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35铀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335铀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335铀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335铀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某铜金属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方面的介绍,对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质特征;构造;化学成份;控矿因素;成因分析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社会对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有色金属在现代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资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将有助于资源矿藏的开发利用。 1.区域地质 某铜矿床区域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地层具有层状构造,基底由晚太古-晚元古宙 变质火山岩系组成。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一般表现为走向断裂,规模大,相对生成时间早,多属韧性剪切滑动或层间走向滑动断裂性质。以糜棱岩带、挤压褶皱带、层间强揉皱带的形式出现。横向断裂除极少数具有区域分布外,一般规模较小,形成较晚。本区岩浆岩活动在元古宙,主要以火山喷(溢)活动方式为主,形成本区巨厚的火山沉积岩系;而侵入活动则主要出现在加里东-印支期,岩石从超基性——酸性皆有出露。 2.矿床地质 2.1 矿体地质特征 本次参加储量计算的矿体有12个,现以Ⅰ-9、Ⅰ-4为例重点描述: Ⅰ-9矿体:赋存于闪长岩体接触带中,为一半盲矿体。分布在1~16线之间,标高400~1 285m,长1 700m,延深近900m,控制深度840m,由五层坑道、29个钻孔及探槽控制。矿体呈脉状产于F13断裂旁侧的闪长岩片理化带内,走向近东西,局部变化为北东向,倾向南,倾角变化于45°~85°之间,从倾斜方向看,1 200m标高以上与900m标高以下倾角较陡,其间倾角较缓,说明矿体产状在延长、延深两个方向上均呈舒缓波状。矿体厚度一般在1~3m间,最薄处0.21m,最厚5.76m,总的规律是倾角变缓部位厚度增大。含铜品位一般变化于3%~9%之间,最低0.315%,最高可达20.9%,单脉富铜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局部在富脉的上、下盘有细脉浸染状矿化。 Ⅰ-4矿体:上部产于炭质板岩与闪长岩接触带附近或斜长绿帘岩中,下部产于闪长岩中。矿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倾角50°~60°,在5~6线附近,倾角变缓,故在5线附近矿体厚度增大,品位相对较富。全矿体平均厚度2.06m,平

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一、铜矿地质概述 铜系典型的亲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形成硫化物,只有在强氧化条件下形成氧化物,在还原条件下可形成自然铜。 目前,在地壳上已发现铜矿物和含铜矿物约计250多种,主要是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和铜的氧化物、自然铜以及铜的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类等矿物。其中,能够适合目前选冶条件可作为工业矿物原料的有16种: 自然元素:自然铜(含铜近100%),一般见于硫化矿床的氧化带。在陆相玄武岩的气孔或裂隙中常见到自然铜的产出,但能构成工业规模的自然铜矿床却极其罕见。不过,美国元古代变质的玄武质火山岩系中,却产有以自然铜为主的基韦诺超大型铜矿,成为了铜矿床的特例。在我国,湖南麻阳铜矿也是一个以自然铜为主的铜矿床,只是其类型为砂岩型,规模为中型。 铜的硫化物:黄铜矿(含铜34.6%,括号指铜含量,下同)、斑铜矿(63.3%)、辉铜矿(79.9%)、铜蓝(66.5%)、方黄铜矿(23.4%)、黝铜矿(46.7%)、砷黝铜矿(52.7%)、硫砷铜矿(48.4%)。但辉铜矿和斑铜矿可以是原生成矿作用的产物,亦可为氧化次生富集的产物。若为次生氧化作用的产物,则辉铜矿可为烟灰状,且多与孔雀石等矿物共生。 铜的氧化物:赤铜矿(88.8%)、黑铜矿(79.9%);铜的硫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孔雀石(57.5%)、蓝铜矿(55.3%)、硅孔雀石(36.2%)、水胆矾(56.2%)、氯铜矿(59.5%)。它们均为原生铜矿物或含铜高的岩石经氧化作用形成的。 目前选冶铜矿物的原料主要是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等。按选冶技术条件,将铜矿石以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划出三个自然类型。即硫化矿石,含氧化铜小于10%;氧化矿石,含氧化铜大于30%;混合矿石,含氧化铜10%--30%。 铜矿床的类型主要有:斑岩型铜矿、铜镍硫化物型铜矿、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层状铜矿(火山岩型铜矿、砂、页、砾岩型铜矿、碳酸盐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和热液脉型铜矿。 二、找矿标志 1、氧化铜矿物。由于原生铜矿物、含铜高的蚀变岩石、古炼铜渣易于氧化,形成格外醒目的翠绿色孔雀石(俗称铜绿)、天蓝色的蓝铜矿(俗称石青)、赤红的赤铜矿、烟灰状的辉铜矿、靓蓝色的斑铜矿等,它们是很好的找铜矿标志。 2、特征植物。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牙刷草和云南开紫花具紫红茎的葡匐草,是很好的找铜矿植物。 3、蚀变组合。如青盘岩化-黄铁绢英岩化-泥化-钾化-硅化、红层(火山红层或砂页岩红层)中的退色化等都是很好的找铜标志。 3、火山机构、细碧-角斑质火山凝灰岩、喷流沉积岩(铁锰硅质岩、铁碧玉岩、层纹状硅质岩)、红层中的浅色砂(砾)岩、矽卡岩、超基性岩、中-中酸性斑岩、迭层石硅质细腻白云岩、含炭的火山凝灰岩层等都是找铜的最好对象。 4、对于斑岩铜矿,一般它是大吨位低品位的矿床,一直是人们寻找的主要对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寻找斑岩铜矿一要看其是否具备露采条件,二要关注其是否具有次生富集带,三要看其是否伴生有较高的金、银、钼元素。如果不便露采又不具高品位的次生富集带,且金、银、钼含量低的话,则因其品位过低而成为呆矿,暂难为人们所利用,因其占用大量的勘查资金,可使矿业公司陷入困境。 5、铜元素的化探异常及其与钼、金、银、铅、锌、铁、锰等综合异常。 6、物探异常。激电(高极化)、电阻率(低电阻)、重力(高重力)可直接反映出铜矿体的存在,磁法异常可圈出火山机构、中-中酸性岩体接触带、超基性岩带来,重力低可圈出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某铅锌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模式;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1、矿床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概况 某矿区岩体是一面积较大的酸性侵入岩基,地层出露有中三迭统杂谷脑组(T2Z)、上三迭统如年各组(T3r)、第四系(Q)等,除局部地段有扭曲外,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NE。位于牦牛沟一卡子复式向斜构造的西翼,次级褶皱主要有背斜及热桑山向斜;主要断裂属北西向的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木居断裂的组成部分。 1.2 矿体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区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即西矿带I号矿体和东矿带Ⅱ、Ⅲ号矿体,3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自上盘至下盘分别为Ⅲ、Ⅱ和I号矿体。 I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走向长1150m,自7勘探线至12勘探线以南,厚度平均231TI,走向NW,倾角37°,矿体总体向西侧伏、侧伏角10°~15°;矿体赋存于喜山期折多山碱长花岗岩体的含矿碎裂花岗岩相带(r53-Tr2)中,矿体产状与含矿层产状基本一致,顶板为花岗糜棱岩、碎裂花岗岩。矿体顶板与围岩多由断裂破碎带分开,底板界线不清晰,通过试样分析成果确定。矿体沿倾向分支现象明显,矿体总体厚度变薄,倾角变小。 Ⅱ号及Ⅲ号矿体分布在矿区东侧,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角岩层(T2Z-HS)中,两条矿体均规摸小,延深不大。 1.3 构造特征 矿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节理发育。矿区断裂较为发育,属于区域北西一南东向压扭性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构造体系所派生的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质所产生的不同方向断层;节理、裂隙,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序次的构造都与矿体的形成和矿物组分富集密切相关。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是主要断裂,位于矿区东部I矿带上盘,沿山岩体东部边缘展布,纵贯矿区,规模较大;主要将大山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挤压呈糜棱结构,形成了花岗糜棱岩带,由于受强烈的区域挤压、扭裂作用,使糜棱岩带蚀变具强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01T13:56:00.9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芦大超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但由于我国金矿资源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实际金矿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直接导致金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为从根本上提升金矿开采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加强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了金矿矿床成因,望对我国未来金矿开采作业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作为我国矿产资源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整体挖掘开采质量和工业生产效率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金矿资源主要指具有一定含金量的矿石,可以用于工业当中,经过冶炼提成,能成为精金及金制品。虽然现阶段我国的金矿开采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原因掌握的不够深入。 1 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 1.1 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 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形成富集金矿体。 1.3 矿石构造及结构 原生矿石较常见的构造类型为脉状构造以及网脉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矿物例如黄铁矿、石英等一般为脉状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黄铁矿胶状构造也是较为普遍的。条带构造多见于围岩裂隙,条带构造矿物一般有黄铁矿以及石英。角砾状构造是热液早阶段或主阶段形成矿物收到外力作用发生断裂,并充填在断裂破碎带中形成的。原生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以及纤维状结构四种,其中粒状结构又可以分为自形结构和半自形结构。交代结构是在矿石形成的热液蚀变期形成的,交代结构形成晚期,交代结构裂缝充填交代,形成早期石英,常见的交代结构矿石为交代黄铁矿。纤维结构出现在白铁矿中,结构分布无定向性,较为罕见。原生黄铁矿矿石结构为稀疏侵染或分散侵染,半自形晶粒状结构,矿石形成后期的黄铁矿多为自形晶粒状结构。石英矿石结构一般为它形晶粒状结构,石英颗粒较大时为半自形晶粒结构。氧化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填隙结构、假象结构、泥质结构以及隐晶质结构等,原生矿石在酸性环境中,经过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形成填隙结构,褐铁矿填隙结构形态为脉状或斑块状;隐晶质结构矿石是原生矿石酸性环境中逐渐发生变化,易溶于酸性溶液的不稳定矿物流失,留下的稳定矿物逐渐形成隐晶质矿石;假象结构矿石是在热液阶段或矿石表面氧化结算,黄铁矿与锑的硫化物发生氧化作用,矿石中既存在氧化后的晶体结构,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原生矿石结构。泥质结构是原生矿石中易溶于酸性溶液的物质在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下流失,留下的铁泥质或隐晶硅质以泥质填充物的形式在角砾间填充并沿着矿石裂缝方向分布。 2 金矿矿床成因研究 2.1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包括岩性、构造、岩浆活动、地层等几种形式,地层主要是发生地层作用产生一定的物质,以矿体为基础,将岩浆填充在构造带当中,随时岩浆的移动,在岩石内部产生矿体,同时岩浆活动也为金矿的成矿提供了物质条件。岩性则是指岩石的特性,例如粉碎岩与角砾岩等,具有大量的裂缝与断层,为岩浆活动提供了基础。 2.2 金矿矿床形成的物质来源 金矿矿床是由金矿形成的,含有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两大化学特征。硫同位素是同位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它的特征可以分为地幔硫、地层硫、混合硫三种,其中地幔硫是硅镁层的同位素,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地层硫则是经过岩浆作用在漫长的时间里使得地表层下降,在这其中又由于地层种类的丰富多样,地层经历着大量的变化,因此地层硫也随着地层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多种形态,结构繁多。同时,微量元素也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金矿矿石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与分析,根据微量元素的种类与特征,这样就可以得出金矿成型的原因。金矿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微量元素在碱性物质下就会发生变化,以易溶结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之中。 2.3 金矿成矿的条件 金矿成矿的条件一般包括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气温的高低、气压的大小、附着物的特征特性、盐含量以及密度的大小等都是金矿矿石成矿的条件。矿体包裹体可以按照岩石形成的原因分为原生包裹体、假次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三种形式,原生包裹体通常是排列在一起密密麻麻的形式,少数包裹体则是分散的形式。同时在成矿形成的因素当中,时间是必不可少的,金矿矿石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来发生

五华县梅里坑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探讨

五华县梅里坑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探讨 [摘要]研究了五华县梅里坑钼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对钼多金属矿的特征及构造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变化进行了研究。钼多金属矿的产生会伴随有一些矿物,这都是我们找矿的有利依据及方法。 [关键词]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 (2015)-5-31-2 1引言 五华县梅里坑钼多金属矿区位于广东省五华县贵人嶂――桃君前一带,为一个石英脉型钼矿床。 2区域地质特征 2.1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褶皱系,粤北、粤东北-粤中坳陷带,永梅-惠阳拗陷永梅凹陷断束之上,白垩、第三纪断陷盆地构造运动形成的五华盆地西南部外侧,处于北东走向的五华-深圳断裂、紫金-博罗断裂之间。 2.2区域上处于燕山期构造阶段,属一向斜盆地的高基坪群底部同时覆盖于蓝塘群不同层位之上,呈不整合接触。而穿过矿区的杨塘髻背斜轴南起杨塘髻向北经上村、甘?f尾、走马岗至杨枚坑一带,主要由蓝塘群下亚群构成,两翼保存

不全,或被花岗岩侵入,或被断层断失,此背斜构造内部之次级褶皱很多,多数为北东向或者北北西向。 2.3矿区内主要为北东向的梅里坑断层为主,并且花岗岩窿起时形成花岗岩岩墙亦呈北东向展布。区域上钨、钼、铁矿在多处产出,各矿区矿化条件及矿石品位都非常良好。 3矿床地质特征 3.1地层 区域背景内分布的地层有侏罗系下统蓝塘群、第四系等,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3.1.1蓝塘群(J1ln) 上亚群(J1lnc):分布于吉岭湾、蓝坑口一带,主要由一厚层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开始,向上为一套紫红色的页岩和杂色砂岩所成。 中亚群(J1lnb):分布于小都圩一带,此亚群主要系中粒、细粒含白云母长石(或不含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或粉砂质泥质页岩与砂岩互层。 下亚群(J1lna):分布于杨塘髻背斜轴部位,主要由黑色炭质页岩、灰黑色炭质页岩、灰黑色粉砂泥质页岩(具条带构造)构成,并夹有砂岩层。 3.1.2第四系(Qaal) 主要分布于水口圩西的梅江两岸,成分为褐黄色的泥砂砾层。砾石为砂岩,为半滚圆的等轴和扁圆状,大小1-3cm,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产地质复杂,要充分挖掘矿产并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必须详细勘探矿产的分布特征,明确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论文论述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并对金矿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标签: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矿产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是在大量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对金矿矿床的地址特征与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矿体特征、矿石结构与构造、成矿物质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是矿体分析与挖掘的重要依据。 1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1.1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一般来讲,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其中,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 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

华铜铜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

华铜铜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 【摘要】华铜矿是一座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出在距接触带一定范围内,受接触带构造控制明显,接触带凹部是矿体产出的主要部位,特别是水平凹部与垂直凹部交汇部位矿体厚度大,品位富,成矿规律明显,找矿标志清晰,对该区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矽卡岩地质特征矿体蚀变成矿规律找矿标志 华铜铜矿位于辽宁省瓦房店境内,濒临渤海,是一座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山。据史料记载,早在1900年当地居民开采沙金,以后发现金矿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后,先后对华铜北大山大黑脉金矿、南山地表磁铁矿及北山接触带铜矿进行掠夺性开采。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府积极恢复生产,矿山获得新生并进行地质勘探工作。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构造处,受接触带构造控制,是一座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矽卡岩型中型矿床,钙镁矽卡岩分布广泛,矽卡岩矿物多达30余种,金属矿物组合具多样化,成矿呈多期性多阶段性,具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特征。 1 矿床地质 华铜矿位于华北地台东侧营口-宽甸古隆起西端,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州向斜北翼与营口背斜衔接部位。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早元古界大石桥组白云质大理岩,盖县组片岩和震旦系永宁组碎屑岩,其中,大石桥组白云质大理岩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是成矿的有利赋矿围岩。区内构造发育,有早期的东西向构造体系,稍晚期的北西向构造体系及晚期的北东向构造体系。东西向构造体系控制了辽河群地层的分布,北西向构造仅使作为盖层的盖县组片岩产生明显褶皱,北东向构造体系最为发育,控制了矿区东侧大型岩浆岩体的侵入,同时也控制了铜、铅锌、金等金属矿化活动。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燕山晚期的花 岗岩,斑状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其中斑状花岗岩与成矿关系密切[1-3],在岩体与辽河群白云质大理岩接触部形成矽卡岩型铜矿(图1)。 2 矿体地质特征 华铜矽卡岩型铜矿赋存在斑状花岗岩及斑状花岗岩与辽河群大石桥组白云质大理岩的正接触带上,接触面凹部是控矿的主要构造,赋存在接触面凹部的储量占总储量95%以上,尤以水平凹部与垂直凹部交汇处是最有利的成矿部位(图2、图3)。工业矿体主要分布在大理岩一侧的接触带及离接触带200m范围内,200m以外矽卡岩化及矿化明显减弱。矿化带北部近东西向,向东转为近南北向,呈半弧形,在长达3700m的矿化带上发现大小矿体215条,成群、成带出现,矿床延深大,地表向下垂深达900m。 2.1 矿体形态、规模、产状

乌腊德铁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乌腊德铁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指导教师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毕业论文设计整体的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具有现实意义,所提出的乌腊德铁铜矿地质特征和结论能为该地区的矿藏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搜先强调地质特征,然后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 指导教师结论:合格(合格、不合格) 指导教师 所在单位兰州工业学院指导时间9.16 姓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乌腊德铁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评阅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论文通过简要介绍乌腊德铁铜矿床的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等,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和找矿标志,并指出矿床类型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且此类矿化应在东昆仑地区找矿工作中应重视。 全文结构较完整,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流畅,然而,全文格式有待规范;论文的摘要和结论部分较一致,应修改;地层和构造不能作为找矿标志;矿床成因的研究有待加强。 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意见。) 1)完善论文格式; 2)修改论文的摘要; 3)地层和构造不能作为找矿标志; 4)加强对矿床成因的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百分制): 75 评阅结论:同意答辩(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 评阅人姓名所在单位资源学院评阅时间2014-10-1

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一、区内含金地质体特征本区位于井冈山—陈山隆褶断束的西南端,万洋山—诸广山隆起区东缘;遂川—抚州断裂带的北西侧。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加里东晚期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呈北西西的腰形展布,岩性以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为主。岩体围岩为中、上寒武统地层。岩体内部相以花岗闪长岩为主,边缘相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岩体外接触带硅化、钾化、绿泥石化等发育。加里东晚期岩浆呈岩株状产出,侵入接触关系明显且形成较宽的热接触变质晕。基底出露地层主要有上寒武统水石群(€ 3sh),中寒武统高滩群(€ 2gt), 下奥陶统爵山沟组 (01j),盖层为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 其不整合于基底及花岗岩之上。 本区主体构造为北西—南东向的金竹山复向斜,其核部地层为爵山沟组、两翼地层为水石群,其轴面向南西倒转。出露的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以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为主,见图1。其中F1-1 为区域性断裂,属压扭性质,控制矿区构造。北西向断裂有两条:即北部长坑—源坑洞断裂带和中部锡坑—石角里断歹u d+f;裂带。 构造表现形式为硅化破碎带、石英脉或蚀变(挤压)破碎带等,具膨胀、分支、尖灭、再现现象,构造内及两侧发育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及碳化等。该类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断裂构造中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及碳化发育,草林地区金矿点即受该类构造控制。

1、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 2、奥陶系下统爵山沟组; 3、寒武系上统水石群; 4、加里东晚期花岗岩; 5、石英脉; 6、硅化破碎带; 7、实测、推测地质界线;8、实侧不整合界线;9、断裂及编号; 10、地层及断裂产状;11、倒转地层产状 二、区内金矿体矿化特征 (一)矿化类型及特征。综合草林成矿带多个岩金矿区情况,根据金矿石产出形式状态,可将区内的矿石金矿化分为两种类型,即石英脉型和蚀变破碎带型。 1.石英脉型金矿化特征。石英脉型金矿体其特点是矿脉规模小,长度5—20 米,厚度4—15 厘米,呈细脉状、透镜状或团块状分布,矿脉具分支复合现象,矿化极不均匀,也不连续。金矿化品位较高,为3.8-45 克/ 吨,最高品位可达101.92 克/ 吨。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毒砂、闪锌矿及少量的黄铜矿。脉石矿物有石英及少量绿泥石、绢云母、方解石等。 2.蚀变破碎带型金矿化特征。蚀变破碎带金矿化产在北西向的破碎蚀变断裂带中。其特点是矿体(化)规模较大,长度50-120 米,宽度0.2-1.5 米,矿体(化)的形态呈透镜状或带状,品位一般为4.5-25.2 克/ 吨,最高品位可达79.6 克/吨。金银矿物以银金矿、金银矿和自然银为主。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少量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等。金银矿物中含金量在75%以下,含银量25%以上。矿石构造以网脉状和角砾状为主,结构为半自形粒状或他形粒状。金银矿物分布在石英脉中及石英脉

内蒙古某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联系人:吴铁军 电 E-mail: 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二连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矿床属内蒙古高原二连—苏崩风蚀平台地貌,地势平坦,海拔为910m~1055m,属高原低丘陵草原地貌景观,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多风少雨,气候干燥。 二连矿床分为努和南和苏北两个矿床,两矿床相距11km。矿床工作区中新生代沉积盖层有:上侏罗统查干诺尔组(J3c)、下白垩统巴彦花群(K1B)、上白垩统二连组(K2e)、古新统脑木根组(E1n)、下始新统巴彦乌兰组(E2b)、中始新统阿山头组(E2a)和伊尔丁曼哈组(E2y)、渐新统呼尔井组(E3h)、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和第四系(Q)等,其中二连组(K2e)是努和南和苏北矿床的赋矿层位。 两矿床均为非煤矿床,矿体为层状产出,沉积型矿床,埋藏浅,主矿体形态简单,矿石类型为砂岩、泥岩或泥质砂岩等,两矿床矿石成因相同,矿体的赋存状态相同,矿石的性质相近,只是埋藏深度与矿体厚度略有不同。所以,请专家在进行矿床地质资料分析时,可比照参考借鉴两矿床的地质资料,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以下是两矿床的地质特征资料,请专家审阅。 一、努和南矿床 1、地层及构造

二连组地层在本矿床大面积出露,上与古新统脑木根组不整合接触,下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不整合接触,该组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岩性为绿黄色、灰黄色泥岩,具纹状层理;下段发育冲积扇—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下部岩性为砖红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上部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顶部为膏岩层。 其中,二连组下段是本矿床主要的含矿层位,具有矿床周边薄、中间厚的特点。根据地层特点划分为4个成因地层单元,现分述如下:Ⅰ亚层:厚度0~32m,平均22m。岩性为砖红色—褐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等,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块状构造,属冲积扇沉积的岩性组合。 Ⅱ亚层:厚度0~52m,平均23m。岩性为蓝灰色、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灰色、深灰色泥岩、泥灰岩等,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层理构造不明显,属滨湖沉积的岩性组合。 Ⅲ亚层:厚度0~8m,平均5m。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钙质泥岩、砂质泥岩,夹浅灰色、绿灰色泥灰岩,多具水平纹层理构造,属浅湖沉积的岩性组合。该亚层的上、下界面附近时矿体的主要产出部位。 Ⅳ亚层:厚度0~8m,平均6m。下部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含石膏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灰白色砂泥质石膏岩,上部为灰色、灰绿色钙质或泥质胶结砂岩,构成下细上粗的反韵律层,层理构造不明显,属滨湖沉积的岩性组合。 本矿床构造层位位于二连组底板的上白垩统构造层,具从矿床周边向中部倾斜的特点,倾角1~2°。该构造层中断裂构造不发育。

阿西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研究

阿西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研究 阿西金矿位于西秦岭金矿富集区的南缘,通过对阿西金矿的地质特征,矿床富集规律以及成因分析。认为阿西金矿赋矿岩性为中三叠统扎尕山组的内外接触带内,岩浆侵位活动不但为金矿提供了热源及矿源,而且控制了矿床的空间产出部位,为今后地质找矿指明工作方向。 标签:阿西金地质特征 0引言 阿西金矿区位于若尔盖县城NE35°方向,平距约20km,属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草地阿西乡管辖。矿区在区域上跨及松潘——甘孜印支造山带与西秦岭印支造山带,位处岷江断裂和哲波——巴西断裂与玛曲——略阳断裂带交汇部位矿区岩浆岩较发育,主要为晚印支——燕山期的中酸性岩体,以浅成相岩株状及超浅成相岩脉产出。金矿体赋存于石英闪长岩及闪长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受NW 向断裂带控制,矿床成因属岩浆及(期后)热液改造型。 1区域地质概况 若尔盖地区位于扬子、印度、华北三大板块会聚所形成的独特的“倒三角形”构造区域内,系巴颜喀拉推覆造山带与南秦岭推覆造山带的复合部位,区域内出露地层较全,包括震旦系至第三系。区内酸性岩浆沿断裂侵位,呈岩脉产出。主要褶皱构造为降扎复背斜:系降扎岩片的主体,属白龙江复背斜的西端,其南界受玛曲——略阳断裂控制。复背斜总体呈近东西走向,核部由震旦纪和下古生代地层组成,两翼主要为上古生代地层对称分布。次级褶皱构造以两翼陡倾的紧密褶皱形式为主,并不同程度地被伴生的走向断裂切割。 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在区域上跨及松潘——甘孜印支造山带与西秦岭印支造山带,位处岷江断裂和哲波——巴西断裂与玛曲——略阳断裂带交汇部位。区内出露地层除第四系外,皆为中三叠统扎尕山组灰至深灰色中至厚层状变质中至细粒砂岩、粉砂岩、板岩及薄层结晶灰岩的韵律式互层。 矿区褶皱构造属北西向巴西复式背斜的西段部分,包括达果主背斜、格日破向斜和且让破向斜。矿区断裂构造最发育的有NW向和NE向两组,其次为SN 向断裂。NW向断裂为成矿前或成矿期构造,NE向及SN向断裂为成矿后断裂。 矿区岩浆岩较发育,主要为晚印支——燕山期的中酸性岩体,以浅成相岩株状及超浅成相岩脉产出。规模较大的有阿西矿段的求让岩体,团结矿段的架干沟岩体。

大宝山钼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模型研究

大宝山钼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模型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宝山斑岩型钼矿、矽卡岩型钼钨矿空间分布规律,找矿标志包括地质找矿标志、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找矿模型。 标签:钼多金属矿分布规律找矿标志找矿模型 0引言 大宝山钼多金属矿床属典型斑岩型钼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斑岩、次英安斑岩中,主要矿床类型为斑岩型,次为矽卡岩型,Fa12断层是花岗闪长斑岩及其含矿流体上升的通道,花岗闪长斑岩是钼矿化成矿母岩,蚀变矿化围绕花闪长斑岩呈现环带状分布。 1矿体空间分布规律 大宝山斑岩型钼矿成矿母岩为大宝山花岗闪长斑岩,船肚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与船肚花岗闪长斑岩相关。在大宝山矿区两类矿床的空间分布有如下规律。 1.1斑岩型钼矿 岩浆期后含矿溶液的活动、热液蚀变和成矿作用的中心在接触带上,故斑岩型钼矿床受船肚-大宝山岩体接触带控制。矿体形态产状为大宝山斑岩钼矿体围绕斑岩体四周呈环状矿带。 大宝山斑岩钼矿体(Mo≥0.06%)主要产出在花岗闪长斑岩与次英安斑岩接触带,在南部矿带工业钼矿体主要集中在接触带外带(次英安斑岩),在东部矿带和北部矿带,钼矿体主要集中在接触带内带(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体中心部位只存在低品位钼矿化(0.03%≤Mo<0.06%)。钼矿体主要产在石英-绢云母花带,花岗闪长斑岩中心部位主要为伊利石-水云母化带。船肚斑岩钼钨矿体赋存于船肚岩体南、北接触带的内侧。钼矿富集空间为岩体内弯,围岩中花岗闪长斑岩脉频繁穿插部位、沉积岩扭盖阻挡部位和构造裂隙发育地段,构成厚大的工业矿体。矿体产状与斑岩体产状一致,沿倾斜呈巨大透镜状矿体,矿体形态规则。辉钼矿-黄铁矿石英脉自上而下具大脉、小脉、细脉至微脉、网状微脉、浸染状的垂直分带现象。岩体中部多为贫矿化。 1.2矽卡岩型钼钨矿 船肚花岗闪长斑岩体南缘与天子岭灰岩接触交代形成石榴石夕卡岩带。钨钼矿赋存于矽卡岩和内接触带花岗闪长斑岩中,分别形成矽卡岩型钨钼矿床和斑岩型钼矿体。由于接触反应和挥发组份促使花岗闪长岩与富含钙镁质的灰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并为岩浆期后热液相伴的钨钼矿化浸染,形成钨钼矿床。矽卡岩岩带往外为大理岩带,再往外逐渐变为大理岩化灰岩、灰岩。

内蒙古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内蒙古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联系人:吴铁军 电 E-mail: 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二连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矿床属内蒙古高原二连—苏崩风蚀平台地貌,地势平坦,海拔为910m~1055m,属高原低丘陵草原地貌景观,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多风少雨,气候干燥。 二连矿床分为努和南和苏北两个矿床,两矿床相距11km。矿床工作区中新生代沉积盖层有:上侏罗统查干诺尔组(J3c)、下白垩统巴彦花群(K1B)、上白垩统二连组(K2e)、古新统脑木根组(E1n)、下始新统巴彦乌兰组(E2b)、中始新统阿山头组(E2a)和伊尔丁曼哈组(E2y)、渐新统呼尔井组(E3h)、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和第四系(Q)等,其中二连组(K2e)是努和南和苏北矿床的赋矿层位。 两矿床均为非煤矿床,矿体为层状产出,沉积型矿床,埋藏浅,主矿体形态简单,矿石类型为砂岩、泥岩或泥质砂岩等,两矿床矿石成因相同,矿体的赋存状态相同,矿石的性质相近,只是埋藏深度与矿体厚度略有不同。所以,请专家在进行矿床地质资料分析时,可比照参考借鉴两矿床的地质资料,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以下是两矿床的地质特征资料,请专家审阅。 一、努和南矿床

1、地层及构造 二连组地层在本矿床大面积出露,上与古新统脑木根组不整合接触,下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不整合接触,该组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岩性为绿黄色、灰黄色泥岩,具纹状层理;下段发育冲积扇—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下部岩性为砖红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上部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顶部为膏岩层。 其中,二连组下段是本矿床主要的含矿层位,具有矿床周边薄、中间厚的特点。根据地层特点划分为4个成因地层单元,现分述如下:Ⅰ亚层:厚度0~32m,平均22m。岩性为砖红色—褐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等,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块状构造,属冲积扇沉积的岩性组合。 Ⅱ亚层:厚度0~52m,平均23m。岩性为蓝灰色、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灰色、深灰色泥岩、泥灰岩等,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层理构造不明显,属滨湖沉积的岩性组合。 Ⅲ亚层:厚度0~8m,平均5m。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钙质泥岩、砂质泥岩,夹浅灰色、绿灰色泥灰岩,多具水平纹层理构造,属浅湖沉积的岩性组合。该亚层的上、下界面附近时矿体的主要产出部位。 Ⅳ亚层:厚度0~8m,平均6m。下部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含石膏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灰白色砂泥质石膏岩,上部为灰色、灰绿色钙质或泥质胶

马尔康党坝锂辉石矿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罗典汇总

四川省马尔康党坝锂辉石矿床地质特征分析 罗典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1) 摘要:马尔康党坝锂辉石矿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巴颜喀拉造山带之马尔康复式向斜之南端,出露三叠系地层,断裂、褶皱构造较发育,岩浆岩广泛分布,以燕山晚期二云二长花岗岩为主,是花岗伟晶岩脉的母岩。成因类型为伟晶岩矿床。含锂辉石花岗伟晶岩基本上全脉锂矿化,矿体形态简单和伟晶岩脉基本一致。矿体由北西向—南东横穿整个矿区。区内发现的锂辉石矿体主要表现为细晶、中晶结构特征。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为典型特征。矿体围岩蚀变以锂云母化、白云母化、黑云母化为主要特征。 关键词:马尔康党坝;锂辉石;矿床地质特征

Spodumene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in Dangba,Barkam,Sichuan Province Author:Luo Dia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The zip code:610051 Abstrct:Spodumene quarries in songpan ganzi orogenic belt, balyanlkalla orogenic belt in his rehabilitation of the southern tip of syncline, outcropped Triassic strata, fracture and fold structure, magmatic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mainly two YunErChang late yanshanian granite, granite is giant crystal dike rocks. Genetic types of pegmatite deposit. Lithium pyroxene granite pegmatite basically all lithium mineralization of arteries and veins, orebody shape simple and wei jing dike are basically identical. Orebody from north west - south east across the entire mining area. Area of spodumene ore body found mainly for fine grain, microtek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re structure block structure a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re wall rock alterations to the lithium mica, white mica, black mica into main features. Key words:Barkam Dangba; Spodumene;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1

东天山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所属学院: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刘亚楠 学生学号:107551420138 日期:2015年4月24日

一、区域地质概况: 大地构造位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的结合部位。纵跨两个三级构造单元,北为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南为塔里木陆块北山古生代裂谷系。 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长城系古硐井岩群(Ch G.),岩性主要为灰-浅灰色变粒岩、浅粒岩、角闪斜长变粒岩、斜长角闪片岩、石英片岩、二云母片岩夹大理岩薄层。中元古界蓟县系爱尔基干岩群(Jx A.),岩性以大理岩、白云岩为主,夹有少量碎屑岩,变质石英砂岩等。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以中酸性的中泥盆世侵入岩为主,岩性为灰色中粒英云闪长岩、浅灰色中粒花岗闪长岩、为浅肉红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以岩基或岩株形式产出,与中元古界地层接触带产生高温接触变质作用,低温热液作用。 区内地层褶皱强烈,断裂构造发育,控矿断裂构造系统主要为北东向和北北东向。 围岩矿化蚀变强烈,主要有硅化、矽卡岩化、褐铁矿化等,是该区寻找矿体的直接标志。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绿泥石等。 二、地质特征 1、矿区内主要为一套变质岩,岩性有硅镁石钙质白云石大理岩、透闪白云石大理岩、石英岩、娟云母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石片岩。岩石受变质变形作用,片理构造发育,导致岩石破碎成碎片状、碎粉状。

区内侵入岩发育,岩性为斜长花岗岩,大面积侵入变质岩中,造成岩层产状多变,但总体以北倾为主,倾向4。-358。;倾角50。-78。。脉岩为石英脉、方解石脉,宽度几-十几公分,均沿岩石裂隙产出。 2、矿化蚀变 揭露出的矿化蚀变有褐铁矿化、硅化、高岭土化和铅锌矿化。以褐铁矿化为主,在XXTC探槽中见有1段(图1),宽度为5米,褐铁矿化呈星点状、稀疏侵染状分布于大理岩中,与之相伴的有硅化及铅锌矿化,铅锌矿化肉眼见不到,经X荧光分析仪测得锌含量达0.2-2%,铅含量为0.3-1.3%。铅锌矿带矿化带平面上呈带状,透镜状。 图1 XX探槽素描图 3、物探特征: 矿区某激电中梯剖面图如图2所示: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经验,阐述了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可供参考。 标签:铅锌矿矿床地质找矿标志 1矿床地质特征 1.1区域地质概况 某矿区岩体是一面积较大的酸性侵入岩基,地层出露有中三迭统杂谷脑组(T2Z)、上三迭统如年各组(T3r)、第四系(Q)等,除局部地段有扭曲外,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NE。位于牦牛沟一卡子复式向斜构造的西翼,次级褶皱主要有背斜及热桑山向斜;主要断裂属北西向的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木居断裂的组成部分。 1.2矿体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区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即西矿带I号矿体和东矿带Ⅱ、Ⅲ号矿体,3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自上盘至下盘分别为Ⅲ、Ⅱ和I号矿体。 I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走向长1150m,自7勘探线至12勘探线以南,厚度平均231TI,走向NW,倾角37°,矿体总体向西侧伏、侧伏角10°~15°;矿体赋存于喜山期折多山碱长花岗岩体的含矿碎裂花岗岩相带(r53-Tr2)中,矿体产状与含矿层产状基本一致,顶板为花岗糜棱岩、碎裂花岗岩。矿体顶板与围岩多由断裂破碎带分开,底板界线不清晰,通过试样分析成果确定。矿体沿倾向分支现象明显,矿体总体厚度变薄,倾角变小。 Ⅱ号及Ⅲ号矿体分布在矿区东侧,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角岩层(T2Z-HS)中,两条矿体均规摸小,延深不大。 1.3构造特征 矿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节理发育。矿区断裂较为发育,属于区域北西一南东向压扭性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构造体系所派生的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质所产生的不同方向断层;节理、裂隙,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序次的构造都与矿体的形成和矿物组分富集密切相关。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是主要断裂,位于矿区东部I矿带上盘,沿山岩体东部边缘展布,纵贯矿区,规模较大;主要将大山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挤压呈糜棱结构,形成了花岗糜棱岩带,由于受强烈的区域挤压、扭裂作用,使糜棱岩带蚀变具强硅化现象,局部形成不规则脉状硅质岩,经工程揭露在糜棱岩带内部常夹有碎裂花岗岩块体;由于糜棱岩带岩石结构紧密,缺乏容矿空间,致使后期矿液沿该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