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衡传

张衡传

张衡传
张衡传

《张衡传》

本文记叙了我国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出色的文学、政治才能以及杰出的科学成就,表现了作者对张衡的由衷敬仰。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四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因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深入全面地认识张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评价传主的人格、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分析探究。

【教具准备】

PPT 课件。

PPT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二、了解作家作品。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他编写的《后汉书》详载了刘秀起兵推翻王莽到汉献帝禅位于曹丕的东汉195年的历史。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三、了解传主事迹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

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称赞张衡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四、正音辨形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标注拼音。

少善属文(shào)(zhǔ ) 不好交接俗人(hào )辟公府(bì)

累召不应(lěi)五载复还(zǎi )乞骸骨(hái)逾侈(chǐ)

辄积年不徙(zhé)璇机(xuán)篆文(zhuàn)骄奢(shē)

蟾蜍(chánchú)驿至(yì)帷幄(wéiwò)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尊”通“樽”酒杯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员”通“圆”圆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傍”通“旁”旁边

与武决去“决”通“诀”辞别

五、疏通全文字句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

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

3、落实文句翻译。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才(文学的成就)。

第二部分(2 ~ 4)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 ~ 6)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在政治上的成就)。

二、研习第1段

1.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2.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

明确: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一、“善属文”,作《二京赋》;二、“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

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三、研习第2 ~4段

1.《张衡传》全文的重点在哪里?作者这样安排合适吗?

明确:全文写了张衡的品格和文才,写了张衡的政治才干,写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第二部分记述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第四段不到二百字,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明确:作者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

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阳嘉元年,候风地动仪);

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③机件、内外构造(3、4、5句,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④功能和作用(6、7、8句,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⑤精确程度及评价(9、10句,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⑥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11、12句,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⑦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四、研习第5 ~6段

1.在第5、6段中,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赋》的由来,突出了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另一件是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斗争的事。

2.“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张衡很聪明,很有政治才干。

3.“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又说明了什么呢?

明确:说明张衡政绩显著,也反映了他为民除害,深得人心。

五、归纳总结

1、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2、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这是上一问题的换一种问法)

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七、布置作业

归纳整理本文关于古代官职的文化常识,进一步进行考点知识梳理。

1、列出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并解释。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行:去应荐。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就:就职,任职。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应:应职,接受官职。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2、找出课文中官职专名用词,并作解释。

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国王:指河间王。国,诸侯国。

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3、官职变动用词。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给予官职。

: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任缺职。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

第五类: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行:迁左丞,行徐州事。

主:掌管。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勃,人名)

张衡传1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用) 【温馨寄语】 智慧的开发和能力的提升,永远没有捷径,唯有在课堂内外全心全力地学习,才能让你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了解张衡。 3、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过程: ①课前准备:自学完成对本文节构的把握,了解张衡的人生经历及成就。 ②小组合作探讨问题。 ③师生归纳总结文章的主题。 2.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师点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张衡对我国科学、文学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学习重点 1、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方法指津 1、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知识链接 1、作者与作品简介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2、关于人物传记: 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

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3、张衡简介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属文()( ) ②不好交接俗人() ③累召不应()④五载复还() (①shào zhǔ②hào ③lěi ④zǎi)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a.游于.三辅()b.虽才高于.世()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于,介词。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伺者因.此觉知() (因,介词。a.趁(机会);b.通过、藉;c.因为。)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以精铜铸成.() (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衡少善属文(属:连缀,写) ⑵而无骄尚之情(骄尚:骄傲自大) ⑶公车特征拜郎中(拜:授予官职) ⑷衡不慕当世(当世:权臣大官) 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无征:没有应验) ⑹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典宪:典章制度)

张衡传同步练习及答案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 (______通_______)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______通_______) ﹙3﹚傍行八道 (______通_______) (4)形似酒尊 (______通_______)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得古今义: 淡静。古: 今: (1)常从容 .. 。古: 今: (2)举孝廉不行 .. 拜郎中。古: 今: (3)公车特征 .. 无际。古: 今: (4)覆盖周密 .. ,乃知震之所在。古: 今: (5)寻其方面 .. ,治威严。古: 今: (6)衡下车 .. 俗人。古: 今: (7)不好交接 .. 骄奢,不遵典宪。古: 今: (8)时国王 .. 三、词类活用 (1)妙尽璇玑之正.。 (正: )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 ) (3)又多.豪右 (多: )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善: ) 四、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译: ) (2)被动句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 )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 )

(4)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果地震陇西 (译: ) 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译: ) (5)省略句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译: ) ②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译: )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 )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译: ) (6)状语后置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译: ) 五、一词多义 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得楼台)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瞧) 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就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乃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就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与,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就是,就)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教书人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范晔及《后汉书》。 (2)梳理掌握文言知识及相关文体文化知识,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人物传记写人叙事的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采用质疑导读法,让学生在自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全面发展的伟大科学家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2、体会本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导读法、探究法、旧知归纳法。 教学计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疑难词句的处理。 2、探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文章重点记叙了张衡的科学成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小学二年级就学过一篇文章《数星星的孩子》,可见主人公从小就对天文感兴趣,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范晔《后汉书》中的《张衡传》一文,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这位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的汉代科学家张衡。 二、问题设置: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结构。) 2、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3、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让学生文章原句多角度探究问题原因。教师巧妙运用质疑导读法,鼓励学生将疑难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逐步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文句自己组织答案。) 师问(1)张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在文章第一段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说明其中原因。 启发:(2)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 生: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不慌不忙,镇静,淡泊宁静。 译文注释为: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

【同步测试】《张衡传》(人教)

《张衡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开辟.(p ì) 鄂.州(è) 侈.谈(ch ǐ) 陇. 西(l ǒn g ) B .尸骸.(h ái) 蟾.蜍(ch án) 阉.党(y ān) 动辄. (zh é) C .阴骘.(zh ì) 逾.越(y ú) 小篆.(zhu àn) 讽. 谏(f ěn g ) D .猝.然(z ù) 玄.机(xu án) 伺.机(s ì) 谗. 言(ch á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尤致思.. 于天文阴阳历算 致思:用尽心思 B .公车.. 特征拜郎中 公车:汉代官署名称 C .帝引在帷幄,讽议.. 左右 讽议:对政事提出意见 D .衡常思图身.. 之事 图身:谋划自身进取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B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C .衡少善属文 D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 秦时与臣游. B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顷撰其遗文,都. 为一集 C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阴. 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D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复举剑拟. 之 5.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孤违蹇叔,以辱. 二三子 B .吾得兄. 事之 C .且庸人尚羞. 之 D .宁许以负. 秦曲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B.?????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虽才高于. 世,而无骄尚之情 C.?????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乃. 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D.?????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 .衡下车.. ,治威严。 B .举孝廉不行.. 。 C .寻其方面.. ,乃知震之所在。 D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 8.下列各句中画线的部分,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子卿尚复谁为乎 C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D .常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 .《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 .“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0~14题。(18分)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 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传文化常识

《张衡传》文学文化常识

14、古代退休的说法:、致事、致位(致是交还的意思)、谢事、乞骸骨、告老等。 《张衡传》文学文化常识 1、太学是西汉汉武帝时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明清时最高的学府是国子监。 2、五经:汉武帝时将定名为“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3、六艺:《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4、汉代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的科目主要有(孝敬廉洁者)、(才能优秀者)、(通晓经义者)、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等;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5、孝廉是时设立的?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 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清对举人的雅称。 6、秀才:东汉时为避讳光武帝刘秀,改称“茂才”,原指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时,秀才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后也泛指读书人。 7、公车:汉代官署名称,设公车令。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的代称。 1895年、同各省举人云集北京参加会试,上皇帝方言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8、班固着有《汉书》,他的《两都赋》,分别是《东都赋》《西都赋》。 9、洛阳纸贵出自西晋左思所撰写的《三都赋》,分别是《魏都赋》、《蜀都赋》、《吴都赋》,这一成语形容作品盛行一时。 10、太史令:东汉时掌管天文、历数的官,与西汉以前掌管天象历法兼有修史之责的太史令职责不完全相同。

高中语文 413张衡传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1)

13.张衡传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属.文(zhǔ) 帷幄.(wò) 征辟.(bì) 璇.机(xuán) B.逾.侈(yú) 邓骘.(zhì ) 不徙.(xǐ) 驿.站(yì) C.都.柱(dōu ) 合契.(qì) 陇.西(lǒng) 蟾.蜍(chán) D.骸.骨(hái) 肃.然(sù) 收禽.(qín ) 伺.机(sì) 解析C项中“都”读dū。 答案 C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以精.铜铸成 C.以为 ..关中之固 ..吉凶倚伏,幽微难明始皇之心,自以为 D.傍行八道,施关发机.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解析C项,以为:认为。A项,动词,征召/名词,证据,应验;B项,形容词,精心/形容词,精纯;D项,名词,机件/名词,关键。 答案 C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A.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B.日薄.西山 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D.时.天下承平日久 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A项,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看;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D项,名词作状语,当时。 答案 B 阅读与鉴赏 二、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 .. 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高一语文《张衡传》同步练习二(附答案)

高一语文《张衡传》同步练习二(附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 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A.属( )文邓骘( ) B.逾侈( ) 璇( )玑 C.驿( )站河间相( ) D.骸( )骨蟾( )蜍( ) 2.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 )同( )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 )同( ) (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 ( )同( ) (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 ( )同( ) (5)府吏见丁宁 ( )同( ) 3. 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E.(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4. 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君何以知燕王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10)甚矣,汲黯戆(zhuàng)也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8.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13《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4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6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人教版新课标张衡传同步练习

廉颇与蔺相如列传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开辟(pì)鄂州(è)侈谈(chǐ)陇西(lǒng) B.尸骸(hái) 蟾蜍(chán) 阉党(yān) 动辄(zhé) C.阴骘(zhì) 逾越(yú) 小篆(zhuàn) 讽谏(fěng) D.猝然(zù) 玄机(xuán) 伺机(sì) 谗言(chán) 解析猝然(cù)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用尽心思[来源:学|科|网] B.公车特征拜郎中公车:汉代官署名称 C.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讽议:对政事提出意见 D.衡常思图身之事图身:谋划自身进取 解析D项,“图身”应为“图保自身”,也就是“图保自身安全”。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B.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C.衡少善属文 ; D.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解析A项,“禽”通“擒”;B项,“尊”通“樽”;D项,“员”通“圆”。 答案 C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游于三辅,因入京师秦时与臣游 B.中有都柱,傍行八道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C.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D.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复举剑拟之 解析A项,“游”,前:游历,后:交往。B项,“都”,前:大,后:汇集。C项,“阴”均为暗中。D项,“拟”,前:模仿,后:做……的样子。 答案 C )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解析A项“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B项《两都赋》作者班固,《二京赋》作者张衡。C项“拜”指授予官职。 答案 D

(完整版)张衡传文言知识梳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 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 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 (二)古今异义 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 应荐 )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 (三)词类活用 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 1公 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此指鲁庄公。)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2 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13课张衡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逾.越/虞.诈璇.玑/旋.转骸.骨/骇.然 B.驿.站/不怿.蟾.蜍/潺.湲篆.文/撰.述 C.邓骘./白鹭.合契./修禊.孝廉./链.接 D.阉.竖/阏.氏帷幄./龌.龊讽谏./斑斓.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于三辅,因入京师游:游历。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素常。 C.尊则振龙,机发.吐丸发:开始。 D.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轨:守法度。 3.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大王必欲急.臣 B.时.天下承平日久杖.汉节牧羊 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妙尽璇机之正. D.皆共目.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 .. .. 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 ..无际 ..,乃知震之所在D.覆盖周密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贯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 公府 ..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7.【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B.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C.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D.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为三辅。 B.“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书。 C.“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公府”,古代对官署的统称,也称“官府”。 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衡学识广博,自然科学知识超越前人,这正是他发明创造的重要前提。他的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张衡创作的《二京赋》“因以讽谏”,可见他具有忧国忧民之心,“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可见他严谨的创作态度。 C.张衡在科技上的才能和成就,来源于他对理论的精心研究,对科学实验的非常重视,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对科学事业的坚强决心和毅力。

九年级语文张衡传1

[科目] 语文 [标题] 《张衡传》《祭妹文》 [关键词] 文言文/教案 [内容]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 一 ) 学习《张衡传》要抓住两个要点: 1 . 在分析课文辞章基础上讲清传记文学的特点,要结合“思考和练习”,介绍人物传记的一般知识。 2 . 从分析课文写作特色入手,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人物传记特点,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不朽成就。 ( 二 ) 学习《祭妹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 . 本篇为“自读课文”,文字不算很深,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应根据“思考和练习”一提出的要求,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稍加点拨即可。 2 . 写作特点,主要突出“寓情于事”这一点,其它不必过多“发掘”,以免分散重点。 3 . 对袁枚三妹素文的身世也不必多作介绍,只需结合课文来讲就可以了。 ( 三 ) 应把对两课语言知识的整理作为重点。 【指点迷津】 ( 一 ) 学习《张衡传》写作特点,主要扣住两点,一是详略得当,二是语言简炼、形象、具体。对于第一个特点,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教师可作如下引导:1 . 先在全文各段中比较详略,分析详写张衡科学成就的原因。并可追问:对张衡的文才和政绩,完全舍去不写行不行 ? 2 . 比较写张衡各项发明创造的详略,分析详写候风地动仪的原因。3 . 再在写候风地动仪这段中,分析特别着力写仪器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通过提问、分析,让学生具体认识课文在记叙详略上的细致安排,都是为了突出张衡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由此而推一般,传记的详略取舍,应服从于突出传主特点的需要。对于第二个特点,可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候风地动仪”一节来认识。 ( 二 ) 《祭妹文》应重点分析第4自然段,可先找出所选事例,然后再从组材和表现方法上作些分析。 1 . 一段写动年琐事 ( 同捉蟋蟀、相伴温书、掎裳悲恸、瞠视而笑 ) 。 2 . 在材料组织和表现方法上有以下两个特点: A . 当年事和眼前景相结合:不是一般忆旧,而是通过忆旧来掉念逝者,所以在写这些往事时,都紧扣眼前。比如写“今予殓汝葬汝”的事实,就自然联想到儿时共同葬虫吊虫的情景,由此更加深了内心的悲痛。这样使材料为中心服务。 B . 在表现上只是寥寥数语而情态毕现: 写动作:“奋臂出其间,显示出儿童的活泼可爱。 写装束:“梳双髻,披单缣”,使形象生动逼真。 写声音:“两童子音琅琅然”,给人以实感。 写悲戚:“掎裳悲恸”,表现出情感的真挚深沉。 写喜悦:“自东厢扶案出……瞠视而笑”,欣喜之情由衷而发。 这些融汇起来,描绘出有色有声、生动感人的生活画面。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 一 ) 《张衡传》叙述了张衡哪几方面情况 ? 重点叙述的是什么 ? 根据这些记叙,对张衡做出评价。

《苏武传》《张衡传》同步练习(答案)2012.9

《苏武传》参考答案 一、实词 1.引:(1)虞常果引张胜(牵引,供出) (2)引佩刀自刺(拿.举) (3)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带领) 2.节:(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节杖,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气节)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季节) (4)常恐秋节至(节气) (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节操) (6)守节情不移(贞节) 3.会:(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恰逢) (2)会论虞常(共同) (3)单于召会武官属(会合)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应当)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应当,表推测) 4.使:(1)数通使相窥观(使者) (2)故使陵来说足下(派遣) (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据秦。(假使) (4)使得奋大辱之积志(让) (5)单于使使晓武(派遣使者) 5.当:(1)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 (2)副有罪,当相坐。(判处) (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 (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掌握) 二、虚词 1.益:(1)单于益骄(更加副词) (2)武益愈(逐渐副词) 2.相:(1)数通使相窥观(互相副词) (2)副有罪,当相坐(偏指一方,你,代词) 3.即:(1)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连词,假使) (2)昭帝即位数年(上) (3)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就在(某时)/当(时) 4.以:(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介词,因为)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通“已”,已经) 三、词类活用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使……回去) 2.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语,n-v,告诉) 3.宜皆降之(使动,使……投降) 4.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 5.空以身膏草野(n-v,滋润,作肥料) 6.天雨雪(n-v,下) 7.武能网纺缴,檠弓弩。(n-v,校正) 8.杖汉节牧羊(n-v,拄着,手里拿着) 9.单于壮其节(意动,认为……壮) 10.剑斩虞常已(名-状,用剑) 11.反欲斗两主(使动,使……争斗) 12.使牧羝,羝乳乃得归(n-v,生育) 13.言太守以下皆白服(n-v,穿白衣服) 14.得夜见汉使(名-状,在夜晚) 15.收族陵家(n-v,灭族) 16.惠等哭,舆归营。(名-状,用车子/ 名-动,用车子送) 四、通假字:请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女为人臣子(女-汝,你) 2.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县-悬,悬挂)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弆,收藏) 4.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旃-毡,毛织的毡毯) 5.空自苦亡人之地(亡-无,没有) 6.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决-诀,辞别;衿-襟,衣襟) 7.南乡号哭,欧血(乡-向,向着;欧-呕,呕吐) 8.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宿-夙,早;昔-夕,晚) 9.异域之人,壹别长绝(壹-一,一旦) 10.士众灭兮名已隤(隤-颓,毁坏) 1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叛,背叛) 五、古今异义 1.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成为皇帝亲近之臣) 2.武等实在。(确实活着) 3.武使匈奴明年,陵降。(第二年) 4.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不抱成见) 5.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6.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7.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8.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六、特殊句式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 ——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2.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 ——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 ——为什么要见你?(见你干什么?) 4.见犯乃死(被动句) ——被(匈奴)凌辱后才去死 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 ——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德惠,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 6.陵尚复何顾乎?(宾语前置) ——我还再顾念什么呢? 7.虽欲报恩将安归!(宾语前置) ——虽想报恩可归去哪里呢? 8.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 ——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七、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 匈奴使者回国。 2.单于益愈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单于更加想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 使他与外界断绝一切联系,不给他吃的喝的。 3.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灭 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 4.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 庶几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保全 我的老母,让我得以施展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或许 也能像曹沫在柯邑订盟的举动那样,这是我当初日日夜夜都不能 忘怀的念头! 八、选择题 1.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C ) A.前后十余辈。(批)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 C.因厚赂单于。(贿赂)(“赠送”) D.召苏武受辞。(供词)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解析:A项,“女”通“汝”;B项, “畔”通“叛”;D项,“县”通“悬”。) A.何以女为见?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3.对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D应为“不要再说什么啦”。)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 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 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D.勿复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阴:暗地里) 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 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 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 项是(D )(一词多义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现象,平时要多 掌握积累。第一组中第一个“会”是“适逢”的意思,第二个“会”是“一 起”的意思。第二组中第一个“生”是“活”的意思,第二个“生”是“活 着”的意思。)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例句和A项中加点的词都是名词用作动词,B项中为 名词作状语,C项中为意动用法,D项中为使动用法。) 例句:空以身膏草野 A.使人止晋鄙军,留军壁邺 B.其一人夜亡 C.单于壮其节 D.欲因此时降武 7.选出与下面例句句式不同的一句() 例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A.见犯乃死,重负国 B.皆为陛下所成就 C.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D.为降虏于蛮夷 8.选出与下面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例句:(3)何以女为见? A.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B.子卿尚复谁为乎? C.非汉所望也 D.皆为陛下所成就 9.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根 据文意,虞常谋划射杀卫律,未实施。)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 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 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 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 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 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九、给加点字注音。 昆邪王() ()且鞮侯()()阏 氏()()煴火()左伊秩訾()浞 野侯()丈人行()缑王() 答案:hún yéjūdīyān zhīyūn zǐzhuóhánɡɡō u 《张衡传》参考答案 1、答案:CC项中“都”读dū 2、答案:DD项中“视事” 指治理事务 3、答案:CC项中的“羞”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答案:BA项“五经”;C“拜”不指调动官职;D《后汉 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4、答案:BB项详明指详尽明了,与现代汉语相同 5、答案:C项是宾语前置,而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6、答案:CC项中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也指长安 和洛阳 7、答案:BB项均为“用”A表范围、在……方面;C前者 为召,后者为验证;D项前者表顺承,后者译为根据 8、答案:BB项中的“机巧”应翻译成“器械方面的巧思” 9、答案:①于,介词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 围,在……方面; ②因,介词a.趁(机会);b.通过、藉;c.因为; ③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10、答案:①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 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举”、“辟”为被动用 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 辟于公府”,省略“于” ②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 应召——“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 的主语(即兼语)“其” ③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状语后置 ④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所记”,“所” 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 前置 三、阅读课文选段 1、答案:D.D项中征:验证 2、答案:CC为以后,之后 其他三项均为“用”3、例句(1)为省略句,例句(2)为宾语 前置句 参考答案:(1)果地震陇西(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四、拓展运用 1、答案:C C项中樵:柴,名词 2、答案:AA项前句中的“故”为“特地”之义,副词;后 句中的“故”为“故意”之义,副词;B项中的两个“每”都为 “每当……时候”之义,副词;C项中的两个“因”都为“经、 有”之义,介词;D项中的两个“及”都为“到”之义,介词 答案:C这一选项的问题在于是谁将途中之事告诉了胡质, 是帐下都督,还是胡威?根据文意,帐下都督是不愿将此事告知 胡质的,所以他的许多做法均瞒往胡质而胡威清慎的本性使他“后 因他信,具以白质”,并导致胡质对帐下都督的处罚因此C项的 概括与分析是不正确的 4、(1)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2)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3)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