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姓名:

班级:四年级班

教师:李一孟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备课

一、指导思想:

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

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

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

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

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

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导学案

四年级班

学习内容P/2-5(提出问题)

学习目标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

2、知道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流程设疑导入

谈话引入

同学们,愉快、短暂的寒假生活结束了,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吗?

预习提纲

出示书本情境图

1、这副图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1)冰天雪地里的数学知识.

2)将信息呈现: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3)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你还能挖掘出哪些数学知识呢?

3、出示例1,怎样列式.

4、讨论: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法,怎样进行计算.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5、987÷3×6 6÷3×987在这样的式子里,只有乘除法,又

怎样进行计算?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学习流程展示互动

1、小组内提问,组内解决,也可

以给其他组提问.

2、讨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

运算顺序.

3、为什么含有同一级运算

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计

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

加、减法或者

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

顺序计算.

探究提升

根据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

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 先个人编题,

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达标测评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27÷3×7 3×6÷9 45+8-23 24-8+10

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

书多少本?

导学案

四年级班

学习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能记住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

学习目标方法,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学习流程设疑导入

谈话导入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习提纲

1、半价是多少钱.怎样来求半价.

2、为什么把24+24写成24×2的形式.

3、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

4、24+24+24÷2 24×2+24÷2 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

点?

5、出示例4列式

270÷30-180÷30 (270-180)÷30

270÷30是什么意思.180÷30是什么意思.

(270-180)是什么意思

6、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及不同之处.

7、以上两题它们和我们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8、讨论: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学习流程

展示互动

1、讨论单式的意义,讨论每题

两个式子的不同.

2、小组内讨论这样的综合算

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3、为什么在含有两级运算的

题目里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

减法.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

法,再算加减法.

探究提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门票成人24元,儿童

半价.三张成人票付100元,找回多少钱.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含有两级运算的式子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达标测评

P7 做一做

计算

230--135÷9 26×4-125÷5

练习一 5、6 、7

导学案

四年级班

学习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1、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学习目标3、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重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学习流程设疑导入

复习引入. 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

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预习提纲

出示例5(1)42+6×(12-4)(2)42+6×12-4

1、观察这两道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两题的计算

结果呢.

3、先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在计算.它们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4、它们的计算结果为什么不同?

5、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6、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7、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学习流程展示互动

1、讨论每题两个式子的不同.

2、小组内讨论这样的综合算

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3、为什么在含有括号的题目

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

号外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

算.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

的.

探究提升

35+8×(15-8) 35+8×15-8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归纳反思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

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达标测评

计算

240÷(20-5)(37-15)×(8+14)

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

千克?

练习二 2,3,4

导学案

四年级班

学习内容P13/例6(0的运算)

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习目标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学习流程设疑导入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1)100+0= (2)0+568= (3)0×78= (4)

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

29=

预习提纲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3、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4、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5、讨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学习流程

展示互动

1,分小组展示关于0的运

算.

2,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

辩论“0能不能做除数”

3,归纳所有0的运算.

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

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探究提升

用字母表示0的运算

a+0=a a—0=a a×0=0 0÷a=0(a不等于0)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达标测评

计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P15—16/8—13

导学案

四年级班

学习内容P18/19例1、2(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会确定位置,并能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习目标2、会确定位置和标明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 学习重难点

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准确判断方向.

学习流程设疑导入

谈话导入

如果我们在野外或者在公园、动物园、旅游区迷路了怎么办?要想

不迷路我们在之前要做些什么.

预习提纲

出示例1示意图:

1、怎样才能有对又快的找到1号检查点?(小组讨论)

2、1号检查点在哪两个方向之间.在这两个方向之间还有一个什么数据

是已经表明的.

3、这个角的两条边有一条指向正东方向,另一条偏向北边,应该注意

说.

为什么不说是北偏东30度呢?

4、如果只知道1号检查点在东偏北30度的方向上就能马上找到吗?

还要知道什么.

5、两个数据都知道了,能不能很快找到这个点?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学习流程

展示互动

1、讨论怎样观察平面示意图.

2、我们学习的8个方位是怎

样的.

3、我们现在学习的示意图与

我们三年级学习的内容有什

么联系和区别

4、小组交流还要明确其距离.

在绘制平面示意图的时候,可以用一

条注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

应的距离.如果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

50米,那么就要在图上画出一条1厘

米的线段,上面写明50米.

探究提升

绘制校园平面图

1)出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说明,根据这些说明绘制出一张校园的

示意图吗?

2)分别展示各组绘制的示意图.

3)说说你们是怎样进行绘制的?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会不会绘

制示意图.

达标测评

1、P18页做一做

2、练习三1、2

导学案

四年级班

学习内容P/22-23(位置的相对性)

1、能在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在

位置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

学习目标图.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

学习重难点

位置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学习流程设疑导入

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确定位置的方法,请你看图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

么方向上.北京又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呢?

预习提纲

1、讨论什么叫相对性.

2、方向的相对是怎样的.就是说东对什么方向.

3、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4、任选地图上的两个城市,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5、出示例4图.

这是校园定向运动的路线图,他们是怎样行进的?

他们在每一个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是怎样的呢?

6、小组结合,能根据同学的描述,绘制出路线示意图吗?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学习流程展示互动

1、讨论方向的相对性.

2、分别展示各个方向的相对

性,东对西,南对北.

3、位置的相对性,怎样在语言

中显示出来.

4、讨论绘图的方法.

东---------西

南---------北

东偏南------西偏北

北偏东------南偏西探究提升

出示正方形图,连接对角线

A

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上?B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上?

当角度呈45℃时,我们可以说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B点在A点的东

南方向上.

归纳反思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达标测评

1,能根据同学的描述,绘制出路线示意图吗?

展示学生所画示意图.你是怎样边听边绘制的?

2、22、23页做一做

3、练习四1、2

导学案

四年级班

学习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1、知道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B

学习目标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学习流程设疑导入

情景图导入

出示27页情景图,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预习提纲

1、如何列式.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结果是怎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

的?

3、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4、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5、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6、例2的式子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有几种方法.

7、不同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

8、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

用一句话说出来.

9、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学习流程展示互动

1、将讨论的式子的关系向各

组同学展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

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

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

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

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探究提升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归纳反思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达标测评

(69+172)+ ○69+( +28)

300+ =600+

A+B= +

+36=25+

P28/做一做 P31/4、1

导学案

四年级班

学习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

学习目标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流程设疑导入

复习旧知导入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能不能使用加法的运算定

律使计算简便.

预习提纲

1、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 A→B 115千米

第五天城市B→C B→C 132千米

第六天城市C→D 118千米

第七天城市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2、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能够怎样计算,各种计算的

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3、上面的计算方法,哪一种简单些,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为什么要先交换位置后使用结合律.

4、讨论,在一些计算题中,为什么要使用运算定律.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学习流程展示互动

1、学生对我们的条件分别提

出不同的问题.

2、对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进

行讨论.

3、各小组分别发表自己的见

解,其他小组实时提出问题让

他们解决.

选出一个有意义的题目让学生列式

解答.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通常是同时

使用的,单一使用的时候很少.

探究提升

想想在现实生活中,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不是经常使用,在平时的计算中

怎样来合理灵活的利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从而使计算简便.

245+174+15+155+11在这个题中怎样来使用加法的运算定律.

归纳反思

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测评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25+14+186 75+168+25 67+25+33+75

135+39+65+11 5+137+45+63+50

P32/5—7

导学案

四年级班

学习内容P34/例1(乘法交换律)例2(乘法结合律)

1、知道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目标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习流程设疑导入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预习提纲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

个规律吗?

7、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学习流程展示互动

1、小组讨论乘法的交换律、

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

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

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

律.

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

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

用了乘法交换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

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

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探究提升

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使用这两个运算定律的结果是

什么.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25×32×125归纳反思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达标测评

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15×16=16×15

P37/2—4

P35/做一做1、2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 125×8×40 =(□×□)×□

导学案

四年级班

学习内容P36/例3(乘法分配律)

1、知道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第1单元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P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P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P11: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P12:加、减、乘和除统称四则运算。 3、P13: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与0相乘,得0。 0除以一个数,得0。 0不能做除数,例如5÷0 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 4、四则混合运算方法 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 1、确定物体的位置 (1)找参照物:以谁为参照物,就以谁为观测点。 如:“在XXX的东偏南”就是以“XXX”为观测点 (2)找出较小的夹角,从箭头方向开始写出方向。 (3)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2)用量角器确定建筑物的方向。

(3)用直尺确定建筑物的距离。 (4)画出建筑物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第3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运算定律与算式特点 P28:加法交换律 a+b=b+a 34+89+66=34+66+89 26+47-6=26-6+47 1、只有加法,减法。 2、注意减法时要将前面的“一”号一起交换。 3、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P29:加法结合律 a+b+c=a+(b+c) 88+104+96=88+(104+96) 79+26-9=26+(79-9) P34:乘法交换律 a × b=b× a 4×58×25=4×25×58 1、只有乘法。 2、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3、注意找好朋友: 2×5=10 4×25=100 8×125=1000 P35:乘法结合律 a×b×c=a×(b×c)125×67×8=67×(125×8) P36:乘法分配律拆:(a+b)×c=a×c+b×c25×(200+4) =25×200+25×4 合:a×b+a×c =a×(b+c)265×105-265×5=265×(105-5) 1、有乘法和加法;或者有乘法和减法。 2、拆的时候,是将括号外面的数分给括号里面的两个数。 3、合的时候,是提取相同的因数,将不同的因数相加或相减。 特别注意: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 2、运算性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二、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三、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或交换减数的位置。 a-b-c=a-(b+c)或 a-b-c=a-c-b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交换除数的位置。 a÷b÷c=a÷(b×c)或a÷b÷c=a÷c÷b 5、有关简算的拓展: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连减的性质: a-b-c=a-(b+c)。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 4、除法的性质:a÷b÷c=a÷(b×c)。 5、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c+b×c (a-b)×c= a×c-b×c ②类型二:a×c+b×c=(a+b)×c a×c-b×c=(a-b)×c ③类型三:a×99+a = a×(99+1)a×b-a= a×(b-1)

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新完整版

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 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8=1000)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 (a+b)+c=a+(b+c)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加起 来。 a×(b+c)=a×b+a×c 6、减法的性质:(1)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 - b - c = a -(b﹢c) (2)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 - b - c = a -c -b 7、除法的性质:(1)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 a÷(b×c) (2)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b÷c=a÷c÷b 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 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是错误的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任何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9)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一样的。 2.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3.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4.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 c = a× (b×c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材简析: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 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 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

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6.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本班学生学习基础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7、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用 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用字母表示:(a - b) ×c= a×c - b×c。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一)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小数的意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2角5分=()元 9分米=()米 7分=()元 135克=()千克 3元4角=()元 3分米2厘米=()分米 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部分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2.0.78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由2个十、7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读作:() 4.连线题: 0.008 0.8 0.08 零点八零点零八零点零零八 5.判断 (1)8.76读作:八点七十六。() (2)4.32是三位小数。() (3)5.961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0.01。()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小数写作() 7.0.0302用分数表示是() 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9.26 () 0.926() 0.296() 0.269() 三、作业布置。 1、作业本做练一练 2、3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2011-05-24 05:46:32| 分类:复习指导|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 × b )× c = a × ( b × 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

4.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50+230= 45+65= 2200+2500= 230+350= 65+45= 2500+2200= 2.350+330= 180+240= 5800+1200= 680-350= 420-180= 7000-5800= 680-330= 420-240= 7000-1200= 二、自主探究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1)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143棵,两个班一共植树多 少棵? 算式:126+143= (棵) (2)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3)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 二班植树143棵,一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说一说: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什么叫做加法? 议一议: (1)第(2)、(3)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与(1)题相比,(2)题中的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也就是(1)题中的 , 一 班植树126棵也就是 ,求二班植树多少棵?也就是求 ,用 法计算。 (3)例3与例1比较,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4)想一想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5

三、课堂达标 1.根据3125-567=2558,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125-2558= 567+2558= 2.填一填。 126+( )=321 ( )-85=168 ( )+276=728 642-( )=367 3. 4.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27+256= 632-368= 四、知识拓展。 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三数之和为120,差和减数相等,差是多少? 【学习评价】 4.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会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说一些乘、除法的算式,同位之间说出得数。 二、自主探究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 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8=1000)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 和不变。 (a+b)+c=a+(b+c)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 再加起来。 a×(b+c)=a×b+a×c 6、减法的性质: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 - b - c = a -(b﹢c)

7、除法的性质: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 a÷(b×c) 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 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9、添上(),去掉() 在﹢和×的后面添上括号、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变。 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 -,- 变﹢。 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变×。 10、带符号搬家:在同级运算中,可以带着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 11、在加法中,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12、在减法中,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差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13、在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就减少多少;减数减少多少,差就增加多少。 14、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 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m倍,另一个乘数扩大n倍,积就扩大m乘n倍。 15、在除法中,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 16、在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 除数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多少倍。 17、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三、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导学案

口算除法导学案 温馨寄语:我学习、我思考、我快乐!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我将掌握用整十数除整十数、以及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学法指导: 自学、小组合作。 口算训练: 40×6 = 90×5 = 70×3= 60×7= 20÷4= 30÷6 = 50÷5= 80÷4 = 一、旧知复习: 计算下面各题: 462×27= 230×47= 460×70= 206×40= 二、自主学习: 1、有80个气球,每班要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想:(1)20×()=80 80÷20=() (2)8÷()=4 80÷20=() 列式:80÷20= (个)

答:可以分给个班。 三、合作探究: 想一想:怎样计算? 83÷20≈80÷19≈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 60÷20= 90÷30= 80÷40= 62÷20≈93÷30≈80÷38≈ 五、当堂检测: 1、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列式: 答: 想: 122÷30≈120÷28≈ 2、180÷30= 240÷40= 420÷60= 184÷30≈240÷37≈420÷58≈ 六、课后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50÷50= 360÷90= 810÷90 = 40÷20= 60÷30= 360÷60= 90÷30= 540÷60= 630÷70= 80÷40= 420÷70= 180÷20= 2、估算: 143÷70≈632÷90≈240÷77≈

3、渡船每次限载40人,有160人共要几次才能运完? 4、一本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我每天看1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36÷2= 76÷4= 87÷3= 90÷5= 62÷30≈ 540÷6= 280÷7= 60÷10= 80÷20= 93÷30≈ 810÷90= 540÷60= 480÷80= 280÷40= 80÷38≈2、练一练,算一算: (1)30除120得多少? (2)420里面有多少个70? (3)把300平均分成50份,每份是多少? (4)720是60的多少倍? 3、生活中的数学: (1)三年级一班共有学生50人,他们共做好事400件,平均每人做好事多少件? (2)松树有480棵,它是柳树的60倍,柳树有多少棵? (3)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行60千米,几小时能到达乙地?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备课 一、指导思想: 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 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 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大全(120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应用题大全( 120个)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 2、动物园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8天预计可以接待多少人? 3、班级图书角有图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有书多少本? 4、一箱橙汁12瓶共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5、爸爸妈妈和玲玲去公园玩,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6、5名学生去参观,共付门票费30元,每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共花了多少钱? 7、上衣48元,裤子比上衣便宜9元,裙子比裤子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8、李华用小棒摆了8个六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 9、路口通过公共汽车98辆,小汽车703辆,货车594辆,这个路口共通过多少 辆汽车? 10、爸爸带小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4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滑雪下 山用了20分钟,每分钟行70米。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 11、李明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他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 12、学校需要运送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13、明明有42张邮票,芳芳的邮票比明明多14张。他们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14、校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是水杉数的3倍。水杉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 15、黑天鹅有35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还多8只。白天鹅有多少只? 16、一个长方形的长15米,宽9米,周长多少米? 17、王阿姨去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28元,付给营业员100元,找回多少元? 18、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两圈,跑了多少米? 19、四一班借29本,四二班借了38本,四三班借的书比一班和二班借的总数少 34本,四三班借书多少本? 20、商店运来850千克苹果,上午卖286千克,下午卖35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1、学校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12只。用去20只,还剩下多少只? 22、一根电缆,用去30米,剩下的比用去的3倍还多15米,这根电缆一共多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导学案第一课时四则运算(含有同一级运算)使用时间: 编写人:审核组长: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学习目标】: 1、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2、合作交流,说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用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知识链接】: 48+59=36×47=125-46=38+56=69÷3= 116-42=60÷15=63×12=200×3=400÷20= 二、【自主学习】: 1、看课本第2-3页冰天雪地情境图,回答问题: 这幅图中蕴藏着哪些数学知识? 1)滑冰区有___人,滑雪区有____人,冰雕区有_____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学例1,怎样列式计算。 方法一:方法2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上面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法,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计算。 3、“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方法一:(1)平均1天接待多少人?列式_____________ (2)6天呢?_____________

列成综合算式并计算: 方法二:(1)6天里边有几个3天,就有几个987. 列成综合算式并计算: 3、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第一种先算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第二种先算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 4、比较两个式子的运算顺序及结果,我发现的运算规律是: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乘除法,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计算。 5、运算规律总结:在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的算式里,按照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拓展延伸】: 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编一道类似例1或例2的题,并解答。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习的内容是,按照的顺序进行计算。 六、【课堂检测】: 1.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事实有故事书多少本? 2.一箱果汁有12瓶,要48元。小明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答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3页做一做答案 345 246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一答案 1、(1)此题应用加法计算。(原因略) (2)此题应用减法计算。(原因略) (3)此题应用加法计算。(原因略) (4)此题应用减法计算。(原因略) 2、(竖排)350-147=203 350-203=147 67-12=55 12+55=67 611+239=850 850-611=239 3、120+56=176 792-483=309 4、500 200 328 651 154 357 511 273 5、530 551 488 257(验算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6页做一做答案 36 14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二答案 1、略 2、13936÷208=67 13936÷67-208 1125÷45=25 25×45 =1125 1008÷21=48 21×48=1008 3、356÷89=4 774÷18=43 672÷24-28 20×35=700 4、10 15 420 36 5、1296 8670 26 12(验算略) 6、12×6+3=75(个) 7、24 0 0 0 70 504 0 0 8、36 7 156 16 9、①×②√③√④× 10、(1)(△一口)×(▲+■)=◇

(2)△×口-▲÷■=◇ 思考题 分析:由14+82-●=87可得●=14+82-87=9, 由□×6+10=58可得□=(58-10)÷6=8. 解答:密码是989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9页做一做答案 运算顺序:360÷(70-4×16)先算小括号里的乘法,再算小括号里的减法,最后算除法; 158-[(27+54)÷9]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的除法,最后算减法。 360÷(704×16) =60 158-[(27+54)÷9]=149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三答案 1、(说出运算顺序略) 70 330 215 4700 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 . 海宴镇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小学四年级数学科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70分钟) 成绩: 一、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5分) 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3、25×12×4=25×4×12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 ) 4、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 ( ) 5、三角形两个内角和是130度,则第三个角是60度。 ( ) 二、选择题。把你认为对的答案代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5分) 1、0不可以做( )。 A 、被除数 B 、除数 C 、减数 2、0.15的计数单位是( ) A 、 0.1 B 、0.01 C 、.001 3、3.200化简后是( )。 A 、3.02 B 、3.2 C 、3.20 4、3.25中的“2”表示( )。 A 、2个0.1 B 、2个0.01 C 、2个0.001 5、(30+25)×4=30×4+25×4,这里应用了( )。 A 、乘法结合律 B 、乘法交换律 C 、乘法分配律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计算72+6x(35-27)时,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结果 是( )。 2、A+B=( )+( ); (a + b) xc =( ) x ( ) + ( ) x ( ) 3、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有( ),( )… 4、1.098保留一位小数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5、0.7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0.92里面有( )0.01。 6、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是50度,另一个锐角是( )度。 7、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3.4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把5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 8、2.103读作( ); 三十点零零一写作( )。 9、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 )于第三边。 10、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有( )只,兔有( )只。 四、观察后回答(共3分) 五、操作题(4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