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病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综述

危重病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综述

危重病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综述
危重病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综述

危重病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欧少阳

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儿三科, 522000

[摘要]:危重病患儿在应激状态下可出现的应激性高血糖, 持续的高血糖可以引起一系列的有害后果。目前应激性高血糖的机制认为与危重病患儿在应激时神经内分泌的改变, 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胰高血糖素、生长素释放增多, 对β细胞的分泌功能也产生负面的影响, 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关。危重疾病时发生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胰岛素受体前、受体功能异常、受体后信号转导、葡萄糖转运、细胞内代谢障碍及细胞因子如TNF-α等因素有关。应激性高血糖治疗原则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应通过严格控制补液量、补液性质及补液速度以控制高糖性高渗状态。外源性胰岛素的治疗仍有争议, 目前有胰岛素强化治疗,小剂量胰岛素治疗, 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联合用药等方法。

[关键词] 危重病;小儿;应激;高血糖

许多危重病包括严重感染、缺血缺氧、严重创伤等的在病情发展和恶化过程中,一方面机体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同时也受到机体遭受刺激后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可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一方面可维持机体的自稳性,但同时过于强烈应激反应则可制成代谢紊乱,如应激性高血糖等。Ruiz 等[1]报道在353例没有糖尿病病史的危重患儿有50%的患儿血糖超过6.7mmol/L。

无糖尿病史的患儿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的高血糖,这称之为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水平仍没有一个明确的限定。一般认为凡入院后随机测定两次以上,其空腹血糖≥6.9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者,即可诊断为应激性高血糖[2]。对于血糖的升高到底是既往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还是一过性应激所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1.高血糖的危害

在急性应激状态下,机体暂时的高血糖被认为是有利的,可以给葡萄糖依赖性器官如大脑、心脏提供充足的能量。但是持续的高血糖可以引起一系列的有害后果,可以增加患儿的病死率[3],危重患儿血糖升高程度与病情轻重及预后有很高的相关性。高血糖可以引高糖性高渗状态,高糖性高渗状态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体液容量的变化和高渗状态对脑的影响,其临床表现与高渗状态发生的快慢和血糖、血渗浓度的高低有关。

高血糖同时可以降低免疫功能和增加感染。体外实验证实高血糖可以导致白细胞功能异常,也可损害补体的活性,糖通过补体进行糖化作用和微生物竞争与补体的结合,抑制调理作用。Dandona提出假设,把血糖、胰岛素和炎症联系成一个环路,高血糖具有引起前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以被因刺激分泌的胰岛素的抗

炎症效应所抑制,这种假设的最大的必然结果是急性高血糖的促炎症效应可能预示着住院病人的预后不良[4]。

2.应激性高血糖的机制

2.1危重病人应激时神经内分泌的改变

应激的基本反应为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的改变,主要改变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和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轴的强烈兴奋。应激时除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的释放均明显增多。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促进糖异生,加强蛋白质分解,减少外周组织对氨基酸的利用,糖异生的原料增多,增强肝内糖异生关键酶活性。儿茶酚胺可促进糖异生,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利用,使血清葡萄糖升高,儿茶酚胺物质释放是应激后早期血糖升高的主要因素[5]。

胰高血糖素: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皮质醇、生长激素可刺激α细胞分泌胰高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通过环腺苷酸-蛋白激酶A(cAMP-PKA)途径或IP3/DG-PKC途径激活肝细胞内的磷酸化酶、脂肪酶及与糖异生有关的酶系,加速糖原分解、脂肪分解及糖异生,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胰岛素:胰腺在应激早期由于受缺血、缺氧及血中高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胰岛素分泌被抑制[3]。炎症应激过程中大量的免疫因子、炎症因子、毒素对β细胞的分泌功能也产生负面的影响。检测C肽可以反映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实验表明危重患儿峰值C肽、峰值β细胞功能指数(PBCI)显著升高[6],说明危重患儿胰岛功能的贮备代偿不足。当胰岛素缺乏时,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减少,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水平下降,糖原分解加速,糖异生增加,脂肪动员加快,产生更多糖异生的原料,进一步促进糖异生,导致血糖升高。由于应激性血糖升高和胰高血糖素升高的反馈刺激,胰岛素分泌逐渐恢复甚至高于正常,此时胰岛素水平虽高,但组织对其反应性和敏感性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导致了血糖的升高。

2.2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的外周靶组织(主要为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组织)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导致生理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理效应。危重疾病时发生胰岛素抵抗的细胞和分子学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胰岛素受体前、受体功能异常、受体后信号转导、葡萄糖转运、细胞内代谢障碍及细胞因子如TNF-α等因素有关[7]。

葡萄糖主要通过胰岛素与相应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体GLUT-4激活,进而将葡萄糖转运入细胞内,完成葡萄糖的氧化过程。

在危重疾病状态下,胰岛素激活信号转导通路的各种分子的磷酸化过程障碍,进而使相应的GLUT-4功能下降和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转运障碍。除了葡萄糖转运障碍,胰岛素抵抗的另一个特征是细胞内糖原合成障碍。

研究证实儿茶酚胺能直接通过受体或受体后机制抑制胰岛素的结合、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和GLUT-4的易位[8]。在脓毒症大鼠发现阻滞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能减轻胰岛素抵抗。糖皮质激素通过下调各种信号蛋白和抑制GLUT-4葡萄糖载体从内膜储库到浆膜的易位而减少胰岛素介导的骨骼肌的糖摄取[9]。生长素通过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减少胰岛素受体和降低其活性而抑制胰岛素的信号转导途径[10]。

细胞因子:应激状态下,体内细胞因子(IL-1、IL-6、TNF-α等)水平升高,对应激性高血糖的产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作为全身性炎症介质通过刺激反向调节激素的分泌和导致胰岛素抵抗而产生高血糖效应[11]。研究表明TNF-α抑制了肌肉和脂肪细胞信号传导,使胰岛素受体自身磷酸化及受体-底物磷酸化过程受阻,抑制了胰岛素介导的糖的摄取与转运[12];T NF-α对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以及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激酶(MEK)和MAPK的活性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因此通过改变胰岛素受体底物的信号特征而导致肝脏和骨骼肌的胰岛素抵抗[13];TNF-α也通过刺激反向调节激素的分泌和增加糖异生,而使血糖水平升高[14]。

3.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

3.1.应激性高血糖时胰岛素并不缺乏,高血糖多为一过性,常随应激原的解除以及外周组织胰岛素拮抗的改善逐渐缓解,处理原则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应通过严格控制补液量、补液性质及补液速度以控制高糖性高渗状态,注意避免产生医源性高血糖,严格控制外源性葡萄糖的输入。

3.2.胰岛素的应用外源性胰岛素的治疗仍有争议,目前认为当应激性高血糖值上升太高时,外源性胰岛素的治疗被是必要的,胰岛素不仅能降低高血糖,而且能改善代谢失调、炎性应答及出凝血状态。目前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方法主要有:

(1) 近年在成人目前主张胰岛素强化治疗,其主要是模拟生理的胰岛素释放给予适量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能有效降低应激患者严重感染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的发生[15]。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糖以防低血糖和反跳性脑水肿的发生。但血糖值应达多少时使用胰岛素尚无明确定论。Pomposelli等研究认为接受外科手术患者血糖>11mmol/L时,感染几率增加,才应该开始胰岛素治疗。van den Berghe等研究提示血糖浓度≥6.1 mmol/L时即可诊断为应激性高血糖,就应给予胰岛素治疗[16]。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儿童的应用仍较少。

(2)有学者建议对儿童期重度应激性高血糖使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17,18],能尽快纠正由于血糖升高所致高渗血症,改善预后。

(3)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联合用药(glucose-insulin-kalium,GIK),GIK液

常规配方是葡萄糖和胰岛素比值约为4:1,GIK液能增强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有助于维持细胞内水电解质平衡稳定[19]。GIK溶液中所含胰岛素可通过抑制组织细胞凋亡基因NF-κB过度表达,拮抗多种炎症因子病理作用[20];葡萄糖能短期作为燃料而改善分解代谢状态,低血糖发生率较低;钾是一种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重离子。

参考文献

1. Ruiz Magro P, Aparicio López C, López-Herce Cid J, et al. Metabolic changes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J].An Esp Pediatr, 1999, 51(2): 143-148.

2. McCowen KC, Malhotra A, Bistrian BR. 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 Crit Care Clin, 2001, 17(1):107-124.

3. Faustino EV, Apkon M. Persistent hyperglycemia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J]. J Pediatr, 2005, 146(1): 30-3

4.

4. Katherine Esposito, Raffaele Marfella, Dsrio Giugliano. Stress hyperglycemia,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 [J] Diabetes Care, 2003, 26(5):1560-1561.

5. Jeremitsky E, Omert LA, Dunham CM, et al. The impact of hyperglycemia on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J].Trauma, 2005, 58(1): 47-50.

6. 倪世宁, 顾英霞, 朱子阳, 等. 应激状态下危重症患儿胰岛功能的探讨.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5, 12(3):206-207

7. Robinson LE, van Soeren MH. Insulin resistance and hyperglycemia in critical illness: role of insulin in glycemic control. AACN Clin Issues, 2004, 15(1):45-62.

8. Fan J, Li YH, Wojnar MM, et al. Endotoxin-induced alterations in insulin stimulated phosphorylation of insulin receptor, IRS-1, and MAP kinase in skeletal muscle. Shock, 1996, 6(3):164-170.

9. Dimitriadis G, Leighton B, Parry-Billings M, et al. Effects of glucocortico excess on the sensitivity of glucose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 to insulin rat skeletal muscle. Biochem J, 1997, 321 ( Pt 3):707-712.

10. Marik PE, Raghavan M. Stress-hyperglycemia, insulin and immunomodulation in sepsis. Intensive Care Med, 2004, 30(5):748-756.

11 Montori VM, Bistrian BR, McMahon MM. Hyperglycemia in acutely ill patients. JAMA, 2002, 288(17):2167-2169.

12. Hotamisligil GS, Peraldi P, Budavari A, et al. Spiegelman BM .IRS-1-mediated inhibition of insulin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activity in tumor necrosis factor A and obesity-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J].Science, 1996,271(5249), 665-668.

13. Gao Z, Hwang D, Bataille F, et al. Serine phosphorylation of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 by inhibitor kappa B kinase complex. J Biol Chem, 2002, 277(50):48115-48121.

14. Esposito K, Marfella R, Gingliano D. Stress hyperglycemia,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Diabetes Care, 2003, 26(5):1650-1651.

15. Robinson LE, van Soeren MH. Insulin resistance and hyperglycemia in critical illness: Role of insulin in glycemic control [J].AACN Clin Issues, 2004, 15(1): 45-62.

16. van den Berghe G, Wouters P, Weekers F, et al.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J]. N Engl J Med, 2001, 345(19):1359-1367.

17. 倪世宁, 顾英霞,刘倩琦, 等.应激状态下危重症患儿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5, 20(6):508-509.

18. 李贵南,陈敏莲,罗海燕, 等.小剂量胰岛素治疗重症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1,8(2):109.

19. 任光圆.急危症中胰岛素治疗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4, 24(12): 909-910.

20. Jeschke MG, Klein D, Herndon DN. Insulin treatment improves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action to severe trauma. Ann Surg, 2004, 239(4):553-560.

糖尿病人一周三餐食谱大全

糖尿病人吃什么推荐糖尿病人一周三餐食谱大全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通过饮食治疗,可以减轻胰岛素β细胞的负担,有利于β细胞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作用,还可以使肥胖者降低体重及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和敏感性。 1、绝对禁止吸烟,吸烟可加速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2、禁饮一切酒,因酒精为“反营养素”,不利血脂和血糖的控制,还会引起脂肪肝,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患者应彻底戒绝酒类。 3、禁食各种糖及含糖的食品饮料。 4、禁止食用激素及含激素的食品、药品。 5、各种肥肉、动物内脏不宜吃,特别是肥猪肉。 6、各种油炸、油煎食品不宜吃,病症轻者要有选择的吃,一次少吃些。 7、水果中富含糖类,而且能迅速被机体吸收,易引起高血糖。重病患者不宜多吃,病情稳定者可以适量的吃一些。水果最好在餐前一小时吃,选择含糖量低(含糖量在14%以下)的水果吃。如西瓜、草莓、鸭梨、樱桃、枇杷、苹果、葡萄、桃子、菠萝、橙子、柚子等。 8、每天主食是必须吃够的,这是自然界的法则,主食是构成身体之源,主食决定身体状况。医学研究证明,如糖尿病患者对主食限制过严,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也会影响病情的控制,不利于糖尿病

治疗。所以每天主食最低不得少于300克(干品),对糖尿病人来说,主食必须是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高纤维主食,而不是市场上的低纤维高碳水化合物主食。高纤维主食为低热量复合主食,高碳水化合物主食为高糖、高热量主食。198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向糖尿病人正式推荐高纤维膳食。 9、每天必须吃500~600克蔬菜,可根据个人饮食习惯选用以下蔬菜:冬瓜、苦瓜、黄瓜、南瓜、西红柿、西葫芦、莴笋、水芹菜、生菜、豆角、紫菜、蘑菇、芹菜、茭白、菠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柿子椒、木耳、海带、菜花、卷心菜等含糖量低的蔬菜。 10、每天必须进食100克豆制品或豆腐。 11、每天可食100克各种肉食,最好吃瘦肉,不要购买市场上的熟肉,而必须自己在家里烧炖。 12、每天喝300~500克纯牛奶,最好在下午和晚上睡觉前喝。 13、每天可吃1个鸡蛋,胆固醇高者不要吃蛋黄。 14、饮食要清淡,每天食盐不要超过6克,要养成“口轻”的习惯。 15、炒菜时烹调油(必须是植物油)不要放油太多,每天不超过20克为宜。 16、如有条件,每天可食1~2个核桃。 17、饮食要有规律,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切不可暴食暴饮。 18、总之,饮食做到生、素、酸、苦、淡及细嚼慢咽;一高四低——高纤维素,低热量、低糖、低油、低盐。

应激性心肌病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应激性心肌病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8-20T15:17:39.82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作者:孙晓冀 [导读] 应激性心肌病(tako-tsubo cardiomyopathy,TTC)主要是由于心理刺激或者生理刺激所诱发的急性可逆性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一组综合征 孙晓冀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心血管内科 301500 摘要:应激性心肌病(tako-tsubo cardiomyopathy,TTC)主要是由于心理刺激或者生理刺激所诱发的急性可逆性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一组综合征。目前临床上对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主流观点认为由多因素共同导致,其发病机理可能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儿茶酚胺过负荷介导心肌顿抑、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的痉挛、雌激素减低、冠状动脉结构及功能障碍等。该病主要发病人群为绝经期的女性,临床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但是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后,多数患者可以完全恢复。本文将近些年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应激性心肌病;临床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应激性心肌病(tako-tsubo cardiomyopathy,TTC)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在1991年首先提出,该病主要发病人群为绝经期女性,她们在收到心理或者生理的刺激后表现出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心律失常等,但是因该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案例较少[1-3]。该病在心电图上的主要特征表现为T段抬高、T波倒置等,同时伴有心肌损伤标识物出现与左心室受累程度不相符地升高,左心室造影呈现一种特征性心肌运动,冠脉造影无明显冠状动脉病变[4]。但是该病如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多少患者可以完全恢复。 1 核心机理及临床表现特征 1.1 核心机理 该病之所以被称为应激性心肌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在发病前往往伴有心理和生理的应激诱因,如亲人离世、激烈争吵、严重疾病、重大手术等,且患者血浆中儿茶酚胺的水平显著偏高。关于该病的发病机理目前临床上尚不明确,主流观点认为由多因素共同导致,其发病机理可能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儿茶酚胺过负荷介导心肌顿抑、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的痉挛、雌激素减低、冠状动脉结构及功能障碍等[5]。其中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和儿茶酚胺过负荷介导心肌顿抑目前被认为是发病的首要环节。 该病主要的发病人群为绝经期女性,近年来也常见于青年男性。该病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和晕厥,有时也会出现背部疼痛、心悸、恶心、呕吐等情况。该病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T段抬高、T波倒置等;在心脏彩超上表现为左室心尖部呈球囊样扩张,室壁运动明显异常,心基底部运动代偿性增强等;心肌损伤标识物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其中钙蛋白升高最为常见;血浆BNP水平显著抬高,约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3-4倍;儿茶酚胺的水平大多明显增高,约为急性心肌梗死KillpⅢ级患者的2-3倍。 2 诊断 随着该病患者的逐渐增多,在临床上已经引起医师学者的关注,但是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明确、普适的诊断标准,因此在该病的诊断过程中主要采用排除法[6]。其中Mayo标准应用较多,其主要内容为:“(1)左室心尖和中部区域室壁运动出现短暂的、超出单支血管范围的、可逆的收缩功能障碍;(2)冠状动脉造影无有意义的狭窄(狭窄<50%),或无急性斑块破裂的证据;(3)新近心电图异常、肌钙蛋白升高;(4)排除近期颅脑外伤、颅内出血性疾病、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等。”同时其他一些学者也提出了相应的诊断标准,如Shao等(2012年)提出了Gothenburg诊断标准;ABE(2003年)将应激性心肌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基于这两类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诊断标准。 3 治疗 同诊断标准一样,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明确、标注的治疗方案。治疗的主要思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去除诱因,消除应激因素;二是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三是对症支持治疗。因为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特征跟心肌梗死非常相似,因此在没有确诊之前可以采用心肌梗死疾病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如对患者进行吸氧、镇痛、抗心肌缺血等对症处理,口服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同时对静脉应用肝素等。在该病确诊之后,应结合患者的其他症状确定治疗方案。如有冠状动脉疾病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如不能排除冠状动脉造影允许采用溶栓治疗,如有冠状动脉痉挛可使用钙通道阻滞剂。 关于β-受体阻滞剂专家建议长期服用,包括出院之后。因为β-受体阻滞剂针对儿茶酚胺过量刻意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也可以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如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或者心室破裂等[7]。 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在心室肌局部室壁活动异常时期,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关于并发症的治疗,如充血性心衰患者可以采用标准的抗心衰疗法配合正性肌力药物,心尖部血栓患者主要采用预防性抗凝治疗直至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缓解等。 4 结语 随着心肌病患者的不断增多,人们对于心肌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遗憾的是目前为止临床上依然没有对该病的病理机制研究清楚,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目前临床上依然没有统一、明确、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标准,但是很多医生学者开展大量的研究性工作,并将研究成果不断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先花,苏苹.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治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0):58-59. [2]赵海峰,李颖,付研.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激性心肌病诊疗回顾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6(2):12-15. [3]刘英.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治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0):5810-5810. [4]李林泽,李晓青,徐小丽.应激性心肌病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7,46(21):2986-2987.

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卜石 写在课前的话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可在门诊随诊调整血糖,但当血糖过高或合并其他疾病时需住院治疗。住院的高血糖患者可以既往有糖尿病史,也可能是非糖尿病患者因应激因素出现反应性高血糖,大量研究表明反应性高血糖对住院患者存在不利影响,并严重影响预后。糖尿病患者在多种诱因下血糖明显升高,严重时可出现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若得不到积极治疗,病死率极高。因此院内高血糖需认真对待,积极治疗。 一、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的意义 (一)住院患者的糖尿病 糖尿病在住院患者常见共患疾病中排位第四,10 ~ 12% 的出院患者患有糖尿病,29% 的心脏手术患者患有糖尿病,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1 ~ 3 天,糖尿病患者住院的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 2 倍。 (二)未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中的高血糖 约 38 %的住院患者存在高血糖,其中 26% 有已知糖尿病史,12% 无糖尿病史。新发现的高血糖与下列因素相关 : 一,院内死亡率 (16%) 高于有已知糖尿病史的患者 (3%) 和血糖正常的患者 (1.7%) ,P 值均 < 0.01 ;二,住院时间延长,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机率增加;三,出院回家的机率减少(更多的人需要转院或家庭护理)。 (三) Portland 糖尿病计划 美国 Portland 糖尿病计划研究,选择心脏手术后的病人,用两种方法控制血糖,一是高血糖之后临时注射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这种血糖控制不理想。还有一种方式是连续胰岛素推注来控制血糖,病人的血糖控制得很理想,病人胸骨切口感染的机率显著低于血糖控制不好的诊疗方案。

对于手术科室,高血糖的控制与手术的预后息息相关,美国Portland糖尿病计划,对于心脏手术的病人,胸骨切口感染的机率与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关系(如以下图一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开始前半部分这条绿色的线,患者没有连续静脉胰岛素输注控制血糖,只是口服药或高血糖时临时注射短效胰岛素,患者胸骨切口感染的概率非常高。换用了连续输注胰岛素治疗后,胸骨切口的感染机率显著下降。紫色的这条线是病人一直在用连续胰岛素输注,血糖控制得很理想,血糖的控制有利于预防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 图一: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机率与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关系 以下图二所示:对于心脏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术后第一天的血糖和切口感染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当患者第一天的血糖越高,术后深部切口的感染率就越高。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及其相互作用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及其相互作用Effe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insulin and glucagon on blood glucose 祥华(怀宁怀宁县高河中学246121) 王文芳(阳谷阳谷县第三中学252300) 中国图书分类号:Q45 文献标识码:C 摘要:本文从2013年高考题生物卷第30题出发,深入探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稳态的调节机制;人教版生物教材的新旧版本,以及浙科版的教材针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相互作用”的论述存在诸多矛盾之处。本文将就相关问题的疑惑做出解答。 关键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糖调节相互作用 第一作者:祥华 性别:男 籍贯:怀宁 出生年月:1980年12月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中教二级 工作单位:怀宁县高河中学 联系: 邮寄地址:省怀宁县高河中学教务处 邮编:246121

:596552563qq. 第二作者:王文芳 性别:女 籍贯:阳谷 出生年月:1968年8月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中教高级 工作单位:阳谷县第三中学 联系: 邮寄地址:省阳谷县第三中学 邮编:252300 :1261634564qq.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及其相互作用Effe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insulin and glucagon on blood glucose 祥华(怀宁怀宁县高河中学246121) 王文芳(阳谷阳谷县第三中学252300) 中国图书分类号:Q45 文献标识码:C 摘要:本文从2013年高考题生物卷第30题出发,深入探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稳态的调节机制,以及血糖调节异常即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人教版生物教材的新旧版本,以及浙科版的教材针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相互作用”的论述存在诸多矛盾之处。本文就相关问题的疑惑做出解答。 关键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糖调节相互作用

糖尿病一周食谱

完整的鸡翅4个,可乐一罐。 姜末,葱花,大料,酱油,白糖(白糖放一点即可,都是随意的)。 1、将鸡翅洗净,如果想更好的入味,可以在鸡翅上用刀划两道口子; 2、坐锅热油,放入白糖炒化,将鸡翅顺锅沿滑入滚烫的油中,炸一下,稍微炸一下待外皮泛黄就可以了,这时倒入可乐、酱油、大料、葱段、姜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至汤汁差不多收干就可以了。倒入可乐的量要差不多能没过鸡翅,这个菜以甜味为主,千万不要再放盐了。汤汁快要收干时要勤加搅动,以免鸡翅表面糊掉。 最好选择味道最为纯正的可乐,一些低糖可乐,或其他种类的可乐,因为其中含有人工甜味素,加热后会变苦。 二、鸡翅中400克,香菜3棵,可乐,酱油各适量。 1、将鸡翅中洗净,用开水汆一下,捞出备用;香菜洗净切段。 2、将鸡翅中倒入锅中,加入可乐,酱油及适量清水,用旺火烧开,改用小火慢烧,适时翻动,烧至鸡翅熟烂、汤汁浓缩,出锅即成。

糖尿病一周食谱 全日用油量控制在20克内、食盐量控制在6克(五两主食三餐分配1:2:2) 周一早餐牛奶(250ml、加燕麦片25克)咸面包35克(熟重)鸡蛋一只 午餐米饭100克炒笋丝(鸡丝50克、笋丝100克)炒菠菜(木耳10克、菠菜150克)番茄蛋汤(番茄100克、鸡蛋30克) 晚餐米饭100克冬瓜肉末(猪肉50克、冬瓜200克)炒卷心菜(卷心菜100克、豆腐干25克) 周二早餐龙须面卧鸡蛋(龙须面50克、鸡蛋50克、蕃茄100克)黄瓜丝拌豆腐(黄瓜丝50克、南豆腐100克) 午餐米饭100克韭菜肉丝(韭菜150克、猪肉50克)醋熘大白菜(大白菜100克、胡萝卜少许) 热拌海带丝(海带丝150克) 晚餐米饭100克青椒猪肝(青椒100克、猪肝50克)芹菜拌干豆丝(芹菜100克、干豆丝50克) 冬瓜海米汤(冬瓜100克、海米5克) 周三早餐牛奶250ml 馒头一只100克(熟)鸡蛋一只(60克)午餐米饭100克肉片萝卜(瘦肉片50克、小萝卜150克)炒

糖尿病人食谱大全44339

糖尿病人食谱1 【星期一】糖尿病人食谱 早餐:窝头1个(50克),牛奶1杯(250毫升),鸡蛋1个,凉拌豆芽1小蝶+虾青素午餐:米饭一碗(100克),雪菜豆腐,肉丝炒芹菜。 晚餐:馒头1个(100克),盐水大虾,鸡片炒油菜。 【星期二】糖尿病人食谱 早餐:全麦面包片(50克),豆浆1杯(400毫升),茶鸡蛋1个,凉拌苦瓜1小蝶+虾青素午餐:烙饼2块(100块),口蘑冬瓜,牛肉丝炒胡萝卜。 晚餐:米饭1碗(100克),鸡汤豆腐小白菜,清炒虾仁黄瓜。 【星期三】糖尿病人食谱 早餐:蔬菜包子1个(50克),米粥1碗,鸡蛋1个,拌白菜心1小蝶+虾青素 午餐:荞麦面条1碗(100克),西红柿炒鸡蛋,素鸡菠菜。晚餐:紫米馒头1个(100克),香菇菜心,沙锅小排骨。 【星期四早餐:豆包1个(50),荷叶绿豆粥1碗,鸡蛋1个,凉拌三丝1小蝶+虾青素午餐:玉米面馒头1个(100克),炒鱿鱼卷芹菜,素烧茄子。 晚餐:米饭1碗(100克),葱花烧豆腐,椒油圆白菜。 【星期五】糖尿病人食谱 早餐:牛奶燕麦粥(牛奶250毫升,燕麦25克),鸡蛋羹(鸡蛋1个),海米拌芹菜1小蝶+虾青素 午餐:荞麦大米饭1碗(100克),青椒肉丝,香菇豆腐汤。 晚餐:花卷1个(100克),醋椒鱼,西红柿炒扁豆。 【星期六】早餐:全卖小馒头1个(50克),薏苡仁粥1碗,鸡蛋1个,拌莴笋丝1小蝶午餐:茭白鳝丝面(含面条100克),醋溜大白菜。 晚餐:葱油饼(含面粉100克),芹菜香干,紫菜冬瓜汤。 【星期日】糖尿病人食谱 早餐:牛奶240ml,鸡蛋1个,馒头50克+虾青素 午餐:烙饼150克,酱牛肉80克,醋烹豆芽菜 晚餐:米饭150克,肉末烧豆腐,蒜茸菠菜

高血糖病人的预防及防治

高血糖病人的预防及防治 一.定义 当空腹(8小时内无糖及任何含糖食物摄入)血糖高于正常范围,称为高血糖,空腹血糖正常值4.0-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高于正常范围7.8mmol/L,也可以称为高血糖,高血糖不是一种疾病的诊断,只是一种血糖监测结果的判定,血糖监测是一时性的结果,高血糖不完全等于糖尿病。 二.形成原因 1:偶然的高血糖。血糖检查前如果食用大量的甜食,当然会出现血糖高的结果。所以检查出是高血糖,不要过于担心。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看看血糖结果。 2: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很喜欢肯德基一类的快餐,不喜蔬菜和水果,长久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血糖偏高。空气负离子是存在于空气中的自然因子,能有效降低高血糖,但环境的污染,导致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剧减,人体摄取的负氧离子不足,这也是导致高血糖的一个重要原因。 3: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糖。冠心病等与高血糖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一旦确诊是高血糖,应该尽量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高血糖,这样才能对症治疗,才能做好预防和治疗高血糖的工作。 4.在排除了以上的引起高血糖的诱因之后,那么高血糖就极有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目前糖尿病患病人群已经越来越年轻,甚至出现儿童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知道的是,高血糖要及早治疗。 5.遗传等原因也可以导致高血糖。 三.疾病症状 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病人的多饮、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以少吃为好,但不能少于每日150克主食。但如果糖尿病未缓解,病人的食欲突然降低,此时应注意是否合并感染、酮症及其他并发症。 (1)尿多,皮肤乾燥,脱水

糖尿病人必备的食谱大全(全)

糖尿病人必备的食谱大全 糖尿病人应经常食用的蔬菜: 1、苦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尤其维生素C的含量高居各种瓜类之首。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甙,不仅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还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功能。 2、洋葱————含有前列腺素A和含硫氨基酸,有扩张血管、降血压、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对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有益。 3、黄瓜————含糖量只有1.6%,糖尿病人可以将黄瓜代替水果食用,并可以从中获取维生素C、胡萝卜素、纤维素、矿物质等。黄瓜中还含有丙醇二酸,能抑制身体中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因此,身体肥胖的糖尿病人及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糖尿病人更应多吃黄瓜。 4、银耳————银耳热能较低,又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有延缓血糖上升的作用。银耳中还含有较多的银耳多糖,能增强胰岛素的降糖活性。 5、莴笋、竹笋糖和脂肪含量均很低,其中莴笋含胰岛素激活剂,对糖尿病人有益;竹笋属于高纤维素食物,可延缓糖尿病人肠道中食物的消化和葡萄糖的吸收,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 此外,菠菜,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蘑菇,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也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西红柿,含糖量低。这些蔬菜都适合糖尿病人经常食用。 对糖尿病有益的五谷杂粮: 1、小麦————功效:小麦性凉,味甘。具有养心安神,益肾,健胃厚肠,除热止渴,敛汗,止痢等功效。主治糖尿病、神志不安、虚烦不眠、心悸怔忡、癔病、脾虚泄泻等症。 2、燕麦————又名皮燕麦、雀麦、野麦。功效:燕麦性温,味甘。具有益肝和脾、滑肠催产的功效。主治病后体虚糖尿病、纳呆、便秘、难产等症。此外还有止汗、止血的功效,或治虚汗、盗汗、出血等症。由于其滑肠、催产,故孕妇禁食。 3、荞麦————又名莜麦、油麦、乌麦、花荞、三角麦、玉麦、甜荞麦。功效:荞麦性凉,味甘。具有清热利湿、开胃宽肠、下气消积等功效。主治头风疼痛、胃肠积滞、痢疾热泻、疮疖丹毒糖尿病、白浊带下等症;外用可清热解毒。由于荞麦中含有红色荧光素,花中尤多,部分人食用后可产生光敏感症(荞麦病),如耳、鼻等处发炎肿胀,眼结膜炎,咽炎,喉炎,支气管炎等,应当引起注意。因其性寒,食之能动寒气、发痼疾,患皮肤过敏及脾胃虚寒者禁食。 4、小米————功效为性凉、味甘、咸。具有清虚热、补虚损、健脾胃等功效。主治病后、产后体虚、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吐泄泻、小儿消化不良、口干烦渴等症;还有滋阴液、养肾气的功效,可治消渴口干、腰膝酸软、止泄痢、利小便;外用还可治赤丹及烫、火灼伤等。小米为碱性食物,因此,风湿病、痛风、糖尿病等血中酸度太高不能食用酸性谷物的人,食用小米不会有任何不

人胰高血糖素(GC)ELISA试剂盒说明书

人胰高血糖素(GC)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厦门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检测范围:20 pg/ml -400 pg/ml 特异性:本试剂盒可同时检测天然或重组的人GC,且与其他相关物质无交叉反应。 有效期:6个月 预期应用: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或其它相关生物液体中GC含量。 说明 1.试剂盒保存:-20℃(较长时间不用时);2-8℃(频繁使用时)。 2.浓洗涤液低温保存会有盐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 3.中、英文说明书可能会有不一致之处,请以英文说明书为准。 4.刚开启的酶联板孔中可能会含有少许水样物质,此为正常现象,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任何影响。 实验原理 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载体,往包被抗体的微孔中依次加入标本或标准品、HRP标记的另一株单抗,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显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GC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试剂盒组成及试剂配制 1.酶联板(Assay plate ):一块(96孔)。 2.标准品(Standard):4瓶(冻干品)。 3.酶结合物(HRP-conjugate):1×6ml/瓶。 4.底物溶液A(Substrate A):1×7ml/瓶。 5.底物溶液B(Substrate B):1×7ml/瓶。 6.浓洗涤液(Wash Buffer):1×15ml/瓶,使用时每瓶用蒸馏水稀释20倍。 7.终止液(Stop Solution):1×7ml/瓶(2N H2SO4)。 需要而未提供的试剂和器材 1.标准规格酶标仪 2.高速离心机 3.电热恒温培养箱 4.干净的试管和Eppendof管 5.系列可调节移液器及吸头,一次检测样品较多时,最好用多通道移液器 6. 蒸馏水,容量瓶等 标本的采集及保存 1.血清:全血标本请于室温放置2小时或4℃过夜后于1000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 检测,或将标本放于-20℃或-8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高血糖患者麻醉处理

1.术前评估此病人时,除上述资料外,还需要哪些病史资料,还应进行哪些检查? 答:完整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同时应有相应的实验室数据 1.)病史采集: 对血糖升高的病人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相关器官功能状态及饮食控制情况,是否有脑血管,心血管和周围血管病变。麻醉医生应特别关注糖尿病(DM)病人心肌缺血的症状和其它心血管高危因素,如外周血管疾病,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家族史;及与糖尿病相关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直立性低血压,膀胱痉挛,胃软瘫等。是否有酮症酸中毒(DMⅠ型),高渗性昏迷(DMⅡ型)的发作,以及高血糖发生的频率,表现和严重程度。有些DMⅠ型患者血糖被过分地控制将导致血糖降低,甚至低到很危险的地步;而DMⅡ型患者常并发高血 压,高脂血症,肥胖症,这些都需关注。 2.)体格检查: 除身高,体重等基本的生命体征外,直立性低血压,随呼吸改变的心率均提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应比较双侧上肢所测血压。检查外周脉搏搏动情况有助于了解血管病理学改变并提示是否要进一步做介入性造影。肥胖病人外周血管的置管部位和神经阻滞的解剖标志常难以确定,必须特别注意。DM患者常有皮肤感染或缺血性损害,常影响局麻或区域阻滞的实施。另外,确定感觉缺失的状况有助于局麻或区域阻滞方案的实施。 3.)实验室检查: 一般的检查包括ECG,血糖,电解质,血常规。术前ECG检查可提示心肌缺血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并发症。生化检查可提供血容量,酸碱平衡,血糖控制,肾功能等生命信息。糖化血红蛋白对近三个月来血糖控制的情况评价极有价值。低于1%说明血糖控制良好,升高则不仅需要警惕并发症并且要调整药物治疗。但以此作为控制血糖的严格目标时应注意低血糖 的发生。 病史,体检,简单的实验室检查可用来评估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有外周血管病变又需要手术的病人常伴有冠状血管的病变,在手术前必须对心脏及冠脉的功能进行更详尽的评 估。 最后一次进食的时间和最后一次胰岛素的剂量须特别关注。恶心和呕吐会对患者的血容量,酸硷平衡状态和电解质平衡有显著影响。应检查关节僵硬征状。祈祷手势是关节僵硬的典型特征,指的是当患者两手并拢时,几乎不能将两手指及手掌并在一起。 2.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糖尿病的分类和并发症有哪些? 答:病因与机制: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病过程与自身免疫失调有关。病毒感染是导致免疫失调可能的病因,但并不排除非感染性因素所致的可能。虽然遗传因素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已无异议,但确切的遗传基因仍未确定。因为有80%的Ⅰ型糖尿病发生在无家族糖尿病病史的儿童,所以有理由相信存在一个受环境因素调控的多基因遗传机制。免疫因素作用已经由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明:组织病理学上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效价的升高、胰岛素抗体的发现、以及Ⅰ型糖尿病与某些熟知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和重症肌无力密切相关。Ⅰ型糖尿病的易患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HLA区。筛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意义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意义 西安惠安中学薛婧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生物》全一册里,在介绍血糖平衡的调节时,有如下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除了受血糖浓度的反馈性调节外,同时还受到这两种激素之间的相互调节。对胰岛素分泌增加后,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其分泌胰高血糖素,较易理解;但对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后,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其分泌胰岛素则很难理解。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现就此问题,谈谈点滴粗浅认识。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时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就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来说,有如下调节:1、底物的调节作用:①血糖水平的调节,②血液氨基酸和脂肪酸水平的调节。2、其他激素的调节作用:①胃肠道激素的调节,②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皮质醇的调节,③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的调节,④儿茶酚胺的调节。3、神经调节。就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的调节而言,有如下调节:1、底物的调节作用,2、其他激素的调节作用:①胰岛素的调节,②胃肠道激素的调节。此外血糖中的长链脂肪酸和丙酮等也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下面仅就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相互作用、二者与血糖浓度之间相互拮抗作用,以及神经调节对这两种激素分泌的影响,从中感悟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一方面,高血糖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岛素;另一方面,通过胰岛素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促进其分泌胰高血糖素;第三,高血糖能够作用于下丘脑中某一区域与胰岛B细胞有关的交感神经,使之兴奋,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同时,高血糖还能够作用下丘脑中另一区域与胰岛A细胞有关的副交感神经

应激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应激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是一种临床表现似急性充血性心衰,心电图似急性前壁心肌梗塞,但冠脉造影无闭塞性病变,心肌收缩时左室心尖部的膨出、心底部狭小的左心室造影影像的急性心脏综合征,也叫Tako-tsubo心肌病,可逆性心尖部气球样综合症[1](transient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心尖部气球样心肌病[2](apical ballooning cardiomyopathy),破心综合征(broken heart syndrome )[3],应激诱发的心肌顿抑(stress induced stunning),是一种突发短暂的心肌收缩力减弱的非缺血性心肌病。已经公认应激性心肌病是急性心衰、致命室性心律失常、心室破裂的原因之一[4]。 这种病最先是由日本报道的[5],心尖部的膨出和心底部狭小的特点将其命名为Tako-tsubo(日本古代捕章鱼的瓦瓶)心肌病。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更多的报道了本病。应激性心肌病在绝经后妇女更易发病[6]。通常有强烈心理或躯体应激史[7]。发病原因主要为高浓度的儿茶酚胺(主要是肾上腺素)假说。冠脉造影无有意义的狭窄。左室功能在2个月内恢复。见图1、图2。 应激性心肌病(A) 正常人(B). 图1应激性心肌病示意图 图2应激性心肌病收缩期左室造影 1病因學 本病发病机理一直存在争论,已提出以下几种发病机制。 1.1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肌损害压力(精神或身体上)导致儿茶酚胺增多,进而导致心肌损害的理论已被提出,并且儿茶酚胺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毒性介导的心肌顿抑在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左室心尖部易于受到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脏毒性物质的作用而发生顿抑现象支持该假说[8]。 1.2前降支旋段指数增大前降支从心尖部到终末点的一段被称为前降支的旋段,旋段占整个前降支的比例,叫旋段指数。绝大多数患者左室前壁是由前降支供血的。如果前降支包饶了心尖部,那心尖部及心前壁由其供血。研究表明:如果旋段指数加大,本病的患病率加大[4]。又有研究表明:由于前降支解剖上的多样些无法完全解释本病[9]。这种理论也不能解释已有报道的室间隔及心底部

糖尿病人的三餐健康食谱全

糖尿病人的三餐健康食谱 (1)摄取适当热量(限制总热量):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运动量、有无合并症等制定食谱及决定一日总热量,以达到标准体重和纠正代谢紊乱。补充的营养索要充足和保持平衡,以确保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以及使成年人能和健康者同样地参加社会活动和工作。 (2)适当补充蛋白质、糖及脂脑:蛋白质是人体内必需的营养成分,含有人体必需的重要氨基酸。含蛋白质为主的食物有鱼、肉及其加工品、蛋类、牛奶、大豆及其加工品等。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要量:成人1.0克,儿童2.0克,孕妇及哺乳妇女1.5~2.0克,有合并症时,应按医生指导决定。糖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虽然应限制摄糖量,但不应限制过严,否则也会给机体带来不良影响。我们每日吃的主食,如谷类、芋类、南瓜及藕等含糖多的蔬菜,大豆以外的豆类、栗子及水果等,都含有很多的糖质。脂肪供给人体必要的脂肪酸及脂溶性维生素(A、D、2),脂肪产热量相当于蛋白质产热量的两倍。奶油、花生米、荤油是脂肪类食物,动植物脂肪的比例应为1∶1.1克糖及l克蛋白质都能产热16.6千焦(4千卡),面l克脂肪产热37.4千焦(9千卡)。吃脂肪过多时,总热量就会增加。 (3)适当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矿物质及维生素对人体很重要,必须补足。在感染、并发其它疾病或控制不良的情况下,更要多补充些。新鲜蔬菜、水果、海带及磨菇中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最多,每天都应适量选用。饮食疗法必须持之以恒,因此必须结合患者的爱好、饮食习惯、经济条件、生活方式及劳动强度等,制定切实可行的食谱。饮食分配:早饭要少,午饭及晚饭要多吃些,一般热能比例为1/5∶2/5∶2/5。酒类及饮料应尽量不吃或少吃。 糖尿病人的饮食 糖尿病人平时的饮食是很关键的,很多关于糖尿病的知识经常是老生常谈。尽管这样还是有很多糖尿病人在饮食控制上缺乏控制力,或不吃或暴吃。对此,金尚医院糖尿病专科金主任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问题是这样说的: 糖尿病人的饮食并不是尽量不吃或少吃,而是要有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糖尿病不论病情轻重,不论是否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都必须合理控制饮食,不能以为增加了药物的次数和剂量,就可以随意进食。 1、遵循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原则。每天在主食上粗细搭配,总量不超过500g。国人的主食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蔗糖等吸收较快,糖尿病人需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力活动而定,尽量少吃。市面上销售的无糖食品,指不加蔗糖的食品,因其也为谷物,故不宜多吃。 2、尽量不吃煎、炸、烤的食品,因为通过油煎炸过的食物,脂肪含量较高,糖尿病人应严格控制。 3、吃稀饭时可以燕麦片粥为主,适当添加荞麦,因这些膳食纤维富含不被吸收的多糖,能通便和延缓血糖的吸收。但也要注意,市场上出售的一些保健品,尽管是以纤维素食品为主,也许有助于控制饮食,但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为什么胰岛素的作用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Microsoft Word 文档

为什么胰岛素的分泌却抵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呢? 原因在于我们一日三餐是定时吃饭,而机体时时刻刻需要能量。饭后消化吸收大量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迅速升至过高,这是内环境稳态所不允许的。必须及时将大量葡萄糖迅速转化储存,之后当血糖降低时再由肝脏缓慢分解释放补充到血液循环中,从而保证血糖水平的稳定,这一任务主要由肝脏完成。 当摄食后,血糖浓度迅速升至很高,升高血糖浓度直接引起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引起下丘脑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间接使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元和转化成非糖物质,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糖,这是我们熟知的。但是,摄食后血糖浓度迅速升至很高,仅有上述调节作用不足以及时迅速将血糖降低至正常浓度。事实上机体还有一个调节机制,即胰岛素分泌增加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的减少导致肝糖元的分解减少,缓解降血糖的压力。这样,胰岛素分泌一方面直接降低血糖.一方面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间接降低血糖,双管齐下从达到迅速降血糖的效果。 而当机体因消耗而使血糖由正常浓度继续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升血糖。但是,如果肝糖元分解太快将造成血糖水平过高,那么,机体如何精细调控的呢?首先,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升高血糖,不过我们注意到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对胰岛素的分泌起促进作用,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的分解的同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很快发挥相反的降血糖作用。这样,就能保证血糖在正常浓度范围内较小幅度波动。这就像骑车下坡时,刹闸和松闸相结合,保证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既不太快失控也不太慢停滞不前。这里,胰高血糖素好比负责松闸,胰岛素负责刹闸,使血糖在正常浓度范围内。 由上述分析可见,胰岛素分泌增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其意义在于短时问内将由于摄食过高的血糖降下来;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胰岛素分泌,目的是通过拮抗,肝糖元的分解缓慢进行,保证血糖在正常浓度范围内较小幅度波动。这样机体才能适应我们的生活和工学习方式。

高血糖患者六种食物不能吃

高血糖患者六种食物不能吃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饮食也越来越丰盛了,各种食物令人大饱口福之欲。不过随之而来的疾病也越来越多,高血糖就是其中之一。患有高血糖,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应多加注意,不少食物高血糖患者都是不能吃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高血糖不能吃哪些食物。 1、红薯 高血糖的人不能吃什么由于味道香甜、营养丰富,红薯始终受到人们的爱好,同时,最新的研讨也表明,红薯存在一定的抗癌作用,但不容疏忽的是,红薯的含糖量为27.7%,其升糖指数也较高,因此,高血糖人最好能不吃红薯。 2、蜂蜜 蜂蜜重要由葡萄糖、果糖,这样的单糖形成,可以被人体直接接收,因而血糖敏捷升高,但这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却是致命的,因此,糖尿病人应禁食蜂蜜。但高血糖人可以吃适量的蜂皇浆,不仅营养更为丰硕,蜂皇浆中还含类胰岛素,对高血糖人有利。

3、柿子 柿子中含有丰盛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即糖含量高,并且还都是单糖跟双糖,最不合适高血糖病人。固然,柿子的滋味令人馋涎,但高血糖人为了自己的健康,请管好本人的嘴巴,家人也应进行恰当的监视。 4、冰淇淋 炎炎夏日,对高血糖病人最大的,莫过于冰淇淋。冰淇淋并不含很高热量,其之处在于极高的含糖量。高血糖人应避而远之。 5、蜜饯 酸酸甜甜的蜜饯,老少咸宜。但对高血糖人而言,这相对要被划入禁区,蜜饯是用糖腌制而成,因此含糖量极高,同时,还含有其他对身体有害的物资,因此,高血糖人,尤其是一些爱吃零食的女性患者,请务必阔别蜜饯,与蜜饯相似的还有果酱。 6、酒 常据说,酒精对血糖把持不利,所以有些高血糖患者,抱着

幸运心理,感到饮酒精浓度低的啤酒,应当没太大问题,而事实却并非如斯。啤酒中的麦芽糖含量很高,作为一种单糖,它对高血糖患者而言,更为严重。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方面一定要多加重视,以上六种食物患者在平时切勿食用,否则可能加重高血糖病情,对自身健康无益。

为什么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为什么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指的是血糖浓度高于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到抑制而减少,这样才能使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而且是血糖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反过来抑制作用 减弱.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浓度低于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会升血糖,升血糖目的在于用血糖。而血糖的利用必须进入细胞内。血糖能否进入细胞内,就取决于胰岛素了。胰岛素之所以起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是因为其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中,进一步实现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或合成糖元或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因此,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势必 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在教学中,涉及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相互作用,一般认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却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我们一日三餐是定时吃饭,而机体时时刻刻需要能量。饭后消化吸收大量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迅速升至过高,这是内环境稳态所不允许的。必须及时将大量葡萄糖迅速转化储存,之后当血糖降低时再由肝脏缓慢分解释放补充到血液循环中,从而保证血糖水平的稳定,这一任务主要由肝脏完成。 如图,当摄食后,血糖浓度迅速升至很高(图A-B段),升高血糖浓度直接引起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引起下丘脑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间接使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元和转化成非糖物质,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糖,这是学生熟知的。但是,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到,摄食后血糖浓度迅速升至很高,仅有上述调节作用不足以及时迅速将血糖降低至正常浓度。事实上机体还有一个调节机制,即胰岛素分泌增加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的减少导致肝糖元的分解减少,缓解降血糖的压力。这样,胰岛素分泌一方面直接降低血糖.一方面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间接降低血糖,双管齐下从达到迅速降血糖的效果。(图B-C段)。 而当机体因消耗而使血糖由正常浓度继续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升血糖。但是,如果肝糖元分解太快将造成血糖水平过高,那么,机体如何精细调控的呢?首先,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升高血糖,不过我们注意到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对胰岛素的分泌起促进作用,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的分解的同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很快发挥相反的降

血糖高患者宜(不宜)吃的食物

血糖高患者宜吃食物: 1、在控制热量期间,仍感饥饿时,可食用含糖少的蔬菜,用水煮后加一些佐料拌着吃。由于蔬菜所含膳食纤维多、水分多,供热能低、具有饱腹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食物。 2、主食一般以米、面为主,但是,我们比较喜欢粗杂粮,如燕麦、麦片、玉米面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有较多的无机盐、维生素,又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减低血糖作用,对控制血糖有利。 3、血糖高患者的蛋白质来源,大豆及其豆制品为好,一方面,其所含蛋白质量多质好;另一方面,其不含胆固醇,具有降脂作用,故可代替部分动物性食品,如肉类等。

血糖高患者禁用食物: 1、酒类,主要含酒精,产热高,而其他营养素含量很少,故不饮为宜。 2、血糖高患者的饮食除控制总热卡外,还应做到食品多样化,但因为限制糖、盐,使菜肴味道较单一。针对这一点,市场上生产了多种甜味剂如甜味菊、甜味糖,其不产热、不含任何营养素,近两年有一种甜味剂为蛋白糖,其有氨基酸组成,也不产热,无任何副作用,是目前较理想的甜味剂,如纽特糖、元真糖。 3、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的患者,同样需要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饮食控制,对肥胖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的糖尿病

患者,除了较严格的饮食控制外,忌食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严格控制动物油如黄油、猪油、牛油等,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不利。

4、对于合并肾脏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除控制总热量外,应根据病情注意少盐,无盐或少钠及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供应不宜过高,并且忌食豆制品,对于尿毒症应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每天在30克左右,主食以麦淀粉代替米、面、蛋白质供给首选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等。 5、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点、果酱、蜜饯、冰激凌、甜饮料等。另外,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土豆、山药、芋艿、藕、蒜苗、胡萝卜等少用或食用后减少相应的主食量。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促进与抑制的困惑 问:为什么胰岛素分泌增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而反过来却是促进? 答:目前高中阶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这个问题: ①胰岛素的作用是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起降低血糖浓度的目的。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起升高血糖浓度的目的。二者互为拮抗。 ②“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浓度本身就高的情况下发生的,此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到抑制。 ③“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浓度本身就低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升高血糖,目的是为了利用血糖,这又需要胰岛素的作用。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分泌。 ④胰岛素是唯一促进血糖利用的激素,其作用不能被抑制。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都可以促进血糖浓度升高,故胰高血糖素一种激素可以被抑制。 参考资料: 胰岛素对高血糖素的所谓抑制,实际上并不是胰岛素的浓度升高而导致对高血糖素分泌

的抑制。

胰岛素对高血糖素的抑制,是来自胰岛素分泌的时候,B细胞的工作影响了周围A细胞的兴奋造成的。换句话说,人工补充的胰岛素没有胰岛B细胞参与工作,也就根本不抑制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也就是说,人工补充胰岛素不会引起高血糖素分泌减弱。 胰高血糖素则是直接作用于B细胞,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所以它们之间是一种相生关系,也就是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本身并不抑制高血糖素的分泌。 胰岛素直接抑制A细胞的高血糖素分泌,但同时又因为降低了血糖浓度而刺激高血糖素的分泌。何时体内开始增加高血糖素分泌,更取决于身体对血糖浓度底线的生理预期,我们称之为生理下限。当血糖浓度低于这一底线的时候,高血糖素开始分泌增加。这一生理底线不是依据是否正常或者有利于健康来确定的,而是依据人体对这一浓度底线做出的反向调节确定的。我们这样说,是因为人体的反应不总是正确的。 血糖浓度还直接决定胰岛素的分泌水平。血糖低的时候,胰岛素分泌开始减少;血糖高的时候,胰岛素的分泌开始增加。 胰岛素的分泌确实可以对相邻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产生抑制作用,而高血糖素分泌的时候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则是看不到的。但是,这些影响相比起血糖浓度的影响来是次要的。两种激素分泌状况的调整,最主要依据还是血糖浓度,其中主要是人体对血糖浓度下限和上限的生理预期。事实上激素的作用用以下描述是很恰当的,只是作为一种“刺激物”去调控集体靶细胞内原有代谢过程加速或减慢,它不能发动细胞原来没有的新过程,也不能作为营养物质提供能量,因此,从本质上讲,激素仅仅起着“信使”的作用,传递信息而已。(刘国隆:《生理学》,第278页) 因此,前面我们使用的激素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制约作用都只是一种贴近真实的描述,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激素之间直接的相互作用即使存在也是弱的,它们更主要是通过加速或减缓某些生理运动,导致对其他激素的分泌的刺激,从而引起对其他激素分泌的促进或抑制。那么,胰岛素和高血糖素的协调变化是通过人体对血糖变化的整体需求而完成的。胰岛素和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反过来也会直接导致人体的整体生理运动变化,但这种作用是从属的,胰岛素和高血糖素的变化最终屈从于人体的生理运动需要,而不是相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