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切实抓紧抓好新闻出版业_十二五_规划编制工_省略_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

切实抓紧抓好新闻出版业_十二五_规划编制工_省略_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

切实抓紧抓好新闻出版业_十二五_规划编制工_省略_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
切实抓紧抓好新闻出版业_十二五_规划编制工_省略_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

《中国出版》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2010年8月上

17

刚才,斌杰同志做了重要讲话。

斌杰同志在讲话中,用“高度概括、继承创新、科学总结、深入探索、思想保证、行动指南”24个字,强调了李长春同志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坚决落实李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不断开创新闻出版工作新局面。

斌杰同志在讲话中,围绕世情与国情、机遇与挑战、主题与主线、重点与难点、任务与目标、政策与措施等6个主要问题,深刻阐述了科学编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意义、基本思路和具体部署,要求我们要正确分析新形势,深入研究新问题,科学确定新目标,切实明确新任务,认真制定新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发扬民主,搞好统筹协调,使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更具科学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斌杰同志在讲话中,从服务大局、发展产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四个方面,对今年来全国新闻出版工作进行了概要式的总结,深刻指出当前新闻出版业已进入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促进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求我们在当前和今后工作中,必须把“转变”作为工作主线,在“加快”上下功夫、见成效,围绕“转变”的大局搞好服务,按照“转变”的目标加快发展,根据“转变”的思路深化改革,本着“转变”的要求加强管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

斌杰同志的重要讲话,总揽全局,着眼战略,求

真务实,开拓创新,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都很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传达、贯彻、落实。

在这次会议上,斌杰同志还给大家认真传达了中央关于文化建设发展的一系列重要精神,会议印发了书林、晓宏、寿山、明昌同志和我在总署党组召开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题务虚会上的发言,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局长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李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的基础上,围绕全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和本地区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讨论发言,提出了许多符合实际、富有见解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这对于总署和各省区市编制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会议之后,大家要认真传达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一是要组织本部门本单位党组、党委成员学习讨论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拿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二是要将会议的主要精神向党委、政府主管负责同志汇报,请党委、政府领导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引起重视、进行指导和给予支持;三是要采取会议等方式,把这次会议精神传达到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干部职工;四是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逐一明确任务、要求、措施和责任,逐项组织实施、抓好落实。

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中,当前尤其要切实抓紧抓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这里,我就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过去,我们把新闻出版部门仅仅看做是文化工作部门,因而对编制行业、产业发展规划,有时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抓得不紧。现在我们认识到,在党和政府工作格局中,新闻出版部门既是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又是行政管理部门,还是产业

切实抓紧抓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在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结束时的讲话

文/蒋建国

《中国出版》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2010年8月上

18

发展部门,肩负着领导和指导全行业发展的重任,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条件下,编制新闻出版业发展规划,绝不是一件可有可无、可轻可重、可粗可细的事情,而是一件不可或缺、十分重要、必须做好的大事。大家须知,没有科学的规划就没有成功的行动,没有成功的行动就没有丰硕的成果。有同志说,总署如此高度重视规划工作,斌杰同志亲自主持总署务虚会和局长座谈会研究部署编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标志着我们全系统的思想认识产生了新的飞跃,工作水平出现了新的升华。这个话是意味深长的。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斌杰同志所说的“行动纲领、战略决策”8个字的重要含义,充分认识编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这件大事做好。

第二,一定要讲究工作方法。编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做到求真务实。怎样才能做到求真务实呢?斌杰同志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这就是他在讲话中,从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确定新目标、明确新任务、制定新措施入手,提出了22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中得出正确认识和结论。这一科学方法,我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应用到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中去。此外,还要注意到,以前有些地方和单位做规划,重系统轻行业,重目标轻项目,重概念轻数据,往往做得不全、不实、不详。这样的规划,作用不大甚至没有作用。因此,希望各地各单位编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时,要做到“三全”、“三实”、“三化”,这就是要包括全行业、全概念、全流程,要力求讲实际、能实用、求实效,要做到实物化、项目化、数据化。

第三,一定要重视抓好基础。编制规划不是舞文弄墨作文章、空口无凭说大话,而是要制定以实物、项目和数据为支撑的实打实的行动纲领。为此,要特别重视抓好两项基础工作:一是统计工作,二是项目工作。没有统计数据作支撑,编制规划就缺乏依据,就算不清账;没有重点项目作支撑,实施规划就没有载体,就落不了地。正因为如此,斌杰同志把这两项工作作为战略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在他的亲自指导下,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我们完成了带有普查性质的全行业的产业调查,初步建立了全行业的项目库。这对我们新闻出版行业来说,都是开创性的工作、历史

性的进步,其影响极为深远,因而受到了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财政部已将总署141个入库项目纳入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范围。同时要看到,这两项工作,是开创但也仅仅是开头,是进步但也仅仅是起步,还需大家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做好。特别是在省区市新闻出版局,至少要做到“四有”,这就是有工作位置、有领导分管、有处室负责、有专人办理。

第四,一定要进入总体规划。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属于行业规划,要把这个规划编制好实施好,就必须使这个规划符合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并将其主要指标和重点项目纳入到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否则,就是自拉自唱、自我欣赏,就会出不了门、入不了局,闲之无用、束之高阁。斌杰同志提出编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要从分析世情和国情入手,就是希望我们的规划要着眼全局、符合全局、融入全局。为此,大家在编制工作中,要注意向党委、政府和党委宣传部请示汇报,注意与发改委和财政、建设部门沟通协调,特别是重大的建设发展项目,要积极争取进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盘子。

第五,一定要抓紧时间完成。做什么工作,做得好不如做得对,做得精致不如做得及时。否则,做得不对路,错过了时机,再好再精致的东西也不过是明日黄花。这次编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的时间性很强,各地各单位要按照斌杰同志要求,制定时间表,实行倒计时,加快进度,抓紧工作,按照本级发改委要求按时完成、及时报送。总署负责编制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明年初用总署2011年1号文件形式发布。

同志们,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发祥地。陕西使我们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充满了共产党人的光荣感,同时也激发了更加强烈的做好新闻出版工作的责任感。我们这次会议之所以能够顺利举行、圆满成功,是因为选择了这样一个好现场,同时与陕西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与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及有关方面的热情接待、周到服务密不可分。现在我提议,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本文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7月19日在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结束时的讲话)

新闻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c8206429.html, 新闻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 作者: 来源:《计算机世界》2011年第46期 在上周举行的“2011北京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年会”上,我有机会与贝塔斯曼基金合伙人熊伟铭先生交流,了解了贝塔斯曼正在经历的业务转型过程。作为全球著名的图书出版、杂志出版、电视广播和音乐发行的媒体和服务集团,贝塔斯曼正在对旗下的图书出版业务和杂志出版业务进行相应的业务调整和转型探索。 《计算机世界》也同样在进行着这样的探索和转型过程,这也是我们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随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消费和接受信息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纸质出版业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应用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出版业务,同时也需要通过新技术衍生、创造新的工具、新的服务和业务模式。 上周采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成勇时,他明确表示:“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推动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将被纳入新闻出版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中”。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新闻出版行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全行业产值达到了1.22万亿元,而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更是确立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方向,新闻出版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先锋力量。 目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在进行新闻出版行业的信息化状况普查,面向全国2000多家出版、印刷、发行、网游、动漫等机构进行信息化状况摸底,在此基础之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制定整个行业的信息化规划、指导意见和相应标准,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刘成勇介绍,相较于其他部委和行业,新闻出版行业的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还比较薄弱,但信息化对于整个行业的意义尤其重要,需要信息化手段来提升管理和运营水平,在传统业务遇到挑战时,更需要通过信息化及其相关技术进行业务改造和创新,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新闻出版行业的信息化不仅会帮助本行业的发展,更将让每一位内容消费者获得更加轻松、便捷、愉悦的阅读和内容消费体验,同时也将为信息产业提供更大的市场机会。 在12月1日由《计算机世界》主办的“中国IT两会”上,我们特别邀请了刘成勇做“信息化助力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的主题演讲,分享新闻出版行业的信息化规划思想和战略。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国土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和加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遵守“三区三线”,落实和加强对土地空间利用的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提出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以及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措施。 (2)发展优质现代经济 “十四五”将围绕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指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科研成果,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本绿色发展体系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范的秩序,将使高污染,高能耗,

生产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度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综合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农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制,以提高农业水平。农业的综合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在反贫困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内生性作用。群众力量,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农民有增收意识,幸福与安全更加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重点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重点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重点地区,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制定

(发展战略)中国出版业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

中国出版业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 我国现有报纸的总量、结构和布局,反映着我国报纸出版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国家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原则对报纸出版业进行宏观调控,逐步形成了报纸总量适度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布局日趋合理的基本格局,为我国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其中,中央级报纸218种,占我国报纸总量的11.3%;省级报纸806种,占总量的41.8%;地市级报纸848种,占总量的44%;县市级报纸54种,占总量的2.8%。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出版报纸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共出版100种报纸;出版报纸最少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出版15种报纸。 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2005年,全国出版各级党报438种,党报成为我国数量最多的单一品种报纸;出版晚报都市类报纸285种(其中晚报153种,都市报132种),在全国报纸结构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党报;出版生活服务类报纸245种,其中广播电视报仍占有51%的比重;出版行业、专业及其他各类报纸958种,在20个细分子类别中,数量最多的是企业报,占这类报纸总量的16.9%。在不同刊期的报纸中,日报和周一刊报纸是我国报纸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报纸总量的49.7%和29.8%。我国72%的日报是党报和晚报都市类报纸。

2004年,全国共出版90种少数民族文字报纸,使用13种少数民族文字。我国目前使用本民族文字的主要少数民族,都拥有以本民族文字出版的报纸。此外,我国还出版外国文字报纸13种,主要是英文和俄文报纸。 我国报纸的布局在充分保障各地宣传舆论工作需要的同时,与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日益协调。不同类别报纸在各级行政区划的布局,体现了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相统一的指导思想。在报纸的地区布局上,2005年,全国报纸布局呈现纺锤形结构,但基本保持均衡。但六大经济区域报纸出版资源呈非均衡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带动下,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出版报纸的数量占全国总量的42%。各省区布局基本均衡,报纸出版资源最多的省份仅占全国份额的5%左右。但各城市布局呈非均衡布局,占全国城市比例5.5%的36个中心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集中了全国62.2%的报纸出版资源,其中4个直辖市拥有全国五分之一的报纸。 在报纸的品种布局上,三级党报结构实现了党报对中央、省、地市的全面、均衡覆盖;晚报都市类报纸的集中度明显提高,在36个中心城市出版的晚报和都市类报纸,占全国同类报纸总量的49%;受城镇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多样化的生活服务类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而功能单一的广播电视节目报依然在地市级生活服务类报纸中占据主导地位(占77%);全国性行业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央,企业报的分布则直接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特大型、大型国有骨干企业的布局现状。2003年报刊治理后,报纸在县市一级的分布为数极少,现存54种报纸主要是民族自治县党报、晚报及县域专业类报纸,

新闻出版产业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调研报告

新闻出版产业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调研报告

目录 一、行业总体情况 (1) (一)总量规模 (1) (二)单位数量与构成 (7) (三)直接就业人员状况 (7) 二、产品结构分析 (9) (一)整体结构 (9) (二)图书结构 (10) (三)期刊结构 (12) (四)报纸结构 (13) 三、产业结构分析 (14) (一)各产业类别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 (14) (二)主要产业类别情况 (15) 四、地区结构分析 (16) (一)各地区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 (16) (二)主要指标地区分布 (18) 五、企业法人情况分析 (24) (一)整体规模 (24) (二)所有制结构 (25)

六、集团与图书出版单位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 (29) (一)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 (29) (二)图书出版单位经济规模综合评价 (31) 七、产业特点与存在の问题 (34) (一)产业特点 (35) (二)存在问题 (37)

一、行业总体情况 (一)总量规模 2018年,新闻出版业全行业总产出1为10668.9亿元;实现增加值23099.7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の0.9%;营业收入10341.2亿元;利润(结余)总额893.3亿元.不包括数字出版の全行业资产总额为11848.5亿元,净资产(所有者权益)为6168.3亿元,纳税总额为620.3亿元. 表1 新闻出版业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亿元 说明:资产总额、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纳税总额均未包括数字出版. 2018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0.2万种,其中新版图书16.8万种,重版、重印图书13.3万种,总印数70.4亿册(张),总印张565.5亿印张,定价总金额 1 总产出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目前在国家统计中,第三产业通常采用总产出指标,只有第一和第二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建筑业)采用总产值指标。 2增加值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常在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对于单一部门而言,称“行业增加值”;对于单一地区而言,称“地区增加值”;对于全国而言,称“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新闻出版业的新特征

新闻出版业的新特征 重庆社会科学院新闻出版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在文化改革和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宏观情势下,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日益深入和数字出版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新闻出版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激情”与“慎独”为伴、“高成就感”与“高风险”相依、“事业有成”与“败走麦城”并存。这几者之间也有着内在的关联。拥有高就成就感的人更有激情,更容易取得成功,实现“事业有成”;但拥有激情的人也遭遇着高风险,也可能“败走麦城”,为防止这一情况发生,则需要慎独,做到“慎隐”、“慎微”、“慎欲”、“慎辨”、“慎省”。 关键词新闻出版业激情慎独成就感高风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促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系列举措,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新闻出版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巩固舆论阵地,传承中华文明,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使命,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闻出版业是众多行业或产业中的一个,它包括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数字出版、发行、印刷、复制、进出口等10个门类。它不仅是文化的主阵地,还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当前,新闻出版业的基本态势是:一方面,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截至2010年12月30日,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已完成转企改制。报刊体制改革正在“两路并进”: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转企改制,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实行两分开和机制转换?。另一方面,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进入加速期。随着新闻出版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融合,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发行等新业态发展迅猛,并已成为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新的战略制高点。数字出版是国际出版业的大趋势。在此情势下,新闻出版业呈现亦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一、“激情”与“慎独”为伴 黑格尔曾经说过:“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的伟大事物都是靠激情来成就的。”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称激情为“内心的神”,认为“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首要的因素就是激情”。激情之于事业的成功,意义不用讳言,其对于新时期的新闻出版业更为重要。然而,激情不只是带来积极效应,不理智的激情可能使新闻出版活动步入歧途。以“慎独”来避免和减少激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方能使新闻出版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激情”与新闻出版业 学术界对“激情”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如对激情的内涵、功用、影响因素,激情与积极情感、心理调整、身体健康、人际关系、行为表现等的关联等都进行了探讨,这为阐释新闻出版业的激情特征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1.“激情”的学理阐释 激情起初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哲学界,对于激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激情具有失 *重庆社会科学院新闻出版研究中心2011年自主研究项目“理论热点研究”(编号:11GLL003)。项目协调人:王佳宁,助理:莫远明。王佳宁提出选题要素和写作框架,莫远明、罗重谱多次参与选题讨论,罗重谱执笔。 ?白瀛:《改革给新闻出版业带来新面貌新发展——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 https://www.doczj.com/doc/8c8206429.html,/politics/2011-10/13/c_122155242.htm,2011-10-13。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2006年12月31日印发) 一、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出版物的品种、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 我国新闻出版业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放书报刊分销市场等新变化,克服了国民阅读率持续下降等不利因素,深入改革,开拓进取,保持了平稳增长。从“九五”末到2005年,图书品种由14.3万种增长到22.2万种,图书印数由62.7亿册增长到64.7亿册,总印张由376亿印张增长到493亿印张。报刊经过治理整顿,结构更加合理,市场更加规范。报纸由2000多种减少到1931种,印数由329亿份增长到413亿份,总印张由800亿印张增长到1613亿印张。期刊品种由8725种增长到9468种,总印张由100亿印张增长到125亿印张。音像制品由1.8万种增长到3.5万种,数量由2亿张(盒)增长到6亿张(盒)。电子出版物由2254种增长到6152种,数量由0.4亿张增长到1.4亿张。包括互联网、通讯网、电视网在内的网络出版从无到有,数字出版产业初步形成。全国已有手机报刊300余种,网络报纸1000余种,网络期刊超过2万种,网络数据库经营企业近10家。出版物的销售数量稳步增长,出版物的内容质量进一步

提高,出版了一大批导向正确、内容精良、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和网络出版物,形成了一批思想健康、格调高雅、为广大群众喜爱的报刊、网站,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基本形成了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媒体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等为主,包括出版教育、出版科研、版权代理、出版物资供应、出版物进出口等附属门类完整的产业体系。截止到2005年,我国已有图书出版单位573家,报刊社11399家,音像出版单位328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170家,网络出版机构50家,印刷单位18万余家,复制单位313家,出版物经营单位15.9万家,构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群。200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实现增加值1900余亿元,约占当年全国GDP 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2.6%,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部门。 3.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报刊社和出版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试点工作扎实推进。转制后的企业,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转变机制,加强生产经营管理、高新科技应用和集约化经营,重塑市场主体,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两个效益不断提高。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初见成效。全国26个省(区、市)的新闻出版系统完成了“局社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实现由行政管理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多种管理手段的转变,提高了执法效率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新闻出版业领导讲话范文

新闻出版业领导讲话范文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九象网http://从中人们能深切感受到它对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巨大作用,也会切身体会到其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的历史性进步。 这种进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量。一方面是这些年来新闻出版业“前所未有的创新”。从全面推动宣传思想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到落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从在实践中形成“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方针,到以时代要求改进主题宣传、典型宣传,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从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创新表达方式,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新闻出版业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变革。 一方面是现阶段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前所未有的丰富”。今天,当人们翻阅报纸、打开电视、登录网络、步入书店,新闻、出版、文化产品极大丰富,人民群众诉求和意见的表达渠道日益增多,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多元多样的社会思潮有了广阔的舆论空间。这既有物质进步的因素,更与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实践证明,我国的新闻出版制度,推动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凝聚起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60年来,新中国经济建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中国人民活力和创造力的焕发;社会大局之所以保持长期稳定,离不开人们所形成的改革发展共识;我们国家之所以能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考验,离不开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树立的坚定信念和对民族伟大复兴的执着追求。这一切,如果没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所提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没有一个全社会团结稳定鼓劲的舆论氛围,根本无从谈起。 看一种新闻出版制度有没有优越性,不仅仅是看它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重要的是看它能不能反映人民意志,是不是向人民负责。我国的新闻出版,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我们的大众传媒,是党和国家的媒体,也是人民的媒体,发挥着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的新闻出版制度,是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政治制度紧密相连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本质上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新闻出版制度能够维护社会的公正,反映社会的真实,表达人民的心声。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组成部分,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既不能固守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传统模式,也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现成模式,而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那种看不到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规划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土地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按照“三区三线”要求,实施和加强土地空间利用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并提出了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和原则以及思路和措施。 (2)发展高质量的现代经济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的产业体系。科研成果,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配置效率,推进首都绿色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监管有序。高污染、高能耗、生产

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将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入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全面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反贫困的内生作用。加强群众,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一个更实质、更安全和更可行的延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是建立以东、中、西、东北、重点地区和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

中国出版业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

中国出版业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我国现有报纸的总量、结构和布局,反映着我国报纸出版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国家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原则对报纸出版业进行宏观调控,逐步形成了报纸总量适度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布局日趋合理的基本格局,为我国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其中,中央级报纸218种,占我国报纸总量的11.3%;省级报纸806种,占总量的41.8%;地市级报纸848种,占总量的44%;县市级报纸54种,占总量的2.8%。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出版报纸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共出版100种报纸;出版报纸最少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出版15种报纸。 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2005年,全国出版各级党报438种,党报成为我国数量最多的单一品种报纸;出版晚报都市类报纸285种(其中晚报153种,都市报132种),在全国报纸结构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党报;出版生活服务类报纸245种,其中广播电视报仍占有51%的比重;出版行业、专业及其他各类报纸958种,在20个细分子类别中,数量最多的是企业报,占这类报纸总量的16.9%。在不同刊期的报纸中,日报和周一刊报纸是我国报纸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报纸总量的49.7%和29.8%。我国72%的日报是党报和晚报都市类报纸。 2004年,全国共出版90种少数民族文字报纸,使用13种少数民族文字。

我国目前使用本民族文字的主要少数民族,都拥有以本民族文字出版的报纸。此外,我国还出版外国文字报纸13种,主要是英文和俄文报纸。 我国报纸的布局在充分保障各地宣传舆论工作需要的同时,与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日益协调。不同类别报纸在各级行政区划的布局,体现了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相统一的指导思想。在报纸的地区布局上,2005年,全国报纸布局呈现纺锤形结构,但基本保持均衡。但六大经济区域报纸出版资源呈非均衡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带动下,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出版报纸的数量占全国总量的42%。各省区布局基本均衡,报纸出版资源最多的省份仅占全国份额的5%左右。但各城市布局呈非均衡布局,占全国城市比例5.5%的36个中心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集中了全国62.2%的报纸出版资源,其中4个直辖市拥有全国五分之一的报纸。 在报纸的品种布局上,三级党报结构实现了党报对中央、省、地市的全面、均衡覆盖;晚报都市类报纸的集中度明显提高,在36个中心城市出版的晚报和都市类报纸,占全国同类报纸总量的49%;受城镇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多样化的生活服务类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而功能单一的广播电视节目报依然在地市级生活服务类报纸中占据主导地位(占77%);全国性行业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央,企业报的分布则直接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特大型、大型国有骨干企业的布局现状。2003年报刊治理后,报纸在县

新闻出版业税收政策思考

新闻出版业税收政策思考 摘要: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支柱产业之一。新闻出版业作为文 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对于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提升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新闻出版产业迅速发展,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对外贸易进出口比不断降低,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产业规模。尽管如此,新闻出版业近些年面临的挑战却更加严峻。税收政策是经济利益分配的重要内容,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鉴于新闻出版业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新形势,现行的税收政策需要一定的调整,以更好地支持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一、我国新闻出版业税收政策的演化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税收政策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都对新闻出版业实行优惠税收政策,同时这些政策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又各有不同。 1.第一阶段(1949—1982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新闻出版业发展缓慢,地区之间 发展极不平衡。1950年颁布了《全国税制实施纲要》,国家对出版社、印刷厂和新华书店营业税的征税率分别为2%、1.5%、2%,体现 了“保本微利”和少收少征的原则,有利于我国新闻出版业的恢复和

发展。1958年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并实现了新闻出版业的 公有制改造,奠定了国有新闻出版企业的格局。1958年到1972年,国家对出版社、印刷厂和新华书店工商税的征税率分别为2.5%、3%、3%,与之前税率相比略有上调。这一时期新闻出版业的税负是比较低的,这一情况和我国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1972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工商税条例》颁布,其中规定出版社、报社和杂志社免纳工商税,新华书店和印刷厂须分别按3%和5%缴纳工商税。 2.第二阶段(1983—2001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的决策,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90年与1993年先后颁布了《关于减半征收营业税的通知》《关于支持宣传文化事业的通知》,为新时期新闻出版业税收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这两个文件的部分内容有:(1)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级组织的机关刊物、大中 小学的学生课本及科技图书和期刊免征增值税。(2)古旧书店销售古 旧图书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3)少数民族地区的出版物销售业务, 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定期减征或免征营业税。(4)对全 国县及县以下新华书店和农村供销社的出版物销售业务,免征营业税。这些政策大体延续至今,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 2002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大力推进文化企业改制的决策。2003年我国开始试点新闻出版企业体制改革。2005年颁布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

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2011年,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1377.9亿元,较2010年增长31.0%;增加值389.4亿元,增长34.2%;利润总额106.7亿元,增长19.1%。 印刷复制营收9305.4亿元 2011年,全国图书、报纸、其他出版物黑白印刷产量3.0亿令,较2010年增长6.4%;彩色印刷产量15.3亿对开色令,增长7.8%;装订产量2.9亿令,与上年基本持平。印刷复制(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专项印刷、打字复印、复制和印刷物资供销)实现营业收入9305.4亿元,增长17.5%;增加值2324.9亿元,增长9.6%;利润总额614.6亿元,增长6.3%。 发行网点16.9万处 2011年,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和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实现出版物总销售额1953.5亿元,较2010年增长11.4%;全国共有出版物发行网点16.9万处,增长0.4%。出版物发行实现营业收入2162.9亿元,增长13.9%;增加值593.3亿元,增长26.0%;利润总额185.1 亿元,降低10.5%。 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营收64.4亿元 2011年,全国累计进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13.5万种次,较2010年增长25.4%;数量3019.5万册(份、盒、张),增长2.5%;金额42508.0万美元,增长13.7%。全国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48.7万种次,数量1557.5万册(份、盒、张),金额7396.6万美元。进出口总额49904.6万美元(其中,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进出口总额46448.7万美元,增长12.9%)。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实现营业收入64.4亿元,增长4.8%;增加值4.9亿元,降低39.0%;利润总额1.8亿元,增长1.7%。 版权输出、引进品种比例提高到1:2.1 2011年,全国共引进版权16639种(其中,图书14708种,录音制品278种,录像制品421种,电子出版物185种),较2010年增长0.2%(图书、音像制品与电子出版物合计增长7.0%);共输出版权7783种(其中,图书5922种,录音制品130种,录像制品20种,电子出版物125种),增长36.8%(图书、音像制品与电子出版物合计增长50.7%);版权输出品种与引进品种比例由2010年的1:2.9提高到1:2.1。 产品获利能力逐步增强 报纸总量大,期刊增长快 2011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总印数(出版数量)584.1亿册(份、盒、张)。其中报纸占总量80.0%,位居第一;录像制品占总量不足0.4%,增长17.6%,增速位居第一。 2011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和报纸总印张3099.1亿印张。其中报纸占总量73.3%,位居第一,期刊增长6.4%,增速位居第一。 2011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和音像制品的定价(出版)总金额为1720.1亿元。其中图书、期刊、报纸合计占到99.0%。 图书新版与重版、重印品种比为1.3:1 书籍和课本合计,分别占到图书品种的99.8%、总印数的99.9%、接近总印张的100.0%和定价总金额的99.9%。新版图书与重版、重印图书品种之比为1.3:1。 书籍

国家十二五规划内容【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 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 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 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 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 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 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 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 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 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 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各部委“十二五”规划动向 (7)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 【农业部:编制 948 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各产业“十二五”规划点评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 【“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主要省市“十二五”规划进程 (24)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规划成浙江省政治协商重点】 (26) 【海南省:将跨海工程纳入“十二五”规划】 (26) 【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编制思路】 (27)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九大关注重点】 (28) 【西藏“十二五”规划:立足实际超前谋划】 (29) 【香港自请纳入“十二五”规划】 (30) 【“十二五”规划聚焦 10 大城市群】 (31)

新出政发[2010]9号-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 新出政发〔201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为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我国新闻出版业的传播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现就发展电子书产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电子书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电子书是指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内容数字化的出版物,本意见具体所指的是植入或下载数字化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内容的集存储介质和显示终端于一体的手持阅读器。电子书已发展成为一种知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新型出版物的主要形态。由此形成的电子书产业包括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设备制造商和渠道运营商等产业环节,其产业链由内容原创、编辑加工、数字转换、芯片植入、平台投送、设备生产、市场销售和进出口贸易等环节构成,是出版发行和互联网、数字化等高新技术相融合的产物。 2.我国电子书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和消费国家。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成长、数字阅读需求的迅速扩大,以及大众领域、专业领域和教育领域孕育的广阔市场空间,给电子书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电子书原创内容不足、编校质量低劣、相关标准缺失、版权保护手段滞后、市场竞争无序、产业监管缺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一系列制约电子书产业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3.发展电子书产业,有利于促进新闻出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和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打造方便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发展电子书产业作为当前重要任务认真抓好。 二、电子书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电子书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电子书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积极培育电子书产业,以促进新闻出版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制订电子书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法规、

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

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 66766人阅读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隐藏>> 13 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科教人才强国不是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7日晚浮出水面。第七部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到1500字,22处讲“创新”,让人看到了执政党的孜孜以求。就在此前公布三个月前,新中国进入新世纪后的首份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四个多月前,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面世;四年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出台。这一系列中长期纲领性文件的颁布,都在不断呼唤“创新型人才”。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表示,讲“创新”要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特殊创新力的人,才能引领各个领域前沿问题的解决,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所以“创新型人才”必然成为国家战略。“建议”也明确: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数字可证中国已成为人力资源大国:2009年,全国共有在校生2.6亿人,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9%,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8%以下。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979万。但要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则要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达到85%以上,高等教育普及达到40%以上。而要实现有创新能力的人数呈规模效应的“人才强国”,远非几个文件所就能达到,需要全社会对“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珍视。今年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及附属中学时谆谆告诫教育者“不断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这显示出中南海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同样的困扰也存在于教育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至今仍无破解良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的实质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而这注定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求索过程。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说,现在讲“创新”好像是个很时髦的词,其实创新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讲中国缺乏创新就是缺乏像互联网那样改变世界的技术,而是要从教育基层的点点滴滴做起。教育部日前下令要求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时,强调“使横跨十年的教育规划纲要在头一个五年圆满完成既定任务”,而这要求“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与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科学技术创新,着力提高教育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的能力”。14 广州日报:您认为,刚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有哪些新的亮点?辛鸣: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其一、发展思路一脉相承。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十一五”再至“十二五”,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的根本指针一直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始终。此前,有人曾对“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进行炒作,但实际上,这没有必要,因为它的内涵并没有超出科学发展。新兴产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二,发展战略前后衔接。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强调转变发展经济方式的要求一直未变,只是在进入“十二五”之际,我们更加意识到转变发展方式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为实现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取得巨大成绩 “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闻出版发展的新路,开创了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新闻出版工作各个方面,组织出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弘扬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加强主流媒体和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引领时代思想潮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围绕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组织实施了打造传世经典的重点出版工程、服务农民的农家书屋工程、扶持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东风工程、提升国民素质的全民阅读工程、净化市场的文化环保工程,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二)产业规模快速提升 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传统出版持续发展,印刷复制增长势头强劲,出版物发行呈现多元化趋势。新闻出版业与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融合,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发行等新业态发展迅猛,新闻出版业发展空间逐步拓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手机等媒体的出版、印刷、复制、传播、外贸等为主,包括教育、科研、版权代理、物资供应、国际合作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2010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2.8万种,71.7亿册(张);出版期刊9884种,35.4亿册;出版报纸1939种,500.2亿份;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47.5万册(份、盒、张)、出口金额达3758.2万美元,出版物已进入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刊发行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重点发达国家的版权输出总量比2005年增长近14倍。目前,我国日报出版规模、图书出版品种与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网络学术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二,印刷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三。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22万亿元,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生产能力和产出总量都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新闻出版业不仅是文化的主阵地,还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三)改革开放全面推进 “十一五”时期,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历史新阶段。经营性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社转制工作基本完成,组建了一批出版传媒集团和报业、期刊、印刷、发行集团。转制后的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和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资本进入新闻出版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走出去”模式不断创新,渠道日渐宽广,对外贸易结构逐年改善,实现了出版物出口和版权输出双增长。 (四)行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新闻出版行政机构更加健全,实现了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政府职能得到切实转变。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法规,制定和修订了一批法规规章,废止了一大批不再适用的规章和文件。积极完善版权管理工作体系,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严厉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力度进一步加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