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种交通运输系统

各种交通运输系统

各种交通运输系统
各种交通运输系统

各种交通运输系统

1. 轻轨

轻轨运输(Light Rail Transport, LRT),泛指与路面交通混行的有轨电车和铁路列车,又称“轻轨捷运”、“轻轨铁路”,简称“轻轨”、“轻铁”。“混行”是这个定义的关键,而非载客量。中国大陆有时将这种轻轨称之为有轨电车,如:长春轨道交通三号线的一期工程、大连有轨电车、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香港轻铁等。

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平面铁路及高架铁路:中国大陆的新闻报道和非专业人士常把不是建在“地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误称为“轻轨”,但轻轨与地铁的区别与线路处于地上或地下无关。与“地下铁路”相对的词汇,正确的应该是“高架铁路”

与“平面铁路”,如:武汉地铁一号线,误称为“武汉轻轨”;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误称为“重庆轻轨二号线”;上海轨道交通三号线,误称为“轻轨明珠线”或“轻轨三号线”;广珠城际铁路,误称为“广珠轻轨”,事实上不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范畴内;天津地铁九号线,误称为“津滨轻轨”;长春轨道交通四号线,不符合混行的定义,有专有封闭路权。

重量小于或等于每米30公斤的铁轨为“轻轨”,重量大于每米30公斤的铁轨为“重轨”。但是目前中国大陆的城市轨道交通中轨距为1435毫米标准轨的系统,即使称为“轻轨”的线路,使用的铁轨也大多是每米30公斤的重轨。

2.BRT

快速公交系统(英语:Bus Rapid Transit,经常缩写为BRT),是一种以公交车为基础而发展成的大众运输系统。一个快速公交系统应具有专门的设计、服务和基础设施,以提高系统的品质以屏除可能误点的因素。快速公交系统的目的是结合轻轨与捷运的容量、速度与公交车系统的低成本、灵活性和简单性,并能提供类似铁路的服务水平,被喻为“地面上的地铁”。

快速公交系统起源于1974年巴西库里奇巴(Curitiba)启用的整合交通网(Rede Integrada de Transporte, RIT)。之后启发了许多与巴西RIT相似的系统,如于2000年在哥伦比亚波哥大启用的的TransMilenio。截至2013年11月止,共有超过166个城市实施了快速公交系统,其路线总长约为4,336公里(2,694英里)。

[2]据估计,快速公交系统于全世界每天约有2700万旅次使用,其中拉丁美洲有55座快速公交系统,每天于全世界约有1700万旅次使用,为世上最多的区域。

低建造成本及时间

快速公交系统相对一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捷运及轻轨等)造价较低,建造时间亦较短。一条轻轨的建设经费约为快速公交系统之五倍,兴建时程亦为快速公交系统的五至六倍。[3]

节省乘客时间

快速公交系统因采用公交专用道设计,行驶速度比一般传统公交车快,更可选用车外收费及优先号志等系统加快旅途速度,进一步节省乘客时间。

方便性

快速公交系统会有固定营运路线及频密的班次,方便乘客,同时亦因拥有独立站体设计,乘客候车体验会得到改善,例如可以在站体内设立电子站牌,显示下辆车的到站信息。另外亦可以采用低底盘公交车及车辆与站体间水平上下车等,建立无障碍搭乘环境,方便民众登车及便利轮椅上落。[4]

安全性

快速公交系统的站体站台可以选用与铁路运输系统相似的站台闸门,保障乘客候车时候的安全。

抢道路

与另建高架桥或是建在地底下以立体交汇的方式回避一般公路的MRT不同,与道路平行的BRT会占据部分的道路,在本来就很拥挤的路段会使交通吃不消,BRT公交专用道会使原有的道路缩减两线道(去成与回程各一线),在BRT车站(BRT车站多为盖在路中央)旁的道路将会更窄,在交通尖峰时段时,堵车情况会比没有BRT时还严重,但讽刺的是,BRT却能在道路堵车时畅通无阻(优先路权)。

效率低

BRT基本上等同于加长型的公交车,其速度最高也只能到一般法定时速;比捷运系统的80公里时速还慢。

BRT其车厢的长度低(若车厢过长在转弯方面会有危险,例如切换行车方向时的大转弯),每小时只能运送约2000~3000人左右,比路面电车的载客效率还差。

意外与后续处理

如果其中一辆BRT在路上抛锚,会使整条BRT瘫痪,但若是在十字路口中央发生严重的意外,将会使整个十字路口交通外加整条BRT通通大打结,加上BRT 不像MRT或是一般铁路一样有救援用的专门拖车,而使后续的处理更加困难。

3.高铁与动车(普通火车不讲~)

高铁是动车吗?动车是高铁吗?高铁和动车有什么区别?高铁和动车哪个快?动车和高铁哪个贵?这个问题常常被大家提起,今天高铁网小编就给大家系统地总结一下动车和高铁的区别,看看高铁和动车到底有什么差别。

高铁的全称是“高速铁路”,指的是路,或“路+车”这一系统整体。

动车的全称是“动车组列车”,指的是车。

D字头列车,全称是“动车组旅客列车”,可简称“动车”。

G字头列车,全称是“高速动车组旅客列车”,简称“高铁”是错误的,正确的简称应是“高速动车”或“高车”。

高铁(high-speed rail)主要指最高运营速度大于(200,250,300因标准不同而不同)的铁路,主要是铁路的速度属性;

动车组(Multiple Units,MU)字面意思指的是动力分散或动力集中的若干车辆的组合。在我国国内运营的8车动车组主要是6动2拖和4动4拖2种。动车组主要是铁路上机车车辆的范畴。两者的关系是:由于速度的需要,中国高铁几乎全部开行各种型号的动车组,但动车组不一定运行在高铁上。

高铁与动车的区别:在我国目前高速及城际铁路客运体系中,动车(D字头列车)与高铁(G字头列车)主要区别是动车(D字头列车)主要开行在既有提速线路或城际铁路上,而在高速铁路干线上运行的动车(D字头列车)比高铁(G字头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较慢或停站更多。

其实高铁和动车,这两个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定义。高铁指的是高速铁路,是从速度的角度描述的铁路系统类型;而动车指的是车厢有动力列车,除车头外每节车厢都可以(注意是可以不是必须)有动力;但这两个词在国内的铁路上被重新定义了,实际上国内的高铁上用的车自身也是动车,被称为动车也没错。

在国际标准中,时速超过200KM的、在建时速可达250KM的铁路,就是高速铁路;动车的定义是指多节车厢有动力装置,这些车厢组成的列车,称为动车(组)。

而中国的定义稍有不同,动车是指时速在200~300KM之间的列车,车次以D开头(“动”字拼音首字母);高铁是指时速超过300KM的列车,车次以G开头(“高”

字拼音首字母)。目前在中国的高速铁路上运营的列车都是动车组,一组有8节车厢,一列火车有一或两组动车(即一列火车只能由8或16节车厢组成),而一组动车组,其中可以是6动2拖,就是6节车厢有动力,另外2节没有;也可以是4动4拖,4节有动力,另外四节没有;也可以是8节全有动力。对于长组列车(16节车厢的那种),就是以上的配置方案乘以二。

日本的高速铁路上运营的都是动车组,和中国一样;但是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与法国,他们的高速铁路上还有传统形式的火车,德国ICE和法国TGV都有由车头牵引无动力车厢、但是时速超过200km的列车,所以高速铁路上跑的不一定都是动车组。所以,在国际标准中,高铁指的是铁路,而动车是一种火车形式。在我们中国的定义中,高铁和动车是既包括火车,也包括铁路的铁路系统,差别就在于时速不同。

2021年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体系分析

2021年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体系分析 近年来,不断深化的国际分工和持续加强的经济全球化使区域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很多国家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上都将区域一体化作为主要策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速度能够很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过于滞后或超前发展的交通运输都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在区域经济大系统中,交通运输作为一个子系统,紧密联系着区域经济,两者不但相互制约,而且相互促进。想要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成为客观基础和必然要求。 一、区域经济发展及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的概况 (一)区域经济 所谓的区域经济,主要是指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在相应的区域内相互作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生产综合体。其中,一定的区域范围是指在经济发展中各个要素及与其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作为综合性的地理概念,可以将各个地区之间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充分反映出来,特别是表现为能否合理的利用土地以及矿物等资源,科学性与经济效益能否通过合理布局地区之间的生产力使其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单一的经济指标是无法完全表现出区域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思量时需要全方位进行,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能够有效结合地区性的生态效益。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地区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对国家经济中地区

经济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作用进行深入分析;二是分析其发展规模和速度是否符合当地的发展现状;三是分析方案是否能够对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或者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分析其协调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能否使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五是对基础设施的适应。 (二)交通运输的发展密切联系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交通运输在人类生活和获得生产资料的活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各个传统的行业界限需要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来打破,按照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结构的相关要求,能够统一规划交通资源,使组织与协调工作保持合理性,从而确保区域内交通运输体系运转正常,同时创造便利条件使交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与此同时,可以使交通运输需求的各类条件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提高区域交通运输体系整体效益。从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的实际情况来看,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一是在交通运输体系中,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重要载体,发展方向和总体规划的制定需要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所制定的要求标准相符合;二是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并不是叠加汇总各类运输方式,主要是把其结构与特征进行有效组合。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具有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全局性;三是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的最主要特点,其中一体化中包括政策要素、规划建设以及市场要素等;四是区域间经济和交通运输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通过区域一体化运输体系得到充分的

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四节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知识清单一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 1.交通运输 (1)概念:作为一个服务部门,利用运输工具将货物或旅客送达目的地,使其空间位置发生转移。 (2)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 (3)现状: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通车里程迅速增加;城市地下铁路和轻轨铁路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2.交通布局 (1)概念:交通运输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包括交通线网的布局和站点、码头的布局两个密切联系部分。 (2)作用:通过合理布局,实现运输合理化,在兼顾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知识清单二交通运输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识清单三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决定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 2.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动力。 交通运输工具 指火车、汽车、飞机、船舶、管道;其中管道既是运输方式,又是运输工具。 “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发展 (1)“一带一路”。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如下图:

(2)“一带一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随着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终结,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望向东南亚部分国家转移,资源密集型产业可以向中东欧油气丰裕国家及矿产资源丰裕的中亚国家转移,而中国可以扩大对这些国家资本、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部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产业(如机电产品、部分装备制造产品),则有望向以中东欧部分国家为代表的工业化后期国家转移,实现技术的互通有无。 任务清单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情境探究 [情境] 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2017年我国高速公

浅析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用途

浅析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人力 资源 浅析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李华赵泽梅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摘要:过去20年,在经历了形成、快速成长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后,我国旅游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深入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对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城市围绕旅游产业合理配置相关资源,以提升旅游品质,还有利于是推动我国旅游业的持续优化,提升我国整体旅游水平。 关键词:区域交通系统旅游产业丽江 一、理论综述 1.国内外理论研究 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是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外学者针对交通对旅游作用及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对旅游需求、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区域内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旅游者影响的研究。国内关于交通对旅游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交通与旅游的关系、交通对旅游业的影响、特定交通运输方式和具体交通设施对区域旅游的影响等。 2.城市旅游产业的基本特点 (1)城市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城市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了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 一方面,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现代旅游资源不断开发和丰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产业强大的综合性和产业关联性,

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交通、餐饮、住宿、商贸、金融、文化、信息等相关服务业和一、二产业的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城市就业,因此发展旅游业成为了城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核心内容。 (2)城市旅游产业综合性较强。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以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基础的,是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产业关联性较强还体现在旅游产业内部,即旅游产业链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城市的旅游资源与交通运输条件构成了旅游产业的空间竞争力。城市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的根本价值,但是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质与量,也取决于配套产业的发展情况。具体来看,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凭借旅游资源,更重要的是要依托交通系统的发展,即城市是否拥有便捷的交通、发达的区际交通网络、较大的旅客区域内运输能力等。 二、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对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1.提高游客满意度,提升游客体验价值 在现代旅游产业中,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已发生本质的变化,其功能除为游客提供空间位移外,还包括满足旅游者体验、观光和娱乐需求等多重功能。交通运输系统已不仅仅是一种“出行工具”,更是一种无形的旅游产品,旅游地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性与感知质量,不仅决定旅游者的出游动机,同时会对旅游者的整体满意度、体验质量和重游意愿产生直接影响。 2.增加游客游玩的景点的数量与停留的时间 交通作为旅游活动中时间和金钱消耗的主要项目之一,其通达性、便捷性与舒适性等因素是旅游者目的地选择和日程安排的重要依据。在大多数情况下,游客在到达一个旅游城市后,在规划其出行计划,决定游玩景点的过程中,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主观题

41.开放系统 参考答案:答: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42.请举出一个系统的实例,并分析其目的、要素集、关系、结构和环境. 参考答案:答:(主观题,自行举例即可) 43.系统的目标集中若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应当怎样处理?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答:分目标之间可能是矛盾的,因此采用某种形式的折衷是必要的,即在矛盾的分目标之间寻求平衡.具体的做法是通过计算每个分目标对总目标的贡献来确定最佳的妥协. 44.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步骤是什么?:答:(1)系统现状说明通过调查分析,对现存的不良结构系统的现状进行说明.(2)弄清关联因素初步弄清与现状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3)建立概念模型在不能建立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用结构模型或语言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现状.(4)改善概念模型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和“学习”的加深,进一步用更合适的模型或方法改进上述概念模型.(5)比较将概念模型与现状进行比较,找出符合决策者意图而且可行的改革途径或方案.(6)实施实施所提出的改革方案. 45.交通运输系统的作业特征是什么? 答:(1)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连续过程系统; (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的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 (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4)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46.怎样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网络性? 答:交通运输生产不仅仅是列车、车辆在轨道、道路上移动,而且在交通运输网(包括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网等)上运动.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首先要有合理的布局与结构,要建设成与内部、外部协调的交通运输网.在具有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网上,通过科学的运输组织才能实现国家、社会、厂矿、企业以及人们所提出的运输任务,加速货物和车船的周转,压缩旅客和货物的在途时间,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 47.旅客发送人数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知识分享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2017

系统分析重点 第一章 1.系统目标、功能、结构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以满足系统目标为要求,由系统整体结构决定;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内部属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和整体性。 2.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 “调查、比较”或“学习”,寻求可行的满意解。 3.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三维结构 时间维:规划阶段→计划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逻辑维: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系统决策→系统实施 4.软硬系统方法论的特点及异同点 异: (1)应用领域: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适用于结构化系统和工程领域,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适用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领域; (2)基本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由时间维度和逻辑维度构成的阶段分析和系统结构的数理模型,以求得最优解;后者侧重于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概念模型,以求得满意解; (3)核心内容: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优化分析,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侧重于比较学习。 同:

(1)目的都在于改善和优化系统,都具有阐明问题、建立模型、实施等程序 (2)都需要对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因素,进而解决问题 (3)都注重程序及阶段,都遵循一定的步骤,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研究 第二章 1.系统分析的概念 在选定的目标和准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2.系统分析的基础 调查、收集资料是系统分析的基础 3.系统分析的要素 (1)目标:这是系统的总目标,是系统分析的根据和出发点,也是决策者作出决策的主要依据 (2)调查、收集资料:确定系统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边界后,调查相关资料,掌握系统设计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问题。这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 (3)替代方案:在系统分析中,实现同一目的的多种手段被称为替代方案。这些方案必须是性能、费用、效益、时间上互有优势,能够进行对比的。 (4)指标:包括技术性能、适应性、费用与效益、时间等指标。 (5)模型与模拟: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测算指标的依据。 (6)评价标准:衡量可行性方案优劣的指标就是评价的标准,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各方案的优劣顺序,以供决策者选用。 4.系统分析的评价标准

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解析学习资料

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解析 作者:赵巍 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成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内已有多个城市提出建设与城市功能相匹配,构建可持续发展、高标准、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交通发展目标。本文旨在解析综合交通枢纽的内涵与特征,研究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交通枢纽与综合交通枢纽 枢纽,《辞海》的解释为“比喻冲要的地点,事物的关键之处”。以此类推,交通枢纽自然是交通的“冲要地点”和“关键之处”。一般认为,交通枢纽地处于两条或几条干线运输方式的交叉点上,是交通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枢纽从宏观上,指交通节点所处的区域或城市,即交通枢纽城市;微观上,指交通节点上办理客货中转、发送、到达的多种运输设施(包含线路、站场、交通工具、信息等)的综合体。 交通枢纽的形成受区位、政治、经济、人口、社会等因素发展的影响;反过来,交通枢纽对于地区之间的联系、地区和城市的发展又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大城市、大工业中心、大型海港或河港、空港往往都会形成交通枢纽。交通枢纽城市按汇集的主要运输方式可分为:铁路公路河海枢纽,如上海、天津、汉堡、纽约;铁路公路内河枢纽,如南京、武汉、莫斯科、法兰克福;铁路公路航空枢纽,如北京、东京、巴黎;内河公路枢纽,多为中小城市。 综合交通枢纽是由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干线所组成的交通枢纽。随着城市规模大型化、人员流动高度化、城市土地资源短缺、城市交通流量密集,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效率成为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点。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交通与城间交通之间的衔接关键节点,其规划发展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述 摘要:综合运输系统包括水路运输系统、公路运输系统、铁路运输系统、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管道运输系统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加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建设任务的艰巨性,系统自身的规律性、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以及综合运输发展中的有机衔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结合过程中的最佳优化和综合交通网络和枢纽理论指导等,都急需系统开发、建立和完善因为综合运输体系对经济、国家、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综合运输体系;五种运输方式;现状;问题;发展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ntains the waterway transport system, high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 rail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 air transport system, pipeline transport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not only is a theoretical issue, but also a practical problem.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significant of the economy, the state, society and political aspects. Keywords: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five mode of transportation;status; question; development 0引言 发展综合交通、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交通领域中几代学者和实践者们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布局是否合理,运输能力的大小都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水平。完善交通运输系统的学科理论和建立系统的综合交通学科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综合运输系统概述 系统组成 以国家综合交通系统体系所提供的公共交通网络及设施和运载工具为依托,现代联合运输工程管理技术为基础,以便捷、安全、高效和经济为目的,组织实现客货运输过程的运输工程管理系统称为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图如图1: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各种解释

1、系统:由若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2、系统的共性:有序性、集合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3、系统的特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环境改造性。 4、组成系统的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5、系统分析:是从系统长远和整体最优出发,在选定系统目标和准则的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的各个层次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子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6、系统分析的六要素:(1)目的(2)调查、收集资料(3)替代方案(4)费用与效益(5)模型与模拟(6)评价基础 7、系统分析的准则:(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3)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8、系统分析的理论技术基础: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论、信息论 9、系统分析的方法论的特点:(1)研究方法上的整体化(2)技术应用上的综合化(3)管理的科学化 10、系统工程方法论: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 时间维: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 逻辑维: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模型化)--系统选择(最优化)--决策—实施 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相同点:问题导向、注重程序及阶段。不同点:研究对象或应用领域、基本方法、核心内容或关键点。 11、交通运输系统的五个特征:(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是一个整体,相互协调,适应运输任务的需要(3)层次性十分突出(4)诸子系统的“元、部件”彼此间相关(5)发展与建设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12、交通运输系统的多功能、多目标表现为:它具有运输功能、生产功能、工业功能、经济循环功能、客运服务功能、国防功能、城市功能以及区域功能。13、根据交通运输系统信息交换的方式和关联处理的方式可分为:(1)递接控制

桂林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桂林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发展基础 (5) 一、发展基础 (5) 二、存在问题 (9) 第二章发展形势及要求 (12) 一、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节点的要求 12 二、打造与国际旅游胜地相匹配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要求 13 三、构建“桂粤湘黔”四省交界的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 (13) 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13)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6) 一、指导思想 (16) 二、规划原则 (16) 三、发展目标 (18) 第四章规划建设重点 (23) 一、全面推进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的建设工作 (24) 二、空铁引领,建设区域性对外综合交通系统 (27) 三、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创建“公交都市”,畅通城市交通 35 四、构筑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桂粤湘黔”区域性物流中 心 (38) 五、基本建成桂林市智慧交通系统 (39)

第五章保障措施 (43) 一、加强规划的协调与评估 (43) 二、完善交通专项规划 (43) 三、加快综合枢纽规划 (44) 四、加快城乡交通系统均等化发展 (44) 五、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 (45) 六、建设“公交都市”和“绿色交通示范城市” (45) 七、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6) 八、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47) 第六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48) 一、环境影响分析 (48) 二、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50)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1)

前言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的攻坚时期;是提质增效升级、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全面加快交通运输法治建设的重要时期。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我市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十三五”时期的交通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桂林市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航空、陆路和水路衔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综合运输服务水平和运输组织衔接效率,强化国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功能,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综合交通节点城市。 《桂林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交通运输部建设“综合、绿色、安全、智能”四个交通的规划建设要求,全面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效益和运输管理效率,全力打造现代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我市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节点城市;全力开创我市综合交通运输新局面,实现我市交通运输与城乡社会的协同和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系统常识

1、系统:由若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得要素组成,在一定得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得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得目得而存在得有机集合体。 2、系统得共性:有序性、集合性、相关性与整体性。 3、系统得特性:目得性、环境适应性与环境改造性。 4、组成系统得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5、系统分析:就是从系统长远与整体最优出发,在选定系统目标与准则得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得各个层次子系统得功能与相互关系,利用定量得方法提供可用得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得效果,寻求子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得策略,以及系统与环境得相互影响。 6、系统分析得六要素:(1)目得(2)调查、收集资料(3)替代方案(4)费用与效益(5)模型与模拟(6)评价基础 7、系统分析得准则:(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3)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8、系统分析得理论技术基础: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论、信息论9、系统分析得方法论得特点:(1)研究方法上得整体化(2)技术应用上得综合化(3)管理得科学化 10、系统工程方法论: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 时间维: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 逻辑维: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模型化)--系统选择(最优化)--决策—实施 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得相同点:问题导向、注重程序及阶段。不同点:研究对象或应用领域、基本方法、核心内容或关键点。

11、交通运输系统得五个特征:(1)具有明确得目得性(2)就是一个整体,相互协调,适应运输任务得需要(3)层次性十分突出(4)诸子系统得“元、部件”彼此间相关(5)发展与建设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12、交通运输系统得多功能、多目标表现为:它具有运输功能、生产功能、工业功能、经济循环功能、客运服务功能、国防功能、城市功能以及区域功能。 13、根据交通运输系统信息交换得方式与关联处理得方式可分为:(1)递接控制系统:对各子系统得控制作用就是按照一定优先与从属关系安排得决策单元来实现得。如铁路运输系统(2)分布式控制系统:由各子系统得控制单元就是按子系统得控制目标事先按一定方式分配给子系统得控制单元,她们之间可以有有限得信息交换。如海运港口系统得管理。(3)分散控制系统:每个子系统只能得到整个系统得一部分信息同时也只能对系统变量得某一子集进行操作与处理,各自都有独立得控制目标。如公路、内河得控制管理。 14、交通运输系统得独特特点:(1)交通运输系统就是一个连续性过程系统,它得连续性表现为运输生产过程得连续性与运输时间得连续性(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得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得特点(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交通运输网就是由骨架(干线)线网、地方线路与厂矿支线、专用线网组成(4)交通运输系统就是一个动态系统。表现在①交通运输系统就是国民经济大系统得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大系统随着时间得变化而变化,从而使运输任务也随着时间得变化而变化。②交通运输系统本身得动态性,即交通运输系统中得人流、物流、车流、船流以及飞机流等本身就就是经常处在一个流动得状态。 15、交通运输系统得独特功能:生产功能、旅客运输功能、国民经济系统得循环功能、国防功能。 16、交通运输系统得结构包括交通运输系统运输方式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设备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运输网结构。 17、交通运输网:就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国家或地区)内由几种运输方式得线路与枢纽等固定技术装备组成得综合体。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离线作业) 第一次作业 41.开放系统 答: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 42.请举出一个系统的实例,并分析其目的、要素集、关系、结构和环境 43.系统的目标集中若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应当怎样处理?请举例说明. 答:分目标之间可能是矛盾的,因此采用某种形式的折衷是必要的,即在矛盾的分目标之间寻求平衡.具体的做法是通过计算每个分目标对总目标的贡献来确定最佳的妥协. 44.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步骤是什么? 答: (1)系统现状说明 通过调查分析,对现存的不良结构系统的现状进行说明. (2)弄清关联因素 初步弄清与现状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建立概念模型 在不能建立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用结构模型或语言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现状. (4)改善概念模型 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和“学习”的加深,进一步用更合适的模型或方法改进上述概念模型.(5)比较 将概念模型与现状进行比较,找出符合决策者意图而且可行的改革途径或方案. (6)实施 实施所提出的改革方案. 45.交通运输系统的作业特征是什么? 答: (1)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连续过程系统; (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的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 (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4)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46.怎样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网络性? 答:交通运输生产不仅仅是列车、车辆在轨道、道路上移动,而且在交通运输网(包括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网等)上运动.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首先要有合理的布局与结构,要建设成与内部、外部协调的交通运输网.在具有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网上,通过科学的运输组织才能实现国家、社会、厂矿、企业以及人们所提出的运输任务,加速货物和车船的周转,压缩旅客和货物的在途时间,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 47.旅客发送人数 答:是指办理客运的车站、港口、航空港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始发的旅客人数. 48.货物周转量 答:指一定时期内全国或一个运输企业在货运工作方面所完成的货物运输吨公里. 49.客流密度 答:一条交通线路或一个运输区段平均每一公里线路所担负的旅客周转量称为客流密度,其单位为人km/km.

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 来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网站日期:2005-04-12 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功能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动态满足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交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 (2)突出交通先导政策。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发展带的交通引导力度,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优化完善中心城路网体系,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 交通发展指标 预计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到5200万~5500万人次/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交通发展策略 (1)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联系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依托走廊发展新城。高标准编制新城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枢纽、交通管理等专项规划。 (2)加强京津冀北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单选题和多选题 1系统的整体性是什么 任何一个元素不能离开整体去研究,元素之间的联系、作用以及阶层分布也不能离开整体的协调去考虑。脱离了整体性,元素的机能和元素间的作用以及层次分布便失去了意义。 系统的整体性应保证在给定的目标下,使系统元素集、元素的关系集以及其阶层结构的整体结合效果为最大。 2 系统的思想核心是什么(系统科学的发展) 把系统环境作为一个外部环境,系统的输入和目标作为子系统,并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建立转换过程的系统。 3 系统工程是怎么样的一门学科 由于通信技术、信息科学、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基础,形成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合理地结合控制论、信息论、经济管理科学、现代数学的最优化的方法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其他有关工程技术,按照系统开发的程序与方法去研究和建造最优系统的一门综合性的管理工程技术。 4 系统结构分析的核心是什么 找出系统构成表征方面的规律,即系统应具备的合理结构规律。 5 在综合运输的组织和管理中,综合管理和协调的重点是什么 1 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线路的协调 2 地区间各运输方式的协调 3 各种运输方式设备能力的协调 4 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组织的协调 5 运价和运输费用的协调 6 货运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取决于什么 货物发送量,货物发送吨数,货物周转量,货物平均运程。 7 均衡运价是怎么样随需求和供给变化的 当需求和供给都增加时,均衡交通量将增加很多,新的均衡运价则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原来的均衡运价。 8 交通运输通道可以分为哪几类 1国际通道2区际通道3区内通道 9 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承担哪些交通流 1区内流2区际流3国际流4中转流 10 我国高速公路应该采用怎么样最合理的收费系统 世界各国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通常有4中制式:均一式,开放式,封闭式和混合式。我国采用的是封闭式收费系统。 11 系统工程的方法具体包括哪些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系统评价方法、系统仿真方法、系统预测方法、和系统决策方法等。 12 系统分析的特点包括哪些 1以整体为目标2以特定问题为研究对象3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4 凭借价值判断 13 系统结构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系统的6个属性就体现出系统结构的一般形式,把目的性作为决定系统结构的出发点,即统领和支配环境适应性以外的4个属性。集合性、相关性和阶层性是作为系统结构的主体骨架的内涵特征。整体性是系统内部综合协调的表征,环境适应性是系统本身的一方,环境作为另一方的内外部协调的表征。因此系统6大属性的形态化,就构成了系统的具体结构形式。

综合交通运输相关理论.doc

综合交通运输相关理论 工业化、城市化与运输化三者各自以及相互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在交通运输方面提出的需要就是综合交通输体系 传统运输发展阶段: 运输发展是以单方式的线路建设为主,更多注重数量性的粗放发展,运输企业以及运输方式之间缺少合作,往往采取政企不分的体制,运输发展多以工程技术为代表的供给为导向,对资源环境破坏性利用也十分明显。 运输业今后的发展: 运输发展要从单方式线路建设为主逐渐转向重视通道建设,重视枢纽建设,重视多式联运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与协作。运输业的发展还要更多地与城市土地的联合开发以及城市和城市群的合理形态相结合,更加注重相关土地、能源等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好地保护环境,而且能够更有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运输业一方面在货运领域与现代物流业相互融合,另一方面在客运领域与迅速成长的旅游业相互融合,共同提供水平越来越高的客货位移服务。 在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中,运输业的发展与资源配置也必须符合运输经济学那些基本原理的效率要求,特别是决定成本的运输业网络经济特性、提供尽可能完整和准时的运输产品、满足交通区位原则,以及建立有效率的行政与运营体制与机制,并尽快完善法治环境。

运输业的研究范式及其讨论: 从研究范式上看,国内外关于综合交通运输的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两种范式。 (1) 以工程与技术科学为主导学科的研究范式,多见使用各种数学模型,该范式的研究大都针对具体的问题,主要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主张。 (2)以一般经济学与管理学为主导学科的研究范式以各种均衡理论、博弈论以及外部性与产权等理论为分析基础,主要关注的视角是运输业的适应增长、需求管理以及高效的组织管理,该范式从总体上认为主要的综合运输问题是要促进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协调并实现资源环境友好,在政策主张方面更加强调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 两种范式的讨论: 第一种研究范式:立足于希望政府能够解决交通发展与改革问题,但政府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失灵问题。 第二种研究范式: 相比第一种有了很大改进,它立足于回归到市场去解决交通的发展与改革问题,或以市场加政府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市场也会失灵,而交通运输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政府的效率和失灵,与市场的效率与失灵并不能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互补,政府与市场同时失灵甚至叠加双方的失灵效应,反倒会给社会经济带来更大的损失。 (3) 第三种研究范式: 以系统论、经济时空分析与公共管理为主导学科的研究范式。 以运输经济学框架、时空经济分析、公共与法律经济学等多学科前沿成果为分析基础,从交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并注重制度建设视角,强调衔接性、一体化、准时性和枢纽作用等是综合交通运输的核心问题,在政策方面主张市场一政府一社会三者共同合作的模式。 表综合交通运输研究范式的变化 引子 交通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政策制定者最为重视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之一。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第1次作业

(注意:若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在线只需提交客 观题答案。)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1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8道小题) 1. ()的应用为系统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内容。 (A) 运筹学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哲学 (D) 系统工程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2. 按系统形态分类,人造系统可以分为() (A) 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 (B) 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 (C) 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D) 反馈系统和封闭系统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3. 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是() (A) 实现最优化 (B) 求得满意解 (C) 调查比较或学习 (D) 建立概念模型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4. 从事系统分析时,除了用工程和数学方法进行科学预测和分析外,考虑到资料的不确定性和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还常常要凭借()进行判断和优选.

(A) 系统模型 (B) 运筹学 (C) 哲学理念 (D) 价值观念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5. ()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 (A) 建立模型 (B) 建立方案 (C) 明确目的 (D) 收集资料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6. 交通运输枢纽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或多种交通运输设备构成的()。(P121) (A) 地方 (B) 点 (C) 结合部 (D) 交叉点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7. 为了综合考虑多个目标的统一评价或者将若干个小目标统一为一个较大的目标,这种工作称为(). (A) 多目标评价 (B) 多目标分析 (C) 目标体系建构 (D) 目标体系评价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物流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

●物流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速、流效。●运输的两大功能效应: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运输的两大基本原理:规模经济、距离经济。运输标准化的体系构造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实现运输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包括四个内容:1基础性标准2现场作业标准3信息化标准4物流财务规范,●实现运输的智能化:一方面要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采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ITS技术。●要实现运输绿色化:1企业无论在战略管理还是战术管理中都必须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原则出发,在创造商品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注重按生态环境要求,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资源2作为供应链上制造企业,既要设计绿色产品还应该与供应链其它企业协同起来,从节约资源,保持环境的目标出发,改善传统的运输体制,制定绿色运输战略和策略3从运输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对现行运输体系进行改进。运输方式的种数其技术经济特征:●铁路:运输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成本低、运输经常性好、能耗低、通用性好、机动性差、投资大、建设同期长、占地多。道路:机动灵活、驾驶人员容易培训、包装简单、货损少、运输成本高、运输能力小、占地多、劳动生产率低、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水路:运输能力大、能耗低、运输成本低、建设投资少、土地占用少、劳动生产率高、平均运距长、运输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可达性差●航空:高速可达性、安全性高、经济价值独特、包装要求低、运载量小、投资大、成本高、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大、机动性差●管道:运输量小、建设周期短、投资费用低、占地少、符合绿色运输要求、能耗小、成本低、运输经常性好、灵活性差●运输合理化概念:指按照商品流通规律,交通运输条件,货物合理流向、市场需求情况,行驶最短里程,经最少环节用最合适的运力,花最低费用,以最快速度将货物从生产地运到消费地●影响因数:运输距离、环节、工具、时间、费用●不合理运输的情形:空驶、对流运输、倒流运输、迂回运输、过远运输、重复运输、无效运输、运力选择不当,托运方式选择不当●合理运输: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工具、正确选择运输路线,提高货物包装质量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全文 文章来源:中国公路网 2012-7-26 国发〔2012〕18号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和《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衔接,制定《“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7万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71%,运 输能力紧张状况总体缓解,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由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共同组成的“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 程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及西部铁路大规模开工建设;“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建成通车,农村公路通达和通畅水平显著提升;一批专业化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以长江、珠江等水系和京杭运河为主体的内河水运格局基本形成;枢纽和干、支线机场建设有序推进;跨区域油气骨干管网初具规模;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初步成网;综合交通枢纽起步建设;国防交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系统

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海事航道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管理系统 系统设计解决方案 系统开发商:成都世帆科技有限公司 网址: 2016年6月6日 1、项目概述 1.1需求分析 在全市建设统一、规范的交通综合执法文书制作系统、网络办案系统,为交通执法部门的案件处理提供标准的处理程序以及为执法单位的公文处理提供极大的方便;集中存放和管理全县交通行政执法案件;为外勤执法人员远程提供案件相关信息;向公众全面公开各类交通执法信息和数据,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将市县级执法单位、基层执法单位的日常工作纳入到交通综合执法系统体系中,外勤人员通过系统提供的信息开展远程执法检查工作,内勤人员通过系统完成行政处罚流程。 基层执法部门使用交通综合执法系统情况可分为以下两大类,案件处理和远程执法,案件处理相关业务:包括案件登记、案件调查、处罚决定等案件处罚流程,听证通知、听证会议、听证结果等案件听证流程等。远程执法相关业务:在线查询、离线查询、车牌识别自动查询等。 交通综合执法系统的建设应该是开放的、长期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随着交通管理机构改革的深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讯方式多样化、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决定了交通综合执法系统是一个不断扩充不断完善的系统。本期项目交通综合执法系统只完成公路路政综合执法的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及网络办公。 交通综合执法系统通过在执法车辆顶端安装高清晰半球摄像机、手持执法记录仪全角度采集视频和音频信息,在车载硬盘录像机保存纪录的同时可通过电信、移动4G无线传输至监控指挥中心。系统还配备了车辆动态监管卫星定位、远程指挥操控、语音对讲、

远程配置设备、车辆轨迹回放等多项功能,完全满足行车状况下全天候执法取证工作的需求,为有效处置各类公路突发事件、规范公路日常巡查行为打下基础。 1.2系统特点 本系统在设计开发时,就与自治区交通厅公路局路政处、运管局、法规处、执法支队、执法大队一线的执法人员等单位进行了深入沟通,特别是路政业务部分既参考了交通部的一些文件与法律规定,又结合各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交通综合执法文书格式、同时执法文书模板可以随时更换。案卷处理部分力求精简、操作方便、一目了然,而且还支持Office文档在线编辑,更支持执法文书、案卷审阅在线电子签章,这为执法人员现场制作案卷与领导电子签批执法文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我方专门针对网络不畅通地区专门开发了交通综合执法管理客户端,支持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离线制作案卷文书,等有网络的时候上传至市路政大队网络平台。另外本系统结合实际情况,支持手机短信提醒催办、微信提醒催办、APP移动端信息查询,为通知公告发送、案卷审阅提醒、新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公路赔补偿标准、车辆登记注册信息查询、车辆违法信息查询提供一个快捷、可靠的办法。 1.3 法律法规依据 交通综合执法的执法依据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7.《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路政管理规定》 9.《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强制实施程序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