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护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保护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保护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内生境和生物群落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3.功能群:是生态系统内,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似的作用,集合中的成员之间互相替代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生态过程的执行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4.有效种群数量:是可生育成体的有效数量。

5.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的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6.创始者效应:一个大的种群中的部分个体,从原物种中分离出来,建立一个新种群。建立新种群的几个个体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成为新种群的遗传瓶颈,这种现象叫做创始者效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不远的将来;灭绝;

2.一个或几个核心、附属;

3.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

4.1992、巴西;

三、简答下列问题(共25分)

1.Simpson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5分)

λ=∑[Ni(Ni-1) / N(N-1)] D=1-λ

D=1-∑[Ni(Ni-1) / N(N-1)]

当N很大时,λ=∑(Ni / N)2=∑Pi2,其中:Pi=Ni / N

式中:N:为总体中个体总数;Ni:为总体中底i个种个体总数;λ:为集中性;D:为多样性测度指标

2.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7分)

(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是同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

(2)铆钉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一艘船上的铆钉。所有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都发挥积极贡献,而且不能互相替代,并且生物多样性越复杂,就好像船上的铆钉越多,船越坚固,生态系统越稳定、系统的功能越完善。

(3)特异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和方向不可预测,因为物种的作用太复杂。

(4)零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物种多样性无关。

3.生物多样性具有哪些价值?(6分)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潜在应用价值、生态价值、伦理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

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利用价值

直接利用价值主要包括消耗性使用价值和生产性使用价值。消耗性使用价值是指用于自用,不出现在市场上的使用价值如食物、薪炭材等。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获得且拿到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的价值。产品的价值=第一次销售价-能买到此价的成本,而不是最后的零售价。具有生产使用价值的生物多样性产品有薪炭材、木材、药用动植物、野生食物……

Ⅱ.潜在应用价值

(1)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对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加速系统的能量、物质的流动、完善系统的功能具有重大作用;(2)生物多样性具有保护水资源的功能;(3)具有保护土壤的功能;(4)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5)具有净化和处理废物如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功能;(6)物种间相互作用,如人们栽培和养殖的动植物要依赖于野生植物才能延续繁殖、长期存活;(7)娱乐与生态旅游;(8)教育和科学研究;(9)环境监测;(10)提供新药;(11)生物控制剂;(12)新作物。

Ⅲ.生态价值

所有生物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共同组成食物网。每一种生物都对生态系统、保证物质

流、能流和信息流的畅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Ⅳ.论理学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伦理价值体现在(1)所有的物种都分别代表着面对生存难题,解决生存难题的独特的生物学答案。因此,每一种都是世界上真实存在的,是生物群落的一部分,享有同人一样的生存权利。每一个物种都具有与人类需要无关的内在价值,高智慧的人类不仅没有损害任何物种的权利,而且具有采取行动来保护物种,使其免受人类活动导致灭绝的义务。(2)所有物种都是相互依存的,物种是自然群落的一部分,各种之间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一个物种的灭绝或损失可能对这个群落中的其他个体成员具有深远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连锁灭绝。(3)人类必须向其他物种一样生活在同一个生态范畴内。世界上的所有物种的繁荣、发展都受到环境的负载能力所约束。物种要利用环境中的资源而生存。当资源受到损害时,物种的数量将受到影响。

Ⅴ.科学研究价值

许多生物已经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并曾给予人类很大的启迪。而且将继续为科技进步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4.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7分)

建设目标:

1)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在科学的管理下保持自然的本来面目,一方面维持有利于人类的良性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创造最佳人工群落模式和进行区域开发的自然参考系统。

2)保存生物的多样性,即保存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物种的天然基因库;

3)维持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物种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发展和持续利用,使其不但成为物质资源基地,也成为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

4)保护特殊的有价值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的考证,历史、评估现状?预测未来提供研

究基地。

四、详细论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人为主要原因。(17分)

1.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1)人口的增加需要薪炭材、野生肉类、野生植物、农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因此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2)低效率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另一个原因。

(3)发展国家居民的过度消耗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2.生境的破坏

对生物多样性下降最大的威胁是生境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手段是保护生物的生境。生境破坏主要表现如:(1)随着处于热带地区的国家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业,大量生产木材和薪炭材,热带雨林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虽然热带雨林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积的7%,但拥有世界上50%的物种,因此随着热带雨林的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大量丧失,而且热带雨林仍然继续受到人类的威胁。(2)位于中美洲的一些国家为了发展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砍伐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带干旱林;(3)由于污染、排水、造田、修渠道、引水、筑坝、发电等原因,使各国湿地和水生生境遭到严重破坏;(4)由于开发种植业和养殖业使东南亚的红树林遭到严重的破坏。(5)因为过度放牧和开垦农田等活动造成质量下降、面积减少。(6)由于开发农业、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草地、灌丛和森林退化,造成世界上大面积的土地(900万km2)沙漠化。

3.生境片段化

大面积的胜境被道路、农田、城镇及其它的人类活动场所分割成小块称为生境片段化。片段化的结果形成了许多陆地“岛屿”。生境岛屿与原生生境有较大区别如:片段化的生境具有面积更大的边缘;片段化后生境中心距生境边缘的距离更接近;片段化后的生境阻止了物种在生境间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物种在片段化的胜境中扩散和建立新物种的机会减少,使动物搜寻食物和栖息地的能力下降,并影响动物的求偶、交配和繁殖,最终导致加速种群数量下降和灭绝;片段化后的生境表现出明显的边际效应。表现为关照加强,白天温度升高、夜晚温度降低,湿度降低,温差加大,喜光动植物入侵占据优势,原生物组成破坏。片段化后小生境中风力加大带来:植物直接受到损害,林内和土壤的湿度降低,火灾更加频繁、加剧、外来中的入侵、捕食者和竞争者增加,生物多样性下降。

4.生境的退化和污染

即使一个生境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和片段化影响,人类的干扰还可能带来生境的退化和污染,使生境不再适合生物的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生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农药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其中农药污染在杀死害虫的同时杀死许多有益生物;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造成残留、改变环境的性质和生境的适宜性;稳定的杀虫剂有富集作用。间接地杀死捕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家畜和人类;杀虫剂使许多动物的繁殖力下降。水体污染的主要成因是河流和湖泊成了工业废水和居民排污的场所,常见的污染物有:杀虫剂、沙草剂、原油产品、重金属、去污剂等。水体污染的结果是直接杀死水体生物;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中富集,从而杀死取食水生生物的动物;造成“营养富集培养”的现象。大气污染是由于煤、油燃烧,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造成,大气污染的结果是形成酸雨、臭氧层破坏、低空臭氧浓度增加、有毒金属泛滥,最终导致植物、动物等直接死亡,或繁殖能力下降,改变土壤和水体的PH值等理化性质,间接杀死动植物,破坏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垃圾燃烧、有机燃料燃烧等生产许多CO2和CH4气体,这些气体的浓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预计在下个世纪全球

平均温度将上升2~6℃。温度升高将导致温带地区北移、热带地区降水量减少、热带地区飓风更加频繁、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使处于沿海、温带地区和热带地区的一些动植物和一些浅水生物死亡。

5.外来物种的引入、病害和资源过度开发

外来种的引入如殖民引入、园林和农业引种以及偶然输入等,在世界各地引入了大量的动物和植物的新品种、新品系,这些新品种和新品系的引入一方面占据了原有生物的生态位,与本地植物发生竞争,成为本地原有生物的捕食者或天敌,加上新引入的种类没有有效的天敌与其竞争,造成新引进的种类大量繁衍,占据生态系统,使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

病源微生物是另一类重要的外来有害生物。他们被带到一个新地方,当地的动物、植物对它们几乎没有抗性,于是便引起了病害流行。

疫病流行的原因还有:高频率的人类交流和接触;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无意识地增加了致病生物的密度;高敏感性的寄主种群或处于不良生理条件下的寄主;高密度的寄主种群。

过度开发式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人类获取资源的工具和手段更加现代化,发达国家高生活水准带来市场需求和利益驱使,交通运输、包藏和通讯业的发展使人类从环境中收获、猎取的资源越来越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五、任举一类(种)濒危野生动植物(或受威胁的生态系统),分析其受威胁程度、致危原因及应采取的保护措施。(10分)

(应包括现状、受破坏原因、受威胁现状、未来的保护工作等方面)如森林生态系统答案应为:

中国共有森林15894.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中国森林类型众多,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以及它们的各种此生类型。在这多种类型的森林中,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据统计,中国有6347种脊椎动物,其中哺乳类581种,鸟类1244种,两栖类284种,爬行类376种,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森林中或林缘。这些动物中,许多为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在中国,如全世界有雉类276种,中国就有56种,占20%,其中19种为中国所特有。其他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羚牛、毛冠鹿等动物也为中国所特有。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及其原因

(1)受威胁现状

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公顷,为世界平均人均水平的12%;人均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全国濒危和受威胁的高等植物物种约4500种,濒危植物种比例为15%,高于世界平均濒危和受威胁植物的比例10%。中国约有400种野生动物处于濒危或威胁状态。

(2)受威胁原因

森林过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造林方式及人工林品种单一化;环境污染;战争;栖息地丧失和碎裂化;此外,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药材和经济作物的过度采集也是森林多样性受威胁的重要原因。

森林在全球环境保护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部分。50多年来,中国政府在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迄今为止,除了建立500多个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野生动、植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外,还建立了230多处包括大熊猫、东北虎在内的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基地或繁殖场,使一度濒临灭绝的大熊猫、东北虎等10余种濒危动物开始恢复种群数量,并有6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人工繁殖成功。随着全民植树造林和多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国森林蓄积量已呈双增长趋势,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挥积极作用。

六、分析哪些物种是比较脆弱的物种。(10分)

(1)地理分布区狭窄的物种;

(2)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群的物种;

(3)种群规模小的物种;

(4)种群密度低的物种-即单位面积个体数目少的物种;

(5)需要较大生活空间的物种-需要的生境、取食范围和分布区都较大的物种;

(6)个体较大的物种-需要多食物、大空间又容易被猎取;

(7)种群个体增长速率低的物种-K型战略物种,需要稳定生境、繁殖晚、个体小、体积大;

(8)不能有效扩散的物种;

(9)迁移性物种-季节性迁移的物种依赖于两个或更多生境;

(10)遗传变异性很小的种类;

(11)需要特殊生态位的物种:如需要湿地、土壤动物等;

(12)以稳定的生态环境为栖息地的物种;

(13)长期或暂时群集的物种;

(14)被人类猎取或收获的种类。

七、举出IUCN保护区分类体系中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的4种保护区,并叙述其各自的特点。(10分)

(1)严格自然保护区与科研保护区

特点:1)具有典型的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特征(组成);2)具有国家性或国际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科学意义;3)一般不向公众开放,不允许休养旅游;4)可进行有组织的科学考察;5)该保护区自然流程(火烧、演替、自然灾害)任其自然地进行;6)目的是进行科学研究,由国家中央机关直接管理。

(2)自然保护区或受控自然保护区

特点:1)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具有国家或世界意义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生物钟;保护这些物种继续生存所需的特定的栖息地。2)同样要求具有较典型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3)保护区内要有被保护对象生存需要的重部条件,以满足其生存和繁殖的需要。4)不提供休闲和游憩功能;5)可提供科学考察,允许有向导的徒步野行;6)由国家机关或非盈利性组织来管理。

(3)生物圈保护区

1)是联合国教科文“人与生物圈”规划建立的保护区;2)功能偏重教育、监测、研究和生态系统保护;3)具有典型的自然生物群落,有特殊意义地区,如自然景观十分协调,具有传统民族生产方式,改造或衰退后得以恢复的典型地区。

(4)国家公园与省立公园

特点:1)包括当地一种或几种生态系统;2)植被及动物群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有一定的科学意义;3)基本未开发利用,如有部分开发利用应由国家采取禁止措施,使之恢复;4)经允许可以参观游憩和休闲;5)面积21000hm2(受严格保护面积)。

(5)自然纪念物保护区①目的是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体,如地质断层,地貌结构,②可参观游憩。

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

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 第一篇: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 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30分)迁地保护2 Species3 Small Population4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5 Biodiversity6 Conservation Biology 二、简答题(50分)试述生物多样性的几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遗传多样性是如何表现的?如何检测?一个物种的灭绝有哪几个方面的机制?简述IUCN最新的濒危物种等级划分。简述异质种群的概念 三、问答题(20分) 请说说迁地保护在物种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第二篇: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论文 学号年级姓名 指导教师 全球气候变暖与生物多样性 摘要:地球气候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但是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类本身的各种生产活动形成的温室效应所引起。它的影响将逐渐超过气候的自然变化,成为世界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本文着重讨论下列几个问题:综述了全球变化的现状,讨论了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并从全球变暖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正反馈因果关系出发,指出生物多样性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价值,同时也提出了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 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biodiversity JIN Weilin Abstract The earth's climate change is often happens, but the current global warming is caused by human itself that the greenhouse effect is formed from all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Its influence will gradually exceed the natural climate change itself and become the main trend of the

保护生物学试题

6.人为活动引起物种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生境丧失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是生境的丧失,生境丧失被确认是大多数目前正濒于灭绝的脊椎动物所遭受的基本威胁,生物因此而失去食物来源和隐蔽场所。生境丧失的根源是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大面积的森林、草地、沼泽等变成了城镇、村庄、道路、农田和牧场。 2生境破碎生境破碎(又称生境片段化)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而使一块大的、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片段的过程,这样的片段经常被高度修饰或退化的景观彼此隔离 3 生境退化生境类型虽然不变,但由于受到了干扰和破坏而使质量下降,这就是生境退化。 4资源过度利用. 5外来种入侵外来入侵种是指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将物种引入到其自然 分布区以外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建立种群,并对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影 响或破坏的物种,外来入侵种是外来物种的一部分。 以上5类物种濒危和灭绝原因只是表面的,易于察觉的,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由于人口激增和奢侈的消费观念导致的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另外,人 类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价不科学,只看重眼前利益和实物价值,忽视长久利益和生 态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和实物价值的获得者分属不同利益集团等因素都导致对环境 和资源的破坏,威胁到物种的生存。 7.我国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根据生态系统所处生境基础分类可以把生态系统分为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海洋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 2.按人为影响程度分类按人为影响程度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等。 3.按利用方式分类分为:放牧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等。 4.按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程度分类 按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程度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5.按系统的能量来源分类(1)太阳供能的自然生态系统(2)有自然辅加能量的太阳供能系统(4)燃料供能的城市-工业系统 (3)具有人类辅加能量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8.谈谈生物大进化的方式有哪些?

保护生物学试卷答案B

保护生物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20分) 1. 保护生物学的目的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防止或延缓生物种的灭绝)。 2. 生物多样性测定物种多样性的方法包括(表征方法)、(系统发育方法)、(分类方法)。 3. 多样性指标分为三类:(α多样性指标)、(β多样性指标)、(γ多样性指标)。 4..生态演替的机制包括(有力作用机制)、(热忍耐作用机制)、(抑制作用机制)。 5. 渐进物种形成分为三种类型:(异地物种形成)、(邻近物种形成)、(同地物种形成)。 6. 导致物种灭绝的生物因子包括(竞争)、(捕食)、(寄生与疾病)三个方面。 7. 资源可分为两大类:(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生物多样性:是指不同层次、不同等级水平的各种生命系统、生物类群、生命与非生命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2.. 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表现的形式。 3. 辛普森指数 假设从一个无穷大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两个样本,这两个样本属于同一物种的概率。 4. 遗传多样性 是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之间遗传变异的总和。 5. 定居 植物在一个新地区扎根生长的全部过程为定居。 6. 突变率 突变体占观察的总个体数的比率。 7. 地理隔离 由于所栖居的地理区域不同而导致群体之间彼此发生隔离的现象。 8.集群灭绝: 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一些高级分类类群整体消失的灭绝。 9. 染色体突变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变异而导致生物体性状改变的现象。 10. 濒危 物种在其分布的全部或显著范围内有随时灭绝的危险。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自然保护区有哪些功能?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 (2)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3)进行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 (4)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示范。 2. 达尔文进化论分那几个方面? (1)进化论本身 (2)共同起源 (3)物种繁殖

保护生物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保护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内生境和生物群落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 过程的多样化。 3.功能群:是生态系统内,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具有相似的作用,集合中的成员之间互相替代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生态过程的执行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4.有效种群数量:是可生育成体的有效数量。 5.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的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 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 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6.创始者效应:一个大的种群中的部分个体,从原物种中分离出来,建立一个新种群。建 立新种群的几个个体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成为新种群的遗传瓶颈,这种现象叫做创始者效应。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不远的将来;灭绝; 2.一个或几个核心、附属; 3.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 4. 1992、巴西; 三、简答下列问题(共 25分) 1. Simpson 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 5 分) λ =∑ [Ni(Ni-1) / N(N-1)]D=1- λ D=1- ∑ [Ni(Ni -1) / N(N-1)] 当 N 很大时,λ=∑( Ni / N ) 2=∑Pi2,其中: Pi=Ni / N

式中: N:为总体中个体总数; Ni :为总体中底 i 个种个体总数;λ:为集中性; D:为多样性测度 指标 2.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7分) (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是同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 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 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 (2)铆钉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一艘船 上的铆钉。所有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都发挥积极贡献,而且不能互相替代,并且生物多样性越 复杂,就好像船上的铆钉越多,船越坚固,生态系统越稳定、系统的功能越完善。 (3)特异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程 度和方向不可预测,因为物种的作用太复杂。 (4)零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物种多样性无关。 3.生物多样性具有哪些价值?( 6 分)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潜在应用价值、生态价值、伦理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 值等。 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利用价值 直接利用价值主要包括消耗性使用价值和生产性使用价值。消耗性使用价值是指用于自用, 不出现在市场上的使用价值如食物、薪炭材等。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获得且拿到市场上销 售的产品的价值。产品的价值 =第一次销售价 -能买到此价的成本,而不是最后的零售价。 具有生产使用价值的生物多样性产品有薪炭材、木材、药用动植物、野生食物⋯⋯ Ⅱ.潜在应用价值 (1)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对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加速系统的能量、物质 的流动、完善系统的功能具有重大作用;( 2)生物多样性具有保护水资源的功能;( 3)具有保护 土壤的功能;( 4)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5)具有净化和处理废物如重金属、农药等污 染物的功能;( 6)物种间相互作用,如人们栽培和养殖的动植物要依赖于野生植物才能延续 繁殖、长期存活;( 7)娱乐与生态旅游;( 8)教育和科学研究;(9)环境监测;( 10)提供 新药;( 11)生物控制剂;( 12)新作物。 Ⅲ.生态价值 所有生物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共同组成食物网。每一种生物都对生态系统、保证物质

保护生物学考试复习试题

保护生物学 第1章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1、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保护生物学是应用科学和技术解决由于人类干 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问题的新途径,其目的是提供生 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保护生物学包含这样一个基本过程:评估人 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拯救濒危物种, 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提出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持续、合理地利用的科学方案。) 2、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容 第一是研究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其次是研究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途径 主要关注到6个方面:物种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弟2章物种起源与生物多样性演化 1、生物进化有哪些原因? (1).遗传变异 遗传——保守性;变异——先进性 (2).自然选择 在自然界里,适合于环境条件(包括食物、生存空间、风土气候等)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合的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2、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光及其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能量的源泉。光能(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中化学键的键能。它除了维持植物自身生活以外,还是一切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传递的首要环节。光无论对于生物的影响十分明显,表现在: 1)红外线——能使生物或非生物的温度上升,促进种子和幼叶的萌发,使茎加速伸长。 2)可见光——对于生物而言,可见光犹如生物钟的一种信号,绝大多数生物都是随一 天中光线的规律性变化而呈现出有节律的应答。如对植物而言进行光合 作用、昼行性及夜行性动物。 3)紫外线——过量的紫外线可使细胞致畸、致癌或致死,在自然条件下紫外线可抑制 或减缓茎的生长,提高植物向光的敏感性,促进花青素以及各种红色色 素的形成。 (2).温度 适当的温度是维系生命过程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通常从零上低温开始,随着温度的上升,微生物、植物和变温动物的代谢水平与生命活动逐渐增强,直到每种生物的最适温区为止。温度超过一定限值,各种代谢活动又趋于下降。决定某个特定区域气温的要素主要有:季节;纬度;昼夜;海拔 (3).水 水是生命的第一需要。有水分就有生命,这是由于水具有独特的生态学作用决定的。 1)高沸点

保护生物学习题答案

保护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群体,在生殖上与其它物种相隔离。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及其它们变化的多样化。 (4)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5)恢复生态学: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提出,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 (6)生态灭绝:当一个种的数量减少到,其对群落其它成员的影响微不足道时认为是生态灭绝。 (7)创始者效应:是指几个个体离开大群体而建立一个新种群,这个特殊的遗传瓶颈效应。 (8)遗传多样性: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种群间或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9)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10)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也指种群为了保持长期生存力和适应力应具有的最小种群数量。 (11)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12)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 (13)功能群::是生态系统内,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似的作用,集合中的成员之间互相替代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生态过程的执行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14)有效种群数量:是可生育成体的有效数量。 (15).生物多样性;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及其它们变化的多样化。 (16)异质种群:异质种群又被翻译成复合种群、集合种群、Meta种群、动态种群等,是由几个斑块种群或亚种群组成的种群,或组间个体迁移小于亚种群内个体迁移的一组亚种群。 (17)物种多样性:指一定区域内物种多样化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区系的状况,形成、演化,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18)物种:最早出现的物种定义是形态学物种概念,又被称为本质先于存在论者的物种概念,即每一个物种由它的不变的本质essence 或者eidos 形成特征,并通过一个明显的非连续性与其他物种分开。因此物种简单地被定义为:与属于其他物种的个体不同的相似个体的类群。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集群,在生殖上与其他物种相隔离。显然这个概念被叫做生物学物种概念, (19)迁地保护:就是把物种及其种群迁移到其栖息生境以外的适当地方,例如植物园、树木园、动物园、水族馆、野生生物繁殖或驯养中心等,主要保护物种资源。 (20)自然保护区:所谓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者海域,依法划出的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二、填空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潜在利用价值;伦理价值。 2.按不同的分类依据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若按系统与外部环境联系的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隔离系统;若按人类的影响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3.生物性公约又称为里约热内卢公约,是1992年在巴西签定的,中国在1992 年加入该公约。 1IUCN确定的濒危物种是指不久的将来具有高度的灭绝可能性的物种。 4、动态种群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的种群和若干个附属的种群。 5、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等4项。 6、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为140-170万种?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在1000-3000万种之间。 7、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组成。 8.《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为华盛顿公约,在美国签定的,中国在1980 年加入该公约。 9.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1984 年颁布1984 年实施的。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几个层次? 答:(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所有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2分)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上的多样性(3分)2.什么是遗传多样性及研究遗传多样性有哪些意义? 答:(1)广义的遗传多样性可泛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包括不同物种的不同基因库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1分)(2)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的遗传变异。种内的遗传变异既包括群体内的个体间变异,也包括群体间或群体系统、地理宗、生态型、变种、亚种间以及农作物品系、品种间的遗传差异。(1分) (3)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3分) ①有助于追溯生物进化的历史;②探究现存生物进化的潜能;③可以评估现存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状况; ④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⑤在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保护策略和措施⑥指导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 3.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答:(1)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1分)(2)物种原有生活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1分)(3)当物种的生存条件突然恶化时;(1分) (4)IUCN 建议当一个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低于1000 只时,应当将人工繁育迁地保护作为保护该物种的重要手段。虽然这些物种仍有许多个体,但却面临着生存危机,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实施迁地保护。(2分)

宁夏银川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宁夏银川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国”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伦道德的基本场域,家国情怀则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特质。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阳明诗歌以“言志”为重要创作导向,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其理想在于:一者,以诗言志;二者,以圣人之道治世。 在阳明的“居夷诗”中,家国情怀正是其诗歌创作的核心主题。《龙冈漫兴五首》中写道:“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阳明被贬龙场的心境是复杂的,而谪居龙场时的心态则显得坦然许多。“未忘忧”中的“忧”显然是指家国天下之忧,以“官卑得自由”为喜则说明他期待儒家“乐以忘忧”的境界。虽然个人的心态、心境可以调适,但家国情怀与“乐以忘忧”的人生境界并不对立,相反,阳明是以诗歌的方式证合圣人之道,以及儒者之志的恒久价值。 以儒家的价值追求审视,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心,彰显自身的价值。阳明的诗歌正蕴藏着这样的诗学品格。《庐陵诗六首》中写道:“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载培。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尽管此时的阳明处境艰难,却仍然心系“家国天下”,字里行间可窥见他作为儒者所秉持的气节操守。 在《立春》一诗中,阳明的家国情怀同样有所流露:“荒村乱后耕牛绝,城郭春来见土牛。家业苟存乡井恋,风尘先幸甲兵休。未能布德惭时令,聊复题诗写我忧。为报胡雏须远塞,暂时边将驻南州。”阳明身居“南州”而胸怀天下,该诗充满了诗人的关切和忧虑。“滁州诗”《林间睡起》中写道:“林间尽日扫花眠,只是官闲愧俸钱。”在看似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中,诗人仍然胸怀儒者之志,以及为“家国天下”奉献的理想与抱负。 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儒者的气象,显得宏大而辽阔,那么济世情感则为儒者的个体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百姓人伦、日用的关切。济世是彰显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之一,是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诗歌与思想融为一体,将济世情感以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样是阳明诗歌创作的重要风格。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既凸显他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又以“道”“心”表明他内心对自然、自由的向往,实际上是对良知学的一种诗性阐释。 他在《南浦道中》一诗中写道:“已喜间阎多复业,独怜饥馑未宽征。迂疏何有甘棠惠,渐愧香灯父老迎。”这首诗体现了阳明再次到南浦时的心境,以及对民众生产、生活的关切,类似诗句还有《还赣》一诗中的“迎趋勤父老,无补愧巡行”。可以说,仁民、亲民贯穿阳明的思想世界。这样的情感通过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既是个人济世情感的抒发方式,又是一种特有的思想阐发方式。阳明的诗歌特别凸显对百姓的关注,例如《桶冈和邢太守韵二首》一诗中写道:“处处山田尽入畲,可怜黎庶半无家。兴师正为民痍甚,陟险宁辞鸟道斜!”阳明不仅表达深切的同情,而且期盼能解决问题。阳明的诗歌既“缘情”,又“言志”,两者相得益彰,

生态学期末试题

生态学期末试题(总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1、Law of constant final yield (p120)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答:不管初始组织密度如何,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特定组织种群的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 公式:Y=W*D=Ki(W-植物个体平均密度 d-密度 Y-单位面积产量 Ki-一常数) 2、Simpson’s diversity index(P160) 辛普多森多样性指数(同名词解释) 3、what is competitive exclusion principle(P131) 什么是竞争排斥原理? 答: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4、General law of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China(p258)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水平分布格局有什么规律? 答:中国东部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阔叶林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西部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山系,植被水平分布呈现: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5、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population(P67) 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答:自然种群有3 个基本特征:①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②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上的个体数量是变动着得;③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处于变动之中。 6、What is ecesis(P183) 什么是定居? 答:定居就是植物繁殖体到达新地点后,开始发芽、生长和繁殖的过程。植物到达新地点后,有的不能发芽,有的能发芽但不能生长,或是生长了但不能繁殖,只有当一个种的个体在新地点上能够繁殖,才能算是定居的过程完成。7、What is primary bare area and secondary bare area? 什么是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P183) 答: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包括原有植被下的土壤)的地段,如冰川移动等造成的裸地; 次生裸地是指缘由植被虽已不存在,但缘由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8、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取决于那些因素(P229) 答: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分解者的生物种类、待分解资源的质量和分解时的理化环境条件三方面因素。三方面的组合决定分解过程每一阶段的速率。 9、什么是群落交错区?试述它的主要特征;(P169) 答:群落交错区(ecotone)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度区域。其主要特征有①它是多种要素的联合作用和转换区,各要素相互作用强烈,常是非线性现象显示区和突变区,也常是生物多样性较高的

2024届北京市密云区市级名校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北京市密云区市级名校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 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且让我们这样稍稍窥.(kuī)视一下彼岸彼土。那里白鹤在飞翔。你看那玉羽红顶,踯躅徘徊,一飞千里。还有乐园鸟飞翔,有鸾凤和.(hè)鸣,缠绵,娟丽,仪态万芳。B.看原画真是不同。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这些名家的辉煌作品!还有那些神奇的教堂里的壁画、塑像和美仑美奂的建筑,我们的画家都看到了。许多杰作他都维妙维肖.(xiào)地临摹.(mó)了下来。 C.他们真是生活在美丽的风景中。风景排闼.(tà)而入。从窗口看,看不尽的那些锯齿形的山峰。那些峰嶂云烟,变幻莫测。青青的漓江,萦.(yíng)绕其间。好一座精致的风景城市! D.重庆美术院那时正被一批国民党分子霸占着。他们把一些优秀的画家排挤之后,自己又互相倾轧.(yà)排挤,闹得乌烟瘴.(zhāng)气,如在恶梦之中。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历来讲求诚信,许下承诺就要兑现,言行相顾 ....,表里如一,才是恪守诚信的典范,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B.自从初中毕业后,李明和同学张翔已分别二十多年。现在,他们俩在同学会上相遇, 依然有一见如故 ....的感觉。 C.恪尽职守,乐于助人,危言危行 ....,克己奉公,这些优秀的品质让他深受百姓爱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当之无愧。 D.初次登台讲话,他显得非常紧张,说话吞吞吐吐,逻辑非常混乱,讲的到底是什么, 连他自己都不知所云 ....。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 ,这有助于我们正视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积极地争取乐观的前景。

水生生物研究所硕士入学考试题

年水生生物研究所硕士入学考试题 (一)考试科目:生物化学 一、填空(共分,每空分)。 . 当氨基酸溶液的时,氨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当>时,氨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 . 含有羟基的天然氨基酸有、、和。 . 丝心蛋白()的构象形式是结构,其分子中含有大量基团小的氨基酸如,因大量或的存在而很难形成结构。 . 请参照下表中已给出的例子,填上另外几种酶及相关信息。 . 四氢叶酸的核氮原子是的结合部位,因此它是体内该系统中的辅基,参与、的合成。 二、选择题(共分,每题分) .肌肉或神经组织细胞内+进入线粒体的穿梭机制主要涉及: . α磷酸甘油 . 柠檬酸 . 肉毒碱 . 丙酮酸 . 苹果酸。 . 正常状态下,下列哪种物质是肌肉最理想的染料? . 酮体 . 葡萄糖 . 氨基酸 . 游离脂肪酸 . 低密度脂蛋白。 . 正常情况下,肝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 葡萄糖的糖酵解氧化 . 脂酸氧化 . 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 磷酸戊糖途径氧化葡萄糖 . 以上都是。 . 一摩尔葡萄糖经糖有氧氧化可产生摩尔数: . . . . . 。 . 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的物质是: . α磷酸甘油 . 丙酮酸 . 乳酸 . 乙酰 . 生糖氨基酸。 . 不能升高血糖的激素有: . 胰岛素 . 胰高血糖素 . 肾上腺素 . 糖皮质激素 . 甲状腺素。 . 合成甘油三酯最强的器官是: .肝 . 肾 . 脂肪组织 . 脑 . 小肠。 .并非类酯的是; .胆固醇 . 鞘酯 . 甘油磷脂 . 神经节苷酯 .甘油二酯。 . 以甘氨酸为原料参与合成反应所生成的物质有: . 谷胱甘肽 .血红素 . 嘌呤核苷酸 . 胶原 . 以上都是。 . 在鸟氨酸循环中,尿素由下列哪种物质水解而得: .鸟氨酸 .半胱氨酸 . 精氨酸 .瓜氨酸 . 谷氨酸。 . 除叶酸外,与一碳单位转运有密切关系的维生素是: . 维生素 . 生物素 .泛酸 . 维生素 .维生素。 . 具有调节细胞生长作用的胺类: . 组胺 . 羟色胺 . 精胺 .多巴胺 . 以上都是。 . 将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联系起来的枢纽化合物是: . . 和4 .磷酸吡哆醛和生物素 . 和+ . 乙酰和丙酮酸。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2023.4考生注意: 1.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第一至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林中某处,黑啄木鸟凌厉的叫声一如既往,转眼间百鸟齐鸣,如歌如潮。百鸟来朝是人类的想象,天下万物实在无高下之分。但是确实,某些物种似乎更加重要,如同枢纽。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 《辞源》说,枢纽,“比喻事物互相联系的中心环节”。这个中心环节如枢如纽,本身并不起眼,然而一旦缺少,整个系统会发生重大改变。1969年,美国生态学家佩因提出了关键种的概念,它的英文是keystone species,其中keystone的本义是指石拱门上方中间的那块石头,它在所有组成拱门的石头中受力最小,但没有它,拱门就会倾倒,keystone的含义与汉语里的“枢纽”异曲同工。 关键种的概念并非凭空而来,佩因教授分析了一系列的例证,特别是他在196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开始于1963年,他在马考海湾做了一个有趣的去除实验。佩因选择了一块海滩作为样地调查底栖生物。样地的中段-中潮间带,布满了贻贝、藤壶和一种被称为茗荷儿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都固着在岩石上。有一种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哪种动物增多,海星便优先取食哪种,所以没有谁能占据绝对优势。 实验中精彩的部分来了,佩因取走了样地里的海星。3个月后,原本只分布在低潮间带的那种藤壶,竟然占据了样地60%~80%的空间。随后的9个月里,小个头儿的贻贝和茗荷儿迅速生长,到处都是它们。再往后,茗荷儿也消失了,遍地贻贝。它们侵占了几乎所有的岩石,其他生物无处附着。这样演替的结果,虽然生物量大大提高,但物种数却从15种迅速降到了8种,甚至更少。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减少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测试试题卷(彩色版附答案详解)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测试试题卷(彩色版附答案详解)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人B.青蛙C.扬子鳄D.河蚌 2.下列动物中均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水螅、血吸虫、螃蟹B.蛔虫、缢蛏、鸟 C.海马、青蛙、猴D.蚯蚓、蝾螈、蛇 3.下列动物中,体温能保持恒定的是() A.B. C.D. 4.某同学对几种动物进行的简单分类,一类是蜜蜂、蚯蚓、蜘蛛、虾、蝗虫,另一类是兔子、青蛙、燕子、鱼、野马,他这样分的主要依据是() A.水生还是陆生B.卵生还是胎生C.是否有脊椎骨D.体温是否恒定5.对下列动物进行分类,其所属动物类群不正确的是() A.水螅——腔肠动物B.鲸鱼——哺乳动物 C.海马——鱼D.家蚕——环节动物 6.某同学将小麦、水稻、松树归为一类,把海带、肾蕨和满江红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种子的有无B.输导组织的有无C.水生或陆生D.有无叶绿素7.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列成语中所提及的两种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指鹿为马B.鸡犬不宁C.虎头蛇尾D.沉鱼落雁8.生物等级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

A.界、门、纲、目、科、属、种B.界、门、属、目、纲、科、种C.种、属、科、目、纲、门、界D.属、种、科、目、纲、门、界 9.在植物类群中,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原因不包括() A.种子生命力比孢子强B.种子植物都生活在陆地上 C.种子的寿命比孢子长D.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10.生物学家对水稻、玉米等被子植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 A.根、茎和果实B.花、果实和种子 C.花、根和种子D.茎、叶和果实 11.某生物兴趣社的学生调查小区植物时,发现了一棵有花有果的高大植物,他们想采集标本回家进行分类,采集的标本可以不包括() A.根B.花C.果实D.种子 12.图为甲乙两个圆圈构成的包含关系图,以下对应关系不相符的是() A.甲为蝙蝠,乙为鸟类B.甲为昆虫,乙为节肢动物 C.甲为鱼类,乙为水生动物D.甲为爬行动物,乙为脊椎动物13.生物学家将生物进行科学分类,是为了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叙述错误 ..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C.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纲、门、目、科、种、属 D.分类单位越小,其中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14.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B.被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C.每个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15.下列关于动、植物类群的认识正确的是() A.孢子植物中只有蕨类植物体内广泛分布有输导组织 B.裸子植物的种子比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多了果皮包被

保密基础知识培训答案

保密基础知识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3分) 1.不准将普通手机带入涉密场所。 2.涉密人员脱离涉密岗位必须实行脱密期管理,其中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为3~5年, 重要涉密人员为2~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2年。 3.机密级涉密计算机的系统登录如采用用户名加口令的方式,则系统口令更换周期不 得长于一周。 4.单位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应当进行保密审查。 5.现场审查中,审查组应当组织被审查单位的涉密人员进行保密知识闭卷考试。 6.保密资格的有效期为5年。 7.被撤销保密资格的单位,自被撤销之日起,1年内保密资格申请不被受理。 8.保密资格审查包括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查 9.单位分包涉密任务,分包单位应当是列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名录》 的具有相应等级保密资格的单位 10.单位应当每6 个月组织保密检查,保密委员会年度内应当组织对单位负责人的保密 检查。 二、判断题(每题3分) 1.单位保密工作机构对定密工作负主要责任。(×) 2.单位聘用涉密人员,不必与其签订保密责任书,只需在聘用合同上明确保密要求就 行。(×) 3.取得三级保密资格的单位,每年对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培训时间为年度每人不少于 8学时。(√) 4.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含纸介质,磁介质 和光盘等各类物品)及其过程文件资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管理规定。(√) 5.对密品研制,生产,试验,运输,使用,存放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 管理规定。(√) 6.机密级计算机的身份鉴别如采用用户名加口令的方式,则口令长度应当是十位以上, 并以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混合排列。(√) 7.重要涉密场所禁止使用普通手机和无绳电话。(√) 8.没有涉密信息系统的单位可以不配备涉密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员。(×) 9.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也可以实行逻辑隔离。(×) 10.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在国际互联网网络主页,电子公告栏,聊天室,网络新闻组 上发布,谈论,张贴,传播国家秘密信息。(√ ) 三、单选题(每题4分) 1.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人员应经过严格审查,定期进行(C),并保持相对稳 定。 A.考评 B.考试 C.考核 2.各单位保密工作机构应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C)的保密培训,并定期进 行保密教育和检查。 A.工作中

中科院841生态学历年考研真题

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 科目:(841)生态学 生态学乙 2005年 一、名词解释 1.协同进化 2.动态生命表 3.功能反应 4.初级生产力 5.基因流 6.生态效率 7.边缘效应 8.优势种 9.适应 10.内禀增长率 二、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特征、类型,并论述演替理论对退化群落恢复的指导意义 三、简述种群调节的几种主要学说及其争论焦点 四、写出种群指数增长、逻辑斯蒂曲线增长模型和两个种群间的竞争作用、捕食作用、寄生作用模型,并说明其中的r、k、、、a五个参数的生物学意义。

五、试比较单项极群落学说及多项极群落学说的差异 六、给出次级生产过程模式框图,并试述次级生产量估算的几种方法 2006年 一、名词解释 1.种群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 2.竞争排斥原理 3.r,K对策者(r-strategist and K-strategist) 4.食物链 5边缘效应(edge effect) 6优势种(dominant) 7生态系统(ecosystem) 8生产力 二、简述题 1解释Lotka-volterra种间竞争模型,并说明它可能的几种结局 2简述种群调节的几种主要学说及其争论焦点 3简述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4试论系统模型建立的几个步骤 5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生态学甲 2007年 一、名词解释并区分以下6组概念(每组8分,共48分)

1.表型适应及进化适应 2.单体生物及构件生物 3.生境及生态位 4.捕食食物链及腐尸食物链 5.上行控制效应及下行控制效应 二、问答题(从以下6题中任选5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 1、简述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并分别说明植物是如何适应水体和沙漠两种不同生境的。 2、简述种群逻辑斯蒂增长dN/dt=rN((K-N)/K)模型中的假说、参数r,k的生物学意义及r,k对策者的主要特征。 3、简述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并论述群落演替理论对退化群落自然恢复的指导意义。 4、何谓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简述分解作用的三个过程及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 5.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阐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二种主要途径? 6、简述全球变化的主要类型,阐述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综合分析题(27分) 1、何谓外来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3分) 2、简述生物入侵的一般过程(5分)。

江苏省淮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淮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 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底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C0VID-19)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再一次将病毒学研究和防控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令人闻风丧胆的病毒是如何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呢? 众所周知,病毒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根据病毒的传播路线,可以把宿主划分为自然宿主、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自然宿主是指除人以外,自然界中为病毒提供营养和复制场所的生物,是病毒天然栖息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在此仅适用于动物病毒)。以蝙蝠为例,号称全世界十大最危险的病毒里,蝙蝠至少是其中六种的自然宿主(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SARS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堪称“毒霸”。然而,蝙蝠却能与这些病毒长期相安无事,成为了高致病性病原的“炼丹炉”,主要是因为蝙蝠进化出了两项“超能力”。一是蝙蝠在飞行中的体温可高达40℃,使大部分病毒被杀死,只有小部分病毒得以进化;二是蝙蝠的免疫系统识别异物的敏感性较低,针对病毒的攻击不会引发过度的免疫反应,因此,蝙蝠与病毒的共生能力远超其他哺乳动物。目前,科学家研究发现SARS-CoV-2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96%。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在各类蝙蝠中均有发现,故推测其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 中间宿主,顾名思义,就是处于中间阶段的宿主,可以为病毒提供暂时性的营养和保护,中间宿主常常作为媒介,将病毒“运输”到人类身上,中间宿主可以包括多个物种。根据我们目前对病毒的认识,如果一种此前并不能感染人类的病毒,想要变得能够感染人类,一定存在中间宿主使其快速进化,进化方式主要分为基因重组和基因适应性突变两种。因此,寻找SARS-CoV-2的中间宿主显得尤为重要。正是中间宿主为病毒提供了变异进化和接触人类的机会,只有隔绝了中间宿主,才算真正隔离了传染源。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沿河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建湖县沿河初中2019-2020学年春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0分) (1)等闲识得东风面,。(朱熹《春日》) (2)为山九仞,。(《尚书》) (3),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5),只见一斑。(《晋书》) (6)青树翠蔓,,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7)蒹葭苍苍,。(《诗经》《蒹葭》) (8)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9),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10)《小石潭记》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溪流曲折蜿蜒的句子是: ,。 2.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核舟记》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 C.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贺敬之和丁毅共同执笔,集体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年轻的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摆脱束fù( )。然而青春的岁月不会一番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tuò( )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年轻的我们相信只要拥有一幅轻灵的翅膀,就能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画波浪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 。 A. 对于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 .... 。 B. 他们兄妹的感情好的不得了,简直是形影不离 .... C. 妈妈对生病的奶奶照顾得很周到,简直是爱护备至 .... 是的事 D. 他平时刻苦努力,这次取得好成绩是自以为 ... 的一项是()(2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 A.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C. 春天的盐城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