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院 试论“薛家将”故事流传过程中的变异现象

文学院 试论“薛家将”故事流传过程中的变异现象

文学院 试论“薛家将”故事流传过程中的变异现象
文学院 试论“薛家将”故事流传过程中的变异现象

A号封面密号:

西北民族大学

第八届“求知杯”研究生学术论文大赛

参赛题目试论“薛家将”故事流传过程中的变异现象

培养单位文学院

学科(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姓名唐星

学号Y130740162

入学年月2013 年9 月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处印制

诚信及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教师指导下从事相关科研活动基础上完成的研究成果。该论文没有被正式发表过或正处于投稿过程当中,完全符合该项赛事的论文要求。尽我所知,除了文章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更不是其他人已经发表过的论文的翻版,文责自负。论文知识产权归西北民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声明人:唐星

2013 年11 月1 日

【作者简介】

唐星(1990—),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13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唐宋。

B号封面密号:

西北民族大学

第八届“求知杯”研究生学术论文大赛参赛题目试论“薛家将”故事流传过程中的变异现象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处印制

试论“薛家将”故事流传过程中的变异现象Explore The Variations Of Xues ' Generals ' Stories In It Spreads

【摘要】在中国古代英雄家族小说中, 除“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将”外, “薛家将”故事亦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薛仁贵、薛丁山、樊梨花、薛刚等人物形象可谓深入人心。本文即从“薛家将”故事入手,将多部与“薛家将”相关的文学作品与历史典籍中的史实相比照,着重分析“薛家将”故事流传过程中的变异现象,大致梳理其变异过程并重点探讨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薛家将”故事;流传;变异;原因

有关“薛家将”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史典文献中,主要为《旧唐书》和《新唐书》,此外在《唐会要》、《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册府元龟》等中也有少量记载。这些资料主要记载了薛仁贵及其四代子孙和“薛家将”故事中重要人物唐太宗、唐高宗、李道宗、张士贵等的相关生平经历。

随着发展,元代正式出现与“薛仁贵故事”相关的文学作品,共计话本一篇、杂剧三部:话本为《薛仁贵征辽事略》,杂剧为《薛仁贵衣锦还乡》、《摩利支飞刀对剑》、《贤达妇龙门隐秀》。明代出现“薛丁山故事”,与“薛家将”相关作品有说唱词话一部、传奇二部、小说多部:说唱词话为《明成化说唱词话之新刊全相薛仁贵跨海征辽故事》,传奇为《薛仁贵跨海征东白袍记》、《金貂记》,小说有署名罗贯中的《隋唐两朝志传》、熊大木的《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清代相关文学作品涉及“薛家将”三代。粗略统计,小说、评书有七部之多,戏剧多达三十三回:小说《说唐后传》[1]、《说唐薛家府传》讲述薛仁贵故事,《混唐后传》、《异说征西演义全传》和《征西说唐三传》[2]讲述薛丁山、樊梨花故事,《反唐演义全传》[3]专讲薛刚反唐故事;评书主要为《薛雷扫北》;传奇是《三皇宝剑》;地方戏数量较多,有讲薛仁贵故事的《三箭定天山》、《淤泥河》等,讲樊梨花、薛

丁山故事的《马上缘》、《三休樊梨花》、《樊江关》等,讲薛刚故事的《闹花灯》、《铁丘坟》等。但其中大量作品违背史实。

故本文所指的变异现象即在“薛家将”故事流传中出现的对有关“薛家将”历史记载的严重改编或纯粹虚构现象。

一、“薛家将”故事中的变异现象

“薛家将”故事中存在诸多变异现象,与中国其他家将故事的变异相比,较为独特,因此值得关注。

(一)“薛家将”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变异

在“薛家将”故事的人物体系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几个人物形象悉为变异而来。

1、薛仁贵

主要就其出身,地位、作用,品行进行考察。

《新唐书·薛仁贵传》(卷111,列传36)载:“(仁贵)少贫贱,以田为业,将改葬其先,妻柳曰:‘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盗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仁贵乃往见将军张士贵,应募至安地。”可见薛仁贵出生农户,与妻皆身份低微,其妻但知姓柳,较为明慧,劝其入伍。而《说唐后传》中,写其乃白虎星下凡、罗成转世,投生富商薛英家中,妻为员外千金柳金花,经挚友周青劝说入伍。这个出身的变异是很大的。

《旧唐书·薛仁贵传》(列传第33)、《新唐书·薛仁贵传》载,薛仁贵一生四次参加对高丽战争。第一次只是普通士兵,第二次为程名振副将,第三次是主帅李勣麾下一员战将,只有第四次作为主帅征辽,却大败而归。可见,薛仁贵在东征中地位并不高。而在所有讲述“薛仁贵征辽”的文学作品中,他均被塑造为征辽第一主角,李勣等人成为陪衬,甚至连“唐王征东”也变成“薛仁贵征东”,且大量增加诸如薛仁贵单枪匹马渡辽河、救太宗、平高丽、百战不败此类的故事。这样,薛仁贵的地位、作用便被夸大了。

两唐书载,薛仁贵在征讨铁勒时,将那些下马请降的士卒围于谷中,尽坑杀

之。《通鉴纪事本末》(卷19)又进行了补充:薛仁贵在那次追杀铁勒的征途中, 因与行军总管郑仁泰抢掠妇女、财物, 致使大军由胜转败, 后来“绝大漠, 人饥相食, 比入塞, 余兵馋二十之一。”《通鉴纪事本末》(卷20):仁贵以行军大总管身份征讨叛唐侵边的吐番贵族时, 因与副将郭待封不谐, 致“唐兵大败, 死伤略尽,”朝廷命人把他械送京师, 并处以除名。足见薛仁贵品行并不完美。而在大多“薛家将”相关文学作品中,他可谓品德无双,堪称完人。

2、薛丁山、薛刚和薛雷

薛仁贵的后代,多有载于史。但并无薛丁山、薛刚和薛雷其人和仁贵射子、丁山杀父、薛刚反唐、薛雷扫北其事。

《新唐书·薛仁贵传》载:仁贵有二子:一为薛讷,一为薛楚玉。“子讷,字慎言,起家城门郎,迁蓝田令......突厥扰河北,武后以讷世将,诏摄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使......讷久处边,有战功。开元初,玄宗讲武新丰,诏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帝欲自将北伐,及讷大克,乃止行......授凉州镇军大总管,赤水、建康、河源边州皆隶节度。俄为朔方行军大总管。久之,以老致仕。卒,年七十二,赠太常卿,谥曰昭定。弟楚玉,开元中为范阳节度使,以不职废。”

薛讷有子薛畅,事迹不详,《新唐书·薛仁贵传》只提到“以子畅为朝散大夫”一句。薛楚玉有子薛嵩、薛崿。薛嵩乃安史乱后有名的藩镇,曾为相、卫、冶、邢等州节度使,荫颇有治功, 唐代宗时被晋封为高平郡王, 检校尚书右仆射(宰相)。《新唐书·薛仁贵传》中记载薛崿道:“诏其(薛嵩)弟崿知留后事,累加检校太子少师。十年,为其将裴志清所逐,以兵归田承嗣。崿奔洺州。请入朝,降服待罪银台门,赦之。”薛崿的事迹在《旧唐书·方朔传》也有类似记载。

薛嵩有子名平。《新唐书·薛仁贵传》载:“平字坦途,年十二,为磁州刺史。累授右卫将军,宿卫三十年”,“治有风绩”、“数战有功”、“威震一方”,“封魏国公”,“以司徒致仕。”《旧唐书·穆宗纪》(卷16)和《册府元龟·总录部》(卷945)对其都有评价。

薛家第五代见于史者有薛平之子薛从, 《新唐书·薛仁贵传》载:“从,字顺之,以荫授左清道率府兵曹参军,累迁汾州刺史,堤文谷、滤河二水,引溉公私田,汾人利之。徙濮州,储粟二万斛以备凶灾。于是山东大水,诏右司郎中赵

杰为赈恤使,杰表其才,擢将作监。终左领军卫上将军。赠工部尚书。”

可见薛家祖孙五代, 从初唐太宗起, 经武则天、玄宗朝, 到武宗止,确实世代戍守边疆,抵御外扰, 与唐王朝共始终,后世有“薛家将”之誉,世代传颂,实属必然。但对仁贵子孙真实姓名只字不提,编造别名、虚假传颂,这在中国其他家将小说中实属少见。

3、樊梨花

樊梨花乃薛丁山之妻,少数民族, 文武超群, 征东平西, 无往不克, 似大唐天下, 凭其一人支撑。如《樊江关》、《三休樊梨花》、《芦花河》、《金牛关》等作品, 将其写的神乎其神, 相较之下, 名将之后薛丁山则显得异常无能。故可说樊梨花在薛家, 也象穆桂英在杨家一样, 是最有本事、最露脸的人物。但这个形象纯属虚构,并不像穆桂英形象以秦良玉为原型,尚有一定历史依据。

并且该形象并不固定。在小说《征西说唐三传》中,樊梨花虽为藩邦女子却深明大义,归顺大唐,对薛丁山坚贞不二。而在清代戏剧不提撰人的《三休樊梨花》中将其写成中原女子,因无奈父兄背唐投敌才落藩帮,有一番言语:“梨花我自幼饮过长江水,点点滴滴情意长,自幼望过长安月,日日夜夜思故乡。恨父兄投靠西凉为降将,梨花我羞愧难当痛断肠”,并把其父樊洪写成因病而死,写其兄樊虎被杨凡杀死,正面强化了她心向大唐、忠孝双全的品质。清代无名氏《刀劈杨藩》一剧说樊梨花在阵前,发觉杨貌美,乃悔杀父投唐,及至薛丁山来到阵前,樊将薛、杨二人细细比较,发现仍是丁山更胜一筹,才刀劈了杨藩。此剧中的樊梨花可谓首鼠两端、水性扬花,形象并不完美。这种不固定的主角形象在我国其他家将文学作品中并不多见。

(二)“薛家将”故事中主要矛盾的变异

史载“薛家将”故事主要矛盾乃敌我矛盾,而在相关文学作品中则变为忠奸斗争。

相关文学作品大写薛家饱受迫害,并且迫害者涉及皇帝、亲王、将领、大臣,形成一个强大的对立阵营。

如《唐书志传》写:唐高宗听信谗言,几次欲处死仁贵。《薛刚反唐》、《薛雷扫北》、《闹花灯》、《铁丘坟》等作品写:武则天对薛家满门抄斩。《金貂记》写:皇叔李道宗伪造反诗,诬仁贵谋反,使其下狱治罪。《征西说唐三传》则叙:

皇叔李道宗矫旨请薛仁贵入都, 用酒灌醉,抬入其女儿即妹公主宫中, 公主羞愤自尽, 太宗怒而斩薛。《薛仁贵征辽事略》写:唐贞观十八年,薛仁贵投绛州兵马总管张士贵帐下,随军征辽。一路上,仁贵摆阵九龙山、献计“平辽策”、瞒天过海渡大军、夺取东海岸、攻占榆林城、保驾凤凰山等功尽被张士贵冒领。又写张士贵与其舅兄江夏王李道宗合谋,几次三番欲置仁贵于死地。《白袍记》中说:奸臣张士贵冒功嫉贤, 屡害薛仁贵, 而仁贵对月感叹:“大功昧我七十二, 小功昧我查不清”。另《独木关》、《闹花灯》等戏里说张士贵之子几次谋害薛家后代薛刚、薛猛等。文学作品中还说唐将苏定方嫉贤妒能,屡屡暗害薛家老少,被正法后,其孙苏宝同却在哈迷国登上元帅之位,与唐朝为敌。

而史实却并非如此。两唐书载仁贵与铁勒和吐番的两次征战中,丧军大败, 按律当斩,高宗都“以功见原”,免除其死罪,甚至在永淳年间,又起用仁贵为将,抗击突厥。《旧唐书·高宗纪》载“永淳二年(公元683年)二月己卯,左领军卫大将军薛仁贵卒。”“及卒,赠左晓卫大将军”,“官选录舆,并家口给传还乡。”可见高宗一直对薛仁贵采取了优容的态度。武则天对将门之后的薛家也非常信任。《新唐书·薛仁贵传》说:薛讷在武则天时任蓝田令, 御史中丞来俊臣受富豪倪某贿赂, 拟将义仓中数千斛粟赏赐于富豪, 遭到薛讷反对并上奏告来:“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口?”武则天不但没有贬斥他还在后来“突厥扰河北,武后以讷世将,诏摄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使。”此外,她还对薛讷冒死直谏“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纳其言”。而李道宗,据《新唐书》载:“十七岁即与秦王李世民四处征战,智勇双全,初封任城王。贞观三年(公元 629 年),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助李靖破突厥,亲手俘获劼利可汗;吐谷浑寇边,又与李靖一道大败之,改封江夏王。太宗征辽,李道宗与李勣同为前锋,攻城掠地,破敌无数。高宗永徽初年,受人诬陷,被流放象州,病死于途中,时年五十四。”可见道宗一生征伐,战功卓著,并未害过“薛家将”。另外《新唐书·张士贵传》说:“隋大业末,起为盗......高祖移檄招之,士贵即降,拜右光禄大夫。从征伐有功,赐爵新野县公。又从平洛,授虢刺史。帝曰:‘顾令卿衣锦昼游耳’。进封虢国公、右屯卫大将军。贞观七年,为龚州道行军总管,破反辽还,太宗闻其冒矢石先登,老之曰:‘尝闻以忠报国者不顾身,于公见之’。累迁左领军大将军。显庆初,卒,赠荆州都

督,陪葬昭陵。”论及士贵与仁贵的交往时只有一句:“仁贵乃往见将军张士贵应募”,可见张士贵这位生平显赫的初唐猛将,其“冒功”劣迹纯属空穴来风。试想,张士贵若有此劣迹,在注重德行的唐代,死后绝难“陪葬昭陵”。至于苏定方,据《新唐书》载:其亦初唐名将,十五岁即随父一道为地方征讨流寇。贞观初,从李靖讨伐突厥。后任主帅擒贺鲁、都曼,灭百济国并俘其国王、太子。太宗征高丽时,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不久升平壤道。乾封二年(公元667 年)卒,年七十六,谥曰“壮”。可见,苏家迫害薛家亦是后人附会。

文学作品中又写“薛家将”面对迫害进行了激烈的反抗。有薛丁山手持辟邪宝剑,追捕李道宗、张士贵阴魂,直押解发付酆都;薛刚大闹花灯会,踢死皇子,惊死高宗,出逃京城落草为寇,兴兵反唐,怒斥武则天,生擒武三思;薛雷挂印出征,历经艰险,铲除武则天及一干奸党,扫清北方,终于大仇得报。很明显这些并无历史记载。

这种把对薛家有知遇之恩的唐高宗、武则天写成迫害薛家的元凶,把历史上的几位功臣、忠烈全写成奸佞小人,并硬性编造其与薛家的矛盾将其作为相关文学作品的主要矛盾的现象,在其他家将文学作品中是极其少见的。

(三)“薛家将”故事中的其它变异现象

“薛家将”故事的变异现象还表现在神异性的加强和时间、地点、器物的错乱。

相关文学作品在明中期开始呈现神异色彩,并从此泛滥,到清中期简直成为神仙、法术的世界,且其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上,甚至起到关键作用。这与中国其他家将小说相比无疑具有特殊性。

如明代《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对征辽故事的描写:“顶汉按住铜刀,就马上披发仗剑作法,口中喃喃念咒,忽风雷大作,黑气中无限人马自天而降。霎时间,飞砂走石。思摩急回马,唐兵惊慌大败,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束顶汉驱兵直赶,一边口中念咒,平地风雷大作,飞砂走石,一道黑气自军中起,滚滚人马,自天而下。唐兵各自奔走。”清代《说唐后传》(第24回)写:仁贵探地窟,误放青龙,日后化为盖苏文与大唐为敌,幸而仁贵遇九天玄女赐予五宝,才有能力对抗盖苏文,且在战斗中,当仁贵每遇困厄时,香山老祖、李靖等总会适时出面营救。到了《征西说唐三传》则叙:丁山师承云梦山王敖老祖,有利水云鞋、

玄武鞭等十桩法宝,梨花师承梨山老母,能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会五遁俱全之术,有诛仙剑、打神鞭、分身之符等,几乎主要人物均有仙师传法授宝。发展到后来,战场上甚至出现各路神仙妖魔,如《征西说唐三传》(第66回):唐军以轩辕老祖为首,哈迷国以截教教主金壁风为头,王敖老祖、黎山老母、李靖、孙膑、唐僧师徒、红孩儿、牛仙、狐仙、蛇精、龟仙等等,各路神怪悉数上场,展开了一场神妖大战。

在相关文学作品中个别重要时间、地点也发生了变异。

如薛仁贵骑射之事,《旧唐书·薛仁贵传》载:“将行,高宗内出甲,令仁贵试之。上曰:‘古之善射,有穿七札者,卿且射五重。’仁贵射而洞之,高宗大惊,更取坚甲以赐之。”《新唐书·薛仁贵传》亦载:“诏副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总管。将行,宴内殿,帝曰:‘古善射者有穿七扎者,卿试以五甲射焉!’仁贵一发洞贯,帝大惊,更取坚甲赐之。”可见此事发生在高宗朝,但在《薛仁贵征辽事略》、《唐书志传》等文学作品中却将其写在太宗朝,还放入征辽故事中。

如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中的“天山”,《旧唐书·薛仁贵传》载:“寻又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新唐书·薛仁贵传》也说:“龙朔元年(公元 662 年),高宗诏薛仁贵为郑仁泰副将,出兵铁勒。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可见“三箭定天山”中的“天山”是在西北一带。而《薛仁贵征辽事略》、《唐书志传》等文学作品则将其写到辽东。

相关文学作品中出现较多诸如衣饰、兵器之类的器物,这在史典文献中少有记载。

如《新唐书·薛仁贵传》载:太宗亲征高丽,攻打安市时,盖苏文派二十万大军前来拒战,仁贵认为这是建立奇功的机会, 于是脱下盔甲,“乃着白衣自标显,持戟,腰鞭两弓,呼而驰,所向披靡,军乘之,贼遂奔溃。”因此,仁贵的白衣是临时披挂,但在《薛仁贵征辽事略》中,一出场就让薛仁贵身着白袍,还让盖苏文披上红袍,与仁贵相映衬。

二、“薛家将”故事的变异原因

上文已指出“薛家将”故事中存在的变异现象,有必要进一步对其原因进行探讨。特别说明的是这里只探讨其文学、文化成因,对于社会、经济等其他原因,将在以后撰文另述,兹不探讨。

(一)文学成因

1、创作心理的影响

与“薛家将”相关的作品涉及民间艺人编创和文人独立创作,因此,变异现象必然与作者创作心理有关。

民间艺人亲临市场一线,其编创目的主要为满足市场需求,正是“黠者另编此等书,以循俗好”,[4]所以重视作品故事性,着力于改编旧故事、创造新故事,力求情节曲折、气氛紧张、冲突激烈,以吸引大众。因此不难理解“薛家将”说唱艺术作品中神异性的出现和主要矛盾的改编。

文人创作尽管有时也以市场为导向,但更注重抒发自我,有所寄寓。“薛家将”相关文学作品主要出现于元、明、清三代,是时,文人们时常遭受不公,胸中常怀不平之气。因此注重展示薛家备受迫害的一面,流露出愤懑、厌世情绪[5]。从某种意义上说,薛仁贵就是众多沉沦下僚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与精神寄托。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同样属于文人创作,文人作文学作品不同于其撰史传。文人撰史传主要讲究“秉笔直书”、“信史”精神,尽管有时也满腔积愤,却不能像创作文学作品一样自由抒发。

2、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交互影响

“薛家将”故事相关文学作品外在形态呈现为小说、戏剧、话本等。这些不同体裁在讲述“薛家将”故事时,既会根据各自特点进行改编又会彼此借鉴或相互排斥。

如元杂剧《薛仁贵衣锦还乡》、《摩利支飞刀对剑》、《贤达妇龙门隐秀》与同时代话本《薛仁贵征辽事略》在塑造英雄人物时,相互排斥:话本塑造崇高,歌颂英雄;杂剧“瓦解崇高、批判英雄”。[6]明传奇《白袍记》继承话本《薛仁贵征辽事略》中故事;而同时代另一部传奇《金貂记》却刻意排斥。明代小说《隋唐两朝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在讲述薛仁贵故事时,对戏剧、话本中的相

关内容有进行借鉴、吸收。清代小说《说唐后传》从第十五回起大致将元话本《薛仁贵征辽事略》作为蓝本。清传奇《三皇宝剑》自创薛仁贵与民间女樊金定故事。

3、同一体裁文学作品的相互影响

由于同一体裁又有多种体式,不同体式之间也会发生相互影响。

在小说领域,早期作品多为历史演义体,如署名罗贯中的《隋唐两朝志传》、熊大木的《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后来,由于英雄传奇体、神魔体的繁荣,作品中加入英雄塑造和神魔描写,出现《说唐后传》、《征西说唐三传》、《反唐演义》等作品;由于文学的发展,才子佳人体、侠义公案体的出现,相关作品中又加入良将配美女,帅堂行令、公堂决断。在戏剧领域,有元杂剧、明清传奇及各种地方戏的区别,其间也交互影响。如元杂剧《薛仁贵衣锦还乡》、《摩利支飞刀对剑》、《贤达妇龙门隐秀》将“瓦解崇高、批判英雄”作为主题;而明传奇《白袍记》刻意悖离元杂剧主题,《金貂记》甚至自创“父老子袭模式”;其后,清传奇《三皇宝剑》继承这种自创精神,造出“薛仁贵与民间女樊金定”故事;同时代蔚为大观的地方戏也继承这种精神,大肆改编前代戏曲。

(二)文化成因

1、传统观念的影响。

汉民族传统观念的影响致使相关作品因带有强烈的主观传统色彩而呈现出变异来。

薛仁贵作为唐代著名将领,曾为唐王朝征讨四方,其后代为将为吏,亦为唐王朝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这些深深契合文人、大众的家国忠孝观念,故多选其作为题材,并大肆改编,进一步宣扬这种观念,如薛仁贵宁死不反、薛丁山誓死救主、丁山伤父被黜,梨花弑父兄被休、薛刚为报国仇家恨不惜起兵反武、甚至仁贵屡遭不公还时刻以国家大业为重等,无一不打上了家国忠孝的烙印。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大汉族主义观造成了“番女痴情慕汉将”的现象。如樊梨花与薛丁山,屠炉公主与罗通,窦仙童与薛丁山,银杏、金桃公主与刘仁、刘瑞等,这些异族女子往往主动示爱、阵前招亲。作品中为宣扬汉族文明甚至让众多本来不拘理法的异族女子别国弃家投奔大唐,最终变得知书懂礼,如樊梨花、窦仙童等。

相关作品大力描写薛家几代东征西战、建功疆场,子承父业、光耀门楣,将

“薛家将”写成宁可战死疆场不求于国不尽忠而辱没先名,强烈的光宗耀祖观念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2、大众审美趣味的影响。

在古代,作为接受主体的平民大众饱受压迫,他们希望述说自己的不幸。而这种自我不幸的展示,既申述了大众的心声,又满足了大众旁观他人不幸的渴望。在《薛仁贵衣锦还乡》中,作者以农民的眼光来观察、评价眼前的人物,并对仁贵的父母——在离乱岁月中承受苦难的农民,流露出更多的怜悯和同情。在其他作品中仁贵甚至沦为乞丐,受人欺侮:“出了墙门大叹一声,道:‘咳!怪不得那些闲人都不肯看顾,自家骨肉尚且如此。如今回转破窑也是无益,肚中又饥得很,吃又没得吃,难在阳间为人!’一头走,一头想,来到山脚下见一株大槐树,仁贵大哭说:‘这是我葬身之地了!也罢!’把一条索子系在树上吊起来了。”历史中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在这里备受磨难,带上了浓郁的平民色彩。

不幸的生活激起了大众发迹变泰的强烈渴望,他们幻想着脱离苦海,充满炫耀地回头俯视自己苦难的过去和别人现在的不幸。在杂剧《摩利支飞刀对箭》中,务农乡间的驴哥(仁贵),时时不忘发迹变泰,“俺父亲他则着我耕种锄刨,似恁的几时上凌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甚至使他食不甘味,“看别人卧重裀、食列鼎,喜任消。一会家我运不行,似吃着迷魂药;一会家我志不成,似吃着空心草。”反复呼喊着“薛仁贵呵,几时是你那发达的时节也呵!”。当他大志得遂,官居兵马大元帅后,见到父母,炫耀般地“拂绰了土满身,梳掠起白髭鬓,这的是一日为官,索强似千载为民”。这已远离了历史上那个“扫荡妖尘清宇宙”的薛仁贵。

大众对个人勇武和蛮力的盲目崇拜、对简单“直线思维”结果的喜好,造成了作品中大量非历史理性情形的出现。如面对不服王化的少数民族政权,永远都是武力征伐,两国交战往往都是单打独斗定输赢;动辄出现仁贵独战三十万辽兵、丁山独自敌番兵、梨花独自挑大梁、薛刚匹马闯长安的夸张情节和皇帝御驾亲征的冲动场面。

民间信仰、迷信带来的变异反映在作品中,出现了转世谪世轮回描写,如仁贵乃罗成转世、白虎星下凡,丁山是盖苏文转世,梨花是玉女下凡,杨藩则是五鬼星投胎。《征西说唐三传》(第53回)写:两军交战正酣,唐营元帅樊梨花突然

胎气发动,当场生产,因此大破敌兵,这又缘自民间视女性为至阴至秽的象征。

“重复叙述机制”[7]下形成了固化的写作模式,这种模式的强搬造成忠奸斗争和大团圆结局的出现,作品中“不但故事多有因袭,性格也由父辈遗传”,[8]如天女赐书、校场比武、英雄落草、神仙救驾及薛家父子性格、容貌相传等,雷同情节屡屡出现。

3、文化思潮的影响。

由于“薛家将”故事历经数代,不断演变,故其受到多个时代不同思潮的影响。这一问题笔者已另有专文论述,这里因篇幅所限只择其一例。

明后期,思想解放,张扬个性成为时代的呼声,这时的作品不可避免的体现出时代精神。如在作品中大胆虚构樊梨花形象,并让其光芒盖过所有男性,一反所谓的“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打破男女固有的角色定位。鼓励女性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如樊梨花三擒三纵薛丁山均为成亲,“梨花把手中刀架住说道:‘你就是薛丁山么?奴奉师父之命下山,说与你有夙世良缘,应当配合。我父兄虽番将,你若肯从议婚姻,我当告知父母,一同归降西征,你意下如何?’”[9]这种直抒胸臆的爱情表达方式可谓惊世骇俗,正如丁山所说,“只有男子求婚,何曾见女子自己说亲者”。可见“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在她的观念已然瓦解,为了爱情,她甚至会背叛家庭乃至朝廷。传统妇道在她大胆的举动中轰然崩塌。

也许,有关“薛家将”故事的变异从唐代就已经开始,但求之文学作品,目前只能从元代发现踪迹,经过明代的发展,清代的鼎盛,近代的繁荣走到现代。漫长的过程中,作为审美主体,文人、大众的审美趣味影响了审美客体的变异,当这种变异只部分地迎合了“大传统”和“小传统”[10]时,又引起了审美主体的变异,正是这种双向的互动推动并还将推动故事变异下去。

注释:

[1]《说唐后传》又名《说唐演义全传》、《后唐全传》。

[2]《征西说唐三传》又名《异说后唐三传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传》、《仁贵征西说唐三传》、《说唐征西传》。

[3]《反唐演义全传》又名《武则天改唐演义》、《异说南唐演义全传》、《反唐女娲镜全传》。

[4]黄摩西.小说小话[J].小说林,1907,第1卷:第32页.

[5]《薛仁贵衣锦还乡》中透出一股郁闷、愤怒;《唐书志传》中薛仁贵数度于月夜弹剑而歌抒发心中抑郁;一代功臣薛仁贵在《贤达妇龙门隐秀》中被大加嘲讽。

[6]元杂剧《薛仁贵衣锦还乡》、《摩利支飞刀对剑》、《贤达妇龙门隐秀》采取诙谐、反讽的艺术手法臧否人物。

[7]“重复叙述机制”:人们对付单调乏味日常生活的一种文化生成机制。王一川在其《修辞论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中这样解释:“重复叙述机制指的是由叙述者和听众的都市平民身份规定的、重复叙述能翻转出新奇效果的叙述关联域。这种叙述关联域对于都市平民(无论叙述者还是听众)预先规定了‘重复中见新奇’的日常生活规范。都市平民的社会身份或角色决定了他们会对日常琐事感兴趣,并且要满怀热情地重复叙述,由此寻得无穷乐趣”。

[8]齐裕焜.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M].兰州: 敦煌文艺出版社, 1999:第207页.

[9]钟惺.混唐后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第68页.

[10]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在其1956 年出版的《农民社会与文化》中,首次提出大传统(Great Tradition)与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这一对概念,用以说明在复杂社会中存在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文化传统。“大传统”指以都市为中心,社会中少数内省的上层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小传统”则指散布在村落中多数非内省的农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司马光.资治通鉴[M].长沙: 岳麓书社, 1990.

[4]通鉴纪事本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5]熊大木.唐书志传通俗演义[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6]如莲居士.反唐演义全传[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7]钟惺.混唐后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8]柴乃池.《薛家将》史略概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9]杨蓓蓓.薛家将戏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2.

[10] 霍建瑜.元代薛仁贵话本和杂剧[J].艺术百家,2005,1.

[11] 李福清.中国小说与民间文学关系[J].民族艺术,1999,4.

[12] 鲍震培.从案头到书场——“说书体小说”对樊梨花形象的再创作[J].明清小说研究,1998,4.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是安岳县岳新乡中心小学的刘强,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结构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重点是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课题、位置:《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从教材第17页至19页) 2、教材的编排: (1)、本课与《生物的遗传》《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共同组成“遗传与变异”单元。这是小学科学课标中“生命世界”领域中的科学知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五部分: 第一部分:比较一对孪生姐妹与她们父母的照片,找出她们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初步了解个体间存在着差异。然后比较同学间外形特征的差异,揭示变异的概念。 第二部分:观察并比较各种金鱼,康乃馨、玉米等的不同之处。利用图片展现了形态各异的金鱼、千姿百态的康乃馨、颜色各异的玉米的照片。这些动植的外形特征,颜色等各不相同,表现为生物之间也存在变异,说明变异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第三部分:查找关于变异的谚语。和遗传现象一样,人们很早已经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创造了丰富的关于变异的谚语和俗语。 第四部分:阅读资料,认识三叶草的变异现象。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第五部分:拓展知识,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教材之所以这样编排,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学生已学习了生(2 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因为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又存在着一些差异,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本课先是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导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变异现象,从而使学生了解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3、教材前后联系: 这部分教材是以前面3至5年级科学教材中《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植物的一生》;《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等内容为基础,由浅入深来揭示生命的发展历程及其中的奥秘。 4、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同一类动植物的外形特征的差 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出解释;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3)、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德育目标:(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5、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 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教学设计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建平县小塘九年一贯制学校柴汉青 一、教材分析 生命在生物圈中是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这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殖和发育是表因,而遗传和变异才是真正的内因。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前一章即第19章的内容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是探讨生命如何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 从教材内容的组织来说,本节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提取了几个关键名词: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作为入门。再步步深入到后面几节课的: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探究遗传的规律性、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这样的内容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从内容呈现的方式来说,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并从中积极地情感体验,注重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判断的能力。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知识的构建我设定以下几点作为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 2、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尝试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重点: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难点:理解相对性状指的是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植物或者动物性状和相对性状对比图片,多幅亲子间照片以及搜集多种动物亲代与子代间的图片。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王琨2011/10/17 16:20:31彭阳县第二中学200 题目:第21章第2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彭阳县第二中学 姓名:董霞 第21章遗传信息的延续性 彭阳县二中生物组董霞 第2节生物的变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全班同学间个体差异的比较活动,使学生对变异现象有初步认识。 2)知道变异有能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3)初步了解变异的意义。 4)初步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生物变异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生物变异的意义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念。 2)通过学习“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变异的类型及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2、难点:能遗传的变异。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调查法、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言: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讨论学习。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又叫做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引出课题,补充介绍: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新课: (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 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提问:1、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 2、根据这些现象分析什么叫做变异?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教师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总结: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但是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与祖先一样。后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主要特点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所以,我们所说的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变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小猫与大猫的样子有所不同,但是小猫仍旧是猫,并没有变为其他生物。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 (二)变异的原因 1.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我们观察到的变异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的。 教师提问: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不同的田里,小麦的麦穗有大穗、小穗,产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证明这些差异是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将大穗和小穗上的种子收获后分别种到田里,它们的后代会如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组织讨论、汇总结果,全班达成共识。 小结:田中小麦的大穗和小穗的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教师提问:什么因素引起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 2.遗传物质的变化: 教师:一个孩子单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双眼皮,这种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这种变异是否可以传递给后代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我们从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知道,若这个孩子是单眼皮,他的双眼皮的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Aa。孩子与父母的性状不同,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父母传给了他决定单眼皮的基因。也就是说,他的遗传物质组成与父母有了差异,因此产生了与父母不同的性状。他的这种性状可以是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他的后代。 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片,进一步区别两种变异。 小结: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根据以上变异的原因,我们将变异分为两类:遗传的变异: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不遗传的变异: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 (三)变异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利、还是不利?这要看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看两个例子:小麦要获得高产,人们采取的办法往往是多施肥、多浇水。肥多水多,小麦的茎秆会长高,茎秆高,小麦成熟时容易倒伏,又会造成粮食减产。在这种小麦中,出现矮秆小麦,可以抗倒伏,但不会影响小麦在肥多水多的情况下长大穗。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2课《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材分析: 生物的变异与生物的遗传都是生物体繁殖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变异比遗传稍难理解。所以在教学的建构模式上,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从而使学生了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观察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2、技能目标: (1)学会调查及进行统计。(2)学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3、情感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知道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变异玉米实物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给学生提出问题: 1.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能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但是有的为什么就很难被认出来呢?(容易认出来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像,难被认出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不像)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不同的地方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揭示课题) (设计目的: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产生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调查探究,初识变异

1.游戏“找不同” (1)找一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进行汇报 2、汇报在课前调查的“自己与父母特征的异同”。 3、通过游戏“找不同”和课前调查“自己与父母的异同”,你发现了什么? (每人都和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即使是双胞胎也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4.班级同学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头发是否能卷”等。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调查。 (3)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5、小结: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种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6、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 7、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学生之间进行着不同见解的交流) 8、了解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课件出示金鱼、康乃馨、玉米图片,并请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几种玉米,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原来动植物之间也存在着变异现象,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目的:观察、调查、统计、假设等都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探究什么是变异现象。) 三、继续探究,拓展变异 课外知识补充: 1、交流有关变异现象的谚语。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等。(说明人们早已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 2、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3、了解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4、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东方市感城中学庄景秀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基因的奥秘”之后关于基因变异的内容。比较简单,而且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比较适合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让学生去动脑筋,教师尽量不去直接讲述知识,而是多用引导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自己来探究问题,寻找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本节课上,学生应该知道变异现象非常普遍,并且能判断何种变异可遗传给下一代,何种遗传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并且对于遗传和育种有最基础的了解。 二、设计思想: 变异的内容虽然从微观上不易观察,但在初中阶段也不要求学生了解这其中深层次的奥秘。因此,从大量变异的事例让学生感悟变异的普遍性,让学生对于遗传育种感兴趣,能够知道如何应用于生活实际这就够了。 三、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分析生物变异的典型实例,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举例说明基因和染色体的变化能够引起生物变异;引起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原理在培育新品种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够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收集和交流有关我国遗传育种方面的资料,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引起生物遗传变异的原因解决方法:通过实例学习生物的变异 五、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媒体准备: 生物变异的投影片及相关图片 七、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1.变异: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 2.引起变异的原因:环境的影响——不可遗传 遗传物质变化——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可遗传变异3.遗传与育种 (1).高产奶牛:人工选择基因的变异 (2).高产抗倒伏小麦:基因的重组 (3).太空椒:环境影响使基因产生变异

六年级科学下册 生物的变异现象 1教学反思 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二课生物的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与它们的父代及同代之间有许多不同”来展开的,但是对于“变异”这个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作为一节概念教学课,其中包含不少的名词、术语,如何就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程度,尽可能地做到科学和准确?如何在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关系处理本课的教学。 1. 知识与能力 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它们同样都是构成个人科学素养的基本组成成分。科学知识构成了科学的基本信息内容。科学能力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科学知识是科学能力的载体,科学能力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工具”。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头脑空白的人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反之,学生在建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猜想、预测、实验等技能达到对新知识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推测植物是否也存在变异现象后让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对多个苹果进行观察,从而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植物也存在变异现象”这个结论性的知识。 2.探究与传授的时机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为主,但是在概念教学中也应该充分发挥传授的作用。探究教学能够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传授式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教师在一些知识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支架时,教师就应该进行一些传授。在“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一概念中“同一物种”、“子代与父代”等术语大部分学生对于它是陌生的,所以在教学的起始我就把它拿出来做以解释,消除学生在理解概念中的障碍。当然,我的设计是先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同一物种来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后,如果发现学生确实有异议后才开始解释的。这样做既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又可以扫除概念理解中的障碍,一举两得。而在归纳“变异”概念环节,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事实信息,有了较多事实信息后,我就引用“探究—研讨”教学法,科学处理各种信息:“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对数据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通过将数据规律与实际的遗传现象相结合,“水到渠成”的形成“变异”具体概念。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

教学内容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1、游戏:同学们,我来考考大家的眼力,我为每组都准备一些相片,请你来找出他们的家人都是谁?是本班的送回本人处。 2、谈话:我们做了一个看相片找家人的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遗传。 3、回忆一下,什么是遗传?学生回答。 4、可是有的同学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的,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么这些不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 1、请你们拿出与家人的照片,找一找你跟父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同桌互动) 小结:看来,我们大家都和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 2、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一组特殊的照片,照片中的孩游戏:请你来找出他们的家人都是谁? 学生回答:什么是遗传? 请你们拿出与家人的照片,找一找你跟父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子都是我们学校的,可他们却是双胞胎,知道什么是双胞胎吗?学生汇报已有经验。请你们仔细观察照片,找一找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小组活动) 小结:即使是双胞胎也与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 3、那么我们同学之间又有多大的差异呢?做一次班级调查,了解同班同学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有多大呢? 提出要求,教师并讲解各特征。 4、从统计结果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小结:同一种外形有不同的特征,有差异。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些外形特征是我们可以看见的,还有一些内在的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 5、我们同学在一起六年了,你们能来说说同学们在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吗? 我们把这些差异称为变异。 (出示小黑板,学生理解)教师揭题,板书课题。 (三)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1、生物界的人类有变异现象,猜测一下,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观察图片,学生回答。 (金鱼---形态各异,颜色不同,师介绍金鱼的发展史;玉米---颜色各异,康乃馨-----千姿百态) 2、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小结:同遗传现象一样,生物的变异现象也是普遍学生汇报已有经验。请你们仔细观察照片,找一找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 做一次班级调查,了解同班 同学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有多大呢? 你们能来说 说同学们在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吗? 猜测一下,动 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观察图片,学生回答。 思考: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 的差异?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 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 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 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 、他们像吗? 1 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 、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3 。异现象变的遗传和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学习生物的性状——:连连看1活动 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斑马。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长颈鹿。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 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动物的重要特征。像刚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长等都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同学们能说说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吗? 生:树叶是绿色的,柿子是橘红色的,树干粗壮······还有说话的声音。 师:那么声音、动作是形态特征吗? 生:不是。师:这些是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生物的生理特性。比如人的色觉正常与否,血型、嗓音等都是生理特性。 师:给出性状的概念,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 师:那么什么是相对性状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思考图片内容说明了什么? 生观察图片讨论发言。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了生物的同一性状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所以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通过例子强调同一生物,同一性状。

2019生物的变异教案设计(一)语文

生物的变异教案设计(一) 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在了解遗传现象的基础上,了解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其普遍性。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1.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生物的遗传”一节中,教材花了相当的篇幅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为什么会遗传,决定遗传的物质到底是什么。所以,学生初步了解了核酸(DNA)、基因以及染色体在性状遗传中所起的作用。遗传物质不仅与遗传有关,同样是生物变异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应在本节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到。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连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实际例证向学生介绍环境因素对遗传物质变化的影响,为以后《生物的进化》和《生物与环境》两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变异在农业中的应用是本小节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接触选种、育种工作,所以,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易理解。教材介绍了有关选育种的三种途径,人工选种、杂交育种以及辐射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建议授课教师多举例,特别是可能涉及到学生身边生活的例证,从感性知识开始,去理解有关的育种选种知识和意义,并且了解不同育种。选种方法的特点。 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新品种已经应用于农业育种工作,学生可能从各种媒体的介绍中接受过这方面的信息,但不一定能够理解。若有时间,教师也可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做些介绍,引起学生对科学新技术的兴趣。 3.关于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的两个实例。遗传的变异的选用的例于是色盲遗传。色盲遗传为伴性遗传,教材中未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学生也不易理解。所以,我以为以人的上眼睑单双眼皮为例进行分析比较合适。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言: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的上眼脸是双眼皮。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的内容。本节课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 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为以后生物的进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生物 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 1.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教学难点】 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学生准备: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教师准备:1.许多大小两种花生的果实;

2.将学生分成2人一组; 3.准备几种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图片资料。 一情境导入 教师:中国有句谚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你从这句话中能悟出什么? 学生:这说的是变异现象。 教师: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生物变异的知识。(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二新知探究 (一)探究活动:测量和获取实验数据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变异现象? 学生:比如金鱼有许多种,菊花有许多颜色和形态,狗有很多品种。 教师:说得很好。不同种类的生物固然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变异。 教师:我们前面学过的各种相对性状,其实也是通过变异产生的。下面我们对一种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地探究。(板书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大小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应尽量减少误差。与学生一起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教师:按照课前分好的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份大花生,一份小花生,请你选择适当的工具,来测量每个花生的长度。注意怎样测才能使误差降到最小?同时作好记录。 学生:讨论使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两人合作完成测量工作,并做好记录。 教师:把你数据进行整理,画出曲线图,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并计算出平均数。 教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看着差不多的花生却有大有小。 教师:是的,这下你就认识到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板书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 引导学生分析性状是受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差异可以由基因不同引起,也可以由环境不同引起。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变异的原因和类型.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有关。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变异。 教师:为什么都是花生却有大有小?大花生中有的个大有的个小,是什么原因?小花生也一样有长有短,为什么?

六年级科学下册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1 苏教版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2 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做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学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 (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比较P45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 2.班级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

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观察P46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 三、变异现象的拓展 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 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 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 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板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亲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特征1人数特征 2人数 1有耳垂无耳垂 2直发卷发 3单眼皮双眼皮 4舌头能卷舌头不能卷 5大拇指能弯曲大拇指不能弯曲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4.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及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 爸妈妈眼睛的性状都是双眼皮, 而两个孩子中,一个孩子是双眼 皮,另一个孩子是单眼皮。这说明 了什么? 思考: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 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 叫遗传。另一个孩子的性状 与双亲不同,是发生了变异

2.探究一种变异现象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 之间总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 是生物的变异现象。引导学生阅读 课本P43内容,仔细观察图7-18 和图7-19各种变异现象,展示变 异现象的视频及图片,使学生认识 到变异的普遍性。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4-P45探究 一种变异现象活动内容,指导学生 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教师对学生 的讨论进行适当引导,并对讨论结 果进行小结。讨论以下问题: 1.根据两个品种花生种子在不同 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你能 得出什么结论? 2.把大花生种子种在贫瘠土壤里, 或者小花生种子种在肥沃土壤里, 结出的种子会怎样?你做出推测 的依据是什么? 3.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 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 都是大的吗?为什么? 小结: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 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变异可分 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自主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 图片,认识到生物变异的普 遍性。 阅读课本,设计探究活动, 完成探究活动,小组讨论得 出结论,思考回答老师问 题。 3.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6-P47应用 遗传变异培育新品种内容,播放遗 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相关视 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 件,了解依据遗传变异原理 培育出的新品种。对课本中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1、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有关遗传的谚语或俗语如: 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③虎父无犬子④天下乌鸦一般黑⑤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⑥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3、假如你有一小块种满豌豆的菜地,现在你想知道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可以从这些方面研究:(根的形态)、(茎的形态和高度)、(叶的形状和生长方式)、(花的颜色)、(果实的颜色和形状)、(种子的颜色和形状)等方面来研究。 4、猫妈妈是黄色的,它生了5只小猫,其中2只是黄色的,2只是黑色的,1只是橘红色的,推测小猫的爸爸(可能身上有黑色和橘红色的花纹)。推测的依据是: 2只黄色的小猫和猫妈妈的颜色相似;另外3只小猫应该是遗传了猫爸爸的特征。 5、孟德尔是著名的遗传学家,也是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做了研究豌豆花颜色的实验,发现了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6、生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由父母传递给我们的,基因能决定我们身上的各部分如何生长。 7、人的智力和遗传有关吗?(人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由遗传决定。智力是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8、变异: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9、有关变异的谚语或俗语如: ①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②龙生九种,种种不同③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④一颗之果,有苦有甜⑤黄鼠狼生鼠辈,一代不如一代⑥一母之子,有愚有贤10、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11、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12、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因为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引起的变异现象) 13、三叶草的变异状态是四叶草。四叶草一直是欧洲人心目中的幸运的象征,它包含了人生想要的四样东西:爱、健康、名誉、财富。 4、变异有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的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如:高茎碗豆和矮茎碗豆播种出新苗。 不可遗传的变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 15、生物的变异不仅来自父母的结合,生物体自身也可能产生变异。有的变异对生物有害,有的变异对生物有益,有的变异对生物即无害也无益。 16、变异可分生物自身产生的变异与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 17、袁隆平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经过多年选育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2001年2月,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8、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比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 19、“丰田十号”的玉米种子种植出来的玉米都是穗(suì)大粒饱的,这是遗传。 20、将种子带回太空环境中,然后带回地面是属于人工变异培育。 21、人工变异的方法有:用X射线照射种子;太空环境。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优秀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1、他们像吗?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 活动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 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斑马。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长颈鹿。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动物的重要特征。像刚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长等都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同学们能说说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吗?生:树叶是绿色的,柿子是橘红色的,树干粗壮······还有说话的声音。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20200719082350)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天秀中学叶健儿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设计思路概述 《生物的变异》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 全面,为以后《生物的进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有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 学掌握的内容。而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 数据的能力.要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必须在之前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落实清楚。其实这里涉及的问题无非就是环境改变和遗传物质改变对 生物遗传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分析比较多的实例来理解其中的关系。 本课课题虽然是讲变异,但是决不能脱离了遗传,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地融入遗 传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变异是在遗传过程中变,遗传又在变异的过程中传,二者不可分离。而且,不能遗传的变异对于生物来说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 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4、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 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生物的变异现象苏教版

2.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变异有两种形式: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能对同一类动植物外形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作出解释。 【教学重点】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 能对同一类动植物外形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作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游戏导入,复习旧知,引出新课题。 二、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1.观察、记录:出示双胞胎图片。请学生找找有哪些不同的特征。找完之后记录下来。(小组交流互动,生发言。) 2.以上的对比都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比对,那么,我们同学之间在外形特征上又有多少不同之处呢? 3.出示一些外形特征的图片,请同学们先了解一下这些外形上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4.观察、统计:接下来我们看看同学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小组内同学相互观察,做好记录后完成桌上的调查表,组长统计各组数据,并向全班同学汇报。 5.分析记录表:经过观察、统计,得出结论:我们虽然都同属于人类,而且年龄相仿,但是在外形上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 6.小结: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后概括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了。 三、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1.提问:变异现象在我们人类身上是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

2.出示金鱼图片,请学生们仔细观察这些的金鱼,会有什么发现?这些差异性说明了什么?(金鱼也是有变异现象存在的) 3.出示康乃馨和玉米图片,请学生观察,找不同之处,解释这是什么现象。 4.拓展: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出现了变异的动、植物?你是怎么判断出它是属于变异现象的? 5.多媒体展示各种动植物,激发学生对物种变异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 6.小结: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7.迁移:由于变异现象的普遍存在,人们创作出许多类似的谚语、俗语来描绘变异现象。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说的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同学们还能找出类似的谚语吗? 四、变异现象的合理利用 1.虽说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有些生物变异的几率是非常少的,指导学生了解四叶草是人们对变异现象的有趣利用。 2.介绍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资料。 3.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人们对变异现象的巧妙利用呢?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就是对变异现象的充分利用,他使水稻得到了增产,解决了世界性的粮食问题,为人类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刚刚我们看到的各种奇形怪状的瓜果等。) 4.小结:可见,生物的变异现象如果能够被充分的利用,那么将对人类会有很大的贡献的。 五、了解变异的种类 1.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变异现象都可以利用。这和变异的形式有关。(多媒体出示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2.举例:高茎豌豆的种子偶尔可以培育出矮茎的豌豆,这就是变异。而利用矮茎豌豆的种子继续培育,其后代仍显矮茎的特征,这就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因为用眼不当造成近视是变异现象,这种现象不会遗传给下一代,所以是不可遗传变异。 3.请学生们也举一些例子。 六、总结 我们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变异现象和遗传现象一样,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大自然如此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就是因为生物变异现象的存在。我们只要好好地利用生物的变异现象,就会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七、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查找一下资料,探索一下遗传与变异的奥秘,在学习中,你会发现生物界更多奇妙的现象,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