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初中《道德与法制》的编写依据与基本理念

部编初中《道德与法制》的编写依据与基本理念

部编初中《道德与法制》的编写依据与基本理念宋景堂

根据教育部安排,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初中TPC《道德与法治》教材将于2016年秋季正式使用。笔者就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基本理念等加以说明。

〇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

《道德与法治》(初中)教材必须充分体现国家意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党所有的理论和实践都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展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

这些内容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道德与法治》(初中)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教育部组织编写《道德与法治》(初中)教材的依据。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

国民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思想品德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对2003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作了修订。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凸显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2011年版课标导语指出:‘‘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基本理念强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的公民是课程核心”“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课程目标强调“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以增强学生公民意识。二是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关于课程的综合性,实验稿课标规定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2011年版课标规定:“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显然,前者强调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后者在此基础上突出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维护公共利益,培育和践行公共精神。

初中学生处于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注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四是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课程内容规定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活动建议规定:“分组搜集不同国家、民族和区域的独特文化,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五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课程内容规定:“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活动建议规定开展‘假如没有网络,我的生活会怎样’的讨论活动,思考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六是加强生命教育,感受生命的可贵,体会生命的价值。课程内容规定:“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我救护。”“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活动建议规定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特别是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事例或围绕自己和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讨论。”七是加强家庭美德教育。课程内容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八是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课程内容规定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要求。”九是凸显法律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课程内容规定:“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活动建议规定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为主题,设计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讨论活动并进行相应的实践。”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求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016年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看,全面依法治国意义重大。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就治不好政、理不好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会落空。只有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辩证关系,才能使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全国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作出重大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性工程,必须大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全民守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化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法治教育目标。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法治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重要法治理念与原则,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养成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初中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法治教育,教育部于2016年决定在中小学德育教材体系中编写法治教育专册。编写建议要求根据中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法治教育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选教材内容,集中体现与分散融入相结合,系统规划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法治教育内容,确保各学段纵向有效衔接,确保专册主线清晰,单元主题明确,体系相对完整,避免内容碎片化,科学设计呈现方式,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初中法治专册教材安排在八年级下册。在内容设计上,明确要求法治专册教材要名实统一,全部是法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宪法精神为主线,突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等重点内容,有机结合中小学生生活经验和现实问题进行整体规划。

?〇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

关于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了明确的阐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

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多,与现实社会的接触范围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教材围绕初中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需要处理的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学会面对现实的生活、学习、社会问题,体验成长过程,学会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学会处理与自我、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基于初中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建构教材。社会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最好的课堂、最好的老师,人们对人和社会的认识归根到底源于现实社会生活,书本上的道德知识归根到底要接受生活实践的检验。陶行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只有加强德育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才能增强教材的生命力、感染力、说服力,克服形式主义和说教主义的倾向。从历史上看,“吾国学生最大之缺点,即平日除获得书本上的知识外,鲜谙社会真正情状。故一旦出校执业,常觉与社会隔阂,诸事棘手。欲免此种弊病,最宜使学生与社会接近。”时至今日,教育与经济社会特别是与学生生活脱节的情况依然存在。针对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现实,毛泽东同志于1965年12月21日说:“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见稻、梁、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怎样交换,身体搞坏了,真是害死人。”2011年版课标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

的形成和发展。”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课堂上听的、书本上讲v\的到底对不对、是不是真理,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的检验。离开自己的思考,离开切身的体验,就难以真正理解书上所讲的道理,甚至会走向反面,所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从一定意义上说,道德教育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体验问题、实践问题。2011年版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菝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〇〇〇《道徳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基本内容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共设三课。第一课“中学时代”引导学生走进中学生活,感受自身角色和学习生活新变化,体悟中学阶段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激励学生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确立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塑造新的自我。第二课“学习新天地”引导学生感受中学学习生活新变化,认识学习与成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激励学生在实践和课堂中学习,在学习中成就更加美好的人生。第三课“发现自己”引导学生科学认识自我,学会客观、全面、辩证地评价自我,善于接纳和欣赏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共设两课。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引导学生走进感性的社会交往生活,感受与人交往的甜蜜与苦涩,体认与人交往对自己健康成长的意义,学会交往、享受交往的快乐,用信任和忠诚赢得友谊。第五课“交友的智慧”引导学生学会建立友谊的方式方法,学会呵护友谊,掌握网上交往之道,慎重结交网友。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共设两课。第六课“师生之间”引导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学会从多方面认识教师,学会与教师交往,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第七课“亲情之爱”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家”,体味家人之间血浓于水的情感,在爱的碰撞中更好地理解和接纳父母的爱,善于用父母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以实际行动让家庭更加和睦温馨。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共设三课。第八课“探问生命”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从容面对生命中的不可预知,热爱生

命,敬畏生命。第九课“珍视生命”引导学生学会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敢于面对挫折,增强抗挫折能力。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引导学生追问生命的意义,拒绝冷漠,学会关爱他人生命,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本文编辑:李娜)(100081人民教育出版社政

治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