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邓华声

[摘要]: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目前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影响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过去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总结。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有助于今后教育信息化工作能健康发展。

[关健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的重要建设工程,近几年得到迅猛的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初具雏形。据教育部数据统计,截至到2003年,我国有近3万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上千亿元,同时,统计数据也表明90%的校园网络处于一种闲臵、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到,我国中小学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就此,笔者对一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了一些领导和老师,在看他们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更多地与他们共同研究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实际,探讨了改进问题的策略。下面就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谈谈我们的看法。

问题一: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为学校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实质上仍是考试成绩,推动和左右学校及教师行动的还是考试指挥棒,以至许多学校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校及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普遍不高,重视不够,且仍以传统教育观念面对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制约了许多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水平,造成了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

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除“人灌”外,还要加“机落”和“网灌”,学生没有机会主动参与学习,更谈不上创新和实践,把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当作普通黑板一样来用,效益欠佳,对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产生负面作用。

对策一: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树立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观念。

观念问题是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和首要任务。全球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逐步实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学习和创新发展提供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因此,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和完善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激励评价机制,使教职工都认识到信息素养是当今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能力,不具备高水平信息素养的教职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将寸步难行,会被社会所有淘汰,加强信息素养,树立信息化观念,让每个人投身于教育信息化工作中。

问题二: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和方案不够完善,没有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制定适合本校的切实可行的规划,才能使教育信息化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没有将教育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而是将制定教育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工作交给教育技术中心或信息中心来做,由于教育技术中心或信息中心的地位和职能的限制,在制定规划的观念、定位可能会与学校有较大差别,在组织协调、决策等许多方面会遇到困难,且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规划不甚了解,因此,他们所制定的规划和方案考虑得更多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在教育教学方面往往考虑得不够周全,也不能很好地与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协调发展,以致出现了校园网络

建成后,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则难以按规划实施。

对策二:提高认识,准确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与学校整体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要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当代教育制高点,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明确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因此,学校从发展全局需要出发,认真研究讨论,反复修改,制定既有前瞻性,又注重可行性,可操作性的,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稳步前进。

问题三:投资比例失调,导致硬件、软件和潜件发展不平衡,效益欠佳。

目前,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重配备、轻培训;重投入,轻管理”等不良现象。往往存在硬件投资比例过大,软件投资明显不足,勿视潜件投资的不合理现象,尤其在经费不足情况下,一般只考虑硬件设备的投入,导致硬件、软件和潜件发展不平衡,出现有“路”(网络设施、“少车”(应用软件、缺“货”(教育信息资源,无合格“驾驶员”(师资的不协调发展局面,结果造成先进的信息化设施无法有效利用,很多学校仅局限于信息浏览、对外宣传,往往变成上级考评的对象及供领导参观的现代化摆设,应用成效与预期目标存在很大差距。

对策三:改善投资结构,保障硬件、软件、潜件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投资效益。

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必须坚持硬件、软件、潜件同步规划设计、同步配备、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发展目标,正确处理硬件、软件、潜件的投资比例关系,实现硬件、软件、潜件协调发展,良性运作,发挥资金整体效益。避免因只注重硬件投资,忽视配套软件、资源、培训、推广应用、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隐性成本,而导致硬件设备到位后无法正常运转,不能实现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冰山效应”。

问题四:软件环境建设滞后,缺乏适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应用软件和教育资

源。

与硬件环境建设相比,软件环境建设更是一个艰难复杂的长期工作。目前,从各校情况来看,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硬件设施逐步完善,软件环境建设滞后日显突出,软件与硬件发展不同步,不配套,缺乏适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应用软件和教育资源是普遍问题。一是缺乏适用的网络化的教育信息管理与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软件、电子备课系统等应用软件;二是缺乏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符合课堂教学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三是没有建立完善的日常能正常更新维护的包括学校、教师、学生等基本信息在内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库;四是校际间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难以互相交流与共享,形成“信息孤岛”,没有充分利用。由此造成已建成的校园网和多媒体设施难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欠佳,严重制约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

对策四:采取有效措施,注重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丰富教育教学信息资源。

应用软件和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没有适合教育教学需要的应用软件和教育教学资源,教育信息化工作就是无米之炊,难以为继,因此,要加强领导,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保证应用软件和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顺利进行。

一、提高认识,加强软件和信息资源建设,软件和信息资源建设应与硬件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不能偏废。

二、建立由市(县教育教育信息中心、教研室、责任学校、责任教师组成的软件和资源建设小组,负责本地区软件和资源建设及推广应用工作。

三、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政府号召和政策引导,采取校企合作等方式,教育专家、信息技术专家、一线教师共同研发应用软件和教育信息资源。

四、以课题研究促进应用软件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五、采取多种有效激励机制,建立学科群网站,吸收与整合全国各地优秀教师所积累的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问题五:缺少信息素养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落实到教育教学环节的关健。目前,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是信息素养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主要原因是各地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往往是学习硬件和软件操作应用的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学习。这样的培训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而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虽然信息素养较好,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较强,但他们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水平则相对较低,有待在实践中提高。

对策五:全面加强师资培训,培养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学校要教育信息化普及应用,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除了要将师资培训纳入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之外,还要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培训体系。各地应建立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体系,确立学校、市(县、省分层负责培训与滚动培训的机制,学校负责教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员培训,市(县负责各校学科骨干教师信息技术的提高培训,省负责各地骨干教师信息技术的提高或专项培训,参加市(县、省的教师必须承担学校培训教师的任务。

二、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培训对象来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内容要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为中心,围绕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与实践等模块进行培训,解决“有思想没技术”和“有技术没思想”的问题,且培训内容应当体现先进性、实用性、时效性、针对性。

三、要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由于教师各自的信息素养水平和学习需求不同,所以可采取脱产培训、短期进修、网络培训、校本培训、教师自学、

专家讲座、专家指导等个性化培训方案。

四、恰当运用考核评估机制,保证培训有良好的效果。要制定相关政策,把教师参加培训情况与教师晋升、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挂钩,给教师有要参加培训的压力,这有利于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师参加培训不是一种形式,而是真正学习和掌握培训内容,达到提高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的目的,同时要对教师培训进行考核评估,做好培训的跟踪工作,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指导教师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问题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存在不少困难。

教育信息化的立足点是课堂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教学内容呈现的多媒化,也就是通过多媒体设施来辅助教学,课堂教学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开展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在老师指导下自主构建知识的教学模式。

目前,信息技术虽然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应用,但主要是初级阶段的课堂演示型教学模式,而高级阶段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则由于受教学理念、课程标准、评价制度、师生信息素养、多媒体网络设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正常开展,即使有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学,整合程度和教学水平不高,效果也不理想。

对策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会带来许多新课题,需要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开展研究,用研究成果引导实践,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采取如下措施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发展。

1、将课程整合与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

式和评价体系。

2 、加强相关理论和技能的研究与学习,培养一批学科骨干教师,促使他们成为“领头羊”,带领全体老师开展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

3、要发挥备课组的团队作用,开展教学协作研究,共同制定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案。

4、在现有条件下,挖掘潜力,除信息技术课外,向师生开放所有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便利。

问题七:大部分学生的信息素养偏低,影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目前,信息技术还不是中考、高考考试科目,学校及部分师生对开设信息技术课的认识普遍不高,重视不够,信息技术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课时难以得到保证,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以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存在只重视学生软硬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与学,忽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和培养学生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教学。这样,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社会和家长都不满意,降低了社会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支持的力度,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对策七: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严格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选修课,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不仅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理教育和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有全面的扎实的阅读、写作、计算和信息的文化基础和能力。

问题八:校园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随着校园网络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是网上的资源十分丰富,能为教育教学所用,但也有极具吸引力的游戏、色情文

字和图片等不少有害信息。因没有有效的安全设施过滤有害信息,这对中小学上网极易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引起伤害身体,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犯罪等行为。对

此,家长和老师无不表示忧心,“谈网色变”,以致许多老师和家长,甚至学校都不敢放手让学生上网自主学习,严重妨碍了信息化教育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是校园网因缺防火墙、数据备份设备(含软件、网络防病毒软件、帐号权限策略等安全防范措施而极易受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导致校园网络系统瘫焕、数据丢失或篡改,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对策八: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网络道德伦理教育,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

完善安全防范措施,积极配备防火墙、数据备份设备(含软件、网络防病毒软件等安全设施,采取帐号权限、数据备份方案、网址过滤、内容分级过滤、虚拟因特网等安全策略,完善安全防范措施,保障网络信息的健康和数据安全,创造安全的教与学的信息化网络环境。此外,学校和社会都要积极探索网络道德伦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学校可采取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来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自律能力,建立学生网站,丰富校园网内容,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健全规章制度,坚持正面教育,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社会也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积极配合政府开展整治网吧、网站的工作,极力净化网络大环境,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让健康、文明的信息占领网络阵地,成为网络信息主旋律。

问题九: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的定位不准,管理体制欠完善。

目前,各地教育部门中管理教育信息的机构主要是教育信息中心、电教仪器站、教研室,学校则是教育信息中心或信息技术科。在教育部门主管机构间、教育职能部门与学校职能部门间、学校教育技术中心或信息技术科与科组的工作关系不协调,职责范围不明确,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人为造成多头管理和人为分割原来本可以紧密联系,相互沟通的业务,教育信息管理机构应有职能

得不到发挥,由此造成教育信息化工作常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其发展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指导与监督,结果很多工作得不到落实,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就变成一句空话。

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根源在于人们缺乏对教育信息管理机构的正确认识。人们通常把教育信息管理机构定位为技术部门,其主要职责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视为教育部门的“建筑安装公司”,人们普遍认为他们不懂教育教学工作,自然其推广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得不到教研室、科组及学科教师的认可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工作绩效不好,极大地挫伤了其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如果教育信息管理机构与教研室、科组联合推广教育信息化工作,则可能因工作关系不协调,职责范围不明确而互相推卸责任,影响教育信息化工作正常开展。

对策九:科学定位教育信息管理机构的职责和功能,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

要摒弃定位偏面,多头管理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定位合理的主管机构。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本着合理调配教育资源,优化机构设臵,统一管理的原则,通过改组、整合教育部门的教育信息中心、电教仪器站、教研室和学校的教育信息中心、信息科、科组的职责和功能,理顺他们间的关系,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明确各自的职能。确立教育信息管理机构既是信息技术部门,又是教育教学管理部门,让技术柔合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组织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教研、管理、协调的综合性单位,发挥其在教育决策和执行上的职责和功能,使其成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动者和实施者,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始终与教育教学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问题十: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状况令人担忧。

目前,各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教育技术人员普遍不足,缺乏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大部分是“半路出家”或刚毕业的科班人员,

他们普遍存在基础差、专业知识不扎实,经验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同时,也因他们是非一线教学人员,认为他们的只是“安全、卫生、几把钥匙”的责任,这种偏见造成他们业务学习和进修机会较少或没有,而没能及时学习与掌握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以致教育信息化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工作积极性及人员配备不能适应

快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需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保障网络等设备基本运行已属不易,更何况要使应用上台阶就更难了。

另一方面,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教育技术人员所做的大量技术工作在职称评定和年度工作考核中得不到认可,他们职称评定、地位、待遇等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相比之下,受其他行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有高地位、高待遇等因素诱惑,会更加严重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技术支持不力乃至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影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对策十: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各地要从关系到教育信息化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抓好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面对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从职务、职称评定、地位、待遇、工作考核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具体实施办法,把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吸引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第一线,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在岗人员都有机会通过离岗进修、在职学习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教学理论等内容,逐步提高其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构建一支由学科教师、教研人员、教学设计人员、教育技术人员等组成的人才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技术水平高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团队。同时要建立有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和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稳步向前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要敢于面对,正确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前进。参考文献: 1、南国农《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南国农电化教育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7 月版。 2、祝智庭《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中国电化教育》,,2003 年 9 月。 3、苗逢春《我国未来 5 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推进和实施关健》

《中国,电化教育》,200 年 9 月。 4、余胜泉,曹晓明,《教育信息化 2003 回顾与展望》《电化教育资讯》、, 2004 年 4 月。 5、朝永奇、姚春玲《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回顾、展望及应对策略》《中,小学电教》,2003 年 8 月。 6、白梅《关于网络教育中资源建设的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1 年 12 月。 7、《校园网建设进行时——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及应用状况问卷调查分析》,https://www.doczj.com/doc/846032877.html,/cissves/article.asp?filenaome=n.41854.asp 11

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是一个必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本文以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为背景,以作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实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多年的教学实践为依托,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标签: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1.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1)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整个的教育事业也渐渐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了良好发展机遇,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2)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趋势。我国音乐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势,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更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必然。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可以使音乐教育成为一种普及的教育,为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起了重要作用。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通过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便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段话充分说明,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走中西结合的道路。当然,这里并不是全盘西化,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博采众长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2.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逐渐发展,但步伐非常缓慢,存在很多问题,是教育部门和教育者应该思考的。我校是艺术特色学校,音乐器具资源相对丰富,其他一些普通中小学则不同,学校教师资源与教学资源非常有限,学校教师大多都是身兼多职,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学生的音乐教材更是少得可怜。下面将以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为背景,以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所思所想进行梳理分析。 (1)教学观念方面。应试教育以学生文化课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这样一来,使得音乐教育的不受重视在我国大多数的中小学中形成了恶性循环,很多教师甚至用“副科”的观念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很多学校由于课时繁多,不重视音乐课,音乐课的教师在很多时候显得很被动,我在泾龙某小学实习期间,发现往往到了音乐课的时候,那些主课老师就会把音乐课占掉,甚至有很多家长和教师觉得学习音乐就是不务正业,没有前途。

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现状及对策浅探

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现状及对策浅探 摘要: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与资源相对不足的现实对提高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降低中小学教育资源浪费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留级与辍学;教育布局;脱离;师资;有形资源;教育产权 教育过程的进行是以投入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即以消耗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条件的,就必然存在着节约和浪费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基本上是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资的,非常有限,所以,更要合理配置和利用教育资源,减少浪费。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现状概述 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资源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浪费,包括隐性浪费和显性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留级与辍学造成的浪费。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留级与辍学现象比较严重,据2004年全国统计显示:小学生辍学平均率为0.59%,初中为 2.49%,全国平均辍学人数大约为230万人,而全国平均留级人数则更为可观。导致留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校本身的原因是主要的,主要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等有关系。辍学也被视为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因为辍学的学生未达到所就读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而且他们与修完了义务教育课程的人相比更可能沦为文盲。造成辍学的因素很多,既有学校教育系统内部的因素,如升级制度、教师、课程与教法选择的标准等,也有外部因素,如个别差异、家庭的经济状况与文化水平等。 2.教育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浪费。目前,我国普通中小学是按人口密度和所跨地区半径设置学校网点的,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经济的一面。城镇中小学布局是按原有的人口密度和地区划分设置的,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缺乏对城市发展的远景规划而使学校分布日益呈现出不合理趋势。而在农村,小学一村一校,初中一乡一校,导致学校数量过多而规模过小,师资力量差,班额严重不足,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据调查,贫困地区尤其是山区,地域面积大,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中小学规模小且分散。不少山区村庄的小学几个年级只有十几个学生,有的小学甚至只有四五个学生在一个教室里复式教学,一个教师承担所有课程的教学,加上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校舍简陋,很难提

农村中中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最新版】

农村中中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距中江县城35公里,学校承担着当地十九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义务教育的任务,学校下设有初级中学、中心中小学、分校各一所,村小学6所,共有57个教学班2252名在校学生,在职教职员工114人。长期以来,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诸因素的制约,造成农村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制约着我镇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我校办学现状的全面调查及横向比较,发现存在着以下问题,集中体现在“办学资金不足、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手段落后、师资配备不齐、教师待遇低下、思想观念保守”等多个方面。因此,本人认为农村中小学面临的严峻现实,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促进城乡教育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稳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目标,达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面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惑 1、政府投资规模不够,办学条件艰苦落后。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后,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 导致农村中小学基础差、底子薄,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总体投资规模严重不够,中央财政用于补助地方基础教育的经费主要是用于满足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基础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造成学校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教学人员特别紧张、管理难度日渐加大等突出矛盾集中表现出来,原有办学规模及教学设施在现代教育新形势下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了。一些城市学校和重点中学校园建设十分漂亮甚至豪华,教学设施现代化程度很高,一些“窗口学校”有学生公寓、教师公寓、校园网站、图书馆、体育馆、科技大楼等。而我们农村中小学却是另一片凄惨景象:五六十名学生挤一间40多平方米的教室,没有图书室,没有像样的操场,没有必要的体育设施;教师没有办公室,没有寑室,学校缺少基本的音体美教学场地、设施和器材;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条件悬殊大、教师待遇差距大的客观现实,始终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2、师资队伍配备不齐,整体教学水平不高 由于农村中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力极为有限,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由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转变过程。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追求,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一一信息化教育,这种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显著特点。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以指导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刻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它给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形势下,教育的目标、结构、内容、手段和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 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大多局限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检索等方面,而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战略意义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并不了解,也没有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含义。因此,虽然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加大力度对学校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求早日实现多媒体进每一间教室,实现校校通。但在调查中发现,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设备的利用率较低,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 2、教学资源及软件建设滞后 一方面学校教学软件数量较多,另一方面教师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这部分资源被闲置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教师不知道学校有这些资源;二是这些资源一般由学校的资料室集中管理,教师使用时可以去借,很多教师没有时间或是嫌麻烦;三是有些教学软件实用性较差,教师使用时感觉效果不好,不愿意用;四是多数教师不会对购买来的教学软件进行再加工或者没有时间加工等等。这些情况既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积极性。 3、信息技术培训重技能轻应用 这几年,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及人事部门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评职称时必须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搞得轰轰烈烈。但是从培训内容上看,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导致目前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上大多都是单一模式一一课件,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解也只是课堂中播放课件,使得信息技术真正的优势与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属于最低的层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仅有技术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面向教学应用、面向课程整合的培训,

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调查问卷(管理者篇) 尊敬的老师,您好! 受南充市高坪区教育局的委托,我们对高坪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目的是了解我区教育发展现状,为今后学校发展和教师培训提供数据。本问卷调查收集起来的所有资料都将进行彻底的无记名处理,只用于统计目的,绝不涉及任何个人问题,我们希望得到您的配合。希望您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对您的合作我们深表谢意! 西华师范大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一)个人基本信息 性别:男___ 女___ 学校:小学___ 初中___ 高中___ 学校所在地:城市___ 乡镇___ 农村___ 工作年限:_____ 职务:____________ 职称:______________ 学历:______________ (二)发展现状内容调查 在每个问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您所选答案前的字母1.您担任管理者职务有多长时间?() A.刚担任 B. 1年以上 C.2—5年 D.更长时间 2.您所在的学校有多少教职员工?() A.100人以内 B.100-200人 C.200-300人 D.更多 3.您所在学校有多少学生?() A.1000人以内 B.1000-2000人 C.2000-3000人 D.更多 4.您在担任管理工作外,是否担任教学工作() A.是,担任一门课程 B.是,担任两门课程 C.是,担任更多课程 D.否 5、您认同教而优则仕吗?() A、非常认同 B、认同 C、不太认同 D、不认同 6、您希望更多女性加入学校管理者行列吗?() A、非常希望 B、希望 C、不太希望 D、不希望 7、您每周开会多少次?() A、1-2次 B、2-3次 c、3-4次 D、4-5次 8、您经常去教室听课吗?() A、经常 B、一般 C、很少 D、从不 9、您经常关心老师们的学习和教学吗?() A、经常 B、一般 C、很少 D、从不 10、您经常到学生中去了解情况吗?() A、经常 B、一般 C、很少 D、从不 11、您经常跟老师们交流新的教育理念吗?() A、经常 B、一般 C、很少 D、从不 12、您认为您和老师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吗?() A、非常认同 B、认同 C、不太认同 D、不认同9、您支持老师们提升学历吗?() A、非常支持 B、支持 C、一般 D、不支持 13、您认为管理者应该从优秀教师中产生吗?() A、非常认同 B、认同 C、不太认同 D、不认同 14、您支持用民主方式治校吗?() A、非常支持 B、支持 C、一般 D、不支持 15、您经常组织学校老师搞活动(运动、娱乐活动等)吗?() A、经常 B、一般 C、很少 D、从不 16、您每学期能保证在学校承担一门课程吗?() A、绝对能 B、能 C、有可能 D、不能 17、您每天看书学习的时间有多少?() A、一小时以上 B、一小时 C、30分钟 D、更少 18、您经常建议您学校的老师阅读教育类书籍吗?() A、经常 B、一般 C、很少 D、从不 19 、您经常跟老师们探讨教育问题吗?() A、经常 B、一般 C、很少 D、从不 20、您对集体成员的激愤之言、抱怨之言能够宽容接纳,谦和倾听吗?() A、经常能够 B一般能够、 C、很少能够 D、从不 以下问题,您只需要在您同意的选项前画勾。 21 贵校设有校长信箱吗? ()有 ( )没有 22 贵校有人负责管理校长信箱吗? ()有 ( )没有 23 您有过辞职的想法吗? ()有 ( )没有 24 工作让我身心疲惫。 ()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清楚 ()同意()完全同意 25 下班让我如释重负。 ()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清楚 ()同意()完全同意 26 我认为我为学校做出了有用贡献。 ()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清楚 ()同意()完全同意 27 在我看来,我合适做我现在的工作。 ()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清楚 ()同意()完全同意 28 我相信我能完成自己的各项工作。 ()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清楚 ()同意()完全同意 29 我对工作的忙碌程度是满意的。 ()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清楚 ()同意()完全同意 30 我对我的工作环境感到满意。 ()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清楚 ()同意()完全同意 31 我喜欢和我共事的人。 ()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清楚 ()同意()完全同意 32 我经常与同事发生口角。 ()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清楚 ()同意()完全同意 33 我在工作中能实现自己的独立想法。 ()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清楚 ()同意()完全同意 34我在工作中获得的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清楚 ()同意()完全同意 35 我觉得自己的工作付出得到了公平的回报。 ()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清楚 ()同意()完全同意 36 我觉得学校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冯小兵 2012115148 城环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学习和工作经历,从教育学的角度上审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现行的教育制度,教育结果能不能实现我国的所确定的教育目的?能不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寻找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形成的过程,提出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目标;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传统中,虽然没有科学教育(专指自然科学教育)的提法,但实际的科学教育活动始终存在着。我们都是从中小学中走出来的,我们的中小学与以前以私塾为形式、以四书五经为内容的传统教育大有不同,传统教育我们知道没有自然科学,只有人文科学。中小学现行教学计划和大纲所规定的自然、物理、化学、生物、环境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等课程,都是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渠道。科学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科技素质、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国外的做法相比,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明显存在着质量差、效益低、内容陈旧、方法落后、不受重视、教育的不公平(城乡、区域)、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缺乏融合、教育者的科学素养、学校管理者的极端功利等问题,原因在于完全将教育的目的曲解,或者完全相悖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现将存在的问题陈列如下: 一、对科学教育的内涵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科学教育目标 1.中小学的教育者对科学教育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自然科学的层面上,缺乏对其深层次的认识。所谓科学教育顾名思义是指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教育。这里所说的科学素养并不是单指自然科学,它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更强调的是一种统筹、协调的方法。然而,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者完全将其理解为单一的自然科学教育,所以他们强调的标准答案,强调的是题海战术,他们强调的是权威。在权威这方面向上看齐,在九十年代末,刮起了一股黄冈热,都向黄冈中学的教育看齐,买资料、买书只要是黄冈中学出版的或者是黄冈中学的老师出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拥而上,但是只是形式而已,在根本上仍是老的一套。这样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家庭的经济负担等问题。然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却没有任何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中国中小学教育现状

《中国中小学教育现状》感言 现代社会,家长们正面临着空前的、严峻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老祖宗没有给我们这代人留下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以前,都是多子多福的观念占统治地位。例如:过去的社会,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经常为一件事争抢。孩子们之间抢着吃饭,已司空见惯。这样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竞争意识和自立意识。而且,年龄相当的他们也更容易相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而现在的家庭,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事事让着孩子,连孩子吃饭都是家长追着孩子一口一口地喂。独生子女在家庭里,没有与孩子抢东西玩的伙伴,也就没有了成长道路上的竞争对手。 1、很多孩子过于依赖家长。独生子女蹒跚学步摔倒后,做家长的恨不得8个人一起去扶他,但这样做反而让孩子哭闹的更加厉害.这不是因为孩子摔疼而哭的,是孩子用哭声向爸爸妈妈传递一种信号——你们快过来把我抱起来!结果是:你不扶他,他就不起来。时间长了,这样的孩子就会养成娇气。这种现象很普遍。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一个孩子摔倒了,父母不一定会顾得上过去扶他,他就不会依赖别人,自己就会站起来。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什么事都要依靠自己的好习惯。 2、很多孩子缺乏竞争意识和独立意识。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都是让着孩子的。做家长的总会千方百计的哄孩子开心,玩游戏时,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送到身边。不喜欢的东西,家长就不让它出现在孩子面前等等。这些使孩子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什么都要是第一、不能吃亏的思想。独生子女长大后到学校或走上社会就很有可能碰壁。因为离开了家庭后,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让着他们。他们一旦遇到挫折时,就会感到这个世界变了,甚至产生厌学或讨厌社会的不良情绪。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在适当时候应该跟孩子一般见识,在生活中扮演兄弟姐妹的角色,故意跟孩子抢东西玩。从小树立竞争意识和自立意识,让孩子从小认识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否则孩子成长不起来。 3、很多孩子缺乏责任感。这是由于家长从来没有养成让孩子对一件事负责任的习惯,责任都让家长承担了。没有对事物负过责任的孩子,他的责任感又如何产生呢?所以这样的孩子走进学校后,当老师要求他们承担很重的学习任务时,他很可能会不习惯,于是千方百计地逃避,就会出现上课不安心听讲,做作业磨磨蹭蹭甚至不能完成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缺乏责任感的培养和锻炼。 如今的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错,很难有改正的机会。孩子幼儿阶段没教育好,到小学阶段再来补救的话,效果就差远了。因为孩子的每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最新范文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xx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我们对所在的忻州市东冶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

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

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

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开展应用情况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成为学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终生学习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技术支撑。我校按照“建设好,使用好”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创新之路。 建设情况 如何让资金短缺的基层学校,尤其是资金严重不足的一所民办学校,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速实现教学现代化,真正实现“三通两平台”。我们本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满足教师、学生发展需要,满足学校现代管理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协商提出并形成了“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机制”。 我校积极按照国家“三通两平台”的发展要求,把校园网(校校通),班级多媒体(班班通)有效利用和连接起来,并顺利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人通过渡。我校配合市教育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光纤教育宽带网络的接入,建设信息化资源平台。 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本着“坚持质量一流、开

放灵活、安全可靠、易于扩展”的原则,在市育局大力支持以及学校自身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时间,完成以下七个方面的建设。 一、“班班通”教学设施建设。 “班班通”是学校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学校建成“班班通”教学班88个,均配备计算机、交互式智能教学触摸一体机、实物投影等设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网络计算机教室和信息化教学办公建设。 计算机网络教室不仅能够进行计算机常规教学,而且满足了学校规模培训的需求,全面提升培训效率,创造了一个实时的网络互动课堂。 建成标准化计算机网络教室3个,学生电脑180台,为学生信息课的开设提供了保障。已配教师办公电脑220台,并全部接入互联网,师机比达到1:1。 三、互联网及校园局域网建设。 学校采用教育网光纤接入互联网,教育网出口带宽达到1000Mbps,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00Mbps。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网络节点,无线WIFI网络覆盖整个校园,使教师办公、学生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满足了教师电子备课需要,实现了资源共享。2015年全省开展“一师一

中小学美术教育调研报告

怎样开展中小学美术教育新课程研究 ——关于课题调查报告 调查研究讨论: 当前中小学课题研究的两种倾向性 1、在目标价值取向上,是刻意追求遵循某种“模式”,构建或印证某种理论,还是关注学校教育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取得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实际成效? 2、在方法取向上,是刻追求科学性、技术性,使研究成果成为“理论剪贴”或案例之上套论点,成为教师难以读懂的“大论文”,还是从实际出发,推介中小学教师运用的研究方式方法,使研究成果成为中小学教师喜闻乐见的作品? 前言 我国走向素质教育的教育科研的产物,也正在依靠广泛的群众性教育科研深入推进。国家以政府行为将这一轮课程改革确立为国家的重大项目,以课题研究方式运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教育科研的领导,各级教研机构更充分地发挥了指导作用。至前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动方式仍在沿用。 新课程实验启动后,由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重建,要求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学校文化建设呈现新的面貌,教育科研出现新的形势。认清新形势,驾驭新局面,对推进新课程实验,提高新课程教育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制度重建:教育科研重心下移,突出以校为本 1、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使校本教学研究合法化和合理化,促进学校一级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自身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1)教研组织制度:教科室职能和工作流程; (2)收集和编写学校教科研专题指导信息; (3)调查本校教师实际的教科研需求; (4)确定本校学期或学年教科研的重点方向; (5)为本校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提供方法指导和专题指导; (6)定期组织学校的教科研交流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 (7)对学校学期或年度教科研工作提出总结报告:主要教务与科研合一。 2、教研启动制度 (1)教师教研需求调查制度; (2)学期或年度教研课题申报制度。 3、教研指导制度 (1)校内(或“联合校”)学科带头人制度; (2)校外专家专业引领制度。 4、教研交流制度 (1)日常学科教研活动制度; (2)全校教研经验总结交流制度; (3)校本教研专刊和“家长开放、接待日”制度。 5、教研服务制度 (1)图书资料服务; (2)网上信息平台;

论文题目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论文题目: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工作单位:东莞中学 作者:邓华声 联系电话:22119802

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目前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影响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过去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总结。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有助于今后教育信息化工作能健康发展。 [关健词]:中小学 教育信息化 问题 对策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的重要建设工程,近几年得到迅猛的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初具雏形。据教育部数据统计,我国有近3万多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上元,同时,统计数据也表明90%的校园网络处于一种闲置、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到,我国中小学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就此,笔者对一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了一些领导和老师,在看到他们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更多地与他们共同研究和分析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实际,探讨改进问题的策略。下面就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谈谈我们的看法。 问题一:旧观念,指导新工作。 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为学校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极大

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普遍不高,重视不够,仍以传统教育观念指导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以致制约了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水平,造成了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除“人灌”外,还要加“机落”和“网灌”,学生没有机会主动参与学习,更谈不上创新和实践,把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当作普通黑板一样来用,效益欠佳,对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产生不小负面作用。 对策一:树立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观念。 观念问题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树立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观念,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逐步实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学习和创新发展提供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 问题二:没有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没有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只是有教育技术中心或信息中心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由于教育技术中心或信息中心的地位和职能的限制,所制定的规划,考虑得更多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制定规划的观念、定位可能会与学校发展规划有较大差别,且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规划不甚了解,因此,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往往考虑得不够周全,以致出现了校园网络建成后,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则难以按规划实施,造成校园网络只是一种摆设的浪费现象。 对策二:提高认识,准确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与学校整体发展相适应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思路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思路 摘要: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已有十余年,但各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并不显著,尚未获得阶段性的突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农村家庭教育关系到农村孩子的未来,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搞好农村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并指出了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综合素质教育机构教育投资 当前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自1997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至今,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已有十余年,但各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并不显著,尚未得到阶段性的突破。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部分共同组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效,农村人才的培养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让农村家庭教育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全人指导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重视和优化家庭教育,不仅是社会繁荣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完善个性、保健身心、使人享有快乐人生及家庭幸福的需要。随着国家加大了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农村学校教育水平有所提高,条件有所改善,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随之提高,凸显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质量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对父母天生有着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自己感情上的挚友、行为上的榜样、学习上的蒙师、生活上的参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观念、期望和教育方式等都对孩子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使得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小学科学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一(

中小学科学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为了解中小学科技(科学)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而为有关主管行政部门及相关基础教育学校制定科技(科学)教育发展政策、加强科技(科学)教育能力建设、提升科技(科学)教育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等工作建言献策与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现决定针对我市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科技(科学)教育现状调查”工作,现请贵校认真填写调查问卷。为共享此次调研成果,我会将免费为接受此次调研的学校提供相关调研报告。 | 二、调研问题 本调研内容不限单项或多项选择,请你在自己认可的答案选项上划“√”;如选择“其它”项,则请你在该项后面空格处用文字进行描述说明。 请你在回答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问题时,用最简要的文字进行描述说明。 1、科技(科学)教育工作目标 2、科技(科学)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定位 > 3、科技(科学)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4、学校开设的科技(科学)教育课程包括 A.语文B.数学C.物理D.化学 E.生物F.地理G.历史与社会H.科学 I.综合实践J.艺术K.信息技术L.其它 5、学校现有(包括正在建设中)的科技(科学)教育教学设施包括 '

A.科学教室B.实验室C.劳技制作室 D.多媒体教室E.科技宣传廊(窗)F.校园网络G.校园科技景点H.图书馆I.资料室 J.其它 6、学校现在运用的无偿性社会性科普资源包括 A.科技馆B.博物馆C.天文馆D.青(少)年宫E.动植物园F.图书馆G.高校与科研院所实验室 H.科技园、高新技术开发区与高科技企业I.家庭J.科技工作者 K.其它 7、学校现在运用的有偿性社会性科普资源包括 A.科技馆B.博物馆C.天文馆D.青(少)年宫E.动植物园F.图书馆G.高校与科研院所实验室 ~ H.科技园、高新技术开发区与高科技企业I.家庭J.科技工作者K.其它 8、学校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 A.课外兴趣小组B.科学实验C.劳技制作D.阅读有关书籍 E.布置大量作业F.科技教育活动G.课本讲解H.社会实践 I.其它 9、学校开展的科技教育活动包括 A.活动课程B.主题班会C.课外活动D.科技讲座与报告E.科技节F.科技知识竞赛G.科技制作H.统计调查活动J.参观、考察K.其它 ' 10、学校在推进科学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A.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B.学校基础设施落后 C.师资力量不足D.教学资源缺乏E.教师教学思想难转变、教学能力偏差F.教学课时不足G.家长不支持H.社会关注度不高,支持力度不足I.其它 11、学校加强科技(科学)教师科学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 A.课题研究B.专业培训C.校本培训 D.校际观摩学习与经验交流E.学术研讨F.自主学习 H.其它 12、学校科技(科学)教育经费来源主要包括 ~ A.上级拨款B.政府补贴C.社会资助D.其它 13、学校近期的科技(科学)教育经费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 A.科技教室建设B.实验室建设C.劳技制作室建设 D.购买仪器设备E.科学教育校园环境建设F.教师培训 G.开发课程资源H.开展课题研究I.购买社会性科普资源J.组织科技教育活动K.其它 14. 如果有单位提供所需教具的一站式采购,学校是否有需要* A.肯定需要 B.会关注,但不一定 C.不需要 15. 如果有单位提供科普教育活动的主题策划,是否需求*

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渗透到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目前小学教育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而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则是尤为突出和明显的,但是当前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为此,就教学反思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等略作粗浅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学问题原因对策 1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反思的形式层面 1.1.1 格式比较单一,有模式化的倾向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广大教师来说,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究竟在实践中该如何操作,怎样写教学反思,不少教师深感困惑而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介绍或给出一些教学反思的案例,让教师大致明确其格式或样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但反观我们的现实却不难发现:众多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有教师将其总结概括为“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而这种格式的套用对于其教学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1.1.2 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的倾向:即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诚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2 教学反思的内容层面 1.2.1 全面而不深刻通过查阅众多的反思案例,不难发现,比较成形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代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谈的几乎大同小异,没什么区别。 1.2.2 零散而不系统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反思的内容比较分散,零碎,没有形成合力,不连贯,缺乏系统性等现象。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问题,下次反思就又换成了另一问题,有东一鳞西一爪的感觉,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深入思考和认识。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进而也致使不少教师对这一方法的实效性产生了怀疑,而这反过来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了恶性循环。 1.2.3 重教师而轻学生当前教学反思案例所表现出的一种鲜明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 1.2.4 多叙事而少分析存在于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中的另一问题就是反思文章往往充斥着很大篇幅的教学过程和流程的描述,客观记录描述的比重很大,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则较为欠缺,对应反思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简单地一笔代过,这样的反思过于概括、流于表层、较为肤浅,仅仅简单地概述了不完善的几方面,而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何在下次教学中改进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分析和探讨,在理论认识的深广度以及实践的改进完善方面都没能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 2 原因分析与建议 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现象和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教师自身因素

2016年中国中小学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需求趋势研究

2016年中国中小学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需求趋势 研究 中国教育产业市场庞大,中小学在校人数超过1.6亿人。近年兴起的在线教育不断为教育产业带来新的教学方式、甚至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我们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分析了各类型的在线教育模式和其发展前景。 1.在线教育行业定义及发展历史 1.1.中国教育体系概况 从某种意义上,教育体系是为将来社会体系和职能分工做准备。学生在教育体系中的分流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将来社会职能分工体系的形成。中国的教育体系和分流过程大概可以用下图概括。在学生参加工作或者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前,中国教育体系的分流方法以“考试”为主要形式(几乎是唯一形式)。每个节点考试结果的差异几乎可以直接决定学生分流的结果,从而间接导致学生将来在社会上、职场上的职能分工、大致收入范围、甚至社会地位。 我们可以总结出教育体系中分流过程的重要节点: 1.根据教育部数据,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到初中教育为止)已经基本完全覆盖。初中之前的学生分流并不明显,主要体现在学校的选择上,由学区和择校考试决定分流结果。虽然择校分流后学生在未来中考中可以凭借自身能力在第一次重要分流考试(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但基础教育(小学+初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学校好坏的影响,加上中考的不可逆性,小学初中学校的分流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2.学生的第一次重要分流出现在初中毕业,由中考决定分流结果。这一次分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部分人将来的社会分工和职能。根据教育部2014年数据,初中生毕业率约90%,其中约55%进入普通高中,约43%进入职校/技校/中专等中等职业学校。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在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从事较为中低级的技术工作(蓝领阶层),如生产车间操作工、技工、厨师、美容美发等。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将会在3年后再一次被分流。 3.学生的第二次重要分流出现在高中毕业,主要是将之前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进行进一步分流。根据教育部2014年数据,普通高中生毕业率约94%,其中48%进入本科学习,42%进入大专/高职学习。进入大专/高职的学生在大部分在毕业后从事较为高级的技术工作(灰领阶层),如生产车间的工程师助理(进行设备维护维修)等,一部分会继续深造。进入本科的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比较多样化,整体而言大部分会进入“白领阶层”,一部分会继续深造或者出国留学等。 4.参加工作后(中职毕业或者高等教育毕业),除了继续教育,几乎所有人都会有各类职业培训的需求。该类教育不太可能对人群进行进一步的重大分流,而是加强从业者的职业技能,或认可认证其某方面的能力,从而巩固或提升从业者的职场表现。

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困惑与反思

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困惑与反思 内容摘要:广大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办学资金不足、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手段落后、师资配备不齐、教师待遇低下、教育观念保守、教学效率不高、社会评价不良”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从“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提高教师待遇、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考评体系、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等多方面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办学现状,原因分析,对策思考 长期以来,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诸因素的制约,造成农村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笔者对本地区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办学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及横向比较,发现这些学校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集中体现在“办学资金不足、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手段落后、

师资配备不齐、教师待遇低下、思想观念保守、教学效率不高、社会评价不良”等多个方面。因此,笔者认为农村初中面临的严峻现实,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促进城乡教育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稳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目标,达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面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惑 1、政府投资规模不够,办学条件艰苦落后。 在我县大约有80%的学校、教师、学生都分布在农村。经过前些年的努力,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后,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 导致农村中小学基础差、底子薄,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总体投资规模严重不够,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体制还不完善,中央财政用于补助地方基础教育的经费主要是用于满足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