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展示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展示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展示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展示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展示

——个人的学习心得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经费投入的增加,在不远的将来,信息技术将更广泛地改善中小学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大屏幕投影设备和网络将进入每一间课室。这样,如何适应教育环境的这种深刻变化,如何最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计算机最初的发展是与数学密切联系的,直到现在,计算机与数学还存在着特殊的关系。计算机是数学的创造物,又是数学的创造者。1985年曾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专门召开国际讨论会,研究计算机多媒体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影响。利用计算机屏幕演示可及时处理数学教学中的大量数据和图像,能展看一些连续变化的教学过程,形成鲜明逼真的动态效果,使抽象的理论按其本来面目完整地表露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概念。计算机不仅可以为数学概念、定理、性质提供足够的范例,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抽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其图形功能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利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抽象分析、想象及创造思维能力,而且还有利于使他们获得系统理解和取得完整观点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作为一种形式体系,强调推广、证明、抽象等一系列演绎推理方式。随着计算机提供新的符号计算方法,数学的实验方面

日益显示出重要性。当前数学的研究与计算已越来越依赖于数学软件如几何画板、Mathematica,Matlab等,而其他自然科学中涉及到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更是离不开这些数学软件。通过计算机提供数据,做出图像或动态表现,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观察、探索、试验与模拟的机会,从而可以形成顿悟与直觉,做出预测,还可以通过检验假设证明自己的猜想,获得技能,取得经验。传统的数学强调存在性、唯一性等理论证明,由于计算机提供了高速运算工具,又给数学提出了可计算性与可实现性的新问题,因而数学成了一门新的实验科学。拓扑学中著名的地图四色问题的计算机证明就是一个例子。“实验”是数学的一个必要却易被忽略的部分,计算机与数学的结合为数学的证明注入了活力。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软件的编制也越来越容易,利用数学教学软件辅助教学不仅可激发学生的数学能动性,拓广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也为学生提供了各种生动的数据结构、模型,以反映数学对象与过程的具体现象,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行为模式,形成有关数学观念与结构的智力形象,从而增强数学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原则

因为数学需要进行思维训练,不仅依靠课件表面的生动难于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而且也难于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研究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原则,考虑在多媒体辅助下什么是理想的数学教学。

1.启发性原则

数学科学的最大特点是集严密性、逻辑性、应用性于一身,而这也正是数学被公认为“难”的地方,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力求促进

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严谨的数学证明的有效认知。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追求表面的生动、界面的漂亮,而应注重启发性,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有些内容过去单凭教师的“说”,学生不好理解,现在多媒体能帮助教师“说话”,抽象和直观有机结合起来,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当前市面上出售的数学教学软件就缺乏启发性。所谓讲解就是在屏幕上显示出有关的概念、定理、公式,不谈他们的来源和用场,不谈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更不谈最值得领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所谓练习就是在屏幕上显示出答案,有的甚至连必要的过程都没有,对于判断选择题或一类简单的填空题,计算机倒是有些交互功能,但反馈信息却谈不上任何启发性。启发性是数学教学的灵魂,现在则需要考虑如何在多媒体辅技术的支持下设计出比传统教学更富于启发性的教学。

2.针对性原则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用统一的节奏,同样的策略,面对全班学生,更多地只能考虑共性,难于照顾个性。而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与经验不同、思维有快有慢,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做到针对每一个学生。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况有了一些变化,学生一人一机利用教学软件学习,他们可以利用键盘或鼠标控制学习节奏,还能通过菜单选择他们需要的内容或帮助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有针对性,就要设想电脑在和学生面对面地交谈,学生看到电脑的每一屏他可能怎么想,下一步屏幕上又该显示怎

样的具有启发性的文字或图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3.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传统教学强调学生为主体,而现实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改变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方式,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的活动中,甚至是自做课件,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更好地促进认知。把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认知数学的工具与环境,应能改善学生的数学活动,给学生的参与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和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并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的融合

1、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既能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又能强化教师和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多媒体技术能促进数学思维

多媒体技术可以推动实验、尝试、模拟、猜想等非形式化的、具有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活动,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得益彰。数学之所以难学,主要原因是它的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对象的形象化、

数学关系的显性化对于数学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本质。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具有强大的形象化功能,通过对知识的重新组织,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处理数学对象,通过参数赋值、拖动等进行对象变换,在各种表示法之间相互转换以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等等。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学生的数学猜想进行演示、验证,甚至直接把对象构造出来,这就能极大地提高猜想的成功率,提高数学结论归纳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二)多媒体技术能提供数学实验和其他数学实践活动的手段开展数学实验是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教材整合的一个重要手段。当你的脑子中出现某种数学思想时,你就通过计算机去实验一下,这就是“数学实验”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通过分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成分,数学工具软件研制者将这些成分组织成可操作的模拟、模型的结构表示,进而构建起数学学习平台。在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操作菜单选项,根据问题的条件构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操作、探究和实验,从而使学生能从与传统方法不同的角度来学习数学。因此,“数学实验”有可能改变学生所面对的数学对象和过程的性质,使学生学习数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从中体会数学探究的过程。例如,几何画板提供的学习平台支持数学实验,促进高水平、深层次的数学思维活动,学生可以利用它对数学对象进行灵活操作、自主探索,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开展尝试、模拟、猜想、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学习解决问题;TI手持技术便于携带,具有

随时随地使用的优势,能为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操作、实验、猜想、归纳等数学实践提供强有力支持。

(三)多媒体技术是构建“多元联系表示”的数学学习环境的工具“多元联系表示”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几种方法表示同一数学概念,不同的表示法侧重于概念的不同方面,引导学生有意义地把几种表示法中的信息组合在一起,使不同方面建立起概念性联系,从而深刻、全面地理解概念。“多元联系表示”要求根据学习内容的具体需要,以组合的或动态的方式灵活地向学生提供图、表、文字或符号等不同的概念表示方法,把隐藏的数学关系显性化,从而创设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比较高的层次上进行数学思考与学习,给学生提供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本质的机会。“多元联系表示”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有重要影响,主要是因为它能使同一数学对象(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定义等)的不同方面特征得以显示,它可以帮助学生在把握数学对象不同方面特征的基础上,组合不同表示法中蕴涵的信息,从而大大增加建立数学对象不同方面的联系并把握其本质特征的机会。

多媒体技术在构建“多元联系表示”学习环境上的力量是其他工具无法比拟的。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中,“多元联系表示”的潜力之所以能得到充分发挥,重要原因是计算机使得功能强大的图形表示法成为可能,能使抽象的符号、复杂而零散的数据得到直观表示,而且还可以对数学对象直接进行操作(如局部放大、变换研究对象的空

间排列位置、重复引起变化的关键因素、动态显示等),使学生在一种直观、动态的情境中观察数学对象和关系的变化,这会帮助学生意识到这些关系的存在,并为理解其本质奠定坚实基础。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可以极大地拓展数学学习空间,有力地支持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使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成为可能并得到落实,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

(四)多媒体技术是处理复杂的画图、繁琐的计算和数据的强大工具,能极大提高作图、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作为绘图工具、计算工具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工具,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复杂的画图、计算,减少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机械、重复性劳动,提高效率和效果。这是多媒体技术最基本的作用。这种作用虽然与“探究”距离较远,但它却为“探究”提供了手段。例如,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方便地画出各种几何图形;利用任何一种科学计算器都能进行“六则运算”,求对数,求三角函数值,进行统计运算等;利用TI图形计算器,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拟合;利用Mathematica软件可以处理各种各样的计算问题,进行函数的迭代等重复性工作。这样,学生从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将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用于理解数学本质、探索数学规律上,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2.模拟仿真形象,化结果为过程

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a,matlab等,功能非常强大,基本上可以完成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数学问题。数学软件给数学形象化提高了有力工具。例如传统教学说不清、道不明的概念,借助多媒体动态仿真形象能帮助学生度过这一难关。又如数学中有大量的空间图形,传统教学中临时画图就比较难以处理。若图画的太少,则可能看不出问题的实质;若画的太多,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会使学生不耐烦,影响学生的思维;若事先在小黑板上画好,则无法引导学生探索结论的形成过程。而在计算机上用可以轻易的解决这个问题。而利用计算机上数学软件我们只需一两分钟就能画出动态仿真的图形:动态的三维坐标、特殊的二次曲面、空间中的立体等。还可以用画面反复闪烁引起学生的注意,运用隐去一部分不相关的内容来突出主体内容,用画面的迭加和分解来揭示某个结论形成的过程,过去许多用口头用语言难以讲清楚的概念,现在一看图形就完全明白了。

3.模拟数学实验,体验数学发现

对于某些数学问题的探究,可以模拟数学实验。传统的研究或学习数学的方法大多数是沿着“定义——假设——定理——证明——推论”的道路进行的。模拟数学实验则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和思路、学生上机实验仿真和模拟、教师小结和讲评等步骤。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动手选择方法、借助数学软件、计算结果、检验结果、发现问题、寻找原因等环节,来体会数学分析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模拟数学实验一方面培养

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数学建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的能力,包括数值计算、符号演变以及机器证明等,要求能给出图形或数据结果。模拟数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换个角度来学习数学,以学生动手为主,使学生以更直观、更真切的方式感受课堂上听起来枯燥玄妙的数学理论和数学原理,对实验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是加强实践性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把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快速地传送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得数学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使数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技术为我们带来了良好的、有序的、清晰的、有趣的课堂。

学生非常喜欢来自多媒体的电脑动画展示效果,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降低了难度,增大了课堂容量,更引起了研究兴趣,促进了后续的学习。

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将多媒体技术恰当的运用到数学教学中简直如虎添翼,使数学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真是事半功倍呀!

教育信息化结题报告

教育信息化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策略与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主持人:余章凤 组研员:卢海英易俊宁 课题研究时间:2017年8月1日——2018年1月10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根据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落实教育部制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明确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方法和规律。 二、研究内容 通过情境创设和网络应用,建构一种理想的教与学环境,实现自主探究、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成为有趣的和有成就感的活动,这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依据学校的现有条件以:《运用班班通资源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实践研究》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带动以下研究内容:

1. 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调研。通过一点带面的方法,分析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存的问题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差距和异同点,为研究教育信息化的模式与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2. 以班班通资源的应用,探索出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教师角色、学生地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流程的转变。 3. 以科学学科为先导,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融为一体,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使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能力评价、合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进而构建科学教学的新模式。从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的兴趣。将成功经验逐步应用到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中。 四、研究目标 1.加强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中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重大问题研究,探索出适合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的模式与策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 2.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研究,努力建设一支研究型教师和专家学者队伍。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服务。 3.探索新时期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经验和规律,形成典型的案例和模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取得一些适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作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也许是一种演示工具,也许是一种交互工具,但最终信息技术将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发工具,并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早在多年以前就有了电视大学,通过电视这种传播媒体讲课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感受到了网络资源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的工作成效。在学校,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和体验性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完全符合以“学生学为中心”教学理念,它的引入,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具有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直观性、综合性、广泛性、及时性、趣味性。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以它在语文教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它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行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细致描写。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工具。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素养绝不仅仅是对信息传媒的认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等低级认知技能,而是综合运用信息操作技能所形成的信息问题的解决能力。”即在信息素养的诸要素中,与信息知识、信息意识相比,信息实践能力始终是处于核心的地位。而纵观我们当前的信息教育,由于对知识、技术的过分强调,而导致学习者不能充分享受信息文化的成果,也远未发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活、改造学习、提高学习生活质量的潜力。从这个角度讲,加强学生信息实践活动,使其能具备驾御信息文化自由于信息社会的

基本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也是当前信息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生的信息素养既包括技术层面(人们搜索、鉴别、选择、利用信息,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包括人文层面(人们对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自我发现习作中的错误和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运用多媒体进行作文讲评,指导学生如何去修改作文,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上作文评改课之前,教师选出反映共性的好、中、差的作文数篇,上课时在实物投影机上投影出来,由教师示范修改或师生共同对文章内容、遣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的运用进行评改。评改过程中,展示修改的每一个步骤,把原文和修改稿进行对照,使学生对正误了然于胸。这样不仅能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作文评讲的质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超空功能,形式多样,有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确立中心。有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明确主题,有设置悬念,引发思考,确定观点,有创设情境,置身其中,确立论点。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能够直接作用与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拓展了生活视野,积累了写作资源,引伸发挥,扩大目光审视的范围,透过表面现象,深入开掘本质,其深意便会自然的显露出来。 利用信息技术,指导观察,抓住特点,写得具体。根据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最新)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要求 作业题目: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温馨提示: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要求,切实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课堂实录能真实的反映“教学实践”,请尽量提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批改作业时将优先考虑视频格式的作业为优秀作业。 作业要求: 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 2.作品内容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成果资源包。(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Flash课件)展示视频内容,提出情境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 见解 ①使学生快速 集中精力,调整听课 状态.②知识的呈现 过程与学生已有的生 活密切联系起来,学 有用的数学,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③使 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 突,从而引入本课课 题,明确本节课的探 究方向,激发学习欲 望。 问题1、如图,△ABC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画△A1B1C1 ,使A1B1=AB,∠A1=∠A,∠B1=∠B把画得△A1B1C1剪下来放在△ABC进行比较,它们是否重合? 问题2、如图,△ABC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画△A1B1C1, 使 A1C1=AC, ∠A1=∠A,∠B1=∠B,请你猜测△A1B1C1与△ABC是否全等?若它们全等,你能用 "ASA"来证明你猜测结论成立吗? 教师通过动画演示作图过程。得出结论: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学生思考问题,动手实践、小 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 中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探究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培养学生分 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体会合作 交流的重要性。 对于问题1, 因为学生已经在 学习“SSS”条件 有了一定的作图 和探究图形的基 础。所以这里就直 接提出问题让学 生动手操作,教师 适时引导。对于问 题2,学生在问题 1的基础上通过类 比思想可以得出 结论。(即:可以 通过"角边角 "(ASA)来证明。 例1、如图,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互相讨培养学生的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 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后项不能是零。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化简后比的前项和后项没有公因数,化简后要检查) 3、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 再进行化简:例如:6 1 :9 2=(6 1 ×18):(9 2 ×18)=3:4 也可以用:4:3432 9 619261== ?=÷ 15:815 8 385183:2.0==?= 可以转为除法的运算 4、 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5∶ 6=10∶ 12, 4∶3=12∶9, 得到甲∶乙∶丙=10∶12∶9。 5、() 210 3615()24()()43:2+=+=÷=÷=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 1.目的不同。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 3.读法不同。如6:4求比值是6:4=6÷4=4 6=2 3读作二分之三还可写作1.5(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6:4=6÷4=4 6 =2 3读作三比二还可写作3:2(结果是一个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 ) 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 女生:5×7=35(人)。 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优秀成果展示

优秀成果展示 个人研修计划 自我 分析和环境分析 自我分析:通过测评,我真真切切感觉到了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太低,不会的还有很多,我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能力整合还很弱,亟需学习和提高,很多测评上的题目都不会做,甚至有的概念都没有听说过。不过这也说明,我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在本次国培中,我一定要用心学习,恳切提问,争取学有所获。在平时教学中,学习把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能力相结合,用信息技术促进我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吸收效率。 我在教学中也经常尝试着把信息技术应用来辅助教学,制作PPT课件、简单的修改课件,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能辅助教学的视频,并进行简单的剪辑,就是还不能熟练地操作多媒体系统,,能利用电脑查阅资料,课件、教学资源,却不能熟练进行一些操作系统的安装。所以我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我现在经常尝试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课件来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充实课堂内容,化文字为有声的音频和有画面的图片,更快更好地消化课堂内容。 环境分析:我校给每位老师配了一台电脑,很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能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室里也有班班通,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很便利的。 我的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第一,通过培训,我要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等技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我要能在网络教学、移动学习等信息化环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综合素质。第三,我要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曲靖财经学校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响应教育厅推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号召,特制定本计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交互的信息技术手段架构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综合运用良性发展。 二、领导小组 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全面负责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 副组长: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中各部门人员的分工与合作。 成员:1、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设备资产管理。 2、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教研与专业提升。 4、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及家校互动。 5、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办公及后勤保障。 6、信息化教学资源设备维护、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档案管理。 三、方法步骤 1、学习讨论准备阶段: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外出考察、自主学习、集中学习、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此项工作达成共识,提升领导小组成员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宣传动员,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先行摸索并大胆进行教学尝试。

2、初步尝试阶段: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高级应用培训。在每个教研组内确定两至三名信息化教学中坚教师,带动和提高以年级组为单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将现有的网站、文件服务器中的相关功能,分解为校门户网站(新闻类)、信息化资源平台(数据类)、网络教研平台(包括论坛、博客、分学科教研栏目)和视频服务器系统等四类,并完成测试,保障正常使用,打造数字化校园。 3、提高阶段:在全体老师中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竞赛活动,以赛代培,促进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提升。完善信息资 源库,及时收集整理校内外信息化资源,充实教学资源库。在学校常理和德育教学中运用资源平台,开展员工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 4、全面实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校际、区际互通,增强资源共享。开展信息技术、资源建设、网络教研等相关课题研究。 四、实施情况 (一)优化环境,丰富资源,使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1、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与管理,在设备运用上不断创新。 学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硬件建设已经实现所有班级安装上了多媒体展台、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要实现教师办公实现人手一机,更新计算 机教室设备,在专用教室内配备上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了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果和水平,在不断完善学校网站的同时,安装能为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学生提供服务支持的校园网络应用软件平台---信息化资源教学资源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将为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为教师开展生本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学习创造必要条件。完善后的信息平台应用,综合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功能:辅助教师教学,拓宽教育资源提供网络服务,共享系统资源;提高信息能力, 更新教学 方法加强互动交流,互帮互助互学;实现无纸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开放内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 2、丰富完善资源整合平台,夯实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根本所在,有效利用、完善教育资源整 合平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我校正在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将更多老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

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如:65×5表示求5个65的和是多少? 1/3×5表示求5个1/3的和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1/3×4/7表示求1/3的4/7是多少。 4×3/8表示求4的3/8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尽量约分,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常考的质因数有11×11=121;13×13=169;17×17=289;19×19=361) 4、小数乘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 (三)、乘法中比较大小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a 乘法结合律:( a × b )×c = a ×( b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即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1)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黑泉镇永丰小学 一、实施背景 黑泉镇永丰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名,教职工10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学校是比较好的,现有交互式一体机4台,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

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黑泉镇永丰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夹竹园小学2017 年教育信息化建设及装备改造发展规划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指导思想和省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打造数字化学校,以信息化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我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一、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的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二、具体任务与推进计划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装备水平 1、教师逐步配备电脑,无线AP接入100mb光纤上网,实现教学与办公的高速。 2、校园网建设:2018 年完成 (1 )基础建设信息化: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我校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含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通用校园教育平台。 (2)资源建设数字化: 1)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 2)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 3)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3)管理系统自动化。依托移动教育办公平台,逐步实现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 (4)网站建设多元化。 1)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 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2)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 3)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 上多项交流

全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成果

第三届全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成果 评选活动指南 目录 一、参评人员范围 二、评选项目及内容要求 (一)项目设置 (二)内容及制作要求 (三)评价指标 (四)其他要求 三、参评办法 (一)参评办法、报送数量及方式 (二)报送时间及评选结果公布 四、组织工作 (一)组织领导 (二)联系方式

一、参评人员范围 全省基础教育阶段各学校教师、教研人员、教育技术工作者,各有关高等学校教育电视工作者。 二、评选项目及内容要求 (一)项目设置 全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成果评选活动项目设置有: 1. 优秀论文 2. 优质课 3. 优秀教育电视节目 (1)教育电视栏目 (2)教育电视新闻 (3)校园电视作品 (4)教育电视主持人风采 (二)内容及制作要求 1. 优秀论文 根据“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的主题,论文具体选题可包括: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研究、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发展及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共享与服务研究、在线教育研究与实践、“三通两平台”的研究与应用、高效教育产品设计及其教育应用研究、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家、校、企互动创新方式及其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等。 以及不限于以上内容,其他与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

革和教学创新有关的内容以及相关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呈现。 撰写要求:文章应有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内容,能突出重点,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能反映学术和实践创新。文章应包含题目、摘要(200字以上)、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文中引等,字数控制在3500—7000字(含图表)。不要在论文里写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等联系方式。 作者限1人。 2. 优质课 着重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应体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突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实录。 制作要求:可以在录播教室录制、也可以在普通教室由双机位及以上摄像机录制完成,时长不超过50分钟。前期录制拍摄分辨率不低于720×576,视频制作推荐使用高清制式,压缩推荐采用H.264编码方式,码流率不低于256Kbps,封装格式推荐使用MP4,作品大小不超过700M。 主讲教师限1人,指导教师限1人。报送时应附有本人教案的电子文档。 3. 优秀教育电视节目 (1)教育电视栏目:要求自办自创,以期为单位报送。 (2)教育电视新闻:每条新闻时长控制在3分钟以内。 (3)校园电视作品:制作范围包括课本剧、电视短剧、DV 纪实、电视小品等,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 (4)教育电视主持人风采:教育电视新闻、专题采访、栏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作业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课堂。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 同时全体老师又能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适时创新资源,使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名师,使教学的方法水平永不落后。教师要自制每一节的课件难度大,时间又有限,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版课件,进行网上学习,从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减轻教师的体力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新研究。 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静止的语言文字“生动”起来,促使学生为之愉悦,为之兴奋,以致产生浓浓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课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

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因此,在

英语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可以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多媒体要素的优势,进行有机整合。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和节奏,可以提高课堂实效。 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若有疑问或好的见解,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的交流互动。通过多媒体,交互反馈,使学生深刻理解,不易遗忘。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教师教得轻松,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趣。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信息技术,但我们不可过度依赖,教师要在实践中逐步学会把握现代技术与传统手段的平衡教学之间的一种平衡,注重整合的实效,以达到最好的整合效果。图片、图像给人的毕竟物的客观规律。因此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都应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学生不易想象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准确把握使用的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1、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网络运行更加畅通、稳定和安全。围绕物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中形成的信息标准、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与素材、教学视频、教学案例、虚拟过程库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海量存储及共建共享,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文献资源建设以服务教科研、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山西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对图书文献信息的需求为目标,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合理配置的馆藏资源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虚拟教学环境和虚拟生产过程等,提高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同时与企业互动,实时把企业的工作、生产信息传送到课堂中,满足学生、教师、企业相关工作人员随时、随地、随需的产学研需求。 2、建设内容 围绕物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文献资源建设、图书信息集成管理软件和自动化网络设施更新建设、电子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建设。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现有网络基础上,提高联通和教育科研网带宽,通过扩充和完善网络主干设备和汇聚层设备,实现双路核心、万兆主干,千兆桌面;部属防火墙、网络监控、流量分析、漏洞扫描、入侵防御、WEB安全防护、审计认证等完整的安全防范体系;建设数据中心,实现网络资源的海量存储和数据备份,建成一个接入方便、高速稳定可靠,能够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需要的网络支撑平台。 ①网络运维设施建设 将网络带宽提高到200M,网络覆盖到学校各个脚落,保障校园网用户对信息资源访问的需求。将校园网主干建成万兆双核心、双链路的双星型架构;增加高性能汇聚交换机,实现对校园网各接入单元的灵活控制。购置核心路由器,增加业务运维管理系统,在提高网络服务性能的同时不断提高网络监控能力,实现校园网络高速稳定的运行。 ②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8)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持续地学习,以适合社会的需求。在短短的培训期间,我认真学习了每个模块的知识,与各位同行共同交流,受益匪浅。本学期,我将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持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有针对性的做了一些事。 一、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持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1 .我们学校组织和展开了认真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听一节课之后,会与同组的老师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自己持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反思是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的备课;反思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持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参加多种研修活动,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积极参与教育局、学校组织的研修活动,认真聆听专家的指导,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即时与各位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

野,使自己能够更即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增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我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我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的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学习。课堂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点。 总来说之,在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教育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国培计划(XX)”湖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管理与监测平台和中国教师研修网为学习阵地;以远程培训、网上研修、区域研修、校本研修为手段;以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目标来实施我校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培计划(XX)”湖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要通过此次培训,使全体教师的技术应用有改变,专业发展有环境。引导教师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围绕日常教学重难点,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自身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案例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帮助教师学会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区域研修社区,参与混合研修活动,能够利用手机移动端、数字备课工具提供个人工作效能,从而熟悉和运用技术手段形成的信息化专业发展

环境促进自身成长。 通过培训,培养出一支骨干队伍,形成一批精品资源,能够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上有所突破,形成模式。力争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及混合研修示范学校,确保参训率100%,合格率100%,优秀率在30%以上。 三、参训对象 所有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均必须参加。 四、培训方式和计划 培训主要采用全员培训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以网络研修、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网络研修 本次培训以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主题,依据教育部相关标准分类、分科、分层设计五个模块的递进式培训课程;教师依据训前诊断测评报告、本校教学环境和自身需求,从相应的主题和丰富课程资源中,选择相关任务及课程,至少完成50学时。 (二)线下活动 1.以各教研组为学习小组,教研组长为学习组长,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信息技术助力学习难点的研修计划制定、教学(微课)设计研讨以及课例(微课)研磨活动。 2.全校教师分为语文、数学、综合三个班,按照教育技术室的时间安排,到微机室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该培训以具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最新)教学文稿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最 新)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要求 作业题目: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温馨提示: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要求,切实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课堂实录能真实的反映“教学实践”,请尽量提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批改作业时将优先考虑视频格式的作业为优秀作业。 作业要求: 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 2.作品内容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成果资源包。(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问题1、如图,△ABC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画△A1B1C1 ,使A1B1=AB,∠A1=∠A,∠B1=∠B把画得△A1B1C1剪下来放在△ABC进行比较,它们是否重合? 问题2、如图,△ABC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画△ A1B1C1, 使 A1C1=AC, ∠A1=∠ A,∠B1=∠B,请你猜测△A1B1C1 与△ABC是否全等?若它们全等,你能 用 "ASA"来证明你猜测结论成立吗? 教师通过动画演示作图过程。得出结论: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学生思考问题,动手实 践、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对于问题1,因为学生已经在学习“SSS”条件有了一定的作图和探究图形的基础。所以这里就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时引导。对于问题2,学生在问题1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思想可以得出结论。(即:可以通过"角边角"(ASA)来证明。 例1、如图,已知点D在AB上,点E 在AC上,BE和CD相交于 点O,AB=AC,∠B=∠C,求 证: BE=CD 例2、例2、如图,海岸上有A、B 两个观测点,点B在点A的 正东方,海岛C在观测点A 的正北方,海岛D在观测点B 的正北方,从观测点A看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互 相讨论、交流.然后引导学生 分析题设中的已知条件,以及 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的条 件,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 程. 培养学生的 逻辑推理能 力、独立思考 能力,会用 “ASA或AAS“判 断三角形全 等,规范地书 写证明过程. 培养学生合情 合理的逻辑推 理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规 范地书写证明 过程.培养学生 的符号感,体 会数学知识的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实践和应用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实践和应用 发表时间:2005年6月26日作者:泉州市第二实小来源:本站原创阅读:185次 泉州市第二实小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教育信息化设备初具规模, 学校校园网于2000年9月建成开通。整个校园网有三台服务器,三十多台学校管理、教学用计算机。学校内所有的教室、办公室都有校园网的信息点;学生电脑室的120多台计算机也接入了校园网。三台服务器,分别作为校园网的Web服务器、代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VOD服务器和资源库等用途。我校通过2M 光纤专线直接接入因特网,校园网的主干使用CISCO Catalyst 3524以太网交换机,采用千兆位以太网技术,拓扑结构为星型结构,100M交换到桌面。并已有了满足两个班学生同时使用的两个电子网络教室,二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学生电子阅览室,一个软件制作室,一个校园电视台。在软件建设上,经过多年积累,我校已拥有包括各年级各学科、各种载体的软件资源,软件资料库已经初具规模。 网络是建成了,但如何发挥其作用呢?针对目前应用的主流还是集中在通过制作课件来改进教师教学的呈现方式,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上并没有全面实现,信息化教育网络资源的潜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的情况。我校积极探索,力争有所突破,以争取有跨越式的发展。 一、以科研课题为切入点,提高教育信息化能力。 有了科研课题,你必须去研究,只有去研究,你才会有成果。为了使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应用深入到教育教学中,学校利用申报的省级立项课题《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化人格教育环境》为依托,积极探索,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能力。其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营造信息化的教育环境。运用各种媒体协调教学,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信息道德品质。 2、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模式。 3、进行视频案例的制作、分析、反思,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 4、运用网络技术构建互动平台,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课题在省电教馆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根据本校学生人格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构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它在结构上是培养目标和信息技术条件的整合;功能上是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与适应社会环境的统一;在评价标准和方法上是以学生的自我调控、自我评价为主。由此探索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健全学生人格教育的模式。 如:课题组成员组之一的艺术组的老师,充分利用一、二年级班级有计算机的优势,给学生练习提供广泛的可以参考的信息资料如:美术作品欣赏、舞蹈欣赏、卡拉OK演唱的等内容,给学生提供更为直观、广泛的可以参考的信息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们还结合多媒体开展了"韵之旅"民乐欣赏音乐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课题组成员之一的数学组,设计的《小小导游员》一课,教师先在网络上为学生提供泉州丰富的旅游信息,同时让学生通过交互研究自己选择旅游路线,并设计最佳旅游方案。活动中学生要考虑时间安排、资金开支、体力消耗等多种因素,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如:网络环境下综合实践课《小小设计师》,抓住生活实际问题,对新房子进行房间铺砖和室内摆设这两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立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原则,在房间铺砖问题的解决上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动手计算来选择合适的砖,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室内摆设问题的教学上,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学生在电脑上利用与室内摆设相关的资料在PhotoShop环境中模拟设计室内摆设,使学生个性张扬,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在肯定自己的同时,发现不足,促进今后的进步。 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课题组的各成员小组正逐渐走上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的路。在科研实践

最新小学教育信息化成果展示现场会汇报材料精品版

2020年小学教育信息化成果展示现场会汇报材料精品版

数字校园——为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小学教育信息化成果展示现场会汇报材料 实验小学是所百年老校,始建于1909年,1993年迁往现址。总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有教学办公楼7幢,各种功能室齐全,内部设施配备完善。现有46个教学班,2380名学生,教职工152名。学校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山东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学校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山东省创新教育等重大课题实验基地,市教学示范学校、规范化学校、电化教育示范学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及区规范化学校、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 学校牢固树立“经营战略”,核心精神理念是“爱”——让爱传承,大爱无边。坚持走“继承、借鉴、创新、超越”之路,坚持“超常发展,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坚持“人格+情感+制度”的管理体制,紧紧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强化“习惯、礼仪、和谐、服务”的治学育人理念,凸显“快乐、高效、特色、服务”的知识传承理念,文化立校,特

色强校,立足长远,面向全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一、科学规划、积极投入,构建数字化校园软硬件平台。 学校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建设数字化校园,现建有两口高标准的计算机专用教室(56台/间),学校网络控制室一间,多媒体制作室一间,有2台服务器,多功能多媒体礼堂1个;行政及教师办公用计算机25台,视频捕捉卡两块,模拟录象机和数字摄像机各1台,数码相机12部。每口教室均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投影机,笔记本电脑人手一台;建有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一个,拥有资源服务、文件服务、电子备课、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教师成长等信息,是一个功能比较齐全,技术含量较高的综合教学服务平台,各项硬件配备均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 依托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我校实现了办公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务管理、后勤财务管理、教学教研管理、图书校产等一体化管理。在该平台中记录了我校全体师生的基本信息,学校教育、教学、总务、后勤、报表等学校的基本信息,每位教职员工可以进行相应的查询和管理。学校通过后台管理,设置相应的管理权限,学校领导、教师就可以在平台中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操作,实现了管理的快捷与高效。网络备课平台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兴起的、是基于互联网或校园局域网环境下的一种“交互”、“共享”的备课行为。学校实行的网络备课,将老师的单机备课转为网络备课,将电子教案与教学课件有机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