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暑期教材配套讲义

八年级暑期教材配套讲义

八年级暑期教材配套讲义
八年级暑期教材配套讲义

科学之旅

学习目标: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学习过程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问题讨论

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

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学习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讲解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②使用时注意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171.2mm

B、1.712dm

C、0.172km

D、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第3题图第4题图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都可能

8、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

次高水平较量,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 、2nm

B 、2mm

C 、2cm

D 、2dm 9、一位同学想要测物理书一面纸的厚度,采取以下的步骤:

A 、量出100页的厚度L

B 、选用三角板,检查零刻度线是否完整

C 、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L/100

D 、取物理书读出100页压紧 请将上述操作按合理的步骤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

(3)请根据图表中所给信息回答:________cm 为AB S ,_________s 为BC t

,/s _________m 为AC v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

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物理实验时,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T )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1: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2:可能跟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3:可能跟绳子的长度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件下,小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平均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

(1)小明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 ,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小明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

(3)大量的实验表明,同一个地点小球摆动一次的周期T 只跟绳子的长度有关,且绳子越长,周期T 越大。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__________(填“调长”或“调短”)。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学习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什么是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选取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讲解

1、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飞机、船只、太阳、房屋、树木:

运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观察教材图12.1-1,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是宇宙中的__________现象。

4、讨论:既然运动具有普遍性,为什么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是运动的?

归纳: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____,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一致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物体__________。

由上面的内容归纳:如何选择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铁轨

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情况,先后选取的参照

物是()

A、竹排、青山

B、青山、江水

C、青山、竹排

D、江水、青山

5、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湖岸

B、湖水

C、游船

D、岸上的建筑物

6、小明骑自行车在长江沙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

A、向下游

B、向上游

C、向沙对岸

D、从对岸吹过来

7、蹦极是一种极富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

A、他自己

B、地面

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跳者

D、跳台

8、孝感谢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静止原位置不动

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9、观光电梯从1楼上升到6楼的过程中()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额是运动的

B、相对乘客来说,楼房的窗口是向上运动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口是静止的

10、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一句应理解为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A、水

B、桥

C、人

D、地面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速度及其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图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讲解

生活中我们常说“跑比走快,乘坐火车比汽车快,坐飞机比坐火车快”,这表明了一个客观事实,物体运动有快有慢,讨论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例如:百米赛跑

归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通过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归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速度:(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m/s ,km/h ,1m/s=___________km/h ,1km/h=_________m/s 。 练习:108km/h=__________m/s ,10m/s=__________km/h 。

2、运动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

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均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④⑤ 三、课堂练习

1、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2、为了赶去坐火车,大人牵着小孩一起快走了30m ,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小孩共走了110步,则走得较快的是( )

A 、大人

B 、小孩

C 、一样快

D 、无法确定

3、物体做匀速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vt s =,在图中是甲、乙两物体的路程s 和时间t 的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 、乙甲v v >

B 、乙甲v v <

C 、乙甲v v =

D 、无法判断 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t s -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s ,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 、甲在乙前面0.6m 处

B 、甲在乙前面1.2m 处

C 、乙在甲前面0.6m 处

D 、乙在甲前面1.2m 处 5、长50m 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 的大桥需1.25min ,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 )

A、1.33m/s

B、7.2km/h

C、2.5m/s

D、4.8km/h

6、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路程为200m,那么,它在第1s内通过__________m,第2s内通过__________m,前5s内通过__________m。

3、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跑步经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李军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分析表中数据和你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

7、小明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8、小明从家到学校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m/s,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1.5m/s,求他的全程平均速度。

9、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用了3min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座大桥,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 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 )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

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 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二、课堂讲解

1.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4.分析自己跑步(竞走、行走)的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特点,比较哪一段最大?为什么?

5.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

_______;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

(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三.课堂练习

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1)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图7中所给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具体实验步骤是:

3.如图9所示,一列长为120 m 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 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 ,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4.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1462 km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图8

图9

(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时间)的平均速

度多大?(用km/min做单位)

(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估算,T13与T14列车相遇地点距北京大约多远(铁路线长)?大约什么时间相遇?

5.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 2.9s、5.5s、7.9、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

(1)小高跑100 m的平均速度是;

(2)小高在第个20m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

(3)小高在哪几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有什么建议?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打鼓时,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发出的。

3、声音靠传播,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与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4、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规律是

二、课堂讲解

1、设计多个实验方案,探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1)实验器材:

(2)研究方法:

(3)实验过程:

2、如P14图1-4所示,用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你还有其它的实验方案吗?

3、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探究固体、液体和空气可以传声。

三、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会看到泡沫小球,如将上述装置带到月球上做实验,则会看到小球,这说明。

2、若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少于0.1秒,人耳就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

(1)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

(2)甲在长铁管的左端敲击一下,乙在铁管右端感觉到二次声音,则铁管至少多长?

3、一列火车以72km/h的速度驶向前方崖壁下的隧道口,距崖壁720m时,火车鸣笛,司机鸣笛后经过多少时间听到回声?

课后练习

1、利用声学知识测定海洋的深度(或测量闪电处离地面的高度),需要先知道哪些数据,需要测出那个物理量,试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小明走近鱼缸拍手,金鱼备吓跑,小丽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面远端,小丽听见敲击声。鱼儿究竟是被拍手声还是拍手动作吓跑的?敲击声是通过空气还是桌面传入人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实验改进意见,解答上述问题。

3、利用火车车轮与铁轨接头处撞击发出的声音可以粗测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说出你的测量方案和需要的器材。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应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

问题的方法。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法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叫音调,频率表示,叫频率;

2、人的发生频率范围是,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叫超声波,叫次声波。

3、叫响度,叫振幅,响度与和

有关。

4、乐音的特性包括、、,不同物体即使发出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仍能够分辨,表明。

课堂讲解

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方法 )

(1)按课文P19图3-1方案进行;

(2)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改变滑动速度…………

(3)实验结论:

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方法 )

(1)按课文P21图3-4方案进行;

(2)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幅,听其响度;

(3)实验结论:

3、知识延伸

管乐器考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的长短决定音调的高低;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因素,试设计不同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

课堂练习

1、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与“低”是指,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的响度大,音调高。

2、医生听病人心脏跳动的声音时,要利用听诊器来减少声音的,使声音的

增大些。

3、一种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时,一定不变的特性是;

4、新买的瓷碗常要敲一下,判断是否破损,这是因为,使用“声控门锁”时。须先输入自己的声音程序,才能使用,是应用了声音特性中的。

课后练习

1、小明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看出甲的音调乙的音调,甲的响度乙的响度。

2、如图三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不同的水,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发出声音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用棒轻敲击试管底部,则发出的声音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3、很多同学身边都有一把钢尺,它的作用大着呢,既可以用来画图,还是很好的实验器材,能否利用它设计几个有关声现象的小实验?

课后反思

第三节声的利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2、辨别实际事例属于哪方面的应用。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学习方法:实验观察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听到雷声就知道马上要下雨利用了声音传递,铁路工人敲击铁轨可知道是否有松动的螺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

2、蝙蝠飞行时发出,这些碰到墙壁或昆虫时回,根据回声到来的和,蝙蝠第一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做,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

3、B超向病人体内发射,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超声探伤对人体伤害。

4、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时,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把物体上的污垢敲击下来而不会损坏被洗的物体,,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波更加;外科医生利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二、课堂讲解

提问:深海底的深度怎样测出?

测量方法:

1、通过这说明声音是可以传递的

如:(1)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利用了声音;

(2)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则小明距离高山 m远?(当时气温是15℃)

2、演示课本声波传递能量的实验,学生自主学习声波传递能量的实际应用。

课堂练习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质量,以下做法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 )

A.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

B. 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C. 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

D. 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

2、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的捕捉食物,避开敌害,

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

(1)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 )

A.冲击波

B.水波

C.次声波

D.超声波

(2) 海豚的声纳系统远远优于无线电定位系统,你认为这在于海豚发出的波比无线电波( )

A.速度快

B.抗干扰能力强

C.发出的能量大,传播的远

D.在水中传播的能量损失小,传播的远

3、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倒塌的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产生声音而及时获救。

课后练习

1、超声波清洗及超声啐石是利用声能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是利用了声能的性质。

2、下列哪些信息不是通过声音获得的( )

A.古代战争中的侦查员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可以判断是否有敌人的骑兵来偷袭;

B.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是行人让出一条通道

C.蝙蝠的回声定位

D.看见闪电,就知道有可能有一场大雨

3、某人对高山喊话,0.2秒后听到回声,问该人据山有多远?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学习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通过自身体会并实际操作,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讨论,知道保护环境对我们的好处。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是

从环保的角度讲

2、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是,符号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dB。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二、课堂导学

1、小实验:先敲击音叉发声,并用示波器显示其波形;再用铁钉刮擦玻璃,用示波器显示波形,把两种声音的波形作一对比,得出噪声的物理学含义: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

思考讨论: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吗?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噪声是

2、学生自己阅读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了解不同等级的噪声对人的危害是什么。

(1)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是,符号是;

(2)对人的危害:如90 dB以上的会

150 dB会

3、控制噪声:同学们从听到声音的条件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归纳如下:

听: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控制:————

课堂练习

1. 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2. 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3、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1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

事的观点,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 ( ) Array 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

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

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

图1 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课后练习

4、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5、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采取以下的那些方法是有效、合

理的?()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6、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源于

在公路上,噪声主要来源于

第一节温度

温度计(一)

学习目标:

1、温度的概念;

2、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温标符号、单位符号、认读方法;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

4、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并正确读数。

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玻璃泡中的液体一般是、、。

3、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表示的是。

4、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写作。

5、在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然后看清它的;

课堂讲解

1、温度概念:

2、师生共同做4.1–1实验,

实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温度是的,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用。

3、探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演示课本4.1--2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2).玻璃泡内的液体一般是等。

4、摄氏温度:

规定

5、37℃读作;

-4.7读作。

6、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小资料,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并将空的填完整。

7、探究温度计的使用:

将温度计分给学生,测量所给的烧杯中水的温度,总结归纳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

八年级数学讲义 第11章 三角形 一、 三角形的概念 1. 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的表示 △ABC 中,边:AB ,BC ,AC 或 c ,a ,b . 顶点:A ,B ,C . 内角:∠A ,∠B ,∠C .. 二、 三角形的边 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所有几何不等式的唯一方法) (1)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a (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ca 时,就可构成三角形. 1.2 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2.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2.1三角形的高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①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②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 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 2.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2.3三角形的中线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A C B A D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三、三角形的角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结论1:△ABC中:∠A+∠B+∠C=180°※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 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中至多有1个钝角 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 如:在△ABC中,∠C=180°-(∠A+∠B) 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 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 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2.1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2.2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 2.3外角个数: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 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6个外角 四、三角形的分类 (1) 按角分: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 (2) 按边分:①不等边三角形②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 五多边形及其内角 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3、多边形的对角线 (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4、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n是正整数)。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多边形外角和恒等于360°,与边数的多少无关. ※多边形最多有3个内角为锐角,最少没有锐角(如矩形); ※多边形的外角中最多有3个钝角,最少没有钝角. 5、实现镶嵌的条件: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考点三】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8、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b-c)(c-a)=0,试判断△ABC的形状。 9、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2=ab+bc+ca,试判断△ABC的形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代数部分综合复习讲义

A B C D h t t t t h h h 0 0 0 0 代数复习 基础知识点 1.若二次根式5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5 B .x <-5 C .x ≠-5 D .≥x -5 2.下列各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27 B .6 C . a 1 D .23a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kx b =+()0, 0k b <>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将直线1y kx =-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可得直线的解析式为( ) A .3y kx =- B .1y kx =+ C .3y kx =+ D .1y kx =- 5.已知()()1122P 3, P 2, y y -, 是一次函数21y x =+的图象上的两个点,则12, y y 的大小关系是( ) A .12y y > B .12y y < C .12y y = D .不能确定 6.某同学对甲、乙、丙、丁四个市场二月份每天的白菜价格进行调查,计算后发现这个月四个市场的价格平均值 相同,方差分别为,,,,则二月份白菜价格最稳定的市场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某班抽取6名同学进行体育达标测试,成绩如下:80,90,75,80,75,80.下列关于这组数据描述错误的是( ) A .众数是80 B .平均数是80 C .中位数是75 D .极差是15 8.如图是某蓄水池的横断面示意图,分深水区和浅水区,如果以固定流速向这个蓄水池注水,下面能大致表示水的最大深度h 和时间t 之间的变化关系的图象的是( ) 9.计算:368?-=_________. 10.如图,若设用户上网的时间为x 分钟,A 、B 两种收费方式的费用分别为A y (元)、 B y (元) ,它们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当上网时间 多于400钟时,选择 种方式省钱. 重点题型1 【二次根式】 例题1:(1)1 2123524 ?÷ (2) () 3482273-÷

八年级下册数学讲义

目录 第一节等腰三角形 (1) 第二节直角三角形 (7) 第三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2) 第四节角平分线 (16) 第五节一元一次不等式 (20) 第七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0) 第八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33) 第十节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44) 第十一讲中心对称 (49) 第十二讲本章复习 (54)

第一节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例1.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它的一个底角的度数是。 例2. 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为4 和3,则周长为。 例3. 如图1,△ABC 中,AB=AC=BD,DA=DC,则∠BAC 的度数是。 图1 图2 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即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例4. 如图2,在三角形ABC 中,AB=AC。 若AD⊥BC,则,; 若BD=CD,则,; 若AD 平分∠BAC,则,; 例5. 如图3,在△ABC 中,AB=AC,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E⊥AC 于点 E.求证:∠CBE=∠B AD. 知识点三:两边相等证等腰三角形 例6. 如图,点D,E 分别在△ABC 的边AC 和BC 上,AE 与BD 相交于点F,∠1=∠2;AD=BE。 求证:△ABF 是等腰三角形. 1

知识点四:两角相等证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例7. 如图1,△ABC 中,AB=AC,∠A=36°,BD、CE 分别为∠ABC 与∠ACB 的角平分线, 且相交于点F,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 6 个 B. 7 个 C. 8 个 D. 9 个 例8. 如图,点D,E 分别在△ABC 的边AC 和BC 上,AE 与BD 相交于点F,∠1=∠2;AD=BE。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五: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 例9. 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 作MN∥BC 交AB 于M,交AC 于N,求证:BM+CN=MN 2

人教八年级上册数学讲义

八年级数学讲义 第11章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概念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的表示 △ABC中,边:AB,BC,AC 或c,a,b. 顶点:A,B,C . 内角:∠A ,∠B ,∠C.. 二、三角形的边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所有几何不等式的唯一方法) (1)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a (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ca时,就可构成三角形. 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2.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三角形的高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①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②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 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三角形的中线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三、三角形的角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结论1:△ABC中:∠A+∠B+∠C=180°※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 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中至多有1个钝角 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 如:在△ABC中,∠C=180°-(∠A+∠B) 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 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 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 外角个数: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6个外角 四、三角形的分类 (1) 按角分: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 (2) 按边分:①不等边三角形②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精品讲义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一节二次根式的相关概念 一、课标导航 二、核心纲要 1.二次根式 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注:(1)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a 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代数式. (2) 0≥a 是a 为二次根式的前提条件. (3)形如()0≥n n m 的式子也是二次根式,它表示m 与n 的乘积. 2.二次根式的性质 (1) ()00≥≥a a 具有双重非负性. (2) () ()02 ≥=a a a . ()() ()()?? ???<-=>==000032a a a a a a a 或()()?? ?<-≥==002a a a a a a 或()()???≤->==002 a a a a a a . 注:(1)化简2 a 时,一般先将它化成a ,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进行化简. (2) ()2 a 与 2a 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以a2中的a可以取任意实数,而(a)2中的“必须是非负数.当a<0时,(a)2无意义,而a2=-a. 联系:当a≥0时,(a)2=a2=a. 3.非负数的三种常见形式 (1)绝对值:|a|≥0. (2)偶次幂:a2n≥0(n为正整数). (3)二次根式:a≥0(a≥0). 若|a|+b2+c=0,则a=b=c=0 4.积、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1)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ab=a?b(a≥0,b≥0) (2)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a b= a b (a≥0,b>0). 5.确定二次根式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只要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即可.即当a≥0时,a有意义. 6.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即根号内无分母,分母内无根号.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即开方开得尽. 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7.同类二次根式 如果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它们的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注:(1)前提条件: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 (2)被开方数相同. 本节重点讲解:两个性质,三个概念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同步精编讲义

第1讲二次根式 知识点1 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次根式的概念: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①“”称为二次根号; ②a(a≥0)是一个非负数. 【典例】 【题干】下列各式中:①;②;③;④;⑤, 一定是二次根式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方法总结】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随堂练习】 1.(2018春?滨江区期末)当a=﹣3,则=____. 2.(2018春?东西湖区期中)已知是整数,则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n是____. 知识点2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判断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1)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3)二次根式具有非负性.(a≥0)是一个非负数. 【典例】 1.若代数式有意义,则x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方法总结】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可以求出x的范围.注意:当二次根式在分母上时还要考虑分母不能等于零.

【随堂练习】 1.(2018春?汶上县期末)若已知a、b为实数,且+2=b+4,则a+b= ___. 2.(2018春?瑶海区期中)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_____. 3.(2018春?黄陂区期中)若x,y为实数,y=,则4y﹣3x的平方根是____. 知识点3 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1)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 ①≥0;a≥0(双重非负性). ②=a(a≥0). ③=|a|= (2)二次根式的化简: ①利用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 ②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化简.=?(a≥0, b≥0),=(a≥0,b>0) (3)化简二次根式的步骤:

八年级数学培优讲义下册

第十六章 分式 测试1 从分数到分式 学习要求 掌握分式的概念,能求出分式有意义,分式值为0、为1的条件.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除式B 中,该分式的分式. 2.把下列各式写成分式的形式: (1)5÷为. (2)(3x +2y )÷(x -3y )为. 3.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做9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可用式子表示成小时. 4.n 公顷麦田共收小麦m 吨,平均每公顷的产量可用式子表示成吨. 5.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在逆流中航行s 千米所需要的时间可用式子表示成小时. 6.当x =时,分式 1 3-x x 没有意义. 7.当x =时,分式1 1 2--x x 的值为0. 8.分式 y x ,当字母x 、y 满足时,值为1;当字母x ,y 满足时值为-1. 二、选择题 9.使得分式 1 +a a 有意义的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a ≠1 C .a ≠-1 D .a +1>0 10.下列判断错误.. 的是( ) A .当32 =/x 时,分式2 31-+x x 有意义 B .当a ≠b 时,分式2 2b a ab -有意义 C .当2 1- =x 时,分式x x 41 2+值为0 D .当x ≠y 时,分式x y y x --2 2有意义 11.使分式 5 +x x 值为0的x 值是( ) A .0 B .5 C .-5 D .x ≠-5 12.当x <0时, x x | |的值为( ) A .1 B .-1 C .±1 D .不确定 13.x 为任何实数时,下列分式中一定有意义的是( ) A .x x 12+ B . 1 1 2--x x C . 1 1 +-x x D . 1 1 2+-x x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资料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 形如)0(≥a a 的式子。 二次根式必须满足: ①含有二次根号“”;②被开方数a 必须是非负数;③非负性 2、最简二次根式满足的条件: 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或小数;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 3、化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 (1)如果被开方数含分母,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二次根式有关公式 (1) )0()(2≥=a a a (2)?? ???===)<()()>(0a a -0a 00a a 2a a (3)乘法公式)0,0(≥≥?=b a b a ab (4)除法公式)0,0(φb a b a b a ≥= 4、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c b a =+.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 满足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 互逆命题: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222c b a =+.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① BD AD CD ?=2 ②AB AD AC ?=2③ AB BD BC ?=2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 ?CD=AC ?BC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⑴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⑵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⑶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八年级数学下册培优讲义(人教版)

2016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培优辅导讲义 第1讲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 考点·方法·破译 1.二次根式的定义:形如的式子叫二次根式,其中叫被开方数,只有当是一 个非负数时, 才有意义. 非负性:a a ()≥0是一个非负数. 注意:此性质可作公式 记住,后面根式运算中经常用到. 2. ()( )a aa 20 =≥ 注意:此性质既可正用,也可反用,反用的意义在于,可以把任意一 个非负数或非负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a a a =≥() ()20 3. a a a a a a 200==≥-3 B 、x ≥3 C 、 x>4 D 、x ≥3且x ≠4 2x 的取值范围是 -4 3 --x x

3、如果代数式mn m 1+ -有意义,那么,直角坐标系中点P (m ,n )的位置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例3】若y=++2009,则x+y= 解题思路:式子(a ≥0), ,y=2009,则x+y=2014 【变式题组】 1、 ,则x -y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3 2、若x 、y 都是实数,且y=4x 233x 2+-+-,求xy 的值 3、当a 1+取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 4、已知a b 是1 2 a b + +的值 。 5、若3的整数部分是a ,小数部分是b ,则=-b a 3 。 6、若17的整数部分为x ,小数部分为y ,求 y x 1 2+ 的值 . 【例4】若则 . 【变式题组】 1、若0)1(32 =++-n m ,则m n +的值为 。 2、已知y x ,为实数,且()02312 =-+-y x ,则y x -的值为( ) A .3 B .– 3 C .1 D .– 1 3、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x 、y 的长满足|x 2 -4|+652+-y y =0,则第三边长 为 . 4、若 1 a b -+() 2005 _____________ a b -=。 【例5】 化简: 的结果为( )A 、4—2a B 、0 C 、2a —4 D 、4 【变式题组】 1、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2 3x -= ;4244m m -+= 429__________,2__________x x -=-+= 2、 1-= 5-x x -5a 50 ,50x x -≥??-≥? 5x =2 ()x y =+()2 240a c --=,= +-c b a 21a -+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讲义-带答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1.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了解按边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理解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2.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 重点: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 难点:应用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判断3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2-3页,掌握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分类,完成填空.(5分钟) 总结归纳:(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其中这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2)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3)三角形按内角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大小关系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可分为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点拨精讲: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自学2:自学课本P3-4页“探究与例题”,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5分钟) 总结归纳:一般地,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1.如图①,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它的边分别是AB,AC,BC(或a,b,c),内角是∠A,∠B,∠C,顶点是点A,B,C. 点拨精讲:三角形的边也可以用边所对顶点的小写字母表示. 2.图②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ABC,△BEC,△CDE,△BCD,以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ABE,△BEC,△CDE,以∠D为角的三角形是△CDE,△BCD,以AB为边的三角形是△ABE,△ABC.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有②:①3,4,11;②2,5,6;③3,5,8.

精品 八年级数学下册 勾股定理讲义

讲义05 勾股定理 课堂练习: 1.若一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12和5,则第三边长为( ) A. 13 B. 13或119 C. 13或15 D. 15 2.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2,斜边长为5,则面积为( ) A. 12 B. 10 C. 8 D. 6 3.如果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2,则斜边长的平方为( ) A. 2 B. 4 C. 8 D. 42 4.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5㎝,12㎝,则斜边上的高为( ) A. 6㎝ B. 1380㎝ C. 8㎝ D. 13 60㎝ 5.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6,则底边上的高等于( ) A. 24或7 B. 7或41 C. 24 D. 7 6.△ABC 中,若ab c b a 2)(22=-+,则此三角形应是( ) A.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7.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 、b ,斜边上的高为 h ,斜边长为c ,则以 c+h ,a+b , h 为边的三角形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8.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上的高为h,则下列各式中总能成立的是 ( ) A. ab=h 2 B. a 2+b 2=2h 2 C. a 1+b 1=h 1 D. 21a +21b =21h 9.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的长为9,另两边为连续自然数,则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21 B .120 C .90 D .不能确定 10.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盒子(尺寸如图所示),在长方体下底部的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 上底面B 点的食物(BC=3cm),需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八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全册资料

前言 本资料的编写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为指导思想,通过基础、提高、综合的三级训练,使学生在自主性、独立性、探究性的学习上切实得到提高。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所有资料对疑难问题点拨到位,是学生正确掌握解题方法、避开思维误区,切实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1、平行四边形 2、矩形 3、菱形 4、正方形 5、梯形 6、梯形2(辅助线) 7、数据的分析 8、二次根式及其乘除 9、二次根式的加减 10、一元二次方程 11、勾股定理 12、反比例函数 说明:1.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进度灵活的处理资料,要求讲清讲透,不能盲目的赶资料的进度。 2. 为了丰富内容,绝大部分资料按120分钟/次编排,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从中选取80分钟内容讲授,余下的部分作为同学们自由练习用。

A D B C E 第 一 讲 平行四边形 一、课标要求: 1、掌握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3、运用性质证明 二、知识疏理 1、温故知新: 平行四边形是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有以下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另外,由上列定义可知:平行四边行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两组分别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教材解读: 1.平行四边形ABCD 中,若∠A +∠C =130 o ,则∠D 的度数是 . 2. ABCD 中,∠B =30°,AB =4 cm ,BC =8 cm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 3.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18,三角形ABC 的周长是14,则对角线AC 的长是 .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DB =DC ,∠C=70°, AE ⊥BD 于E ,则∠DAE = 度. (第4题) 5.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B :∠C :∠D 的值可以是( ) A .1:2:3:4 B. 3:4:4:3 C. 3:3:4:4 D. 3:4:3:4 6.(08厦门)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60B ∠=o ,那么下列各式中,不能.. 成立的是( )

八年级数学培优讲义(下册)

第十六章分式 测试1从分数到分式 学习要求 掌握分式的概念,能求出分式有意义,分式值为0、为1的条件.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成______的形式,如果除式B 中______,该分式的分式. 2.把下列各式写成分式的形式: (1)5÷xy 为______. (2)(3x +2y )÷(x -3y )为______. 3.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做9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可用式子表示成______小时. 4.n 公顷麦田共收小麦m 吨,平均每公顷的产量可用式子表示成______吨. 5.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在逆流中航行s 千米所需要的时间可用式子表示成______小时. 6.当x =______时,分式1 3-x x 没有意义. 7.当x =______时,分式1 12--x x 的值为0. 8.分式y x ,当字母x 、y 满足______时,值为1;当字母x ,y 满足______时值为-1. 二、选择题 9.使得分式1 +a a 有意义的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B .a ≠1C .a ≠-1D .a +1>0 10.下列判断错误.. 的是( ) A .当32=/ x 时,分式2 31-+x x 有意义 B .当a ≠b 时,分式22b a ab -有意义 C .当2 1-=x 时,分式x x 412+值为0 D .当x ≠y 时,分式x y y x --2 2有意义 11.使分式5 +x x 值为0的x 值是( ) A .0B .5C .-5D .x ≠-5 12.当x <0时, x x ||的值为( ) A .1B .-1C .±1D .不确定 13.x 为任何实数时,下列分式中一定有意义的是( )

八年级数学培优讲义(下册)(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十六章 分式 测试1 从分数到分式 学习要求 掌握分式的概念,能求出分式有意义,分式值为0、为1的条件.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成______的形 式,如果除式B 中______,该分式的分式. 2.把下列各式写成分式的形式: (1)5÷xy 为______. (2)(3x +2y )÷(x -3y )为______. 3.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做9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可用式子表示成______小时. 4.n 公顷麦田共收小麦m 吨,平均每公顷的产量可用式子表示成______吨. 5.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速度是b 千米/时, 轮船在逆流中航行s 千米所需要的时间可用式子表示成______小时. 6.当x =______时,分式 13-x x 没有意义. 7.当x =______时,分式1 1 2--x x 的值为0. 8.分式y x ,当字母x 、y 满足______时,值为 1;当字母x , y 满足______时值为-1. 二、选择题 9.使得分式 1 +a a 有意义的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a ≠1 C .a ≠-1 D .a +1>0 10.下列判断错误.. 的是( )

A .当3 2 =/x 时,分式 2 31 -+x x 有意义 B .当a ≠b 时,分式 2 2b a ab -有意义 C .当2 1-=x 时,分式x x 412+值为0 D .当x ≠y 时,分式x y y x --22有意义 11.使分式 5 +x x 值为0的x 值是( ) A .0 B .5 C .-5 D .x ≠-5 12.当x <0时,x x ||的值为( ) A .1 B .-1 C .±1 D .不确定 13.x 为任何实数时,下列分式中一定有意义的是( ) A . x x 1 2+ B . 1 1 2--x x C .1 1+-x x D . 1 1 2+-x x 三、解答题 14.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π 1 ;)1(;2;3;3;13;222x x x x y x y x y x x y x y x 15.x 取什么值时,2 )3)(2(---x x x 的值为0? 综合、运用、诊断 一、填空题 16.当x =______时,分式6 32-x x 无意义. 17.使分式 2 )3(2+x x 有意义的条件为______. 18.分式2 )1(522+++x x 有意义的条件为______. 19.当______时,分式4 4||--x x 的值为零. 20.若分式x --76的值为正数,则x 满足______. 二、选择题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期末复习讲义全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期末复习讲义 第一章《二次根式》复习 1、下列各式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A.12+x B.4- C.0 D.()2b a - 2、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的是( ) 3、下列各式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B D 4、下列各式中,是二次根式是( ). 5、若01=++ -y x x ,则20052006y x +的值为: ( ) A.0 B.1 C. -1 D. 2 6、判断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⑴ 2 1, ⑵16-, ⑶9+a , ⑷12+x , ⑸222++a a ,⑹x -(0≤x ), ⑺()23-m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1y = ,则 y x = 。 8、若x 、y 都为实数,且152******** +-+-=x x y ,则y x +2=________。 1、x ( ) (A )x > 45 (B )x <54 (C )x ≥54- (D ) x ≤54- 2、如果x -- 35 是二次根式,那么x 应适合的条件是( ) A 、x ≥3 B 、x ≤3 C 、x >3 D 、x <3

-1 1 2 3、使代数式 3x -有意义的x 取值围是( ) A .2x ≠- B .32x x <≠-且, C .32x x ≠且,≤ D .32x x ≠-且,≤ 4、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x 的取值围: ⑴ 12-x ⑵ 32+x ⑶ 5 2 -x ⑷ x x --+22 ⑸ 11-+x x ⑹ x x -22 (7)x x --+315 (8)22)-(x 5、使代数式8a a -+ 有意义的a 的围是( ) A.0>a B.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资料(经典)

第十六章分式 1、分式的概念 【样例1】当x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2). 【样例2】分式的值等于0,求x的取值. 〖人教版课本,P3.例1, P9练习题13〗 2、分式的运算 【样例1】化简求值:,其中. 〖人教版课本,P11.例2, P17.例7,P23练习题6,8〗 3、分式方程 【样例1】解下列分式方程. (1);(2) 【样例2】(2007XXXX课改,3分)甲、乙两个清洁队共同参与了城中垃圾场的清运工作.甲队单独工作2天完成总量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1天,总量全部完成.那么乙队单独完成总量需要() A.6天B.4天C.3天D.2天 【样例3】(2007XX课改,2分)炎炎夏日,甲安装队为A小区安装66台空调,乙安装队为B小区安装60台空调,两队同时开工且恰好同时完工,甲队比乙队每天多安装2台.设乙队每天安装x台,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B. C.D. 〖人教版课本,P30.例4, P37练习题10〗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概念 【样例1】下列函数中,是的反比例函数为() A.B.C.D. 【样例2】(2007XXXX课改)近视眼镜的度数(度)与镜片焦距(米)成反比例,已知400度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5米,则眼镜度数与镜片焦距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样例3】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3),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人教版课本,P44.例4, P46~P47.练习题3,7,8,9〗 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样例5】一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以8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用6小时到达目的地. (1)当他按原路匀速返回时,求汽车速度v(千米/时)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该司机匀速返回时,用了48小时,求返回时的速度. 〖人教版课本,P52.例3, P46~P47.练习题1,3,5〗 3、反比例函数综合运用 【样例5】(2007XXXX课改)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轴正半轴上一点,过 作轴的平行线,交函数的图象于,交函数的图象于,过作轴的平行线交的延长线于. (1)如果点的坐标为,求线段与线段的长度之比.(3分)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讲义

第18章 勾股定理 一:勾股定理 (1)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c b a =+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结论: ①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②有一个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③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勾股定理的验证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a b a b b a 例题: 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利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 (1)在Rt △ABC 中,∠C=90° ①若a=5,b=12,则c=___________; ②若a=15,c=25,则b=___________; ③若c=61,b=60,则a=__________; ④若a ∶b=3∶4,c=10则Rt △ABC 的面积是=________。 (2)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1n 2 -,2n (n>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 ) A 、2n B 、n+1 C 、n 2-1 D 、1n 2 + (3)在Rt △ABC 中,a,b,c 为三边长,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222a b c += B. 222a c b += C. 222 c b a += D.以上都有可能 (4)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A 、25 B 、14 C 、7 D 、7或25 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以及另外两边的关系利用勾股定理求周长、面积等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