力中所占份额居第一位。()

35.热带雨林在全球净初级生产力中所占的份额远低于海洋。()

36.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动植物种类地理分布范围以及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的变化,在极端的情

况下甚至会导致某些物种的绝灭。()

37.植被类型的改变意味着土地覆盖性质的变化,地表反射率、地表粗糙度、水分和热量交

换方式等都随之变化。()

38.生物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外在平衡控制因素。()

39.除生命活动过程之外,大气化学过程、土壤地球化学过程和海洋生命过程是控制生物地

球化学循环的三个关键环节。()

40.自然状态下,大气化学成分在极大程度上是由生物圈对气体的吸收和排放过程调控的。

()

41.流层大气化学过程的重要性突出表现在臭氧和气溶胶方面,主要包括臭氧的平衡机制、

减少的原因和减少的影响,平流层气溶胶的数量、物理化学和生命史,火山喷发对气溶胶的影响,平流层与对流层的相互作用,以及平流层的变化对气候过程的影响等。()42.氮是组成生命组织的基本物质,氮在海洋和陆地生命系统与大气、水圈和地圈之间的运

动与转换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也是连接地球各个圈层的一个主要环节。

()

43.在碳循环中,大气中的O2与陆地植被和海洋之间交换的通量最大。()

44.导致全球变化的因素按其发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周期变化的因素、可逆性变化的因素、

随机发生的因素。()

45.一般用黑子活动代表太阳活动,黑子越多,太阳活动越强,其它太阳活动都和黑子活动

呈同步变化,太阳常数的短期变化也与黑子的变化一致。()

46.地球内力对全球变化的驱动主要通过受地球内部过程驱动的板块运动而起作用,板块运

动所造成的海陆分布形式的变化、海底地形与陆地地形的变化、火山活动等,均能引发进一步的过程,导致全球变化。()

47.洋盆大小与海陆分布格局的变化会导致大洋环流形式的变化。()

48.洋盆与海陆分布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通常发生在106~107年尺度上,而在106~107年尺

度上对全球变化影响最大的板块运动事件是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巨地形的变化。()

49.第四纪板块运动的主要表现之一是高原山地的强烈隆起和沉积盆地的拗陷。()

50.火山尘幕中的固体粒子可以改变平流层的化学成分并造成化学过程异常,对大气中的

CO2、O3等的平衡产生影响;而受火山活动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平流层中气溶胶及其光学性质的变化所造成的太阳辐射收支的变化。()

51.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是人类活动的最直观的表现,这一变化过程在工业革命后明显加

快,目前已有近一半的地球表面被人类所扰动。()

52.人造自然景观指自然系统为农田、牧场等人化自然系统所替代的地区。()

53.水循环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通过径流、蒸发和蒸腾的过程将地表的水同它所溶解的盐分

分离开,并由此将水分输送到大气,水汽在大气中凝结再降落到地面,这一循环过程使自然界中的淡水得到更新。()

54.酸雨彻底改变了水循环的性质和功能,使得陆地上淡水的补充过程中断,陆地上河湖、

土壤受到酸雨的污染而发生性质的改变,陆上的许多生命活动会因此受到伤害。()

55.人类生态系统替代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物种多样性减少的过程。()

56.在几十年至几百年的时间尺度上的全球变化概念模式中,地球系统的过程主要决定于三

个主要的相互作用的系统:物理气候系统、岩石圈循环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系统(包括生物过程)。()

57.全球变化通过两个途径对人类构成影响:一是直接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二是人类的

供需平衡。()

58.自然环境承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也随全球变化而改变。人类活动导致的干旱、半干旱

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等过程在气候变干的背景下更易于发生。()

59.气候边界地带与生态脆弱带是最易受全球变化冲击的地区,这些地区土地的可利用性及

其生产能力的大小常随全球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

60.协同性是指在方法论含义上的均变论,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最基本原理。()

61.简单化是一切科学共同遵循的原则,是科学的灵魂。()

62.根据来源与属性的不同,过去全球变化信息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观测记录;第二,

考古和历史文献记载;第三,古环境感应体。()

63.大洋沉积的主要类型可分为滨海区海岸沉积、浅海大陆架沉积、板块复合带的海沟或前

陆盆地沉积,以及深海沉积。()

64.我国的黄土和古土壤序列是已知陆地上连续性最好,且能够很好地与深海沉积序列对比

的沉积物,利用黄土与古土壤序列重建过去的全球变化是我国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之一。()

65.第四纪黄土沉积以黄土层和古土壤层交互沉积为特征。当风尘堆积作用小于成土作用时

形成黄土层,反之,形成古土壤层。()

66.黄土—古土壤的磁化率主要由沉积作用所贡献,黄土层中磁化率低是由于当时粉尘堆积

慢,古土壤中磁化率高则由粉尘堆积快引起。()

67.作为时间的载体需要具备两个基本特性,一是连续的,不缺失也不停顿;二是不可逆的,

即一个可变状态对应一个时间。()

68.放射性同位素随时间的衰变遵从于指数规律。放射性同位素这种随时间有规律衰变的原

理,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时间尺度的年代测定。()

69.14C测年的基本假设之一是自古以来大气中14C的含量是不变的,这一假设是严格成

立的。()

70.在地球历史上,地球磁场的南极和北极曾颠倒过多次,称极性倒转。其中,104~105年

长度的极性变化称为极性期,与现代磁场方向相同的时期称正向极性期,反之称反向极性期。()

71.地质年代表是一种用来区分地球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非固定间距的时间标尺。其基本单元

为“世”。()

72.环境过程、产物与环境状态之间协同关系的均一性是进行环境标定的基本前提。()

73.一个综合的全球观测系统能够加强人们了解和预测地球系统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方面

包括:水文过程和动力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气候过程;地球物理过程。()74.全球变化动态监测可分为以各种遥感手段为基础的空基观测和基于地面监测的海基和

陆基观测两种类型。()

75.迄今为止(1992),在地球上已发现的最早的矿物是在澳大利亚西部发现的锆石。()

76.通过大气中水的光解作用释放O2是大气中氧气的一个主要来源,大气中氧气的另一个

来源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的。()

77.蒸发相硫酸盐沉积及以Fe2O3形式存在的红层沉积在24亿年前出现,红层沉积通常形

成于冲洪积环境之下,其红色层是海洋氧化的结果。()

78.真核细胞的起源与演化依赖于大气含氧量的变化,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始见于距今25

亿~20亿年前的地质记录中。()

79.明确地记录生命细胞存在的直接证据是叠层石,它是一种由富有机物碳酸盐与纯碳酸盐

互层构成的薄层状碳酸盐。()

80.生物的进化往往以大爆发的方式出现,几乎每个门类都是通过大爆发的方式进入繁盛期

的。()

81.地球上生命的发展演化遵从“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当某种生物

对环境的变化不能适应时,就可能衰落乃至绝灭,为更能适应环境的新物种所替代。()82.主要板块的碰撞和大陆的升起,联合古陆的形成,使得陆地面积扩大,导致了普遍的海

退和海域缩小。()

83.新生代之初,大体上保持中生代时期的暖热大洋环流形式,大洋环流较弱,无寒冷的底

层水,表层流以经向为主。()

84.从渐新世末到中新世的环境变化是新生代衰落的重大转折时期,许多现代环境特征都是

在此时期形成的。()

85.板块运动造成的海底扩张和海底地貌形态变化、大陆破碎与分离,改变了海陆的分布关

系,影响了大洋环流形式,并形成了彼此隔离的生态环境。()

86.上新世时期,大洋的形状和海陆分布已与现代十分相似。()

87.德雷克海峡的张开,加强了绕极环流,导致进一步变冷,冰川在南极大陆上逐步发育起

来。()

88.冰期与间冰期之间的转换是不对称的,从冰期向间冰期的过程是缓慢的、阶段性的,缓

慢的变冷过程。()

89.冰期与间冰期转换过程的不对称性可能是降温期与升温期起主导作用的反馈机制有所

不同而造成的,降温期的负反馈过程更为显著。()

90.当从冰期向间冰期的过程开始后,大量的水分从冰盖中返还到大洋中,导致海面上升。

()

91.在冰期冷干的环境下,陆地上干旱草原环境的扩张,强烈的黄土堆积,均可使陆地上土

壤和沉积物固定碳酸盐的能力增大,导致大气中CO2的减少。()

92.寒冷的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是第四纪全球环境的两种基本状态。()

93.降温是冰期气候的突出特征,全球降温的时空分布存在的差异不大。()

94.半球之间、季节之间、大洋之间的温度变化差别主要在中高纬度地区。()

95.最后冰期海洋降温的幅度比陆地大得多,估计是的1.5~2倍。()

96.高空西风急流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标志着冷暖气团交汇的边

界,同时控制着移动性风暴系统的路径。()

97.在冰期最盛期,地球上约5.5%的水以冰的形式储存(现代为1.7%)。由于洋盆中水体

减少,全球海平面相应下降,根据冰的总体积计算,全球出现最大冰盖时,海平面下降可达120m。()

98.末次冰期盛冰期是陆地上最干旱的时期,除个别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降水均显著减少。

()

99.冰期时气候变干,大多数地区降水减少,导致外流河流域缩小、流量减小;陆地地表覆

盖度降低,流域沉积物供给能力相对增大;以及海面下降导致外流河的基准面发生变化。

()

100.人类是从古猿进化来的,从猿到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完成的标志是直立行走。()

四、简答题

1.论述海洋传送带及其意义

2.论述水循环对气候系统的意义

3.如果说地球轨道参数变化所引起的太阳辐射的改变本身不足以导致极地冰盖的周期性扩张和收缩,那么地球系统在响应全球变化过程中的反馈机制是什么?

4.论述冰盖与海冰的反馈机制

5.论述大气温室气体的反馈与气溶胶反馈

6.末次冰期最盛期的地球环境有什么重大的变化?

7.论述树木年轮的环境意义

8.论述极地冰心在环境研究中的意义

9.过去全球变化重建的协同性假设

10.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途径

11.阐述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

12.阐述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

13.阐述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

14.海洋对大气运动和气候系统的影响表现在那些方面?

15.海洋在驱动和响应全球变化中的作用。

16.黄土—古土壤记录如何反映过去的全球变化?

17.火山活动对自然环境演变有哪些影响?

18.简述冰期间——冰期之间的转换机制。

19.简述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20.简述全球变化的主要影响层次。

21.简述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22.近代黄土层的粒度较全新世土壤要粗得多,接近末次冰期的黄土粒度,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3.利用深海沉积物中氧同位素重建古环境的原理是什么?

24.面对全球变化我们的对策应该是什么?

25.简述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易受影响的地区有哪些?

26.全球气候变化的证据有哪些?

27.全球水循环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28.人类生存环境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29.生物演化(进化)与自然环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0.试阐述冰雪圈的重要性。

31.试阐述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

32.试阐述海洋和陆地的相互作用。

33.试阐述全球碳循环。

34.试阐述水循环过程的环境意义。

35.试述第四纪冰期——间冰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状况。

36.简述新仙女木事件发生的时间及证据。

37.太阳活动如何驱动全球变化?

38.试阐述岩石圈循环。

39.怎样理解地外物体对地球撞击所引起的全球变化。

五、论述题

1.阐述全球变化的驱动力。

2.阐述青藏高原隆升对全球气候环境的影响。

3.阐述青藏高原隆升与我国现代地貌轮廓的形成关系。

4.阐述重建过去全球变化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5.从地球轨道参数变化与地球系统内部的反馈作用阐述全球变化。6.阐述全球变化与资源的关系。

7.青藏高原隆升对我国生态环境、气候、地貌、水文有哪些影响?

8.驱动全球变化的内力因素有哪些?它们在全球变化中如何起作用?

9.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全球变化的对策。

10.如果德雷克海峡不存在,即南美大陆与南极大陆相连,则全球将会有哪些变化?

11.试述全球变化科学产生的背景

12.试述新仙女木事件发生的时间、证据和特点

13.试述冰山的形成原因以及冰山在海—气—冰系统中的意义

14.为什么说冰雪圈变动既是全球变化的结果又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力?

15.为什么海面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16.阐述厄尔尼诺的形成过程和环境意义。

17.举例说明环境变化与社会历史演变的关系

18.近5000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

19.怎样理解地外物体对地球撞击所引起的全球变化。

20.试阐述岩石圈循环。

变革管理试题及答案

变革管理试题及答案测试成绩:93.33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成人学习中要注意问题的是:× A注重学习内容 B注重生存质量 C注重学习方法 D急用的先学 正确答案: B 2. 在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时候,首先要:√ A提炼理念 B建立制度 C统一标识 D提高整体素质 正确答案: A 3. 在波特竞争力模型中,导致替代品出现的原因是:√ A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 B客户不满意 C战略资源的制约 D产品规模和型号的改变 正确答案: A 4. 品牌代表的是:√ A品质 B服务 C价格

D以上三个方面 正确答案: D 5. 企业管理软的一手是:√ A科学管理 B人事科学管理 C行为科学管理 D绩效科学管理 正确答案: C 6. 股权激励制度的激励对象一般限定于:√ A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 B本公司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人员 D所有管理人员 正确答案: A 7. 企业在生产导向阶段的最大任务是:√ A质量问题 B品牌问题 C产量问题 D技术问题 正确答案: C 8. 市场区隔的方法一般是首先:√ A依据消费市场和工业市场加以区隔 B依据一定的变量和对整体市场加以区隔 C依据消费者所在地理区位加以区隔

D依据消费者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加以区隔正确答案: B 9. 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品牌策略是:√ A品牌延伸 B品牌过渡 C品牌角色 D独立品牌 正确答案: D 10. 最大的可变成本是:√ A生产基础设施 B品牌 C人工成本 D产权 正确答案: C 11.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吉尔布勒斯 B甘特 C泰勒 D福特 正确答案: C 12. 调查结果显示,房地产公司采用的组织架构是:√ A项目促进组织 B项目协调员组织 C项目型组织

全球气候变化试题及答案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读下图,回答1~3题。 1.20世纪60年代后() A.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B.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C.全球气温呈下降趋势 D.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2.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A.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B.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C.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以内 D.近三十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呈负相关 3.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A.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B.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C.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D.南极臭氧层空洞逐步扩大 (2012·山东临沂高一质检)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5.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被大量砍伐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读“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回答6~8题。 时间含量 工业化前(1750-1800) 280 1958年315 1990年353 1998年360 单位:体积分数×10-6 6.在近40年时间里,CO2含量增加值和平均年增加速度分别为() A.35×10-6、10×10-6B.45×10-6、10×10-6 C.45×10-6、1.1×10-6D.45×10-6、2×10-6 7.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 A.吸收太阳辐射,使人体增温 B.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 8.联系上表可知,近50年来全球气温明显上升的原因是() A.自然原因造成B.人为原因造成 C.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为原因起主要作用 D.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原因起主要作用 读下图近年来大气中CO2的增长示意图,回答9~12题。 9.图中正确代表近年来CO 2增长曲线 的是() A.A B.B C.C D.D 10.近年来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小汽车等交通 工具的增多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可再 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剧烈增长,矿质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大气中CO2、CH4、O3、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各种自然和生物系统,如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延长,影响到物种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结构与多样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的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一、全球气候变化现状 1、气温变化 观测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自l861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高了大约0.6℃左右。就全球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自1861年以来最暖的10年,1998年则是自l861年以来最暖的1年。近百年的全球温度仪器测量记录还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最主要的增暖发生在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期间。观测资料显示,1951-1989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04℃的速率上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14年的异常偏暖,最暖的1998年偏暖1.4℃。这一变暖趋势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两测绘地图(如图1、2),显示了的全球气温变化,并指出未来地球温度将继续升高。自2000年至2011年,全球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如图2)。就中国而言,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西部增温最显著,而且冬季比其他季节增温明显,晚上增温比白天明显。

世界古代史试题库9

《世界古代史》试卷(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正在形成中的人”的早期代表是①____﹔尼安德特人属于②____ 人。 2、族外班辈婚构成的家庭被称为③____ 家庭﹔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④____ 。 3、“埃及学”的奠基人是法国学者⑤____﹔公元前1296年,埃及与赫梯在⑥____ 会战,埃及战败。 4、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叫⑦____ ﹔约公元前1020年,在巴勒斯坦北部形成了⑧____ 王国。 5、一般认为,“哈拉巴文化”的创造者是⑨____ 人﹔在军事民主制阶段,古代印度的“王”称为⑩____ 。 6、经过⑴____ 改革,罗马基本上完成了氏族制向国家的过渡﹔希波战争爆发于⑵____ 年。 7、历史学家塔西陀的代表作是《⑶》____﹔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叫⑷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 1、“巴比伦之囚” 2、《莱顿纸草》 3、穆什根努 4、尼西亚大会 三、简答题(10分) 1、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36分): 1、论述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阶级实质。 2、分析雅典民主政治。 《世界古代史》试卷(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生存年代约?____ 年前﹔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式是?____ 。 2、腊玛古猿是?____ 人的早期代表﹔国家形成的形式有雅典式、罗马式和?____ 。 3、“埃及学”诞生于?____ 年﹔在新王国时期,埃及发生了?____ 宗教改革。 4、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建立者是?____﹔孔雀王朝建立者是?____。 5、哈拉巴文化的文字是?____ 文字﹔克里特文明的文字被称为?____ 。 6、⑴____ 改革,标志着雅典确立起奴隶制共和国﹔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于⑵____ 。 7、《田功农时》的作者为⑶____ ﹔普鲁塔克的代表作是《⑷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 1、阿育王 2、米兰敕令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练习题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练习题 一、选择题 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是( ) A.青藏高原B.南海诸岛 C.华北平原 D.横断山脉 2.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是( ) A.计划生育 B.提升城市化水平 C.节约水源 D.开发新能源 解析:1.B 2.D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故四个选项中南海诸岛受到的影响最显著。第2题,开发新能源能够有效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我国积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引领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赢得了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下图为地质时期全球平均温度及降水特点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生代以干旱为主 B.第四纪冰川面积比现在小 C.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 D.整个古生代全球气候以温暖为主 4.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全球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发生变化,但是水资源分布不变 B.热量条件改善,全球生物多样性增加 C.全球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 D.极端天气减少,流行疫病减少 解析:3.D 4.C 第3题,图中显示新生代全球气候以湿润为主,A错;第四纪气候较寒冷,属于大冰期,冰川覆盖面积应该比现在大,B错;整个地质时期,寒冷期偏短,温暖期偏长,C错;整个古生代全球气候以温暖为主,D正确。第4题,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在变暖的过程中,地球上可能会发生更多的极端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如持续性干旱、热浪、大暴雨等。 下图为美洲地区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5~6题。 5.加勒比海夏季盛行风为( )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重大问题之一。那么是什么造成的,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候日趋变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高的

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上升。 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米。祁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的雪线正以年均米的速度上升。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 破坏的主要因素。 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 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综合测试题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综合测试题 选择题 1?“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关的战争是 A. 美苏冷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2 ?下列哪些事件,促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①1861年改革②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③俄国十月革命④实行新经济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3?列宁曾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这里“改良主义的方法”是指 A. 工业化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 1924年列宁逝世,在莫斯科留学的中国留学生通过信件把这一沉痛的消息告诉国内的朋友, 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应写的国名是 A. 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5?“华盛顿会议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主要是指 A.《九国公约》的签订 B.《五国公约》的签订 C.《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 6?右图中,将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比作一只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下列选项与这场经济危机有关的是①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广、持续时 间长、破坏性大②美国采取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巩 固,度过了经济危机③德国法西斯分子着手建立法西斯独裁,世 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④意大利和日本也在此期间走上了法西 大危机笼罩下的世界斯道路,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7?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作用是 A.摆脱了经济危机 B.恢复了国家经济 C.巩固了民主政权 D.巩固了工农联盟 &德国闪击波兰,世界人民再次陷入灾难中。这是历史无情的嘲笑20年前召开的哪次会议 A.巴黎和会 B.开罗会议

《组织管理与变革-提升组织执行能力》试题及答案(100分)

学习课程:组织管理与变革-提升组织执行能力 单选题 1.组织设计的三要素包括:回答:正确 1 A 组织结构图 2 B 职位说明书 3 C 组织手册 4 D 以上都包括 2. 以下哪一项导致了信息流的反应速度慢:回答:正确 5 A 没够沟通 6 B 没有被授权 7 C 没有权责分明 8 D 没有先进的指导理论 3.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大环境下具有哪些特征:回答:正确 9 A 速度快 10 B 变化大 11 C 竞争异常激烈 12 D 以上都包括 4.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管理组织形式都采用:回答:正确 13 A 项目式组织形式 14 B 职能式组织形式 15 C 强矩阵式组织形式 16 D 随意组织形式 5.企业在组织的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对下面哪一项的建设:回答:正确 17 A 企业的文化要素 18 B 企业的价值观 19 C A和B都正确 20 D A和B都不正确 6.一个企业推行enhmrking是否成功,取决于一些关键要素,这些要素是:回答:正确 21 A 个人性格特征 22 B 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 23 C 受教育程度 24 D 以上都包括 7. 强矩阵式组织形式中的一个项目组应该包括下面哪些组成人员:回答:正确

25 A 技术人员 26 B 营销人员 27 C A和B都正确 28 D A和B都不正确 8.由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属于:回答:正确 29 A 激励因素 30 B 保健因素 31 C 积极因素 32 D 消极因素 9. 企业在面对变化的时候,怎样才能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回答:正确 33 A 尽量避免变化 34 B 加大资金投入 35 C 让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条件下给组织带来的差异性尽可能的小 36 D 以上都不正确 10.组织管理形式进行变化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回答:正确 37 A 裁减人员 38 B 实现目标,优化资源 39 C 无限扩张 40 D 顺应形势 11.下面哪一项是组织无效的特征:回答:正确 41 A 决策迟缓,质量不高 42 B 不能创造性地对正在变化的环境做出反应 43 C 明显过多的冲突 44 D 以上都包括 12.组织中的两大核心要素是:回答:正确 45 A 系统 46 B 人 47 C A和B都正确 48 D A和B都不正确 13.在企业的项目运营中,最大的项目,比如房地产,在项目层次划分上一般叫做:回答:正确 49 A 群 50 B 组 51 C 部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 答案解析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的是( )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2010·厦门模拟)“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图甲图乙 4.图乙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近2万年来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基本是一致的 B.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悉尼报道当地时间周五,研究人员宣布一块面积是中国香港两倍大小的冰山从南极脱落。近几年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导致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据此回答6~7题。 6.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气体增加 B.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层空洞扩大 D.酸雨危害严重 7.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一月0 ℃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 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

铜仁学院2006级综合文专科《世界通史》【B】试题

铜仁学院2006级综合文专科 《世界通史》期末考试试卷(B 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日期:2009年1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1. 在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 和手工业分离了。 2. 是埃及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象征,它实际上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3.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尼亚分为南北两部分,北称 ,南称苏美尔。 4. 1922年,考古学者在 印度信德地区的摩亨佐?达罗的佛塔废墟底下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同年,在旁遮普的哈拉帕也发现了古城遗址。此后,相继发现了许多这样的古城遗址,考古学者把这些文化遗址统称为 。 5. 爱琴文明是指公元前20-前12世纪爱琴海区域的青铜文明,这一文明曾先后形成了两大中心,一是克里特岛 ,一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 。 6. 1524-1525年德国农民战争的主要领导人是平民革命家 。 7. 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文件是 ,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8. 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德国统一最后完 成。 9. 1862年,林肯政府公布了一项初步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要求的法令,这部法令是 。 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 专业 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装订线————————————————————

10. 近代非洲人民惟一取得胜利的一次民族卫国战争是(国家名) 人民反抗意大利战争的胜利。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 分。请把答 案填入下表中,否则不给分) 1. 原始社会时期的婚姻形式中,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一男一女在一定时间内的婚 姻,但这种婚姻很不牢固,离合比较自由,并且权在女方。这种婚姻形式是属于 () A. 族外群婚 B .班辈婚 C .对偶婚 D .一夫一妻 2 .七世纪时()帝国兴起,埃及成为其一部分。古代埃及居民逐渐被其融 化,古埃及文字也被人遗忘,直到十九世纪才被释读出来。 A、阿拉伯 B、拜占庭 C、波斯 D、亚述 3.为了维护种姓制度,约在公元前1000年代前半期,印度形成了一种宗教是() A、婆罗门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基督教 4. 公元前43年,为了共同对付势力增强的元老院,()和安敦尼、雷必达(恺 撒骑兵长官)结合,形成后三头同盟。 A、屋大维 B、恺撒 C、庞培 D、克拉苏 5. 1453年4月,土耳其军队正式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并于5月29日攻陷该城。 土耳其人随后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并更名为()。 A.阿姆斯特丹 B .伊斯坦布尔 C .迦太基 D .拜占廷 6. 下列不属于早期文艺复兴“三颗文学巨星”的是() A、彼特拉克 B、薄伽丘 C、伽利略 D、但丁 7.穆斯林必读和必须信奉的经典是() A、《圣经》 B、《古兰经》 C、《华严经》 D、《金刚经》 8.“三国时代”的朝鲜不包含()

企业变革的创新思维 试题答案

企业变革的创新思维试题答案测试成绩:8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关于企业的无形风险,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是未知的风险 B风险程度低于有形风险 C具有不可预防性 D可转化为有形风险 正确答案: B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个人素质能力的是:√ A聪明程度 B应知应会的能力 C理解能力 D人际交往能力 正确答案: B 3. 企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过程不包括:√ A理念识别 B行为识别 C能力识别 D视觉识别 正确答案: C 4. 企业实施理念识别的最终目的是:√ A对外展现统一面貌 B建立权威化的制度体系 C约束员工的行为

D把管理层的价值观变成员工的价值观 正确答案: D 5. 支撑企业管理平台的制度体系不包括:√ A营销制度 B客户管理制度 C人员管理制度 D财务制度 正确答案: B 6. 关于企业文化,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具有有形性 B以价值观为核心 C需要长期的培育和建设 D在竞争中比较脆弱 正确答案: A 7.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符合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 B与战略目标相一致 C体现领导的意志 D目标要具有阶段性 正确答案: C 8. 在波特的竞争力模型图中,企业所处的竞争不包括()关系。√ A与供应商的博弈 B与客户的满意 C与职能环境的判断 D与潜在对手的竞争

9. 企业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不包括:√ A寻找风险因子 B提升企业的美誉度 C突破瓶颈 D准备应急预案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10. 企业变革的风险因子越多,越不利于应急预案的制定。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1. 行为识别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2. 企业管理主要依靠理念和思维,制度只是辅助手段。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3. 个人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职业能力的应知应会和行业经验的提升。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4. 在各种管理成本中,习惯的管理成本最低。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的是( )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2010·厦门模拟)“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图甲图乙 4.图乙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近2万年来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基本是一致的 B.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悉尼报道当地时间周五,研究人员宣布一块面积是中国香港两倍大小的冰山从南极脱落。近几年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导致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据此回答6~7题。 6.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气体增加 B.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层空洞扩大 D.酸雨危害严重 7.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一月0 ℃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 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8~9题。 8.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①③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温室气体的来源: ●化石能源燃烧活动(二氧化碳等) ●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二氧化碳和甲烷)●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 ●农业和畜牧业(甲烷) ●废弃物处理(甲烷和氧化亚氮) ●土地利用变化(二氧化碳)

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和目标 一、策略和目标的选择 温室效应具有很强的滞后特性。在科学家们研究的基础上,UNIPCC将各种假设条件组合成四种方案,然后对各方案下的GHG排放量及21世纪的地球温度变化作了预测:方案1:按目前GHG增长速度排放,不作任何控制。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3。方案2:停止砍伐森林、用天然气代替煤和采取能源保护措施。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2。方案3:逐步实施日益严格的削减GHG排放量措施,以及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矿物燃料。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1。方案4:与方案3内容相同,只是比它削减和取代的程度更高而已。结果气候变暖趋势将最终趋于稳定。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预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在这些变化的地区分布方面。对于方案1而言,不同纬度地区,夏季和冬季的温度变化都有所不同,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和地中海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制定适当的控制策略,既是必要的,也是相当困难的。国际上在制定这些政策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如下各项因素:一是气候变暖在全国或地区间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损失是不同的,有的甚至会产生效益;二是各国对GHG的排放量负有不同的责任,如1988年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5.34t、2.20t、0.56t、0.20t;三是直接削减排放量与采取适应性的预防投资这两种策略,其相对费用和效益的国家间分布不尽相同,应对严重依赖矿物燃料的国家采取特殊的政策;四是由于行动和效果之间的时滞是长期的,变化与结果之间又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所以策略的选择要考虑风险因素。 要作出正确的策略选择,必须首先对减缓气候变暖的相对费用和效益作出估计。一般而言,防止气候变暖的费用随着GHG削减量的提高和削减速度的加快而增加。可接受的变暖水平可以通过比较费用与效益的方法,将现在做出的牺牲同未来获得的效益相权衡来确定。 对于是否采取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行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科学家们大致提出三种策略:第一种策略主张“等着瞧”,现在什么都不要做。因为全球气候变化有许多确定性的因素,如果不能提供更多的其他证据,那么现在采取行动可能是徒劳的。尽管现在什么也不做的策略似乎更应受到谴责,但它可能有助于将来找到更好的费用有效的解决办法,最终必须做出的决策会因信息更完备而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可是,什么也不做会增强损害性变暖效应,决策迟延可能会造成代价更高的损失。第二种策略主张执行稳妥的预防性策略,虽然会增加一些费用,但可降低将来采取措施的费用。第三种策略主张立即采取严厉措施,稳定或降低GHG总排放量,当然这比前两种办法费用都高。从对控制GHG排放的费用效益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每一种策略和第三种策略都不足取,只有第二种策略比较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情况,特别是那些承受力较小但又可能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 通过多年谈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终于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到2000年使发达国家的GHG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上。1997年第二次公约缔约国会议又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6种受控温室气候,明确了各发达国家削减GHG排放量的比例,并且允许发达国家之间采取联合履约的行动。发展中国家的GHG排放目前尚不受限制。 二、需要采取的行动(略) 为招待稳妥的预防性策略和目标方案,需要加强信息收集和科学研究,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并积极寻找替代能源。 三、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手段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提到的及一些国家采用的控制全球气候变化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25分) 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6.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专制 7.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权利法案》③《法典》④《土地法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0、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11、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 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火车机车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珍妮纺纱机④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019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4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解析版语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4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经有象、水牛和竹等。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解析:本题是根据所提供的地理现象,反推气温特征。由于象、水牛和竹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的动植物,所以当时黄河流域的气温肯定比现在高,降水也比现在多。 答案: D 2. 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 ) A.吸收太阳辐射时,使大气增温 B.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 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的原理。二氧化碳之所以能导致全球变暖,是由于二氧化碳本身虽不能直接吸收很多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但是却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地面辐射(长波辐射),然后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能量反射给地面,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 答案: C 3.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上的水稻生产受到直接威胁,对此最为担心的国家是( ) A.中国 B.印度 C.印度尼西亚 D.南非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了世界主要国家地形地势方面的地理特征。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首当其冲,中国、印度、南非虽然都是沿海国,但是他们很多国土的地势并不很低。而对于国土主要由岛屿组成的印度尼西亚来说,海平面的上升必将淹没其非常多的国土面积。 答案: C 4. 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 ) A.波动下降现象 B.波动上升现象 C.变化平稳 D.变化不定 解析: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世界气候增暖的时期;20世纪40年代之后,全球气候逐渐变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气温又逐步回升,

全球气候变化

2.4全球气候变化 【学习目标】 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2.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知识梳理】 1、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2.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 1.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2.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不仅仅指二氧化碳,另外还有水汽、臭氧、甲烷、氟氯烃化合物等。其共同特点是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 3.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但冰川融化不会使淡水资源更加充沛。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得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

【直击高考】: (2013高考题四川卷)26分)图6和图7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6 图7 (1)选择图6和图7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分) (2)据图6和图7,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10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 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变大D.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历史《世界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九年级义务教材《世界历史》上册基础训练参考答案 第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一、选择题: 、、、、、、 二、填空题: 、直系祖先、直立人、黄种、黑种、白种、私有制、阶级 三、材料解析题 、①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 ②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四、问答题 、提示:有来自自然界的,如冰川、寒流、洪水、干旱都会使他们的食、住等无法得到保障,还有猛兽等的威胁;有来自人类自身的,如自身进化的问题,怎样去获取食物、取暖、发明工具、使用火等。此外,由于隔绝等原因,使生产力的发展停滞不前,也会导致人类生活困难重重。 【拓展提高】 、提示:不同意。尽管种族形成的原因目前还没有令人完全信服的说法,种族形成的具体过程更令人疑惑重重,但人种差别是在人类出现之后为适应各自生活的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而形成的。现在世界上所有的种族都源自作为人类的各个种族在与生俱来的智力方面,彼此没有很大差别——这一点已为所有的人类学家所认同。 第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一、选择题: 、、、、、、 二、填空题: 、年、年、年、木乃伊 三、读图识图: 、 ①、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②古埃及国王修建了巨大的金字塔形陵墓。它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③太阳神沙马什、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象征王权神授的至高地位。 ④《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的发现使我们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四、问答题: 、公元前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教义:①众生平等;②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发展和传播:①主张众生平等,刻苦修行能达到“极乐世界”,对渴望解除苦难的人有吸引力;②宣扬“忍耐”,“顺从”,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统治,为很多国家所利用而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后练习题(附参考答案)(最新整理)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后练习 班级:姓名:总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将自己的答案填写在表格当中) 科学家预测,到 2100 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 1.4 ℃~5.8 ℃,约是 20 世纪升温幅度的2~10 倍。据此回答 1~2 题。 1.气候变暖的影响可能有( ) ①冰川退缩②冻土融化③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地动植物数量增加 ④高原内陆湖泊水量大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2.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B.中纬度温带地区变得湿润 C. 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D. 从全球看,利大于弊 对野象生活习性的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读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回答 3~4 题。

3.公元前 500 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4.关于该历史时期(公元前500 年~公元1830 年)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 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 该历史时期我国 1 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 0.6℃~0.9℃。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读 图回答 5~6 题。

5.右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6.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高ft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 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图“某地树木 年轮示意图”,回答 7~9 题。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海陆火山活 洋地动太阳活 动自然变 率温气土城室 溶地 市气利体胶用化生命期(年) 50-200 12-17 120 1 3."3 500?种类 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 氧化亚氮(N2O) 氢氟碳化物(HFCS) 全氟化碳(PFCS) 六氟化硫(SF6)及其它增温效应(%) 63

154117温室气体的 化石能源燃烧活动(二氧化碳等) 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二氧化碳和甲烷) 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 农业和畜牧业(甲烷) 废弃物处理(甲烷和氧化亚氮) 土地利用变化(二氧化碳) 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和目标 一、策略和目标的选择 温室效应具有很强的滞后特性。在科学家们研究的基础上,UNIPCC将各种假设条件组合成四种方案,然后对各方案下的GHG排放量及21世纪的地球温度变化作了预测: 方案1:按目前GHG增长速度排放,不作任何控制。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 0."3。方案2:停止砍伐森林、用天然气代替煤和采取能源保护措施。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 0."2。方案3:逐步实施日益严格的削减GHG排放量措施,以及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矿物燃料。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 0."1。方案4:与方案3内容相同,只是比它削减和取代的程度更高而已。结果气候变暖趋势将最终趋于稳定。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预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在这些变化的地区分布方面。对于方案1而言,不同纬度地区,夏季和冬季的温度变化都有所不同,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和地中海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制定适当的控制策略,既是必要的,也是相当困难的。国际上在制定这些政策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如下各项因素: 一是气候变暖在全国或地区间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损失是不同的,有的甚至会产生效益;二是各国对GHG的排放量负有不同的责任,如1988年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 5.34t、 2."20t、 0."56t、 0."20t;三是直接削减排放量与采取适应性的预防投资这两种策略,其相对费用和效益的国家间分布不尽相同,应对严重依赖矿物燃料的国家采取特殊的政策;四是由于行动和效果之间的时滞是长期的,变化与结果之间又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所以策略的选择要考虑风险因素。 要作出正确的策略选择,必须首先对减缓气候变暖的相对费用和效益作出估计。一般而言,防止气候变暖的费用随着GHG削减量的提高和削减速度的加快而增加。可接受的变暖水平可以通过比较费用与效益的方法,将现在做出的牺牲同未来获得的效益相权衡来确定。 对于是否采取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行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科学家们大致提出三种策略: 第一种策略主张“等着瞧”,现在什么都不要做。因为全球气候变化有许多确定性的因素,如果不能提供更多的其他证据,那么现在采取行动可能是徒劳的。尽管现在什么也不做的策略似乎更应受到谴责,但它可能有助于将来找到更好的费用有效的解决办法,最终必须做出的决策会因信息更完备而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可是,什么也不做会增强损害性变暖效应,决策迟延可能会造成代价更高的损失。第二种策略主张执行稳妥的预防性策略,虽然会增加一些费用,但可降低将来采取措施的费用。第三种策略主张立即采取严厉措施,稳定或降低GHG总排放量,当然这比前两种办法费用都高。从对控制GHG排放的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