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_王建国

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_王建国

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_王建国
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_王建国

中国科学 E辑: 技术科学 2009年 第39卷 第5期: 830~839 https://www.doczj.com/doc/861866004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8618660049.html,

830 《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IN CHINA PRESS

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王建国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96

E-mail: wjg-cw@https://www.doczj.com/doc/8618660049.html,

收稿日期: 2009-03-18; 接受日期: 2009-04-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50125820)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批准号: 2006BAJ03A04, 2006BAJ4B067)资助项目

摘要在当今中国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中, 相当多的中国城市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 伴随着城市规划的持续编制、修编和实施, 城市的功能结构、空间环境、街廓肌理乃至社会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而所有这些都直接发生在某一城市尺度、甚至是发生在某一城市的大尺度空间形态上. 本文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构成、演进和外显表征的描述和分析, 尝试建构城市形态影响要素模型, 进而讨论与形态密切相关的城市用地属性及保护、调整和开发潜力. 同时, 基于城市设计参与良好城市空间形态塑造和建设管理的专业特征, 提出针对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的量化评析技术方法, 从而为城市政府和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设计

模型

数字技术

1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演化的背景和面临的挑战

当今中国城市形态变迁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速度快、尺度大、历史肌理和结构的日渐破碎和异质化. 相当多的城市形态都发生了城市建成区整体层面上, 而不是局部性的改变, 而且, 跨越了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面的城市尺度. 其中, 城市街区空间日益严重的异质性和急剧增加的高层建筑对于城市形态的影响尤其具有决定性.

上述城市形态变迁表征的出现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 城市化进程正在深刻影响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发展. 世界上城市和建筑发展大致走过了从“外延规模扩张”到“内涵品质深化”的过程, 由于社会背景、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世界各国城市化各具自身的特色. 如欧美基本上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从自由放任到政府必要的引导和干预; 日本采用的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下的快速集中型城镇化; 而第三世界国家则是在工业化基础相对薄弱基础上和政府管理能力不足乃至失控而导致的过度城镇化.

中国城市化进程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加快, 从1978~2002年的24年间, 年均增长0.88%, 1980~2000年GDP翻两番. 有关研究预测, 2001~2020年GDP还将翻两番, 预计总体上城镇化平均增速会达到年均1%, 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建筑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史无前例. 国家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 近五年城市化又有显著的发展, 到2006年我国城市总数为661个, 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287个. 地级及以上城市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64292亿元增加到132272亿元, 增长1.1倍, 占全国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53.4%上升到2006年的63.2%. 中国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到2007年的45%, 增速是同时期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被喻为“驶入快车道的列车”.

对于中国而言, 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层面上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城市功能用地建立具有合理紧凑度

中国科学 E 辑: 技术科学 2009年 第39卷 第5期

831

的城市结构和空间形态. 同时, 我国应该摈弃以外延扩张为主要表征的粗放式城市发展模式, 并对社会人文层面的城市特色和多样性的发展演进及其与城市经济、人口和物质空间的城市化的均衡协调加以特别关注. “紧凑性”和“多样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事实上, 一些具有久远发展历史的城市老城区一般具有较高的城市紧凑度, 但有时也会在视觉上受到建筑密度高的影响(即建筑密度高而建筑容积率并不高). 而一般城市新区, 由于普遍的大广场和宽马路的规划布局, 城市紧凑度一般较低. 近些年, 国内外一些学者纷纷质疑中国历史城市转型改造中的“人文失范”和“尺度失控”问题, 其认识首先是从人们对在老城中做“外科手术式”的改造做法的反思而引发的. 在许多城市, 城市空间的日益无序首先都是从老城区开始显现的, 如城市旧区街巷格局和结构肌理的消逝、高层建筑布局和形态规划失控等(图

1).

图1 高层林立而整体空间呈失控状的中国某市

就当前言, 中国城市如何去克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应对超出控制的发展和变化状况, 并使其能在地区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和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良性运作, 保护好城市地域的自然和文化特色, 是当今中国城市发展建设和形态演化正在经历也是必须面临的重大挑战.

2 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城市设计的新拓展

城市设计对于城市空间形态建构、形成和演变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城市设计从不同的角度有着并不完全的描述和定义, 但其涉及大尺度“人类聚

居地和四维的形体布局”、关注城市各个尺度层面中功能布局、公共空间、社会活动、环境行为和空间形体艺术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属性是公认的. 在中国, 城市设计又有着与法定城市规划的策略性相关, 这就是城市设计的思想和原则要贯穿到从城市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是城市规划和建筑项目之间的“桥梁”和“减震器”, 故也有学者称之为是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三大支柱之一”, 只不过有偏于理论层面的描述和强调应用实践操作的指导方法之别.

从世界城市建设历史看, 横跨从总体到局部多维规模尺度的城市设计并不多见, 即使是19世纪的巴黎改建, 也主要是集中在以道路系统建设、建立城市地标点为主旨的城市改造上, 除中东阿联酋的迪拜等个别城市外, 大概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城市会像今天中国的城市那么普遍地高速建设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 城市形态的度量和尺度控制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欧美学者曾经开展了不少相关研究, 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亚历山大教授进行的有关城市形态演化的案例研究、英国学者莫里斯有关前工业时代城市形态的比较研究以及MVRDV 在《Farmax 》一书中对城市建筑密度有关的研究等(图2). 在相对具有应用性意义和较为持续的研

究方面, 英国剑桥大学的莱斯利·马丁(Martin L)和列涅尔·马奇(March L)的研究以及伦敦大学学院比

尔·希列尔和朱利安妮·汉森的研究取得相关成果并产生国际性影响.

1966年, 莱斯利·马丁和列涅尔·马奇就城市街区

形态运用数学方法展开研究. 长久以来, 周边式代表了低容积率的传统城市街区布局, 亭子式则代表高度密集的现代城市布局. 周边式一直被认为因无法促成较高的密度而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的需要. 但研究结果证明, 合理尺度下的周边式街区不仅能够达到亭子式布局的密度, 同时比亭子式更能营造出开敞、宜人的空间感受. 具体研究方法是: 首先在一块方形基地上用亭子式布局排放49个锥形体块(体块的形状可以看作是抽象的高层塔楼以及其底层的裙房, 这也是城市中最为常见的摩天楼形式). 全部锥形体块底面积总和为基地面积的一半, 即建筑覆盖率为50%. 然后将这个三维体块进行反转, 使之前的剩余空间与建筑空间

王建国: 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832

图2 MVRDV 对三种不同容积率的比较

对调, 便得到一种互补的体块形式, 可以看作是变形的周边式布局. 此时新的周边式布局的建筑覆盖率仍为50%. 经计算, 这种周边式布局的体块在达到与之前亭子式布局相同的建筑面积时(即相同容积率), 前者的建筑高度约为后者的1/3. 同时前者所形成的建筑空间和开放空间(即模型中的剩余空间)都相对完

整, 而亭子式布局中的开放空间比较分散(图3和4).

莱斯利·马丁和列涅尔·马奇得出的这一结论推翻了人们对于周边式布局无法达到较高容积率的论断. 之后他们将这一抽象的模型应用在摩天楼林立的纽约北至57号大街, 南至42号大街, 西至第八大街, 东至公园大道的中心区域, 尝试变换一种布局方

图3 Martin L, March L 对于周边式和亭子式布局的对比

中国科学 E 辑: 技术科学 2009年 第39卷 第5期

833

图4 Martin L, March L 对于周边式和亭子式布局的研究

式, 也得到了与模型吻合的预期结论. 虽然这种周边式布局在纽约这个世界商业中心并不适用, 而且现今纽约的密度比1966年时高出许多, 但这种假设提

供了一种可能, 并且证明了采用周边式布局可以比亭子式布局更加有效的利用土地(图5)[1].

比尔·希列尔等发明的“空间句法”(space syntax)也是一种针对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方法[2]. “空间句法”是一种以空间拓扑结构描述和可见性分析为基础, 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及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可达性或连通性等特征的量化描述, 揭示空间形态演变的内在机理, 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 目前“空间句法”已逐渐深入到对建成环境多种尺度的空间分析研究之中. 近年, 希列尔等以英国伦敦为对象, 进一步推进了空

间句法的应用范围, 初步证明了运用空间句法预测从宏观空间策略、城市发展结构、总体规划-地域行动计划、公共空间到建筑物各个层面的动态演变(movement)的能力; 以美国学者迈克尔·巴蒂为代表的学者利用ArcView 软件系统, 将空间句法和GIS 相结合, 形成了以空间句法理论为基础的ArcView GIS 的拓展[3], 为城市设计者带来了功能更为强大、使用更为便捷的形态分析工具, 如我国学者李江等利用空间句法对武汉市城区空间形态进行的定量分析[4]; 王建国、张愚等在GIS 技术平台下利用空间句法对浙江桐庐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等[5].

通常, 局部的形态变化和引导控制专业人员还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城市设计知识加以驾驭, 这也是基于视觉美学原则的传统城市设计的主要工作

图5 Martin L 和March L 对纽约城市中心的假设

王建国: 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834

内容. 但是, 中国现阶段动辄数平方公里、乃至数十平方公里的城市地区就不是我们能够用常规的城市设计概念、原则和技术方法可以轻易掌控的了. 近20多年来的许多城市的规划建设实践证明, 仅仅靠城市规划的土地利用、功能设施安排对于塑造一座城市的良好空间形态、尤其是城市的特色是远远不够的, 近年一些城市开始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新增特色意图区和城市设计内容, 或是在总体城市设计中增加总体城市设计篇章,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结构性关联有所加强, 但是实际效果仍然不尽人意. 如北京国家大剧院设计, 如果从建筑高度、容积率、建筑功能等规划设计要点角度看都没有法定规范层面上的问题, 但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 大剧院高度简洁和庞大的单一建筑体量对北京紫禁城周边环境引发的“尺度失范”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这一点并不是人们通常所担心的大剧院与人民大会堂的协调关系, 而是基于城市尺度的考量和评价, 如果人们到景山上或者到北海团城桥向南看就会顷刻清楚“巨无霸”的剧院体量与紫禁城及其周边环境尺度的冲突(图

6).

图6 国家大剧院与中南海的关系

因此, 在城市规划针对总体性的技术策略前提下, 建构针对大尺度城市形态的分析、处置和整合路径和城市设计技术策略就变得十分紧迫, 也成为城市设计学科领域发展开拓中一个关键性的科学问题.

3 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调

控优化技术方法

3.1 基于土地属性认知的城市空间形态相关要素影响模型建构

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相关要素影响模型建构及

其科学评价是研究此类城市设计实施运作的关键一环. 其中, 城市土地属性的认知又是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特性和规律把握的基础.

城市发展是一个多因子共存互动的随机过程. 城市格局形态的演进蕴涵着多重力量的交互作用, 体现城市垂直尺度的高度形态演化也同样如此. 美国学者卡洛尔 威利斯曾经对芝加哥与纽约的近代和现代高层建筑形态发展及其分布进行比较研究, 并将其差异解释为标准的市场规律(利润最大化的获取)和特定的城市状况(地块的历史格网、地方规章和区划等)共同作用的产物. 这一双重因素对于城市高度形态的理解具有较为普遍的指导意义.

中国学者就这一领域同样开展了针对城市形态急剧演化的城市设计应用研究, 并且在高层建筑建设发展动态性控制方面取得更加具体的实证研究成果.

早在1988年, 笔者就在《建筑师》杂志撰文发表

了有关城市设计与城市发展动力相关性研究的论文[6]. 该论文指出: 在一般意义上, 城市形态虽直观上表现为一种显形态的存在, 但本质上却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等隐形形态的物化载体. 城市形态总是受着自然, 社会, 文化、政治、法规和经济等作用力或因子的影响和制约, 而城市形态的演变就是在“自上而下”的人为力(如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等)和“自下而上”的自然力(区位、经济、可达性、地域条件等)互动下发生的, 是上述诸方面影响因素合力使用的结果.

从土地属性方面看, “自下而上”的力主要在于地

块潜在的自然集聚性, 它主导着分散建设主体的区位选择和建造强度, 地块集聚性具有弹性和动态特征, 主要取决于其交通可达性等因子, 在综合其他因素后常常外在地体现为土地价格的高低;

“自上而下”的力主要是出于公众利益和整体考虑, 对城市发展在总体上的规划、控制和协调, 这些因子原则上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在城市发展常态下可以间接引导和一定程度上控制城市形态的发展演变.

根据以上论述, 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有关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相关要素的影响因子模型, 实际上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表达的“空间共点力系”, 以使城市设计选择采用具有明确针对性的规划过程组织结构和设计方法(图7).

中国科学 E 辑: 技术科学 2009年 第39卷 第5期

835

图7 常州空间景观优化研究的因子影响作用模型

3.2 技术路线建构

3.2.1 城市空间形态三维抽象建模 首先对所研究的城市进行三维空间形体的抽象电子建模, 建议的具体做法为: 1~3层建筑为第一等级, 4~6层为第二等级, 7~9层为第三等级, 9层以上根据实际的建筑楼层全部建模表达(图8). 这样, 根据城市设计研究的需要,

我们便获得了一个基于该城市三维空间关系的电子模型. 这一模型侧重了那些对形态产生认知的主要方面, 剔除了冗余的信息, 具有一定的概括和抽象性. 然后, 在项目所确定的研究原则前提下, 根据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确定的路网规划、综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的成果, 将城市细分为若干地块(街区), 以行政区划和主要道路为依据分别编号.

3.2.2 空间形态影响因子建模 城市建设的可能性涉及到很多因素, 任何单项指标都不能体现整体的状

况, 且指标彼此间往往还存在着信息的重叠和类似. 所以, 综合评价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在于挑选具有代表性、灵敏性、特异性、可靠性的指标, 组成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为此我们可以对城市大尺度空间形态的演化建构一个基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二种力量共同作用的模型, 进而决定指标的遴选和选择.

与“自下而上”的力相关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步行和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城市土地市场价格、城市景观、社会人群空间分布等, 经过综合后一般可以外在地体现为土地价格的高低.

“自上而下”的力相关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城市设计、历史文化保护、景观和风貌控制、用地功能和近期建设规划等, 这些因子代表着政府和专业层面上对城市发展的人为的预期控制,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其意义尤为重要.

王建国: 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836

图8 南京老城空间形态鸟瞰

在具有特定意义的历史城市中, 先期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也将是具有“一票否决”权的前提性影响因素. 如在南京老城空间形态优化调控研究中确定的历史文化、景观、交通、建设潜力、地价等影响因子中, 规定历史文物保护紫线及其协调区范围就是高层建筑建设的禁建区.

3.3 数字技术方法应用

为了保证上述建模和分析的科学性, 我们尝试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处理、分析和表述手段, 从而为评定和打分结果建立了一个基于GIS 技术的数据库.

GIS 具有强大的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 并能对分析结果给予直观显示, 其基本程序为:

1) 采用特尔斐法确定评价指标;

2) 应用GIS 建立评价各因子的原始数据库, 并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析和制作专题图, 得出每个地块的每项指标分值;

3) 在GIS 数据库中应用多因子综合评价的方法

求出每个地块的综合评价值, 并依据该值的大小进行等级划分, 以之作为城市空间形态控制, 尤其是高

度形态判定可资参考的科学依据.

具体做法是, 以所选择的城市的街区为基本单位, 街区划分按照城市已经先期已经由政府和技术部门通过和实施的城市规划路网决定, 这种划分与城市现状路网稍有出入, 主要表达了城市形态发展演进在当下和未来的形态结构调整预期.

然后, 分别就城市形态影响因子进行评价和赋值, 根据相关数据或分析, 将每个评价因子划分为不同等级. 各等级中, 以对高层建筑建设负面抑制影响力最小或正面促进影响力最大的等级分值为1, 其它等级分值根据各自影响力大小减少, 得出研究地块在单项评价因子中的分值. 建议的打分原则是: 客观为基础, 结合部分的主观判断. 最后区别等级权重, 并将这些因子以适当的权重叠加, 形成综合性的评价结果, 最后通过GIS 数据库的处理, 表达出具有直观形态的多维GIS 城市地图, 其数值的高低分别代表空间形态集聚上可能的强弱.

4 相关案例研究

2003~2007年, 我们应邀就江苏南京、常州. 无

锡和浙江桐庐等城市开展了基于整合、优化、管控和

中国科学 E 辑: 技术科学 2009年 第39卷 第5期

837

引导的城市高度形态的研究, 其中对高层分布、形态和适建性研究在国内首次综合运用了GIS 和Sketch-up 技术, 拓展了城市形态分析理论及其与城市设计互动的内涵[7]. 以下以南京老城空间景观形态研究为例适度展开论述.

南京是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古城城市设计意匠独特, 最突出的是采用了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城市整体格局. 城墙布局顺应秦淮河自然水系, 平面呈多边形蜿蜒起伏, 形成多层次的城市景观形态和空间结构. 南京迄今仍保存的明代城墙, 不仅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 而且也是老城区和新城区的领域界定“门槛”. 经过多年的建设, 南京城市空间形态格局业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而其中对空间形态影响显著的首推高层建筑. 鉴于高层建筑对老城城市空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包括尺度、开发强度和视觉影响等), 城市政府决定并委托笔者开展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的研究, 意在能对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化有一个客观判断和科学认识, 以使得未来的控制引导成为可能.

在南京案例中, 我们采用了以下的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法.

(1) 将老城圈内约42 km 2范围按照行政区划, 分为下关、鼓楼、玄武、白下、秦淮五个区域, 每个区域视地块面积大小再分为1~3个小区, 每个小区内以相关部门提供的最小城市道路网为边界, 形成759个研究地块并按顺序编号(图9).

(2) 通过大量调研和反复分析探讨, 建立了一个由历史文化、景观、交通、建设潜力、地价等影响力构成的“空间共点力系”, 亦即基于土地属性认知的城市空间形态相关要素影响模型.

(3) 通过GIS 技术建立各评价因子的原始数据库, 并对所确定的影响因子进行单因子等级打分. 根据单项因子分值大小划分等级, 得出单项因子对于高层建设可行性评价. 然后我们再进行多因子综合评价: 亦即在GIS 数据库中将各单项评价因子分值相乘, 得到最终评价分值数据. 整个数据的分布范围在0.0~1.0之间, 按等值法将数据分布的范围划分五个等级, 0.0~0.20为第一等级; 0.21~0.40为第二等级; 0.41~0.60为第三等级; 0.61~0.80为第四级; 0.81~1.0为第五级, 两者合并形成第四等级. 地块所在等级越

图9 南京老城按照规划路网的街区划分

高, 高层建筑建设可能性越大, 反之越小.

(4) 最后, 在多因子综合评价图基础上, 根据研究整体思路做局部调整, 形成南京老城空间形态高度管控分区图, 并在图中标示按多因子综合评价确定的高层建筑禁建区、高层建筑严格控制区、高层建筑一般控制区、高层建筑适度发展区及其各自的数字比例(图10). 而且还难以转变成规划建设管理的数字化语言.

该研究成果所建立的城市三维空间电子模型和基于GIS 技术的数据库成果, 是一个针对整体和城市全局的开放性数字平台, 它具有可持续优化、便于整体分析、可以结合现有的数字城市技术平台等优点. 而以往类似的建筑高度分区大都是在经验基础上、并针对局部地区确定的(如通过视廊、文保单位圈层高度控制等途径), 缺少量化依据. 同时, 研究建立的城市三维立体模型, 不仅是本项目研究的基础, 而且可以为今后南京城市中的建设、尤其是生态和城市格局敏感地区的建筑的定点、体量、尺度和空间影响的科学判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如可以将特定范围的地块三维电子模型交给专业规划设计人员, 让他们在一开始就树立城市整体的概念). 一定程度上, 可

王建国: 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838

图10 多因子综合评价图

以有助于改善过去主要依靠领导和专家的经验(如国内很普遍的通过放气球来判断建筑高度的经验性做法)来判断决策的情况. 同时, 用三维立体方式表达

的直观成果, 还有助于领导、不同专业人士和公众的参与、理解和评判, 为城市政府和规划部门实施建设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中国科学 E 辑: 技术科学 2009年 第39卷 第5期

839

5 结论

国内外学术界就城市空间形态属性和控制技术所开展的研究成果加深了人们对城市空间和用地属性的认识, 也是本文立论的主要参照.

但是, 本文论及的大尺度空间形态研究所针对的是中国现阶段快速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城市空间形态日益无序和恶化问题, 其关注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价值取向. 本研究的独特视角在于跳出了城市规划, 始终基于城市多维空间形态的分析比较、演化发展和优化调整的研究、借助城市设计的特定技术方法, 将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人的活动及其对空间形态的影响纳入研究对象中.

针对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的数字化城市设计技术方法本身完善和拓展了现代城市设计专业的方法体系和作业方式, 其基于土地属性的形态影响因子模型揭示了城市形态当代演进动力的本质. 同时研

究中所采用的形态定量分析方法, 有效改善了以往城市设计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不足的状况.

由于本研究特别关注与中国现行城市规划编制、管理体制和工作内容的衔接, 成果易于协调城市建设的调控、引导和管理的技术语言, 其数字化的技术表述方式可以与城市建设的管理技术平台有效结合, 因而可以更好地使城市设计作为法定规划的一部分和重要的技术支撑, 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进程. 经由这样的衔接, 城市设计就可以比以往更加有效地指导中国现阶段面广量大的城市建设、特别是对营造城市的品质内涵和特色可以起到具有某种决定性的作用.

总之, 借助于现代城市设计的学术平台及其与城市规划体系的相关性, 研究拓展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的控制引导和优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具有重要的前瞻性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Martin L, March L. Urban Space and Structur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2

2 Hillier B. Space Is the Machine: A Configurational Theory of Architec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3 Batty M, Dodge M, Jiang B, et al. GIS and urban design.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8618660049.html,/urbandesifinal.pdf

4 李江, 郭庆胜. 基于句法分析的城市空间形态定量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 2003, 36(2): 69—73

5 张愚, 王建国. 再论空间句法. 建筑师, 2004, (3): 33—44

6 王建国. “自上而下”, 还是“自下而上”――现代城市设计方法及价值观念的探寻. 建筑师, 1988, (31): 9—14 7

王建国, 高源, 胡明星, 等. 基于高层建筑管控的南京老城空间形态优化. 城市规划, 2005, (1): 45—5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景观的大众化 1.1 景观 “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 (景观学)逐渐形成。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122 ] 。 1. 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 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在这之前景观设计对象主要是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这些项目工程倾向于小尺度的、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更大部分关注美学的独立工作。随着现代工业主义的第一次爆发,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美国的城市迅速繁衍和增长,而公园设计理念正适应了这样的时代需求[3 ] 。公园形式要求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结合社会、政治、环境、技术和美学等设计更大规模的场所,服务更多的人。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园。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出入便利、安全清新的集中绿地。然而,它们还只是由建筑群密集包围着的一块块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1876 年,Olmsted 提出了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得到高度评价,并被任命为负责整个公园系统建设的景观师。1878 年,公园系统开始建设,其结合地形地貌,以线性空间连接城市公园,并形成不规则的图形,意欲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 4 ] 。Olmsted 在美国发起的城市公园运动和公园系统的建立,倡导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城市工人阶级和穷人,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经济利益和谐发展。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贵族。从形式上说,它是从贵族专享和特权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景观,为大众创造一种宁静的休闲场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交往,它反应了大众价值观。 自此,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现代景观应平等地呈现给所有的市民。景观作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空间而存在,景观场所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区域,符合公众休闲的基本需求和一定的文化需求。其实践表现为景观设计,其契机主要是为市民创造公共的开放空间。现代景观设计趋向于创造人与环境的新关系,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在景观中倡导公共精神的建立。 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 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 [5 ] 。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成。按空间形式可分为:①点状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绿地等;②线性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如步行轴、绿化轴、滨水绿带等。 2.1 点状空间景观设计 点状空间是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布局形式中的一种空间形态,这里主要指诸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具有向心形态的外部空间。 2.1.1重视空间的可达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

城市设计到底是设计什么内容的,个人认为,城市设计的核心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当然城市设计的涉及领域不仅止于城市的公共空间而已。 城市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要弄清楚自己的任务,在规划原理的教材上有很多关于城市规划任务的叙述,有关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很多的范畴。事实上,城市设计师所能发挥作用是有限的,这些具有抽象意义、外延性的、非物质实体的东西必须考虑,但很难单凭规划专业的一己之力来把握,规划师应该做也只能做好的还是在物质空间形态领域。落脚点只能放在空间形态之上,从物质空间中来,最后再回到物质空间之中去。 城市设计师应该把重点精力放在对空间的设计之上,而建筑的处理则是属于建筑师的业务领域。空间,应该成为城市设计师永远放在首位的问题。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而言,城市设计在我国还是属于很新的一个学科。个人认为,城市设计既从属于城市规划学科,但是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又可以是介于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之外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或者可以将城市规划分为两个大类,总规之类的归于宏观层面的规划,而城市设计等则属于微观层面的规划。 我国在城市设计领域的理论研究相对来说起步很晚,现阶段还处于对西方等国家的研究思想的引进与消化阶段,鲜有结合我国国情的,比较成熟的本土化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在城市设计的理论向实践转化中也有很严重的脱节现象,在很多所谓体现着"新思想"、"新理念"的城市设计方案,其实有许多是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已提出的观点。 现代中国在规划或城市设计领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大师,即使是有些所谓的海归"牛人",也只是在对人家国外的一些思想消化基础之上,进行了本土化的包装。然后四处出书,大肆宣传,......行大师之名,少有自己的观点。 国外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思想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四个大类: 1).关于景观与意象的理论研究 景观与意象的理论是对城市空间多种形式要素在认知层面上的剖析和应用的理论。城市景观理论侧重于具体的、实在的物质形态,即城市空间中地形、地貌、建筑物、构筑物、绿化植物等组成的各种物质形态(如肌理、色彩、图案、体形、比例、风格、特色等)方面的表现,代表性的城市景观理论有F.吉伯特(F.Gibberd)在《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中提出“城市素材”及其与空间、时间、运动等的关系都是城市景观的设计内容。 Pauld Spreiregen在《城市设计:城镇的建筑》(Urban Design: The Architecture of Towns and Cities)中提出城市的形式和视觉要素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内容及其原则。英国的库论(G.Cullen)在《简明城市景观》(The Concise of Townscape)中提出视觉、场所和包括色彩、质感、比例、风格、性质、个性与特色等的城镇构成是理解环境与人之间发生感性联系的三种要素,也是使城市景观产生具有趣味性、戏剧性的方法要素。Tugnutt Anthony所著的Making Townscape: A Contextual Approach 则从城市文脉、建筑个性与感知方式三个方面讨论了城市景观的塑造方

室内设计尺寸标准大全

家具设计的基本尺寸(单位:厘米) 衣橱:深度:一般60~65;推拉门:70,衣橱门宽度:40~65 推拉门:75~150,高度:190~240 矮柜:深度:35~45,柜门宽度:30-60 电视柜:深度:45-60,高度:60-70 单人床:宽度:90,105,120;长度:180,186,200,210 双人床:宽度:135,150,180;长度180,186,200,210 圆床:直径:186,212、5,242、4(常用) 室内门:宽度:80-95,医院120;高度:190,200,210,220,240 厕所、厨房门:宽度:80,90;高度:190,200,210 窗帘盒:高度:12-18;深度:单层布12;双层布16-18(实际尺寸) 沙发:单人式:长度:80-95,深度:85-90;坐垫高:35-42;背高:70-90 双人式:长度:126-150;深度:80-90 三人式:长度:175-196;深度:80-90 四人式:长度:232-252;深度80-90 茶几:小型,长方形:长度60-75,宽度45-60,高度38-50(38最佳) 中型,长方形:长度120-135;宽度38-50或者60-75 正方形:长度75-90,高度43-50 大型,长方形:长度150-180,宽度60-80,高度33-42(33最佳) 圆形:直径75,90,105,120;高度:33-42 方形:宽度90,105,120,135,150;高度33-42 书桌:固定式:深度45-70(60最佳),高度75 活动式:深度65-80,高度75-78 书桌下缘离地至少58;长度:最少90(150-180最佳) 餐桌:高度75-78(一般),西式高度68-72,一般方桌宽度120,90,75; 长方桌宽度80,90,105,120;长度150,165,180,210,240 圆桌:直径90,120,135,150,180 书架:深度25-40(每一格),长度:60-120;下大上小型下方深度35-45,高度80-90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清楚地将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区别于其它。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和秩序,不论是设计或管理,公共空间这一系统如同城市的脊梁一般,有“纲举目张”之效。 第一节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 一、公共空间的概念 公共空间即规划区为公众开放的空间,按所有权可分为:

政府所有和其他开发商所有。 政府所有部分包括公园、广场和绿地、区内的步行道系统用地和其他公众可使用的设施(如公交车站,公共停车场等);开发商所有部分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及底层墙面退后红线外的部分及建筑室内的公众通道或空间。 二、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为了将购物、居住、休闲、观景等城市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制定如下原则:1、利用预留的绿化广场用地,创造大型的开放空间,强

调地标性,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2、组织空间,形成视觉景观轴线。 3、创造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街道空间,并提供文化表演的活动空间。 4、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联系区内外各街坊和功能区,并以此系统组织展示环境品质的空间序列。 5、运用绿化种植或建筑的使用功能,塑造街道的个性。 第二节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1、综述 1)基本要求: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 2)街道空间类型: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骨架。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街道空间。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筑尺度、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一、人体尺度 人体尺度,即人体在室内完成各种动作时的活动范围。设计人员要根据人体尺度来确定门的高宽度、踏步的高宽度、窗台阳台的高度、家具的尺寸及间距、楼梯平台、家内净高等室内心尺寸。常用的室内尺寸如下: 支撑墙体:厚度0.24m 室内隔墙断墙体:厚度0.12m 大门:门高2.0~2.4m,门宽0.90~0.95m 室内门:高1.9~2.0m左右、宽0.8~0.9m门套厚度0.1m 厕所、厨房门:宽0.8~0.9m、高1.9~2.0m 室内窗:高1.0m 左右窗台距地面高度0.9~1.0m 室外窗:高1.5m 窗台距地面高度1.0m 玄关:宽1.0m、墙厚0.24m 阳台:宽1.4~1.6m、长3.0~4.0m(一般与客厅的长度相同) 踏步:高0.15~0.16m、长0.99~1.15m、宽0.25m;扶手宽0.01m、扶手间距0.02m、中间的休息平台宽1.0m。 二、常用家具尺寸; 卧室: 单人床:宽0.9m、1.05m、1.2m;长1.8m、1.86m、2.0m、2.1m;高0.35m~0.45m。双人床:宽1.35m、1.5m、1.8m,长、高同上。 圆床:直径1.86m、2.125m 、2.424m。 矮柜:厚度0.35~0.45m、柜门宽度0.3~0.6m、高度0.6m。 衣柜:厚度0.6~0.65m、柜门宽度0.4~0.65m、高度2.0~2.2m。 客厅: 沙发:厚度0.8~0.9m、坐位高0.35~0.42m、背高0.7~0.9m。 单人式:长0.8~0.9m

双人式:长1.26~1.50m 三人式:长1.75~1.96m 四人式:长2.32~2.52m 茶几: 小型长方:长0.6~0.75m、宽0.45~0.6m、高度0.33~0.42m 大型长方:长1.5~1.8m、宽0.6~0.8m、高度0.33~0.42m 圆型:直径0.75/0.9/1.05/1.2m,高度0.33~0.42m 正方型:宽0.75/0.9/1.05/1.20/1.35/1.50m,高度0.33~0.42,但边角茶几有时稍高一些,为0.43~0.5m 书房: 书桌:厚度0.45~0.7m(0.6m最佳)、高度0.75m。 书架:厚度0.25~0.4m、长度0.6~1.2m、高度1.8~2.0m,下柜高度0.8~0.9m 餐厅: 椅凳:座面高0.42~0.44m、扶手椅内宽于0.46m 餐桌:中式一般高0.75~0.78m、西式一般高0.68~0.72m 方桌:宽1.20/0.9/0.75m 长方桌:宽0.8/0.9/1.05/1.20m、长1.50/1.65/1.80/2.1/2.4m 圆桌:直径0.9/1.2/1.35/1.50/18m 厨房: 橱柜*作台:高度0.89~0.92m 平面*作区:厚度0.4~0.6m 抽油烟机与灶的距离:0.6~0.8m *作台上方的吊柜:距地面最小距离>1.45m、厚度0.25~0.35m、吊柜与*作台之间的距离>0.55m 卫生间: 盥洗台:宽度为0.55~0.65m、高度为0.85m、盥洗台与浴缸之间应留约0.76m宽的通

室内空间常用尺寸

室内空间、家具陈设常用尺寸 在装饰工程设计时,必然要考虑室内空间、家具陈设等与人体尺度的关系问题,为了方便装饰室内设计, 这里介绍一些常用的尺寸数据。 1、墙面尺寸(1)踢脚板高;80—200mm。(2)墙裙高:800—1500mm。 (3)挂镜线高:1600—1800(画中心距地面高度)mm。 2.餐厅 (1) 餐桌高:750—790mm。 (2) 餐椅高;450—500mm。 (3) 圆桌直径:二人500mm.二人800mm,四人900mm,五人1100mm,六人 1100-1250mm, 八人1300mm,十人l500mm,十二人1800mm。 (4) 方餐桌尺寸:二人700×850(mm),四人1350×850(mm),八人2250×850(mm), (5) 餐桌转盘直径;700—800mm。 (6) 餐桌间距:(其中座椅占500mm)应大于500mm。 (7) 主通道宽:1200—1300mm。 (8) 内部工作道宽:600—900mm。 (9) 酒吧台高:900—l050mm,宽500mm。 (10) 酒吧凳高;600一750mm。 3.商场营业厅 (1)单边双人走道宽:1600mm。 (2)双边双人走道宽:2000mm。 (3)双边三人走道宽:2300mm。 (4)双边四人走道宽;3000mm。 (5)营业员柜台走道宽:800mm。 (6)营业员货柜台:厚600mm,高:800—l 000mm。 (7)单*背立货架:厚300—500mm,高:1800—2300mm。 (8)双*背立货架;厚;600—800mm,高:1800—2300mm (9)小商品橱窗:厚:500—800mm,高:400—1200mm。 (10)陈列地台高:400—800mm。 (11)敞开式货架:400—600mm。 (12)放射式售货架:直径2000mm。 (13)收款台:长:1600mm,宽:600mm 4.饭店客房 (1)标准面积:大:25平方米,中:16—18平方米,小:16平方米。 (2)床:高:400—450mm,床*高:850—950mm。 (3)床头柜:高500—700mm;宽:500—800mm。

[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尺寸设计对照表

[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尺寸设计对照表 1、墙面尺寸 (1)踢脚板高;80—200mm。 (2)墙裙高:800—1500mm。 (3)挂镜线高:1600—1800(画中心距地面高度)mm。 2.餐厅 (1) 餐桌高:750—790mm。 (2) 餐椅高;450—500mm。 (3) 圆桌直径:二人500mm.二人800mm,四人900mm,五人1100mm,六人1100-1250mm,八人1300mm,十人l500mm,十二人1800mm。 (4) 方餐桌尺寸:二人700×850(mm),四人1350×850(mm),八人2250×850(mm), (5) 餐桌转盘直径;700—800mm。 餐桌间距:(其中座椅占500mm)应大于500mm。 (7) 主通道宽:1200—1300mm。 内部工作道宽:600—900mm。 (9) 酒吧台高:900—l050mm,宽500mm。 (10) 酒吧凳高;600一750mm。 3.商场营业厅 (1)单边双人走道宽:1600mm。 (2)双边双人走道宽:2000mm。 (3)双边三人走道宽:2300mm。 (4)双边四人走道宽;3000mm。 (5)营业员柜台走道宽:800mm。 营业员货柜台:厚600mm,高:800—l 000mm。 (7)单*背立货架:厚300—500mm,高:1800—2300mm。 双*背立货架;厚;600—800mm,高:1800—2300mm (9)小商品橱窗:厚:500—800mm,高:400—1200mm。 (10)陈列地台高:400—800mm。 (11)敞开式货架:400—600mm。 (12)放射式售货架:直径2000mm。 (13)收款台:长:1600mm,宽:600mm 4.饭店客房 (1)标准面积:大:25平方米,中:16—18平方米,小:16平方米。 (2)床:高:400—450mm,床*高:850—950mm。 (3)床头柜:高500—700mm;宽:500—800mm。 (4)写字台:长;1100—1500mm;宽450—600mml高700—750mm。 (5)行李台,长9l0—1070mm宽500mm高400mm。 衣柜:宽:800—1200mm高1600—2000mm深500mm。 (7)沙发:宽:600一800mm高:350—400mm*背高1000mm 衣架高:1700—1900mm。 5.卫生间 (1)卫生间面积;3—5平方米。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618660049.html,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的方法 作者:王艺霖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第07期 摘要: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学院的扬·盖尔和拉尔斯·吉姆松写的《回归公共空间》一书,研究了 30 年间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街道和广场的发展和转变,并提出了适合当代都市公共空间设计的PSPL调研法。结合课文分析PSPL调研法,解读其中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关系,以及城市生活与空间质量的关系。阐述了城市规划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使用与公共生活相关的数据。而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此课题的研究为我们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城市中心;公共空间;PSPL调研法;公共生活 本文以哥本哈根公共空间设计为例,利用PSPL调研法对我国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公共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风景园林师、城市设计师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一、哥本哈根公共空间的变化 本文分析丹麦哥本哈根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建设,随着二战以后工业增长迅速,城市发展水平和速度都越来越快。市中心的规划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建筑杂乱、交通混乱、环境影响等。这些问题与民众要求的高水平生活愿望相差较远。1962年在众多意见和争论中,斯 特勒格步行街在哥本哈根市中心建成。 (一)减少机动交通 中世纪的街道格局仍然保持在哥本哈根的市中心,古老建筑仍然占主导地位。伴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及机动交通工具的激增,导致一系列影响城市交通的问题。比如市中心步行环境迅速恶化,所有的广场都被用来当做停车场。而斯特勒格步行街的建立,改变了这一状况。为了不占用步行者的空间,城市广场从被汽车占领变成人们的活动空间。机动交通工具的减少,这就说明人们的公共空间就越多,城市的魅力也就越能被人们所感受到。 (二)增加步行系统 哥本哈根的交通政策一直是鼓励人们步行。步行是最保护环境、最便宜也是最低噪音的交通方式,街道可以容纳更大的交通容量。步行不仅意味着一种交通方式,它更代表着锻炼身体,散步和场地空间的增多。步行中有着很多的乐趣,城市能够改变的关键因素在于此。另一个关键是城市方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渐变的。当更少的机动车辆出现时,街道和步行广场是增多的。在城市的其他地区,这种方法同样适用。每当一项成功的措施被执行后,人们

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调研之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调研之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调研之 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被人们誉为城市生活的“起居室”和“客厅”,目的是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品质,维护、改善生态环境,保存有生态和景观意义的自然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协调,体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的组织城市空间中人的行为、文化、游憩的职能;改善交通、便利运输,并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而在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研究更是举足轻重。 关键词:城市设计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在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开放空间,主要面向全体市民开放使用,供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还有人为建造的公园、道路停车场等。从根本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度,因此,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和使用者无不对其给予特别关注。 城市公共空间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社会,它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已经经历了漫长的100多年,中国传统的公共空间是不同于西方的公共空间的,我国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以线型的街道为主,而可以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较为缺乏,人们仅在庙的前庭举办庙会或者节庆等公共活动,同时,在交通便利

的码头和桥头等地形成公共开放的集市,但这几类公共开放空间并不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公共空间理念传入我国,我国对公共空间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位。从1949年到1987年,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为恢复阶段、发展阶段、动荡阶段、停滞阶段和再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处于恢复阶段,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大中小城市纷纷进行了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城市公共空间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也步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接着到“大跃进”和大调整时期,公共空间的发展受到了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到“文革”时期,公共空间的发展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但是局部的一些新的公共空间的建设还在进行和发展中。进入21世纪,城市慢慢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城市公共空间也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个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达到了高峰。 城市公共空间是展示一个城市形象和面貌的窗口,其形态和构架代表不同城市的品位和特点,其设计给人带来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和美的享受,特色的空间景观为人们营造出一种富有神韵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同时增添了城市的魅力。第一,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市民的爱市意识往往因为城市公共空间而增强。可以说,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阅读城市、体验城市的一个重要场所。第二,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是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力保障。环境友好、生态优先的战略原则需要被贯彻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当中,建设者需要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生态和使用功能,保护建设地块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优化空间的生态,打造一个健康的城市。第三,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还可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提升周边地区的房产和土地资源的价值,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对整个城市来说,多创造一点公共开放空间就等于多增加一点投资,从而使城市建设具有更高的回报率。 从广义上,城市公共空间可被划分为城市街道空间、城市广场空间、建筑环境空间三种类型。其一,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满足交通需求,恢复街道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的景色。其二,城市广场空间设计:城市广场可以分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文化广场、商业广场、休憩广场、交通集散广场等类型。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教案汇总

《人体工程学》教案

目录 概述 第一章人体工程学概述(人体工学与室内设计,人体学简介及发展) 第二章人体与室内 第一节人体尺寸 第二节人体活动 第三章人体与家具(人体工程学在家具中的运用) 第一节工作面的高度 第二节座位的设计 第三节卧具的设计 第四章人的知觉与空间环境的关系,人的感觉与空间环境 第五章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 作业设计

课程总体安排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2 学时:32(其中实训14学时)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基础课程,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应用范围、研究方法;人体在室内的尺度、活动范围、作业效率,人体与家具、环境的关系,人的行为心理与室内环境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人”与“室内环境”等研究对象科学、全面的了解。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科学知识,了解本专业学习、工作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培养正确、科学的人体工程学观念和实测、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原理与解决室内设计具体问题的综合能力。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概述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今后的设计课程联系紧密。课程的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应用范围、研究方法;人体在室内的尺度、活动范围、作业效率,人体与家具、环境的关系,人的行为心理与室内环境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人” 与“室内环境”等研究对象科学、全面的了解。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科学知识,了解本专业学习、工作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培养正确、科学的人体工程学观念和实测、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原理与解决室内设计具体问题的综合能力。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1、概述 一般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和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自然、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城市的物质形态表现。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观光旅游、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必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特有的,也是城市的精华和本质,既可以满足人与自然和社会交流的高层次需要,也可以增强城市软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空间。 (1)展示城市形象、特色与文化的窗口 不同城市的公共空间形态特征分布格局代表了不同城市的特色和品位。优美的空间景观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感染和享受,而特色鲜明的空间景观为人们营造出特有的归属感与亲切感,增添了城市的魅力,富有历史内涵的公共空间能唤起人们的记忆,强化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认同。城市公共空间在创造了宜人的空间环境的同时,往往形成地域景观鲜明地场所,成为体现城市形象与特色的“橱窗” 。

城市公共空间中承载的社会生活是形成城市文化的重要源泉。过去的社会生活积淀形成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不同地区的地方性社会生活方式特征形成了城市的地域文化;当代城市中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反映了城市文化的发展。这些文化因素投影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以不同的物质形态特征表现出来,人们通过这些表象的特征可以体会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承载城市居民活动的重要舞台 城市公共空间与市民间存在着“人造空间,空间塑人”的关系,表现在城市居民对城市及公共空间产生的认同感。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前者是后者的容器,后者又是前者的内容。公共开敞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和休憩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精神体验和情感交流的场所。舒适的开敞空间给人的身心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可以增进彼此的相互理解,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家装设计尺寸标准

家具设计标准尺寸 家具设计的基本尺寸(单位:厘米 衣橱:深度:一般60~65;推拉门:70,衣橱门宽度:40~65 推拉门:75~150,高度:190~240 矮柜:深度:35~45,柜门宽度:30-60 电视柜:深度:45-60,高度:60-70 单人床:宽度:90,105,120;长度:180,186,200,210 双人床:宽度:135,150,180;长度180,186,200,210 圆床:直径:186,212.5,242.4(常用) 室内门:宽度:80-95,医院120;高度:190,200,210,220,240 厕所、厨房门:宽度:80,90;高度:190,200,210 窗帘盒:高度:12-18;深度:单层布12;双层布16-18(实际尺寸) 沙发:单人式:长度:80-95,深度:85-90;坐垫高:35-42;背高:70-90 双人式:长度:126-150;深度:80-90 三人式:长度:175-196;深度:80-90 四人式:长度:232-252;深度80-90 茶几:小型,长方形:长度60-75,宽度45-60,高度38-50(38最佳 中型,长方形:长度120-135;宽度38-50或者60-75 正方形:长度75-90,高度43-50 大型,长方形:长度150-180,宽度60-80,高度33-42(33最佳) 圆形:直径75,90,105,120;高度:33-42 方形:宽度90,105,120,135,150;高度33-42 书桌:固定式:深度45-70(60最佳),高度75 活动式:深度65-80,高度75-78 书桌下缘离地至少58;长度:最少90(150-180最佳) 餐桌:高度75-78(一般),西式高度68-72,一般方桌宽度120,90,75; 长方桌宽度80,90,105,120;长度150,165,180,210,240 圆桌:直径90,120,135,150,180 书架:深度25-40(每一格),长度:60-120;下大上小型下方深度35-45,高度80-90 活动未及顶高柜:深度45,高度180-200 木隔间墙厚:6-10;内角材排距:长度(45-60)*90 室内家具尺寸标准大全 ●电视柜尺寸: 电视组合柜最小尺寸:2000×500×1800毫米。 电视组合柜厚度:上部至少要300毫米,下部摆放电视的柜体至少要500毫米。电视柜面高度:在400—1200毫米,另一说在400-520毫米,又一说600—700毫米。电视柜:深度450—600毫米,高度600-700毫米。●沙发尺寸: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人性化”就是强调“人”重于“物”,要求对人性及人的各种需求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同时永无止境地追求无缝沟通。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提到的“以人为本”,应该是“人性化”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人性化设计”的概念,即把“人性化”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在设计进程中的设计。然而在现实的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更多的被停留在口头上或是文字中。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由于种种原因,如部分政府大搞形象、政绩工程;不切实际,盲目跟风;为赶工期过度压缩正常的设计、施工时间;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设计人员的经验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等,往往造成城市公共空间不方便使用,甚至于只能看不能用等现象。例如,城市广场成为摆设,既不遮阳也不挡风避雨;公园里人烟稀少,而老人孩子却找不到合适的活动场所;草地大片,却没有人的活动空间,也带不来好的生态效益,等等。当然这种现象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并有所改进,那么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时,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真正做到人性化设计呢? 1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1.1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符合大众的感官特性和尺度要求

了解人的知觉及其感知方式、感知范围,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能理解各种形式的直接交流和人对空间条件及尺度的感受。城市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感官特性,首先要满足人的尺度要求。对于具有相应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符合相适宜的尺度极为重要,这将直接关系到使用者对空间舒适性、场所感等的心理感受。 除了尺度以外,色彩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色彩是最大众化的审美感觉,在所有的造型要素中,色彩是最为强烈而迅速的诉诸感觉的要素。色彩具有冷暖感、涨缩感、距离感、重量感、面积感和兴奋感等。成功的运用色彩,能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感染力。灯光也是引起视觉快感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夜间休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城市公共空间能够延长利用时间,提高利用效率,全天候地为人服务。而夜间的空间利用就必然离不开灯光的运用,黑暗中灯光下的环境可以产生与白天完全不同的生命力与意境。依据不同的环境特点,不同的空间特性,合理运用灯光,可以营造出多彩的城市夜景,构筑城市宜人的夜空间。当然,除了视觉感受外,满足人们对听觉、嗅觉、触觉等其它感官的需求,对于设计者设计城市公共空间也很重要。多感官的需求供给,能够丰富空间的艺术感受,营造多样的氛营造多样的氛围意境,最大限度的给予使用者以场所体验感。 1.2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符合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特点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目录 摘要··················································abstract·············································· 1绪论················································ 1.1课题背景··········································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1.3城市公共空间概述·································· 1.3.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1.3.2城市公共空间性质与功能·························· 1.4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与属性·························· 1.4.1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体验城市的主要领域············ 1.4.2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资源······················ 1.4.3城市公共空间是拥挤性公共物品··················· 1.5城市发展·············································· 1.5.1城市发展需要········································ 1.5.2城市规划实践的需要·································· 1.5.3学科发展的需要······································

室内设计空间尺寸标准

室内设计空间尺寸标准 所形成的空间所形成为人所用,建筑内的器物为人所用,因而人体各部的尺寸及其各类行为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寸,是决定建筑开间、进深、层高、器物大小的最基本的尺度。各类图书、手册均有详细的描绘,作为一名建筑师,可以参阅这类资料,但有些是必须牢记的,时刻需要提调出来使用的。诸如:人体的平均高度、宽度、蹲高、坐高、弯腰、举手、携带行李、牵带小孩以至于残疾人拄手拐、坐轮椅所需的活动空间尺寸等等。这些重要的。基本的尺寸数据,一般应熟记,因为由此导致了家具、器物以及各种通道、房间的大小尺寸的确定。在建筑设计时,除了那些因为宗教、政治以及艺术原因需要夸张、夸大的尺度外,都不会离开以人体尺度为本源来决定建筑尺寸的原则。 家具的尺度也是决定建筑空间的重要因素,例如床铺、书桌、餐桌、凳、椅、沙发柜橱这些基本家具的尺寸,都是必须熟记的。重要的是家具要与人的活动配合起来,留出人使用家具和搬运家具所需空间。近年行为科学兴盛,大家要研究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感觉空间”把“场”的理论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来,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由上可知,人体、家具、活动空间构成了建筑设计尺度的基础,换句话说,也就是构成了建筑的基本空间,道理虽不深奥,但对建筑师来说,却十分重要,万变不离其宗。 门的尺寸 1.门高:

供人通行的门,高度一般不低于2m,再高也以不宜超过2.4m,否则有空洞感,门扇制作也需特别加强。如造型、通风、采光需要时,可在门上加腰窗,其高度从0.4m起,但也不宜过高。供车辆或设备通过的门,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其高度宜较车辆或设备高出0.3~0.5m,以免车辆因颠簸或设备需要垫滚筒搬运时碰撞门框。至于各类车辆通行的净空要求,要查阅相应的规范。 如果是体育场馆、展览厅堂之类大体量、大空间的建筑物,需要设置超尺度的门时,可在大门扇上加设常规尺寸的附门,供大门勿需开启时,人们可以通行。 现今建筑内各种设备管井的检查门颇多,它不是经常通过的地方,所以一般上框高与普通门齐或还低一些,下边还留有与踢脚线同高的门槛,其净高就不必拘泥于2m,1.5m左右即可。 2.门宽: 一般住宅分户门0.9~1m,分室门0.8~0.9m,厨房门0.8m左右,卫生间门0.7~0.8m,由于考虑现代家具的搬入,现今多取上限尺寸。 公共建筑的门宽一般单扇门1m,双扇门1.2~1.8m,再宽就要考虑门扇的制作,双扇门或多扇门的门扇宽以0.6~1.0m为宜。 供安全疏散的太平门的宽度,要根据计算和规范(有关防火规范)规定设置。 管道并供检修的门,宽度一般为0.6m. 供机动车或设备通过的门,除其自身宽度外,每边也直留出0.3~0.5m的空隙。 附带说一下,供检修的“人孔”其尺寸也不宜小于0.6m×0.6m. 窗的尺寸 1.窗高:

住宅空间室内设计的常规尺寸

住宅空间室内设计的常规尺寸(单位:毫米) 门窗 室内门宽度:650-1200 高度:1900-2400 折叠门宽度:450-600 高度:1900-2400 推拉门宽度:600-900 高度:1900-2400 门套线宽度:30-120 窗帘盒高度:120-180 深度:单层120双层160-180 墙面 踢脚板高度:60—150 墙裙高度:800—1200 木隔墙厚度:60-100 轻质砖隔墙厚度:140,260 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厚度:100 地面 地砖常用规格长宽:100,200,300,600,800,1000 墙砖常用规格长宽:100×100,200×200,300×200,350×250 实木地板规格长宽:750×60×18,750×90×18,910×94×18(各厂家规格略有不同) 复合地板规格长宽:1200×90×8(加厚为10) 楼梯通道 楼梯宽度:850-1000

踏步踢面:170-210 踏面:230-250 栏杆高度:800-1100 房间内通道宽度:650(最小) 过道宽度:900-1200 餐桌后通道:宽度:750 (其中座椅占500mm) 卫生间 (1)浴缸:长度;1500-1700 宽度:750-800 高度:450 (2)坐便;长度;750 宽度:350-400 (3)冲洗器:长度;700 宽度:350-400 (4)洗面台:长度;900-1100 宽度:500-600 高度:800-850 (5)双人洗面台:长度;1400-1600 宽度:500-600 高度:800-850 (6)淋浴器:长宽;900-1000 高度:2000 电气 (1)照明开关高度:1100-1300 (2)插座高度:250-300 二.住宅空间家具设计的常规尺寸(单位:毫米) 单人床宽度:900,1200 长度:1900-2100 双人床宽度:1350,1500,1800,2000 长度:2000-2200 沙发:单人式长度:800-1100 深度:800-1000 双人式:长度:1400-1700 深度:800-1000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以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 关键词:公共景观开放空间空间活力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 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 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 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 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