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代的小学劳动教育

新时代的小学劳动教育

新时代的小学劳动教育
新时代的小学劳动教育

前沿视角

新时代的小学劳动教育

2019/13

赖慧玲

【摘要】劳动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国家、政府的不断关注,我国 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有所改善,但是仍存在着小学劳动教育定义的窄化、小学劳动教育实施中的异化、小学劳动 教育事实上的不重视和小学劳动教育实施上的缺乏支持等现象。基于此,文章提出全面转变观念、多方面保障和 多渠道支持等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劳动教育新时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3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基础教 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小学劳 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人学生成长档案和综合素质评 价。明确指明小学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发展中仍具有重 大意义。⑴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一般处于6?12岁,根 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该阶段的学生处于 勤奋感对自卑感的冲突阶段。小学生在此阶段从劳 动教育中获得的勤奋感将会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因此,对于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至关重要。

一、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小学劳动教育高度重视,在2015 年的《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 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w中,也强调开展劳动教育等专题教育。在各大教育会议中,许多专家学者也在为劳动教育建言献策。基于对文献 的分析,可以发现近几年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得到了 一定的发展。各小学结合劳动教育开设的校本课程、节假日开展的劳动教育都让人感受到了劳动教育在小 学的勃勃生机。

然而面对这一片欣欣向荣,我们也应看到景象背 后的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师资、资源的支持,并不是所有小学都具备开发条件;偶尔的节假日劳动 教育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显得微不足道。劳动教育在 小学教育中依旧是“弱势”的存在。

【文章编号】1002-3275 (2019) 13-11-03

二、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劳动教育定义的窄化

对于小学劳动教育的定义,可以将其拆分为两 块:一是劳动,二是教育。对于劳动而言,包括体力 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等各种形式的 劳动;对于教育而言,包括使小学生掌握与劳动相关 的知识与技能;体验劳动的过程,获得正确的劳动方 法;培养正确的劳动习惯和态度。然而在小学劳动 教育的实际实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定义却往往被窄化。

1.有育无劳

劳动教育在小学实施过程,往往将劳动作为道德 教育的工具,“劳”只是形式,目的是“说教”。小学 劳动教育的定义被窄化成旨在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道 德教育。在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同德育、美育 的实施一样,往往容易陷人“智育”培养方式的误区。小学劳动课被上成“劳动知识讲解课”“劳动人物宣 讲课”,想通过知识的传输达到劳动教育的效果。但是 这种教育方式仅仅做到了劳动教育的“育”,而没有让 学生真正地去“劳”,这是对小学劳动教育定义的窄化。

劳动教育相对于智力教育,其特殊性在于“实 践”,如何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做到“有劳”是劳 动教育的关键。

2.有劳无育

相对“有育无劳”,“有劳无育”则是另一种极 端,也是对劳动教育定义的窄化。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小学劳动教育停留在成本较低的值日、大扫除,节假 曰的社会劳动;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劳动教育被窄化

赖慧玲/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小学教育研究(南京210024)

2019 年 7 月 *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