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_李勇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_李勇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_李勇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_李勇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

李 勇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北京,100083)

摘 要 生物活性肽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生物活性肽;其吸收机制优于游离氨基酸,且具有氨基酸不可比拟的生理功能和改善食品感官效应。海洋生物活性肽资源丰富,有增强免疫、抗氧化、抗高血压、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等活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关键词 肽,生物活性肽,海洋生物活性肽,生理功能

收稿日期:2006-01-03

1 肽和生物活性肽基本概念

肽(peptides )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是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片段,并使

蛋白质具有数以千万计的生理功能。肽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氨基酸是其基本构成单位,由2个或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肽分别叫二肽和三肽,以此类推为四肽、五肽。一般说来,肽链上氨基酸数目在10个以内的叫寡肽,10~50个的叫多肽,50个以上的叫蛋白质。人们习惯上也把寡肽中的二、三肽称为小肽。由于构成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与排列顺序的不同,决定了肽纷繁复杂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活性肽(b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 /bioactive peptide /biopeptide )是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又称功能肽(func -tional peptide )。肽由氨基酸组成,人体存在20种氨基酸,由不同的氨基酸的种类排列,加上数量排列形成,再加上还可能有的二级、三级结构,其种类是十分庞大的。每一种活性肽都具有独特的组成结构,不同活性肽的组成结构决定了其功能。此外活性肽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是很微量的,但却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据研究,有些多肽在10-7mol /L 的浓度时仍具有生理活性,就是说1m L 的多肽用60倍水稀释后,仍然具有生理功能。而且生物体可依据生理状态来合成和降解活性肽,因此,具有调节功能的活性肽的半衰期均很短。1975年Hughes 等首先报道从动物组织中发现了具有类吗啡活性的小肽;1979年Brantl 等从酶解的酪蛋白水解产物中分离到1个七肽物质(Tyr -Pro -Phe -Pro -Gly -Pro -Ile ),为β-酪蛋白的第60~66氨基酸残基片段,具有阿片活性。阿

片样肽(opioidpeptide )具有类阿片受体配体活性,能够作为激素和神经递质与体内的受体相互作用,具有镇痛和调节人体情绪、呼吸、脉搏、体温的功能。内源性阿片肽包括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孤啡肽。目前

已经从小麦谷蛋白和大米蛋白中提取出了外源性阿片样肽。它们与普通镇痛剂的不同点是经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后无任何副作用,不会有成瘾性,这方面已成为药理学、功能食品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出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肽。生物活性肽的结构可以从简单的二肽到较大分子的多肽(数百个氨基酸)。生物活性肽的生物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其吸收机制优于氨基酸和具有氨基酸不可比拟的生理功能两个方面,其生理功能主要有类吗啡样活性、激素和调节激素的作用,对生物体内的酶具有调节和抑制功能,免疫调节,抗血栓,抗高血压,降胆固醇,抑制细菌、病毒,抗癌作用,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改善元素吸收和矿物质运输,促进生长,调节食品风味、口味和硬度等。因此,生物活性肽是筛选药物、制备疫苗和食品添加剂的天然资源宝库。

2 生物活性肽分类

2.1 按来源分———内源性生物活性肽和外源性生物活性肽

目前,生物活性肽尚无较为一致的分类方法。按其来源可分为内源性的生物活性肽和外源性的生物活性肽两类。内源性生物活性肽即机体内存在的天然的生物活性肽,主要包括体内一些重要内分泌腺分泌的肽类激素,如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素、肝脏合成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胸腺分泌的胸腺肽、脾脏中的脾脏活性肽、胰腺分泌的胰岛素等;由血液或组织中的蛋白质经专一的蛋白水解酶作用而产生的组织激肽,如缓激肽、胰激肽;作为神经递质或神经

活动调节因子的神经多肽;以及由昆虫、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产生的抗菌肽。其它如阿片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等。外源性生物活性肽包括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天然生物活性肽和蛋白质降解后产生的生物活性肽成分,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动物食物蛋白质,如动物乳汁,尤其初乳,就可直接提供多种生物活性肽,包括乳源性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和胰岛素等;动物饲料蛋白质原料,包括筋肉、牛乳酪蛋白、小麦谷蛋白、小麦醇溶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大豆蛋白等在动物胃肠道消化后可间接提供多种生物活性肽;也可以进行人工合成,如风味肽、苦味肽等。外源性生物活性肽进入机体后可经磷酸化作用、糖基化作用或酰基化作用变换为多种其它形式的肽。外源性活性肽与内源性活性肽的活性中心序列相同或相似,外源性活性肽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被释放出来,通过直接与肠道受体结合参与机体的生理调节作用或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发挥与内源性活性肽相同的功能。

生物活性肽的来源主要有3种:(1)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各类天然活性肽。(2)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或体外水解蛋白质产生的。(3)通过化学方法(液相或固相)、酶法、重组DNA技术合成。活性肽合成的方法各有优缺点,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所需肽的长短和数量。化学法广泛用于生产具有高价值的短的到中长的药理级肽,如酪啡肽和酪激肽等,但缺点是成本高,而且在反应过程中对健康和环境可能有害。重组DNA法也被广泛应用,但现在的趋势是这种方法仅限用于大肽和蛋白质的生产;许多具有营养特性的活性肽都是短肽,所以在这方面用重组DNA法是很有限的。酶法合成肽则有若干优点,其安全性极高,价廉,易于推广。因此,作为食物和饲料添加剂生产,酶法合成肽成为最佳选择。国外对生物活性肽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并通过应用研究将多种生物活性肽推向市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大大推动了生物活性肽的生产和应用。我国对生物活性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肽的分离、纯化上,对基因组合肽库和化学组合肽库的构建、筛选及应用才刚刚起步。

2.2 按功能分———生理活性肽和食品感官肽

从功能上来分,生物活性肽可分为生理活性肽(phy s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s)和食品感官肽(pep-tides with sensory properties)。前者包括抗菌活性肽、免疫活性肽、抗高血压活性肽、抗氧化活性肽等。另有一些生物活性肽可能不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可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称之为食品感官肽,包括味觉肽(甜味肽、酸味肽、苦味肽、咸味肽)、增强风味肽、表面活性肽、硬度调节肽等。

甜味肽如阿斯巴甜二肽和阿粒甜素被证明是有效的阿斯巴甜替代品,且其性质稳定,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酸性肽的共同特点是由谷氨酸或天门冬氨酸这2种酸性氨基酸与其他氨基酸形成寡肽或多肽,酸性肽不仅存在于食物蛋白的降解产物中,而且也已经从牛脑和猪脑中分离得到了天然的牛酸性神经肽和猪酸性神经肽。已经证明,牛酸性神经肽具有对抗吗啡的成瘾作用,对痴呆大鼠具有治疗作用。这说明酸性肽不仅对味觉神经末梢直接发挥作用,而且也对中枢神经的学习记忆功能发挥作用。苦味肽可从很多食物中分离出来,如干酪、啤酒、可可等,并是这些食物的基本成味物质。咸味肽主要是碱性肽,可作为无钠调味剂,用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患者。寡聚谷氨酸在加入蔬菜和果汁时能掩盖其苦味,因此这些肽可作为加工食品风味和香味化合物的前体。另外一些C2肽可通过自身的缓冲作用增强食物的风味。

2.3 按取材分———海洋生物活性肽和陆地生物活性肽

海洋生物活性肽包括鱼类多肽、扇贝多肽、海绵多肽、海鞘多肽、海葵多肽、海藻多肽等;陆地生物活性肽包括大豆多肽、乳蛋白活性肽、麦胚活性肽、玉米蛋白肽等。国外如德国、日本较早开始了乳蛋白活性肽等的研究开发工作;我国在大豆多肽方面研究的较多,而海洋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在总体上滞后于陆地活性肽的研究。

3 生物活性肽的吸收

传统观点认为,蛋白质是一类种族特异性很强的大分子,在体内需经完全消化吸收为氨基酸才可以被吸收。完整肽进入上皮细胞,而在细胞内水解的吸收通路的存在被忽视了相当长的时间。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提到了肽转运的可能性。1959年Ag ar等首先观察到肠道能完整地吸收转运双甘肽,此后Neway和Smith证实了肽可以被完整转运吸收的观点。研究认为,蛋白质在肠道中并非全部被水解为氨基酸,有很大一部分为小肽(一般认为是二肽、三肽),

几乎所有三肽以上的寡肽经小肠黏膜刷状缘肽酶水解后,以自由氨基的形式吸收和转运。

目前的研究认为,小肽比多肽、L型比D型、中性比酸碱性肽更易吸收。二肽和三肽能被完整的吸收,但三肽以上的寡肽是否能被完整吸收还存在着争议。

肠细胞对游离氨基酸的主动转运存在中性、碱性、酸性氨基酸和亚氨基酸4类系统。游离氨基酸的逆梯度转运,依靠不同的钠离子泵转运系统而进行。而小肽的吸收与其完全不同,小肽的吸收是逆梯度的,其转运系统可能有以下3种:(1)依赖氢离子浓度或钙离子浓度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消耗ATP(三磷酸腺苷)。这种转运方式在缺氧或添加代谢抑制剂的情况下被抑制。(2)具有pH依赖性的非耗能性钠、氢离子交换系统。(3)谷胱甘肽(GSH)转运系统。由于谷胱甘肽在生物膜内具有抗氧化作用,因而GSH转运系统可能具有特殊的生理意义。

总之,小肽与游离氨基酸相比,其吸收机制不同,小肽的吸收主要依赖于H+或Ca2+转运体系,转运具有耗能低、转运速度快、载体不易饱和等优点;游离氨基酸主要依赖Na+转运体系,吸收慢,载体易饱和,吸收时耗能大。因此小肽的吸收速度大于相应游离氨基酸。而且肽的吸收避免了氨基酸之间的吸收竞争;吸收进入血液的小肽,以比氨基酸更快的速度被机体组织利用;肽比游离氨基酸更少高渗性,故可提高吸收率,减少渗透压问题;寡肽的抗原性比多肽或其原型蛋白质的抗原性低;寡肽具有良好的感官效应。总之,肽的吸收机制优于氨基酸,而且营养作用强于游离氨基酸。

4 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

4.1 抗菌活性

抗菌活性肽常见于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分离或免疫昆虫获得,多数是50个氨基酸以下的碱性或正离子肽,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亲水性使其溶于体液,亲脂性使其与细菌细胞膜结合,使敏感细菌的细胞膜下形成小孔,致使细胞泄漏,导致生长受抑直至死亡。从乳链球菌中提取出来的乳链球菌素是目前唯一被允许使用于食品防腐且对人体安全的天然防腐剂。从乳铁蛋白中分离出来的抗菌肽具有拮抗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和李斯特杆菌的作用。抗菌肽在体内还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4.2 免疫活性

Jolles等从酪蛋白的降解物中分离出的免疫活性肽,能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Berthou等从人乳酪蛋白的消化物中获得的六肽和三肽,可以通过鼠巨噬细胞激活绵羊红血细胞的吞噬作用。可提供免疫活性肽的食物源有大豆蛋白。这些免疫活性肽可与肠粘膜结合淋巴组织相互作用,而且也可以自由通过肠壁而直接与外周淋巴细胞发生作用。胸腺肽作为一种免疫因子已应用于医学临床、在抗感染、免疫缺乏症的治疗上,获得可喜成果。

4.3 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肽存在于动物肌肉中的肌肽,可在体外抑制被铁、血红蛋白、脂质氧化酶和单态氧催化的脂质氧化作用。某些肽和蛋白水解物可起着重金属清道夫作用和过氧化氢分解促进剂的作用,因而可降低自氧化速率和减少脂肪过氧化氢含量。抗氧化活性肽添加于肉制品中可预防氧化型脂肪酸败,作为防腐剂在食品和动物饲料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4 抗高血压活性

抗高血压肽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进而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实现对血压影响的。一般认为,抗高血压肽的C末端的Pro、Phe和Tyr或序列中含有的疏水氨基酸是维持高活性所必需的。对二肽来说,N未端的芳香氨基酸与血管紧张素的结合是最有效的。已知的抗高血压肽大致上有4种来源:来自乳蛋白的肽类;来自酸乳的肽类;来自鱼贝类(沙丁鱼、金枪鱼)的肽类;来自植物的肽类(玉米醇溶蛋白、无花果)等。

4.5 降胆固醇作用

研究发现,大豆多肽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与大豆蛋白相比具有特殊的优点。对于胆固醇值正常的人,没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而对于胆固醇值高的人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胆固醇值正常的人,食用高胆固醇含量的食品时,有防止血清胆固醇值升高的作用;使胆固醇中LDL、VLDL值降低,但不会使HDL值降低。大豆多肽的降胆固醇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促进胆固醇的胆汁酸化,使粪便排泄胆固醇增加,从而降低血液胆固醇。

4.6 结合矿物质

酶解酪蛋白获得的肽可结合和运输二价矿物质离子,如乳蛋白是矿物质结合肽的主要来源。牛乳蛋白中含有磷酸肽,其活性中心是磷酸化的丝氨酸和谷氨酸簇,矿物质结合位点存在于这些氨基酸带负电的侧链。在中性和碱性pH时(肠道),酪蛋白磷酸肽

(CPP)通过磷酸丝氨酸与钙、锌、铁等离子结合,由小肠肠壁细胞吸收后再释放进入血液,从而避免了这些离子在小肠的中性和偏碱性环境中沉淀,促进了它们的吸收。动物实验和人群研究也表明,CPP有促进骨骼和牙齿发育,预防和改善龋齿、佝偻病、骨质疏松等作用,并已上市。

4.7 促生长作用

促生长肽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分化,如大豆蛋白的酶解物可刺激细菌的生长,特别是乳酸菌族的生长;从鸡蛋中提取的肽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DNA的合成;动物循环中存在外源组织蛋白合成促进肽。

4.8 抗血栓作用

研究人员从北美水蛭中发现一种由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可竞争性地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表面的受体(GPⅡb)与Ⅲa结合,从而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和阻断血栓的最终生成。Jolles等发现,源于牛γ-酪蛋白的Casoplatelin C11肽可抑制腺苷酸二磷酸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及其与纤维蛋白原结合的作用。抗血栓肽的发现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将为血栓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4.9 抑制肿瘤转移

某些小肽(如Arg-Gly-Asp、Leu-Asp-Val、Tyr-Ile-Sly-Ser-Arg)在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人工合成含有这些氨基酸序列的外源性生物活性肽可以与细胞外基质(ECM)、纤维蛋白竞争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的整合素等分子,干扰肿瘤细胞-ECM 的相互作用,抑制血小板瘤栓形成及肿瘤血管生成,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

4.10 其他功能

从恬楼根部提取到1个C3肽(Gly-Leu-Gln),能杀死艾滋病病毒且对正常细胞无影响,现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茜草中存在着一组高效低毒的抗癌活性环己肽,已得到6个单体。我国研究人员从小红参中得到1个环己肽,其基本母核与茜草环己肽类似。

5 海洋生物活性肽

海洋中的生物种类繁多,资源极其丰富,而且生物链基本健全,再生能力强,每年全球海洋浮游生物的产量约有5000亿t,近十多年来,全世界每年从海洋获取的鱼、虾、贝、藻已达8000万t以上。海洋生物长期处于海水这样一个特异的封闭环境里,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与陆地生物不同的代谢系统和机体防御系统,因此海洋生物中蕴藏着许多功能特异、结构特殊的生理活性物质,充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生物活性肽,这是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向海洋索取食物、功能蛋白和特殊活性物质,已成为世界各沿海国家海洋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对渔获物非食用部分的利用更能体现出科学技术如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非食用部分包括低值小杂鱼及水产品加工废弃物,它们一般占渔获物的28%。对低值鱼及水产加工废弃物进行水解、提取等深加工,制成水解鱼蛋白,用作食品添加剂,蛋白强化剂,或用作研制药物和功能食品的原料,已在世界各国展开。

人们对现代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始于1960年,迄今为止已经发现具有重要生理及药理活性的化合物达2000多种,如海绵多肽、海鞘多肽、海葵多肽、芋螺多肽、海藻多肽、海兔多肽、海蛇多肽等。鱼类是人们最早食用的海洋生物之一,其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成分,营养价值相当高,但从其中开发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的活性物质的研究却相对较少。5.1 海洋生物活性肽的制备

自然存在于海洋生物中的活性肽(海洋天然生物活性肽),主要包括肽类抗生素、激素等生物体的次级代谢产物,骨骼、肌肉、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的活性肽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有:鱼精蛋白、海绵多肽、海鞘多肽、海葵多肽、芋螺多肽、海藻多肽、鱼类多肽。这些生物活性肽的制备主要靠直接提取法。直接提取法是指应用各种分离纯化技术,直接从自然界生物体中把生物体本身所含有的生物活性肽提取出来。直接提取法制备的海洋生物活性肽由于肽含量低,要获得较高纯度的产物,必然要经过多次抽提和精炼步骤,将造成很高的加工制造成本,导致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人类需求较大,可能引发某物质资源的耗竭;此外提取过程必然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将造成对生活环境的污染,也将导致所提取的生物活性肽中存在有机溶剂残留而带来毒性等问题。

基于海洋蛋白资源生长环境的特异性,其多肽链中存在功能、结构新颖的活性片段,选择合适的蛋白酶水解这些多肽链,把具有生物活性的肽片段释放出来,从而即可制备出具有各种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海洋酶解生物活性多肽。蛋白酶降解法生产活性肽安全性极高,能在吻合的条件下进行定位水解分离产生特定的肽,且水解过程易控制,因而是主要的活性肽制备方法,其中酶的选择、酶解过程的控制是

关键。优点在于原料廉价,成本低,安全性好,不需要很高级的实验条件和很贵重的仪器设备,便于工业化生产。

5.2 海洋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

抗肿瘤活性:1980年美国科学家Chris Ireland等人报道了在海鞘Lissoclinum patella中,发现了世界上第1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环肽Ulithiacyclamide,药理试验表明,其对小白鼠白血病肿瘤细胞(P388)和T 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后每年都有新的抗肿瘤活性的多肽被发现。2004年,日本学者Motomasa在印度尼西亚的海棉Halic olna sp.中分离得到的Kendarimide A等肽类化合物,都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鲨鱼软骨中存在一类多肽,能通过阻止肿瘤周围毛细血管生长而达到抑制肿瘤的作用,对肺癌、肝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子宫颈癌、骨癌等均有抑制作用。陈建鹤等2000年用盐酸胍抽提姥鲨软骨蛋白,采用超滤和分子筛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获得新生血管抑制因子Sp8,在体外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新生血管生长,体内能抑制小鼠移植S180肉瘤生长。酶处理青鱼胶原蛋白可以得到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活性等多种生物活性肽。

抗菌和抗病毒活性:水生动物抗菌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甲壳纲动物,Saito等人从鲎(Lumiluspolyphe m us)体中分离得到一个79肽,与兔和牛的嗜中性白血球防御素相似;Schnapp从青园蟹的血细胞中分离得到3种具有杀菌作用的肽,它们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菌外层细胞膜的某些组分,如带阴离子的磷脂,增大其渗透性而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鱼类中也存在大量的抗菌肽。研究者从豹鳎、海七鳃鳗、红鳟鱼等海洋鱼类中分离得到多种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活性肽。其作用机理包括融解细菌的细胞壁、抑制病毒DNA复制等。

抗高血压活性:采用酶工程技术,研究人员已从多种海洋生物中分离出具有抗高血压作用的活性肽。在沙丁鱼、金枪鱼、鲣鱼、小虾、螃蟹、海藻的酶解物中均发现了具有新的氨基酸序列的降压肽。By un HG 等用多种酶水解阿拉斯加雪鱼皮,利用凝胶过滤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从水解物中分离得到2种具有抑制ACE活性的肽Gly-Pro-Leu 和Gly-Pro-Met。

从沙丁鱼分离出的降压肽

C8肽:Leu-Lys-Val-Gly-Val-Lys-Gln-Tyr

C11肽:Tyr-Lys-Ser-Phe-Ile-Ly s-Gly-Tyr-Pro-Val-Met

从金枪鱼中分离出的降压肽

C8肽:Pro-Thr-His-Ile-Lys-Trp-Gly-Asp

抗氧化活性:生物体内氧自由基可以与DNA、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作用,造成DNA链断裂和氧化性损伤、蛋白质-蛋白质交联、蛋白质-DNA交联和脂质过氧化。脂质过氧化是造成生物体氧化损伤的主要原因,可以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癌症与老化现象。生物体内的氧化最终导致生物体的衰老。研究人员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多种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海洋活性肽。Iw amo to等人研究了鲭鱼肽对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抑制作用;You Jin Jeon等用酶水解鳕鱼得到的多肽具有抗氧化活性;Kim等人连续用Alcalase、链霉蛋白酶E和胶原酶水解阿拉斯加雪鱼皮,得到2种具有很高抗氧化活性的肽;Kim Se Kw on等人报道,黄鳍舌鳎鱼皮胶原酶解得到的多肽也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从栉孔扇贝中提取的海洋多肽,能清除超氧负离子和羟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

其他活性:例如降胆固醇;抑制H IVI蛋白酶等。

可以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有更多的海洋生物活性肽被发现,更多的生物活性被揭示。

6 海洋低聚肽功能研究

北京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所研究的海洋低聚肽包括海洋胶原肽、海洋骨原肽、海洋蛋白肽3种(中国食品工业发酵研究院提供)。这3种海洋低聚肽是以无污染的深海鱼类的皮、骨、肉为原料,采用生物酶解的方法生产的系列产品,它们是2~6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质量范围在200~1000u的小分子混合肽类,能够被小肠、人体皮肤等直接吸收。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海洋低聚肽具有一定的降血脂、调节血糖、抗氧化、增强免疫力、增加骨密度等活性。

6.1 海洋胶原肽对大鼠生命周期寿命的影响

建立海洋胶原肽长期喂养实验模型,观察对大鼠生命周期的影响,动态观察各胶原肽剂量组动物的主要肝肾功能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动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继续灌胃至大鼠老年后,可观察长期服用海洋胶原肽对大鼠寿命及老年记忆的影响;此项实验还可以明确观察海洋胶原肽对各种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影响。

6.2 海洋胶原肽促进生长发育实验研究

海洋胶原肽动物喂养实验结果证实,服用一定剂量的海洋胶原肽可提高大鼠的食物利用率,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经口30d给予发育期的断乳大鼠不同剂量的海洋胶原肽,能够促进雄性大鼠股骨的长度、直径发育,增加骨量和骨密度。

6.3 海洋胶原肽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调节作用

建立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动物模型,观察海洋胶原肽对血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海洋胶原肽各剂量组大鼠给药2周末起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高糖模型对照组(P<0.05)。

6.4 海洋胶原肽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

建立高脂饲料喂养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观察海洋胶原肽对血脂的调节作用。经口连续45d给予大鼠海洋胶原肽,各海洋胶原肽剂量组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低于高脂饲料对照组动物,中、高剂量组甘油三酯(TG)明显低于高脂饲料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高脂饲料对照组与海洋胶原肽各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6.5 海洋胶原肽的抗氧化活性

建立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SD大鼠模型,观察海洋胶原肽的抗氧化功能。结果表明,海洋胶原肽剂量组动物SOD活性、GSH-Px活性、CAT 活性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显著性低于模型对照组动物。这说明海洋胶原肽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产生。

6.6 海洋胶原肽调节免疫功能实验研究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海洋蛋白肽,可增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NK细胞活性的功能,对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双标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细胞T细胞亚群发现,海洋蛋白肽可以显著提高CD4+T细胞亚群(T辅助/诱导功能细胞)的百分比,对CD3+T细胞及CD8+T细胞亚群(抑制/杀伤功能细胞)的百分比无影响,提示其可能通过提高T辅助功能细胞亚群的比例达到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

6.7 海洋胶原肽临床营养基地建设

目前我们已经在北大深圳医院建立了海洋低聚肽临床营养研究基地,将海洋胶原肽应用于病人,观察其辅助功能。6.8 下一步研究计划

在已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我们正在进一步利用先进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方法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海洋肽可能具有的其他生理功能,建设海洋肽营养学的生物信息库,建立海洋肽的安全性评价平台;评价海洋低聚肽作为营养支持对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疗效;对混合肽进行分离纯化,确定功能因子。

7 前景与展望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是经数亿年的自然筛选进化发展而来,其生物学活性在类似物结构中,往往是最强效果、最佳效力结构。21世纪将是开发研究海洋生化药物与功能性保健食品的黄金时代。随着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和基因/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海洋药物基因/蛋白质工程、海洋保健品开发已经成为海洋高技术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向海洋索取食物、功能蛋白和特殊活性物质,已成为世界各沿海国家海洋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酶解的方法如对低值鱼及水产加工废弃物进行水解、提取等深加工,制备具有各种生理活性的海洋生物活性肽,应用于药物及保健品开发,也已经在世界各国展开。总之,应尽快在国内开发海洋多(寡)肽类化合物,并使之商业化,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因其独特的效用而造福于人类。海洋生物资源地优化利用和高值化是未来15年我国海洋高技术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由它们排列组合形成的肽是无穷的。如果由20个氨基酸构成1个2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那么20种氨基酸参与构成的肽的异构体可多达2020(1.048×1026)个,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再者,生物界存在的氨基酸已经超过100种,绝大多数不出现在蛋白质中,仅存在于某些寡肽中,如果将它们计算在内,再加上20种氨基酸的不同组合以及对氨基酸和肽的各种修饰,肽的品种还可大大增多。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生物活性肽的资源非常广大,生物活性肽是一座宝库,有待于人类去挖掘,而这一研究也必将对人类的健康事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Current Progress and Advances of Study on Bioactive Peptides

Li Yong

(Depar tment o f N utrition and F oo d Hy gien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of Peking U niversity ,Beijing 100083,China )

ABSTRAC T B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s (bioactive peptides )refer to the peptides beneficial to vital movement or phy siological effects ,including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active peptides .The abso rptio n mechanisms of bioactive peptides were much better than free amino acid ,w hich also had more significant phy siolog ical functions and food

sense improvement effects than amino acid .Marine bioactive peptides have fundamental resources and ex tensive ex -ploitation perspective ,that had im munity enhancement ,antioxidation ,anti -hy pertension ,anti -tumor and an -tibiosis activities .

Key words peptides ,bioactive peptides ,marine bioactive peptide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专 家 介 

 

李勇:男,山东烟台人,出生于1958年12月15日,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公

共卫生学院分子毒理和发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

主要学术兼职:国际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中国科协七届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秘书长、营养与疾病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营养学会理事长、营养支持委员会主任委员、钙代谢研究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癌变·畸变·突变》杂志副主编等。

主要成就及著作:李勇教授是国家教育部和北京

大学重点培养的跨世纪人才之一,为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的教学、科研、管理、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承担国家科研项目“973”2项,“863”2项,国家“十五”和“十一五”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2项、面上和主任项目9项,博士点基金3项,“211”工程、“985”项目、卫生部和教育部基金等共30

余项;培养博士后5人、博士20余人和硕士10余人;获省部级奖5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收录论文近40篇;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性评价》、《发育毒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高级营养学》,副主编和参编《营养与疾病》、《临床营养学》、《医学营养学》等多部专著和教材;申报国家专利4项;2002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学集体一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营养与生殖健康、食品毒理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等。

益生菌的筛选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cacy of MS -222and benzocaine as anaesthetics under simulated transport conditions of a tropical ornamental fish Puntius filamento -sus (Valenciennes [J].Aquaculture research, 2010,41(2:309-314 [17]刘长琳, 何力, 陈四清, 等. 鱼类麻醉研究综述[J].渔业现代化, 2007,34(5:21-25 [18]Kiessling A,Johansson D,Zahl I H, et al. Pharmacokinetics,plasma cortisol and effectiveness of benzocaine,MS -222and isoeugenol measured in individual dorsal aorta -cannulated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following bath administration[J].Aquaculture,2009, 286(3/4:301-308 [19]Tang S,Thorarensen H,Brauner C J,et al. Modeling the accumulation of CO 2during high density,re-circulating transport of adult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from observations aboard a sea -going commer -cial live-haul vessel[J].Aquaculture,2009,296(1/2:288-292[20]Velisek J,Svobodova Z,Piackova V. Effects of clove oil anaesthesia on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J].Acta Veterinaria Brno, 2005(74:139-146 [21]Park M O,Im S Y,Seol D W,et al. Efficacy and physiological re - sponses of rock bream, Oplegnathus fasciatus to anesthetization with clove oil[J].Aquaculture, 2009,287(3/4:427-430 [22]Iversen M,Eliassen R A. The Effect of AQUI -S -(R Sedation on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及其进展汇总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及其进展 摘要:生物活性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功能性良好的生命因子,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这些肽除具有常规的生物活性,如增加矿物质吸收、调节血压、抗菌、抗氧化、降胆固醇、免疫调节之外还对人类营养有调节作用,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生物活性肽的种类、生理功能、吸收、制备研究进展,以期为生物活性肽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活性肽,生理活性,吸收 Research and progress of biological active peptide Abstract:Bioactive peptides as one rich sources, wide variety, good functional life factors have been a global research hot spo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se peptides have some conventional bi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increase mineral absorption, adjust blood pressure, antibacterial, antioxidant, decrease cholesterol, regulate immune. What’s more, they also have a regulating effect on human nutrition, so they have attracted widely attention. The kinds of bioactive peptide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preparation research progres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bsorp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e peptid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Biological active peptide, Physiological activity, Absorb 1.功能肽的简介 肽(peptides)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是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片段,并使蛋白质具有数以千万计的生理功能。肽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是由蛋白质中20种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的组合和排列的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或者环状的多肽的总成。一般说来,肽链上氨基酸数目在10个以内的叫寡肽,10~50个的叫多肽,50个以上的叫蛋白质。人们习惯上也把寡肽中的二、三肽称为小肽。由于构成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与排列顺序的不同,决定了肽纷繁复杂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活性肽( b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 bioactive peptide/ biopeptide) 是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又称功能肽(functional peptide)[1]。肽由氨基酸组成,人体存在20 种氨基酸,由不同的氨基酸的种类排列,加上数量排列形成,再加上还可能有的二级、三级结构,其种类是十分庞大的[2,3]。每一种活性肽都具有独特的组成结构,不同活性肽的组成结构决定了其功能。此外活性肽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是很微量的,但却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据研究,有些多肽在10 - 7mol/ L 的浓度时仍具有生理活性,就是说1 mL 的多肽用60 倍水稀释后,仍然具有生理功能。功能肽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是多样化且来源充足的食品原料,具有多种人体代谢和生理调节功能,如易消化吸收、促进免疫、激素调节、抗菌、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等[4]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人体摄入蛋白质经消化道中的酶作用后,大部分是以寡肽的形式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目: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院 (系)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班 级 生物科学12级 学 生 姓 名 陆金苗 指导教师(职称)王健(副教授) 提 交 时 间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陆金苗 (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12090095) 摘要:目前已经对益生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 使用益生菌的经验。近些年来,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将益生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益生菌菌株的鉴定、菌株的遗传学修饰、益生菌功能基因组学和安全性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益生菌的技术方法、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益生菌 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菌制剂;益生菌的研发 1.益生菌 1.1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如常益生益生菌。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1.2益生菌与乳酸菌的区别 1)益生菌是从有益宿主健康出发给出的定义,目前研究较热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等,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都属于乳酸菌类,因此益生菌包括了部分乳酸菌,而乳酸菌不全是益生菌。益生菌的四种菌种:目前常用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 2)乳酸菌一般是指能发酵糖,主要生成乳酸的细菌的总称。乳酸菌是从发酵糖产生乳酸的机理方面考虑给出的概念,对人类生活有益的乳酸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链球菌、明串珠菌等。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有益于人类健康,也有一些乳酸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有害的利斯特氏菌。在谈论乳酸菌时应该注意

植物源活性肽研究进展

植物源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多肽是由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环形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其中可调节生物体生理功能的多肽称为生物活性肽。与蛋白质相比,活性肽不仅有比蛋白质更好的消化吸收性能,还具有促进免疫、调节激素、抗菌、抗病毒、降血压和降血脂等生理机能。此外活性肽还有较好的酸、热稳定性,水溶性及粘度随浓度变化迟钝等优点,易于作为功能因子添加到各种食品中。我国农作物种类品种繁多,利用这些廉价的植物蛋白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生物活性肽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重点综述了降血压肽、抗氧化钛、降胆固醇肽这3类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将其结构特征与生理功能的关系进行了归纳,同时归纳了活性肽的生理功能,并指出其发展应用前景。 1. 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 1.1 抗菌活性 抗菌活性肽通常由细菌、真菌产生,或从动植物体中分离。它们尽管在结构上千差万别,但几乎所有的抗菌肽都是阳离子型的,两亲结构是它们的共同特征[1]。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抗菌肽对部分细菌、真菌、原虫、病毒及癌细胞等均具有强大的杀伤作用。临床试验也表明,抗菌肽能够增强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而且在体内还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1.2 免疫活性[2] 免疫活性肽能够刺激机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感染的能力,降低机体发病率。从人乳和牛乳的酪蛋白中已检测到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肽片段,这些肽具有刺激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另外,乳蛋白、大豆蛋白和大米蛋白等通过适当酶解处理也可产生具有免疫 活性的肽类物质。 1.3 抗高血压活性 血压是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on enzyme,ACE)的作用下进行调节的,血管紧张素Ⅰ在A C E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引起血压升高。降血压肽是具有抑制ACE活性的肽类, 来源广泛,ACE 抑制肽的主要来源是乳制品和鱼蛋白(沙丁鱼、金枪鱼、

鱼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鱼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丽娜, 赵瑞利, 雷连成, 王教玉, 韩文瑜 作者单位:江丽娜,赵瑞利,雷连成,韩文瑜(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王教玉(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刊名: 中国水产 英文刊名:CHINA FISHERIES 年,卷(期):2008(5)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张书剑.Zhang Shujian几种鱼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饲料研究2007(12) 2.李华.杨桂文.温武军鱼类抗菌肽研究概况[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0(2) 3.黄平.章怀云.HUANG Ping.ZHANG Huai-yun鱼类抗菌肽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2) 4.杨学明.江林源.蒋和生.YANG Xue-ming.JIANG Lin-yuan.JIANG He-sheng水生动物抗菌肽及其基因工程研究[期刊论文]-生物技术通讯2006,17(1) 5.王克坚.林志勇.杨明.任洪林.黄文树.周红玲.邓尚龙.陈君慧.蔡灵.蔡晶晶海水养殖鱼类抗菌肽hepcidin基因的研究进展[会议论文]-2005 6.王小玲.尹建文.Wang Xiaolin.Yin Jianwen鱼类的先天性抗菌和抗病毒机制[期刊论文]-现代渔业信息2006,21(7) 7.叶星.白俊杰抗菌肽的研究及其在水产上的应用前景[期刊论文]-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0,15(4) 8.单晓枫.郭伟生.张洪波.钱爱东鱼类体液中的几种抗菌因子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2010(5)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65540304.html,/Periodical_zhongguosc200805040.aspx

各种生物活性肽

各种生物活性肽 乳蛋白肽: 乳蛋白肽又称乳肽,是为了应付婴幼儿中发生的牛奶变态反应的需要而开发的。因此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婴幼儿食品,以及有关对平衡营养食品、运动食品和普通食品进行改良之用。日本森永乳社首先使用调整奶粉的低变态反应原肽,除了8种已上市的乳蛋白肽之外,市场还出售各种等级的肽原料。在1997年首次出售了抗变态反应用的育儿奶粉。新产品则将酪蛋白的抗原性降低到10-8以下,当分子量在1000道尔顿以下时,产品几乎全部由氨基酸和低聚肽(oligopeptide)构成,其作为营养肽、用于抗变态反应的点心和婴儿食品,受到好评。而自酪蛋白还可以制出具有显著的发泡性、乳化性的多肽。 新西兰制造的乳肽在美国已有销售,主要用于健康食品、运动食品和对抗变态反应的食品。日本市场有代表性的4种肽原料中,经肠营养和育儿奶粉用的有3种(平均分子量1100、500、390道尔顿)和酪蛋白为原料的医疗用流食/运动食品1种(平均分子量350道尔顿)。 蛋清肽: 作为蛋白质中营养效价最高、氨基酸最为平衡的蛋清,其酶解后可得到蛋清肽。因为含巯基多,所以略有异味。蛋清肽能将原来得100分的平衡氨基酸很好地保持下来,由于水解使得分子量变小,所以加热不会发生凝固,因此可添加到液态食品中。 在日本,蛋清肽已市售、平均分子量1100,其水溶液呈乳状,广泛用于营养辅助食品和点心;此多肽再经高度水解后,可得到平均分子量约300道尔顿的药品级多肽,其水溶液透明,与蛋壳钙配合在营养上具有协同效果,用于婴儿食品、以及老年人食用的“银色食品”。

大豆肽: 大豆肽除具有易消化、吸收的营养效果外,还可能具有低变应原性,抑制胆固醇、促进脂质代谢,促进肠道发酵的功能等。大豆肽的特性使其利用领域相当宽广,如住院患者经常应用的经肠营养、老人应用的易消化吸收食品,对抗变态反应的食品,运动食品和有恢复疲劳等作用的健康食品。 玉米肽: 日本开发了以玉米蛋白为原料制成的肽——“peptino”。玉米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相比,富含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和丙氨酸。对运动后疲劳恢复、改善肝脏病、防止醉酒、肠功能障碍有作用。目前韩国制药公司以醒酒饮料的形式上市,其对中性脂肪的抑制效果等功能在研究之中。 豌豆肽: 从豌豆蛋白水解而得,豌豆肽的PH值呈中性。豌豆肽没有苦味,且价格较低廉,与前述乳蛋白肽共同添加、其不仅营养合理,成本上也容易接受,有望应用在育儿调制奶粉方面。 氨基酸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但人体有8种氨基酸不能自身合成,需由外界摄取。豌豆多肽中这8种氨基酸的含量除蛋氨酸稍低外,其余的氨基酸比例接近于FAO/WHO推荐模式。 中国的豌豆蛋白资源广泛,价格便宜,但由于这些氨基酸基本上以聚合的形式存在于蛋白质中,严重影响人体对它们的吸收和利用。Mattews等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告诉人们,蛋白质经消化道酶作用后主要以小分子肽的形式吸收,通过试验证明低肽的吸收率比氨基酸的吸收率大,比氨基酸更易更快被人体吸收、利用。基于这种理论,利用生物工程定向酶切技术开发出的豌豆多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系别食品工程系 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二班 学生姓名白晓静 学号 2009040302014 指导教师姓名徐启红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河南漯河 2011年11月2日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毕业论文目录 摘要 (1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1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1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1 2.2 提高乳糖利用率 (1

2.3 降低胆固醇含 (2 2.4 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2 2.5 其他生理功能 (2 3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3 3.1 益生菌在酸奶中的应用 (3 3.2 益生菌在啤酒中的应用 (3 3.3 益生菌在酸酪中的应用 (3 4 益生菌的安全性 (3 5 展望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白晓静 摘要:益生菌是添加到食品中的活菌。益生菌包括了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也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益生菌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数量已成为婴幼儿和成年人健康状况的标志。益生菌在医药食品和饲料工业中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关键词:益生菌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安全性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毕业论文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益生菌在肠道存在的机制是定植与粘附。定植是正常肠菌群在宿主的特异性定位定居与繁殖的微生态学现象。是正常菌群对宿主产生生态效应和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条件。而它的粘附特性是指益生菌通过粘附多糖体与肠上皮细胞壁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特异性粘附形成亚优势菌群而定居下来,并且形成与肠壁密切联系的细菌生物膜。而它粘附在肠壁上这一特性被认为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1]。 粘附的益生菌可在肠道停留更多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更好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作,用粘附的益生菌与粘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刺激免疫反应,粘附也可以起竞争排斥作用,把病原菌从肠道上皮排除出去,体外实验证明粘附的嗜酸乳酸杆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在肠道的粘附和生长体外实验表明不同的益生菌菌株有不同的粘附能力。另外从不同年龄组分离出的益生菌其粘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从老年人肠道中分离出的双歧杆菌其粘附能力明显差于从儿童的肠道中分离出来的双歧杆菌。关于益生菌的粘附特性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益生菌的粘附作用仍然受到很大争论。如有些人认为强的粘附能力可能会增加在宿主中感染的机会;另外一些认为益生菌在体内和体外有很差的粘附能力,但是它们在宿主细胞中有很好的益生作用。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的大肠内定居着种类繁多、代谢途径迥异的各种微生物,其主要功能是从消化道上部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中捞取能量、他们主要是通过发酵来吸收和利用糖类在小肠中的主要产物短链脂肪酸。益生菌可参与多种维生素代谢,产生维生素B、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青霉素的发现使人们对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发的各类疾病不再束手无策,并由此发展了大量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保护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上述“传统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不断产生出诸多新问题。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以及长期使用导致抗药菌株的产生。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新一代抗菌剂。近期的研究发现,某些阳离子型多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同时具有“传统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不会诱导抗药菌株的产生,有希望成为新一代抗菌剂[1]。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是具有抗菌活性短肽的总称。1975年瑞典科学家G.Boman等人[2]等从惜古比天蚕(Hyatophoracecropia)蛹中诱导分离得到一种杀菌肽,并将其命名为cecropin。此后,许多抗菌肽相继被分离、纯化。一些抗菌肽的氨基酸一级结构和基因序列得到确定。80年代,有关抗菌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的经济昆虫。90年代以来,在继续对大型经济昆虫进行研究的同时,又扩展到一些小型昆虫和其它无脊椎及脊椎动物,抗菌肽已成为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研究的内容包括:抗菌肽的分离与纯化,氨基酸序列的分析,蛋白质构型与功能的关系,抗菌肽的作用机理[3,4],应用基因工程克隆与表达抗菌肽基因,改造合成抗菌肽基因以及动植物的转抗菌肽基因工程等,其中昆虫抗菌肽基因工程研究最受重视[5,6]。目前已发现抗菌肽或类似抗菌肽的小分子肽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包括细菌、动植物和人类。这种内源性的抗菌肽经诱导而合成,在机体抵抗病原的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更被认为是缺乏特异性免疫功能生物的重要防御成分。抗菌肽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大多数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有些则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起作用。对某些真菌、原生动物,尤其对耐药性细菌有杀灭作用,并能选择杀伤肿瘤细胞,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1. 抗菌肽的分类迄今为止从不同生物体内诱导的抗菌肽已不下200种,仅从昆虫体内分离获得的就多达170余种。根据抗菌肽的结构,可将其分为5类:(1)单链无半胱氨酸(Cys)的抗菌肽,或由无规则卷曲连接的两段а-螺旋组成的肽。该类包括天蚕素Cecropins, Magainins等。Magainins最初是从非洲爪蟾的皮肤中发现的,它是爪蟾的皮肤在一定的环境压力下分泌出的抗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的成分,由两个紧密相连的肽链组成,每一个肽链有23个氨基酸,低浓度便可抑制许多细菌和真菌生长[7]。(2)富含某些氨基酸残基但不含Cys的抗菌肽。如富含脯氨酸(Pro)或甘氨酸(Gly)残基的抗菌肽。如从猪肠内分离的抗菌肽PR39中Pro含量占49%[6]。鞘翅肽Coleoptericin和半翅肽Hemiptericin的全序中富含Gly[8]。(3)含一个二硫键的抗菌肽,该二硫键的位置通常在肽链C端。如爪蟾皮肤细胞中产生的Brevinins[9]。(4)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二硫键,具有β 折叠结构的抗菌肽。如绿蝇防御素(Phormindefensin),分子内有6个Cys形成3个分子内二硫键,肽链C末段是带有拟β 转角的反向平行的β片层[10]。实验证明,分子中的二硫键在其抗菌作用中至关重要。(5)由其他已知功能较大的多肽衍生而来的具有抗菌活力的肽。 2. 抗菌肽的作用及机理 2.1抗菌肽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抗菌肽分子可以在细菌细胞质膜上穿孔而形成离子孔道,造成细菌细胞膜结构破坏,引起胞内水溶性物质大量渗出,而最终导致细菌死亡。抗菌肽分子首先结合在质膜上,接着其分子中的疏水段和两亲性α-螺旋也插入到质膜中,最终通过膜内分子间的相互位移,抗菌肽分子聚集形成离子性通道,使细菌失去了膜势而死亡[10-14]。但是,Gazit[15]等得出

常见的一些生物活性肽

常见的一些生物活性肽 1 大豆肽 大豆多肽是指大豆蛋白经酶解或微生物技术处理而得到的水解产物,它以 3-6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肽为主,还含有少量大分子肽、游离氨基酸、糖类和无机盐等成分。大豆多肽的分子质量以l 000 Da的为主,主要出现在300—700 Da 内。与大豆蛋白相比,大豆多肽具有消化吸收率高,能降低胆固醇、降血压和促进脂肪代谢的生理功能,以及无豆腥味、无蛋白变性、酸性不沉淀、加热不凝固、易溶于水和流动性好等良好的加工性能。大豆多肽还具有抑制蛋白质形成凝胶、调整蛋白质食品的硬度、改善口感和易消化吸收等特性,其氨基酸组成几乎与大豆蛋白完全一样。研究发现,大豆肽能够有效预防“负氮平衡”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加肌红蛋白的合成,缓解机体的缺氧症状,达到抗疲劳的效果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大豆肽能够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活性,对于因ACE引起的人体血压升高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 酪蛋白磷酸肽 酪蛋白磷酸肽:简称CPP,是以牛乳酪蛋白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制得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有α-酪蛋白磷酸肽β-酪蛋白磷酸肽,富含磷酸丝氨酸的天然多肽。CPP能在人和动物的小肠内与Ca+2、Fe+2等二价无机离子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促进其吸收利用。 3 玉米肽 玉米肽是从天然食品玉米中提取的玉米蛋白,经过酶降解及特定小肽分离技术而获得的小分子多肽物质。 玉米肽作为玉米蛋白经过酶降解而获得的多种小肽的混合物,除具有肽类物质的优良特性——优于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直接吸收、溶解性强(在大范围的pH 值下均能完全溶于水,无浑浊和沉淀物产生)、稳定性强(对热稳定,组分不改变,功能不丧失)、安全性高(天然食品蛋白,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等特性以外,还具有自己所独有的特殊功能。玉米肽所独有的特殊功能源于它特别的氨基酸分布,通过实验室的检测,发现玉米肽的氨基酸分布非常特别,它与大豆低聚肽中各种氨基酸分布均匀的特点不同,玉米肽中氨基酸的分布主要以丙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3种氨基酸为主,这也就注定了玉米肽拥有以下与大豆低聚肽不一样的特殊功能。玉米肽具有抗疲劳、保肝、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能;玉米肽独特的氨基酸构成,有利于促进酒精代谢,具有醒酒作用;玉米肽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益生菌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益生菌研究进展 作者:金鹏 作者单位: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57 刊名: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英文刊名:AEM RODUCTS ROCESSING 年,卷(期):2009(11) 参考文献(13条) 1.潘宝海.李德发.谯仕彦益生菌、益生素及合生剂的作用机理和相互关系 2000(15) 2.赵红霞.詹勇.许梓荣乳酸菌的研究及其应用[期刊论文]-江西饲料 2003(1) 3.栾金水乳酸菌的研究应用进展[期刊论文]-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4(1) 4.沈通一.秦环龙益生菌对肠微生物生态学影响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4(4) 5.M T Hamilton-Miller.S Shah Deficiencies in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and labeling of probiotic supplements 2002(1-2) 6.T Mattila-Sandholm.P Myllarinen.R Crittenden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for future probiotic foods 2002(2-3) 7.杨隽.潘喜华.郑勇英益生菌制剂的保健功能评价 2000(2) 8.金立明.刘忠军益生素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经济动物学报 2004(3) 9.王旭明.陈宗泽.袁毅益生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学 2002(1) 10.敬思群优质乳酸菌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乳业 2002(6) 11.赵玲艳.邓放明.杨抚林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发酵果蔬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4(5) 12.周长玉.王江滨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2004(3) 13.Femandez MF.Boris S.Barbes C Probiotic proper ties of human lactobacilli srtains to be used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2003(3)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65540304.html,/Periodical_ncpjg-cxb200911026.aspx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摘要: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出现, 研发新型抗菌物质已迫在眉睫。而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中的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等作用的多肽。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结构,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机制,以及抗菌肽的应用和前景。 关键词:耐药性,抗菌肽;作用机理;前景 抗菌肽,简称ABP,是由宿主产生的一类能够抵抗外界病原体感染的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1980 年,瑞典科学家Boman 等从天蚕蛹的血淋巴中分离得到天蚕素( cecropin ) 抗菌肽,使人们对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抗菌肽共有1 700余种。由于热稳定性强,且对较高离子强度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不仅有广谱抗细菌能力, 而且有的对真菌、病毒及癌细胞也有一定的抑杀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杀伤动物体内的肿瘤细胞,却又极少破坏动物体内的正常细胞,因此,抗菌肽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昆虫学、生理学、药理学研究热点,在动植物转基因工程及药物开发领域及农业、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抗菌肽的结构 1 .1 一级结构 据报道,已分离并测定其氨基酸序列一级结构的抗菌肽达几十种,且一级结构都比较相似,具有以下典型的特征:由20~70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链,其N 端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等阳离子型氨基酸,C 端富含丙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等非极性氨基酸,中间部分则富含脯氨酸,且在许多特定位置都有一些较保守的氨基酸残基,这些高度保守的氨基酸残基是一些抗菌肽分子具有抗菌活性所不可缺少的, 1. 2 二级结构 通过圆二色性分析、二维核磁共振谱法及脂质体模拟实验研究抗菌肽的二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抗菌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a-螺旋和β-折叠结构。a-螺旋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水脂两亲结构,即圆柱形分子的纵轴一边为带正电-的亲水区,而对称面为疏水区。这种两亲性结构是抗菌肽杀菌的关键,改变a-螺 旋的螺旋度会影响抗菌肽的活性。抗菌肽有许多保守序列,在N端易形成a-螺旋,中间部分易形成β-折叠或铰链。a-螺旋肽主要包括天蚕素、爪蟾抗菌肽ma g a i n i n 、c a t h e l i n d i a 等,β-折叠肽主要包括哺乳动物防御素、植物防御素、昆虫防御素和富含脯氨酸的抗菌肽等。 2 抗菌肽的来源 2.1微生物抗菌肽

生物活性肽

生物活性肽 百科名片 生物活性肽是蛋白质中25个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环形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活性肽具有多种人体代谢和生理调节功能,易消化吸收,有促进免疫、激素调节、抗菌、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食用安全性极高,是当前国际食品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和极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因子。 目录[隐藏] 概述 特性 作用 食品中的应用 1.殊营养品 2.保健食品 3.乳品 4.糕点 5.糖类 6.其他 重要活性肽研究简介 1.乳肽 2.大豆肽 3.高F值寡肽 4.谷胱甘肽(GSH) 活性肽的分类 生产方法 原料选择原则 中国活性肽研究进展 [编辑本段] 概述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人类摄食蛋白质经消化道的酶作用后,大多是以低肽形式消化吸收的,以游离氨基酸形式吸收的比例很小。进一步的试验又揭示了肽比游离氨基酸消化更快、吸收更多,表明肽的生物效价和营养价值比游离氨基酸更高。这也正是活性肽的无穷魅力所在。 生物活性肽是蛋白质中25个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环形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活性肽具有多种人体代谢和生理调节功能,易消化吸收,有促进免疫、激素调节、抗菌、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食用安全性极高,是当前国际食品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和极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因子。 生物活性肽 20世纪末,科学家在破解基因的秘密的同时,也对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另一类奇妙物质的研究发生极大的兴趣。这类物质就是生物活性肽,或称功能肽,由氨基酸组成,是一种小分子的蛋白质,比如胰岛素,就是一种多肽,再如在日本应用广泛的促进钙吸收的CCP,在欧美风靡一时的促进生长的HGH……。 [编辑本段] 特性 1、它有良好的吸收性,它的吸收效率比氨基酸和蛋白质都高。 2、它有独特的生理调节功能,胰岛素调节血糖就是一个例子。 3、肽的活性很高,往往很小的量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编辑本段]

各种生物活性肽

各种生物活性肽 各种生物活性肽 乳蛋白肽: 乳蛋白肽又称乳肽,是为了应付婴幼儿中发生的牛奶变态反应的需要而开发的。因此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婴幼儿食品,以及有关对平衡营养食品、运动食品和普通食品进行改良之用。日本森永乳社首先使用调整奶粉的低变态反应原肽,除了8种已上市的乳蛋白肽之外,市场还出售各种等级的肽原料。在1997年首次出售了抗变态反应用的育儿奶粉。新产品则将酪蛋白的抗原性降低到10-8以下,当分子量在1000道尔顿以下时,产品几乎全部由氨基酸和低聚肽(oligopeptide)构成,其作为营养肽、用于抗变态反应的点心和婴儿食品,受到好评。而自酪蛋白还可以制出具有显著的发泡性、乳化性的多肽。 新西兰制造的乳肽在美国已有销售,主要用于健康食品、运动食品和对抗变态反应的食品。日本市场有代表性的4种肽原料中,经肠营养和育儿奶粉用的有3种(平均分子量1100、500、390道尔顿)和酪蛋白为原料的医疗用流食/运动食品1种(平均分子量350道尔顿)。 蛋清肽: 作为蛋白质中营养效价最高、氨基酸最为平衡的蛋清,其酶解后可得到蛋清肽。因为含巯基多,所以略有异味。蛋清肽能将原来得100分的平衡氨基酸很好地保持下来,由于水解使得分子量变小,所以加热不会发生凝固,因此可添加到液态食品中。 在日本,蛋清肽已市售、平均分子量1100,其水溶液呈乳状,广泛用于营养辅助食品和点心;此多肽再经高度水解后,可得到平均分子量约300道尔顿的药品级多肽,其水溶液透明,与蛋壳钙配合在营养上具有协同效果,用于婴儿食品、以及老年人食用的“银色食品”。 大豆肽: 大豆肽除具有易消化、吸收的营养效果外,还可能具有低变应原性,抑制胆固醇、促进脂质代谢,促进肠道发酵的功能等。大豆肽的特性使其利用领域相当宽广,如住院患者经常应用的经肠营养、老人应用的易消化吸收食品,对抗变态反应的食品,运动食品和有恢复疲劳等作用的健康食品。 玉米肽: 日本开发了以玉米蛋白为原料制成的肽——“peptino”。玉米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相比,富含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和丙氨酸。对运动后疲劳恢复、改善肝脏病、防止醉酒、肠功能障碍有作用。目前韩国制药公司以醒酒饮料的形式上市,其对中性脂肪的抑制效果等功能在研究之中。

功能性食品论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

天津科技大学 《功能性食品学》研究生课程论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学院:食品学院

摘要 常见益生菌主要指两大类乳酸菌群:一类为双歧杆菌,常见的有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等;另一类为乳杆菌,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等。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和酵母菌等。从安全性角度考虑,目前工业用益生菌主要来源于健康人体、动物和传统食物(发酵乳制品、泡菜、纳豆等发酵食品)。国内外学者对益生菌进行了很多研究和介绍,但多数只局限于它的使用效果上,对其作用机理缺少系统而深入的总结。本文主要以乳酸菌、双歧杆菌和芽孢杆菌为对象,综述了其在调节肠道菌群和促进机体免疫的作用机理及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肠道菌群;益生菌;研究现状 1.肠道菌群概况 1.1胃肠道正常菌群 人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个属500多种细菌,主要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组成。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 1 ],而仅类杆菌及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的90%以上。胃、十二指肠、空肠细菌的种类及数量极少,主要由于胃酸、胆汁作用及小肠液流量大,蠕动节奏快,细菌在繁殖前即被冲洗到远端回肠及结肠,细菌浓度<103 个/mL,主要为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和乳酸杆菌。而回肠末端由于肠液流量少,蠕动减慢,细菌数逐渐增加到105 ~108 个/mL,主要含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类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 2 ]。至结肠,细菌数明显增加,浓度为109~1012 个/mL,主要为厌氧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酸杆菌,而有潜在致病性的梭状芽孢杆菌和葡萄球菌仅有少量。肠内菌群保持共生或拮抗关系,维持微生态平衡,与宿主健康及疾病有密切关系。 1.2 菌群失调 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肠道微生态系统被破坏,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异常变化,偏离正常的生理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这称为菌群失调。临床上以腹泻为最明显症状,其它如肠道菌群中潜在致病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和一些过敏性疾病。 “益生菌”这个词起源于希腊,当时的意思为“prolife”。Lilly等(1965)把它定义为微生物体所产生的能够促进生长的物质。Parker(1974)认为“益生菌”是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并且对动物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 3 ]。Fuller(1989)把

【高中生物】海洋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生物科技行业)海洋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海洋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海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以及所含化合物的特异性,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许多机遇与挑战。由于海洋存在许多极端环境,如高压(深海)、低温(极地、深海)、高温(海底火山口)和高盐等。为了适应这些极端的海洋生境,海洋生物蛋白质无论氨基酸的组成或序列都与陆地生物蛋白有很大的不同。生物活性肽是指那些有特殊生理活性的肽类。同时,海洋生物蛋白资源无论在种类还是在数量上都远远大于陆地蛋白资源,并且未得到很好的开发。 1海洋天然生物活性肽 天然存在的活性肽包括肽类抗生素、激素等生物体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各种组织系统,如骨骼、肌肉、免疫、消化、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的活性肽。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在海洋药物研究中的应用,RP-HPLC,2D-NMR,TOF-MS,手性色谱(包括GC,HPLC)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海洋活性肽的研究易于进行。目前研究的海洋活性肽主要包括来源于海鞘、海葵、海绵、芋螺、海星、海兔、海藻、鱼类、贝类等的活性肽以及在海洋生物中广泛分布的生物防御素。 1.1海鞘多肽 海鞘(Ascidian)属于脊索动物门,海鞘纲与尾索动物亚门的另外两个纲称为被囊动物(Tunicate),约有2000种,海鞘是被囊动物中种类最丰富、含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最多的一类。自1980年Ireland等从海鞘中发现一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环肽Ulithiacycla-mide 以来,不断有环肽从此类海洋生物中发现。最令人瞩目的是从加利福尼亚海域及加勒比海中群体海鞘Trididemnumsolidum.中分离出的3种环肽DidemninA~C,它们都具有体内和体外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其中DidemninB的活性最强,对乳腺癌、卵巢癌具明显的抑制活性。同时,它还有明显的免疫抑制活性,体内活性较环抱霉素A强1000倍,有望成为新型

胶原蛋白生物活性肽的研究现状

胶原蛋白生物活性肽的研究现状 摘要:本文介绍了胶原蛋白的结构,综述了胶原蛋白生物活性肽的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抗氧化、抑制血小板凝结和抗肿瘤活性等,并对胶原蛋白生物活性肽的开发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胶原蛋白;生物活性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抗氧化 Research Progress of Collagen Peptides Abstract:The structure of collagen was introduced and biology active of collagen peptides, include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ion, antioxidation, anti-platelet clotting and anticancer etc.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article. The exploiting potential foreground of collagen active peptides was prospected. Key words:collagen;bioactive peptides;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ion;antioxidation; 前言: 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它是机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把食物蛋白质当作一种营养丰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生物活性肽是指具有特殊富的成分,认为蛋白质只有水解成游离氨基酸后才能被生理功能的肽类物质。1902年伦敦大学医学院的Bayliss吸收,它只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氮源和必需氨基酸,但和Startling从动物的胃肠中发现了一种能引起胰腺分泌是在后来的研究中证明大量氨基酸是以2~6个氨基酸组活动的物质,称为分泌素,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生物成的寡肽形式被吸收,寡肽有助于肠道吸收。此后,伴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酸运输系统功能出现障碍的情况下,摄入寡肽却能获得技术的飞速发展,肽的研究取得了惊人的进展。 正文: 一.胶原蛋白的结构特点 胶原蛋白主要存在于动物的骨、腱、肌鞘、韧带、肌膜、软骨和皮肤中,是结缔组织中极其重要的一种蛋白质,起着支撑器官、保护机体的功能。胶原蛋白的种类很多,一般皮肤和骨骼中的是Ⅰ型胶原蛋白,软骨中的是Ⅱ型胶原蛋白,胚胎皮肤中的是Ⅲ型。胶原蛋白,细胞基底膜中的是Ⅳ型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由三条多肽链构成三股螺旋结构,即3 条多肽链的每条都向左形成左手螺旋,3 条肽链再以氢键相互结合形成牢固的右手超螺旋,这种超螺旋结构十分稳定。组成胶原蛋白的主要氨基酸为脯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大多数蛋白质中的同一条多肽链中,氨基酸一般不会有周期性的重复顺序,但胶原蛋白却有“甘氨酰- 脯氨酰-羟脯氨酸”、“甘氨酰- 脯氨酰- X ”和“甘氨酰- X -Y ”( X 、Y 代表除甘

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

益生菌是由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经过特殊工艺复合而成的活体微生物,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乳酸发酵以及医疗保健和饲料工业等领域。 两岐双岐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婴儿双岐杆菌 B. infantis 长双岐杆菌 B. longum 短双岐杆菌 B. breve 青春双岐杆菌 B. adolescentis 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 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 Casei subsp. casei 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 (论双歧杆菌与乳杆菌的研究)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任锦玉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水准不断的提高,医学科学也从治疗医学发展到预防医学,现在又从预防医学发展到保健医学。人们也开始渐渐形成已病要治疗,未病要预防,无病要保健的观念。这也是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保健医学在我国目前还是起步阶段,本世纪必将是保健医学大发展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看益生菌的作用不可忽视,要更好地研究、发展与应用,为民造福。 然而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有益细菌的利用越来越重视。并从多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有益细菌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以有益细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具有调整人体内微生态的平衡,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目前对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与研究在全世界已经形成热潮。我国于50年代开始微生态学的研究,尤其是在近年经济迅速发展的带动下,微生态学的研究技术更趋于深入和提高,并已利用益生菌投入生产和应用。 1.微生态学概况所谓微生态学即是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寄主、微生物和寄主与外环境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学科。 微生态学作为一门生命学科分支,最初于1964年由前东德中央营养研究所Hacnal与lohmann提出来的。以后相继在多个国家(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召开了微生态学的讨论会,并成立了微生态学与疾病学会(SOMED)。学会集中讨论了对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复杂的生态学问题,近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