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课时演练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oc

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课时演练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oc

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选择题

1.2014年11月18日,湖南省商务厅召开湖南老字号文化传承与发展研讨会,旨在为湖南老字号铺就一条现代化的转型之路,使风行数十年的品牌得以存续。实现上述愿景,必须()

①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工艺和营销模式②对传统的东西有所淘汰、有所发扬③正确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④对传统工艺和营销模式先继承后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为湖南老字号铺就一条现代化的转型之路,使风行数十年的品牌得以存续,必须在对传统工艺和营销模式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观点错误。

答案:C

2.近年来,《潇湘雨》《荷花亭》等中国风歌曲深受人们喜爱。歌曲创作者将隽永的古诗词融入现代韵律中来,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这说明()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③文化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④革故鼎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将隽永的古诗词融入现代韵律中来”,体现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①符合题意。“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体现了革故鼎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④符合题意。②干肢不符。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③说法不准确。

答案:B

3.昆曲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剧种之一,京剧则是我国影响最大、体系最完整的戏曲剧种之一。京剧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昆曲,但又不是对昆曲的照搬照抄。这体现了文化活动中()

A.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关系

B.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C.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D.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解析:“京剧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昆曲,但又不是对昆曲的照搬照抄”,说明昆曲与京剧的

关系是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故答案选D项。

答案:D

4.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文化依托的中医,就如同离开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②文化交流不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③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创新的精神根基④文化发展必须摒弃一切外来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离开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发展的根基,这说明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①③正确。②④观点明显错误。

答案:A

5.德国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曾说:“传统并不是我们继承得来的一宗现成之物,而是我们把它生产出来的,因为我们理解传统的进展并且参与在传统的进展之中,从而也就靠我们自己进一步规定了传统。”这是因为()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传统并不是我们继承得来的一宗现成之物,而是我们把它生产出来的”,说明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B

6.2014年10月28日,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在中国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台儿庄举行。与会专家都认为,海峡两岸动漫产业只有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动漫作品。专家观点的合理性在于,他们认识到()

A.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B.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

C.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断推陈出新是正确的文化选择

解析:“海峡两岸动漫产业只有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动漫作品”,说明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7.要破解漫画《叫卖》所反映的难题,有效的途径是()

叫卖

①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的特定功能

②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要增强对外来文化的认同,全面吸收外来文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漫画《叫卖》反映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因此教育对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具有一定作用,①符合题意。②③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有利于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外来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全面吸收外来文化的观点错误,④应排除。

答案:C

8.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研究院考察时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启示我们必须()

①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②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避免出现与传统文化重复的东西④认识到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启示我们必须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①②符合题意。③割裂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联系,观点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观点错误。

答案:A

9.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很多。文化自身传承因素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列属于文化自身传承因素的是()

①社会制度更替②科学技术③思想运动④教育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社会制度更替属于政治范畴;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因此,①④不属于影响文化传承的自身因素。

答案:B

10.在广大乡村,历朝历代的村民们以“村规民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同样的标准评判乡邻的行为。可以说“乡规”“村规”“族规”起着维护乡村文化传承和秩序的“习惯法”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乡村传统习俗的改革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入新社会的新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上述材料说明()

A.传统文化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乡规”“村规”“族规”注入新社会的新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说明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应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C

11.近10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辛亥革命作为一次革命运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这表明()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文化繁荣

B.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

C.社会制度的变革能够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D.文化是人们心灵的火炬和引领前进的旗帜

解析:辛亥革命属于社会制度的更替,“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说明社会制度的变革能够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2.创作于11~14世纪的西藏夏鲁寺佛教壁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对壁画进行数字化摄影、后期拼接、制作虚拟漫游等处理,这将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壁画的“永续”流传。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改变了文化交流的途径与手段②改变了文化资源传递、储存的手段与方式③延续了传统文化的内涵④是促进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解析:科技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敦煌研究院的做法,有利于壁画“永续”流传,促进文化传承,故选②④。科技的利用仍是文化交流的手段,排除①。实践活动不断延续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不是科技,不选③。

答案:A

13.毛泽东曾热情赞扬鲁迅,称他是当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文化新军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肯定“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表明()

A.思想运动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解析:鲁迅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文化新军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体现了思想运动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故答案选A项。

答案:A

14.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这一要求体现了()

A.教育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B.教育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在创造文化中的功能

D.当前教育传递文化的方式不断变革

解析:“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意味着中小学教材内容的调整,体现了教育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5.京剧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为了弘扬京剧艺术,南京、苏州等市纷纷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试点工作。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实际就是发挥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项。①观点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④表述不准确,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6.有人说,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老北京的记忆,可能是房檐饱经风霜的雕花瓦当,也可能是胡同里叫卖糖葫芦的声韵悠长。一度,这些人文记忆的画面逐渐模糊。然而,当粮票、顶针、老字号品牌“走”出博物馆,出现在人流密集的地铁站台等公共空间时,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找到了更亲密的接口,北京这座城市的人文形象也更加立体化。传统文化不应自封在角落里,也不应冰冷地说教,如何让传统与现代齐飞,既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也能“火起来”,着实值得我们思考。

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回答如何才能让传统与现代齐飞,既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也能“火起来”?

答案:(1)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革新收集、选择、传递、储存传统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4)发挥教育在文化选择、传递、创造上的特定功能,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17.近年来,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使得原本乡土文化气息浓重的村落逐渐出现“空心”现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4年8月20日,中国文化部召开的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文化部将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城镇化进程中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留村庄原始风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说明应如何“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答案:(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保护古村落有利于人们感受文化潜

移默化的影响,认识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②继承是发展的基础。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村庄寄托着乡情乡思,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2)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②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才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018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含解析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选择题 1.长征路上,无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下列名言警句中,能够正确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是()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②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是() A.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B.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之源 C.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D.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承袭和弘扬 3.(2017·广西河池模拟)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名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A.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爱好和平 B.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勤劳勇敢 C.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团结统一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 4.(2017·山西重点中学联考)《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A.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 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C.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D.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 5.(2017·湖北武汉模拟)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换取了国家新生。然而,一些人把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下列评论正确的有() ①抹黑英雄就是抹黑历史,崇尚英雄就有民族未来②玷污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缺失良知跨越道德底线③论证置疑能够明辨是非,网络表达也须充分尊重④先烈壮举熔铸精神丰碑,中华民族精神岂容亵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的总装成功是广大参研单位和人员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坚持安全第 一、质量第一、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结果。航空报国精神() ①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③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7.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产生了广泛影响。人们不仅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也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的赤子情怀。《大国工匠》之所以打动国人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高二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练习题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知识点一:唯物主义 1.关于唯物主义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 A.追求物质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者 B.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C.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D.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3.(2010浙江宁波云龙中学期中)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4.关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的根本观点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局限性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5.(2010天津南开期中)如何发展本本?历来有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一条是唯心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坐在书斋里,靠冥思苦想,靠逻辑演绎,搞出一些所谓新本本;另一条是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总结经验,用实践去发展本本。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知识点二:唯心主义 6.(2010江苏高考单科)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总结 第六课

第六课 1. 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三个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十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新问题、新要求、新工具)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真理: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6.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7.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行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8.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认识论的相关原理: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 用,错误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积极参与实践②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注重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认识。

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第4、5课练习(附答案)总结

生活与哲学第四、五课练习2014 09 11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 C.物质性D.客观性 2、2010年11月8日,上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影像图显示,该区域表面较平坦,由玄武岩质的月壤覆盖,分布有不同大小的环形坑和石块,其中最大的环形坑直径约2千米。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3、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对于世界的“统一性”的正确理解是 A.整个世界都是物质的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 C.意识决定物质 D.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 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 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 7、“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8、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水,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10、《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练习题及答案 1.(07山东卷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2.(09江苏卷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中国的改革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持续渐进、分轻重缓急,最后通过逐步积累而完成。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务实有效的成功之路。以上材料说明: ①人们办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②人们办事情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人们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④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正确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早就有人做比喻,说人的事业、爱情等都是0,健康是1,没有了1,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000000……才能丰盛无限。由此可见 A.人的事业、爱情不重要 B.整体制约着部分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5.(09福建卷36)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6.(09全国卷Ⅰ28)“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09全国卷Ⅰ31)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知识要点解读 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解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 ..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注意:是人脑,而不是“大脑”或“头脑”。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不管是正确的意 ....... 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 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注意:(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对客观存在具有反作用,只不过二者性质不同而已。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4)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等主客观的因素,人们的意识会存在差异。 (5)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人脑,人脑仅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工厂”。 4.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 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特别解读】 (1)意识无论是能动地认识世界还是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都不是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的,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对客观存在都有反作用。意识能动性的发挥有双重性(二重性):从认识世界来看,意识既可能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也可能错误的反映客观存在。从改造世界来看,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高二政治选择练习

高二政治选择练习 1.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 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 B.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标准 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 ①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②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共性 ③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④目的性和计划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 民法典编纂不仅要对既有的诸多民事单行法删繁就简,还要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下列与此体现的哲理相同或相近的是( ) A.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B.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4.移动支付,引发了一场支付方式的革命,不仅仅是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逐渐接受和习惯“扫一扫”,这种“掏手机”的消费方式,大大方便了居民的生活。由此可见: ①对消费变化规律的正确把握成为改善消费方式的基础和前提 ②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将观念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东西 ③客观消费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④消费规律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改变其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小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大到人类的生存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我们想有“平衡的大智慧”,要把握好: 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③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偏好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高热量食物,甚至演化出了一套行为机制——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复杂的神经中枢会让我们体验到愉悦感。这一发现对于人们对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②意识可以决定人体的生理活动 ③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④真理具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为了让人们体验考古的乐趣,有人突发奇想,在泥土烧制的兵马俑模型玩具外面又包裹上一层厚厚的泥土,配上微型的考古工具包装销售,从而备受游客欢迎,成为畅销旅游产品。这一事例说明: ①创造性思维源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②工具的使用使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创新观念促进了泥土和陶俑的升值④突发奇想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受千变万化的折纸启发,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了旋转驱动十二面体海洋生物采样器,解决了软体动物不易安全捕捉的难题。科学家甚至预测有朝一日他们可以开发出一种类似人类大小的版本,应用于外部自建环境空间,扩大针对较大生物的科研范围。材料表明: ①带有人的精神意向的采样器一经创造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②海洋生物运动追循其固有的规律,不以科学家的意志为转移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与外部自建环境空间相互依存和联结 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科学发明的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高二政治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同步练习 人教版

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04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1月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法国,并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我国,并在我国举办法国文化年。中法两国一致同意建立一个更加安全,更加尊重多样性,更加团结的世界。这里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多种多样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会停滞的 C.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D,事物的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 2.钱钟书主张“诗分唐宋”“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想见胜”。这说明 ①内部矛盾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依据②事物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外部具有不同的特征③矛盾具有普遍性④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下列表述能够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②欲擒故纵、声东击西③因时制宜、因地制宜④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⑤ D.②④ 4.欣赏漫画《整齐划一》,回答问题。 该漫画中的主人公 A.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没有坚持适度原则 C.从整体上把握了事物的联系 D.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5.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2005年我国要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这一转变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主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认识事物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实际是变化的、发展的,要从变化的实际出发④不同的意识所起的反作用不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近年来,云南丽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很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突出了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切入点”。一个是图画象形文字的巴东文字,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惟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一个是纳西古乐。从哲学上看,发展文化产业,必须 A.保留文化传统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积极发展旅游业 D.树立全局观念 7.孙子曰:“因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说明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C.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D,主次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8.《史记》卷八七载:秦宗空大臣皆言秦王日:“诸侯来事素者,大瓶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上书日:“……令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令。“请一切逐客”的建议 A.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高二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

高二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篇一】 一、选择题 1.古代的工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令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的精品之作。而当下,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中,我们却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我们必须() ①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汲取营养②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③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坚守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7·河北邯郸模拟)中国菜肴流派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八大菜系从味型、选材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3.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

心动魄的历史场景。由此可见() ①箸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③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7·河南焦作质检)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二政治下册文化生活第七课课时复习训练题(有答案)

高二政治下册文化生活第七课课时复习训练题(有答案) 文化生活第七课检测题一、选择题 1.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渠清如水》写到,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不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样只是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D.③ 2.大连市市长夏德仁表示,如果大连承办2009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这一盛会,将把中国航海日办成航海、海洋、造船、渔业、海防等涉海行业共同的节日,办成宣传普及海洋航海知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全民族文化盛会,推动我国航海和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物质基础④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灾情就是命令”,一声令下,十万子弟兵从四面八方以最快的速度汇集到灾区,立即奔赴第一线。汶川大地震后,最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以坚强不屈的品格谱写了一曲曲壮歌。这一精神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 A.团结统一精神 B.爱好和平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 4.2008年7月18日,为期两天的中国天水第三届女娲文化论坛在秦安秦融宾馆召开。女娲文化作为华夏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其所代表的创造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和和合精神,也激励和感染着一代代娲皇子孙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下列能反映这一名言的是()①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②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③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⑤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 5.2008年7月19日,由两岸青

高中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江苏高考主观题总计54分(总分120分),小高考主观题总计30分(总分100分),从历届小高考和高考的考试情况来看,主观题的得分多少已成为高分学生拿A、中档学生拿B、后进同学合格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主观题的成绩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熟记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习题训练,注重答题技巧和规范,不断积累回答各类主观题题型的解答经验,以期在解题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 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 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 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 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明; 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技巧未掌握: 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思维、答案有欠缺: ①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②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③答案不全,丢三落四;④主次不分,详略不当; ⑤不分段落,一逗到底;⑥书写潦草,难以评判。 二、主观题的类型 按设问方式分,主观题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大类。 (一)“是什么”类的设问除了“是什么”还有“体现”和“反映”等设问方式。 (二)“为什么”类的设问除了“为什么”还有“原因”、“依据”、“意义”、

“影响”等设问方式。 (三)“怎样做”类的设问除了“怎样做”,还有“如何”、“建议”、“对策”、“启示”等设问方式。 (四)此外,“理解”、“认识”等设问出现时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考虑,但是否要从这三方面组织答案,要视具体试题而定。 三、主观题解题的技巧和规范 总的来说,主观题解题要做到“研究设问明关系,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分层次,活用归纳与演绎;根据设问找原理,理论联系实际要对齐,列出提纲再对照,语言规范有条理。” (一)审题:审题过程“六部曲”(看、抓、悟、联、列、思)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学科的考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哲学又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体<主要是政治生活中要区分主体包括国家、公民、政府、人大、政党制度(党、政协、民主党派)、民族、宗教、外交>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和设问的关键词、中心意思;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悟:悟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悟——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准确完整地联想相应的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即如何组织答案);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依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高中思想政治练习册

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练习册答案 知识大冲浪 (一)1.根本利益2.人民内部3.国家政权4.思想政治5.中国特色中华民族 (二1.D2.B3.B4.D (三)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ACD 2.ABCD 3.AC 4.BD (四)你能正确、简明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在剥削阶级的统治不再存在的社会,政权仍然是政治的核心。这是因为在这样的社会,无论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是解决社会矛盾,处理国内外的关系,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都要依靠国家政权。掌握政权才能治理国家,否则,一切都会落空。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政权建设。这是关系一个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植根于经济,又反过来为经济服务。任何社会的政治,就其性质而言,都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决定的。同时,政治对经济又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指导、影响或制约经济的发展。 政治观察 (一)辨一辨对错,再说说理由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政治生活的知识是用以指导和约束行为的,如果仅仅停留在一般认识上,不付诸实践,就失去其实际价值。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很多,如关心、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时事政策,参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活动,年满18周岁的公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参加党团等政治性组织,关心、了解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以及其他各种地方性专题性的政治活动,等等。还要努力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观察下面的图片,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1.参观“图片展”的老同志和青年在重温党的历史的基础上,受到教育,认识到党的伟大,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发了他们的政治热情,表达了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愿望。 2.青年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衡量思想品德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应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应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对待政治生活的热情,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实践,努力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1.任何社会的政治都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方面政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另一方面,政治又必然要为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执政的基础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之上,必然要为广大人民的经济利益服务,这就使它施政的中心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聚精会神搞建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也必然需要提高生产力,聚精会神搞建设;解决社会各种矛盾,搞好民族团结,也必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聚精会神搞建设;巩固我国的国家政权,建立强大的国防,也需要提高本国的经济实力,聚精会神搞建设。 2.如:物质文明较发达,精神文明得到发展的小康社会。

上海高二政治练习册答案

第五课政治参与公民责任 知识大冲浪 (一)填上令人满意的答案 1.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 2.依法 3.党领导法治化渐进式 4.政治权利主要途径国家管理 5.直接间接 6.政治素养 (二)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 1.A 2.C 3.B 4.B 5.D (三)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AB 2.ABCD 3.ABCD 4.ABCD 5.BC 6.ABCD (四)你能正确、简明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公民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参加政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表达政治意愿的行为。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依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项政治自由,以及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 2.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要求;是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保证国家机关的决策顺利实施的要求。 3.参与民主决策,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包括: ①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是指公民通过选出的人大代表,参与国家各项事务的决策,履行参与决策的重要责任。 ②依法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是指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政治观察 (一)辨一辨对错,再说说理由 (1)不赞同小王和小张的看法。我的看法是:如果到了法定年龄,我们不仅要参加选举活动,而且要认真履行职责,选出优秀的候选人。 (2)公民参加选举,才能维护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公民参加选举,是对国家和人民履行的重要政治责任,也是公民政治素养的重要体现。只有每个公民都在认真选择、理性判断的基础上,投出自己庄严的一票,才能选出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代表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行使权力,真正达到民主选举的预期目的。 (二)观察下面的图片,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1.①参加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产生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治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2.“坚决彻查”需要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监督,这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又一重要途径和形式。 在我国,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和失职行为,公民有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以

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题训练(高考真题)

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题训练(高考真题) 必修二《政治生活》高考真题训练 单元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1、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在充分享受其给工作、学习、交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迅速传播的电脑病毒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材料二:2007年2月7日。全国首例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大案告破,号称2006年度互联网“毒王”的“熊猫烧香”病毒的始作俑者李某等人落入法网。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达2.53亿,网站数共有191.9万个。25岁以下网民占到51%,30岁以下的网民占到70%左右。年轻人成为网民的主体,他们乐于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网舆情成为社情民意中最活跃的部分。

2008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做客人民网与网民在线交流,并表示,“网友们在网上发给我的一些帖子,我会认真地去阅读、去研究”。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迅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破千亿元,增速超过130%,网购用户规模达8000万,近三成的网民成为网络购物用户;网络购物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首次突破1%。 对2007年大城市网络购物人群调查显示,上海的网络购物人群占上网总人数的50.4%。上海的网络购物金额达到118亿元,而全部连锁商业的零售总额是1362亿。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公民应当如何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 3、38.辨析: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就是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政治参与。 ? ? 单元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面对“用工荒”,政府应如何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2、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

高二政治哲学1-5课练习题

高二政治哲学1-5课练习题 出题人:吴燕双审题人:宫晶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哲学和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是() ①哲学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不大②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③人人都懂哲学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有关世界观与哲学联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哲学和世界观都可以自发形成 B.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D.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切,仰观宇宙之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舆,抚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说明() A.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规律 B.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C.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 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上述材料体现了() 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 哲学是人类对其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6.“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分别代表了下列哪些哲学派别()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 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7.“气者,理之依也”“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心外无物”“动恒动,静恒静”这些观点依次是()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形而上学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8、2008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机理及及后续灾情科学分析的紧急科学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本次地震是青藏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的映秀——北川断裂发生错动的结果,破裂以逆冲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这说明() A.存在决定思维 B.思维与存在不可分离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9、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A、是又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 D、是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的上的伟大变革,他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庄子与惠施有一次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鱼在水里游动,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庄子反问道:“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固不知子之乐矣;子非鱼,固不知鱼之乐也。”惠施的观点属于() A.唯物论B.唯心论C.不可知论D.可知论 12.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不变、道亦不变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说是它坚持() A.科学的观点 B.唯物的观点 C.辩证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4.下列关于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B.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 C.没有哲学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哲学不是 15.古希腊哲学史上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

广东省梅峰中学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7课练习题

石龙中学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蕴涵的哲理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题和基础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人与自然始终是对立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 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②乌鸦叫丧,喜鹊叫喜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④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3、2008年是奥运年,人们不断听到“奥运年结婚、奥运年生子,有福气”的说法。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年份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于人的活动无关 4、 1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发布了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今后,社会各界可以随时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专栏进行查询。温家宝总理指出,产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国家形象。这表明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5、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这说明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④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一些大学生在应聘时遭遇“姓氏歧视”。一位“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姓“裴”不吉利的认识 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7、要继续推进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打破行政区划局限,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做法 ①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②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道理 ③说明我国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④遵循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据此回答8—9题: 8、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B、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起决定作用 C、整体功能决定部分功能 D、整体和部分难以界定,相互渗透 9、调整农业结构的哲学依据是 A、只有优化各部分结构,才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没有整体就没有部分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D、联系的普遍性 10、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在总结成功完成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测控任务的经验时指出,参与测控任务的数十个单位,加强科学统筹,注重协同配合,科学整合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一盘棋、一股劲、一条心的良好局面。这启示我们 ①要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②要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③整体的功能就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④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一个木板长短不等的桶能装多少水,既不取决于最长木板的长度,也不取决于各木板的平均长度。这就是著名的“木桶原理”,也叫“短板效应”。从哲学上看,“木桶原理” A、启示我们要充分重视部分对整体的统率作用 B、启示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C、说明部分不可缺少,可以用部分代替整体 D、说明只要搞好局部,就能推动整体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2.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近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但农民土地却被征用滥占严重,从1996年至2002年,我国年减耕地1027万亩,仅2003年我国耕地面积就减少了3800多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就达343.7万亩,比上年增长17℅,同时由于人们对耕地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我国现有耕地退化、沙化、酸化和盐渍化速度惊人。 结合材料,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的利用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具体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见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而耕地面积的减少,又会影响到农业的基础地位,影响到经济的长远发展。 (3)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做到既顾全大局,又重视局部。注重经济整体发展的同时,考虑到耕地问题可能带来的极大危害。反对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