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遥感复习题

遥感复习题

遥感复习题
遥感复习题

1、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3、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4、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5、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6、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7、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8、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遥远地感知;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9、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前者是探测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受信息。后者是被动接受目标地物的电磁波。

10、电磁波与电磁波谱:电磁振动的传播;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的波长排列。

二、填空题(10分)

1、1978年以后,气象卫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主要以NOAA系列为代表。我国的气象卫星发展较晚。“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于1988年9月7日发射的第一颗环境遥感卫星。

2、1991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3、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

4、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热阴影和冷阴影两种。

5、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三、问答题(40分)

1、简述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2、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

b)地形起伏的影响

c)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

d)大气折射的影响

e)地球自转的影响

3、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丰富的信息量

b)直观性强

c)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d)现实性强

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

b)提高图像分类精度受到限制

(1)大气状况的影响

(2)下垫面的影响

(3)其他因素的影响

5、简要回答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

a)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

b)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与数字化

c)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

d)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底图拼接

e)地理地图与遥感影像的复合

f)符号注记层的生成

g)影像地图图面配置

h)影像地图的制作与印刷

四、论述题(30分)

1、试述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要点: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地理相关分析法。程序:准备工作阶段;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室内详细判读;野外验证与补判;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2、试述计算机解译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

要点:抽取遥感图像多种特征并综合利用;逐步完成GIS各种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利用GIS数据减少自动解译中的不确定性;建立适应于遥感图像自动解译的专家系统,提高自动解译的灵活性;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的结合;计算机解译新方法的应用。

《遥感原理》试题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

1、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遥远地感知;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2、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3、影像变形与几何校正:各种原因造成的几何位置变化

4、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5、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6、分类与非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7、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8、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

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9、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与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10、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二、填空题(10分)

1、物体表面状况不同,反射率也不同。物体的反射状况可分为三种,即漫反射、镜面反射、实际地物反射。

2、1978年以后,气象卫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主要以NOAA系列为代表。我国的气象卫星发展较晚。,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于1998年9月7日发射的第一颗环境遥感卫星。

3、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4、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

5、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CCD ,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三、问答题(40分)

1、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5分)

(1)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2)对某些地物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3)对冰、雪、森林、土壤等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4)对海洋遥感有特殊意义

(5)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2、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

丰富的信息量;直观性强;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现实性强

3、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标志是什么?(6分)

直接解译标志:形状、颜色、图形、纹理、大小、阴影;间接解译标志:相关关系。

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6分)

没有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多种特征;提高分类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

5、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遥感提供数据源;地理信息系统为分析的工具;全球定位系统是数据采集。

四、论述题(30分)

1、试述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

遥感图像的选择

遥感图像的几何教正与图像的处理

图像的解译

地理基础底图的编制

遥感解译图形与地理基础地图的复合

地图的输出与制版印刷。

2、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有哪些?(6分)

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遥感原理》试题八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

1、遥感: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探测仪器来接受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的技术。

2、平台:用来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3、电磁波:电磁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4、电磁辐射:物体向外发射电磁波的过程。

5、大气窗口: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投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6、感光度:感光材料感光快慢程度。

7、三基色:三基色中的任何一基色都不能由其他二基色混合而成。

8、分辨率:在图像上显示出有差别并能加以区分的两物体间的最小间距。

9、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辐射能量并具有最大发射率的地物。

10、亮度系数:在相同的照度条件下,物体表面的亮度与绝对白体理想表面的亮度之比。

二、填空题(10分)

1、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2、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子系统、解译知识获取子系统、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3、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精确的定位能力和准确定时及测速能力。

4、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CCD,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三、简答题:(40分)

1、遥感识别地物的原理。

根据传感器所接受到的电磁波光谱特征的差异来识别地物。(1)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2)同类地物的光谱是相似的,但随着该地物的内在差异而有所变化。

2、感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可分为哪几类?

(1)紫外遥感;(2)可见光遥感;(3)红外遥感;(4)微波遥感。

3、太阳辐射的光谱特性有哪些?

(1)太阳辐射光谱曲线与温度为5900k的理想黑体辐射曲线相似;(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0.3-1.3um,最大辐射强度位于0.47um左右;(3)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以后,各波段的能量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

4、美国陆地卫星MSS 的工作原理。

(1)MSS-1

0.5-0.6um蓝绿光波段。对水体有一定的透视力。

(2)MSS-2

0.6-0.7um橙红光波段。对水体的浑浊度等有较的反映。

(3)MSS-3

0.7-0.8um属可见光中地红光和近红外波段。对水体几湿地地反映明显;对植物生长情况有明显的反映。

(4)MSS-4

0.8-1.1um属近红外波段。水陆界线更加明显;对植被的反映与相似,对比性更强。

5、气球遥感的特点及局限性。

(1)技术简单;(2)安排实验灵活方便;(3)价格低廉;(4)吊舱自由姿态比较稳定;(5)填补了空白。局限性:受地域影响和气像条件限制。

四、论述题:(30分)

1、试述航空遥感的特点及局限性。

(1)空间分辨率高;(2)灵活方便;(3)历史悠久;(4)可作为实验系统;局限性:(1)工作量大;(2)工艺周期长;(3)受天气条件限制大;(4)大气散射的影响

2、试述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

(1)投影距离的影响;(2)投影面倾斜:(3)地形起伏的影响。

《遥感原理》试题九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20分)

1、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2、与地物有着相同辐射量的相应黑体的绝对温度即地物的亮度温度。

3、高光谱遥感:是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取有关数据。

4、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5、电磁波振幅减少e分之一倍的穿透深度。

6、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测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7、指像素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8、植物所有叶子的累加面积总和与覆盖地面面积之比。

9、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值减去红光波段的反射值的差与二者之和的比值。

10、包括遥感影像相对于地面坐标的配准校正、遥感影像相对于地图投影坐标系统的配准校正,以及不同类型或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之间的几何配准和复合分析,以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

二、填空题(10分)

1、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

3、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暖阴影和冷阴影两种。

4、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空间分

辨率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5、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子系统、解译知识获取子系统、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6、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精确的定位能力和准确定时及测速能力。

7、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CCD,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三、问答题(40分)

1、NOAA气象卫星属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800km,倾斜角98°,节点周期102min,重访周期11d。

AVHRR有5个通道:

0.58—0.68微米

探测白天云、地表。

0.75—1.0微米

探测云、水泥、植被、水。

3.55—3.93微米

探测火灾、夜间海温。

10.3—11.3微米

探测海、陆、云顶温度。

11.4—12.4微米

探测海、陆、云顶温度。

2、热红外像片记录了地物发射热红外线的强度。夜间的热红外航空像片比白天的解译效果要好,黎明前的热红外像片效果最佳,这因为夜间不受太阳辐射的干扰,热红外像片上色调差异主要取决于地物的温度和辐射热红外线的能力。

3、TM图像的2、3、4波段的黑白透明正片分别通过蓝、绿、红滤光系统,即可合成标准假彩色图像。在其上,植被显示红色;城镇一般为灰蓝色;水体与河流呈兰色;雪饿云则为白色等。

4、(1)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2)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3)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

(4)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污染以及海洋污染等进行监测。

5、(1)对比度变换;

(2)空间滤波;

(3)彩色变换;

(4)图像运算;

(5)多光谱变换。

四、论述题(30分)

1、RS、GPS、GIS的最后一个单词均含有“S”,人们习惯将这三种技术合称为“3S”技术。

(1)GIS的功能:数据采集、地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与属性分析、地理信息的可视化表现;

(2)GPS的功能:精确的定位能力、准确定时及测速能力;

(3)RS的功能:GIS数据库的数据源、利用遥感数字影像获取地面高程,更新GIS中高程数据。

2、(1)抽取遥感图像多种特征并综合利用这些特征进行识别;

(2)逐步完成GIS各种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利用GIS数据减少自动解译中的不确定性;

(3)建立适用于遥感图像自动解译的专家系统,提高自动解译的灵活性;(4)模式识别与专家系统相结合;

(5)计算机解译新方法的应用

《遥感原理》试题十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20分)

1、遥感: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探测仪器来接受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的技术。

2、平台:用来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3、电磁波:电磁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4、电磁辐射:物体向外发射电磁波的过程。

5、大气窗口: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投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6、感光度:感光材料感光快慢程度。

7、三基色:三基色中的任何一基色都不能由其他二基色混合而成。

8、分辨率:在图像上显示出有差别并能加以区分的两物体间的最小间距。

9、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辐射能量并具有最大发射率的地物。

10、亮度系数:在相同的照度条件下,物体表面的亮度与绝对白体理想表面的亮度之比。

二、填空题:(10分)

1、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

2、常用的植被指数有比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差值植被指数等。

3、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热阴影和冷阴影两种。

4、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5、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CCD,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

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三、简答题:(40分)

1、根据传感器所接受到的电磁波光谱特征的差异来识别地物。(1)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2)同类地物的光谱是相似的,但随着该地物的内在差异而有所变化。

2、(1)紫外遥感;(2)可见光遥感;(3)红外遥感;微波遥感。

3、(1)太阳辐射光谱曲线与温度为5900k的理想黑体辐射曲线相似;(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0.3-1.3um,最大辐射强度位于0.47um左右;(3)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以后,各波段的能量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

4、(1)MSS-1

0.5-0.6um蓝绿光波段。对水体有

一定的透视力。

(2)MSS-2

0.6-0.7um橙红光波段。对水体

的浑浊度等有较好的反映。

(3)MSS-3

0.7-0.8um属可见光中地红光和近

红外波段。对水体几湿地地反映明显;对

植物生长情况有明显的反映。

(4)MSS-4

0.8-1.1um属近红外波段。水陆界

线更加明显;对植被的反映与相似,对比

性更强。

5、(1)技术简单;(2)安排实验灵活方便;(3)价格低廉;(4)吊舱自由姿态比较稳定;(5)填补了空白。局限性:受地域影响和气象条件限制。

四、论述题:(30分)

1、(1)空间分辨率高;(2)灵活方便;(3)历史悠久;(4)可作为实验系统;局限性:(1)工作量大;(2)工艺周期长;(3)受天气条件限制大;(4)大气散射的影响

2、(1)投影距离的影响;(2)投影面倾斜:(3)地形起伏的影响。

遥感期末复习题

遥感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遥感数据的类型:按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数据) 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遥感数据等) 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数据) 遥感数据的应用领域 林业: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农业:作物估产、作物长势及病虫害预报。 水文与海洋:水资源调查、水资源动态研究、冰雪监控、海洋渔业。 国土资源:国土资源调查、规划和政府决策。 气象:天气预报、气候预报、全球气候演变研究。 遥感的发展简况 照相机、气球、飞机构成初期遥感技术系统。 1962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召开的第一次国际环境遥感讨论会上,美国海军研究局的Eretyn Pruitt(伊·普鲁伊特)首次提出“Remote Sensing”一词,会后被普遍采用至今。 二次大战中的航空侦察促进了航空摄影技术的发展。 传感器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电磁波的特性 电磁波是横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包括波动性和粒子性) 辐射测量 区分辐射能量(W)、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E)、辐照度(I)、辐射出射度(M)、辐射亮度(L)绝对黑体 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它的吸收率α(λ,T)≡1,反射率ρ (λ,T) ≡0,与物体的温度和电磁波长无关。黑色的烟煤、恒星、太阳被认为是最接近黑体辐射的辐射源。黑体辐射的三个特性 1、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 2、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同。 3、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维恩位移定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对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基尔霍夫定律: (2)实际物体的辐射 基尔霍夫定律表现了实际物体的辐射出射度Mi与同温度、同波长绝对黑体辐射出射度的关系,αi 是此条件下的吸收系数(0<α<1).有时也称为比辐射率或发射率ε,表示实际物体辐射与黑体辐射之比,M= εM0 按照发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把地物分为:黑体或绝对黑体:发射率为1,常数。 灰体(grey body):发射率小于1,常数选择性辐射体:反射率小于1,且随波长而变化。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 第一章绪论 ★遥感的定义?遥感对地观测有什么特点? 广义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磁力、重力)、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实际工作中,重力、磁力、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划为物探(物理探测)的范畴,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狭义:是指对地观测,即从不同高度的工作平台上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目标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信息记录、传输、处理和解译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定义:遥感是指不与目标物直接接触,应用探测仪器,接收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从而识别目标物的性质及变化的综合性对地观测技术。 英文定义:Remote Sensing 简写为RS(3S之一) 空间特点—全局与局部观测并举,宏观与微观信息兼取 时相特点—快速连续的观测能力 光谱特点—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 经济特点—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 ★遥感技术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 信息获取是遥感技术系统的中心工作 信息记录与传输工作主要涉及地面控制系统 信息处理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遥感探测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各种处理 信息应用是遥感的最终目的,包括专业应用和综合应用 ☆遥感有哪几种分类方法及哪些分类? 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2)按工作方式分:主动式和被动式遥感.ps【主动式遥感是指传感器自身带有能发射电磁波的辐射源,工作时向探测区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目标物反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被动式遥感是传感器本身不发射电磁波,而是直接接受地物反射的太阳光线或地物自身的热辐射。】 3)按工作波段分: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遥感、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 4)按记录方式分:成像和非成像遥感 5)按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大气层、陆地、海洋遥感等,具体应用领域可分为城市遥感、环境、农业和林业遥感、地质、气象、军事遥感等。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 现状(国内): 1)民用遥感卫星像系列化和业务化方向发展 2)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 3)航空遥感系统日趋完善 4)国产化地球空间信息系统软件发展迅速 5)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发展展望: 1)研制新一代传感器,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的遥感数据 2)遥感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迅速

遥感复习题(1)

一、名词解释: 陆地卫星:是美国地球资源卫星系列。是美国用于探测地球资源与环境的系列地球观测卫星系统,曾称作地球资源技术卫星 波谱曲线:按地物发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发射率)称为地物发射波谱曲线。 解译标识:只在遥感图像上能反映和判别地物和现象的影像特征 遥感:是指存高空和外存空间,通过飞机和卫星等晕在工具所携带的传感器 大气窗口:受大气吸收作用影响相对较小,大气透过率较高的电磁波段就成为遥感探测可以利用的有效电磁辐射波段 TM影像: 是指美国陆地卫星4-5号专题制图仪所获取的多波段扫描影像。 高光谱遥感: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种感兴趣的物体获取许多非常窄杰光谱连续的图像数据的技术 空间定位系统: 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二、填空题 1、“遥感”(Remote Sensing),即“遥远的感知”。在一定距离以外感测目标物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一种以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学分析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2、遥感信息的三个物理属性是:遥感平台,遥感传感器,遥感信息的传输 3、近红外波段在植物遥感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近红外区的反射是受叶内复杂的叶腔结构和腔内对近红外辐射的多次散射控制,以及近红外光对叶片有近50%的透射和重复反射的原因。 4、植物的发射特征主要表现在热红外和微波谱段。植物在热红外谱段的发射特征,遵循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与植物温度直接相关。 5、土地覆盖是“地球陆地表层和近地面层的自然状况,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不断满足自身需求的行为过程。 6、遥感图像的分类有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两种。 7、土壤热通量指土壤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土壤热交换量,与热流方向的土温梯度、土壤热容量、热扩散率成正比,对土壤蒸发、地表能量交换均有影响。 8、水的光谱特征主要是由水本身的物质组成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水状态的影响。水体可见光反射包含水表面反射、水体底部物质反射及水中悬浮物质的反射3方面的贡献。 9、海洋的微波辐射取决于2个主要因素:一是海面及一定深度的复介电常数,二是海面粗糙度。 10、遥感区域地质调查填图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空间宏观优势,结合地面调查工作进行多层次的影像地质解译,在整体上提高对工作区区域地质特征的全面认识,解决突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期末考试整理

第一章 绪论 ? 什么是遥感? 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实际工作中,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范畴。 狭义上:遥感探测地物基本原理: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现代遥感:特指在航天平台上,利用多波段传感器,对地球进行探测、信息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 电磁波的传输过程 PxYBRXQ 。SOt0ure 。MDGVcH2。 ? 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MR4gQja 。im8FEKh 。l0lznrK 。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①遥感平台系统②遥感仪器系统③数据传输和接收系统④用于地面波谱测试和获取定位观测数据的各种地面台站网;⑤数据处理系统。⑥分析应用系统。? 遥感应用过程 1.问题声明(分析问题、假设建模、指定信息需求) 2.数据收集(遥感、实地观测) 3.数据分析(目视解译、数字图像处理、可视化分析、测试假设) 4.信息表达(数据库、误差报告、统计分析、各类图件) ? 遥感的发展趋势 高分辨率、定量化、智能化、商业化 第二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 电磁波、电磁波谱(可见光谱) 遥感之所以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电磁波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是因为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发射辐射特征。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电磁波的几个性质: 一般的光探测器或感光材料只对光强度有响应,因而只能感受到光波场的振幅信息,对相位信息则无响应。 干涉(interfere )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列光/波相遇时,使某些地方振动始终加强(显得明亮),或者始终减弱(显得暗淡)的现象,叫光/波的干涉现象。应用:雷达、InSAR 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 ) 发射(Emission ) 吸收(Absorption ) 散射 (Scattering ) 反射(Reflection )

遥感原理试题及其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 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 (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 (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 1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 2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 3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 4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 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 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 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 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 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 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 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遥感概论复习题(1)

遥感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一、填空: 1、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 、航宇遥感。 2、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 被动遥感。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二、简答及综合题 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遥感:广义上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 等的探测。狭义上指是应用探测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2、遥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并举例说明。 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 3、遥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3)空中摄影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 4、当前遥感发展趋势? (1)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遥感图像和

数据(2)遥感应用不断深化(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遥感发展的又一进展和方向 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例举遥感在你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1)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 a: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b: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c: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2)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及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 a:在环境监测方面b:在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3)遥感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方面的应用(4)遥感在全球宏观研究中的应用(5)遥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a:在测绘地图方面的应用b:在历史遗迹、考古调查方面的应用c:军事上的应用 第二章 一、填空: 1、电磁波谱按波长由低到高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 可见 光、 红外线 、 微波 无线电波等组成。 2、无云的天空呈现蓝色是由 瑞利 散射引起的,云雾呈白色主要受 无选择性 散射影响。 3、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遥感探测实际上是辐射能量的测定。__地表反 射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 4、绝对黑体一定满足吸收率为 1 ,反射率为 0 。 5、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 天文单位 内,垂直于 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 黑体 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6、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一部分__反射___,一部分吸收,一部分透 射,地表 反射_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大气的散射_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7、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指 地物反射率 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8、电磁波谱中0.38-0.76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其中0.7处为 红 , 0.58处为 黄 、0.51处为 绿 、0.47处为蓝色。 二、简答及综合题

(完整版)摄影测量与遥感期末中级考试习题题库

摄影测量与遥感习题-2011-0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不答或答错不得分) 1.航摄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包括(A )。 A. 航摄像机主距和像主点的像平面坐标值 B. 航摄像机主距和摄影姿态参数 C. 像主点的像平面坐标值和摄影中心位置 D. 航摄像机主距和摄影中心位置 2. 一张航摄像片有(D )个外方位元素。 A. 2 B. 3 C. 4 D. 6 3. 在兼顾设计精度和设计工作量的同时,保证设计用图比例尺和航摄比例尺的倍率在(A )之间。 A. 2-5 倍 B. 3-6 倍 C. 1-3 倍 D. 4-7 倍 4.航摄像片上一段距离与地面相对应距离之比为( C )。 A. 成图比例尺 B. 地形图比例尺 C. 摄影比例尺 D. 制图比例尺 5.若需测绘1:5000 的地形图,则航摄比例尺为( B ) A. 1 : 7000?1 : 14 000 B. 1 : 10 000 ?1: 20 000 C. 1 : 20 000 ?1 : 40 000 D. 1 : 25 000 ?1: 60 000 6. 同一条航线上,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D)重叠。 A. 垂直 B. 旁向 C. 水平 D. 航向 7. 相邻航线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B)重叠。 A. 垂直 B. 旁向 C. 水平 D. 航向 8. 常用光学航摄像片为( C )投影 A. 平行 B. 正射 C. 中心 D. 斜 9. 摄影中心与像片平面的垂线的交点为( A )。 A. 像主点 B. 像底点 C. 地底点 D. 主合点 10. 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的要求( B)。 A. 每毫米内不少于20 线对 B. 每毫米内不少于25 线对 C. 每毫米内不少于30 线对 D. 每毫米内不少于40 线对 11. 高程注记点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少,其密度大约控制在图上每100cm2 内( D )个。 A. 10~30 B.20~40 C. 5~ 10 D. 5 ?20 12. 立体像对相对定向元素有(C )个。 A. 3 B. 4 C. 5 D.6

中国矿业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2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B) 一、名词解释(15): 1.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 3.传感器定标 4.方位分辨力 5.特征变换二、简答题(45) 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 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 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5.写出SPOT多光谱,ETM,MODIS三类传感器获取图像的植被指数计算公式。 6.写出SPOT图像的共线方程(旁向倾斜θ角),在其纠正模型中涉及到的未知参数有哪些? 7.写出ISODATA的中文全称和步骤。 8.写出MODIS中文全称,指出其特点。 9.请你说出与遥感有关的书和专业杂志(至少各3种)? 三、论述题(40) 1.写出利用多时相图像来进行变化检测的流程图,写出相应的步骤和方法。2.比较SPOT多光谱CCD,LANDSAT的ETM以及SAR三类传感器以及获取的图像的特点。

B卷参考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透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衰减较小,透过率高,对遥感十分有利,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根据已知的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其中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函数中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依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作出判定。 3.传感器定标: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4.方位分辨力:在航向上所能分辨出的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称为方位分辨率。 5.特征变换:将原始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字变换生成一组新的特征图像,这一组新图像信息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征图像上。 二、简答题 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遥感的基础是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根据地物的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特性的不同,可以传感器成像获取图像,利用遥感图像来进行地物分类、识别、变化检测等。 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 答: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 1)地物本身的复杂性,如存在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现象及地物纹理特性的复杂性。 2)传感器特性的影响,如几何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 3)目视能力的影响,不同的人视力和色彩分辨力不同,影响目视判读。 为了很好的克服上述问题,有这么些常用判读方法: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事项动态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 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 答: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通过图像融合可以从不同的遥感图像中获取的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补充单一传感器的不足。图像融合是指将多元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图像融合可以分成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像素级融合对原始图像及预处理各阶段上产生的信息分别进行融合处理,以增加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成分,改善图像处理效果。特征级融合能以高的置信度来提取有用的图像特征。决策级融合允许来自多元数据在最高抽象层次上被有效利用。 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答: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具体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幻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得一门现代应用技术科学。 遥感有如下特点: 1)波谱辐射量化性;2)宏观性:探测范围大,可以进行大面积同步观测;3)多源性:多平台、多时性、多波段(多尺度);4)周期性、时效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变化情况;5)综合性和可比较性;6)经济性;7)获取信息的手段灵活;8)应用广泛;9)遥感信息的复杂性遥感的发展趋势: 1)传感器分辨率的大幅提高;2)遥感平台有遥感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有一定时间间隔的短中期观测发展为以国际空间站为主的、多平台、多层面、长期的动态观测;3)光谱探测能力急剧提高,成像谱段范围拉大,光谱分辨率提高;4)遥感图像处理硬件系统从光学处理设备全面转向数字

大气遥感考试复习资料

大气遥感复习 使用须知:本复习资料为非官方版,难免出现知识点的遗漏与错误,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慎重参考。 注:红色部分为不全、没找到或者错误。 题型: 1、判断题:判断+理由 2、填空题: 3、名词解释: 4、计算题: 5、简答题: 考试重点(80%): 1、MODIS波段特点、空间分辨率等(实验一) 参阅实验一PDF文档 5、热红外辐射与可见光、近红外辐射有什么不同,有何特点 大气热红外辐射的性质 大气的长波辐射性质很复杂,不仅与吸收物质(水汽,CO2与O2)分布有关,而且与大气温度、压力有关。水汽(H2O)在6.3微米有一个较强的吸收带,二氧化碳(CO2)分别在4.3微米和15微米有较强的吸收带,O3 在9.6微米处一个窄的吸收带,所以能称之为窗区的只有3.5—4.0微米,8—9.5微米和10.5—12.5微米三个波段。 水汽红外区吸收带很强,又占有较宽的波段,是最主要的吸收物质,即使在大气窗区也仍然有不可忽略的弱吸收作用,如果对海面温度的测量精度要求在±0.5℃以内,则修正大气效应便成为SST的主要问题。 大气在14微米以上,可以看成是近于黑体。地面14微米以上的远红外辐射,不能透过大气传向空间。 除非有云或尘埃等大颗粒质点较多时,大气对长波辐射的散射削弱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即使有云时,云中对长波的吸收作用很大,较薄的云层已可以视为黑体。 大气不仅是削弱热红外辐射的介质,而且它本身也发射热红外辐射,有时甚至发射的辐射会超出吸收的部分。 总之,热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是一种漫射辐射在无散射但有吸收又有发射的介质中的传输。 (1)对于近红外与可见光波段,大气自身辐射可以忽略不计,大气路径辐射顶主要来源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多次散射。 (2)对于热红外波段,多次散射一般可以忽略不计,但大气和地表自身发射必须考虑。 6、几大定律:波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普朗克定律等(计算题:主 要写出步骤(即思路),不一定要算出结果)(参阅课本P10~P14) 基尔霍夫定律: 在给定温度下,对于给定波长,所有物体的比辐射率与吸收率的比值相同。在辐射平衡条件下,任何物体的单色辐射通量密度FλT与吸收系数AλT成正比关系,二者比值只是波长和温度的函数,与物体性质无关,比值大小等于Planck函数的通量密度形式: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 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期末复习题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 第一章概论 1.1图像和遥感数字图像 1.1.1图像和数字图像 本书定义图像为通过镜头等设备得到的视觉形象 根据人眼的视觉可视性可将图像分为可视图像和不可视图像。可视图像有图片、照片、素描和油画等,以及用透镜、光栅和全息技术产生的各种可见光图像。不可见图像包括不可见光成像和不可测量值 按图像的明暗程度和空间坐标的连续性,可将图像分为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数字图像是指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不连续、以离散数字原理表达的图像。在计算机,数字图像表现为二维阵列,属于不可见图像。模拟图像指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属于可见图像。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之间相互转换。把模拟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成为模/数转换,记作A/D转换; 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像素是A/D转换中国的取样点,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位;每个像素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 1.1.2遥感数字图像 遥感数字图像时数字形式的遥感图像。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长波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遥感数字图像中的像素成为亮度值。亮度值的高低由遥感传感器所探测到的地物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决定。由于地物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受大气的影响不同,相同地点不同图像的亮度值可能不同。 图像的每个像素对应三维世界中的一个实体、实体的一部分或多个实体。在太阳照射下,一些电磁波被这个实体反射,一些被吸收。反射部分电磁波到达传感器被记录下来,成为特定像素点的值。 1.2压感数字图像处理 1.2.1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概述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遥感图像中的像素进行系列操作的过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图像增强,使用多种方法,如:灰度拉伸、平滑、瑞华、彩色合成、主成分变换K-T变换、代数运算、图像融合等压抑、去除噪声、增强整体图像或突出图像中的特定地物的信息,是图像更容易理解、解释和判读、 图像增强着重强调特定图像特征,在特征提取、图像分析和视觉信息的显示很有用。 2.图像校正:图像校正也成图像回复、图像复原,主要是对传感器或环境造成的退化图像进行模糊消除、噪声滤除、几何失真或非线性校正。 信息提取:根据地物光谱特征和几何特征,确定不同地物信息的提取规则。 1.2.2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数字图像处理需要借助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来完成。一个完整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1.硬件系统 包括计算机、数字化设备、大容量存储、显示器和输出设备以及操作台 1)计算机 是图像处理核心,大的存和高的CPU速度有助于加快处理的进度。 2)数字化设备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就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与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根据您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就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就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就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就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就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就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3)地 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 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她因素的影响。 6、谈谈您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与表现

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与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就是指能够直接反映与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就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与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她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就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与心滩的形态特征,就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就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与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 相互关系与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支持下,运用地理信息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科学管理与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与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2、3)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3、4)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 (3) 红色波段; (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2)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2、3)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 (3)叠掩; (4)阴影 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3)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 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 求解过程如下: 对窗口数值由小到大排序: 115 <119<120<123<124<125< 126<127<150 取排序后的中间值:124 用中间值代替原窗口中心象素值,结果如下:

遥感复习题详细答案

一名词解释(2分×10) 1电磁波谱:把电磁波按其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以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所得图谱 2 主动遥感:运用人工产生的特定电磁波照射地物,再根据接收到的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特征来分析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遥感技术 3 被动遥感:运用遥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的反射和辐射电磁波谱,并根据其特征对目标物探测的遥感技术 4紫外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的不同,可以把遥感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其中,探测波段在0.05——0.38微米之间的遥感称为紫外遥感 5可见光遥感:可见光遥感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可见光波段范围(0.38——0.76微米)之间的遥感技术 6 红外遥感: 红外遥感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红外波段范围(0.76——1000微米)之内的遥感 7 微波遥感:是传感器的工作波长在微波波谱区(1-1000mm)的遥感技术,是利用某种传感器接受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地物信息的技术 8镜面反射:光滑平面的反射波有确定方向,满足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种反射称为镜面反射 9漫反射:粗糙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就是漫反射,当表面粗糙度h与入射电磁波波长λ同数量级时尤为明显 10混合反射:表面粗糙度h中等(相对λ而言)的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混合反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11瑞利散射:q < 1,当粒子的直径小于波长1/10或更小时发生的散射即r<<λ,∝1/ λ4,主要由大气分子引起,对可见光影响较大。 散射系数k r 12米氏散射:q=3,当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1/10到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散射系数k ∝1/ λ0~λ1,主要由大气中的烟尘、气溶胶等引起,主要为向前 m 散射。 13非选择性散射:q>3,当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的散射,r>>λ,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14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是选择遥感工作波段的重要依据。 15线性构造:指在各种遥感图像上,被认为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直线、弧线、折线状的线性影像特征。(包括:1 各种直线状或微弯的弧线状的地质界线2 断裂构造成因的线性构造3 线状应变带4 由地形、影纹结构或色调的线状变化反映出来的、暂时无法确认其具体地学成因的线性形迹) 16反射率:地物反射辐射与入射总辐射的比值。(反射率=地物某微小波段反射辐射通量/入射辐射通量×100%,与波长、入射角、物体电学特性、表面粗糙度和质地有关) 17地物反射波谱:为表示地面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