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测试 复习要点(二)

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测试 复习要点(二)

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测试   复习要点(二)
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测试   复习要点(二)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测试模拟试题(一)

教育学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

1.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占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的特点。( √)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夸美纽斯。( × )

4.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 )

5.生产力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 √)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了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 ×)

8.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 √ )

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 √)

10.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的特点所决定的。( ×)

二、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4.简述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错误。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2.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正确。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讲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3.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正确。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二、简答题

1.根据班杜拉的理论,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1)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2)研究表明,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一是个体的归因方式。

2.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2)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平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3)一般来说,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在学习中如能合理地运用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

三、材料分析题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使教师互动流于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起来,不仅让他们“在思维”,而且让他们“会思维”。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进行积极思维。即一是看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是否全神贯注。二是看学生的情绪,学生是否情绪高涨、主动参与、积极争论、勇于表态。三是看学生的意志,学生碰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时是否继续认真地死了,另辟蹊径,尽力去做。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施师生互动的关键是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的原则,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印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心理体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教学方法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

2.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

3.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是平常的。(√)

4.对自我评价过高,有着盲目优越感的儿童,才用个别说教的方法常常容易奏效。(×)

5.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中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6.就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

二、简答题

1.课堂归纳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具有强化主题,明确要旨的作用

(3)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

(4)提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

(5)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6)训练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

2.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学生的参与状态。第二,学生的交往状态。第三,学生的思维状态。第四,学生的情绪状态。第五,学生问题的生长状态。

3.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适当。

(4)教学过程紧凑。

(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三、实例分析

1.某班上语文课,课文内容是讲沙漠中的骆驼。当教师讲到“骆驼的嗅觉很灵敏,几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时,小颜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骆驼怎么能‘嗅到’呢?”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

如果是你执教,你会怎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呢?请按照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谈谈你的做法。

运用启发性原则和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水在太阳蒸发下化为水蒸汽飘浮在风中,有水汽的空气要比沙漠中干燥的空气要凉和湿润,骆驼的嗅觉相对敏感,在比较中知道水汽的存在,并沿着水汽飘来的方向找到水源。2.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

(1)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

(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

请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对以上现象分别作出评析。

(1)“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不符合“异质分组”的原则;

(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

(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简单地讲就有“你说—我听”这一典型的策略)

(3)“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4)“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角色要轮换担任);

(5)“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学生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学生管理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或×,共10分)

1.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3.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规定,在岗班主任每学年专业培训时间不少于10

学时。(×)

4.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风。(√)

5.“四颗糖的故事”是教育家叶圣陶的育人经典故事。(×)

6.《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7.中学阶段德育内容重点之一是职业生涯教育。(×)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6周岁的公民(×)

9.“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句话体现了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时的全面教育观念。(√)

10.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二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某市中学八年级在学校的倡议及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一个“学雷锋活动小组”,有成员16人,均是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某星期天,该小组组织全体成员去一“五保户”家做好事。事前未告知班主任及学校。谁知在打扫卫生中,女学生赵小娟在擦洗房间的玻璃时,失足从椅子上摔下来,造成左脚骨折。事后,赵的父母要求学校赔偿部分医药费。但学校认为赵摔伤是她自己不小心所致,与学校无关。

问:1.小娟摔伤学校该不该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因为学校平时已经履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职责。本案发生在校外,且是节假日,事前没有告知学校及班主任,是在学校管理职责外发生的,学校行为并无不当,因此不承担责任。

2.赵小娟的监护人该是谁?监护人在本案中有什么过错?承担什么责任?

赵小娟监护人是其父母,监护人应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由于监护人没有履行相应职责,造成赵小娟骨折,应承担相应责任。

3.你认为本案该怎样正确处理?

《办法》规定:学校无责任的,如果有条件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本着自愿和可能的原则,对受伤害学生给予适当帮助。所以学校可以适当给予经济补偿。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测试模拟试题(二)教育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D )

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B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C)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D)

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B )

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

二、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3.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4.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5.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6.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三、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四、论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作用。

由于人的发展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因而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但一般说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⑴先天的遗传素质⑵后天的环境;即自然⑶教育;即社会因素。

⑴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③遗传素质的生理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④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正确。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接受其检验的。

2.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正确。新课程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要为促进学生理解而教,学生的学习并不能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3.发现学习一点优于接受学习。错误。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前面一个阶段——发现,其他没有任何不同。研究者必须消除对接受学习的误解。接受学习未必就是机械的,它可以而且也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有意义学习活动多偏重于接受学习,这事有原因的:首先,优于发现学习费时太多,一般不宜作为大量信息的手段;其次,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是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关键是看具体的条件和目的。

二、简答题1.简答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分的艺术?

教师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1)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2)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3)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4)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2.简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三、案例分析题

什么是说服法?运用说服法进行德育有哪些基本要求?

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

参观等。

运用说服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明确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

教学方法模拟试题一、选择题

1.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应该是( B)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法

2.高效课堂改革的根本功能是( C )。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

3.高效课堂中,教师是学习的( D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4.一堂真正的好课是指( A )

A、学生学会的课。

B、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人数最多的课。

C、使用了导学案的课。

D、学生精神饱满的课。

二、判断题

1.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2.高效课堂最终要实现三个解放:即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校长。(×)

3.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是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

4.教师“决定”着一节课的好坏质量。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

5.高效课堂,不讲“目标”,只要“进度”,人人学会才是进度。(×)

三、简答题

(一)谈谈如何进行教学后的补救和教学后的反思?

1.课后,任课教师应抓紧对课堂中具有不良现象的学生(包括迟到、早退,不遵守课堂纪律等)进行必要的查询和教育,对于较为严重的违纪现象,课任教师应主动和班主任联系,配合教育。特别注意,不能对学生进行侮辱和打骂。

2.及时总结本节课教学得失并记载在教案本上,写好教后记;及时采取适当形式对学困生给予帮助。

3.自习课,教师应按教务处或年级要求和安排准时到岗,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早读或自习,完成具体明确的任务。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2)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3)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主动地学习 4)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四、论述题

1.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教师合作?如何合作?

面临新课程改革,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得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及时转变自身的工作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合作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工作必需。“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预示了现代教学系统发展的趋势,使教学在社会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我会主动与我的同事合作教学。

如何进行教师合作?

㈠围绕“微型科研”的教师合作:教师合作教学中的课题研究,应该是一种为改造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而进行的研究,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㈡围绕课例分析的教师合作。㈢围绕主题沙龙的教师合作:大家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也可以倾吐教学困惑,达到交流、反思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2.为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1)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组成小组的技能。

2)教师要培养学生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

3)要明确责任,让学生承担起个人责任并相互依赖。

4)教师参与合作过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显然应该是合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应以决策者、组织者、支持者、沟通者的角色出现。

5)采取多元评价,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成效高低的关键。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这样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了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真正实现从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变。

学生管理模拟试题一、判断题

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反复是不正常现象。(√)

2.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3.德育过程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一对矛盾,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难以协调。(×)

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主要适用于比较后进的学生。(×)

5.学生某一道德认识的提高,标志着他的思想品德的提高。(√)

6.劳动教育就是劳动知识与技术的教育。(×)

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等几种形式。(√)

8.德育方法指的是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

9.学生的道德情感是衡量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志。(×)

10.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二.简答题

运用说服教育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沟通形式的多样化。

谈话要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各种道德规范的价值。

还要注意谈话语言的艺术。说服教育法的关键在于语言,教师不仅要避免语言暴力,严禁挖苦、讽刺甚至谩骂学生,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智慧性,如善于运用类比、比喻的方式、避免空洞的说教。

三.论述题(6分)

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这一案件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案例中,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规律,无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发挥,采取的是一种粗暴的、强制的手段,结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造成学生休学。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案件中,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情书”事件体现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但是在问题处理的过程中,粗暴地将学生的“情书”公之于众,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这对于学生的自尊是一种严重的打击,结果导致了学生的休学,这种德育方式是不可取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