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器分析课程设计

仪器分析课程设计

仪器分析课程设计
仪器分析课程设计

《分析与监测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2009级环工1班

学号:20094419

姓名:柯金

指导教师:张嘉琪

20011年12月日

目录

1中文摘要 (4)

2关键字 (4)

前言 (4)

3 SO2的基本介绍 (5)

3.1 SO2的危害 (5)

3.2 检测大气中SO2的基本方法………………………………………………

5

4试验 (5)

4.1原理 (5)

4.2主要仪器与试剂 (5)

4.2.1仪器 (5)

4.2.2 0.050mol/L环已二胺四乙酸二钠(CDTA一2Na)溶渡 (6)

4.2.3甲醛吸收液贮备液 (6)

4.2.40.6%氨磺酸钠溶液 (6)

4.2.5对品红(P R A)0.05% (6)

4.2.6S O2标准溶液 (6)

4.3试验方法 (6)

4.3.1校准曲线的线性 (6)

4.3.2样品测定 (7)

4.4结果与讨论 (7)

4.4.1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与方法的灵敏度 (7)

4.4.2最低检出限(L) (7)

4.4.3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8)

4.4.4试剂加入顺序对剥定的影响 (8)

4.4.5 时间和温度对测定的影响 (8)

4.4.6 甲醛法和四氯汞钾法实地采样分析结果 (8)

5结论 (9)

6总结与讨论 (9)

参考文献 (10)

大气中SO2的分析检测

摘要:对于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测试,国家环保局推荐的化学方法有两种:碘量法和甲醛缓冲溶液吸收一盐酸负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简称甲醛法) 碘量法由于其操作方便,准确度与样品稳定性通过对吸收液的改进后有了明显提高,是目前烟气SO2测试中普遍采用的相比之下,甲醛法配药量大,操作环节多,因而不受欢迎而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甲醛法测SO2的应用已相当成熟.且由于该方法的样品稳定性好,吸收效率高,毒性小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大气监测中的甲醛法与烟气SO2测试中的甲醛法相比操作步骤一致但药品浓度不同。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有甲醛溶液吸收法—盐酸付玫瑰苯胺(PRA)比色法(以下简称甲醛法)、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付玫瑰苯胺比色法(以下简称四氯汞钾法)、钍试剂比色法、紫外和火焰光度法等。本次着重对甲醛法的特点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了研究,并对前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其结果表明,甲醛法优于四氯汞钾法,其选择性好,吸收效率高且稳定,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限为0.17Iug/lOmL,当用lOmL吸收液采样IO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O17mg/m3。最大摩尔吸光系数为2.64×1o4L/cm ·mol,桑德尔灵敏度为2.42 x l0-3ug/cm2 ,相对标准偏差为1.0%。

关键词:大气甲醛二氧化硫检测

前言:二氧化硫是最有害的空气污染物之一,它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视。其来源主要为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业企业的排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SO2排放量年递增5%。最为举世瞩目的是1952年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居民较平时超额死亡约4 000人,主要是心肺功

能差的老年人和病人。在我国.由于二氧化硫而引起的酸雨区面积已占到国土面积的40%,因此,进行大气中二氧化硫的监测是必要的为大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的必测项目。因为二氧化硫对生物组织具有毒性作用,所以广泛用作杀虫剂、防腐剂、漂白剂及药物的制造。环境中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含硫的煤炭,石油的燃烧以及矿石的冶炼等,美国国家工业卫生协会规定最大限值是5pprn,据报导,即使2~3ppm数低的二氧化硫也能显示对植物的毒害以及对金属结构材料的腐蚀。人们报导几种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环境化学家选用的方法是West和Gaeke提出的,以Schiff反应为基础,采用四氯汞酸钠(TCM)作为二氧化硫的吸收剂,以酸消色的品红—甲醛作显色剂的大气二氧化硫的测定法该法几经改进,包括染料纯度的提高,温度的影响和黑色络合物的稳定性,并对干扰也进行了研究。由于该方法灵敏,简单特效和容易调节,所以仍沿用至今。大多数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可分为步:即在适当介质中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然后采用适当试剂测定被释放出的集取的二氧化硫。早期工作者主要采用碘液,过氧化氢,丙三醇碱和EDTA溶液。West和Gaeke推荐用TCM作为大气二氧化硫有效的吸收剂。该法的主要缺点是亚硫酸盐贮藏的稳定性(室温下、每日降低l% )。以及采用有毒且又昂贵的氯化汞。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人们提出了改良的West和Gaeke方法。在该方法中推荐用甲醛和三乙醇胺作为二氧化硫的吸收介质。目前,四氯汞钾溶液吸收一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测定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吸收剂含汞量高,有剧毒,使用后难处理,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若采用甲醛或三乙醇胺吸收剂可以克服以上缺点,但在灵敏度、准确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甲醛法自从1990年在全国推广应用以来,取代我国监测领域只能用四氯汞钾法。测定的历史在研究快速可靠的二氧化硫的吸收方法时,我们发现采用甲醛作吸收剂,吸收效果最好,测定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也都占优,其检出限最低。用甲醛替代四氯汞钾,除了上述优点外尚可避免使用较大量的汞盐,有利于环境保护。于是对该法的

吸收率进行了优化。该法在吸收率和回收率方面可和TCM法媲美;考虑到品红曲纯度稻灵敏性变化大,Kni seleg和Throop推荐用对一一氨基偶氮苯一一甲醛试剂来测定吸收后的二氧化硫的量。对氨基苯磺酸由于易得到纯品,结果更为可靠和重现性好,而且能在实验室合成。

3 二氧化硫的基本介绍

3.1 SO2的危害

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城市的SO2污染主要来自工业、运输业及生活用煤、气、油中所含硫化物的燃烧.世界上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为一亿五千万吨,占总有害气体的l/4,二氧化硫是无色、有窒息性、有臭味、对人体有较强毒害作用的刺激性气体.它与飘尘等作用可使癌症发病率大大提高.人长期吸入SO2,会慢性中毒、使嗅觉和味觉减退,产生萎缩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炎等症状.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它不仅溶于水造成酸性腐蚀,而且在空气中停留一周左右,可被氧化成SO3,形成酸雾、酸雨.目

前各国都把二氧化硫的监测作为最重要的环境监测项目。

3.2 检测大气中SO2的基本方法

分光光度法:甲醛缓冲溶液吸收法,乙醇胺溶液吸收法,六元瓜环溶液吸收法,常规的SO2监测方法(四氯汞钾法);

电化学分析法:电导法,库仑滴定法,以固体电解为基础的电化学池也可用来测量二氧化硫和其它无机氧化物;

火焰光度法,紫外荧光法,单光子激光诱发荧光法,分子腔发射法,汞置换原子光谱法,放射性测定法,离子色谱法,环炉法等。

4 实验部分

4.1 原理

二氧化硫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酸加成化合物,加碱后使加成化台物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硫与盐酸付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的化合物,以此进行比色测定。

4.2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1 仪器

精密分析天平:感量0.1mg

分光光度计:721或722

容量仪器:均进行体积校正。具体参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于1984年出版的《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的方法进行。

4.2.2 0.050mol/L环已二胺四乙酸二钠

(CDTA一2Na)溶渡

称取1.82g反式一1,2一环已二胺四乙酸(简称CDTA),溶于1.50mol/L氢氧化钠溶液6.5mL,用水稀释至lOOmL。

4.2.3 甲醛吸收液贮备液

吸取36%38%甲醛5.5mL、0.050mol/LCDTA一2Na溶液20.0mL,称取2.04g 邻苯二甲酸氢钾,溶于少量水中,将三种溶液合并,用水稀释至lOOmL,贮于冰箱,可保存一年。使用时用水稀释100倍。

4.2.4 0.6%氨磺酸钠溶液

称取0.6og氨磺酸,加入1.50mol/LNaOH溶液4.0mL,用水稀释至lOOmL,密封保存,可使用l0天。·

4.2.5 对品红(PRA)0.05%

吸取经提纯的0 25%PRA 贮备液20,00mL(或0.20%PRA贮备液25.OOmL),移人100mL容量瓶中,;加85%磷酸3OraL,浓盐酸10.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放置过夜后使用。此溶液避光密封保存,可使用9个月。

4.2.6 SO2标准溶液

称取0.200g亚硫酸钠溶液溶于用新煮沸但已冷却的水配成的20OraL0.05%2Na—EDTA溶液中,缓慢搅拌,使其溶解,放置2~3h后标定(方法参照国家环保总局1986年出版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或1990年出版的《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的方法进行)。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320~400ug二氧化硫。

4.3 实验方法

4.3.1 校准曲线的线性

取10mL和25mL有塞的比色管各7支,分A、B两组,每组7支。A组配制标准色列见表1。B组各管分别编号,并加入0.05%PRA溶液1.00mL。以上A组各管分别加入0.6%氨磺酸钠溶液0.5mL和1.50tool/LNaOH溶液0.50mL,混匀。然后逐管倒人B管中,立即混匀放人恒温水浴中显色。显色温度与室温之差应不太于3℃。可根据不同季节选择显色温度及时间,结果见表2。

显色后,以水为参比,用1cm比色皿,于波长577nm处测定其吸光度,并求出回归方

程Y=bX+a见下表1。

4.3.2 样品测定

吸取样品溶液lO.OOmL(大气中SO2浓度高时,可少取样品溶液,用吸收液稀释至

10mL),置于10mLA组比色管中,加人0.6%氨磺酸钠溶液0.5mL.摇匀,放置10rain,以除NOx的干扰。以下步骤同校准曲线的绘制。用回归方程计算出SO2含量。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与方法的灵敏度

按照绘回归方程,计算出该法的最大摩尔吸光系数(mo1)为2.64×104L/cm·mol.桑德尔灵敏度(Sandell)为2.42×10-3ug/cm2;该法遵从比尔定律的范围很宽,在可测范围内无拐点。见图1。

4.4.2 最低检出限(L)

按照测定步骤,每天测定两个全程序空白值,共测5天,然后根据测得值计算出最低检测限,数据列入表3。

4.4.3 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配制同一浓度(0.4.0ug/mL)的S02溶液平行测定11次,测出吸光度,求出相应浓度,计算出标准偏差S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002和1.0%。

因没SO2标气,所以用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标准样品测定加标回收率.百分回收率在96%一104%之间。

4.4.4 试剂加入顺序对剥定的影响

碱性溶液(氨磺酸NaOH)倒人强酸性溶液(PRA)中,这样酸性压倒碱性,以利于显色

反应的进行,所绘制的校准曲线是正常的,否则副反应很多,测定的精密度甚差。此操作程

序最关键的是将A管的溶液倒人B管溶液中时,速度要快,一定要倒干净,A管应选择台肩小的比色管。同时,每倒三个溶液后等3min.再倒3个,依次进行,以确保每支比色管的显色时问相同。

4.4.5 时间和温度对测定的影响

时间和温度对显色溶液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好显色温度及时间,比色速度要尽可能快些,而且每批分析样品不得超过15个(包括试剂空白及标准控制样)。

4.4.6 甲醛法和四氯汞钾法实地采样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对比实验(平均值比较)数据列入表4

实验证明,甲醛法比四氯汞钾法的吸收效率高,尤其是低含量时更为显著。甲醛法在0.01 1mg/m3仍能采集到SO2,而四氯汞钾法在0.025mg/m3以下下降很多,0.01 1mg/m3以下为零。

5 结论

甲醛法和四氯汞钾法对比结果列入表5。从表5可以看出,甲醛法的灵敏度高,检测限低,

空白低,样品稳定性好,吸收效率高,尤其是在低浓度(0.0I lmg/m3)时,仍能采到SO2,吸收温度高.试剂毒性小或无,不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它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也较高,校准曲线稳定,相关好(r>0 99990),且两种方法测定样品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说明甲醛法的采样效率完全达到了分析要求,而且还避免了原方法汞盐的毒性和污染问题。是当今测定大气中SO2的较好方法,很值得推广。

6 总结与讨论

总结:(1)NaOH固体试剂和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使试剂空白值升高,应密封保存且用优级纯的产品。显色用各种试剂配制后,最好分装成小瓶使用,操作中注意保持各溶液的纯净,防止“交叉沾污”。

(3)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的选择及操作时间的掌握是本实验成败的关键。应根据实验室条件,不同季节的室温选择适宜的显色温度及时间,操作中严格控制各反应条件。

讨论:甲醛法的重现性:显色剂浓度影响, 显色时间影响, 温度影响。用缓冲的甲醛溶液

吸收和测定SO2,所用试剂价格便宜,不易引起污染,吸收液性质稳定,吸收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在低浓度下,其分析结果灵敏度高于四氯汞钾法。

但查资料分析后我认为这一方法的显色操作条件要求比较严格,操作繁琐,尤其受酸度影响较大。我们在经过一系列实验后,发现吸收了SO 后甲醛液稳定性很差,这个问题所查各类资料中没有说明,故给野外监测带来影响,初步设想可在甲醛吸收液中加入一些稳定剂,使吸收液吸收SO 后以稳定形式存在,这还需在以后工作中不断改进,扩大其应用范围.甲醛法测二氧化硫的主要干扰物为氮氧化物、臭氧及某些重金属,在测试过程中加氨磺酸钠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扰,采样后放置一段时间使臭氧自行分解.加磷酸及CDTA一2Na 消除某些重金属的干扰。甲醛吸收液对二氧化硫吸收效率高,被吸收的二氧化硫稳定。加入邻苯二甲酸氢钾可以使吸收液的pH保持在4.0-4.3.其浓度高达4mg/mL对结果无影响。显色液中甲醛浓度大于0.08mg/mL时,吸光度稳定,多至0.3mg/mL对吸光度无影响。用甲醛吸收液按现行的技术规范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硫都存在监测结果偏低问题,提高采样流量,减少吸收液用量来降低结果偏低程度,但从根本上没有解决问题,要解决二氧化硫监测结果偏低的问题,就必须解决甲醛吸收液对低浓度二氧化硫吸收稳定性问题。总之,甲醛法测大气中SO2是现代最经济、最有效、吸收效果最好,测定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相比其他方法都高。面临现今大气污染的恶化,我们应加深认识,加强巩固知识,更好的检测方法将会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参考文献:

【1】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27~134.国家环境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写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93~106.

【2】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大气污染监测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801~82o.

【3】刘志诚,于守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9.35~36.【4】孙汝东,严金龙.方波伏安法测定食盐中碘酸根离子【J】.分析试验室,2001,20(2):37.【5】方宾,李蜀萍,方惠群,等.银微盘电极上碘离子的示差脉冲溶出伏安法【J】.分析化学,1997,25(1):59.

【6】田媛,宋文波,姜燕霞等.微分脉冲阳极溶出法测碘离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20(1):

28.

【7】张祖训,汪尔康.电化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31~232.【8】彭图治,王国顺.分析化学手册(电分析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483.【9】陈震,姚建年译.电化学测定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57~159.【10】彭图治,王国顺.分析化学手册(电分析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304~305.【11】姚志麒.主编环境卫生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4—257

【12】杨树勤、主编卫生统计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I998 l96

【13】《环境监澍分析》编写蛆环境监测分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04

【14】唐孝炎,张远航,邵敏.大气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1:1.Tang Xiao--yan ,Zhan g Yuan-hang,Shao Min.Air Environ—ment Chemistry[M].Beijing:Higher Edwcation Press,1992,(5):1.(in Chinese)

【15】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大气污染监测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社1984【16】崔九思,王钦源,王汉平.大气污染监测方法【M】.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7】滕军,周进康,方世杰.净化二氧化硫的一种新方法.贵州教育学报2003,14(2):67~69【18】耿齐红.大气中二氧化硫测定方法的比较.煤矿环境保护2002,17(9):10~12金米聪,童维明,符展明等.萃取吸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痕量二氧化硫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9.35(9):390.【19】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浏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93

【20】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大气污染监测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杜.1984:823【21】国家环保局.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99—1O6【22】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s].国家环保局内部刊,1986,16—2O

【23】奚量立.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4】国家环保总局编.空气.和废气监测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25】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删势析方法》P(9)~l 9 3.P.404 198 3年.

【26】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删技术规范》第=册P.6~20 湖南环境保护学校印刷出版1980年.【27】吴鹏鸣等编《环境空气监铡质量保证手册》,P.168~l7 2,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

仪器分析答案(自做)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A 卷) 2013 – 2014 学年 第一 学期 时间 110 分钟 仪器分析基础 课程 32 学时 2.0 学分 考试形式: 闭 卷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适合于植物中挥发油成分分析的方法是(D ) A. 原子吸收光谱 B. 原子发射光谱 C. 离子交换色谱 D. 气相色谱 2. 在光度分析中,若增大溶液中被测物的浓度,则吸光度A 和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ε会( B ) A . 都不变 B . A 增大,ε不变 C . A 不变,ε增大 D . 都增大 3. 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 →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 是 (B ) A .一氯甲烷 B .丙酮 C . 1,3-丁二醇 D . 甲醇 4.[Co(NH 3)5X ]2+有电荷迁移跃迁光谱,X -分别为下列卤素离子时,波长最长的是 ( D )P279 A .F - B .Cl - C .Br - D .I - 5. CO 2有四种基本振动形式如下,它的红外光谱图应有几个峰 ( C )P295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 . 一物质的分子式为C 5H 10O ,其红外光谱在1725cm -1有强吸收,它可能属于下列哪种物质 ( A ) A 、 B 、 C 、 D 、 7.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B ) A. 原子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 B. 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 C. 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跃迁 D. 原子核的振动跃迁 8. ICP 焰炬中心和外围的温度高低情况是 ( A ) A .中心低,外围高 B .中心高,外围低 C .中心和外围相同 D .不确定 9. 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Cr 含量时,要采用富燃性火焰的原因是 ( C )P241 富燃性火焰温度低、有利于易形成难解离氧化物的测定! C C O O O O CH 3CH 2-C -CH 2CH 3 || O

仪器分析模拟考试试题3.doc

《仪器分析》模拟考试试题(3)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用离子选择电极以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要求加入标准溶 液0 A.体积要小,浓度要高 B.离子强度要大并有缓冲剂 C.体积要小,浓度要低 D.离子强度大并有缓冲剂和掩蔽剂 2.某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越大,则表明o A.该物质对某波长光吸收能力越强 B.某波长光通过该物质的光程越长 C.该物质的浓度越大 D.该物质产生吸收所需入射光的波长越长 3.在下列化合物中,冗7兀*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o A.1,3-丁二烯 B.1,4-戊二烯 C.1,3-环已二烯 D.2,3 - 二甲基 -1,3-丁二烯 4.欲使蔡及其衍生物产生最大荧光,溶剂应选择- A.1-氯丙烷 B.l.漠丙烷 C.1-碘丙烷 D.1,2-二碘丙烷 5.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吸收线的半宽度是指。 A.峰值吸收系数的一半 B.中心频率所对应的吸收系数的一半 K。/ C.在乃处,吸收线轮廓上两点间的频率差 D.吸收线轮廓与峰值吸收系数之交点所对应的频率的一半 6.有一种含氧化合物,如用红外光谱判断它是否为供基化合物,主要依据的谱带 范围是—O A.1300?1000cm1 B .3000?2700cm-】 C. 1950?1650cm』 D. 150()?1300cn? 7.HF的质子共振谱中可以看到。 A.质子的单峰 B.质子的双峰 C.质子和,9F的两个双峰 D.质子的三重峰 8.某化合物经MC检测出分子离子峰的m/z为67。从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可 以判断分子式可能为o A.C4H3O B.C5H7 C.C4H5N D.C3H3N2 9.两色谱峰的相对保留值r21等于。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

仪器分析 专业名称;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课程学分:5 总学时:90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一、课程定位 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应检验工的岗位需求,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的方法,熟练使用分析仪器,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选择分析方法,解决相应问题,具备从事轻化产品检验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轻工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检验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它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是下一步进行顶岗实习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检验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本课程倡导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其总体设计思路是,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具体实训项目为线索来进行,项目如下:纯碱中微量铁测定、废液中Co2+和Cr3+检测、水中苯酚含量分析、自来水中钙含量测定、水中铜含量分析、洗发水pH值的测定、牙膏中氟含量检验、废液中I-和Cl-的分析、白酒中杂醇油的测定、乙醇中微量水分析、西瓜中多糖的测定以及茶叶中咖啡因的分析等。这些项目包含了仪器分析类型:可见光光度法、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了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比较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及外标法

现代仪器分析-荧光分析教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题目: 荧光分析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的产生机理;掌握激 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特征。 (2)掌握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溶液的荧光(磷光) 强度影响因素。 (3)熟悉荧光(磷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定量测定方法。 (4)了解磷光分析法的类型。 (5)熟悉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分析仪器的结构。 内容与时间分配: ①荧光分析原理:120min; ②荧光仪器:20min; ③分析方法:40min; ④磷光分析简介:20min; 重点与难点: 1、荧光的产生; 2、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 3、荧光与分子结构 4、影响因素 5、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PPT

荧光分析法(fluorometry) 灵敏度高,紫外-可见法10-7g/ml 待测物质:分子荧光 原子荧光 激发光:紫外可见荧光 红外可见荧光 X-射线荧光 1、基本原理 利用目一波长得光照射试样,使试样吸收这一辐射,然后再发射出波长相同或较长得光,若这种再发射约在10-9秒内发生,称为荧光,利用荧光得强度和特性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称为荧光分析法。 当分子轨道中电子吸收光子跃迁, 若电子跃迁后,处于自旋方向相反得状态,则总自旋量子数S=0,体系的多重性M=2S+1,既为激发态的单线态(此分子在磁场中不产生能级裂分) 若电子跃迁后,处于自旋方向相同的状态,则总自旋量子数S=1/2+1/2=1,体系的多重性M=2S+1=3,即为三线态(在磁场中,三线态的电子能级产生裂分,一条线可分裂成三条线。三线态的能量较相应单线态的能量低)。 [电子由单→单跃迁,所需E1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利用电流-电压特性进行分析的相应分析方法是(C) A、点位分析法 B、电导法 C、极谱分析法 D、库仑法 2、利用两相间分配的分析方法是(D) A、光学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 C、热分析法 D、色谱分析法 3、下列哪种分析方法是以散射光谱为基础的?(D) A、原子发射光谱 B、X荧光光谱法 C、原子吸收光谱 D、拉曼光谱法 4、下列分析方法中,哪一个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D) A、电导分析法 B、极谱法 C、色谱法 D、伏安法 5、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灵敏度一般(A)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6、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准确度一般(B)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7、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比较,其优点是(ACDE) A、灵敏度高 B、准确度高 C、速度快 D、易自动化 E、选择性高 8、下列分析方法中,属于光学分析法的是(AB) A、发射光谱法 B、分光光度法 C、电位分析法

D、气相色谱法 E、极谱法 9、对某种物质进行分析,选择分析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CDE) A、分析结果要求的准确度 B、分析结果要求的精确度 C、具有的设备条件 D、成本核算 E、工作人员工作经验 10、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是(ABCDE) A、仪器结构的改善 B、计算机化 C、多机连用 D、新仪器分析法 E、自动化 二、填空题 1、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具有简便、快捷、灵敏,易于实现自动操作等特点。 3、测量物质试液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电化学分析法。 4、属于电化学分析法的有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极谱、电解、库伦分析法。 5、光学分析法是一类重要的仪器分析法。它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和吸收电磁波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 三、名词解释 1、化学分析是基于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是基于测量某些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与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四、简答题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武汉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仪器分析》期末考试 试卷答案(B) 学号姓 名院 (系)分 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9分,答在试卷上) 1.在测定33-浓度的库仑滴定中, 滴定剂是2_。实验中, 将阴 极在套管中保护起来, 其原因是防止阴极产物干扰, 在套管中应加足24_溶液, 其作用是_导电。 2.液相色谱分析法常使用的化学键合反相色谱填充柱是十 八烷基键合硅胶填充柱或(C18) ,分离原理是疏水作用,常使用极性溶剂(如水-甲 醇)流动相,分析分离难挥发弱极性类化合物。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答在试卷上)

1. 空心阴极灯的构造 是: ( 4 ) (1) 待测元素作阴极,铂棒作阳极,内充氮气; (2) 待测元素作阳极,铂棒作阴极,内充氩气; (3)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灯内抽真空; (4)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内充惰性气 体。 2 关于直流电弧,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1 ) (1) 直流电弧是一种自吸性很强、不稳定的光源; (2) 直流电弧的检出限比交流电弧差; (3) 直流电弧的电极头温度比交流电弧低; (4) 直流电弧只能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不能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

3. 等离子体是一种电离的气体,它的组成 是: (4 ) (1) 正离子和负离子; (2) 离子和电子; (3) 离子和中性原子; (4) 离子,电子和中 性原子。 4. 极谱分析中,氧波的干扰可通过向试液中(1)而得到消除。 (1). 通入氮气; (2). 通入氧气; (3). 加入硫酸钠固体;(4). 加入动物胶。 5. 在化合物(Ⅰ),(Ⅱ),(Ⅲ)和2(Ⅳ)中,羧基伸 缩振动频率大小顺序 为: ( 3 )

仪器分析答案

《仪器分析》 一、选择题(共30分) 1 准确度、精密度高、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之间的关系是( C ) A准去度高,精密度一定高B精密度高,一定能保证准确度高 C 系统误差小,准确度一般较高 D 偶然误差小,准确度一定高 2 可见光度分析中所用的比色血是用(A)材料制成的。 A玻璃 B 盐片 C 石英 D 有机玻璃 3 测定值的大小决定于( A) A待测物的浓度 B 待测物的性质 C 比色皿的厚度 D 入射光强度 4 指出下列哪种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 ( A ) A 热电偶 B 光电倍增管 C 光电池 D 光电管 5 指出下列哪种因素对朗伯-比尔定律不产生偏差?( D ) A溶质的离解作用 B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 C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 D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 6 某化合物的浓度为1.0×10-5mol/L,在λMAX=380nm时, 有透射比为50%,用1.0cm吸收池,则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为/[L/(mol.cm)] ( D ) A 5.0 ×104 B 2.5 ×104 C 1.5 ×104 D 3.0 ×104 7 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 B )。 A电子得失 B 离子的交换和扩散 C 吸附作用 D 电离作用 8 为使pH玻璃电极对氢离子响应灵敏,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在( )浸泡24 小时以上。A自来水中 B 稀碱中 C 纯水中 D 标准缓冲溶液中 9 控制电位库伦分析的先决条件是(A) A 100%电流效率 B 100%滴定效率 C 控制电极电位 D 控制电流密度 10 下列关于荧光光谱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C ) A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的波长无关 B 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一般是对称镜像关系 C 荧光光谱是分子的吸收光谱 D 荧光激发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重合 11 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 C ) A空心阴极灯 B 氙灯 C 氘灯 D 硅碳棒 12 无火焰原子吸收谱线宽度主要决定于(A) A多普勒变宽 B 洛伦茨变宽 C 共振变宽D自然变宽 13 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标准加入法,消除了下列哪种干扰?( D ) A背景吸收 B 电离干扰 C 光谱干扰 D 物理干扰 14 测定工作曲线时,工作曲线截距为负值原因可能是( D ) A参比池比样品池透光率大 B 参比池与样品池吸光度相等 C 参比池比样品池吸光度小D参比池比样品池吸光度大 15 在极谱分析中与被分析物质浓度呈正比例的电流时(A) A极限扩散电流 B 迁移电流 C 残留电流 D 极限电流 16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B )

仪器分析教案

1.1 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两者的区别在于:①检测能力②样品的需求量③分析效率④使用的广泛性⑤精确度 1.2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根据测量原理和信号特点,仪器分析方法大致分为四大类 ⒈ 学分析法 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 ???? ?的变化折射、衍射等基本性质物质之后,引起反射、非光谱法:电磁波作用拉曼散射 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或光谱法:依据物质对电 ⒉电化学分析法 依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⒊色谱法 以物质在两相间(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比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和分析。 ⒋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分析等 。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历史较久远,应用十分广泛,与其它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相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所用的仪器简单、价廉,分析操作也比较简单,而且分析速率较快。 在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方面,例如化合物的鉴定、结构分析和纯度检查以及在药物、天然产物化学中应用较多。 本章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原理和结构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有机定性及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讲解思路: 让学生首先了解: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选择性吸收,因而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而各种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的产生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外层电子跃迁的结果,但二者在电子跃迁类型上有一定区别。电子跃迁类型是本章的难点。最后了解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使物质产生吸收光谱并对其进行检测。鉴定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 2.1.光分析法概论 内容提要: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电磁波谱原 重点难点:电磁波谱区 一、电磁辐射的性质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⒈波动性 电磁辐射是在空间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可以用频率(υ)、波长(λ)和波数(δ)等波参数表征。掌握频、波长、波数的定义及之间的关系。 ⒉微粒性 普朗克方程 E λ ?=υ=c h h (2-3) 该方程将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联系起来, 二、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的大小顺序排列可得到电磁波谱,不同的波长属不同的波谱区,对应有不同的光子能量和不同的能级跃迁。能用于光学分析的是中能辐射区,包括紫外、可见光区和红外区。 2.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内容提要:介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概念。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也称作紫外和可见吸收光度法,它包括比色分析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选择性吸收,因而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的产生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外层电子跃迁的结果,但二者在电子跃迁类型上有一定区别。 有机化合物吸收可见光或紫外光,σ、π和n 电子就跃迁到高能态,可能产生的跃迁有σ→σ*、n →σ*、π→π*和n →π*。各种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或吸收波长与有机化合物的基团、结构有密切关系,根据此原理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和结构分析。 无机络合物吸收带主要是由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而产生的。电荷转移跃迁的摩尔吸收系数很大,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以建立这些络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重、难点:分子的电子能级和跃迁 生色团的共轭作用 d-d 配位场跃迁 金属离子影响下的配位体π-π*跃迁。 2.3.朗伯比耳定律

仪器分析答案

仪器分析 1.灵敏度和检出限 其定义为流动相中样品组分在检测器上产生两倍基线噪声信号时相当的浓度或质量流量。 方法检出限不但与仪器噪音有关,而且还决定于方法全部流程的各个环节,如取样,分离富集,测定条件优化等,即分析者、环境、样品性质等对检出限也均有影响,实际工作中应说明获得检出限的具体条件。 2.谱线自吸 在发射光谱中,谱线的辐射可以想象它是从弧焰中心轴辐射出来的,它将穿过整个弧层,然后向四周空间发射。弧焰具有一顶的厚度,其中心的温度最高,边缘处温度较低。边缘部分的蒸汽原子,一般比中心原子处于较低的能级,因而当辐射通过这段路程时,将为其自身的原子所吸收,而使谱线中心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谱线的自吸。 谱线自蚀 原子发射光谱的激发光源都有一定的体积,在光源中,粒子密度与温度在各部位分布并不均匀,中心部位的温度高,边缘部位温度低。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从光源中心部位辐射被光源边缘处于较低温度状态的同类原子吸收,使发射光谱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谱线的自吸。谱线的自吸不仅影响谱线强度,而且影响谱线形状.一般当元素含量高,原子密度增大时,产生自吸。当原子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自吸现象严重,谱线的峰值强度完全被吸收,这种现象称为谱线的自蚀。在元素光谱表中,用r表示自吸线,用R表示自蚀线。 3.分配系数和分配比 分配系数的含义:用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取溶质A时,如果溶质A在两相中存在的型体相同,

平衡时溶质在有机相的活度与水相的活度之比称为分配系数,用KD表示。萃取体系和温度恒定,KD 为一常数。 在稀溶液中可以用浓度代替活度 分配比的含义:将溶质在有机相中的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CO和在水相中的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CW之比,称为分配比.用D表示: 当溶质在两相中以相同的单一形式存在,且溶液较稀,KD=D。如:CCl4——水萃取体系萃取I2 在复杂体系中KD 和D不相等。分配系数与萃取体系和温度有关,而分配比除与萃取体系和温度有关外,还与酸度、溶质的浓度等因素有关。 1.下列哪一个不是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 ) 主要:灵敏度和检测限 检出限和灵敏度、定量限、精密度、准确度、适用性 2.波长大于1mm,能量小于10-3 eV(电子伏特)的电磁波普,称为( 无线电波) 3.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C位移) A 消失 B 精细结构更明显 C 位移 D 分裂 5.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 1、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以两束光一束通过样品、另一束通过参考溶液的方式来分析样品的分光光度计。这种方式可以克服光源不稳定性、某些杂质干扰因素等影响,还可以检测样品随时间的变化等; 2、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是由一束经过单色器的光,轮流通过参比溶液和样品溶液,以进行光强度测量。这种分光光度计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主要适于做定量分析; 缺点是:测量结果受电源的波动影响较大,容易给定量结果带来较大误差,此外,这种仪器操作麻烦,不适于做定性分析 6.若在一个1m 长的色谱柱上测得两组分的分离度为0.68,若要使它们完全分离,则柱长(m) 至少应为( ) 柱长至少为4.87m 。 公式:R1/R2=(L1/L2的开平方)或表示为L1/L2=(R1/R2)*(R1/R2)。 已知:L1=1m ,R1=0.68 ,R2=1.5 , 则L2=(R2/R1)*(R2/R1)*L1=(1.5/0.68)*(1.5/0.68)*1=4.87(m)。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实验一 气相色谱法测定烷烃混合物中正己烷、正庚烷和正辛烷的含量 —归一化法定量 、实验目的: 1 、掌握归一化法的定量的基本原理以及测定方法 2、了解气相色谱仪器的结构,掌握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色谱定性分析的任务是确定色谱图上各色谱峰代表何组分,根据各色谱峰的保留值进行 色谱定性分析。 在一定的色谱操作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一确定不变的保留值 定性的依据,只要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对已知纯样和待测试样进行色谱分析, 分别测量各组 分峰的保留值,若某组分峰的保留值与已知纯样相同,则可认为二者是同一物质。这种色谱 定性分析方法要求色谱条件稳定,保留值测定准确。 确定了各个色谱峰代表的组分后,即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第 个待测组分的质量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面积A )呈正比: m i =f i X A 式中A 为其峰面积(cm 2 ),f i 为相对校正因子。 经色谱分离后,混合物中各组分均产生可测量的色谱峰;则可按归一化公式计算各组分 的质量分数,设为 f i 相对校正因子,则 归一化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定量结果与进样量无关,且操作条件不需严格控制。缺点 所有组分必须全部分离出峰。 三、 仪器和试剂 1 .仪器:GC-14C 型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 N2000色谱工作站;毛细 管色谱柱(非极性);微量进样器(luL ),高纯度(99.999%)的氢气、氮气、压缩 空气等高压钢瓶。 2 .试剂: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均为 AR 混合物试液。 四、 色谱条件 毛细管色谱柱:①0.22mmx 25m 柱温:80C ;气化室温度:180C ;检测器温度(FID ): 180^; 衰减为2;氢气:空气=1:10 (流量);载气为N (99.999%),柱前压力为:0.08MPa: 五、 实验步骤 1. 开机,先打开载气氮气高压钢瓶,调节减压阀使钢瓶输出压力为 0.4~0.3MPa ,检查色谱 柱安装及气路是否正确,有没有漏气;然后调节柱前压到 0.08 MPa 打开电源开关,按实验 条件的要求设定 (如保留时间),故可作为 m i A f i A 2 f 2 Af i — 100% A n f n

四川大学仪器分析第八章-分子发光分析法答案讲课教案

四川大学仪器分析第八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答案

第八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基本要求:了解荧光的产生和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掌握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定量关系和应用特点, 重点:荧光光谱法的定量关系、应用特点。 难点:荧光的产生和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参考学时:3学时 作业参考答案 1.简述荧光法产生的基本原理。具有什么样结构的物质最容易发荧光? 答:物质受电磁辐射激发后,被激发的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而发射荧光,基于测量化合物的荧光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即为荧光分析法。 芳香族化合物、带有平面刚性结构的化合物、带稠环结构的化合物容易发荧光。 2.解释下列名词:单重态、三重态、荧光、振动弛豫、内转换、外转换、失 活、系间窜跃、荧光量子产率、激发光谱、荧光光谱 答:单重态:电子自旋都配对的分子的电子状态称为单重态。 三重态:有两个电子自旋不配对而同方向的状态。 荧光:受光激发的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所发出的辐射; 振动弛豫:由于分子间的碰撞,振动激发态分子由同一电子能级中的较高振动能级失活至较低振动能级,多余的振动能以热的形式失去的过程。 内转换:在相同激发多重态的两个电子能级间,电子由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方式进到较低能级的分子内过程。 外转换:激发态分子与溶剂或其他溶质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转换而使荧光或磷光强度减弱甚至消失的过程。 失活:激发态分子不稳定,他要以辐射跃迁或无辐射跃迁的方式回到基态,这就是激发态分子的失活。 系间窜跃:激发态分子的电子自旋发生倒转而使分子的多重态发生变化的无辐射跃迁过程。 荧光量子产率:表示物质分子发射荧光的能力。荧光量子产率=发射荧光的分子数/激发态的分子数=发射的光子数/吸收的光子数 激发光谱:在荧光最强的波长处测量随激发光波长的改变而变化的荧光强度,将荧光强度对激发光波长作图,即得到激发光谱,实际为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如果将激发光的波长固定在最大激发波长处,测量不同荧光波长处荧光的强度,将荧光强度对荧光波长作图便得到荧光光谱(或称发射光谱)。

仪器分析试题库自做答案

一、填空题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的。 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固体样品的处理方法有研糊法、KBr压片法和薄膜法。 原子吸收分析中,对同一类型的火焰按其燃气和助燃气的比例不同可分为化学计量火焰、富燃火焰和贫燃火焰三种类型。 在液-液分配色谱中,对于亲水固定液采用疏水性流动相,正相色谱法的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填大于,或小于),极性小的组分先流出,极性大的组分后流出。(填先或后) 反相色谱法的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填大于,或小于),极性小的组分后流出,极性大的组分先流出。(填先或后) 示差光度法的测定方法与普通分光光度法相同,只是调100% T和调0%T的方式有所不同。 在相同条件下配制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其浓度分别为c x(待测)和c s,在最佳波长λ最佳处测得两者的吸光度分别为A x和A s,则样品浓度c x可表示为C X=[A X/(As-A X)]*C0。 盐桥的作用是保持溶液电中性,沟通回路。 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的作用:保持较大且稳定的离子强度,使活度系数恒定、维持溶液在适宜的pH范围内,满足离子电极的要求、 掩蔽干扰离子。 线性的振动自由度可表示为3n-5 ,CO2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4 。 非线性的振动自由度可表示为3n-6 ,H2O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3 。 电极极化包括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增强溶剂的极性使π→π*跃迁红移和使n→π*跃迁蓝移 无机化合物分子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体场跃迁产生。 化学位移是由于氢核具有不同的屏蔽常数σ,产生核磁共振现象时,引起外磁场或共振频率的移动的现象。气相色谱法的两个基本理论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试样中组分含量,所使用的显色剂和试剂无吸收,应选择纯溶剂或水(溶剂空白)作参比溶液。 气相色谱分析中,分离极性物质,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试样中各组分按溶解度不同分离, 极性小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极性大的组分后流出色谱柱。 描述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是柱效n,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是分离度R。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整理).

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二、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下, 采用非极性固定液,用气-液色谱分离同系物有机化合物, ____________先流出色谱柱,

仪器分析第五版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第五版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引言 1-2 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使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成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也可用于部件的结构分析。 (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精度高,适用于主要成分的分析。该仪器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精度稍差。适用于痕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分析。 2,共同点:两者都是成分测量的手段,都是分析化学的成分。1-5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一种用于仪器分析的技术设备和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和设备进行成分分析的技术手段。分析仪器和仪器分析的关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来达到测量的目的,而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工具仪器分析和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1-7 ,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它们的浓度或质量数,并且信号和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仅在一定范围内是确定的,并且这种关系还受到仪器、方法和样品基质等的影响。因此,为了对组分进行定量分析,消除仪器、方法和样品基体对测量的影响,必须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的关系,即必须进行定量分析和校正。第二章光谱分析导论

2-1 光谱仪的总体组成包括:光源、单色仪、样品引入系统、探测器、信号处理和输出装置每个组件的主要功能是: 光源:提供能量使被测组件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单色仪:将合成光分解成单色光,收集特定波长的光进入样品或探测器;样品引入系统:样品以适当的方式引入光路,可以作为样品容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可量化的输出信号信号处理和输出设备:放大、转换、数学处理、滤除噪声,然后以适当的方式输出2-2: 单色仪由入射狭缝、透镜、单色仪、聚焦透镜和出射狭缝组成。每个组件的主要功能是:入口狭缝:从光源或样品池收集合成光;透镜:将入射狭缝收集的合成光分解成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合成光分散成单色光(即按波长排列的光)的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分散的相同波长的光成像在单色仪的出射曲面上;出射狭缝:收集色散后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探测器2-3 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介质中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不同波长的光可以相应地分离光栅的分裂原理是光衍射和干涉的综合作用。不同波长的光被光栅衍射后具有不同的衍射角,从而分离出不同波长的光。 2-7 ,因为对于一阶光谱(n=1),光栅的分辨率为 R = nN = N =光栅宽度x光栅刻痕密度= 720 x 5 = 3600 ,并且因为

《仪器分析》教案讲义-05.doc

第五章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1.教学内容 1.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分子的能级及光谱、有机物及无机物电了能级跃迁的类型和特点) 2.吸收定律及其发射偏差的原因 3.仪器类型、各部件的结构、性能以及仪器的校正 4 . 分析条件的选择 5. 应用(定性及结构分析、定量分析的各种方法、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及其它方面的应用%1.重点与难点 1.比较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各种也子跃迁类型所产生吸收带的特点及应用价值 2.进行化合物的定性分析、结构判断 3.定量分析的新技术(双波长法、导数光谱法、动力学分析法) 4.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 %1.教学要求 1.较为系统、深入地掌握各种电了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及其特征、应用 2.熟练掌握吸收定律的应用及测量条件的选择 3.较为熟练仪器的类型、备组件的工作原理 4.运用各种类型光谱及人岫的经验规则,判断不同的化合物 5.掌握定量分析及测定物理化学常数的常见基本方法 6.一般掌握某些新的分析技术 %1.学时安排5学时 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称 为紫夕卜■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的

分子吸收200?800 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第一节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 一、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在分子中,除了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外,还有核间相对位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这三种运动能量都是量子化的,并对应有一定能级。在每一电了能级上有许多间距较小的振动能级,在每一振动能级上又有许多更小的转动能级。 若用△ E电子、△ E振动、△ E转动分别表小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差,即有△ E电子〉△ Em> △E转动。处在同一电子能级的分子,可能因其振动能量不同,而处在不同的振动能级上。 当分子处在同一电子能级和同一振动能级时,它的能量还会因转动能量不同,而处在不同的转动能级上。所以分子的总能量可以认为是这三种能量的总和:E分子=£电子+ E振动+ E转动 当用频率为v的电磁波照射分子,而该分子的较高能级与较低能级之差左E 恰好等于该电磁波的能量hv时,即有 △ E = hv (h为普朗克常数) 此时,在微观上出现分子由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在宏观上则透射光的强度变小。若用一连续辐射的电磁波照射分子,将照射前后光强度的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电信号(吸光度A)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一张光强度变化对波长的关系曲线图——分子吸收光谱图。 二、分子吸收光谱类型 根据吸收电磁波的范围不同,可将分子吸收光谱分为远红外 光谱、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三类。 分子的转动能级差一般在0.005?0.05cVo产生此能级的跃迁,需吸收波长约为250?25pm的远红外光,因此,形成的光谱称为转动光谱或远红外光谱。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卷

中南大学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 分)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最适宜的分析对象是( )。 A 、 低沸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B 、 所有的有机化合物 C 、 高沸点、难溶解的无机化合物 D 、 高沸点、不稳定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8、 键合相的键合基团的碳链长度增长后( )。 A 、极性减小 B 、极性增大 C 、载样量增大 D 、载样量减小 9、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为 m A (g ),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 m B (g ),而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 浓 度为C A (g mL ),在流动相中浓度为 s (g mL ),则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 1、 分析测量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量度是( )。 A 、精密度 B 、准确度 C 、检出限 D 、灵敏度 2、 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 A 、 1.24 X 104 ?1.24 X 106 eV B 、 1.43 X 102?71 eV C 、 6.2 ?3.1 eV D 、 3.1 ?1.65 eV 3、 已知:h=6.63X 10 -34 Js 则波长为 0.01 nm 的光子能量为( ) A 、 12.4 eV B 、 124 eV C 、 12.4X 105 eV D 、 0.124 eV 4、 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 ) A 、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 B 、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 C 、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 D 、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 5、 气相色谱实验过程中,流量计指示的流量突然加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进样的胶垫被扎漏 B 、稳压阀漏气 C 、检测器接口漏气 D 、钢瓶漏气 6、 气相色谱中,可用来进行定性的色谱参数是( )。 A 、峰面积 B 、峰高 C 、保留值 D 、半峰宽 A 、m A / m B B 、m B / m A C 、c B /c A D 、C A / C B 10、在液相色谱中,下列检测器可在获得色谱流出曲线的基础上,同时获得被分离组分的三 维彩色图形的是( )。 A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C 、荧光检测器 B 、示差折光检测器 D 、电化学检测器 、填空题(每空1分,共24 分) 1、 随电弧光源温度增加,同一元素的原子线强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空心阴极灯的阳极一般是 ______________ ,而阴极材料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管内通常充有 ___________________ 。 3、 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现象,称为 __________ 现象。灯电 流越大,这种现象越 ___________ ,造成谱线 ____________ 。 4、 为提高测定的准确度,溶液的吸光度范围应调节在 _____________ 。为此,可通过调节溶液的 __________ 和选用适当的 ___________ 来实现。 5、 pH 玻璃电极测量溶液 pH 时,碱差(或钠差)现象是指 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酸差是指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

第十二章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 一、基本要点: 1.熟悉法拉第电解定律; 2.掌握控制电位电解的基本原理; 3.理解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方法; 4.掌握恒电流库仑滴定的方法原理及应用。 二、学时安排:4学时 电解分析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利用外加电源电解试液后,直接称量在电极上析出的被测物质的重(质)量来进行分析,称为电重量分析法。 2.将电解的方法用于元素的分离,称为电解分离法。 库伦分析法是利用外加电源电解试液,测量电解完全时所消耗的电量,并根据所消耗的电量来测量被测物质的含量。 第一节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电解现象 电解是一个借外部电源的作用来实现化学反应向着非自发方 向进行的过程。电解池的阴极为负极,它与外界电源的负极相连;阳极为正极,它与外界电源的

正极相连。 例如:在C uS O4溶液侵入两个铂电极, 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联。如果两极之间有足够的电压,那末在两 电极上就有电极反应发生。 阳极上有氧气放出,阴极上有金属铜析出。通过称量电极上析出金属铜的重量来进行分析,这就是电重量法。 二、.分解电压与超电压 分解电压可以定义为:被电解的物质在两电极上产生迅速的和连续不断的电极反应时所需的最小的外加电压。从理论上讲,对于可逆过程来说,分解电压在数值上等于它本身所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这个电动势称为反电动势。反电动势与分解电压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反电动势阻止电解作用的进行,只有当外加电压达到能克服此反电动势时,电解才能进行。实际分解电压并不等于(而是大于)反电动势,这首先是由于存在超电压之故。 超电位(以符号η来表示)是指使电解已十分显著的速度进行时,外加电压超过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值。超电压包括阳极超电位和阴极超电位。对于电极来说,实际电位与它的可逆电位之间的偏差称为超电位。在电解分析中,超电位是电 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引起的,前者与电极过程的不可逆性有关。后者与离子到达电极表面的速度有关。超电位是电极极化的度

仪器分析考试试卷.doc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光学分析法中,采用钙灯作光源的是 (1)原子光谱(2)分子光谱 2.频率可用下列哪种方式表示(c-一光速, (1) o/c (2) c-o 3.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1)分子的振动 (3)分子中电子的跃迁 ( ) (3)可见分子光谱(4)红外光谱X -- 波长,o ---- 波数( ) (3) 1/X 4) c/o 分子的转动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 ⑵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4)稍有振动 ⑴⑵⑶⑷转动能级的跃迁 转动能级的跃迁 仪器分析考试试卷 考试解答请点击此处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在分光光度法中,以为纵坐标,以为横坐标作图,可得光吸收曲线. 浓度不同的同种溶液,在该种曲线中其最大吸收波长,相应的吸光度大小则 2.伸缩振动包括和;变形振动包括和c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带有笊灯校正装置时,由于空心阴极灯发射辐射, 因此吸收和吸收均不能忽略;而笊灯则是发射光谱, 所以________ 吸收可以忽略0 4.影响谱线半宽度的诸因素中,对于温度在1000?3000K,外界气体压力约为 101325Pa时,吸收线轮廓主要受和变宽的影响。 5.电位法测量常以作为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浸入两个电极,一个是 指示电极,另一个是参比电极,在零电流条件下,测量所组成的原电池 6.恒电流库仑分析,滴定剂由,与被测物质发生反应,终点由 定 7.柱温提高虽有利于提高柱效能,但严重地使柱的变差,致使柱的下降。 8.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了减小纵向分子扩散使色谱峰展宽程度,一般应采用 为流动相,适当增加和控制较低的等措施。 9.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吸光度与吸光溶液的浓度遵从的关系式为 10.在原子吸收光谱中,谱线变宽的基本因素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实验方法测定某金属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测定值的大小决定于( (1)配合物的浓度(2)配合物的性质(3)比色JIIL的厚度(4)入射光强度 5.在含城基的分子中,与城基相联接的原了的极性增加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 ) (1)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3)不移动 6.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的原因 分子外层电子、振动、 原子外层电了、振动、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分了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7.CL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为 (1) 0 (2) 1 (3) 2 ⑷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