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扬州店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_11_15(1)

扬州店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_11_15(1)

扬州店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_11_15(1)
扬州店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_11_15(1)

均有区别。①现就各家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第十三》)

故我曰,天下之君子不知仁者,非以其名也,亦以其取也。(《墨子·贵义》)

“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则名不可差。故仲尼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也。’”(《尹文子·大道上》)

“名也者所以期累实也。”(《荀子·正名下》)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荀子·正名》)

“按其名而审其音”,“责其实以验其辞”。(《吕氏春秋》)

先秦诸子对于“名”的争论,虽不完全等同于现今所要讨论的“命名”问题,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倡“正名”,即“名”所代表的是社会规范的事物;墨子提倡“取实予名”,即命名要来自实际的需要;名家提倡“名实一家”,即名实是不可分离的,而名称的产生则是因为事物的“形”; 荀子提倡“名也者所以期累实也”,据《说文解字》,“期”为“会”义②,“累”为“缀得理也”③,即事物命名要循于旧,也即荀子所言“约定俗成”之原理;《吕氏春秋》强调的是一种“正名审分”的原则,即按事物的实际构成,在“名”上亦有所分化区别。

(二)店名命名的原则

以上先秦诸贤对于“名”之释读,虽所持思想各有千秋,表述也各异,但实际上包含了命名原则这个基本的问题。对此问题的探讨且不论上述的古代先贤,当今的许多中外学者对此都有所研究,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以来。就店名这种语言符号而言,“符号的任意性”只能起到一部分的制约作用,因为“任意性”只是

①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第123页~第137页。

②许慎:《说文解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第141页。

③许慎:《说文解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第275页。

对店主选用什么字有关联作用的,而想要达到一定的销售目的,原则问题就一定会被划入研究的范围。排除店名命名的商业性方面的原则,仅就语言学方面,笔者阐述归纳如下:

简洁醒目,朗朗上口原则——命名的构成应能做到简洁明了,容易发音和传播。从语音学的角度说,少用拗口、难读、难记之字,多用双声、叠韵等顺口之字,多用开口度大之字,确保念起来有一定的响度。

注意内蕴,情深意重原则——店名所用之字,从语义学上最好能够做到含义优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传递商品的某种信息,使消费者产生有益的、美好的联想,达到很好的传播目的。

新颖鲜见,避免雷同原则——店名所用之字应尽量独出心裁,使人留下深刻印象,与其他同类店名的雷同感降至最低,可视性、形象感、生动性都比较强,彰显非凡。

二、店名研究的成果及特殊意义

(一)店名研究的已有成果

社会语言学是把语言与社会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以静态或动态的语言为显像材料,来剖析与之联系的社会因素。店名,是一种动态、静态相结合的语言现象,以此来作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素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对店名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给予关注,展开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如:刘宁生的《关于店名的综合研究》,吴仁甫的《渗透在店(厂)名中的中国文化》。陈建民的《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邵敬敏的《汉语广视角研究》,及池昌海的《汉语研究新探》等著作,都以大篇幅论述社会语言学研究店名的具体方法和成果,虽然有些侧重于文化心理方面,或是只限于了店名用字情况的讨论,但所用的方法却是数据统计法这一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吕玥的《天津商店命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和研究》是一篇单纯从社会语言学方面考察店名的论文。王耿的《对武汉餐饮店名的语言学分析》,王倩的《对宾馆、饭店命名用字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及陈婷婷的《丽江古城客栈名的语言文化特点分析》,则是从店名行业的小类入手,对某一行业的店名所体现出来的行业及社会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

(二)扬州店名的特殊研究意义

研究客体的意义明确,对于整个研究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了解了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说明。本文的研究客体是扬州的店名,实际包含了有两层意思,一为扬州,一为店名。

选择扬州,是因为扬州是一座亦古亦今的城市。自唐至清,扬州为全国重要的商业都会之一。鲍照《芜城赋》追述吴楚七国之乱以前的广陵:“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架肩,廛閈扑地,歌吹沸天。孽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可谓商业兴盛,店铺繁多。扬州发展至今,虽不再是商业运输的枢纽,但语言是一种“文化凝冻”,通过探寻这座古城的现存可知曾经存在的语言现象,也可以探求古文化的遗留,今文化的传承。

选择店名这个生动的语言现象为切入点,首先是因为在所有的语言现象中,店名有其突出的特性:它与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体——人是密切相关的。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当然,店名也是其中之一。商店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人们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为自己的店进行命名,或者是品赏别的店名。不同的店名折射出不同人对社会的感官状态。其次,店名也是其所在城市文化的积淀,能够反映出城市文化的深层意识。通过考察一个时间断层里的店名发展情况,认识城市文化不同时期的种种形态,进而考察出整个社会发展的轨迹。再次,店名也是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店名的存在和发展也是语言学不可忽视的丰富的研究资料之一。

由此可知,扬州店名,这个常见而又特殊的语言现象,是整个扬州城的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态之一。以社会语言学的方法研究它,能够折射出扬州人民的审美情趣、语言素养、文化心理等;也能够通过研究进一步剖析扬州城整体的城市消费结构,反映出古城扬州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的文化格局。

三、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社会语言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一环。研究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研究过程中语言材料的信息掌握程度,进而关系到研究结果。国内外许多社会语言学家所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多半与其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关。社会

语言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有郭熙介绍的资料收集的“观察法、试验法、个别谈话法,抽样法”等等①,有徐大明论述波拉夫的概率模式的描写方法——“变项规则分析法”②等,本文所应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一)田野调查

语言材料是任何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这一点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尤为重要。在社会语言学中,收集语言材料的过程被称为“田野调查”,即要开展大规模的、以人力为主要方式、原始性的语料采集工作,这也是本文的主要调查方法。田野调查包括收集材料的准备工作,进入调查区的初步观察,以及正式开展调查这三个基本步骤,后两个步骤不必多言。而第一个步骤却是田野调查法发挥作用的关键,因调查客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在第一个准备工作阶段中,因为“扬州店名”这个总的调查目标已经确定,此时需要确定的是一个基本的“调查范围”,也就是调查点。扬州是一座颇具自身特点的城市,古文化的积淀和现代文明的辉煌交相融合,形成了扬州城特有的文化特色,其外在显示出的社会现象之一——店名,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本次调查中,“调查范围”的选取,要选择能够代表扬州特色的几个街区来进行收集工作,力求共时层面和历时层面的完整性。最后确定了以美食街区、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附近的文化区、主干道商业街、旅游景点、古巷老街、老生活区、开放区等为基点的30条街的店名为调查对象,进而展开了辐射式调查。

(二)抽样调查及定量研究

抽样调查,是一般社会语言学进行语言研究所采取的最主要的方法,其作用是使研究客体具有代表性,进而使得所得的结论带有普遍意义。本次扬州店名的调查中,笔者亦采取了此法。抽样的标准如前所述,非随便抽取个别样本来代表全体,而是根据街区的不同属性,选取具有扬州特色的作为调查基点,如具有商业性、旅游性、文化性、生活性等的不同性质进行抽样,即祝畹瑾定义的“类型抽样”,③从抽样出的部分单位的数值,来推断出相关客体的基本概况。

①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第383~第390页。

②徐大明:《当代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120页

③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2,第51页

郭熙指出,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意义之一就是,它提出了看语言研究的数量化的概念,即根据拟定的调查项目取得一定的语言现象的调查数据,从而对特定的语言变化作出数量化的概括。①定量研究是语言研究中,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一个成功例子。本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收集到定量——1894个店名语料,进行数量、频率、比例的统计,来得出一定的结论。

把抽样调查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可以得出语言的一些概率性特征。

(三)隐蔽观察的方法

在具体收集观察方面,本文采取的是观察法的一种——隐蔽观察法,即在现实生活中,观察者从一旁收集所需语料而不被观察的客体以及第三方所察觉,收集到的语料往往呈现出比较自然的状态。②在具体收集过程中,笔者一般采用直接记录,或是用相机直接拍录下来的形式,使得所收集到的语料尽量原始和自然。

总而言之,店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用于指称自己所拥有的店铺并区别他人的特定的一种语言标志,语言文字符号是构成店名系统的物质材料。本文是以构成扬州店名的语言材料为研究素材,采用社会语言学中的田野调查、抽样调查及定量研究、隐蔽观察的方法,在对语料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出与之同频率的社会相关因素。

①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第9页。

②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2,第62页。

社会语言学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和解释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联系社会各种因素对语言进行的研究,探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功能及其使用的一般规律。 概括来说对语言的研究大致有四个角度:部研究、外部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 社会语言学属于对语言的外部研究,但并不是纯粹的外部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 1.布莱特(美国)1964 (1)说话人的身份; (2)听话人的身份; (3)言语事件的社会环境; (4)社会方言的分析; (5)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6)语言变异的程度; (7)社会语言学的实际应用。 2.礼德(英国) (1)语言宏观社会学、语言人口统计学; (2)双语、多语、多方言研究; (3)语言规、语言发展和规化; (4)语言混合; (5)社会方言; (6)社会语言学和教学; (7)言语的人种史、语言环境; (8)语域和言语能力; (9)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10)语言和社会化及其传播; (11)社会语言学的方法; (12)语言体系的功能理论; (13)语言相对性; (14)话语理论; (15)人种方法论的语言学。 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1992) 总的来说,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以及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征; (2)各类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4)由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5)交际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2004) (1)社会因素(阶级、阶层、职业等)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2)个人因素(年龄、性别、性格等)对语言的影响; (3)语言政策、双语等; (4)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融合;

社会语言学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社会语言学》课程考核要 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1. 作业要求 1. 认真学习课程,广泛查阅文献资料,高质量完成课程作 业。 2. 必须由自己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雷同作业按照零分 处理。 2.作业内容 论述题 (1) 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5分) 答:一)初创阶段(1979-1987):从自发到自觉 一般认为,中国的社会语言学是舶来品,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中国最早提出社会语言学的学者之一陈原则指出,社会语言学发源比较早。自古以来,中外语文学家都曾讨论过古语与今语、文语与口语、标准语与方言在社会功能上的差别。欧洲19世纪初的方言学家对于自己民族语言内部各种变体的调查,其实即是进行社会语言学的工作。事实上,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和有没有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是两回事。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并不等于建立了某一个学科。当然,一个学科的出现决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定是长时间学科积累的结果。现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语言运动,如20世纪初期的国语运动、20年代的白话文运动、30年代的大众语讨论以及北方拉丁化运动,50年代的推广普通话、现代汉语规范化等等,都可以算是社会语言学的工作。但是这些运动或工作可以说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7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语言学”这个术语的出现,人们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从自发走向自觉[7]。 这一阶段,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通论性的著作和理论的译

介方面。前者除上述陈原的两本著作外,还有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游汝杰、周振鹤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许国璋早在70年代末开始引进社会语言学,有关论文后来收入《许国璋论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1980年到1982年,英国语言学家特鲁基尔的《社会语言学导论》由林书武等翻译,在《国外语言学》连载。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祝畹瑾编的《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和前苏联什维策尔的《现代社会语言学》(卫志强译)。此外,《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85年第5期(中文版)以 “语言与交往:社会语言学研究个案与应用”的专刊形式,发表了一大批社会语言学的论文,很有指导意义。可惜因为发行上的原因,许多人没有看到。 这一时期有两大缺点:一是结合中国社会实际不够,二是对社会语言学的对象和范围的认识还相当模糊。例如有的学者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之类问题也列入社会语言学,这显然是不妥的。此外,受国外的影响,也有热衷于无谓的名份之争的现象。 迅速发展阶段(1987-1993):从引进走向结合中国实际 1987年12月1日至5日,中国社科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首届社会语言学讨论会。会议展示了7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水平,它标志着中国社会语言进入了一个火热的阶段,对推动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8月,深圳教育学院深港语言研究所主办了首次“双语·双方言”讨论会。1990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和苏州大学在苏州召开了首届应用语言学讨论会,其中有不少的论文也是关于社会语言学的。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社会语言学的专题研究。著作有张清常的《胡同及其他——社会语言学的探索》(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高天如的《中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等。论文数量很多,结集出版的有《双语双方言》(1-4集)(分别由中山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语言·社会·文化——首届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91)等等。 这个阶段,继续出版了一批关于社会语言学的译介、概论性著作和教材。在译介国外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方面,除了《国外语言学》等杂志连续刊登译介文章(例如Lesley Milroy的《语言和社会网络》等)外,还出版了佐伊基的《社会语言学演讲录》(刘明霞等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9)、郝德森的《社会语言学》(丁信善译,中国社会

问什么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

1. What is the scope of Sociolinguistic research? 问:什么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 答:广义的把从不同角度去考察语言的都看成社会语言学等等范围,如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等等。狭义的是研究语言使用中的变异现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异指语言运用上的变化和差异,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语言上的变体表现出来。具体来说,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包括: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言制、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 2)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标准语和土语、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交谈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社会以及不同的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 5)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 最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的延伸,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社会语言说的研究会取得更大更多的成就,同时也对我们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Generalized to study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the language areas are regarded as social linguistics, etc。Such as sociology,

anthropology, ethnology, psychology, geography, 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 on. Narrow the variation in use of language phenomen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environments. Variability refers to the change in language and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use of different language variants shown. Specifically, social linguistics includes: (1) The language of a country or region, such as two-word system status, bilingual, multi-lingual or multi-dialect situation; (2) variations in various languages, including regional dialects and social dialects, standard language and dialect, formal and informal language body language bod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tructure and social function; (3) The conversation scenarios and sel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de and the Code Selection an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4) Social and different languages or language groups on evaluation and attitude variations and the resulting social effects; (5) The social, cultu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asons, as well as language contact caused by changes in the way of language and law, and so on. In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linguistics is constantly extending the scope; I believ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 内容摘要: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网络交际语言,是信息化发展下的产物,它和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从社会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分析网络语言出现的源头及其产生的形式,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和由混乱的语言现象而产生的担忧,从而预测网络语言的生命力。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网络语言流行语 在信息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被大多数人所熟练运用。中国互联网信心中心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预示着更多的经济活动步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娱乐,网络中。网民已然成为一个特殊的社区群体,在网络社区里,人们有自己的语言习惯,有自己的名称地位,有自己的权利自由。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源头及形式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而且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这一新型传播方式的发展而出现的不同于传统书写使用的语言。它是在网络这种特定的语境下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是在网络这种特殊的场景下用来交际的语言。如今,这种语言的使用不再局限于网络社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日常的社会生活。 一种语言的出现,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有着其源头和原因的。 “给力”一词的出现至今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它的来源是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的意思。还有一派认为它是网络上恶搞现象引发的。网络语言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由于社区群体表情达意、信息传递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源头可能是热点新闻,如“我爸是李刚”;可能是网络恶搞,如“神马都是浮云”;”;可能是电影台词,如“大哥,你是懂我的”。而近年的网络语言特点,可以归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方言形式 方言也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它一般可以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由于语言发展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性导致,像粤方言、吴方言等各大方言区可以理解为地域方言。社会方言是指在同一地域内部的社会成员因为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不同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的语言变体。虽然现在的普通话很普及,但是同属于一个方言区的人还是习惯用方言来进行交流,这种习惯也会蔓延到网络空间。中国的有些地区如四川,它的方言中唇齿清擦音“f”和舌根清擦音“h”不分,闽南语中的前鼻音韵母“en”和后鼻音韵母“eng”不分,在网络上悄然兴起的“灰常(非常)”、“小盆友(小朋友)”便是以方言形式出现的网络流行语。 (二)简写形式 网络语言中的缩语是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而出现的。网络语言中的缩语有三种:1、图片式。人们在聊天的时候会考虑娱乐心理,往往不会输入许多的字来表现情感,而是用简单的图像来代替文字或者心情。这些表情符号“使原本冰冷的网络世界披上了一层温情,这种幽默的表情打消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对话时的某些顾虑”。2、数字式。例如,很早就在网络聊天中出现的“88”“9494”分别是“拜拜”和“就是就是”的简写形式。用数字

社会语言学教学大纲

社会语言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语言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编号:学时:54 编者姓名:单位:人类学系职称:讲师 主审姓名:单位:人类学系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本科生专业:人类学年级:三年级 编写日期: 2007年1月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主要内容有:语言变异、言语交际、语言接触、双语以及语文规划等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语言学理论,并能结合社会语言现状(如我国的双语双言现象、语文规划政策等)思考、探讨社会中的语言现象。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社会语言学的兴起、研究范围、对象、途径、目标计2学时。 二、应用社会语言学的若干方面,语言与经济、政治、双语教学、语言与法律事务计4学时。 三、语言变体,语言与方言;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标准变体和非标准变体;语体和语域计4学时。 四、言语共同体,交际能力计2学时。 五、语言变异,阶级、阶层与语言差异,性别与语言差异计4学时。 六、社会网络与语言差异计2学时。 七、言语交际,对称呼的研究计4学时。 语言区域与文化区域 八、对礼貌的研究,会话分析计2学时。 九、语言接触,双语和多语现象计4学时。 十、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语言干扰计2学时。 十一、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计4学时。 十二、语言的扩散和海外体英语计2学时。 十三、语文规划,语文规划的特点和意义,语文规划的类别、步骤计4学时。

十四、我国语文规划的情况,汉语、汉文及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计2学时。 十五、语言变项的描写和研究,变项规则,定量研究计4学时。 十六、收集语料的方法和技术,语言变项的定义扩展计4学时。 十七、变项规则分析方法计2学时。 三、课程实习 拟于学期中安排一次。要求学生对家乡的语言构成、语言运用的特点,从多语、多言的角度进行观察,写成报告,并于课堂讨论。计入平时成绩。计2学时。 四、主要参考书目 1、社会语言学上海外教出版社 Spolsky 2000 2、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上海外教出版社 Hornberger 2001 3、拉波夫语言自选集语言大学拉波夫 2001 4、社会语言学教程复旦大学游汝杰、邹嘉彦 2004 5、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祝畹瑾 1992 6、Hudson,R.A, Socio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期刊-中国社会语言学

NO.1217195812 《中国社会语言学》杂志创刊 ( 2003-11-3 16:48 ) 《中国社会语言学》杂志创刊并即将出版 《中国社会语言学》(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inguistics)于2003年10 月在澳门创刊,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729-5173。《中国社会语言学》由中国社会语言学会(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Sociolinguistics)编辑出版,每年出版一或二期。 《中国社会语言学》刊登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各类文章,包括研究论文、调查报告、评论、报道、书讯等,尤其欢迎关于海内外华人、中国各民族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语言学》园地公开,文责自负。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审稿时间为收到来稿之日起6个月。无论稿件采用与否,编辑部均会在6个月内以书面形式通知作者。本刊暂不设稿酬,稿件一经刊用,即赠送该期刊物10册。 来稿注意事项 (一)来稿长短不拘,繁简体皆可,中英文皆可。 (二)来稿时请寄:打印件两份,word电子文件一份,txt电子文件一份。稿件内容请按以下顺序排列: 1.中文标题; 2.中文提要; 3.中文关键词; 4.英文标题; 5.英文提要; 6.英文关键词; 7.正文;8.附注;9.参考文献(先中文后外文,请按作者姓名音序排列)。 (三)在另纸上写明:作者姓名,学历学位,职称,工作单位,通信地址,联系电话,E-mail地址,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四)所有来稿均需以显著方式注明“《中国社会语言学》投稿”字样。 (五)在来稿审稿期限内切勿另投他刊(包括会议论文集),否则如发生重刊事故将追究作者的责任。 联系方式 (一)澳门邮政信箱956号,联系人:邵朝阳博士,电话:(00853)6691003,E-mail:acs@https://www.doczj.com/doc/8618112507.html,.mo。 (二)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联系人:张世方博士,电话:(0086)10-82303573,Email:zhangshf@https://www.doczj.com/doc/8618112507.html,。 订购方式

2012社会语言学课程论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Care for Bilingual Children 课程名称:Introducing Sociolinguistics 任课教师:刘承宇 专业:英语 班级:2012级英语1班 学号:222012310032017 姓名:魏宗琴 2015 年11 月17 日

Care for Bilingual Children Abstract:Nowadays, 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is more and more appealing to many families, but obviously it is not a easy course.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some social linguistic phenomenons concerning some children raised in bilingual families and appeal to care for them. Key Words:individual bilingualism, language interference, language accommodation,bilingual language-planning I. Introduction Having more than one language at children’s fingers provides them more accessibilities to another world; therefore, the idea of 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is appealing to more and more parents. These parents believe that bilingual kids have the advantage of knowing two cultures, of being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a wider variety of people and of possible higher economic status in the future. Nevertheless, in the planning for children’s bilingual language development, parents should take some social linguistic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as well as children’s self identity, self esteem,and schooling options etc. .

《中国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

《中国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 《中国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 徐君善 从语言史研究的观点出发,有理由认为,社会语言学的产生,从本质上说,是折衷主义思想的直接产物。最能体现这种折衷主义思想的,则是社会语言学本身所具有的跨学科、应用型特征。这一特征,充分反映出20世纪末以来,全球新兴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与趋势。因此,当我们面向新世纪,展望语言学发展之时,有必要对社会语言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主要特征做一研讨,旨在促进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社会语言学的产生背景不同于其他语言学流派。它不是源于一个理论构造的种子,而是从一个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科学领域里蔓生出来。由于这一特定的学术背景,社会语言学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形成明显的门户之见,而以其宽厚的学术胸怀,包容了来自各种不同学术背景与传统的研究者。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学术气派与折衷主义精神,才使得其广泛的跨学科研究潜势成为现实中的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社会语言学才体现出理论模式多样性、研究方法随机性、研究群体广泛性,以及研究内容驳杂性的学科特征。社会语言学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特色,这是不可置疑的事实。回顾社会语言学的历史,从早期的开拓者身上,即可见到这一点。北美学派的几位首领人物鲍厄斯、萨丕尔、沃尔夫,以及英国功能学派的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弗斯等人,有的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角度观察语言的具体使用现象,有的从文化传统与语言结构的关联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语言学异军突起这一事实本身,更是社会学和人类学对于语言问题持续的关注,以及语言学内部对于跨学科研究的渴望这两种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跨学科交叉研究的这一特色,导致了社会语言学理论模式的多样性。研究方法的随机性,是社会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特色的另一种体现。虽然,20

简明新编英语语言学教程教案

简明新编英语语言学教程教案 《英语语言学》课程大纲课程名称:英语语言学 课程编号: 总学时:36 适应对象:英语本科专科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学科方向课。旨在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 成果,提高对语言的本质、功能的认识,了解语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发展理性思维。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学学科的基本概念;了解语言与心理、社会、文化、 文学等跨学科研究的关系及其发展现状和趋势。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与视野, 培养并激发学生对语言研究的兴趣,为其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学习及研究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方面的关系。 1、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特别是一些重要术语的翻译与定义以及几大语法学派的理论主张, 有影响力的语言学家的姓名、著作以及贡献等。注意阅读课文时要认真仔细。 2、通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对各部分所讲的主要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重点明确。

3、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联系、对比,将所学语言学理论与英语外语学习实际相结合。 4、注意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建构写作的理论基础及理论依据。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1 为什么学习语言? 1.2 什么是语言? 1.3 语言的本质特征 1.3.1 任意性 arbitrariness 1.3.2 二重性 duality 1.3.3 创造性 productivity or creativity 1.3.4 移位性 displacement 1.4 语言的起源 1.5 语言的功能 1.5.1 信息功能 informative 1.5.2 人际功能 1.5.3 施为功能 1.5.4 感情功能emotive 1.5.5 交感性谈话 1.5.6 娱乐性功能 1.5.7 元语言功能 1.6 什么是语言学? 1.7 语言学的主要分支 1.7.1 语音学phonetics

2社会语言学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I Introduction Language emerges and develops with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irstly and simply, it is used as a tool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Besides, it is a mirror of people’s thoughts. That is to say, individually, a person can express his ideas to others by the way of speaking or writing down the words.Furthermore, language is also related to culture. The thing is: how are “language” and “cultu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and does language determine cognition? .This paper is going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answer the second question. II Body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pair of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is unique to human society. Language cannot be cut out from the culture as a whole for language itself is part of the cultur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exist, they interact each other, influence each other. The more knowledge a person knows about language, the more he can know the world around him, especially his abstract thinking. Language determines cognition in a certain sense. 1 Language is a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and the carrier of culture Language is a guide to social reality.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re impossible without language. All the previous work and life experience are stored in language. National culture is inheri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rough various forms, especially and importantly through using language. It is language that reflects and preserves culture. We can get to know people’s awareness of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objective world by virtue of the language they speak. For example, “bat”is,by western people, seen as the evil and dark forces associated with devil. We can usually see in some foreign fictions or movies swarms of bats fly out with strange and ghastful noises when evil-doers and ghosts occur. While in China, it is auspicious, this is because “bat” and “Fu” in Chinese are homophone. “Fu” in Chinese means “lucky”“happiness”“beauty”. From this example we can see that the same thing can convey different meanings culturally. Thus, when later generation are learning national language ,they, actually,are learning national culture and traditions. 2 language itself is part of culture Phonetic sound, vocabulary and grammar, parts of language system, are related to national culture.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ive world, so the meanings of concepts elements of their language system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初探语言与性别的关系-社会语言学与性别选题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初探语言与性别的关系|社会语言学与性别 选题 内容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很惊奇地发现男士与女士的语言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并且当我们在面对一些词语时,头脑中总会有相应的画面,比如当遇到“美丽”这个词时我们脑海里浮现的一定是位窈窕淑女,而非一位翩翩君子,这其实就是我们潜意识中对语言与性别下的定义。事实上,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由于性别不同而造成的语言差异比比皆是。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就是社会历史条件和男女自身不同的生理特征,且表现在语音,语调,词语,话题,语义等各个层面。关键词:语音词汇句法性别歧视众所周知,男人和女人生理上的差异与生俱来。受到文化和社会角色等的影响,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能被简单的从生理角度贴上标签,因此“性别”这个词随之诞生了。它通常用来形容不同或相同的性别。然而,在日常交流中,由于受到不同性别之间文化差异的影响,异性交流中经常出现困惑的地方。语言与性别之间的关系主要涉及到结构,词汇和具体使用之间的联系。在社会语言学中,这个话题受到了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一方面陈述了目前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从以下的四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了不同性别在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即:语音,词汇,句法,性别歧视,一文献综述语言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百科全书,对语言和性别之间的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现代语言学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丹麦著名语言学家Jespersen(1922)在他的著作”Language:ItsNature,Development and Off-gin”中介绍了女性语言,他列举了男性和女性使用的不同语言,并且认为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委婉语;而另一方面,

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的生命力

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 网络语言的生命力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生命力流行语 论文摘要:网络语言是信息社会迅速发展下的产物,它和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着眼于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分析网络语言出现的源头及其产生的形式,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和商业价值,以及由混乱的语言现象而产生的担忧,从而探求网络语言的生命力。 在信息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早已被大家知晓甚至熟练运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1年1月19日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预示着更多的经济活动步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娱乐,网络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也是无可估量的。网民已然成为一个特殊的社区群体,在网络社区里,人们有自己的语言习惯,有自己的名称地位,有自己的权利自由……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源头及形式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而且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这一新型传播方式的发展而出现的不同于传统书写使用的语言。它是在网络这种特定的语境下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是在网络这种特殊的场景下用来交际的语言。如今,这种语言的使用不再局限于网络社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日常的社会生活。 一种语言并非凭空产生,它的出现必然有其源头和原因。回顾2010年的网络新词“给力”,不得不让人惊叹它强大的生命力。传播速度之快,覆盖面积之广是网络语言的显著特点。我们就“给力”等网络流行语现象来讨论网络语言是以怎样的形式出现的。 “给力”一词的出现至今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它的来源是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的意思,现在人们习惯使用“给人力量”的意思。还有一派认为它是网络上恶搞现象引发的。由此略知,网络语言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由于社区群体表情达意、信息传递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源头可能是热点新闻,如“我爸是李刚”;可能是网络恶搞,如“神马都是浮云”;可能是娱乐新闻传播,如“闹台套”;可能是电影台词,如“大哥,你是懂我的”。纵观近年的网络语言特点,可以归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方言形式 方言也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它一般可以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由于语言发

社会语言学 第八章作业教案资料

社会语言学第八章作 业

Language and Society 13073080 刘颖 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ub-field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language and society, between the use of language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s in which the users of the language live. There are many indications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One of them are that while language is principally used to communicate meaning, it is used to established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hips. Another indication is that the users of the same language in a sense all speak differently. Then to some extent, language, especially the structure of its lexicon, reflects both the physical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a society. As a social phenomenon, language is closely related the structure of the society in which it is used, and the evaluation of a language form is entirely social. In sociolinguistic studies, speakers are regarded as member of social groups. The social group that is singled out for any special study is called the speech community. The term speech community, or linguistic community, is widely used by sociolinguistics to refer to a community based on language. Within a speech community there exist various social groups. Speech variety, or linguistic variety, refers to any distinguishable form of speech used by a speaker or a group of speakers. In sociolinguistics studies three types of speech variety are of special interest, i.e. regional dialects, sociolects, and register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guage and society can be approached in two ways. We can look at society as a whole and consider how it reflects the social differentiations. The other approach is to look at socie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dividual members of the society. The former is sometimes refers to as micro-sociolinguistics or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and the latter a micro-sociolinguistics or sociolinguistics proper. The notion of a language is not monolithic and there exist types or varieties of the same language. Varieties related to the user are normally known as dialects and varieties related to use as registers. The striking variation of age is well illustrated by children language as it develops, regarding all levels of language from phonology to vocabulary and syntax. Age divisions are 2, 5 and 12. Variation in language use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sex of individual speakers. Sex-preferred differentiation in terms of speech varieties of males and females exists in all natural languages across the world. Women in many countries are more status-conscious than men, and therefore more aware of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linguistic variables. Language reflects obvious sex prejudice. The use of sexist language does not mean that it is the language that is sexist but rather the social attitude connoted in the language is sexist. The meanings of some English words really echo the real traditional roles of men and women in history. As social attitude towards women change in recent years, linguistic changes in many languages are taking place that reflect the feminist movement and the growing awareness that language and language use mirror social attitudes and reinforce stereotypes and bias. The change can be sensed in the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Linguistic forms associating

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

《社会语言学导论》(英彼得.特拉吉尔) 读书笔记 姓名:王瑞 学号:0909224096 院系:文学院对外汉语

《社会语言学导论》读书笔记 语言不仅是交流信息的手段,也是和别人建立关系并维持关系的手段,而且语言在传递关于说话人的信息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同社会背景和地理背景的人使用的语言各异,说话方式也不同,这就形成方言,方言有地里方言和地理方言两种。社会影响语言,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观念影响语言。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就形成了社会语言学。英国的彼得.特拉吉尔编著的《社会语言学导论》这本书从七个方面介绍并解释了社会中各种语言现象。 开头,作者解释了有关方言和语言的概念。首先,他认为方言或语言没有明确的界线,使用两种语言或方言的国家或地区能互相听懂,之所以要将它分成两种语言或方言,是有地理、政治、文化因素形成的。作者指出,“方言一词指的是一个语言的不同类词之间的差别、语法差别和发音差别,“方言”一词能适用于所有变体,并不仅仅只非标准变体。由此我们可以推知,汉语在不同的地方,词类、语法、语音上有不同的变化,可见,普通话有很多地方方言。普通话可以看做一种标准汉语,可以说是在书刊上使用、学校里讲授、外族人学习的一种汉语变体。下面,介绍一下书中语言现象的七个方面: 一、语言与社会阶级 在研究语言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地理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因素,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社会阶级。在这里,社会阶级是指具有相似经济文化背景的人群,我们可以认为是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阶层使用的同一语言的变体不同,这里我就用书上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现象。农村中的广大农民一般是没有受很高教育的人,使用的语言是纯正地道的地方方言,语言中经常出现一些粗话、脏话。而受过教育的村官说的话一般是方言和普通话的混合体,用词也比较文雅,更不会有粗话或脏话。城市中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官员、白领阶层使用的一般是普通话。由此可知,在于某人交流时可以通过他的语言来判断他所属于的社会阶层。 上下级或上下辈使用的语言也有不同。比如上级对下级或上辈对下辈可以直呼其名,反之不可以。 总之,受教育程度、上下级、辈分等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 二、语言与种族群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