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说史

经济学说史

经济学说史
经济学说史

经济学说史

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

程,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斯密的教条:每一件商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由三个收入的全数或其中之一构成;

合起来说,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的一切商品价格,必然由三种收入构成,而且作为劳动工资、土地地租或资本利润,在国内不同居民间分配。

萨伊定律: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萨伊

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是,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它包含三个要点:(1)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2)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是暂时的;(3)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戈森定律:两个规律。第一个被称为效用递减规律,即人们对某种物品的需求,随着需

求的不断被满足,所感觉得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直至最后达到饱和状态。第二个被称为边际效用相等规律,它是由第一个规律派生的,是指在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达到最大限度享乐的方式。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要从一定量财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必须把他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方式必须使得每一种用途上的财货的边际效用相等。此外,他还认为,当环境使人发现新的享乐,通过自身的改进或影响外部世界就有可能增加他的总享乐。就是说可以增加新的享乐的途径,它是对享乐递减规律和边际享乐相等规律的补充。

时差利息论:时差利息论把资本主义的各种剥削收入说成是人在不同时间内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的差异的结果;认为人对未来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低于人对现在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两者之间的差额便形成时差利息。他认为,物品通常比同一种类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的物品更有价值,这个命题就是他要提出的利息理论的要点和中心。

时差利息论:时差利息论把资本主义的各种剥削收入说成是人在不同时间内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的差异的结果;认为人对未来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低于人对现在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两者之间的差额便形成时差利息。他认为,物品通常比同一种类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的物品更有价值,这个命题就是他要提出的利息理论的要点和中心。

3.自然秩序: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经济学说史上的三次革命与三次综合

1、三次革命

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斯密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第二次革命是边际革命,它对西方经济学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瓦尔拉斯、杰文斯和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效用价值论。

第三次革命就是凯恩斯革命。其标志就是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2、三次综合? 第一次综合? 约翰。穆勒在19世纪中叶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综合了当时不同派别的经济观点,建立一个折中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 第二次综合? 马歇尔在微观领域综合了古典学派和边际学派的价值论、分配等理论,建立了局部均衡价格论;? 第三次综合? 萨缪尔森等人试图把改进过的宏观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的微观理论结合在一起。新剑

桥学派也想以抛弃新古典的价值论、分配论为基础进行新的综合。不过,这些经济学家所作的努力,迄今为止尚未被西方经济学界所公认。因此,第三次综合还没有完成,还在进行中。

1色诺芬是如何看待财富及其增长的?

色诺芬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同时,他也有了对于财富的最初看法,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色诺芬肯定劳动分工的必要,并且看到了分工对效率提高的作用。他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专门从事一种技艺的人能工作得更好。色诺芬最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农业的兴衰影响着其他技艺;而手工业是一种“粗俗的技艺”,从事这种工作无益于人的身体和精神。另外,色诺芬也认识到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中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他建议给侨居雅典的外国人的利益以照顾。他主张授予商人特权、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从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他还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开矿。他特别强调国家要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须保有和平的环境。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

1.简述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两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这一术语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被马克思认为是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重商主义者是站在国家或政府立场上,以增加国家财富和权利为直接目标的。其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国家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才能给国家带来货币财富。

认为国家为了致富和防止贫困,必须发展对外贸易,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以求在对外贸易中实现顺差。

国内商品生产应服从商品输出的需要,生产国外畅销产品的手工工场应大力支持其发展。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从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

重商主义者把流通领域作为主要考察对象,认为利润是从流通中产生的,是贱买贵卖的结果。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它们都把货币看做财富的主要或惟一形态,但在如何增加货币上却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提出了不同的措施和方法。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阶段。早期重商主义,也称为货币平衡论,认为一切购买都会使货币减少,一切销售都会使货币增加,因此主张尽量少买或不买,从而实际强调了“多卖少买”公式中的“少买”。并极力主张通过国家采取行政手段,以增加货币财富。从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中叶为晚期重商

主义阶段。晚期重商主义,又称为贸易平衡论,强调“多卖少买”中的“多卖”。认为要使一国财富迅速增加,不仅应多卖,而且要大量地买,只有买得多,才可能卖得更多。为此,他们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并在大量购买基础上实现更大量的卖,从而积累更多的财富。他们主张在对外贸易上应用贸易平衡方法,力争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外销的本国商品的货币总额,从而实现出超和顺差。为了保证对外贸易的出超,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奖励输出和限制输入,即使用各种奖励措施,增加国内产品的输出,同时以关税及其他方式尽量减少或禁止本国能够生产的消费品的输入,特别是奢侈品的输入。

1、“古典经济学”术语有哪些不同的界定?

古典政治经济学(也称古典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并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所沿用。

根据马克思的规定,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也即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20年代。

2、为什么说配第在近代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配第在政治经济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历史功绩在于,在近代,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配第的价值论主要发表在《赋税论》中。他区分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配第的“自然价格”相当于价值。假如一个人生产一蒲式耳小麦所用劳动时间和从秘鲁银矿中生产一盎斯白银并运来伦敦所需劳动时间相等,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指出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事实。他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

2、布阿吉尔贝尔为何主张自由贸易思想?

布阿吉尔贝尔与重商主义相反,主张自由贸易。他的自由贸易思想又是建立在对农产品价格的分析基础之上的。布阿吉尔贝尔指出,谷物具有两面性,同时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效能:一方面,它给人提供食物,养活没有这份口粮就要饿死的人们;另一方面,它供给地主将多余谷物出卖以提供豪华生活的一切物品。因此,谷物贸易具有自己的特点:农民不出售他的小麦不行,而吃粮的人又不能不买粮食。这就使谷物价格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常从极高转为极低,或从极低转为极高。

根据对农产品价格及其变化的分析,布阿吉尔贝尔主张实行农产品自由贸易政策,即撤销谷物输出的禁令,允许谷物自由输出和输入。他认为,实行农产品自由贸易可以提高和稳定谷物价格,从而使法国农业走向复兴,也会使法国其他各行业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实现繁荣。布阿吉尔贝尔实际上已认识到商品的需求或供给弹性不同的问题。布阿吉尔贝尔更强调农产品自由输出,反映着法国农业大国的特点,并与同样主张农产品自由贸易的英国经济学家形成鲜明对照(斯密、李嘉图,尤其是李嘉图更强调农产品的自由输入)。他的自由贸易思想以其重农特点直接影响了后来的重农学派。

1、如何看待重农学派学说的历史地位及其特点?

重农学派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理解,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其功绩主要表现在两个要点上:第一,他们分析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借以存在并分解成的各个物质组成部分(工具、原料等);第二,他们研究了资本在流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年预付、原预付),并且一般地确立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之间的联系,从而把对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为分析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重农学派的学说的两个重要特点:“自然秩序”观念的重要地位以及封建主义外貌和资本主义实质

的矛盾。

、评述魁奈的《经济表》?

《经济表》是魁奈最重要的经济著作,它集中扼要地表述了魁奈几乎全部的重要经济思想。魁奈的《经济表》写于1758年,最初是以“曲折连接线式”的形式出现的。有人认为,在最初的这种形式下,经济表说明的内容可以看做是一个地主支出所引起的循环流程的例解,属于微观分析。1766年,魁奈发表了《经济表算学范式分析》,提出“算学范式”的经济表。这种模式成为后来魁奈《经济表》的基本模式,成为古典经济学早期宏观经济分析的典型。根据《经济表》,生产阶级进行农业生产创造产品,当生产过程完成后开始进入流通过程:①土地所有者以其所得的货币地租一方面向生产阶级换取农产品,另一方面向不生产阶级换取工业品;

②生产阶级除保留一部分粮食作为本阶级这一年的生活资料和种子外,将其余部分向其他两个阶级换取货币以备支付本年的货币地租,并向不生产阶级换取生产资料;

③不生产阶级则以其全部产品直接和间接地(通过先以部分产品换取土地所有者的货币)向生产阶级换取生活资料和生产原料。

交换的总结果:土地所有者得到了“纯产品”;生产阶级保留了供本阶级生活的粮食、必需的生产资料和足够支付地租的货币;不生产阶级则获得了足够的粮食和生产原料,于是在本年度经济运动的过程中,再生产就可以进行。

2、评析斯密的价值理论。

斯密对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作了区分。认为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指出一个商品可能使用价值很大,而交换价值很小,或者使用价值很小甚至没有使用价值,而有很大交换价值。

他回答了关于商品交换价值的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他主要阐述了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第二,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他阐述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第三,什么情况使上述价格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有时高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有时又低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他阐述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他指出:自然价格指与工资、利润、地租的自然率相符合的价格;市场价格指受供求影响的价格;自然价格是中心价格,由于供求比例的变动,市场价格有时高于有时低于自然价格。

6、如何看待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认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是出自人的利己本性或人类交换倾向的,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自然地会给全社会带来普遍的利益。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以其财富自然发展的分析为基础。斯密认为财富有其自然发展的顺序或途径,他说:“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是大部分投在农业上,其次投在工业上,最后投在国外贸易上。斯密认为应听任资本和劳动寻找自然的用途,只有这样,社会资本才会迅速地增加。因为,不论什么管制措施,其实都是在某种程度上指导私人运用其资本,而管制的目的不过是使资本和劳动投入到某个特定部门。但其结果是使资本和劳动由较有利的用途改到较不利的用途,从而使社会产品或其价值总量减少。

斯密主张经济自由,但他并不反对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国家干预。

4、李嘉图是如何说明工人和资本家、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的?

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利润是劳动耗费的结果,工人以工资形式得到的是他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其余部分被资本家占有成为利润。在这里,李嘉图实际上把利润看做是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李嘉图强调地租不是决定价值的原因,而是农产品价格提高的结果。认为”真正的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

、评述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发展了斯密优势原理的思想,特别展开分析了相对优势原理。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生产自己条件最好的产品,这种产品的成本并不一定要比别国生产该产品的成本绝对低,只要在本国各种产品间,以及在与其他各国产品比较时相对较低就可以互相交换,双方所能得到的使用价值比自己去生产时要多。

李嘉图曾假设英国和葡萄牙生产酒和毛呢的例子:葡萄牙生产酒和毛呢所需工人数都比英国要少,也即酒和毛呢的成本要绝对的低,如果按绝对成本学说,二国之间不可能进行交换。但是,从比较成本学说考虑,葡萄牙生产酒比生产毛呢所需工人数要少,而英国生产毛呢比生产酒所需工人数要少。在上述例子中,葡萄牙生产酒,英国生产毛呢,然后进行交换,二国都可节省劳动或成本。对于葡萄牙来说,它原来自己生产毛呢需90个工人,现在用80个工人生产的酒就可以换回所需毛呢,可节省10个工人的劳动。对于英国来说,自己生产酒需120个工人,而现在生产毛呢换回酒,只需100个工人劳动,可以节省20个工人的劳动。在交换中,两国都获得了比较利益。按照比较成本学说,双方按不等量劳动的产品进行交换(80个工人劳动换100个工人劳动),各自都降低了成本,获得了更多的使用价值。

3、怎样理解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

西斯蒙第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

(1)若生产超过了收入,即生产超过了消费,生产和消费的这种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收入不足就是消费不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消费不足。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小生产者遭到破产,丧失了收人,从而降低了消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利润,生产者之间受自由竞争支配,资本家为了击败竞争者,占领市场,纷纷采用大量生产、低价售卖的政策,为此,必然力求降低生产成本、削减工人工资,工资的下降使工人消费日益萎缩。因此,一方面,在追求利润、采用机器和企业不断集中下,造成生产的无限扩张;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不公平的分配制度,使财产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而占国民大多数的劳动生产者收人不足,这将使国内市场越来越狭窄,使生产和收人之间的比例遭到严重破坏,产品的实现受到严重的障碍,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西斯蒙第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

1、评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1)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造成的劳动群众的贫困和失业,说成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普遍的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然后反过来用这个所谓人口规律来证明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这种永恒的人口规律作用所形成的最好制度,认为只有这种制度才能使人口的增加受到自然的限制,才能改善人类的德性,使人类得到最适当的发展。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决定社会发展的不是人口,而是人们获得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人口本身同样是受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生产方式包括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口状况就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离开了社会生产方式也就谈不上什么人口规律。

他把人类社会和动物界等同起来,抽象地从人的情欲中引伸出一个所谓永恒的自然的人口规律,来掩饰资本主义人口规律的特殊性质。事实上,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所描绘的贫困、失业和罪恶,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特殊现象。当马尔萨斯宣扬这种贫困与罪恶是由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所引起的时候,正是英国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社会财富增长远远地超过人口增长的历史

时期。被马尔萨斯看做是对人口增长起抑制作用的贫困与罪恶,完全不是什么根源于人类本胜的无法避免的现象,而纯粹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2)马尔萨斯关于工资水平决定于工人人口数量的观点同样是不能成立的。

a.劳动基金即社会生活资料不是不变的数量;

b.资数量不是直接取决于社会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国民收入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分配;

c.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水平是受相对过剩人口数量调节的。

虽然马尔萨斯的人口观点是错误的,但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社会结构的人口规律,制定适合于本国社会发展要求的人口政策是完全必要的。

7、李嘉图学派为何会解体?

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后,获得广泛的支持,并以李嘉图为核心形成了李嘉图学派。站在李嘉图对立面的马尔萨斯1819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原理》,挑起了一场理论上的论战,在马尔萨斯一方也聚集了一批反李嘉图学说的经济学家。

19世纪2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但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也日益暴露,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不过,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仍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以马尔萨斯、贝利、托伦斯为代表的李嘉图学说的反对者,利用李嘉图理论中的矛盾,企图证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而李嘉图学派的代表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力图对李嘉图学说进行宣传和解释。但是,他们在对劳动价值论和利润理论的解释过程中,由于同李嘉图一样不能解决两大难题,所以,不仅没能克服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中的矛盾,反而丢失了李嘉图理论中的科学与合理因素,这被马克思称为对李嘉图经济学说的庸俗化,并表明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3、为什么说约翰·穆勒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他把政治经济学看做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他在说明经济规律时,把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区分了开来。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是不依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的。而分配规律则完全不同,财富的分配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

约翰·穆勒在综合各派经济学的基础上,特别总结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逻辑体系》和《政治经济学定义》在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他发挥西尼尔“纯经济学”的原则中以最少牺牲获取最大利益的思想,提出“经济人”的概念。

(2)他根据“经济人”概念,认为政治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它所采用的方法是演绎法。

(3)他提出了趋势法则的概念,即由于干扰因素的影响,或由于经济理论本身的不够完善所做的判断和预测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精确性,而只能按照预测和判断的方向指出一个趋势。约翰·穆勒在李嘉图的分类基础上,把商品分为三类:(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如古画、古玩等,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供求。(2)供给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如工业品。他认为,这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或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因素是劳动。所以,商品的生产成本对于它的生产者来说,就是该商品在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3)供给数量可以增加,但其单位生产费用会随之提高的商品,如农产品。其价值取决于最不利条件下的生产费用。

约翰·穆勒在说明需求和供给决定市场价值时,也分析了供求均衡问题。他认为,和购买力相结合的想要占有的愿望称为有效需求,而价格决定于有效需求与供给的比率。需求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价值的大小而变动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竞争会在买方发生,使价格上涨,只有需求等于供给,双方达到均衡,才能使价格停止上涨。

约翰·穆勒赞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价值和国际价值规律的观点。他认为,在自由竞争制度下,一个国家的商品同另一个国家的商品相互交换的价值,不像国内商品的价值那样决定于生产费用,而是由为支付进口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费用来决定,即这个国家的出口总额恰好等于支付进口总额所需的价值。

他承认现有私有制存在问题,主张对私有制加以改良。他认为私有制就意味着可按契约自由取得财产,反对所有权的滥用,比如买卖人身的奴隶制和各种不合理的独占权和特权。在所有制论述中,穆勒对劳动和资本的所有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所有制的根本原则是保证一切人能拥有靠他们的劳动生产和靠他们的节欲积蓄的物品。”在他的观念中,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资本则是过去已积累起来的劳动,所以,依靠它们建立的所有制是合理的。对于土地所有权,穆勒是持否定态度的。

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制论”,并加以补充。他把总利润分为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认为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因而利息是资本家节制的报酬。保险费是对资本家承担投资风险的报酬。管理工资则是资本家管理企业、组织领导生产所付出的劳动和技能的代价。

他的地租理论基本上沿袭了李嘉图的理论。不过,他提到了科技进步的作用。

1、为什么说马歇尔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

马歇尔生活的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已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各个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发展不平衡加剧,英国作为海外殖民帝国已经开始呈现衰落之势,美国和德国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则开始走在各国经济发展的前列。

在经济学领域,马克思的《资本论》已于1867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成为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同时,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出现了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而且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边际革命”也逐渐改变着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整体面貌。各种新的学说、观点的出现和发展为马歇尔经济学说的建立准备了前提条件。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集19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之大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理论和方法,被看做是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对经济学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经济学说史 课程大纲

【课程功能】 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为经济学学科基础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同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 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学科基础课 主要内容:以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学的历史,探寻经济学说 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课程特色】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按时间顺序考察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本课程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在国内首先设置,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鲁友章、李宗正教授为主编,编撰了国内第一本《经济学说史》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该教材1979年经修订再版,为国内最早的权威经济学说史教材。为适应经济学说史教学需要,1992年出版陈孟熙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教程》,将经济学说史考察范围的下限从19世纪末的马歇尔经济学说后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说。该教材2003年又出版了修订后的第二版。2003年由姚开建主编出版了新的《经济学说史》,在原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基础上,将20世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全部列入经济学说史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 本课程作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把握讲授内容的详略程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注意介绍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之间的联系,突出说明主要经济学范畴或概念的演变,以帮助学生在了解经济学说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记住一些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探索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课程在教师课堂讲授之外,还辅以课堂讨论、学生主题发言等教学形式。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不拘形式、随时提问,进行灵活的师生对话,并根据学生的问题,相应增加讲授内容,特别是增加与现时经济学理论特点讨论有关的内容。 本课程也向学生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与阅读书目,并介绍阅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说史答案B新

重庆文理学院试卷答案专用纸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一、名 词解释 (本大 题共5 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评分参考】 考生答题所用词语、句式与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确,就可给 承担单位: 课程名称: 《西方经济学说史》 试卷类别: B 卷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适用层 次: 适用专业: 2008思政 命 题 人: 刘兵 命题时 间: 2011 年 5 月 26 日 命题须知:评分标准和要求明确,参考答案全面、准确。 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小题得分写在每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不得分则在小题题号前写0;大题得分登录在对应的分数框内;考试课程应集体阅卷,流水作业。

分。 参考答案 1.重农学派——18世纪50—70年代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为魁奈和杜尔哥,是在反对重商主义的过程中产生的。农学派的最高信条和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自然秩序”。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在于阐明自然规律,使人为秩序符合自然秩序,认为实现自然秩序的惟一途径就是废除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2分)重农学派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石是“纯产品”学说,在社会的各个部门中,只有农业部门才能提供纯产品。所谓纯产品,指农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减去补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种子等)和生活资料(工资等)后的剩余产品。农业之所以能提供纯产品,是土地和自然力发生作用的结果。纯产品学说实际上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学说。在纯产品学说基础上,重农学派划分出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三大阶级。重农学派还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考察,这种考察集中体现在魁奈的“经济表”中。(3分) 2.斯密教条——又称斯密信条,指斯密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上的错误观点。斯密从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断言商品的价值(包括个别商品和全部社会商品)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由于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态,它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而支付的可变资本v;利润和地租则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m的两种特殊形式,所以,斯密把商品价值只分解为v+m。斯密的这个观点被后人称为“斯密教条”。(3分)斯密教条把商品价值分解为三种收入,这样就把生产资料价值即不变资本c部分排除掉了。“斯密教条”从商品价值中丢掉了生产资料部分,无法说明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的实现,从而堵塞了正确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道路。(2分)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概述 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公元前11-前8世纪,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主所有制时代过渡,史称“荷马时代”。古代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就见于此时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 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奴隶主思想家努力寻找维护和巩固奴隶主所有制和奴隶主国家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他们阐述了古代希腊奴隶主阶级较为系统的经济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 《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经济思想:经济是关于家庭财产管理的学问,经济=家庭+法律; 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主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财富,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十分重视农业问题,鄙视手工业和商业; 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最先论述了社会分工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到分工规模取决于市场规模; 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著作:《理想国》(提出了一个力图实现奴隶主贵族政治的理想方案)、《法律论》 “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 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 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经济思想:分工思想:分析了分工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工的原则——正义原则。按照天赋本性分工; 财富思想:把财富分成三等:第一等精神财富,知识、克制能力以及其他德性;第二等肉体财富,如健康状况;第三等一般的物质财富; 公有财产思想:主张在奴隶主阶级上层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家庭,实现共产共妻共子,过集体生活,是一种奴隶主的“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货币和利息思想:从分工出发,认为交换、商业、货币的产生与分工有因果关系,也是自然的。意识到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著作:《政治论》、《伦理学》“古代的黑格尔”,自成“逍遥学派” 经济思想:“自然”的经济伦理思想:按照事物的本性或其本来功用使用物品就是自然的,是合乎伦理的,否则就是对自然的违背;财富是达到幸福目的的物质手段的集合;经济是自然的手段,其目的是满足消费,经济手段包括生产和交换;认为,交换是由物物交换开始,再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零售业,最后又过渡到以赚取货币为目的交换,即大商业;为财产私有的辩护;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国家是从家庭联合发展起来的,从家庭管理开始阐述其经济思想; 生财之道家务管理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 “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西方经济学史学习心得

西方经济学史学习心得 西方的历史源远流长,西方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也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历史史诗。仔仔细细地阅读了《西方经济学史》,着实让我获益匪浅,感触也是良多。在这本新颖而权威的著作中,罗杰E巴克豪斯教授向读者详细全面地论述了从古希腊到21世纪初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作者不但在历史的背景下论述了亚当斯密、马尔萨斯、穆勒、马克思、凯恩斯、瓦尔拉斯等经济大师的思想,还论述了人们常常忽略的很多重要的主题。 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了17世纪英国的科学、政治和经济是怎样相辅相成快速发展起来的以及美国经济学是如何兴起的,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经济的影响、20世纪晚期经济学领域的扩张这些深奥的问题。 读过这本书,我深知了经济学是一个专门的科学体系,而且它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建立的,实践证明这门学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尔萨斯也为此被列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之中而名垂青史。而其后的亚当斯密和凯恩斯更是将经济学的发展推向高峰。 亚当斯密认为,个人追求其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本性,这似乎是当时西方人公认的,在原有的宗教主义的压抑人性的教条下,西方的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应运而生。人们认为相比于压抑人性的主张节俭,克制欲望的宗教主义,追求人之本性并没有错,因此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极为盛行,当然享乐主义后来使人们成为金钱的奴隶,马克思主义随之产生是后话了。而亚当斯密认为在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整个社会也会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原因就是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看不见的手通过市场自发调整供给与需求,使整体利益最大化。亚当斯密本人也成为自由主义的代表人。 在自由主义的指导下,人们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最终导致了产能过剩,引发震惊世界的经济危机。而凯恩斯的《通论》就在这时产生。《通论》一经出版,立即风靡世界。人们把它作为拯救世界的良药。《通论》指出经济危机的发生是因为需求的降低造成的。需求为什么降低呢?他指出就是因为追求最大利益的人在财富增加时,将财富更多的储蓄了起来,而不是像自由主义者认为的转化为消费或投资。大量的财富未转化为消费或投资,最终造成需求减少,产能过剩。所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解答 2

考试专用版 第一章 1色诺芬是如何看待财富及其增长的? 色诺芬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同时,他也有了对于财富的最初看法,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色诺芬肯定劳动分工的必要,并且看到了分工对效率提高的作用。他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专门从事一种技艺的人能工作得更好。色诺芬最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农业的兴衰影响着其他技艺;而手工业是一种“粗俗的技艺”,从事这种工作无益于人的身体和精神。另外,色诺芬也认识到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中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他建议给侨居雅典的外国人的利益以照顾。他主张授予商人特权、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从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他还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开矿。他特别强调国家要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须保有和平的环境。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 2亚里士多德对商品价值和交换关系的认识有哪些贡献?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见解。他指出,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任何其他商品(不论是物品还是货币)来表现,商品交换的前提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等一性,他认为,货币使商品成为同类或相等的。 他分析了物品的不同用途,认为每一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直接供使用和交换。前者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后者则不是物品所固有的,比色诺芬更明确地分析了物品的两种属性。亚里士多德论述了交换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小商业,继而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前者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交换属于“家庭管理”之内。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反自然的。 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到商品—货币—商品,再进而过渡到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 3、古代罗马在农学上有哪些贡献? 在古代罗马,出现了一批奴隶主阶级思想家论述农业的著作,这些著作记述了农业经营的各种技术和经验,反映了农业中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 克优斯·加图(公元前235—前149)是古代罗马政治活动家、大奴隶主,他当过罗马的元老。他的主要著作是《论农业》和《起源》(罗马最早的史书,已失)。加图认为,农业是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奴隶主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以增加收入。 玛尔库斯·铁伦提乌斯·瓦罗(公元前116—前28)是古代著名思想家,在欧洲文艺复兴时被称为古罗马第三大人物,与西赛罗和维吉尔并列。瓦罗作为奴隶主思想家,在《论农业》中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他认为,奴隶制庄园应保持自给自足,比加图更注重维护自然经济。 珂鲁麦拉(1世纪中期)是古代罗马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是《论农业》(12卷)。珂鲁麦拉对农业经济很有研究,他的著作汇集了当时广泛的农业知识。作为奴隶主阶级思想家,他已看到奴隶劳动不能使土地得到很好利用,因此,他一方面劝告奴隶主要改变对奴隶的态度,注意使奴隶对劳动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他提出把农业交给隶农经营的主张,认为使用隶农进行农业生产比使用奴隶更有利。这反映了罗马社会内部封建生产关系的孕育和发展。 4、评述“公平价格”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他说,我知道有这样的人,当他购买抄本时,看见卖主不

经济学说史阅读书目

经济学说史阅读书目 1,柏拉图:《理想国》,《申辩》; 2,色诺芬:《经济论》,《回忆苏格拉底》;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4,约翰·海尔斯著,拉蒙德编:《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5,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利益》; 6,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7,霍布斯:《利维坦》; 8,威廉·配第:《赋税论》、《政治算术》; 9,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 10,约翰·洛克:《政府论》(下);《论降低利率及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11,大卫·休谟:《休谟经济文选》,《人性论》; 12,坎蒂隆:《商业性质概论》; 1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4,魁奈:《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经济表》; 15,杜尔哥:《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16,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和军备的演讲》、《亚当·斯密书信集》;约翰·雷:《亚当·斯密传》; 17,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8,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19,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 20,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21,西尼尔:《政治经济学大纲》; 22,巴师夏:《财产、法律与政府》; 23,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中的若干应用》,《论自由》,《穆勒自传》; 24,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25,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26,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义》; 27,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 28,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方法论探究》; 29,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 30,维塞尔:《社会经济学》; 3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分析史》、《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32,哈耶克:《通往奴役的道路》、《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致命的自负》、《科学的反革命》; 33,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 34,约翰·贝茨·克拉克:《财富的分配》; 35,亨利·乔治:《进步与贫困》;

心得体会 管理经济学学习心得3篇

管理经济学学习心得3篇 管理经济学的指导和启示直接决定企业运作管理,企业负责人可以按照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对企业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下面是xxx为大家带来的管理经济学学习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管理经济学学习心得范文1: 两天的课程,听了一大堆新名词针尖式头位法、五品五行、成长6度、6W4H、边际效用、经济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等等,单从字面上有点难理解,但在课堂上聆听老师娓娓道来,不但轻松解惑,而且茅塞顿开。 第一天《品牌营销管理》,张镌铭老师用其丰富的实战智慧诠释品牌营销的重要性,特别是大量的例证,顿时令课堂妙趣横生。 很多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品牌出众,让自己的品牌深入人心,如何才能做到?张老师说把握好一句话就行我、他、妈是谁?,我就是自己的企业、自己的品牌,他就是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妈就是上帝,我们的客户。只要搞清楚这三者的关系,处理好这三者的定位,品牌、形象、营销策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品牌,我理解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但它是如何累积而来的呢?自己并未有深刻的认识,也没有深入去研究,我经营的朗逸商务酒店(WARM YES BUSINESS HOTEL)也走过了8年了,它在品牌战略上有什么成功之处,又有什么忽略的地方呢?许多人(朋友、同学、合作伙伴)一听到朗逸酒店,就会问朗逸有几

家,好像在大家心目中,朗逸就是一个连锁品牌。为什么会这样?在每年两届广交会期间,我们酒店接待的外宾人数一般都达到总住店人数的70%,这在周边同档次酒店中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外宾(我们酒店接待过几乎是我听到过的所有的国家或地区的宾客)都认同warm yes?从张老师这一课的引经据典中,再加联想就把一些点滴的认知串联起来了,也豁然开朗了。为什么大家觉得朗逸是一个连锁酒店品牌,我觉得可能朗逸二字寓意天舒气朗,和风飘逸,极易让人产生温馨、温暖、舒适、舒畅的联想,符合品名的四易要素;而获得外宾认同也是因为英文品名(根据调查数据),因为warm yes寓意温暖舒适(的酒店)正是这一家。可见品牌效应的威力。这更促使我要将朗逸(warm yes)这个品牌建设好、维护好。 看来品牌建设的某一部分,朗逸获得了一定的优势,但老师说五品五行关键要在品位上下功夫,即在品牌文化建设上不断投入才会有鲜明的个性显现。这可是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啊! 第二天,孙洛平老师的《管理经济学》。本以为是枯燥乏味的课程,但孙老师用了许多显浅的例子把那些生涩难懂的经济学名词通俗化了。给我最大的启示有两个:一是市场价格机制不是建立在个人思想觉悟上的,所以要用以利己行为制约利己行为这个经济方法;另一是利润最大化原则(亦即边际决策方法思想)就是让过去的成为过去,不要让它影响你未来的决策这个观点。 以前,我们在经营管理中总希望通过培训、教育、开会、学习等手段做员工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觉悟,一直认为,只要他们觉悟

经济学说史三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征税和政府借款在逻辑上是相同的。这一原理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假定人口不随时间而变化,政府决定对每个人减少现行税收(一次性总付税)100元,由此造成的财政收入的减少,通过向每个人发行100元政府债券的形式来弥补(再假定债券期限为一年,年利息率为5%),以保证政府支出规模不会发生变化。减税后的第二年,为偿付国债本息,政府必须向每个人增课105元的税收。 面对税负在时间上的调整,纳税人可以用增加储蓄的方式来应付下一期增加的税收。实际上,完全可以将政府因减税而发行的100元的债券加上5%的利息,作为应付政府为偿付国俩本息而增课税收105元的支出。这样,纳税人原有的消费方式并不会发生变化。如果政府债券的期限为N年,结果是一样的。因为政府债券的持有者可以一手从政府手中获得债券利息,另一手又将这些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用以支付为偿还债券本息而征收的更高的税收。在这种情况下,用举债替代税收,不会影响即期和未来的消费,等价定理是成立的。 核心思想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公债不是净财富,政府无论是以税收形式,还是以公债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对于人们经济选择的影响是一样的。财政支出无论是通过目前征税还是通过发行公债筹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公债无非是延迟的税收,在具有完全理性的消费者眼中,债务和税收是等价的。根据这个定理,政府发行公债并不提高利率,对私人投资不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不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仍然未得到实际经济运行的论证。 前提与条件 该定理是以封闭经济和政府活动非生产性为前提与条件。李嘉图等价定理并不符合真实情况,因为它是在一系列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的假设条件下得出的。因此,李嘉图等价原理并不是经济的现实。 原因分析 征税和举债是否等效,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托宾(Tobin,J.)在其著作《财产积累与经济活动》(《Asset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Activity》)一书中,对李嘉图等价定理失效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失效,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财产为正值 首先,等价定理的成立,不但要求各代消费者具有利他动机,而且还必须保证消费者遗留给后代的财产为正值。而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看到具有利他动机的消费者遗留给后代的财富并不总是正值。比如,虽然消费者关心其后代的效用,但如果后代比他本人更富裕,他便会认为即使从后代那里获得财富,也不会影响后代的效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留给后代的财富就不一定会是正值,这并不改变消费者的利他属性。 实际上,消费者也许并没有遗赠动机,因为可能他们没有子女,或许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他人的福利。因而,当政府采用公债替代征税时,消费者便不会将债券留给后代,让其用于应付未来税负的增加。相反,由于偿还公债本息所需增加的税收要在他死后才开征,因而他所要承担的税负的现值下降,财富会增加,因而消费者当期的消费支出完全可能会随之而增加。 数额相同 其次,支撑等价定理的假设是政府对每个消费者减少税负的数额相同,并且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没有差异。这一假设很容易遭到攻击,因为现实生活中一次性总付的人头税并不存在,政府的财政政策常常会造成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对每个消费者来说,税收减少的数额不可能相同,并且消费者之间的边际消费倾向存在差异。为了方便说明,假定政府减税政策的受益者为消费者人数的一半,受益者当期税负减少200元。由于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要保持不变,因此,减税而引起的收入减少,政府将通过向所有的消费者发行100元的债券来筹措。假如政府债券利息为年息5%,人口不变,若政府在第二年偿还本息,采取向每个消费者征收105元的新税来实现。 范围的不一致性 公债持有者与税负承担者范围的不一致性,以及同为公债持有者、税负承担者,其公债持有比例与税负承担比例的不一致性,使社会资源从税负不变的消费者转移到了税负减少的消费者手中。其结果是,减税的受益者将会增加当期消费,受损者将会减少当期消费。消费结构的这一改变,是否会对总需求产生影响,取决于受益者和受损者之间边际消费倾向的对比。如果二者相等,不会影响社会总需求。如果二者不等,前者大于后者,社会总需求会增加;而前者小于后者,则社会总需求便会减少。消费者之间边际消费倾向存在的差异,使李嘉图等价定理不能成立。 一、举债与征税: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通过举债或者征税进行融资的效应是不同。举债而不是减税意味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相对增加。一方面,国债购买者持有的国债可以作为支付手段使用,购买债券并不影响其生产或消费;另一方面,在举债额与征

经济学说史期末复习试题以及答案

经济学说史期末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被认为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和统计学创始人的是(),福利经济学之父是(),提出创新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2、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理论是(),科斯论证了企业本质,并提出了()的概念,亚当?斯密在1176年完成《国富论》,它的基本思想是()。 3、亚当?斯密提出了四大赋税原则分别是()、()、()、()。 4、萨伊定律是指(),凯恩斯定律是指()。 1)中。2 3 4 D、拉弗 5、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 A、罗宾逊 B、萨缪尔森 C、卢卡斯 D、拉弗 6、亚当?斯密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中心思想是()。 A.政府管制 B.自由放任 C.宏观调控 D.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7、古希腊思想家中谁区分了“经济”和“货殖”的不同()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色诺芬 D.苏格拉底 8、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在文献中提出“政治经济学”一词的着作是() A.《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或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B.《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C.《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D.《政治经济学批判》 9、魁奈认为,纯产品是() A.商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 B.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 C.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 C. 1 2 3 4 5 6 7 8 9 ? 1 2 3 4 1 2、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的异同点是什么? 经济学说史期末复习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威廉?配弟、庇古、熊彼特; 2、均衡价格论、交易成本、经济自由; 3、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4、供给会自行制造需求、需求会自行创造供给; 5、享乐递减定律、享乐均等定律、享乐扩充定律;

经济学说史课程论文

经济学说史课程论文 ——公平与正义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经济学12-1班 成员学号 李静丽1206102008 李妙妙1206102009 刘敏1206102010 刘雅迪1206102011

讨论内容: 1、公平正义的内涵和科学要求 2、公平正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3、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社会不公平正义现象 4、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途径和方法 5、构建和谐社会、法治国家与维护、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16页。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48页。 (3)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6页。 (4)(美国罗克斯。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73页。 (5)美国的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刘相、陈家付、臧传琴、山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 (7)《构筑一个公平正义的的社会》,《中国青年报》记者,发表于《中国青年报》。 小组研究平等与效率的阶段安排 1.加深对题目的认识,明确写作要求和需要完成的任务,阅读相关书籍。 2.收集大量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收纳、整理、分类。 3.草拟提纲,并上交老师审阅。根据老师及小组成员意见对提纲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确定提纲并上交老师 4.根据提纲和要求写论文初稿,上交初稿给老师审阅,并根据审阅意见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定稿。 5.小组成员进一步熟悉并掌握论文中所涉及的知识,深入理解论文中的主要内容,交流各自心得,总结此次研究活动并制作相关的PPT。 6.上交论文,和其他小组交流此次活动的成果。

经济学说史_试题附答案

经济学说史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 A ) A、消费不足 B、有效需求不足 C、生产过剩 D、储蓄过多 2、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的著作是( C ) A、《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B、《赋税论》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D、《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获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3、萨伊的“三位一体”攻势主要涉及( D) A、资本家、工人和土地贵族间的经济关系 B、资本、土地、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工资、利润、地租三个范畴在分配理论中的相互关系 D、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与其对应的分配范畴间的关系 4、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 B ) A、重金主义 B、重工主义 C、重农主义 D、重币主义 5、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托马斯?曼是() A、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B、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D、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6、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 ) A、凡勃仑 B、富兰克林 C、亨利?乔治 D、克拉克 7、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是( C)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马歇尔 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8、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观点来自于() A、李嘉图 B、威斯特 C、安德森 D、华莱士 9、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 B、詹姆斯?穆勒 C、萨伊 D、西尼尔 10、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 B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初期 11、庞巴维克认为,价值起源于() A、物品的客观效用 B、物品能支配的劳动 C、物品的生产费用 D、物品的主管效用 12、亚里斯多德认为() A、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B、以货币为媒介,以赚钱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C、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D、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互惠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13、马歇尔认为,决定长期市场价格均衡的因素中() A、供给最重要 B、需求最重要 C、供给和需求同样重要 D、供给和需求都不重要 14、“劣币驱良币”现象的提出者是() A、约翰?洛克 B、大卫?休谟 C、威廉?配第 D、托马斯?格莱辛 15、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 A、《德国国民经济学史》 B、《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 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大纲》 D、《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国民经济思想史》

经济学说史心得及思考

经济学说史心得及思考 这个学期选修了经济学说史这门课程,它是关于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介绍了前古典经济学时期、古典经济学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现代经济学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及各个经济学流派的经济思想和观点。其中有些经济学家的观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引发思考。 1、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这个时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出现三位很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苏格拉底、色诺芬和柏拉图。苏格拉底具有唯物主义观,认为人生最主要的目的是道德生活,在伦理的范畴,财富应该是获取幸福的手段,不能当成目的。色诺芬则用对话这一文学形式创作了《经济论》一书,后来成为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论述经济的著作。柏拉图拥护斯巴达贵族政治,反对雅典民主政治,他的《理想国》一书让我们看到尖锐的社会矛盾正动摇着奴隶制度,从唯心主义哲学出发,提出所谓跟人类理性相一致的在正义原则下来组织一个消除贫富对立的国家,把农业看做基础;他的《法律轮》主张平分土地,归属居民;他把社会分成三个阶层,及执政者阶层、保卫者阶层和提供营养阶层,没有把奴隶列入其中,而是视为工具。 斯格拉底的道德观念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追求道德生活,培养高尚情趣,讲究自身素养,而不是一味拜金,成为金钱奴隶,失去获得快乐的源泉,了解货币的本质,衡量价值的尺度,以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色诺芬用易于更广泛人群接受的文学形式向我们反映他的经济思想和 对经济活动的主张,重视农业,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所采取的发展商业和货币经济的方针;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了奴隶主的经济任务,主张把奴隶主的家庭经济管理辟为一门专门学问,认为主持家务是妇女的天职,家政训练应该成为女子教育中的特别项目;虽然他著作等身,但他的观点和思想以及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一直备受争议,但无可否认他大量著作中所体现的经济学思想给经济学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柏拉图是多领域的集大成者,他重视农业,符合当时自然经济占主导的社会背景,希望建立一个消除贫富对立的国家,在当时的条件下,几乎是不不可能实现的,在他划分的三个阶层中,没有把奴隶划进去,而视其为工具,忽视了平等、人权等观念,这和他所生活的环境以及时代背景有极大联系。 2、重农学派观点的进步和缺陷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学説史:经济学说史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济学说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二.问题题 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答:(1)经济学说往往包括一些人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生产力问题的认识和论述,也包括着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论述。而经济学说史则是以经济学说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期经济学说产生、发展的历史。 (2)总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具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A: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情况,检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都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观点,其中哪些经济观点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而具有科学价值;哪些观点只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哪些经济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或辩护性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这些经济学说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B:通过学习经济学说史,判断一下经济学说今后发展的趋向。在回顾和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总结过去经济学说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吸收其中的科学成果和失败的教训,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创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学说。C:帮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加深对其基本原理的内容和意义的正确理解;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提高识别各种不同经济学说的本质的能力;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 答: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总体是按照时代分期的。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二.名词解释 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他在《政治论》中将生财之道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2,柏拉图的“理想国” :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这三个等级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 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瓦罗的《论农业》: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他把农具分为:(1)能讲话的农具—奴隶;(2)只能发声的农具—牛马;(3)无声的农具—马车。 4,公平价格: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 相符的价格。 三.问答题 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答:(1)色诺芬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其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之中。 (2)《经济论》中,色诺芬在这本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其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经济学前沿学习心得

经济学前沿学习心得 沈飞应用经济学 201221110321 经过12周的经济学前沿课程的学习,尽管每位老师给我们的上课时间很有限,但是我还是从中学到了很多。通过学习,我不仅初步了解了产业经济学的前沿进展,同时也了解了各老师在经济学这个大学科下不同的重点研究方向,其中有詹晶老师的国际贸易中的三农问题研究、易永锡老师的排污权研究、刘文君老师的能源经济研究等。 众所周知,经济学作为一个大学科,其包含了众多的学科分支,而我的研究方向则是偏向于产业经济方向。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同时又称为中级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 目前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主要趋势集中在新形势、新环境和新条件下产业组织理论的新进展和企业竞争策略的演进,以及产业经济学前沿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经济理论的最新进展等。归根究底,我认为产业经济学前沿必须要结合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所做的研究才是有意义的,理论之所以先进,是因为我们能将其学以致用,解释并预测现实的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常用到的计量经济学工具有SPSS、Eviews、STATA 等软件,主要分析方法有博弈论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法、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方法等。研究中常结合数学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并对某种趋势加以预测。然而在我们常用的三种计量软件中,SPSS用于问卷分析方面很好,倾向于处理横截面数据,入手也比较容易;Eviews用

于计量分析,偏向于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应用,对于理论知识要求比SPSS高;而STATA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及流行病学领域,因此主要用其处理面板数据。尽管这三种软件的使用各有侧重点,但是我仅对Eviews有一定的了解,在论文写作中,不是很熟练的运用Eviews软件处理时间序列数据,随着计量方法的不断改进,尽管Eviews的应用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普遍,但是由于所学专业的问题,所以Eviews软件仍是处理数据的首选。所以还要更加深入的学习Eviews软件,或许陈灯塔老师所著的《应用经济计量学---Eviews 高级讲义》是个不错的选择,尽管这样,我认为计量的基础还是很重要,所以我会一方面加强计量基础,另一方面会继续深入学习Eviews。但是在现在的研究中,由于问题的切入点不同,可能软件的使用也不同,因此,不仅要能熟练的使用一种计量软件处理现实中的问题,还应该对其他的软件有所了解,比如STATA、SPSS以及最近比较流行的R语言等。 在研究过程中,对某个问题的研究可能需要几种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比如我们在用Eviews软件对变量的处理中,可以得到各变量对模型的影响程度;然而在SPSS软件的使用中,也可以对各变量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而得出对模型有重要影响的变量;同样,在邓聚龙教授提出的灰色理论中,也可以使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再对各因素间的关联度进行排序,也能得出各因素对模型的影响份额。即使在仅使用Eviews软件的情况下,我们常用的拟合方法是OLS,但是我们也会使用其他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比如

经济学说史章节课后答案及名词解释

第十一章 19世纪3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 名词解释 1、西尼尔的价值论 西尼尔反对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效用、供给有限性和可转移性三个因素构成。效用是直接或间接产生快乐和避免痛苦的能力。一种物品随供应量增加,效用越来越小。价值生产三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供给是有限的。劳动者的劳动是对快乐与自由的牺牲,资本家的资本是资本家欲望的节制,个人消费的牺牲价值就由这两种牺牲生产出来。他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先驱。 2、节制论 西尼尔在价值论基础上提出了节制论。节制是指资本家牺牲了目前的享受,把可以自由使用的那一部分资本,不是用于非生产性的使用,或者是宁愿有计划地从事收益在于将来,而不是在于当前的生产。因此,西尼尔认为,“所谓生产成本,我们说的是生产所必要的劳动与节制的总和”,商品价值就是由这种生产成本决定的,它包括劳动得到工资,节制带来利润。 3、约翰·穆勒的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约翰·穆勒认为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具有不同的性质。他说:“财富生产的法则和条件具有自然真理的性质。它们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论人类生产什么,都必须按照外界物品构成人类身心结构固有性质所决定的的方式和条件来生产。”“财富的分配要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决定这种分配的规则是依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见和感情而形成的。这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家内是很不相同的。” 4、工资基金论 约翰·穆勒认为短期的工资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也就是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取决于维持雇佣劳动生活的资本的数量,即工资基金和要求就业的劳动

者人数的比例。最低工资的规定,不能超过平均工资水平。由于工资基金的数量是一定的,因而总会有一部分失业工人存在。除了增加用于雇佣劳动的总基金数量以外,工资率是不能上升的。 5、凯里的再生产费用价值论 凯里认为,在一切发展的社会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良,降低了再生产的费用。再生产一种产品所需要费用的减少,已经不可能交换到比再生产时所需费用更多的价值量。因此,生产费用不再是价值的标准,而价值则是由再生产费用决定的。再生产费用包括人类在控制自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等生产资料,以及耗费的劳动。因此,再生产费用也就是由劳动者的工资和资本家的利润组成。 6、巴师夏的服务价值论 巴师夏认为,“价值就是两项交换的劳务之间的比例关系。世界上第一次有价值观念这样一种情况:某人对他兄弟说:‘你替我做这事,我帮你做那事’。他们两人都同意了,因为这时人们第一次可以说:两项交换的劳务价值相等。” 课后答案 1、简评西尼尔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命题 西尼尔认为,政治经济学所依据的一般事实,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命题: (1)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更多的财富。 (2)限制世界上的人口的原因,不是由于精神上或物质上的缺陷,就是出于人们按照不同风俗习惯的要求,担心财富可能会不足以适应他们需要的顾虑。 (3)劳动的力量和生产财富的其他手段的力量,借助于将由此所生产的产品作为继续生产的工具,可以无限地增加。 (4)假定农业技术不变,在某一地区内的土地上所使用的增益劳动,一般会产生比例递减的报酬。 在西尼尔看来,上述四个基本命题中,第一个命题是意识的问题。它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万有引力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一样。其他三个基本命题,则是观测的问题,是对第一个基本命题的注解。西尼尔对政治经济学四个基本原则的提出和论述只不过是旧的功利主义、马尔萨斯人口论以及萨伊经济学说的继续和发展。但是,其中关于生产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适销对路,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增加财富生产,集中劳动和其他生产手段的力量,促进生产的发

学习经济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经济史的心得体会 所谓的“经济史”,它能为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根据自身的国情来制定出科学的经济政策,并随着发展适当的调整,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前提。 今天的中国,就是通过自身的国情来进行经济的发展,我国根据自身的国情提出了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的政策,经过了不断的努力、通过了解放、注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些都是促进我国经济在这些年来不断飞跃的根本原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外,我们坚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方针,这样的方针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对内,我们通过努力建立、完善“健全社会保障“的体系,以“时刻关注民生”为导向,国内的社会秩序不仅得到了改善,还保证了我国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开始以经济的建设为中心,经济学这门学科也逐渐的受到了重视,成为了一门显学。但对于经济史来说,它只是一门介于经济学与历史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真实的经济现象。另外它还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性质,因为它的研究是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来的。 “经济、经济史、经济学”这三个概念的区分是学好经济史的前提、基础。经济史是以经验的归纳法和历史的分析法来对人类的活动以及历史的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它的研究对象是历史的社会生产的发生、发展以及演变的规律。对于它的研究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修养,还能激发人们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经济史和经济学这两门学问是相得益彰的,经济史的学习可以有效的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一种不一样的视角,经济史的内容中有着反对脱离事实的抽象,这有助于让经济学真正回归到社会科学这一类来。现在很多经济分析中犯下的错误,说着是因为其他条件的欠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