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

张凤杰(武汉大学文学院)

摘要:汉语语法的欧化,可说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通过对《中国现代语法》的学习,从欧化历史回顾、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和利弊四个方面考察了汉语语法的欧化历程及其发展趋势,认为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及,欧化将日益普遍,汉语的语言传统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我们应当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利弊

0引言

王力是我国第一位精心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语言学家,他在40年代初所著的《中国现代语法》中,用相当大的篇幅从六个方面对新文化运动以后汉语的欧化表现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书中对“欧化”有着深刻的认识:“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的人多得多。”近年来,何自然、吴东英、谢耀基、石定栩等不少学者也发表有关文章和著作,列举了近年来香港报纸中汉语句子在句法层面上的一系列变化,并认为这些变化是受了英语的影响。

自从西方语言进入中国后,就存在了“欧化”的问题。王力将文法的欧化视为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后来有观点认为,促成现代汉语尤其书面语的面貌和精神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当年所提出的欧化。欧化为现代汉语的发展打通了一条宽广的大路,为它的壮大提供了支持,这是不能否认的。

1欧化的表现

1.1句子延长“句子的延长也是欧化文章的一种现象。”通过连接词把句子延长,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而汉语无需使用或较少使用联结成份,因此趋向于使用短句。然而现代汉语文章里的句子却越来越长,长句越来越多,使用长句成为一种很普遍的文风。尽管这种句子明显是欧化了的,但同时又有被汉语“同化”的味道,因为它被标点符号“化整为零”,又用了连接词,因而也算一种规范的汉语句子。汉语句子无节制地延长,是人们在翻译中模仿印欧语句子的结果。翻译者顺着翻译,比先理解原文再按汉语习惯去写要容易得多。但也不可否认,有的翻译者刻意模仿外文句子结构,殊不知久而久之,渐成风气,以至损害了汉语的传统。

1.2可能式与被动式汉语的“可能式”原本是从英语直译过来的,是欧化的,因为它与汉语的“可”字不同。王力先生认为把He may come tomorrow译为“很可能地他明天就回来”比译为“他可能明天回来”要顺口些,但以现在看来情况恰恰相反。由此可见,有些欧化的形式,现代人恐怕已经难以分辨哪些是传统的,哪些是舶来品了。

汉语的被动语态所叙述的原是不如意或不希望的事。“被动式所叙述的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并非一切的叙述都可变为被动句。”王力还指出:直到现在,“被”字句的动词,大多数仍是表示不如意或不愉快的动作。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就相当高,没有语义上的限制,可以用来表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

自从西方语法进入以后,其使用的范围日益扩大,因为“西文里如意的事或企望的事也都可用被动式,于是凡西文能用的,中国人也跟着用(尤其是翻译),许多从前不说的话也跟着说了。”下面是当年王力先生列举的不符合中国传统习惯的欧化句子,恐怕在今天没有谁看着不习惯了:

他被选为会长。

昨天捉着的嫌疑犯,经警察局证明无罪,已被释放了。

1.3连接词连接词在现代汉语使用过程中随处可见。然而,汉语本来并不是这样。汉语因为没有繁复的变位、变格以及形态变化,所以汉语词语的结合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而更多地受语义因素的制约,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手段往往不靠语法,而靠语义条件,这是所谓的“意合法”。英语的造句方法是形合法,连接词是必不可少的。现代汉语的巨大变化之一就是比以前更大量地、更频繁地使用连接词。尤其是学术性著作中,连接词成为不可缺少的联结手段,如:

倘若将“超然治学”与“学术治国”,“舆论干预”与“直接参政”作为分别对待学术与政治态度的两组模式,那么西方知识分子的选择截然相异;他们一方面是为学术,另一方面又以舆论参与国家政治,因而他们可以实现对双重角色的整合认同。(许纪霖:《智者的尊严》)这段文字里如果没有“倘若”,“那么”,“因而”等连接词,就是一盘散沙。联结成份的欧化现象在理论性的作品中比较常见,这恐怕也与科学技术多从欧美引进有关。学术性著作按原来的形式从西方文字翻译过来,久而久之便成为汉语认可的一种模式。然而,这种受连接词限制的结构会增加语言的准确性与逻辑性,对于科学技术而言,要比未欧化的汉语更确切一些。

1.4定语和定语容量王力先生在书中提到汉语中出现的长定语,并认为这是中文欧化的结果。在现代报刊杂志中,长定语前置变得非常普遍。“目前的白话文,不知何故,几乎一律前饰,似乎不懂后饰之道。”但长定语包含一个较长的修饰成分,大多出现在像徐志摩和周树人等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学者的文章中,且尚未普及使用。

长定语在英语中普遍常见。在汉语中,定语通常置于中心名词之后。“依中国语的习惯,次品如果很长,总是放在其所修饰的首品后面。只有那些极度形容词(如‘胡子苍白了又做了官的’,‘天打雷劈五马分尸的’),才放在首品的前面,使文气更生动些。现在欧化的文章却不然了,不论是否极度形容词,一切的修饰次品都放在其所修饰的首品的前面。”因为先说出了首品,它的修饰品无论怎样长,附在后面,就不觉得累赘了。通常,汉语的长定语后置,逗号将长定语隔开,使其成为句法上简练的小短句。如:

这个孩子白白胖胖的,圆圆的脸蛋儿,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

欧化的语法还有不少,在此不能一一加以比较。进入新世纪,我们发现,欧化的语法现象之多、速度之快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昔日的欧化语法逐渐变成汉语的规范结构,很多欧化句也已经被吸收为标准的汉语。反观今日的欧化句,是否会“约定俗成”,成为汉语的规范结构呢?

2欧化的研究现状

继王力先生之后,1951年,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称

“语法欧化的趋势是很自然的,一切反对力量都遏止不住这个潮流”,

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的再版序文中,也特意讨论了处理欧化句

子的语法这一问题。但是50年代初以后,大陆学者很少有该方面的

研究成果问世。直到1990年谢耀基的《现代汉语欧化语法概论》出

版,对汉语欧化问题的研究才有新的进展。

汉语的欧化在提出时曾得到广泛支持,但随着欧化的日益加剧,

对欧化这一话题的讨论反而逐渐归于沉寂了。今天,当英语以排山倒

海之势深入到我们生活各个领域的时候,重提欧化问题在语法研究

上是必要的。欧化的词语极易流行,也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欧化

的语法则往往处于一种半隐蔽状态,是潜移默化的。研究语法的人向

来不愿意对欧化的语法表示赞同还是反对,直到20世纪的80年代

中国语法学界才渐渐发出变革的呼声。

随着文化的交流,各种语言互相渗透。英语及其他西方语言的进

入给汉语注入了大量新鲜的血液,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及表达方式。然

而,统观百年来的汉语外语的语言交汇,我们会发现,汉语与印欧语

的关系远非互补、互相渗透的关系,而是大有向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

结构靠拢之势,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任何一种民族语言传

统,无论多么发达,那只是人类语言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任何一种

语言特点的丧失都将是人类语言文化的悲哀。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王力.中国语法学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5.

[3]黎锦熙.新著国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1.

[4]高更生.长句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83.

[5]张明林.汉语的欧化——

—历史与现状[J].宁波大学学报.2000(1).

社科论坛

119

浅议现代汉语语法中的欧化定语长句

浅议现代汉语语法中的欧化定语长句 一、引言 不同国、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交往接触,必然有语言的接触,而言长时间的密切接触必然导一定程度上的语言变化。自17纪始,尤其是“五”新文化运动以来西学东渐,印欧语言特别英语的影响日益扩大,其汉语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汇上,而且在词法和句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冲传统汉语语法规范的言变异现象。所谓欧现象,就是以印欧语言文化为照系,并吸纳其某些特的语言演变倾向。力(2000:335)为,“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德意西等语言的人多得,拿英语研究是更趣的事。”贺阳(2004:83)指出“这一概念既指汉中以印欧语言为摹本,通过仿而产生的新兴语成分和句法格式,也指汉语中原本于萌芽或休眠状态的语形式由于印欧语言影响的推动和刺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现。”“欧化的语法可以说是没限制的……我们不敢现在欧化已经到了境”(王力,1955:348)。汉语的发确实如此,欧化已经渗透到现代汉的各个层面,但汉语化主要体现在现代汉语面语上。 二、汉语与印欧语在语构文化的差异 语构文化是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模式和思维方式。汉是孤立语,它的最大特点就缺乏词形变化。它主由语义和次序来表达意。汉语遵照一定的结构规则,在下文中只要语义搭配合乎事理,就以合在一起组成句子。汉语分句结合

成复句也很灵活,间常常不加连词。比如“明天有雨,出不去了。”强调意合的句子中,联词语大量省略,很多成分如语、修饰语、中心词甚动词也都可省略。而印欧语系语如英语等屈折语,有着丰富形态变化。其结构特征以外形式标志来表明语句中的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它是形合的言,句中的词语和分句通过介、连词等形式标志来接。这种“结构型”言,通常一个完整的法结构就表示一个完整的句子。力就说过,“西洋人做文是把语言化零为整,中国人做文章乎可以说是化整为。”(王力,1995:290)。朱光潜为“中文以简练直接见长西文以繁复绵密见长。”因而先生说,“西文长句所包含的思用中文来表达,往往要几个单句才行。” 三、欧化长句 汉语和印语生成词句的方式不同。随着民关系和语言间的相互影响的进一发展,语言系统内部发生在位、音节构造、构词规乃至句法规则各个层面的借用是必然的,但同时也应多层地考虑汉语欧化的程度及用的方式。 一方面,重意合汉语在表达逻辑严密的思想方面,之重形合的英语,欧化确实能使语显得更加精密、准确、辑性更强。“五四”动以来,汉语欧化成了对话文革新的有效途径。接词在汉语的使用由自然到必然是一种明显的、普遍欧化现象,“所谓连词的欧化,就是由随便变为必须,此而已”(王力,1955)从下面的这些译文实例可以看出语结构连词对汉语的影响 (1Despitescientificassurancesthat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GMOs)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实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 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 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 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 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静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座。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二、虚词 1.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频率等。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一)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一) 摘要:汉语语法的欧化,可说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通过对《中国现代语法》的学习,从欧化历史回顾、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和利弊四个方面考察了汉语语法的欧化历程及其发展趋势,认为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及,欧化将日益普遍,汉语的语言传统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我们应当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利弊 0引言 王力是我国第一位精心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语言学家,他在40年代初所著的《中国现代语法》中,用相当大的篇幅从六个方面对新文化运动以后汉语的欧化表现进行了细致的讨论。书中对“欧化”有着深刻的认识:“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的人多得多。”近年来,何自然、吴东英、谢耀基、石定栩等不少学者也发表有关文章和著作,列举了近年来香港报纸中汉语句子在句法层面上的一系列变化,并认为这些变化是受了英语的影响。 自从西方语言进入中国后,就存在了“欧化”的问题。王力将文法的欧化视为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后来有观点认为,促成现代汉语尤其书面语的面貌和精神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当年所提出的欧化。欧化为现代汉语的发展打通了一条宽广的大路,为它的壮大提供了支持,这是不能否认的。 1欧化的表现 1.1句子延长“句子的延长也是欧化文章的一种现象。”通过连接词把句子延长,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而汉语无需使用或较少使用联结成份,因此趋向于使用短句。然而现代汉语文章里的句子却越来越长,长句越来越多,使用长句成为一种很普遍的文风。尽管这种句子明显是欧化了的,但同时又有被汉语“同化”的味道,因为它被标点符号“化整为零”,又用了连接词,因而也算一种规范的汉语句子。汉语句子无节制地延长,是人们在翻译中模仿印欧语句子的结果。翻译者顺着翻译,比先理解原文再按汉语习惯去写要容易得多。但也不可否认,有的翻译者刻意模仿外文句子结构,殊不知久而久之,渐成风气,以至损害了汉语的传统。 1.2可能式与被动式汉语的“可能式”原本是从英语直译过来的,是欧化的,因为它与汉语的“可”字不同。王力先生认为把Hemaycometomorrow译为“很可能地他明天就回来”比译为“他可能明天回来”要顺口些,但以现在看来情况恰恰相反。由此可见,有些欧化的形式,现代人恐怕已经难以分辨哪些是传统的,哪些是舶来品了。 汉语的被动语态所叙述的原是不如意或不希望的事。“被动式所叙述的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并非一切的叙述都可变为被动句。”王力还指出:直到现在,“被”字句的动词,大多数仍是表示不如意或不愉快的动作。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就相当高,没有语义上的限制,可以用来表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 自从西方语法进入以后,其使用的范围日益扩大,因为“西文里如意的事或企望的事也都可用被动式,于是凡西文能用的,中国人也跟着用(尤其是翻译),许多从前不说的话也跟着说了。”下面是当年王力先生列举的不符合中国传统习惯的欧化句子,恐怕在今天没有谁看着不习惯了: 他被选为会长。 昨天捉着的嫌疑犯,经警察局证明无罪,已被释放了。 1.3连接词连接词在现代汉语使用过程中随处可见。然而,汉语本来并不是这样。汉语因为没有繁复的变位、变格以及形态变化,所以汉语词语的结合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而更多地受语义因素的制约,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手段往往不靠语法,而靠语义条件,这是所谓的“意合法”。英语的造句方法是形合法,连接词是必不可少的。现代汉语的巨大变化之一就是比以前更大量地、更频繁地使用连接词。尤其是学术性著作中,连接词成为不可缺少的联结手

2018年10月福建省自考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卷 (课程代码0082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3.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干干净净___________衣服 2.屋里干干净净___________ 3.干干净净___________洗一洗 4.洗得干干净净___________衣服 二、词性判别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5.百 6.高级 7.从事 8.美丽 9.格外 10.这 11.把 12.条 13.交际 14.立刻 三、举例题。每小题按要求举出三个例子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5.以“老”为前缀的名词 16.名词谓语句 17.双宾语 18.祈使句 19.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0.以“好!”这个句子为例,简要分析语素、词和句子的关系。 21.简述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根据。 22.简述作为后缀“过”和动词“过”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五、请指出下列复合词的结构类型(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23.关心 24.改良

25.地震 26.音乐 27.意外 28.接近 六、请指出下列词组的结构类型(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9.很容易 30.淋雨 31.做下去 32.她在家 33.笑着说 七、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词组的结构层次并指明结构关系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 分,共15分) 34.一位小偷的辩护律师 35.买回来一辆自行车 36.直接回答问题 八、分析下列复句的结构层次并指明分句间的关系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l5 分) 37.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38.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39.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而理解力和记忆力无论有多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人如果妄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40项

语法40项 1.助词“着” 表示行为、动作状态的持续。 ?让每位同学拿起一样东西,然后开始教学。 ?归纳并板书“V+着”,指出其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让学生描述教室里的东西,如“教室的门关着”“老师戴着眼镜”,等等。 ?以对话的方式练习存现句: 地图在哪里挂着? 地图在墙上挂着。 老师在哪里站着? 老师在教室前面站着。 让学生归纳格式:“A+在+地方+V+着”。 操练,用“着”描述学生的外貌和穿着,让别的同学猜测描述的人是谁。 2.句末“了” 句末“了”主要有三种用法: 1.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 2.表示事物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情况; 3.肯定某个事实。 ?先讲解1,“太……了”中的“了”表示感叹语气,用于评价。芒果太贵了。

玛丽太漂亮了。 天气太好了。 ?再讲2,关着门,让学生描述。门再打开,引导学生说“门开了” ?板书“句末V/Adj+了”表示发生了变化,再给出几张图片,让学生进行描述。 ?最后讲3,展示例句 我们是朋友10年了,我们早就是朋友了。 3.量词 ?汉语的数词和普通名词之间有量词。 ?“个”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是比较通用的个体量词。 一个面包 一个学生 一个杯子 ?根据具体情况做一定的解释:扁扁平平的是“张”,长长细细的是“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进行练习,教师帮助纠 正和积累,每次积累的数量不宜过多,5个一组,1-2组比较合 适。 ?可以通过量词填空和量词搭配比赛的方式进行课堂练习,活跃气氛。 4.介词结构中的方位词 ?给出偏误

衣服放在床书本在桌子 ?汉语表示方位,必须在名词后面加上方位词(上、下、左、右、里、外、前、后……) ?讲清楚“处所”和“普通名词”的区别: 在学校上课在商店买东西字典放在教室 在床上躺着书放在桌子上衣服挂在衣柜里 ?帮学生建立“在……上”“在……之中”的框架,然后给出房间布置图或地图进行练习。 5.离合词的个别教学 把离合词放在格式中进行教学。 玛丽和谁见面? 玛丽和同学见面。 玛丽和同学见了面。 玛丽和同学见了一面。 ?“玛丽见面同学”是错误的。 ?帮助学生总结“见面”的用法。 6.离合词的总结性教学 ?当学生学习了若干个离合词之后,就可以进行总结性教学。?请同学回忆学习过的“离合词”,如:见面洗澡游泳跑步结婚帮忙 ?讲解离合词的特点:V和O之间可以加入“着、了、过”,还可以加入表数量和性质的词语。

2018届高考语文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20xx届高考语文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 义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cture Notes on Modern Chinese Grammar for the 2018 Chines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20xx届高考语文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高三年级复习用) 第一节概说 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包括语素、词语、短语、句子、句群等五个方面。 语素是汉语中最小的语义单位,也是汉语的一级语言单位(语法理论书上表述为“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实际上它只是最小语义单位)。虽说这个语法单位是语法家们研究的范畴,但是学好它对于我们把握词语的构成、辨析近义词和同义词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词语是汉语的二级语言单位,它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本核心,掌握大量的词语是写作的基础,也是我们做好高考复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知识包括词类、词的结构(熟语,主要是成语)、近义词(同义词)辨析这三个主要主要方面(这里只从高考的角度球入,实际上还包括“词语的选用”“反义词”“成语”等)。 短语是汉语的三级语言单位,对于短语结构的熟练把握,

有助于我们分析语言结构,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短语知识主要包括短语的类型、短语的结构和熟语(主要是“成语”)三个方面。 句子是汉语的四级语言单位,这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而且是难点、重点。句子知识主要包括句子的分类、句子的结构以及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三个方面。 句群是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这个语言单位与语段的层次结构非常相似,只需要了解一下即可。 附:汉语语法知识结构图 语素的概念 语素语素的种类(单音节、多音节/自由、半自由、不自由) 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一字一素/一字多素/多字一素) 词语的概念 词语的种类(实词、虚词) 词语词语的结构(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词语的意义(同义词、近义词、熟语、成语)词语的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短语的概念 短语短语的语法种类

现代汉语欧化研究综述

2007年3月第15卷 第1期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J ourna l of X i’an In terna tiona l S tud ies U n iversity M ar.2007 V o l.15N o.1现代汉语欧化研究综述 郭鸿杰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40) 摘 要:本文对现代汉语欧化研究的状况和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梳理,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该领域的研究,阐述了作者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欧化;综述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703(2007)0120021204 Abstract:T he p resent study offers a comparatively tho rough review of the research conducted on Europeanizati on in modern standard Ch inese.In additi on,li m itati on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suggesti ons fo r future research are investigated. Key words:M odern Ch inese;Europeanizati on;tho rough review 随着描写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人类语言演变中,几乎任何一种语言都会阶段性地或连续地受到他族语言的影响,使语言本身的特点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而, ,也就不可能对语言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英汉语言接触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上半叶,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科技及其思想文化大举进入中国,白话文运动一日千里之际,翻译作品如潮涌来。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对汉语书面语的影响,成为一种语言事实。这种影响不仅表现汉语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而且在词法和句法层面也出现了一些冲击汉语语法规范的语言变异现象,有的已经或正在逐步扩散出去,甚至已经变成有序的变异,即“欧化语法现象”。贺阳(2004:83)认为,“这一概念既指汉语中以印欧语言为摹本,通过模仿而产生的新兴语法成分和句法格式,也指汉语中原本出于萌芽或休眠状态的语法形式由于印欧语言影响的推动和刺激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现象”。 欧化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近百年来,该研究一直受到语法学界的关注。总的来说,现代汉语欧化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其中一些问题的认识尚未取得一致。 1.现代汉语欧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1919年傅斯年在《怎样做白话文》中说,“我们造词的方法,不得不随西洋语言的习惯,用西洋人表示的意味。而最终就是要直用西洋文的款式,文法,词法,句法……”。这是最早提倡汉语欧化的文章。1921年陈望道一面提倡欧化,一面提出要加以限制。1922年陈独秀做《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大书“国语的欧化”。后来,鲁迅也表示“支持欧化式的文章”,他认为使用带有印欧印记的句子,不仅可以介绍新事物、新思想,而且可以吸收新的表达方法,使现代文更加丰富、清晰和精密。当然,也有学者反对白话文欧化。Ke(1928,转引自H su, 1994)从当时的报纸和杂志上也注意到了白话文的欧化现象,文章用的是汉语词汇,却套用了西方的文法模式、性、标点符号、长句子、同义词或短语的连用、以及条件复句和转折复句的偏句后置现象。他认为这些现象污染了汉语,因而提倡汉语纯净化。梁实秋旗帜鲜明地反对欧化,他认为汉语欧化跟硬译 有直接的关系。 汉语欧化的主张提出以后,引起一些学者的研究兴趣。然而很多研究多是从文学翻译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使用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结论只能依赖个人的经验或直觉,而不是细致的观察,所以得出的结论较为片面。王力是中国第一位最为系统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语言学家。王力(1954:258)认为,“文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一桩大事。”大量欧化语法现象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汉语书面语的面貌。到了20世纪50、60年代,关于欧化的讨论在翻译界重新展开。赞成一方主张吸收新的表达方法,使汉语更加丰富,因而他们提倡借用外语组词造句的规则可以丰富汉语。而排斥汉语欧化的一方则呼吁汉语的纯洁性,特别指出了一些误译和欧化很浓的译文。 近几十年来,中国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英汉语言接触的频度和密度亦不断提高。汉语语法的欧化发展印证了王力先生当年的预言“欧化的语法可以说是没有限制的……我们不敢说现在欧化已经到了止境”。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现代汉语欧化研究进行全方位的梳理,这对于认识非双语环境下的间接语言接触的特点、以及语言接触理论的共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汉语欧化研究的主要状况 2.1外来词研究 在词汇平面上,中国学者对借词进行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第一个对外语借词进行分析并划定借词范围的是罗常培(1950)。不同的学者在不同时期对它的称呼也不尽一致。吕叔湘(1942)叫“外来语”,罗常培(1950)称“借字”,孙常叙(1956)叫“外来语词”,周祖谟(1959)叫“外来词”(或称“借词”),高名凯、刘正琰(1958,1984)叫“外来词”,其他如史有为、符淮青、葛本仪、刘叔新等也采用“外来词”一说。“借词”术语的使用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是随着“词”的确立才开始将它作为“外来词”的等义形式。除了广义的借词定义达成共识外,其他方面一直存在着分歧,这主要是围绕着意译词是不是借词展开的。 有些学者主张把借词局限于音译词,如吕叔湘(1942)、高名凯、刘正 (1958)、王力(1958)。他们坚持“语素原则”,认为将其他语言中的词连音带义都接受过来的音译词才是借词。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一、语法知识概述 (一)词类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精)

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任何符号都包含形式和两方面。 2.复合词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成合成词的构词方式。 3.词类是反映词的的类。 4.主语、谓语是句法概念,施事、受事、与事是。 5.状语是的修饰语。 6.句子是前后都有停顿并且带着一定的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的语言形式。 7.准宾语包括时量宾语、数量宾语和。 8.同位性偏正结构中的定语可以指代整个偏正结构,称为。 9.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是修饰以及少数动词和述宾结构。 10.谓词性主语可以分成和陈述性的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1.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都是() A.双音节的B.单音节的 C.三音节的D.多音节的 12.两个词组分别是述宾结构、述补结构的是() A.有人、吃饭 B.进城、很新鲜 C.说清楚、拿了去 D.洗衣服、洗干净 13.“饽饽”、“蝈蝈儿”是() A.音素的重叠 B.音节的重叠 C.语素的重叠 D.词的重叠 14.关于词缀,说法错误的是() A.词缀都是定位语素 B.把词缀黏附在词根上的构词方式叫附加 C.所有不定位语素都不是词缀 D.词缀与词根既有位置上的关系,也有意义上的关系 15.不是时间词的是() A.两年B.一九八一年 C.去年D.过去 16.“共同”、“局部”所属词类是() A.副词 B.形容词 C.区别词 D.兼属区别词和副词 17.句子中的“想”属助动词的是() A.他想去学习

B.很想他 C.我想他不会来了 D.想办法 18.“得”属动词后缀的是() A.看得多 B.看得见 C.拿得动 D.分得清 19.不是连谓结构的是() A.比钢还硬 B.在草地上躺着 C.喜欢读书 D.是我不好 20.“给”属动词的是() A.他给人骗了 B.你给我翻译 C.给我打一针 D.给他织了一件毛衣 21.“着”属动词后缀的是() A.他还小着呢 B.他听话着呢 C.他还躺着呢 D.它好使着呢 22.分句是() A.句子B.词组 C.抽象化了的句子D.复句 23.“考研复习得怎么样了?”中的“怎么样”是()A.体词性代词B.谓语 C.补语D.宾语 24.一般能受“不”修饰的是() A.动词、形容词 B.名词、介词 C.动词、数量词 D.形容词、名词 25.与其他三个句式不同的是() A.唱一个歌给我听 B.炒一个菜给我吃 C.倒一杯茶给我喝 D.拿一支笔给我用 26.属于粘合式述补结构的是() A.分得清 B.走回去 C.看不见 D.听不出来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下列词语是区别词的是()。 [A] 平常[B] 日常[C] 丰富[D] 富有 2、下列各组动词中都是不及物动词的是()。 [A] “出发”和“进行”[B] “咳嗽”和“毕业” [C] “成功”和“觉得”[D] “学习”和“休息” 3、成语“赏心悦目”的结构类型是()。 [A] 主谓并列[B] 述宾并列[C] 定中并列[D] 状中并列 4、下列各词中,不是集体量词的是()。 [A] 对[B] 群[C] 件[D] 打 5、“他连一口饭都没吃。”这一句式是()。 [A] 比较句[B] “把”字句[C] “连”字句[D] 被动句 6、教学语法又叫(),是根据教学需求而制定的语法体系, [A] 教材语法[B] 专家语法[C] 课堂语法[D] 学校语法 7、下列属于介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的句子是()。 [A] 进来参观的客人[B] 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 [C] 让他过去的时候[D] 不好的征兆 8、在受事主语句中,当主语是无生命体或者虽然是有生命体但不至于被误认为是后面动作的施事的时候,就可使用()。 [A] 意念被动句[B] “把”字句[C] “由”字句[D] “被”字句 9、“绝”和“绝对”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上。 [A] 句类[B] 肯定和否定[C] 音节[D] 位置 10、下列各组词中,不属于非持续性动词的是()。 [A] 死[B] 听[C] 看见[D] 倒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

专题-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大庆铁人中学韩晶 一、词类 词类:根据词能否作句法成份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实词:特点:有实在意义,能单独做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独立成句。 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特点:无实在意义,不单独做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起“连接”和“附着”作用。 分类: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实词: (一)名词 1、定义: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 如:教师、长江、月、房屋、上午、星期六、沿海、周围、上、下、道德、思维等。 2、语法特点: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非常等)修饰。 (二)动词 1、定义: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如:唱、改革、想、高兴、开始、发生、使、等于、能够等。 2、语法特点:能受副词修饰,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三)形容词 1、定义: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形状,或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如:大、好、糊涂、宁静、心狠、可惜、书生气、沉甸甸等。 2、语法特点:大多数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不能带宾语。(四)数词 1、定义:数词是表示数目多少和次序先后的词。 2、分类: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序数词(在基数词前加“第”或“初”组成) 3、语法特点: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五)量词 1、定义: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计算单位的词。 2、分类:(1)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如个、张、件、群、伙;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遍、场、下;3、语法特点:一般不能单独运用,用在数词、指示代词之后构成量词短语充当句子成分。(六)代词 1、定义: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2、分类:人称代词: 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词的区别,如我、你、他; 指示代词:分近指与远指,如这、那; 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 (七)副词 1、定义: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等意义的词。 2、分类: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等; 有时间、频率副词:如已、刚、才、一向、总是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一律等; 有情态、方式副词:如肆意、亲自、公然、连忙、全然、悄悄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肯定、否定副词:如必、必须、的确、没有、别、是否、不用等; 有处所:处处、到处、四处等。 3、语法特点:副词都能作状语,部分副词兼有关联作用,如“就”“又”。 (八)拟声词 1、定义: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如汪汪、叽叽喳喳、劈里啪啦、轰隆隆、哗啦。 2、语法特点:拟声词可以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单独成句,不受否定副词、程度副词修饰。 (九)叹词 1、定义: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如啊、唉、哼、喂、嗯。 2、语法特点:叹词独立性很强,常用作感叹语(独立成分),也可单独成句。 虚词: (一)介词 1、定义: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二)连词 1、定义: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2、分类:并列连词:和、跟、与、同、及等。 承接连词:至于、说到、此外、如、比方等 转折连词:却、只是、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因为、由于、因此、以致等。 选择连词:或、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等 让步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库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5题) 1—5:BADBA 6—10:CDBDC 11—15:CADCB 16—20:CCBDA 21—25:ABCCD 26—30:CADDD 31—35:CCBDA 36—40:ABCDA 41—45:DCDDC 46—50:DBDBC 51—55:DCDCC 56—60:DBBBC 61—65:BCDCD 66—70:BBCCD 71—75:BAADC 76—80:BBCBD 81—85:ABCDC 86—90:DCBBD 91—95:DDCDD 96—100:DCCCD 101—105:AAAAA 106—110:AABCB 111—115:DAABC 116—120:DCCDD 121—125:DDDAD 二.判断题(下列判断对的在括号内填入“√”,错的填入“×”;每题1分,共50题。) 1—5:√√××√ 6—10:√√√√√ 11—15:×√√√√ 15—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45:√×√×√ 46—50:√××√√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5题) 1.语法: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或者说语法就是一种语言之间相互组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指语法成分中能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

3.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不是通过词汇形式而是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的一种抽象的非具体的意义。 4.时:指动作或过程发生的时间,一般分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5.体:是动词的一种语法范畴,表明动作行为的状态,如英语中的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等。 6.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或者组合能力而划分的聚合类。 7.兼类词: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情境中兼具有两种不同词类的性质特点。 8.同音同形词:指读音和写法完全相同的几个词,如“大米”和“一米”中的“米”。 9.句子:具有完整的结构、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且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法单位。 10.层次分析法:又叫直接成分分析法,指逐层顺次找出某一语言片段(包括短语和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的一种方法。 11.歧义句:指同一个句子形式包含两种以上的不同理解。 12.连动结构:指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的结构,这些动词具有相同的发出者并且前后没有连接词连接。 13.双宾结构:指一个动词带两个宾语的述宾结构(或动宾结构),包括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如“给我一支笔”。 14.主语:主语是相对于谓语而言的,是谓语部分陈述的对象,如“天晴了”中“天”为主语。 15.宾语:宾语是相对于述语(或动语)而言的,是述语支配或影响的对象,如“吃饭了”中“饭”为宾语。 四、应用题(每小题2分,共50题) (一)判断下列短语结构类型(每题2分,共25题) 1.主谓结构 2.定中结构 3.状中结构 4.动宾结构(或述宾结构) 5.动补结构(或述补结构) 6.动补结构(或述补结构) 7.主谓结构 8.状中结构 9.动宾结构(或述宾结构) 10.介词结构 11.状中结构 12.定中结构 13.动补结构(或述补结构) 14.同位结构 15.联合结构 16.状中结构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课后题教学文稿

1、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那为什么这种联系既经确定之后就不能随便改变?如何理解语 言符号的任意性? 答: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符号取决于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所谓“能指”,是指显示的事物,所谓“所指”,是指被代表的事物。例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可以通行”,这个“禁止通行”和“可以通行”就是“所指”,红绿灯就是“能指”。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音表到与意义内容的结合并不依赖于因果关系,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每种语言都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因而必须承认每次结合都是偶然的,都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同一种事物,每种语言都以不同的声音或文字来表示,这也是各种语言之所以不同的重要原因。如果音义结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必然的,人类语言就不会有什么不同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个人使用语言的随意性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符号进入符号系统之后,它就要受到该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制约,必须按照某一语言的结构体系组成话语,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改变。 2、你是如何看待现代汉语形成中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答:(一)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 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四个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影响,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原文化时期,汉文化是华夏民族和境内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综合体。从春秋延至秦汉,四方异族有的被中原统治者征服融合,有的流散他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与周围民族语言密切交流的复杂过程。属于长江文化的“百越”分布在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一直到云南,包括长江流域一带和中南半岛的一大片区域,在秦统一中国是,这些民族大部分成员,与中原人民共同组成了汉民族。中国北部边界地区为阿尔泰语系的人所管辖,因此阿尔泰与在汉语的一发力留下很多痕迹。 (二)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 秦统一了汉字,使全国“书同文”,最终把我国黄河和长江两大文化中心统一起来。 (三)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有史可考的是其大约在汉武帝征服西域之后,佛教文化自此融入汉民族文化,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一部分。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四声理论的建立2、书面语口语话倾向产生3、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 (四)社会动荡带来的人口迁徙 3、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区?答:1、北方方言区2、吴方言区3、湘方言区 4、赣方言区5客家方言区6闽北方言区7闽南方言区8粤方言区9晋方言区10平话方言区 3、有人认为汉语的语序重要,不同的语序会引起意义的变化。你是怎样看待汉语语序的价值的? 4、汉语的基本语法单位有哪些? 答:语素,词,短语,句子 5、怎么确定汉语的语法单位? 答:语法单位不能按音节来切分,应当按照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来切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第一课时短语 短语,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合成的语言单位。根据其构成方式可以分成: ①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如老师和同学、调查研究、培养和提高、万紫千红、理直气壮、丰功伟绩、是非黑白等。 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定语或状语加中心词组成。如我的老师、一个顾客、伟大的人民、世外桃源;小心观察、更加坚决、突然发现、非常壮观、相当迅速。 ③动宾短语,词和词按照支配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如吃晚饭、盖房子、歌唱祖国、顾全大局、关心集体、饱经风霜、理清思路等。 ④后补短语,词和词按照补充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补语组成。如看明白、想得太多、送出去、住一宿、说两句、红得发紫、害怕得要命、好得很、傻呆了、漂亮极了。 ⑤主谓短语,词和词按照陈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如心情舒畅、人声鼎沸、春光明媚、好人一生平安、月儿弯弯照九州等。 附:课堂检测 1.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保卫祖国保持安静歌唱英雄整顿作风(动宾短语) B风俗习惯正大光明缤纷络绎天高地厚(并列短语) C精神文明宝贵意见多么活泼伟大成就(偏正短语) D人民伟大成果辉煌黑了一阵宿舍旁边(主谓短语) 2.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清醒过来推辞一番卧倒在地工作数月(动补短语) B边走边谈穷凶极恶居安思危朝夕相处(并列短语) C内心激动增长很快态度诚恳精力充沛(主谓短语) D久经风霜进驻营地深入研究学习技术(动宾短语) 3.选出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 A欣喜万分参天耸立B历史悠久精神抖擞 C绞尽脑汁不折不挠D风卷残云百年大计 4.下面的课文题目都是短语,从结构上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出师表木兰诗忆江南 B愚公移山曹刿论战望天门山 C七根火柴苏州园林驿路梨花 D从三到万想和做纪念白求恩 5.选出对短语分类有错误的一组:( ) ①天气睛朗②发挥作用③仔细翻阅④丰功伟绩⑤认真讲解⑥美好回忆⑦甜言蜜语⑧打击敌人A主谓短语有①B并列短语有④⑥⑦C偏正短语有③⑤D动宾短语有②⑧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2002C)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正常生活受到威协,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第二课时划分句子成分 一、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骨干枝叶记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练一练】

2018年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及答案简答题 1.什么是区别词?区别词与形容词有什么区别? 2.从结构、语义、表达三个方面简要说明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4.简述“被”字句的特点。 分析题 1.(1)“小的”是“的”字结构,“的”是助词。(2)“小小的”是状态形容词,“的”是状态形容词后缀。(3)“渐渐的”是副词,“的”是副词后缀。(见教材:77页) 2.有的语法著作把这类格式解释为偏正结构,把前边的时间词和处所词看成状语。朱德熙先生解释为主谓结构,理由如下:(1)时间词和处所词都是体词,体词一般只能做主语、宾语,不能做状语。 (2)主谓结构往往可以转换成反复句的形式,如“晚上会下雨”可以转换成“晚上会不会雨“,”墙上挂有地图“可以转换成”墙上有没有挂地图“;偏正结构不能转换成反复句式,如”马上去“不能转换成”马上去不去“。 (3)主谓结构加上“的”字作定语,主语和动词谓语之间可以插入“所”字,如:“他写的 书“可以说成”他所写的书。“偏正结构加上”的“做定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插入”所“字,如:“已经盖好的房子”不能说成“已经所盖好的房子”。 (4)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插入“虽然、如果、要是、即使”等连词,

如:“你去不去”可说成:“你虽然不去”“你如果不去”。状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插入此类成分,如:“马上出发”不能说成“马上虽然出发”“马上要是出发”。(见教材98—99页) 3.(1)是主谓结构作谓语的格式。“他”是主语,后头可以有停顿,可以加语气词“啊、呢“。 (2)是主谓结构作主语的格式。如果有停顿,要放在“他去”后头,语气词“啊、呢”也要放在“他去”后头,可见,(1)的主语是“他”,(2)的主语是“他去”。(见教材:107—108页) 4(1)表示给予:①送人一份礼。②还小李十块钱。 (2)表示取得:①买了他一所房子。②收了你二百块钱。 (3)表示等同:①叫他老大哥。②骂他傻瓜。 5(1)形容词是实词;副词是虚词。 (2)形容词是自由的,可以单独成句;副词是粘着的,一般不能单独成句。 (3)形容词除做状语外,还能做定、谓、补语;而副词只能做状语。 (4)形容词受“很”修饰;副词不能。 (5)形容词都能加上助词“的”组成“的”字结构,有的形容词能加上副词后缀“的”转化成副词。因此“的”字结构有时跟带“的”的副词同形。 6(1)大多数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后头可以加上助词“的”转化为名词性成分,而A“这个人很可靠的“中的情形不同,很可靠的作谓语,其中的”的“不是助词,而是状态形容词的后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