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35道问答题

马原35道问答题

马原35道问答题
马原35道问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

答: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

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及思

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前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后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

论和不可知论。

2.简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答: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其内容

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

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

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3.简述唯心主义及其存在形态?

答:唯心主义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问题时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5.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答:(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

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

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6.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答:(1)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

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

认识同客观实际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是把主观认识同客观

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只

能是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别的标准。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

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

的局限。

7、运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

要性?

答:(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推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2)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3)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

同发展。(4)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5)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6)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

物发展的状态。(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8、简述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答:(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各方面发展最深刻的动力根源。(2)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革

命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的主要动力。(5)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9.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正确性?

答: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不同事物的矛

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

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

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

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

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

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共性和个性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

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哲学基础。

10、马克思主义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答:(1)马克思主义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

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

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

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方法论意义: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应从肯定中看到否定,从同一中看到对立;同时又要从否定中看到肯定,从对立中看到同一。而“历史复古主义”

和“民族虚无主义”、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论”等均是与此完全相反的观点

和做法,应该抛弃。

11、简述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

答: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

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他们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

不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的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

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12、简述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答:(1)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真理和价值的不同。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而价值是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由此不难看出,真理和价值是有区

别的,不可混为一谈。

(2)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表现在:第一,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第二,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

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13、试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规律,并用以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必要性?

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三项内容构成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是人

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一是生产力

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二是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

发展。生产关系虽然被生产力所决定,但它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具有巨大

的反作用,与生产力相适合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力不适合的

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甚至破坏生产力。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不断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一个由生

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川流不息的循环过程,

每一次循环都使人类社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总的来说是比较低的,并且发展不平衡,既有现代化的大生产,又存

在着以手工业为主的农业和手工业,这种不同层次的生产力必然要求有多种经

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同它相适应。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

基础,其他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这种从国有经济到

个体私营经济的多层次的经济结构,适应多层次的生产力的状况,促进了各个

层次的生产的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伪方针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

14、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及把资本进行这种区分的意义?

答:(1)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这部分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己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2)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产生的。

(3)意义: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及其历史趋势奠定了理论基础。

15、简述产业资本循环及其三种职能形式?

答: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它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并使生产资本得以增值,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的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

16、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答:(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2)表现形式: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17、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答:(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

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

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2)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

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必需资

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的价值更大。

18、简述私有制基础上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

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命运。

19、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答:(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3)

社会阶层、阶段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

20、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1、简述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

答:(1)表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计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2)二者在量上有差别。由于预付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从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因此,利润率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程度。

(3)剩余价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

22、简述群众史观以及如何认识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答:唯物史观包括群众史观,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都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

造者,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唯一动力。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提出的,但不完全等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还包括社会构成和社会发展规律等。

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无

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无产

阶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

从而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

领导群众夺取胜利。《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的不朽著作就曾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总是不懈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它为无产阶级的阶级目标服务,

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丝毫没有自己的一己私利。

23、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答:(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2)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24、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

答: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

发展的基本趋势。(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占统治地位,越是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占有的不相

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2)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

定资本主义自身。(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4)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阻碍者,无产阶级

在经济上所处的被剥削地位使无产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斗争精神。资产阶

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地。

25、简述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答: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

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

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6、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阐述“要把社会主义看成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命题的正确性?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2)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因而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3)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将社会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7、简述价值规律及其表现?

答:(1)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8.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时间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9、简述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

答:(1)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2)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3)国

家开始消亡;(4)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0、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

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他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

建设新世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3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答:(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

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答:(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产生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从认识论角度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所以,正是

人们改造客观事物的社会实践活动,才使得人们的认识得以形成、发展、丰富

和完善。

(2)坚持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坚持反映论的前提下,肯定主体在认识中的选择、建构等能动作用。人的认识不仅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动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辩证发展过程。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和说明世界,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

3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答:(1)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第二,真理的绝对

性和相对性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绝

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第三,相

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每二个真理性认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的一个环节。

34.简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答:(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发展

变化。第二,社会意识的内容,无论其具体形式和水平如何,也都是对社会存

在的反映。第三,社会意识中的阶级属性是对社会存在中阶级关系的反映。

35、简述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答:(1)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和反人民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民主,广大劳动人民破天荒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2)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

志进行改造。(3)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4)无

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5)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马原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统一基本组成部分。 (2)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2、思考并归纳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29-P33)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反映世界时会表现出主体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非凡创造性。人能在思维中建构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可变客观为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3、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看法。(P42-P43) (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

马原重点解答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狭义、广义) 定义: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类彻底解放的科学。 狭义: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构成的思想体系。 广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十九世纪使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4.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的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劳动价值学说,对剩余价值做了有意义的研究;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路·费尔巴哈,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中的辩证法——“合理内核”,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基本内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至关重要 空想主义:圣希文、傅里叶、欧文,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未来社会的一些主张,为马克思构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素材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哪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6.科学发展观的概括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7.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最根本的理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徐之明权威解析2013年考研政治试题马原客观题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马原部分 1.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 A.运动的普遍状态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衡量尺度 D.运动的存在方式 【答案】C 【思路剖析】本题属于案例型考题,即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去探究其中所包含的哲理。题干所引对联的作者,是毛泽东和周恩来。1960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一行视察长沙,工作之余,到江边散步。遥望橘子洲头,百舸争流,万帆竞发,毛泽东逸兴遄飞,口占一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联动静相对,意境悠远,三个断句,两处“顶针”,“洲”和“舟”又是谐音,应对难度极大。毛泽东对身边的周恩来说:“恩来,我一时江郎才尽,请你来个锦上添花如何?”周恩来才思敏捷,了解长沙,应声对道:“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天心阁系长沙市内一景,与橘子洲相对。整个对联工整流畅、浑然一体,留下一段佳句和佳话。从考试答题的角度论,最关键的是抓住题干中的最后一句:“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是胡编的干扰项,学术上没有这个说法。故A.项错误。“.运动的内在原因”是矛盾,故B项为错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没有“运动的存在方式”这个说法。C. 项“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是正确的说法。该说法的出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所包含的深层哲理是在对立中认识同一。 【必背考点】《马原》第2章之“运动和静止”。 【应试对策】本题的难度,主要不是来自考查的内容,而是来自于干扰项的设定。“运动”、“普遍”、“内在原因”、“存在方式”等,都是我们学习哲学中经常碰到的基本概念。如果没有理解作为支撑,并且采取临时抱佛脚的突击记忆方式,比较难做出正确的决断。 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终于一个办法出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 A.因果联系 B.必然联系 C.主观联系 D.本质联系 【答案】B 【思路剖析】本题是案例型考题。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故事,考查所其中所包含的哲理。题干中的“羊吃草”是指羊的行为;“割羊草”是指人的行为。连起来看,

大学马原第一章要点整理

第一章 * (名)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 * (名)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万事万物: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名)哲学的基本问题 : 1、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源(第一性) 2、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哲学研究一般、共相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会成为哲学基本问题?宏观角度:世界由物质和思维这两类现象构成微观角度:个人的“精神”和“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贯穿人一生的问题. *(名)唯物主义:物质是世界的本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特征:强调外在力量的客观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由某种或几种“初始元素”构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原子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名)唯心主义 :精神是世界的本质,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特征:强调精神力量的创造性 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主观精神(心灵、感觉、观念、意志)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 ) 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不可知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只有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才能全面的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义哲学的伟大变革: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 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 (名)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通过感觉感知,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为人感觉所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存在于人意识之外,为人意识所反映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本质看时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马义哲学基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名) 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出发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了可知论和能动反映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理论意义:唯物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意义: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认识客观事实、利用客观事实才能达成我们的目的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函数,随物质运动的改变而改变

马原常见问题解答

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谁? 答:圣西门、傅里叶、欧文。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形态有哪些? 答: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 答: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哪些?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 6.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产生重大影响的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什 么? 答: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生物进化论。 7.马克思、恩格斯亲自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际组织有哪些? 答: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 8.19世纪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是什么? 答: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9.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10.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11.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意义有哪些? 答: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科学的方法论。

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要有科学的态度,要有系统全面的眼光,要联系社会实际和个人实际。 1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答:共产主义社会。 1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答:《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答:以人为本。 1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答:与时俱进。 17.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答:致力于实现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8.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什么? 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9.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答:(1)实践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归宿,认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依赖于实践。所以,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指向适当的对象,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和理论 20.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适应人们某种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随实践的需要而发展。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认识不断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活动提供各种必要的条件,使认识的发展成为可能。再次,实践不断

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和。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

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

马原部分重点章节详细解析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马原部分重点章节详细解析 在2016考研政治的学习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共有八章内容,凯程考研政治老师认为可划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复习。第一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涉及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及第四章;第二部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围绕资本主义论部分展开,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三部分为科学社会主义,包括第七章及第八章。在这三个部分中,尤以第一部分最重要。下面凯程考研政治老师就带各位考生来详细分析。 在2010至2015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连续六年的分析题均考查第一部分马哲,凯程政治名师大胆推测,2016年分析题也会延续命题老师的一贯风格。在第一部分中,第一章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本章为引导章节,属高度概括内容,因此多考查选择题;第二章为“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该章重点为辩证法,唯物论也蕴含其中,所以分析题的重点一般在本章出现,需要注意的是,辩证法的应用非常灵活,命题老师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素材,以多种形式来命题;第三章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属于认识论内容,以本章内容来命制分析题可能性同样较大,本章中原理逆推出它所能够阐发的命题,是掌握本章的要素所在;第四章是“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该章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一般不会命制解析题。 在第二部分中的知识点多出现在选择题中,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以及第六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两章是原来政治经济学的部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是资本主义的积累阶段。在选择题中有时会涉及应用公式的计算题,考生要提起注意。 第三部分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七章是“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八章是“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两章内容介绍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化。该部分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的角度基本集中在毛中特课程中,且多命制单选或多选,考生针对此部分备考,将概念性的内容掌握即可。 各位考生,通过今天凯程考研政治老师的讲解,你们是否对马原部分的逻辑结构及重点章节有了透彻的了解?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取得理想佳绩!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完整版)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绪论 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基精神实质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一,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马原题目及答案

1.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包含了什么哲理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说明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 一切事物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 3.什么叫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即是唯物派,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

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4.你是如何理解物质这个范畴的? 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如何正确理解物质范畴对于人们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哲学界主要把物质理解为各种具体物质的共性和客观实在,但对具体物质的共性是什么、客观实在又是什么却没有说明。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各种具体物质的共性、客观实在加以说明,以便廓清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更臻完善。 5.你认为人脸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河流这个哲学是否正确? 这句话是错误的,他借口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把事物说成是瞬息万变的东西,必将陷入“不可知论”。 6.什么叫做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复旦金融硕士431金融学133分笔记

复旦金融硕士431金融学133分笔记 你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复旦大学431金融学综合专业课133分学姐笔记分享给大家! 2016复旦金融专硕考研已经结束了,现在在等最终结果。本人在考研准备时,在论坛上看了很多复旦金融专硕经验贴,受益很大,现在准备写一下自己9个月来的经历,供师弟师妹参考。文笔不好,大家凑活着看 个人基本情况:复旦金融专硕经院基金总分416政治69+英语81+数学133+专业133总分第四一战 一、为什么选择复旦经院金砖 首先,楼主是梦想有一天可以进入大投行券商搬砖的,抛开个人能力不谈,如果有清北复交的研究生学历,那么可能性就大很多。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在这里机会很多,空气质量也相对好很多,适合夜跑。至于选择复旦基金:首先是高金不敢报,招的人少,倾向于理工科背景,偏爱C9。复旦管院招的人也是10个左右,而且复试全英文,复试刷人也挺多,感觉风险大。至于数院,听说复试会问些数学专业知识,而且偏爱理工科,虽然我挺喜欢数学偏分析的方向,可是还是不敢报。另一方面,经院基金15年扩招了,大约有50几个,而且当时是有背景分的,我感觉这个还是相对保险的,毕竟我只是奔着复旦去的,只要进去了,以后考些证书,感觉差别不大。而且我当时认为复旦金砖学费不便宜,竞争压力会小一点。 二、复旦金融专硕初试 可以根据个人学习习惯,决定报不报班。我3月初开始准备,先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在论坛和贴吧看了大量经验贴,用什么资料书,长期规划,还有最终决定不报班。这里说明一下,3月初我也很茫然,这里的规划也不过是简单的列了下各个阶段干些什么,事实上,随着对考研认识的加深,这些原先的计划都做了很大的改变。简单说,只要坚持下去,你就会慢慢明白考研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前期也许会做一些意义不大的事,但不要紧,慢慢的一切东西都会变清晰的。 靠谱的研友很重要,这是我最大的经验。考研真得很寂寞、无聊,如果连个人说话都 没有,我是会憋坏神经的。考研难有一点就是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如果有几个人相互分享的话,会省下大量精力,而且考研期间会有诸如报名,现场注册等很多琐碎的事情,如果是一战的话,很可能遗漏些什么,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暑假的三个月在宿舍看书,当时有一个考厦大的研友,基本上是7点起床,1点睡觉,两个人感觉也不是很累,这段时间在我整个考研中太重要了。后期我一共有四个研友,资料信息共享,互帮互助。所以真得建议师弟师妹找一个靠谱的研友,靠谱很重要!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

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 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 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 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马原】重要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社会的物质性表现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是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中客观的普遍的现象;是指矛盾的共性、绝对性。 第二、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是指矛盾的个性、相对性。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四、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包括的是个性中本质的东西,它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 第五、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性寓于(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只能通过个性而存在;共性统摄着个性,个性总是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割裂了这种联系,就会导致类似“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第六、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随事物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变,共性与个性可以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6、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马原答案

简答论述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会的物质性? P28 答: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与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答:(P33)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P253 答:(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方向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述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43 答: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的同一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P44+资料 P3 答:(1)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

2018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全面解析,获取命题趋势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全面解析,获取命题趋势 从大家最害怕的马原试题的难度来看,难度稍较去年有所降低。考题分布基本涵盖主要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对于2017年考研的同学来说,收拾好心情准备接下来的学科考试,不要太关注正确答案。而对于2018年考研复习备考的同学来说,最该从本次考试中获取来年考研政治命题的趋势和复习策略。 一、马原分值及学科分布 首先,从试卷的分值来看,马原分值24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考了两道单选题和两道多选题,再加上一套材料分析题,共16分。政治经济学部分考查了两道单选题和两道多选题6分。科学社会主义考了一道多选题,2分。从题量和难度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都是当之无愧的重点。政治经济学在复习时,同学们会觉得有一定难度,但分值不高。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最简单,分值也最少。由此,2018年考研的同学们在来年即将开始基础阶段复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复习的重点,同时兼顾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即可,重点把握重要概念和核心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考查情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考了两道单选题和两道多选题,再加上一套材料分析题。从模块知识分布来看,唯物论部分考了2道单选。马原单选第1题人努力与天帮忙直接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考查唯物论中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第2题从反面来考查唯物论中意识的能动作用。题干给出的是对鬼神观念的错误看法,问错在何处。辩证法考了半道分析题,材料分析题34题第二问考查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矛盾分析方法。从认识论来看,考了1道多选和半道分析题。多选题第17题考查认识论中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统一体的认识。材料分析题34题第一问考查认识论真理与价值原理。从唯物史观来看,考了1道多选和半道分析题。第18题考查唯物史观中对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材料分析题34题第二问考查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与人的关系。基本上涵盖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那么2018年考研政治同学们依然要重点复习辩证法和认识论。 对于2018年考研复习备考的同学们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快难啃的骨头。但不用担心,只要认真理解,注意结合实例来培养自己运用哲学原理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能拿下马哲的。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具体考查情况 在单选题中,政治经济学部分考了2道题。第3题考查的是一道政治经济学的计算题。根据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价值,平均利润率来计算生产价格。对于计算题,同学们不要有今年考了明年就不会再考的想法。因为政治经济学中的计算题实际上是考查概念的理解。2018年也可以再考这种形式。大家不必纠结于考题的形式,而要关注问题的实质,实质是考查概念,那么,2018年备考的各位同学还是要重点关注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一定要理解好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 单选中的第4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新变化。这道题对很多同学来说,背过了就一定能答上,没有背诵过,那就会很悲催了。对于政治经济学中垄断资本主义部分的知识,各位同学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去背记,它只是在自由资本主义中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的延伸,要学会知识贯通理解。 多选中第19题考查对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的了解。这道题应该是所有马原中最没有难度的一道题。看似简单的知识点大家也要做到了解。第20题考查对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理解。这道题提醒我们要注意政治经济学中重要概念的影响因素和作用,建立起联系思维。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考查情况 2017年考研政治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只考查了1道2分的多选题。第21题考查对列宁对苏

马原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马原重点知识点 题型:1、选择(1x10*)2、判断(1x10*)3、材料分析(20x4*) (1、反应什么理论简述即可。2、感想结合理论展开) 绪论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 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 2.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②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明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新成就④ 思想理论来源、⑤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 3.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过程中。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采取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吸收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①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②理论来源: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c、英国古典经济学d、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 5.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品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7.树立科学人生观的意义:①科学的人生理想对现实活动具有指导意义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灯塔③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④理想是人生是精神支柱 8.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④提高工人马克思主义修养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主的理论基础,

武大马原重点难点解答与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与练习 主编石云霞 武汉大学出版社 编者说明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帮助教师特别是学生准确把握教材,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编写了这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与练习》。 该书的编写主要特点有两个: 第一,我们贯通了全国统编教材(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陶德麟、石云霞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两个版本同为为主要依据和解读对象。同时,照顾到全国统编教材的指导思想、编写思路、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我们采用了全国统编教材的体例,将武汉大学陶德麟、石云霞教授主编的版本融入其中。现在的绪论章即武汉大学版本的导论章;第一章即武汉大学版本中的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目“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扩展;第二章即武汉大学版本的第8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工具”;第三章即武汉大学版本的第1、2、3章的合并章;第四、五、六、七章的顺序和基本内容与武汉大学版本完全一致。因此,这本参考书无论是对于武汉大学编写的教材,还是对于全国统编教材来说,都是适用的,能够通用。 第二,这本《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与练习》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各种练习题的形式(客观性习题:单项选择题193题、多项选择题98题;主观性习题:辨析题72题、论述题48题、材料分析题45题,总计456题),列举并回答了教材中各章的重点难点问题。这种灵活多样的形式,既便于教师特别是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又能够使学生较为准确的自我测试出对问题把握的程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全书由石云霞提出编写思路,课程组全体教师集体完成。他们是:石云霞、孙来斌、向德忠、胡建兰、夏桂明、沈云龙、周金华、冉苒、李云峰、张乾元、袁银传、刘小英、黄沁茗、李光宽、龚玉敏、舒少泽、万冬宝、杨虹、何鹏、洪修文、张晓红张本林、夏建国左亚文杨乐强。在各位老师提供编写初稿的基础上,各章分别由孙来斌、夏桂明、冉苒、袁银传、龚玉敏、杨虹、张晓红、夏建国进行了初步统稿。全书最后由石云霞统改定稿。 在编写过程中,在我们进行原创的基础上,同时也吸收和并借鉴了现有的一些成果,在

马原知识点整理

1、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P2-P3) (1)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得,为她们得后继者所发展得,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与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得科学理论体系,就是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得科学。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统一基本组成部分。 (2)①从创造者、继承者得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得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与发展得观点与学说得体系;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与列宁等发展了得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理论成果。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与整个人类解放得科学理论,就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得性质、目得与解放条件得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得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得学说,就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发展规律得学说。 2、思考并归纳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得辩证关系。(P29-P33) (1)意识得能动作用及其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得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②意识得能动作用就是人得意识所特有得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得能力与活动。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目得性与计划性。人反映世界时会表现出主体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非凡创造性。人能在思维中建构一个现实中没有得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得作用,可变客观为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得行为与生理活动得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得辩证关系:首先,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得客观性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与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得规律;认识与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与利用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得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认人得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得价值性得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得否定。 3、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瞧法。(P42-P43) (1)矛盾得普遍性与矛盾得特殊性就是辩证统一得关系得基本原理。矛盾得普遍性即矛盾得共性,矛盾得特殊性即矛盾得个性。矛盾得共性就是无条件得、绝对得,矛盾得个性就是有条件得、相对得。任何现实存在得事物得矛盾都就是共性与个性得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得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得个性。矛盾得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得道理,就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得精髓,就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得关键。 (2)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得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得普遍真理同各国得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哲学基础,也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哲学基础。21世纪,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得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得实际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