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诊断学考试最全重点及大纲

实验诊断学考试最全重点及大纲

实验诊断学考试最全重点及大纲
实验诊断学考试最全重点及大纲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

与基础医学间的桥梁学科。也是临床

医学与实验医学研究都必须具备的

一门独立学科。近年来,医学基础理

论和实验技术飞速发展,实验诊断学

也因此以每年40%左右的速度在更新。故而,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上,要

求学生必须掌握组织学、病理生理学

等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

逻辑思维能力。本大纲以王鸿利教授

主编的《实验诊断学》英文版教材为

依据,重点讲授临床血液学、临床生

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

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并通过对临床一

般检验的实际训练,达到理解实验诊

断对临床诊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评

价实验结果。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45,其中实验

课15学时,理论授课30学时。教学中,学生可以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医

学专业五年制的《诊断学》和John Bernard Henry 主编的《Clinic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by Laboratory Methods》中的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和时数

讲授内容学时

理论课绪论 3

血液常规检查 3

骨髓细胞学检查 3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验 3

尿液及体液一般检查 3

肝肾功能检查 3

电解质与血气血脂分析 3

分子诊断的临床应用 3

临床免疫学检查 3

临床病原学检验 3

实验

血液一般检查 3

骨髓细胞学检验 3

尿液一般检验 3

出凝血检查 3

综合实验-HBV DNA定量检

3

一、临床血液学一般检验

【目的要求】

1.掌握:外周血细胞计数的方法

和临床意义;Hb、Ret、Hct、RDW、

红细胞三个平均指数、血沉、测定的

方法和临床意义;贫血实验室诊断;

溶血实验室检查。

2.熟悉:血细胞分类、血细胞形

态异常的意义。

3.了解:血液分析仪全血细胞计

数的内容和参考值。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

【讲授内容】

1.血液一般检验:

(1)外周血细胞计数方法、参考

值;临床意义

(2)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参考值、

临床意义。

(3)红细胞比容测定方法、参考

值、临床意义。

(4)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方法、参

考值、临床意义。

(5)红细胞三个平均指数方法、

参考值、临床意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方法、

参考值、临床意义。

(7)血涂片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2.血液分析仪:检测项目和参考值。

3.贫血的检查:贫血的诊断和分型、溶血检查、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分类。

【自学内容】

1.红细胞的起源、主要生理功能。

2.五种白细胞的起源、主要生理功能。

3.血红蛋白分子检查。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性粒细胞核右移;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病

2.问答题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

(2)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的临床意义?

(3)溶血性贫血的分类检查

二、骨髓细胞学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骨髓细胞的发展规律,增生程度分级及粒/红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

2.熟悉: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的应用与评价。

3.了解:造血的一般概念,血细胞的形态特点,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和骨髓检查特点。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

【讲授内容】

1.骨髓细胞检查:血细胞发育一般规律和形态特征、正常骨髓涂片检查结果分析

2.血液病骨髓象及血象的特征: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

3.血细胞化学染色法: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染色、非特异酯酶、铁染色。

【自学内容】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和骨髓检查特点;造血和血细胞生成的概念;红细胞的起源、主要生理功能;五种白细胞的起源、主要生理功能。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全能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粒红比例2.问答题

(1)血细胞发育演变的一般规律如何?

(2)正常骨髓象各系统各阶段的正常范围?

(3)骨髓增生程度分级及临床意义?

(4)缺铁性骨髓象与血象特征?

(5)急性白血病骨髓象与血象特征?

(6)试述常用细胞化学染色(POX、ALP、Fe染色)的临床鉴别意义?

三、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栓止血基本理论及其病变的机制,血栓止血筛选检查的应用与评价。

2.熟悉:出血和血栓性疾病诊断

试验的选择。

3.了解:血栓止血特殊检查的应用。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

【讲授内容】

1.止血与凝血的机制。

2.血栓止血筛选检查的应用与评价:血小板计数(PT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检测(Fg)等。

3.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试验:血友病、血小板疾病、肝病、DIC 和血栓形成等。

【自学内容】

血栓止血的特殊检查。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出血、血栓形成、血友病、DIC、血小板聚集和黏附2.问答题

(1)简述止血与凝血基本机制。

(2)血小板计数增高和减低的临床意义?

(3)检查不同凝血缺陷的筛选试验如何选择?其参考值与临床意义?

四、体液(粪便)的一般检查【目的要求】

1.掌握:尿液一般检验、粪便检验及隐血试验、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2.熟悉:浆膜腔积液检查的意义。

3.了解:尿液分析仪检测项目参考值。尿液、粪便标本采集和保存方法。精液、前列腺液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意义。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讲授内容】

1.尿液检验

(1)一般检验:一般检查中的性状、颜色、酸碱度、比密及临床意义;化学检查中的尿蛋白、尿糖、临床意义。

(2)显微镜检查: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体的检查和临床意义。

(3)尿液分析仪:检验项目参考值。

2.浆膜腔积液检查:浆膜腔积液的实验室检查及意义。

3.粪便检验

(1)一般检查:性状、颜色临床意义。

(2)显微镜检查:细胞、寄生虫卵等的临床意义。

(3)隐血试验:方法与临床意义。【自学内容】

尿液形成原理;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渗出液、漏出液、柏油样便、隐血试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蛋白尿、尿管型

2.问答题

(1)尿液理学检查、化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粪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常见的寄生虫卵、原虫有哪些?

(3)粪便隐血试验的标本要求、干扰因素和临床意义。

五、临床生化检查(一)

【目的要求】

1.掌握:肝脏疾病时血浆蛋白质

变化及临床意义。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载脂蛋白等检查项目参考值及临床意义;血清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血清心肌磷酸肌酸激酶活力改变的意义。

2.熟悉:常用的肝脏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脂质代谢异常与疾病。

3.了解:肝脏疾病时血糖变化、胰腺疾病常用酶的检测。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

【讲授内容】

1.血糖:葡萄糖测定、葡萄糖耐量测定

2.蛋白质代谢检验: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例,蛋白电泳检查、白蛋白检测。

3.胆红素检查:胆红素、总胆红素测定。

4.肝脏疾病血清酶学检验:如ALT、AST、γ-GT、ALP、AFU等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5.临床血脂概述:血浆脂蛋白分类及其特点,载脂蛋白及其功能,脂质代谢相关酶及蛋白。

6.血脂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的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7.脂质代谢异常与疾病

8.心肌梗死: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在诊断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自学内容】

胰腺疾病常用酶的检测。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血清总蛋白、血清蛋白电泳、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2.问答题:

(1)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临床意义?

(2)肝血清酶学检查的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3)简述溶血性黄疸、梗阻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时胆红素的代谢。

(4)常用脂蛋白测定的项目有哪些?

(5)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在诊断心肌梗死有何应用?

六、临床生化检查(二)

【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肾功能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血气分析、酸碱平衡检测的临床应用。

2.熟悉:其他肾功能检查、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3.了解:尿蛋白选择性指数检测的原理及临床意义、肾内分泌功能检测。血清K+,Na+,Cl-测定及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

【讲授内容】

1.肾小球功能测定:血清尿素、肌肝、内生肌肝清除率、血氨甲酰血红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

2.近端肾小管功能检测: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等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3.远端肾小管功能检测:浓缩稀释试验、尿渗量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4.血电解质血清K+,Na+,Cl-的调节及紊乱机制;血清K+,Na+,Cl-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5.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检测:pH、PaO2、PaCO2、P50、TCO2、CO2CP、AB、SB、BB、BE、AG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6.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自学内容】

1.血清尿酸测定。

2.尿蛋白选择性指数检测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3.肾内分泌功能检测。

4.其他肾功能检查

5.血清K+,Na+,Cl-测定方法【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内生肌酐清除率、尿渗量、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氧饱和度、碱剩余、阴离子隙

2.问答题

(1)血清尿素、肌肝测定和内生肌肝清除率测定的临床意义?

(2)肾功能试验的选择和应用有哪些方面?

(3)血气分析参数的意义及对判断酸碱平衡的意义。

(4)血K+,Na+,Cl-测定的临床意义。

七、遗传性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

物学诊断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

2.熟悉:常见遗传性疾病的病因,基因治疗。

3.了解:诊断分子生物学在遗传学实验室的发展前景。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

【讲授内容】

1.概述

2.常见遗传性疾病的发生与基因诊断:血红蛋白分子疾病;先天性代谢缺陷病;诊断分子生物学在遗传学实验室诊断上的发展前景。

3.基因治疗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反义技术、基因治疗

2.问答题

(1)有哪些原因可导致血红蛋白分子病?

(2)常见的基因诊断技术有哪些?简述其原理。

八、临床免疫学检验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免疫学检测中常规检测项目的参数值范围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2.了解:临床免疫学诊断涉及的范畴,相应范畴的主要检测项目及原理,各项目检测方法和指导临床疾病诊断的意义。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

【讲授内容】

1.体液免疫功能的检测:血清免疫蛋白的检测、血清补体检测、体液免疫相关其他检测,检测原理,包括临床参数值的指导意义。

2.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T/B淋巴母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T/B淋巴

母细胞功能检测等及自然杀伤细胞、异嗜细胞功能检测,包括介绍各种表面标志物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及参数值范围;细胞功能检测的主要方法、原理和意义,几种常见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简介。

3.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分类、主要肿瘤标志物检测,包括具体标志物特性,检测方法,参数值范围,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4.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及相关因素的检测,包括方法和临床意义。

5.移植免疫的实验室检测:免疫学检测在移植中的应用,包括组织配型、免疫排斥反应的监测等。

6.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及其他:主要用于病毒、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后的免疫相关主要血清学检测。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Tumor marker,,TAA,TSA,AFP,ANA,RF,Westernblotting,ENA

2.问答题

(1)叙述常用的tumor marker的临床意义。

(2)叙述tumor marker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原理。

(3)了解TORCH英文组合词的含义与应用。

(4)叙述各种常用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5)叙述肝炎病毒感染监测的免疫标志物及意义。

(6)叙述ANA测定的方法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7)诊断SLE的指标有哪些?

(8)叙述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测定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九、临床病原学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病原学实验诊断的意义和基本原则;各种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2.熟悉:细菌耐药性和医院感染检测和临床意义。

3.了解: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病原体检测的特点。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

【讲授内容】

1.基础理论:临床病原学检查意义、基本原则。医院感染、性传播性疾病细菌耐药性的概念和检查方法。

2.常用检验项目:直接显微镜检查、病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病原体抗原检测、病原体核酸检测、病原体抗体检测的原理和意义、各种检测项目在诊断不同病原体感染的选择和应用。

【自学内容】

寄生虫感染检查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性传播性疾病、医院感染、耐药性、MRS、PRSP、VRE、ESBL

2.问答题

(1)以一种感染性疾病为例,阐述病原学实验诊断意义、方法基本原则在各种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2)以一种细菌耐药株为例,介绍细菌耐药性检测的常用方法和临床意义。

血液检查Examination of Blood

血液:不断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直接或间接参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及维持人体内、外环境间的平衡,完成各项生理功能活动。 血液的组成Composition of Blood 有形成份:RBC 、WBC 、PLT 无形成份

血浆:H 2O 1- 92%蛋白、酶、维生素、激素、电解质、胆红素、葡萄糖、尿素、肌酐、血脂、抗体、

血液一般检查General Examination of Blood(血常规) 血液有形成份的组成 参考值、临床意义

何谓MCV 、RDW 红细胞形态观察 Erythrocyte count (RBC) 红细胞计数 Hemoglobin determination (Hb) 血红蛋白测定 Leukocyte count (WBC) 白细胞计数 Differential leukocyte count 白细胞分类 Platelet count ( PLT) 血小板计数

特点:红、白细胞都比成人高,红细胞呈“生理性巨幼红

细胞贫血”的表现,白细胞呈感染的表现(粒细胞增高并左移)

红细胞计数 Erythrocyte Count

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法

操作: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作 200 倍稀释,滴入血细胞计数板中静止 1-2 min ,于高倍镜下计数 5 个中方格红细胞总数,经换算即得每升血液中血红细胞数。

公式:RBC/L= 5个中方格总数×5×10′200×106报告格式: Δ.ΔΔ×1012/L 3.81×1012 /L 参 考 值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各种红细胞的形态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MCV=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数 红细胞数参考值:80-100 FL

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 (RDW):

RDW=S.D./ 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11.5-14.5% RDW 的统计学实质是红细胞大小的变异系数 CV 临床意义:( 增加 )

相对性增高: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相对增多。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多汗、多尿。

绝对性增高:由于缺氧而致红细胞代偿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氧程度成正比

生理性: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时,红细胞可一过性增多

病理性:严重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意义:( 减少 )

生理性: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约 25 %,引起血液稀释;6个月~2岁的儿童由于生长发育迅速,血容量急剧增加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老年人造血功能明显减低致红细胞减少;月经期暂时引起下降。

病理性:各种类型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贫血等。 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正常参考值: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在完全成熟之前的过渡型红细胞。由于胞浆中尚存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物质,

用煌焦油兰等染料进行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可见蓝绿或蓝色的网状结构,故名网织红细胞。 成人:0.5%-1.5%新生儿(<3月):2%-6%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意义 增多:骨髓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是急性溶血性贫血(可达20%以上)、急性大失血贫血治疗有效。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经相应治疗后1-2日即开始,1周左右达最高峰

减少:骨髓增生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有再生障碍危象时 血红蛋白测定

方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原理:除Hbs外,多种血红蛋白(Hb)均可被高铁氢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再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氧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在540nm处有一吸收峰贫血Anemia

是一种症状,是指人体单位体积循环血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参考值——即称为

贫血

RBC:主要功能:携带O2、运输CO2

膜组成:膜糖、膜脂、膜蛋白

膜结构:不对称性、流动性、骨架

膜功能:物质运输、抗原性、变形性、免疫功能

Hb:是红细胞中的运输蛋白,主要功能是吸收肺部大量CO2并输送到身体各组织

Hct:是指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值

各系统的表现:

全身软弱无力、疲乏困倦、皮肤粘膜苍白呼吸及循环系统:心悸、气短、心率加快、呼吸加重等,严重者发生心力衰竭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

泌尿生殖系统:尿可出现少量蛋白,肾功能轻度减低,甚至发生尿少、尿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神经系统:头痛、头晕、畏寒、反应迟钝、耳鸣、眼花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缺陷、造血物质缺乏或失利用

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内在异常:膜缺陷、酶缺陷、珠蛋白链生成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红细胞外在异常:免疫性、机械性、化学与物理、感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红细胞丢失过多:急性、慢性失血

贫血分类

贫血发病病因分类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病红细胞膜缺陷致溶贫

自身免疫性溶贫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病

红细胞形态分类

类型 MCV(f l) MCH (pg)

大细胞型>100 >32

正常 80 ~ 94 26 ~ 32

单纯小细胞<80 <26

小细胞低色素<80 <26

红细胞骨髓增生特点分类

骨髓增生活跃性贫血:缺铁性、溶血性、失血后贫血

骨髓增生不良性贫血:原发性及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恶性贫血

贫血的诊断

了解贫血程度、类型、病因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诊断

贫血的检验诊断

血红蛋白含量Hb轻度:成年男性<120g/L;成年女性

<110g/L

中度:<90g/L重度:<60g/L

红细胞计数RBC(男)4.0~5.5×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红细胞比积HCT成年男性:41~ 53%;成年女性: 36 ~ 46% 周围血涂片检查

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检查;可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呈多染色性、红细胞发育成熟、中央淡染区、异型红细胞。

骨髓检查

反映骨髓造血细胞增生的状态,是了解贫血性质、原因的重要依据。在检查骨髓涂片时,观察骨髓细胞的增生情况,各系细胞比例、形态有无异常、可染色铁的含量,以及细胞中铁粒的多少、大小和分布。

贫血各论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是由于体内用来制造 Hb 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而引起的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此为贫血

中最常见的类型,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但以育龄期妇女和婴幼儿尤为多见

血象:实验室检查

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Hb含量、红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

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或呈环状

血涂片中多见椭圆形、靶形红细胞

MCV、MCH均降低

网织红细胞未治疗前: 1-2%;

铁剂治疗后 7-10 天可达“高峰”

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红系增生明显,粒:红降低或倒置

各阶段的红细胞都较正常为小

中幼与晚幼红细胞显得特别小

铁染色细胞外铁消失

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无改变

血液化学检查

血清铁的含量明显减少

血清铁蛋白的含量明显减少

运铁蛋白饱和度(%)明显减少

骨髓细胞外铁检查

在酸性环境中,加入20%亚铁氢化钾,而产生的普鲁士蓝反应。此为敏感的可靠的诊断方法,凡是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均减少贫血病历:患者王婷艳,女性,8岁,因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心悸和心率加快,于1998年8月收住我院。患者在外院经铁剂治疗近半年,症状无改变。

血常规检查结果:Hb:56 g/L;RBC:1.64×1012/L;MCV:63 FL;RDW:18.4 %

血液涂片:RBC为典型小细胞低色素型,RBC中心淡染区域扩大,可见5%靶形细胞和形状不规则的RBC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

是指叶酸、维生素B12 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DNA生物合成受累引起细胞核分裂障碍,致骨髓红细胞系发生巨型改变。我国以叶酸缺乏为多见。

病因和发病机理:叶酸、维生素B12在细胞核DNA合成过程中都是重要的辅酶,如缺乏则导致细胞核DNA合成受抑,细胞向G2期转变障碍,而阻滞在S期,而RNA合成量正常,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内。因此出现细胞体积增大,胞浆成熟,胞核幼稚的“老浆幼核”现象

血象:实验室检查

大红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MCV、MCH通常增高

红细胞呈大卵圆形、形状不规则

可见有核红细胞、巨幼红细胞红细胞内出现Howell-Jolly 小体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都减低

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达6- 8叶

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红系增生明显,粒:红比例 1:1

巨幼红细胞的出现为特点

染色质排列疏松细致呈“幼核老浆”象

粒系巨型变以晚幼粒、杆状核明显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明显减少。其特点是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明显减少。临床上常出现较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

血象:实验室检查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三系细胞数量减少,程度不一

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

白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

是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

表现为三大特征:贫血、黄疸、脾肿大

血象:实验室检查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加

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加出现黄疸

尿内尿胆原排泄增多

血浆、尿内出现游离Hb 尿内含铁血黄素呈阳性

溶血原因分析的检验

膜缺陷:RBC渗透脆性 T、自身溶血 T、酸溶血 T 、蔗糖水溶血 T

酶缺陷:自身溶血 T及纠正 T、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 T 、酶的活性测定

珠蛋白合成异常: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镰变 T 、异丙醇沉淀 T 免疫性溶血:抗人球蛋白 T 、冷凝集 T 、冷溶血 T

红细胞膜缺陷性贫血RBC Membran Deficiency Anemia 红细胞膜的病变:通透性、柔韧性、变形性

红细胞酶的缺陷:参与红细胞糖代谢酶

血红蛋白病Hemoglobinopathy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珠蛋白合成不足;地中海性、海洋性

异常血红蛋白病:珠蛋白一级氨基酸构成异常;碱基突变、基因缺失、重组、融合

白细胞计数Leukocyte Count

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

计数法:以 2% 冰醋酸对血液作定量稀释,同时破坏红细胞。然后将悬液充入细胞计数池内,低倍镜计数 4 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计算原则同红细胞。

原理(显微镜计数原理):用 2 % 乙酸对血液作定量稀释,同时破坏红细胞。混匀并滴入计数室中,低倍显微镜下计数 4 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得每升血液中白细胞总数。

公式:WBC/L = 4 格白细胞总数? 4×10×20×106 报告格式:Δ.ΔΔ×109/L

参考值:成人4.0~10.0 × 109/L;新生儿15.0~20.0

× 109/L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高:见于妊娠期、分娩时、新生儿;剧烈运动、淋浴;严寒、高温;午后高于清晨;饮食后高于饮食前等; 病理性增高:急性感染如肺炎、扁桃体炎、急性阑尾炎。严重组织损伤、大量细胞破坏。如术后12~76h,WBC 常>10.0×109/L;急性心肌梗死后1~2d,常见WBC明显增高;急性溶血亦见WBC增多,增多成分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急性大出血:如脾脏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WBC迅速增多常达20.0×109/L。这可能是应激状态、或内出血一过性缺氧。急性中毒:如安眠药、滴滴畏中毒, WBC可高达20×109/L以上,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体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也常见WBC增多,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急、慢性白血病、肝癌、胃癌等肿瘤细胞可产生促粒细胞生成素,并能吸引骨髓储备池WBC释放。

白细胞减少

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低至2.0×109/L;病毒感染。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网状细胞病(恶组);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破坏过多、脾素抑制骨髓生成;慢性理化损伤;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服氯霉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细胞分类计数与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游走、吞噬 50 ~ 70%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致敏反应0.5 ~ 5%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释放组织胺、肝素0 ~ 1%单核细胞(monocyte):吞噬、清除死亡细胞及异物3~ 8% 淋巴细胞(lymphocyte):参与体液、细胞免疫20 ~ 40%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生理特性:渗出性、变形性、趋化性、吞噬性

骨髓血液

分裂池成熟池储备池边缘池循环池

4-5d 1-3d 2-3d

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杆状核分叶核/分叶核细胞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均称为核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增多:6%:轻度左移;10%:中度左移;25%:重度左移或称为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 :患儿男, 2.5岁,日本籍,于10天前

因受冷而发热,自测体温38℃(腋下),无畏寒、头痛、呕吐、腹泻,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 WBC 28.9×109/L ,阿莫西林0.125g 3/日治疗,无明显好转,4天后患儿面、背及双上肢皮肤反复出现散在红色丘疹,停药否无区别。1999年7月5日急诊住我院。实验室检查,血象:Hb110g/L, WBC 23×109/L,血小板 121×109/L ,幼稚型异常淋巴

56%,成熟淋巴 21%,嗜酸性粒细胞2%,中性粒细胞 21%,骨髓穿刺二次,骨髓细胞分类象同血涂片象。

细胞核右移:正常人周围血中性粒细胞以三叶核者为主,若五叶者超过5% 时为核右移,此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一过性地出现核右移是正常现象。如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则表示预后不良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高:见于妊娠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剧烈运动、热水浴;严寒、高温;午后高于清晨;饮食后高于饮食前等病理性增高: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病例:患者朱全妹,女性,47岁,因砖墙砸伤腰骶臀部致左下肢活动受限伴腰骶臀部皮肤发紫5天于2001—12—04由急诊收治入院。

1.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2.腰骶部、髂后部、右臀后部皮肤严重挫擦伤伴皮下积血 3.骨盆严重骨折 4.会阴部、肛门严重挫裂伤血常规检查结果:Hb :92g/L RBC :3.0×1012/L PLT :271×109/L

WBC :32.7×109/L :中幼粒细胞: 2% ;晚幼粒细胞:5% 杆状核粒细胞:35% ;多核粒细胞:45% ;淋巴细胞:9% 单核细胞: 4%

中性粒细胞减少: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某些血液病;脾功能亢进;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 淋巴细胞Lymphocyte

病理性增多见于:病毒性感染;某些慢性感染;各类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移植术后、AIDS 单核细胞Monocyte

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及粟粒性结核;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慢性嗜酸性白血病及淋巴瘤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是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生成;在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

计数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 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血小板增多 > 400×109/L;见于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

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脾切除等。 血小板减少 < 100×109/L;见于血小板减少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X 射线照射。 病例 患者:女32岁 已婚 ,有一8岁女儿,无业 主述:经常头痛、疲乏、失眠。右肋骨下疼痛,胸骨疼痛。患者长期服用减肥药,无间断血液检验结果: WBC :15.4×109/L RBC :5.53×1012/L

NC: 85.2% Hb: 150g/L LC: 11.6% PLT : 1321 ×109/L MO: 1.8% RDW: 17.8 % EOS: 0.9% BAS: 0.5%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多项参数测定 仪器组成:1.主机 2 终端机 3 打印机 工作原理

阅读报告:1.18、23 项参数中英文报告2.图解3. 警告标志4. 含义报告

库尔特原理:孔径阻抗细胞计数原理 白细胞自动化分类

二项式分类 粒细胞和非粒细胞

三项式分类 淋巴中性粒细胞和中间细胞 五项式分类 嗜中嗜碱嗜酸淋巴单核细胞 红 细 胞 直 方 图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轻型 β- 血红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叶酸治疗后

第三章Examination of Abnormality in Hemostasis and Coagulation Mechanisms of abnormality in hemostasis and coagulation

一、出血与止血Haemorrhage and Hemostasis 二、凝血与抗凝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三、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 and Antifibrinolysis

四、出血性疾病实验诊断、临床意义 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Haemorrhage Disease 第一节The Basic Theoretcis

一、出血与止血Haemorrhage and Hemostasis

止血的三个基本条件:(1)血管结构与功能正常:完整性、弹性、收缩,释放因子,激活血小板、凝血系统 (2)血小板功能与量的正常:黏附、凝集、活化、提供界面 等(3)凝血系统的正常:14个因子,(HMW, Kininogen, kallikrein K)

二、血液凝固机理The mechanism of coagulation 凝血机理

血小板基本结构与功能

三、抗凝血系统The System of Anticoagulation 1细胞抗凝 2.体液抗凝

四 纤维蛋白溶解机制Fibrinolysis System and Mechanism

FDP 1、抗凝血酶作用

2、结合纤维蛋白单体进而抑制纤维蛋白的聚合

3、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

4、抑制Ⅺa 活化F Ⅸ Summary

止血:血管收缩 血小板激活 凝血系统活化 局部血粘度升高

血小板:黏附 聚集 释放 促凝物质 提供磷脂界面 凝血系统:一条共同途径 两条凝血道路三个凝血阶段 四组(14个)凝血因子

抗凝:细胞抗凝 体液抗凝

纤溶:纤溶酶

FDP

第二节出血性疾病实验诊断临床意义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ClinicalSignificance of the Haemorrhage Disease

出血、血栓性疾病的检查Examination of Haemorrhage and Thrombosis Diseases

Important Factors:血管Blood vessel血小板Platelet 凝血因子 Coagulate Factors纤溶Fibronalysis System

一、血管壁检测

毛细血管抵抗试验( CRT,90-100mmHg M<5 F<10)

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缺陷: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单纯性/其它血管性紫癜

血小板量和/质异常:原发性/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性/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

血管性血友病(v WD)

vWF:Ag测定(94.1%±32.5%)减低:vWD

增高:血栓性疾病心梗心绞痛脑血管病糖尿病妊高征肾小球病

6-keto-PGF1a

减低:同上肿瘤转移周围血管血栓形成TTPThrombomoduline antigen TM:Ag

Endothelin-1, ET-1

二、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1、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CT)

2、血小板粘附功能(platelet adhesiveness test PAdT)

3、血小板聚集功能(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 PAgT)

4、血块退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

5、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

6、血小板第三因子测定

1.Platelet count

参考值:100~300x10^9/L

临床意义:减少< 100x10^9/L

生成障碍: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AL;放射性损伤;骨髓纤维化

破坏或消耗增多:原发性/新生儿/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TTP SLE 恶性淋巴瘤风疹 DIC 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稀释

增多>400x10^9/L

原发性:骨髓增生性疾病:CML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

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

2. Platelet adhesion test PAdT (黏附率%)

原理

增高: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心梗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病妊高征肾小球肾炎动脉粥样硬化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孕药

减低:vWD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AL 肝硬化 MDS 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蛋白血症3. 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 (PAgT)方法:利用切变力或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检测自发性血小板聚集和循环血小板聚集。

常用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

ADP:引起血小板外形改变,GPIIb/IIIa上纤维蛋白原受体暴露,结合纤维蛋白原聚集。

血小板表面有三种ADP受体。

Col:引起血小板活化、粘附、颗粒释放、聚集。

低剂量聚集由释放引起。对ASA敏感。受体有GPIa/IIa、GPVI。胶原粘附需vWF和GPIb。

AA:激活血小板,促释放而聚集,通过环氧化酶形成TXA2,对ASA敏感。

Adr:通过TXA2形成而活化磷脂酶c,故可被ASA抑制。不完全抑制GPIIb/IIIa活化和与纤维蛋白原结合。

其他诱导剂:凝血酶、TXA2类似物、 PAF、5-HT 以及A23187等。

另外:抗原抗体复合物、纤溶酶、蛋白溶酶、某些病毒、细菌及其产物、血管紧张素、某些肿瘤细胞和颗粒材料也可引起血小板聚集成为诱发血栓形成的病理机制。

诱导剂种类选择与血小板

先天性/获得性缺陷

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

ADP Adr Ris 血小板无力症(GT)无反应无反应正常

巨大血小板综合症(BSS) 正常正常无反应

血管性血友病 (vWD) 正常正常无反应

诱导剂种类和浓度选择与抗血小板药物监测

抗血小板药物

ASA——AA ↓、Col ↓、ADP↓

抵克力得——ADP↓

自发性血小板聚集(SPA)在急性心梗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全血或PRP在不加诱导剂条件下于370C1000rpm连续搅拌20min。

判断:重度 10min内聚集率 >20%

轻度 20min内聚集率 >20%

阴性 20min内聚集率< 20%

临床意义:预后判断

分组发病时检测数 5年内发生再梗死

例数发病率(%)

重度组 26 9/26 35.0

轻度组 29 3/29 10.3

阴性组 94 6/94 6.4

每6个月测一次

血小板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用途

(1)血栓前状态的预告因子

(2)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及疗效判断

(3)血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4)预后判断

作为血栓前状态检测,需要明确血小板是否处于“活化”状态。

指导治疗和抗血小板药物使用通常采用血小板聚集功能及以下一些检测:

1.MPV、血小板数和P-选择素不稳定心绞痛和心梗鉴别;

2.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试验急性心梗预后判断;

3.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数、MPV

三项指标在预示先兆子癫的发病上有意义。

PAgT的临床意义

增高: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心梗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病高脂血症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口服避孕药妊高征妊娠晚期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人工心脏和瓣膜移植

减低:血小板无力症贮存池病尿毒症肝硬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L 抗血小板药物低/无纤维蛋白血症

4.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

活化标志物检测方法

血小板聚集

自发性聚集聚集仪

诱导剂诱导聚集聚集仪

(比浊法与电阻抗法)

切变力诱导聚集改制的锥板粘度计

循环血小板聚集体血小板比率

血小板活化产物(在血浆中或在尿中)

β-TG 酶标法或放免法

11-去氢-TXB2 同上

活化标志物检测方法

活化状态的血小板

活化的GPⅡb-Ⅲa 酶标法或流式细胞仪

P-选择素同上

血小板周转

体积血小板分析仪

寿命核素标记

其他

[ Ca2+] 荧光光度计 or FCM 5.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及意义

正常血小板:CD41 CD42 CD42b CD61>95% CD62P CD63<3% 凝血酶活化血小板: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栓形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 CD42a ↓↓ CD42b ↓↓ CD62p ↑↑ CD63 ↑↑

血小板相关疾病

巨血小板:综合征(BSS)血小板巨大 CD42a↓↓ CD42b↓↓CD61↑↑

血小板无力症:(GT)CD41↓↓ CD61↓↓CD42aCD42b ± / ↑血小板群异

三、凝血系统检查

1、凝血时间内源途径(cloting time,CT)

2.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内源途径(active partial thromboplastin,APTT)

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外源途径(plasmaprothrombin time, PT)

4、纤维蛋白原测定(fibrinogen test)

5、凝血酶时间测定共同途径(thrombin time )

6.复钙交叉试验(cross recalcification test, CRT )

四. 抗凝血物质检测

血浆抗凝血酶活性测定;血浆抗凝血酶抗原测定;血浆蛋白C测定;血浆蛋白S测定等

五.纤溶活性与降解产物检测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测定;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血浆D-二聚体检测;血浆纤维蛋白相关肽检测;

第三节一级筛选试试验

1、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BT)测定。

原理:血流停止时间主要受血小板及毛细血管的影响。

方法:出血时间测定器法

参考值:6.9 +/- 2.1min

2、凝血时间(Coagulation time,CT)测定

原理:血液接触带阴电荷表面(如玻璃、白陶土)激活XIIa,最后使fibrinogen转化为Fibrin.(检查内源性途径)。

方法:试管法,3只内径相同的小试管(内径8cm)抽血液入针筒时计时。每管注入血液1ml,37℃水箱,4分钟后每30s观察一次,血液不动为止(-管),以二管凝血时间为准,第三管可做为血块收缩用。

参考值:4~12min

3. 血小板计数

4、血块凝缩试验(CRT)

原理:血液凝固血小板收缩酶血块收缩、血清析出

血块凝缩影响因素:1) 血小板量和质2) FI 浓度3)FXIII的水平4)红血球的比积

方法:静脉采用1ml,置于内径8mm,干试管内,加塞静止37℃水浴箱中, 于1/2h、1h及24h分别观察血块凝缩情况正常于1/2~1h开始,24h凝缩完全。

结果判断

(1)完全凝缩:血块与管壁分离,血清析出1/2~1/3 (2)部分凝缩:血块大部分凝缩,血清析出<1/3

(3)凝缩不良:血块略有凝缩,少量血清析出

(4)不凝缩:血块维持原样,无血清析出

5.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

一级筛选试验临床意义及应用

参考范围实验名称可能原因1.出血器法4.8-9 BT 血管2.试管法4~12min CT 凝血因子3.100~300×109/L PC 血小板

4.完全收缩/24h CRT 抗凝物质5.10个出血点以内 Capillary Resist Test

6.比服药前延长2’以内 Aspirin耐量

必要时测血小板粘附试验或聚集试验

第四节二级筛选试试验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 PT)

原理:血浆+组织凝血活酶(III)+ 钙→凝血时间外

源途径

方法:Quik氏法(现已用仪器取代)。每次做正常对照。

参考值:12~14s或大于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PTR

1.0+/- 0.5;INRISI 1.0+/- 0.1

2、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原理:血浆+脑磷脂+白陶土激活XII→XIIa

此试验主要测定内源系统第一阶段有无凝血障碍。

参考值:35s~45s,患者结果较正常对照延长10s有意义3、凝血酶时间共同途径(thrombin time, TT)

原理:受检血浆+标准凝血酶血浆凝固

方法:患者血浆正常血浆凝血酶试剂

0.1ml 0.1ml 0.1ml

37℃水箱观察凝固时间

参考值:与正常对照相差3s以内为正常,若超过正常对

照3s以上为延长。

4、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原理: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氯化钙作用生成纤维蛋白。

方法:仪器法 (定氮法)

参考值:2- 4g/L

5、复钙交叉试验 (已有凝血障碍)

凝血因子缺失 vs抗凝物质存在;待测血浆加正常血浆(1/5—1/10);纠正结果

第五节纤溶活性检查试验

1.3P试验(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

2.优球蛋白溶解试验(euglobulin lysis time, ELT )

3.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

4.D-二聚体测定 (D-dimer, DD)

1.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 3P)

原理:纤维蛋白单体和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FDP)结合成的可溶性复合物,在鱼精蛋白的作用下解离,使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沉淀呈现可见的颗粒、纤维蛋白丝或胶冻胶冻胶冻状。

方法:病人血浆0.5ml+1%鱼精蛋白0.05ml摇匀置37℃水浴箱15min后,观察结果。

临床意义:正常3P试验阴性。DIC确诊试验之一

2. 优球蛋白溶解试验

原理:优球蛋白溶解在等渗盐水中

纤维蛋白+

↙Ca2+(或凝血酶)

纤溶酶原→纤溶酶→凝固→溶解

血浆活化素↗

方法:①加钙法②加凝血酶法

临床意义:正常溶解时间大于120分钟; <90分钟有意义。DIC晚期<90分钟,DIC确诊试验之一。

3. 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

Latex method:

参考值:小于 5 mg/L

4. D-dimer determination

Latex method:

参考值:小于 200ug/L 二级筛选试验应用、临床意义

KPTT延长主要为XI、IX、VIII因子减少,各型血友病筛选试验, 凝血酶、纤维蛋白原、XII、PF3减少也有影响。PT延长主要见于I、II、VII、V、X因子减少,如肝病、DIC等。

TT延长主要见于抗凝血酶物质存在,DIC时延长。

纤维蛋白原测定减少,主要见于肝病、DIC、先天性纤维蛋白减少症。

3P阳性说明FDP,有纤溶现象。优溶<90min说明纤溶亢进。

第六节血液流变学检测

Blood viscosity

Plasma viscosity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Erythrocyte electrophoresis time

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发生于感染、败血症、外科手术或创伤、恶性肿瘤、病理产科等患者。发病根本原因是上述因素破坏了人体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之间的平衡,发病早期凝血功能亢进,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导致弥散性微血管内凝血。晚期由于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使血液进入低凝状态,加之广泛的微血栓激活了纤溶系统导致严重的出血表现。

DIC诊断标准:

初筛试验

1、血小板计数<100×109/L

2、血浆Fg <1.5g/L

3、凝血酶原(PT)延长3s(正常对照)以上

确诊试验

1、凝血酶时间(TT)延长3s(正常对照)以上

2、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阳性

3、FDP >5mg/L(N)

4、D-二聚体>0.2ug /L (N)

根据发病机制分类:

一、毛细血管--血小板型出血性疾病:

1、临床表现: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以出血点、紫癜、瘀斑、齿龈出血等为主。

2、实验室检查以束臂试验、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块退缩试验为主,必要时检做血小板粘附功能、聚集功能检查。

二、凝血障碍-抗凝物质型出血性疾病

临床表现:自发性深部组织(肌肉、关节、内脏)出血,以血肿为特点,也可有血尿、月经过多等。

原因:凝血因子缺陷、纤溶活性增强及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所致。

实验室检查:PT、KPTT/APTT、TT必要时进一步作凝血因子定量检查。

第二章骨髓细胞学检查

要点:血细胞发育演变的一般规律;各系各阶段的正常骨髓象;常用组织化学染色特点;

骨髓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1、骨髓增生程度分级及其临床意义

2、粒红之比正常、增高及减少见于哪些情况

3、AML 与MDS BM 细胞学诊断标准

4、 ALL 各型的骨髓检查

第一节血细胞的生成与发育Hemat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干细胞—— STEM CELL

1、自我更新能力 RENEWAL

2、高度增殖PROLIFERATION

3、多向分化潜能 PLURIPOTENTIAL

二、血细胞成熟规律The Maturation Law of Hemocytes 胞体: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胞浆:(1)量少→多(淋巴细胞例外)

(2)颜色深蓝→浅蓝→淡红→红细胞→橘红

(3)颗粒无→嗜天青(早幼)→特异性(中性、嗜酸、嗜碱) (basophilic myeloblast 核/质散在粗大紫黑色spots)

胞核:(1)大小大→小

(2)核形规则→不规则

(3)染色质细致而疏松→粗而紧密

(4)核仁有→无

(5)核膜不明显→明显核浆比:核大质少→核小质多(巨核细胞相反)

第二节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各系各阶段的正常骨髓象

第三节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 POX staining

H202 0→二氨基联苯胺→金黄沉淀

阳性:粒(强)单(弱、细)系。胞质中蓝黑 or 棕黑颗粒。苏丹黑(SBB)对脂类染色反应同POX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 NAP

1.判断标准及分级

标准评分胞质中阳性染色颗粒

- 0分无

+ 1分少量或弥散浅色

++ 2分中等量或弥散深色

+++ 3分较多或弥散较深色

++++ 4分充满大颗粒或弥散深色

2.NAP阳性正常成熟中性粒细胞

3.临床意义

增高:严重化脓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真红骨髓纤维化 ALL 慢粒急变MM 再障恶性淋巴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减低: CML AML PNH 恶组

鉴别诊断: CML vs 类白血病反应 PNH vs AA ALL vs AML 碱性磷酸酶的表达

许多资料表明,rat、mice的桑格胚细胞和囊胚细胞均有AKP表达,Mice的EC和ES中均含有丰富的AKP。而在已分化的EC和ES中AKP呈弱阳性或阴性。猪、兔的桑格胚和早期囊胚AKP呈阳性。因此,AKP常用来作为鉴定EC 或ES分化与否的标志之一。

糖原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reaction, PAS

正常:幼红:阴性巨核系、血小板:阳性早幼粒以下各期粒细胞渐强,均匀、红色。

判断标准胞质中红色颗粒

1.有核红细胞

2.淋巴细胞

0 无 0 无

+ 分散少数或色浅 + 有一圈

++ 1-2个浓颗粒环/弥散红色 ++ 有两圈

+++ 较粗颗粒小块/大块红色 +++ 有三圈

++++有红色大团块

其他染色

非特异性脂酶染色

中性~,α-醋酸萘脂酶 NAE

酸性~,酸性醋酸萘脂酶 ANAE

碱性~,α-丁酸萘酶 NBE

特异性脂酶染色

氯醋AS-D萘酚酯酶(NAS-DCE)染色

表P32

骨髓细胞铁染色

细胞外铁(储存铁):骨髓铁以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网状细胞

细胞内铁:BM中、晚幼红细胞内铁颗粒

BM铁染色的临床意义:

1.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导

BM smear 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细胞%下降。治疗后细胞外铁增加

2.铁粒幼细胞贫血诊断幼红细胞含铁粒粗而多

3.判断机体内铁贮存和利用骨髓贮铁用完细胞内外铁明显降低 or 消失。小细胞贫血而BM 内外铁正常or 增多铁利用障碍

4.MDS 铁粒幼比例增高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

5.非缺铁性贫血观察溶贫 AA leukemia BM 内外铁正常第四节骨髓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辅助造血系统疾病和造血相关疾病诊断 (MIC) ;鉴别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观察;复发预测;

一、造血系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

诊断:各种类型贫血和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鉴别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脾亢巨幼红贫恶性网状细胞症非白血性白血病AA ( aplastic anemia) 二、其他疾病诊断

MM 部分恶性肿瘤转移癌

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高雪(Gaucher)症

尼曼-匹克(Nieman-Pick)病

某些寄生虫病:疟疾、黑热病

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1.骨髓增生程度:表P39

2. 有核细胞分类和粒/红比值(myeloid:erythroid M:E) 有核细胞分类计数计数200/500有核细胞,计算出各系统各阶段有核细胞百分数。

G:E=粒系总数/幼红总数 1.5-3.4:1

细胞分类计数时,巨核细胞另行单独计数

3. 正常骨髓象

粒系:增生活跃占有核细胞50%±

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比例适当: 原粒<2% 中幼粒<5% 中晚幼粒各15% 嗜酸<5% 嗜碱<1%

红系:增生活跃占有核细胞20%±

各阶段形态正常,比例适当: 原红细胞<2% 早幼红<5% 中晚幼红各10%

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20%(儿童40%),

单核及浆细胞各<4% 大多为成熟阶段细胞

巨核细胞:易见,主要为产板巨原巨0~5% 20~70% 裸核0~30% 血小板簇易见

非造血细胞:组织嗜碱\内皮细胞、网状细胞少量

特殊细胞及寄生虫:无

骨髓细胞检查报告例举

例一正常髓报告方式

1.取材佳、制片、染色满意

2.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2:1

3.粒系原始粒以下各阶段比例正常,形态未见异

4.红系各期比例正常、形态未见异常。

5.淋巴系统正常。

6.巨核系统全片查见20个,均为成熟形,散在成

簇血小板易见。

意见:正常骨髓象。

例二P43

例三 粒系:40%;红系:46%(中幼红20% ,晚幼红26%);粒:红0.87:1(粒红比倒置) 缺铁性贫血骨髓象

1. 取材佳、制片、染色尚可

2.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0.87:1

3. 红系尤为活跃,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占46%,部分幼红细 胞体 积小,浆少偏兰,边缘残缺不齐,核固缩,成熟红细胞淡 染区扩大,可见嗜多色红细胞。

4. 粒系相对欠活跃,余未见异常 。

5. 淋巴系统大致正常。

6. 全片查见巨核细胞30个,均为成熟形,散在成簇血小板多 见,细胞外铁(-),铁粒幼 红细胞5%。

意见:骨髓象符合缺铁性贫血。

骨髓细胞外铁及铁粒幼细胞染色临床意义:见表P47

MDS Myeloidysplastic syndromes

1.Definition 全潜能造血干细胞(Totipotent hematopoitic stemm cell )水平上的恶性病变,致分化/成熟障碍而引起的一组克隆性造血系统疾病。特点是向白血病转化。

2.Type RA (refractory anemia)

RARS (~ with ring sideroblast) RAEB (~ with excess of blast) RAEB-t ( in transformation) CMML(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MDS 的WHO 骨髓象诊断标准:见表P49

TYPE BM

RA Without MD 原始细胞<5% RS<15%

With MD 上条+粒系和/巨核系MD RARS Without MD 原始细胞<5% RS 15% With MD 上条+粒系和/巨核系MD

RAEB RAEB-I 原始细胞 5~10% RAEB-I 原始细胞 11~20%

CMML 原始细胞0~20%

急性白血病原始细胞形态鉴别:见表P50 细胞 原粒细胞 原淋巴细胞 原单核细胞 胞体(μm) 12~20 10~16 16~22 外形 规则 圆/椭圆 规则 圆形 圆形或椭圆形/不规

则有伪足

形态 圆形/椭圆 圆/椭圆有切迹 圆/不规则可有凹

陷折叠 偏于胞浆一侧

细 染色质细颗粒状; 颗粒状排列致密;纤维网状分布

均匀分布平薄感;浓染核膜及核仁 ; 不匀起伏不平 胞 着色浅 周围更浓集 着色较深 核膜 不清楚 最清楚 较清楚

核 核仁 2~5个 较小1~2个 清楚 1~3个大而易见 细 量 少 很少 环绕于核周 较多 常见伪足 胞 颜色 淡/中蓝清彻 淡/中蓝清彻 灰蓝色 半透明感

浆 Auer 小体 常见 无 常见有时不止一条 ALL 各亚型的细胞学特征:见表

P51

明显 蜂窝状

不定

不定 胞浆空泡

深蓝

不定 有些深 轻或中度

胞浆嗜碱

较多

不定 常较多

胞浆

明显1 或多个小泡状

清楚 1或多个 不常见 /小而不清 核仁 较规则

不规则 凹陷 折叠常见

规则

偶有凹陷和折叠

核形 呈细点状均匀

疏松 每例

结构不一

较粗

每例结构较一致 核染色质 大细胞为主大

较一致

大细胞为主 小细胞为主

细胞大小

III 型

II 型 I 型 细胞特征

粗大色深 多至30粒

粗大色深 出现环形

多1-5粒

细小色淡 1-2粒

颗粒分布

40~90%↑ 50~90%↑ 30~90% 0~30%↓ ++~++++ +++~++++ +~++ - 外铁 巨贫 AA 溶贫

铁粒幼细胞贫血

地贫 缺铁性 贫血

铁粒幼 红细胞

Auer Claviform Body

Definition 散在于细胞质中,棒头状or 棒杆状。深红色,排列不整。最多见于多颗粒网状细胞。

表:P53、54

AML的形态学/免疫学分型

亚型描述标准

M0 MPO阴性髓系标记阳性

M1 原始细胞>90%,MPO>3%阳性

M2 原始细胞20%~90% 单核系细胞<20%

M3 早幼粒细胞样细胞,M3v

M4 原始20%~90% 单核系细胞20~80%

M5 原始细胞>80%,有单核系细胞

M6 BM幼红>50%原始细胞>20 M6B BM 80%幼红 M6D BM 20 %细胞原始粒

M7 原巨核细胞.20%

Double 淋系与髓系细胞标记阳性

Phenotype

1.AML的形态学/免疫学分型

2.ALL各亚型的细胞学特征

3.MDS的WHO骨髓象诊断标准

4.骨髓细胞外铁及铁粒细胞染色在缺铁性贫血诊

断中的意义

血管壁结构与功能两项检查的意义

血小板在血栓与止血中的作用及其发挥途径

血小板计数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根据发病机制可将出血性疾病分为哪两大类?它们的检查可归为哪两大类?各类包括哪些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DIC诊断的初筛和确诊实验各有何内容?

患者男 22 岁工人因膝关节血肿伴血尿来院就诊

实验室检查:

1、出血时间 1分钟

2、凝血时间 20分钟

3、血小板 150×109/L

4、 PT 12 S(对照11 s)

5、 KPTT 90S(对照35S)

6、 TT 18S(正常对照17S)

7、尿常规检查RBC满视野/HP

试问: 1、以上检查哪些项目不正常?

2、可能是哪种出血性疾病?

3、应进一步作何试验?

肾功能检测

授课内容

一. 肾脏的生理单位和生理功能

二.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检查

三. 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泌功能的检查

四. 肾性酸碱平衡失调的检查

五. 肾功能试验的选择与评价

六. 病例分析

第一节肾脏生理概述

一、肾脏的生理单位

肾单位

肾小球:毛细血管丛,肾小球囊

肾小管:近曲、远曲小管,髓袢(每侧100万个。)

二、肾脏的生理功能

(一)生成尿液,清除体内废物

1. 肾小球滤过作用:形成原尿(120ml/min)

2. 肾小管选择性重吸收:水、糖、电解质

3. 肾小管分泌和排泄作用:H+、Ca++等

(二)调节水电平衡

1. Na、Cl、水的重吸收:肾小管

2. K的重吸收:近曲吸收、远曲排泌

3. Ca、P的重吸收

(三)调节酸碱平衡

1. HCO3-的主动重吸收:近曲小管

2. H+的排泌:远曲小管、髓袢

3. NH3 +的排泌:髓袢

(四)内分泌功能

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 1,25-二羟胆钙化醇(活性VitD3)

3. 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和激肽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客观题)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 A. 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 K2O B.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的测定。 C. 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 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 ?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抗凝的标本。 B. 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 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X的测定。 3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 A. WBC总数升高 B. 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 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 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 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 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 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B 2 —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 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 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 ?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 A. 骨髓增生活跃 B. 粒红比值约为5—7: 1 C. 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 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 A. F n、W、/、X B. F n、%、/、X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学校答案学习资料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 学校答案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 B.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C.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A 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2抗凝的标本。 B.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D A.WBC总数升高 B.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C 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D A.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C A.骨髓增生活跃 B.粒红比值约为5-7:1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B A.FⅡ、Ⅳ、Ⅸ、Ⅹ

01医本实验诊断考题(A)_实验诊断学

临床医学本科班2001级1-20班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A) ________级______班_____组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核右移 2.无精子症 3.A/G比值 4.蛋白尿 5.类白血病反应 二、汉译英(每小题0.5分,共5分) 1. hemoglobin 2. hematocrit 3. albumin 4. Coombs test 5. white blood cell differential count 6.proteinuria 7. APTT 8. leukemia 9. platelet count 10.vWF 三、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PT通常用于检查_____源性凝血功能,其报告方式有____种,其中临床用于_______药物监测时,最好报告_______以达到标准化。 2._______酶活性增高对急性肝炎有早期诊断价值;肝炎进展过程中,血清_________酶升高,表示已发生肝纤维化,此时血清蛋白质测定可表现为________倒置。 3.正常骨髓象增生程度为_________;巨幼细胞贫血时幼红细胞形态特征为_________。以形态学检查为主的急性白血病分型方法又称____分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进行的白血病分型又称______分型。 3.尿沉渣种类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4.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脑脊液特点为放置后_________样凝固,白细胞分类以__________为 主;而结核性脑膜炎之脑脊液放置后呈_________样混浊,白细胞分类以________为主。5.急性胰腺炎在临床症状出现早期宜测定________用于诊断,而在治疗阶段宜测定________进行病情观察。 四、判断是非(用√或×表示。每小题0.5分,共5分) 1.结核性脑膜炎病人脑脊液氯化物明显降低() 2.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分度越高,其生殖系统健康状况就越好() 3.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4.血沉加快、抗核抗体阳性,抗dsDNA 阳性有利于确诊SLE() 5.前列腺炎病人的前列腺液在显微镜下可见卵磷脂小体减少() 6.心肌酶、心肌蛋白、CRP对急性心梗的早期诊断时限依次提前() 7.消化性溃疡病人粪便隐血试验呈间断阳性()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A.100 ?140 B.140 ?170 C.120 ?160 D.110~150 E.17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A. 高血压性心脏病 B.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 冠心病 D. 贫血性心脏病 E. 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A. 上消化道出血 B. 缺铁性贫血 C. 溶血性贫 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A. 网织红细胞0.005 ?0.015 B. 白细胞计数 (4.0~10.0)X109 C. 嗜酸性粒细胞0.5%~5% D. 嗜中性粒细胞 20%~40% E.血小板数(100?300) X 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 A. > 90g/L B. 90g/L ?60g/L C.60g/L ?30g/L D. v 60g / L E. v 30g/L 6. 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 缺铁性贫血 B. 溶血性贫血 C. 急性失血性贫血 D. 巨幼细胞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7. 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A. 急性溶血 B. 急性中毒 C. 急性感染 D. 大面积烧伤 E. 恶性肿瘤 8. 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 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 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10X 109/L 为白细胞增多 B.v 4X 109/L 为白细胞减少 C. 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 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 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 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 急性出血 B. 急性感染 C. 过敏性疾病 D. 肺结核 E. 伤寒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急性大失血 C. 放射病 D. 脾功能亢进 E.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A. 上消化道出血 B. 肺出血 C. 脑出血 D. 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 A.血友病 B.严重肝病 C.无纤维蛋白血症 D.DIC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 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 A. 巨幼细胞性贫血 B. 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淋巴瘤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7. 通常作为判断贫血治疗效果和治疗性试验的指标是: A.RBC B.Hb C.Ret D.Hct E.ESR 18. MCH 是指: A.平均红细胞体积 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C.红细 胞压积 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19. 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的指标为: A.MCV B.MPV C.RDW D.HCT E.ESR 20. 下列哪种成分增高可导致血沉增快: A.白细胞 B.白蛋白 C.球蛋白 D.网织红细胞 E.血小板 21. 某患者血液检查结果为:MCV76fl ,MCH24pg,MCHC290g儿应属于: A. 大细胞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性贫血 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 正常人 22. 镜下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数: A. > 2 个/HP B. > 3 个/HP C. > 4 个/HP D. > 5 个/HP E. > 7 个/HP 23. 正常尿液中偶见: A.透明管型 B.脂肪管型 C.颗粒管型 D.白细胞管 型 E. 腊样管型 24. 正常人尿比重为 A.1.010 B.1.015 ? 1.025 C.1.020 D.1.015 E.1.025 ?1.035 25. 少尿是指24 小时尿量小于 A.100ml B.400ml C.600ml D.800ml E.1000ml 26.下列哪项是肾性少尿的原因: A.肾动脉血栓形成 B.休克 C.急性肾炎 D.重度失 水 E. 前列腺肥大 27. 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多于: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 28. 酱油色尿易见于 A.血友病 B.膀胱炎 C.肾盂肾炎 D.蚕豆病 E.缺铁性贫血 29. 病人尿中出现哪种管型,首先考虑急性肾盂肾炎 A.白细胞管型 B.蜡样管型 C.脂肪管型 D.上皮细胞 管型 E. 红细胞管型 30.. 振荡尿液后,尿液泡沫呈黄色见于 A.药物影响 B.食用胡萝卜影响 C.尿中有血红 蛋白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必考题

实验诊断学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答: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线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抗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绝对性增多按发病元婴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包括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和红细胞生成素非偿性增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症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2.简述红细胞染色反应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答: ①,低色素性: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③.嗜多色性: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慢性贫血. 3.简述红细胞中常见的异常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答: ①.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聚集而成. ②.染色质小体:是核的残余物,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③卡-波环:成熟红细胞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 膜的残余物. ④有核红细胞:正常成人有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科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何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4.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答:1.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5.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 某些传染病 7.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血液病3.恶性肿瘤4.其他如糖尿病, 8.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 ★9.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 10MPV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增加多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时造血功能恢复的主要表现.减低多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MPV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

实验诊断学习题

病原体检查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 2、ESBL 3、TORCH 二、填空 1、NCCLS推荐的药物敏感试验的首选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输血前临床常做的传染病检测项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SBL常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细菌中检出。 4、检查新型隐球菌,常用的染色方法是__________;检查结核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是_____。 5、肝炎病毒标志物主要包括各型肝炎病毒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临床称为“大三阳”的乙肝标志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性。 7、机体感染HAV后,可产生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抗体。 8、医院感染定期监测的对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消毒灭菌效果。 9、为防止院内感染,医务人员推荐洗手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做血液细菌培养时,为提高阳性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多时间段、多部位采集 B.寒战初期或发热高峰期后采集 C.应用抗生素前采集 D.同时做需氧培养和厌氧培养 E.采血量一般为培养液的10%左右 2、做细菌培养,关于标本采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尿液一般采集中段尿 B.婴幼儿可用直肠拭子取粪便 C.伤口分泌物从创面表面采集 D.痰液清晨漱口后采集 E.厌氧培养时,标本采集后置于厌氧培养运送管中 3、下列不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细菌是() A. MRSA B. PRP C. MSSA D VRE E ESBLS 4、乙肝三系统中,下列哪项标志物具有保护性() A.HBsAb B.HBeAb C.HBcAb D.HBeAg E. HBsAg 5、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是() A.尿路感染 B.皮肤感染 C.胃肠道感染 D.下呼吸道感染 E..血液感染 四、简答题 1、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原则有哪些? 2、微生物室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答案 一、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学校答案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 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 K2O B.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的测定。 C. 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 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A A. 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抗凝的标本。 B. 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 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X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D A. WBC总数升高 B. 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 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 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C A.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 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 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D A. 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 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B 2 —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 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 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C A. 骨髓增生活跃 B. 粒红比值约为5—7:1 C. 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 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B A. F n、W、/、X

实验诊断学考核方案32:10

《实验诊断学》考核方案 一、课程描述 《实验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考查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实验诊断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的实验技术和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它更是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临床各门课程的基础和入门,因而也是打开临床医学的一把钥匙,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以后临床课的学习。因此,我教研室为了学生更好的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取得优异的考核成绩,特制定了科学、全面、易于操作的考核办法。 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 课程性质:必修考查课 教学时数: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0 学时。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检验教研室 授课对象:12级本科麻醉学专业1-8班、口腔医学专业1班。 二、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考试是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分为终结性考试和形成性考试。终结性考试是对学期末学生学完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考核内容、方式、题型、时间 (一)考核内容: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内容和课程结束时的理论考核内容。

1、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课出勤考核、实验报告、实验考核、技术操作。 2、理论考核内容即课程结束时的考试内容:包括概论、临床血液学检测、排泄物、分泌物、体液检验、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其它检测等方面内容。 (二)考核方式:《实验诊断学》的形成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完成;课程结束时的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三)考核题型: 1、形成性考核题型:实验课出勤占5分,实验报告占5分,实验考核占5分、技术操作占5分。 2、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10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四)考核时间:《实验诊断学》的实践考核时间为100分钟,课程结束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成绩构成 《实验诊断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20%,即实验课成绩占20分,由实验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0分 课程结业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0%,由教研科负责考核。 医学检验教研室 2014年8月15日

实验诊断学考试名解简答论述汇总_给力版

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 名词解释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 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 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 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 象。(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 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病理性增快的临床意义: 答:病理性增快可见于:①各种炎症: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如急性 细菌性感染;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慢性炎症于活动期血沉增快,病 情好转时血沉减慢,故血沉(ESR)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②组织损伤及坏死: 见于较大范围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 常,可作为两者鉴别指标。③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④高 球蛋白血症。⑤贫血。⑥高胆固醇血症。血沉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指标, 血沉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3.试述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答: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如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3)急性溶血;4)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肝破裂等;5)急性中毒,如代谢性中毒或化学性药物中毒;6)恶性肿瘤和白血病。 4.何谓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实验诊断学综合测试卷

实验诊断学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08-2-28 浏览次数:1588 [大] [中] [小]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比积: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由此而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积。 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以mm/h表示。 3.红细胞渗渡脆性试验:将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低渗氯化钠溶液里借以观察,判断红细胞脆性强弱的试验。主要用于诊断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4.红细胞直径曲线:用目镜测微计,分别测出染色薄血片上100个或200个红细胞直径后,把各红细胞的直径数据绘成红细胞大小分布的曲线,称为红细胞直径曲线曲线。 5.碱性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胞浆中存在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嗜碱性黑蓝色颗粒,其胞浆每具有嗜多色性色调称为碱性点彩红细胞。 6.卡博环:位于嗜多色性碱性点彩红细胞胞浆中的一种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呈圆形或8字形,见于铅中毒,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恶?血。 二、填空题 1.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胶原纤维及带负电荷物质表面的特性,称为() 此种功能对初期止血有重要意义。 【答案】血小板粘附功能 2.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称为() 【答案】聚集 3.血小板在各种诱聚剂作用下,将其颗粒内含物放出的反应,称为()或分泌反应。 【答案】释放反应

4.检查血小板分泌功能最常用的化验指标是()和()测定。 【答案】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 5.血小板具有使血块收缩的功能,主要由()来完成。 【答案】血栓收缩蛋白 6.凝血过程主要分为(),()和()形成三个阶段。 【答案】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维蛋白 7.凝血第一阶段因起动方式及激活X因子的途径不同分为()和()。 【答案】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 8.内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这一过程有四个凝血因子参加,即()(),()和()后二者在血浆中以复合物形式存在。 【答案】接触活化,Ⅻ,Ⅺ,激肽释放酶原,高分子量激肽原 9.外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组织损伤后所释放的()。 【答案】组织因子 10.()由于参与的凝血因子多,反应步骤复杂,故需3—8 min。()由于参与的因子少,步骤简单,故反应迅速,所需时间不到10s。 【答案】内原性凝系血途径,外原性凝系血途径 11.当凝血第一阶段的各凝血因子特别是(),(),()含量严重减低(各种血友病时),每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答案】Ⅷ,Ⅸ,Ⅺ因子 12.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凝血途径一旦各自激活()后,就沿着一条()而进入其后的阶段。 【答案】X因子,共同作用 13.()是血浆中最重要的一种生理性抗凝物质,占血浆中总抗凝血酶活性的50%以上。 【答案】抗凝血酶-Ⅲ 14.血液凝固后,血块再被溶解的现象称为()。这一过程是由存在血浆中的()转变为()后面完成的。

实验诊断学习题20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第一节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一、填空题 1、血清M蛋白阳性见于、、 、 和。 2、免疫球蛋白存在于机体的、、和 3、血清中最少的一种免疫球蛋白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为 含量最多的为 二、是非题 1、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为IgE。() 2、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血清可以出现IgM降低。() 三、名词解释 免疫球蛋白 四、选择题 A型题 1、IgG降低见于:() A.病毒感染 B.肺结核 C.链球菌感染 D.慢性肝炎 E.淋巴瘤 B型题 问题3~5 A、IgG降低 B、IgE增高 C、IgD 降低 D、IgG升高. E、IgE 降低 2、各种过敏性疾病() 3、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4、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 C型题 问题5~6 A、M蛋白阳性 B、IgG增高 C、二者都有 D、二者都无 5、多发性骨髓瘤() 6、各种慢性感染() X型题 7、免疫球蛋白降低常见于:() A、体液免疫缺陷病 B、慢性肝病 C、寄生虫病 D、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 E、多发性骨髓瘤 五、问答题 免疫球蛋白G增高常见于哪些情况。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一、填空题: 1、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和半分子病 2、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和某些细胞的细胞膜上 3、免疫球蛋白E、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 二、是非题:1、√;2、√ 三、名词解释: 免疫球蛋白:通常是指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 四、选择题:1D 2B 3C 4A 5C 6B 7AD 五、问答题: 答:①多克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淋巴瘤、肺结核、链球菌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RA等;②单克隆性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分泌性多发性骨髓瘤。 【王彦平】 第二节血清补体的检测 一、填空题 1、总补体溶血活性主要反映,它的降低很有意义,见于、 、、、。 2、补体C3的增高主要见于、、和。 二、是非题 补体C3、C4的水平可以反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程度。() 三、名词解释 补体 四、选择题 A型题 1、血清总补体活性增高见于:() A、感染性心内膜炎 B、病毒性肝炎 C、组织损伤 D、皮肌炎 E、狼疮性肾炎 B型题 问题2~5 A、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 B、补体C3增高 C、补体C4降低 D、AP-H50 E、C3SP增高 2、主要反映补体传统途径活化的活性程度() 3、反映体内补体被活化() 4、反映补体旁路途径活化的情况() 5、反映排异反应() C型题 问题6-7 A血清C3降低 B血清C4降低 C两者都有 D二者都无 6、急性肾小球肾炎() 7、恶性肿瘤()

诊断学实验检查习题

血液学一般检查(一) 一、选择题 1、APTT正常和PT延长多见于() A XIII 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 D. X缺乏 F.纤溶亢进 2、APTT延长和PT正常多见于() A VIII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缺乏 F.纤溶亢进 3、APTT和PT均延长多见于() A VIII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缺乏 F.纤溶亢进 4、血友病甲是由于下列哪种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 C. VIII E. XI 最常见的病因是() A.严重创伤 B.严重感染 C.恶性肿瘤 D.产科意外 E.大面积烧伤 6.使用普通肝素首选的监测指标是() C.血浆肝素浓度 D.抗因子VIII活性计数 7、使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令)首选的监测指标是() C.血浆肝素浓度 D.抗因子VIII活性计数 8.内源性凝血途径始动因子是() D. XIII E.血小板 9.使用链激酶、尿激酶作溶栓治疗时常用什么作监测指标以控制在正常值的3~5倍 二、填空题 1.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血液凝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选择: 填空:1.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吸附)收缩 2..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溶蛋白 血液一般检查(二) 一选则题 1、正常成人红细胞中90%以上的血红蛋白是() A. HbA B. HbA2 C. HbF D. SHb E. HbH 2、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的疾病是() A.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 多发性骨髓瘤 C. 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3、外周血出现多色性红细胞增多,表明骨髓造血功能() A. 正常 B. 活跃 C. 低下 D. 重度低下 E. 以下均不是 4、双形性贫血最常见于() A. 流血性贫血 B. 急性失血 C. 巨细胞性贫血

实验诊断学习题

实验诊断学概论 一、填空题: 1、实验诊断得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床常用得抗凝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气分析时常在_________采血,也可用_________或_________。 二、判断题: 1、空腹采血就是指在禁食8小时后空腹采取得标本,一般在晨起早餐前采血,常用于临床生化检查。 2、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查时,注射器与容器需先经硅化处理,以防止血小板接触玻璃器皿被激活、 三、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 四、选择题: A型题: 1、有关血液标本得采集,下列叙述错误得就是: A、毛细血管采血成人在指端 B、静脉采血婴幼儿常在颈外静脉 C、血气分析时多在股动脉穿刺采血D、急诊采血不受时间限制 E、必要时可以从静脉输液管中采取血液标本。 X型题: 2.下列抗凝剂中哪些就是与钙离子结合而起到抗凝作用得? A、草酸钠 B、草酸钾 C、枸缘酸钠 D、肝素 E、乙胺四乙酸二钠 3、影响检验结果得常见因素有: A、一般得技术误差 B、病人得性别、年龄等生理因素 C、标本得采集与处理 D、药物得影响 E、进食、吸烟、饮酒等生活因素 五.问答题: 实验诊断得应用范围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一.填空题: 1、临床血液学检验,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得检验,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病原体检验 2、草酸钠,草酸钾,枸缘酸钠,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3、股动脉穿刺,肱动脉、桡动脉 二、判断题: 1、√2、√ 三。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主要就是运用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等得实验技术与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与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得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得客观资料、 四。选择题: 1、E2、A、B、C、E3、A、B、C、D、E、 五、问答题: 1、直接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 2、为开展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3、进行社会普查 4、开展健康咨询 5、为开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提供实验基础 血液一般检查 一、名词解释: 1、贫血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Auer小体 4、类白血病反应5、网织红细胞反应 二、选择题 A型题 6、红细胞得主要功能就是:( ) A提供营养 B 维持体温 C运输激素 D 运输O2与CO2 E提供铁

中国检验医学发展未来展望

顶级专家勾勒中国检验医学发展路线图 信息来源:科学时报更新时间:2005-1-18 1:45:00 2005年1月7日,中国生命科学重要研究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图书馆的三楼会议厅内,集聚了近十位中国检验医学领域的顶级专家。他们正在参加一个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检验医学走向何方”的非正式学术研讨会。而他们的主要议题就是—— “我认为,中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最重要是两个方面:技术和管理。”谈到中国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瘦削而富于激情的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主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申子喻立刻变得表情丰富起来。 未来路线图 按照申子喻的理解,中国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五种趋势:管理方面将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技术将向自动化发展,检验将向量知数源方向发展,人员分工向细分化方向发展,独立实验室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申子喻是有资格对中国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的。作为国家检验医学领域主管机构卫生部检验中心的主任,他对中国检验医学的现状有着比别人更为全面而系统的了解,而其对未来发展的判断正是基于此点而达成的。 其实按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检验科主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王清涛的观点,对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走向进行探讨,可以基于两个方面:实际需要(包括政府需要、临床需要和实验室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市场规律(要考虑竞争的影响)。为此,他认为:“检验医学未来将向‘五化’发展,即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人性化和临床化。” 技术路线图 对于检验医学技术,北京铁路总医院临检中心主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张曼有着自己的理解。在她看来,目前我国检验医学常规技术已经与世界接轨。而随着教育体制的完善,系统培训、专业培训的加强,我国检验医学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这就为将高精尖技术引入检验界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契机。 申子喻进一步指出:“自动化应该成为检验医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分子生物学也应该是其未来发展的一个亮点。”可以看得到的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基因突破性的解密,个性化治疗将会逐步成为发展的趋势。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D ~140?~170?~160?~15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B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贫血性心脏病 E.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D A.上消化道出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D A.网织红细胞~ B.白细胞计数~X109 C.嗜酸性粒细胞%~5% D.嗜中性粒细胞20%~40% E.血小板数(100~300)×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C A.>90g/L B.90g/L~60g/LL~30g/LD.<60g/LE.<30g/L 6.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 A.缺铁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急性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C A.急性溶血 B.急性中毒 C.急性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恶性肿瘤 8.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 D 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E A.>10×109/L为白细胞增多 B.<4×109/L为白细胞减少 C.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 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B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C A.急性出血 B.急性感染 C.过敏性疾病 D.肺结核 E.伤寒 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C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B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大失血 C.放射病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Company number : [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单项选择题 1 ?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D -140-170-160-15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B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贫血性心脏病 E.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D A.上消化道出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D A.网织红细胞、 B.白细胞计数-XI09 C.喑酸性粒细胞%-5% D.嗜中性粒细胞20%~40% E.血小板数(100 ~ 300)x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呈为:C A. > 90g/L B.90g/L、60g/LL - 30g/LD. < 60g / LE. < 30g/L 6?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A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中性粒细胞增多嵌常见的原因是:C A.急性溶血 B.急性中毒 C.急性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恶性肿瘤&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咸少:D A.尿毒症 B.急性中希 C.化脓性感染D伤寒E.急性心肌梗死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E C.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塔多 D.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塔多常一致 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B 扎血小板减少B.血红蛋白减少C.白细胞升高D.白细胞减少E.血小板减少壇高 II.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C A?急性岀血B.急性感染C.过敏性疾病D.肺结核E?伤寒 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C A?化脓性感染B.寄生虫病C.病毒性感染D.皮肤病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B 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大失血C.放射病 D.脾功能亢进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岀血时间延长见于:D A.上消化道出血 B.肺出血 C.脑出血 D.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D A?血友病B.严重肝病C.无纤维蛋白血症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C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淋巴瘤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7?通常作为判断贫血治疗效果和治疗性试验的指标是:C 是指:B A.平均红细胞体积 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呈C?红细胞压积 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A.> 10X109/L为白细胞增多 B.<4xl09/L为白细胞减少 19?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的指标为:C

★试验诊断学试题库学校答案

.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的测定。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 B.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C. 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D. A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EDTA-N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抗凝的标本。 A.2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B. 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C.PT、+的测定。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D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总数升高A.WBC 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B.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D.C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B.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C. 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D.D 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A. -微球蛋白同时增多。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甚至IgM也大量滤出。IgA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C

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6.骨髓增生活跃A.1 :5-7粒红比值约为B.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D.B 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K7.依赖维生素 A.FⅡ、Ⅳ、Ⅸ、Ⅹ'. . B.FⅡ、Ⅶ、Ⅸ、Ⅹ C.FⅡ、Ⅴ、Ⅷ、Ⅹ D.FⅤ、Ⅶ、Ⅷ、Ⅹ 8.尿蛋白定性检查为+~++,尿圆盘电泳图形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最可能为哪一种蛋白尿的特征:B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混合性蛋白尿 D.功能性蛋白尿 9.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最主要见于哪种疾病:D A.急性肝炎 B.肾病综合征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肝硬化 10.阻塞性黄疸时,下列实验室检查结果哪项不正确: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