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毕业论文《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评议意见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电子政务就是在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政府管理的改革。在我国,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金字”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开发出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也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应当加强领导组织,健全管理体制;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的形式;加强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通过电子政务实现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提升政府管理的有效性,满足社会对政府的新要求,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加强落后地区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使电子政务有法可依;加强政府管理结构和电子政务框架的整合;加强电子政务队伍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二、基本要求

1、论文题目的选定;

2、论证资料的筹备,查阅文献,分析对比数据;

3、围绕题目展开论述,对论文结构进行整理;

4、按规定格式修改论文格式,完成论文。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

1、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2、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分析。

3、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策。

四、主要技术指标

绩效评价的内涵,作用。

绩效评价完善方案。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下达任务日期:年月日

要求完成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

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电子政务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由英文E-government 翻译而来,现已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它是指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以实现政务工作的高效、公开和准确。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进行行政管理。作为一种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处理系统,它主要通过机关内部处理流程模拟、协作、信息发布以及受理各类申请、投诉、建议、要求来实现,既有信息的发布与接收,也有交互式的处理。在我国,电子政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电子政务建设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在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即从基础建设到全面应用的深刻变革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将加强电子政务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新的五年规划,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将起到革命性的作用。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电子政务的目的、作用,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开展和发展这项工作,正成为政府领导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者、IT业界人士乃至社会公众日益关心的问题,它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在我国,大力推进和发展电子政务有其社会和时代背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政府行政与时俱进。“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和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先决条件。WTO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入WTO 后最大的冲击不是对产业,而是对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冲击。农村经济时代,政府是“守夜人”;工业经济时代,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建设;今天的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时代,要求我们的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创造环境。电子政务能使现代政府的服务功能以开放式、交互式、“一网式”、“一表式”、自律式的管理加以体现并得以实现。推进电子政务是引导政务电子化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

展中蕴含着巨大市场和商机,这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二、研究的重点内容

中国电子政务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各级政府普遍实现了政府上网,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启动,政府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逐步提升,政府行为进一步规范。明确建设原则及策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统一标准、解决行政体制障碍、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等都是我国这些年推行电子政务建设上取得的宝贵经验。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在经历了全面“热启动”之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总的来说,重形式轻内容;重内部轻外部;重电子轻政务;重局部轻整体;重资本轻知本。具体来讲: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法律和技术标准、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突出,安全保障和培训机制不健全;政府网站管理不到位以及电子政务市场操作不规范,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数字鸿沟普遍存在;外部环境欠完善等。而究其原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中,最关键的是社会信息化差距、技术瓶颈以及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脱节,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因此,本文对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

三、进度计划

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学习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知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划分电子政务研究模块,进行方案论证,编制软件。

撰写毕业论文并征求导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的评议。

四、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中文摘要

电子政务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由英文E-government 翻译而来,现已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它是指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以实现政务工作的高效、公开和准确。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进行行政管理。作为一种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处理系统,它主要通过机关内部处理流程模拟、协作、信息发布以及受理各类申请、投诉、建议、要求来实现,既有信息的发布与接收,也有交互式的处理。在我国,电子政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电子政务建设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在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即从基础建设到全面应用的深刻变革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将加强电子政务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新的五年规划,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将起到革命性的作用。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电子政务的目的、作用,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开展和发展这项工作,正成为政府领导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者、IT业界人士乃至社会公众日益关心的问题,它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孤岛基础条件

English Abstract

E-government concept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E-government has been adopted b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t refers to government use of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governm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to achieve the efficient administrative work, open and accurate. In layman's terms, is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articularly network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As an internal-oriented government, other government agencies, businesses and the public Internet technology-bas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t is mainly handled by the internal organs of process simulation, collaboratio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 the applications, complaints, suggestions, requirements to achieve both the release and reception of information, there are interactive processing. In China, the concept of e-government progressively popular. 80 years from the 20th century to the beginning of e-government today preliminary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many local governments have set up corresponding basically supporting facilities. With these foundations in the following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China has entered a very crucial period, from infrastructure to the full application of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period. National Congress Party in particular, will strengthen e-government as a basic national policy of the new five-year plan to write, e-government in promoting innovation in government management will play a revolutionary role. How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of e-government purposes, functions, how to carry out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work, is becoming government leaders, e-government managers, IT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growing public concern, it We have an urgent need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lessons learned. Key words: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islands basic

conditions

目录

一我国建设及发展电子政务的背景 (11)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现状 (12)

三我国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目标 (15)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亟须规划先行 (15)

(二)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各地的建设情况 (16)

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误区 (17)

(一)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 (17)

(二)信息孤岛问题 (18)

(三)数字鸿沟问题 (18)

(四)电子政务不能搞无米之炊 (19)

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预测 (19)

(一)设立政府CIO (20)

(二)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20)

(三)实施电子政务人才战略 (20)

六对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一)对信息化、电子政务关注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21)

(二)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网上内容重静态轻动态 (22)

(三)基础条件落后,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23)

(四)政府部门传统的管理体制,造成众多“信息孤岛” (23)

七我国电子商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3)

(一)资金上的困难 (24)

(二)观念上的陈旧 (24)

(三)专业人才的缺乏 (25)

(四)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25)

八发展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相应对策 (26)

(一)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 (26)

(二)以应用为重点,开发出高水平网络产品并注重网上内容的动态性 (26)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27)

(四)加强政府统一规划与领导,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 (27)

(五)一部分地区率先信息化 (28)

(六)改善信息封闭的状态 (28)

(七)实施电子政务人才战略 (29)

(八)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法》 (29)

九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31)

电子政务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由英文E-government 翻译而来,现已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它是指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以实现政务工作的高效、公开和准确。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进行行政管理。作为一种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处理系统,它主要通过机关内部处理流程模拟、协作、信息发布以及受理各类申请、投诉、建议、要求来实现,既有信息的发布与接收,也有交互式的处理。在我国,电子政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电子政务建设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在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即从基础建设到全面应用的深刻变革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将加强电子政务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新的五年规划,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将起到革命性的作用。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电子政务的目的、作用,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开展和发展这项工作,正成为政府领导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者、IT业界人士乃至社会公众日益关心的问题,它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一我国建设及发展电子政务的背景

在我国,大力推进和发展电子政务有其社会和时代背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政府行政与时俱进。“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和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先决条件。WTO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入WTO 后最大的冲击不是对产业,而是对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冲击。农村经济时代,政府是“守夜人”;工业经济时代,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建设;今天的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时代,要求我们的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创造环境。电子政务能使现代政府的服务

功能以开放式、交互式、“一网式”、“一表式”、自律式的管理加以体现并得以实现。推进电子政务是引导政务电子化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中蕴含着巨大市场和商机,这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现状

世界上最早开始和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到了20世纪初期,主要欧美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发达国家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新中国诞生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虽已大规模展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也迅速提高。但同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突出地表现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依然较低,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仍然较高;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不够高等。

对于目前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处于落后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信息化并不象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那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政府坚定地去推动它。我国80%的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但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低造成的。面对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入世的挑战和网络经济的冲击,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将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20世纪90年代,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成立国家信息化工组领导小组,朱鎔基同志与温家宝同志先后担任组长,确定了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1997年,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5年7月26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首次发表有关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政

府文告――《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系统全面总结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指出信息化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正在稳步提升。

在整个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电子政务建设被作为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和信息化战略重要推动力量,电子政务己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和政府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安排。1999年,国家启动政府上网工程;200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党的十六大把电子政务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001年12月15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作出了“启动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政府信息先行”的历史性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电子政务正是在这种信息化大背景和国家战略安排下产生和发展的。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办公自动化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从1993年至1998年,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现已发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审、金贸、金农、金保等;第三阶段是政府上网工程阶段,从1999至2002年。1999年1月22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发起召开的“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并把当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截至2002年底,各级政府在gov. cn上注册的域名数量就达6686个,已经建成的琳琅满目的政府门户网站数量达4929个。国家各部、委、办、局以及地市级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一些经济中心城市的政府网站已初具规模。第四阶段为全面建设和理性发展电子政务阶

段,2002年底至今。200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办发[2002]1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对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等作出具体部署,我国电子政务开始以战略性的地位纳入政府行动计划,即全面建设电子政务阶段。2003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抓紧推行电子政务,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原则,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特别是从2004年起,各级政府相继调整了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开始实施“冷”处理。中国电于政务建设在办公自动化和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己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入了统筹规划、整合创新、稳步推进的阶段。《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报告》明确提出,2005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现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战略定位和在未来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央与地方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关系原则,理顺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制。在继续推进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体制,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有关部门已经启动《电子政务法》的前期调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报送国务院法制办。业内人士将2006称为“电子政务务实年”,至此,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也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和理性发展的阶段。业界、学界一致认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对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冷”处理是一种务实之举。

中国电子政务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各级政府普遍实现了政府上网,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启动,政府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逐步提升,政府行为进一步规范。明确建设原则及策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统一标准、解决行政体制障碍、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等都是我国这些年推行电子政务建设上取得的宝贵经验。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在经历了全面“热启动”之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总的来说,重形式轻内容;重内部轻外部;重电子轻政务;重局部轻整体;重资本轻知本。具体来讲: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法律和技术标准、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突出,安全保障和培训机制不健

全;政府网站管理不到位以及电子政务市场操作不规范,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数字鸿沟普遍存在;外部环境欠完善等。而究其原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中,最关键的是社会信息化差距、技术瓶颈以及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脱节,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三我国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目标(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亟须规划先行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计划的指导,现阶段的电子政务发展同样需要规划的指导。电子政务建设是“社会工程”、“民生工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群众性、整体性。就目前某些地区、部门而言,电子政务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综合考虑、总体部署、典型引路,而只是顺其自然、自行其事、孤立实施、各自为战,其结果必然是良莠纷呈、优劣共存、网络不通、信息资源难于共享。电信业“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我国的电子政务经历了高潮迭起的建设阶段,现在应该冷静分析现状,对未来的走向进行理性规划,从宏观上对电子政务的有序发展进行整体把握。

制定“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和支持电子政务的发展;

2、为各级政府有序地发展电子政务指明目标与方向,尽量减少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无序和盲目现象,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3、为加强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合作提供依据,以促进电子政务发展整体推进,有序进行;

4、为社会各界,特别是IT厂商参与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实施与应用指南。

我们应该借鉴电子政务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一套能够满足各级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的现实和潜在需求,能够前瞻性地把握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的规划体系,从而促进电子政务有序发展,保证电子政务的实际效果。

(二)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各地的建设情况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重点推进阶段和进入新世纪后的加速发展阶段。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伴随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加大,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全面规划、整体发展的新阶段。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国家对电子政务工作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电子政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2002年17号文件的指引下,我国各级政府正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发展重点有序展开,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各种局部性应用、阶段性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甚至有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有提高。在最近几年中,全国各地以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政府机构为龙头,以南海、邯郸为代表的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首都北京作为我国最早实施电子政务工程的地区,到2000年底,已初步建成了公用信息平台和政务信息网络。中关村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已经开始实现网上办公办事,电视电话会议网络也已基本覆盖全市。北京市提出的建设电子政府的具体目标是:到2002年底初步实现政府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上网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到2005年底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上海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也取得了实效,目前该网站共列出707项业务,其中的640项可以在网上受理,提供2000多个可供下载的表格。近期,上海开始执行新的信息公开制度:“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向社会主动公开除保密以外的各种信息。

2001年,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南海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南海以此为契机,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紧紧围绕应用这个核心,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全民培训、广泛应用”。目前,政务光纤网络已连接南海所有的

17个镇(街道)和224个行政村,并对整个政务网络的互联网出口、网络安全、病毒防护等实行统一管理。目前已有60多个系统在政务网上运行,各类应用基本覆盖了所有的机关部门,其中半数以上应用了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的成果,运行于安全平台之上,采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和电子签章。邯郸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创意新、基础扎实,有自己的特色。他们遵循“不求超前、但求实用”的原则,坚持统一机构、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的“三统一分”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这种经验已经在全国得到推广。总之,近几年是电子政务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而且这种势头将会在三到五年内一直保持下去。

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误区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提高行政效率和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取得成绩和进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一)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

国内的一些电子政务方案非常宏观,功能、效益设计得非常大,非常全面,可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往往会出现巨大的电子政务投资和与之不相适应的、相对比较薄弱的电子政务应用之间的矛盾。这些总体性的框架建设,项目涉及面铺得很大,却事事做不深透。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在于我们对电子政务项目缺少恰当的定位。面面俱到的整体性方案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效的做法是:选好一个最能取得应用效果的具体项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个环节。一个项目成功了,再来扩展。电子政务需要的是求真务实地推进。将电子政务目标定位低一点,项目选择小一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待有了能力后再扩展也不迟;相反,如果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将会非常危险。

(二)信息孤岛问题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互不相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电子政务统一标准,是产生这些“信息孤岛”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一方面,国家通过出台宏观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来规范和统一现有的标准。但由于我国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差别较大,在国家标准的宏观指导下,还应该制定地方标准和部门标准。另一方面,国家应鼓励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为电子政务建设出力。在标准完善、改进和制定工作中,可以借鉴一些厂商开发的电子政务示范工程中的先进技术和规范,使之成为部门和地方标准的一部分。总之,标准要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电子政务建设要促进标准发展。

(三)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一般也被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数字鸿沟是一个普遍性的世界现象,由于经济水平的差距和区域特色的不同,它广泛地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一国的不同地区之间。我国也不例外,城乡差距明显,沿海和内地的地区差距显著,某些落后地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数字鸿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那么,我们怎样去跨越数字鸿沟呢?首

先,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整体信息化建设,解决因为年龄、地域、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信息化不仅要覆盖年轻人群,更要覆盖中老年人以及广大农民,尽力满足弱势群体对信息技术的需要。第二,加快电子社区建设,为广大公众提供廉价、便捷的上网平台。最后,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去服务于公众。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人民得到更快捷、满意的服务,因此基于不同的客观条件,网站、广播、电话等多种手段可以让公众自由选择,争取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

(四)电子政务不能搞无米之炊

在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中,重开发,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重网络建设、轻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会发现,在一些政府网站上,只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政府新闻发布占据主要地位。而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几,这会形成“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电子无政务”的尴尬局面。为了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我们要利用电子化手段,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与整合,建立健全基础性、战略性的政务数据库。从一定意义上讲,充实实在的政务信息是电子政务成败的关键。否则,电子政务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预测

前我国电子政务工程正处于全面启动时期,它在性质上是一次全局性的渐进的政务体制创新模式,是一项与国情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长期任务,没有先例可循,加上电子政务规划是一种长期计划,制定好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规划至关重要,难度也很大。我国制定电子政务战略规划时必须选择的思路是,既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又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但又不可照搬照抄。展望我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电子政务的发展会出现这样一些主要趋势:

(一)设立政府CIO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经验都说明,电子政务必须实行法人负责制。对于投入巨大的电子政务建设,应当有人对其承担法律责任。没有法律责任人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无法减少或防止投资风险。电子政务的法律责任人就需要CIO(首席信息技术主管)来担任。可喜的是,就在目前国内为是否设立CIO职位而争论的时候,有些地区已经开始了政府CIO的试点工作,虽然范围很小,但我们相信成功的效用会带来星火燎原之势。相信今后我国会全面实行CIO制度,大力培养政府CIO,一大批CIO会相继涌现出来。他们是经过严格培训的复合型人才,是有政务和信息技术两方面专业素质的高级行政领导,直接对行政一把手负责,并接受上级CIO的业务领导。CIO通过信息技术与政府业务的结合,负责主持建立面向政务的应用系统,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工作。实行CIO制度将为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保障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电子政务高绩效可以理解为:用相同或者更少的资源,快捷地生产或提供更多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抓紧制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促进体系的尽快形成。在这个针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绩效评估体系中有许多的指标,比如量化的指标,办事时间的缩短、办事程序的减少、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等,但是最根本的指标还是“公众满意度”。公众的认可和支持程度是电子政务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得到公众认可,才能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成功。

(三)实施电子政务人才战略

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公务员决不要认为,仅仅熟悉政务,了解电脑、网络的使用,就可以从事电子政务的工作。进入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