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

(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意义:教育社会学乃是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教育社会学的历史遗产,总结当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从宏观方面研究教育与整体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从中观方面研究教育与区域社会之间的功能性关系及学科内部的社会关系;从微观方面研究教育过程中的有关社会学问题。

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

1.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聚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

2.教育的社会学理解所重视的是公共议题的解决。

观察法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资料收集的种类之一)

方式: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

优点:长期详尽的观察缺点:情绪涉入,难以推论

质的研究

1、质的研究是对量的研究缺失的反省

2、质的研究的特性:

(1)以实地为焦点

(2)以研究者自身为研究工具

(3)注意事物的个体性和特殊性

(4)重视解释

(5)重视观察和访谈方法的采用

(6)强调不事先制定明确的研究范畴来引导后续研究

(7)重视表意语言和使用和意见的陈述

(8)采用语文描述、图片或记录的影像等媒介呈现报告

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差别

量的研究质的研究

世界的假定不同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诠释学、现象学、民俗方法论、符号

互动论

研究目标不同以确立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

为主要目标

以了解社会现象为主要目标

研究假设和研究经历需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可以验

证的假设,有预先确立的设计

与程序

不需对研究的问题事先提出假设,以

现场设计为主

典型的研究方法强调客观资料的重要,以实验

或相关的研究为典型认同主观资料的可贵,以人种志、田野法等研究为典型

资料分析方法以数字说明事实及其相互的

关系,强调由样本推论母群体

的重要性

不偏重数字的说明,通常不做推论

研究者的角色以角色中立为基本态度不排除角色的涉入

孔德(社会学之父)的重要理念

1.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万事万物,必须历经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

2.社会有机体论(结构功能论的雏形)

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

涂尔干(教育社会学之父)

1.采用功能主义的观点看社会;

2.提供解说社会现象的科学方法;

3.主张社会大于个人的总和;

4.强调教育对共识形成的重要。

共识:组成团体的每一个成员所共同具有的信仰与情感,也被称为“集体的良心”。

韦伯<德国>(社会学的三位圣者之一)

1.强调“理解”的原则

2.重视专业的权威

3.提出科层制与正式组织的特性

公私分明层级管理档案管理专业分工

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

教育社会学在欧美的发展与演进

一、规范的教育社会学阶段(20世纪初到30年代)

1.概况

都市化、工业化环境污染、贫富不均、社会动荡

史密斯《教育社会学概论》华勒《教育社会学》

2.特征

1)从事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人员主要是教育学者;

2)研究方法上偏重哲理性和规范性

3)研究范围上没有受太大影响,凡是与教育有关的多种社会因素都在探讨之中

二、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1.概况

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兴”的教育社会学,或“社会学的”教育社会学,其时期始于1940-1960年,当时美国的社会学领袖人物由芝加哥扩散到其它各大学,研究的旨趣也由解决现有的特殊社会问题转为理论的建立与研究技术

的改良。教育社会学已由过去的实用取向转为理论的取向了,或者说,姓“教”的教育社会学,已经成为姓“社”的教育社会学了。

2.代表人物

帕深斯:强调建立社会行动的系统理论。

墨顿:也认为理论与研究的相互发展才是社会学成长的动力。

3.贡献

1)教育社会学研究者由教育者为主转化为由社会学者共同参与;(社会学的教育学)

2)研究方法上由一门规范的学科转化为一门方法严谨的科学,并且建立许多有关教育的理论,其陈国足以和教育心理学抗衡;

3)研究范围上缩小,专注于可采用的科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的内容,更加精专化、明确化。

三、批判的教育社会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1.概况

这一时期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的”教育社会学,或“诠释学的”教育社会学,“现象学的”教育社会学,“微观的”的教育社会学等。

自二十世纪60年代起,弱势群体的权力问题成为了社会关心的重点,传统的教育问题,如教育本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开始被人由公平正义的角度提出质疑,从70年代开始至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旨趣又有了新的转向,理论的追求被平等、正义的追求所替代。

2.代表人物

杨格《知识与控制》

3.主要贡献

1)过去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命题和假设受到质疑,研究视野从表面进入深层阶段;2)开始强调教育现象的主观性,认识到实证研究的缺点并加入质的研究方法来弥补量的不足;

3)研究范围上,开创了知识社会学的新领域,检讨知识和权利之间的关系;4)研究内容上,开始重视微观教育学研究,学校组织班级气氛,师生互动等成为研究重点。

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

一、创建期(1922-1949)

1、社会学的引进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场星李万木草堂”开设了“群学”科

1903年,严复译述的《群学肆言》被看作社会学正式传入中国。

1906年,京师法政学堂已列有社会学一科。

1908年,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最先开授社会学课程。

1913年,上海沪江大学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社会学系

2、教育社会学的引进

1922年,陶孟和著《教育与社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停滞期(1949-1979)

三、重建期(1979- )

1、1979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学研究会”

2、198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了“社会学研究所”。

3、1981年12月,《教育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召开研讨会。

4、1989年2月,南京师范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

5、1989年4月,中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在杭州成立。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一、结构功能论(和谐理论)

和谐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的框架之上的,其理论的核心基础是:任何系统之间及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都是相关的,且存在一种系统目的意义下的和谐机制。和谐机制在最大程度上与效率是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和谐态的存在是绝对的,而和谐则是相对的,和谐管理的目的即,使系统由不和谐逐步趋近和谐的状态。应该注意的是,这里包含了一个以“和谐”为标准的最优状态唯一存在的潜台词。

(一)结构功能论的主要观点

1.每一个体系内的各部门在功能上是互相联系的。

2.每一个体系的组成单位通常有助于该体系的持续运作。

3.各体系之间会相互影响,因此各体系具有可称之为整个体系的附属体系。

(二)结构功能论的代表人物

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帕森斯(T.Parsons) 墨顿 (Robert K.Merton) (三)结构功能论的最佳代表作及其贡献

1. T. Parsons:《社会行动之结构》(The 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1)社会体系由一群行动体系( action systems)组成

人格体系( personality system)

社会体系(social system)

文化体系(cultural system),

有机行为体系(behavioral organism)

(2)AGIL理论

A是指适应(adaptation)

G 是指目的之获取(goal attainment)

I 是指整合(integration)

L 是指模式之维护(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

2.莫頓:《社會結構與迷亂》(1938)

(四)功能论对学校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观点

1、功能论对现代社会的见解

(1)「论功行赏」和「唯才是用」的社会

(2)「专家社会」

(3)「民主社会」

2、功能论对现代社会学校教育功能的理解

(1)学校教育提供认知技能

(2)区分(sorting)与选择

(3)调教出有知识、明辨是非的公民

二、冲突理论

(一)学术背景

1.功能论憧憬的现代、自由等理想没有得到落实。

2.功能论相信社会建立在专家与能力之上的想法被普遍怀疑。

(二)冲突理论的主要观点:

1.冲突:冲突论者认为在社会结构中,团体之间存在着彼此对立的现象,团体之间的目标不一致,尤其是支配者与从属者之间的利益不均;

2.变迁:团体之间由于利益冲突所引起的权力斗争,导致社会发生不断变化;

3.强制:在斗争中取得优势和控制地位的团体,要采取强制的手段,迫使其他团体与之合作,以维持社会的稳定的秩序。

(三)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1. Bowles and Gintis

《Schooling in Capitalist America》(1979)

(1)学校服侍现代资本主义秩序的利益,学校复制资本主义社会所需的价值观与人格特质。(2)学校灌输守时、守规则、尊敬权威的概念,使阶级不公平合法化。

(3)采用「教育分流」(tracking)来发展不同课程以及教学流程与相关组织。

2.Randall Collins

《The Credential Society》 (1979) ——文凭系统其实是非理性的系统

(1)文凭不能象征工作的品质

(2)为拿到文凭而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和未来的工作关系并不清楚

(3)许多有资格担任工作者,却因为没有文凭而被拒绝

3.Althusser,L.

教育是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教育具有一种“再制”的功能,教育维持并增强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剥削关系。

(1)压制的国家机器(the repressive state apparatus):法律制度、军队、警察

(2)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the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宗教、教育、家庭、媒体

4.Bourdieu, P.

主要著作:《实践理论大纲》、《防火墙》、《复制》

Bourdieu在教育社会学上关注的焦点:

(1)为什么结构倾向于制造自己的法则

(2)如何看待传递知识与观念的教育制度

Bourdieu的结论

(1)文化专断(cultural arbitraries):

<1>支配阶级的儿童显示出天才与卓越

<2>支配阶级的文化显示出比较高级

<3>符号暴力(symbolic violence)的行为

(2)文化的资本化

(3)学校强化不平等

(4)教育制度与社会的复制

三、解释理论

解释社会学(Interpretative sociology)理论认为:对于具体社会情况的一切分析都是解释性的。

(一)中心思想

1.注重日常生活

2.注重主动性

3.注重意义

4.注重主观性

(二)代表人物

杨格(M.F.D.Young)的理论

在他的代表作《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的新方向》(1971年)

1.教育所传授的是知识,学校教育的过程实际是教育知识分配的过程。

2.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不平等的教育知识分配。

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的理论

1.侧重学校本身的微观研究

2.把个体看作是意义的创造者

3.指责以统计分析为主干的实证研究法

4.强调解释与参与的,是研究教育社会学最重要的方法。

5.人群中存在两种基本的语言符码

(三)在教育问题上的主要特色

1.学校称述的是有价值的主流文化遗产

2.对教育不平等原因的重视

3.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师生关系的交互作用;教师在学校中的作为;教学的内容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与理论发展的综述

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必须以实证性研究为起始,以规范性研究为极至。

2.目前实证性的社会学研究以数量研究模式为主流,质的研究模式尚处在萌芽阶段。

3.宏观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固然值得继续发展,但微观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兴未艾,两者不可偏废。

4.教育社会学理论中的结构功能论贡献巨大,冲突理论的分析模式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5.研究模式本身没有正误之分,只有在应用时才可分辨其优劣,应用时应注意其适当性。

6.教育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有其独特的价值,但是内容可能需要再修正和补充,方法可能有所改变,因此其研究结论,也可能有所争议。这是教育社会学最新的发展趋势,也是尚未完全定型的研究领域。

教师承担社会契约的基本动机

次级动机:

渴望与年轻一代在一起;

肯定教育的社会价值;

对所教的学科感兴趣;

长期的假期;工作的安全性;家庭的需要;金钱的报酬等

教师的就业动机与教师人格

教师专业个人主义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校一般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为避免彼此干扰,用墙壁将教室进行隔离,无形之中也将教师们进行隔离。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来解决教室的所有问题,很少与其他老师讨论教学问题,或进入其他教室去观察教学,久而久之,教师习惯在封闭的教室王国中“单打独斗”、“自给自足”成了大多数教师日常工作的状态,这种消极的、孤立的教室文化即教师专业个人主义。

具有较高地位教师的条件

1.教师本人的表现;

2.与行政人员(尤其是校长)的人际关系;

3.教师的社会背景;

4.教师在非正式团体中的影响力。

作为社会化承担者的教师

一、教师的实际权威

1.教师权威的来源:

制度的权威

个人权威

2.教师实际权威的制约因素:

社会因素

学生年龄因素

3.教师权威的构成类型:

二、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方式

三、教师的影响限度

(一)师生的社会背景吻合程度

(二)教师使用权威的方式

(三)教师所具有的信念

(四)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能否建立

1.记住学生的名字;

2.走寝;

3.熟悉学生档案;

4.熟悉班干部;

5.合理使用班级座位表;

6.通过活动熟悉学生(非正式的日程生活活动;正式的主体性活动)(五)师生之间的社会距离是否适当

为何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1.孩子越小越难区分你的私人角色和工作角色;

2.有利于维护教师的公众性;

3.恰当的人际距离可以保护老师,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道德自责;

4.有利于换班时学生的适应性。

如何保持适当的距离

1.制订班规;

2.服装上与学生区分(服装有社会标签效益);

3.不要让学生问及隐私;

4.见面时间和地点应严格控制(办公室或教室区分私人空间和公众空间)。

学生角色的社会学特征

游离于多重社会的边缘人:

同时归属于多个社会群体,但又不完全属于其中任何一个社会群体的人。

学生的重要他人

被个人认同为心中的偶像,对个体人格和心理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力的人,分为互动性、偶像性。家长(楷模)、教师(导师)、同辈团体(知心朋友)、无现实存在之人(偶像)。

镜中自我理论

美国库里提出,即认识自我的真实面目,同辈团体的本质之一。

每个人都是从他人对你的评价的反馈中来认识自我的,别人对你的评价就好像一面照进自我的镜子。儿童对社会规则的遵循是从游戏中学到的。

同辈团体的形成中的社会阶层因素

1.学术性思潮有差异

2.运动的内容有差异

上层:网球、游泳、旅游;下层:拳击、篮球、足球

3.偏差行为方式不同

上层:飙车,吸毒(新型毒品),集体淫乱;下层:打架、偷窃

同辈团体的功能

1.保护的功能

2.发展的功能

对中小学生来说,关键社会能力

表达自我的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相互沟通的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3.教导主流文化的功能

4.协助学生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功能

5.作为学生参照团体的功能

学生的次级文化

1.学术型

2.娱乐型

3.职业型(60%-70%)

4.偏差型

教室舞台的学生角色

1.顺从者

2.反叛者

3.投机取巧者

4.隐身人:深层次的教育公平

课程的来源:社会的核心文化

林顿认为,整个社会文化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1.普遍的文化

在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中,每个公民都认可的价值、信仰、习俗、情绪表达,普遍的文化让社会和谐共存成为可能

2.特殊的文化

主要由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工所造成,只有部分人能拥有,但社会大众能普遍接受的。

3.替代的文化

由个人的某些特质所造成的,只能被具有相同特质的人共享,但往往得不到社会大众的认可。

按照林顿的说法,整个社会的文化可以分成三大部分,即普遍的文化、特殊的文化和替代的文化。普遍的文化加上特殊的文化就构成一个社会的核心文化,核心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依赖,使社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替代的文化虽然不属于核心的文化,而且不像核心文化具有稳固性与统整性,但却对文化的变迁起着重大的作用。因为替代的文化也想要进入文化的核心,当替代的文化进入了文化的核心,文化变迁就发生。学校所要传递的是核心的文化,要经过审慎的选择,才能进入学校的课程中,以免引起困扰。

课程的改革

一个多面向的、复杂的过程

(美国学者古德拉(J.I .Goodlad)

⑴理想的课程──指正式课程的基础,亦即影响正式课程发展的教育哲学概念或政治、文化、历史背景等。

⑵正式的课程──指课程标准、课程纲要、教科书、教学指引、提供教学参考之教学版本。

⑶知觉的课程──指教师对正式课程的论释、理解而形成自己对课程的觉知。

⑷运作的课程──指教师在教学时实际的运作,包括概念的解释,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量之运用。

⑸经验的课程──指学生在教室或学校中,透过各种学习所获得的实际经验,,成为日后学习的基础。

竞争式的教学方法

以维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通过公开成绩进行班级排名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相互竞争的心理。

1.理论依据:

(1)人性是竞争的,而教育必须顺乎人性才能收效。

(2)社会是竞争的,不具备竞争能力的人势必被社会所淘汰。

2.竞争性教学方法的弊端

(1)不利于认知的学习:

A、分数至上,不求贯通。在竞争的压力之下,学生追求的只是表面的分数,热爱的只是名次,而非真正对于知识有所渴求,因此,读书只求考试能得高分,而甚少思考答案的合理性,提出自己的见解来质疑固定式的答案了。此种强调外铄价值的学习,不易引发儿童内发的学习动机。

B、由于缺乏成就的满足感,许多人开始把读书视为畏途。在激烈的竞争下,能够脱颖而出的获胜者,往往仅是少数特别聪明的学生,他们一路领先,跑在前头。至于中等以下的学生,则不断地经受到失败的挫折,他们渐渐地看清自己永远与胜利无缘,心灰意懒之余,也就放弃了学习。

C.高度的学习焦虑。由于竞争的压力太大,一个人想要永远保持胜利并非易事,自然会造成心理的压力,长久处在压力的状态下,不仅无助于认知的学习,甚至会产生心理适应的问题,带来各种心理的疾病。

(2)不利于情意的学习

竞争式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彼此猜忌、相互对立、不惜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来达成私人的目的;犹有甚者,在竞争的班级中,学生会以成败论英雄,会以超越别人为荣,以不如他人为耻。凡此种种,皆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按学生的能力、性别、社会背景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异质小组中,鼓励他们彼此欣赏、帮助,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并达成团队目的。

1.六大特质

异质分组

积极互赖

面对面的助长互动

评鉴个人学习绩效

人际技巧以及团体历程

2.基本原理

可期的美好未来

温馨的团队气氛

健全的自我概念

良好的人际关系

强烈的学习动机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编教育社会学学科论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 一、研究对象诸说 1、社会化过程说 代表人物:美国社会教育学之父佩恩/布朗/雷通群可追溯至涂尔干(教 育社会学奠基人) 2、相互关系说 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静态”米切尔【美】P.费里波夫【苏联】) 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动态”彼得威尔【美】费雷德金【美】)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林清江、厉一贤) 3、群体关系说、教育独特性说、社会功能说、特殊社会现象说… 二、研究对象界定(特点在于既姓“教”又姓“社”) 三、学科性质分析 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 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 与规范兼有的学科”;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五个阶段及其代表事件) 一、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 1、教育学视野的拓宽(教育哲学的考察;“教育科学”的考察) 2、社会学兴趣的扩展(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展示) 二、学科成形时期(20世纪初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学科制度的成形(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全国性学 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 2、研究范式的成形(规范性研究范式) 三、范式转换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 1、验证性研究范式的确立 2、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 四、学派争鸣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1、冲突论学派的抗衡 2、解释论学派的冲击 五、取向修正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 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客观上促进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互 补) 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并存(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作用) 第二编教育的社会背景 第三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 一、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区分不同的结构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1、“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 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 基本特征:科学(技术)含量极低;身份等级差异明显;变化师范迟缓 教育需求: 教育不承担劳动力再生产职能,因为手工劳动过程本身就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好的“学校”。 教育承担现存的不平等生产关系以及相应的整个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职能

农村社会学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王玲 青岛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2012级 摘要:社会保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安全机制。农村社会保障对于保障农村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概述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进行剖析,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在现实发展之中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 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 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依法对永久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各种原因遭遇生活困难的农村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物质帮助或服务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制度。 从社会保障的层次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包含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福利和农村优抚安置四个内容。其中,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农村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维持农村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农村社会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农村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水平。农村社会福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其主要功能是

为农村社会成员的生活提供方便、减轻负担,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农村优抚安置是指在军人牺牲、病故、伤残、复原退伍或离退休后,为其遗嘱或者本人的生活提供保障的制度,主要包括优待、抚恤和安置三种制度。 从社会保障的形式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包括资源型保障与服务型保障。资源型保障是指政府或社会为社会成员提供的经济保障或实物援助,主要是指社会保险,也包括一部分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服务型保障是指社会为保障或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体系,主要是指社会福利服务,也包括一部分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 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1、农村养老保障现状。 从实践层面来看,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初期探索阶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阶段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大试点阶段。最终,国务院于2009年9月1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相对于“旧农保”而言,“新农保”的制度统一性程度更高,资金来源更广泛,保障层次更高,基金统筹层次也更高。当然,作为一项新制度,“新农保”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尽管“新农保”设立了农民个人缴费每年100-500元的5个档次,但是对于中西部的贫困地区来说,很多农民由于收入过低,100元的缴费也可能成为负担,从而无法将其

大学《教育社会学》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问题特征不包括: 收藏 A. 变异性 B. 普遍性 C. 潜伏性 D. 单一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年成立中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全国教育社会学学术委员会。收藏 A. 1990 B. 1989 C. 1992 D. 1991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不属于课堂上“中性力量”学生表现的是: 收藏 A. 张开双眼出神地望别处 B. 既不吸引别人也不使其他人分心的乱涂乱画 C. 不在听课,并大声喧哗 D. 在桌上睡觉但无鼾声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属于地方分权政治结构的国家是: 收藏 A. 日本 B. 中国 C. 美国

朝鲜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意大利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是下列哪种失范行为的类型学解释的代表?收藏 A. 生物学解释 B. 控制说解释 C. 心理学解释 D. 社会学解释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1892年,( )大学第一个创办了社会学系。 收藏 A. 哈佛 B. 耶鲁 C. 芝加哥 D. 剑桥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班级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收藏 A. 班级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 B. 班级不具有选择功能 C. 班级具有诊断和矫正的功能 D. 班级具有角色社会化的功能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社会体制转型对教育的影响不包括: 收藏 A. 会导致“违规型”的教育失范

会导致“反文化”的教育失范。 C. 能够导致“反教育的”失范行为 D. 不会导致“违法型”的教育失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1922年,()出版了其代表作《社会与教育》,标志着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形成。 收藏 A. 鲁迅 B. 毛泽东 C. 胡适 D. 陶孟和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属于社会规范、规则意义上的制度的是: 收藏 A. 奴隶制度 B. 社会内部的家庭、经济、政治、教育、宗教制度 C. 考试制度、学习制度 D. 原始公社制度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不符合我国小学课堂语言互动师生角色的是: 收藏 A. 教师是协调者 B. 教师是真正的启动者 C. 学生是主导者 D. 教师是指挥者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教育社会学课程大纲-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社会学专题研究》课程大纲 (Syllabus for the Seminar 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15年秋) 一、课程目标 1.熟悉教育社会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前沿问题; 2.熟悉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方法,养成运用社会学方法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专题1:教育社会学的性质与方法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从社会学角度或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何在? (2)相比于教育哲学、教育史等其他教育学科,教育社会学视角的独特性何在? (3)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工业化或现代化有何关联?等等。 2.建议阅读的文献 (1)B allantine, Jeanne H,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 a systematic analysis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 Hall, 1997. Chapter 1.(珍妮·H·巴兰 坦著:《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 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钱民辉著:《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章。

(3)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章。 专题2:教育社会学中的主要理论:结构功能主义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结构功能主义都是在什么背景下、为了解释或解决什么问题而产生的? (2)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范畴都有哪些? (3)结构功能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内在逻辑结构是什么? (4)结构功能主义在解释或解决教育问题方面各具何种优势和不足? (5)举出运用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等等 2.建议阅读的文献 (1)钱民辉著:《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章。 (2)珍妮·H·巴兰坦著:《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第五版),第1章。 (3)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版,第1章第3节。 (4)Carlos Alberto Torres and Ari Antikainen (Eds.),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 an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new research and theory , Rowman & Littlefield, 2003. pp.21-41. 专题3:教育社会学中的主要理论:冲突论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冲突论都是在什么背景下、为了解释或解决什么问题而产生的? (2)冲突论的基本概念或范畴都有哪些? (3)冲突论的逻辑起点和内在逻辑结构是什么? (4)冲突论在解释或解决教育问题方面各具何种优势和不足? (5)举出运用冲突论主义分析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等等 2.建议阅读的文献(同专题2) 专题4:教育社会学中的主要理论:互动论 1. 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互动论都是在什么背景下、为了解释或解决什么问题而产生的? (2)互动论的基本概念或范畴都有哪些?

(完整word版)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学科地位?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与地位: 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团体力量对教育的影响甚巨(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必須呼应社会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适合社会目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着重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个人化,而是属于公共的议题。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事实判断、解释功能) 1)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 2)量的研究: 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4、孔德的相关理论⑴社会学之父:孔德 ⑵孔德的重要理念: 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 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万事万物,必须历经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②社会有机体论: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 5、韦伯科层体制 科层制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将成员的职位按等级制原则依次排列,并明文规定每个人的岗位权限与职责;将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等;运用技术知识,以法令、条例、民主参与等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这样的现代科层制组织就像地球绕着 太阳运转那样,既要围绕外部环境运转(外适应),又要自身不停地自转(内适应,或内协调)。宇宙,社会,同样都是一个系统科学。现代科层制组织就是这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动

浅谈城乡教育差距与均衡(彭娓)

浅谈城乡教育差距与均衡 (无为市无城镇社后井小学彭娓) 近些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无为市大部分农村已建成了小规模的教学楼,可是,教师住房、教学仪器、图书和各种相关配套设施却不达标,部分学校的图书室里只有几本破旧而且内容很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仪器室的仪器比较少而且部分老师还不会使用;厕所都是旧式的,很难打扫,就难以保证卫生的整洁,这样的办学条件使学校教育教学很难步入正轨。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是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城乡教育得不到均衡发展。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五年的年乡村教学经历让我明白一件事:农村资源合理配置迫在眉睫,需要让每一个学生和老师对小学有认同感、归属感,才能更好的投入教学与学习当中。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政府对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 各地的经济差异不同,对教学设备的投入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各地政府对城区教育和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有所区别的。如果要解决教学设备的问题,就要均衡对待、解决政府对城乡教学设备的投入差异,而不是因城乡而产生差异,更不能因为是农村而厚此薄彼,应该加重视其发展。故而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帮助解决乡村教育问题。 上层建筑决定基础,政府对城乡教育差异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做到人人平等,不应因其生长在农村而受到人们的不公平待遇,有所偏颇。更应该加大支教力度,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去建设农村,使其发展。所以教学力量的影响是关键,师资队伍强大后,学生就得到更好的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缩小与城区学生的差距,不至于落后太多。

二、教育投入资源分配不均衡 一是学科结构失衡。音、体、美、计算机等教师严重缺乏,许多农村中小学没有专业音、体、美、计算机教师,只有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其他专业的教师几乎没有,只能由语文、数学、英语教师代教,不专业的教师教下来的效果是不理想的,学科结构的失衡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不到保障。 二是生源不足。我们办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入学接受教育,一所六个班级的小学少说也应该具备200个学生吧?据调查78所小学中,就有50所没有150名学生,有30所竟连50名学生都没有,未达20人的就有6所。在这种现状下,要把他们办成规定的学校都很难做到,更不用说办成减小城乡差距的优质学校了。 三、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 (一)教师编制不够 因城区学校扩招和部分老师退休,师资紧张,每年都要调入一批学历高、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有较高教学水平的老师,而且还有年龄限制,采取笔试、面试,体检合格后,择优录取。拒招刚从院校毕业的大专毕业生,以致一批又一批年富力强的农村优秀教师被调走。一些机关单位以事多编制少为由,频频向农村学校借调老师,特别是县城机关单位。这样造成农村学校严重缺编。有能力的学校请代课教师,有些学校没有能力请人,则只好给老师加课、加负责管理寄宿生等的工作量。平均每个教师的课时负担是12节。当前,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严重缺编,即使有他们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身兼数职。因此,农村音体美课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这些将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教师课时负担重,教育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徐珂社会学导论考试内容整理及名词解释答案

1 名词解释(6选4=16) (黑色:考过1次。红色:2次。紫色:多次。棕色:0次) 理想类型 理想类型分析法是韦伯创立并运用的研究方法。 理想类型是是一种分析概念或逻辑工具,是高度抽象出来的、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分类概念。如“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天职观”、“科层制”等等。 对理想类型的分析,主要包括比较不同理想类型的本质特征,分析不同类型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根据机构一致性的原则,来解释事物或现象的原因。 社会事实 涂尔干认为,“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 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个人。 社会唯实论 社会是超越个人的客观存在。社会先在于个人、外在于个人,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学应该当把社会当作对象来研究。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对个人发挥主导作用。 社会唯名论 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社会只是一个名称,用来方便地称呼构成社会的许多个人,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个人对社会发挥主导作用,人们的行动构建着社会,只有了解每一个行动者才是真正了解社会。

初级群体 就是由面对面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 次级社会群体 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各类社会组织,如公司、政府机构、学校。) 实证主义 把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对社会的研究;由经验事实验证,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 社会闭合social closure 社会闭合即是社会中占相对优势地位的阶层为保护本阶层的利益而制造的一种与其他阶层的隔离或限制。 文化采借 对外来文化元素和文化集丛的借用,两种文化接触后发生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互相采借对方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普遍现象。 家庭 家庭是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一般而言,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时形成家庭的基本关系。 核心家庭 一般由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 这种家庭规模小、人数少,仅1 个核心,即夫妻关系。

【教育社会学】我对教育社会学的理解

教育社会学——认识学校的独特视角 学了一学期的教育社会学,可谓收获巨大,作为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触这样社会学与教育学结合的课程是十分必要并且感觉很幸运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在个人成长经历中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组织、社会群体、社会互动等等的社会科学,学科分类很多,而社会学与教育的结合,则形成了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的社会学,同时也是具有社会学思想和方法的教育学,在此,我们可以先研究一下教育本身。 教育贯穿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它开始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一直到我们死去的那一天才结束,教育存在于任何社会,而且形式多样,范围涵盖从生活磨砺中学习或者成为经验学习到正式的学校学习。在这些形式多样的教育中,我们做了哪些工作?有关这些方面的政策又是如何影响学校的?所有问题都是教育社会学家所要应对的。然而社会学家并非试图判断对错好坏,而是要思考教育的现状以及某些政策的后果。 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就对我们解释了教育社会学的开课原因,即校园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校园化,较为简单的例子就是高考加分问题已经在社会上热议了很多年,各地加分政策不透明不公开,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导致损害了其他考生的正当权益和整个社会的公平意义。就以我自己为例,作为一名来自吉林省的朝鲜族学生,我就感

受到了高考加分问题的一些问题,吉林省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即为朝鲜族,而且其区别于满族的地方在于其有自身的民族语言并且流传至今。吉林省对于朝鲜族加分政策是,就读于少数民族学校的少数民族高考加10分,就读于汉族学校的少数民族加5分,这就涉及到学籍的问题了,由于各个学校对于学籍管理的严谨程度不同,又由于汉族学校教育水平明显高于朝鲜族学校,存在朝鲜族学生去汉族学校上学学籍挂在朝鲜族学校最后加分加10分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对于朝鲜族学校学生的一种不公平。然而这个不公平又与朝鲜族学校的师资水平较为不乐观有关,这也是一种不公平,在不公平的制度下,又有人钻着制度的空子,导致其他考生受到不平等待遇却无从解决问题。诚然,制度安排不严谨并不是小小的范围,小小的群体出现的问题,在整个中国教育方面,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不过我们要做的,不是在这里怨天尤人的喊制度的不公,而是利用现在已经通过高考,上大学学习社会学,学习教育社会学的优势来努力解决问题,为大家有一个更加透明美好的环境和心情去接受教育。所以,教育社会学对于建设美好和谐社会是非常重要必要的。 从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来看,科技进步以及知识大生产要求更多的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教育,然而学校只提供修养教育,难以满足需求,并且人们日益注意到教育与社会问题高度的联系,及其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必要性,用社会学的观点研究教育,有助于社会中一些问题和矛盾的解决,有利于社会更持续平稳的发展。同时,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不过渐渐

教育社会学论文

浅谈家庭与教育 摘要:说到教育,人们马上会想到的是学校、教师,虽然学校、教师对一个人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重要作用,但是,家庭对一个人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甚至能影响其一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新生命刚来到这个世界首先接触到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之后在父母的陪伴之下长大,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甚至性情养成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人受到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系统的,它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同时也是学校和社会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功能家庭因素家庭教育问题 一、何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社会结构中所受的教育,一般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自己组成家庭之前所受到的来自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有意识的知识传授、道德教育和有意识的家庭生活氛围的陶冶。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影响人的一生,良好的家庭教育甚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二、家庭的教育功能 第一、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有温饱的需求,但这使得我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十分贫乏,所以家庭就要给予多方面的照顾,并在其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交给他衣食住行的基本技能,即使到了中学阶段,受教育者在适应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能力任然相对贫乏,还是需要继续得到家庭多方面的照顾和指导,从中获得基本生活技能,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 B.相互关系说 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特殊社会现象说 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你是怎样来理解教育社会学的?如学科性质、意义方面(同上) 性质: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 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意义:教育社会学乃是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教育社会学的历史遗产,总结当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从宏观方面研究教育与整体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从中观方面研究教育与区域社会之间的功能性关系及学科内部的社会关系;从微观方面研究教育过程中的有关社会学问题。 3、教育社会学在欧美的发展(课件加工) 一、规范的教育社会学阶段 1、①史密斯《教育社会学概论》,是此方面最早的著作; ②华勒《教学社会学》,是当时此方面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2、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特征:①研究者绝大多数是教育学者;②研究方法偏向于哲理性 和规范性的研究方法;③在研究范围上,凡是与教育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都在其研究范围之内。 二、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时期 1、概况的描述: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兴”的教育社会学,或“社会学的”教育社会学,其时期始于1940-1960年,当时美国的社会学领袖人物由芝加哥扩散到其它各大学,研究的旨趣也由解决现有的特殊社会问题转为理论的建立与研究技术的改良。教育社会学已由过去的实用取向转为理论的取向了,或者说,姓“教”的教育社会学,已经成为姓“社”的教育社会学了。 2、代表人物:①帕深斯:强调建立社会行动的系统理论。 ②墨顿:也认为理论与研究的相互发展才是社会学成长的动力。 3、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贡献:①教育社会学由过去的以教育学者为中心,转换为由教育 学者和社会学者共同参与;②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看,已从规范的学科转化成一门严谨的学科,并且建立了许多有关教育的理论,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已可与教育心理学相抗衡;③在研究范围和领域上,研究的领域开始缩小,只关注于可用实证主义方法研究的那一部分。 三、批判的教育社会学时期 1、概况:这一时期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的”教育社会学,或“诠释学的”教育社会学,“现象学的”教育社会学,“微观的”的教育社会学等。

浅谈发挥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浅谈发挥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立足校园,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依照法律,按照一定的章程,自愿结成的具有固定成员和特定活动内容的群众组织。学生社团的发展为广大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完善能力、加强修养提供了舞台,也已经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德育工作领域重要载体。因此,重视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对于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和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色 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众组织,最鲜明的特征是目标的自愿聚合。学生社团是以共同的观念、兴趣、爱好、追求目标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参加活动的学生组织,有群体目标的整合性,大家都能为共同的社团目标努力。其次,学生社团具有普遍的群众性,表现为数量多,成员来源广。各高校都建立了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个学生社团,成员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民族。再次是社团辐射面广。由于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院系所,所以信息传播的对象多,速度快。学生社团具有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社团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造就和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有着两个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一,普遍教育性。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奋斗是产生凝聚力的内在条件,这些因素把众多的兴趣爱好、志向相同的同学汇在一面旗帜之下,使学生社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每一个社团都带有特定的文化内容与观念指导,这就使社团工作富有教育性的特点。 第二,典型示范性。很多社团在的活动方式和内容,会给大学生们带来某种示范性效应,引起众人的仿效,重塑大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观念,影响全新的人生理念的形成。 第三,无形的组织性。社团活动有着一种强大的组织的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座谈会、社会调查、影视欣赏、辩论、走访、网络交流,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这些灵活多样的活动,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都是在构建无形的教育的组织平台,为我们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舞台和载体。 第四,思想载体性。社团活动汇聚众多学生,社团所倡导了思想就更容易,同学接受成为校园文化精神的主流。多样化的社团活动融入与渗透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选择的自主性、参加的广泛性是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突出特点,而学生社团活动又是在高校的主导与控制下进行的,这就使得社团活动能够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操作与利用。其实这就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活动舞台和思想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社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向纵深发展。

兰大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内容: 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内容: 交际场合一般人们之间的距离应保持( ) A、18英寸以内 B、18英寸到4英尺 C、4英尺到12英尺 D、12英尺以上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个性的中心内容及形成和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人格的完善程度 B、自我的完善程度 C、道德的完善程度 D、学习的多少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 )首先修正了理性决策模型中的绝对最优标准,提出了具有相对性的满意化决策准则,从而提出了被人们称为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 A、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B、戴维.伊斯顿 C、拉斯韦尔 D、西蒙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是社会教化的起点,是个体遇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执行者,也是极其重要的执行者,个体社会化成功与否与家庭的父母教化有直接的关系。 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播 学员答案:A

社会学导论——徐珂

《社会学导论》 一、Developing a Sociological Outlook (4) 二、A Brief History of Sociology (社会学简史社会学简史)) (4) 1.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社会学早期人物)...............................................................4 1.1 奥古斯特.孔德(1798 – 1857)【法】 (4) 1.1.1 实证主义 (4) 1.1.2 研究方法 (4) 1.1.3 研究社会的对象 (4) 1.2 赫伯特.斯宾塞(1820 – 1903)【英】 (4) 1.2.1 社会有机体理论 (4) 1.2.2 社会进化论 (4) 2.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社会学经典人物) (4) 2.1 卡尔.马克思(1818 – 1883)【德】 (4) 2.2 埃米尔.涂尔干(1858 – 1917)【法】 (4) 2.1.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4) 2.1.2 涂尔干研究“社会事实”的方法 (5) 2.1.3 社会如何整合:社会团结 (5) 2.3 马克斯.韦伯(1864 – 1920)【德】 (5) 2.2.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个人的社会行动 (5) 2.2.2 理想类型 (6) 2.2.3 理解社会学 (7) 2.4 芝加哥学派 (7) 3.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7) 3.1 结构功能理论 (7) 3.2 冲突理论 (7) 3.3 交换理论 (7) 3.4 符号互动论 (7) 三、Ideas About Society (社会是什么社会是什么)【)【社会观社会观社会观】】...................................................................7 1. 西方经院哲学流派1:社会唯名论 (8) 1.1 社会唯名论的含义(社会唯名论的社会观) (8) 1.2 代表人物:马克斯.韦伯 (8) 2. 西方经院哲学流派2:社会唯实论 (8) 2.1 社会唯实论的含义(社会唯实论的社会观) (8) 2.2 代表人物:涂尔干 (8) 2.3 其他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论)、帕森斯 (8) 3. 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观 (8) 4. 冲突论的社会观 (9) 5. 交换理论的社会观 (9) 6. 符号互动理论的社会观 (9) 四、Social Change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 (9) 1. 社会变迁的含义 (9) 2. 社会变迁的类型 (9) 3. 社会变迁的原因(影响和推动社会变迁的因素) (9)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及 参考答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 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8.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 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 13. 在西方,法国的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华德。

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1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16.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结合体。 17.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 18.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19.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影响。 20.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21.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22.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计划、实施和总结_四个阶段。 23.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教科书选用权、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评价手段使用权。 24. 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5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 年(陶孟)和出版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形成标志

浅谈《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以教育社会学视角分析

浅谈《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以教育社会学视角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06T11:55:49.2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5月上作者:张丹丹 [导读]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戈夫曼的戏剧理论,真实的再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他通过剧班的表演展现出我们在生活中的角色呈现。其中戏剧分析和印象管理艺术是这本书中的核心思想。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摘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戈夫曼的戏剧理论,真实的再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他通过剧班的表演展现出我们在生活中的角色呈现。其中戏剧分析和印象管理艺术是这本书中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生活社会戏剧 戈夫曼是 20 世纪 60 年代著名的社会学家,是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戈夫曼在五十多年前,根据在设得兰群岛实地研究资料写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在书中,戈夫曼将现实生活比拟为一个大舞台,以社会学的视角来解读个体在这个社会大舞台上的互动过程,并且详细的分析了个体在互动过程中想要维持个体或群体所期望的理想形象。 戈夫曼认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具有非常明显的表演特性。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许多角色,学生、孩子、家长、老师等等。戏剧理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在表演的过程中都有很强的控制欲,我们会把自己理想中的自我形象展示给别人,并且十分在乎自己的表演是否会得到观众的认同,控制观众的想法。如果他想要让观众相信自己表演的真实性,他首先就必须有充分的自信认为自己对场景及自我概念的把握是正确的。其次,这一过程还包括了表演者的表现技巧以及熟练程度。 戈夫曼的理论可以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表演框架;二是印象管理框架。 一、表演分析要素 表演包含许多因素。其中,剧本、舞台、演员、观众是不可缺少的。为了达到观众心目中理想化的形象,表演者就必须协调好自发性主我和社会化客我之间的矛盾。 1、剧本。在戈夫曼看来,剧本即“常规程序”,是表演主体“在表演期间并可以在其他场合从头至尾呈现或表演的预定行动模式。”在戏剧表演中,剧本是预先指定好的,通常,每个演员都必须按照剧本来完成自己的表演。戈夫曼把社会看作是一幕正在演出的戏剧,每一个人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表演,而每个人的表演都受到“剧本”的限制。戈夫曼承认“‘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尤其在角色和规范的意义上)是‘社会学的核心’”,剧本中概念的引入也正是表明了这一点。也就是社会规范和观众对角色的期待,在表演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单独一个人,我们所呈现的表演还与同我们“搭戏”的演员有关。 2、表演。每一个在台上的演员,他们的职责就是将自己最好的表演呈现给观众,并给他们留下自己认同的印象。当个体扮演某种角色时,他会要求观众认同他的表演。戈夫曼认为,有时表演者也许会完全被自己扮演的角色所欺骗,从而相信他表演的现实就是真正的现实。戈夫曼将这种表演者叫做“真诚”的个体。例如,护士在工作中表现出认真负责、爱护关心病人的态度,这时,护士这一角色的角色扮演者就是“真诚”的个体。有时,表演者会不相信自己所表演的行为,戈夫曼把这种表演者叫做“玩世不恭者”。例如,部队的士兵在刚进入部队时要遵守各种规章,他们内心没有真正的接受就是“玩世不恭者”,但在为了集体荣誉而去遵守时就是“真诚”。这两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3、舞台。舞台是表演的重要区域,它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 (1)前台。戈夫曼把前台看作“是个体在表演期间有意无意地使用的标准类型的表达装备。”用戈夫曼的话来说,“在行动者担当一种已确定的社会角色时,他通常发现一种特定的前台已经存在,所以前台是易选择,不易被创造的”,所以它制约了表演者,前台是一种设定好的场景,它要求表演的是理想化、社会化的自我。前台包括舞台设置和个人前台两部分;其中,舞台设置就是舞台布景和道具,它是演员表演必须的场景,它是表演者互动的实体背景。如,扮演“学生”角色需要的教室,扮演“医生”角色需要的诊所等。 (2)后台。后台往往表现的是表演者不为人知的一面,这里是观众和局外人不能够进入的地方。前台是预设好的地方,表演者必须按照剧本进行表演,不能够有差错,一旦进入前台表演者就要完全进入状态快速切换,而后台表演者可以非常放松的在里面,可以不用顾忌形象和观众的评价,表演者可以卸下伪装尽情的回归自我。例如,餐厅在营业前服务员要把餐厅打扫的干净整洁,后厨是客人不能够进入的地方,厨师在里面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可能有的时候餐具都是循环利用的,因为客人不会进入后厨所以也不会有所察觉。 4、剧班。一场完美的表演需要演员间的合作,需要演员间的彼此配合。在对剧班表演的论述中,他指出对某些特定情景定义的维护是剧班表演进行的前提。剧班在设定的具体场景中有序进行,每个表演者既要按照剧本完成表演同时也要协调同伴间的表演,这样才能够使一场演出达到完美的效果。剧班成员间像是有种约定俗成的契约,每个人都会遵守。例如,寝室文化节,每个寝室都想得奖,因为得奖可以加分,所以寝室的每个人都会努力的装扮寝室互相帮助配合,即使有的人不想参加比赛也没有用,因为这是集体项目,寝室的每个人都要参加,如果你不配合其他人就会督促你去完成你应该做的。 戈夫曼认为,如果一个剧班的演出能够顺利进行,那就要保证不允许一个个体既加入剧班又加入观众。剧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忠于自己的演出,对剧班的其他成员做到协调配合。 二、印象管理 在印象管理中,除了要对一系列有意性的行动进行管理之外,还要应对一些非期望的行动,如一些无意识的行动或者突发情况等。我们在表演的过程中表现完美,实际上就是想得到观众的认可,表演者很在乎观众的态度,表演者通过影响他人来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使别人对自己的印象进行刻意的管理,使得自己在别人心中树立完美形象。 (一)理想化表演 如果你想在别人眼里留下好印象,那就要求自己采取某些表演技巧来掩饰自己,使自己可以展示一个理想化的形象。戈夫曼认为,理想化就是“使表演与它所处的社会的理解和期望相符合”。也就是说,表演者理想化的表演其实就是社会大众所认可的规范要求,而表演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