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全)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全)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全)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全) 新人教版必修1

经济生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4)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区别:①含义及实质不同。前者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后者是与之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形成的原因不同。前者有四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综合型,其中纸币发行量过多属于需求拉动型。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

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③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后者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市场疲软、经济衰退的现象。

④危害不同:前者会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后者引起物价下降,在短期内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和居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⑤解决的方法不同。

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有: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二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

而要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的方针。 联系:①都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货币的发展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

(2)结算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

①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信用卡的作用:信用卡作为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工具,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了收款手续,节省了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简捷、安全、方便等优点)

②支票:

A.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B.种类:分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适用于办理同城转账结算。

C.现金支票注意事项及特点:妥善保存,不得折叠;准确性,现金支票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有效性,要在有效期内到指定银行支取;间接性,不能拿来直接购物,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①100外币可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资本流入。反之亦然。

②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汇率政策、重大国际政治事件及信息、心理、投机等因素。

③决定汇率的因素:汇率是由本国货币和他国货币实际购买力之比决定的。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①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主要是指人民币既不贬值,也不升值。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人民币升值后果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中国进口。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②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③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④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⑤中国RMB国际地位提高。

负面影响:

①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②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一定的伤害

③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

④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5)外币不等于外汇,外汇能够用于国际间结算,外币不一定能。外汇的主要职能是国际结算。外汇储备主要用于稳定汇率、偿还债务、平衡国际收支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

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盈利。

B、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亏损。

C、相等不亏不赚。

它决定了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3)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社会劳率↑单位时间产品数量↑劳动时间↓

①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关系: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在价值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价值量就会减少,所以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h/个×个数=价值总量)(单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总量=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一个商品生产者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了。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

A.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什么价格不会无限制上升或下降)

C.等价交换:价格与价值相符的交换。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不存在于每一个个别场合。

③作用:

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原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结果: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下降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需求法则

(3)不同商品需求量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电视、手机等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4)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要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①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第一,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第二,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同时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

②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第一,如果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第二,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同时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因而压缩生产规模;当供不应求是,价格上涨,获利增加因而扩大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来讲,只有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所以,企业应该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在市场经济中,哪个生产者能够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市场需要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这就要求也促使生产者适应市场变化进行生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这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①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一般来说收入与消费成正比。

②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商品价格的高低,这是影响消费的又一最主要因素之一。

①价格高低通过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来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②价格高低的变化与人们消费水平成反比。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消费量下降;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人们消费量提高。

③物价的变动引起的消费量的变动的程度是因商品种类而异的。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的消费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④各种商品比价的变动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变化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数量。

(3)另外,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原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4)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此外,还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优化消费结构,克服不健康消费心理,树立正确消费观;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

2、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前者消费的是有形商品,如书籍、电器、水果等等;而后者消费的是服务,如家教、理发等。

(2)人们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此外,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也越来越常见。

①钱货两清的消费。

我们消费的大部分商品是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获得的,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由买主自己享有。

②贷款消费。

其含义是指在购买大宗商品或服务的时候,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买主的支付能力,买主可以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的消费。

③租赁消费。

第一,含义:是指有些商品由于消费者使用的次数有限,通过短期租赁的办法来获得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的消费方式。

第二,租赁消费的原因:对于一些商品,消费者使用的次数有限,为暂时的使用而买下商品不划算。

第三,租赁消费的特点:商品的所有权不变,消费者获得的是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第四,租赁消费的优点:便宜,避免了浪费,商品的使用价值可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①生存资料消费,它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的消费;

②发展资料消费,它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

③享受资料消费,它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的含义及特点

①消费结构的含义: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②消费结构的特点(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消费结构变化的方向遵循着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2)恩格尔系数

①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一个系数。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

(1)消费心理复杂性的原因: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

2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①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②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③坚持适度原则,提倡勤俭节约精神。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要有主见,要保持冷静头脑,避免跟风随大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使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①体现新的发展观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②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③为什么要提倡绿色消费?

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绿色消费理念不仅有利于个人的生命健康,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作为一种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正在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

④绿色消费体现、要求,即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①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②资源具有稀缺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应该戒奢以俭。

③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实践证明,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风已过时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和有害的。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

1、金钱是什么?

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从一定意义上,金钱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活动都离不开金钱。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基础。

2、钱能做什么,钱不能做什么?

①钱能用于商品的交换、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钱。

②工作为社会动物,除生命外,还有更高的追求、健康与快乐,朋友与信赖,亲情与爱情等这一切都是钱买不到的,金钱是万能的,观念是错误的。

3、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①对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不义之财终被夺,靠非法手段攫取钱财,决没有好下场。

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花钱要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节省的要节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就能让钱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③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利于国家,他人的有益的地方,用到有利于自己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境界和智慧都能上一个层次。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根本上讲,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①社会再生产: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②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

①必要性:

理论上: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现实中: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B.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②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公有制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①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②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原因意义)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在全国范围内,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2、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经济形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一、公司的经营

1、公司的类型:

(1)企业

①企业的含义: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②企业的分类: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2)公司制与公司

①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②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③公司股东的权利: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公司的责任: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3)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比较

①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和监督机构(监事会)。

②其中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③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5)公司制的优点: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6)其他企业形式。在我国,除公司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2、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1)公司经营

①公司经营的含义: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②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只有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公司才能开发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长远的、总体的策略)。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一个企业在战略定位上不准,那么,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破产。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多种多样的,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这些优势的取得,或是由于企业掌握了独特的技术和技能,或是由于企业的管理水平较高,或是由于企业采取了较好的经营策略,或是以上因素的综合。因此,企业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新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面向市场,坚持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战略。

⑤公司抓住时机做好兼并和强强联合。

⑥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3)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①企业兼并的意义: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②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清算的经济现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和就业

(1)劳动和就业的重要性。

①劳动的意义: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光荣属于劳动者。

②就业的意义:

A.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C.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D.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E.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F.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G.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2、当前就业形势:

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

3、解决就业的措施:

(1)党和政府:

①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根本措施是通过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②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改善就业结构和创业环境。

③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创业的后顾之忧。

④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2)个人:

①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自主创业。

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A.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B.树立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择业。为此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C.树立平等就业观。各种正当职业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能有所作为。

D.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诸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日、临时工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人们还可以通过职业介绍所、媒体广告、网上人才市场、招聘会等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原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2)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3)如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①党和政府:

A.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B.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实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D.依法惩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②劳动者:

A.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B.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C.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③用人单位:

严格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化企业经营者素质,经营者的素质,自觉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另:解决就业问题的意义、方针和途径

(1)解决就业问题的意义: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每个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表现。。

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我国政府积极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对于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作用。

(2)解决就业的方针: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3)解决就业的途径:解决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要靠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政府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通过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要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

(1)储蓄存款的含义:指个人将属于其合法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活动。

(2)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

(3)在我国,储蓄存款都能获取利息。存款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存款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要按规定的税率向国家缴税。(目前是5%)(4)储蓄存款的分类

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与低收益相对应,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2、我国的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含义: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有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

其一,存款业务。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其二,贷款业务。它是我国商业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从贷款对象看,主要有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银行会本着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效益性等原则,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根据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其三,结算业务。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险箱等服务。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1、股票。

(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2)特点:①股票售出不返还。如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公司的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②可转让,流通性强。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股票一般可以在股票市场上交易,这种流通性是股票生命力所在。③高风险、高收益。

(3)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即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有的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公司只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和红利。如果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反而要赔本,这就是购买股票的一种风险。投资股票的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这种收益有时很高。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4)股票作用: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债券

(1)债券的含义: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债券的分类。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2)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费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而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与此对应,其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3)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券。由于企业主要以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企业债券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与此相对应,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我国的债券中,有的可以上市交易,从而使相关债券具有较好的流通性。

3、保险。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购买保险,正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1)商业保险的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

(2)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如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等。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如汽车保险、运输保险等。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3)作用:投资理财的方式;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将风险转移是减少危害、防范后患、保障生活、安定社会的有效方法;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特征。

储蓄、债券、股票、保险比较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2、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a、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b、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c、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包括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

d、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3)原因: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健全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实现的途径(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公平和效率也存在矛盾性,两者强调不同的方面。

(3)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一、国家财政

1.财政及作用

(1)财政的含义及实现。

①财政: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②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③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财政的作用(新)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2.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①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②财政收入的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国企税后利润、分红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

③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A.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加快经济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B.分配政策: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

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财政支出

①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②支出的种类(按具体用途分):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另: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

其内容:社会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社会救济: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困难户救济等。(贫民、灾民)社会福利: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如对公民义务教育,特殊社会福利,如孤儿院等。

社会优抚:包括牺牲、病故优抚费、烈军属、复员军人补助费、伤残抚恤费、见义勇为者奖励等。(与军人)

(3)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①财政收支平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②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③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

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二、征税和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含义

①税收的含义:人们习惯将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税收必然性:有国就有税。国家通过税收形式组织财政收入,为其自身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③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特征:

①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收。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②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③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转不能随意改变)。

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3)我国税收和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

①增值税:

A.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种。

B.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C.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D.作用: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②个人所得税:

A.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我国个人所得税,按照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B.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特点:纳税人所得越高,(高收入者多纳税少收入者少纳税)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C.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收入。

D.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如何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②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③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2)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①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②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③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④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调节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①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

②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

③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

A、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自发实现的,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导致制假售假,环境污染、剽窃他人成果等不正当市场行为的发生。

B、盲目性。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各自独立,分散的地位,使其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信息,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决策必然带来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下。

C、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后果: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补充:关于市场经济,我们应注意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①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二是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市场秩序

(1)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的关系:

①没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②市场规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市场没有规则来维护,会使市场处于无序,混乱状,使得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无法实现优胜劣汰,甚至可能出现劣胜优汰。(2)市场规则的含义、主要内容、意义及措施

①含义: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②内容: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其中,市场准入规则规定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用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是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市场交易规则是市场规则中的核心。

③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A、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B、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市场秩序,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C、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④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A、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即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B、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框架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框架总结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框架总结 一.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价值规律 (1)价格的含义:价值的大小叫价值量,价值量用货币表示叫价格。 (2)影响因素:①供求关系(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当供过 于求时,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现象,处于买方市场;当供 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处于卖方市场。 ②价值(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间接因素:气候、时间、政策、宗教、习俗等,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价格的。 ④其它因素:货币的发行量(过多,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过少,价格下降,导致通货紧缩)、国家经济政策(利率、税收、价格 政策等)。 (3)价值规律:①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②生活必须品:价格上涨或下降一般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变动,但会影响生活水平; ③相关商品:替代品:某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二者呈正方向变化;互补品:

某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该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下降,二者呈反方向变化。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一、消费的类型及恩格尔系数 (1)消费的类型:①常见类型:钱货两清消费(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改变)、贷款消费(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要根据自身收入水平进行选择)、租赁消费(不变更商品所有权,只获得使用权); ②消费对象不同分为有形商品和劳务消费;③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存、发展、享受资料消费。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增加,表明食品支出比重大,影响其它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质量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消费心理:①从众心理。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过分的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③攀比心理。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要自学抵制; ④求实心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行为。 (2)怎样正确消费: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如何配置市场经济: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的。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5、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6、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国家)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4)(个人)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7、市场调节的弊端: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2、为什么要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1)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缺陷. (2)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科学宏观调控的三个手段: 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法律手段,或通过采取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行政手段,影响和调节宏观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我国现在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五位一体”新目标):

高中政治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高中政治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篇一:高三政治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高中政治教师工作总结 在这5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我校许多老教师尤其是我们组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在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中美撞机事件”时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步骤:选定论题。第一教时:就这一命题,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供全班学生讨论正确与否,并阐述理由,认为正确的一方为正方,认为错误的一方为反方,要求双方学生各推四名代表就各自的观点加以论证,并对对方可能提出的观点加以反驳。第二教时:正反双方代表分列在讲台两侧,正式展开辩论。第一步,先由正反双方各推一名代表分别在五分钟内,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步,双方自由辩论十分钟,在第一步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并对对方观点提出质疑;第三步,由其他学生补充正反双方的观点,时间为十分钟;第四步,由教师根据双方观点提出的理由充足与否,论证是否严密来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复习全套知识点总结(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义务的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2)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3)履行义务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4)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5)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 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 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 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 10.民主选举的方式? (1)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 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

必修1《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4)其它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 4、纸币含义? (1)纸币是由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小于这个限度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6、汇率的含义?外汇的含义? (1)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含义和意义? (1)含义: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2、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2)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 10、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 11、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1)当前可支配收入(2)未来收入预期(3)收入差距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1)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3、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4、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2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高中政治教师年度总结5篇范文

高中政治教师年度总结5篇范文 工作总结可以是一项官僚化工作,可以是一项任务和负担,也可以是有效提升自我的一项工具,这全取决于如何应用。2020年结束了,也要开始准备写工作总结,总结怎么写大家知道吗?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小编收集整理了高中政治教师年度总结,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 高中政治教师年度总结1 本学年本人担任高二和高三两个年级的政治教学工作,现将把一学期以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本学年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学校、科组里的各种会议;能根据学科特点,通过自己订阅或者在上寻找国内外热点、重点新闻,及时领会和用于教学辅导;能顾全大局、服从学校教导处、科组的教学安排,承担高三年级文科班高二年级的政治课教学任务;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没有从事有偿家教和第二职业,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主动与其他教师研究业务,互相学习,配合默契教学水平共同提高,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 二、教学方面: 1、知识更新 为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形势,并且能够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坚持阅读教学报刊,在家有电脑的条件下能天天上网查阅、储存资料。 2、教育、教学能力 首先,能认真把握教材——把大纲、课本、时政及时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利用课堂时间不断地以新型热点材料为背景创设提问角度,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从而使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能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的意识和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讲课时除讲清知识点外能把重点放在知识间的连接上,达到帮助学生学会求知、不断

2019年高考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详解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五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 ①根本属性:阶级性。 ②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③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 ①广泛性:表现在民主权利的广泛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②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物质、法律的保障;也表现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人民民主专政: ①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写入宪法;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①权利: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b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c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②义务: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d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或怎样做?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更好地履行义务;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汇总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 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②公式: 5、纸币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高一上学期政治工作总结

高一上学期政治工作总结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高一上学期政治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我承担了高一6个班的政治课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回顾和总结,以利于开展以后的工作。在这一学期我始终坚持以知识与能力为基本教学原则,认真了解学生的特点、学习习惯、思维水平,搞好教材的研读,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达到应有的学科能力和应试水平,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平时力求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位新老教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以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中学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二、加强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课堂知识的简单罗列和堆砌,以及单纯地以机械记忆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本人积极探索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能接受的角度和立场设计教法,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思维,调动眼、耳、口、手等器官,让他们随课堂流程做到眼看、耳听、嘴说、手写。对一些记忆烦琐的内容,先让学生找到关键词,然后找关联词,认清段落层次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有效性。 三、正确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辨证关系。在教学中,本人严格要求学生在记住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要结合同步训练题,抓好基础知识的深入掌握与落实查漏补缺。本人深知学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经常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要认真、独立完成每节课的优化训练,课前检查预习情况,课中通过检测反馈学情,定期抽查听写基础和重点知识并及时批阅,督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政治生活 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国家性质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或者公民正确对待政治权利和义务)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C、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EG、网络民主一方面促进了政府与公民的活动,另一方面导致网络谣言四起,谈谈你对网络民主的认识积极: ①政府与公民的互动,体现了政府在积极转变职能,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 ②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民主和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③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言论自由和监督权。 消极: ①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③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不得干扰正常公务活动; ④有序参与民主政治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EG 我国为什么以及如何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 为什么: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和真实的民主权利。 3.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社会的基础、标志。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如何做: 1.公民要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2.政府要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 (4)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民主管理——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 ⑤有利于调动公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型。 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 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④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如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2)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力: A.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B.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意义: (1)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4)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是什么:有序的政治参与就是合法的政治参与, 一方面,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另一方面,公民政治诉求的表达,应当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进行。

高中政治必修一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二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 而要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的方针。联系:①都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②都 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 (2)结算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 ①信用卡: B.信用卡的作用:信用卡作为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工具,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 不便,简化了收款手续,节省了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简捷、安全、方便等 优点) ②支票: B.种类:分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适用于办理同城转账结算。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①100外币可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资本 流入。反之亦然。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①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主要是指人民币既不贬值,也不升值。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 有效汇率稳定。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4)人民币升值后果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中国进口。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②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20XX年的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年度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员教师,系统地接受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培训活动,政治理论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 和刚走上工作单位时相比,自己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作为第二班主任,自己能够协助第一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关心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班级工作无小事,就是在每天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自己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 在教学方面,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认真按照学校教学常规的要求做,认真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以

积极的态度上好每堂课,在实践中探讨、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自己能认真执行"青蓝工程",认真参加学校的学习培训和校内校外的教学观摩活动。在教学之余,自己也进行一些教学研究,把平时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感所想及时总结成文字形式,这不仅是一次经验的凝练,也是对教学的再思考,对自己教学理论水平的一次提升。 三、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在一年中自己担任一个班级的第二班主任,执教5个班级的思想品德,一星期10节课,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参加学校、学科的各项会议、活动,没有缺席高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和病假。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学校提供了各种让自己快速锻炼成长的平台,学校领导给予自己很多工作上的关心,老教师给自己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帮助,这一切让自己在各方面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当然,自己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务实的工作态度,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工作,争取工作水平的更大提高。 (本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填空Word版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是__________的工具,_________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__领导的、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 _____________ 的社会主义国家。”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_______,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 _________的制度。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根本不同于_________ 掌握的_______,对占人口_______的______实行______,对________ 敌视和破坏__________的_______实行_______。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________享有_______的________,而且表现在_________的__________。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_________的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保障,人民能够 _____________,也表现在随着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的进步,广大人们的_______得到日益充分的 _______。 4、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________、履行________为_____和______。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________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________国家 权力机关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公民________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________ 和__________的______和________。 6、政治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自由”。人民参与____________,充分表达自己的______,这是人民行使__________ 权利的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_______的_________。 7、公民的监督权是指______有监督一切_________ 和_________的权利。它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8、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维护_________和_________;遵守___________, 维护国家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服______和参加_______组织。 9、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关系图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③作用: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消费类型:(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3、消费结构:(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2)特点: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有: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6、做理智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考点一: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考点二:大力发展生产力1、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