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摘要

河北省地毗邻北京、天津,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内,有着十分有利的区位。在北京、天津、河北相互合作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努力提高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已经成为

河北省乃至整个中央经济圈地区共荣的坚实基础。虽然现阶段河北省在城镇化的发展

上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进展,但是与北京和天津相比,不论是

从城镇化建设的速度还是建设的质量上看,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相对滞后的城镇

化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牵制着环首都经济圈以及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

本文以社会分工、系统工程、制度变迁、二元结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采用文

献研究、定量分析、功能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发展效

率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从而解决此类问题。

关键词: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环境;城乡

第1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河北省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优势,毗邻北京、天津,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内。眼下在北京、天津、河北相互合作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努力提高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已

经成为河北省乃至整个中央经济圈地区共荣的坚实基础。虽然现阶段河北省在城镇化

的发展上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进展,但是与北京和天津相比,

不论是从城镇化建设的速度还是建设的质量上看,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相对滞后

的城镇化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牵制着环首都经济圈以及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

1.1.2 研究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唯一途径。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解决

城乡二元体制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河北省现在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决胜期。其根本就是要让新型城镇化建设贯穿于其中。要始终不渝地推进城乡一体化

进程,从而使新型城镇转型越来越顺畅。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重点示范区建设,将更有利于河北省承担北京的非资本性功能和产业转移,从而可以加深与环渤海各经

济区的有效合作。携手合作打造环渤海示范城市群,使其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

加速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力和服务能力,加快全省经济发

展进程和建设美丽河北的进程。还需要集中更多的现金生产要素,发现并补全城市经

济的不足,帮助我省探索和打破城乡之间的不均衡结构,创新城乡关系发展方式。为

我国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和试点示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董柱认为,农村过剩的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应该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和经济发达

的地区,但要想实现这种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大中城市转移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必须要优先发展小型城镇的经济,从而使农村的过剩劳动力能够转移到需要的地方去,这种实践可能是一种战略偏差。

李强提出了推拉理论模型,推拉理论可以来论证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是因为

什么。李强认为中国推拉理论模型与其他国家的理论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国特有的户

口制度是目前中国城乡之间相互流动最突出的障碍,户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对

推拉理论模型产生影响,并且会让这类推拉永久失去效力,这是对我国城乡关系研究

的一大阻碍。

陈金永曾提出,我国户籍制度是我国一大特色制度。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很大程度上受

到了政府偏好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户籍制度的改革现在还只针对农村,拥有农村户

口的人可以得到一定的福利,但究其根本,我国的户籍制度的主要功效在基本上没有

实质性的改变。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在2012年,克鲁格曼提出了城镇化的相关理论,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城镇化集聚对消费产生的循环累积效应。他指出,现在的消费者消费更趋于理性化,对产品

的需求呈现多样化,所以作为企业,应该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大力发展规模经济,企

业与消费者之间有联动,就会出现集聚效应,这一观点充分论证了城镇化水平与消费

需求之间的正相关问题。

2014年,付吉塔和温纳勃兹有证据证明了城镇化的外部经济与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城镇化的外部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消费需求,消费需求也会反作用于外

部经济,他们还提出在地理上形成的居民经济活动外部经济表现也会刺激消费需求,

这其中,城镇化这种形式正是经济集中的主要形式。

Henderson提出了从农业到非农业,基础经济到高新技术的产业结构调整,并对城镇

工业化进程,劳动力需求以及发展城镇化所需资本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此同时,他还

提出了城镇的形成和转移模型,这类模型反映的数据就是城镇化集中度的提高最终将

会决定消费需求的扩大。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河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就需要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这对于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提高河北省综合实力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新型城镇化使河北省形成了合理层级,推进了城市发展与产能的高效融合、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城市格局。首先,新型城镇

化促进了河北人口的城镇化,就地吸收我省人口使其不向外流失;其次,也能为疏解

京津人口做贡献。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推动了各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形成产业振兴城镇、产业聚集人才的新型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产能与城镇化的互动,提升了城市的产业

支撑能力,形成了先进的规划布局理念。此外,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整合了河北省各类

土地的利用,根据各城市自己的定位,从而合理规划各类功能区。将各地市的公共设

施进行科学布局,统筹城市中的各类用地,聚集生产用地,提高生产效率,努力打造

适宜,适度,生态美观的生活居住地。我们所了解的新型城镇化会让我们所居住的城

市更具有文化内涵,成为一座兼具生活,品位,魅力的新城市。河北省有着文化深厚

的文化遗产,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如河北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扩大保定规模,以保定和廊坊为首都撤离河北省的中

心地区,它们将会成为京津冀产业转移重要承载枢纽。并逐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中与

北京、天津的核心群。廊坊将利用京津冀走廊的区位优势,把生态环境、休闲娱乐、

人工智能、商业发展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也要把握

住新兴产业和高度相关背景产业的共同发展,不断努力建设新型城镇,加快创新型城

镇的建成,使保定、廊坊成为首都城市群的核心区,重点城市。廊坊市作为环渤海首

都经济圈协调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产业的选择方面,还

是重点突出环保型新型技术产业,不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生化制药以及高精端装备

的制造,大力发展利用新材料、新能源代替原始高污染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

金融业与服务业的研发和设计,现代物流和云计算。服务,旅游,养老金,贸易和其

他生活服务,以及现代休闲农业,如蔬菜,家畜和水果。

1.3.2 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是通过查阅国内国外文献,提取所需的有效信息,用来达成研究的目的。文献阅读及提取信息的方法在各个学科之间均得到了广泛应用,作用是为了了解研究

课题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更有利于对课题进行整体的把握。可以形成对研究课题的

总体印象。将搜集到的理论数据与调研所得到的真实数据进行对比,有助于了解课题

的整体情况。

定量分析法:运用数量关系来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类以及相互联系,从而更加准确地了

解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把握事物之间本质的,根本的关系,科学的将研究对象所展

现的运动规律展现出来。

功能分析法:是一种分析社会现象常用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社会中各种现象

所展现出来的功能做整合,从而满足社会生活中的各项需求,对此类功能进行分析。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征与理论基础

2.1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

进城市现代化,城市群聚,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科学发展。集约化,高效化,功能化,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化,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以往的城镇化会过分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空

间的扩大,而新型城镇化应将提高城市文化作为核心,将加强公共服务作为重点,打

造生态宜居的高质量城镇。地方城镇化将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作为核心,而

不是大兴扩建高楼大厦和公园广场。农村人口向外的转移不出现,农业规模经济不仅

不会扩大,而且内需也不会扩大。积极稳妥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对于培育未来经济

增长点,有效扩大内需,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毫无疑问,中国城市化的未来

就是要走一条新的城市化道路,这是适合当前国情的大战略,加速整个社会经济转型。

2.2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征

2.2.1 规划科学合理

建设新型城镇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建设新型城镇,开发新兴

技术,进行有效管理的领头羊,可以有效解决城镇建设用地凌乱,小县城布局建设分

散问题,工业化发展速度与城市化发展速度不均衡的问题。

2.2.2 发展方式多样化

中国幅员辽阔,各省各地情况复杂,发展不均衡。在基本原则下,中国的城市化应该

是多样的。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并不相同。山区和平原也是不同的。不同的

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地区特征也是不同的。不能只用一种方式来统一规划

各个地区,应根据各地不同的区位优势做出不同的发展规划,城镇工业化的发展要根

据各地的需求来做出适当调整。

2.2.3 良好的群聚效应

城镇拥有产业群聚效应,它能将很多不同的产业聚集在一起,城镇同时也拥有规模经

济效应,在降低平均成本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收益。要想增加城镇数量,就需要对城

镇的规模进行扩张,同时必须加强对城镇的有效管理,不能虚有其表。然而有些城市

在这方面显得非常虚假。

2.2.4更好带动周边发展

利用自身优势向周边地区和广大农村辐射,促进郊区和农村共同发展是乡镇必须承担

的义务,它应该并且能够做到。问题是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思想,愿景,计划和实施。

不要搞孤立的岛屿城镇。

2.2.5城镇之间联系密切

城镇化不是城市化。它与城市化的主要区别是要把大中城镇发展和小城镇发展当作一

个有机整体,加强各个城镇之间的联系,打造一个有问题共同解决,有利益大家共同

分享的经济繁荣共同体。大中型城镇和小城镇在实质上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不应该对

其进行割裂。

2.3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2.3.1 社会分工论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支持强势产业的建设和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集聚,通过合理

的空间布局,合理布局郊区,县城及周边地区的分工协作,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城市

要素资源的积累并逐步消除城乡差距与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形成基于行

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化分工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根本经济动力。制度变迁与技术

创新是集群演化的内在动力。辩证地说,城市分工提高了要素集聚的效率,产业集聚

带来了规模经济向城市化的转变。城镇化不仅体现在人口的积累和规模扩张上,而且

体现在产业分工就业结构的进一步改善。

2.3.2 系统工程论

从各国城镇化的总体经验看,人口流动与收益分配,城乡差距,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

是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河北省的城镇化也存在改变城市发展模式的问题。我们

必须了解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五要素是如何协调和发展的。城镇化发展

到一定阶段将导致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变化。它需要一个全面的视角来全面考虑和

回应许多社会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城乡融合作为城镇化的发展基点,在倡导城

乡融合推进城镇化的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城镇化与城乡融合的关系。但城乡融合和城

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城乡融合和城镇化是我国总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是,城乡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城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区域的定位以及

各要素相互转化,城镇化还应该注重发展文化产业。

2.3.3 制度变迁论

对集聚效应不敏感但需要容易获得的行业(如那些占地多但不为市场直接提供服务的

行业)更倾向选择地租低的地方建设工厂,这样有利于降低成本。产业聚合程度低的

行业和只追求低地价的行业(如第一产业占地面积很大)会被高地价地区所淘汰。我

们现在所说的城镇化包含着很多方面,其中包括经济,社会和政治等诸多方面。当下

城市具有包容性、创新性和高效性的特点,这会帮助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这种模

式下,不同的行业可以选择其效用可以最大化的地理位置:具有高集聚效率的行业(如需要接近市场并使用较少土地的行业)可以支付更高的租金,因此倾向于关注大

城市。我们所说的超级城市是在各城市间租金差异很小时才会出现的,超级城市会将

所有的要素完全整合。

2.3.4 二元结构论

二元是指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现代化农业建设。二元结构论是两者相互呼应、相互作用。为了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保障农民的住房,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二者就解决“二

重社会”的创新实践在不断努力着。二元结构论倡导保护城市中的农民的利益,提高

城市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城市农民逐步走向市民化,社会制度的创新也会促进

社会均衡发展,城市农民也有机会能够享受到城镇化所带来的好处,城镇和乡村应合

理安排各部门利益,以实现城镇与乡村协同发展,社会经济均衡健康发展。我们要坚

持长久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有着可持续性和及时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表明了我国城

乡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之间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结构也不

完善,但是我国的二元经济体也面临着解体与转化。

2.3.5 可持续发展论

城镇化所拥有的特点是积极和消极影响的交替过程。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降低城

镇化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强度与我国生态

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由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一个单一的步骤,因此城市化必须

关注其在功能,环境和管理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和资

源所造成的环境压力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需要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条

件下,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三者的统一。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3.1 城镇化继续得到改善

近年来,河北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以来,河北省以县城为突破口推进城镇化,部署三年县级建设,每年安排专项资金4.2亿元,推动38个试点县(市)加快城市建设投资筹资改革,促进县域建设、升级。积极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县城数量从

132个减少到128个,保定和秦皇岛城市面积各扩大了2219平方公里和1620平方公里,人口分别增加了160万和50万,城镇化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2017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为55.32%,全国平均水平为57.35%。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02个百分点。河北省城镇化率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快0.57个百分点。

3.2 城市承载力加强

在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增中小企业5000多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37.2%,为创业和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河北省为鼓励小微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所以给予此类企业相当一部分税收的优惠,例如

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就高达4.7亿元。根据2017年河北省数据网显示,河北省城镇化2016年综合指数为107.4,综合发展水平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支持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六大因素不同程度地提高。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全省

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贡献率高达60.8%,其他因素贡献率为39.2%。全省城市总产值为5610.46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4.7%。财政收入接近全省的一半,城市在区

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着。

3.3 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河北省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为此河北省曾实施了污水处理计划。该计划明确指出,截止到2010年,河北省将建成122个新的污水处理厂和151个废

物处理厂。2016年,河北省特意拨款553亿元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为98%和84.6%,燃气普及率达到97.3%。城乡统筹综合发展按计划进行,全市(含县城)市政基础设施投资2360亿元。完成县级中小型体育场馆建设。室内外运动设施面积增加20.4万平方米。2017年,市基础设施

投资(含县)完成投资452.2亿元,同比增长34.1%,大量短期投资长期项目已经完成。全年63公里的综合管道工程全部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全线竣工。

3.4 城市环保意识增强

2014年,政府出租公屋分配率达到94.8%,四项指标均超标。按照国家要求,开展了“一区三边”非法建设整治专项行动。拆解率达到99%。城市路网,水网,线网改造得到积极实施,生态绿化建设加强,后街胡同管理加强,生活环境逐步改善。推动石

家庄市等13个城市开展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支持迁安市在21平方公里范围内开

展海绵城市建设,颁布实施“河北省地下管网条例”和地下综合施工技术指导和条例

积极推进绿色建筑,落实住宅建筑节能标准75%,发展被动式低能耗建筑。2017年,

河北省城市新建住宅建筑节能标准全面实施75%,民用建筑全面实施环保建筑标准,全省环保建筑占37.2%。被动式超低能耗环保建筑示范工程覆盖10个城市,并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进。领先:积极开发预制房,新开工110万平方米,完成农村低层住宅20万平方米。

3.5 居民住房得到保障

2008年以来,河北省逐渐重视居民保障性住房,不断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河北省全年共安排住房71,585户,提供廉租住房3111套,

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33万平方米,完成204万平方米。在未来的两年里,该省将继

续增加廉租房保障的数量。2010年将有9万户家庭调整为10万户。河北省还研究了

经济适用住房和低成本住房的整合情况,符合保障条件的住户可自主选择保障模式。

外出务工人员将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并将该县的中小学住宿将大力发展学校,将

农民工子女纳入公共教育体系。河北省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不仅城镇居民可以享受

到保障性住房,而且农村居民也能够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的福利,不止于此,还要逐步

向乡镇教师,医务人员和政府官员扩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入住率于2014年开始,之前达到90%。2015年,改造完成县城建成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城镇村庄总数的20%

以上。河北省为解决居民保障性住房问题,新建棚户区200套,建成167套租赁型住房。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4.1.1城镇化水平依旧偏低

尽管河北省位于沿海地区,但是相对于其他沿海省市来说,河北省城镇化水平依然显

得比较低下,仅仅略微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低下的城镇化率会对当前河北省经济社

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制约,2013年河北省城镇化水平仅48%,位于全国第23位,低于全国53.7%的平均水平。尽管河北省城镇化水平增长速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由

于城镇化基础较低,现在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看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存在的问题有:城镇化程度薄弱、生态环境压力大、农民比例高、文化素质低等问题。

4.1.2 工业发展迅速从而造成环境破坏

随着河北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另一问题就是工

业化对环境带来的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问题,近年来,河北省的空气质量水平常常在全

国排名的末尾,昏黄的天空和浑浊的空气就是工业发展是环境遭到破坏的表现。

除了环境污染以外,另一大环境问题就是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与浪费,河北省医药、冶金、建材等经济的粗放式发展尽管大幅度地推进了经济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建立

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的基础上的,在短期增长之后,制约经济长期发展的副作用很快

也会显现出来。

高污染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方式尽管为河北省带来了短期内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

为长期持久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隐患,再加上生态文明保护力度不足,使得环境问题成

为制约河北省城镇化的一大原因。

4.1.3 城镇化建设缺乏相关规划

城镇化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计划,在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一是没有明确的方向和

目标,由于没有一体的规划等,使得城镇建设的空间布局和体系等难以合理地完成。

其次,由于城乡居民对城镇化建设的理解还不到位,对城镇化的支持力度不够,这对

城镇化建设的脚步也是一种阻碍。三是权力过大现象的存在,有时城镇建设领导班子

的更替会彻底改变一个地区城镇化的规划,新任领导班子将上一届的规划彻底推翻,

导致严重的人力物力与资源的浪费,也会严重拖慢城镇化进程。第四,对特色设计缺

乏重视,很多规划是粗线的规划,缺乏个性和特点,城镇间的分工协调机制尚未形成,人口,产业聚集能力薄弱。第五,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城镇化过程中的

一大重要因素,河北省属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显得更加重要。

最后,城乡发展规划过于相近,缺乏地方特色。这种城市乡村规划差异过小的现象其

实不仅仅出现在河北省,在国内其他地区也能见到案例。这种缺少地方特色的单调的

城镇规划忽视、否定的河北省丰富地理资源和文化资源,同时也对城镇化的进程严重

不利。

4.1.4 对于保护环境的意识薄弱

城镇化的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城镇人口比例提高,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量的人口会向

城镇转移,并在城镇中聚集,但由于人们的环境观念并没有相应的提高,导致城镇环

境情况严重恶化。河北省城市化发展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土地扩张为基础,城镇和

城市建筑面积日益扩大。在“土地财政”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许多不利因素,尤其是近年来,环境问题凸显。据调查,河北省人均耕地不足1.04亩,城市人均工矿用地高达149.2平方米(发达国家人均占有82.4平方米)。可以看出,本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土地规划严重失衡,这样不合理的土地管理模式使得耕地林地被大量侵占或

浪费,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土地污染退化。另外,城镇化的过程中过分地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了长期发展,导致城市化严重落后于工业化,污染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4.2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问题的原因

4.2.1 城镇化后劲不足,缺少产业支撑

城镇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的脚步必须是与当地

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匹配的,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本地城镇化的脚步,甚至乎对周边地

区甚至全国的城镇化造成影响,因此,决不能过于追求城镇化的数据成就而盲目城镇化。由于城市化率已经包含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中,城镇化率的追求就像经济增

长一样而且也成为一种“硬性约束”。很多地方的政府官员来说,城镇化只是一种数字,是一种展示政绩的手段,并不关心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这种扭曲的城

镇化会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不利因素,并且随着发展不断变得更加严重。

产业结构趋同,缺乏产业创新。就比如说太阳能产业,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火爆,

各地也大规模地发展太阳能产业,甚至将其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而在河北这种太阳能产业比较发达的省,成熟的太阳能企业甚至有一百多家,这种过于重复的产业不仅加剧了产业内部仅竞争力,也导致了其他产业得不到更好地发展与改善。同时,这种堆积在单一产业的发展方式也会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河北省应该充分挖掘本省丰富的特色文化优势,发展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发展高碑店行李箱包,祁县皮具,清河羊绒,特色工业皮带。尽力避免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促进产业与传统文化融合,与自然和谐发展。

4.2.2 县域经济发展滞后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量的资金是城镇建设必不可少的资源,这就需要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来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没有资金支持,城镇建设的进程就必然被降低。调查发现,中小城镇的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仅仅关注大城镇的发展,忽视小城镇的发展必定会使经济发展失衡,使得大城镇的发展失去足够的资金支持。河北省的目前城镇化发展中,就存在着其他中小城镇发展缓慢,仅仅关注发展离大中城市较近的资源丰富的中小城镇。县域城镇化的发展必须以经济为基础,这是城镇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

4.2.3 政府管理理念没有与时俱进

河北省城镇化的主题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与普通老百姓直接接触的部门,要改变经营理念和工作方式。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促进城镇化不仅仅是从城市发展或区域的角度简单推动城镇化发展,还要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促进城乡之间高素质人才的流动。但是当前河北省城镇化的过程中,政府关注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和经济环境的建设,忽视了对“人”的关注,这违背了以人为本的主题。

目前,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城镇建设用地占用农业用地,农民工无法真正做到城市化等问题,实际上就是政府的城镇化管理理念无法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表现。因此,政府想要解决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就必须简政放权,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在城镇化过程中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

4.2.4 没有合理科学的规划

城镇化规划水平低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实际的表现是,一方面,地方领导人将GDP的数字作为了城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仅仅追求短时间内的数字快速增长,热衷于快速的改头换面,“大拆促大建,大建促大变”,粗暴的发展方式以及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而真正的基础设施发展却偏偏被忽视了,在建设中,由于追求建设速度,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质量差的问题,豆腐渣工程,这又导致了再一次的“大拆”,这样一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被浪费,同时在反复施工的过程中,又会造成一定的环境破坏,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短时间内会取得一定的甚至很大的发展成绩,但这种建立在不合理发展上的成绩无法长久,城镇的长期发展也会被严重阻碍。

解决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的对策建议

5.1 进行科学规划,提高城镇综合实力

科学的规划是城市建设重中之重,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对各类资源进行利用,

推动工业、城市中基础设施和交通等综合要素在城镇化建设的作用,城镇化建设必须

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只考虑单一因素是不够的,城镇的总体设计应以此为基础根据镇

的地理位置和优势,产业特色,文化遗产,旅游休闲,矿产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协

调城镇规模设计,培育乡镇主导产业城市,形成鲜明的城市个性特征,防止成千上万

个城市和一个城镇的出现。必须坚持工业,空间和土地“三项一致”的原则。河北省

应加强省内各市经济、政治、文化、土地资源、各种要素综合利用的规划,让河北省

更好更强。河北省应抓住国土利用规划修编和协调发展的契机,北京,天津,河北等

重点镇的土地利用规划将纳入修订范围。

5.2 明确功能,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

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功能,不同的特点,我省应根据各地市不同地区的特点发挥各地

区的优势,协同促进河北省经济的发展,因为有着不同的区位优势,如果将各地市的

功能加以整合,做好合理的分工,将会更好地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主要功能区建设

也是十分重要的,主要功能区可以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更加合理有效对土地和资源

进行定位及分配。只有在明确好各个区域的功能后,才能针对其不同功能制定相关策略。优化省,市,县,乡,村的规划建设体系。根据高起点,高标准,反映地方特色,强化时代感,文化传承,提高公民整体素质的原则,城市规划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联系战略和长远规划,科学地识别大中小城市,小城镇的经济布局和市场定位。

5.3 以保护环境为基础,实施生态产业

建设生态城镇的核心是建立城市生态工业体系。如果我们说一个城镇是一个生物实体,那么生态工业的生态系统构成了这个生物实体的核心。只有通过心脏的跳动,生物体

才能生存。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发展,才能推动我国不断走向强大。城镇的

发展也是如此,只有城镇能够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包括所有的东西:衣服,食品,

住房,运输用品等,小镇才能生存。生态工业体系是城镇的基本支撑体系。

5.4 产能得到调节,发展环保经济

我国现在经济发展主要有不均衡,不和谐的问题,急需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大力推

进我国目前工业文明经济的发展形态向生态文明绿色的经济发展形态的转变。可持续

发展经济的目标是倡导经济,社会,物资,环境和生态的有序开展,是人与环境协调

统一的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全新的发展前进方向,是具

有创造性和飞跃式发展的道路,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价值观和发展观。

结论

当下河北省经济高速发展,相对应的城镇化的速度与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河北省将环保,高效的理念贯穿于城镇化建设的始终,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也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这是为社会主义构建融洽社会、文明城市的重中之重。也是现阶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点睛之笔。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看,要从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两个的方面,逐

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强化生态文明观念,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管理和实施; 科技生态创新的经济发展; 促进可持续城镇化; 统筹规划,科学发展; 新型城镇化发展; 实现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的最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黄守星.河北省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六个结合[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2016.(5) . 侯晨芳.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模式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学士学

位论文.2014

李昌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

阎东彬.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及原因剖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1)

姚淑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环域在线.2015.(4)

马英杰.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问题探究[J].河北金融.2015.(4)

孙娜.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2)

郭宏.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Value engineering.2015.(5)

李银辉.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公司与产业.2014.(2)

宋夏薇.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卢红卫.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方式研究[M].商界论坛经法视

点.2013.205

彭宗忠.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M].商界论坛经法视点.2013.219-220

孙娜.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建议[J].商业经济研究.2017.(17)

王彦林.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N].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7.(3)

丁波.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9)

刘广平.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背景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2016.(10)

彭剑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J].领导之友.2016.(4)

唐敏.新常态视阈下促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J].环域在线.2016.(11)Resolutions Nurses Can Keep: Cleaning house in the new year. [J]. Diana J. Mason. AJN,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2005(1)

Invited Discussion: Experience With Neovaginal Construction Using the Full-Thickness Skin Graft in Vaginal Agenesis [J]. Donald R. Laub. 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 2004(4)

Reservoir Construction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An Instructive Case [J]. Walter Lawrence. Annals of Surgery. 1962(2)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111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而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旗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吹响了新型城镇化的号角。充分利用县域地理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科左后旗城镇化建设以建设蒙古族生态旅游城镇为目标,坚持南移东扩的发展格局,抓规划、绘蓝图,抓建设、强基础,抓管理、上档次,抓美化、变面貌,各项基础工作整体上不断加强,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科左后旗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县域工业集群化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着力提升县城规划和建设水平,加大城中村、城边村的改造力度,做大县城、做精集镇,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甘旗卡镇建城区面积13.24

平方公里,城镇居民人口近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万人)。老城区三街六路总长29.12公里,新城区道路为九街五路,目前已完成铺设20公里。完成的重点工程有:(1)城市道路工程。重点建设了博王大街、潮海街、巴彦路延伸、团结路延伸、建设路延伸及南工业园区路网工程。(2)市政工程。通过实施亮化改造,镇区路灯总数已到3000盏,亮灯率达95%以上。新建、改造高标准公厕100余座,人行路彩砖硬化面积30万平方米,更新、扶正路边石8万延长米,新铺和改造雨水管网100公里。(3)园林绿化工程,每年自繁自育在各街路栽植各类花卉30万株。镇区绿化覆盖率26%,人均绿地达到24平方米。(4)集中供热工程,目前供热面积已经达到120万平方米。(5)垃圾处理场工程,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即将竣工。(6)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能力近期1.5万吨/日,远期3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已正式运行。此外建筑开发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五年来共完成各类房屋建设工程271项,面积146.83万平方米,投资14.73亿元。 (一)科学规划管理,拓展城镇空间。科左后旗投资135万元,聘请北京、沈阳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新一轮《甘旗卡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金宝屯镇城市总体规划》、《甘旗卡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甘旗卡镇区 5.44平方公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甘旗卡镇37平方公里和金宝屯镇18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绘工作,构筑了甘旗卡镇“东

20xx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20xx新型城镇化建设调 研报告正式版

20xx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调研报告 卢氏县发改委 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为结合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镇生产要素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农民就业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开发的着力点。如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我县当前经济建设战略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我县城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两省八县交汇处,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全县辖19个乡镇,352个行政村,3112个居民组,总人口3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16万人,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2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工作,坚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县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一)城乡规划全面启动。坚持高起点编制规划,分阶段实施,多角度宣传,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管理模式。

一是完成了城区总体规划。2003年,县委、县政府委托河南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卢氏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对县城规划进行了第三次修编。2008年,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又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卢氏县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在广泛征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经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班子会讨论研究及有关专家评审论证后,确定了“一轴一带六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将城区规划控制区由原来的16.6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同时,我们还对城市局部规划进行专项修编,如城镇供排水、停车场、水体景观、重点建筑等,力求使规划更合理、更完善,体现人民意愿,贴近群众生活。二是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按照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要求,将产业集聚区建设同城市建设相结合,委托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 3.9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呈报省政府批准,从而使城区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了100%。三是完成了重点集镇、重点村等规划。按照村镇经济发展要求,结合乡镇经济发展特点,由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完成了各乡镇集镇规划和全县确定的61个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同时,并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支持,完成了全县所有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新农村社区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县城、重点镇、小集镇同步建设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升层次,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一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按照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xx,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xx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

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

2019年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XX镇严格按照市县关于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要求,围绕“产城融合、功能配套、生态宜居、城乡一体”的目标定位,努力将城镇化工作与XX和XX建设融合推进,加快建成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XXX。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标准完善镇区规划。依托XX服务区,按照“规划先行、区镇一体”的整体思路,先后委托XX规划设计院、XX城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和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反复论证,高水平完成了镇域总体规化和部分区块详规编制。 (二)突出产业支撑,加快“两区同建”步伐。一是配合XXX加快东营XX服务区建设。目前,园区已经形成“六横十纵”的道路框架,北二路、淄博路、南一路实现与东西城全面对接,XX路园区段也建成通车,区内道路全部实现了亮化。加大项目载体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抓好投资XX亿元的XXX、XXXX、XXXX等14个服务业项目建设,打响XX创新创业品牌,引领全市电子商务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区镇一体建设步伐。二是坚持实施XX新型农村社区和XXXX示范园区“两区同建”。以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宣传现代农业,提高群众土地流转积极性,培育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障。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平台,快速发展现代农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

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目前,XX社区群众已为农业示范区流转土地XX万亩,XXX示范区现已引进XXXX、XXXXX、XXXXXX等17个现代农业项目,计划总投资达XX亿元,为XX社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XXX多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XX个,家庭农场XX个。“两区”同建的实施,真正实现了社区群众与农业企业的“双赢”。 (三)城建重点项目推进迅速。一是加快推进镇驻地老旧区块改造。按照“成熟一片,启动一片”的原则,高标准编制XX以西3.16平方公里片区规划,尽快启动XXX周边、XXX区块搬迁改造提升工程,争取年内实施XXX西延工程,拉开镇区向西发展的空间。二是加快镇南部区块开发。抓好总投资X亿元的XXXXX项目建设,一期建设住宅楼XX月底前竣工,二期工程年内完成主体施工。积极推进投资XX亿元的XXXXX项目建设,加快项目手续办理,确保年内完成病房楼主体工程。规划建设职工公寓楼,年底前竣工。探索引入PPP模式,与社会主体合作进行供热、道路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稳步推进XXXXXX搬迁改造工程。投资XX亿元的XX社区建设快速推进,一期XXX万平方米搬迁楼房竣工投用,XXX户群众乔迁新居。成立专门的物业管理队伍,在加强物业管理人员培训的同时,宣传引导社区群众文明居住,确保社区物业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调整完善XXX社区二期规划,加快前期工作,及早开工二期建设工程,让XXX村群众全部享受到搬迁改造的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通过几年的开发建设,我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以来,本人就**镇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人口5.1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4200公顷,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共25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小城镇,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镇以工业强镇为基础,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镇政府于2000年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的村镇体系、城镇镇区、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园区占地2000亩。2000年9月份又聘请临沂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作出详细规划,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协调一致,同时对沿街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覆盖率达到35%。2006

年,又聘请市规划专家对工业区进行详细规划,总规划面积94.2公顷,在规划中利用道路将园区划分为6个板块。镇居住区详细规划由县村镇规划设计室设计完成,总规划面积为5.8平方公里,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5%。 (二)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规划有二纵三横六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有沿街楼2700间,今年新建商住楼1栋,沿街楼19座。二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350万元对小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镇共安装路灯200盏,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今年栽植绿化苗木500余株,投资80万元对广场花园及周围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为镇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快建设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镇村环境,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80余万元,上了叉车、垃圾运输车,设置了288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 作为城市建设的工作者,我们知道怎么样开展城镇化建设行动工作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浙江省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行动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规划〔xx〕1098号),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杭州市要区分主城区、郊区、新区等区域,分类制定落户政策,通过流动人口积分落户方式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普通劳动者落户问题。大中城市均不得采取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不得采取积分落户方式。(省公安厅负责,xx年12月底前完成) (二)全面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督促各地落实居住证制度,确保居住证领取门槛不高于国家标准、享受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低于国家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赋予居住证持有人更多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断提高居住证含金量。(省公安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建设厅、省卫生计生委

负责,xx年9月底前完成) (三)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国发〔xx〕44号),研究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建立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结构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情况动态调整机制,加大省级财政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较多地区的资金奖励力度。(省财政厅负责,12月底前完成) (四)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结合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情况,调整完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办法。研究出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的实施细则,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合理用地需求。(省国土资源厅负责,12月底前完成) (五)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权益,鼓励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退出。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省农办、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监局负责) (六)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各地区要有序扩大城镇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坚持“两为主”,落实“两纳入”,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确保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受教育与城镇居民同城同待遇。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

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创新措施

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创新措施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履行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使城镇化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过程。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主要任务:到2020年实现城镇化率60%,解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保障问题。实施该项计划涉及诸多领域的改革创新,尤其涉及到障碍新型城镇化的住房体机制机的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福利陷阱的关系。只有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需求。 满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需要,不可能由政府包揽,住房保障不能走福利分房的老路,政府只能“补好位”对社会上及少数丧失劳动能力的、吃低保的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保障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市场化是以货币来调节商品供给的经济法则,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基本住房保障的土地也必须执行有偿使用,应该与当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相匹配,定性为政策性商品房,处理好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把基本住房发展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 一、政策性商品房的建设用地从哪里来? 城市以“就业人口”数量来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以人均100㎡划定城市边界,鼓励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在划定的城区内加快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由政府统一规划,提高容积率、增加人口密度,把新建的住房全部纳入政策性商品房的建设。在满足原地居民基本住保障后,将多余房屋向当地符合购买基本住房人群出售,解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建设用地问题。

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提升城镇发展水平,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X政发〔X〕3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让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安居乐业为目标,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打造关中西部城镇群为重点,以国家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为抓手,着力增强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布局和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优社区,推动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坚持纵横联动、协同发力、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政策组合,推动户籍、土地、财税、住房等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配套。

——坚持补齐短板、重点突破,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确保改革措施和政策落地生根。 (三)主要目标 年均实现1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到X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以上。“一市一区一路”城镇空间格局和“X镇级市—西周文化景区(县城)—重点镇—一般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中心城区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二、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根据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逐步剥离户籍上附着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确保进城落户人员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三个1亿人”战略和《X市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加快落实《X县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逐步放宽落户限制条件,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优先解决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一定年限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职学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优秀农民工凭相关证件和证明可在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十大经典案例目录 1.辽宁省铁岭市: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案例1 以人为本绿色低碳 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铁岭市人民政府 凡河新城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铁岭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机遇。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以凡河新城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在建设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绿色低碳、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背景与起因

第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需要。2005年初,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铁岭调研时指出,铁岭30万人口的城市太小了,要向大城市发展,建设自己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以城带乡。按照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一个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应该占全地区的30%左右,打造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才能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而当时,铁岭中心城区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只占全市的10%左右,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强。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铁岭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对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提出通过建设凡河新城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正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具体举措。 第二,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实现沈铁同城化发展的需要。铁岭南部地区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毗邻,可以充分接受沈阳的辐射。尤其是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铁岭作为沈阳经济区八个成员市之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城市向南发展、向沈阳靠拢,是实施沈阳经济区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沈铁一体化、实现沈铁同城化的必然选择。 第三,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让更多农民过上城里人生活的需要。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将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措施。2005年,铁岭的城镇化率只有30%左右,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市区东部受山地限制,加之高速公路、输油管线分割零乱,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西部由于靠近辽河,地势低洼,城市防洪、排污问题很难解决。北部受交通干线、河流和城市防洪的制约,发展空间非常狭窄。如果按照传统“摊大饼”式的发展思路,势必重蹈交叉污染、交通拥堵等弊端。我们秉承组团式的先进发展理念,规划建设凡河新城,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实践证明,正是由于规划建设了凡河新城,极大地推进了全市的城镇化进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城镇化率可提高到52%。 第四,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为沈铁工业走廊提供城市支撑、实现产城互动的需要。2003年开始,我市顺应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趋势,主动承接沈阳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沿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交通大动脉,规划建设了南起沈阳与铁岭交界、北到吉林省界、总面积3313平方公里的沈铁工业走廊。目前,沈铁工业走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837家,产业工人发展到15.1万人,成为铁岭最大、最靓的一张经济名片,被写入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沈铁工业走廊特别是铁岭南部先导区的快速崛起,迫切需要有一个新的城市作为支撑,以实现产城互动、一体发展。规划建设的凡河新城,正处在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核心地带,区域位置适中,能够为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发展提供城市支撑与配套,有利于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第五,凡河新城选址在凡河镇,具有优越的区位和生态优势,有利于打造特色城市。一是交通便捷。京哈铁路、哈大高速公路、102国道、哈大高速铁路和沈环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同时,与老城区距离适中,有利于组团式发展。二是环境优美。北有莲花湖湿地,东有蟠龙山森林公园,辽河从西侧环绕,凡河从镇区穿过,山水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良。三是水资源丰富。上游有榛子岭水库,下游是辽河,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十分丰富,有利于打造“中国北方水城”。 二、做法与经过 2006年初,铁岭市在“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建设凡河新城的构想。2007年1月16日,铁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凡河新城总体规划,使凡河新城规划建设上升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凡河新城总体规划由同济大学规划院、复旦大学共同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景观规划由清华大学规划院完成;城市设计由美国RRM建筑事务所等4家著名规划设计机构完成。2007年1月,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准了包括凡河新城在内的《铁岭市城市总体规划》,从此拉开了凡河新城建设的序幕。主要在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 第一,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所谓单户城镇化,就是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户以户为单位,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保留原有耕地承包经营权,用农村住宅和宅基地置换凡河新城的楼房,同时,通过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制度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进城农民真正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让他们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生活得更好,避免农民“被上楼”。做到“五个相结合”:1、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制定好规划、政策和标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百姓得实惠,充分让利于民,使农民真正变为市民。2、产城一体、城乡一体、建管一体相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协调推进。3、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方式,加快土地流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城的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留下来的农民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4、单户城镇化和整村、整屯城镇化相结合,按照单户为主、整村优先的原则,强化制度设计,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优惠政策。5、期房和现房安置相结合,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启动期房建设,同时组织现有房源,为农民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2013年9月25日,在铁岭县3个乡镇率先启动了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欢迎。10月14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铁岭县全域14个乡镇范围内启动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有6257户农户报名,1588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各方关注的 焦点。下面是为大家搜索的一篇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供参考阅读,希望您喜欢!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处于社会经济转 型的关键时段。我们要牢牢把握住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妥善应对种种挑战。城镇化的成功将大力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以及构建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扬州地区城镇化建 设经历了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低速起步阶段和90年代中后期 的高速发展阶段。然而,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在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如城乡差距明显,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弊端;近 年来,为了积极响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号召,扬州开始步入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早在“十一五”期间,扬州就已经认真贯彻城镇化发展纲要,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扬州市“十二五”发展更是制定了关于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它是“创新扬州、精致扬州、 幸福扬州”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我们要肯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同时也要分清形势,勇于发现不足,善于抓住机遇,沉着迎接挑战。 本调研报告将分析解读中央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划文件, 全面分析扬州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挖掘现

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苏南和浙江等地城镇化建设的优秀案例,最后得出关于扬州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1.1新型城镇化的含义 新型城镇化是我党十八大制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我国面临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重要的改革发展引擎。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1.2新型城镇化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镇化,我党正确分析传统城镇化的不足,进而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其“新”的内涵在于强调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调四化同步,就是要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调优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强调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本次新型城镇化提出了7大原则,即: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将人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四化同步,统筹城乡: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同步发展;优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314461141.html,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作者:何鑫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5年第19期 摘要:建设新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我国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作出一系列方案部署和规划,在统筹城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构建了与人口、资源等和谐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试点省市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经济建设;公共服务;市场运作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https://www.doczj.com/doc/8314461141.html,ki.kjycx.2015.19.023 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在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仅1978—2011年这33年间,城镇化率从17.92%提高到了51.27%.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和规模的扩大让我们坚信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比较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矛盾,所以,城镇化过程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遵循城镇化建设原则,有序推进人口转移、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因地制宜生态和谐一体化发展。 1 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人口转移和面积扩展,是从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新转变。建设新型城镇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进产城互动、集约高效、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础,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进程,营造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局面。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在生态环保、人文和谐的基础上,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共同富裕。 1.1 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将人作为核心建设内容,以提高建设质量为动机,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城市化转移,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2 “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城镇化的建设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展现了一个区域的整体水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是以科技促进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吸引人口、以人口聚集带动城乡统筹发展,是“四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18812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

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于拆迁改造建设工作中对城市改造与城市化认识的调研报告

关于拆迁改造建设工作中对城市改造与城市化认识的调研报告 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扩大消费市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城市化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推进**城市化进程,关键是加速旧城改造,加快“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提高**的城市化水平 一、城市改造是提高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的迫切需要 城市品位、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的直观标识。建筑是城市凝固的艺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联系最密切,也是展示一个城市形象、品位的最佳平台 **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原因,市区街道短、窄、脏、乱;房屋破旧,居住拥挤;;基础设施陈旧,雨污合流;建设标准不高,建筑风格落后;随着城区不断拉大,“城中村”尤为突显。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城区中的危旧房屋和不适应产业发展的建筑物都应拆迁改造;对那些占地面积大,建筑标准不高的“城中村”必须进行改造;以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的生活水平 二、城市改造是加快**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 京广铁路、106、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纵横南北,312国道、沪陕高速公路、宁西铁路横贯东西,**地处豫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发达的交通枢纽为**的城市发展提供难得的天机;因此,**的旧城拆迁改造,“城中村”的拆迁改造必须加速。尤其是**撤地改市后,人民群众对城市建设的要求更高。从**路道路拆迁改造后的情况看,加快城市改造应着力解决三个矛盾

一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矛盾;二是旧城面貌与群众所期望发展的山水园林城市形象品位的矛盾;三是旧城区市民居住条件与人民群众日益要求提高生活质量的矛盾 三、城市改造是把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培育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迫切需要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目 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全世界,我国采取扩大内需的措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内需不足是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启动城市拆迁改造,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带动建筑、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居民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带动城市商业和生产的发展,从而实现拉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的目的 四、城市改造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的迫切需要 **市城区的基础设施陈旧,管理难、维护难,不仅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也为城市部分从事服务的职能部门增加了工作难度。只有加快城市拆迁改造,积极稳妥地开展“以人为本”的城市社区建设,才能逐渐改变以单位、家属院为基础的城市生活单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五、城市改造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的迫切需要 **地处全国东西区域的结合部,南北通道重要位置,区位优势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加快城市改造的步伐,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引凤筑巢,才能使**缩小与周边发达地区的差距。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必须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功能,优良的社区环境,文明的人文环境。**路道路拆迁改造以后,数家投资商到**路选项目搞投资,现已有6家投资商选中项目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6亿元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也称为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或城镇转移的过程。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存在差异。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规模扩大,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重大意义 城镇化的推进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保证。以往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具有明显的“三高一低”的特点,且经济增长方式过于单一,片面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从而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均衡。未来我国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必须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全面刺激内需,而扩大内需的潜力在于城镇化。2013年,我国常住城市人口比率达到了53.72%,而其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却只有36%,这远远低于与我国人均收入接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会有更多的农民转移到城镇就业,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同时,也将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的巨大投资需求,这将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城镇化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居高,而忽视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46.1%,远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3%的平均水平。城镇化的推进与服务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不断集聚,将会扩大居民的消费服务需求,带动

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看法与观点1.

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看法与观点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发展的现状要求我们不断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单一发展路径,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的一条新型的发展路径。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历史意义 我认为简介一下城镇化的基本涵义有助于对它的理解。所谓城镇化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以及城市的数量的地曾加,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简言之,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第二,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第三,农业劳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反映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的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 新型城镇化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乡互促共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单纯从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镇化,就是指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到大至都市,小到农户的产销、合作、互动、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我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科学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多,地域辽阔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中国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走自己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关键在于资源节约和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 那城镇化建设是怎么提出的呢?城镇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性潮流。想要了解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要了解它的提出过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我国实施城镇化战略,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