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浅析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浅析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黄萍贾作璋王丽玲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09期

[摘要]目前“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内容上的“大而全”、教学方法上的“单向灌输”、教学环节上的“纯理论讲授”、教学手段的“单一滞后”、考评方式的“片面单一”以及教学状态的“浅”“瘦”“死”等弊端。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改进“思政”课教学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思政”课高校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黄萍(1972- ),女,防灾科技学院讲师,硕士,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工作;贾作璋(1971- ),男,防灾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硕士,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和研究。(河北三河065201)王丽玲(1967- ),女,河北省科技师范学院,硕士,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河北秦皇岛066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4-0090-02

近年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质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无效论”“无用论”“劳民伤财论”等论调在一部分同学和教师中有一定的市场。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提出了“力争几年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明显改善”的明确要求。导致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机构设置方面问题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等。本文仅就高校“思政”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略作探讨。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上的“大而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活动受到教材体系机械严格的限制,不能从学生的年龄、生活、学历和专业等实际出发,将教材体系转化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体系。教学往往从理论到理论,片面追求理论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教学只注重教学计划和进度的完成,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2.教学方法上的“单向灌输式”。教师低估了教学对象的理解领会能力和参与互动能力,在教学中往往采取“灌输”的单一授课方式,使学生成了消极被动的听讲者,缺乏学习和钻研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3.教学环节上的“纯理论讲授式”。教学活动往往只限于单纯的课堂讲授,不能将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日常表现、第二课堂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付诸于实践。

4.教学手段的单一滞后性。由于“思政”课教学是理论性很强的教学,所涉及的问题既抽象又宏观,所以有些教师认为具有较强感性直观表现能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适宜在“思政”课教学中大量应用,否则,会阉割理论自身所具有的魅力。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仍停留在“教材+粉笔+黑板”的单一滞后的水平上。

5.考评方式上的片面单一性。目前,“思政”课主要采取的是“平时表现+期末笔试”的评价方式。从表面上看,这种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考评方式,可以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效果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但这种考评方式仍然存在如下弊端:一是期末笔试成绩所占的比重过大(通常占80%),以致学生只重视知识的暂时内化,而不注重能见诸于行动的知识外化,学的结果往往只是“考前进头脑,考后出头脑”,当然也就难见诸于永久的行动了。二是在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方面,评价指标往往只局限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及其作业情况,而没有将考评的重点放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外化方面。

6.教学状态上的“浅”“瘦”“死”。所谓“浅”,是指由于教师对专业知识,尤其是经典著作涉猎得不够广,钻研得不够深,从而使理论讲授缺乏必要的理论深度和应有的逻辑魅力;所谓“瘦”,是指由于教师缺乏本专业领域以外知识的支撑,从而既不能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与学生的专业实际、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也不能在讲授理论方面做到旁征博引,又很难将理论用近乎文学化的优美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使得“思政”课在理论教学方面显得生硬而干瘪,缺乏必要的丰富性、生动性、趣味性和针对性;所谓“死”,是指由于教师授课任务繁重、无暇研究教改而导致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手段、考评方式上的习惯性、保守性和单一性。

二、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对策

1.在教学内容上,针对学生的实际,变普适性的教材体系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即改变片面追求“大而全”的传统观念和做法,按照“宁可少些,但要好些”的原则,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改思路,根据发展变化着的社会实际、学校实际、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为基本依据,树立教材仅仅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参考的观念,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和科学整合,构建具有更强针对性、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体系。

2.在教学方法上,改进教学模式。一是要大力推行“精讲多导”的教学模式,即改变以往那种“点点必讲、面面俱到”的授课方式,确立“要么不讲,讲就讲好”的原则。强调凡是由教师亲自讲授的内容,教师必须研究深、理解透、有独到的见解,必须使理论首先说服自己,说服同行。在此基础上做到不讲则已,讲必讲精、讲透、讲到位、讲出理论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来;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