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产证券化会计实务

资产证券化会计实务

资产证券化会计实务
资产证券化会计实务

关键词一:没有“资产”的资产证券化

大家都知道华尔街的名言,“如果你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但这里为什么只说“证券化”,而不说“资产证券化”呢?原因或许在于,不少常见的证券化对象(“基础资产”)并不构成“(会计意义上的)资产”。

Black:凡有现金流,皆可编故事。。。

例如,对于“收费权”证券化(包括高速公路证券化车辆通行费收入、水电站证券化发电收入、主题公园证券化门票收入等),从会计的角度说,证券化对象是实现于未来期间的营业收入,尽管代表了一项经济利益,但毕竟尚未转化为合同收款权,因此不构成“(会计意义上的)资产”。

又如,对于不动产租金证券化,尽管不可撤销的租约通常表明发起人拥有合同收款权,但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除非该租赁交易被归类为“融资租赁”,否则也不构成“(会计意义上的)资产”。

Black:这里说的是出租人具有合同收款权但未构成(会计意义上的)资产。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租赁》(IFRS 16)真正执行以后,交易对方(承租人)需要将所有租赁确认为资产和负债(不再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那时候,反而是承租人构成一项(会计意义上)的资产,这项资产可以证券化么?

没有现金流。。。没有现金流。。。没有现金流。。。

以上种种情形下,既然没有入表,自然也就谈不上出表,故由发起人比照抵押借款进行会计处理。原理类似于禅宗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关键词二:没有“转移”的金融资产转移

实务中存在不少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过度解读,其中之一就是将其片面理解为“只重实质(风险和报酬),不重形式(法律形式)”。但事实上,按照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法则,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缺一不可,进一步说,如果没有完成“形式上的转移”,即便实现了“实质上的转移”,也同样无法出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有一种被称为“合成债务抵押凭证”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形式曾经广受瞩目。该类证券化结构的特征是,发起人设立按照自动导航原则运作的特殊目的载体(“SPV”),与其就特定贷款组合签订信用风险掉期合约(CDS),SPV同时向不特定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并将募集资金全部购买剩余期限与信用风险掉期合约相匹配的高信用等级、高流动性债券(如国债),一旦特定贷款组合发生坏账损失,SPV将立即出售所持债券,并将回收款项用于履行上述信用风险掉期合约。由于上述证券化结构并不要求将基础资产的所有权或现金流量转移给SPV,即使通过信用衍生工具转移了贷款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也无法实现会计出表。

Black:信贷违约掉期合约(CDS),就是债权人通过合同将债务风险出售,合同价格就是保费。购买信用违约保险的一方被称为买家,承担风险的一方被称为卖家。双方约定如果信贷资产没有出现违约情况,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即信用违约掉期=贷款违约保险,相当于债权人给自己的贷款资产买了个保险。

本文中所述发起人即为CDS买家,SPV即为卖家,当发起人特定贷款组合发生坏账损失,SPV 将依约赔付(也可以理解成全额收购发生坏账的特定贷款组合),SPV持有高信用等级、高流动性债券的目的就是随时能够获取现金。所以说,从一开始发起人即转移了贷款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

尽管锁定了风险和报酬,但是由于没有转移基础资产的所有权或收取现金流量的权利,在贷款组合未发生坏账损失,即没有触发CDS赔付条款以前,基础资产不能出表。

另一方面,尽管转移的形式非常必要,却不一定要求构成“(破产隔离意义上的)真实出售”。后者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不是会计问题。原因在于,即使发起人未能转移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如通知债务人),或者将金融资产的所有权转让给可能不满足破产隔离要求的载体(信托计划以外载体的法律效力尚待观察),根据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法则,仍可能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之一来实现“(会计意义上的)转移”,一是“转移收取现金流量的权利”,二是“现金流量过手安排”。其中,现金流量过手安排要求同时满足“不垫款”、“不挪用”和“不延误”三大条件。

Black:不垫款:从该金融资产收到对等的现金流量时,才有义务将其支付给最终收款方,转入方承担了延期收款的风险。但,转出方发生的短期垫付款项,如果有权全额收回并按照市场利率计收利息的,视同满足这一条件。

不挪用:转出方不能出售该项金融资产,也不能以该项金融资产作为质押品对外进行担保。但,可以质押给转入方。

不延误:转出方有义务将收取的现金流量及时支付给最终收款方,无权进行再投资。但,按合同约定在相邻两次支付间隔期内进行投资的除外(投资收益归转入方、仅允许进行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投资)。

资产证券化中,发起人可能不希望债务人(顾客)知晓债权被转移的事实,或者力图避免金融资产所有权转移和抵押物登记等麻烦,故往往采用“代持所有权+权利完善”之类安排。某些情形下,发起人将金融资产转让给不需要合并的SPV,代表SPV持有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并将实际收取的款项及时转付给SPV,同时约定,一旦债务人或发起人出现违约事项,发起人必须立即向SPV转移相关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即“权利完善”)。对于上述安排能否满足出表的形式要求,实务中存在不同的观点。

Black:譬如债权转让未通知债务方,票据转让/贴现没有背书。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参考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早先的讨论,除非发起人转移了金融资产的“某一不成比例的份额(如最先收回的90%)”,否则可以视作发起人转移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仅仅是在权利完善之前无法对抗第三方)。

Black:转让“某一不成比例的份额(如最先收回的90%)”在会计上将被视为整体转让。(注:这个概念很重要,后面会详细介绍)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权利完善之前,SPV不具备(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债务人主张权利的能力,故不能认为发起人转移了收取现金流量的权利,因此,能否满足现金流量过手安排的要求便成为基础资产出表的关键。不过,后一种观点可能在实务中遭遇一个技术性挑战———即使发起人仅承担了金额极其有限的差额支付义务或财务担保(这在资产证券化中并不鲜见),也可能由于未能满足现金流量过手安排的“不垫款”条件而导致无法出表。Black:本段的“另一种观点”和上段的“其中一种观点”的碰撞,使“代持所有权+权利完善”能否实现资产出表存在争议。

为避免这种争议,大部分资产证券化选择“现金流量过手安排”的交易架构。但,如果是金融资产整体转让,发起人承担差额支付义务/财务担保,确实很可能不符合“不垫款”这一条件。

另外,应收账款、信用卡或小额贷款证券化中普遍采用的“循环购买结构”可能构成出表的障碍。所谓“循环购买结构”是指,由于基础资产的平均回收期限较短,相关方约定不将收回的投资本金立即分配给投资者,而是由SPV再投资于发起人的同类资产以维持资产池的规模不变,如此循环往复,直至临近资产支持证券的到期日为止。在此情形下,倘若发起人因自留大部分次级权益等原因而需要合并SPV,很可能导致基础资产在发起人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层面上无法出表,主要原因在于,合并抵销发起人与SPV之间的内部交易后,“(会计意义上的)转移”仅可能透过资产支持证券以现金流量过手的形式发生在SPV与投资者之间,

然而,由于发起人集团未能将收回的投资本金及时分配给投资者,故无法满足现金流量过手安排的“不延误”条件,因此仍不能出表。

Black:是否要合并,不在本文探讨之列(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事实上,如果发起人需要合并SPV,那么站在发起人集团的角度,如果不能出表,后果是难以接受的。此时投资人通过SPV而进入整个集团的现金,基本上是要列入负债的(金融列报准则)。因为大部分SPV 属于特殊金融工具(可回售工具、发行方仅在清算时才有义务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净资产的金融工具),金融工具列报准则规定,对于特殊金融工具,在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对应的少数股东权益部分,应当分类为金融负债。此时,是无法降低整个集团的资产负债率的。。。反而是上升的。。至少这个目的没有达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合并SPV并不必然导致基础资产不能出表,仅仅是扩大了报告主体并相应改变了出表的技术路线而已,上例中,出表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合并SPV本身,而在于循环购买结构所固有的再投资安排的阻碍。

Black:站在发起人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角度,收回的资金没有及时支付给投资人,无法满足“不延误”条件。

如果没有循环购买结构,因为发起人自留大部分次级权益等原因而需要合并SPV1,然后目的是要出表,怎样的技术路线?

反之,传统的“摊还过手结构”中便不存在同类问题。此外,自留大部分次级权益也不一定意味着无法满足风险和报酬转移的要求。

Black:传统的“摊还过手结构”,就是收到钱立即转付的结构,至少不违背“不延误”条件。

“自留大部分次级权益也不一定意味着无法满足风险和报酬转移的要求”,是关键三解释的核心内容。

不过,既然没有满足转移的形式要求,能否满足转移的实质要求也就变得无关紧要了。

总之,形式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形式是万万不能的。

Black:因此,对于某些证券化产品来说,在考虑风险和报酬转移的实质要求以前,先要考虑形式要求,特别是“现金流量过手安排”是否满足金融资产转移的形式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十分必要的。。。。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三:没有“变动”的未来现金流量变动

在资产证券化实务中,出于控制资金成本等原因,发起人往往通过差额支付义务、财务担保或自留次级权益等方式为资产支持证券提供信用增级,这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有关“实质(风险和报酬)”的分析呢?关于风险和报酬分析的一个典型误解是,发起人应当比较转移前后该金融资产使其面临的“最大风险敞口”。

Black:对于一项贷款资产,本金100元,转移前“该金融资产使转让方面临的最大风险敞口”指的是“损失全部本金100元”。

但事实上,按照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法则,发起人应当比较转移前后该金融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及时间分布的变动使其面临的风险敞口(实务中通常以“标准差”等指标衡量)。不难发现,相对于重大且罕见的“黑天鹅事件”,会计准则要求发起人更加关注合理且可能的“较大概率事件”。

Black:准则原文

第八条企业在判断是否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时,应当比较转移前后该金融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及时间分布的波动使其面临的风险。

企业面临的风险因金融资产转移发生实质性改变的,表明该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如不附任何保证条款的金融资产出售等。

企业面临的风险没有因金融资产转移发生实质性改变的,表明该企业仍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如将贷款整体转移并对该贷款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全额补偿等。

企业需要通过计算判断是否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的,在计算金融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时,应当考虑所有合理、可能的现金流量波动,并采用适当的现行市场利率作为折现率。

Black:应通过比较企业在转移前后对被转移资产净现金流量金额和时间变化的风险敞口,来评价风险和报酬的转移。如果企业承受的风险敞口在现值的基础上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可以认为它保留了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举例而言,发起人将一组金融资产真实出售给SPV,作为信用增级措施,发起人按照被转移资产金额的5%提供“限额财务担保(即限额以内的实际损失由发起人承担,实际损失超过担保限额的部分由SPV及其投资者承担)”,按照历史经验和未来现金流预测,该组资产的预期坏账率显著集中于0%—5%区间。

Black:比较转移前后该金融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变动

转让前假设情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概率预计现值现值变动概率加权预计变动预计变动

(标准差)

1 2 3=1*2 4=1-∑3 5=2*4 绝对值σ

收回现金1 100.00 5.00% 5.00 3.06

0.15 0.15

收回现金2 99.00 18.00% 17.82 2.06

0.37 0.37

收回现金3 98.00 18.00% 17.64 1.06

0.19 0.19

收回现金4 97.00 18.00% 17.46 0.06

0.01 0.01

收回现金5 96.00 18.00% 17.28 -0.94

-0.17 0.17

收回现金6 95.00 18.00% 17.10 -1.94

-0.35 0.35

收回现金7 94.00 2.00% 1.88 -2.94

-0.06 0.06

收回现金8 93.00 1.00% 0.93 -3.94

-0.04 0.04

收回现金9 92.00 1.00% 0.92 -4.94

-0.05 0.05

收回现金10 91.00 1.00% 0.91 -5.94

-0.06 0.06

计 100.00% 96.94 -14.40

0.00 1.45080 0.199714

(续表)

转让后假设情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概率预计现值现值变动概率加权预计变动预计变动

(标准差)

1 2 3=1*2 4=1-∑3 5=2*4 绝对值σ

补偿1 - 5.00% 0.00 2.95 0.15

0.15

补偿2 -1.00 18.00% -0.18 1.95

0.35 0.35

补偿3 -2.00 18.00% -0.36 0.95

0.17 0.17

补偿4 -3.00 18.00% -0.54 -0.05

-0.01 0.01

补偿5 -4.00 18.00% -0.72 -1.05

-0.19 0.19

补偿6 -5.00 18.00% -0.90 -2.05

-0.37 0.37

补偿7 -5.00 2.00% -0.10 -2.05

-0.04 0.04

补偿8 -5.00 1.00% -0.05 -2.05

-0.02 0.02

补偿9 -5.00 1.00% -0.05 -2.05

-0.02 0.02

补偿

-0.02 0.02

计 100.00% -2.95 -5.50

0.00 1.33900 0.196950

绝对值的变动比率:92.29%;标准差的变动比率:98.62%。(假设时间较短,未考虑时间波动的影响,下同)

这意味着,尽管发起人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金额下降了95%之多,但在转移前后其所面临的未来现金流量却可能是没有变动或者较少“变动”的,也就是说,发起人保留了被转移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大部分“(会计意义上的)风险和报酬”,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严格的限制。

Black:下面我们来看看附有追索权的金融资产整体转移的后果

转让前假设情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概率预计现值现值变动概率加权预计变动预计变动

(标准差)

1 2 3=1*2 4=1-∑3 5=2*4 绝对值σ

无损失(全额收回) 100.00 99.99% 99.99 0.00

0.00 0.00

低损失 90.00 0.01% 0.01 -10.00

0.00 0.00

高损失 60.00 0.00% 0.00 -40.00

0.00 -

严重损失 40.00 0.00% 0.00 -60.00

0.00 -

非常严重损失 20.00 0.00% 0.00 -80.00

0.00 -

计 --- 100.00% 100.00 -190.00

0.00 0.00200 0.000707

(续表)

转让后假设情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概率预计现值现值变动概率加权预计变动预计变动

(标准差)

1 2 3=1*2 4=1-∑3 5=2*4 绝对值σ

无损失(全额收

.00 0.00

低损失 -10.00 0.01% 0.00 -10.00

0.00 0.00

高损失 -40.00 0.00% 0.00 -40.00

0.00 -

严重损失 -60.00 0.00% 0.00 -60.00

0.00 -

非常严重损失 -80.00 0.00% 0.00 -80.00

0.00 -

计 --- 100.00% 0.00 -190.00

0.00 0.00200 0.000707

绝对值的变动比率:100%;标准差的变动比率:100%。

可以看出,即使是无损失(全额收回)的概率达到了99.99%,转移前后转让方所面临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敞口却是没有变动的。

Black:准则原文

企业面临的风险没有因金融资产转移发生实质性改变的,表明该企业仍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如将贷款整体转移并对该贷款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全额补偿等。

Black:准则指南

以下例子表明企业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不应当终止确认相关金融资产:

1.企业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

2.企业(银行)将信贷资产整体转移,同时保证对金融资产买方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全额补偿。

Black:上面量化计算的结果显示,在这两种情形下(实际后果一样)会计准则规定不允许终止确认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现实中那些票据转让/贴现的企业是怎么终止确认的?

Black:只能试着抛开计算结果,定(强)性(词)分(夺)析(理)一番了。

如果金融资产的信用等级非常非常高,高到几乎没有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逾期未付风险),例如国债。而目前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承兑票据,由于期限短其利率风险可忽略不计,如果不出现极端情况其信用风险、逾期未付风险也很低。此时,即使是转移时附有法定追索权,也可以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从“会计意义上”)该项金融资产转移前几乎不存在风险,当然也就不存在转移后的风险转移判断问题。

当然如果金融市场出现极端变化,或承兑银行财务状况出现问题,也应当及时修正“会计”判断。

目前我只有这么一个理由可以解释,因为根据上面的量化结算结果,根本不支持终止确认。Black:看一下这个例子:一家企业整体转让了两笔金融资产,一笔是A银行(超大型股份

制商业银行)签发的承兑汇票,一笔是对A银行的债权(对债权提供全额担保)。这时候,两笔金融资产是都能终止确认?还是两笔都不能终止确认?

Black:至少目前,对票据是终止确认的,因为有一个重要因素:时间。

如果债权是1年的,而你的会计师不同意终止确认,对不起,要理解他。。。

Black:再来看看同样限额担保5%的例子

转让前假设情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概率预计现值现值变动概率加权预计变动预计变动

(标准差)

1 2 3=1*2 4=1-∑3 5=2*4 绝对值σ

收回现金1 100.00 1.00% 1.00 72.00

0.72 0.72

收回现金2 90.00 1.00% 0.90 62.00

0.62 0.62

收回现金3 80.00 1.00% 0.80 52.00

0.52 0.52

收回现金4 70.00 1.00% 0.70 42.00

0.42 0.42

收回现金5 60.00 1.00% 0.60 32.00

0.32 0.32

收回现金6 50.00 10.00% 5.00 22.00

2.20 2.20

收回现金7 40.00 15.00% 6.00 12.00

1.80 1.80

收回现金8 30.00 20.00% 6.00 2.00

0.40 0.40

收回现金9 20.00 20.00% 4.00 -8.00

-1.60 1.60

收回现金10 10.00 30.00% 3.00 -18.00

-5.40 5.40

计 --- 100.00% 28.00 270.00

0.00 14.00000 2.145072

(续表)

转让后假设情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概率预计现值现值变动概率加权预计变动预计变动

(标准差)

1 2 3=1*2 4=1-∑3 5=2*4 绝对值σ

补偿1 - 1.00% 0.00 4.95 0.05

0.05

补偿2 -5.00 1.00% -0.05 -0.05

0.00 0.00

补偿3 -5.00 1.00% -0.05 -0.05

0.00 0.00

补偿4 -5.00 1.00% -0.05 -0.05

0.00 0.00

补偿5 -5.00 1.00% -0.05 -0.05

0.00 0.00

补偿6 -5.00 10.00% -0.50 -0.05

0.00 0.00

补偿7 -5.00 15.00% -0.75 -0.05

-0.01 0.01

补偿8 -5.00 20.00% -1.00 -0.05

-0.01 0.01

补偿9 -5.00 20.00% -1.00 -0.05

-0.01 0.01

补偿10 -5.00 30.00% -1.50 -0.05

-0.01 0.01

计 --- 100.00% -4.95 4.50

0.00 0.09900 0.018128

绝对值的变动比率:0.71%;标准差的变动比率:0.85%。

Black:转移前后金融资产现金净流量的风险敞口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都是本金100元,明明都是限额担保5%,为什么会出现截然相反的会计结论呢?

Black:可以看出,就整体资产转让来说,转移前企业面临损失的风险越小,反而越难以出

表。

在此种情况下,这时哪怕仅提供一点点信用增级措施,结论都会是发起方承受的金融资产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变动的风险并未因转移而发生显著变化,则发起方保留了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颠覆了。。。

Black:那么,为了出表,发起人能不能把每项贷款资产的预计损失都估计得很大很大,甚至100%呢。

但是,如果预计损失率是100%,充足理由是什么?怎么解释收到SPV的价款是50元。。。80元。。。甚至100元这一事实?怎么解释为什么还要提供增信措施?报表全额确认减值损失了么?对利润表造成很大的影响怎么办?

还有就是,即使发起人将每项贷款资产的预计损失都估计为100%,而实务中视同转移的“与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量化比例也就是10%左右。考虑过交易对手的感受么。。。。提供70%增信都嫌少。。。

事实上,为了满足特定会计处理需求而口无遮拦,基本是都是徒劳无功。。。

由此,引出关于风险和报酬分析的下一个典型误解———如果发起人保留了被转移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大部分风险和报酬,则无法实现出表———但事实上,按照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法则,只有当发起人保留了被转移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时,才完全无法出表,而在其他情形下,仍可能实现某种程度的出表。

其中,当发起人既未转移也未保留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但未放弃对基础资产的控制时(资产证券化中往往如此,参见下一节的讨论),会计准则要求按照“继续涉入所转移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

Black:准则原文

第九条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即不属于本准则第七条所指情形),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一)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二)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

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是指该金融资产价值变动使企业面临的风险水平。Black:“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换言之,其保留了一部分风险和报酬,但并非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即介于风险和报酬分析不能得出明确结论的中间地带。

Black:至此,真的有必要认真学习一下“风险和报酬”的涵义了。

Black:在终止确认的这一步骤中考虑的风险和报酬包括利率风险、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外汇风险、权益价格风险、逾期未付风险、提前偿付风险;具体情况须视待终止确认的特定资产而定。例如,对于短期应收账款,须考虑的主要风险可能是信用风险和逾期未付风险;而如果以外币交易,则还可能要考虑外汇风险;对于抵押贷款,须考虑的关键风险可能是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而对于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则还要考虑提前偿付风险。

Black:风险和报酬按企业承担的被转让资产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计量。

Black:例如,企业向转入方转让一项应收账款,转入方承担被转让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而转出方企业承担逾期未付金额的利息,则转出方企业保留了逾期未付风险。

风险和报酬测试应当考虑转出方企业在转让后保留的风险和报酬(即逾期未付风险造成的变动)与转让前的金融资产总风险和报酬(即同时考虑违约风险和逾期未付风险)相比是否不再显著。

举例而言,如果该继续涉入产生于一项限额财务担保,发起人通常按照担保限额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有关金融资产,这就是说,假设该担保限额占被转移资产的比例较低(例如5%),

发起人仍可能实现较大程度的资产出表。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几乎所有”呢?由于国内和国际会计准则均没有明确规定,国际会计界在相关讨论中倾向于将“几乎所有”理解为“90%左右”,也有一些会计师本着更加谨慎的态度倾向采用略低的比例。

Black:所述提供限额财务担保5%,发起人仍可实现较大程度的资产出表的结论“过于绝对”。如上述第一个计算表中,量化计算结果后标准差的变动比率为98.62%,结论是转移前后风险变动没有显著变化,显然不能按继续涉入法进行会计处理,而应继续确认整个资产。Black:那么怎么理解“介于显著变化与几乎没有变化之间”?实务中一般认为:

标准差的变动比率在10%以内,变化是显著的,与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

标准差的变动比率在90%以上,几乎没有变化,转出方仍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标准差的变动比率在10%至90%之间,介于显著变化与几乎没有变化之间,属于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当然,这并不绝对。

Black:事实上,实务中提供限额财务担保,仍能够实现较大程度的资产出表,并不是因为“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这一概念的运用,而是另一个概念的运用。(这个我们在最后会详细介绍)。

从技术上说,这个比例越高,越有可能达成出表的结论。借用圣经故事的名言,“上帝关起一扇门,又打开一扇窗”。

Black:前已述及,如果提供信用担保,则不能满足“现金流量过手安排”中要求的“不垫款”条件,基本上无需进行风险和报酬转移测试即可得出不能终止确认的结论。

因而以上对于金融资产整体转让“风险和报酬转移”的举例,均假设采取“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转移给另一方”的方式进行。

Black:然而,保留次级权益不要求企业支付从被转让资产收取的现金以外的任何款项,因此,不违反“现金流量过手安排”中的“不垫款”要求。

Black:另外,如果存在SPV,还需留意的是,如果发起方提供信用担保、保留次级权益等增信措施,还需考虑控制SPV的可能性。

关键词四:没有控制的“控制”

上一节中提到,假设发起人既未转移也未保留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但未放弃对基础资产的控制,会计准则要求按照继续涉入法处理。那么,如果发起人同时放弃了对基础资产的控制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会计准则提供的答案非常明确———完全出表!可能有好奇的读者会追问,资产证券化后,通常发起人不再有能力自由地处置基础资产,参考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中有关“控制”的概念,难道不应认为发起人已经失去对基础资产的控制吗?!———这就是关于“控制”要求的典型误解。

事实上,根据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法则,判断发起人(转出方)是否放弃了控制,应当关注转入方能否自由地处置所转移资产,即转入方能够单独出售资产且没有额外条件对此出售加以限制。

大家发现问题没有?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法则所遵循的逻辑是这样的———只有证明“你控制”,才能推导出“我放弃了控制”,反之,如果不能证明“你控制”,即使“我实质上放弃了控制”,也不能得到“我放弃了控制”的结论。

在资产证券化实务中,通常SPV及其投资者等转入方同样无权单独出售基础资产。

退一步而言,即使转入方有权单独出售基础资产,但转入方考虑到发起人提供的各种信用增

级措施后,也难免会在转售环节附加额外的条件(例如,发起人对转入方提供了财务担保,如果转入方在转售环节未相应附加担保,则可能导致低价出售资产并遭受损失)。

因此,往往很难证明转入方获得了对基础资产的控制,也就不能得出发起人放弃了控制的结论。

Black:准则原文

第十条企业在判断是否已放弃对所转移金融资产的控制时,应当注重转入方出售该金融资产的实际能力。转入方能够单独将转入的金融资产整体出售给与其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的第三方,且没有额外条件对此项出售加以限制的,表明企业已放弃对该金融资产的控制。Black:相对于风险和报酬转移到判断,金融资产转移中对于是否存在“控制”的判断就容易多了。

实务应用

Black: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发现,如果提供信用增级,整体转让一项(组)质量优良的金融资产进而终止确认整体金融资产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Black:如果,转入方要求转出方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即转出方必须提供一定程度的信用增级,转出方最大程度出表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呢?

Black:准则原文

第五条企业应当将金融资产转移区分为金融资产整体转移和部分转移,并分别按照本准则有关规定处理。

Black:来看看准则讲解2010中的一道例题

【例24-7】甲银行与乙银行签订一笔贷款转让协议,由甲银行将其本金为1000万元、年利率为10%、贷款期限为9年的组合贷款出售给乙银行,售价为1 000万元。双方约定,由甲银行为该笔贷款提供担保,担保金额为300万元,实际贷款损失超过担保金额的部分由乙银行承担。转移日,该笔贷款(包括担保)的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其中,担保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甲银行没有保留对该笔贷款的管理服务权。

分析,甲银行由于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该笔组合贷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而且因为贷款没有活跃的市场,乙银行不具备出售该笔贷款的“实际能力”,导致甲银行也未放弃对该笔贷款的控制,所以,应当按照继续涉入该笔贷款的程度确认有关资产和负债。

由于转移日该笔贷款的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提供的财务担保金额为300万元,甲银行应当按照300万元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由于财务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所以甲银行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负债金额为400 ( 300 +100)万元。

Black:答案中“甲银行由于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该笔组合贷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分析是不恰当的。

Black:如果真的“比较转移前后该金融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及时间分布的波动使其面临的风险”,会有一万种可能推翻这一结论,从而造成整体1000万元不能终止确认。Black:但是,如果我们这么看

甲银行与乙银行签订一笔贷款转让协议,由甲银行将其本金为1 000万元、年利率为10%、贷款期限为9年的组合贷款中的应收70%本息的权利出售给乙银行,售价为700万元,无其他条件;同时应收30%本息的权利也出售给乙银行,售价为300万元,双方约定,由甲银行为该笔贷款300万元本息提供全额担保。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收到的该组贷款的本息,按7:3的比例在两笔转让之间进行分配。

Black:贷款1000万元分成两部分出售给乙银行(A部分700,B部分300),并针对B部分300万元提供全额担保。

700万元本金及利息,因为没有提供信用增级,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可以终止确认;

300万元本金及利息,因为全额提供信用增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全部不可以终止确认。

Black:我们看看贷款到期后会是什么样:

①贷款收回100%,乙银行收到1000万元(A部分700万元,B部分300万元)。回收率100%。

②贷款收回50%,乙银行收到650万元(A部分350万元,B部分150万元,甲银行履行B 部分担保责任150万元)。回收率65%。

③贷款收回0%,乙银行收到300万元(A部分没有回款,B部分没有回款,甲银行履行B部分担保责任300万元)。回收率30%。

成功实现信用增级30%。。。

Black:前提必须是“金融资产部分转移的继续涉入”。

Black: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试着去理解一下准则讲解2010的【例24-12】。

Black:至此,整篇学习笔记我都把整体这个词标注出来的原因,不言而喻了。

Black:那么,什么是金融资产部分转移呢?

Black:准则原文

第六条金融资产部分转移,包括下列三种情形:

(一)将金融资产所产生现金流量中特定、可辨认部分转移,如企业将一组类似贷款的应收利息转移等。

(二)将金融资产所产生全部现金流量的一定比例转移,如企业将一组类似贷款的本金和应收利息合计的一定比例转移等。

(三)将金融资产所产生现金流量中特定、可辨认部分的一定比例转移,如企业将一组类似贷款的应收利息的一定比例转移等。

Black:记住“完全成比例”。

Black:什么是金融资产整体转移呢?

Black:除了部分转移以外的所有其他情况都是整体转移!!!例如:

①转移一项金融资产(或一组金融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入额的最初90%或最后90%的权利;

②转移一组应收款项产生的现金流量90%的权利,但却提供了一项担保以补偿购买方遭受的信用损失,最高担保额为应收款项本金金额的8%时。

以上两项,均视为整体转移处理。

Black:记住“完全成比例”。

Black:如果投资方要求必须提供一定程度的信用增级,融资方又想一定程度的出表,最好不要搞成整体转移!

后记:

此篇学习笔记,源于客户的终极提问:到底提供信用增级到什么程度,就不能出表了。

结论是:你想增级到什么程度都可以,关键是交易双方的博弈。。。

实务中,一般不是先划分A、B部分的比例,而是交易双方“较量”后,按照商谈结果划分A、B部分。

投资方:至少提供60%担保。融资方:太高了,才出表40%;

投资方:50%。融资方:还是高,资产质量没问题的,你放心;投资方:40%,不能再低了融资方:好吧。。。

然后,A部分40%且提供担保,B部分60%。

此番学习,获得了陈奕蔚老师、刘丰收老师、季丰老师的多次指点,在此表示感谢!

王建军(black)

资产证券化概念和基本原理

资产证券化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概念 (一)资产证券化定义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的过程。它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二)资产证券化步骤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过程包括资产池的组建,交易结构的安排,证券的发行,以及发行后的管理等环节,具体的流程如下: 1. 组建资产池: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根据自身的融资要求,资产情况和市场条件(包括证券需求、定价和其他融资选择等),对资产证券化的目标资产和规模进行规划; 2. 设立特殊目的实体(SPV):特殊目的实体是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关键主体,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发行人(或原始权益人)和入池资产之间的风险隔离(破产隔离)。SPV通过发行证券获得资金,并以此来购买基础资产,组建资产池; 3. 构架和信用增级:根据市场条件和信用评级机构的意见,对资产池及其现金流进行预测分析和结构重组,以实现最优化的分割和证券设计。在这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利用信用增级措施来强化目标证券的现金流和信用保障,实现证券的目标信用评级和发行的最大经济效益; 4. 信用评级:评级机构对交易发行的证券进行分析和评级,为投资者提供证券选择和定价的依据。信用评级机构一般会从交易一开始或计划阶段就参与进来,在资产证券化的整个设计和发行过程提供意见和反馈,而且一般会在证券发行后一直跟踪观察交易的表现;

5. 证券发售:由承销商通过公开发售或私募的形式向投资者销售证券; 6. 后期管理:上面所讲的5个步骤一般都是在几个月或几个星期内(有的甚至是几天内)完成的。特殊目的实体会聘请专门的服务商或管理人对资产进行管理,在很多情况下,发起人一般有偿作为资产服务人对资产池资产进行服务。这些管理和服务工作包括资产现金流的收集,账户的管理,债务的偿付,交易的监督和报告。当全部证券被偿付完毕或资产池里的资产全部被处理后,资产证券化的交易过程才算真正结束。 (三)增信措施 1、内部增信 (1) 风险隔断。 (2) 优先与次级结构。这是内部信用增级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优先与次级结构是指根据偿付顺序的先后发行不同级别的证券,证券级别随偿付顺序的先后由高到低排列。 (3) 利差账户。利差是指基础资产组合的利息流入量减去支付给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的利息和各种资产证券化所需费用之后的净收入。利差账户是一个专门设置存放收益超过成本部分金额的账户。发行人可以在利差积累与信用损失之间进行时间上的合理匹配。 (4) 现金储备账户。现金储备账户是由发起人或SPV建立的一个账户,由发起人或SPV 在发行证券前预先存入部分现金,在发生损失或不能按期偿付时,用来支付本金和利息。 (5) 直接追索权。直接追索权包括对发起人和发行人(SPV)的追索权。这种方式的信用强化体现在,可以利用发起人和发行人的财力进行补偿,而且促使发起人和发行人更好地服务。 (6) 超额抵押。超额抵押是指在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时保证资产池的总价值量高于证券发行的总价值量,这样资产池中的超额价值部分可以为所发行的证券提供超额抵押,在发生损失时,首先以超额价值部分予以补偿。 (7) 购买从属权利。购买从属权利是指发起人购买次级资产支持证券,次级资产支持证

发起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会计核算办法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会计处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会计核算,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06]3号)、《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办法》(财会[2005]12号)及本行相关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本行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成立特殊目的信托,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化收益,将发行金额作为对价偿付发起机构的结构性融资活动。在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中,本行同时作为贷款服务机构接受受托机构委托,负责管理证券化信贷资产。 第二章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 第三条信贷资产终止确认的信贷资产转移。本行已将证 14

券化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时,应当终止确认该证券化资产,并将该证券化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因转让而收到的对价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 终止确认是指将证券化资产从本行的账上和资产负债表内转出。 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主要情形包括: (一)不附任何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 (二)附回购协议的金融资产出售,回购价为回购时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三)附重大价外期权的金融资产。 转让该证券化资产时如取得了某项新资产或者承担了某项新负债(如因提供保证承担的预计负债等,下同),应当在转让日按公允价值确认该新资产或者新负债,并将该新资产扣除新负债后的净额作为上述对价的组成部分。 第四条信贷资产不得终止确认的信贷资产转移。本行保留了证券化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时,不应当终止确认该资产;转让该资产收到的对价,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相应的交易费用按融资费用记入当期损益或按收益期摊销。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应当继续确认该证券化资产的收益及其相关负债的费用。 主要情形包括: 14

2020《初级会计实务》 第二章 资 产 讲义

2020《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资产讲义 一、内容提要 本章首先阐述了货币资金得会计处理;继而对应收款项与预付账款作了较为详细地案例解析,尤 其就是坏账准备得计提作了较多得例题展示;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本章一方面作了详尽得概念解析,一方面案例阐述了账务处理;本章对存货得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期末计量作了细致地理论解析与案 例说明,最后,本章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得初始计量、后续折旧、摊销及最终处置作了全面解析。 二、关键考点 1、货币资金得会计处理 ①现金长短款得会计处理; 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得编制。 2、坏账准备得会计处理 3、交易性金融资产得会计处理 4、存货得会计处理 (1)存货初始成本得计量及账务处理,尤其需要关注购入方式及委托加工方式; (2)存货发出计价得相关会计处理 ①实际成本计价法下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及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发出成本及结存成本得计算; ②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成本差异率得计算及发出成本与结存成本得计算; ③商贸企业特有得发出计价,即售价金额核算法与毛利率法下商品发出成本与结存成本得计算。 (3)原材料、周转材料、委托加工材料及库存商品得账务处理。 (4)存货跌价准备得计量; 5、固定资产得会计处理 ①购入方式及自行建造方式下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得计算及相关账务处理; ②固定资产折旧得计算及账务处理; ③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得会计处理; ④固定资产处置得会计处理。 6、无形资产得会计处理 ①外购方式及自行研发方式下无形资产初始计量得会计处理; ②无形资产摊销得会计处理; ③无形资产处置得会计处理。 7、长期待摊费用得界定及会计处理 三、本章知识点讲解 【专题一】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其她货币资金。 知识点:库存现金▲▲▲ (一)现金得使用范围▲▲▲ 1、职工工资、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得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比赛等各种奖金;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属资产类会计科目

简单重复各单位集中支付操作流程 (一)、乡镇已开零余额账户单位: 1、直接支付: 每月工资实发数直接支付到农商行(收款人:大兴区财政局工资资金专户,开户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黄村支行,账号:0903000103—5670)(不用分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直属单位不用分在职和离退休) 会计分录为: (1)借:事业支出(具体项目)(应发数) 贷:211应付工资(应发数) 212应付津贴补贴等(应发数) 同时(2)借:211应付工资(应发数) 212应付津贴补贴等(应发数)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实发数) 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其他应付款——失业保险 其他应付款——养老金等 2、授权支付(用款计划): 公用经费(商品和服务支出,不用每月都分在职和离退休)及每月单位代扣代缴的税金、各项保险以及单位负担的公积金等分别做用款计划,资金额度将授权到各单位零余额账户。

(1)资金额度将授权到各单位零余额账户会计分录为: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授权支付 (2)预算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支取使用时,会计分录为: ①直接用零余额支票支付公用经费、代扣代缴的税金、各项保险 等 借:事业支出等(具体项目) 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其他应付款——失业保险 其他应付款——养老金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②从零余额转入基本户各项代扣代缴的税金、各项保险等 借:102银行存款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从基本户支付各项代扣代缴的税金、各项保险等 借:事业支出等(具体项目) 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其他应付款——失业保险 其他应付款——养老金等 贷:102银行存款 ③预算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和支用时,会计分录为:

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上图文稿

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上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单项选择题 1. 如果银行既没有完全转移也没有完全保留 几乎所有重大风险和报酬,则银行在资产证券化中的会计处理结果可能是()。 A. 继续涉入 B. 完全不终止确认 C. 终止确认 D. 无法判断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2.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发起人在两次支 付间隔期内将所收到的现金流量进行股票投资,是否满足过手测试() A. 是 B. 否 C. 视最终回报率而定 D. 不能确定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二、多项选择题 3. 下列哪些因素是过手测试的判断条件 ()。 A. 从资产收到对等的现金流量时,才有义务 将其支付给最终收款方 B. 不能出售该金融资产或作为抵押物 C. 有义务将收取的现金流量及时支付给最终 收款方 D. 发起人不得收取过过高的报酬 您的答案:B,C,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4. 发起机构采取5%垂直风险自留的情况下, 会计处理的考量包括()。 A. 合并特殊目的信托 B. 应用过手测试 C. 针对向投资者出售的部分债券,执行风险 和报酬收益测试 D. 不应用过手测试 您的答案:C,A,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批注: 5. 下列关于风险报酬转移测试的叙述中正确 的有()。 A. 风险和报酬考察的是现金流变动的相对值 而不是绝对值 B. 销售所有或者部分次级档会增加现金流变 动的转移 C. 风险越低越好 D. 发行人的报酬应考虑在内 您的答案:D,A,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三、判断题 6. 只要发起机构将其所收到基础资产对应的 现金流及时转移给SPV,即可认为该项基础资产的转移满足过手测试。()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最新会计科目代码表

一、资产类:(72) 1001 库存现金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银行专用) 1002 银行存款1011 存放同业(银行专用) 1015 其他货币资金1021 结算备付金(证券专用)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1031 存出保证金(金融共用) 1121 应收票据1051 拆出资金(金融共用) 1122 应收账款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金融共用) 1123 预付账款1211 应收保户储金(保险专用) 1131 应收股利1221 应收代位追偿款(保险专用) 1132 应收利息1222 应收分保账款(保险专用) 1231 其他应收款1223 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险专用)1241 坏账准备1224 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保险专用)1321 代理业务资产1251 贴现资产(银行专用) 1401 材料采购1301 贷款(银行和保险共用) 1402 在途物资1302 贷款损失准备(银行和保险共用)1403 原材料1311 代理兑付证券(银行和保险共用)1404 材料成本差异1421 消耗性生物资产(农业专用) 1406 库存商品1431 周转材料(建造承包商专用) 1407 发出商品1441 贵金属(银行专用) 1410 商品进销差价1442 抵债资产(金融共用) 1411 委托加工物资1451 损余物资(保险专用) 1412 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1511 独立账户资产(保险专用) 1461 存货跌价准备1551 存出资本保证金(保险专用)

1521 持有至到期投资1611 融资租赁资产(租赁专用) 152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1612 未担保余值(租赁专用) 152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621 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专用) 1524 长期股权投资1622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农业专用)1525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1623 公益性生物资产(农业专用) 1526 投资性房地产1631 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1531 长期应收款1632 累计折耗(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1541 未实现金融收益 1601 固定资产 1602 累计折旧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604 在建工程 1605 工程物资 1606 固定资产清理 1701 无形资产 1702 累计摊销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711 商誉 1801 长期待摊费用 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 1901 待处理财产损益 二、负债类:(36)

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经贸大学 硕士课程论文 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鹏展 学院及专业:财税学院财政学 课程名称:货币金融理论专题 学号: 201401370006 指导老师:文哲 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摘要:随着金融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经济的白热化竞争和对金融创新的强烈需求,使得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而同时也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其中,作为金融创新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资产证券化,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当代国际金融、资本市场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针对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设计、信用增级、信用评级等手段转换为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过程,使之具有流动性。资产证券化作为近年来出现的金融创新思想和方法,为各国有效管理经济和金融风险,发挥金融市场投融资功能并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资产证券化产品是成熟资本市场的重要品种,无论是从政府的管理视角和金融创新规律来看,还是从银行、企业和广大社会投资者的不断变化和增加的需求来看,资产证券化理论研究及其创新应用的构筑等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金融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次贷危机;资本市场;信用评级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首先,美国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最早也最为全面,而且大量的研究依据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得以相互支持。在2008年的次货危机以后,大量的研究更多的开始涌现。 其次,Theodor Baums, E. Wymeersch(1996)对欧洲各主要国家如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英法德、西班牙等国的资产支持证券化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与论述,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起源与发展、产品与市场等,认为资产证券化在欧盟各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者较全面的,并着重探讨了在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以及税务等方面的问题,指出立法在资产证券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除美欧以外,其他一些国家也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也是资产证券化研究与实践较为成熟的国家。 国外主要研究分析的视角只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关于资产证券化的历史经验及特征的研究

C15027 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下)

C15027 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下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关于可变回报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变回报通常为正 B. 当投资方的回报可能随被投资方的业绩而变化,表明存在可变回报的敞口 C. 可变回报包括股息等直接报酬 D. 可变回报还包括协同效应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二、多项选择题 2. 银行对特殊目的信托拥有权力主要体现在()。 A. 银行是信托的发起人 B. 银行是SPT的委托人,实质性地参与信贷资产的管理 C. 银行是贷款服务机构 D. 银行作为贷款服务机构,投资人难以罢免或替换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3. 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构成银行的回报的部分包括()。 A. 直接持有证券 B. 贷款服务报酬 C. 贷款回收率超预期时银行收取的超额收益 D. 清仓回购收益 您的答案:B,C,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4. 判断资产管理人是委托人还是代理人,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 资产管理人的薪酬 B. 资产管理人的职权 C. 是否容易找到替代者 D. 其他参与方的权利 您的答案:A,C,D,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5. 在新的财务报表合并准则框架下对于控制的定义中主要强调的要素是()。 A. 可变动性 B. 权利 C. 权利与可变回报的联系 D. 可变回报 您的答案:D,B,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三、判断题 6. 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由于银行把资产完全信托给信托公司,因此,银行对该资产并无控制力。()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7. 如果单独一方拥有无需任何理由罢免决策者的实质性权利,那么可以判断决策者为代理人。()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2020初级会计考试初级会计实务必刷题第二章资产(1)

2020 初级会计考试初级会计实务必刷题 第二章资产(第1-4 节) 第一节货币资金 1.下列各项中,关于企业现金溢余的会计处理表述正确的有()。 A.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计入营业外收入(正确答案) B.应支付给有关单位的现金溢余计入其他应付款(正确答案) C.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冲减管理费用 D.应支付给有关单位的现金溢余计入应付账款 * 答案解析: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计入营业外收入,选项A正确,选项C错 误; 应支付给有关单位的现金溢余计入其他应付款,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 2.企业在现金清查中发现现金短缺,无法查明原因,经批准后应计入的会计科目是()。 A.营业外支出 B.财务费用 C.管理费用(正确答案) D.其他业务成本 答案解析:现金清查中发现的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计入管理费用,选项C正确。 3.2014 年9月30日,某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为216万元,收到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为万元。经逐笔核对,该企业存在以下记账差错及未达账项,从银行提

取现金万元,会计人员误记为万元;银行为企业代付电话费万元,但企业未接到银 行付款通知,尚未入账。9月30日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为()万元。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216+()=(万元),或者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万元)。 4.下列各项中,企业应 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有()。 A.用银行本票支付采购办公用品的款项(正确答案) B.存入证券公司指定账户的款项(正确答案) C.汇往异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正确答案) D.存入银行信用证保证金专户的款项(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选项A,属于银行本票存款; 选项B,属于存出投资款; 选项C,属于外埠存款; 选项D,属于信用证保险金存款。 5.下列各项中,应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有() A.企业将款项汇往外地开立的采购专用账户(正确答案) B?用银行本票购买办公用品(正确答案)

资产类备抵科目

资产类备抵科目(减的关系):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 收入类会计科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费用类会计科目: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 利润类会计科目:本年利润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 初始计量:外购—买价(增值税发票不含税价格)+相关税费(不可抵扣)+运输费+保险费+其他(仓储,包装,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整理费) *发票两张:货款,运费---增值税发票,可抵扣,不计入成本 委托外单位加工(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收回委托加工物资计入成本(3个一点,2个不一定) =实际耗用材料+加工费+往返运杂费(一定) 2个不一定—消费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可抵扣) ---直接销售或连续生产非应税消费品—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抵扣,不计成本,小规模纳税人不可抵扣,计入存货成本 存货期末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存货账目成本-可变现净值=‘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资产类科目减项(备抵科目) 1.产成品,商品—直接用于销售—可变现=估计售价-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2.需要经过加工材料—a材料生产A产品---看A产品,A无跌价,按其a材料成本计量 B材料生产B产品---B产品跌价,材料减值---可变现净值=材料生产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所生产产品的估计售和税 估计售价,签了合同价,没签市场价 计提减值 Dr 资产减值损失(费用类) Cr 存货跌价准备 转回:范围内转回,提100转100 Dr 存货跌价准cr资产减值损失 结转:计提完,部分已卖,结转销售成本是,结转计提 Dr 主营业务成本、存货跌价准备cr库存商品

金融市场基本理论概述

金融市场概论 在现代经济系统中,有三类重要的市场对经济的运行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要素市场是分配土地、劳动与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市场,产品市场是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易的场所。在经济系统中引导资金的流向,沟通资金由盈余部门向短缺部门转移的市场即为金融市场。 §7.1 金融业的发展 第一阶段 19世纪以前 以实物货币为主体 金融机构从事货币兑换业务 第二阶段 19世纪以后 以信用货币逐步代替实物货币

金融业以银行业为主体 第三阶段 19世纪70年代以后 金融创新导致银行业的市场份额下降 金融市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第四阶段 现在及以后的发展 以金融的国际化,电子化,网络化,经济虚拟化为主要标志 §7.2 金融资产的定义 金融市场的定义 金融市场通常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包括以下三层意思: 1、金融市场是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有形和无形的场所。 2、金融市场反映了金融资产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供求关系。 3、金融市场包含交易过程中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各种运行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价格(包括利率、汇率及各种证券的价格)机制。金融资产的定义金融资产是指一切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亦称为金融工具或金融证券。金融资产可以划分为基础性金融资产与衍生性金融资产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债务性资产和权益性资产;后者主要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 包括债务性证券和权益性证券。 分类:1、货币 2、债务性证券 3、权益性证券

4、衍生证券 机制与定价运行机制 定价机制 利率机制 汇率机制 风险机制 监管机制 主体行为 筹资行为 投资行为 套期保值 套利行为基本定价原则:预期未来现金流的现值 基本定价公式:()11T t t t v C R ==∑+ 其中C t —— t 时收到的现金流 R —— 投资者要求的市场收益率 T —— 现金流发生的期限V —— 资产的现值,即内在价值 金融市场与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差异 在金融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已不是一种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借贷关系或委托代理关系,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暂时分离或有条件的让渡; 市场交易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即货币资金。 市场交易的场所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无形的,通过电讯及计算机网络等进行交易的方式已越来越普遍。

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

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小结

风险报酬分析法: 当发起人实质上转让了与资产相关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时,证券化交易被视为销售,证券化资产将被停止确认并移出资产负债表,通过证券化所募集的资金则作为转让资产的收入,同时还要确认相关损益;但若发起人仍保留转让资产实质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收益时,证券化交易被视为担保融资,证券化资产仍继续在发起人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为一项资产,通过证券化所募集资金被确认为发起人的负债。 金融合成法: 是以“控制权的转移”作为资产转让的终止确认标准 对于如何判断发起人是否已经放弃了对所转让金融资产的控制权,FAS140 提出了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被转让资产已与转让人隔离,即使在转让人发生破产的情形下,被转让资产也与转让人及其债权人无关联。 第二,受让方可以无条件地利用该资产进行抵押或再转让。当受让方是 合格的SPE,且其以受让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时,证券持有者作为受让权益持有者,有权抵押和再转让这些收益权。 第三,转让方不能通过以下途径对转让资产实施控制:a.授权并强制转让在到期日前回购或赎回被转让资产的协议;b.除通过实施清除期权外,不具备单方面使持有人返还特定资产的能力 后续涉入法 只要转让方对被转让资产的全部或部分存在任何的后续涉入,不考虑其后续涉入的程度,与后续涉入有关的这部分资产不符合终止确认的条件,视为担保融资;不涉及后续涉入的那部分资产则应终止确认,视为销售。对于后续涉入,IASC 给出两个例子:一是将一项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现金流分离出来,将它们中的一部分出售,但保留其他部分;另一个是出售一组应收款项,但保留对该组应收款项的服务权以收取一项服务费用(所收费用超过服务成本),由此形成一项服务权资产。

资产类科目

资产类 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源。(报废的设备、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2.资产类科目的记账方向:借增贷减 3.具体科目: 1、1001库存现金:存放在企业财务部门由出纳人员保管的货币资金 1.工资,差旅费,购买的农副产品,无论金额大小都可以用现金支付 2.除此之外1000元一下的零星可以用现金支付,超过1000元没有明细用途的用现金 转账 2、1002银行存款: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按照国家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的规定,每个企业都要在银行开立账户,称为结算户存款,用来办理存款、取款和转账结算。(支票) 例如:销售给B公司货品B公司开了一张转账支票收到转账支票说明咱们的银行存款增加了 例1: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元。 借:库存现金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例2:企业将库存现金1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1000 贷:库存现金1000 3、1012 [其他货币资金]:指企业、单位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包括银行汇票存款(异地使用)、银行本票存款(同城使用)、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 4、[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 ——成本(交易价格)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市场价) 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1、取得时: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 2、出售时: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 或借:银行存款 投资收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例1:甲公司购入丙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支付价款为2600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6000000

C15026 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上)课后测验100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如果银行既没有完全转移也没有完全保留几乎所有重大风险和报酬,则银行在资产证券化中的会计处理结果可能是()。 A. 继续涉入 B. 完全不终止确认 C. 终止确认 D. 无法判断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2.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发起人在两次支付间隔期内将所收到的现金流量进行股票投资,是否满足过手测试?() A. 是 B. 否 C. 视最终回报率而定 D. 不能确定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二、多项选择题 3. 下列哪些因素是过手测试的判断条件()。 A. 从资产收到对等的现金流量时,才有义务将其支付给最终收款方 B. 不能出售该金融资产或作为抵押物 C. 有义务将收取的现金流量及时支付给最终收款方 D. 发起人不得收取过过高的报酬 您的答案:A,C,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4. 发起机构采取5%垂直风险自留的情况下,会计处理的考量包括()。 A. 合并特殊目的信托 B. 应用过手测试 C. 针对向投资者出售的部分债券,执行风险和报酬收益测试 D. 不应用过手测试 您的答案:D,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5. 下列关于风险报酬转移测试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 风险和报酬考察的是现金流变动的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 B. 销售所有或者部分次级档会增加现金流变动的转移 C. 风险越低越好

D. 发行人的报酬应考虑在内 您的答案:D,B,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三、判断题 6. 只要发起机构将其所收到基础资产对应的现金流及时转移给SPV,即可认为该项基础资产的转移满足过手测试。()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7. 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发起机构对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确认一般分为完全终止确认和完全不终止确认两种情况。()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8. 如果发起机构在ABS交易中希望保留超额利差,在判断资产是否出表的会计处理中,通常不需要应用过手测试。()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9. 将金融资产转移给另一方,但保留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并承担将收取的现金流量支付给最终收款方的义务,称为“过手协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10. 只要发起机构放弃了对金融资产的控制,该项金融资产就可以终止确认。()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试卷总得分:100.0

初级会计实务 第二章资产

第二章资产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确认资产的条件:1、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产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资产分类: 1.按实物形态: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2.按来源不同:自有资产和租入资产; 3.按流动性不同: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以公允价值计是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第一节货币资金 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一、库存现金库存现金是指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货币。库存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制度,正确进行现金收支的核算,监督现金使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一)现金管理制度 现金的使用范围:1、职工工资,津贴,这里所说的职工工资指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和工资性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指由于个人向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等提供劳务而由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等向个人支付的劳务报酬,包括新闻出版单位支付给作者的稿费,各种学校,培训机构支付给外聘教师的讲课费,以及设计费,装潢费,安装费,制图费,化验费,测试费,咨询费,医疗费,技术服务费,介绍服务费,经纪服务费,代办服务费,各种演出与表演费,以及其他劳务费用。 3、根据国家制度条例的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如退休金,抚恤金,学生助学金,职工困难生活补助。 5、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如金银,工艺品,废旧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超过结算起点的应实行银行转账结算,结算起点的调整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报国务院备案。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现金支付的其他支出。如同采购地点不确定,交通不便,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办理转账结算不够方便,必须使用现金的支出。对于这类支出,现金支取单位应向开户银行提出书面申请,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开户银行审查批准后予以支付现金。 除上述5、6两项外,其他各项在支付给个人的款项中,支付现金每人不得超过1000元,超过限额的部分根据提款人的要求,在指定的银行转存为储蓄存或以支票、银行本票予以支付。企业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除规定的范围可以使用现金外,应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现金限额:库存现金限额是指为保证各单位日常零星支付按规定允许留存的现金的最高数额。库存现金的限额,由开户现金行根据开户单位的实际需要和距离银行远近等情况核定。其限额一般按照单位3-5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现金确定。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可按多余5天、但不得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确定。 现金收支的规定:开户单位现金收入应当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库存现金中支付或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为坐支。开户单位从开户行提取现金时,应当写明用途,由本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现金的,单位按开户行提出申请,本单位盖章,银行审核后方可支付现金。 (二)现金的账务处理 设置现金总账和库存现金日记账,分别进库存现金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

会计科目及科目代码一览表

会计科目及科目代码一览表 序号代码一级科目名称二级科目名称备注 一、资产类 11001库存现金按货币标准名称设置 21002银行存款按银行开户行和账号设置 31012其他货币资金 4101201外埠存款5101202信用卡存款6101203存出投资款7101204银行本票存款8101205银行汇票存款9101206信用证保证金存款10101207保函保证金存款11101208备付金 12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13 110101股票投资 14 110102基金投资 15 110103权证投资 16 110104其他 17 1171内部往来 18 11701业务往来 19 11702内部银行 20 1121应收票据 21 112101银行承兑汇票 22 112102商业承兑汇票 23 1122应收账款 24 112201应收工程款 25 112202应收销货款 26 112203应收质保金 27 112204其他 28 1123预付账款 29 112301预付工程款 30 112302预付材料款 31 112303其他 32 1131应收股利 33 1132应收利息 34 1221其他应收款 35 122101单位往来 36 122102个人往来

37 122103预付款转入 38 122104备用金 39 122105其他 40 1231坏账准备 41 123101应收帐款 42 123102应收票据 43 123103其他应收款 44 123104预付帐款 45 123105应收利息 46 123106长期应收款 47 123107其他 48 1401材料采购 49 140101主要材料 50 140102结构件 51 140103商品砼 52 140104机械配件 53 140105其他材料 54 1402在途物资 55 1403原材料 56 1404材料成本差异 57 1405库存商品 58 1406发出商品 59 1407商品进销差价 60 1408委托加工物资 61 1411周转材料 62 141101在库周转材料 63 141102在用周转材料 64 141103周转材料摊销 65 1421消耗性生物资产 66 1461融资租赁资产 67 1471存货跌价准备 68 147101存货跌价准备 69 147102合同预计损失准备 70 1501持有至到期投资 71 150101投资成本 72 150102利息调整 73 150103应计利息 74 1502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75 150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76 150301股票投资 77 150302债券投资 78 150303其他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操作原理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操作原理 资产证券化(AssetSecuritization)是指金融企业通过向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Securities),将贷款资产进行处理与交易,把缺乏流动性的信贷资产转换为证券,并通过发行这种证券以融通资金,从而达到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的目的。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最重大创新之一。这种金融创新工具的推出,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资金出借者”的角色,使银行同时具有了“资产出售者”的职能,对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资产证券化可以使贷款成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有利于盘活金融资产,缓解初始贷款人的流动性风险压力,改善资产质量,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一、资产证券化的起源和发展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60年代末美国的住宅抵押贷款市场。当时承担美国大部分住宅抵押贷款业务的储蓄金融机构,主要是储贷协会和储蓄银行,在投资银行和共同基金的冲击下,其储蓄资金被大量提取,利差收入日益减少,而使其竞争实力下降,经营状况恶化。为了摆脱这一困难局面,政府决定启动并搞活住宅抵押贷款二级市场,以缓解储蓄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不足的问题。1968年,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公开发行“过手证券”,从此开全球资产证券化之先河。 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内含和外延也发生了变化。资产证券化的概念按以下顺序扩展: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银行信用证券化→资产证券化。

所谓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住宅抵押贷款的发放机构将其所持有的抵押贷款资产,汇集重组成抵押贷款组群,经过担保或信用增级,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通过证券化这种方式,住宅抵押贷款的原始发放者将其贷款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上消除(因为发行的是无追索权的债券),同时得到了现金或其它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相比而言,银行信用证券化的范围比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要广得多,它包括汽车贷款、信用41经济导刊1999年第2期购买价格真实交易余款退回卡应收账款、计算机贷款和其它商业贷款等银行资产,均可作为证券化的对象。被证券化资产的原有者不仅指商业银行等贷款机构,还可以是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并且被证券化的资产可以突破信用资产的范围,扩展到其它的资产形式。至此,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已不仅指一种实际过程,而在更重要的意义上成为一种具体内容十分丰富的理财观念和方式。 二、资产证券化的操作原理 (一)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参与者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由于它具有比传统融资方式更为经济的优点,因而近年来发展迅速,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种类越来越多,证券化交易的组织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一般来说,资产证券化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有:发起人、特设信托机构(SPV)、承销商、投资银行、信用提高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托管人、投资者等。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图1揭示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是发起人将交易的金融资产组合与发起人完全剥离,过户给特设信托机构进行运作,信托机构将金融资产经

C答案资产证券化解析课后测验分答案

C_答案_资产证券化解析-课后测验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各不相同,如货币基金偏好()的产品,而寿险则需要投资()的产品来匹配负债端的现金流。保险公司主要投资()的优先层级,而对冲基金则依托其投研和风控能力青睐()的次级产品。 A. 短久期,长久期,安全性有保障,风险高 B. 长久期,短久期,安全性有保障,风险高 C. 短久期,长久期,风险高,安全性有保障 D. 长久期,短久期,风险高,安全性有保障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2. 在交易的特殊目的实体需要合并或资产的转让不能形成销售(作为借款抵押)的情景下,资产证券化交易在法律形式上(),在会计上()。 A. 实现“真实销售”,实现“出表” B. 实现“真实销售”,不能实现“出表” C. 不能实现“真实销售”,实现“出表” D. 不能实现“真实销售”,不能实现“出表”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3. 从国际经验来看,由机构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Agency RMBS)面临的主要风险即为()。 A. 信用风险 B. 流动性风险 C. 提前偿还风险 D. 系统性风险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二、多项选择题 4. 信贷资产证券化品种可分为滚动类和静态摊销类,下列选项中()属于滚动类资产证券化品种。 A. 信用卡资产证券化

B. ABCP C. CLO D. MBS/RMBS 您的答案:B,C,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5. 资产证券化成功的主要驱动力包含()。 A. 资产支持债券的融资成本低于公司信用债的融资成本 B. 证券化改良了发起人的报表,节约了经济资本 C. 发起方有较强的投资能力,可以高效使用募集资金,通过快速迭代改善资产质量,改善评级,降低成本 D. 资产具有稳定的现金流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6. 资产证券化会计主要是回答()的问题。 A. 交易中的特殊目的实体(SPE)是否需要合并入表 B. 资产的转让是否在会计上形成销售 C. 特殊目的实体(SPE)是否双重征税 D. 资产证券化产品是否按照公允价值价值计量 您的答案:B,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三、判断题 7.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的次级证券(通常是非投资级,评级在BBB 以下)通常由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购买。()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8. 设计次级债券的竞标机制有助于完善多层次资产证券化投资 者的构成。() 您的答案:正确

资产类的备抵科目会计处理

资产类的备抵科目(虽然属于资产类科目,但是增加记在贷方,减少记在借方) 1.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科目的备抵科目)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磨损,消耗,其价值会逐渐减少,这种价值的减少就是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价值发生减少,就应该把这种价值的减少计算出来(即计提折旧),并在账户中予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同时引起费用的增加,所以,从理论上讲,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应该是: 借:管理费用等 贷:固定资产 但是如果这样进行记录,“固定资产”账户的金额会随着折旧的计提而逐渐减少,其余额反映的是固定资产的净值,固定资产的原值在账户中就无法反映出来,折旧的累计数额也在账户中得不到反映。为解决这个问题,就专门设置“累计折旧”账户,在计提折旧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减少时,用“累计折旧”账户来代替“固定资产”账户,计入“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所以,折旧意味着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计提折旧后,累计折旧增加了,固定资产的净值减少了。贷记“累计折旧”账户只是形式,其实质是贷记“固定资产”账户。因此,累计折旧增加即固定资产价值减少,计入资产类账户(“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反之,累计折旧减少,计入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这在实质上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一致的。设置“累计折旧”账户后,计提折旧时,不减少“固定资产”账户的金额,“固定资产”账户始终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同时,“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余额可以反映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数额。此外,“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余额减去“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余额可以得到固定资产的净值。 2.累计摊销:(无形资产科目的备抵科目)类似于累计折旧 3.坏账准备:坏帐准备是应收帐款(含其他应收款,下同)的备抵科目。在计提坏帐准备时,隐含着确认坏帐损失的含义,也就是说应收帐款收不回来了,需要作减记处理。但是因为应收帐款实际上并未真的发生坏帐,这里只是一种预估而已,因此不能直接减记应收帐款的帐面余额。于是,将这些减记的金额,计入“坏帐准备”科目,作为应收帐款的备抵科目。这样看,坏帐准备虽然是一个资产类科目,但是由于其是另一资产类科目:应收帐款的备抵科目,所谓的备抵就是“减去”的意思,正是由于是“减去”,按照数学正负计算法则,坏帐准备科目的借贷方的增减关系与一般资产类科目正好相反,即坏帐准备的贷方为“增加”。 坏账准备是资产类应收帐款的备抵帐户,这是根据谨慎性原则,在期末先将应收帐款余额按一定比例计提坏帐准备,计提的坏帐准备作为费用处理: 借:管理费用 贷:坏帐准备 在资产负债表中坏帐准备的贷方数作为应收帐款余额的抵减。 当发生坏帐时: 借:坏帐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