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科技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高校科技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高校科技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高校科技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高校科技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23T13:36:42.653Z 来源:《科技研究》2018年8期作者:罗丽华郭旭

[导读] 进而根据评价模型对高校进行聚类分析,探寻理工农医类院校科技能力水平差异的原因。

(黑龙江工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要:为了高校能够对自身的科技能力进行有效的认识与改进,本文选取227所理工农医类院校应用层次分析法原理确定其科技评价指标,然后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高校个体科技能力评价模型,进而根据评价模型对高校进行聚类分析,探寻理工农医类院校科技能力水平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高校科技质量评价;评价方法;研究

一、高校科技评价模型的构建

科技评价作为科研管理和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构建科技发展竞争环境的基础,在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方面作用重大。但近些年来,科研评价却备受诟病,处境尴尬,甚至出现了信任危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评价体系将科技评价结果作为重要或支撑指标; 另一方面,不少批评科技评价的声音接踵而至,包括部分学者建议取消科技评价。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质疑: 现行的科技评价体系是否提供了必要的创新导向?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逐步得到重视,因此科技评价对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导向性和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尤为重要。

二、高校科技评价的界定

科技评价的基点是与评价目的相联系的。通常,科技决策需要基于预测的事前评价,科技活动控制需要基于过程的事中评价,科技活动绩效考核需要基于结果的事后评价,而科技成果价值评判则基于成果对目标的贡献。科技评价可以分别从国家(或部门、地方)角度和企业角度进行。而国家和企业推动科技活动的目标是多层次的,一般可分为着眼于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战略性目标和针对具体问题的战术性目标。科技评价的层次取决于评价对象的主要目标。由此可见,可以用包括对象、基点、角度、层次的4维向量区分一项具体的科技评价问题的属性。由于科技评价问题属性的多样性、科技评价目标的多重性以及科技评价内容的综合性,用一种评价模式涵盖科技评价的所有因素几乎是不可能的。对具有不同属性的科技评价问题,应该有不同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三、科技评价理论与方法的体系结构

科技评价活动需要理论支持和方法支持,人们通常理解的方法是一系列的技术、工具和原则。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完整的科技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应该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体现科技评价活动共性的评价方法论;二是面向不同对象的评价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模型;三是各种具体的科技评价方法及应用模型;四是科技评价实施过程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和规范。面向具体问题的科技评价活动,需要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根据问题的属性、评价的要求和条件,依据相关的理论,选择和设计合适的评价方法并加以正确的运用。科技评价的实施过程也需要管理与控制。

科技评价方法包括的内容有:科技评价研究方案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科技评价信息获取与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科技评价信息分析与集成的理论与方法;科技评价实施过程管理与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对科技评价结论信度与效度进行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科技评价活动是一种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对评价方案进行系统的设计(包括对评价问题和前提条件的分析、评价目标和任务的界定、评价准则和参照系的确立、具体评价方法的选择和组合等),对评价信息和评价结论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进行客观的评估。科技评价需要对评价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完善我国的科技评价体系不应忽视过程控制规范的研究。过程控制规范主要包括:科技评价活动组织规范;科技评价方案及实施计划制定规范;科技评价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规范;科技评价实施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和沟通管理规范;科技评价结果鉴定与检验规范等。在深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应当编制面向不同类型科技评价活动的实施操作指南。科技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还包括面向不同对象的评价基础理论和基本理论模型。这些基础理论和基本理论模型是确定科技评价准则、设计科技评价方法的依据,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相对于基础理论和基本理论模型,人们更关心的是各种具体的科技评价方法及应用模型。科技评价使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信息获取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评价与决策方法这三大类。进一步细分,还可分为影响与效果辨识方法、操作化设计方法、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处理方法、计量方法、分析方法、评价方法等。仅就评价方法而言,具体的模型、指标也数不胜数,其共同的基本要素包括准则、指标、尺度、权重、阂值等。这些方法既有定量分析方法,也有定性分析方法,绝大多数方法并非科技评价所专用。各种具体的评价方法只是科技评价的工具。作为一个体系,评价方法要服务于评价内容,并在合适的场合,以合理的程序加以正确运用。角度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不同、层次不同的科技评价,其评价内容应该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科技评价可能涉及社会、经济、技术、财务、、制度等评价维度。评价的内容通常有效果、价值、、能力、条件、可行性等。针对具有不同属性的评价问境险题,将这些评价维度、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加以正确组合,并配以合理的评价程序,才能形成完整的方法体系。

四、结语

近些年,国家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更加关注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益,这对科研管理特别是科技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需要改革现行的科技评价和管理方式,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人员,重点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应用型本科高校科技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GBC1317134。

1]陈运平,陈林心.我国中部六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38-45.

[2]石善冲.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6):31-33.

[3]徐晓敏.层次分析法的运用[J].统计与决策,2008(1):156-158

作者简介:罗丽华(1979.12—),女,汉族,黑龙江人,黑龙江工商学院教师,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精心整理培训资料—2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 一、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1、评价标准 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修改单(环发[2001]1号)规定的浓度限值 Coi—i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n—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根据全省各地空气污染的状况和特征,结合空气常规监测项目情况,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12个城市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计入综合污染指数,其他市、县、区以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⑵空气质量达标评价由单项污染物水平和级别以及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进行评价,其中年均 单项污染物级别由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值标准确定;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的确定为最差一个单项污染物级别即为空气质量级别。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一级和二级)为达标,超过二级标准(三级和劣三级)为超标。其中一级为空气接近良好背景水平的优级,二级为空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存在但影响程度尚可接受的合格水平,三级为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危害性程度,劣三级为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⑶污染负荷系数法 为: 1 2 9:00 3、降水评价方法 降水酸度(pH值)以pH=5.60作为划分酸雨界限,一般将pH<5.60的降水称为酸雨。用降水pH 年均值和酸雨出现的频率评价酸雨状况。 三、沙尘暴评价 (总站生字﹝2004﹞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印发<沙尘天气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 31号)规定进行评价。详见表3-7。 表3-7 沙尘天气分级颗粒物浓度限值单位: mg/Nm3

10 2、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达不到规定时间者,其分级下降一级; 3、未达到分级标准的其它沙尘现象统称为“受沙尘天气影响”。 四、地表水评价 限值进行比较,以该断面(或河流)污染最重因子的类别作为该断面(河段)的水质综合类别。 ⑵地表水域功能标准 根据陕西省地表水域功能标准进行水质超标状况评价 ⑶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污染分担率来计算和评价各水域(或河流)间的污染程度大小和污染年际变化(污染指数计算,采用第Ⅲ类标准值)。

11 评价研究方法

11评价研究方法

第十一讲评价研究方法 第一节评价研究的基本概念 评价,就是指依据明确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方法,测量对象的功能、品质和属性,并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性的判断。 在评价研究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量表测量来收集资料,但它只是评价研究中的收集资料的工具,而不等同于评价研究。 一、评价研究的特征 评价研究的特征表现在评价的目标性与价值性的判断。 (一)评价的目标性 评价的目标性是指评价研究是一项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的研究活动。评价的目的是指通过评价活动后所期望达到的结果。通常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期望结果。 比较评等,这属于相对性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两个不同对象的评价,以期对这两个对象的差异性做出判断。假如用a和b代表两个不同对象,比较评等就是要判断是否存在a>b或a<b。 达标衡量,这属于绝对性评价,是以某一对象作为比较的标准(a0),经过对另一对象a的评价研究,对对象a做出是否达到a≥a0的判断。 发展比较,这属于自我评价,是以自身的前后状况进行比较,通过对对象a不同时期的评价研究,对对象a做出是否存在a2≥a1的判断。 评价目标是要做出上述评价结论的依据。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常用的评价依据是: 条件水平,例如拥有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品质水平,例如对教学软件通常是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方面进行品质评价的。

效果水平,例如对于教学效果,是从教学目标来分类,即从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 价等出发,判断目标达到的程度。 管理水平,例如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着重在对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流通、发展方面的管 理。 (二)评价研究的价值判断性 评价研究的价值判断性表现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分解出若干评价要素(项目),由评判者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对象的各项功能、品质和属性进行等级的判断。在获得逐项的评判结果之后,还要根据各项目的重要程度制定权重,把各项目的评判等级与权重综合,从而对总体做出等级比较、达标状况或发展程度的判断。 二、评价研究的要素 评价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一)评价对象 这是指被评价、被研究的人或者事物。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评价对象主要是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效果,教育技术事业的管理等多方面。 (二)评价指标体系 它是评价研究工作的工具,通过它有目的地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同时,它又是评价判断的依据,依据它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有评价要素(指标项)、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三个部分。

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

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 蓝江桥 (空军雷迭学院武汉430019) 摘要本文针对现代太学教育的特点,提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要突出学术性、民主性和自学性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确立要注重多样化;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选择要体现多元化。 关键词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大学的课程教学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征,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的评价,既不能缘商业评价那样以顾客意见为准,也不能像产品评价那样用指标性能的统一尺度来衡量。如何既满足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需求,又保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探索和创造的权力,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和风格,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我们发展现代大学评价体系的逻辑起点。为了充分发挥课程教学评价的导向性、诊断性和激励性的作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和实践。 一、评价指标的构建突出现代大学教学的特点 大学教学与普通教育的教学尽管有一些必须共同遵循的教学原则和规律.但它还有一些独特的特性,正是这些独特的特性才形成了大学教学与中、小学教学的本质区别。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指标的反映和引导,这些特性才能在实践中深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长期以来,不少高校把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态度及教学责任心上的比较多,而对学生的关注比较少;对教师的限制多、引导少;终结性评价多,过程性评价少。大学教学的特点不突出,成为制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索。那么,现代大学教学有那些本质特性应该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反映呢?主要是学术性、民主性和自学性。 从学术性来看,大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按学科和专业的分科教育,主要通过课程教学进行,这是大学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所在。因此,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必须突出反映这个特征,大学教学评价的学术性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向学生介绍和展示本课程所在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向学生介绍和点评相关领域的不同理论流派和不同学术观点,并表明教师自己对这些观点和流派的看法;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等。通过这些反映学术性指标的评价,激励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向学生展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轨迹,为学生打好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术精神和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全面素质。 从民主性来看,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精髓,同样也是大学课程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教学的民主性评价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气氛的民主和谐,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问题的饵答以及不同意见的包容;教师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水平;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启发性等。通过民主性指 ?257?

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方法与选择

附录A 评价方法与选择 (资料性附录) A.1同行评议法 某一或若干领域的专家采用一种评价标准,共同对涉及上述领域的一项事物进行评价的活动。 采用同行评议法时,应根据评价目的、项目所属领域及复杂程度等明确以下事项:——专家应具备的资质条件; ——专家组数量及构成比例; ——评价内容与规范; ——评价形式,如会议评价、通讯评价等; ——评价权利与责任义务; ——评价应准守的职业道德准则,等。 为提高同行评议质量,可以根据专家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对不同专家的评议赋予适当的权重系数,建立高质量的同行专家库。 同行评议法可以与多维指数法、综合评价法等结合使用。 A.2投入产出效率法 通过计算科技项目投入产出效率对项目进行评价。通常,科技项目投入产出率等于项目的技术隐性收益、技术显性收益完成率与项目投入完成率之比。 当投入产出效率小于1时,表明该科技项目尚未达到预期目标。说明科研项目投入、技术隐性收益、技术显性收益三个要素目标值与完成值比例之间的匹配程度尚未达到预期; 当投入产出效率等于1时,表明该科技项目已经达到预期目标。说明科研项目投入、技术隐性收益、技术显性收益三个要素目标值与完成值比例之间的匹配程度完全符合预期; 当投入产出效率大于1时,表明该科技项目已经超过预期目标。说明科研项目投入、技术隐性收益、技术显性收益三个要素目标值与完成值比例之间的匹配程度已经超过预期。 该方法可以与技术报表法结合使用。 A.3技术报表法

从客观现实中采集科技项目相关数据来进行评价,反映一个项目从思想火花(形成创意)到商业成功(实现创新)的全过程。可以通过编制技术报表的方法实现,技术报表包含:工作分解结构表(WBS表)、质量成本进度表(QCD)、风险要素控制表(TRC)。 评价时应明确以下要素:, ——技术就绪水平的划分级别; ——技术就绪水平各级别的定义; ——质量里程碑定义和举证要素; ——经费总概算、关键级别的经费概算; ——对应技术就绪水平每个级别的完成节点时间。 该方法可以与投入产出效率法结合使用。 A.4多维指数评价法 通过多维度指标对科技项目进行评价,衡量和反映科研活动实际取得绩效的效率与水平。评价指标值以量化表达和定性描述两种方式表现。量化测评方法如文献计量法、C-D生产函数法、新产品销售率(NSR)法、成本节约率(CSR)等;定性的主观评价法如同行评议、回溯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评价步骤包括:评价目标界定、评估框架构建、指标体系构建、基础数据收集与样本选择、缺失数据补充、指标度量、数据标准化、权重确定、指数集成、结果分析等。 该方法可以与同行评议法、科学计量法结合使用。 A.5科学计量法 对科学研究活动与结果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不受个人主观因素和其他非科学因素的影响。 评价时应明确以下要素: ——科技论文(专著)的数量 ——科技论文(专著)的引证 ——引用率 ——平均被引次数等 ——其他衍生指标 该方法可以与其他评价方法结合使用。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1 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数理方法和其他手段,对水环境素质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或将量质变换为评语)的过程。水环境质量评价必须以监测资料为基础,经过数理统计得出统计量(特征数值)及环境的各种代表值,然后依据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水环境质量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2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作用及分类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案;可以了解和掌握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与计划;可以为制定国家或地方的环境标准、法规、条例细则等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进行环境质量的预断预报,编制新建、改建、扩建和挖潜、革新、改造等工程技术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防治方案,为选址、设计和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还可用以总结本地区的环保工作,鉴定防治措施的效果、写出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进行不同地区间环境质量的比较,交流情报资料,进行全国环境质量统计,促进环保科研技术的发展以及是否以牺牲水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而换取经济发展高速度的损益分析等。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大致上可将水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照时间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2)按照区域类型可分为城市、区域或流域、景区等;3)按照环境的专业用途又可分为饮用水、灌溉水、渔业用水等质量评价。 3.水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3.1评价方法分析 1.单因子评价法 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明确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单因子评价法的实质是评价过程采用变权来处理评价因子,对污染最重因子赋以100%权重。因此,该方法未考虑水质评价全部因子的贡献,水质监测信息未充分利用。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水质评价结果是差的,表现为过保护。有时会由于过于严格的要求把水域使用功能评价得偏低各评价参数之间互不联系,不能全面反映水体污染的综合情况但该方法评价过程简单,无需复杂计算。 以金沙江流域铁路桥断面为例,按单因子方法,其评价等级为Ⅳ类,定级项目为石油类,但其他7项污染因子均好于Ⅰ类水质标准。再如新濉河大屈断面,按单因子方法,其评价等级为劣Ⅴ类,定级项目为氨氮,CODMn也超标(Ⅳ类),BOD5、石油类、挥发酚、汞、铅这5个项目均好于Ⅰ类水质标准,DO好于Ⅱ类水质标准。按4种分级评分法评价,铁路桥断面均评价为Ⅰ类,大屈断面则评价为Ⅲ类(灰色关联)、Ⅴ类(模糊综合)、Ⅰ类(物元可拓)、Ⅱ类(标识指数)。比较各种方法评价结果,如果按单因子评价法,将这两个断面评价为Ⅳ类和劣Ⅴ类结果偏严。因此,当仅有1项指标污染较重时,分级评分法较为合适;当有2项以上指标污染较重时,物元分析法评价结果偏松,标识指数法和灰关联分析法 2.污染指数评价法 污染指数评价法是用水体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与其评价标准之比作为该项目的污染分指数,然后通过各种数学手段将各项目的分指数综合而得到该水体的污染指数,以此代表水体的污染程度。对分指数的处理不同,使水质评价污染指数存在着不同的形式,包括简单叠加指数、算术平均值指数、均方根指数、最大值指数、内梅罗指数等。 111简单叠加指数 选定若干评价参数, 将各参数的实际浓度Ci和其相应地评价标准浓度( Coi) 相比,求出各参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探析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探析 当前一些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学科知识内容评价、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教学进度评价的误区,忽略了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进度。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推进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进完善,应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切实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构成、进一步确立评价过程的沟通互动、逐步营造教师开展自我教学评价的良好氛围。 标签:课堂;教学质量;教育质量;评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要把提高质量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新时期新形势下,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各地高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发展新部署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立足新的历史起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既是确保高校正常运转的现实需要,又是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以来得以继续向前发展的时代需求。 第一,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增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性的需要。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和创新等重要职责,为更好地履行这些社会职责,更好地肩负起高校自身的历史使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需持续向精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中的基础性、日常性工作,这一工作能否取得实效事关高校整体工作大局。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有助于把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推向深入,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可视化、可行化和精细化,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富有现实操作性,具体可行,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科学化发展,增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第二,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一定意义上,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即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党中央提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1〕,当前,提高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开展,既有助于建立起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又能进一步促进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二、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误区 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内容,许多高校都深入开展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然而,实践中少数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一些误区。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 行) 二○一一年三月 —3—

目 录 一、基本规定 (6) (一)评价指标 (6) 1.水质评价指标 (6)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 (二)数据统计 (6) 1.周、旬、月评价 (6) 2.季度评价 (6) 3.年度评价 (6) 二、评价方法 (7) (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 1.断面水质评价 (7)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 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 —4—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5—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 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 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6—

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

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生活着的人们总是面临着如何发现新价值?如何证实自己在追求价值?如何证实自己获得了价值?这三个问题又可归结为怎样发现价值和怎样判断价值两个基本问题。因此,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判断价值的评价方法和发现价值的评价方法两类基本方法。本文对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的研究就是以此假设为基础逻辑地建立起来的。论文由四部分共七章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的两类价值形态,高等教育评价的推理,评价的量化中介与运算中介的结构,评价方法的分类,以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作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反映不同价值关系的耦合价值群和同源价值群,得出了在价值孤立计量中的价值实现与价值期望守恒规律,以及将评价方法分为质化评价、量化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四类等重要结论。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选取无先行评价组织者的质化评价和量化评价,在评价方法论的层次对高等教育评价进行系统地研究。其中:第二章研究高等教育质化评价,主要涉及质化评价的内涵、基本假设、适用条件、功能机制、技术成本、保障机制、评价指标体系、与定性评价的区别、定性评价的局限性等,并结合树立榜样、大学特色评价、以及应答式评价建立了进行质化评价的几个模式。第三章研究高等教育量化评价,主要涉及量化评价的内涵,中介、适用条件、功能机制、技术成本、保障机制、以及与定量评价的联系与区别,结合职称评定和AHP方法建立了进行量化评价的一般模式,并讨论了三类数学模型

的区别与联系。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在具体的技术层面上对评价所使用的数学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际评价的案例分析,对确定性数学模型、随机数学模型和模糊数学模型三类模型中的一些具体模型的适用条件、功能机制、技术成本、保障机制,结合具体地高等教育评价对象(领域)进行了较深入、较系统的研究。其中:第四章主要利用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数据包络分析、层次分析所提供的数学模型,结合大学资源效率绝对评价、学习遗忘策略评价、大学运行效率相对有效性评价和绿色大学评价,研究确定性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评价技术。所得出的结论给出了科学使用这些确定数学模型作为评价工具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给出了这些模型在教育评价中的新应用。第五章主要借助回归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齐次马尔科夫链所提供的数学模型,结合学习评价、大学综合评价、选优评价、科研队伍结构评价,研究随机性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评价技术,给出了使用这些随机数学模型作为评价工具应注意的问题和注意方法,同时得出了这些模型在教育评价中的新应用。第六章主要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模糊积分、灰色数学所提供的数学模型,大学创新能力评估、研究生学位管理质量评估和大学排行,研究模糊(灰色)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评价技术。提出并解决了使用这些模糊(灰色)数学模型作为评价工具应注意的部分问题,同时给出了这些模型在教育评价中的新应用。第四部分包括第七章,首次对大学无形资产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通过大学无形资产评估研究,揭示了大学无形资产的本质,提供的大学无形资产价值估计方法,为大学评估自己的价值提供了较为简

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 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规范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评价目的 1.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帮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推动广大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为教学管理部门准确掌握学校课堂教学情况提供信息支持,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完善课堂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机制,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4.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晋级等工作提供依据。 第三条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学质量评价既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又要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反映出教师教学的真实水平。 2.客观性原则:教学质量评价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出准确、全面的评价。 3.导向性原则:教学质量评价要使全校教师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起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办法要清晰明确、便于操作。 第四条评价对象 所有本科课程(含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的课堂教学。 第五条评价内容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艺术、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纪律、教案资料、总体教学效果、课前准备、课外辅导、课程考试(包括试卷质量、试卷评价、试卷分析)等方面。 第六条评价方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行)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 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 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 2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 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 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湖泊水质?)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

关于评价方法研究的几点反思

关于评价方法研究的几点反思 哈尔滨市第六十五中学李元羿提到对学生的评价,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很熟悉,可是在旧的观念当中往往比较重视对于学生的总结性评价,较多的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评价方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 一、多角度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记得还是教2011届毕业生的时候,班级里有一个挺懂事的女生,家里的生活条件很不好,她和奶奶靠着亲戚的接济和爱心人士的帮助过活,但即使这样,她也活的阳光灿烂。她的成绩一般,尤其是化学成绩更是不好,心急的我总是在考试之后狠狠的批评她,单独给她讲题的时候,面对她的错误有时没有耐心,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这不是很简单吗?怎么还不会!”。她从来都是静静的听,从不顶嘴,可是我总觉得在她顺从的表象下面隐藏着什么。可是当时的我并没有重视去探究这些,因为我认为是她不够用功,没有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我认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好,是爱护她的表现,可是她的成绩不仅没有起色,还渐渐的下滑,最终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给我留下了很多遗憾。 现在想想,我才发现,无知的我犯了多么大的错误,我的评价角度太单一了,只是注重了学习的效果,没有从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等其他的方面进行评价。首先,这位女生的优点很多,平时的课堂上很喜欢发言,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可是我没有注重及时评价,错过了最佳的激励时机,结果导致她上课时的积极表现没有得到及时的鼓励,使其越来越消极,最终变得无动于衷。其次,大多数的时候我只是采用了绝对评价法,将其与我制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只注意到了她与标准的差异,没有看到她的进步。对于被我弄得越来越没有信心的她来说,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其实更合适,使其自身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比较,从“有进步、有收获、有提高”的角度去进行评价和鼓励,我想更能照顾她的个体差异,减轻她的压力,在轻装上阵的前提下,也许更利于她的进步。 二、开展多元的学生评价,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 一、课堂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一)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正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方法恰当、仪态大方、语言准确、板书合理、联系实际、教书育人、气氛活跃、组织有序,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品德、提高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如下: (1)教师应执教严谨,认真负责;教态自然大方,和蔼可亲;着装整洁、朴素;言谈举止端庄,为人师表形象好; (2)教师应认真授课,严格按教学进度表开展教学活动,按时上下课; (3)教学内容应正确、充实、系统,深度适宜,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并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 (4)课堂教学内容要优化,环节要完整,组织要合理,思路要清晰,结构要严谨,衔接要自然,能有效利用课时; (5)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启发性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适合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6)教师应善于突出重点,根据教材内容体系与其他课程间的联系及实际需要,找准课程重点和课堂重点,在讲解时分清主次,有详有略; (7)教师讲课要求语言准确、简洁、流畅,使用普通话; (8)教师要善于课堂管理,教学组织紧凑,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 (9)教师板书应布局合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内容简洁,重点突出,书写规范,图表准确、清楚。 (10)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书育人功能,突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二、课堂教学环节质量评价方案 (一)评价方案 按照《课堂教学环节质量标准》,采取专家领导、同行和学生听课、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任课老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评价工作使用专门表格,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20分)、教学内容(30分)、教学方法(20分)、教学效果(20分)、教书育人(10分)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目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最后成绩按学生测评占40%、专家评价占30%、同行评价占30%计算,以后不断提高学生所占评价比例。各种评价表格见附件。(二)评价方法与程序 1、时间:每学期开学初至学期结束 2、评价的实施: 学生评价方法:由系上统一安排时间,由学生对本学期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专家评价方法和同行评价方法:由系上统一组织实施,随机听课、评课,课间可随机给学生发放调查表,课后认真评议,形成书成意见和评议成绩,并向被听课教师进行反馈。 经济与管理系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专家用)

浙江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修订) (征求意见稿)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为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关于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大发教〔2006〕46 号)文件精神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特对现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进行修订。 一、评价目的 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为学校教学相关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包括所有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包括实习和毕业环节。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和“课程” ,即某课程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的教学质量,即“人?课”。 三、评价指标理论 课、实验课、体育 课和双语课分别制 订评价指标。评价 指标详见附件 1 和附件 2 。 四、评价人员及权重 1. 评价人员

参加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二是同行及管理人员,包括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 2.权重 原则上,学生评价权重占70%,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权重占30%(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各占10%)。 五、评价方式和流程学生评价和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均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进 行。系统首先剔除 每一个评价对象即“人?课”的最高5唏口最低5%学生评价分,得出的学生评价分再与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分汇总,经过加权统计,得出综合评价分,并将综合评价分按类别由高到低排序。 评价工作流程见附件3。 六、评价结果及等级评定 1.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按同类可比的原则分类排序,并按一定比例确定评价等级。 2.全校课程按以下类别统计评价结果。 (1)通识课程:思政类、军事理论类、公共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沟通与领导类、科学与研究类、经济与社会类、技术与设计类、新生研讨课等。 (2)大类课程: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工程类、设计及艺术类、经管类和文史哲类等。 (3)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人文社科类、理工农医类等。 (4)专业课程:按同一学院或学系分别统计评价结果。 (5)双语课程:文科类、理科类和工科类等。每门课程只能归入其中一类,并在此类中按综合评价分由高到低排序。

简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

简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仅限于考试成绩而是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去考虑。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教学管理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作用,是推动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对课堂教学评价不应仅限于“考试成绩”而应该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去考虑。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七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考虑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教学内容 我国的教育学中一般认为“课程是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总和。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和表达的教学内容”。所以,课堂教学首先是有计划的教学内容,是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一定的技能。课堂上采取的各种方法,诸如形象比喻、实验演示、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等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记忆、应用所学的知识。活跃的课堂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与交流,但是,片面的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离开基础知识的所谓提高能力只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教学理念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不是传播知识的机器,而是科学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进行着知识的交流,还有着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新知识的渴求都在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一位教师不喜爱所教的学科,又怎么能把这门学科的奇光异彩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没有严谨求实的教学作风,又怎能引导学生养成探索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师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要用心去贴近学生。一方面教师以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精神,自信的神态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表情、手势一起学生的共鸣,一同感受知识的魅力,探索的乐趣。 1、关爱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2、提倡教学民主,以教师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共鸣,使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和谐。 3、教学相长,师生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共同迸发。 四、教学策略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已经在潜移默化中传授了学习的方法。学习方法不只局限于解

高校科技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高校科技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23T13:36:42.653Z 来源:《科技研究》2018年8期作者:罗丽华郭旭 [导读] 进而根据评价模型对高校进行聚类分析,探寻理工农医类院校科技能力水平差异的原因。 (黑龙江工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要:为了高校能够对自身的科技能力进行有效的认识与改进,本文选取227所理工农医类院校应用层次分析法原理确定其科技评价指标,然后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高校个体科技能力评价模型,进而根据评价模型对高校进行聚类分析,探寻理工农医类院校科技能力水平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高校科技质量评价;评价方法;研究 一、高校科技评价模型的构建 科技评价作为科研管理和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构建科技发展竞争环境的基础,在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方面作用重大。但近些年来,科研评价却备受诟病,处境尴尬,甚至出现了信任危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评价体系将科技评价结果作为重要或支撑指标; 另一方面,不少批评科技评价的声音接踵而至,包括部分学者建议取消科技评价。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质疑: 现行的科技评价体系是否提供了必要的创新导向?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逐步得到重视,因此科技评价对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导向性和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尤为重要。 二、高校科技评价的界定 科技评价的基点是与评价目的相联系的。通常,科技决策需要基于预测的事前评价,科技活动控制需要基于过程的事中评价,科技活动绩效考核需要基于结果的事后评价,而科技成果价值评判则基于成果对目标的贡献。科技评价可以分别从国家(或部门、地方)角度和企业角度进行。而国家和企业推动科技活动的目标是多层次的,一般可分为着眼于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战略性目标和针对具体问题的战术性目标。科技评价的层次取决于评价对象的主要目标。由此可见,可以用包括对象、基点、角度、层次的4维向量区分一项具体的科技评价问题的属性。由于科技评价问题属性的多样性、科技评价目标的多重性以及科技评价内容的综合性,用一种评价模式涵盖科技评价的所有因素几乎是不可能的。对具有不同属性的科技评价问题,应该有不同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三、科技评价理论与方法的体系结构 科技评价活动需要理论支持和方法支持,人们通常理解的方法是一系列的技术、工具和原则。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完整的科技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应该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体现科技评价活动共性的评价方法论;二是面向不同对象的评价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模型;三是各种具体的科技评价方法及应用模型;四是科技评价实施过程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和规范。面向具体问题的科技评价活动,需要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根据问题的属性、评价的要求和条件,依据相关的理论,选择和设计合适的评价方法并加以正确的运用。科技评价的实施过程也需要管理与控制。 科技评价方法包括的内容有:科技评价研究方案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科技评价信息获取与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科技评价信息分析与集成的理论与方法;科技评价实施过程管理与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对科技评价结论信度与效度进行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科技评价活动是一种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对评价方案进行系统的设计(包括对评价问题和前提条件的分析、评价目标和任务的界定、评价准则和参照系的确立、具体评价方法的选择和组合等),对评价信息和评价结论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进行客观的评估。科技评价需要对评价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完善我国的科技评价体系不应忽视过程控制规范的研究。过程控制规范主要包括:科技评价活动组织规范;科技评价方案及实施计划制定规范;科技评价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规范;科技评价实施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和沟通管理规范;科技评价结果鉴定与检验规范等。在深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应当编制面向不同类型科技评价活动的实施操作指南。科技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还包括面向不同对象的评价基础理论和基本理论模型。这些基础理论和基本理论模型是确定科技评价准则、设计科技评价方法的依据,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相对于基础理论和基本理论模型,人们更关心的是各种具体的科技评价方法及应用模型。科技评价使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信息获取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评价与决策方法这三大类。进一步细分,还可分为影响与效果辨识方法、操作化设计方法、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处理方法、计量方法、分析方法、评价方法等。仅就评价方法而言,具体的模型、指标也数不胜数,其共同的基本要素包括准则、指标、尺度、权重、阂值等。这些方法既有定量分析方法,也有定性分析方法,绝大多数方法并非科技评价所专用。各种具体的评价方法只是科技评价的工具。作为一个体系,评价方法要服务于评价内容,并在合适的场合,以合理的程序加以正确运用。角度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不同、层次不同的科技评价,其评价内容应该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科技评价可能涉及社会、经济、技术、财务、、制度等评价维度。评价的内容通常有效果、价值、、能力、条件、可行性等。针对具有不同属性的评价问境险题,将这些评价维度、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加以正确组合,并配以合理的评价程序,才能形成完整的方法体系。 四、结语 近些年,国家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更加关注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益,这对科研管理特别是科技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需要改革现行的科技评价和管理方式,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人员,重点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应用型本科高校科技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GBC1317134。 1]陈运平,陈林心.我国中部六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38-45. [2]石善冲.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6):31-33. [3]徐晓敏.层次分析法的运用[J].统计与决策,2008(1):156-158 作者简介:罗丽华(1979.12—),女,汉族,黑龙江人,黑龙江工商学院教师,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含)以上城市辖区及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