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49518944.html,

肖邦《第三叙事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作者:刘睿莹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5期

-当前中国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分析综述

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当前中国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分析 学生所在系(院)流行音乐学院 专业(方向)音乐表演(流行演唱) 年级2012级 姓名X X X 学号20131210XXX 指导教师姓名X X X 完成时间:2017年5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绪论 (2)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2) (二)研究方法 (2) 二、相关理论分析 (2) (一)明星文化的变迁 (2) (二)流行音乐明星与大众 (2) 三、中国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 (2) (一)气息的运用 (2) (二)吐字与咬字 (3) (三)情绪的运用 (3) (四)从歌手的演唱风格中得出的启示 (4) 四、结论 (4) 致谢 (5) 参考文献 (6)

摘要 本文以中国流行音乐为例,通过对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进行分析,深入的了解中国流行音乐。一首流行歌曲不仅要了解歌词本身的内涵,还要在了解内涵的同时,唱出其中的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流行音乐演唱的过程中,要注重演唱时的咬字,情绪,力度、节奏等等;还要注重所演唱作品的内涵,一名优秀的流行音乐演唱者,不仅要拥有美丽的外表,良好的音乐素养,完美的声乐条件,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注重对其作品的欣赏,提高对流行音乐的认识。在日常的练习与演唱中,要将流行音乐音乐中的内容和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希望本文研究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关健词 中国;流行音乐;演唱风格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流行音乐进行了关注。其中,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在流行音乐发展繁荣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不少隐忧,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创新问题。再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流行音乐发展了三十几年,这一历程也涵盖着中国的社会政治意识、经济制度、文化伦理、审美趣味等等。实事求是的说,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主要是因为,其存在着朗朗上口的旋律,浅显易懂的歌词。据此,对其演唱风格进行研究,具备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Net library 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相关数据库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数据整理,从而归纳出理论依据。资料分析法。本文收集并研究了流行音乐问题,总结归纳整理了国内外学者对流行音乐问题的研究,使本文研究具备合理性、严谨性、可行性。归纳总结法。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的结果,从整体上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及其起因,得出符合实际的研究结论,制定出可行的解决问题方案,进而得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相关理论分析 (一)明星文化的变迁 明星完全随着文化工业的发展而出现,这也就使得发达的科技水平使宗教和传说中的英雄具备了世俗化的特征,而明星的出现,则直接对人们心灵的空缺进行了填补,他们甚至能够从某种意义上,起到社会粘合剂的作用。 (二)流行音乐明星与大众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视开始逐渐对广播进行取代,从而直接的成为了对流行音乐进行承载的主要媒介、载体,尤其是在流行音乐得到了发展之后,直至今日,这种音乐形式都是唱片公司宣传歌手、歌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无论是周杰伦还是许嵩,亦或是JAY-Z,许多流行音乐歌手都能够凭借流行音乐从而大获成功,而在于大众的维系中,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三、中国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 (一)气息的运用 细致的分析,笔者认为,演唱者对气息运用进行完全的掌握,本身能够显示出

悲怆第三乐章音乐分析及演奏提示

《悲怆》第三乐章音乐分析与演奏提示 龚易男 摘要:本文对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三乐章进行音乐分析,从而揭示出音乐的英雄人格和抗争精神,并对钢琴演奏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悲怆》第三乐章;钢琴作品;演奏提示 贝多芬作为举世闻名的德国音乐家,其生平成就无须赘述。钢琴奏鸣曲《悲怆》作于1798—1799年间,此时他已经开始饱受耳聋的折磨。标题虽为“悲怆”而音乐更多表现对不幸的“隐忍”,对命运的“抗争”。 《悲怆》第三乐章为回旋奏鸣曲式,快4/4拍,c小调。音乐性格是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富于展开的成份,结构干净利落而又极富张力。。它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一次利用回旋曲式特点加强奏鸣曲的戏剧性。作品交替运用了大量的连线与跳音,音乐演奏方面总的要求需要富有乐句感,要灵活运用手腕动作来结束乐句及表现各种演奏效果。 一、呈示部: 呈示部为1-17小节,主部主题极为明确地概括了第一、二乐章的某些动机和主题。音量p体现出克制和含蓄,速度可用极快的快板。演奏要强调主旋律线条,装饰音演奏要轻巧。 [1-2]第一乐句,弱起,从第一乐章的副主题扩充而成。以连续的附点音符解决到主音带来“隐忍”的情绪。右手演奏要突出附点的效果,左手演奏分解和弦要均匀。 [3-4]第二乐句,音符密度加大并以三次重复加强属音结尾。右手装饰音可以与之后的四个音形成一个整体类似回音的效果。左手出现三组三度音程是为了增加和声效果,演奏上不能突兀而要与整个乐句一致。 [5-8]第三乐句,主题的陈述被拉宽并用K46-G-T完全终止式来结束。演奏时要用弱起接装饰音造成一拍比一拍紧的积极情绪,音色也可以演奏得明亮些。 [9-12]重复第三乐句,不再使用装饰音而改为重复八度,音乐更加坚定。左手演奏音域扩充的分解和弦情感要更丰满。 [13-17]新材料乐句从阻碍终止到完全终止巩固了调性。旋律的坚强要表现出来,切分音要特别强调。tr 与装饰音可以合并为一个回音。16小节的渐强(cresc.)到f是抗争情绪的第一次爆发,力度要跟上。 二、第一插部: 第一插部为18-61小节,使用了若干个主题动机,在c小调的属七和弦上结束。插部是大的扩充和丰富,演奏时要注意音量p仍然是克制的,但sf与cresc.的使用更为频繁,表现出音乐性格的“抗争”因素。 [18-24]连接部,两个全音符和弦的演奏应该丰满、柔和、持续音般的。要灵活运用手腕轻巧连贯的演奏19-20、23-24小节分解和弦变体。左手第20、24小节重复三次的音程也要轻巧。 [25-32]副主题,转调为明朗的bE大调,温柔的(dolce)音乐纯朴而明亮。28-29小节右手加入一点复调因素,全音符bB音的演奏要明晰。演奏31小节要强调cresc.及连续切分。 [33-36]补充段,开放于4个小节的半终止。与副主题的温柔相对比,音乐性格变得强硬。回音和连续音阶下行要演奏出风一般的感觉。 [37-43]第1结束主题。是副主题的补充,演奏要延续之前的风格。 [44-50]第2结束主题。加连线的顿音造成一种十分安静的印象。半终止结尾做出强音(sf)和渐强(cresc.)使得音乐又产生抗争性。 [51-61]第3结束主题。其主题材料与第1结束主题相同。左右手轮奏加强了音乐的流动性,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左手50-51小节的bA音到G音应该用滑奏来保持线条的连续。54-55小节右手低八度而左手底了两个八度使得音区对比进一步扩大加强了音乐的抗争力量。56-61小节转回c小调,抗争情绪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急速下行音阶中又一次爆发,力度和紧张感达到新的高度。 三、第一再现部: 62-78小节是呈示部的完全再现,随后转入幽静而柔和的第二插部主题。演奏时注意控制好音量来跟前后段落产生对比。 四、第二插部:

电影声音设计中的电影音乐创作分析

电影声音设计中的电影音乐创作分析 电影音乐创作属于电影声音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电影声音制作的整个环节之中,其创作基于电影所提供的故事类型、情节、人物、地点、时间等。其次,电影音乐的表现力还能够在整个电影声音的构思中得到发挥,它能够完美呈现出电影的风格与特征。 一、电影音乐创作三符号 概括来说,音乐主体、视听与声音是电影音乐创作的三大符号。 (1)音乐主体。音乐的创作离不开相关的音乐语言要素,音乐本体是进行音乐创作的永久性工具。 (2)视听。电影音乐必须通过视听才能够完成一次美的体验,电影音乐实现电影化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视听语法并运用相关的视听要素。 (3)声音。电影音乐必须通过声音才能将其传达给观众,因此,音色、声强、频率等因素是音乐创作造型的重要因子。 二、电影音乐设计 以声音为基础的电影音乐设计在进行音乐设计时,首先要避免音乐与音响效果在频率上产生冲突。以电影《黑客帝国》为例,此电影属于动作片,整个影片注重于追求大响度,但是导演要求在保持激烈音乐与音响效果的同时,还要保证其清晰度。因此,声音设计师与导演的共同意见是通过音响效果与声音之间的切换来避免音频重合,例如在进行爆炸时,不会有中度低音,在玻璃破碎时也不会出现类似小提琴的这样的高音。另外,在处理音响效果与音乐在频率上存在的问题时,要根据影片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动作片与战争片这种类型的影片,他们属于在同一时间有多种因素的影片,在进行处理时,要特别注意音乐化音响与音乐的分层处理。其次,在进行音乐设计时还要充分发掘电影音乐作为声音造型所需要使用的材料。音乐不仅可以用乐音来创作,也可以采用噪音来进行创作。例如,在电影《群鸟》中,作曲家与声音专家从鸟的尖叫声与扑打声中设计出了电声学的噪音效果,代替了管弦乐队的不和谐音。电影《精神病患者》中,则通过打破传统管弦乐配器的手法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视听体验。 三、以视听为基础的电影音乐设计 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与设计过程中,音乐剪辑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观众与导演的视听需求,音乐剪辑是实现视听表现的源泉。音乐剪辑不仅是一种动作,更是一种观念。在进行音乐剪辑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考虑到节奏的重要性。节奏

曲式分析试题讲解

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多声部音乐领域包括______和复调。 2.比例分析法是指“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 3.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 4.调性的本质在于对______的肯定。 5.当代音乐理论普遍认为,音乐“首先是时间和时间的划分组成的”,音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 的东西就是______。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中心对称” 2.主题的“特征” 3.织体 4.旋律 5.曲式 三、划线题,将下列作品与作曲家连接起来(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魔鬼凯旋进行曲》斯特拉文斯基 2.《黄河颂》穆索尔斯基 3.《侏儒》冼星海 4.《为什么》贝多芬 5.《第三交响曲》(“英雄”)舒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在主题形象分析中,概括性主题可分为哪三种? 3.决定音色的因素有哪些? 4.“主题分析”和“曲式分析”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什么? 5.关于节奏意义的三种不同认识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20分) 为什么说和声是音乐分析者最熟悉最依赖的因素? 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音乐作品的主题与作品的具体内容或作曲家的表现目的相关,因此,一部音乐作品的主题就 具有______的唯一性。 2.比例分析法包括“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 3.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 4.节奏的密度是指单位时间里______个数的多少。

分析声乐与器乐的相互关系

分析声乐与器乐的相互关系 声乐与器乐演奏同作为表演艺术,具有一定的共通性。通常,我们把学习发声方法的过程称之为“塑造歌唱的乐器”,通过多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建立好的气息、稳定的口咽腔,使人体这件“乐器”能够演奏出漂亮的音色。同样,在学习乐器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中经常会提醒学生,“如歌唱般地演奏”。可见,声乐与器乐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通过多年的学习和教学发现,在声乐课堂中,将声乐与器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把抽象的声乐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具体而形象,从而引导学生更快地找到正确的歌唱状态。 一、声乐与二胡 在歌唱中,呼吸的训练至关重要,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在演唱过程中容易出现提气的情况,尤其在初学者身上体现得极为明显,教师经常会提醒学生,“把气放下来、把声音放下来”,但是怎么放下来却着实成了一个难题。在最初学习声乐的时候我也经常被这个问题困扰,直到有一天声乐课上,我的老师王翼亭教授跟我说了这样一段话:“不管唱高音还是低音,声音一定要…坐在气息上?,就像拉二胡一样,不管音区如何变化,琴弓始终是紧贴琴筒的,假如把弓子拿起来放到琴弦的上部去演奏,声音就会是干涩、刺耳的了;只有弓子贴紧琴筒演奏,音色才好听,音量才有保证。”这样一个很简单的比喻,让我茅塞顿开,马上明白了气息安放的重要性。下课后,我又专门去看了二胡专业的同学练琴,并实践体会了琴弓离开了琴筒,就无法产生好的共鸣,就很难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在演唱过程中,气息的支点保持在横膈膜周围, 这极像二胡的琴筒。通过这个比喻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并记住演唱时一定要把气息放好、放平。 二、声乐与小提琴 1.力量的使用。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经常听到老师这样的提醒:放松地去歌唱。于是便出现一种情况,学生为了追求放松的状态,大量运用假声,以致使中低声区唱出来的声音虚而空。其实在歌唱中放松与紧张是并存的,要辩证地去看待这一问题。“歌唱家的嘴

音乐作品分析

音乐作品分析 1. 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的结构。乐段的特征:①乐段是音乐作品中表现完整 乐思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结构,是建立在单一主题上的,最小的完整曲 式。②乐段的组成部分是乐句,乐句间相互用终止式划分开来,又通过终 止式的功能关系联合成有机的曲式结构。③乐段常由几个乐句组成,这些 乐句之间具有问答呼应的关系。④主调音乐风格的乐段,在陈述发展和结 束乐思时,和声的表现手法起很大作用。⑤乐段的结构规模一般不太长, 但形式完整,统一,能体现鲜明的音乐形象。⑥乐段可以作为独立乐曲的 曲式,也可以是较大型作品的一部分。 2. 单乐段划分依据原则:①依据和声——调性布局可以分为开放性乐段(乐段不结 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收拢性乐段(乐段结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转调 乐段(乐段结束在从属调)等;②依据主题材料及乐思发展的状况可以分 为:重复性乐段,飞重复性乐段,展开性乐段,“无终旋律”式的乐段等; ③依据乐段拥有的乐句数量可以分为:二乐句乐段,三乐句乐段,四乐句 乐段,多乐句乐段等;④依据结构的模式可以分为:方整性乐段,不方整 乐段等。 3. 乐段的补充,扩充和约缩 A .补充——乐句或乐段末尾形成终止式以后的收束性扩展称为补充。补充的典型 形式是:①延长或反复主和弦,如肖邦《g 大调前奏曲》最后8小节。主和弦的延长常常构成主音持续音,并常常出现下属系的和声或向下属系的离调和转调;②反复终止和弦,如贝多芬《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9~12小节。③用正格终止结束以后再用变格终止作为补充终止,如格里格《加德》最后9小节。 B .补充——乐句或乐段在内部(即在用终止式结收束以前)进行结构的扩展,称 为扩充。扩充的方法有:①动机或乐节的反复,模进,模仿或变奏。②延长终 止和弦。③在阻碍终止或不完全终止后,重复前面的乐节或乐句,最后以完全终止结束。④用复调手法,变奏手法或调性发展的手法扩充内部结构。

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处理

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处理 摘要:本文分析的是由王建中先生改编的钢琴曲《彩云追月》,通过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背景,作品的特点及内容,作品弹奏时的处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展现中国钢琴曲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彩云追月分析演奏处理 《彩云追月》原曲是由我国人民音乐家任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优秀的民族管弦乐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1975年,王建中先生把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改编为钢琴曲《彩云追月》。王建中是江苏江阴人,曾任上海音乐学院的副院长职务,是中国著名的钢琴家,教育家,作曲家,他创作的作品有民歌作品《陕北民歌四首》、《云南民歌五首》、《浏阳河》;唢呐曲改编《百鸟朝凤》;创作歌曲改编《大路歌》、《走进新时代》;古琴曲改编《梅花三弄》;器乐合奏曲改编《彩云追月》;说唱音乐《蝶恋花》等。 1 作品分析 《彩云追月》注重发挥钢琴性能和表现手法、还有民族风格。不是单纯的采用西方音乐的技法,也不是单纯的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而是把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拥有了独特的韵味。旋律简单质朴,线条流畅,抒情优美,婉转,拥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民族韵味,深受人民群众的喜欢。 1.1内容分析 这首乐曲并不是简单的改编,而是在保留原作品的基础上,通过音色、织体、调式的变换,在原来旋律中,运用了琶音、颤音、装饰音和增加色彩性的音程等手法使之钢琴化。同时,在作品中还有用钢琴来模仿民族管弦乐的弹拨乐器。曲子不仅重视“线性思维”,还注重“立体思维”,旋律简单流畅,和声的进行更加具有民族特色。整首曲子,都是温婉流畅,用独特的手法表现出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充分体现了钢琴音乐的神韵,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地,是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的中国钢琴作品。 1.2技法分析 全曲由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A调,4/4拍,中板。第1到9小节为引子部分,乐曲开始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音阶式的装饰句,加上清澈的颤音来引出主题,主体具有民间色彩,节奏平稳,旋律如歌,富有诗意。中段的旋律更是令人陶醉神往,流动的琶音伴奏音型,丰富的和声是旋律更加的唯美、轻盈。紧接着主题再现部分,旋律采用八度和弦构成,增加了乐曲的氛围。伴奏部分运用五连音的琶音加上柱式和弦,增添了乐曲进行的动力,把曲子推向高潮,尾声和引子相呼应,力度减弱,速度渐慢,在流动而悠扬的分解和弦中结束全曲,而音乐仿佛没有停止,引人遐想。

班级音乐会演奏作品分析分析

河北传媒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音乐会演奏作品分析 姓名:王喆 学号:100504030146 院(系)名称:音乐工程系 年级:2010级本科 专业:音乐表演 指导教师:郭佳 2014年5 月10日

目录 1 毕业音乐会节目单 (1) 2 毕业音乐会作品分析 (3) 后附:毕业作品光盘 (注:最后一页为空白页,全部页面设置为上下右为2.5厘米,左3.1厘米,以下全部红色及说明部分定稿后需删除。)

摘要 【摘要】: 本文以音乐会演奏作品《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740》两首演奏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介绍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品曲式及演奏技巧进行分析。作品演奏的自我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根据个人的想法结合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也能体现我对古典作品的理解及变现能力。 【关键词】:《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740》作品分析

Abstract Content In this paper, concert works "Beethoven tempest sonata" "Czerny Piano Etudes" twofast 740 first play of creation background, composer and to express thoughts and feelings, music and performing techniques of the works. The work performance of self analysis is very important.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personal ideas and works of two degree creation, also I can embody the classical works of understanding andliquidity. Key Words:"Beethoven tempest sonata" "Czerny Piano Etudes" fast 740 works analysis

浅析艺术歌曲的处理与演唱

浅析艺术歌曲的处理与演唱 【摘要】对一首艺术歌曲的处理,需要演唱者在提升自身演唱技巧的同时,深入分析作品,如作品的歌词含义、创作背景、歌曲曲调、作品意境等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还需要尽力融入作品进入角色、展开想象,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的不同来调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对作品还要反复锤炼,精益求精、烂熟于心,并且要内化为内在艺术素质。达到高度地表现艺术歌曲内涵的目的。 【关键词】艺术歌曲分析处理演唱 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在德国,由舒曼、舒伯特勃拉姆等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被称为“Lied”﹔在法国艺术歌曲中,与之同类的歌曲被称为“Melodie”﹔它原本的意思是“这种微妙的艺术用于不同歌剧的方法,令人领悟到歌词戏剧性的内容”。流传到中国我们将它译为“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的演唱不同于演唱一般的创作歌曲,它需要演唱者对作品要有深刻的理解,使用所学的技术和文化功底对作品实行处理。为此,演唱者需要做很多的努力。 一、深入分析作品 演唱者拿到一部作品时首先要仔细准确的分析歌曲作品,分析作品的歌词含义、创作背景、歌曲曲调、作品意境与作曲家本人实行全面的分析。 1分析作品的歌词含义 首先要认真准确的分析歌曲作品,词曲作家通过音乐和歌词创作丰富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类的普遍情感。演唱者“必须尊重词曲作者,认真分析音乐和歌词,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学内容深入分析理解,对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表现手法等实行熟悉和了解而对作品实行完美的诠释。” 2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 很多艺术歌曲都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例如《黄河大合唱》就是抗日时期的代表作,《美丽心情》就是歌颂时代美好的代表作,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特点是传说与幻想相结合的,多以神话为色彩。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就比较循规守距、重视规范、不能实行感情的释放。浪漫时期的音乐就更强调感情,自我意识的表达。一首完美的艺术歌曲就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剪影和浓缩,而且作品的时代背景直接影响作者的创作和创作出自己的歌曲作品的风格特征。 3分析作品的歌曲曲调 分析艺术歌曲的曲调是理解作品思想感情的关键,通过对音乐的分析,获得对歌曲更深刻的理解。分析音乐应先从作品的结构、调式、调性入手,要具体、细致的分析,了解和掌握各个部分的内在含义,一般来说,大调式表现得时喜悦的情感,小调式表现的是忧伤的情感,演唱者在演唱艺术歌曲时要从节拍、力度、速度来分析,还要分析伴奏、和声在歌曲中的作用。例如﹕《鳟鱼》以主属为主的和声织体,全分析的伴奏音塑造了小溪中鳟鱼的快活悠然游动的形象。在这些音乐形象中,演唱者无需酝酿情绪而顺其自然的进入意境之中。 二、要尽力融合作品 1分析作品意境 演唱艺术歌曲时要贯穿情感,尽力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通过对歌曲的分析确定作品的思维,思想,感情基调,才会淋漓精致的表现作品的意境,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例如舒曼的《献词》,演唱者可“移情”于这样一种场景﹕一个热恋

音乐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文档

音乐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 巧和艺术特征文档 Music paper - Analysis of Bach bwv846's performance s kill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音乐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文档 前言: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本文档根据开题报告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 学生姓名: 系别: 音乐系 专业: 音乐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管风琴家、作曲家、巴洛克音乐风格的杰出代表。他综合德国南北前辈之长使管风琴音乐达到了历史的最顶峰;管风琴音乐是巴赫创作的基础与核心。代表作有《g大调幻想曲与赋格》、《e 小调帕萨卡利亚与赋格》、《马太受难乐》。。巴赫努力锤炼自己的独特音乐语言风格,在一些管风琴作品当中展示其宏伟壮丽与戏剧性风格,这在之前都是前所未有的。巴赫是一个心灵丰富、思想深刻的伟大艺术家,他的音乐深刻的表达了经过三十年苦难战争之后,德国人民德思想感情,从他那博广宽大德心灵中流淌出来的音乐,体现了他高尚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对人类忘我的爱。他继承了复调音乐的优秀传统、完善了赋格形式。巴赫的崇尚理性,尊重科学,音乐思维富有逻辑性,积极支持十二平均律。不仅把自己的键盘乐器改调新律,还先后创作了两部《平均律钢琴曲集》,用创作的时间来证明平均律的优点和切实可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键盘音乐的经典,惊人的宝库,不仅在技巧上是无法与人伦比的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他的古钢琴创作几乎包括了巴洛克晚期已经定型的所有古钢琴体裁。通过他的艺术实践,使酝酿以久的大

50音乐学专业《曲式与作品分析》

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纲要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说明 《曲式和作品分析》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的曲式和音乐作品分析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曲式分析基本理论;二是音乐作品内容分析。要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曲式类型的特征以及判断依据,能分析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特征及音乐内容特征。 二、参考书目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为杰陈丹布编著)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3、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4、音乐的陈述类型。 第二章:一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一段曲式;乐句、乐节和乐汇之间的区别;一段式的分类原则。 2、理解:一段曲式的特征;乐段内部各单位的相互关系;复乐段的结构意义。 3、重点分析曲目:格里格《我爱你》 巴托克《献给孩子们》。 4、分析要求:能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作简要的和声分析;说明音乐内容。 第三章:二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二段曲式?二段式呈示段的特征;什么是再现的二段式?什么是无再现的二段式? 2、理解:二段式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的对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重点分析:舒曼《初衷》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判断曲式形式;画出曲式结构图;分析音乐内容。

第四章:三段曲式 1、识记:什么是三段曲式?什么是引伸型中段?什么是并置型中段? 2、理解:引伸型中段和并置型中段各有哪些特点? 3、重点分析: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NO2 《在银色的月光下》。 4、分析要求:判断何种类型的三段曲式;画出结构图式;分析中段写法;说明音乐内容。 第五章:三部曲式 1、识记:三部曲式的基本结构图;中部的写法可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什么叫三声中部? 2、理解:三部曲式的基本特征;呈示型中部与展开型中部有哪些不同? 3、重点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三乐章 肖邦《降E圆舞曲》OP18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划分乐句、乐段;判断曲式类型;画出结构图式;分析音乐内容。 第六章:变奏曲式 1、识记:变奏曲式的定义;什么是固定低音变奏?什么是装饰变奏? 2、理解:变奏曲式依据变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重点分析:阿连斯基《固定低音》OP5.NO5 莫扎特《主题与变奏》 刘庄《钢琴变奏曲》 4、分析要求:能较准确地描述变奏曲主题及各个变奏的创作手法特征及调性布局。 第七章:回旋曲式 1、识记:什么是回旋曲式?画出其图式。 2、理解:回旋曲式插部与叠部之间的关系。 3、重点分析:洗星海《到敌人后方去》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4.NO2第三乐章。 4、分析要求:在乐谱上标出叠部和插部;画出曲式结构图。 第八章: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及其他 1、识记:奏鸣曲式的定义、结构图式;回旋奏鸣曲式的定义、结构图式。 2、理解: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各有哪些特征?回旋奏鸣曲式与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各有哪些不同?

小学音乐人音版教材分析和解读二年级音乐上

小学音乐人音版教材分析 和解读二年级音乐上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音乐人音版二年级教材分析上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这次我解析的是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六课《兽王》和第七课《跳动的音符》。首先我们来看第六课《兽王》,这一课有两首歌曲《两只老虎》《猫虎歌》和两首欣赏曲《狮王进行曲》和《老虎磨牙》构成。 总述,从题目上看,这一课是和动物有关的一课,老师们都知道低年级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动物,特别是小猫小狗这些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但是对于老虎狮子这种庞大凶猛的动物却是孩子们内心感到非常害怕的,而这一课通过音乐所表现的老虎狮子的形象是非常幽默诙谐的,是孩子乐于接受的一种音乐形象。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作品《两只老虎》 ①来源:这首歌曲老师们非常熟悉,它的旋律来自于一首法国童谣 《雅克兄弟》,由于旋律朗朗上口,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咱们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会演唱这首歌曲。但往往音高节奏都唱不准。对于这种孩子们一唱就会,但又唱不准、唱不好的歌曲,,我们挖掘教材应更加细致,把握音乐形象应更加的到位。 ②分析作品: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 ⑴整体分析:这首歌曲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共有四个乐句,它的旋律采用上下行级进并且带有重复性,歌曲一字一音非常便于孩子记忆和掌握。

⑵逐句分析:这首歌虽然是后来填词的但是它的词曲结合的非常贴切。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乐句,1231、1231旋律平稳非常具有叙述性就象讲故事,告诉我们这里有两只老虎,这个地方要唱的平稳一些。(唱)第二个乐句(唱)看345--︱345--︱是一个旋律的上行,二分音符5的出现突出了老虎的特点跑得快,咱们可以突出跑和快这两个字的演唱(唱)。第三个乐句节奏变得密集,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6,565431(唱)从音乐上我感觉起到了一个强调和提示的作用。这两只老虎长的还很特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这一句要唱的轻巧一点,表现出老虎的可爱有趣的形象。第四句351(唱)出现了全曲唯一的大跳,突出表现了孩子们看到老虎有趣的样子之后,非吃惊的语气,演唱时,语气加强(唱)。 <4>轮唱教学 我重点讲的问题是解决歌曲的轮唱。 这首歌曲还是一首简单的二声部轮唱歌曲。这是低年级孩子第一次接触轮唱,孩子们对它的认识还不清楚,更谈不上了解。所以开始接触,孩子们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我们老师在低年级要用好的方式,方法,引发孩子对轮唱的兴趣。才能更好的为高年级合唱学习打好基础。 拿到这首歌,进入轮唱教学时,我们首先要从听觉上让孩子自己发现这首歌与以前我们所学歌曲有什么不同(孩子们会说有两组人演唱,而且是一前一后在演唱)。我们再从从歌词上让他的发现同是一首歌。歌词有所不同,第一段歌词多了两个真奇怪,我们可以

流行歌曲《only for you》的音乐与演唱分析

流行歌曲《only for you》的音乐与演唱分析 《only for you》是韩国电视剧《冬日恋歌》中的一首插曲,以其悠长的旋律和略带悲伤的曲调为大众所喜爱。本篇文章将以这首歌曲为切入点,从该歌曲的曲式结构、节奏、旋律的变化以及流行歌曲的演唱角度加以分析。 该歌曲的调式为g小调,采用三拍子节奏。三拍子节奏较为规整,律动感强,有助于加强音乐动力,推动音乐乐思发展。整曲的曲式结构为:前奏—A—B—间奏—A—B—尾奏。前奏用电钢琴模仿羽管键琴,给人一种深沉的试听效果。间奏过后歌曲的律动更加明显,节奏更加鲜明。歌曲采用A-B-A-B-B的结构,尾奏回归主题,强调了歌曲的动机。整首曲子富有旋律性,通篇的清音乐器,给人一种清静的美感。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在配器方面的处理。主歌部分是清音电吉他与钢琴伴奏,之后随着和弦的跟进,使歌曲肢体更加丰满。副歌时,和弦乐提高八度,推动歌曲情绪,之后贝斯与鼓的进入把全曲推向高潮,营造出一种忧伤、缠绵的气氛。歌曲旋律线条平缓,和声织体丰富多样。丰富音乐表演形式,加强乐曲可听性,也同时有利于扩大乐曲篇章,为音乐动机发展带来动力。 歌曲的另一特色在于节拍和伴奏乐器的选择。整首乐曲的节奏较为固定,演唱者主要依据诗词的抑扬顿挫、疏密缓急形成变化的情绪特征,不同乐句间进行自由的处理。三拍子的规律性律动配合古钢琴音色的模仿,带给人圆舞曲的感觉,创造出一种优雅、舒缓的音乐风格,后半段贝斯跟鼓的介入使歌曲古典而不失流行,现代乐器跟古乐器的碰撞产生了奇妙的火花。整首歌曲多次用到切分和休止,在给人优美意境的同时不经意的打断,而后又回归,使歌曲更加具有吸引力。 主歌部分虽然没有低音乐器,但是弦乐的打底稳稳地把控好旋律声部,使歌曲并不空洞。副歌加进贝斯后,弦乐改到高把位,又提升了歌曲的旋律性,填补了副歌高频乐器的不足,使歌曲变得更加完美。虽然整首歌都在重复一个动机,但副歌部分通过和声的变化,多用七和旋及转位,使乐句的变化更加明显以及有特点,避免给听众千篇一律的感觉。 流行歌曲的演唱强调个性,同一首歌曲不同音色可以诠释出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无法像美声唱法中用男高音、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明确的加以划分。流行歌曲又称为通俗歌曲,流行音乐相对于美声唱法更加大众化,有较强的普及性。演唱建立在美声的基础之上,一般的歌唱爱好者不需要长期的练习以掌握特定的发声方法。演唱中讲求自由,注重自然的发声方法和多样化的音色,演唱者根据自身嗓音条件与对歌曲的理解。虽然如此,要想成为专业级演唱歌手,长期的发声方法、气息、共鸣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流行歌曲唱腔贴近生活,唱词由日常生活而来。简单的流行歌曲演唱中气息建立在说话的基础上,呼吸方式与美声相比更为自然、不要求吸的过深。而正是基于此,演唱中通常需要借助音响设备、混声效果来美化音色。在气氛的渲染上借助灯光舞美,根据不同歌曲的音乐风格制造不同的现场效果。

关于《交响旅程》的音乐与演奏解析

关于《交响旅程》的音乐与演奏解析 《交响旅程》是日本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家松本淳一的作品。其作品大都采用传统作曲技法,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探索新的音响使用,采用传统配器方法以表现作曲家的音乐思想。其在双排键电子琴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不仅发行过多张作品专辑,更凭其作品《剧的情景》于1995年获得“第31届雅马哈双排键电子琴比赛”第一名。本文所分析的双排键作品《交响旅程》是松本淳一近几年的新作,不仅继承了其一贯的“大张力”音响风格,也渗透了强烈的表现欲望,少见的在其作品中揉入了细腻的情感内涵,与他一贯恢弘大气的风格形成了对比,可以看做是作曲家成熟后继续探索的一种表现。 一、布局与配器音响分析 《交响旅程》以三拍子作为全曲强弱规律,调性布局复杂,b——升f——降G——A——F——降E——E,此外中间穿插了多次复杂的近、远关系离调。从调性布局可以看出本曲中松本淳一的调性观念以远关系转调为主,偏好以大跨度的调性差异获得作曲家所需要的音响效果。在结构上,全曲从“A”段落到最后的“R”段落共18个小段落,将19个小段落按照其配器、速度、情绪特点进行分析,可分为三个较大的部分。 第一部分(A-H) 第一部分的音乐充满松本淳一个人风格,每个乐句都类似对话,有明显的性格差异,和声复杂,具有强大的动力性。以作品的开始A 段落为例。前四小节以b小调属和弦根音开始,解决至b小调的主和弦与D大调的属和弦,形成了一个具有三对二度关系的极不协和的和声,并在第五小节再度连接到一个由属挂四和弦和下属二和弦组成的包含了两对二度和一个三度关系的和声中,极不和谐的音响以巨大的推力推动音乐的发展,最后以A大调的属挂四和弦结束,意外进行至B段落开头的A大调下属功能,开启了B段落。在音色制作和配

音乐作品分析

1.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的结构。乐段的特征:①乐段是音乐作品中表现完整 乐思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结构,是建立在单一主题上的,最小的完整曲 式。②乐段的组成部分是乐句,乐句间相互用终止式划分开来,又通过终 止式的功能关系联合成有机的曲式结构。③乐段常由几个乐句组成,这些 乐句之间具有问答呼应的关系。④主调音乐风格的乐段,在陈述发展和结 束乐思时,和声的表现手法起很大作用。⑤乐段的结构规模一般不太长, 但形式完整,统一,能体现鲜明的音乐形象。⑥乐段可以作为独立乐曲的 曲式,也可以是较大型作品的一部分。 2.单乐段划分依据原则:①依据和声——调性布局可以分为开放性乐段(乐段不结 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收拢性乐段(乐段结束在原调的完全终止),转调 乐段(乐段结束在从属调)等;②依据主题材料及乐思发展的状况可以分 为:重复性乐段,飞重复性乐段,展开性乐段,“无终旋律”式的乐段等; ③依据乐段拥有的乐句数量可以分为:二乐句乐段,三乐句乐段,四乐句 乐段,多乐句乐段等;④依据结构的模式可以分为:方整性乐段,不方整 乐段等。 3.乐段的补充,扩充和约缩 A.补充——乐句或乐段末尾形成终止式以后的收束性扩展称为补充。补充的典型形式是:①延长或反复主和弦,如肖邦《g大调前奏曲》最后8小节。主和弦的延长常常构成主音持续音,并常常出现下属系的和声或向下属系的离调和转调;②反复终止和弦,如贝多芬《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9~12小节。③用正格终止结束以后再用变格终止作为补充终止,如格里格《加德》最后9小节。B.补充——乐句或乐段在内部(即在用终止式结收束以前)进行结构的扩展,称为扩充。扩充的方法有:①动机或乐节的反复,模进,模仿或变奏。②延长终

莫扎特音乐创作的背景分析(一)

莫扎特音乐创作的背景分析(一) 内容摘要:文章先在18世纪欧洲的时代背景中寻找莫扎特音乐古典风格的源头;再以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为背景剖析莫扎特音乐的本质和灵魂;最后从疾病、死亡、自由人的“烦”着手,分析莫扎特音乐创作的生理和心理背景。 关键词: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典风格启蒙运动慢乐章 奥地利音乐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三岁弹琴,四岁识谱,五岁开始作曲,小小年纪就名满京都,轰动全欧。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满脑子是音乐”,被誉为“音乐的上帝”。上帝创造了万物,莫扎特则以纯正的心态,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以其旺盛的创作精力,向世人奉献了大量充满灵性的音乐作品,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空前的。 音乐艺术绝不是原野上一朵独自开放、孤芳自赏的野玫瑰。为了更深地理解、把握莫扎特的音乐,我们有必要揭示莫扎特音乐创作的种种背景。 一、时代背景 莫扎特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正是非洲奴隶贸易最猖獗的时期。因为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数量有限,且由于杀戮已濒于被灭绝的地步,所以那里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和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迫切需要大量的、廉价的奴隶劳动,为的是向欧洲提供更多的原料。所以奴隶贸易的规模直接影响到欧洲国家的兴衰。欧洲几乎所有在海上从事贸易活动的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普鲁士、丹麦、瑞典)都在非洲大陆参加了奴隶的贩运这项“贩卖人类血肉”的罪恶勾当。其残忍性,不亚于20世纪的奥斯威辛集中营。 18世纪中叶欧洲国家之间的七年战争(1756—1763年)爆发那年,莫扎特刚好出生。开战的原因是普奥争雄与英法争霸。童年莫扎特巡回演出开始于1762年,正是欧洲战争此起彼伏的混乱时期。 18世纪的欧洲,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面纱再度被揭开,特别是在被埋没多年的庞贝及赫库兰姆两座古城的重新发现和挖掘,掀起一股埋没和遗失已久的古典思潮,形成了一股新古典主义浪潮,这股新浪潮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创作的风格。莫扎特正好生逢“开明专制”的盛世,开明的君主约瑟夫二世(1741—1790),于1765年继任“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皇帝推崇伏尔泰等启蒙学者的学说,推行改革,在奥地利历史上开始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商品生产。生活在政治上一个比较宽松、比较自由的时期,莫扎特才得以创作了大量古典风格的音乐,激发了18世纪欧洲对古典风格的热烈崇拜。 莫扎特音乐艺术的根,正如近代欧洲文明的根一样,必须到古希腊、罗马去寻找。莫扎特音乐艺术的古典风格源自新古典主义浪潮的影响,犹如古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风格一样,不仅崇高、庄严、静穆,且华贵、典雅。莫扎特在乐曲中营造出一种心旷神怡的优美氛围,靠直觉来表述自己内心对阳光、月光和星光下的世界人生的种种印象,具有对称美和稳定的和谐美。 二、思想文化背景 18世纪的欧洲,同时也是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是一种将思想与信仰根植于对古希腊、罗马文明研究的运动;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及其支持者们相信理性及对知识的追求,将带领人性进入真正快乐的源头。在这种启蒙运动精神的推动下(在这个运动中,对任何问题都鼓励质疑和提出问题),欧洲开始尝试完成全球地图。 在莫扎特的年代,短暂且卓越的探险热潮,正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下的产物。詹姆斯·库克船长沿东澳大利亚征服南太平洋的探险航行,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来最大一次扩展了欧洲的地理知识体系,奠定了填补航海图上最后一大块土地的基础。而一个18世纪的浪子——贾科莫·卡萨诺瓦轻浮、放荡的一生恰恰是与18世纪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对立的最佳写照。他从18岁起(1743年),一直到1784年退休,都在欧洲骗吃骗喝,专门喜欢与国王、贵族、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理解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与理解 一、关于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的目的就是理清整册教材的教学思路,也就是弄清楚本册教材编排的意图是什么,教材的重难是什么,教学目标要求是什么。根据学生实际,你认为教材要如何取舍,课时要如何安排,要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适合学生才能来达成教学目标要求。 教材分析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要求(课标)、本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各章节教材的重难点、各章节教材的处理及其理由,教法的选择及其理由,学法指导的重点等。 教材分析稿就相当于说课稿,只不过内容不是一个课时而是整册教材,教材分析稿的撰写要有理有据,要通俗易懂,要切合学生实际,语言要精炼准确。反对不动脑筋的网上下载来应付,这样做的结果收获不大,养成了不好习惯。 开展教材分析考核活动的目的是考核教师是否通读教材,是否理清教学思路,是否制定好教学措施与策略。 二、教材的重要性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物理能力的源泉。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教 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而教材编写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规律、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编书人的个人看法(新理念)。在分析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涵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 所以说,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强调“人本位”的课程观,对人的关注,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是《标准》的基本精神之一。如《标准》在“课程性质”定位上所表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因而,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标准》所阐述的10个基本理念,更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在不同的侧面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终生享受音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是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受益———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注重个性发展; 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重视音乐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想象力———鼓励音乐创造; 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倡学科综合; 增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族音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