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_王奇波 2006

1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_王奇波 2006

1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_王奇波 2006
1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_王奇波 2006

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与

股权制衡的文献综述*

王奇波宋常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100872)

【摘要】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的研究导致了股权制衡理论的出现。制衡的股权结构有助于解决公司治理的两类委托代理问题。本文的研究发现:(1)和传统的认识不同,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是普遍存在的;(2)从理论上来说,股权制衡是股权结构的一种均衡状态,在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中均存在;

(3)股权制衡有助于限制大股东对小股东的掠夺行为,减少控制权溢价,对企业的绩效有正面的影响。

【关键词】股权结构最优股权结构设计股权制衡公司治理

从La Porta、Lopez-de-S ilanes和Sh leifer(1999)证明当前股权结构中普遍存在的是大股东持股而不是Berle和M eans(1932)所认为的分散持股以来,公司治理的焦点由第一类委托)))代理问题转向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即从关注股东与经理的利益冲突转向大股东与小股东的矛盾。但是,两类冲突总是并存的。事实上,作为解决第一类冲突问题方式之一的大股东持股又产生了第二类的委托)))代理问题,即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吞与掠夺。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机制能够同时解决这两类的冲突呢?与第二类委托)))代理理论关注传统的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冲突不同,股权制衡理论根据普遍存在的多个大股东互相制衡的现象,指出多个大股东的制衡在减少经理的私人收益的同时,还有助于保护小股东的利益(Go m es和No-vaes,2005)。目前,已有多篇关于股权制衡的理论与实证文献在国外顶级刊物发表,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结合到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最优股权结构问题(theory o f the opti m a l shareho l d-er structure design)成为了学术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他山之石0的国外关于最优股权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股权制衡的研究成果,将给我们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以一定的启发。

企业产权理论认为,股权结构(产权安排)作为企业事前融资双方博弈的结果,将对一个企业的基本制度(如合伙制、公司制等)产生影响。通过产权的安排,企业确立了一个正式的权威,使拥有实际控制权的经理人在法律上向产权所有者负有诚信责任,解决了作为企业正式权威的投资者的投资激励问题。而且,通过产权安排所确立的正式权威,将成为公司治理的主体,进而成为各种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因此,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那么,什么是最优的股权结构呢?

一、最优股权结构设计理论

最优股权结构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股权结构(产权结构)的内生性问题。如果股权结构不是内生的话,探讨最优股权结构将毫无意义。De m setz(1983)认为,所有权结构(股权结构)为一个企业寻求

*本文为郝旭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研究0(批准号05BJ L028)的阶段性成果。

利润最大化过程的内在结果。即所有权的最终结构将是通过比较不同成本的利弊,使企业组织达到均衡的竞争性的内在选择的结果。De m setz对股权结构内生性的研究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最优的股权结构是使一个公司价值最大的不同股东的持股比例,理论研究的重点在于大股东与小股东的持股比例。最优的股权结构是股权集中与分散相权衡的产物。在选择股权结构时,企业面临着两难冲突。Adm ati、Pfle i d erer和Zechner(1994)认为,股权的集中将鼓励大股东的监督活动,但是集中的股权又将导致风险分担的不足。也即影响最优股权结构的因素是大股东的监督以及风险分担的权衡。而Bo lton 和Thadden(1998)则认为,企业的最优股权结构是在由于股权分散所带来的股票二级市场流动性收益与股权集中所形成的对经理人的有效监督收益二者中选择的结果。

关于大股东持股的稳定性问题,多数文献认为由于/华尔街法则0的存在,为了分散风险,风险规避性的股东更愿意分散其投资,因此集中的股权结构是不稳定的。Adm ati、Pfle i d erer和Zechner(1994)与H uddart(1993)分析了风险回避型股东的监督激励问题,认为如果大股东能够在二级市场逐渐卖掉其股票,则有大股东的所有权结构是不稳定的。事实上,H irschm an(1970)以及其它学者(主要包括B lack (1990)、Co ffee(1991)、Roe(1994)与Bhide(1994))很早就认为,当监督者可以很容易/逃离0这家企业的时候,是不会有积极性去监督经理的。也有的观点正好相反,M aug(1998)的研究表明市场的流动性也为股东聚积大量股份创造了条件,客观上有利于股权的集中。

以上文献将最优股权结构的确定限定为大股东与小股东的权衡,可以简化相应的研究,但是也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股权制衡的形成机制与主要的模型设计

事实上,不少文献注意到现实中的股权结构并不只是一个大股东和多个小股东的结合,还有一些公司存在着多个大股东分权的现象。从理论模型上,Jeffrey Zw iebel(1995)用合作博弈的工具证明股权结构可以达到三种均衡:一种股权结构是由一个控股股东和无数小股东组成的,一种是完全由大量的小股东组成有的,还有的是由多个大股东组成股权结构。因此,最优股权结构不只是大小股东二者的博弈,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多个大股东制衡的形式。股权制衡即是指控制权由几个大股东分享,通过内部牵制,使得任何一个大股东都无法单独控制企业的决策,达到大股东互相监督的股权安排模式。股权制衡理论模型重点关注的是股权制衡的形成机制,事实上股权制衡的形成是多种影响因素权衡的结果。

1.代理成本与监督成本的权衡:P-R模型(Pagano和Rel,l1998)。

P-R模型从公司初始股权所有者上市与否的决策出发,通过代理成本与监督成本的权衡,讨论了股权制衡的决定因素。该模型认为从企业初始股东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企业需要筹集资金,另一方面,企业的初始股东又担心自己的控制权受到限制。因此,初始股东在吸收外部投资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未来的市场价值,还要考虑初始股东作为未来企业经理人的时候,其私人收益的大小。股权的集中有助于减少其代理成本。因此,股权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代理成本。同时,企业的初始股东还认为外部股东集中持有大量的股份,存在着过度监督的可能。因此,初始股东需要考虑代理成本与监督成本来决定如何分散公司的控制权。文章认为,初始股东可以给分享控制权的股东以好处,通过共同掠夺其他小股东,以换取减少外部股东的过度监督。

P-R模型假设控制权私人收益与由此带来的企业价值减少的关系是线性的,其比值为b(b<1)。同时,企业价值的减少D是外部股东监督成本M的函数。企业的价值由投资收益、企业价值的减少D以及监督成本M共同决定的。在这些假设下,该模型论证了博弈的均衡下最优股权结构的存在与结果。

P-R模型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控制权私人收益、企业价值损失、监督成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但在核心假设控制权私人收益B的设定上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模型在假定控制权私人收益B与由此带来的企

业价值减少D时候,没有充分考虑法律体系的影响,由此带来整个模型对法律体系影响的忽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其次,其他股东对控制权私人收益B是否具有完全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约束条件,而该模型的设定比较粗糙,因此其理论探讨显得不够深入。

2.协调效应与合谋形成效应的权衡:B-W模型(Bennedsen和W o lfenzon,2000)。

B-W模型研究了非公开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的形成,并认为非公开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由于初始股东为了避免其中的一个大股东采取单方面的行动,而使其他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在多个大股东之间权力平衡的结果。

B-W模型认为,制衡的股权结构是由协调效应(A lignm en tE ffects)与合谋形成效应(C oa lition For m a-ti o n E ffects)共同决定的。与Jensen和M eck ling(1976)的代理成本类似,所谓协调效应是指各大股东形成的合谋集体与单个控股股东相比,股份的增加可以内部化联盟的成本,减少控制权私人收益,有利于增加企业的价值;而合谋形成效应则指由于股权合谋集体的存在,成为控制性股东所需的股份下降了(股权制衡联盟的单个股东所有的股份将少于大股东持股的股权结构中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少数股权即可以控制整个企业。举例说明如下:如果企业有相同的3份股权,并全部由初始股东所有,则初始股东在现金流不足的情况下会选择出售另外2份股权给两个股东,自己保留一份。根据协调效应,初始股东将和另外两个股东一起成为合谋集团,但根据合谋形成效应,控股联盟只需要2份股权即可以取得控制权地位,则初始股东只需要和另外一个股东结成联盟,即可以取得企业的控制权。

B-W模型的假设与思路均比较清晰与简洁。在非上市公司的架构下,该模型假设股东的收益由股东持有的股权(包括股东的投票权v与现金流权c)、企业价值的损失d与控制权私人收益B(B为d的函数,与P-R模型不同,该模型假设B与d是非线性关系)共同决定。该模型在合作博弈强均衡的框架下探讨了最优现金流权与投票权的设计以及最优的股东数目以及各自的股份。虽然该模型讨论的范围不是很广泛,但是研究比较深入透彻。

3.权益效应与折衷效应的权衡:G-N模型(Go m es和Novaes,2005)。

Go m es和Novaes(2005)通过对大股东控股与制衡型股权结构情况下,运用不完全信息下讨价还价博弈分析股东对不同项目的投资决策行为,来证明企业的最优股权结构。该模型认为股权制衡对由于大股东监督过度导致的效率成本的降低来源于两个方面:权益效应(Equ ity E ffect)与折衷效应(Co m pro m ise E ffect)。权益效应是指因股权的转让使控制性股东内在化了企业的价值(同Bennedsen和W o lfenzon, 2000)。折衷效应的折中是指在少数控制性股东之间讨价还价的折衷,即尽管控制性股东有极强的愿望避免发生观点的不一致,但事后的讨价还价可能阻止经理人做出符合控制性股东的利益但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决定。同时,股权制衡所导致的折衷并非总是有效。事后的讨价还价可能导致公司的业务瘫痪,甚至使小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

G-N模型最重要的假设认为,项目投资I所带来的收益包括两个部分:正常的收益y与控制权私人收益b,股东只能知道自己的控制权私人收益b1与另一股东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噪声信号s1。该模型认为,b对企业收益的负面影响在于由此造成的投资不足或者投资过度。该模型在这点上存在一些不足:事实上除了投资的影响外,控制权私人收益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对企业的收益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由于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存在,使得企业的融资受到影响或者经理人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就会对企业的业绩产生负面的冲击。

在公司法律体系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问题上,G-N模型认为公司法律的作用在于减少了项目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在公司法律的约束下,项目控制权私人收益为正常值减少g,达到b-g;同时,增加了项目的正常收益,使其达到y+g。该模型认为多个大股东的存在是法制对小股东权益保护不足的替代,如

果某国的法律体系对小股东保护不足的话,分权控制的情况将比较常见。该模型对法律约束的假设非常简单,仅仅考虑法律约束对控制权私人收益与正常项目的平衡,没有考虑到法律的实施对企业整体收入水平的改进。这也是造成该模型与实证研究结果偏差的原因之一。

三、股权制衡的主要影响因素

股权制衡的形成机制从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会制衡的股权形式会存在的问题,相关的学术文献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股权制衡结构相互之间的股权比例。总体而言,制衡股权结构的持股比例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行业特征。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其投资机会以及业务运行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是不同的。Go m es和Novaes(2005)认为,当企业拥有的投资机会对外部股东而言难以评估的时候,也就是说投资机会产生的私有收益难以被外部股东所评价的时候,分权控制比较有利。反之,则大股东控股是比较有利的。

(2)法制状况。La Porta等(1999)认为,多个大股东的存在是对法制保护不足的替代。如果某国的法律体系对小股东保护不足的话,分权控制的情况将比较常见(Go m es和Novaes,2005)。如果法律体系对小股东的保护不足的话,控股股东有激励去接受一些增加控制权私有价值但是对企业无效率的项目,将使得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增加。与大股东持股相比,分权控制是在所有权相对分散条件下的大股东控制,因此,分权控制与大股东控制都会出现在对小股东保护不足的法律环境中。Franc is B loc h和U lrich H ege(2001)的结论则相反。他们通过模型分析认为,股权制衡经常存在于投资者保护水平比较高的环境中。在投资者保护水平低的情况下,控股股东持股数的增加减少了对投资者的保护;但在投资者保护水平比较高以及控制权竞争差异比较大的情况下,控股股东持股数的增加更利于对投资者的保护。

(3)大股东的性质。首先,大股东股权的性质与背景决定了股权制衡的形成,Go m es和Novaes(2005)认为股权制衡的企业股东大多有相同的背景,如家族企业与合资企业。其次,大股东的竞争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大股东之间竞争力差距很小,则分权控制是最优选择;反之,竞争力强的股东将获得相对较多的股份(Franc is B loc h和U lrich H ege,2001)。同时,大股东的监督能力以及监督成本也是影响制衡股权结构的关键因素。如果持股最大的股东拥有良好的监督能力以及较低的监督成本,则最优的股权结构是单个大股东持股;否则,多个大股东分享控制权将更为有利(Francis B loch和U lrich H ege,2001)。

(4)控制权集团持股与其余流通股股东的持股差距。Francis B loch和U lrichH ege(2001)认为,在多个大股东分权控制(制衡股权)的结构下,最大股东(这里假设也是竞争力最强的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自由流通股数(free float))))控股集团持股以外的其他小股东持股数成正比。自由流通股数越多,则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

四、股权制衡理论的实证研究

相对与股权制衡的理论而言,股权制衡的实证文章比较少,而且主要集中于股权制衡是否存在、与业绩的关系等方面。

1.股权制衡的存在性。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在合资企业、非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中,股权制衡现象都很普遍。Ba ll和Shivku m ar(2004)与Nagar、Petroni和W olfenzon(2004)的研究证明,私人企业往往有多个大股东并存。Laeven和Lev i n e(2004)在对西欧13个国家的865个企业的研究表明,大约1/3的企业拥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持股超过10%的股东,有40%的企业有一个大股东。Becht和M ayer(2002)发现超过25%的欧洲上市公司有一个以上的大股东。Go m es和Novaes(2005)发现销售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美国非上市公司中,有5712%有一个以上的大股东。Gutierrez和T ti b o(2004)对西班牙1993年到2000年的20313个非上市公司样本观察结果表明,股权制衡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3715%,并且各个年份分布非常稳定。

但是,和理论文献的研究一样,实证文献对股权制衡与法律保护程度的关系没有统一的结论。La Po r-ta等(1999)发现,不管是在反对董事权利水平高(法律对小股东的保护程度较高)的国家还是水平低的国家,第二大股东的存在概率的相同的。而B echt和M ayer(2002)对欧洲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没有证据表明在法制保护不足的国家中,第二或者第三大股东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

2.股权制衡对企业业绩和股利政策的影响。相关的实证研究普遍认为,股权制衡提高了企业业绩,促使企业实施对小股东更有利的股利政策。Vo lpin(2002)对意大利的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说明,有投票权辛迪加(vo ti n g syndicate)的企业,比只有单个大股东的企业业绩要好。Leh m an和W eigand(2000)的研究认为,第二大股东的存在,提高了德国上市公司的业绩。Gutierrez和T ti b o(2004)通过西班牙的数据发现,控制权集团对企业绩效有明显正的影响。控制权集团持股数的增加,引起企业绩效的改善;在控制权集团持股固定的情况下,增加股东的数目,也会改善企业的绩效。Facc i o等(2001)对欧洲不同国家的股利政策的对比发现,有多个大股东的时候,要发放更高的股利。

3.股权制衡特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文献中关于股权制衡特征的研究集中在不同股东持股量的差距以及股东类型的差别上。Laeven和Lev i n e(2004)发现,只有当第二大股东持股数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数相差很小时,企业价值才随着第二大股东持股数增加而上升。M aur y和Pajuste(2005)用芬兰的上市公司的数据进一步检验了制衡股东个数与类型是否重要。检验发现,大股东之间股权分布越均衡,则企业的绩效越高,对家族企业来说,结论更加显著。该文还发现,股东类型也影响企业的价值。如果股东来自一个家族,就更容易通过合谋来掠夺其他股东的财产,降低企业价值。这与Francis B loch和U lr i c h H ege (2001)理论模型的研究结果相同。

五、结论与启示

股权制衡的研究,突破了传统公司治理第一类与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的困扰,为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

从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看出:(1)和传统的认识不同,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是普遍存在的,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2)从理论上来说,股权制衡是股权结构的一种均衡状态,不管是非上市公司还是上市公司,也不管家族企业还是合资企业,制衡的股权结构也是最优的股权结构之一;(3)股权制衡对企业的绩效有正面的影响,有助于制衡大股东对小股东的掠夺行为,减少控制权溢价。

关于股权制衡研究的重点目前还是在理论模型上,而理论文献的焦点在于法律约束下的控制权私人收益、企业价值损失、监督成本对股东收益和企业收益的影响问题。理论模型研究的不同来源于对以上关系的不同设定与认识,其核心在于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不同认识。而到目前为止,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认识还主要停留在实证研究阶段,因此关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也许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除此之外,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需要突破的地方:(1)就研究的对象而言,无论是理论性的文章还是以实证为主的文章,股权制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非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探索略显不足。(2)理论模型的结论还有很多没有得到实证的检验,有的还引起一些争议。比如关于法律体系对股权制衡的影响,理论文献和实证文献的研究都还存在不同的意见。其差异的形成倒底是方法还是由于样本造成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这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3)不同法律形式与不同行业的股权制衡模式,目前还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如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家族企业与其它企业以及不同行业的股权制衡模式的区别等问题。(4)主要的理论模型还是用非合作博弈的工具进行研究,用合作博弈来分析的文献比较少,B-W模型的研究说明,用合作博弈来研究股权制衡问题可能更为有效。

制衡的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研究中国的企业股权制衡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有着与美国和欧洲、日

本甚至其他转型经济国家所不同的证券市场与企业股权结构形式。中国是由政府决定哪些企业可以上市以及流通的比例,因此股权结构内生的情形在中国是否成立还需要验证。而且,中国的证券市场是割裂的,存在着A股与B股之分;股权结构也是割裂的,存在着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分;国有股占了企业股份的绝大部分。同时,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以及由此带来的最优股权结构设计问题又给我们的研究提出了紧迫的需求,也带来了绝佳的研究样本。

由此,我国的理论工作者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展开进一步的探索:首先,制衡的股权结构在中国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其作用如何?其次,在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下,制衡的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中能够发挥对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的限制作用吗?法制环境甚至政治因素以及转型经济的背景对股权制衡以及最优股权结构的影响是什么?在我国,大股东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形成机理是什么?

主要参考文献

A d m atiA nat,Paul P fle i dere r and Jo sef Zechner.1994.L arge Shareholde r A cti v is m,R isk Shari ng,and F i nanc i a lM arke ts E-qu ili briu m.Journal o f Po liti ca l Econo m y,102:1097~1130.

BechtM a rco and Co linM ayer.2000.Corporate Contro l i n Europe.M i m eo,ECARES F ree U n i ve rs i ty o f B russels.

Benja m i n,M aury,and Anete,Pa j uste.2005.M ulti ple large shareho l ders and fir m va l ue.Journa l o f Bank i ng&F i nance,29:1813~1834.

Bennedsen,M.and D.W o lfenzon.2000.The Ba l ance of Power i n C l o se Corporati ons.Journal of F i nanc i a l Econom ics,58:113~139.

B l och F rancis and U lrich H ege.2001.M u lti ple Shareho l ders and Con tro l Contests.U npub lished W orki ng Paper,HE

C School o fM anage m en t.

D em setz,K enneth and K enne t h L ehn.1983.The S tructure o f Corporate Ow ne rsh i p:Causes and Consequences.Journal of P o-li tical

E cono m y,93:1155~77.

Facc i o,M.,LHP L ang and L.Y oung.2001.D i v i dends and Expropriati on.Am er i can Econo m ic R ev ie w,91:54~78.

G omes, A.and N ovaes,W.2005.Sha ri ng of Contro l ve rsusM onitor i ng.P IER W o rk i ng paper01~029,U n i versity of Penn-sy lvan ia Law Schoo.l

H i rsch m an, A.1971.Ex it,V o i ce and Loya lty:R esponses to D ec li ne i n F ir m s,O rgan izations,and S tates.C a mbr i dge, M A:H a rvard U n i versity P ress.

Huddart,S teven.1993.T he Effect of a L arge Shareholder on Corpo ra te V a l ue.M anagement Sc i ence,39(N o.4,A ug.):1407~1421.

La P orta,R.,Lopez-de-Sil anes,F.,Sh l e ifer,A.1999.Co rporate Ownersh i p around t he W or l d.Journal of F i nance,54:471~517.

Laeven,L uc and R oss L ev i ne.2004.Beyond the B i ggest:D o O t her La rge Sha reho l ders Influence Co rpo ra te V a l uati ons?U n-publi shedW orki ng Paper.U niversity ofM i nneso ta.

Leh m ann Er i k and J rgenW e i gand.2000.D oes t he Gove rned Corporation P erfor m Be tter?G ov ernance Structures and the M 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 l i n G er m any.European F i nance R ev i ew,4:157~195.

M aug,https://www.doczj.com/doc/8c9459186.html, rge Shareholde rs as M on it o rs:Is T he re a T rade-O ff be t w een L iquidity and Con tro?l.Journa l of F-i nance,53:65~98.

N agar,V.,Petron,i K.,and D.W o lfenzon.2004.G overnance P rob l em s i n C l ose Co rporati ons.U npub lished w ork i ng pa-per.N ew Y o rk U n i ve rs i ty Ste rn Schoo l of Busi ness.

Pagano,M.and A.R oel.l1998.The Cho i ce o f Stock Ow nersh i p S tructure:A gency Costs,M onito ri ng,and t he D ec i s i on to G o Pub lic.Q uarter l y Journa l of E cono m ics,113:187~225.

V o l p i n,P aolo.2002.G overnance w ith Poor Investor P ro tecti on:Ev i dence fro m T op Executi ve Turnover i n Ita l y.Journa l o f F-i nanc i a l Econo m ics,64:61~90.

Zw iebe,l J.1995.B l ock i nvest ment and pa rti a l bene fits of co rpo ra te contro.l R ev ie w of Econo m ic Studies,62:161~185.

ure has positi ve e ffects on aud it quality,but when aud itor tenure i s m ore than6yea rs,it has negati ve effects on aud it qua lity.

Accounting E le m ents:A Refor m Suggestion Based on the V iew of Resources

L i Yuj u&Zhang Q ius heng

T h i s pape r uses the resource theory to analyze and study accounti ng e le m en ts i n the fra m ework o f fi nanc i a l accounting concepts i n Ch i na.The financia l repo rts couldn p t reveal t he present sit uation and rea l va l ue o f a fi r m,w hil e business accounti ng is m a i nly based on asse t-accoun ti ng in practice,wh ich li m ited by the trad iti onal framewo rk of financia l accounti ng concepts.To i m prove t he reality of t he accounti ng reports,w e be lieve that busi ness accounti ng shou l d be set up on a fir m p s resou rces,and resources are d i v i ded i n t o as-sets and C apab iliti es i n th i s paper.A s a conc l usi on,the accounti ng e le m en ts i n china m ight be added and ad j usted i n t o assets,capa-bilities,liab iliti es,equities,revenues,g ains,expenses and l osses.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M echanis m for Subsidiary Co m pany

and its CFO:on P ri n ci p a-l Agent P erspective

Su J ing

Parent co m pany usuall y appo i nts CFO t o its ho l d i ng subsidiaries to m on itor t he ir fi nanc i a l resu lts.T his m echanis m f o cus on t he a rrangement o f l ayers o f t he h iera rchy structure t o a llev i ate pri nc i pa l ag ent proble m s.W e deve l op a t w o layers m ode,l wh ich compr i ses a parent co m pany(i e.P r i nciple),top m anage m ent and CFO o f s ubsi d i ary(i e.t w o l ayers of agents),to illustrate t he effecti veness o f the i nterna l contro lm echanis m o f t he hierarchy structure w it h i n a group ente rpris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s p I 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 Syste m

)))a Case based on t he practices of/A0P rovi n ce Power Co mpany

Dai Yan

A bstract:Inte rna l con tro l evalua ti on is an i m portant m et hod tha t can i m prove i nterna l contro l regu l ations and ensure va lid i m ple-m enta tion.By now,t he do m estic prac ti ces of i nterna l con tro l eva l uati on a re m ore li m ited w it h i n t he scope of auditi ng practices and have not dev eloped into an independent m anage m ent too.l T h i s article w ill focus on t he pro cedure and m ethod o f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 ises p i nte rnal con tro l eva l uati on syste m,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a typ ica l case.

Research on Predicti n g Takeover Targets

Cui Xuegang&J ing X i n

Based on Chinese cap ital m arket and instituti ons,t h i s study emp i r ica ll y investi gates t he li sted co m panies i n Ch i na and bu ilds a forecast mode l usi ng L og i t m ethod.T he resu lts f o r t he future f o recast(the yea r of2002and2003)ind i cate that the percentage of cor-rect for2002i s7517%and6414%for2003.On t he w ho le,for the fut ure data,t he co m prehensi v e percentage o f correc t is7011%, t he co m prehensive sensiti v ity is5718%and t he comprehensi ve spec ifi c ity is7013%.T he eff ec t o f prediction is very sa ti sfy i ng. T here f o re this forecast model is helpf u l for i nvest o rs and othe r re lated parti es to m ake re l evant dec isi ons.

The Survey About Theory O f The O pti m al Shareholder Structure Design

And Power BalanceW it h Shareholder Structure

Wang Qibo

T he st udy about t heory of the opti m a l s hareho l der structure desi gn leads to the theory of t he pow er balance w ith sha reho l der struc-t ure.P o w er ba lance w ith several big shareho l ders m ay so l v e the t w o pri nc i p l e-agency prob le m.O ur st udy has fi ndings belo w.F ist, po w er ba lance w ith severa l bi g shareho lders i s the comm on s hareho l der structure i n U S and Europe.Second,the power balance w it h shareho l der structure i s one of the ba l anced so luti on o f shareho l der struc t ure and the best of that.T hird,t he power ba l ance w ith share-ho lder struc t ure can help to li m it t he private pro fit of b i g shareho l ders.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

会计电算化-文献综述

会计电算化-文献综述 尼古拉斯·科雷亚(Nicholas Correia)是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他著作了《企业会计电算化研究》一部会计史学方面的名著。这部著作以大量的论文和书籍中所包含的会计史知识为基础,通过对会计历史中所有重大发展阶段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以较详实的资料向读者介绍了有关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基本观点。在本书中,作者把研究重点放在20世纪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上,以其特有的视角深入剖析各种观点的本质,并从中提炼吸收了有用的成分。 迈克尔·查特菲尔德(Chatfield Michael)在《会计思想史》中,提到了大量分散的会计史知识,通过对会计历史中所有重大发展阶段重大问题的讨论,以较翔实的资料向读者提供了有关会计思想发展的一般观点。 齐军在《企业会计电算化运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文中提出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实现会计电算化这一观点,已成为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对推动会计工作和更好地为经济管理服务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闻春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及培养措施探讨》中提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为会计电算化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以机代账的单位将逐渐增加。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自身的发展和变革,也会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现代网络技术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车俐在《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工作的认识》文章中提到出了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情况,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史、现状入手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与方向阐述了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对企业会计工作、审计工作的影响,力图解析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影响,目的就是为了给使用会计电算化的中小企业给予帮助,使它们能够正确的应用会计电算化这一工具,使它们能够认识到在使用会计电算化后会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帮助它们在使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解决存在的问题。 魏毅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探讨》一文中提到,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本文就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这些问题是会计电算化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不及时重视或解决,它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如若重视或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它必将会促使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最大程度的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吕盛华在《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一书中阐述,会计电算化是指会计从业人员通过使用相应的会计运算软件来进行账目处理,从而取代传统的纯手工作业。会计电算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提高会计处理的准确

管理会计的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的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的起源,一般认为是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及管理学的产物。 管理会计的发展源于1911年西方管理理论中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1922年.奎因坦斯第一次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个名称。1924年,布利斯所写的一部管理会汁方面的著作《通过会汁进行经营管理》也问世了。这个时期管理会汁的特点是以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其基本点是在业的战略、方向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协助企业解决在执行过程巾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的问题关于管理会计的属性,最早在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提出“管理会计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处理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方案,并协助管理部门达到其经济目标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 1981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为管理会计所下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一个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汇总、分析、编制、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些加工过的信息在管理中被用于内部的计划、评价和控制,并保证合理地、负责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 以上两个定义强调了管理会计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它以企业为主体、主要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服务。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运用是在20世纪7O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开始的,当时在一些企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未及时地将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并采取措施进行广泛、深入地推广,其理论严重脱离了实际,影响了他的实际应用。2008年陈建梅在《财务管理》中提出我国的管理会计是世纪年代初, 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007年潘飞,王悦,沈红波在《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二期中提出: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实际上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开始的,起初主要是翻译和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实地进行研究,而那时西方已经开始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几年,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几乎成为了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 1982年第二期《会计研究》中,余绪缨提出“对象问题是学科建设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一门学科的对象, 是其特定领域有关内容的集中和概括, 是贯穿于该学科的始终的。从这个认识出发, 应如实地把现金流动( cash flow) 看作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 1983 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体现余先生上述观点的《管理会计》教材。这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高等财经院校统编教材。20世纪90年代之前,余先生的《管理会计》教材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 许多人是通过该教材才了解、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知识, 从而对管理会计感兴趣。可以说, 该教材不仅对管理会计在中国的传播、普及与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也标志着余先生已经完成了对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工作, 开始进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学科阶段。 1986年,美国全美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管理责任的展示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管理会计还包括编制供诸如股东、债权人、规则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使用的财务报表。”这是一个广义管理会计的概念,包括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也从企业管理当局扩大到了股东、债权人、规则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 1987 年,美国管理大师卡普兰教授在其著作《相关性的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中指出:今后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必须改梁易撤,必须从实际出发,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上,花大

环境管理会计必要性研究综述

环境管理会计必要性研究综述 1环境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 管理会计,由传统的财务会计发展演变而来,但财务会计更多服务于企业外部,管理会计则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故又被称为“内部报告会计”,是将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有效的短期经营计划和决策作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日常管理活动。 环境管理会计涵盖了管理会计与环境付出成本两个范畴。同管理会计功能相似,是一种为企业内部做出短期计划和决策所服务的,但更多侧重于管理所要付出的环境成本的行为,是一种主要针对企业物料与能源消耗以及废弃物排放等所付出成本的管理活动。 2 国外学者关于环境管理会计的文献综述 1992年,美国环境保护协会针对环境与资源问题,专门立项了环境会计项目,这标志着环境管理会计学的诞生。近年来,环境管理会计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和重视。

2.1美国学者关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 美国环境保护局1990年出台了“污染防治法案”,为大力推进该法案的施行,该当局又于1992年建立了环境会计项目,即环境管理会计的诞生标志,旨在“促使并激发企业更全面的理解环境成本,同时将其运用于决策”(干胜道,钟朝宏,2004)。 随后在1993年,又有美国环境保护协会、美国成本工程师协会、美国企业圆桌会、美注册会计师协会、美管理会计师协会等一众国际组织联合公布了《利益相关者行动议程:工作室对环境成本的会计与资本预算的一项报告》(美国环境保护局,1994),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有关环境管理会计最早的文献之一。 2.2欧洲学者关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 欧盟下属的环境管理会计协会成立于1997年,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欧盟设立的一个名叫“生态管理”的项目。该协会日常的讨论形式主要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本文关键词:参考文献,毕业论文,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本文简介:经济新常态的市场化特征下,寻求组织创新机制与高水平本土化管理会计相匹配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体系,需要认清管理会计变迁的动因,并在变迁管理的引导和规范下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希望以下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对你有所帮助。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1]张瑞颖。独立学院应用型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本文内容: 经济新常态的市场化特征下,寻求组织创新机制与高水平本土化管理会计相匹配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体系,需要认清管理会计变迁的动因,并在变迁管理的引导和规范下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希望以下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对你有所帮助。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张瑞颖。独立学院应用型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21,(08):81-82. [2]徐璟。依托校企合作重构技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好家长,2021,(51):48-49. [3]包纯玉,张新华。ERP时代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1,(10):90+92. [4]裴畅。关于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建设工作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21,

(20):78-79. [5]钟燕,唐金玉。浅谈中职班级的特色管理--寓企业财务哲学于班级管理中[J].现代职业教育,2021,(20):174-175. [6]谢小春。高职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68-69. [7]郭建立。浅议会计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76. [8]严水荷。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中高职会计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23):28-30. [9]张巧英。论如何实现中职学校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结合[J].现代职业教育,2021,(23):154. [10]张燕。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24):31. [11]方乐。地市电大“双师型”教师成长途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160-161. [12]徐筱朦。浅析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2021,(34):121. [13]杨健文。管理会计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25):236. [14]李乐言。关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调整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2):236. [15]何志明。基于DEA的高职专业建设绩效评价研究--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1,(39):83-84. [16]何雪锋张鑫。“阿米巴”模式的管理会计体系[N].财会信报,2021-09-04(B07)。[17]何雪锋张鑫。管理会计:供给侧改革的新助手[N].财会信报,2021-09-11(B07)。[18]高思源。经

旅游体验研究综述

旅游体验研究综述 对于旅游体验的研究,国外学者开始地较早,并从多个角度对其展开了深入探讨。而国内在2003年之后才出现大量研究成果(王帆,赵振斌,2007),因而研究水平无论从范围还是深度上都有限。总结历年来国内外主要的旅游体验研究,可以发现三大主要领域:旅游体验的基础理论、旅游体验的质量以及体验式旅游。 一、旅游体验基础理论研究 在基础理论方面,大多数学者着重于旅游的行为动力学研究,重点主要分布在旅游内驱力、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这三大范畴。 对旅游体验的研究最早从回答“人为什么要旅游”这个基本命题开始。Gray (1970)提出了两分法的旅游驱动力概念,即“漫游癖(Wanderlust)”和“恋物癖(Sunlust)”,并将前者解释为一种“推动”因素,而后者是一种“拉动”因素。他的理论揭示出旅游行为来源于“推”和“拉”两大因素的矛盾运动。Dann (1977)在Gray的基础上提出“推-拉”模型,明确了“推力”和“拉力”两大概念,将失范(Anomie)、自我提高(Ego-enhancement)和白日梦(Fantasy)作为旅游的推力,将旅游目的地的具体吸引物作为拉力。Iso-Ahola(1982)提出了艾泽欧一阿荷拉模型,将“推一拉”理论进一步引申为“逐求”和“逃避”两个维度。追求的力量来自个人的内部,由人的本质所决定;而逃避的力量则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招引和呼唤。以上三位学者皆旨在探寻旅游行为的一般内在驱动力。在他们看来,旅游者为什么出游是由两个最基本的原因共同决定的:内力的推动和外力的吸引。但他们模型的解释色彩更重而缺少操作性。 有别于内驱力研究的一般性特征,旅游需要更贴近旅游行为而往往被等同于旅游体验动机。明确以旅游需要作为探讨对象的研究中,Pearce(1988)的影响最大,他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应用于旅游体验动机研究,从旅游的角度重新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解释和发展,并指出旅游体验的动机来自于放松、刺激、关系、自尊与发展和自我实现这五种需要。但Rynn(1997)指出Pearce所主张的从风险和安全两大维度对刺激需要加以解释是值得商讨的。他根据Beard和Ragheb的观点对旅游需要进行了重新归纳,即旅游需要包含智力的、社会的、能力的和规避刺激的需要。 有关旅游体验动机的研究大都以提供一个动机的分类框架作为目标。麦金托什(1985)的观点较为典型,他提出了旅游体验动机的四分法:健康动机、文化动机、社会关系动机、地位与声望动机。Jeffrey和谢彦君(1994)对英国赴华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内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

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文献综述

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文献综述 本文从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管理会计的起源、管理会计在当前企业中的应用现状、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不足的原因、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的建议五个方面展开综述。 标签:管理会计企业作用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文件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方向;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价值创造力已经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财政部门顺时应势,大力发展管理会计。……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会计工作上层次、会计事业上台阶。”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的辅助核算与监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财务会计是“外部报告会计”,而管理会计是被称为“内部报告会计”,是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编制与解释,传递一系列工作,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决策和控制、考核的一种管理活动。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两大分支,它们既相互协调统一,又相互制约发展。据了解,在美国90%以上财务岗位是管理会计,而在中国恰恰相反,管理会计岗位不到10%,专家预言,未来十年中国传统会计岗位削减80%,管理会计岗位上升至2/3以上比例。管理会计在我国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已经为它在企业中的应用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人才素质的普遍提高更是为中小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架起了桥梁。 一、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基于此,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以使用价值为基础的价值管理。从实質上讲,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管理体现经济效益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从实践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作业管理和价值管理的复合。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预算)、控制、评价职能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中发挥作用,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旅游景区网站发展状况研究——以我国首批5A 级旅游景区官网为例

旅游景区网站发展状况研究——以我国首批5A 级旅游景 区官网为例-旅游管理 旅游景区网站发展状况研究——以我国首批5A 级旅游景区官网为例 本文以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官网为研究对象,归纳网页中呈现的资讯内容,并从资讯内容的角度来对目前旅游景区网站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丰富景区网站信息,注重信息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加强互动交流平台建设,及时处理信息;优化网站展示方式,深入挖掘体验要素等建议。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在旅游业中的大量运用,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建设了自己的网站,这不仅包括酒店、景区和航空公司等旅游供应商,也包括旅行社等中介机构,旅游网站数量的增长也引起了旅游研究者们的关注。从国外来看,最早的旅游网站研究者是Hanna和Millar,他们提出了基于万维网的旅游服务的发展,并就网页设计、管理问题和信息内容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此后学者们多从管理和营销的质量、效果和作用意义等方面对旅行社和旅游饭店等企业网站和旅游皮肤网站进行了评估研究。在国内,旅游网站研究的涉及面较广,主要包括对旅游网站建设的技术探讨、旅游网站的评价指标与应用,以及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网站和旅游电子商务的分析与评价等—,网站类别涵盖了综合旅游网站、饭店、电子商务网站等,相比之下,有关旅游景区网站的研究却较少,截至2014年5月,在CNKI上以景区网站为主题只能搜到71篇文章,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景区网站功能与信息受众行为的关系、景区网站发展研究及功能评价三方面。而在景区网站所提供的资讯内容研究却鲜有涉及,因此本文将从资讯内容的角度来

对目前旅游景区网站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以我国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网站为研究对象。在查询网页时发现,在首批66个5A级景区中,57个景区有自己的官网,7家没有官网,正在维护与建设中的有2家。因此本研究将以57家5A级景区官网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站呈现的内容进行编码,共整理出34个类目和四大功能模块。 三、研究结果 (一)信息提供功能 吃住行游购娱信息在景区网页中往往会设计在一个板块中,其中餐饮、酒店、娱乐、购物和旅行社信息的介绍会相对简洁,个别网站会提供酒店和旅行社的链接,而交通信息涵盖的内容较广,包括飞机、轮船、火车、汽车、本地包车、公交等信息,常配有电子地图做辅助,另外还提供航班、火车的时刻查询服务,甚至是购票服务;讲解服务信息主要包括景区导游员简介、讲解线路及价格信息;景点介绍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主,视频和背景音乐为辅;目前的景区概述已不仅仅包括景区的组织机构和基本介绍,如太阳岛、云台山等景区把创建旅游标准化的相关制度和景区荣誉也融入到了此部分内容;新闻板块是景区动态的展示阵地,主要包括景区和业界两方面新闻;保护与研究包括保护管理条例、申报程序、研究专著等资讯。研究发现,遗产类景区如故宫、云冈石窟、伪满皇宫等更加注重此部分内容,中山陵景区更是把规划与保护的汇报资料放在了这个板块;景区文化主要包含名人、传说、诗词、民俗等方面,除主题公园类景区外,其他景区都设置了多个板块来渗透此方面信息,另外,云冈石窟把礼佛仪式等内

文献阅读作业

文献阅读作业 班级:会计151班学号:1401042050 姓名:马青云对?国外管理会计权变理论文献综述及启示?的评述这篇文献综述内容上思路很清晰,由引言提出20世纪70年代权变学说开始被引入管理会计,再按时间先后顺序从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系统和管理会计实务三个方面对相关的权变文献进行文献综述,最后总结,逻辑清晰。 首先,正文的第一部分论述权变管理理论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一种方法。权变理论认为,在一个组织适用的结构类型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组织,要根据环境和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理论和方法。 其次,提出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其焦点在于管理会计的“合适性”或“适应性”,认为组织的管理控制系统或业绩评价体系是受各种权变因素影响的。 第三,这篇文章写了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系统中的研究,主要包括情景变量研究及广义范围和聚合性信息研究,体现在以下方面:MAS(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其影响由环境不确定性决定;价值动因对业绩的影响;权变因素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

的影响;权变因素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业绩效应的调节作用;权变因素、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和企业业绩之间的结构关系。尽管文献中开展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适合性,很少有研究人员承认彼此之间的相关性。从文献综述可总结如下:研究了MAS 设计特征和MAS 信息充分性问题之后,非常有必要扩展MAS 的传统研究边界。 最后,这篇文章回忆了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中的实践应用。权变理论在管理会计实务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用权变理论解释是哪些因素促进了管理会计实务的发展及其状况。 国外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都比我们国家早,我们中国可以从他们的研究中获取经验,提取精华从而加快我国理论研究和实务的步伐,拓展研究范围,增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确,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研究逐渐与实务相结合,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已有许多丰富的成果。同时我们也感到,管理会计研究始终面临着来自外界环境的挑战,所以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要以相关文献为依据,从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来追上世界的步伐,让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

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1组:

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预算管理论最早起源于英国,之后在美国得到发展与完善。与我国相比,预算管理在国外起步较早,因此它的理论体系也相对较为完善。在本文中,将西方预算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这三个阶段,分别论述国外的研究状况。 (一)预算管理理论的萌芽期 预算管理这一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英国,在英皇签署的《大宪章》中第15、16条规定未经过议会的同意,英皇不得随意征税。也就是说国家的收入来源必须经过议会的审核评估,这也是早期的国家预算。1911 年,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基于管理实践提出将管理人员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希望将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并形成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该理论为预算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经验基础,因此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可以看做是预算管理的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工业得到飞速的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张。这一时期在如何实现分权管理的同时保持对企业经营的有效控制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杜邦公司和通用公司率先引入以目标利润为导向、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预算管理作为协调和控制企业内部生产的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 1921年6月美国颁布了《会计与预算条例》,该条例的颁布标志着预算管理在实务中的应用。1922 年James O.McKinsey出版了《预算控制》一书,详细的论述了企业预算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而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的形成。 (二)预算管理理论的发展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跨国公司大量涌现。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使企业竞争加剧,内部管理难度加大。这一时期各种新的管理学派和新的管理学科不断出现,预算受到行为科学的影响,参与预算和零基预算初步形成和推广。预算管理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后趋于成熟,这个阶段被称为“传统预算管理”的标准模式。

国内外观鸟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观鸟旅游研究综述 引言 [摘要]观鸟旅游是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观鸟旅游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尤其是荚国已将其列入全国休闲产业调查的对象。本文通过介绍观鸟旅游概念、涉及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和成功的案例,以及与环境保护关系,解析中国观鸟旅游者行为研究现状,为中国观鸟旅游相关利益者例如旅游管理部门、当地杜区、旅行社和旅游者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观鸟旅游,建议 1、引言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1992年)将生态旅游定义为: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收益。生态旅游是一种在自然区域负责任的旅游方式,通过可持续的、低影响的、低投入的、当地人自己经营的,同时使社会、环境的影响最小化。观鸟活动最早在英国和北欧国家兴起,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作为一项时尚的户外运动在西方国家十分流行,并且已经成为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正如塞克斯哥路(Sekercioslu)所说:“观鸟旅游是生态旅游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之一,旅游者手拿望远镜,早出晚归,凭鸟的呜叫或飞行的姿势,鉴定鸟的种类,对目的地环境影响的负作用最小,但是却能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享受自然,野生动物相关旅游是指旅游者到目的地观赏野生动物,例如观鸟。由表1 可见野生动物旅游者几乎占到了整个国际旅游者总数的四分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都有近千万的观鸟者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理想的观鸟目的地。目前,中国的香港、台湾观鸟活动的发展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有很多爱好者和会员,但在内地,把观鸟作为一项活动仅有十年的发展历史。总体来说,观鸟旅游学术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 2、国外观鸟旅游研究 “观鸟是你一生走人大自然的门票!”(“Bird watching is your lifetime ticket to the the ater of nature!”)这句西方谚语足以说明观鸟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 目前全世界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但是对观鸟和观鸟旅游研究最多的却是发达国家,其中美国的全国范围的观鸟旅游相关研究是最具代表性的。 2.1、观鸟旅游相关概念及界定 观鸟在美国学术界用Birdwatching,在民间通俗用法是Birding,是指借助望远镜等光学工具,观察自然状态下的野生鸟类。而在旅行社界则用Birding tour或者Birdwatching t our表示观鸟旅游。Bird- oriented ecotourism,Birdwatching related travel则翻译成观鸟生态旅游或者观鸟相关的生态旅游,这种译法更加确切,例如与观鸟活动相关的旅游者,拍摄鸟类图片的旅游者和出游同时顺便观鸟的游客。 观鸟者到底如何定义呢?美国国家调查报告将其定义为:到离家1公里以外的地方出游、主要目的是观鸟,并且是近距离观察或者鉴赏鸟类。因此如果一个人偶然看到鸟类并不是观鸟者,去动物园观看饲养的鸟类也不算观鸟。庭院观鸟或者在家附近观鸟是最普遍的形式。

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从产生到现在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更是只有短短几十年。目前,不论是在西方的研究中还是我国国内的研究中,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都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体系。首先,要想研究管理会计理论,不得不先提到管理会计这一概念。管理会计这一概念首先是在1922年1922年H·W·奎因坦斯出版的著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提到的,1952年在伦敦举行的会计师国际代表大会上会计界正式提出“管理会计”这一概念。而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不同的机构或会计学者认识各有差异。 如美国会计学会(AAA)的管理会计委员会在1958年对管理会计是这样下定义的: “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概念来处理某个主体的历史的与预期的经济数据,帮助管理当局制订符合合理的经济目标的计划,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作出明智的决策”。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在1982 年提出:“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提供所需的信息的那一部分会计工作,使管理当局得以:制定方针政策;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计划和控制;保护财产的安全;向企业外部人员( 股东等) 反映财务状况;向职工反映财务状况;对各个行动的备选方案作出决策。”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在1988年提出:“管理会计是在一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 财务和经营) 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1997年为管理会计所下的新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 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1997年,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等合著的《管理会计( 第2版) 》中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为组织的员工和各级管理者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受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对信息需求的驱动, 并能引导他们做出各种经营和投资决策。”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西方管理会计被引入我国。国内会计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较有代表性的有:汪家佑认为:“管理会计是西方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大利润的目的,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收集、加工和阐明管理当局合理地计划和有效地控制经济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围绕成本、利润、资本中心,分析过去,控

国内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综述(精)

思考|THINK 030 W ORLD 国内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综述 文/谢冽钟永德 摘要:生态旅游标准能够规范生态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行为和生态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标准的概念,分析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的内容、领域、主要成果等,提出我国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生态旅游;标准;规范作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生态旅游标准能够规范生态旅游经营 者的经营管理行为和生态旅游者的消费行 为,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 国内外有关传统生态旅游标准的研究很 多,并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操作层面成果,对 传统的观法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 而,国内外对生态旅游标准的研究,不仅缺 乏系统性,而且至今尚未形成共识,尤其是 国内有关生态旅游标准的研究则处于起步 阶段。

一、生态旅游标准的概述目前在国外业界和学术界探讨生态旅游有关问题的学术文章中,生态旅游的标准分别以广义和狭义的形式与规范、原则、策略和认证同时出现。狭义的概念是指认证项目中的评估标准,如绿色环球21的/国际生态旅游标准0。相比狭义的概念而言,生态旅游标准更多时候是指广义的标准。广义的生态旅游标准包含两大类:生态旅游规范与生态旅游认证,它们之间的共性不仅在于都是生态旅游的相关准则,而且从国外遵循的方式来说,都是参与者自愿性的行为,而非政府强制要求。它们 的区别在于认证是一个如何遵循标准的动 态的过程,而规范是一些成文的标准。 二、生态旅游标准研究内容 (一国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内容世界旅游组织为进一步探讨旅游业贯彻51992年里约地球会议环境标准6的具体实践方式,在可持续发展的12条原则、以及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组织等执行可持续旅游的9条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可持续旅游的三个基本方法:制定新的规范、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行业导向的自愿性的法规体系。国际社会,包括联合国(U N、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 CN、国际生态旅游学会(T IES等,都一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指导生态旅游实践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国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主要集中在狭义的生态旅游标准、生态旅游管理框架、一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范和生态旅游标准的实践上。 11生态旅游标准 Dr iml,Connllo n 在可持续原则的基础 上提出可持续旅游的生态经济标准,并以 大堤礁和热带湿地世界遗产地为案例阐述 了可持续旅游和保护区的定义、可持续旅

论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景--开题报告

论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景--开题报告

————————————————————————————————作者:————————————————————————————————日期: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论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景 系部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填表时间: 2014 年 2 月 26 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设计(论文) 题目 论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景 设计(论文)类型(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其它 √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引入开始的,其历史并不长。现在,一般的企业均运用了本一量一利分析、责任会计、绩效考核等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但根据国内一些关于管理会计发展及运用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状况不够理想。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为企业完成计划、控制与决策等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宝贵信息。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急需将以往的应用经验整理总结,探究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如何发展,将成为会计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 2、研究意义: 本文分析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得不到重视与有限应用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了本人对提高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若干设想,旨在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做出更透彻的分析与更有效的推动作用。 积极推广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需要。目前,管理会计已在我国广大会计工作者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是能够在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评等方面成功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的企业尚为数不多,管理会计对我国企业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从以上分析来看,推广、研究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世界各国旅游景点开发现状

世界各国旅游景点开发现状 在发达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都被纳入了社会公益事业,每年由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在2000年有43亿美元用于国家公园和保护、科研、管理和开发。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洲,国家公园局每年预算1.148亿澳元,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拨款和市政税收,而公园本身经营的收入仅1 000万澳元。新西兰也如此,国家公园内的一切设施,包括道路、野营地、步行道和游客中心等均由政府投资建设。就是韩国,每年也有相当于6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国家公园管理。这些国家都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视为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基础、公众教育和生态旅游基地,因而他们拒绝商业化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 正是由于这种公益性质的正确定位,因此从规划到建设、管理上,一切与基本目标相抵触的活动一律在禁止之列,以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自然属性,竭尽全力维持它们的自然状态。日本的富士山海拔3 776米,高于我国的黄山、泰山、庐山和张家界等名山,日本人不但不在上面建缆车,就连上山的公路也只修到2 000多米,剩下的路要游客自己去爬,甚至连台阶都不建。这不仅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大自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恐怕还有另一种考虑,那就是

对日本民族这个圣山的尊重与敬爱,同时这种爬山活动才体现了生态旅游的真谛。 韩国在户外旅游地也不搞豪华宾馆,旅馆多为通铺,每个铺位不到1米宽,游客或自带睡袋或租用毛毯。卫生间是公用的,提供饮用水和加热饭菜的房间也是公用的。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减少公园中的建筑用地,也减少污染,并与游客回归自然、净化心灵的目标相吻合。在韩国的国家公园没有垃圾桶,也看不见垃圾,因为个人的废弃物自己都会带回去。韩国人的环境素质和自觉意识之高,令人感叹! 新西兰的自然资源保护则统一由保护局担任。新西兰保护局专门制订了游客战略,针对不同的游客需求,提供不同的游憩设施。如缺少户外活动经验者,一般多在公园的近山区活动,并提供有舒适的设施;对于有野外生存能力并喜欢远足的游客,公园为他们提供的设施就很简朴,甚至少有管理人员干涉。 新西兰的《保护法》明确规定,必须为游客提供与保护有关的资料与服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新西兰保护局特别重视游客中心、信息中心及国家公园内标示牌、解说牌的建设,并大量出版相关的宣传资料,提供服务信息。同时国家公园在组织旅游活动时,鼓励游人参与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并不搞什么贵族式的“豪华游”。 美国政府规定,禁止在国家公园中(对自然保护区的规

有关管理会计论文范文

有关管理会计论文范文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金融市场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商业银行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在当前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在利差收窄、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监管趋严的经营环境中,商业银行在转型构建全市场、全客户、全价值链的管理业务和综合服务模式中,管理会计的应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应遵循何种路径应用管理会计,如何科学地应用管理会计是本文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国内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 四、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银行管理会计应用及项目实施情况,管理会计系统上线时间普遍较长,且在全面上线后,充分利用其系统的银行并不多,特别是在成本管理方面,多数商业银行并没有真正做到利用管理会计系统的成本分摊模块,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应用程度不高,取向不全面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主要有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业绩评价等方面,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折现的现金流量法等方法体系及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等工作程序,具有分析、决策、计划、控制、成本计算等功能。而在商业银行的管理实务中,管理会计应用取向不全面,目前只是侧重建立了责任会计中心、业绩评价等,在成本管理中未能建立以网点为成本核算单位的核算体系,

内部资金定价方法未能结合银行实际经营状况。总之,我国商业银 行管理会计的理论应用程度不高。 (二)应用模式选择不当 (三)内部环境制约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不理想 商业银行内部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软环境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领导层重视程度 不高,二是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之间存在代理关系。商业银行领导层 对管理会计应用重视程度不高是影响管理会计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因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如果领导层不 重视管理会计在行内的推广应用,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程序的各个 环节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其应用效果。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之 间容易出现代理问题,而分支机构之间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时, 将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 (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缺陷 五、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路径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既涉及管理会计理论与商业银行管理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也涉及在管理实务中如何 选择管理会计模式、如何解决应用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等。笔者 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应遵循一定的路径,方能取得 较好的效果。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 用应遵循以下路径:改善内部环境———开展理论和应用实践研究———选择应用模式———建立管理会计系统———建立反馈与评 价机制。 (一)改善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 要改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需要自上而下营造应用管理会计的氛围。高管领导层应认识到,在如今大数据、互联网 时代,作为一种理论和实践均具备创新空间的管理工具,管理会计 以组织战略为基础,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其目的是为管理服务,应 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在行内的推广应用。一方面,为便于管理会计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