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必修ⅰ岳麓版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同步练习解读

历史必修ⅰ岳麓版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同步练习解读

历史必修ⅰ岳麓版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同步练习解读
历史必修ⅰ岳麓版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同步练习解读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下半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以下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②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2.某位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权利法案》颁布时

B.罗斯福新政实施中

C.十月革命成功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3.有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对“1+X ”中“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A.是一个常数

B.目前尚不能确定X的值

C.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D.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4.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的最大影响是() A.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B.美国、日本以及西欧矛盾突出,昔日的盟友变成对手

C.核战争威胁已经消除,各国注重发展经济

D.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力量对比有利于西方

5.(2011年广东增城调研)邓小平曾说:“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B.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C.和平崛起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D.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6.通常称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主要是指()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7.下表为“198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国际因素是()

A.中国多边外交政策

B.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并进一步发展

C.两极对峙格局瓦解

D.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8.(2011年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两极格局已经结束②美国独霸世界格局形成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④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B.群雄并起

C.“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10.某博客的一个帖子在分析当今国际格局时绘制了一个示意图,如右图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一超多强”趋势,天平的一边如果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

A.日中俄印B.法德英日

C.欧日俄中D.亚非拉美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材料二环顾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有哪些?

(3)你认为美国能否建立单极世界?谈谈你的理由。

12.阅读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并回答问题:

①美、欧、日△是基础

②美、俄、中△是关键

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

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

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图中显示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一超多强”世界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C解析:根据所学,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主要有:人们吸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的愿望;世界各国联系的密切;科技革命的推动,各国对发展经济的重视。据此本题选C项。

2.D解析:回答本题需注意关键语句“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结合各选项,可以联系到指两极格局结束,全球范围的意识形态对抗逐渐减弱,答案应为D项。

3.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史实,“1”是一个常数,指的是一个超级大国美国,“X”应该指的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的多种政治力量。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项。

4.A解析:美苏两极争霸格局的结束,使得世界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渴望和平,期盼发展,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期望。虽然局部战争还是存在,但世界整体上还是和平的局面。

5.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虽然想建立“单边主义”,但是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第三世界国家等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着美国的霸权主义,多极化趋势还在发展之中,故A项表述有误。

6.B

7.C解析:从图表信息可知,1993年,中国与日本和美国的贸易额迅速增长,与苏联则没有贸易。此情景直接与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对峙格局瓦解有关。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B项表述错误,D项并非“直接因素”。

8.C解析: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但美国并未能独霸世界,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也并未形成。

9.C10.C

11.(1)苏联解体。

(2)“冷战”结束后,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3)不能。理由: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形成必然推动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日益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二战”后美国始终未能建立单极世界。

12.(1)变化:由原来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五大力量相互制衡。

(2)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日本崛起;②亚非拉许多新兴独立国家掀起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③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⑤俄罗斯致力于恢复大国地位。

必修一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 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掌握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形势与世界格局的特点,分析其成因。 2.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重难点阐释】 1.怎样看待“冷战”结束后的多极化趋势? (1)“极”的含义: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2)原因: ①根本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单级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③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④反对一国独霸,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3)现状: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二战后至今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 (1)二战后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兴起。 (3)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4)90年代至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预习自测】 1.当今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对“交替”的正确认识是()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社会制度的对立向经济竞争过渡 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D、由区域集团向全球化过渡 2.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反映出()A.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D.美国依然可以独霸世界 3.近年来,国际上消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以前那种敌视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上述现象说明()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C.霸权主义得到有效控制 D.地区冲突日趋消亡 4.《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 ) A.两极格局 B.单极世界 C.多极化和多元化 D.“一超多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模块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D.世袭制 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 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以分权实现集权 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 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 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 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 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这说明(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闭关锁国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书法名家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马夏的残山剩水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政治上:主要是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及其演进过程);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及其代表性法律文献; 经济上:了解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发达以及海商业繁荣; 思想文化上: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成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智者学派中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道德与知识的联系和认识你自己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其对哲学的发展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由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具体分界线争论不休,我这里就采用课本的观点,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近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线。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政治上:了解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和主权的破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记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时间点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和地位,最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和过程以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28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方案一(一般校)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水平要求] 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瓦解 A 多极化趋势加强 A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B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因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过程中吸取 经验教训的能力;通过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特征的了解,培养学生比较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的特点的理解,引导学 生认识当今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通过对多极化趋势影 响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深入思考现实问题。 2.过程与方法:运用史料研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具体史实的原因;运用比较法引导 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当前社会现实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和平与发展使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培养学生主动承 担历史、社会赋予的责任;增强反对霸权主义、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感,树立 维护世界多样性的科学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和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如何利用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已有知识 和时事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当今世界的局势。 ?难点:正确认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史实和影响;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出现新的不稳 定因素的原因;教材篇幅较大,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相对比较复杂;学生很难理解苏联从一个超级大国突然走向解体;如何调动学生的活动收集材料,开发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解当今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本课有三个子目 第一子目: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解体 教学要点:格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 第二子目:缓和与动荡并存 教学要点: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诸多不稳定因素。 第三子目:多极化趋势加强 教学要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当今世界是新旧格局交替的时代;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设计: 引入反映苏联解体内容的相关视频、图片资料,导入新课 2.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 教师讲述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到苏联解体的大致过程,建议①淡化处理戈尔巴乔夫 改革,讲明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但并非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②通过图片、 音像资料的引入,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③强调以苏联解体为标志,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编写:班级:小组:姓名:审核: 【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1、当今世界政治特点?2、当今世界不稳定的原因? 3、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4.认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中的重要力量都应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 发展的推动力,而不应该成为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 预习案——【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要求】 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两极格局瓦解: 1、瓦解: (1)苏联解体: 解体:①80年代陷入困境 ②戈氏改革,改革的思想发生根本改变,提出 ③东欧剧变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④1991年,经互会和华约解散,苏在欧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⑤8〃19事件——催化剂 ⑥标志 影响:至此,苏联完全解体,,冷战结束 (2)东欧剧变: (3)德国统一: 2、影响:(当今世界政治特点是什么?) (1)世界形势总体上 (2)并存局面: 当今世界不稳定的原因? ①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 ②新的不稳定因素出现:美国的霸权主义 、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恐怖主义等 ③南北差距加大 (3)新旧格局交替: (4)美国的单边主义: (5)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多极化趋势加强: 1、表现:①美国②欧盟③日本 ④俄罗斯⑤中国⑥发展中国家 2、影响:①有利于 ②有利于

③有利于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东欧剧变 瓦解 德国统一 两极格局瓦解 苏联解体 影响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美国 欧盟 表 日本 多极化趋势加强 现 俄罗斯 中国 发展中国家 影响 课中案——【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师生纠正与巩固预习案 1、当今世界政治特点? 2、当今世界不稳定的原因? 3、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二、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要求: 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各小组组长指导协调探究任务的完成,安排专人做好相关讨论记录,并确定需进 行探究成果展示的同学。 材料一 为了巩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 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外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摘自《历史学习》 材料二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摘自高一岳麓版教材必修 Ⅰ 材料三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进入新世 纪,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甚至引发局缓和与动荡并存 多极化趋势加强

图解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微试题)8.27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八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新课标) 第3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思维导图】 【微试题】 1.下列德国历史地图的变化体现了() A.国家由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B.法德关系由对抗仇视到和解合作 C.政体由专制到立宪再到共和 D.国际格局由“冷战”对峙到多极鼎立 答案:A 2.亨廷顿认为,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下列现象或举措最符合此观点的是() A.欧盟成为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 B.构建以超级大国为中心的制衡格局 C.多极化趋势下文明的多元并存与竞争 D.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答案:C

3.(2014·重庆高考)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答案:C

4 . “冷战”及其结束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冷战”结束后……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也缺少了目的性。……“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对世界形势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在“冷战”结束后面临的发展机遇。 解析:第(1)问,直接从材料三中归纳即可。第(2)问,可从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两个视角去回答。 答案:(1)表现:实行马歇尔计划;签订《北大西洋公约》;主导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关贸总协定”。动机:主宰资本主义世界,对抗苏联。 (2)造成欧洲分裂和长期对峙;促成美国对西欧的援助和合作;推动了西欧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 (3)给世界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4)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发挥大国作用。

课题、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案

课题27: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一、两极格局瓦解 1、瓦解标志: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2、瓦解影响: (1)国际形势的变化: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缓和与动荡并存 (2)国际格局的变化:新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多极化趋势加强 1、原因: (1)美国: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单边主义 (2)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壮大,重新分化和组合 (3)国际关系民主化呼声高涨 2、影响: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一、全面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及启示 1、东欧剧变 (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忽视民主与法制,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等。 (2)表现:东欧各国实行多党制和执政党丧失政权,新政权向西方靠拢;东德并入西德,德国统一 (3)实质:社会制度根本性变化

(4)影响:引发经互会和华约解散,导致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面崩溃 2、苏联解体: (1)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引发政治危机;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面崩溃 内容:经济——政治(“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实行多党制、外交上与美国寻求缓和) (2)过程:8.19事件(催化剂)——独联体成立(标志解体)——苏维埃最后一次会议(法律宣布解体) (3)影响:一极坍塌,两极瓦解,冷战结束 3、启示: (1)各国必须走合符本国国情的、独立发展的道路 (2)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3)必须深化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演变及其根因? 1、演变: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 70年代: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2、根因:世界各种力量的消长变化(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三、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中国如何去应对? 应对: 1、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提高综合国力 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3、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专题27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练)-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1)(解析版)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练】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选择题 1.“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段材料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称霸政策 C、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D、其他国家联合起来一致反对美国 【答案】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2.如下图,英国学者约翰夫·杰弗在《历史焦点》一书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的基本强国可以被看作构成了两个三角形的结构,美国同时占据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根据下列强国的特质,a、b、c、d对应顺序准确的应该是() A. 欧盟、日本|俄国、中国 B. 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C. 日本、俄国|中国、欧盟 D. 中国、欧盟|俄国、日本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依据所学知识,苏联解体后,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但中俄仍是制约美国的重要力量;而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应是美欧日和中俄美。分析选项,A项组合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 3.《联合国的发展与改革》指出:“一大批过去被人瞧不起的中小国家现在终于在联合国内团结起来,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起了挑战,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的局面”。这一局面能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第三世界加入联合国,改变了联合国中的力量对比 C.苏联解体及美国的衰落 D.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答案】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三世界加入联合国,改变了联合国中的力量对比 4.2014年4月16日《北京日报》报道,外交部长王毅1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中俄双方已经商定,2015年共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当前形势下,这对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要密切配合,办好有关活动。这从一侧面折射出() A.中俄两国在对待二战的问题上具有一致性 B.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已使联合国名存实亡 C.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D.中俄两国力图恢复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基本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情况及其原因和影响。了解两极世界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变化趋势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介绍和讨论,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应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的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布置学生分组课前预习:总结本课知识要点,课堂展示并评价。 2.阅读材料,比较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的瓦解。 3.阅读材料总结形成缓和与动荡局面并存的原因。 4.阅读材料分析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又重视多边合作的原因。 5.阅读材料探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6.阅读材料讨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情况的介绍和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关心政治的素质,认识到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关。通过对当今世界动荡局势的介绍和分析,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惜现在的幸福、安定的生活的观念。 2.通过讲解、讨论在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树立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过程和原因;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难点 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天下并不太平。进入21世纪的今天,国际形势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新课学习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两极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一系列会议构建了战后国际关系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雅尔塔体系。战后形成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出现“冷战”,苏美争霸,最终形成苏美两极格局。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学生向教师提交总结内容,教师则通过多媒体展示并评价) 师:两极格局瓦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生:两极格局瓦解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内部原因。东欧剧变主义的主要原因:东欧各国自身严重的政治经济困难,苏联改革的影响。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自身严重的政治经济困难,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发生的根本变化。随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就消失了。 多媒体课件显示: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中共十六大报告合作与探究:正确认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 (1)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不够成熟。 (2)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走上资本主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模块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世袭制 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 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以分权实现集权 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 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

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 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 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 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这说明( )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 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 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 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 解析:D 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6.”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描绘了( )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爆发 解析:B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金田”得知描绘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故B项正确。 7.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解析:c 据材料“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自主检测 岳麓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自主检测岳麓 版必修1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下半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以下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②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某位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权利法案》颁布时 B.罗斯福新政实施中 C.十月革命成功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3.有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对“1+X ”中“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 A.是一个常数 B.目前尚不能确定X的值 C.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D.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4.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的最大影响是( ) A.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B.美国、日本以及西欧矛盾突出,昔日的盟友变成对手 C.核战争威胁已经消除,各国注重发展经济 D.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力量对比有利于西方 5.(2011年广东增城调研)邓小平曾说:“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B.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C.和平崛起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D.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6.通常称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主要是指(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7.下表为“198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国际因素是( A.中国多边外交政策 B.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并进一步发展

岳麓版必修一历史期末考试 试题

定阳高二第二学期 期中历史考试题 (说明: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机读 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1卷选择题 1、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总计50分) 1.东周列国故事中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公元前782年,“周幽王 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个故事不能表明:( ) A、周幽王荒淫无度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2.名字能反映一个时代,可以窥探人们心中寄予的某种期望或恪守的某种观念。从《宋书》中的刘敬先、殷孝祖,到《新唐书》中的张茂宗、延宗,再到《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汤显祖、严世藩,史念祖、杨光先,它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下列哪种观念。( ) A.等级观念 B.宗法观念 C.法治观念 D.辈份观念 3.春秋时的“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 郡县制 B.宗法制 C. 礼乐制 D.分封制 4.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机构是( ) A.中朝 B.内阁 C.军机处 D.政事堂 5.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 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 A. 交唐太宗 B. 交兵部出兵攻击 C. 交门下省审议 D. 交内阁处理 6.在选官用人方面,科举制较之九品中正制公平。因为在科举制下选拔 的官员( ) A.都是具有治国才能的人 B.都是中小地主 出身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的实质及概况 2.东欧剧变的原因 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2."八一九"事件 3.阿拉木图宣言 三、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及其影响 1.“一超多强” 2.欧洲联盟 3.多极化趋势 重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洲联盟;多极化趋势 难点:东欧为何剧变、苏联为何解体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涉及的“热点”较多,而且多个问题已在时事政治中有所了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讲述、放录像资料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从中寻找疑问,带着问题去搜集有关的历史资料,加以思考、分析,寻找答案,形成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阐述,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师相应提供部分历史原始录像、历史资料及相关文章,引导学生分析、处理,加深对本课有关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导入新课】 大家看这张图片:一个画面是大量居民涌入墙内,另一幅画面是在拆除一段墙,这些人在干什么呢?大家知道这幅图片中的两个画面描述的是什么事情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幅图片描述的是德国柏林墙被拆除的史实。大家知道柏林墙的来历吗?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始建于1961年,当时作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反法西斯防卫墙”横断在它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之间,总长43公里。1989年11月9日,在宣布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墙的那个晚上,约10万人象潮水一般从柏林墙的东边涌向西边,所有的护栏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为阻隔就这样消失了。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开始拆除全部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以德国分裂为基础、苏美对峙为特征的“雅尔塔格局”彻底终结。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的实质及概况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在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六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下台成为在野党(其中民主德国统一于联邦德国;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于1992年3月在大选失败后下台;南斯拉夫在经历近一年之久的内战后,于1992年4月最终分裂为五个独立的共和国).伴随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剧变后的东欧各国,已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高一政史地]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一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起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 2、内容:①中央:王位世袭制;相、卿士、卜、祝、史、师等的设立。②地方:侯、伯。(定期向王纳贡;奉命征伐) 3、特点: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②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承前启后,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4.影响: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⑴目的: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⑵内容: A、土地和人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对象:①王族(燕、鲁、卫、晋、吴)、②功臣(齐) ③先代贵族(杞、宋、许、陈、楚) ;最初分封的诸侯没有秦国. C、义务与权利 ①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②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⑶评价: A、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B、消极影响:①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的根源。 ⑷特点: ①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封内容主要是土地、人口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周王为最高统治者,绝对服从周王④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⑸崩溃的时间、原因、表现: A、时间:西周后期 B、原因: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诸城繁华中学高一历史学案(0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小结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描述从夏朝到清朝的政治制度,其中,第 1 课讲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第2、3、 4 课讲的是从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1、原始社会 : 2、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3、封建社会 :战国→ 秦→ 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1 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前 2070—前 1600)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传子制度(王位继承制)。二、商朝(前 1600—前 1046)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这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商朝还是一 个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 三、西周(前1046—前 770)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一)分封制 1、分封制的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是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即巩固西周的统治)。 3、分封制的内容: ①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 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武装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服从 政令、朝觐述职、纳贡、随王作战等义务。 4、分封制的影响: ①积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巩固了周王的统治,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层层分封,形成“周王-----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序列。 ③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5、分封制的变化历程: 形成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二)、宗法制 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政治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的特点:①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③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2012年高中历史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学案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程标准]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 (2)内容 ①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②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取消____________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③对外政策:改变与美国____________的方针,寻求缓和。 (3)后果 ①国内________失控,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②促使东欧发生剧变。 ③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a.199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并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实现了统一。 b.1991年,____________和华约组织相继解散。 2.过程 (1)“__________”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2)1991年12月,“__________”成立,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 3.影响:____________最终瓦解。 二、缓和与动荡并存 1.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特点:总体上趋于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明显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原因 (1)缓和的原因:____________的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____________得到缓解。 (2)动荡的原因 ①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被“冷战”掩盖的________及________纠纷、________争端等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②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如霸权主义、____________、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等。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特点: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2.表现 (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____________,但地位相对削弱。 (2)________、日本、俄罗斯、________、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3.意义 (1)有利于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______________新秩序。

高一历史必修一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的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的知识点 1、欧盟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解题关键:欧盟经济实力及国际地位的变化。 思路引领:战后欧洲的世界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美国的关系是否随之有所改变?在国际事务中,欧盟的作用怎样? 答案提示:战后欧洲从美国的附属地位中迅速崛起,不断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不再甘心对美国俯首帖耳,欲不断加强自身在国际舞台的地位。特别是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统一的欧洲更希望在在国际政治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摆脱依附于美国的关系。 2、“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有哪些新变化? 解题关键:冷战结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及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表现。 思路引领:两极格局解体对国际局势的动荡是否产生影响?怎样体现?两极格局解体后出现的新的政治格局趋向是什么?这种趋向是否受到一定阻碍? 答案提示:两极格局瓦解,使得原有的次要矛盾,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上升到显著地位,因此,各类冲突不断。加之美国企图独霸世界的单极主张,使得其不断插手地区争端,导致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不断上演,甚至带来了威胁全人类的恐怖主义活动。在美国凭借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企图建立单

极世界的同时,更多国家希望推进多极化趋势,于是,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但是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日本跻身政治大国的努力,俄罗斯军事力量的强大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世界格局日益出现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东欧剧变 指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党名(不称共产党)、改国名(取消国家的社会主义或人民共和国字样),在外交上向西方倾斜;政权先后落入“自由派”或“民主派”之手。这一变化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密切的关系,戈尔巴乔夫改革加速了这一变化。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不仅给原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的冲击,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联解体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渐变到突变的过程。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推行了一条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特别是其在1990年主张多党制,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了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联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结果整个国家陷入了深刻的政治、经济、思想危机,苏联的解体逐渐成为现实。1991年的八一九事,加速了苏联的衰亡。1991年12月21日,前苏联11个共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