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和谐社会建设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杨茜刘颖

(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辽宁大连l16600)

【摘要】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众多利益主体的博弈.因此,必须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正视利益冲突与矛盾,合

理分配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协调,要求在政策制定时找到利益的重合点,以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并建构

公共利益平衡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公共政策制定;利益主体;利益冲突;协调

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首要环节,也是重要部分,它往往是与政策制定部门认定的社会公共利益一致或者相关的几种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的妥协产物,从这一点来看,政策制定过程就是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过程,是政治系统对社会利益结构中各方利益的发现,确认,协调,分配和最终确定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从而达到政策制定的目的. 一,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各利益主体及其利益

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l_2利益起源于人的需要,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并反映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制定公共政策时必须要考虑到利益对人的行为所起的作用,考虑各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探究不同社会主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基于此种考虑,我们将

这些利益主体的利益分为两类:政策制定主体利益和政策制定客体利益. 1,政策制

定主体的利益

就目前中国国情来看,政策制定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严格地说,政府应该是社会

公正,公平的象征,所代表和维护的应该是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这也是政府的责任

所在.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行为组织,政府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

的利益以及他们的总体利益是借政府的机构来实现的"oE43在我国,政策制定主体

的自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组织中个人的自利.政府官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或有漏洞存在的情

况下会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扩张性地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甚至会做出以权

谋私,权钱交易等违法乱纪的事. 其次,政府职能部门的自利.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政府职能部门是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代表者,可能会为了部门的利益而与国家或足地

方争利益,其实质是实现职能部门的利益,落脚点是个人利益,表现形式是以权谋公.

再次,地方各级政府的自利.表现在横向的不同地区政府利益之争;纵向的上下

级政府的利益之争;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政府目标而为本地企业争利等.

政府的自利性,必然会导致其制定的公共政策不同程度地由公共利益偏向政府

利益,而使得公共政策失去公共性特征. 2,政策制定客体的利益

公共政策客体是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它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内容.

首先,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所要改变的状态,即社会问题.其次,公共政策执

行中所要直接作用的对象.再次,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人们之间的利益

矛盾.我们从第二个层面即人"的角度来谈公政策制定客体的利益: 一

是个人利益.人们的一切努力都与自身的利益有关,这些利益就是供人们生存,

享受和发展的社会资源.

二是所在组织的利益.每个人都依靠于特定的组织得以生存和发

展,因此他所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自身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在组织的利益.

二,利益主客体间的冲突与协调

1,利益主客体之间的冲突

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促成了利益关系的形成,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有时无法兼得.一方面,政策制定利益主体政府和政策作用客体公民之间有各自不同的利益,使得政策本身就存在着政策制定主客体之间的矛盾与中突.另一方面,利益主体之间由于利益差别和利益矛盾,在实现各自利益的过程中发生利益争夺,是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激发的一种状态.因此,政策制定者要充分考虑到利益主客体之间的矛盾,努力寻找利益共同点.

2,利益平衡——不同利益主体协调的结果

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并非完全处于对立的关系,有时可以相得益彰,互蒙其利,所谓"大私至公"便包含其理.要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贯彻与执行,买现公共政策制定的目的,保护每个人的合法利益,进而维护公共利益以实现大多数人对公共利益的共享,就需要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减少冲突.政策制定就是利益分配的过程, 从政治合法性的角度来看,政府要做的是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又要兼顾保护少数人的合法权益.

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首先不仅要考虑自身利益,更重要的是重视政策对象的利益.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同日寸必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其次,要考虑社会各成员之间的利益相关性.作为政策客体的社会成员之间也存在利益;中突,为解决由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所产生的矛盾,政策制定者要提供一种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来规范社会成员间的利益冲突.

再次,不仅要考虑当前利益,更要重视长远利益.政策制定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政策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三,政策制定中利益平衡实现的有效机制

利益;中突不可避免,需要从制度设计上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框架和公共政策决策机制,从而实现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分享性的个人利益的有效协调.

1,构建完善的政策制定机制

(1)制定政策,要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政策制定部门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尽量将损失的利益降到最低, 对利益损失者要加以抚慰,给予一定的补偿,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社会秩序;要及时与政策执行等其他部门商讨,确保政策能够贯彻执行;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要积极听取各方意见,综合各方利益,争取做到对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

(2)通过政府体制改革,建立法治政府.进行政府体制改革,努力建立币场化,透明化,民主化的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通过政府体制改革,建立法治政府,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建立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

建立和完善各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实现公共政策公共利益取向的关键.首先,要确实保障政府的基本利益.应该保障政府及其 (下转第2O页) 一

18一《新西部}2011.03期

和谐社会建设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刍议

信息沟通不畅的原因之,另外,个别政府官员的再意阻扰也不利于信息及时传递.

5,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政府的社舍职能不断的弱化,只有有效的组织社会力量,调动社会各界民众参与救灾行为,而不是被动的过分依赖政府,才能更快更好的战胜危机.目前我国没有健全的社会救助机制,

政府只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通过各个单位,各个系玩一层层的去组织和动员,费时费力.

四,提高各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措施

1,增强各级政府及其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意识

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在和平稳定B寸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已进入了危机频发时期,在这}芏的时期,增强各级政府及整\社会危机管理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政府应强化危机教育,增强人们应对危机能力,建立起全国性的危机管理教育,训I练系统.舆体采说,应从思想和实践两方面在公务人员,职工,学生,普通民中进行危机教育,让其了解危机的特征,危机爆发的规律,危机的巨大危言性和应对危机的一般经验等等,培养他们的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进行危机应对情景训练,政府模一

些典型的危机事件,让公务人员,职工,学生,普通民众参与其中, 让他们在实践中直接感受到危机的破坏力和处理好危机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所带来的压力,促使他们提高危机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各类学校应将反危机模拟训{练列入教学计划,强化对学生的反危机教育,同日对公众开放,使他们也能接受教育和训I练.

2,建立政府危机管理控制体系

要提高政府应对危机的效率,必须建立系统的危机管理机制,建立以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扶助的危机管理控制中心.目前,我国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设置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将危机管理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但这些工作只是部分经济发达的中大城市在做,对于我国中央政府及广大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区来说仍没有建立起常设性的,具有决策功能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3,建立健全危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制定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统一规定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明权和职责,确定依法应对危机的原则,有利于增强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也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合法性.根据我国危机管理

立法的现状,目前应该把涉及危机管理的不同部门的法律进行汇总,出台一部全国统的,居于核心地位的应对危机管理的法律,明确危机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能地位,力责任以及经费来源,其构成要件应涵盖:突发危机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度,突发危机事件应急报告制度,突 (上接第l8页)

发危机事件的举报制度,突发危机事件的信息披露制度,突发危机事件的应急预案启动制度.

4,构建完备的危机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

在信息收集中,信息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行政级别来层层收集的,中央,地万,部队系统都有各自的信息渠道,统计口径不一致,统计数据不完全,致使信息得不到全面汇总以及造成信息不准确.所以,政府应健全信息收集机制,简化沟通层级,扩大信息覆盖面,充分利用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组织系统在各省,币,县,乡或街道设置专职,专门人员负责各种与危机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只要有重大危机信息,他们可以直接反馈到决策层,不必层层上报.同时,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信息网络,覆盖各级政府部门,基层组织,科研机构,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有效的政府信息收集网络.信息的收集是建立信息厍的基础,在政府收集信息过程中,政府要重新定位,转变管理理念,扩信息的来源,把传统管理方式不被承认,无法有效利用的一些信息来源和渠道确立为公共危机信息的组成部分,扩大信息来源,提高信息的获取能力015

5,加强社会参与

动员全社会参与危机治理,可以缓解危机在公众中的影响,使公众了解真相,起到稳定社会,恢复秩序的作用.有效的组织社会力量,让公众积极参与到政府的救灾行为中,而不是过分依赖政府,才能更好的战胜危机.加强危机治理的社会参与需要政府积极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组织,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管理危机的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张国庆.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麻宝斌,王郅强.政府危机管理理论与对策研究[M].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3]吴江.公共危机管理能力[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5.

[4]杨实俊,李冰水.强化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府管理 [J].当代经济管理,2005.12.

[5]朱立言,陈宏彩.论危机管理中的行政信息公开[J].新视野, 2003.4.

【作者简介】

宋菇(1979一),河南省人,助教,研究生学历

宋红伟,河南省人,助教,本科学历

工作人员合理的自身利益诉求,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和条件. 其次,要完善各利益群体参与机制.这就要求公共政策制定主体在政策问题界定,信息收集等方面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积极鼓励各个阶层的利益表达.

3,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就是对社会利益重新力配的过程,利益分配既能便部分人获得利益,也可使部分人失去利益,这种矛盾和中突不可避免.因此,需要政府有一套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能够在对公共利益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对各种利益有一个综合的考量,对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现实利益与未来利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

既得利益和既失利益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协调各种矛盾,从而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制定,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

4,建立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

当政府行为逾越本身的职能界限,利益界限眄,就会侵害到国家, 社会,人民的利益,因此政府的作用必须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公政策的制定也要放在法律的框架内;充分发挥立法机构,司法机构,

,大众媒体的监督制约作用,以保证公共政策行政机构内部,公民个人

的制定符合公共利益.每项公共政策都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这些弹

性空间的存在为政策主体的偏差行为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总之,公共政策制定中始终贯穿着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 通过利益分析能制定出更符合公益的政策,从而使公共政策更好地反映大多数民众的利益.使公共政策更具有合法性,更有利于公共政策的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杨丽丽.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府利益分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5.4.

[2]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9. [4]陈庆云.关于"利益政策学"的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0.】.

【5]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6]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4

2O一《新西部}2011.03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