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4.8《都江堰》测试(2)(鲁人版必修3)

语文:4.8《都江堰》测试(2)(鲁人版必修3)

《都江堰》练习

一、单选题

1. ()“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此句意谓

(A)指李冰治水脚踏实地,如田间老农般笃实。

(B)指李冰个性朴实,一心为百姓着想,丝毫不为自己打算。

(C)指李冰藉由治水,发展出一套有效的政治管理学。

(D)指李冰的学问具体、朴实,以人为中心,处处为人民的生计着想。

答案:(D)

2. ()下列「」中的字词,何者做动词使用

(A)他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

(B)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

(C)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

(D)明显出现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

答案:(B)

解析:(A)(D)副词。 (B)映照,动词。 (C)形容词。

3. ()下列「」中字词的读音,何者正确

(A)旱「涝」无常: láo(B)深淘滩,低作「堰」: yà

(C)「汨」汨清流:mì (D)文「韬」武略:táo。

答案:(C)

4. ()「它们的前边没有险滩,后边没有荒漠,因此虽然幽僻却谈不上什么气势;它们大

多很有一些年代了,但始终比较滋润的生活方式并没有让它们保留下多少废墟和遗迹,因此也听不出多少历史的浩叹;它们当然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总之,它们的历史路程和现实风貌都显得平实而耐久,狭窄而悠长,就像经纬着它们的条条石板街道。」请依照文字内容及脉络判断,这段文字应出自余秋雨的哪篇文章

(A)〈白发苏州〉(B)〈风雨天一阁〉(C)〈牌坊〉(D)〈江南小镇〉。

答案:(D)

解析:(D)余秋雨《文化苦旅.江南小镇》。从文章描绘的气氛及最末句「条条石板阶道」选出江南小镇。

5. ()「(甲)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乙)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丙)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丁)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依照格律及诗意,这首七律重组后的正确顺序应是

(A)(丙)(乙)(丁)(甲) (B)(甲)(丁)(乙)(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 (丙)(丁)。

答案:(A)

解析:(乙)(丁)二联对仗,置于中间。 (丙)联诗意为开头,(甲)联诗意为结尾。语译: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离市集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中清贫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邻翁一同来对饮,我这就隔着篱笆唤他来喝尽这剩下的酒。

6. ()请从文章题材及文字风格判断,下列哪段文字应是余秋雨的作品

(A)脸上淡妆,只有两片精工雕琢的薄嘴唇涂得亮汪汪的,娇红欲滴,云鬓蓬松往上扫,后发齐肩,光着手臂,电蓝水渍纹缎齐膝旗袍,小圆角衣领只半寸高,像洋服一样。领口

一只别针,与碎钻镶蓝宝石的「纽扣」耳环成套

(B)从桃源县坐小船沿沅水上行,船到白马渡时,上南岸走去,忘路之远近乱走一阵,桃花源就在眼前了。那地方桃花虽不如何动人,竹林却很有意思。如椽如柱的大竹子,随处皆可发现前人用小刀刻划留下的诗歌

(C)这便是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

(D)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答案:(C)

解析:(A)张爱玲〈色,戒〉。 (B)沉从文〈沅陵到桃源〉。 (C)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写黄州赤壁,符合余秋雨文化大散文的风格。 (D)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

1.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舒婷〈神女峰〉)()(1)从「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诗句中,可知作者的情绪是

(A)愤怒(B)哀愁(C)欢乐(D)迷惘。

()(2)承上题,诗句中强调何者是值得追求的

(A)千秋万世名(B)柏拉图的情爱(C)真实的拥抱与相守(D)美善的道德典范。

()(3)「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站在船尾衣裙漫飞」,上述文句的主词,所指为何(A)作者(B)神女(C)爱人(D)女贞子。

()(4)「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文句中的修辞与下列何者相似(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B)白发三千丈,离愁似箇长(李白〈秋蒲歌〉)

(C)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5)「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诗句中「美丽的梦」当指哪一则典故(A)宋玉与楚王游于兰台之宫(B)楚王与神女会于高唐

(C)屈原沉溺于汩罗(D)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

答案:(1)(B);(2)(C);(3)(A);(4)(A);(5)(B)

解析:(4)题干与(A)皆为转化(拟人法)。 (B)夸饰。 (C)排比。 (D)譬喻。语译:(A)感伤时事,看着繁华春花,也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纵使听见春鸟鸣叫,也令人心里惴惴不安。 (B)我的头发啊,一下子长到了三千丈,或是因为离愁太深,如同三千丈的白发那么悠长。 (C)在江畔是谁第一次看见了月亮?江畔的月亮又在何时第一次地照了人? (D)你问我到底有多少的忧愁,大概就像那一江春天的流水一般,绵绵不断地向东流去。

2.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

(陆游〈晚泊〉)()(1)诗中之文句,何者藉由想像描述入川行程之艰险

(A)身游万死一生地(B)半世无归似转蓬

(C)今年作梦到巴东(D)落日啼鸦戍堞空

()(2)对此诗之说明,下列何者有误

(A)这是陆游描写梦境的一首七言律诗。

(B)由「丛祠无处不祈风」之描写,可见水路难行,顺风为船夫的殷切期盼。

(C)「邻舫有时来乞火」、「晚潮又泊淮南岸」二句点出「夜泊」的题意。

(D)以「落日啼鸦戍堞空」的萧然景色,寄托仕途多艰,壮志难酬之叹。

答案:(1)(A);(2)(A)

解析:(1)从「身游万死一生地」一句可知。李白亦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这是梦中又返回巴东,可见陆游曾经到过四川,所以只是借梦写往事,非徒写梦境之诗。语译:平生无法安居,有如随风飘转的蓬草,今年又前往巴东,仿如梦般不真实。途中经历万死一生的险地,步入千峰百嶂的三峡中。泊船时,邻舟有人来乞火,乡间庙宇有船夫祈祷顺风。在淮南岸夜泊,眼前是萧索的落日、啼鸦与戍楼。

3.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甫〈登楼〉)()(1)此诗为杜甫的川行华章之一,由下列哪句诗文中,可看出诗人当时在四川(A)北极朝廷终不改(B)西山寇盗莫相侵

(C )花近高楼伤客心(D)锦江春色来天地。

()(2)「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句中以「梁甫吟」表达(A)对梁甫的推崇(B)对诸葛亮的仰慕(C)对后主的同情(D)对刘备的责难。

()(3)杜甫忧国忧民之情经常流露于诗文中,下列哪句诗文是描写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对国家坚定不移的信心

(A)万方多难此登临(B)西山寇盗莫相侵(C)北极朝廷终不改(D)玉垒浮云变古今。()(4)对此诗的叙述,下列何者有误

(A)作者于四川所做,时为繁花盛开的春天。

(B)「花伤客心」,乃以乐景写哀情,与「感时花溅泪」同为反衬手法。

(C)末联借咏怀古迹,讽谕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

(D)是一首平起式押平声韵的七言律诗,首二句以「楼」与「登」二字点题。

答案:(1)(D);(2)(B);(3)(C);(4)(D)

解析:(1)「锦江」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发源于郫县,为岷江的支流,东流至华阳县,与郫江会合。故知当时杜甫身在四川。

(4)(D)仄起式押平声韵。

语译:花木接近高楼更令游子伤心,万方多难时我独自到此登临;锦江满目春色从天地边涌来,世事变化有如玉垒山的浮云。朝廷稳固像北极星不可动摇,西山寇盗不要再来骚扰相侵;可怜昏庸的后主还享有祠庙,暮色苍茫中姑且咏唱〈梁甫吟〉。

4.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1)李白诗中常见夸张豪放及生动具体的描写技巧,下列诗句,何者即运用灵活的譬喻法,而使景物更为具体生动

(A)渡远荆门外(B)山随平野尽(C)月下飞天镜(D)万里送行舟。

()(2)本诗中的哪一个字,点出了作者远游时,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A)「来从楚国游」的「游」字。(B)「江入大荒流」的「入」字。

(C)「仍怜故乡水」的「怜」字。(D)「万里送行舟」的「送」字。

()(3)对此诗之说明,何者有误

(A)是一首五言律诗,颔联、颈联均对仗。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说长江水流过宽广的平原后,进入峡谷。

(C)记录李白早期出蜀过三峡时,所见的壮阔景象。

(D)在雄健豪迈的文笔中,反映诗人乐观的心境与对故乡的眷恋。

答案:(1)(C);(2)(C);(3)(B)

解析:(1)以飞天镜来譬喻月亮。

(3)应是指长江流过三峡后进入平坦的原野。

语译:出蜀过三峡远渡到荆门山外,来到古时的楚国尽情地游览;山势随着平原伸展逐渐消失,江水在辽阔的原野滔滔奔流。江中月影像天空飞落的明镜,云霞变幻奇景结成海市蜃楼;我始终怜爱故乡美丽的江水,它也恋恋不舍万里送我行舟。

5.

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三穿既决,水流疏分,指状表目,亦谓之三门矣。山在虢城东北,太阳城东也。《搜神记》称:「齐景公渡于江,沉之河,鼋衔左骖没之,众皆惕。古冶子于是拔剑从之,邪行五里,逆行三里,至于砥柱之下,乃鼋也。左手持鼋头,右手挟左骖,燕跃鹄踊而出,仰天大呼,水为之逆流三百步;观者皆以为河伯也。」(郦道元《水经

注》)

()(1)本文大意是

(A)砥柱山的形势及传说(B)砥柱山的名胜古迹

(C)大禹治水的贡献(D)古冶子救驾的事迹。

()(2)「三穿既决,水流疏分。」意谓

(A)水势流窜,三年凿穿山石(B)水道历经三次方才疏通

(C)水势凿穿三处,江流跟着凿通的路线分流(D)江流穿过三座高山,水势汹涌不止。()(3)「指状表目,亦谓之三门矣。」「指状表目」意谓

(A)明确指出外形特色(B)依照流势,定出地标

(C)依其外形标举名目(D)以手指指出外形名目的异同。

()(4)「山陵当水者凿之」意谓(A)水势盛大,漫过山陵(B)水流湍急,凿通山陵(C)以山陵堵塞水流(D)把山凿通,让水流过。

()(5)「邪行五里,逆行三里。」意谓

(A)为人作恶多端,残暴百姓(B)大鼋为害,三、五里之内,百姓不得安宁

(C)水势泛滥,浸灌水道以外三、五里农田(D)顺水斜泳五里,逆水游泳三里。

答案:(1)(A);(2)(C);(3)(C);(4)(D);(5)(D)

译文:砥柱,山名。从前大禹治洪水的时候,凡是山陵挡住水路的全部凿通,所以穿破多处山陵以便河水通过。黄河的水从山的两旁,包围着山流过去;山在水中露出,像柱子一般,所以叫做砥柱。凿穿的有三处,水依凿穿的路线分流;各依形状,标出名目,分别叫人门、神门、鬼门,这就是三门。山在虢城东北,太阳城的东边。《搜神记》上说:「齐景公要渡过黄河,车子才下到河边,一只大鼋便把左边的骖马衔入水里不见了,大家都吓住了。古冶子立即拔剑追踪它,斜泳了五里,又逆泳了三里,直追到砥柱下面,才发现原来是一只大鼋;左手提着割下的鼋头,右手挟着车左的骖马,像燕子似地飞跃着,像天鹅般登上岸来,昂头对天大声呼叫,河水都被他的声浪冲激得倒流了三百步;

当时在场的人都以为他是河神转世哪。」

三、多选题

1. ()关于李冰与都江堰的叙述,何者正确

(A)李冰为战国时人,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太守。

(B)在四川任职期间,修建都江堰,造就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C )李冰曾钻研水利工程的书籍,加上与生俱来之天赋,而筑成都江堰。

(D)命儿子作三个石人雕像,镇于江间,测量水位,也借此供后人凭吊。

(E )都江堰二千多年来不仅为四川平原,也为中华民族提供庇护和濡养。

答案:(A)(B)(E)

解析:(C)无与生俱来的天赋。 (D)不是为了供后人凭吊。

2. ()下列关于余秋雨〈都江堰〉一文之叙述,何者正确

(A)属游记散文,乃余氏足履川西平原,实地造访古堰的文化考察写作。

(B)能探索地理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借堰写李冰治水之功及政治风范。

(C)以为都江堰福国利民二千余年,其价值凌驾万里长城之上。

(D)以「母亲」、「农夫」的角色,比况李冰「毫无所求,只知贡献」的伟大情操。

(E)以「精神焕发」、「乖乖地转向」、「驯顺」、「恼怒」、「撒野」等转品的笔法将磅礴的江水写得灵动、飞扬。

答案:(A)(B)(C)

解析:(D)「母亲」乃用以譬喻都江堰。 (E)转化笔法。

3. ()关于余秋雨,下列叙述何者有误

(A)中国近代散文、小说作家。

(B)散文作品具有宏观的史识。

(C)对美学亦有独到研究,着有《戏剧理论史稿》。

(D)游记作品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E)《文化苦旅》即是一部富有人文关怀的历史文化论文集。

答案:(A)(E)

解析:(A)不是小说家。 (E)非论文集。

4. ()下列「」中的词语,哪些是动词

(A)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

(B)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C)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D)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

(E)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答案:(A)(C)

解析:(A)(C)动词。 (B)(D)(E)动名。

5. ()「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

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是一种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馆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以上这段描写运用哪些修辞技巧

(A)转化法(B)譬喻法(C)排比法(D)摹写法(E)呼告法。

答案:(A)(B)(C)(D)

6. ()〈都江堰〉一文中,善用「拟人法描写江水」,下列文句,何者即是此一笔法

(A)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

(B)也许水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

(C)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

(D)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E)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答案:(A)(B)(C)(D)

解析:(E)譬喻法。

7. ()下列「」内,哪个词语是由形容词转品作名词

(A)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B)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

(C)付之于「企盼」。

(D)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E)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答案:(A)(B)

解析:(A)(B)形名。 (C)(E)动名。 (D)形动。

8. ()下列哪些描述,是对李冰建都江堰的赞颂

(A)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B)他没有料到,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

(C)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

(D)「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

(E)「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没有一个人能活

得这样长寿。

答案:(A)(C)(E)

9. ()「因有李冰,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其中「冰清玉洁」

一词,可替换为

(A)光风霁月(B)冰壶秋月(C)冰清玉润(D)虎尾春冰(E)珠圆玉润。

答案:(A)(B)(C)

解析:(D)喻危险。 (E)喻歌声宛转美妙。

10. ()下列哪些文句,是借长城来衬托都江堰

(A)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

(B)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C)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D)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

(E)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答案:(B)(C)(D)(E)

解析:(A)用秦始皇以衬托李冰。

11. ()在语文中,把两种不同,特别是相反的观念或事实,对列起来,两相比较,

从而使语气增强,使意义明确的修辞法,叫做「映衬」,下列文句,何者使用此法

(A)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B)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都江堰)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汨汨清流。

(C)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D)这里的水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E)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

答案:(A)(B)(C)(E)

解析:(D)转化法。

12. ()下列「」中字词的形、音、义,皆正确者为(A)手握长「锸」:音chā,

挖土的工具(B)庇护和「嚅」养:音rú,滋润(C)「汨」汨清流:音mì,水流动貌(D)修「缮」:音shàn,修补(E)「韬」略:音tāo,深奥的。

答案:(C)(D)

解析:(A)音chā。 (B)嚅濡。 (E)韬:谋略。

13. ()「余秋雨从人文的角度对比长城和都江堰两个工程,并以『生花妙笔』写都

江堰工程的壮观,进而推崇李冰父子兴修水利的德泽与政治风范。」其中「生花妙笔」与下列何者语意相近

(A)锦心绣口(B)梦笔生花(C)如椽大笔(D)咳唾成珠(E)笔底生花。

答案:全

解析:(A)用以称赞人文思巧妙,文辞优美。 (B)比喻文人才思泉涌、文笔富丽。 (C)用以称扬著名作品、作家或写作才能极高。 (D)比喻言谈不凡或文词优美。 (E)比喻文人才思泉涌,文笔富丽。

14. ()下列各选项中修辞的说明,何者正确

(A)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提问

(B)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譬喻。

(C)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转化。

(D)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顶真。

(E)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

脆得无法翻阅—映衬。

答案:(B)(C)(D)(E)

解析:(A)疑问。

15. ()下列各名胜古迹与文学人物配对,正确者为

(A)成都浣花草堂:诸葛亮。(B)武昌黄鹤楼:崔颢。

(C)杭州西湖苏堤:苏辙。(D)滁州醉翁亭:白居易(E)南昌滕王阁:王勃。

答案:(B)(E)

解析:(A)杜甫入蜀时居住于浣花草堂。 (B)崔颢写〈黄鹤楼〉诗。 (C)苏轼任杭州太守时修建苏堤。 (D)欧阳修作〈醉翁亭记〉。 (E)王勃撰〈滕王阁序〉。

16. ()以下关于都江堰的叙述,何者正确

(A)约修筑于二千二百年前的战国时代。

(B)由当时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所建。

(C)地点在四川西部平原的岷江之上。

(D)兼具防洪灌溉与抵御外侮的功能。

(E)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足见其代表人类卓越的智慧与成就。

答案:(A)(B)(C)(E)

解析:(D)文中未提及国防功能。

17. ()下列成语运用,何者恰当

(A)「趋炎附势」者多,雪中送炭者少,怎不令人感叹世态炎凉。

(B)居高临下,只见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向前涌进,怎不令人目眩神迷。

(C)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因有「天府之国」的四川,才有一个安定的后方。

(D)立法院的「衮衮诸公」有几个是真正在维护人民权益的呢。

(E)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将李冰对水利工程的贡献与「冰清玉洁」的政治风范,描写得淋漓尽致。

答案:全

解析:(A)比喻依附权势。 (B)水势盛大的样子。 (C)形容地势险要而物产丰富的地方。

用以指四川。 (D)众多居高位的官员。 (E)比喻品行高洁。

18. ()以下与水有关的成语运用,何者有误

(A)原本扑朔迷离的凶杀案,经由警方日以继夜的追查后,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B)看着「江河日下」的胜景,令人心胸为之开阔,俗虑全消。

(C)我对你的帮助,仅是「杯水车薪」,何足挂齿。

(D)昔日繁华的市街,现在已冷清颓圮,怎不生「东海扬尘」之叹。

(E)小林自从退休之后,过着「临渊羡鱼」的悠闲生活,令人向往。

答案:(B)(E)

解析:(B)江河日下:喻事情一天一天衰败下去。 (C)杯水车薪:喻无济于事。 (D)东海扬尘:喻世事变化极大。 (E)临渊羡鱼:喻只想成功而不努力争取。

19. ()以下各组的成语,何者两两相反

(A)独占鳌头/名落孙山(B)天府之国/不腆之地

(C)河东狮吼/举案齐眉(D)兔死狐悲/狐死首丘

(E)不愧屋漏/嵚崎磊落

答案:(A)(B)(C)

解析:(A)占居首位/落第。 (B)肥沃之地/贫瘠之地。 (C)喻悍妇/喻夫妻相敬如宾。 (D)物伤其类/不忘本。两者不相干。 (E)光明磊落。

20. ()下列各选项「」中,读音皆不相同的是

(A)嗫「嚅」/「濡」湿/「蠕」动(B)「韬」光养晦/「韫」椟而藏/冒大不「韪」(C)「歃」血为盟/手握长「锸」/「铩」羽而归(D)「浚」理水政/「逡」巡不前/日削月「朘」

(E)都江「堰」/「揠」苗助长/风行草「偃」。

答案:(B)(C)(D)(E)

21. ()下列关于游记文章之叙述,何者正确

(A)〈黄州快哉亭记〉,苏辙作品,主旨在说明读书人唯有心中坦然,不为外物所役,方能无往而不快。

(B)〈岳阳楼记〉,范仲淹之作,主旨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抱负与友人共勉。

(C)〈醉翁亭记〉,欧阳修作品,通过对优美山水与宴游之乐的描写,抒发以顺处逆之心境及与民同乐之政治理想。

(D)《老残游记》,高鹗所作,借老残之游历,抨击当时吏治之黑暗。

(E)〈都江堰〉,余秋雨作品,借游都江堰,推崇李冰筑堰之功与政治风范。

答案:(A)(C)(E)

解析:(B)非游记。 (D)刘鹗所作。

22. ()有关李白与杜甫,下列何者正确

(A)均为盛唐诗人,并称「李、杜」。

(B)前者号青莲居士,后者号杜陵布衣。

(C)前者世称「诗圣」,后者世称「诗仙」。

(D)前者为豪放派诗人,后者为社会写实派诗人。

(E)二人在安史之乱时均避难四川,且以之为背景,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闲逸作品。

答案:(A)(B)(D)

解析:(C)二者相反。 (E)李白未避难四川。

23. ()下列诗句,何者是对诸葛亮的歌咏

(A)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B)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C)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E)〈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答案:(A)(D)(E)

解析:(A)杜甫〈八阵图〉:诸葛亮的功业在三国时,可算是功高一切。他排成著名的八阵图以对抗魏、吴,尽管江水日夜奔流,八阵图的石垒也依然没有丝毫转动。但遗憾的是刘备出兵伐吴没有成功的失策吧! (B)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诗〉:我的身子像烧成灰的木头那么枯槁,我的心像未系缆绳的小船到处漂泊。你问我这一生有何功业,我只是到过黄州、惠州、儋州,当过几任地方官罢了。 (C)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姪孙湘〉:因为我直言敢谏,早上到高耸如九重天般的宫殿里,上了一封奏章。哪里知道晚上立刻就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了呢。我一心要为大唐除去弊政,怎能为了顾惜自己所剩不多的晚年,而不忠言直谏呢? (D)杜甫〈蜀相〉:从前刘备三顾茅庐烦请他平定天下,所以在刘备与后主两代中,都靠着老丞相的一片忠心开国与辅佐。他在讨伐魏国的战役中还没得胜就先死去了,使得英雄豪杰都忍不住悲伤而让泪水流满了衣襟。 (E)陆游〈书愤〉:〈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可堪比拟呢?

24. ()「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关于

此句的说明,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此句为反诘语气。

(B)旨在警告现今官员,该知所进退。

(C)表达为政者应坚持为基层百姓的福祉、生计着想的立场。

(D)期许自己进入官场后也该向李冰效法。

(E)间接赞美了李冰福荫苍生的不朽德泽。

答案:(A)(C)(E)

解析:(B)嘲讽现今官员。 (D)并未期许自己进入官场。

25. ()下列余秋雨《文化苦旅》中各篇目与所指涉文化人物相配对,正确的选项

(A)〈柳侯祠〉:柳宗元(B)〈洞庭一角〉:范仲淹

(C )〈西湖梦〉:李白(D)〈青云谱随想〉:八大山人

(E)〈都江堰〉:李冰父子。

答案:(A)(B)(D)(E)

解析:(B)范仲淹与吕洞宾。 (C)白居易、苏轼、苏小小、白素贞。 (D)八大山人即朱耷。

26. ()下列诗句,何者为杜甫名句

(A)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C)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E)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答案:(B)(D)(E)

解析:(A)王维〈渭川田家〉。 (B)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C)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D)杜甫〈月夜怀舍弟〉。 (E)杜甫〈春日忆李白〉。语译:(A)农夫们扛着锄正要回家,见了我后站着与我谈天许久。于是令我羡慕这儿生活闲逸,惆怅的吟起〈式微〉诗来了。 (B)三峡两岸的群山一齐奔向荆门,秭归至今尚有明妃生长的故村。一旦辞别汉宫联姻到了北方沙漠中,最后只留得青冢一座对着塞外无尽的黄昏。 (C)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日多教我烦忧。 (D)从今夜开始,露水越发地白了,月光该是故乡地最明亮。我有两个弟弟,现在都已分散,家破人亡,连生死也无法打听。

我寄信回去,经常无法送达。 (E)李白的诗是天下第一的,诗风飘逸绝尘,跌宕不拘。

文字清新有如庾信,诗气俊逸可比鲍照。

27. ()下列对游记文学流变的叙述,何者正确

(A)中国山川游记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及郦道元的《水经》为代表。

( B)唐朝柳宗元遥承《水经注》以「永州八记」等山水散文,写出具有个性的游记作品。

(C)宋代游记往往借风景或游迹以说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即是借题发挥之作。

(D)南宋陆游的《入蜀记》与明代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乃是日记体游记,既有文学性,亦兼史料价值。

(E)晚明时期公安派归有光等人,以独抒性灵的主张及清丽脱俗的笔法,写出脍炙人口的山水小品。

答案:(B)(C)(D)

解析:(A)《水经》《水经注》。 (E)归有光袁宏道。

四、填充题

1. 请写出下列现代诗中所吟咏的人物。

(1)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答:()。

(2)挥椽一怒看潮州的刺史/噩噩的凶顽驱赶,向南海遁/浊浪滔滔一澄一千岁/清澈澈沙埔石岸到现今。

答:()。

(3)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知归去归哪个故乡?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答:()。

(4)酒后背手参观瀑布最好/那名佩剑吟诗的白衣诗人已摆出/天下第一的起手式/还是一招将进酒「天明时我将登船/随猿声走入万重大山……」

答:()

(5)千年前为秋风所破的茅屋/剩日下的竹影摇曳/我小立在那座新筑新修的草堂/遥想当年你如何扶杖叹息,忍听/儿童抱茅的嬉闹,下一刻/随手将一袭萧然的长衫/挂进唐诗富丽的书橱里。

答:()

答案:(1)李白;(2)韩愈;(3)李白;(4)李白;(5)杜甫

解析:(1)余光中〈寻李白〉。与「酒」、「月」相关,又有「剑气」、「半个盛唐」推断为李白。(2)余光中诗作。韩愈曾被贬至潮州任刺史,又写过〈祭鳄鱼文〉。

(3)余光中〈寻李白〉。李白曾被流放至夜郎;杜二是指「杜甫」。

(4)宋弱水〈神谱〉。李白名作之一为〈将进酒〉,又取〈下江陵〉诗之前两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5)陈义芝〈草堂沉思〉。杜甫名作之一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且在成都浣花溪畔筑有草堂。

2. 写出下列文句中所歌咏的文人。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愿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答:()。

(2)不握兵权只坐筹,苦辞万户乞讨留。纵令不早寻仙去,天子终无赐醢谋。

答:()。

(3)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犹疑恨楚王。

答:()。

(4)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身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答:()。

(5)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迹;井庐空眷恋,可惜鞠躬尽瘁,归耕未遂老臣心。

答:()。

(6)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答:()

答案:(1)韩愈;(2)张良;(3)屈原;(4)苏轼;(5)诸葛亮;(6)杨贵妃

解析:(1)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姪孙湘〉。韩愈上〈谏迎佛骨表〉给宪宗,宪宗大怒,将其贬至八千里外的潮州任刺史。

(2)高启〈读史〉。张良为刘邦运筹帷幄,且辞去齐地万户之侯,功成身退学仙而去,所以未遭刘邦杀害。

(3)汪遵〈屈祠〉。从「不肯入醉乡」、「没沧浪」、「楚王」推断为屈原。

(4)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诗〉。从末句「黄州、惠州、儋州」推断为苏轼本人。

(5)从「鞠躬尽瘁」、「躬耕未遂」判断为诸葛亮。

(6)李商隐〈华清宫〉。杨贵妃常至华清宫休憩,又引起安史之乱,教唐玄宗蒙尘。

3. 请写出下列诗句中所吟咏的人物。

(1)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答:()。

(2)襄王不用直臣筹,放逐南来泽国秋。自向波间葬鱼腹,楚人徒倚济川舟。

答:()。

(3)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答:()。

(4)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答:()。

(5)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答:()。

答案:(1)诸葛亮;(2)屈原;(3)项羽;(4)杨贵妃;(5)白居易

解析:(1)杜甫〈咏怀古迹〉。其人在伊尹、吕尚之间,又胜过萧何、曹参,无奈「运移汉祚」,又因「军务劳苦而死」故知为诸葛亮。

(2)胡曾〈汨罗〉。从「襄王」、「波间葬鱼腹」、「楚人」推断为屈原。

(3)杜牧〈题乌江亭〉。项羽带了八千江东子弟度江,最后失败自刎于乌江畔。

(4)杜牧〈过华清池〉。从「长安」、「妃子」、「荔枝」知是杨贵妃。

(5)唐穆宗〈吊诗仙〉。从「名居易」、「字乐天」、「〈长恨〉曲」、「〈琵琶〉篇」都可看出是指白居易。

4. 请写出下列诗句中所吟咏的人物。

(1)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答:()。

(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答:()。

(3)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答:()。

(4)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如何!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答:()。

(5)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答:()。

答案:(1)刘备;(2)诸葛亮;(3)王嫱(昭君);(4)诸葛亮;(5)孔子

解析:(1)刘禹锡〈蜀先主庙〉:刘备的英雄气概真可谓顶天立地;经历千秋万代威风凛凛至今依然。战乱局势中与魏、吴鼎足三分天下;雄心勃勃立誓复兴汉室统一铸钱。得到贤明丞相孔明开国辅佐;生了个儿子阿斗却不是一个圣贤。多么可悲原先蜀汉宫廷的歌妓

们;如今却欢歌曼舞尽在魏王的殿前。

(2)杜甫〈蜀相〉:诸葛丞相的祠堂要去哪儿找呢?原来在锦官城外,柏树茂密的地方。祠堂阶前的春草映着绿茵茵的碧色,隔着树叶还听得见黄鹂鸟儿清亮的叫声。从前刘备三顾茅庐烦请他平定天下,所以在刘备与后主两代中,都靠着老丞相的一片忠心开国与辅佐。

他在讨伐魏国的战役中还没得胜就先死去了,使得英雄豪杰都忍不住悲伤而让泪水流满了衣襟。

(3)杜甫〈咏怀古迹〉:三峡两岸的群山一齐奔向荆门,秭归至今尚有明妃生长的故村。一旦辞别汉宫联姻到了朔漠,留得青冢一座对着塞外黄昏。在画图中熟悉你的花容月貌,听到珮声疑是月下归来的香魂。琵琶奏的胡曲流传了一千多年,分明是您诉说自己的满腔孤愤。

(4)李商隐〈筹笔驿〉:猿鸟仍似畏惧此森严军令,风云长久护卫当年的壁垒藩篱。空教上将军大挥神笔草拟文书,终见后主败降被驿车送往魏地。他的才干完全比得上乐毅、管仲,关、张命短从此失去了羽翼。从前经过成都我凭吊武候祠堂,写下感怀诗篇内心的怅恨无际。

(5)唐玄宗〈经邹鲁祭孔而叹之〉:孔老夫子一身奔波,究竟有何所求?忙忙碌碌周游列国,疾恶鄙陋世俗,先圣诞生于邹氏之邑,后来迁居到曲阜;这宅院西汉鲁王原想毁它,而扩建成宫府。孔子曾经叹息:凤凰不至生不逢时;见麒麟他伤心哭说,我已穷途末路!

而今到此,瞻仰两楹间对他的祭奠;与他当年梦见坐享其间,并无不殊。

5.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

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答案:天府之国;诸葛亮;杜甫;陆游

6.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长城当然也非常伟

大,不管()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答案:都江堰;孟姜女;八达岭

7. 余秋雨于西元一九八七年获颁中国「国家级凸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一九九三年再获「上

海文学艺术大奖」。着有《戏剧理论史稿》、()、()、《霜冷长河》等书。答案:《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8. 余秋雨的散文往往透过实地考察,以()的时间感与身历其境的()交

错而成,从不同的角度来审美、思考与反省,并触发所感。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笔调融合知性与(),风格厚实醇美。

答案:历史文化;空间感;感性

9. 〈都江堰〉作者为(),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写作协会会长,现任复旦

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为中国当代()、美学专家,也是著名文化史学者和()家。

答案:余秋雨;戏剧;散文

10. 〈都江堰〉以人文的角度对比()和都江堰两个工程。作者认为都江堰的气势

虽然不如长城,却能永续造福无数民众,展现出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透露了建造者关心民瘼的智慧与仁慈。文中并以泼墨般的气势,写活了江水的磅礴壮观,进而推崇

()父子兴修()、福荫苍生的不朽德泽,及冰清玉洁的政治风范。全文借堰写人,深掘历史人物精魂,充满浓厚的()省思。

答案:长城;李冰;水利;人文

11. 〈都江堰〉节录自(),是一篇以实地考察为基础的文化()。都江堰

位于川西平原的岷江上,于二千二百多年前由()父子所修建。这个古老工程以科学方法解决了四川人民的最大困扰—旱涝,成就富饶的(),至今仍发挥其效益,于西元二○○○年被联合国列入「()遗产」。

答案:《文化苦旅》;随笔;李冰;天府之国;世界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