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地方审计机关如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浅谈地方审计机关如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浅谈地方审计机关如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浅谈地方审计机关如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浅谈地方审计机关如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横山县审计局康媛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审计监督工作越来越重视。在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对审计工作作为公共资金“守护者”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免疫作用予以了肯定,并且提出了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为了全面落实李克强总理的讲话精神,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一定要加强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落实,增强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与威慑力。

关键词: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全覆盖

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是提高审计监督层次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审计机关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不断增长的审计监督需要,审计资源紧张,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努力盘活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扫除审计盲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是审计机关全面发挥监督职能的现实需要。

一、正确认识与理解审计监督全覆盖

按照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上的要求,审计监督全覆盖应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其一,具有一定的深度,不要走马观花,只是追求数量,一定要将所有单位走一遍,并且对每个项目深入审计,保证工作的全面落实。其二,一定要有重点,不要将所有项目都进行审计,要围绕党与政府工作的核心,全面掌握有关领域的整体状况,明确审计重点。其三,一定要有步骤,不要盲目进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部署,之后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推进,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其四,一定要保证成效,在重视审计监督工作覆盖范围“广”的同时,也要加强工作的“深”、“准”、“透”、“实”,进而实现审计监督工作的全覆盖。

二、统筹安排审计项目,落实审计监督全覆盖

首先,应继续发挥财政审计的龙头作用。财政资金是一个国家社会资金的主导,它对社会资金的运作有巨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财政审计应以预算执行、重点专项资金为审计重点,特别是对资金投入较大的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进行重点审计,对商业、金融、保险以及其他行业等竟争性项目的投资开展绩效审计,以保证财政资金的投资效益。另外,还应加强对税收收入、非税收支及政府债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其次,强化政府投资审计。针对当前各级政府把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扩内需,促增长”的重要措施的情形,政府对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大,这对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地方审计机关首先应合理确定审计范围;第二,确定审计内容,重点对工程预、决算进行审计,并将其与财务(资金)审计相结合;第三,推行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和跟踪审计。

第三,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当前,地方组织部门委托地方审计机关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被审计对象众多,与审计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情况,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审计部门应创新审计方式,将任中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对重点部门、单位和关键岗位的

领导干部,做到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二是应围绕权力运行,进一步准确界定审计内容,设定并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在做出总体评价的前提下,采用抽查方法开展审计。

三、整合审计资源,为审计监督全覆盖提供力量保证

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条件下,科学统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一立足内部挖潜,提高现有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主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培训学习、以审代训等方式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二是合理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对一些常规内容和特殊业务领域的审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提升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资源,扩大审计监督工作的覆盖面。三是加大对各业务领域审计项目的整合力度,力争项目同步安排,成果共享;整合审计数据,积极推进联网审计,着力改进审计数据运用模式。

四、强化审计整改监督检查力度

审计全覆盖的目的是更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一方面审计部门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审计建议,促进政策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建议不能形式化、空洞化。同时要强化对审计整改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于没有及时整改、拒不整改的、屡改屡犯的要通过和各种形式进行公告,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在整改落实中的作用,避免年年审年年犯的现象,做到审计一个项目就要起到应有的作用,不将审计走过场。另一方面拓宽审计成果运用渠道,建立健全案件线索移交,与组织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等部门成果共享制度,形成对财政资金多渠道、多部门全方位监督,让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在阳光下运行,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五、结束语

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是审计机关全面发挥监督职能的现实需要。然而,审计监督全覆盖是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实践中,以现有的审计资源,一方面要强化审计监督全覆盖意识,把全部审计对象纳入监督视野;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拓展审计监督范围,逐步实现审计动态全覆盖。地方审计机关不仅要统筹安排审计项目、整合审计资源,而且要强化审计整改监督检查力度,使审计监督全覆盖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涛.治理视野下的国家审计制度比较研究兼论我国审计制度

改革的路径选择[D].云南大学,2011年

[2]曹丽梅,柴玉生,蒋祖唐,等.建立综合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检验检

测工作科学发展[J].中国药事,2010(01)

[3]陈梦冉.宪政视域下我国国家审计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审计广角

255

Money China财经界

浅谈地方审计机关如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作者:康媛媛

作者单位:横山县审计局

刊名:

财经界

英文刊名:Money China

年,卷(期):2014(17)

参考文献(3条)

1.张涛治理视野下的国家审计制度比较研究兼论我国审计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2011

2.曹丽梅;柴玉生;蒋祖唐建立综合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检验检测工作科学发展 2010(01)

3.陈梦冉宪政视域下我国国家审计法律问题研究 2010

引用本文格式:康媛媛浅谈地方审计机关如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期刊论文]-财经界 2014(17)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现状和对策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现状和对策 第一章财务监督概述 1.1财务监督的概念 财务监督是运用单一或系统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进行观察判断建议和督促,具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督促企业的活动各方面合乎程序与要求促进企业各项活动的合理合法化,是公共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财政监督的基础,对于规公共财物活动,严格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改善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工作保证收支预算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1.2财务监督的容与特点 容:预算编制监督,预算执行监督,决算监督,收入监督,支出情况监督 特点: 综合性,财务监督的基本容是资金运动及其从事的工作组织和人员各种物资的具有综合性 系统性财务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的特点,因而财务监督也回有这个特点,从而决定他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特点 广泛性,财务对像的广泛性决定了经济活动的广泛性,因而监管涉及方方面。 性,财务资料的性决定了财务监督活动的性 独立性,财务监管是整个监管部门的组成部分有联系但有相互独立,体现在资金运动的独立性 第二章.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国有企业概述 国有企业在国有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仅推进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还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兼具经营性和公益性。在2002年国家提出“抓大放小”的方针,国有企业退出了竞争性行业,转而主力

攻坚非竞争性行业及公共基础设施等行业。这使国有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砒柱。其次,大型国有企业还是抗衡跨国公司的主力军。中国加入wT0以后,国际知名的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驻中国市场。由于技术、质量、规模等方面的显著差距,民营企业尚不能与跨国公司抗衡。最后,国有企业还掌握着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如通讯业、石油、发电、水利等,这些都需要国有企业进驻,才能保证安全。 经过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取得了较好成绩。首先国有企业数量趋于下降,但其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以工业领域的国有企业为例,从1998年开始,国有企业的数量急剧下降,但销售收入有大幅增长。其次国有企业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如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业以及自然垄断行业。第三国有资产不断向大企业和中央企业集中,这些企业拥有的从业人员数量、资产数及营业收入占全国国有企业的比重在不断提高。第四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在稳步提高。这包含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创造的利润在不断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在提高,工业增加值率提高。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其他的作用。首先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在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的领域,国有企业发挥着平抑市场价格,保障供给,提供普遍服务的重要作用。其次国有企业还在增加就业和稳定就业方面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最后国有企业还承担了经济体系改革形成的巨大陷性成本,为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2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己形成规,外部财务监督体制、部制衡的监督体制均己形成,中介机构也己成为国有公司企业监督体制中的重要力量。但是在运行中,财务监督体制仍存在很多问题,重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少对企业经营管理者重大财务决策行业的有效监督。国有企业部的重大财务决策,如投资、贷款、对外担保、企业并购或重组等决策,只要通过董事会讨论决定,即可实施。在此过程中,监事会参与会议全过程,并履行监督职能,但监事会成员没有投票权,只能事后评判式监督。从后期评估看,财务监督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以上市公司百文为例,1988年该企业在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时,

[实用参考]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20RR-7-28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RR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浅议国有企业存在的必要性

摘要:在某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起作用,而这些部门是社会再生产又需要这些部门。国家为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保护人民利益和社会稳定,国企就必须在某些领域存在。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国有企业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 ,我国国有企业的各项权利集于政府一身 ,企业只不过是政府的生产车间。在这种政企合一的模式中 ,委托代理关系被弱化了。但是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股份制试点的改革 ,以及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开始显现出来。 关键词: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委托管理机制

浅议国有企业存在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扭亏增盈成效显著,但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国有企业普遍效率低下,经营缺乏活力,我国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存在手段单一、方式陈旧,经营者和技术骨干积极性受到挫伤,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从总体上来看,多数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员工激励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企业内部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相配合,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也很难激发出来。由此,寻找科学的方法和机制激励员工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成十分重要的课题。 国有企业产权模糊,权责不清,激励低效,国有企业所有权缺位(或虚位),使得国有企业中所有权关系模糊,国有产权虚置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委托人的链条和层次之中。从整体上看,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都是所有权代表,但如果从 10 具体情况分析又都不是所有权主体,谁也不肯承担经济责任,国有产权并未有效行使,没有人真正关心国有产权的利益。所有权约束的软化导致经营者责任的缺乏,经营者形不成激励的内在动力。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不可避免地成为国有企业的委托人,在企业外部对代理人进行约束,常常导致对企业直接的行政干预。经营者由政府任命、管理,而不是产生于市场竞争之中;素质、能力较差;经营者关心的是个人升迁,随时准备着上级的调动,缺乏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长期经营的动力,不利于激励机制的落实。

我国审计监督体系

我国审计监督体系 一、审计监督体系的构成 从国内外审计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审计按不同主体可划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并相应的形成了三类审计组织机构,共同构成审计监督体系。 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政府审计主要监督检查各级政府 及其部门的财政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内部审计是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内部审计主要监督检查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民间审计是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三类组织机构互不隶属,共同构成中国审计监督体系。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由注册会计师 协会进行行业自律管理,自收自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依法纳税,因此在业务上具有较 强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并且为社会公众所认可。 二、审计监督体系内各组织的关系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关系 相对于审计客体而言,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均是外部审计,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1.审计目标不同 政府审计是对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依法进行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编制进行 的审计。 2.依据的审计标准不同 政府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等进行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 则进行的审计。 3.取证权限不同 政府审计机关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审计证据,是强制取证;注册会计师在获取证据时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配 合和协助,不能强制取证。 4.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政府审计机关具有处罚权,有权对违反有关法规的行为做出审计处理决定或者向有关主 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只能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 披露或发表保留意见、否定意见,不具有行政强制力。 5.经费或收入来源不同 政府审计是无偿审计,政府审计的经费通过政府财政拨款解决;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有偿审计,注册会计师收入来源于审计客户。

浅谈国有企业审计监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b9312571.html, 浅谈国有企业审计监督 作者:袁鹏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20期 【摘要】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审计是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制度安排,如何更加有效的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更加有效的发挥国有企业审计重要职能,笔者试着从国有企业审计的对象、目标、方式、内容及审计机关任务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国有企业审计监督 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而国有企业审计是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制度安排。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条就明确了“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近日,中央全面深化领导小组通过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以下均简称为《意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全国审计机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国有企业审计的对象 要进行国有企业审计,首先要明确审计对象。审计对象就是审计监督的客体,正确的认识审计对象,目的在于明确审计的实体、内容和范围,进而科学的运用适当的审计方法,有效的实施审计,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国有企业与民间社会组织与个人的投资的企业不同,国有企业,具有国家经济管理、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代表国家所有权人负责着具体的投资、管理和经营活动。按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国有企业审计的具体对象为:国有独资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资本占企业或金融机构资本(股本)超过50%的企业、国有资本占企业或金融机构资本(股本)在50%以下但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 二、国有企业审计目标 国有企业审计预期要达到的目的,是指导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方向和指南。审计目标要体现审计的基本职能,充分体现审计监督职能的需要,还要能反映社会的客观要求。《意见》中提出的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方向与重点,通过审计,找出体制、机制性问题,积极探索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就能够推动国有企业长远发展,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使监管更加科学、有效,从而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而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增强活力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本质要求,通过审计,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能够遵循市场的经济规律、企业的发展规律健康发展,坚持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合理运用“三个区分”,才能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

大数据背景下有关审计监督全覆盖的研究 (1)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起讫日期20 年月日~20 年月日指导教师 20 年月日

大数据背景下有关审计监督全覆盖的研究 摘要 审计监督全覆盖,不仅是党中央对有关国家审计所提出的有关治理需求,也是有关审计方面的监督体系加强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在政府在管理与决策所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政府与人民的重要沟通桥梁。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下,审计监督会全覆盖到各个地方。在新时代、新方向,审计监督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本文基于相关理论,探讨新时期审计监督全覆盖推进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分析大数据技术在与审计监督全覆盖过程中造成的影响,并且以持续审计模型为例,就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现途径和相应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监督全覆盖持续审计模型

Research on the full coverage of audit supervis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Abstract The full coverage of the audit supervision is not only the relevant governance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b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for the relevant state audits, but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upervision system for auditing. In the new era, big data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bridge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In this era of big data, audit oversight will cover all places. In the new era and new direction, the areas covered by audit supervision are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Based on relevant theor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full coverage of audit supervision in the new era, and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the full coverage of audit supervision. The impact is caused, and the continuous audit model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the full coverage of audit supervision. Key Words: big data; full coverage of audit supervision; continuous audit model.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会计城 | 2015年11月11日来源 : 互联网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进入21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 但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银行对华源一笔1.8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上海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从而引发了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国资委指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华源集团做清产核资工作,清理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9月20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净资产25亿元,银行负债高达251.14亿元(其中子公司为209.86亿元,母公司为41.28亿元)。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合计高达73.36亿元,即这些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几乎已被掏空。据财政部2005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披露:中国华源集团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案例简评:华源集团13年来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支撑,在其日益陌生的产业领域,不断“并购-重组-上市-整合”,实则是有并购无重组、有上市无整合。华源集团长期以来以短贷长投支撑其快速扩张,最终引发整个集团资金链的断裂。

浅谈国有企业如何加强战略管理

浅谈国有企业如何加强战略管理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战略管理日益受到国有企业的重视。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更是成为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趋势。战略管理的实施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正确的战略管理指明了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方向。因此,国有企业应加强战略管理,深化改革,适应市场的变化,制定出明确的,可操作的战略目标体系,并加强企业战略的执行力度。 关键词:国有企业战略管理措施 “战略管理”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安索夫提出来的。企业战略管理是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列判断,公司在环境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战略。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两个方面。战略管理是企业长远性、全局性战略规划手段,是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战略管理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占领市场和获取最大利润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体制经济的改革和国有企业的逐渐深化,我国国有企业原有的战略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国内非公有制企业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已经威胁到国有企业的地位。在这种双重竞争压力下,国有企业想要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加强战略管理是必要手段。 一、我国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现状 虽然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而且有很多的国有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其中表现在战略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浅谈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意义

浅谈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意义 (第三次作业) 学院:财税学院 班级:税务12403 姓名:洪悦 学号:07 浅谈国企减员增效的意义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增加国企效率和活力对促进和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且由于国企冗员现象严重,致使服务态度恶劣,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减员增效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冗员、帕金森定律。 正文:积极: (一).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社会的一个行政机构,冗员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实施“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的改革方略,为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减员的实质是企业生产力内部要素结构调整和整体功能优化。劳动者是生产力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主体性要素。劳动者的功能,只有同其他生产力要素,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发挥。所谓企业减员,就是减少企业产力中人的要素,调整人与物的结合比例。因此,减员过程也就是企业生产力内部要素结构调整和整体功能优化的过程。减员是为了增效。在“帕金森定律”的作用下,企业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大自身规模的冲动,冲动进一步扩大了需求,使劳动力需求处于长边位置。在劳动力溢散效应助长了员工懒惰,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等,劳动力生产力底下,严重滞存。减员可以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激发企业活力,增加市场竞争力。 毫无疑问,国企减员只是一种手段,增效——改善绩效才是一种目的。国有企业减员的本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企业生产力,使其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力争有一个大的发展。 (二).机制减员是“方向” 市场经济中,作为竞争的主体,企业的经营宗旨和本质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利润=总收益-总成本(π=TR-C),即当总收益达到最大,并且总成本实现最小时,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为实现这个宗旨,企业必须转换并建立一整套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自觉减员机制就是其中之一。企业减员增效,一是精干主体,分

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几点思考

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几点思考 张开国(山东省济南市审计局) 【时间:2014年04月04日】【来源: 】【字号:大中小】 今年1月,李克强总理要求“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凡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都要接受审计监督”。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使每名审计干部深受鼓舞,更深感责任重大。审计全覆盖就是对法定审计对象和范围的全面覆盖。从横向上看包括对财政、金融、企业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覆盖,从纵向上应当包括中央、省、市、县、乡(镇),直至财政资金使用者的全覆盖,范围及其广泛。笔者以为,以审计机关现有的人力和传统的审计模式来保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难度巨大。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就必须在加强审计项目管理、创新审计监督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作用等方面探索和改进现有的审计机制和体制,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监督的效力。 一、建立和完善审计项目库,实现审计项目对审计监督对象的全覆盖 要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审计项目库。各级审计机关应对监管范围内的各业务领域审计项目进行全面的审计梳理和调查,将审计对象查列清楚,建立起全覆盖的审计项目库。 一是根据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级预算单位明细,将预算单位按重要程度编入审计项目库,分为每年必审单位和3-5年轮审一次的单位,以实现对财政预算单位审计的全覆盖。 二是将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管对象查列清楚,将领导干部按任职时间编入审计项目库,每年除根据组织部门的安排进行离任审计外,对达到一定任职年限的在任领导及时向组织部门提出任中审计的建议(年限可确定在3-5年)。这样每年在审计项目库中就能自然产生一批应进行任中审计的领导干部名单,有利于实现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覆盖。 三是将审计监管范围内的不使用财政预算资金的企事业单位查列清楚,将上述单位按重要程度编入审计项目库,分3-5年进行一次财务收支审计。这样每年在审计项目库中就能自然产生一批必审的企事业单位,有利于对这部分单位实现审计的全覆盖。 四是将审计监管范围内的一些专项资金(基金)查列清楚,按资金(基金)的类型编入审计项目库,按重要程度分3-5年进行一次审计或审计调查,有利于对这部分资金(基金)实现审计的全覆盖。 五是将其他渠道形成的审计项目(如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领导交办的审计任务、百姓关心的热点资金或问题、前年度取得较大成效的审计项目等)编入审计项目库,分轻重缓急编入年度审计计划或及时安排追加审计项目。 二、整合审计人力资源,创新审计模式,最大限度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与审计领域的广泛性相比,审计机关的人力资源十分有限。以现有人力,在同一年度甚至三年内难以做到对审计对象轮审一遍。因此,要实现审计工作全覆盖,就必须在充分发挥现有审计资源的效力、提高审计效率的前提下,进一步整合审计人力资源、创新审计模式。 (一)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和管理,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达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一是审计机关要制定以三至五年为一周期的中长期审计计划,全覆盖所有审计监督对象,增强审计项目计划的科学性和连贯性,既要避免审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精心整理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成分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私营和个体经济基本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此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私营和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混合所有制经济随之进步。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由于沉重的计划经济体制“包袱”、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用人机制上的弊端等原因导致经营出现困难,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损失。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唯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激发自身活力,创新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 2015年9 “瞻 制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和晋升主要通过竞争机制进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能够帮助企业筛选出更为优秀且合适的岗位人员。而国有企业用人本身存在很强的封闭性,行政色彩明显,二者不同的制度导致改革后的企业难以统一用人机制。 (三)国有企业与非国企的文化融合 国企与非国企有着不同的创业背景和历程、不同的经营管理机制。我国的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其企业文化更倾向于强调企业本身对于社会的价值,行政色彩较浓,用人机制的行政化使得国企员工本身的竞争和风险意识较弱。而非国企单位所承担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较少,以创造利益为首要目标,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使非国企单位员工具有很强的竞争和风险意识。在这种企业文化和员工心理的双重差异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文化融合的重大考验。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时仅仅因为一个文化的问题,就可能把资产状况良好的企业葬送了,甚至因此拖累投资方。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目前,我国已依据法律和宪法,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按照行政监督体系的划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内部的监督和外部的监督。 1.内部监督体系 行政机关作为行政监督的一个特殊主体,它的监督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首先,国务院对全国的一切国行政机关实行统一领导和监督。国务院是我国最高一级的国行政机关,它有权监督所有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工作。我国宪法中规定,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对各级国行政机关的监督还可通过各种专业会议和工作报告制度的方式来进行。其次,各部、委和国务院直属机构有权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对应部门实行监督。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各工作部门受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并且受国务院主管部门的领导或业务指导。”再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对自己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以及设在本辖区内不属于自己管理的国机关实行监督。 ○下级行政机关对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在我国的各级行政机关里,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不仅上级行政机关可以监督下级行政机关,下级机关也同样可以监督上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提出批评和建议,上级机关也必须虚心听取意见,并及时根据这些意见调整自己的行为。 ○互不相隶属的行政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行政机关在国行政管理过程中,互不隶属的行政机关也时常会发生业务上的联系,如发现对方的行政行为中有失误、不当或者违法现象,就应及时加以监督指正,必要时,也可以向其上级行政机关甚至最高国行政机关反映汇报情况。 ○行政机关内部特别机构的监督。国机关有时为了某种需要,专门设立特别机构对行政机关的全部行政管理活动或部分行政管理活动实行监督。 首先,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是指国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监察部门对其他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实行的监督。国务院监察部、各级地方行政机关中的监察厅、局,则是对国行政实施全面监督的机构。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任务主要有:检查监察对象执行国政策、法律和政纪的情况;调查处理监察对象违法乱纪的行为;受理监察对象不服行政处分的申诉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按照行政序列分别审议经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任命的人员行政处分事项等。 其次,审计监督,是指国审计机关根据国的法律、制度、规定,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政府机关、国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审核等监督活动。其目的是督促和帮助将财务行政部门等的财经活动纳入国法制的轨道,维护经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纠正错误,为打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事实依据。国务院审计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审计局,就是专门监督国行政机关进行财政经济管理的机构。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为:政府财政收支、预算外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审计监督应遵循政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及改进措施3600字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及改进措施3600字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的一种自律机制,对国有企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对内部审计的研究起步晚,在审计工作的开展上还存在着诸多的弊病和不足,因此审计部门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列举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缺乏独立性,范围狭窄,重视程度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紧接着指出了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措施,分别为建立健全相关的审计制度,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加强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员工培训。希望可以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审计工作;审计制度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当下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暴露出较为严重的问题,在反腐败的大形势下,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对国有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国有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问题,有效地遏制国有企业内部的违反乱纪行为,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进而可以维护国有企业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对我国当前国企内部审计问题的研究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缺乏能够保证审计工作有效实施的规章制度。规范的制度体系还有待于完善。一方面没有给与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独立的法律地位,审计部门与工作人员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企业管理者,使审计检查监督软弱无力。另一方面没有为审计工作划分明确的职责,往往与财务部门、会计部门只能混淆,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在一些企业中形同虚设。此外,国有企业内普遍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滞后,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规制不足,职业道德观念不强,教育不到位。没有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环境不容乐观。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是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还缺乏一定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国有企业内部只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审计部门工作人员作为企业的内部职工也要接受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因此审计部门的工作受到领导制约较为严重,领导的个人意志影响审计活动的正规化开展,造成审计工作人员工作畏首畏尾,没有底气;而且很多国有企业在成立初期并没有设立审计部门,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改进和企业经营的规模扩大,企业的管理者和高层决策者才从相关部门中分化出来审计部门,因此审计部门虽然作为独立的部门,但是在人员调动和职务安排上,和其它的部门之间也有着较大的联系,缺乏独立性和实际权力,这就造成了审计部门权力的弱化和审计部门地位的边缘化。 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范围较为狭窄 在很多国有企业的审计部门中,审计部门的权力相对较小,职责划分也不够清晰,其审计的范围比较侧重的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后的审计工作,比如对年终财务的审计,而缺乏必要的事前、事中的审计。同时,审计的方法落后也制约着审计范围的扩大和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企业办公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也应该有所创新。国有企业内部传统的审计主要采用了账项审计的审计方法,这种审计方法尽管有效率但过于简单,审计职能还停留

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之我见

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之我见 摘要:我国审计工作中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审计全覆盖工作机制。本文结合审计管理经验,就重点审计对象、权利监督、大数据分析、整体威慑等几个方面的审计全覆盖工作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此来对我国新时期的审计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以期将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机制 一、重点审计对象的全覆盖工作机制 就客体方面来说,审计“全覆盖”这种工作机制即为涉及各种层次、多种形式和众多目标的审计对象。最重要的部分不仅是该工作机制理论的核心,还是实际运行改机制过程中的关键。 必须构建重点领域“全覆盖”的立项评估机制。成功的审计的关键就在于能够正确进行立项。所以,各项审计立项工作的实施必须秉承审慎性。审计立项必须做好搜集资料的准备工作,立项主体由人大、党委、政府、政协及其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和民众等,整合足够的信息资料,并形成统一的格式和程序,在评估中利用好信息的优势。组织相关人员根据相关规范和手段,有效评估拟立项项目的作用,认真验证审计利益的重要性,分析审计预期效果,评判配置审计资源的情况。要突破审计自身的局限,正确制定审计重点,以经济正常快速发展为基点,站在党委政府调控经济的宏观视角,对审计立项的关键进行思考。通过外脑,咨询专家小组,借助外部支援的帮助,突破审计专业思维习惯定势的限制。所以,审计机关必须组织专业的人员,简历临时性咨询组织,发挥业务能力强、熟悉法律、了解宏观政策、拥有现代科技能力、掌握各项经济政治制度的专家的作用。建立的咨询组织和专业成员都不固定,由审计系统内部和外部聘请均可,尽可能减少盲目和随机的组织立项行为。 将重点单位短期、中期和长期审计项目规划相统一,形成“全覆盖”的审计机制。随着每年居高不下的审计任务和稳定不变的审计资源,循环安排审计对象在短期内实现不现实,所以,最佳选择是以重点单位审计为先。重点实施审计和调查集中体现一定经济运行本质和规律,具有代表性的事项,从部分逐层深入到整体,从细节出发,运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彻底解决该类问题,并总结解决该类型问题的策略。针对在本行业、本领域较为突出的单位和行业首先进行审计,基

浅析国有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国有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部门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一般负责企业内部的收支情况、制度管理、经营活动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效益方面的监督与审计工作,定期做好全面审计报告或专项的审计报告。事实上,内部审计部门在地位上与其他职能部门是平等的,但是没有受到法律机构的认定,失去了法律制度的保障,因此审计的结果一般对公司决策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范围过于狭窄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审计工作大多集中在已发生的经济活动方面,缺少对经营风险的事前预测、事中分析与事后处理,导致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无法实现全程监控,不利于做好风险预测与防范工作除外,企业的财务审计的周期大多以年为单位,导致资金非法挪用的现象频频出现,很多违规人员只需在年度审计之前将资金缺!!补上即川。因此审计工作范围过于狭窄,加上审计周期较长,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 3、经营管理与审计职责相混淆 很多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与内部审计部门不相分离,无法真正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一般企业经营管理主要职责在于企业的治理,而内部审计部门则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给予适时的评价与建议,

预防管理中违法违规情况的发生。但一者在企业中经常出现职责混淆的情况 (二)国有企业外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从国家审计局角度现阶段,国家审计局主要由国务院、上级政府与本级政府构成,在对国用企业进行审计时都可进行指挥领导,导致审计缺乏独立性,其监督职能也无法真正实现。而且国家审计局的审计工作往往出现经费不足的现象,使审计工作得不到实质性的保障。国家审计局在法律法规方面也不够健全。很多国有企业会受到政府相关部门袒护,即使在审计中查出有不良的经营管理及资金运作问题,也没有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惩治。 2、从社会审计机构角度 尽管国家在审计方面已经做出相关规定,无论国家审计机关或社会审计机构都可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但真正能够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的社会审计机构较少,而且涉及到的审计内容覆盖面较小。国有企业往往会在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的同时,也需接受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造成交叉审计的情况,无法发挥审计的监督功能,而且为国有企业带来更多的工作童与负担。此外,社会审计机构与国家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审计时,都实行对外封闭运作的方式,缺少相互交流与沟通,使审计信息也无法实现共享。 二、完善国有企业审计的对策 (一)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 1、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审计监督全覆盖教案资料

浅谈地方审计机关如何实现审计 监督全覆盖 淄博市审计局杨长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家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上的讲话,肯定了审计机关作为公共资金“守护者”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作用,提出了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进一步强调”财政资金是政府进行各项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保证,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财政资金的使用,不断创新和完善强化财政资金管理的体制机制,紧紧盯住、管好用好宝贵的财政资金,切实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行政开支,坚决保障好改善民生的支出;要严格资金管理,防止和杜绝挤占挪用、虚报冒领专项资金现象的发生;要盘活资金存量,增强理财能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审计部门要以公共资金审计为重要抓手,持续做好民生、扶贫、“三农”及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重点民生资金的使用监督,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问责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那么,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应该如何落实李总理的讲话精神,在审计任务重和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发挥国家审计机关的作用

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统筹考虑,解决各种矛盾,落实好各项工作: 一、要正确认识、全面理解“全覆盖”的内涵。 如何理解“全覆盖”?刘家义审计长认为,“全覆盖”,一要有深度,不能走马观花,一味追求数量,在面上把所有单位走一遍,要对每个项目都审深审透;二要有重点,不是所有领域、所有项目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全面把握相关领域的总体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三要有步骤,不是一步到位、大干快上,走大跃进、跳跃式路子,要统筹部署,有计划推进,确保实现对重点对象每年审计一次、其他对象五年至少审计一次;四要有成效,要在做到审计覆盖面“广”的同时,力争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根据刘审计长的要求,我认为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财政资金的投 入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审计的重点问题,确定最小风险控制金额,对超过这一金额的投资实行动态管理并建好档案,确保在一年或最多5年内无一遗漏的全部实施一次严格的审计。并非要求一年之内走过场式的完成所有应当认真审计的事项。应当本着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工作思路,分清轻重缓急,对重要审计事项和相对重点资金,应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审计目标;对由财政支付的人员工资福利支

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比较分析

目录 一、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中的意义 (2) 二、西方内部控制 (2) 三、我国内部控制 (3) 四、结语 (5) 出师表 (5)

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比较分析 一、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中的意义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学科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人提出,进而逐渐接受,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内部控制的制度更是在90年代才正式被国家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其实,内部控制的存在远比其理论的历史要更加悠久,可以说,实质存在的内部控制是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同前行的。可以说,只要存在经济行为,内部控制就作为其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存在着。 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在于不同职责的互相牵制与监督,一项经济业务的进行涉及到不同部门的不同职位,其中每个环节都有对该项业务不同的权利与责任,而一项业务的完成对其中各个环节都有具体要求,具体的责任划分,这就要求了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在担任除自己环节的执行者外也成为其他环节的监督者(如上游业务完成的有问题,自己的业务也无法顺利进行;如下游业务完成不好也会影响对自己业务的评价。)所谓“一毫财赋支出,数人耳目通焉。” 二、西方内部控制 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这一块,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完成度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其发展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而现代企业是在西方文明发展下的产物,在企业制度,企业发展环境,我们与西方存在这不同,这是我国实际情况决定的。所以,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应该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其他国家的制度与经验教训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内容,而不是模版。这样才能发展出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 2006年7月15日,这是一个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日子,在当前世界经济的龙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OX)正式通过。这也代表这内部控制正式的以法律法规形式被纳入到公司的管理基础内。而对于美国企业来说,SOX代表着来自于外界更加严厉的监管与企业内部的更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