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974《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最新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974《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最新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974《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最新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974《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6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

A .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

B .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

C .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

D

.时间数列法、统计指数法、回归分析法

2.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A .只有一个指标 B

.可以有多个指标

C .只有一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标志 3.在分组时,如果某个标志值恰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值时,一般应

.置信度( t )越低,则 n 越小A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B

C .将此值归入上、下限所在组都可以

D

4.反映某一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的总数量的统计指标

是 A .平均指标 B .动态指标 C

5.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是 x xf A .

B. C.

f f

6.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 .同一总体的部分数

值与全部数值之比

B.

C. 同一总体各项数值之和与数值个数之比

D. 7.是

非标志的成数 P 和 Q 的取值范围是 A .大于 O B. 小于 O C 8.在调查之前可以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A .登记误差 B . 抽样误差 C

9.在抽样调查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抽样方法是 A .重置抽样

B. 不重置抽样 C

10 抽样单位数( n )与置信度( t )的关系为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单独设立一组

.相对指标 D .绝对指标

(x f f )

D. x x

同一总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数值之比

大于 1

D.

界于 O 和 1 之

系统误差

D.

调查误差

重点抽样 D.

典型抽样

A .相等

C .置信度( t )越高,则 n 越大

D .无关

11.进行整群抽样时,应尽量保证

A .群与群之间的差别较小,而群内各单位之间的差异较大

B .群与群之间的差别较大,而群内各单位之间的差异较小 C. 群与群之间的差别较小,而群内各单位之间的差异也较小 D .群与群之间的差别较大,而群内各单位之间的差异也较大 12.三个或三个以上变量的相关关系是

15.对时间数列中各数值进行平均,即得到该数列的

年平均增长的速度为

18.使用移动平均法对线性趋势进行分析,能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 .平滑作用

B .移动作用

C .平均作用

D .加总作用

19. 将指数划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根据是其 A .说明的是总体还是构成单位的数量变动 B .反映指标性质

C .编制方法

D .反映时间状况

20. 某厂生产费用比上年增长 50%,产量比上年增长 25%,则单位成本上升 A. 37.5%

B. 25%

C. 20%

D. 12.5%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能无限分割,可分为

A .连续变量

精品文档

A. 单相关

B.

复相关

.偏相关

D.

正相关

13.在回归直线 y ? a bx 中, b 表示当 x 增加一个单位时

A. y 增加 a

B. x 增加

C. y 的平均增加量 D . x 的平均增加量 14.已知两个变量, x 5, y

8, xy 30 ,

则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可知两者之间存在着 A .高度正相关

B. 显著正相关

.低度正相关

.微弱正相关

A. 发展水平

B.

平均发展水平 .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6.时间数列中,比较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 称为 A .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C.

环比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

17.某企业 2006~ 2010 年各年销售额(单位: 万元)分别为

150、162、172、 186、200,则该期间销售额

A. 5.9%

B. 7.5%

C. 105.9%

D. 107.5%

B.

离散变量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 ;错误的打“×” ,并改正划线部分。

26.定类尺度相对于其他的计量尺度,它的度量层次是最低的。

27.变量数列中,缺上限的最大组组中值计算公式为:缺上限组的下限+末组的组矩 /2 。

28.当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或总比率时,适宜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数。 29.比较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代表性,标准差系数越大,则平均数的代表性越高。

30.无限总体是指总体单位数是无限的,只能采取全全面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 31.样本容量越小,抽样误差

越大,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32.回归分折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33.各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 34.单位产品成本指数属于数量指标指数。

35.拉氏指数公式,强调用报告期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派氏指数公式,则强调用基期指标作为同度量因 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 分)

36.相对指标的含义及其类型。 37.抽样误差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C .确定变量矿 D.

22.2012 年某企业的汽车产量

为 A .时期指标

B C .绝对指标

D

随机变量

100 万辆,这一数值

.时点指标

.相对指标

E .常数

E .平均指标

23.抽样调查中,选择样本的优良标准包括

A .无偏性 B. 一致性 C .准确性

D.

客观性

E .有效性

24.收人与消费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则这种相关关系属于 A .正相关 B C .单相关

D

25.抽样推断的理论基础包括 A .最小平方原理 B. C .有效性原理

D.

.负相关 .复相关

大数定律 因素分解原

E .偏相关

E .中心极限定理

38.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

39.同度量因素的含义及其确定的一般原则。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 分)

40. 某企业组装车间工人日生产产品情况如下表:

产品数(件)工人数(人)

100 以下10

100—120 20

120—140 40

140—160 25

160 以上 5

合计100

要求:(1)计算该企业组装车间每人日平均组装产品数量;

(2)确定工人日组装产品的众数和中位数。

41.根据某地区2003~2012 年居民收入(x:百元)和肉类消费量(y:公斤)资料,求得以下数据:x 350, y 300, xy 11800, x 214000, y 29800, n 10 试根据上述资料:

(l )建立肉类消费量对居民收入的回归直线方程y? a bx ;

(2)解释b 的经济意义(计算结果保留四位小数)。

42.

要求:(1)推算表格内缺的数值;

2)计算2006~2010 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结果(百分数)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2016 年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题答案

(课程代码 00974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分)

1——5:CDADC 6 ——10:CDBBC

11——15:ABCBB 16 ——20:BBAB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分)

21.AB 22.AC 23.ABE 24.AC 25.BE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6.相对指标的含义:说明一个数值与另一个数值之间相对比所形成的数量关系。精品文档

其常用类型有四个: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

37.(1 )总体的变异程度。变异程度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则抽样误差越小;

(2 )样本容量。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反之,则抽样误差越大;

(3 )抽样方法。重置抽样的误差比不重置抽样的误差大;

(4 )抽样的组织形式。

38.(1 )保证时期长短的可比性;

(2 )保证总体范围的可比性;

(3 )保证指标内容的可比性;

(4 )保证指标计算方法的可比性,具体有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量单位等方面。

39.同度量因素是指在总指数计算过程中,为了解决总体的构成单位及数量特征不能加总的问题而使用的一个媒介因素或转化因素;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0.解:(l )该企业组装车间每人日平均组装产品数量

写出各组组中值:90 110 130 150 170

xf f 12900 129(件)100

(2 )确定工人日组装产品的众数和中位数

众数:

41.解:设回归直线模型为:y? a bx

肉类消费对居民收人的回归方程:y? a bx 3. 9985 0. 7429x

参数b的经济意义:当居民收入每增加1 百元时,居民肉类消费量平均增加0.7429 公斤。42.解:

评分: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

a

年均发展速度x 4 4 43.375 135. 54% a0

年均增长速度=135.54 %一100%=35.54%

(二)广东省199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广东省199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试题(中文秘书专业用) 一、填空题(除第7小题每空1分外,其余的都是每空0.5分,共15分)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以北方方言为----,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为---的普通话。 2. 粤方言以-------话为代表。 3. 现代汉语词汇中词占绝大多数。 4.丰富也是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 5. ying由个音素组成,sui由个音素组成。 6. “安”的声母是,“多”的韵母是。 7. 按《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外汇”(uaihuei)正确的拼写方法应该是,“旅游”(lüiou)正确的拼写方法应该是。 8.是由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一种过渡字体。 9. 从结构方式(造字法)的角度看:“宿”属字,“琴”属字。 10. “象”字有笔,“肺”字有笔。 11.是形序法中历史最久也是最重要的排字法。 12. “地下铁道”中的“地下”用的是词的义,“向先进工作者看齐”中的“看齐”用的是词的义。 13. 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把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其依据是句子的。把句子分为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等等,其依据是句子的。 14. 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时态助词或结构助词:这件事已经研究了,你们就放心干吧。15.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景,运用恰当的,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16. 准确贴切,这是选用的基本要求。 17. 词语的修辞色彩,包括词语的色彩和色彩。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0.5分,共10分) 1. 方言是()。 A.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语言 B. 包含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 C. 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 D.汉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2. 现代汉语的音节()。 A.只能有一个元音 B. 不能没有辅音 C. 由辅音加上元音构成 D.不能缺少声调 3. 普通话中只能构成零声母音节的是()。 A. a B. ong C. ueng D. en 4. 能充当韵尾的辅音是()。 A.n B.r C.m D.f 5. 跟“护”读音相同的是()。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测试一 注:这是基础统计前两章的测试题;准备本月下旬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C)。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A)。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A)。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 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B)。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C)。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B)。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C)。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A)。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D)。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 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C)。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B)。

2008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012年10月中外教育简史试卷 (课程代码00464)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流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提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孟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A、文人 B、大丈夫 C、大儒 D、通人 2、战国时期并称“显学”的是【】 A、儒、道 B、儒、法 C、儒、墨 D、道、法 3、“捐监”创行于【】 A、宋代 B、唐代 C、元代 D、明代 4、《四书集注》的作者是【】 A、周敦颐 B、张载 C、朱熹 D、程颐 5、王充认为最理想的人才是【】 A、儒生 B、通人 C、文人 D、鸿儒 6、为培养变法人才,康有为创办了【】 A、时务学堂 B、上海大学 C、学海堂 D、万木草堂 7、提出“生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黄炎培 B、陶行知 C、陈鹤琴 D、晏阳初 8、陈鹤琴提倡“活教育”目的是培养【】 A、创新人才 B、“现代中国人” C、“真国民” D、“新民” 9、陶行知创建的推进乡村教育的实验学校是【】 A、晓庄学校 B、河南村治学院 C、浙江诸家桥农村改进试验学校 D、四川育才学校 10、我国大学最早招收女生的是【】 A、北京大学 B、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C、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D、南开大学 11、古希腊著名的政治教育著作《理想国》的作者是【】 A、柏拉图 B、昆体良 C、苏格拉底 D、色诺芬 12、对英国教育家洛克等人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是【】 A.蒙田B、拉伯雷 C、伊拉斯谟 D、维多里诺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号填在其后的括号内) 1、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就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指标 C、质量指标 D、数量标志 2、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就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则“成绩”就是( ) A、数量标志 B、标志值 C、数量指标 D、品质标志 3、要了解10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则总体单位就是( ) A、每一个学生 B、10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D、100个学生 4、某企业的职工人数27000人,这里“职工人数27000”就是( ) A、变量 B、标志值 C、指标 D、标志 5、对一批炮弹进行质量检验,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就是(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全面调查 6、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调查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就是(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普查 D、抽样调查

7、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A、按品质标志分组 B、应用多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分组体系 C、分组形式的选择 D、分组标志的正确选择 8、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就是正确的( ) A、80%以下、80、1—90%、90、1—100%、100、1—110% B、90%以下、90—100%、100—110%、110%以上 C、85%以下、85—95%、95—105%、105—115% D、80—89%、90—99%、100—109%、110%以上 9、次数分配数列就是( ) A、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总体单位数分组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10、单项式变量分布数列与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就是( ) A、组限与组中值 B、变量与次数 C、变量与组限 D、组数与组距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号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 1、下面研究问题中所确定的总体单位有( ) A、研究某地区粮食收获率时,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亩播种面积 B、研究某种农产品价格,总体单位可以就是每一吨农产品 C、研究货币购买力(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总体单位应就是每元货币 D、确定某商店的销售额,总体单位就是每一次销售行为 E、研究某地区国有企业的规模时,总体单位就是每个国有企业

统计学导论第二版习题详解

统计学导论(第二版)习题详解 第一章 一、判断题 一、判断题 1.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答:错。统计学和数学都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两者虽然关系非常密切,但两个学科有不同的性质特点。数学撇开具体的对象,以最一般的形式研究数量的联系和空间形式;而统计学的数据则总是与客观的对象联系在一起。特别是统计学中的应用统计学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从研究方法看,数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逻辑推理和演绎论证的方法,而统计的方法,本质上是归纳的方法。统计学家特别是应用统计学家则需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或实验去取得数据,研究时不仅要运用统计的方法,而且还要掌握某一专门领域的知识,才能得到有意义的成果。从成果评价标准看,数学注意方法推导的严谨性和正确性。统计学则更加注意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答:错。统计学是跨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多学科性的科学。 3.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答:错。实质性的科学研究该领域现象的本质关系和变化规律;而统计学则是为研究认识这些关系和规律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 4.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答:对。统计学是有关如何测定、收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5.描述统计是用文字和图表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 答:错。描述统计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信息。描述统计不仅仅使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有关统计指标反映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 6.对于有限总体不必应用推断统计方法。 答:错。一些有限总体,由于各种原因,并不一定都能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例如,某一批电视机是有限总体,要检验其显像管的寿命。不可能每一台都去进行观察和实验,只能应用抽样调查方法。 7.经济社会统计问题都属于有限总体的问题。 答:错。不少社会经济的统计问题属于无限总体。例如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者不仅包括现在的消费者而且还包括未来的消费者,因而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总体。 8.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答:对。理论统计具有通用方法论的性质,而应用统计学则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时间管理课程(课程代码:05063)考试大纲

附件6: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项目时间管理课程(课程代码:05063)考试大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标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项目计划与控制概述 第一节项目计划概述 第二节项目计划的形式与内容 第三节项目计划过程 第四节项目控制原理 第五节项目控制类型 第六节项目控制过程 第二章项目的进度计划与控制 第一节项目进度计划概述 第二节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 第三节项目进度计划的工具 第四节关键线路法 第五节计划评审技术 第六节网络计划的优化 第七节进度控制 第三章项目的资源计划与均衡 第一节资源计划概述 第二节甘特图、资源需求图、资源需求量表 第三节资源均衡 第四节资源分配 第四章项目的费用计划与控制 第一节项目的费用计划与控制概述 第二节项目费用估算 第三节项目预算 第四节项目费用控制 第五节项目进度与费用的协调控制 第六节应用案例 第五章项目的质量计划与控制 第一节项目质量概述

第二节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节项目质量计划 第四节项目质量保证 第五节项目质量控制 第六章项目的变更控制 第一节项目变更概述 第二节项目整体变更控制 第三节项目范围变更控制 第四节应用案例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围绕项目目标的完成系统地确定项目的任务、安排任务进度、编制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预算等,从而保证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尽可能低的成本和尽可能高的质量完成。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项目时间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项目做出合理的进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费用和质量控制决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掌握项目时间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项目时间管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及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项目计划与控制管理》是项目管理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它与项目管理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筹学》、《项目管理》等是本课程的基础,并与《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等课程相互衔接配合。 重点章包括第一、二、三章,难点在第三章; 次重点章包括第四、六章; 一般章包括第五章。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项目计划与控制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项目计划的目的和作用,正确掌握项目计划的内容,并了解其过程和项目控制的原理、类型及过程。

统计学习题集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 习题集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第1章导论 一、判断题 1. 在对全国工业设备进行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是统计总体,每台工业设备是总体单位。()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3. 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值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4.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5.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6.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在上述三个职能中,以提供咨询为主。() 7. 某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为68件、69件、70件、71件、72件,因此说这是5个数量标志或5个变量。() 8.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字表示,叫数量指标。() 二、单选题 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大海里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某市工业企业设备数 3.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整理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4.由工人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标志值 D、质量指标

5.几位工人的月工资分别是500元、520元、550元、600元,这几个数字是()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6.统计标志用以说明() A、总体属性和特征 B、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C、单位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D、总体单位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动作的结果 7.变异性是指() A、在不同单位可以有不同的标志值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数值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小王英语考试成绩为85分 B、广州至北京的机票价格为1360元 C、光华公司1999年4~6月份的利润为200万元 D、钢材20吨 9.总体和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 A、在某些场合是要互相变换的 B、只存在总体变换为总体单位的情况 C、只存在总体单位变换为总体的情况 D、所有的标志都能变换为单位 10.离散变量可以()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 C、用相对数表示 D、用平均数表示 1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企业个数 B、企业的职工人数 C、用相对数表示的数据 D、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 12.统计指标体系是指() A、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概率统计学》答案

单项选择题: 1.D 对以往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机器在良好状态时,生产的产品合格率为90%,而当机器在有故障状态时,产品合格率为30%,每天开机时机器良好的概率为75%。当某天开机后生产的第一件产品为合格品时,机器是良好状态的概率等于()。 A、0.9 B、0.75 C、0.675 D、0.525 2.D 袋中有5个球(3个新球,2个旧球)。现每次取一个,无放回的抽取两次,则第二次取到新球的概率是()。 A、3/5 B、3/4 C、1/2 D、3/10 3.B 已知在10个电子元件中有2只是次品,从其中取两次,每次随机的取一只,做不放回抽取,则第二次取出的是次品的概率是()。 A、1/45 B、1/5 C、16/45 D、8/45 4.A 已知P(A)=P(B)=P(C)=1/4,P(AB)=P(BC)=0,P(AC)=3/16,则事件A,B,C全不发生的概率等于()。 A、7/16 B、3/4 C、1/4 D、9/16 5.D 6.C

7.B 8.B 甲、乙两袋内都装有两个黑球和两个白球,现从甲、乙两袋中各摸取一个球,记事件A为“从甲袋中摸出白球”,B为“从乙袋中摸出白球”,C为“摸出的两个球颜色不同”,则有()。 A、A,B,C相互独立 B、A,B,C三个事件两两独立 C、A,B,C三个事件两两互不相容 D、AB与C互不相容 9.D 10.C 对于任意两个事件A与B,则有P(A-B)为() A、P(A)-P(B) B、P(A)-P(B)+P(AB) C、P(A)-P(AB) D、P(A)+P(AB) 11.C

12.D 13.A 14.C 15.B

统计学李金昌版习题答案详解

练习与思考答案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5.D 6.C 三、简答题(略) 第二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A 5.C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4)钟型分布。 五、实践题(略) 第三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B 5.C 6.D 7.A 8.C 9.C 10.C 11. D 12.D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1、平均时速=109.09(公里/时) 2、顾客占了便宜,因为如果两条鲫鱼分开买,则平均价格为16.92元/公斤。在这次买卖中,顾客所占的便宜是11元-10.4元=0.6元。原因是鲫鱼重量有权数作用。 3、(1)平均每个企业利润额=203.70(万元); (2)全公司平均资金利润率=13.08%。 4、(1)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2.17%、97.32%和

2.68%;(采用几何平均法) (2)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7.31%、97.31%和2.69%;(采用调和平均法) (3)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7.38%、97.38%和2.62%。(采用算术平均法) 5、(1)算术平均数x =76.3043;四分位数L Q =70.6818,M Q =75.9091和 U Q =82.5;众数o m =75.38; (2)全距R=50;平均差 A.D.=7.03;四分位差d Q =11.82,异众比率 r V =51.11%;方差2s =89.60;标准差s =9.4659; (3)偏度系数(1)k S =0.0977,(2)k S =0.1154,(3)k S =0.0454; (4)峰度系数β=2.95; (5)12.41%12.5%s s V V ==乙甲;。甲班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6、小号、中号和大号三款校服大概应分别准备544、128、128套。 7、若是非变量结果为1的比重为P ,则是非变量的平均数为P 、方差为 (1)P P - 8、甲、乙、丙三位同学该三门课程的标准化成绩的总和分别为1.27,0.52和1.63,所以,丙同学更具有竞争优势。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C 5.C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1、(1)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为: i x : 3 3.67 4.33 5 5.67 6.33 7 i π:0.1 0.1 0.2 0.2 0.2 0.1 0.1 (2)样本均值抽样分布的期望为:()E x =5;方差为:()V x =1.33; (3)抽样标准误为:()SE x =1.1547; (4)概率保证程度95%时的抽样极限误差为:?=2.2632;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课程代码:10737)考试大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基本半导体器件 第一节半导体 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半导体三极管 第四节场效应管 第二章基本放大单元电路 第一节基本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偏置与电流源 第三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第四节差动放大电路 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第六节多极放大电路与通频带 第七节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第三章集成功率放大器 第一节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第三节集成功放电路及其应用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集成运放的基本电路 第三节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 第四节集成运放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章正弦波振荡器 第一节正弦波振荡器 第二节RC正弦波振荡器 第三节石英晶体振荡器

第六章直流电源 第一节单相整流滤波电路 第二节基本稳压电路 第三节集成稳压器 第七章数字电路基础 第一节数制及编码 第二节逻辑代数及其应用 第三节卡诺图及其应用 第八章集成逻辑门与组合逻辑电路 第一节集成逻辑门 第二节组合逻辑电路 第三节数据选择器 第四节数码显示及译码与编码器 第九章集成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 第一节集成触发器 第二节计数器概述 第三节集成计数器 第四节集成寄存器 第十章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 第一节555集成定时器 第二节集成方波产生电路 第三节集成施密特触发器与单稳态触发器 第十一章集成D/A 和A/D转换器 第一节集成D/A转换器 第二节集成A/D转换器 第十二章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 第一节读写存储器 第二节只读存储器 第三节可编程逻辑器件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统计学原理统计资料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统计资料习 题答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一.? 判断题部分 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 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 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 (1-4%)/(1-8%)*100%=96%/92%*100%=%结果表明:超额完成%(%-100%) )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元)众数为(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 加下限700+=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800-700)= 加下限:700+= 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元) 众数为(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 加下限:600+=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 (上年实际完成=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

04.7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二零零四年七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学英语教学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课程代号:847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 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认知法学者认为,语言习得是按照()的过程进行的。 A. 验证—假设—纠正 B. 假设—验证—纠正 C. 模仿—验证—假设 D. 假设—模仿—纠正 2.为真实交际做准备而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属于交际法教学活动中的()。 A.语言结构性的活动 B.准交际性活动 C.功能性交际活动 D.社会交际性活动 3.阿谢尔创立“全身反应法”的依据是()的表现。 A.承认第二语言习得 B.儿童习得母语 C.成人习得母语 D.儿童第二语言习得 4.美国语言学家威廉`莫尔登总结出了外语教学法要遵循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成为()的语言观,直接影响着这种教学法的建立和发展。 A.语法—翻译法 B.全身反应法 C.认知法 D.听说法 5.美国学者斯金纳关于行为主义的学习模式为()。 A.刺激—反应—强化 B. 强化—刺激—反应 C.刺激—反应—不强化 D.刺激—反应 6.乔姆斯基认为,人们能够学习和使用语言,而动物不能学习和使用语言,是因为人类具有天赋的学习语言的能力,这就形成他所创造的()。 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B.语言习得机制 C.结构主义语言观 D.语言学习机制 7.拉多认为在外语学习时,困难的出现和错误的发生都是由于()造成的。 A.不懂规则 B.母语干扰 C.不理解习语 D.不会分析 8.语言的使用者能自动应用规则来生成句子,反应了他们对规则的掌握,这是迪拉(Diller)总结认知法的四条原则之一,称之为()。 A.语言规则有其心理现实性 B.活的语言受规则支配 C.人类具有天赋学习语言的能力 D.活的语言是用作表达思想的语言 9.皮亚杰认为掌握知识是一种智力活动,而每一种智力活动都含一定的()。 A.语言结构 B.认知结构 C.智能结构 D.知识结构 10.克拉申提出()来说明心理或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A.监察假设 B.习得和学习假设 C.自然顺序假设 D.情感过滤假设11.根据克拉申语言习得的理论,影响外语学习的心理或感情因素包括一个人的()、信心和忧虑程度。 A.智能 B.动机 C.语能 D.意志 12.鲁斌认为,()是学习者为使自己获得贮存、检索以及使用语言信息而采用的任何操作、步骤、计划和惯例行为。 A.学习者策略 B.学习者语言习得 C. 学习者动机 D. 学习者情感13.奥玛利和钱莫特从认知学习的角度把学习策略分为三类,即“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

统计学原理例题分析一(20200920021933)

统计学原理例题分析(一) 一、判断题(把“V”或“X”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社会经 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参考答案:X 2.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参考答案:“ 3?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参考答案:“ 4.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参考答案:“ 5.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参考答案:“ 6.我国目前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是统计报表、抽样调查和普查。() 参考答案:“ 7.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参考答案:X 8.按数量标志分组,各组的变量值能准确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X 9.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低于最大变量值。() 参考答案:X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参考答案:X 11.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参考答案:2

12.对于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

用标准差指标。() 参考答案:X 13.样本成数是指在样本中具有被研究标志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样本单位数的比重。() 参考答案:“ 14.样本容量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个数。() 参考答案:X 15.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对象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唯一的。() 参考答案:X 16.产量增加,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这种现象属于函数关系。() 参考答案:X 17.在直线回归方程Y = a +bx中,b值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 参考答案:“ 18.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丫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 参考答案:X 19.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参考答案:X 20.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完全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了。() 参考答案:X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 E.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统计学例题讲解

统计学例题讲解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四章计算变异指标;比较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例题: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 第十一章:计算相关系数、建立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预测因变量的估计 值。 4.计算相关系数;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指出回归系数的含义;利用建立的方程预测因变量的估计值。 例题: 要求: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 平均变动多少 (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x2=79 n=6 ∑x=21 ∑y=426 ∑y2=30268 ∑xy=1481

(1) 相关系数: 2 222 )(1 )(1 1 ∑∑ ∑∑∑∑∑-?-?- = y n y x n x y x n xy r = 说明产量x 和单位成本y 之间存在着高度负相关关系。 (2)设直线回归方程为y c =a+bx n=6 ∑x =21 ∑y =426 ∑x 2 =79 ∑ y 2 =30268 ∑xy =1481 = (1481-1/6*21*426)/(79-1/6*21*21)= x b y a -==426/6-*21/6= 则y c = 在这里说明回归系数b 的含义 ,即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 单位成本平均降低元 . (3)假定产量为6000件,即x=6时,单位成本为: 则y c = =元) . 即单位成本为: 元. 2.根据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 n=7 ∑x =1890 ∑y = ∑x 2=535500 ∑y 2= ∑xy =9318 要求: (1) 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 参考答案: (1) 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Y=+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产品销售额每增加1万元,销售利润率平均增加%. 第十四章: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计算; 从相对数和绝对数角度对总量指标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5.计算综合指数及平均指数(加权、调和)并同时指出变动绝对值、计算平均数指数。 例题1 (1)计算两种产品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大纲生产作业管理课程(课程代码:)考试大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章现代生产管理概论 .生产与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的内容 .生产过程 .生产类型 .现代生产管理的特征 第章生产系统的规划与组织 .生产系统的总体布置 .车间布置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流水生产组织 第章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 .生产综合计划 .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 .生产计划的安排 .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分类与编制依据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生产作业控制 .生产作业统计及在制品管理 第章工作研究与工作设计 .工作研究 .劳动定额 .工作设计 .生产环境设计 第章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概述 .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原理 .制造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 .的实施过程 .实施效果的评价 第章生产现场管理和作业排序

.生产现场管理概述 .现场管理的方法 .定置管理 .作业排序 第章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的计划与控制 .项目管理组织 .网络计划技术 第章企业物流管理 .物料管理 .物料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 .物料供应计划 .生产现场物料管理 .库存管理 第章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的选择与评价 .设备的使用与维修 .设备更新与改造 .设备综合工程学与全员设备管理第章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族标准概论 .质量及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质量管理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第章生产管理技术发展与模式改变 .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 .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精益生产方式()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敏捷制造() 三、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1.统计总论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对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进行统计研究,这时,总体单位是该市( 4 )①每一个工业企业②每一台设备③每一台生产设备④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2.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是100元、120元、150元、200元这几个数字是(3 ) ①指标②变量③变量值④标志 3.标志是( 3 ) ①总体的特征②总体的数量特征③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④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多项选择题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235 ) ①全国所有人口数是总体②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③人的年龄是变量④某人的性别为“女性”是一个品质标志 ⑤全部男性人口的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 2.统计调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方案中调查期限是指_1____。 ①调查工作的起迄时间②搜集资料的时间③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④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___4__。 ①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②这些单位举足轻重 ③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比重很大 ④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较大比重 3、研究某型号炮弹的平均杀伤力,可以采用__4___。 ①重点调查②普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 4、对某地食品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单位是__4__。 ①该地区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店②每一个经营食品的商店③全部零售食品④每一种零售食品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_24____。 ①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②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不同③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 ④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⑤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 2、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1990年7月1日零点,下列人员不应计入人口总数之中_135____。 ①1990年7月1日23时出生的人口 ②1990年7月10日死亡的人口 ③1990年6月25日出生,30日23时死亡的人口④1990年6月29日出生,7月2日死亡的人口 ⑤1990年6月30日零点死亡的人口 3、以系统为单位调查某市全部商业状况,调查对象是__34___。 ①该市全部商品销售额②该市商业企业的总和③该市各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④该市所有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 3.统计整理练习单项选择题 1.一个分配数列的构成要素有_4___。 ①分组标志和指标②数量分组标志值和频数③品质分组标志和频数④分组标志及次数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__1___。 ①230 ②560 ③185 ④515 3.有20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3,5,4,6,5,2,3,4,4,3,4,2,3,5,4,4,5,3,3,4,按上述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___1___。 ①单项分组②组距分组③等距分组④异距分组 4.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是_2_____。 ①组中值②组距和组数③全距④总体单位数 多项选择题 1.对离散型变量分组_12345____。 ①可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②也可采用组距分组③相邻组的组限可以不重④各组组距可相等也可不等 ⑤要按“上组限不在本组内”的原则处理与上组限相同的变量值 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_134____。 ①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②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③区分事物的性质④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⑤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判断:将某市500家工厂按产值多少分组而形 成的变量数列,其次数是各厂的产值数。 4.综合指标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平均指标将总体内各单位数量差异(a ) a.抽象化 b.具体化 c.一般化 d.形象化 2. 加权算术平均方法中的权数为( d ) a.标志值 b.标志总量 c.次数之和 d.单位数比重 3. 某公司有十个下属企业,现已知每个企业的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资料,计算该公司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时,所采用的权数应该是(c ) a.企业数 b.工人数 c.实际产值 d.计划产值 4. 计算平均比率最适宜的平均数是(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 5. 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小的平均数是(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 6. 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 相等,则 ( b ) a.众数为零 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c.众数不能确定 d.众数组的组限就是众数 7.已知甲数列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乙数列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由此可断言( a )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统计学统计学概率与概率分布练习题

第5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 练习题 5.1 写出下列随机事件的基本空间: (1) 抛三枚硬币。 (2) 把两个不同颜色的球分别放入两个格子。 (3) 把两个相同颜色的球分别放入两个格子。 (4) 灯泡的寿命(单位:h )。 (5) 某产品的不合格率(%)。 5.2 假定某布袋中装有红、黄、蓝、绿、黑等5个不同颜色的玻璃球,一次从中取出3个球, 请写出这个随机试验的基本空间。 5.3 试定义下列事件的互补事件: (1) A ={先后投掷两枚硬币,都为反面}。 (2) A ={连续射击两次,都没有命中目标}。 (3) A ={抽查三个产品,至少有一个次品}。 5.4 向两个相邻的军火库发射一枚导弹,如果命中第一个和第二个军火库的概率分别是、, 而且只要命中其中任何一个军火库都会引起另一个军火库的爆炸。试求炸毁这两个军火库的概率有多大。 5.5 已知某产品的合格率是98%,现有一个检查系统,它能以的概率正确的判断出合格品, 而对不合格品进行检查时,有的可能性判断错误(错判为合格品),该检查系统产生错判的概率是多少 5.6 有一男女比例为51:49的人群,已知男人中5%是色盲,女人中%是色盲,现随机抽中 了一个色盲者,求这个人恰好是男性的概率。 根据这些数值,分别计算: (1) 有2到5个(包括2个与5个在内)空调器出现重要缺陷的可能性。 (2) 只有不到2个空调器出现重要缺陷的可能性。 (3) 有超过5个空调器出现重要缺陷的可能性。 5.8 设X 是参数为4=n 和5.0=p 的二项随机变量。求以下概率: (1))2(

5.9 一条食品生产线每8小时一班中出现故障的次数服从平均值为的泊松分布。求: (1) 晚班期间恰好发生两次事故的概率。 (2) 下午班期间发生少于两次事故的概率。 (3) 连续三班无故障的概率。 5.10 假定X 服从12=N ,7=n ,5=M 的超几何分布。求: (1))3(=X P 。(2))2(≤X P 。(3))3(>X P 。 5.11 求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 (1))2.10(≤≤Z P 。 (2))49.10(≤≤Z P 。 (3))048.0(≤≤-Z P 。 (4))037.1(≤≤-Z P 。 (5))33.1(>Z P 。 5.12 由30辆汽车构成的一个随机样本,测得每百公里的耗油量数据(单位:L )如下: 试判断该种汽车的耗油量是否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5.13 设X 是一个参数为n 和p 的二项随机变量,对于下面的四组取值,说明正态分布是否 为二项分布的良好近似 (1)30.0,23==p n 。(2)01.0,3==p n 。 (3)97.0,100==p n 。(4)45.0,15==p n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