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

(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4)学生汇报与补充。

三、巩固新课

(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

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

(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4)教师讲解三种玩具的做法,并简要介绍原理。

四、作业

完成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板书设计〗

1、空气的性质

占据一定的空间

有质量

压缩空气有弹性

2、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空气会流动么?

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谁来描述一下?

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

二、进入新课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④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⑤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的?你准备怎么做?

⑥书上的实验你能看懂么?谁来做?

⑦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

②打开冰箱冷藏室。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

③冬季的冷风从哪里钻进来?

④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

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

(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

三、巩固

(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3)教师、学生一起来完成一只热气球。

四、作业回家做一个热气球。

〖板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2、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空气。

2、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你怎么知道的?

3、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吗?

4、他们的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谁来解释一下?

二、进入新课

1、空气的成分

(1)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熄灭的结果,我们在来看一遍实验,不过我们稍加一些改变。

(2)教师演示书上实验。(建议改为大一些的集气瓶)

(3)蜡烛熄灭后,你还看到什么现象?

(4)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水为什么进入了杯子,说明了什么?

(5)杯子中的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剩下的空气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我们在看。

(6)教师演示实验。

(7)火柴为什么会熄灭?正常情况下会不会熄灭?说明剩下的空气有什么性质?

(8)通过蜡烛的燃烧与火柴的熄灭你能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他们分别有什么性质?

(9)教师简单介绍空气的成分。

2、认识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虽然在空气中很少,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制取方法。

(2)教师制取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究有什么样的性质?

(4)教师演示实验。

(5)蜡烛由下而上的熄灭可以说明什么?二氧化碳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6)教师继续演示实验。

(7)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三、巩固

1、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么?

2、学生做介绍。

3、教师对书上图比较难理解的做介绍。

四、作业:了解氮气的作用。

〖板书设计〗

3、空气中有什么

氧气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重

氮气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2、难点: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教学准备〗空气污染的软件,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讲述: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吗?

⒉提问: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⒊讲述: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二、学习新课

1.了解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

(2)人类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3)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空气受污染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4)我们周围的空气现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去调查一下。

(5)室外的空气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6)室内的空气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7)将我们调查到结果记录下来。

(8)教师介绍表格记录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

2、学生介绍书上的6幅图。

3、净化空气,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四、作业

1、完成调查记录。

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

〖板书设计〗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第二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2、知识与技能

●知道温度的概念;

●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建立温度的概念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

二、形成温度概念

全班交流,感受到: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

(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

(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

(4)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四、预测水的温度变化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五、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

(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

(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

(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

六、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

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巡视。

七、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

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

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

①描点;②连线。

3、学生作曲线图。

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

2)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3)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4、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下面的比较:

1)刚开始的温度一样吗?最后的温度一样吗?

2)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3)各组的曲线的弯度一样吗?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结发现:

1)温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

2)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板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温度——温度计

温度逐渐下降,由快到慢。

2、热的传递〖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2、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准备〗试管夹,汤匙、蜡烛、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茶叶,热水。

〖课时安排〗1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今天,我们手冷的时候,爹妈会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这说明热可以传递。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的传递。

二、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

要求:注意别烫到手;

可以从汤匙任何一个位臵开始烤;

汤匙不要离蜡烛太近;

观察蜡是怎么熔化的。

学生分组烤一烤涂了蜡的汤匙,观察蜡的熔化并用箭头在图(书68页)中表示。

展示交流:蜡油熔化的规律?

小结:固体传热――传导

三、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出示用酒精灯加热的水。

提问:酒精灯产生的热传递到哪儿去了?

固体和液体传热的方式会相同吗?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是如何全部变热的?

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

领取材料进行尝试,感受哪种方案能够有效的观察到水的流动。

再用有效方案进行一次实验(有效方案有很多种,鼓励小组间选择不同的方案),观察水变热的过程,并画在记录(书68页)上。

展示交流:水变热的规律?

小结:液体传热――对流。

四、拓展到空气传热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传热方式。观看多媒体课件。

五、了解辐射学生自学19页“辐射”。

六、应用并区分热传递三种方式分析图(第19页)中热的传递方式,

直接看书,学生利用箭头很容易分析出热传递方式。去掉箭头,学生有能力自己去表示热传递的过程。〖板书设计〗

2、热的传递

固体——传导

液体——对流

空气——辐射

3、加热和冷却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

●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2、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砂糖、易拉罐底、蜡烛、火柴、玻璃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水槽、冷

热水。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聚集”

讨论: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你为什么这样想?理由是什么?

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创设情景:一块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

提出实验的要求:

①先将蜡烛点着。

②将装有糖的锅放在蜡烛上。在觉得可以作画的时候画出你们小组心中的画。

③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

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画的。

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请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想描述出这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提问: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

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

师演示固体体胀演示器。

小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引导学生利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提问: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类似的变化吗?

指导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仔细看书上的方法)。

师生讨论方法:

1)借助什么可以观察到液体或气体体积的变化?

2)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够证明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3)实验中可能要注意什么?(气密性)

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尝试。

小结: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三、了解加热和冷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讨论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板书设计〗

3、加热和冷却

形态体积

加热变化热胀

冷却变化冷缩

4、吸热和散热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2、知识与技能

●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难点: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沙、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彩色笔或墨汁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好吗?

二、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沙和水)

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①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能力一样吗?比如说,沙和水,哪个吸热快?

②提出自己的猜测。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

③怎样才能让别人相信你的观点?

2、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

①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了解学生的现状。

②谈话,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获得热?怎样较为科学、精确地知道物体吸热后的变化?怎样比较吸热的快慢才是科学的?

(注:实验中,要考虑到沙子要干,这一点可能学生不会考虑到,教师可适当提醒。)

③说说有哪些注意事项如问:沙子是湿的,行吗?为什么?

④学生讨论制定方案:怎样比较沙和水,谁散热快。

3、学生分组到室外实验,师巡视,检查学生记录情况。

4、交流实验结果。

5、讨论:从这一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6、指导学生分析数据,绘制曲线图。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

1、提问: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性能不一样,那同一物体,不同颜色,它们吸热散热的能力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3、请学生按四人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师巡视,了解情况,作个别指导。要哪些材料?怎样操作?怎样保证对比实验的条件控制?可放手让学生自行制定。鼓励学生尽可能想出不一样的方案。

4、学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

5、学生到室外分组活动。

6、汇报交流:什么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7、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二、了解生活中觉吸热、散热现象的原理及应用。

1.谈话: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

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教师也可作适当补充。联系实际生活,找出生活中应用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的例子。体会利用科学知识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三、拓展作业设计一个保温杯,看哪个小组设计的保温杯效果最好。

〖板书设计〗

4、吸热和散热

吸热散热

沙快快

水慢慢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能够通过对沸腾和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成因;

●能够通过了解水结冰、沸腾、凝结的条件;

●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

●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2、知识与技能

●知道云、雾、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

●感受物质的循环变化。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难点:做造雾、雨、霜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玻璃杯、冰块、易拉罐、湿毛巾、盐、温度计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

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基础。

三、设计实验,制造云、雨、雾

1、造云

(1)谈话:刚才我们看过了各种形态的水,你们觉得好看吗?你们想自己动手制造出她们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吧!

(2)学生参照课本提示,讨论实验方法。

(3)小组活动,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云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4)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再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5)教师讲解: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雾就是低空中的云。

2、造雨

(1)提问:你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吗?

(2)学生回答。

(3)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将设计结果记录下来。

(4)汇报设计方案,互相评价,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

(5)讲解:当小冰晶下落时,如果地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就会下雪。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这节课继续学习关于水的知识。

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水”。

二、设计实验,制造露、霜

1、造露

(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案,明确方法。

(2)分组实验,汇报结果。

2、造霜

(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仔细观察:易拉罐外出现了什么?这时的温度是多少?通过结冰实验,学生可以认识水的冰点,同时认识霜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实验中包括液态的水变成固体和气态的水变成固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同时认识到水的两种变化。

三、认识水的蒸发、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1、谈话:小朋友看看刚才老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的“水”字还在不在了?它跑到哪里去了?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你能做一个蒸发的实验吗?(让学生将水滴到手背上体会蒸发的作用。)

4、设计实验方案。

5、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蒸发加快?

6、了解自然界的蒸发现象:列举你知道的蒸发现象。

7、讲解: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做凝结。云、雾、露、雨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凝结成的。

四、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提问:水在自然界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互相转化?

2.根据课文图示,将水循环的过程自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或者编成童话剧来表演。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学生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变化。

2、科学知识

●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学会尊重事实。

●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食品保鲜袋、尺子、队鼓、绿豆、鼓槌、干净的透明瓶子、细盐、纸杯、水、蜡线等。

2.演示材料:带有音乐的小布熊、音钹一副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问题生成

1.谈话:同学们请看它是谁?(出示带有音乐的小布熊)今天我们要和小布熊一起进行科学探究,你们高兴吗?那你们大声向小布熊问声好吧!(学生大声向小布熊问好,由于振动小布熊音乐响起。)2.提问:当你听到小布熊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研究些什么呢?

3.学生提问题,教师根据情况板书。

4.选择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揭题,板书课题)

5.谈话: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

6.教师播放有多种声音的光盘。

7.汇报:是什么声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8.教师补充说明: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二、探究新知

(一)制造声音

1.谈话:你能想各种办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吗?

2.学生自行制造声音,把你制造声音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73页上。

3.汇报实验情况:你怎样使食品保鲜袋发声的?

4.小结: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气后再用指头弹击、敲击桌面、来回绷紧袋子、吹足气后系紧再挤破、风吹、放个豆子在吹气的袋子里晃……

5.教师注意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比赛: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看谁制造的多,并认

真观察发音物体有什么特点?

7.小结:能发生的物体其实很多,发声的方法也很多。

(二)作出假设

1.小组猜测:为什么这些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塑料袋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2.学生作出自己的假设,并填在活动记录表上。

3.学生汇报假设。

(三)实验验证

1.提问:你们能利用身边材料发出声音吗?

2.教师提要求:制造声音不要太用力,以免影响其他班上课。

3.学生自选材料,制造声音。(分组实验,轮流操作,认真感受)

4.实验前分发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学生汇报制造声音的过程。

6.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你们在制造声音时,有什么发现?

7.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

(四)得出结论

1.讨论:大家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2.汇报交流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

3.师生小结: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物体都在“振动”。

4.研究怎样让物体停止发声。

(1)提问:你怎样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2)教师敲一下音拨,谈话:现在音拨发出了声音,怎样使它停止发出声音?

(3)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4)学生上台表演。

(5)提问:同学们的表演说明了什么?

(6)小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板书)

三、巩固应用

1.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放松一下,闭上双眼,认真地听!(播放唱歌声、说话声、咳嗽声录音)2.汇报:你听到了什么?

3.讨论:人体是怎样发声的?

4.多媒体课件演示:人的发声器官。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先请大家猜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这是什么东西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空气。首先大家先想一想: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自主学习 拿出一个纸团,我如果把纸团放进水里,纸团会湿吗?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现在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纸团并没有湿,怎么回事呢? ②如果有的同学想试,可以让学生多试几次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会吹气球?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 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 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复习资料 (2)

四年级美术知识点 1、红、橙、黄是阳光和火的色彩,它们使人感温暖、热烈、兴奋,蓝、绿使我们联想起天空、海洋和森林,使人觉得凉爽、寒冷、遥远、宁静。 2、色调指画面色彩的整体感觉,有的偏冷,有的偏暖。 3、在文字尚未成熟的五千年前,车就出现了。民间的独轮车是最古老的运输工具。 4、1956年,中国制造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1958年,我国又制造出第一辆红旗牌轿车。 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000万辆。 5、刻撕纸版画的方法:在卡纸上画好底稿,用美工刀将需要撕去的部分刻一刻,再用手将那部分撕去,撕去的部分还可以涂色。 6、现在,差不多3 4的地球表面仍然是海洋。海洋有40多亿岁了,生命 在35亿年前诞生于海洋。 7、海洋最深处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地球上80%的氧气是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8、鲨鱼是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在地球上已生存了大约4亿年,比恐龙还年长1.4亿岁。 9、用泥皮将废纸包裹在中间做成空心的泥工作品,烧制时不会炸裂。剪刀也是泥工工具。 10、鱼是漂亮活泼的生物,是丰收和富裕的象征,有美丽吉祥的纹样,使生活色彩缤纷。 11、看黑白照片或透过墨镜,我们能看见彩色世界的黑、白、灰层次。 12、绘画和设计中的黑、白、灰元素营造了层次和节奏感。 13、考古发现,约7000年前我国南方河姆渡先民就会建造榫(sǔn)卯结构的吊脚楼了。 14、山西佛光寺,是目前能见到的保存完好的唐代木结构建筑,是1937年为我国著名建筑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发现的,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第一宝。 15、笔尖在线条当中运行叫中锋用笔。中锋线条浑厚、有力,常常是画面的主要线条。 16、倾斜笔尖,使笔尖在线条的一边运行是侧锋用笔。侧锋用笔线条爽利、多变有特殊的表现力。 17、艺术家把原有的画用新的手法重新画过,画出面目一新的变体画。 18、手是人的第二张脸。 19、人手和动物前肢的区别在于人能用手创造和使用工具去劳动。 20、在一定形状中美丽图案,即使去掉了边框,也能显现原来的形状,它们被称为适合纹样。 21、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 22、远古祭祀天地和进行祈祷的玉是代表权力的神器。 23、北京奥运会奖牌的设计从中国汉代玉璧的样式中得到灵感。 24、玉雕中采用了浮雕、透雕等方法。 25、玉雕饰品的形状和纹饰有着吉祥的寓意。

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年班座号姓名 一、填空 1、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2、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3、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6、(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7、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9、(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2、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3、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5、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6、一个听力有障碍的人;骂他几句也没关系;反正他听不到. (×) 7、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对话必须用无线电话. (√) 8、每个人都会制造噪音;我们应该养成在公共场所低声交谈的习惯.(√) 9、1816年;英国医生兰尼克利用声音传播发明了听诊器.(×) 三、连线题 把人耳的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外耳道产生振动 鼓膜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耳蜗产生听觉 听神经收集声音 大脑把振动转变成大脑能识别的声音信号

(1对4, 2对1, 3对5, 4对2, 5对3 )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科学期末试卷 年班座号姓名 一、填空 1、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就越(). 2、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冷空气会(). 3、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 4、空气总是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 5、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6、()、()、()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7、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8、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9、摩擦、()、敲击、()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2、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3、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5、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6、一个听力有障碍的人;骂他几句也没关系;反正他听不到. () 7、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对话必须用无线电话. () 8、每个人都会制造噪音;我们应该养成在公共场所低声交谈的习惯.() 9、1816年;英国医生兰尼克利用声音传播发明了听诊器.() 三、连线题 把人耳的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外耳道产生振动 鼓膜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耳蜗产生听觉 听神经收集声音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空气 一、空气的性质 一、填空题: 1、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二、实验回答: 1、把一团纸紧塞在杯低,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 答:纸团不会湿。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去。 2、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 答:气球吹不大。因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只有在瓶子上扎些小孔,才能吹大气球。 3、将两只充满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答:刺破气球的这边翘了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4、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脸上觉得有风吹过来,凉凉的,还听到“嘶-嘶”的声音。说明空气会流动。 5、用手压袋子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在用力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到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 答:用手压,手感觉到袋子里有东西往上顶。再用力压,发现袋子被压下去了一点,松开手后,袋子有回到原来的样子。这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6、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答:①给自行车轮胎充气②篮球、排球、皮球充气③玩空气枪④气垫船等。三、设计实验: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步骤1、用绳子穿过吸管,把绳子绷直。 2、用气筒分别给两个气球打气,一个的打得多点,一个少点,拧紧口。 3、用胶带把打过气的气球固定在吸管上。 4、同时放开两个气球,比谁跑得远。 结论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T),冷空气会(下降J )。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热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C)、(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8、真空状态下,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空气 1 、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 、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 ),冷空气会(下降↓ )。 5 、(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 、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 、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 、(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 、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 、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热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 )、(华氏度)作单位。 2 、(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 、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 4 、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 、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8 、真空状态下,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苏教版四年级期末美术考试复习提纲

四年级美术知识点总结 1.红、橙、黄是暖色,它们使人感到温暖、热烈和兴奋。以红黄色为主画的风景是暖色调的风景。晚霞、秋景、丰收的田野,大多是暖色调的,传达出和热情和温馨。 2. 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 3.蓝、绿是冷色,使人感觉凉爽、寒冷、遥远和宁静。以蓝、绿、紫色为主画的风景是冷色调的风景,显得静谧而幽深。 4.影响画面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因素很多,除了色相的对比与和谐之外,还有色彩的纯度、明度、面积等因素 5.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6. 彩纸穿编步骤:画底稿、刻出横的或竖的小口、剪下比小口略窄的纸条、用纸条上下穿编、将穿好的纸条向上挑起成弓形,再将纸条两头在纸的反面固定。 7.风雨(水彩)现代霍克尼(美国) 风雨(油画)现代卢梭(法国) 现在雕塑(金属)亚历山大利伯曼(乌克兰) 8.有了单色纸板画,就逐渐出现了拼版套色和分版套色的纸板画 9.多版多色的套印方法:(1)需要制作多张底板,分别在各分色版上滚上不同的颜色,按先后顺序印制。(2)分版套色时,要在印版和印纸的变焦对应处坐上标记,以奥正套印准确。(3)等一版上颜色干透,再套印另一版。也可在半干时就套印,以获得特殊效果。(4)可以用印刷油墨进行油印,也可以用水粉色和水彩色、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或过滤纸进行套色水印。用水粉作业时,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甘油,防止颜色干得过快。(5)套色水印法是将纸盖在印版上,用喷壶将纸适当喷湿,覆上一层报纸,然后逐步揭开部分印纸,再在底版上涂色,一步步磨印完成。 10.套色纸版画:主版和底版的制作要有凹凸感,拼贴的部位要用乳胶粘牢,套印油墨时要选用两种对比强烈的颜色,拓印要仔细,避免重影 11.鸟和家禽(1)画鸟儿和家禽,常会画得站不稳。你只要仔细观察,适当调整两条腿的高低位置即可。(2)恐龙灭绝后,一种高约三米的巨鸟称霸过地球,被称为“元鸟”。(3)用铅丝做骨架,上面裹上胶带,再贴上各种纸张,鸟就做成了。(4)陶鹰尊(新石器时代)青铜鸮尊(商代)瓷钵(晋代)玉鸟(汉代)陶鸟哨(清代)鸟壶 (古印加文化) 镀金铜鸟(古印加文化)科学家说鸟是恐龙的后裔,他们是一种和人类生活习性最相近的脊椎动物。哪个地方生存着鸟,那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一定很好。鸟是天生的歌唱家,它们的鸣叫,有时是在交流信息,有时是在沟通感情,有时只是自娱自乐。 12.深衣(战国)织棉(唐代)彩陶(汉代)凤袍图案(明代) 13.画鸟儿的眼睛,嘴和爪子时,用水要少些,以免过于渗化。 在宣纸上作画:当第一遍水墨未干时即在上面画第二遍,使水墨 产生渗化交融的效果,这种方法叫破墨法,常用的破墨法有:浓 破淡,即用浓墨加在未干的淡墨上。淡破浓,即先画浓墨,未干 时用淡墨画第二遍。点、线、墨块、干檫在破墨时可以交替使用。 14.向画家学习时,既要学习、借鉴他们的方法和表现风格,也可以加上自己的观察、想法和情趣。 15.鸟(中国画)清代朱耷猫头鹰(中国画)现在林风眠 鸭子(中国画)现在陈子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空气 1.空气的性质 一、填空题: 1、空气是(混合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水能看得见,空气看不见)等。 二、实验回答: 1、把一团纸紧塞在杯低,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答:纸团不会湿。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去。 2、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答:气球吹不大。因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只有在瓶子上扎些小孔,才能吹大气球。 3.将两只充满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答:刺破气球的一边翘了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4、用手压袋子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松开手后你看到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 答:用手压,手感觉到袋子里有东西往上顶。再用力压,发现袋子被压下去了一点,松开手后,袋子有回到原来的样子。这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5、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答:①给自行车轮胎充气②篮球、排球、皮球充气③气枪④气垫船喷雾器等 三、设计实验: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步骤1、用绳子穿过吸管,把绳子绷直。2、用气筒分别给两个气球打气,一个的打得多点,一个少点,拧紧口。3、用胶带把打过气的气球固定在吸管上。4、同时放开两个气球,比谁跑得远。 结论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2.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填空: 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2.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三国时,诸葛亮发明了“孔明灯”。1783年,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二、实验回答: 1.空气是无色的气体,看不见,摸不着。在课堂上,我们想到观察空气流动的办法有?答:①把手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手感觉到蜡烛火焰上方有股热气往上冲) ②将纸蛇放在点燃蜡烛的上方。(纸蛇转动起来。蜡烛上方的空气受热上升, 引起纸蛇转动。) 2.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用实验证明。 答:①在木棍的两端各挂一个纸杯保持平衡②用燃烧的火柴烤热一端纸杯内的空气。 ③移开燃烧的火柴,不再平衡,发现被烤热的纸杯这端轻,上升,冷的那端下降。说明: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冷空气重会上升。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答案及试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及试题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 (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 誉。第二单元: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8、(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9、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10、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11、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12、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1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14、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15、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 体)。 16、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例如(油)吸热和散热比水快;(金属片)吸热和散热比纸板快。 17、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 18、同一种物质,(深色的)比浅色的吸热和散热(快)。 19、(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0、(云)、(雾)、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全面

课题一:贺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贺卡,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审美意识 2、使学生能够选择身边的各种材料,大胆地高计贺卡,体验绘制的乐趣 3、在贺卡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美好莱的祝愿,增进情感的交流 教学准备:收集有个性的贺卡、准备纸张、剪刀、胶水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了解各种个性贺卡、并能动手绘制一张 教学难点:贺卡的材料的运用的巧妙,作品有创意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的各种贺卡、分析作品的材料的运用及表现方法,激起创作的热情。 二、体验材料 展示课前准备的各种旧材料及纸张,探讨如何运用到作品中。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想像设计、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动手制作 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到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简单的剪、贴、揉、卷、折、撕等多种方法来绘制一张贺卡。 四、交流作品 在贺卡的空白处写上祝福的话语。集体互赠作品,欣赏评析不同的风格的贺卡。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去观察、体会、表现各种瓜果的外形、颜色等 2、能够运用色彩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教学准备:画板、学生自己喜欢的瓜果和绘画的用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绘画的形式与色彩表现瓜果,体验艺术的美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够突破瓜果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想像与创作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游戏:你画我猜 一个学生简单地画出一个瓜果的线条,其余同学猜瓜果的名称。 2、揭题:诱人的瓜果 二、教学新课 1、看颜色,说瓜果 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颜色说说可能是哪些水果。 2、走近大师的画 引导学生欣赏瑞典当代画家格利斯的绘画作品《静物》。 3、欣赏伙伴的作品 通过欣赏课体中或生活中小伙伴的作品,学习表现方法,激发表现的激情。 4、让学生思考怎样表现自己的作品、交流讨论 5、完成作业。教师相机指导 三、小结评价 作品展示。通过各种途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选取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四、课后拓展 尝试用没有运用过的方法来表现瓜果。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热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8、真空状态下,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9、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再提起一次重盖。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1)

2020新教材苏教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套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1 给动物分类 2 鱼类 3 鸟类 4 哺乳类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5 运动与位置 6 不同的运动 7 运动的快慢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8 力与运动 9 弹力 10 摩擦力 11 浮力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12 点亮小灯泡 13 导体和绝缘体 14 电路暗箱 15 生活中的电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 16 常见的岩石 17 认识矿物 18 矿物与我们的生活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1《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动物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科学探索目标 1、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 2、摸脊椎,体验脊椎特点。 3、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2、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特点。 3、了解珍贵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意识。 重点了解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能给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难点制作脊椎模型,探究脊椎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播放《动物世界》片头视频,提问:你们认识哪些动物? 2、进一步提问: 你去过动物园吗? 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 展示动物园参观示意图。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是怎么分 区的? 归纳: 按照某种标椎分区,比如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珍贵程度、进化程度等。观看视频,回 答 看图回答 交流 从视频和旅游等 方面入手,让学 生知道动物的种 类很多,应该进 行分类。 讲授新课一、给动物分类 1、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 提示:首先确定分类标准。 把分类情况记录下来。小组内确定标 准给动物分类 给动物分类需要 一定标准。按不 同标准会有不同 分类。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1.给动物分类

写出鱼的外形的共同特征。 1.身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2.头骨与躯椎间缺乏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3.体形多呈流线型.在水中游泳减少水的阻力。 4.以鳃进行呼吸,靠口的开关,鳃弧的张缩一促使水的通入与流出。 5.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6.身体颜色是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7.身体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画出你观察到的鱼的外形,并标注出鳃和鳍。

研究鸽子的羽毛。 我的发现对鸽子的作用观察正羽 正羽外形优美,比较宽大, 摸上去比较光滑,中间有 一根坚硬的、粗壮的羽轴。 利于鸽子的飞行和掌握身 体的平衡。 剪断正羽羽根后发现羽根里面是空的。减轻重量 在正羽上滴水后水不会被吸收。 防水,防止羽毛被水沾湿, 影响飞行。 用放大镜观察绒羽 绒羽看上去比较细小,摸 在手上比较柔软。 保持体温,减少热量散失, 抵御寒冷。 将这些鸟喙与它们各适合吃的食物连线。

研究哺乳动物。 写出下面动物的运动方式,以及一两种有相同运动方式的哺乳动物名称。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5.运动与位置 辨别教科书图片中哪些物体在运动 (汽车)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草地上的两个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自行车与骑手)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公路)位置发生了变化; (河里的鸭子)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河边小路的乌龟)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草地上的两个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天空中的老鹰)在运动,因为它相对于(白云)位置发生了变化。 6.不同的运动 用简单的图示表示下面各种物体的运动轨迹。

苏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

苏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冷色和暖色 1.红橙黄是阳光和火的色彩,他们使人感到温暖、热烈、兴奋;而蓝、绿色使我们联想起天空、海洋和森林,让人觉得凉爽、寒冷、遥远、宁静。 2.冷色和暖色是对比色,人们常在暖色或冷色中选取一种颜色作为主色,以同类色的其他颜色为辅色进行绘画或设计,有时会再加一点对比色,以求色调的丰富和生动。 3.一朵紫红的花,在大红花旁显得较冷,在绿叶丛中却显得较暖,色调的冷暖是相对的。 4.以蓝、绿、紫色为主画的风景是冷色调的风景。夜色、海景、草地、森林……常常画成冷色调,显得静谧而幽深。 5.以红黄色为主画的风景,是暖色调的风景。晚霞、秋景、丰收的田野……大多是暖色调的,传达出热情和温馨。 6.油画《秋》,弗拉基米尔画派(俄罗斯) 7.色调指画面色彩的整体感觉,有的偏冷、有的偏暖,有的明快、还有灰色调,色调有高雅和低俗之分,高雅的色调具有打动人心的美感。 第二课奇怪的梦 1.对动物脑电波的观察说明,动物也会做梦。 2.要画好画就不要怕失败,大胆尝试各种画法。每个人的梦是不同的,不必去模仿。 第三课车(一) 1.在文字尚未成熟的五千年前,车就出现了。民间最古老的独轮车是最古老的运输工具。两千年前,人类就有了牛车、马车、手推车……今天,火车、汽车、摩托车…… 2.1956年,中国制造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58年,我国又制造出了第一辆红旗牌轿车。到2013年,我国的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000万辆。 3.将来,由电脑控制的高智能化的车,在行驶中能自动处理遇到的情况。 第四课车(二) 1.制作小窍门:用快干胶或双面胶带粘接各个部分。在轮子左右两边的车轴上卷上双面胶带,然后在轴上涂点蜡,车会跑得更快。在车的前后轴上拴上橡皮筋,然后反转后轮,一松手,车就飞快向前冲去。 2.概念车是设计师的奇思妙想,他们处于实验阶段,而非投产产品。未来我们也许会驾驶这些车。 第五课乘车印象 刻撕纸版画的方法:在卡纸上画好底稿,用美工刀将需要撕去的部分刻一刻,再用手将那部分撕去,撕去的部分还可以涂色。 第六课海洋世界 1.远古的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后来陆地逐渐扩大。现在差不多四分之三的地球表面仍然是海洋。海洋有40多亿岁了,生命在35亿年前诞生于海洋。 2.海洋最深处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米)。地球上百分之八十的氧气是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科学家预言人类如此滥捕滥捞,许多海洋生物将在50年内绝灭。 第七课海洋怪兽 1.深处可达11公里(千米)的海洋,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深浅不一、光照不同,古今生物种群丰富多样、神秘莫测,有许多不为人知,科学家也会被它们吓一跳。 2.鲨鱼是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大约4亿年,比恐龙还年长1.4亿岁。 第八课做做海洋生物 制作小窍门:用泥皮将废纸裹在中间做成空心的泥工作品,烧制时不会炸裂。剪刀也是泥工工具。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全 册 教 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 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2018苏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7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由四部分的内容构成:1、认识空气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空气无一定的形状,向四面八方流动,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等。2、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包括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第二单元:冷和热本单元主要由5课组成,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本单元共分为四课,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一些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才能到达人的耳朵,知道乐音是令人愉悦的声音,噪音是使人烦躁的声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知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保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了解营养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注重个人保健。 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排序,第二部分是分类,通过学习指导学生识别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排序,自然地理解并接受在科学探究中也离不开排序的观念,理解排序的科学含义。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而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 1.3知道……空气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4.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4.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4.3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4.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4.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单元在学习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容易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由于空气不同于其他有形物体,需要通过实验来间接觉察到它,因此,本单元各课大多是以实验感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寻求答案的线索来呈现的。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

(完整版)苏教版七上美术试卷.doc

七年级美术考试测试卷 一、填空题(共30 分,每空格 1 分) 1、中国古代绘画从表现技法上可分为_________ 和 ________画法。 2、牡丹被人称为 ______。 3、中国历代国画名作中<<写生珍禽图 >>的作者是 ________ ,<<芙蓉锦鸡图 >>的作者是 ________, <<松龄鹤寿图 >>的作者是 ________。 4、花卉装饰变化的方法有很多,丰富变化的具体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素描中的三大面是________,五大调子是 __________。 6、三原色是 _________三种颜色。 7、连续式纹样中的面状纹样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形式。 8、花中四君子是 ________。 9、岁寒三友是指 __________。 10、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是意大利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20 分,每小题 2 分) 1、“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被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 A、强度 B 、对比 C 、变化D活动 2、《兔子》的作者是( ) A、法国德拉克罗瓦B德国丢勒 C、西班牙毕加索 D、法国米勒 3、色彩三要素是()。 A. 鲜、浊、程度 B.红、黄、蓝 c.明度、纯度、色相D、黄、绿、白 4、 <<五牛图 >>的作者是() A、韩滉 B、韩干 C 、李春D、李公麟 5、水彩画属于下列哪个画种?() A 、西洋画B、中国画 C 、版画D、漫画 6、属于冷色调的颜色是() A、橙 B、红 C、蓝 D、黄 7、下面哪一项是属于透视关系?() A、近大远小 B、近长远短 C、近窄远宽 D、近小远大 8、元代著名书画家()评《五牛图》为“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A、赵孟頫 B、颜真卿 C、任颐 D、陈洪绶 9、近代著名画家、书法篆刻家()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A、陈之佛 B、潘天寿 C、齐白石 D、王冕 10、郑板桥曾刻一闲章为“青藤门下走狗”中“青藤”是指()。 A、崔白 B、徐渭 C 、马远D、夏圭 三、对错题(共 20分,每小题 2分) 1 、根据图案所表现的内容题材可分为传统图案,民间图案,现代图案。---------() 2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风格流派,自唐代兴起,元、明、清朝以后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 () 3、水彩画有湿画法和干画法两种。---------()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 课冷色和暖色 一、本课冷色与暖色是在学生对三原色认识的基础上对色彩分类的了解.按人们视觉对自然 的经验感受,色彩分为冷与暖两大调子,冷色与暖色色彩中的冷暖关系是相对的比较关系, 而在两大类的内部也有冷暖对比的因素.冷色与暖色不同的色彩给你不同的心理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一些色彩对比比较强烈的图片,感受冷色和暖色的区别.并要求他们在绘画中运用色彩的明度变化对比和调子的表情特征绘画出能表达自己情绪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区分冷色与暖色. 2、情感目标:能够说出冷色和暖色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3、实践目标:用绘画的或拼贴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温暖或寒冷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学会区分冷色和暖色.了解艺术语言. 四、教学难点:创作表现一幅温暖或寒冷的作品.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师准备:色轮、色纸、以及有明显冷、暖倾向的图片 七、学生准备:自备绘画工具冷色与暖色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老师: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三原色,还记得是哪三原色吗 学生:红、黄、蓝 老师:非常好,我们的同学学的非常认真。如同我们同学的个性一样,每位同学的性格脾气都是不一样的,色彩呢他也有自己的个性。 红色她的个性火辣、奔放、热烈、温暖,让人联想到火焰、太阳。蓝色他的个性宁静、和谐,稳重、寒冷会使人联想到天空、大海、冰雪。四季给我们冷和暖的感觉,颜色也可以给我们冷暖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色彩的冷与暖》 板书:色彩的冷与暖 (二)、教授过程 1、老师: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新)苏教版美术教案冷色与暖色冷色与暖色还有那些颜色给你这样的感觉呢并说说这些颜色能使你联想到哪些物体。也可以在我们的教室中寻找。(如:红色,火焰山、酷暑)学生:蓝色、白色、紫色是冷色。白色的雪,深蓝的夜空。大红、橙色是暖色。大红的喜字很喜庆。 (很多学生觉得黄色颜色很淡,应该是冷色,其实黄色是暖色,在荷兰着名画家凡.高的夜间露天咖啡座中画家就运用黄色来表现温暖的灯光.) 2、欣赏作品学生欣赏老师带来的图片,老师:同学们请你们说说这些图片给人带来的整体感觉,再距离一下作品分别使用了哪些颜色。 学生:老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说的非常好,现在思考一下:在表现寒冷的作品中,我们能够使用暖色吗我们应该用哪些色彩怎样运用使用暖色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学生;在表现寒冷的画面的时候,我们可以大面积的运用白色、蓝色,绿色等,我想也可以适当的画一点暖色来衬托冷色,比如在冰天雪地中画一个小小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可以 给人更冷的感觉。 老师:说的太好了,太棒了,(新)苏教版美术教案冷色与暖色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另为老师还要告诉,同一颜色他的深浅不同也就是他的明度不同给你感觉也是有变化的。 (三)、学生作业 老师:同学们现在对色彩的冷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老师要求选择一幅冷色系或是暖色系的作品把他表现出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